大学语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11:22:48

点击下载

作者:陈武英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试读:

前言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包括语言和文字两个方面,如何更加合理地运用语言和文字,使之更好地记载和传承人类文化,是《大学语文》课程集中思考的问题。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对非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这门课,即使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军事院校,也对《大学语文》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因为以往的教育经常有“学理的不懂文”的弊端和尴尬。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该课程为平台,让学生了解和汲取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以及全人类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

在当前形势下,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精准运用汉语言——这一打开科学领域大门的基本武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学和文化的优秀遗产,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能站在文明的制高点来审视和思考当今社会发生的一切。

一、本教材的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理论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中接受心灵熏陶和文学享受,在情景教学中学会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努力做到入耳入脑,最终真正化知识和理论为素养和能力。

二、本教材的设计思路(一)坚持 “精神成人” 与“专业成才”并重的思路。

大学是“专业成才”之处,也是“精神成人” 之处。大学所选专业是承担学生“专业成才”的主要桥梁,而《大学语文》则是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保障。因此,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有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有见识(看事情看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有理想(明确奋斗目标)的人。(二)坚持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与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相结合。

兼顾这两方面,既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也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踏入社会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坚持古今结合的原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继承、汲取古代文学文化的精华,也要让学生了解现当代反映现实的优秀文学作品,把握最新的文学文化思想脉搏。

三、本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例(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兼顾一般文章与应用文章。教材编写遵循“精神成人” 与“专业成才”并重的原则,以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为核心,以文章体裁为载体,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由“人与理想的追求”、“人与心灵的对话”、 “人与形象的塑造”、“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理性的表述”、“创造与创新的魅力”七个单元组成。七个单元的文章内容要体现精神核心,但所选的作品体裁多样,既有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演讲稿等一般文章,也有请示、通知、调查报告、求职信等应用文章,目的在于既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促其“精神成人”,又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日常写作能力,促其在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上“专业成才”。(二)体例的创新与拓展。每一单元由“导言”、“精读精讲”、“心灵启迪”(或“趣味阅读”)、“知识分享”、“思考与练习”五个部分组成。围绕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著作,汲取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陈武英2013年12月第一单元人与理想的追求导语

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而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东西,却是信念。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辄止,最终失败了。 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最终没有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

可见,有理想有目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行动,在于行动中应有的坚定的信念和恒久的毅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致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如果只有理想,却没有行动和信念去付诸实践的话,理想就是空想,它不过是海市蜃楼罢了。

人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火的陶冶、血的洗礼。要使我们远大的理想变成可触的现实,我们必须心中有理想,并付诸行动,以信念和毅力去拼搏,去克服、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险困难。这样,总有一天,遥远的理想终会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有一位寓言家说得好,“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就是架在两岸的桥梁”。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马克思也说:“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们坚信:有理想,有行动,有恒心,我们终将成功!精读精讲《论语》十则孔 子《论语》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作,它记载了2500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篇幅不长,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语言简练凝重,寓意深远,思想丰富。 “半部《论语》治天下,先哲智慧冠华夏”,可见《论语》的巨大价值。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人类要想在21世纪有所发展,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中国的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今天,我们再读《论语》,依然能够感受到它不灭的光辉普照着人类向至善发展。①②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④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⑤⑥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⑧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⑨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10)

颜渊、季路侍。子路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马(11)车,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12)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14)(15)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6)(17)?”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18)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9)(20)(21)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22)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23)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24)(25)(26)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27)(28)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29)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30)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①北辰:北极星。

②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③仁以为己任:“以仁为己任”的倒装句。

④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学问的根本。

⑤不敬:指对父母的不恭敬。

⑥别:区别。

⑦省:检查、反省自己。

⑧传:传授的知识。

⑨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10)盍:何不。(11)伐:夸耀。(12)施劳:表白功劳。(13)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14)毋吾以也:毋,不,不要。以,同“已”,停止。因拘束而不敢说话。(15)居:平时,平素。(16)则何以哉:何以,以何,那么怎么去做呢?(17)摄:夹在其中。(18)比及:等到。(19)方:方向。(20)哂:讥笑,微笑。(21)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22)如:或者。(23)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24)会同:诸侯会盟。(25)端章甫:“端”,周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礼帽。(26)相:在祭祀或诸侯会盟时的赞礼人,司仪,傧相。(27)莫:同“暮”。(28)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到20岁行冠礼,束发加冠,表示已经成年。(29)舞雩: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30)唯:语首词,无义。【评析】

翻阅《论语》,我们总能够发现在朴素的字句中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

孔子本身是一个对理想有执著追求的人,自然也很重视学生志向的培养。孔夫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明“志向”比“统帅”还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志向往往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所以孔子在教学的时候,经常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既是测试学生,也是探讨问题。在《论语•先进》篇里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记载的就是孔子跟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故事。四个学生各有志向,大大小小的,孔子似乎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行事方式和态度。子路志向看似宏大,但做事鲁莽,孔子批评他“其言不让”; 冉有实在,只想解决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百姓饱暖问题;公西华很谦虚,并根据自己特长,愿意做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时的司仪;曾皙的志向更平和,只是希望自己和百姓能过沐着春风唱着歌儿的平常生活。孔子赞同曾皙的理想,这种看似平常的生活其实却是和谐理想的生活,真要达到那种境界,需要内心的平静与淡定。女娲补天《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其思想较接近道家。它常通过一些神灵怪异故事阐发某种哲理,因此,保存了较多的神话。①②③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④⑤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⑦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⑧⑨⑩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诸子集成》本《淮南子》卷六)【注释】

①四极废:“四极”指天的四个支点。古人认为天是由位于四方的柱子支撑起来的,“废”即撑天的柱子倒下,以致天塌。

②九州裂:中国大地受到撞击而崩裂。

③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天出现漏洞,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全部容载万物。

④(lǎn)焱 (yàn):大火蔓延燃起的样子。

⑤颛民:善良的人民。

⑥鸷鸟:恶禽。

⑦冀州:位于九州之中,古中原地区。

⑧淫水:泛滥的洪水。

⑨涸:干枯。

⑩狡虫:猛兽恶禽。【评析】

这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它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无比伟大的力量。显然,神话的创作者对宇宙万物的起源是这样想象的:最初的时候,天地曾一度经历了大破坏,洪水大发,火也焚烧起来了,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毁灭了。后来女娲这个女神想尽了方法,才把天地重新修补起来。她扑灭了大火,弄干了洪水,重新树立了四极,然后慢慢地造出生物和人类来,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所以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万物的始祖。精卫填海《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带有巫术色彩的地理书。传说其作者是大禹的功臣伯益,但据学者考证,认为《山海经》是战国后期的作品。它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较小,因此保存了较多的神话。①②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③④⑤、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⑥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山海经校注北山经》)【注释】

①发鸠之山:山名。相传在今山西长治县。

②文首:头上有花纹。

③喙:鸟兽之嘴。

④(xiào):呼、叫。

⑤少女:此指小女儿。

⑥湮 (yīn):填埋。【评析】《述异记》也记载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状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区区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正如现代诗人汪国真所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纵然沧海浩淼,高山巍峨,这在精卫鸟一样坚忍不拔的中国人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夸父逐日《山海经》①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②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上海古籍出版社《山海经校注海外北经》)【注释】

①河、渭:黄河和渭河的古称。

②邓林:传说中的树林。今河南、湖北交界处有此地名。【评析】

关于夸父逐日的目的,说法很多,至今我们仍不太清楚,但肯定那不是出于功利之目的;他应该也不是像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那样为人类盗火而使自己被置于神的地位;他感到口渴,最后失败了,弃杖化为邓林。在上古神话中,“夸父逐日”堪称是最具荒诞意味,同时也最具有悲剧内涵的神话。不管结局怎样,夸父为理想而逐走,那种渴饮黄河的豪放、弃杖为林的气魄,永远都闪耀着珍贵的理想主义光芒,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劫难而不灭的原因之一。①召公谏厉王弥谤《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国记事的国别史,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历来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国语》全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八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与《左传》相比,《国语》文字简明质朴,不及《左传》精炼蕴藉;故事情节也乏波澜起伏,不及《左传》婉转多姿。但它善于记言,有些谏对之辞写得十分出色。它往往通过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②③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

④⑤⑥⑦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饵谤矣,乃不敢言!”⑧⑨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⑩(11)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12)(13)(14)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15)(16)(17)(18)(19)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20)(21)(22)(22)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24)(25)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26)(27)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湿衍沃也,衣食于是乎(28)(29)(30)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31)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32)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3)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修订版《国语》点校本)【注释】

①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召公:一作“邵公”,即召穆公,名虎,时为周厉王的卿士。弭(mǐ)谤:消除民间对厉王的各种议论指责,即以政治高压手段压制言论思想自由。

②厉王:即周厉王,名胡,公元前877年即位。

③民不堪命:意为老百姓无法忍受(厉王的)暴政。命,指厉王暴虐的各种政命。

④卫巫:来自卫国的巫者。

⑤使监谤者:让卫巫去监视发表意见的百姓。

⑥以告:一得到(卫巫的)告密。

⑦道路以目:百姓在路上相遇,不敢讲话,只能彼此默默以目示意。

⑧障:防,意为暂时阻挡,并未彻底制止。

⑨川壅而溃:筑堤坝防河水,水易于壅塞,以致引起溃堤。

⑩为川者:(善于)治水的人。决之使导:排除壅障之物,使河水畅流。(11)为民者:(善于)治理国家、统治民众的人。宣之使言:引导老百姓讲话。(12)公卿、列士:朝廷各级官员。献诗:从民间采集对帝王讽谏的诗篇(歌谣)送给帝王看。(13)瞽:盲人乐师。曲:乐曲,指反映民间呼声的作品。(14)史:史官 。书:史书典籍,指可作借鉴历史经验的书籍。(15)师:少师 ,位低于太师的乐官。(16)瞍:眼睛没有瞳仁的盲人。赋:不歌而诵。(17)矇:眼睛有瞳仁但看不见东西的盲人。诵:不讲究声调节奏的诵读。(18)百工:宫廷里的乐工,一说指营造宫室的官员和工匠。(19)庶人:老百姓。传语:间接地反映意见。(20)近臣:最接近帝王的大臣。尽规:(经常)向帝王进言规劝。尽:同“进”。(21)亲戚:帝王宗室成员。补察:弥补帝王过失,监督帝王行为是非。(22)教诲:(用礼仪、礼法对帝王)教育、引导。(22)耆艾:分别指六十岁、五十岁的长者,这里代指帝王的师傅。修:戒访、警告、提醒。(24)斟酌:指谨慎地决策行政。(25)悖:逆,违背。(26)出:出产,产生(27)原湿衍沃:分别指四种不同的土地类型,即宽阔平坦、低洼潮湿、地势低而平、有河流可资灌溉。(28)善败于是乎兴 :(国家政事的)好坏由此而体现出来。(29)行善:凡民众认为好的,就推行。备败:凡民众认为坏的,就防范。(30)阜:增加,增多。(31)成而行之:考虑成熟之后而自然(必然)流露(表达)出来。(32)与能几何:能有多少人来赞助你(帝王)呢?与:在此作“助”解。(33)流:被流放、放逐。彘(zhì):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评析】

本文写周厉王推行剥夺“国人”利益的“专利”法,引起国人强烈批评,厉王则以刑杀压制批评,并拒绝召公劝谏,结果激起民愤,厉王被国人赶下了台。这一历史教训是深刻的。它说明:对于老百姓的批评,是“宣之使言”,还是“防民之口”,这是关系国家兴衰治乱的大问题。召公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论断,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本文在写作上善于“记言”。通过记言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并阐明事理。如召公的谏辞:首先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压制批评,会造成严重后果。继而用“天子听政”要从多个方面纳谏求治的历史事例,从正面说明广开言路,才能“事行而不悖”。再次,再从正面设喻,“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湿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更深一层说明按老百姓的意见办事,是国家生存的基础;最后得出结论:老百姓的口是堵不住的。最后一句“其与能几何”暗示不久会出乱子。这些喻证和例证,既把“弭谤”之害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得非常透彻,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又表现出召公善于言辞,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①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宁静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25岁离川远游,天宝初应召入京,供奉翰林,一年后遭谗离去,从此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李璘被肃宗诛杀,李白以“附逆”罪名被流放,遇赦后寓居当涂(今属安徽),困穷而终。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豪迈,想象奇特丰富,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他的作品中,对光明的向往与对黑暗的抨击构成强烈对比,表现出李白正直、傲岸的性格。诗作体裁以古体、绝句见长。有《李太白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②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③④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⑤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⑦⑧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中华书局《李太白全集》卷一八)【注释】

①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李白从汴州梁园(在今河南开封)到宣州(在今安徽宣城),本篇作于逗留宣州期间。谢朓楼:一名北楼,又称谢公楼。南齐谢朓为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校书:秘书省校书郎的省称。叔云:李白的族叔李云。题名一作《陪侍御叔云登楼歌》。

②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畅饮。

③“蓬莱”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汉代官家著述和藏书之所称为东观,学者又称之为“老氏藏书室,道家蓬莱山”。唐人则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的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

④“中间”句:意思说自己的诗歌也像谢朓(小谢)一样清新秀逸。中间,指从建安到唐之间的南齐时代。小谢,即谢朓。南朝齐梁间著名诗人。世称南朝宋谢灵运为大谢,而称谢朓为小谢。清发,清新秀逸。

⑤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高远的兴致。壮思:豪壮的情思。

⑥览:同“揽”,摘取。

⑦不称意:不如意。

⑧散发:古人束发戴冠,而散发就是不束发、不戴冠,有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的意思。弄扁舟: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评析】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全诗歌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像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淌着豪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李白的个人理想与黑暗现实矛盾碰撞后的无奈想法。虽然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也算是古代知识分子一种排解烦忧的方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基督教牧师,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1955年到1956年,他成功地领导了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历时一年的罢乘公共汽车运动。1963年8月28日,他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声讨种族压迫和种族隔离。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遇刺身亡。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饱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来临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仍然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痛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瑟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发觉自己在故乡家园中竟无地容身。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所有的上帝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并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这对美国来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但是,如果国家依然故我,一成不变,则这些人必然会有朝一日从梦中惊醒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日子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捧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自尊自重,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有见地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来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迈进,我们不能倒退。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 “你们什么时候才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栖身于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能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赎罪的表现。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可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能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家里。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就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化为坦途,主的荣耀显露,满照天地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峰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转化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自由来临的那天,上帝的所有儿女将以新的含义高唱:“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山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基山脉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瞭望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就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届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大家手牵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焦骋译,选自《世界经典散文新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评析】

1963年8月28日,20万黑人在华盛顿举行“为工作和自由进军”大会,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市林肯纪念堂前的集会上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演讲词。

演讲词以100年前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与100年后黑人依然遭受压迫和歧视相对比作为开头,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接着,演讲者立刻点明演讲的目的,要求美国当局兑现100年前的“诺言”,即给予黑人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特别强调兑现“诺言”时间的紧迫性,黑人已忍无可忍了,警告美国当局再不兑现“诺言”,“叛乱的旋风”将动摇美国的基础。同时,演讲者还不忘提醒黑人同胞要采取正确的斗争方式,提倡“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并要求团结可以团结的白人兄弟,体现了马丁•路德•金作为政治家的非凡气度。然后,演讲者用一个设问、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表达了黑人集会斗争的具体目标;高潮部分,用多个“我梦想有一天”表达了黑人兄弟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运用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使演讲词主题突出、气势磅礴、想象驰骋,并充满圣经的韵律。

时至今日,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篇演讲词所反映出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仍然具有普遍意义。把栏杆拍遍梁 衡

梁衡,山西霍州人。我国著名的学者、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至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水调歌头》)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评析】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也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壮美之作。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了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与对他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写的。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以下几个经历:一是他的行伍经历。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有谁有这样的能耐?二是他的为官经历。作者用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工作特别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他时用时弃;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时的朝廷看来却都成了令他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三是他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各个时期写的富有代表性的八首词,并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引《破阵子》时作者说“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引《水龙吟》时作者说“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引《菩萨蛮》时作者解说辛弃疾只有一块心病,即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阅读之中,辛弃疾的人物形象和各个时期的心路历程跃然纸上。《把栏杆拍遍》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评传体散文,在写作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以评带传的写法。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而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历史人物不仅能在作者的笔端下一一鲜活起来,而且经作者的深入思考,往往会有对历史人物独特而富有情理的评价。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李 安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祖籍江西德安,是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1975年从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电影系毕业,后修读伊利诺伊大学戏剧导演专业,并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5年凭借《理智与情感》轰动国际影坛,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确立了其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的地位。《卧虎藏龙》将华语电影推向世界,2006年他凭借《断背山》首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09年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坚持拍电影的“最伟大导演”之一,2013年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屡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金狮奖”、“金熊奖”、“英国学院奖”等国际顶级电影奖项,是华人迄今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是亚洲迄今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更是世界上少有的两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

1978年,当我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我列了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但是,等我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在。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1983年起,我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

那时候,我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而我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怎么办?继续等待,还是就此放弃心中的电影梦?幸好,我的妻子给了我最及时的鼓励。

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但她是学生物学的,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大儿子李涵,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我每天除了在家里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记得那时候,每天傍晚做完晚饭后,我就和儿子坐在门口,一边讲故事给他听,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生活费)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有段时间,岳父母让妻子给我一笔钱,让我拿去开个中餐馆,也好养家糊口,但好强的妻子拒绝了,把钱还给了老人家。我知道了这件事后,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也许这辈子电影梦都离我太远了,还是面对现实吧。

后来,我去了小区大学,看了半天,最后心酸地报了一门计算机课。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似乎只有计算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我有一技之长了。那几天我一直萎靡不振,妻子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反常,细心的她发现了我包里的课程表。那晚,她一宿没和我说话。

第二天,去上班之前,她快上车了,突然,她站在台阶下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告诉我:“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那一刻,我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妻子上车走了,我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了门口的垃圾桶。

后来,我的剧本得到基金会的赞助,我开始自己拿起了摄像机。再到后来,一些电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这个时候,妻子重提旧事,她才告诉我:“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如今,我终于拿到了小金人。我觉得自己的忍耐、妻子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在电影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因为,我心里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评析】

导演李安凭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了4个奥斯卡“小金人”,这是他第三次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不仅仅在华人里独一无二,就是在全世界的电影界也凤毛麟角。“拿到奥斯卡小金人”,是李安从小的梦想。为此,他一意孤行,不惜与家里闹翻;他漂洋过海,寒窗苦读;他四处拜师,苦心钻研。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导演专业毕业后,他一直没找到工作。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在他一度动摇时,妻子鼓励他说:“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

因为梦想在支持着他,他日复一日地在家里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卧薪尝胆,以求厚积薄发。就这样,他整整充电加油了6年,终于等来了翻身的日子。才华开始被人赏识,价值开始被人肯定,他也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一次次让世界惊喜。

李安的成功,得益于他始终“记得心里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这实际上也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经验。

一个人如果有了充足动力、坚韧毅力、惊人魄力、不竭精力,再加上耐心、信心、平常心,他就没有不成功的理由。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处境,只要始终牢牢“记得心里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不止,努力耕耘,你、我、他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李安,捧起理想的“小金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