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情景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15:11:41

点击下载

作者:周治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然情景的故事

自然情景的故事试读:

前言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

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

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

它多出自古代典籍、寓言和诗词歌赋,许多隐含着丰富的传奇轶事或历史典故。

如来源于神话寓言的成语:“叶公好龙”出自于《新序·杂事》,“开天辟地”出自于《山海经·北山经》,“愚公移山”出自于《列子·汤问》,“守株待兔”出自于《韩非子·五蠹》,“刻舟求剑”出自于《吕氏春秋·察今》;

如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完璧归赵”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鸡起舞”出自于《晋书·祖逖传》,“夜郎自大”出自于《汉书·西南夷传》,“望梅止渴”出自于《世说新语·假谲》,“请君入瓮”出自于《资治通鉴·唐纪》;

如来源于诗文的成语:“兢兢业业”出自于《诗经·大雅·云汉》,“学而不厌”出自于《论语·述而》,“舍生取义”出自于《孟子·告子上》,“短兵相接”出自于《楚辞·九歌》,“一视同仁”出自于《韩愈·原人》;

如来源于口头俗语的成语:“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出自民间俚语,“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千方百计”、“拐弯抹角”等则出自后世口语。

这些成语不论来源于哪里,都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民俗、艺术、哲学等许许多多的知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成语的桥梁作用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并通过使用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印象。

许多成语是特定的历史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语言文字由文言文变成了白话文,文字也由繁变简了,但它以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变得更加典雅,常用常新,使其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为语言文字增辉加彩。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好成语,我们从浩瀚的成语中精选了大量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寓意性、哲理性、趣味性、时代性等特点的成语,编写成了《中华成语故事全集》丛书,共分十册,即《品德修养的故事》、《求知力学的故事》、《真情实感的故事》、《性格气质的故事》、《勤劳勇敢的故事》、《成功励志的故事》、《为人处世的故事》、《文化艺术的故事》、《自然情景的故事》和《智慧哲理的故事》等,相信对广大读者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加强艺术和语言文字修养的作用。

该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

该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一衣带水

【释义】相邻很近,只有一水相隔。比喻彼此之间江流狭窄,极其邻近。【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南北朝末期,陈、周以长江为界,南朝是陈,北朝为周,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南陈北周。北周末年,大将军杨坚篡位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隋文帝登基不久,即着手准备消灭南陈统一中国。

当时,南陈的皇帝是历史上称之为后主的陈叔宝,此人品质并不坏,而且多才多艺,是集音乐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但作为皇帝,醉心音乐、诗文创作,不理朝政,置人民生活、国家安危于不顾,国家自然而然地一天天衰败,朝中那些只图眼前享乐的奸臣为了保住一时富贵,极力迎合陈后主的嗜好,整天陪着他饮酒作乐,听歌看舞,在脂粉软裙的温柔中醉生梦死。

隋文帝看到南朝武备松弛,官员腐化堕落,决计兴兵伐陈,统一中国。

这时有位大臣说:“陈后主虽然荒唐,但并无大罪。我朝无故加兵,恐怕师出无名,请陛下三思。”

隋文帝对百官说:“陈国人民因陈后主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作为天下之主,怎么能被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江水阻隔而坐视不管呢?”(我为民之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公元589年,隋朝大将韩擒虎、高颍一举灭陈,结束分裂,中国再次统一。

一饭三遗矢

【释义】矢:大小便。吃一顿饭却要上三趟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赵国孝成王手下的廉颇是四方闻名的大将,后来孝成王死后,悼襄王即位,他听信士大夫郭开的谗言,说廉颇已年老无用,派乐乘取代廉颇为将,廉颇一怒之下,把乐乘赶回京都,自己则逃到魏国。

过了八九年,秦国派兵进攻赵国,赵军连连败北,赵王和群臣商议对策,群臣说:“当年只有廉颇能抵挡秦兵,现在他住在魏国,大王如能召他回国领兵,一定能打败秦军。”

郭开怕廉颇回朝后受到重用而对自己不利。建议赵王先派人去探视一下,如果廉颇还没有年老,再召他回来。赵王听了,便派内侍唐玖带了礼物,到魏国去探视廉颇。但事先郭开就对唐玖进行贿赂,并对他说:“廉颇和我有仇,你到魏国见他,如他确已年老,那就不必说什么了;如果他仍很健壮,望你回朝禀报时也说他已老而无用,那大王就不会召回他了。”

唐玖接受了郭开的贿赂,便到魏国来见廉颇,廉颇收下礼物说:“我在魏国住了这么多年,赵王从未派人来问候过我,现在赵王突然派你送来礼物,想来一定是赵国遇到了危难,赵王想召我回国效力吧。”

唐玖说:“将军猜得不错,秦军进犯,国内无人能敌,赵王有意召将军回国,派我来看看将军的身体情况如何?”

廉颇听了很高兴,便请唐玖一同吃饭。他为了显示自己年纪虽老,但精力未衰,一顿饭吃掉了l斗米,10斤肉。饭后,披上盔甲,骑上战马,演示自己的武艺,以此说明他勇武不减当年。

唐玖当面对廉颇恭维一番,但回到邯郸却向赵王禀报说:“廉将军年纪虽然老了,但饭量仍很好,体魄也很健壮,武艺也不比从前差。只是跟我坐了没多少时间,竟上了三次厕所(一饭三遗矢)。”

赵王摇头叹息道:“看来,廉颇确实老了,召他回来也没有什么用了。”

人杰地灵

【释义】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杰出人物在哪里出生或曾到过哪里,哪里就成了名胜之地。【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

闻名中外的滕王阁于公元663年重阳节落成。当时的洪州阎都督遍邀当地名士共赴庆贺大宴。当时只有十四岁的王勃也应邀入席。侍从见他还是个小孩,就把他安置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

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候当众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

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疾书。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大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江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

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阁序》的开头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四句的意思是:滕王阁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翼、轸两星,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

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

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非大胸襟、大手笔不能使然。

侍从接着又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说洪州有奇宝。后一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太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再也不敢让女婿把预先写好的序文拿出来了。

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地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

阎都督高兴地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

于是重新就座,阎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十室九空

【释义】“十室九空”形容灾荒、战乱或苛捐杂税造成百姓贫困、颠沛流离的悲惨景象。【出处】此典出自《宋史·余靖传》:“今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亡储蓄,十室九空。陛下若勤劳罪己,忧人之忧,则四民安居,海内蒙福。如不恤民病,广事浮费,奉佛求福,非天下所望也。”

北宋大臣余靖,青年时就以才华出众著称,他当过县尉、知县、秘书丞。上书言事,颇有学识,又被提拔为集贤院校理,修订班固《汉书》等典籍。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而遭贬斥,谏官御史都没有人敢替他求情。余靖上书说:“范仲淹因弹劾大臣而获罪,这是不应该的。如果他的话不符合皇上的心意,那么皇上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怎么能给范仲淹治罪呢?这样一来,可能天下人都不敢开口说话了。”不料,余靖也因此被降了职。当时欧阳修、尹洙等有名人物都因替范仲淹说情而遭贬,余靖也因此名声在外了。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决心改革弊制,增设谏官,任命余靖为右正言。

有一次,开宝寺灵感塔发生火灾,有人传言说,灵感塔中的佛舍利不但没有被烧毁,而且闪闪发光呢。他们乘机蛊惑人心,想重修灵感塔,弄得宋仁宗也犹豫不决。余靖上书说:“臣听说,自古以来的贤能帝王,都能勤劳俭朴,推行德政,感化天下人心。即使发生了苦难,也能顺利度过。如今自从在西部边境用兵以来,国库空虚,财力耗尽,百姓没有积蓄,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如果陛下奋发图强,痛改自己的过失,忧天下人之所忧,那么,四方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人就会蒙受陛下的恩泽。如果不体恤百姓的疾苦,事事挥霍浪费,用修复佛塔、供奉佛舍利的办法祈求天下太平,这不是天下人所希望的。有人说,佛舍利经大火焚烧还没有被烧坏,这不是神异之事吗?这种说法是荒诞的。佛舍利本来就埋藏在土中,大火根本烧不到它,又怎么会烧坏呢?又有人说佛舍利都能发出奇异的光泽,必定有神灵庇护,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如果说神仙有灵,可是却连一个佛塔都保护不了,被大火烧毁了,又怎能靠神仙来保护天下百姓呢?”

千军万马

【释义】形容兵马很多或声势浩大。【出处】唐·姚思廉《梁书·陈庆之传》。

南朝时梁高祖萧衍手下陈庆林长得非常威武,身高8尺,虎背熊腰,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梁朝基业立下汉马功劳,是梁朝不可多得的猛将。

这年,陈庆之据守边关。忽然北魏聚集30万兵马入侵,将陈庆之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7000人马。将士们看到敌军声势浩大,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个个惊恐不安。

陈庆之想:如果让敌军突破边关,他们将长驱直入,京城和各地的百姓都要惨遭涂炭,这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啊!

然而,他显得十分镇定,每日照常起居,与将士们商讨军情;即使在亲临前沿视察敌情时,也谈笑风生,毫无惧色。将士们以为主将必有退敌之策,渐渐地也就不再怯敌了。

北魏主帅见自己兵临城下,梁军却稳如泰山,不禁疑惑起来,一时间竟不敢轻举妄动。

陈庆之趁两军相持之机,暗自查清了敌军兵力部署,同时自己军中坚甲厉兵,加强演练,并反复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破敌计划。

一切准备就绪,这天午夜刚过,陈庆之集合全营将士,作了战斗动员。他命令立刻吃饭、喂马,凌晨时实施突围。为了便于夜战,他要全军一律身穿白袍。陈庆之说,“我自出战以来,驰骋南北,攻战城池,博杀敌众,以寡胜众之战不止一次。各位将士精诚团结,视死如归,跟着我立下了无数战功。敌人把我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非拔掉我们不可,我们躲是躲不过去了。眼下,敌军有30万之众,我军只有7000人,破釜沉舟,拼死一战,或许还有生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敌军有铁骑数万,在平原作战对我们不力,所以在突围之后,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敌人城池。大家要舍命拼杀,各位将领更要身先士卒!”

梁军听了陈庆之一番话,各个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决心与敌军一决胜负。

凌晨之际,一声炮响,梁军7000名将士身着白袍奋勇杀出。北魏军队毫无准备,溃不成军,被梁军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出去了。

紧接着,梁军按照既定战略,瞅准敌军兵力不足的城池,急攻而下,消灭了万余敌军,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布帛和粮草。就这样,陈庆之所率部队以运动战方式,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在局部上形成对敌军的“以寡制众”,一连攻占了几座城池,逼迫敌军不得不退兵议和。

当时北魏百姓,看到陈庆之所属将士一律身着白袍,在疆场上驰来奔去,所向披靡,就编写了一段民谣颂扬他。其中有这样两句: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治军有方,大获全胜,受到梁高祖的嘉奖。

千变万化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周穆王去西部巡视,途中遇到一个技艺高超、名叫偃师的工匠。周穆王问他:“听说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工匠,你到底有些什么本领?”

偃师回答说:“君王叫我造什么,我就能造出什么。现在我已造了一个‘人’。就请您先看看吧。”

随即,偃师带了一个人来见穆王。穆王见他带来了一个陌生人,问是谁,偃师说:“这是我造的能歌善舞的人,它能为君王表演歌舞。”

穆王惊奇地打量那个“人”,看不出是个假人,便叫偃师让它表演。偃师按了一下它的下巴,假人就唱起歌来,这歌的旋律很悦耳。偃师又按了一下它的手臂,假人就随着歌声,跳起舞来。总之,假人表演的动作和姿态千变万化,完全能按照偃师的要求来做。(千变万化,惟意所是。)

表演结束后,穆王叫偃师把假人拆开,看看它体内有些什么东西。拆开一看,里面有肝、胆、心、肺、肾、胃、肠等,但它们都是用皮、木、胶、漆和各色颜料制成的;筋络、骨头、皮肤、牙齿、头发等,也都是假的。但不仔细观看,是发现不了的。拆完后,偃师又把这些东西重新装上去。装完后,那人眨了眨眼睛,又成为一个可以活动的“人”了。

穆王觉得这玩意实在太新奇、太有趣了。他叫偃师将假人的心脏取出来,结果它就不能开口说话了;取出它的肝脏,它的双眼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走,它就不能走路了。

观看到这里,穆王赞叹道:“这是多么巧夺天工的技艺啊!”

千钧一发

【释义】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拎着三万斤重的东西。形容万分紧急的情况。【出处】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西汉时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在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不能取上来了。所以,你反叛汉朝,就如这缕头发一样危险啊!”枚乘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作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侯国谋反,结果被平灭。“千钧一发”这条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土崩瓦解

【释义】像土的崩溃,瓦的分解一样。形容彻底崩溃,无法收拾。【出处】汉·班固《秦纪论》。

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的兵马都逼近秦京都咸阳,秦二世为此谴责丞相赵高,赵高恐惧不安,暗中与弟弟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密谋,决定杀了秦二世。于是,阎乐带了l000多名官兵冲进王宫内室。秦二世知道难逃一命,只得自杀。

然后,赵高将秦二世的侄子、公子子婴立为皇帝。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赵高杀了二世,害怕大臣们杀他,才立我为王。他早晚要害我,我们不如先下手!”第二天,赵高让子婴到宗庙去拜祖先,子婴托病不去,赵高亲自来请。子婴乘机刺死赵高。子婴当了46天皇帝,刘邦就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后来项羽又进入咸阳,把子婴杀死。

贾谊与司马迁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说,子婴如果改正先帝之过,任用忠臣贤士,减轻农民苦难,天下就会归附于他,他也不致被杀身亡。

东汉史学家班固则对子婴失去天下一事,表示了不同的评论,他在《秦纪论》一文中说: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才,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旦之孤,误哉!

大意是:“秦朝的衰弱是长久而成的,当时天下已像土墙倒塌,房瓦破裂,即使有周公旦那样的才能,也无法施展他的良策,而贾谊与司马迁竟拿秦朝的灭亡来责备登位几天的子婴,是错误的啊!”

大相径庭

【释义】径:门外小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也作“大有径庭”。【出处】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

接舆是战国时楚国人,他长袍不整,头发蓬乱,腰上斜挎宝剑,干瘦的手常拎一个酒葫芦,高兴时就会手舞足蹈,一饮而尽,狂唱不止。

接舆行踪不定,放浪形骸,狂妄已极。一次,他在路途中见到肩吾(人名),便一把拉住肩吾的袍袖,眯着醉意迷蒙的双眼,神秘地说:“哈,你知道吗?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位神仙,这神仙可厉害啦!她不吃五谷杂粮,只吸清风,喝露水,整天乘龙驾雾,在四海之外遨游。”接舆越说越高兴,满面红光,胡子一翘一翘的,像他亲眼所见一样。“真的,这位神仙还能使宇宙万物一切按规律正常发展,使农田大获丰收……”

肩吾越听越奇,就回来找到他的朋友连叔,说:“这个接舆可真是狂妄,他说的话今人简直不敢相信,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连个边际都没有,与人之常情‘大有径庭’,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脑子出现了问题。”

小鸟依人

【释义】像小鸟那样依偎着人。比喻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褚遂良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唐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一天,唐太宗故意问他:“你每天都要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不可以阅读啊?”

褚遂良答道:“自古以来,帝王的言行善恶都要如实地记载下来,但没听说过皇帝自己可以过目的。”“那如果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也照记不误吗?”

褚遂良又答道:“凡是皇上有过的言行,我都得写上。”

唐太宗有一次对司徒长孙无忌说:“我听说君主贤明,大臣们都能刚直不阿,人就怕缺少自知之明。你们常当面与我争论不休,评论我的功过得失,今天我也要评一评你们的长处与短处。”唐太宗先评价了长孙无忌,说他注意避嫌,才思敏捷,但带兵打仗不行;又评价了高士廉,说他遇到危难不变节,平日做官不结党营私,但不敢直谏;最后谈到褚遂良,说:“遂良的学问大有长进,性格也很刚正,对朝廷坚贞不渝,对我很有感情,平日里一副飞鸟依人的模样,不由我不怜爱他呀。”

唐太宗临终前,指着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对太子说:“这两人都是忠臣,只要他们在,你就可以放心了。”

后人把“飞鸟依人”一语演化为成语“小鸟依人”。

山雨欲来风满楼

【释义】大雨即将来临时,风声充满了楼阁。后比喻重大事件前到处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和迹象。或指不祥的预兆。【出处】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是唐代诗人,他任监察御史时来到咸阳。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独自登上与长安仅一水之隔的咸阳古城西楼,观赏景致。这时天边飘来一片黑云,一阵凉风从西南方向刮来,越刮越大,越刮越紧,天地之间一片茫然凄凉,景色更加萧瑟肃然。诗人凭栏远眺,面对暮色之中的衰柳枯杨和河塘芦苇,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是水乡泽国的江南呀!回忆自己大半生的沧桑蹉跎,眼见朝廷的腐败,忧情愁绪顿然而升。缓缓地吟出一首诗来: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语言优美凝练,更重要的是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它既是自然现象的真实写照,又是社会重大变故的预言和征兆。后来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飞蛾扑火

【释义】飞蛾飞向火焰,指自找灭亡。【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

打虎英雄武松,因杀了毒死哥哥武大郎的西门庆与潘金莲,被充军发配至孟州牢城。

武松和两个公差一路奔孟州城而来,天气炎热,便到门前有棵大树的十字坡酒店歇脚喝酒。开店的孙二娘见武松三人包裹沉重,就设计要用蒙汗药蒙倒三人,武松见孙二娘的眼睛老是盯着他的包裹,怀疑她居心不良,就假装说:“听江湖上人讲,‘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去把河填’。”孙二娘自然否认,说是黄牛肉馒头。武松又说馒头馅中有“小便处的毛”,还问孙二娘丈夫不在家,是否太冷落?

孙二娘冷笑着想:“这贼配军却来作死,倒来作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于是,孙二娘吩咐店小二在酒中放了蒙汗药,把热的酒倒成三碗,分别让武松和两个公差喝。两个公差喝了下去,武松料定酒中有药,假装要肉吃,把孙二娘支开,却把碗中酒倒在墙角。两个公差倒下,武松也假装被蒙倒。两个店小二来抬武松,始终抬不动,孙二娘亲自来抱武松,准备将他肢解后做人肉馅馒头。结果武松趁势把她压在身子底下,惊得孙二娘不停地讨饶。多亏孙二娘的丈夫张青及时回家,问明了情况,武松才放过了孙二娘。“灯蛾扑火”一词,现在一般用为“飞蛾扑火”。

不一而足

【释义】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元朝施济,是江南苏州吴趋坊人,为人和善,常接济一些穷困的人。到他40岁时,妻子严氏给他生了个儿子。施济给儿子取名施还,到儿子三岁时,施济带纹银300两去虎丘山水月观音殿,感谢菩萨赐子给他,并取银还愿。

施济正准备将银子捐给观中修殿之时,忽见幼年同窗好友桂富五站在剑池边望着池水哭泣不已。施济忙问为何哭泣,桂富五说自己向宦官李平章借了300两银子。谁知道经商失败,本利俱无,而李平章家则落井下石,趁机逼债,不仅田房家私尽归李家,连老婆孙氏和两个儿子也被夺了去。施济就把300两银子送给了桂富五,自己事后另外又拿了银子去还愿。

桂富五拿了银子到李府,好说歹说才赎回了妻子和儿子,当桂富五一家来到施家拜谢时,施济问他今后的打算,桂回答说:“身居口食,一无所有,如果仍住在苏州,那只会出丑,只好流浪到外乡打工。”施济就把自家的桑枣园、几间草房以及十亩田地送给了桂富五,让桂家免受流浪之苦。

却说桂富五在施家的桑枣园中住下后,不意在一株银杏树下掘得三罐银子,共有1500两。原来这是施济的父亲当年埋在地下的。桂富五得了这笔财富,就瞒着施家到绍兴县置买了田产,靠收取田租而发迹。当施济突然得病去世之后,桂富五一家则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桑园,去绍兴过起了财主的生活。

施济去世五六年之后,施家的田产逐渐卖掉,童仆都已逃散,只落得施济之妻严氏和儿子施还母子俩苦度时日。此时,施济当年的好朋友支德正巧弃官回归故里,经常接济施家母子。还将女儿嫁给施还为妻。

后来,支德打听到桂富五在绍兴发了财,就对施还说:“当初,桂富五受你家的恩惠,不一而足,别的不讲,单说还债就是300两银子,如今他发迹了,想必你去找他,一定不会亏待你的。”施还遂同母亲同往绍兴投奔。谁知已经改换名姓的桂富五对施还母子十分冷淡,并否认自己曾经受过施家的恩惠而拒之门外。

后来,桂富五因想花钱买官,上了大当,终于家破人亡。

不胫而走

【释义】胫:小腿。走:快跑。本义为没有腿而能跑。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孔融居魏,而其好友盛孝章则居于东吴。

一日,二人聚会于一处,把酒谈心,纵议时势,孔融见盛孝章面有忧色,便停杯问其缘由。“唉,说来惭愧!”盛孝章叹息着说,“我现投吴主孙策帐下,可不知为何他一直对我颇有疑虑之心。”“唉,是这样啊!”孔融知道了缘由后,安慰盛孝章说:“你不必担心,古来贤才择主而事,既如此,我便写一封书信,把你举荐给魏相曹操吧!”

当夜,孔融挥笔疾书,派人将信送给魏相曹操,劝他任用盛孝章。孔融在信中说: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广泛招揽贤才,珠玉没有胫也会来到人们手里,是因为人们喜爱它的缘故。而贤才是有胫的,如果尊重他们,他们更会来了!

不翼而飞

【释义】不张翅膀而能飞动。比喻事物突然失踪或传播迅速。【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

战国时期秦国担任河东太守的王稽政绩不坏,颇有口碑。昭王认为他很有才干,于是命他率秦军30万攻打赵国。

王稽指挥骁勇的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赵国都城邯郸,不料赵军顽强地殊死抵抗,一连猛攻17个月,邯郸竟然岿然不动,守军还愈战愈勇。

王稽一味亲自督阵猛攻,秦军伤亡惨重,士气日益低落,甚至私下口吐怨言。时值严冬,北风飘着残雪,秦军大部分还没有冬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王稽命人在帐内燃起炭火,他身披重裘,一边饮酒,一边苦思破敌良策。可是他思来想去,仍然一筹莫展,只愁得连声叹息。

夜里,部将庄西巡营。听到士兵们在私下议论道:“王稽也太糊涂了,咱们打了胜仗,他不犒赏,城攻不下来却要受处罚,这样下去咱们不如把他杀了,也许还有条活路呢。”

庄西听了士兵的议论大吃一惊,匆匆忙忙地来到中军帐,对王稽说:“我军久攻邯郸不克,以将军分析,是什么原因?”

王稽不假思索地说:“邯郸城池坚固,守军顽强,我们当然不能很快取胜。”

庄西说:“事情并不尽然,赵军顽强是一方面,但我军士气不振,怎能战胜敌军呢?”

王稽有些不高兴地问:“以你之见,应该怎么办?”

庄西说:“将军应犒赏三军,只要我军英勇攻城,不愁邯郸不破。”

王稽说:“我是统军大将,只知道忠于秦王,当兵的就应该打仗,我管不了那么多,你就不必费心了。”

庄西说:“将军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就是儿子对父亲的要求,有的能够做到,有的也做不到呀。假如父亲要求儿子将妻、妾卖掉,儿子虽心中不愿意,但仍能满足父亲的要求;可是,父亲如果要儿子不许想念妻、妾,您说,儿子能办到吗?将军深受秦王信任,据我看,感情不会超过父子……。”

王稽冷冷地打断庄西的话,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庄西说:“兵士虽然卑微,但毕竟也是人呀,是人就有感情,他们对您很不满。您瞒上欺下太久了,你应该知道,如接连三个人都说虎来了,人们便会信以为真。如果十个人合力压一个木锥,木锥一定会弯曲。又如众人都坚持一个说法,要求你改变作风,那么这个说法不用长翅膀也会飞得很远(毋翼而飞)。将士一旦齐心,力量还是很大的,还是犒赏一下他们,结果会好些,请将军三思。”

王稽并没有认真考虑庄西的话,更没有认识到局面的严峻而依然我行我素。秦军士气低落,怨气激化成怒气,终于发生了叛乱,王稽无力约束,秦兵溃不成军,昭王盛怒之下命人斩了王稽。“毋翼而飞”后来演变为“不翼而飞”。

乌合之众

【释义】像乌鸦那样暂时聚合。比喻临时拼凑的队伍,无组织无纪律。【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列传》。

耿弇自幼好学,又善于骑射,且对出兵布阵之事很有研究。

耿弇二十一岁那年,王莽建立的王朝刚败亡,各地将领纷纷起兵,天下混乱不堪。耿弇也告辞父亲耿况,跟随一股部队出去征战。一天,在行军路上忽然遇上王郎,王郎诈称汉成帝儿子子舆,起兵邯郸。这时耿弇的部下孙仓、卫包急忙与耿弇计议。孙仓说:“刘子舆是汉成帝的儿子,人家可是汉家正统呀,咱们应该归从他才有出路呀,失掉这个机会以后要后悔的,我们何必再到处乱跑呢?”

卫包也劝耿弇说:“干脆咱们跟刘子舆走算了,将来也有个归宿!”

耿弇听他俩说出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他刘子舆是何人?是个下贱的贼!早晚是个降虏。我到长安去领来渔阳、上谷兵马,进出太原、代郡,反复几十日,回来再收拾这些乌合之众,不过像摧毁朽烂的木头一样,你俩不知好歹,将来遭到灭族之祸,悔之不及!”

孙仓、卫包不听耿弇的话,投降了王郎。耿弇直接去投奔刘秀,刘秀非常赏识他,并重用耿弇,耿弇为刘秀平定天下、当上皇帝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五尺之童

【释义】幼年的孩童。古时的五尺约为现在的三尺。【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战国时,滕文公以仁政待民,国风清明。楚国的学者许行带领弟子来到滕国,希望成为滕国百姓,他宁愿和弟子穿着粗布衣服,织席贩履为生。滕文公宽厚地给了他们一处宅院。

过了一阵子,许行对滕文公开始不满意了。他说:“滕文公还不算贤明,贤明的君主应该和百姓一道耕田种地……”另一位学者陈相,很赞成许行的话,便去对孟子说了。

孟子却反问陈相说:“许行的饭锅是自己造的吗?他的农具是自己做的吗?他的衣帽是自己缝的吗?”

陈相说:“都不是自己做的,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百姓有百姓的事,国君有国君的事,如果一件件东西都要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才能使用,国君就得率领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我看许行讲的是邪说,不应该相信他……”

陈相辩解说:“不过依照许行的话去做,市场上就不会有欺假的行为,价钱公平一致,即使是打发五尺之童去买东西,也没有卖主欺他;布匹、丝绸长短一样,价钱便一样;麻线、丝绵轻重一样,价钱也一样;鞋子大小一样,价钱也一样。”

孟子开导陈相说:“你说的不对呀,价钱一样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各种物品的质地不同,有好有次,所以价钱就应该有高有低,假若不分优劣一律划为同样价钱,那样会使天下发生混乱的。你想一想,好鞋和坏鞋卖同样价钱,谁能高兴呢?许行的话是虚伪的,照他的办法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从天而降

【释义】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来临或出现。【出处】汉·班固《汉书·周勃传》。

在汉文帝执政时期,边境很不安宁,经常有敌来侵,在这一年,匈奴来扰,周亚夫受命文帝,带兵在细柳对抗匈奴。

汉文帝带领大臣们去慰劳军队。到了细柳周亚夫的驻军营地,见军士全部铠甲在身,手执兵刃,严阵以待。皇帝的侍骑先驰到军营,守卫营门的士兵说:“将军有令,不能随便进入军营!”侍骑重新拿着皇帝的令牌来到营门,守门兵士才放他们进营。但军吏又拦挡车骑,说:“军内有规定,营内骑马不得奔驰!”汉文帝只好按辔缓行,皇帝一行人来到中营,周亚夫将军才出来,他向皇帝作了一个揖说:“铠甲在身,不能叩拜,请允许我以军礼拜见!”皇帝离营后,大臣们就议论纷纷说:“周亚夫太傲慢了,对陛下也不恭敬……”汉文帝却赞扬周亚夫说:“他是真正的将军。”不久汉文帝便提升周亚夫为中尉。

汉文帝生了重病,临终前告诫太子说:“记住,国家有了危险要任用周亚夫,这个人可以安定朝廷的。”

汉景帝即位后,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汉景帝执政才三年,吴王和楚王就开始谋反。周亚夫受命带兵去平叛。

周亚夫领兵出征,走到霸上,赵涉拦住他诚恳地说:“你这次去平叛吴王和楚王,事关重大呀!吴王刘濞很强,他养了许多勇士,组成了敢死队。他知道你率兵去打他。他预先必有伏兵,你最好走右边的路线,过蓝田,出武关,到雒阳,迟不过一二日,可以直入武库,击鼓鸣金,诸侯听见了会以为将军从天而下,必然惊慌失措……”

周亚夫在听了赵涉的忠肯意见之后,沉思了一会儿认为说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派兵断了吴、楚的粮道,周亚夫利用吴、楚军队缺粮食而军心动摇的机会轻松击败吴军。

吴王刘濞逃跑到江南,一月后被越人斩首了。

此成语出自《汉书·周勃传》,原文是:“涉曰:‘……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金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从天而下”后演变为成语“从天而降”。

分崩离析

【释义】“分崩离析”用来形容国家或团体四分五裂,不可收拾。【出处】此典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冉求、季路在鲁国大夫季孙氏手下任家臣。季孙氏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权力,准备去攻打鲁国的属国颛臾。于是冉求、季路为此去请教孔子。孔子说:“冉求,你知道颛臾是我们鲁国生死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求辩论道:“颛臾城池牢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地非常近,如果现在不把它攻打下来,将来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祸害。”孔子很不高兴地说:“我最讨厌的是不说自己贪得无厌的人,却一定要找借口去侵犯别人。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大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果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孔子又告诫冉求道:“像你们这样做,其结果必然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冉求、季路听了孔子的这番话,纷纷点头称是。

天下无敌

【释义】“天下无敌”形容战无不胜,没有能抵挡住的。【出处】此典出自《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有人问孟子:怎样才能做到天下无敌。

孟子说:“现在有些弱小国家想以强国为师,但又以接受别人的命令为耻,就好比学生以接受老师的命令为耻一样,这能行吗?”来访者问:“不以强国为师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孟子沉思了一下回答说:“当然不是说只能以强大的国家为师,因为我们可以文王为师。以文王为师,强大的国家只需五年,较小的国家只需七年,就能够得到统治天下的大权。”“怎样才能做到以文王为师呢?”来访者又问道。孟子说:“这就是要施行仁政。孔子说过:仁德的力量,是不能拿人的多少来计算的。如果君主爱好仁德,则‘天下无敌’。”孟子说完之后,又特意强调一句说:“仁者无敌。”

天罗地网

【释义】“罗”是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包围得非常严密,无处可逃。【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伍员吹萧》是元代李寿卿创作的一个杂剧。说的是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楚平王身边有个喜欢拍马屁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日,他奉命到秦国去给太子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丑闻。

太子建的老师伍著,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怕他今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建送到城外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太子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著的次子伍员在樊城镇守,便跑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儿子费得雄到樊城来骗你回去,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员屡立战功,要重赏他,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我已半年没有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

费得雄装模作样地说:“你们伍家人丁兴旺,有哪家能和你家相比!”

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怒骂道:“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地说我伍家兴旺!”

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人。

伍员愤怒地说:“如果不是太子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

费得雄哑口无言。伍员狠打了他一顿,弃官而去。后来到了吴国,在街上吹箫时,被吴王知道后请去做大夫,帮助吴国打败楚国,报了父兄之仇。

天崩地坼

【释义】坼,裂开。比喻发生了像天子死亡等重大的不幸事件。【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越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表面上派将军晋鄙率军救赵,但却让晋鄙停留在荡阴按兵不动,又派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劝说赵王:“当今秦国称雄天下,这次不是为了攻占邯郸,而是谋求称帝。赵国如果宣布拥戴秦昭王称帝,秦兵定会撤离赵国。”

赵王和赵国国相平原君一时不知如何决策。

这时,齐国一位很有气节的高士鲁仲连在赵国游历,正在被围困的邯郸城中。他听说魏国想使赵国拥戴秦昭王称帝,便让平原君介绍他会见魏国使者辛垣衍,辛久闻鲁仲连是一位高士,且能言善辩,便不想见他,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来此的事情给他说了。”辛垣衍只得勉强同意了。

见面后,鲁仲连一声不吭,辛垣衍搭讪着先开了腔:“我看如今留在这座围城里的人,大多是对平原君有所求的,而据我观察先生您的神色非凡,不像是有所求于平原君的人,干嘛还留在这里不肯离去呢?”鲁仲连接着说:“当今人们对坚守节操的人很不了解,错误地认为他的行事是为了他自己。”接着,鲁仲连的谈锋转向了正题:“那秦国,是一个不讲礼仪、鼓励在战争中多杀人的国家,用权诈对待有知识的人,像对待奴隶那样奴役百姓。如果秦王肆无忌惮地当了皇帝,进而统治天下,我只有跳进东海自杀,因为忍受不了受他奴役的滋味啊!我现在会见将军您的目的,是想帮助赵国。”当鲁仲连谈到魏国目前不真心帮助赵国,是因为还未认识到秦王称帝的危害性时,辛垣衍问道:“秦王称帝的危害将怎么样呢?”“以前齐威王讲求仁义,当时周朝又穷又弱,各国诸侯都不去朝拜周天子,齐国却独自去朝拜。一年多以后,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丧,齐国去得迟了,继位的周显王大发脾气,向齐国报表说:‘天崩地坼,继位天子睡在草席上守丧,齐国迟迟才来吊唁,该杀!’气得齐威王骂遣:‘呸!你娘是个贱丫头。’终于遭到天下人的讥笑。周烈王活着时他去朝拜,死了他却大骂,这实在是因为齐威王忍受不了天子的苛求。天子总是那样苛刻的,这倒也不足为怪。”

在双方继续展开的辩论中,鲁仲连生动深刻地论说了若让秦称帝,包括魏国在内,将沦为秦王的臣仆而落个任人宰割的可悲下场。一席话,说得辛垣衍无言对答,终于站起来,对鲁仲连拜了两拜,道:“我这就离开赵国,不敢再谈尊秦为帝的事了。”

秦军得知此事后,立即撤离邯郸50里,此时,魏公子信陵君设计夺得晋鄙兵权,率兵授越,秦军不战而退。

天涯海角

【释义】形容彼此之间相隔太远,也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大文学家,幼年就成了孤儿,全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抚养。韩会有一个嗣子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韩会42岁时,因官场失利被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11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却都很早地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韩家基业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虽孤苦伶仃,但他俩一直守着父辈家业生活。

韩愈9岁时自宣城前往京城,在以后的10年里,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在一起生活时,不幸十二郎死去,韩愈悲痛欲绝,于是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遥祭他。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读了这篇祭文,不禁使人心酸落泪。

方寸之地

【释义】方寸,指心脏。比喻地方很小。【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仲尼》。

某件事很难处理的现象称为“闹心”。所谓闹心,就是不能冷静地思索。

古人与今人不同,他们将“闹心”说成“方寸乱矣”。《三国演义》有一回叫:“徐元直走马荐诸葛”,大意是:徐庶(字元直)辅佐刘备创立基业,几次给曹兵以重创。

曹操得知实情后,知道是徐庶为刘备谋划,当下扣留徐母,并以徐母的名义,写信给徐庶,让徐庶火速离开刘备,归附曹操。

刘备实在不愿让徐庶这样一个得力谋士离开,劝徐庶留下来。徐庶以手指指心口窝说:“这里乱透了,留下来毫无用处。(方寸乱矣,徒留无益。)”

这里的“方寸”指的就是“心”。

古文中,将“心”说成“方寸”。语源很古,溯本求源,是出自2000余年前的《列子·仲尼》篇中,成语“方寸之地”即源出此书。

不难想象,这种人在生活中一定很古怪,令人讨厌,甚至与亲友也很难融洽相处。

龙叔是个心灵剔透的聪明人,觉察到自己与世人格格不入,但他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自以为不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因为他从不与人争名夺利,更不会伤害任何人。他听说文挚学问博深,洞明世事,故而向文挚当面请教,他问:“久闻先生是一代名医,有手到病除的本领,可否为我诊治一番?解除我的痛苦。”

文挚很熟悉龙叔的人品,对他分外敬重,便很客气地说:“很高兴能为先生效劳,只是不知道先生病状如何,请先生见告才行,以便对症开方。”

龙叔说:“我的病有些奇怪,这可能与我的为人性格有些关系。例如,人们很看重的事情我却毫无兴趣。人们都以家乡的声名在外而感到骄傲,可我却毫不在意;又如,我曾意外得到一件宝物,但我绝不为此高兴得忘乎所以,后来又丢了一件很珍贵的物件,我仍然泰然处之,不以为意。您是否觉得我这个人很愚蠢?”

文挚摇摇头说:“哪里,哪里,先生还有其他病状吗?”

龙叔叹口气说:“当然不止这些,仅仅这样,亲友们也不会觉得我难与相处。我把生与死的大事都看成一回事,既不为生而欢喜,也不为死而悲哀。在我看来,穷与富,贵与贱没什么不同,人与兽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其实本质没有多少差别。利害得失难以让我动心,荣华富贵对我毫无诱惑力。所以,连妻子和奴仆都用奇怪的目光来看我,问题够严重吧?”

文挚站起来说:“我来看看您的心吧。”

文挚注目看了一会儿,兴奋地说:“阁下一寸见方的心脏已经空灵了(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简直是掌握了长生不死的诀窍,可喜可贺呀,哪有什么病,您这种人简直就是神仙,怎么会生病呢?”

龙叔听了文挚的话,感觉很有道理,从此更加淡泊名利了。

无人之境

【释义】形容没有人居住的旷野之地。【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尚书郎,智勇双全。数度打败蜀国名将姜维,升任为征西大将军。

魏元帝时,朝廷下诏命令诸军征讨蜀国。姜维败退,回守剑阁。钟会率军进攻姜维,没有攻下。邓艾上奏建议道:“如今贼兵遭受重创,应当乘势进取。如果从阴平小路进兵,经过蜀汉德阳亭,直取剑阁以西百里的涪县,离成都仅有300余里。发奇兵突入蜀国的腹地,那么剑阁的守军必然回师解救涪城。这样,钟会就可以加速进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回师救援,那么涪城的守军就寡不敌众。兵法上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今乘其腹地空虚没有防备,我军挥师进兵,必然会大获全胜。”元帝非常赞成他的建议。

于是,邓艾率军从阴平小路进兵,沿途山路700余里,是一片无人之境。一路山高谷深,极为艰难,又因粮草将尽,全军将士濒临绝境。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住身体,翻滚而下,将士们则依次攀树缘崖,连续前进。邓艾的队伍突然兵临江由,蜀军守兵毫无防备,守将马邀投降。接着,邓艾攻占绵竹,杀死了守将诸葛瞻。魏军势如破行,迅速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慌忙让使者拿着皇帝的印玺和自己的亲笔信,交给邓艾并投降。

无妄之灾

【释义】指无法预测的意外灾祸。【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易无妄》。

楚考烈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他一直没有儿子,春申君把很多漂亮的有生育能力的女子献给他,但还是不能生子。

赵国人李园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听说楚王不能生育,担心她日久在宫里会失宠,便用诡诈的手段,诱使春申君收纳其妹为妾。后来与春申君有了身孕,兄妹密商以后,李园之妹对春申君说:“楚王宠信您,超过了他的兄弟,如今您为相二十多年,而楚王又无子,他死后,其兄弟继位,他们各有所亲,您又怎能长久保持荣华富贵呢?而且,您掌权时间很长,在与楚王的兄弟们相处的过程中,得罪他们的地方也很多,那时,恐怕就会大祸临头!还怎能保住相位和您的封地呢?”

这个女人恫吓了春申君一阵子以后,接着说道:“现在妾已怀有身孕,如能凭着您跟楚王的亲密关系,趁此时您将妾献给楚王,妾托老天的福,将来若生下个男孩,那就是您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楚王,这样,比起受别人管辖,时刻担心会有不测的祸患,不是要强得多吗?”

春申君认为她说得很有道理,便借机将这位女子献给了楚王,后来果然生下个男孩,被立为太子,李园的妹妹立为皇后,李园也因此受到楚王重用,大权在握。

考烈王患病期间,宫中有个名叫朱英的人,他对宫中秘密事情知道较多。一日,他对春申君说:“世人有不测之福,又有无妄之祸(又有不测的灾祸),如今您处在不测的世道中,服侍不测的君王,那么,你周围哪能没有不测之人呢?”

春申君问:“什么叫不测之福?”“您做楚相已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就是楚王。如今楚王病危,太子幼小,楚王一旦归天,您辅佐幼小的君主,就像先时的周公一样。或者,您自己当王,长远拥有楚国,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测之福。”“什么叫不测的灾祸?”“当前,李园虽未执政,但他是王舅;他不但担任领兵的将军,还私下豢养了一批为他舍死效忠的军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园必然抢先入宫,假托楚王的遗旨,执掌大权,任意专断,斩杀您来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测之灾。”“什么叫不测之人?”“您现在就抢先任命我为郎中(在宫内充当侍卫的官名),待到楚王去世后,李园如果真的抢先进宫,我就帮您杀掉他,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测之人。”

春申君摇着头说:“先生,算了罢!别说了。李园是一个懦弱的人,我待他又那么好,他怎能干出那种事来呢?”

朱英见春申君听不进他的劝告,怕将来受到牵连,便逃走了。

17天后,考烈王病死,李园果然抢先进宫,埋伏下杀手,待春申君进宫时,刺杀了他,并割下他的头扔到宫门外。然后命令杀掉了春申君的全家。

李园妹妹生下的那个男孩,后来被立为王,他就是楚幽王。

日行千里

【释义】形容速度极快。【出处】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吐谷浑传》。

涉归是古代鲜卑族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吐谷浑,二儿子若洛廆。涉归死后,若洛廆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吐谷浑分到700户牧民。

一天,吐谷浑与若洛廆双方的马群互相斗殴,若洛廆派人去对吐谷浑说:“父亲已给我们分家,你为什么不走远一点!”

吐谷浑对那人说:“马是畜生,马斗而怨人,这是什么道理。既然他这样说了,我就迁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若洛廆后悔把哥哥撵走,就派大臣去把他追回来。

吐谷浑对追来的大臣说:“你如果能够把我的马群赶回去,我就跟你回去。”

那大臣的手下人把吐谷浑的马群拼命往回赶,赶了几百步,群马忽然长嘶短鸣,掉头向西狂奔。吐谷浑于是再也不肯回去,率领牧民继续向西方走去,到了青海的草原地带,自成一个部落。

吐谷浑部落的这次大迁移正值西晋末年。后来,这个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并且逐渐被汉人同化,到了唐代,他的后代被封为青海王。吐谷浑当年曾经得到几匹波斯种马,他把它们放入青海湖畔,繁殖出一种又高又大的青白色的马,这种马能够“日行千里”,人们非常喜欢它。

日暮途穷

【释义】天黑下来了,路也到尽头了。比喻无计可施,到了末路。【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楚平王是春秋时楚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昏庸无道,滥杀无辜,太子、太子师傅伍奢及长子伍尚先后被杀。

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帮助阖闾刺杀了吴王僚,使阖闾取得了王位;接着又帮助吴王阖闾训练军队,治理国家,使吴国日益强盛起来。

为了替父兄报仇,伍子胥就率领吴军攻打楚国。吴军一连打了五次胜仗,最后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楚昭王带了部分大臣和将士逃到了随国(今湖南随县)。可是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的仇也无法报了。在吴王的同意之下,伍子胥找到了平王的坟墓,挖开了坟,打开了棺材,举起铜鞭,连续在平王的尸体上鞭打了300下,直打得平王骨折肉烂,还割下了平王的头,才算解了心头之恨。

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听说这件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了一封信。信里责备伍子胥说,你也曾是平王的臣子,虽说为了报父兄之仇,可现在连死人也不肯放过,这样做未免太过分了。

伍子胥对送信人说:“请你替我向申君致意,并转告他:我好比是走远路的人,遇到日暮途穷的时候,心里焦急,无可奈何,有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来,请申君能理解我,不要责怪我。”

比肩接踵

【释义】比:相连。踵:脚跟。形容人口众多。【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

晏子是齐国的相国,他极有才能,口才极佳,但貌不惊人,身材矮小。有一次,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大,对齐国使臣很不礼貌,一见晏子,竟然傲慢地问道:“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了,怎么派你这个矮子来呢?”

晏子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民,比肩接踵而行,张袂成荫,挥汗如雨,怎说没人!不过我们齐国的规矩是:体面能干的使臣,出访大国去拜见才高德重的君王,而像我这样的矮人就只好派到这里来见您了!”

楚王本想奚落他,不料反被晏子嘲笑了一番,自讨没趣。

水落石出

【释义】通过调查研究,搞清事实真相。【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是北宋时著名的大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谪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暮秋的一天晚上,月光如镜。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

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巍然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越来越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都露了出来。由于兴致极浓,使苏轼在一夜之间便写出了传世名作《后赤壁赋》。

犬牙相错

【释义】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原指交界线曲折,后比喻情况复杂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长短。【出处】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传》。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其儿子分封土地,加封爵位,以此来巩固汉朝天下。

汉景帝时,许多刘姓的诸侯因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有的甚至已具备了可与皇权抗衡的军事实力,国家隐藏着的分裂危险渐渐地显露了出来。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意见,下诏减少诸侯的封地。

这一做法触怒了诸侯的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联合楚王等7个诸侯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叛军后来虽然被消灭了,但却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汉景帝对这次叛乱没有足够的认识,他在立刘彻为太子的同时,又分封其他十三个儿子为王,同时分给他们大片土地。

汉武帝即位后,各诸侯国更加藐视中央,有见识的大臣为了将祸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便上书汉武帝,建议他采用当年晁错的办法,削弱诸侯的实力。

汉武帝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日益显露的危险有所警觉,准备断然采取措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