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17:06:48

点击下载

作者:经典读库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试读:

前言

说起心理学,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种用于算命和占卜之术的旁门左道,特别是心理学所呈现给人们的种种玄妙与神秘,更没有人愿意相信心理学是有足够科学依据的,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玄妙与神秘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的思维、情绪、习性及外在表现的千差万别。正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当我们的内心被他人“言中”后,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不同寻常。正如我们对心理咨询师的怀疑:他不是我,他怎么能了解我,他又怎么能帮助我?其实,心理咨询师并不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他们是通过与我们建立“此时此地”的联系,在彼此的联系中产生互动,在互动中剖析出你的心理。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学呢?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含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涵了应用心理学,只是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本书就是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大家认识和学习一些生活中最常见、最实用的心理学常识。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把握解释一些生活中不可思议的现象,例如,为什么我们在大白天会撞见“鬼”。为什么我们会“睁眼说瞎话”。我们还可以通过他人表情和行为的细微变化判断出他彼时彼刻的想法,可以通过一个人对某种色彩的喜好分析他的潜在性格特点,可以通过人们的外在表现推断自己和他人是否有需要及时更正的癖好、习性。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我们就可以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或者遭受到痛苦的挫折后,坏情绪难免会影响我们,这时,及时宣泄坏情绪,走出坏情绪的阴影可以避免很多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发生。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我们可以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很多人的一生之所以碌碌无为,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圆通处事,圆润为人。如果能够巧妙运用各种心理学效应及规律,每个人都能广受欢迎,在别人心中留下好印象,能够避免四面树敌。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我们可以叱咤职场,在充满竞争的职场上进退自如。从初涉职场那一天,我们人生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职场风云变幻,个中酸甜苦涩,你有几成胜算?职场中,哪些是对手,哪些是朋友?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客户“过招”?要做好这些,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就等同于空谈。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我们还可以成为一位生活达人。消费过程中,如何避开商家的消费陷阱?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物品?投资理财时,如何让自己的资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好地保值或增值?这些心理学的知识都能给你莫大的帮助。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还有助于我们去经营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婚姻不仅仅是要两个人感情深厚,柴米油盐、婆媳和谐等都是婚姻中必须时时放在心头的大事。

既然心理学如此重要,如此广博,有些人难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岂能一朝一夕就将它掌握?其实,学好心理学并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实用心理学,更是易于掌握和理解。

拿起这本《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你会发现无论是职场上、人际交往方面及成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各类琐碎的小事,及自身的情感问题,都能从中找到解答方法。所以,无论是在悠然的午后,还是在宁静的夜晚,拿起这本书,每天读那么一点点,你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心理学中最实用、最精髓的部分。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心理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你还会发现,这本书能让你疲惫的内心获得慰藉,能够让你懂得去尽情地享受生活。那么,就从阅读这本书开始吧!PART 1 遇见心理学看清真实的自己无处不在的心理学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奇怪甚至可以说是诡异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不曾遇到,或者说根本预想不到的事情。其实这些现象、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我们的心理在“作怪”,都是受到了我们心理的支配,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我们并不曾注意过。一旦我们了解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就会发现,心理学其实无处不在。世界上真的有“鬼”吗

人们会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灵异事物,统统归结于“鬼”。关于闹鬼、撞鬼的事总是不绝于耳,即使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新闻还是经常能听到。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鬼,只是人们遇到自己无法解释的事物时,大都会感到恐怖、怪异,所谓“疑心生暗鬼”,心中有“鬼”自然会碰见“鬼”。

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说,根据英国科学家对超自然现象开展的大规模科学调查,世界上并没有鬼和超自然现象,但它们也并不都是人们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环境造成的。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碰见过鬼,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鬼的形象,而且它们大部分出现在人的梦中。那么,我们梦中的鬼代表着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个人梦中鬼的形态都是这个人情绪的表现形式。但是因为鬼的怪异性、可怕性,所以人们总是会以鬼为话题来展开讨论,甚至会用一些鬼怪的现象吓唬自己。

一位心理医生某天接到一位患者的预约,这位医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后,便开始上网浏览信息,其中一条信息引起了这位医生的注意。

这则信息其实类似于一种测试。网页上有一幅图片,图片的正中央有一个黑点,下面的说明中写道:盯着图中的黑点,聚精会神看三分钟,然后再转移视线去看白色的墙壁,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会发生。

这位医生出于好奇,就盯着图中的黑点仔细看了三分多钟,然后将视线挪到白色的墙壁上,这时候,医生清晰地看到墙上出现一个黑色的人影。

正当这位医生津津有味地看这一奇异的幻觉时,那位预约的患者来了。“医生,我最近感觉很不好,我见到鬼了。”这位病人看上去很年轻,像是刚毕业的学生,但是他脸色苍白,下巴上的胡子好像好久没有刮了,神情十分憔悴。“真的,医生,我真的见到鬼了……”这位病人开始语无伦次地倾诉,其中“见到鬼了”四个字重复了很多次。医生没有打断他,而是认为病人此刻正处于紧张、激动的情绪中,他最需要做的是冷静观察,仔细倾听。

从病人毫无条理的倾诉中,医生了解了病人的大致情况。原来,这位年轻人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因为一段时间内业务繁忙,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有时还会因为一些紧急状况忙一个通宵,因此精神状态很不好。

一天,他在忙了一个通宵之后,突然想拉开窗帘透透气,可当他站起来时却看到墙角里有一个鬼影,这把他吓坏了。此后的几天,他经常会在加班时看到那个“鬼影”,这把他折磨得憔悴不堪,迫不得已他才预约了心理医生,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在听完患者断断续续的诉说后,这位医生哑然失笑。他让患者到他电脑跟前重复玩了一次他刚才玩过的那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患者一脸的惊愕。医生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他只是因为过度劳累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

其实,那位年轻人见到的鬼影是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为视觉后效错觉的日常现象。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持续接受某种单一颜色对视觉的刺激,然后再转移到与其相反的视觉刺激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所谓的相反的视觉刺激指的是在颜色色调、明暗、深浅等方面存在巨大反差的情况,除了视觉的刺激外,很多感觉都会“欺骗”我们。

人类的感觉非常奇妙,它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它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从生理学角度出发,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的产生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因此感觉也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感觉有些时候会迷惑你的思维,影响你的判断力,所以,如果你的感觉出现了错觉,那很可能只是由“你”的错觉引发的幻想而已。让你“睁眼说瞎话”的心理玄机

有人会认为“诚实”是对自己非常客观的评价,但是请你不要坚信自己是个诚实的人,有的时候因为一些你没有察觉的心理因素作祟,你会被自己欺骗,甚至“睁眼说瞎话”。

在美国某著名大学的一堂心理课上,一位教授向他的学生介绍了一位贵宾——世界知名的化学家文森博士。简单介绍后,文森博士开始为大家介绍他的研究成果,他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对课堂上的学生们说:“我正在研究的新物质,它的挥发性极强,但它完全无害,气味很小。这一瓶就是我的研究成果,当我拨出瓶塞,如果你们闻到了气味,请立刻举手示意。”

文森博士说完后,拿出一个秒表,然后拔开瓶塞开始计时。不一会儿,前排的学生举起手来,然后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所有的学生都依次举起了手。

这时,教授微笑着告诉他的学生们:文森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师化装的,而刚才那瓶挥发性极强的物质其实不过是蒸馏水。

很明显,这些学生都是在“睁眼说瞎话”,蒸馏水一定是无色无味的,怎么会散发出味道呢?可是为什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可这一谎言呢?

实际上,这些学生一开始肯定都没有闻到任何气味,但是他们的心理都在文森博士话语的引导下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心理让他们的嗅觉感知出现了问题,他们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被自己的心理欺骗了。当然,这样事情会发生在很多当事人不知情的状况下。

一天,某医院的医生在给病人送药的时候,故意跟病人说道:“今天我给大家发的药,是目前美国最好的药,就是那颗半边红,半边白的。你们把这颗药吃下去后会感觉睡眠有好转,头也不那么痛了,血压也会下降。”第二天,当这位医生再次来到病房后,病房的病人都说道:“大夫,我吃了昨天那颗药,感觉真的很好,头确实没有那么疼了,昨天的睡眠也很好了,刚才量血压都正常了。”

其实,只有医生知道,那颗药只是缓解病人紧张心理的药丸,药丸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正是这种暗示作用让病人保持了稳定的情绪。这位医生跟前面提到的那位教授一样,都是在定向地引导病人的心理趋向,让病人不自觉地“睁眼说瞎话”。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前面提到那位教授和这位医生所运用的手法确切地说就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通常是人们在正常的氛围中,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向他人发送信息,而他人在接受这一信息后,也会相应地做出一种你所期望的反应。

心理暗示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你在与同事聊天时,同事突然问你:“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可能你同事只是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这么说的,但是你会不自觉地感觉到自己开始头重脚轻,浑身隐隐作痛,最后感觉自己真的病了。而你将上述症状告诉医生,让他给你做了全面检查后,医生会肯定地告诉你:“你的身体很健康。”在听了医生的这句话后,你也会觉得身体并没有那么痛,疼痛感莫名地消失了。可是,你根本不会想到,你自己对这一系列事情前后不同的反应完全是因为你的同事和医生对你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

心理暗示的玄妙一说击破,但是真正不受其引导却很难,所以如果别人在“睁眼说瞎话”时,你不妨一笑了之吧。“度日如年”与“光阴似箭”

从有了人类的那天起,人们就开始计算时间,从最初的看太阳判断时间,到现在的计时器,尽管计时的工具已经非常精确,可人们依旧有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有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比如当你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而当你做喜欢的事情时却觉得光阴似箭、恍如昨日。

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盯着一壶正在烧的水时,它似乎总是烧不开;而当你忙于其他事情时,又感觉它好像开得太快。时钟似乎喜欢背着人工作,当你拼命盯着它看时,它会越走越慢,而当你转身去做事时,它会拼命转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竟是时间本身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说,这一现象的出现完全是人们对于时间的主观感知出现了偏差,是人们对时间的知觉发生了错误。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知,更多的是来自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所做事情的喜好程度。

一般地说,如果一个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这个人对该项活动十分感兴趣,那么他对这段时间的估计就会相对较短;而如果一个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内容十分单调,甚至是令人厌倦的,那他对这段时间的估计就会相对偏长。

人们对时间的这种错觉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谋而合。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有一个精妙的譬喻:“当你跟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一起坐两小时时,你会觉得时间好像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炎炎夏日里,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过了一分钟,你也会感觉好像是过去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当然,对时间的错觉不仅仅会发生在正在做的事情上,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让我们的感知出错。很多时候,我们在客观上明白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大致相同,但依然会觉得一件事情仿佛发生在昨天,而另一件事却恍如隔世。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盖尔·左博曼曾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提到过他的亲身经历:“我在参观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纪念馆时,我总感觉他遇刺一事仿佛就发生在不久前;但每当想起我的双胞胎女儿出生时,我却会感觉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实际上这两件事都发生于1995年,所以盖尔·左博曼的报告题目也颇具诗意:1995,这么近,却那么远。

时间应该是一个绝对的长度,可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它又是一个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与客观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是由人的心理主观性来决定的。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受到不同的情绪和心态的影响,这直接导致我们对时间的知觉产生差错,这种对时间不正确的知觉叫做“时间错觉”。

不仅在一段时间内如此,当我们感知自己的一生时其实也是这样的。当我们在童年时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因为我们会觉得人生还有大把的时间;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过了三十岁以后,我们就会感到时间不再那么充足了,随之也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实时间还是随着时钟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不同的是我们的心理被外界的事物所牵制,因而会感觉时间时快时慢。而正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在作祟,才会让我们的感知一再出错。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哪个更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错觉,而且这些错觉我们经常无从察觉。小时候,很多人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当然,大部分人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是铁更重。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体积小的物体会比体积大的物品更重,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产生了错觉。

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每个人都很容易产生错觉。例如,太阳在天边和头顶时,我们会感觉太阳距离我们的距离不一样,太阳在天边时,我们感觉它距离我们很远,而太阳在头顶时,我们会感觉它距离我们很近。

同样拿太阳来举例,按照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规律,太阳在天边时看上去应该小,而太阳在头顶时看上去应该相对大一些。而人们的知觉却正好与此相反,人们的感知给我们大脑的信息是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头顶时看上去大得多。

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更容易帮你理解你的错觉,看看下面这幅图,你能准确分辨出下面四个图形中a与b两条直线,哪条更长吗?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答案是两条一样长。但是在你不知道答案的前提下,你真的觉得a和b是一样长的吗?

通常来说,当人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感知外界事物的特性时,大脑就无法接受正确的信息,从而产生种种错觉。这些错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能完全令人满意的答复。从主观意义上说,我们身边的一些错觉的产生可能与我们曾经的经验、情绪及感知等因素有关。而从客观意义上说,这些错觉的产生则是因为我们所感知对象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

当然,错觉也因为其特质被人们用于不同的场合,人们通过控制错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会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觉来改变人们对空间大小等的感知能力,如在设计较小的房间时,设计师会考虑将墙壁涂上浅颜色,并且在屋子的中央放置一些比较低矮的沙发、椅子和桌子,这样,房间看起来显得更加宽敞。

我们经常去的电影院和剧场中的布景及光线方向也是设计者根据观众的错觉感受来进行设计的,从而让观众对电影和舞台剧产生某种错觉,而这种错觉正是设计师想要的。

错觉虽然很奇怪,但是并不神秘,错觉的形成与人类的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错觉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消除错觉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错觉来为人类服务。梦境中“不能说的秘密”

我们天天做梦,夜夜做梦,梦境究竟对我们预示了什么?为什么梦中的有些事情十分逼真?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是在说明梦是由白天发生的事情对人的感官或身体的刺激而形成的。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维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弗洛伊德指出:梦是人对自身的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时能有效地压抑潜意识,因此不会为所欲为地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习俗的事情;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身体开始放松,一些被压抑的欲望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出来,这也是梦境形成的过程。梦是人释放压抑的一种途径,是人的一种幻想,是人的梦寐以求的本能得到满足的体验过程。

45岁的安妮被焦虑情绪困扰了很长时间,所以负面情绪非常严重。因为长久以来,安妮和自己的母亲互相仇视。

安妮的父母关系不融洽,安妮的母亲将自己的不幸归结到安妮身上,她认为是安妮的出生让她不得不继续这桩婚姻,安妮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爱,相反得到了很多的恨,哪怕安妮犯了一丁点儿错,母亲都会惩罚她。

随着安妮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想激怒自己的母亲,而她的母亲则更加倍地惩罚她。安妮的父亲惧内,不敢帮助安妮。这样一来,本来充满了骄傲、拥有一身才华的安妮渐渐在人群中变得平凡了。一次次的心理战役后,安妮觉得自己被母亲彻底打败了,但是她总是抱着能够转败为胜的希望。于是,某一天晚上,她做了这样一个梦:

安妮待在一座绿房子里,突然她看见一条蛇,这条蛇要咬她,而安妮的母亲正站在她身旁,一点也不想帮助她,还朝她不怀好意地笑着。随后,安妮的母亲走出了房子,当安妮跑到门口时,她发现那条蛇又出现在门口,堵住了她的出路。

安妮十分恐惧地惊醒过来。

安妮做的这个梦如何解释呢?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关梦的解析,可以这样分析安妮的梦境:在安妮的梦中,最具危险的不是她的母亲而是蛇,这说明在安妮的内心深处还是很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保护她,让她不受伤害。安妮有时会幻想自己的母亲变了,变得爱她了,主动保护她了。所以在安妮的梦中,当她遇到危险时,她会希望身边的母亲能帮助她。然而,她的母亲却不怀好意地笑着离开了,这时她母亲的真实面目就显现出来了。

在安妮的梦中,她体验着严重的不安,而且梦中独独会出现她的母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安妮希望能在梦中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希望她的母亲能够保护她。

不得不说,梦是一种奇特而神秘的心理活动。有的人晚上熬夜,早上就会贪睡不想起床,但是因为还要上班,就会在快到起床时间时梦见自己已经起床梳洗,准备去上班了。这样就相当于给自己的心理一个交代,然后可以继续睡着。

有时候,白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我们会很自然地在晚上梦到;当我们有心事时,或者是对某些人或事念念不忘时,那些人或事就会在梦里出现;如果相恋的爱人长时间分开,不能见面,彼此间日夜思念,晚上睡觉时也很容易会梦见对方。

梦境往往比现实更不受拘束,梦境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不会受到利益的驱使。一个人心里那些被压抑、被深藏的秘密因为主观意识的阻碍只能潜藏在梦里,也只能在梦里表现得较为荒诞离奇,甚至会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

总之,每个人都会做梦,而梦又与我们的心理密不可分。你不妨稍微分析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梦,这样你也能对自己内心的秘密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你的不自觉行为受你支配

当你在脑中重复地想“我不喜欢吃蘑菇”后,下一次,别人为你点了蘑菇这道菜时,你会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吃蘑菇。因为你的潜意识会不停地暗示你:“你不喜欢蘑菇。”当一个人重复地对自己说:“如果晚上我喝了咖啡,我会在夜里3点时醒来。”因此,一旦这个人晚上喝了咖啡,他的潜意识就会不停地暗示他:“你晚上睡不着觉。”这样潜意识每天24小时不停地工作,就会将你的想法变成你的不自觉行为。

潜意识能够支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习惯性动作、无意识的行为其实都是受自己支配的,只不过直接的支配者是人的潜意识。

既然潜意识有如此大的能力,那么我们能否通过“驾驭”自己的潜意识帮助自己去做出一些“超能力”的事情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驾驭”自己的潜意识呢?

潜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有一些本能的反应。潜意识也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随着人的大脑与客观世界间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发展,一个人在收到外界的强烈刺激后,会将其储存与大脑中形成记忆。因此说,外界的刺激和人的大脑的发展是形成潜意识的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更新大脑中的记忆逐渐调整自己的潜意识。例如,有的人在遇到难题时会马上想到“挑战”、“想办法解决”,而他们的行动也几乎会同时发生;有的人遇到难题时则自觉地想到放弃,想到失败,而他们也会同时在行动上表示放弃。这便是过去不同经验的潜意识在起作用。如果我们刺激自己的大脑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那么潜意识也会带领我们不自觉地走上积极的道路。

要知道,潜意识能够让你释放出难以置信的神奇能力,我们苦思冥想一道难题而得不到答案时,我们可能会暂时停止思考去做其他事情。但是突然有一天,那个问题答案的线索,甚至完整的答案就会从你的脑海中涌现出来。这便是潜意识在不自觉地替你解决问题。“驾驭”自己的潜意识并不需要我们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只要我们敞开心胸,让自我充满活力,让自己不断地思考和学习,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那么你的习惯性思维就会渗入到你的潜意识层中,成为你创造一切的原动力。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心理学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很神秘,但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却很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感觉到心理学的重要。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因为心理学的存在,我们才能很好地自我分析,自我调节甚至帮助他人去调整状态。不得不说,生活离不开心理学,人生也因此才美妙。心理学起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

说到心理学,我们都不会陌生,婚恋、职场等节目中常会进行现场心理咨询、指导;侦探类小说中常有大段的心理分析桥段;在案件侦破中,公安人员也常常请心理学家协助分析案情,通过这些,我们多多少少都感觉自己走近了心理学。可是当我们问自己,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时,每个人似乎又无从作答。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中,翻译成中文就是“灵魂的科学”的意思,这是心理学可以追溯到的最古老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从研究人类灵魂的科学开始的,心理学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活中。在古希腊语中,“灵魂”也有呼吸的意思,古希腊人认为人的生命要依靠呼吸来延续,人的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也会完结。可见“灵魂的科学”在当时是很神圣、很重要的。

但是随着人们对心理探索的深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改变,从以人的灵魂为研究对象改为以人的心灵为研究对象,心理学也变成了一门心灵的哲学。

如今,心理学已经是一门涵盖多种专业领域的科学,但从根本上来说,心理学主要还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心理学的应用又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中。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代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心理学,甚至还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行为和活动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心理现象。当我们只有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揣摩别人的心思了。我们会想到怎样把玩具藏起来才能让其他人找不到,有时还会为我们藏东西的地方做一些掩护,甚至还会略施小计,用一些错误的线索误导他人。三四岁的孩童尚且如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不都能算是一位业余的心理学家吗?

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心理学的作用和影响,心理因素在每个人身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个人的心态和情绪,人的心态和情绪会受到心理活动的直接影响。通常来说,心理活动较为积极时,人的心态和情绪都会表现得比较振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充满激情;而心理活动较为消极时,人的心态和情绪都会表现出与前者相反的状态,整个人看上去也会是闷闷不乐,毫无色彩。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美妙无比,那就多关注自己及周围的一些心理现象,让自己能够把握好心理的正能量,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生活中去。经常与你的内心进行沟通

有一位犹太少年非常不喜欢上学,他整天跟着一些朋友四处游玩,不论他的妈妈怎么劝他,他都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根本不听。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直到他16岁那年情况发生了转变。

那年秋天,少年又没有去上学,他提着渔竿要跟朋友去河边钓鱼,这时他的父亲拦住他,给儿子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少年的父亲对他说:“昨天,我和隔壁的杰克去一家工厂清扫烟囱,那个烟囱很高,要想上去清扫,必须得沿着里边的钢筋爬梯向上爬。杰克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顺着爬梯扶手一阶阶爬了上去。下来的时候也是如此。当我们从烟囱里出来后,我看到杰克脸上蹭满了黑灰,我当时看着杰克的样子,心想自己肯定和杰克一样,于是急忙跑到旁边的河里清洗一番。“而杰克却没有这样,因为当时我身上是干干净净的,所以他以为自己也一样干净,便随便洗了洗手,就去了街市。这下可好,街市上的人以为他是个疯子,看着他的样子都嘲笑他。”

少年听完后以为父亲只是给他讲了一件趣事,忍不住大笑起来,父亲也笑了笑,很快又郑重地说:“我想告诉你的不仅仅是这件趣事,而是希望你明白与自己内心交流的重要性,别人无法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能照出自己的真实面目。”

这位少年听了之后,没有去找他的朋友钓鱼,而是仔细思索了一番父亲的话。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他养成了经常与自己内心交流的习惯,他坚持反省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就是爱因斯坦。

这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而改变这位科学家的正是无处不在的心理学。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学科,但是融入到生活中往往只是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让我们能够时刻去应用的方法。

对心理学的应用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意识,与内心的自我经常性地进行沟通更是困难的事情。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与自我的沟通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是最残酷的事情,因为这样做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自信心进行打击,从而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己。但凡能这样将心理学与生活融入一起的人最终也都走向了成功。

不仅仅是爱因斯坦的父亲这样无意识地应用心理学改变了他儿子的一生,历史上很多中外杰出人物都是在无意识中运用了心理学对自身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剖析。通过这样一种自我沟通的方式,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让自己的人生道路少些坎坷,多些收获。

所以,不妨时刻反躬自省,与自己的内心沟通,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运用心理学来帮助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如恋爱问题、婚姻问题、自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而如果有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帮助我们很好地生活,而不至于陷入心理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

首先,运用心理学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净涤心灵。

我们在了解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后,能够清楚自己某些行为的起因,能够知晓自己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活动,能够明白自己为何会形成现在的脾气和秉性。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十全十美,遇到问题时心中或许会积聚一些委屈,或许会感到一丝忧伤,而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你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烦恼。不仅是针对个人而言,如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出现心理问题,你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开导他们,让他们也能顺利走出阴霾。

其次,运用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得到领导的垂青,事业能够蒸蒸日上,可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

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对于教职员工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去改进教学实践,或者在对学生的考查中融入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商场工作人员来说,各种打折促销活动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一些广告位的摆设,橱窗商品的陈设,都需要抓住顾客的心理,从而创造出更多的销售量。

再次,运用心理学,可以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接触,因此,社交就显得异常重要。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一些社交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巧妙地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运用这些心理学知识,你会知道如何融洽地与他人相处,让你能够在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

如果他人的心理难以捉摸,你可以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准确地认知他人,进而也能明白很多社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最后,运用心理学,可以酿造属于我们的甜蜜爱情和婚姻。

浪漫的爱情、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都憧憬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后,两个人之间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时,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就能让你远离困扰,收获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总之,心理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且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能让我们在诸多方面获得优势。PART 2 解读心理学心理无时不在被“出卖”微表情:解读内心微妙世界的钥匙

人类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面部表情记录着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刻印着一个人的个性和阅历。在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面部的细节最能透露一个人的情绪变化状况。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将人的面部称为“思维的画板”。如果我们想要读懂一个人内心的微妙世界,那么了解他脸上各种表情的含义就非常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爱默生曾经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一个人眼睛的微表情可以暗示他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因此,人的眼睛可以被誉为脸部最诚实的部位之一。

一家调查机构在抓住一名间谍后,始终无法从这个间谍口中问出他同伙的名字,于是,这家调查机构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让那名间谍看很多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是曾经与这名间谍工作过的人的名字,与此同时,调查人员则细心地观察这名间谍。

细心的调查人员观察到:当这个间谍在看这些卡片时的眼睛基本都没有变化,但是其中他在看其中两张卡片时,他的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眼睛轻轻地眯了一下。

调查人员在审问了那两个人后发现,他们确实是被抓间谍的同伙。

显然,这名间谍在看到同伙的名字时有些紧张,所以他的眼睛下意识地睁大了。但是他不希望让别人看到他的变化,于是他的瞳孔迅速收缩,眼睛则眯成缝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常见的一些眼睛的微表情都是人们不同的心理写照:

眼球的转动

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眼球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眼球的时而向上、时而向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的转动,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关系密切。

眼球处在左上:表示人们正在进行视觉回想,也就是在回忆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或留在脑海里的画面。

眼球处在左下:表示人们正在思考,正在与自己说话。

眼球向右上方看:表示人们在创造视觉想象,也就是创造出一些没有在现实中发生过的画面组合。

眼球处在右下:表示人们正在感受情感的触动、身体的触觉。

眼球向一侧看,同时脑袋略微向一侧倾斜:看上去是在认真聆听,这个举动跟声音有关,可能是在听别人说话或是想起记忆中的某种听过的声音,这种时候可能眼球也会处在中间位置。

眼球向左、向右平视:表示正在试图弄懂别人的意思。

眼球迅速地左右运动:说明人的大脑正在忙碌地思考。此外,当一个人内心感觉到有压力或心怀戒备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左右转动眼球,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扩大视野,收集足够的信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

眨眼频率

眨眼频率同样可以诉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人们在说假话的时候,眨眼频率会先放慢后加快。

与说真话的人相比,说谎的人眨眼频率会放慢,反映出说谎者正在思考该如何不留痕迹地撒谎,并安慰自己保持冷静。说谎后,眨眼频率会大幅度加快,这使得谎言表露无遗。不过,当一个人说真话时,有可能眨眼频率也会稍微提高,这是他们怕自己说错话而感到焦虑的表现。

根据眨眼频率也可以判断听众对发言者的话题是否感兴趣。如果发言者的讲话非常精彩,听众听得十分投入,眨眼频率加快,就说明听众从他的话题中发现了十分感兴趣的内容;而当观众的眨眼频率变慢,闭上眼的时间越来越长,那就说明他认为发言者的讲话非常无聊,他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了,接下来就可能要开始打盹了。

眨眼速度

眨眼的间隔时间延长,是自大的表现。长时间凝视对方,呈现目空一切的姿态,是一种蔑视的表现。当一个人目不转睛地长时间看着一个人时,他的内心是在说:“我看不起你,想给你点儿厉害瞧瞧。”

连续眨眼发生在快要哭的时候,是人一种极力压制心情的举动。

眨眼动作较慢,幅度却较大,代表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潜台词是:“眼前发生的事情太令人难以置信了!”窥测眉毛上的天机

眉毛在不动的情况下,其本身的浓淡粗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而眉毛的舒展、收拢、扬起和下垂,更可以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心理。比如,习惯把眉毛弓起来的人往往充满自信,对待事物比较积极;而习惯压低眉毛的人通常比较自卑懦弱,对待事物比较消极。因此了解眉毛的活动,是了解人们内心奥秘的又一个切入点。

扬眉

扬眉这个动作,能够扩大视野。当眉毛扬起时,会造成眉间皮肤的伸展,同时整个前额的皮肤向上挤紧,出现水平方向的长条皱纹。

眉毛上扬是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一个动作,当一个人感到欣喜或自信时,就会双眉上扬。

在美剧《犯罪心理》中有一个案件,由于没有充分的证据,犯罪嫌疑人被放走,但天才博士瑞德从他离开时扬眉的动作发现了他的第二种人格,于是最终查出了他分裂出的第二人格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另外一部美剧《别对我撒谎》中也有一个案件,莱特曼博士审问爆炸案嫌犯作案地点。他试探性地先后说了两个地点,随后站起来,命令调查人员开始搜索第二个地点,果然在第二个地点搜出了炸药。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呢?莱特曼博士发现,当他说出第一个地点时,罪犯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他的眉毛和嘴角轻轻上扬了一下,说明他在窃喜,因为莱特曼说出的地点并不正确。而当莱特曼说出第二个地点时,罪犯的情绪则有些变化,说明这个地点对他来讲有些不同寻常。

眉毛上扬除了暗含雀跃的情绪之外,当一个人感到惊讶时,双眉也会上扬,还会伴随双眼睁大。而一个人如果瞬间单眉上扬则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不理解或有疑问。

轻抬眉毛是和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人们遇见熟人,在两个人的距离能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但还没达到可以握手的距离时,就会轻抬眉毛,来跟对方打个招呼。

皱眉

人皱眉的情形带有防护性和侵略性。

防护性的皱眉是保护眼睛免受外界伤害的退避反应。当人们面临外界攻击、突遇强光照射或者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时,会将眉毛皱起,同时眼睛睁开注意外界动静。

侵略性的皱眉,是代表不同意或烦恼,甚至盛怒。其实侵略性的皱眉,出发点也是防御,是担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绪会激起对方反击的自卫行为。

如果一个人紧皱眉头,表明他正处于非常忧虑的境地,想走走不掉,想逃逃不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皱眉可能只是一种疼痛或者不舒服时的生理反应,没有特殊的含义在里面,要注意分辨。

耸眉

眉毛先扬起,短暂停顿一段时间,然后再降下来,这是典型的耸眉动作。在耸眉的时候,伴随撇嘴,这一组动作意味着不愉快的情绪。除此之外,有时候耸眉的动作是表示无可奈何。生活中爱做耸眉动作的人,往往是爱抱怨的人,容易惹人厌烦。鼻子泄露的秘密

鼻子虽然是人体五官中最缺乏运动的器官,但它敏感而不善于伪装,总能诚恳地参与到表情变化中,鼻子的微表情虽然少,但是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也会发现丰富的信息,因此鼻子也一样会“出卖”主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不妨从对方鼻子的微表情入手去了解对方。

那么,在生活中,鼻子有哪些“微表情”值得我们注意呢?

鼻孔张大

乔·纳瓦罗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他在父亲开办的五金店打工时,曾经阻止过一宗抢劫案的发生。

当时,他注意到一个男人没有购买任何商品,却一直站在收银机旁,当乔·纳瓦罗观察他时,他的表情发生了变化——鼻翼膨胀、鼻孔扩大了。这表明他在深呼吸,并准备采取行动了。于是,乔·纳瓦罗大声向收银员发出警告:“小心!”那一刻,这名收银员正好打开收银机的抽屉,站在收银机旁边的男人迅速将手伸进去抢钱,收到警告的收银员及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并将其反拧过来,钱从企图抢劫的男人手中掉落下来,男人跑出了商店。

正是对对方鼻子留心的观察,让乔·纳瓦罗提前一秒预测到了犯罪分子的行动,及时发出警告,避免了经济损失。

当一个人鼻孔张大时,通常表明他处于兴奋、紧张或者是恐惧的状态。我们看到两个人针锋相对时,他们都会情绪高涨,鼻孔也会扩大。这是因为,人们在愤怒或紧张的状态中,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所以鼻孔也会出现张大的现象。在谈话的过程中,若发现对方的鼻孔略微扩张,则多半是你的话让他不满或者让他感到得意。具体是得意还是不满,就需要结合谈话对象的其他反应来判断了。

鼻头冒汗

鼻头冒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一个人平时没有这样,一旦出现这种鼻头冒汗的现象,就应该说是对方内心焦躁或者紧张害怕的表现。如果你在与人谈判的时候,发现对方鼻尖已经渗出了细小的汗珠,那么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了。

鼻子提起

鼻子轻轻上提,表示一种轻蔑的态度,潜台词为:“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根本看不上眼。”

有时候,鼻子也会配合声音来表现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当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怀疑和否定态度时,鼻子就会微微提起,同时鼻腔里会发出“嗤”的一声,这声音就是否定立场的鲜明表达。

将头颅高高扬起,同时使劲把鼻子耸起来,让鼻孔对着别人,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视线,会给人一种傲慢的印象。因此人们经常说那些高傲的人“拿鼻孔看人”。

法国历史上拥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的著名总统夏尔·戴高乐,其高傲的形象世界闻名。在一次采访中,戴高乐被法国某电视台记者问及了一个在他看来如若回答就会有失身份的问题。当时,戴高乐就做了这个动作——扬起头颅,耸起自己的鼻子,然后俯视那个记者,表达自己的拒绝之意。

如果我们不想给别人留下高高在上的印象,就不要轻易提起鼻子,以免让人误以为自己瞧不起别人。

很多人都以为鼻子没有“语言”,不能传递信息。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在五官之中,鼻子的微表情虽不如眼睛和嘴巴丰富,但是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也会发现丰富的信息。嘴巴告诉你的一切

嘴巴是人脸上最忙碌的一个器官,它除了要用来吃饭喝水外,还要进行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此外,嘴巴还是构成表情的关键部位,它的动作既复杂又难以捉摸,观察和解读嘴部微表情对于获取对方的心理密码是十分重要的。

咬嘴唇

在与人交谈时,用上牙齿咬住下嘴唇,或者是用下牙齿咬住上嘴唇,这通常表示一个人正在认真聆听另外一个人讲话。

他可能是在心里认真揣摩对方的意思,也可能是在反省自己。喜欢咬嘴唇的人分析能力较强,思维缜密,在遇到事情时,一般不会马上作出判断;一旦作出判断,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喜欢咬嘴唇的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常比较中肯,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你不妨考虑采纳。

缩拢嘴唇

在与人谈话时,如果对方突然缩拢起嘴唇并沉默了,表明他可能对你所说的话持否定态度,同时又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不屑,或者对某个问题有所怀疑)使他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以就缩拢起了嘴保持沉默。

嘴角下拉

当人们感到高兴或得意时,嘴角就会上扬;而当人们感到不开心时,不悦的情绪总是会从下拉的嘴角上体现出来。一个人受悲伤、沮丧、失望等情绪影响时,都会出现嘴角下拉的状况。因此,当我们发现对方嘴角下拉时,我们可以判定此时对方的情绪是消极的。

下拉嘴角还可以代表愤怒。与人交谈时,如果发现其嘴角下拉,同时眉头紧锁、怒目圆睁,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对方应该是发怒了。

嘴角下拉的动作还可能传递出鄙夷的意思。在交往中,当一个高傲的人在你面前昂起头,同时下拉嘴角,做出鄙夷的神情时,说明他对你表示不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出色的表现来回敬他,让他知道你并不是泛泛之辈。

抿紧嘴唇

嘴唇的变化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嘴唇圆满呈现的时候,通常表示一个人很放松;而当人们把嘴唇闭起来,则表示事情不顺利。一般情况下,愉悦的情绪会导致肢体外扩,而负面情绪会导致肢体收缩,同样地,嘴唇周围肌肉的收缩也是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嘴唇闭起来,多半说明此人处于麻烦之中,他感到内心不安,但却不愿意即刻表现出来,所以他在压力的驱使下把嘴唇闭紧,通过这个动作来控制自己。

有的时候,人们在压力和忧虑的情绪驱使下,会挤压嘴唇,将其抿成“一”字形,使得嘴唇隐藏起来,就像给自己的嘴巴安上一条拉链,好让它避免发出不合时宜的声音。

联邦调查局的某位特工曾经为英国某轮船公司提供过咨询服务。有一次,他的英国客户与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洽谈船只交易的事,他受命坐在后面旁听,以观察对方谈判人员的微表情,从而获得对客户有帮助的信息。

在谈判的过程中,双方按照合同的条款一项一项地向前推进,当进行到一项涉及价值几百万的建筑工程时,跨国公司的代表将嘴唇抿成“一”字,仿佛要把它们藏起来。

特工发现了这一动作,他判断出这一条合同内容对方觉得不妥,所以就给雇用他的客户传了一张纸条,提醒他这一条款可能会有不妥,应再推敲一下。英国客户听从了他的建议,谈判双方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最终英国客户省了十几万美元。而特工发现对方表示不悦的嘴部信号成为有效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

在关键时刻,将嘴巴闭成“一”字形的人,在困难面前一般都表现得比较顽强,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但这种人也十分顽固,一旦自己决定做什么事,往往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而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悲痛的状态下时,会把嘴唇完全隐藏起,并将嘴角下拉形成倒U形,这种表情的出现,说明此人正在承受着巨大的苦恼或悲伤。微行为:破解肢体语言的心理密码

无论怎样掩饰自己的内心,人的某些内心活动还是会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种肢体语言就是人的微行为。肢体语言会说话,而且说的都是真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我,肢体语言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出舒适、期待、欲望、害怕等多种信息。掌握一个人体态和肢体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别人和展现自己。头部姿势暗示的心理状态

头部是大脑的所在之处,统领着人的整个身心。研究表明,头部动作是人类进化最早的动作,其次才到躯干,最后才是脚。我国古代有很多成语,如埋头苦干、垂头丧气、抱头痛哭等,都是用来描述头部动作和心理状态的关系的。仔细观察一个人的头部微行为,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信号。

头部的基本姿势包括抬头、低头、点头、摇头和歪头,此外还有后仰、僵直等姿势,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破解这些头部动作的内涵。

抬头

抬头是最常见的头部姿势之一。

下属进入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此时领导正低着头在桌上写东西。下属在领导面前静静站着,只有领导把头抬起来看着下属时,下属才开始汇报,这是因为下属知道领导抬起头看他,就说明他可以专心听自己汇报了。由此看来,抬头是有意投入的表现。

在谈话的过程中,当人们对谈话的内容持中立态度时,往往会出现抬头的动作,随着谈话的继续,抬头的姿势往往会一直保持,有时会伴随点头的动作。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人正在认真思考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地把头抬起来,并伴随着用手抚摸脸颊的动作。

低头

低头动作的基本信息是压低自己,以隐藏脸部,表示谦卑或害羞,但大人对孩子或者居上位者对居下位者做出这个动作时,是在发出友善的信号。

在心怀敌意的情况下,低头有着全然不同的意义,它表示否定,甚至是具有强烈攻击性的态度。

一些有经验的演讲者如果发现他的听众都低着头,手臂交叠在胸前,那么他就会意识到观众对他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态度或者厌倦的情绪,此时最好转移话题,或者通过其他的手段,让观众抬起头来,转变态度。

点头

点头的动作通常代表一种肯定或者赞同的态度。我们知道鞠躬表示顺从,而点头就像是鞠躬的简化动作,也可表示赞同。有研究表明,天生失明者和聋哑人在表达赞同和肯定的态度时也会用点头的动作。这意味着人们天生就懂得用这个动作来表达顺从的意思。

然而我们也要知道,在世界的某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用点头表达否定的意思,如保加利亚和希腊部分地区。

人们还会利用点头的动作和熟人打招呼。

除此之外,在与人谈话的时候,人们还可以通过对方点头的频率来了解他对谈话内容的态度。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听者注视着你,且身体前倾,缓慢地点头,这一系列动作表示他对谈话内容很感兴趣,并且还与你产生了共鸣,他很愿意继续听你说下去;而当你正在说话时,对方快速地点了下头,这等于是在告诉你,你的谈话内容枯燥乏味,他已经听得不耐烦了,你最好尽快结束自己的发言。

如果对方点头的节奏与你谈话的节奏并不合拍,你都话音落地很长时间了,对方才慢慢点一下头,这证明对方并没有专心在听你讲话,他的心思已经跑到别的事情上了,或者有什么隐情。

摇头

摇头是表达否定态度的惯用动作。这个动作可能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并且一直伴随着人的成长。观察婴儿吃饱了奶水之后的举动,就会发现,他会通过摆动脑袋来表示自己吃饱了。长大后,当我们不同意某个观点或者对某个事物不感兴趣时,就会通过摇头的动作来表达。

正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否定的事情只会轻轻摇头,而如果一个人的摇头动作不正常,那么就要留心了。

曾经有一个警方打击走私犯罪的案例,开始时,警察抓到一名走私分子,为了从他身上获得其他走私贩的信息,就故意给他看一个事先锁定的嫌疑人的照片,让他来辨认。这名走私贩看了一眼照片后就赶紧连连摇头,坚决否定,通过他这种不正常的摇头动作,警方断定这名嫌疑犯就是走私者,然后顺利地端掉了一个走私集团。

如果你正在提款机前等待,前面的人刚走,突然旁边插进来一个人抢在你前面站在了提款机前,你生气地质问:“难道你没看见我在排队吗?”这个人头部僵硬了一下,然后一边摇头一边说:“没有呀,这里平时没人排队,我以为你只是站在旁边,不好意思,我已经把卡插进去了,能不能让我先来?”他配合摇头的动作,想让你相信他的话。殊不知,在摇头之前,他那个头部僵硬了一下的小细节已经揭示了一个事实——他在撒谎。

由此可见,对于身体语言,我们除了要仔细观察之外,还要善于拆穿伪装。有一个拆除伪装的小办法,那就是观察他的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是否一致。比如有人虽然口口声声说:“我同意你所说的。”但是却不由自主地同时摇头,那么他的话显然不如他语气中所表现的那么诚挚可信。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对他有所留意。

需要注意的是,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对方的摇头动作与谈话的节奏并不相符,说明对方有可能是在想别的事情,而不自觉地摇起了头,并不是在否定你说话的内容。

歪头

把头部歪向一侧这个动作,源于幼时依偎在父母身上休息时感到舒适的记忆。当成年人把头歪向一侧时,就像依偎在保护者身上一样。这个姿势会将脆弱的喉咙和脖子部位暴露出来,让人显得不具有攻击性。

大部分女人,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这一姿势所传达的顺从与天真意味,所以,她们经常会使用这个姿势向心仪的男士表达自己对他的兴趣,释放出一种温顺与娇俏的风情,就好像在说:“我是你手中的宝贝,我喜欢把头靠在你肩上。”这在大部分男人眼里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不过,在商务场合,最好不要露出歪头的姿势,而应该始终保持头部挺直,以免在对手面前显得软弱。

歪头还表示怀疑的意思。如果对方听了你所说的话之后歪着头想了想,那么这说明对方在对你的说法表示怀疑;如果他接下来点了点头,但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说明他只是在表面上认同了你的观点,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把头歪向一侧也是感兴趣的表现。当你发现对方歪着头,身体前倾,做出手触脸颊的思考手势,就说明你的话吸引了他。

头部猛然上扬,然后恢复常态

它表示“我很惊讶会见到你”。这个动作常用于距离较远的时候,且发生在彼此非常熟悉的场合。

把头转向一侧,再使它回到中间的位置

这是单侧的摇头,也是表达否定的意思。

头部僵直

表明内心毫不惧怕,即使有什么东西在身旁摔破,也都不屑一顾。有时也是心里觉得无聊的表现。

探出头对视

恋人之间伸长脖子探出头深情地注视着对方,则意味着满怀爱意;而如果是两个冤家伸长脖子探出头,瞪着对方的眼睛,则表示他们彼此不畏惧,针锋相对。如果一个人想要吸引对方的全部注意力,也会探出他的头,用脸挡住对方的视线,以阻挡对方去看任何可能吸引他的事物。舌头上的信号

我们口腔内的舌头不仅仅有辅助说话的功能,舌头上的一些小动作也会随着我们的情感变化而不同,一些通过舌头所呈现的小动作的也是我们心理信号的表达。

吐舌头

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会吐出舌头,例如大家所喜爱的明星乔丹在起身灌篮时曾经做出过这个动作。

吐出舌头的动作的潜台词可能是:“哈哈,我准备好了,我来啦!”而当人们不断地像狗一样吐出舌头时,那么则表明了他内心十分紧张的状态,吐舌头的行为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

舔嘴唇

人们感觉到口干舌燥时,通过舔嘴唇可以让嘴唇得到滋润;而当内心感到不舒服时,反复摩擦嘴唇也可以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迅速冷静下来。

所以,当人们感到压力大时,就会用舌头舔嘴唇。

露出舌尖

露出舌尖这个动作主要具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含义:

1.侥幸成功了。

2.被逮到了。

3.做了蠢事。

4.感到心情愉快或者情绪激动。

5.表示幽默或者调皮的意思。

比如说当一个不擅长投篮的人随意一投却意外投进了,这时围观的人可能会惊讶地露出自己的舌尖,说:“真幸运啊!”或者丈夫把米和水倒入电饭煲之后就离开了,妻子过了一会儿去看米饭蒸好了没有,却发现丈夫竟然忘了打开电饭锅的开关,经提醒后,丈夫为自己所做的蠢事露出了舌尖,顽皮地一笑。

与人交往过程中,当发现对方做出这样的表情,那么最好回想一下是否自己被暗算了,或者是不是有人做错了什么事。手部小动作的心理暗示

人类的双手是极富创造力的工具,它能写能画,能打手势,能制作工具,还能帮助我们感受、衡量和改变身边的世界。它功能之丰富齐全,动作之细致灵活,是其他身体部位所难以企及的。

不同的手部动作可以帮助我们传达出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也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到别人的各种情绪和欲望,所以,了解手部动作是解读非语言行为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人的手部动作非常多,不可能在这里一一介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常见的一些手部动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