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一定有原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09:57:2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文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薪一定有原因

高薪一定有原因试读:

前言

当今职场竞争激烈,所有的职场人士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来自上司的压力,来自同事间的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住房、医疗、赡养老人、子女教育……面对这些如潮水一般的压力,你将如何应对?作为身在职场中的你来说,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你的薪水!

也许你是一名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刚刚结束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读,你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觉得自己富有学识,应该立刻得到一个薪水丰厚、职位显赫的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你也许发现自己的工作能力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工作经验也相对缺乏。这种情况下,你所期盼的高薪职位看起来遥遥无期。

也许你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但发现跟你一块进入公司的同事一直在加薪,而你的薪水较之以前涨幅却不大。你感到自己和同事之间慢慢拉开了距离。你一定愤愤不平,觉得老板对你太不公平。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没有一个人的薪水在一开始就是高的,更没有一个老板会糊里糊涂给员工高薪。

事实上,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薪水一成不变。只要你身在职场,就不得不为了自己的薪水而努力。获得高薪不仅是你谋生的手段,挑战高薪更是每一名职场中人的终极目标。或者说,职场就像是你为了追逐更高薪水的战场一般。看那些年薪数十万的“金领”打工者,你会发现他们的薪水一直在不断地提高,他们一直在向更高的薪水挑战,在获得更高薪水的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敬业的工作态度、积极的生活理念和高效能的工作技巧成为众多追求高薪人的榜样。

本书从十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获得高薪的原因,并以介绍全球诸多高薪人士的工作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对众多高薪人士获得高薪的原因分析,力求使读者能够更顺利地掌握获得高薪的秘诀,告诉读者获得高薪的正确办法——不是抱怨,不是牢骚,而是卓有成效的工作。你只有为公司创造了更高的效益,才能获得更高的薪水。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得到了毛林、石娟、武振、罗哲郁、谢荣湘、张彩玉、王海涛、石国桥、袁小蕊、李志华、黄凤祁、郑小兰、吴行达、魏立彩、万丽珍、王站鹏、何凤娣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高薪原因第一条 告诉老板,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每个人一定会有某些方面的才能,这就是你的与众不同之处。高薪者之所以高薪,就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因此跨国企业常常将此条原因列为培训员工的第一条军规。

任何一个高薪者都是独特的

2008年3月发布的平安2007年度财务报告显示,马明哲的年薪高达6616万。根据平安披露的资料,马明哲2007年薪酬构成为——底薪:税前为480万元,占总收入不足8%。奖金:占总收入不到30%。期权:占总收入的60%以上。期权于2004年按照当时平安H股发行价10.33元授予,2007年6月按照当时股价52元核定行权。2008年4月3日,盛大网络宣布,由于个人发展需要,唐骏将不再担任公司总裁一职。唐骏将转任公司CEO顾问,并继续担任盛大董事。在离职当日,唐骏接受专访时坦言将加盟一家民营企业,但未详细透露。今日有传言称唐骏将加盟上海复星集团,唐骏对此予以了否认,对于年薪10亿的传言,唐骏表示不评论,但其表示“不会比这少”。

希望像马明哲、唐骏那样成为一名“金领”打工者,相信是所有正在职场艰苦奋斗的人的梦想。然而,我们在羡慕那些高薪者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这些高薪者之所以能拿高薪,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高薪者是因为在生理上处处高人一筹,才会理所应当地享受如此高薪的待遇吗?显然不是。几千年前,陈胜都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么,高薪者之所以高薪的原因是什么呢?获得高薪的方法是否有规律可循?

不可否认,有很多人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也自认为做得相当成功,可是却发现自己陷入一个相当尴尬的人生境况当中——虽然从工作上讲自己无愧于心,但是薪水总是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根据研究表明,拿百万年薪者有着以下一些显著特征。(1)选择新的成长性的行业(2)努力成为新产业的精英(3)尽量拥有多元文化背景(4)在企业紧要时刻力挽狂澜(5)做新技术、新潮流的启蒙人和权威发布人(6)有足够的个人能力(7)捆绑更多的社会资源(8)有足够的忠诚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像百万年薪者一样主动地管理着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如地掌控着生活。这绝对不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念头。曾经有一位哲人说: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预设的。在目前这个社会里,职业人士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也就是说,百万年薪是一种人生管理的过程和智慧。正如那句古话:“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有一些看似神秘的东西原来就是与未来有联系的,比如说,你的学科选择,你的胆识和生活品质等,一些硬件上的东西是什么人都无法改变的,如高超的个人能力、某一种经历对未来的指向、社会交往面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下面让我们关注一下高薪者的职业生涯: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任南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广东省政协常委,人大代表;曾任香港招商局社会保险公司副总经理;1988年担任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总经理;1994年至今任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为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亚洲唯一出任美国中央高科技保险公司的独立董事。唐骏博士曾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同时兼任位于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的总经理一职。唐骏博士是国际版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专家和微软公司杰出的职业经理人,他于1994年加入微软公司,担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他所领导的部门成功地设计、开发并发布了远东版(包括日文版,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和韩文版)Windows NT 3.51、Windows NT 4.0和Windows 2000。

从高薪者的成功经历可以看出,高薪者之所以高薪,除了一些必备的素质以外,更具备了独特的个性。也就是说,百万年薪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得更有技巧,做得更优秀。

虽然高薪者们的职业之路都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又存在着各自的独特性。李亦非如果不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如果没有坚持漂洋过海,维亚康姆肯定不会对她另眼相待,委任其为MTV音乐电视频道的中国区总经理;张伟俊如果没有在安达信做人力资源总监的历史,而是做另一家公司另一职位的总监,他也不会成为中国本土人力资源公司第一个出资百万聘请的人员;更多的事例表明,拿百万年薪者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有着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对于那些正在追求高薪的人来说就是一个人生的昭示。

聪明的老板不会无缘无故给人加薪

阿波在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已经工作了两年,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待遇不高,但能学东西,比较锻炼人,薪水也马马虎虎过得去。但最近和一些老朋友交流过程中,他发现大家都发展得不错,好像都比自己好,这使得他开始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不满意了,考虑怎么和老板提加薪或者找准机会跳槽。终于,他找了一次单独和老板喝茶的机会,开门见山地向老板提出了加薪的要求。老板笑了笑,并没有理会。于是,他对工作再也打不起精神,开始敷衍应付起来。一个月后,老板把他的工作移交给其他员工,大概是准备“清理门户”了。他赶紧知趣地递交了辞呈。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招聘单位开出的待遇甚至比原来的还差了。

在职场上,像阿波这样本想加薪,最终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现象并不在少数。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是每一个追求高薪的人最烦恼的问题之一——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一心想着加薪,终于身边有人加薪了,于是自己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是应该主动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还是静观其变等待老板主动给自己加薪?如果主动提出加薪,老板会不会因此对自己有成见?”于是,这种矛盾的心理最终使自己心理失衡,影响了工作效率,到头来使得高薪的梦想越来越遥远。

而相比阿波,下面这个案例中的小江在处理加薪的问题上则聪明得多。小江连续几次在部门的绩效考核中排名靠前,但薪水就是没涨。于是他认真总结了一下,发现主要是由于自己平时在办公室里表现得不够勤奋和积极,只知埋头苦干做自己的事,不知道将工作做得更好。从此以后,他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尽量把工作做得好到老板的意料之外。除此之外,他还尽量帮助同事,适当加班。两个月后,同事、主管都对小江的评价有了质的提升,等到项目成功收尾时,小江的工资袋也比从前鼓了许多。

从小江成功加薪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老板不会无缘无故给员工加薪。阿波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工作业绩就要求加薪,或者说,老板并不认为存在给他加薪的理由。小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明白自己要加薪,就必须制造一个正当的理由,而这个理由不仅要得到老板的认可,还要得到其他同事的认可。能够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主动去工作,把工作做得比老板期望的还要好。这正如台湾著名主持人曹启泰在《上班族那点事儿》中说的:“领导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永远要相信,领导比你聪明!”

主动工作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都可以出色地完成工作。这也是高薪者之所以高薪、之所以绩效高的最根本原因。高薪者的“积极主动”,体现在工作的点滴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能力才日强一日,工作业绩才不断提高,薪水也会不断地提高。

一位善于主动工作的员工,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职责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有责任为改变自己以及我所在的公司和社会尽力。这意味着我必须考虑到他人和我自己的各种行为与对策的长远后果。我必须努力争取双赢。我所在的公司把我看成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员工,一个能够大胆直言、提出问题和提供建议的人。虽然我正式的工作职责中并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思想上的积极主动落实到现实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等待命令

如果你习惯于“等待命令”,首先,就会从思想上缺乏工作积极性而降低工作效率;其次,你还会养成只做你喜欢的工作的习惯。一个人一旦被这些不良思想左右,他就很难要求自己主动去做事。即使是被交代甚至是一再交代的工作,他也会想方设法拖延、敷衍。事实表明,“等待命令”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平庸的结局。2.工作时不要闲下来

工作中不让自己闲下来,主动找点事做,你就能更加完善自己,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优秀的员工每当完成一项工作时,总去翻工作日记,问自己是否所有的目标都已达到?有什么项目需要加上去?还需要向别人学习什么,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扩大和充实?总之在任何闲暇的时候主动出击,你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经验和能力。3.主动做分外的事

许多著名的大公司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不仅是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完成它,还应该主动承担自己工作以外的责任。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你必须把它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时时处处表现出你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机会的眷顾,并最终成就卓越。

主动去做吧!不要以为老板必定会了解你工作中所有的难题,从而会发出指令、采取措施化解问题。今天,所有商业领域的变化速度都越来越快,管理层越来越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所有该做的事情。因此,消极等待老板对某个问题的注意,是不负责任的,是在冒着失去顾客、失去工作甚至损害整个公司的风险。因此,永远不要把“要我做”当作工作的前提,“我要做”才能实现高绩效。鉴于此,你必须像那些高薪者学习,发扬主动工作的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无论面对的工作多么枯燥乏味,“我要做”的主动精神都会让你取得非凡的业绩。到那时,老板自然会认可你的价值,加薪也就指日可待了。

你要做的就是脱颖而出

要想获得一个好职位,如何成功地向上司推荐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让上司知道你每天在干什么,并对你有较高的评价。许多人都以为自己只要表现好、工作好,迟早都会得到重用。但有时候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老板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他不可能对每个员工的方方面面都有详细了解。因此,要想取得高薪,你要做的就是在老板的视线中脱颖而出。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如果你是一个“安全专家”,不敢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那么,你很难得到老板的垂青,自然也就错失很多加薪的机会。当你万分羡慕那些薪水比你高的同事,羡慕他们深得老板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时,你一定要明白,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如同禾苗的茁壮成长必须有种子的发芽一样,他们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复杂的职场中,正是秉持这一原则,他们磨砺生存的利器不断力争上游,才能脱颖而出。中南某省,市场以其独特的消费结构和复杂的管理环境而闻名。某保健品企业曾经连续两年派员工进行开拓,均无功而返。后来一名刚到公司的研究生主动请缨,在争取了相关的总部政策支持后,单枪匹马深入该省,起用当地员工,一改前人先打省会城市再做中小城市的思路,避开当时的领导品牌在省会等重要城市的种种封杀,同时在营销手段和策略上大胆尝试。最后一举启动市场,沿着京广线杀回省会,一年间将市场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二的水平。次年,该研究生就直接由区域经理被任命为西南大区经理,两年后成为年销售逾10亿元的集团公司行销总裁,而当时他才30岁出头。

在企业的工作日程表上,常会出现一些员工不感兴趣的工作,这正是需要你挺身而出,一肩挑起的时候。积极主动、自觉自愿担当面前的任务、项目或额外的责任。当出现了问题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寻找解决办法。如果你能为一个特别任务小组增添价值,那就加入到它的行列中去;如果你有机会承担额外的责任,一定要勇敢地接受挑战,并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努力把工作完成得比上司预期的还要好。

巴顿将军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与此同时,无知也会使你的天赋减弱。”

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到处都是谨小慎微、满足现状、惧怕未知与挑战的人,而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却不多见,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当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能完成”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就像一个高尔夫球员,不停地嘱咐自己“不要把球击入水中”时,他脑子里将出现球掉进水中的影像。试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打出的球会往哪里飞呢?用行动积极争取“职场勇士”的荣誉吧!让同事和老板都知道,你是一个意志坚定、富有挑战力、做事敏捷的好员工。这样一来,你就无须再担心得不到加薪的机会了。在此需要提醒的是,要想从根本上克服“自我否定”的障碍,走出“不可能”的阴影,跻身老板认可之列,你必须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这个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除了敢于接受挑战外,著名管理顾问克利尔·杰美森对如何在老板眼中脱颖而出提出了另一种方法,他说:“许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顶头上司就一定会拉自己一把,给自己出头的机会。这些人自以为真才实学就是一切,所以对提高知名度很不经心,但如果他们真的想有所作为,我建议还是应该学学如何吸引众人的目光。”他的话指出了在晋升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向上司、同事推荐自己,形成影响力。一位省级经理4年前刚刚入行时,天天呆在市场一线,与经销商和终端摸爬滚打。业余时间,他埋头苦读,然后结合实际市场操作,向公司内的报纸投稿,偶尔有文章还见诸报端。一次,公司报纸组织有关售后服务大讨论的征文比赛,他就把平常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然后运用有关营销理论进行了分析,写出文章投过去。当时来自公司总部和各地市场的参选稿件有500多份,评出获奖者10名,他的名字排在了第三位。其文章恰好被当时分管市场工作的一位副总裁看到,认为文采不错,有市场头脑,就将他调到身边从事市场调研工作,亲自进行传帮带,半年之后,又把他派到市场担任县级经理,然后是地级经理、省级经理。

这位经理的成功源于他巧妙地自我推荐,安排计谋,只字不提供加薪升职之事,达到了投桃报李的效果。有人说,向上司展示你过去的傲人成绩,那只会证明你现在比过去做得差;有人说,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及对公司、对上司的忠诚,但这本来就是部属应尽的本分,不必多此一举。

向上司展示什么最好?答案就是你的潜力!因为这能向上司表明你有多种才华,可胜任比目前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更高的职务。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也许你有管理的才能、绘画的天赋、写作的悟性、思考的资质,等等。无论你的特长是什么,都不要把自己藏起来,你应该积极地把你的才能发掘出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用行动告诉老板你的与众不同

也许你现在看那些高薪者,觉得他们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他们举手投足之间都饱含着自信与洒脱。是的,正是因为与众不同,才使得他们一步步从普通的“蓝领”、“白领”上升到今天的“金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或者说每个人一定会是某些方面的天才。那些高薪者之所以高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地发挥出来。换句话说,只要能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现在工作中,那么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引起老板对你的认同,为你加薪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么,怎样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首先你要做的就是不再拖延,立即行动。对于那些高薪者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最高的职位,不存在最热门的专业,也不存在恶运永远笼罩的日子。他们相信所有的机会、好运都是通过自己的行动争取来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得到老板的重用,就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此来显示你的与众不同。行动可以证明一切,万事万物的变化和更新都是在不断的行动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如果你希望你的老板了解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追求的人,那么行动起来,做出成绩便是最好的证明。唐骏在微软是从一个技术人员做起。当时,Windows 3.1系统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发布差距是一年半的时间,而Windows 95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发布差距是5个月的时间。唐骏看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开发模式,使用这个开发模式可使Windows系统的全球发布做到零时差。但是,在微软两万名员工中,唐骏只是一个小技术员,又是一个外国人,基本没有得到重视的可能。唐骏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这个设想做成模块,并进行测试,确定其准确度和可操作性。在测试成功之后,唐骏直接给比尔·盖茨发了封邮件,把自己的想法和测试结果告诉他。唐骏说:“微软把盖茨当成神也好,怎样崇拜他也好,但当时我不怕他。第一,我认为我在为微软做一件好事;第二,我觉得如果我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领导层,我就没有机会。”比尔·盖茨接到邮件并未十分重视,而是转发给唐骏上司的上司。这个上司接到比尔·盖茨的邮件,不敢怠慢,把唐骏找过去谈话。唐骏就把这套模式演示给他看。唐骏和微软就这样同时获得了机会,唐骏得到了重视和提升,而微软的Windows2000、WindowsXP都做到了全球发布的零时差。

作为中国的“打工皇帝”,唐骏自然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可以透过上面这则案例了解到,唐骏之所以与众不同,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善于行动的做事风格——即便自己的想法需要直接面对比尔·盖茨,也不能阻挡他立即行动的脚步。正如古希腊的雄辩家德谟斯特斯对雄辩之术的解释——有人向他请教雄辩之术的秘诀是什么?他说:“行动。”第二点呢?“行动。”第三点呢?“仍然是行动。”可见,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说到做到,如果你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要立即行动起来。约翰在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就在一家国际性的化学公司工作。刚开始时,他对给他的职位相当满意。因为这一职位不但薪水可观,而且晋升的机会也很大。“无须从基层一步步做起,这实在太好了,”约翰在提到自己的好运时说道。由于约翰对管理有着特殊的兴趣,而他学的又是这门专业,所以,他很想使自己的一些想法成为现实。“我觉得有许多事需要我去做!”他在参加工作4个月后说道。然而,约翰在这家公司工作了15个月后,他才开始意识自己的弱点,而这个弱点成为他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约翰担任新职不久就被邀请参加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负责审理公司里的日常工作报告。这家公司在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分支机构,所以需要靠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做出一份行之有效的审理报告。约翰的上司把约翰同其他成员做了一番比较。在开展工作计划的头几个星期,这位上司注意到约翰的工作进度比其他人要慢得多。“抓紧点,约翰,动作快一些!”他的顶头上司友好而又认真地提醒他。然而,约翰的工作速度并没有因为上司的提醒而加快,反而更加慢了。他反感地说:“这里工作唯一重要的就是速度,每个人都希望你能提前完成任务。”由于约翰的工作速度慢,使公司最高首脑管理机构从全世界各地发来的报告中得到的信息往往太迟,使得他们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同事对约翰这种慢条斯理的工作方法有意见。一位同事用带有嘲讽的语气说:“要是你有什么坏消息,并希望它像蜗牛爬行似的传出去的话,那就把它交给约翰处理吧。”直到这时,约翰才意识到如果自己再拖延,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业绩,于是,他立即行动起来,加快了工作速度。才使公司没受到多大影响。“要是我愿意,我还是能够工作得同别人一样快的,”他非常懊恼地说道:“但这并不表示我喜欢这样做。”在随后的5年中,他获得两次提升的机会,但上升的幅度都不大。他的上司对他说:“你工作表现不错,但有时速度慢了些。”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行动才可能有成功。行动是失败与成功的分水岭。离开了行动,自信、勇气都是空谈,抑或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凡事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天下的成功者都是靠行动成功的,而不是只靠想成功的。晚上躺在床上想半天,是不会帮助你成功的,关键是一大早起来拿出行动,才会帮你成功!

要想成功,那么从现在开始请你比别人晚睡1小时来阅读,早起1小时来行动,打电话拜访客户,做计划;当别人习惯于拜访10个顾客结束,请你拜访第11个、第12个……当别人下班,请你继续加班,留下来多做一些事情;当别人出去娱乐的时候,请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阅读,甚至上课;当别人想放弃的时候,你多坚持一会;当别人走累了,你多走几步路。日久天长,你不仅会感到长足的进步,你的上司和周围的同事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实现目标的捷径不是靠天分,更不是靠等待,而是靠实际行动。要想在工作中取得骄人的业绩,就应该行动敏捷,加快工作速度,这样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老板重用的员工。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垃圾。成功好比一架梯子,那些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远也爬不上去。因此,凡事立即行动,当你养成了这样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主动权。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做,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就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业绩。

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你有没有因为在公司里不受重用,而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有没有为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工作却仍然没有加薪而烦恼?这个时候,你是愤愤地递给老板辞呈,还是做点其他的事呢?建议你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得到重视呢?你可以用心地熟悉一下公司的业务、公司文化和公司组织,甚至要学会怎么排除打印机的小故障,如果你已经超越了自己原本的能力,那么得不到重用的原因的确不在你,这时再决定辞职,不是更有收获吗?

只知抱怨老板,却不反省自己,是不会在工作中享有荣誉的。如果你回头看,就会很惊讶地发现,以前你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你没有追求卓越。实际上,老板没有为你加薪自然有他的道理,关键看你怎样要求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什么层次上。

也有一些员工自以为地位卑微,别人的种种成就,都是他不配享有的;自以为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别人是做大事的,自己却永远只能做小事,成功的机会总是很渺茫。这种自卑的心态,往往成为不求上进、自甘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了这种自卑心理后,当然就不会有精益求精的想法了。许多青年人,本来具备很大的潜力,但实际上尽做着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具有坚定的进取心,不愿意追求卓越。某营销部经理带领一支队伍参加某国际产品展示会。在开展会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设计和布置、产品组装、资料整理和分装等,需要加班加点。可营销部经理带去的安装工人中,大多数人却和平日在公司时一样,不肯多干一分钟,一到下班时间,就溜回宾馆或者逛大街去了。经理要求他们干活,他们竟说:“没加班工资,凭什么干啊?”更有甚者还说:“你也是打工仔,不过职位比我们高一点而已,何必那么卖命呢?”在开展会的前一天晚上,公司老板亲自来到展场,检查展场的准备情况。到达展场,已经是凌晨l点,让老板感动的是:营销部经理和一个安装工人正挥汗如雨地趴在地上,细心地擦着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而让老板吃惊的是,其他人一个也见不着。见到老板,营销部经理站起来对老总说:“我失职了,我没能够让所有人都来参加工作。”老板拍拍他的肩膀,没有责怪他,而是指着那个工人问:“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经理回答说,这个工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老板听了叙述,没有做任何表示,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加入到工作中去。参展结束,一回到公司,老板就开除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员,同时,将与营销部经理一同打扫卫生的那名普通工人提拔为安装分厂厂长。

可见,所有机构都只会保留最棒的人。成功的团队来自于区别对待,即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而且总是力争提高标准。老板总是奖赏那些最好的人才,同时剔除那些效率低下的。最高的薪水、最高的奖赏都是那些做到最棒的员工。通常公司为确保团队能够完成每项任务,只接受最好的员工。

尚可的工作表现,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能追求最好,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当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得到重用的员工,如果你希望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不可取代的,一定要从内心决定做第一。这样在你的意识中就会有信心做到完美,你的个性也才会真正成熟起来。那些自甘沉沦、不追求超越、懒得提高自身能力的员工是不会有所进步的。当然也不会得到上司的升职和奖励。晓月在学校时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她不但无所不通,论口才与文采也是无人可与之媲美的。大学毕业后,在学校的极力推荐下,她去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公司里,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例会,讨论公司计划。每次开会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有她总是悄无声息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她原本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她有些顾虑:一是怕自己刚刚到这里便“妄开言论”,被人认为是张扬,是锋芒毕露;二是怕自己的思路不合领导的口味,被认为幼稚。就这样,在沉默中她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争辩会。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似乎已经把她遗忘了。于是她开始考虑要扭转这种局面,但这一切为时已晚,没有人再愿意听她的声音了,在所有人的心中,她已经根深蒂固地成了一个没有实力的花瓶人物。最后,她终于因为她甘于平庸的做法付出了代价,失去了这份工作。

千万不要认为只要准时上下班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其实,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做出成绩。

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应该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能优秀地完成工作,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作为一个优秀员工,凡是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即使面临的困难再大,也一定要做得更好;凡是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们即使遇到挫折,也要继续拼搏直至取得成功;凡是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事,我们不仅应该想到,而且一定要敢为人先,迅速行动。

追求卓越像是一块坚强厚重的磨石,它会砥砺你,把你的工作引导到最完美的境界。也许十全十美永远难以企及,但是,只要不停地追求,就不会原地踏步。一开始也许你只是一个实习生,后来做秘书,然后是主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断追求的基础之上。拒绝平庸、追求完美要求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比昨天更好。

高薪原因第二条 永远不要荒废你的专业,它是最好的名片

如果把职场比作战场,那么不同专业的人就是不同的兵种。不同的兵种在作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你唯有用你的专业知识才能让你在职场中变得“不可替代”。“永远不要荒废你的专业”,这是跨国企业的第二条军规。

专业是你成就一切的基础

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准确地讲,应该是专业人才的竞争。一个专业的人才,需要理论的知识(书本知识),更需要实践的训练,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的人才。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用心去工作十余年,也才能算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

作为每个人,专业能力是我们生存之本。中国的经济在这30年来,都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只要我们对工作不挑不捡,有一份工作并不困难。我们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就业的残酷,企业裁员的残酷。但中国经济总有调整的时候,企业会倒闭,员工会被裁减,将会是一种常态。失业,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工作可以失去,但我们不能没有专业能力。失去专业能力,就失去了我们生存之技。某企业与一家化妆品牌合作,有一次该公司驻美副总从一个调色师工作台路过,看到调色师正在调一种口红,于是随口说了一句:“这口红的颜色看起来并不好看。”这时候,那个调色师站起来说:“第一,亲爱的副总,这个口红的颜色还没有完全定案,定案以后我会拿给你看,那时你有权决定用还是不用,你现在不必去担心。第二,亲爱的副总,我是一个专业的调色师,我很专业,我有我独特的眼光,如果你觉得你调得比我好,那么下周开始,你来调色。第三,亲爱的副总,这个口红是给女人用的,而你是位男士。如果所有的女人喜欢你不喜欢,没有关系,如果这个颜色你喜欢,女人却不喜欢,那就完了。”当所有人都以为调色师得罪了副总,肯定会受到训斥时,这位副总却说:“你让我看到了你专业负责的态度,我会向上级推荐你,希望你的这支口红能够大卖。”

在职场上,没有终身的雇佣关系,如果你的发展跟不上职业的发展,那么你就会成为公司可有可无的人。因此,作为一名从业者,如果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在平时工作之余,不妨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这里不可或缺的人?在这个组织里我有什么安身立命的资本?如果回答不是特别肯定的话,那我们就要加油,赶快给自己充电,回炉,赶快学会做“那道特别的点心”的本领。当别人有的资源你不缺,而你有的资源别人又没有,你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此外,专业知识在与人际交往中也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以及博古通今的学识和见识可帮助我们去更好地掌握人际关系,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技术特长,并且乐于互动沟通,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如,一个好的推销员除了要自己亲身去体验所推销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之外,还要熟记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和资料,在推销中运用自己纯熟于心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使用后的体会向用户推销,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杜维诺想把自己的面包行销到纽约一家大饭店,一连四年都给饭店的老板打电话,还多次参加了有那位老板出席的社交聚会。他甚至在饭店住了下来,想以此示好和成交。但是,这些努力看来都是白费心机。那个老板很难接触,他根本就不在意杜维诺父子面包公司的产品。杜维诺苦苦思索,决定改变策略,去寻找那位老板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投其所好”。经过一番细查,杜维诺发现这个老板是一个叫“美国旅馆招待者”组织的骨干会员,最近还被选为主席,对这个组织极为热心。不论会员在什么地方活动,路途有多遥远,他都一定到场。于是,杜维诺开始打听关于“美国旅馆招待者”的信息,并学到了不少旅馆行业的知识。当杜维诺再次见到这位老板时,开始大谈特谈“美国旅馆招待者”组织和美国旅馆业的状况。老板的反应令他吃惊,当即滔滔不绝地与杜维诺热情交谈起来。当然,话题都是关于这个组织的。结束谈话时,杜维诺得到了一张该组织的会员证。在这次会面中杜维诺丝毫没提及面包之事,但几天以后,那家饭店的厨师长就打来了电话,让杜维诺把面包样品和价格表送过去。

可见,无论目前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对自己的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自我的专业知识丰富,才会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欣赏,反之,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欺骗、不诚实、不专业、不敬业乃至被人家说成是商业诈骗。

只有专业知识丰富,在说出去的时候才能有自信,面对任何可能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回答,给人一种专业、可信度高的感觉,相反,如果专业知识不足,在介绍产品的同时无法详细说明产品的功效,是不是会令用户感觉到不自信,既然推销员本身对自己推销的产品都不自信,那又怎样去让用户相信产品的真实效果?如果面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回答,那还会有人去买吗?

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拓宽思路、扩充知识,敞开生活之门,希望比周围的人走得更远。他有足够坚强的意志,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如果你想迅速获得解决力,就找一些别人啃不动的困难,去解决它。做好了,就超越了自己,同时也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

所以,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慨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上,也不要再抱怨自己没时间学习或是权限不够大,要明白你的收获由你的付出决定,自我的发展需要你的努力,正如公司的进步要靠每一位员工的成长来推动。你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不再受到各种困难的困扰,为公司的发展创造契机,才能成为公司真正需要的员工。因此,请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不断提高你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高薪机会,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离开了校园,学习并未结束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跌入低薪。外语和计算机已经由原先的专门人才转向为复合型人才的必备两大工具。此外,就业竞争加剧与证书层次高移的原因有关。据人才市场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人均为一年零四个月,3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率为43%。

随着社会变化脚步加快、竞争加剧,尤其身处在信息革命的今天,过去学校里教的知识被变化的市场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上班族都感受到莫名的压力。有的压力来自于跟别人的比较;有时压力则来自对自己的不安:担心跟不上时代、担心位置早晚被别人抢走、担心被别人看出自己在新知识上的无知、担心有一天无法在新的工作项目上适应……这不但促使个人必须不断接受新的观念,同时也逐渐形成一个普遍的趋势:“终身学习观”。

说到学习,人们往往把它与学校的教育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离开学校后在工作、生活中的学习。其实学校的教育只是一种获取知识的特定方式。从时间上看,人的一生中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只占20%,而从事工作的时间、退休之后的晚年约占70%多。这个生命时间分布的简单数字说明了在工作、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从内容上讲,学校教育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基础性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不可能涵盖和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应有的知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训练。所以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能有效地发挥在学校获取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他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予以更新、优化,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他身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小江成绩并不算很差,可是在求职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壁,辗转了大半年依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正在心灰意冷时,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某社会培训机构Java程序员的招生信息,小江心动了,他知道信息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自己已经学了行政管理,转行合适吗?能不能学好?一连串担忧困扰着他。但经过仔细地斟酌,他毅然做出报读的决定。一年后,小江已经是一位优秀的Java程序员,前几天刚刚开发出一套进销存系统,得到了客户的赞许。小江说他很庆幸当初选择继续培训,因为他知道经过培训后,他的起点要比他的大学同学高得多,因为Java软件工程师的起薪就不会低于数千元,项目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月薪甚至能达到数万。

小江的经历告诉我们,虽然离开了校园,但在工作中仍不能放弃继续学习。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薪酬水平和他的学历是成正比的。其实这并不绝对,文凭低、文化知识薄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变自己、不学习、不会学习、不懂得学习。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更高的薪水,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书本上的要学,实践中更要学,只有常备一个上进心,工作才能有所成就,事业才能有所发展。善于学习使你能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应付自如,无论是分配你完成一个应急任务,还是要求你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新项目的行家。

所以说,文凭低、文化知识薄弱并不可怕,虽然没有文化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成长速度,但后天的学习对信息社会今天的人才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能使人头脑灵活,提高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知识能够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有的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学习、创造、改变、实践,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得到快乐,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农村长大的小张获得了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消息一经传开立即成为了当地农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张家每个人更是乐开了花,小张也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无比骄傲。他顺利地在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一家IT企业做工程师,薪水颇为丰厚。但是,工作以后他渐渐自满起来,工作的干劲少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没了,每天只是很被动地完成工作。而这个时候,公司新招了一个同等学历的新人,论专业技术,他丝毫不比小张差,而且他还考了高级程序员的证书;论工作干劲和学习热情,他绝对更胜一筹。小张也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在逐步加大,但是很难再迎头赶上了,上司越来越器重他的对手,最后小张被迫辞职。

原本小张的专业与职业结合得很好,找到了在大城市发展的基点。但是高薪、高职位让他骄傲自满,他以为只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日常工作,就能永远保住既有的身价。于是,工作的干劲少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没了,而IT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要求是在不断更新的,如果不能应对这种需要,那么职业人的职业竞争力就会下降,结果被后来居上者打败。所以,即便是有了高薪、高职位,不注意学习,也会被无情地淘汰,丧失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

我们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并加倍努力,没有不成功的。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就要不停地拼搏,不停地学习,一切皆有可能。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尤其是业余时间,可以好好利用。问题是,该如何去有效利用这些时间?这里并非在限制人该怎么想,怎么利用,最主要的是想让人明白,不能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玩乐上,而应该审慎地去思考一些有意义的事,像如何利用时间创造未来等。所以优秀的员工会尽可能利用多余的时间去学一些对工作及提高工作效率有帮助的东西。有效地利用目前可供自己学习的时间,可保证将来的成功。这是投资,也是保险。根据最新理论,最适合学习的年龄是20~30岁。所以,如果能趁年轻,在这个充满创造力与活力的阶段多利用时间学习,相信每一位渴望成功的员工一定会有所成就。

你的时间浪费了吗

“我每天都很忙,经常是案头上的工作没有处理好,又有新的工作任务接踵而至,最糟糕的是忙中永远要出错,还要花费不少时间处理前面工作的遗漏。”这样的抱怨恐怕是每一名上班族都熟悉的。在工作中,时间总是不够用,而在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的薪金是和他的工作时间成反比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越少,他的薪金就越高。因此,作为一个追求高薪的人,我们必须对时间加以管理,避免浪费。

时间是什么,每个人的想法肯定不一致。时间可长可短,自盘古开天辟地,人类何止经过了万年;可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又如白驹过隙,数十年弹指一挥间。时间是既快又慢的,有的人总觉得时间匆匆而过,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压过来,迫使他不得不仔细分配时间;而对于那些“有闲人士”来说,时间如流水般迅速地流过,也不见他们有一丝可惜。所以说,在你工作繁忙之时,时间便显得来去匆匆;在你无所事事之时,时间又会慢慢悠悠不肯挪动脚步。

刚踏入社会的头几年,职场新人的职业目标还不是非常明确,如果你愿意,可以做多方面的尝试,因为你还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去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从而完善你的职业目标。但是你必须注意,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浪费。一般来说,一个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3年内,如果能有所小成的话,那么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顺利得多,所以,我们只有抓紧时间,切莫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当然,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的大小事情总是少不了的。闲着没事“打发时间”的游戏你是没有机会“沾边儿”的。令你头疼的只能是“时间太少,太少,还是少!”有句古话:穷则思变。没有时间,可以创造时间。“创造”一词说得夸张一点儿,但是合理利用和统筹安排时间,可以让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时间的浪费。

歌德曾说过:“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时间观念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也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提高。下面就介绍一些对时间错误的认识和做法。1.持之以恒

经过层层筛选之后,一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就应该下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决心,毕竟再三选择已经耗去你不少时间。而一个人要想在其所在的行业里做出点名堂来,没有数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不可能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年轻人有理想是好的,但应立足于现实,一步一步来。切记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的人哪有心思脚踏实地做事。这里还没入门,那边又要去从头开始,即便不前功尽弃,至少也大伤元气,这对自己的伤害太大。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职场新人,你的学历可以说就是你在社会上第一个信誉度,频繁跳槽不但会加速这一无形资产的折旧,而且你将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寻找工作上。

不要长期埋头在工作之中,成为工作狂。这样对待时间,是认为工作时间越长,工作安排越紧张越好。殊不知工作的精力是递减的,不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集中全部精力,有的时候,长时间工作会使人有一个错觉:时间还长着呢,白天完了还有长夜,平日完了还有周末,总之时间有的是,结果工作效率降低,导致时间白白浪费掉。2.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常常看见有人立下雄心壮志,想要在多少天内如何如何,结果几天以后他又发表了另一篇“大论”,和以前的完全不同了;也有的人趴在办公桌上,状似埋头苦思,却早已“魂飞天外”。其实有时,人在做事时不免会想些别的事情,但千万不要让自己天马行空,乱想一通。因为即使想得天花乱坠,也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更会将时间浪费于无形之中。3.区分重要与紧急任务

通常我们会认为,应该先处理急事而不是重要的事。所谓重要的事情,是指真正有助于达成我们目标的事情,是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有意义、更有成就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通常并不是那么迫不及待的——而这点也恰恰是时间管理的最大误区。从这时候开始,我们成了时间的奴隶而不是时间的主人。

如果不想成为时间的奴隶,就要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首先,需要界定好自己的工作范围——很多人整天忙得团团转,实际上处理的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别人的工作,因为无原则地接受工作,因此每个人都认为可以将工作交给他做;其次,要尽量将紧急的事情中能够委托他人完成的交给别人完成;最后,当你不得不处理时,也要尽量提高效率,能够同时处理的尽量同时处理。4.对工作事先作计划

如每年年末作出下一年度工作规划;每季季末作出下个季度的工作规划;每月月末作出下月工作计划;每周周末作出下周工作计划。养成记录自己实际耗用时间的习惯,一般是当时做出记录,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事后回忆补记,尽量做到事前控制;应准备一个待办事项清单、时间记录本或效率手册,以备分析检查或查阅待办事项;在办公场所的挂历、台历或记事本上,标注当天、预定的工作计划或约会,以备遗忘,也可在电脑系统或电子记事本设置发声装置以便及时提醒;设身处地考虑自己是否浪费别人的时间,或对别人有无帮助,如情况消极应及时纠正。5.现在就做

许多人习惯于“等候好情绪”,即花费很多时间以“进入状态”,却不知状态是干出来而非等出来的,最佳时机是需要把握的。请记住,栽一棵树,第一个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第二个最好的时间则是现在。6.突出强项,力争上游

时间有限,再加上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你不会推销自己,那么有些机会就会与你失之交臂,如果你能不遗余力地进行自我推销,其实就是在变相地为自己争取时间。

知识更新,永远都没有尽头

人才处于不断折旧的过程中,而学习则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也许今天的你还是驰骋职场的风云人物,没准明天你的步伐就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学习学习再学习,并不只是学生时代的座右铭,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绝不亚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后生”自然“可畏”,但如果“后生”不学习,不及时补充知识,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与其惶惶终日担心自己被“淘汰”,还不如为自己制订一个明确的行动学习表,从生活中采取务实的计划(例如学计算机、进修外语等);同时当一个人开始采取行动的时候,自然会产生“我可以跟这种压力共处”的和谐感。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压力是让一个人追求进步与自我更新的良性刺激。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个人身处于这股革新的浪潮中,也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脚步,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与行动,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获得与时并进的成就感。

老板在决定给员工加薪升职时,不仅要看一个员工现在已经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还要看他是不是一个能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人。能够在工作中保持学习的习惯,就说明这样的员工还有提升的空间,能够在将来被老板委以重任。

员工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会让自己走在别人的前面,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也在一点一点地进行积累。许多员工在自己成为了公司高级主管或副总之后仍在坚持学习。人生是短暂的,每天能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凡是能供自己学习用的时间,即使是一分一秒也不要浪费,并且设法做最有效的利用,因为他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或专业范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的确,唯有努力才能使人成功,但一次成功并非终点,你必须为获得下一次成功而再接再厉。从古到今,凡是成功者都是不满足于现状,都在不断为美好的明天做准备。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尤其是业余时间,可以好好利用。问题是,该如何去有效利用这些时间?这里并非在限制人该怎么想、怎么利用,最主要是想让人明白,不能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玩乐上,而应该审慎地去思考一些有意义的事,像如何利用时间创造未来等。亨利·布莱斯顿曾说:“人类拥有头脑这如此神奇的东西,如果用来浪费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岂不太可惜了。”

另一条需要学习的理由是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日新月异。据统计:4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计算机高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忙碌碌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以,不懈怠地学习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

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奋斗的历程会既艰辛又愉快。理性的职场人,他们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进行仔细、认真的规划,因此,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很清楚自己所走的每一步路。当他们看到自己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处在一种稳定、徘徊的境地,取得的进步很小时,会提前为自己打算。选择的方式往往也是充电,以便使自己职业选择的道路更宽。同时,在职场选择中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也应该通过及时充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走出职场的困惑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是因为缺乏职场安全感,才选择了临时“充电”。在变化不断的职场上,很多人即使已经是身为高级主管的高端人才,仍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害怕有一天会下台,更不要说人才市场上为数众多的中、低端人才了。所以,趁有机会时,读点书、报一些培训班,多给自个儿攒些“本钱”,成了很多职场人的必要选择。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不如去充充电。虽说达不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地步,但也得有几样拿手的。多几项技能掌握在手,你的老板肯定舍不得你走。即使因为考虑自己职业发展前景,想要跳槽或是升职,也不愁没有新的“伯乐”相中你。

知识更新、找准定位最重要。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对人员技能和需求的改变,这将决定学习方向。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领域对所需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等;与之相比,找出自己的长处和劣势。想要得到发展,就要随时按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学习方向,才能在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更新知识肯定使谋求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好、更广阔,因此一定要选择使自己价值得到提升的专业或是学历。要通过学习看到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能使“自我增值”达到最大化,如果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也必然是非常不理性的。

另外,创造充电环境也很关键。尽管充电都选择在业余时间,但难保不会出现与工作相冲突的时候。要想顺利地完成充电而无后顾之忧,做好上司和自己家人的工作也很重要。找机会与上司谈谈,使其明白你想充实自己并且尽量不耽误工作。一般情况下,只要之前有过充分的沟通,一般上司是不会为难的。随着员工不断的发展,员工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