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与不安分 我眼中的沈从文(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4:09:54

点击下载

作者:李辉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平和与不安分 我眼中的沈从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平和与不安分 我眼中的沈从文(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平和与不安分: 我眼中的沈从文

李辉 著

该书由讯飞有声丨大象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来10%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平和与不安分: 我眼中的沈从文

李辉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7496-20190328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听沈从文张兆和聊天(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八)2. 画·音乐·沈从文3. 破碎的将军梦至沈从文胞弟沈荃之死4. 听巴金金谈沈从文5. 湘西,流不尽的声音6. 湘西原本多侠气至关于沈从文与丁玲7. 历史追寻的诱惑8. 听汪曾祺曾祺谈沈从文9. 沈从文:平和,或者不安分10. 沈从文与瑞典 至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东亚系的演讲11. 纪实,还是编造?至关于《沈从文与丁玲的情缘》12.《 从文家书》13.《 沈从文与丁玲》为何被“腰斩”?14. 从边城走进故宫15. 百年沈从文至在北京现代文学馆的演讲16. 幸还是不幸?至关于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姻17.《 沈从文与丁玲》自序18“. 干校”迁徙与沈从文的木板19. 转折之际20. 漫谈沈从文研究及其它听沈从文张兆和聊天(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八)

  四十年代在上海,每过两天我都要去看巴金金一次,他请我吃饭。

  三十年代,巴金金还未结婚,容易发火。有次别人造谣,说他有钱,买了很多房子。他发火了,说:哪有这事,我哪里有钱?

  解放后每次送我大堆书。他翻译的,陈蕴珍翻译的。陈蕴珍和我爱人很好。我们三三年结婚,以后从未分开过。她人好,没戒心,朋友们对她印象都很好。

  巴金金心细。

  先在我家住,在我那里,我写《边城》,他写《电》,我们住在达子营,有客厅、饭厅,很小,但很舒服。有五个卧室,一个厨房。我们俩各写各的,互不相看。我一个星期写一章,他每天写。画·音乐·沈从文“雨后放晴的天气,回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点地力量。溪边芦苇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乌与竹雀杜鹃鸣叫。”

这是色彩与声音的世界。这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边城》中的一段描写。作家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用带有色彩的词语,描绘好一幅夏日图景;他又像一个巧于安排乐音的音乐家,在生气勃勃的田园画里,又糅进自然动听的音响。读来,确让人感到沈从文的文字,有不同凡响的魅力。

以写小说著称的沈从文,和画、音乐,倒真有密切联系。破碎的将军梦至沈从文胞弟沈荃之死

记得是在半年前,从黄永玉先生那里第一次知道了沈从文的弟弟沈荃的遭际:作为一个国民党少将,一九四九年参加了湘西凤凰县的和平起义,但在一九五一年却又被误杀,一九八三年终于平反。

乍一听到这事情,我惊呆了。我从未想到沈从文在那么多的精神压力之外还有这样沉重的负担。黄永玉在纪念表叔从文的文章中,将沈荃的死写得那样悲壮,几近于小说家的想像和渲染。这种悲壮让人想哭,却又喘不过气。我不知道沈从文生前知道这些否?

将军梦不只是沈家的梦,小小的凤凰城里,这种梦是五光十色的。

湘西是一块特殊的区域,而凤凰更是一种特殊模式的构成,沈从文称之为“古怪地方”,人们则更视为偏僻而近乎于蛮荒之地。它处在汉、苗两民族相交之处,自清朝镇压苗民起义派兵驻扎此地以后,血与火、野蛮与残酷,从未间断过,给这座小小的边城笼上了悲凉的气氛。这里的人们,似乎血液里天生应该拥有尚武的成分,特别对于那些祖先曾做过将军的家庭来说。

将军梦注定要离沈从文远去。

尽管如此,父亲仍然欣赏沈从文的聪明,指望他能做比将军更有出息、地位更高的事情。父亲喜欢京戏,于是一度希望沈从文学戏,能像谭鑫培一样出色。听巴金金谈沈从文

李辉:你对沈从文是什么看法?很多人说他很忠厚。

巴金:我写过一篇文章。

李辉:我看过了。

巴金:他很有个性。他到上海,请他吃饭,他总说要我们工作。他在北京和周作人不错。

李辉:对,他和周作人算是京派作家。

巴金:周作人文章写得不错。周作人在他那里总是讲鲁迅的坏话,说鲁迅是个迫害狂。这就使沈从文对鲁迅有点意见。他批评海派作家,其实就受周作人的影响。但他这个人是很真实的人。他很老实。他有一点,对当时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并不是真的喜欢,但是,他们新月派赏识他。

李辉:解放后你和沈从文联系还是比较多的。

巴金:我们第一次文代会时,王辛笛、章靳以、唐一起去看他,在他家吃饭。一到北京,我都会去看他们。

李辉:他很重感情。他和萧乾两人是怎么回事?萧乾他说他挺冤。沈从文说萧乾太聪明。不知为什么后来两人闹那么僵。

巴金:是不是有一件事,反右的时候沈从文揭发过他。

李辉:萧乾说有这件事,但我还没有打听到,不知道有谁亲自听到过沈从文的批判发言。

巴金:沈从文是个老实人。过去萧乾年轻时出来工作是沈从文帮忙。在北京工作很困难,沈介绍他到报馆工作。

李辉:萧乾的第一篇小说也是沈从文发表的。

李辉:准备写一系列关于沈从文的文章。

巴金:值得写。有很多事情,它的原因、变化,得弄清楚。湘西,流不尽的声音

窗外下着春雨,雨不大,落在树叶上声音很轻。我特意坐在窗前,注意听着外面的声音。未到这里,黄永玉先生就很诱人地说过,在湘西凤凰家中,每到夜间,可以听到林中杜鹃的啼叫,木履走在青石板上,嘎嘎发响。我注意听着,除了雨声,还是雨声,现在还不是杜鹃啼叫的时节,他遗憾地告诉我。

这间卧室,面对着南华山,如果是白天,可以依稀辨认出沈从文的母校文昌阁小学的位置。一九八二年,沈从文最后一次回故乡,就住在黄先生家的这间卧室里,那是在五月,与黄永玉、黄苗子诸先生同行。五月,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大概也是杜鹃欢叫的时候。如果也下着雨,久别故乡的沈从文,会不会痴痴地坐在窗前,听雨声,听杜鹃声?

他会的,我想。一位老人重返故乡时,对童年熟悉的一切都会感到亲切。凤凰这样一个小城,这样清的水,这样绿的树,这样活泼的小鸟,沈从文早已在心里留下了它们的声音。湘西原本多侠气至关于沈从文与丁玲

沈从文的笔是多彩的,他的创作心境也是多样的。和许多作家不同,他能如同一位迷恋景致的游人,在文体的千姿百态的山水之间徜徉。他不愿把自己的艺术触角,困于狭小的范围,而是乐于尝试,乐于探险,在适合自己才情的广阔天地里漫游。

与《边城》、《长河》等小说相比,《记胡也频》很少为人提及,《记丁玲》也是在近年因为传主的指责,才在大陆文化界屡屡为人论说。然而就文体而言,它们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却应占据一席之地。它们是沈从文最早的长篇纪实作品,和《从文自传》一样,都是值得赞许的传记作品。

过去人们说沈从文是文体作家,往往带有几丝贬义。其实,我看沈从文并不是一位“唯形式主义者”。他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尝试各种文体,不仅仅是出于他本能的对艺术形式的喜爱,更多的则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形式。

沈从文受感情的影响来写这两部作品,他的感情使他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他的性格的另一面。描述和论说沈从文的文章很多,人们喜欢述说的是他的温和,他的甘于寂寞。在人们看来,他身上缺少剑拔弩张式的阳刚之气,更有人则将他视为生性懦弱,且带市侩气,一胆小书生也。其实这也是一种误会,一个人的勇敢或者说阳刚之气,未必一定表现为拍案而起,怒发冲冠。只要他心中有真诚的情感在,这情,或是异性之间的爱,或是同性之间的友谊。情义一日不灭,他都可能为这情义而做出与平常性格迥然不同的举止。读《记胡也频》和《记丁玲》,联系到它们问世的经过和当时的特殊环境,我会感受到沈从文炽烈的感情,感受到这位来自湘西、曾在士兵堆里滚过爬过的文人,身上仍然带有难得的侠气。这侠气源自友情,源自他的人生观念中对正义、对友情的态度。能这样对待友情、能这样看待正义的人,不可能是懦弱的,更不可能带有市侩气。

沈从文和丁玲在晚年时发生的矛盾,是永远也说不清的往事。熟悉他们交往的人,包括我这个读过《记胡也频》《记丁玲》的年轻人,为他们的这一结局感到遗憾。不过,我又想,友谊不管是什么结局,不管它曾包含多少苦涩,毕竟是最值留恋的。就像月亮,圆时是美的,缺时也是美的。沈从文和丁玲晚年的龃龉,令人遗憾,但不会因此而影响人们对他们早年友谊的重视。何况,有他们的作品在,有他们各自的成就在,人际的纠纷,不应当影响对他们作品的评价,更不会影响后人看待他们以往的友谊。历史追寻的诱惑

我们每日都在生活,每日都承受着现实的一切。翘望未来与凝眸历史,自然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它们充实着现实中的生命。

与此同时,生活一天天走向未来,也就一天天成为历史。历史,不管它是整个世界、民族、国家的历史,抑或是个人之间的历史,只要一旦成为过去,它就会是只将峰顶露出水面的冰山,人们也许永远不能知道水下面的一切到底是什么模样。

看来,我会不断地追寻下去。这也就是我在完成《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之后又选择写沈从文和丁玲的缘由。同一个震撼中外的千古冤案相比,沈从文和丁玲的恩怨沧桑,的确显得轻飘。但是,把笔触伸向这样一个历史话题,并非是疲倦的旅人,躺在清凉的草地上以获得美妙的小憩。

沈从文、丁玲,作为中国二十世纪两位著名作家,他们各自的成就和人生道路,本身就可视为独立的巨大存在,有各自的风景。他们即使从不相识,他们即使没有恩怨沧桑,他们的生活仍然可以在历史舞台上不减其丰富色彩。但是,历史既然安排他们相识。相识在五四新文化蓬勃兴起的时代,相识在他们开创各自未来文学生活的开端,那么,他们的恩怨沧桑,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折射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性格,反映这一代人的心境历程。

说不尽的沈从文,说不尽的丁玲,说不清的恩怨沧桑。生活,或每个人,就是在这种说不尽或说不清的感慨之中成为了历史。听汪曾祺曾祺谈沈从文

在读过的写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中,黄永玉和汪曾祺曾祺两位先生的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前者以活泼别致的笔调,亲切而又带点幽默地写出他心目中的表叔印象,读过之后让人感觉到沈从文更熟悉可爱,甚至可爱中有些朴实到极点的“迂”。后者以“寂寞”来论述沈从文的散文,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感觉,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人启发颇多。后来很多文章谈论沈从文时,大概受到他的影响,都习惯用“寂寞”来概括沈从文的风格乃至人生。

李辉: 四十年代你在昆明西南联大时,给你上过课的有朱自清、杨振声、闻一多、沈从文,他们上课的特点是不是不太一样?

汪曾祺: 杨振声先生这个人资格很老,他当时是文学院院长,给我们讲汉魏六朝诗。他上课比较随便,也很有长者风度。对我他好像挺照顾,期末考试前他说,汪曾祺可以不考了。朱自清先生上课最认真,规规矩矩的。给我们上宋诗,每次他都带上一叠卡片。他要求学生按期交读书报告,考试也要求严格。他对我不满意,说:汪曾祺怎么老是缺课?

李辉: 沈先生给你们上什么课?

汪曾祺: 他开三门课:各体文习作,是二年级的必修课。创作实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