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科学术论写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4:07:01

点击下载

作者:刘五一等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文科学术论写作

大学生文科学术论写作试读:

序论

刘五一

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我想对学术论文写作特别是文科学术论文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很多同学初次撰写论文,常常有勇气和信心不足的问题,这和他们有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有关:他们往往认为写论文必须要有广博的学问,他们认为自己还太年轻,读的书还太少。知识不足,没法写论文;在这时写论文,自己最多只能到书本上去抄录一些现成的论点和材料来,自己很难想出新的论点来。因此,他们往往想等自己再多读点书以后才来写论文。

首先,应该肯定,读的书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提出新的见解来的。认为自己无须读前人的书,随便谈点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产生扎实的好论文来,当然是不对的。

但是,另一方面的极端也是不对的,要把有关的书读完才写论文,也是不实际的想法。书是读不完的,应该读一点用一点。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已经读了一些基础课,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现在是要在这个基础上,针对科研题目特定范围的需要,再加深加宽,再读一点有关的书,再搜集一些材料,来提出和解决一个专业问题,藉此锻炼科研能力。

年轻,就一定不能写出有新见解的好论文吗?当然不。年轻,思想敏锐而活跃,正是进行科研的有利条件。历史上有很多年轻人做出了成功的科研成绩,就是证明。从文艺创作说,曹禺二十三岁写出了《雷雨》,是他本人的成名作,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作,并不比他后来思想学识更丰富了的中、老年时的作品差。从文艺评论说,著名的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只活了二十五岁,他写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等论文是不朽的文艺评论,至今仍是值得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好好学习的必读书。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名著《生活与美学》(1855年初版),是他在二十七岁时出版的学位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向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美学大胆挑战,有尖锐的战斗的论辩的特色,对唯物主义美学作出了科学的建树。这篇论文是全世界美学研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至今所有学习研究美学的学者的必读书。作者在这篇论文初版的33年后给论文写第三版序言时说,他只改了一些很小的问题,没有大大修改它;他在晚年看青年时代写的东西,并不采取否定的态度。这些事实,都证明青年时代只要以正确方法深入钻研一个问题,是完全有可能写出好论文来的,并不一定要等到了自己书读得更多的老年才开始执笔写论文。在自然科学方面,青年时代就做出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十九岁就发现了单摆定律,二十六岁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抛物线运动,二十九岁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牛顿十岁能观察天象,十六岁用实验和理论的方法测量风速,二十三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大王”高斯,七岁可以解级数和,十七岁提出最小二乘法,二十二岁证明实函数代数定理,二十四岁开创近代数论。被誉为全能物理学家的费米,二十五岁就以“费米统计法”声震学坛。航空大师卡门,三十岁以“卡门涡街”理论名垂科学史。

年轻人读的书即使不很多,但只要肯钻研,方法对,完全可以写出好论文,比读书读得多的人有成就。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写好论文。当然,我们并非说,青年可以自恃头脑灵活而不读书。前面说到的杜勃罗留波夫虽然只活了二十五岁,但读书的数量是很惊人的。只是十三岁那年,他就读了411种书。他把一切空闲时间都沉浸在读书里。而且,他不是死读书。他不但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每读一本,就苦苦地思索,养成了锐敏而正确的判断优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和思考问题,把所见到的前人论述一一用实践去检验它,把它一分为二,孰是孰非,把正确的错误的区分开来,分别排队研究,就自然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对前人的观点做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产生自己的学术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前人的现成的观点和材料。相反,如果不思考,只是死读书,即使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了,也还是不会有自己的新见解,也还是写不出自己的学术论文。由此可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态度和方法,对于树立信心,使自己敢于去从事论文写作,是关系极大的。在写作之前,要有勇气,敢于去干。犹如要学游泳,必须敢于跳下水去实践:在干中学。否则,站在岸上,听一辈子的游泳知识,也还是学不会游泳。

从学术论文的内容形式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例如,要写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就可以指出应试教育的缺点;提倡素质教育,论述它的优点及重要意义。并着重批评传统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机械训练等不足之处,倡导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国当前教育教学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掌握语言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提出改进语言教学的建议。

论文的应用很广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文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论文往往影响人们的思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化基础。

第二,论文是以文字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解决一个实际或理论问题。而这些必须要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来,让读者评判、借鉴或运用之解决问题。

第三,论文是测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论文的水平能反应作者的知识理论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论文是培养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作者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的途径。

要真正写好一篇学术论文,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论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很难对研究的问题钻研进去,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劳模、全国师德标兵)说,不管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好的选题是自己论文成功的一半。

选择论文题目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一要考虑学生研究基础:

学生曾经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学术兴趣是什么;二论文选题要具有开创性,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意义。经过这样的考虑,题目定下来,就能进入到开题。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指出:合适的论文题目应是大小适度的,总的来说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题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专业的要求和规范;二是题目大小适中;三是要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使论文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四是要有学术意识。要分析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想办法找到一个新的点,才会有学术意义。五是与指导老师、有经验的人的沟通也很重要。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引用资料。很多学生困惑:到底引用资料到什么程度算“抄袭”?怎样合理运用材料?看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容易被资料“带跑了”,从而导致频繁更换题目,这又是什么原因?

界定引用和是否抄袭有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在整体上是不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自己的立论,别人的文献是不是作为自己观点的一个补充和引证。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完全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堆砌起来,这就难免会有抄袭之嫌。如果有自己的观点,资料是为你的观点作注脚,这就是合理的引注。出现被资料“带跑”、更换题目,其根本原因是被“带着走”的同学缺乏一种定力,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基本的立场和观点。怎样不让别人带着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丢掉自己原始的问题,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明白自己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学会做二手文献清单、工作清单。

文献综述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客观是因为它反映了某学科相关研究材料,他人、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观是因为综述是对前人、他人成果的总结归纳,归纳是否准确,是文献综述最重要的部分。文献综述一定要坚持两个标准:第一,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第二,必须涵盖国内外近5年的学术成果。主张看新文献,这样就可以知道国内外研究动态,把握整个研究趋势,论文也就有了一定依据。没有好的文献综述,不要写论文,不要做研究。现在做研究、写论文的条件很好,图书馆有丰富的材料,电子图书、互联网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只要充分利用,研究信息就会源源不断,这就为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学会进行研究和写作学术论文的规范。要学习做二手文献清单,学会写工作清单,学会搜集材料、做索引,要充分学习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只有建立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的研究才有可能做得扎实,论文才有可能科学严谨,才有可能进一步创新。

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不容易,面临工作、学业、感情、生活等很多压力,所以要建议学生应该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未雨绸缪,要具有提前安排问题的意识。首先,在学生进门之时就要画好三年或两年的“大蓝图”,做好规划,告诉他们可能需要什么时间、多少时间用于学业、实习、找工作和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第二,进行阶段性的检查,督促这一阶段自己应该在做什么、下一阶段应该去做什么。第三,提前安排一些事情,比如说实习。不能在快毕业时一边忙实习一边忙工作还要一边忙论文。有的同学安排不科学,前两年闲着,最后一年才开始一起忙,这就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论文答辩是学生水平、能力、人格等的综合考验。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水平+态度+要点。我的经验就是让同学合上自己的论文,撇开它,把自己当成一个评委,来对这个论文提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其实答辩不是重复论文内容,而是把论文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看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介绍论文时如果要达到好的效果,也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不要跑题。

评委老师会从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一是理论功底,即学科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最后,看文章是否自己独立完成。

首先,会看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价值差不多占论文成败的一半因素。判断选题的好坏可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看作标准,看论文是否在理论上、学术上有新的发现,是否对某个领域的实践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第二,看结构的逻辑性。看整个论文的架构是否有逻辑性、章节之间的逻辑性是否周严,能看出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第三,看文献是否丰富、有无重大遗漏。看论文所涉领域的重要文献是否都被涵盖,以判断阅读量够不够。

第四,看作者的写作水平。看文字表述是否清晰、流畅,概念界定是否清楚等。

答辩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第一,概念不清:随便抄来概念,不理解或是自己胡编乱造;

第二,表达不到位:自己做的、说的、写的和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

第三,以偏概全:抓不住要领和主要问题;  第四,逻辑混乱:概念之间、观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我们这部《大学文科学术论文写作》,有这样一些突出的特点:

首先,简明扼要介绍文科学术论文的基本概念如定义、特点、分类、价值及学术论文在选题、资料搜集等基础知识,不枝不蔓,一语见的;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如制定计划、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规范化等操作过程则交待的一丝不苟,联系实际、细致入微。具有通俗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

其次,为了解决在校学生习作实践少、习作过程生疏、对各类论文写作特点不够清楚的情况,我们特别安排了各种类别的文科学术论文诸如论证型学术论文、考证型学术论文、诠释型学术论文、调研型学术论文、争辩型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和实例分析,结合论文的实例讲习作,使学习更直观、更有效。

再次,选择优秀的学术论文欣赏。这样既有规范的学术论文进行比照把握,又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欣赏提高,具有易于掌握、举一反三、迅速提高的作用。

担任本书撰写工作的同志都是教学第一线的高校教师,这些同志既有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深知学术论文写作的艰辛和不易,又有多次指导学生写作学位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丰富经验,十分了解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中的困难和需求。在繁忙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额外的事务工作之外挤时间写成本书的书稿,书中可能会有一些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请专家和读者予以指正,我们一定虚心接受,在有机会修改时认真订正。

最后,我们在撰写中参照和吸收一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真挚的感谢。

全书由刘五一教授总撰,从拟定提纲、写作构思、内容审查、文字安排都进行了全面的把关,并审阅了全部书稿;彭坤老师对全书的文字进行了认真的校对订正,尤平老师、曹娜老师也审阅了部分书稿;本书的完成是全体作者的共同心血,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书的写作也得到黄淮学院中文系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曹丹主任、吴国恩书记十分关注该书的进展情况,吴书记多次询问并指导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完成该书的重要保证。

本书撰写中的分工如下:

刘五一:序论

尤平: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学术论文的选题

第三章文科学术论文的资料搜集

第四章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曹娜:第五章文科学术论文的规范化

第六章各种文科学术论文的写法

张贤敏:第七章文科学术论文的答辩

第八章文科学术论文范例及评析(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彭 坤:第八章文科学术论文范例及评析(第四节)第一章导论第一节 学术论文的定义

一、文科学术论文(一)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也叫科学论文、研究论文,是专指各个学科领域里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整理、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加以总结并将其公诸于世而写成的论文。

学术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习惯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科学论文、研究论文或科技论文。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习惯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二)文科学术论文

文科,又称人文学科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以人类社会总体或各个特定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各学科的通称。文科学术论文,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种学术文体。既是人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凭借,又是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工具。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研究范围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美学、教育学、语言学、新闻学、军事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法学、哲学等学科。

二、文科学术论文与其他论文的区别(一)学术论文与一般论文相比,都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证明观点的文章,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学术论文所表达的内容仅限于学术研究的范围内。不是学术范围内的文章,不能称作学术论文。如报纸杂志上的社论、评论、短论、评论员文章都不是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仅限于学术范围,但并不是说描述学术领域内的一切文章都是学术论文,如科幻小说、科普读物就不是学术论文。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论文最重要的区别。(二)学术论文更强调“新”,只有表达学术研究新成果的理论文章才是学术论文。一般议论文虽然也讲究一个“新”,但有时可重复议论,如“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安全教育”等,全国各类报刊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同一内容的议论文,以增强社会的教育效果。(三)学术论文是表达某一新论点并使其得以成立的论证性论文,强调论据的真实、典型、充分;而一般议论文则是表达自己的主张、意见、观感的陈述性论文,虽然也用论据,但不特别苛求靠思辨的逻辑阐明自己的观点。(四)学术论文中的毕业论文还带有指导性,毕业论文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修改论文初稿等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而一般性议论文则没有必要这样做。学术论文的论证及格式讲究规范性,而议论文没有规范这一要求。第二节 文科学术论文的特点

学术论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与一般性的议论文不同。它是对某一学科、某一课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论证的规范性议论文体,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平易性、规范性等几大特征。

一、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它的规律性。因此,要求作者论证的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是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是首尾一贯的,而不是前后矛盾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任何人都不能把不具备科学性的东西,也就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东西拿来上市。当然,在科学领域中存在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主观上存在的东西。研究者在主观上必须确认自己的研究成果是科学性的,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一)内容科学

内容科学包括论点正确,概念科学,论据真实、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学术论文的论点正确是指学术论文的论点应能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偏见,不能主观臆造。

概念科学是指学术论文的外延和内涵应具有明确性和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随意更换概念;不能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来界定学术论文中的概念。用比喻解释虽然生动,但不科学,容易产生歧义,造成误解,影响内容的科学性。作为学术论文的作者,不但要清楚界定概念,而且也要准确使用概念。

论据真实是指学术论文的写作,不能满足于第二手材料,要尽可能查找第一手材料,找到最早的根据;不要简单化地望文生义,顾名思义;更不能歪曲材料,伪造材料;看古文材料,要多查辞书,弄懂文言;看外国材料,要多了解外国的历史和社会情况,不要按照中国国情,想当然地臆测,以免搞错。

推理严密主要是指论证的严密逻辑性。在论证上要求学术论文作者具有较娴熟的论证能力,论据与论点有机联系而无懈可击。假想推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些考证需用到类比的,也必须注意类比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二)方法科学

方法科学即论证严密,合乎逻辑。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王力、朱光潜:《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5页)学术论文写作,要善于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逻辑思维方法,从严密的逻辑推理中引出正确结论。一般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应以归纳为基础,从个别到一般,层层推进,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科学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证明的方法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三)态度科学

科学的研究态度是学术论文科学性得以保证的前提。学术论文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的“三严”精神进行学术研究。坚决反对哗众取宠及抄袭、拼凑等不诚实态度。明代江盈科《雪涛谐史》中讲到一个与治学有关的笑话:

一个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日:“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日:“尔等不循我法耳。”其人日:“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日:“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日:“是我忘记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返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以异于是。

其中,“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以已于是”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学术研究如同造酒,没有科学的态度,没有“三严”的精神,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或出现疏漏、差错、枝蔓、虚假;或偏激、浮躁、人云亦云、生搬硬套;或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伪造事实;或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等,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四)表达科学

学术论文是以议论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体。不以议论为为主的文体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如有的人写学术论文,开头写几句议论,接着举几个与论题相关的例子,最后再发几句议论;有的摆一堆数字材料就下结论,类似一份工作总结或情况报告。这样的文章,仍然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属于变相的记叙文,没有严谨的论证过程。这种叙述式的文章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

还有的人写论文,用一些抒情性的语言,加上个人情感的喜好等,整篇论文就像篇优美的散文,也不符合文科学术论文的规范。

表达科学还表现在结构严谨、语言准确。一般情况下,学术论文不使用感叹词、语气词和象声词。

二、学术性

学术性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出发点和前提。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而有系统的学问。学术性,就是把某些专业化的知识积累起来,使它系统化。它可以把某一科学领域的旧观点推翻、提出新见解;也可以把一些分散的材料集中起来,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理解、论证,得出新结论;还可以在某些学科领域里,经过观察、思考、分析,陈述那些新观点、新主张,表达学术性的见解。这就是学术论文的学术性。

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具体表现为:(一)选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学术论文以科学领域里的某一专业问题为研究对象。繁多的科学门类、广阔的科研领域,要研究探讨的问题纷纭万象。虽然许多学科间有相通之处,并且也不断涌现新的边缘学科,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每一具体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学术论文的作者通常以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些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二)内容富有明显的专业性

学术论文的内容,富有很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的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和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一个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和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的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内容的专业化,把学术论文与一般议论文明显区别开来。(三)语言专业术语化

学术论文作者常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来表达学术论文内容。由于学术论文的读者对象多是本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是同行的“行家”,所以,为了把学术问题表达得更简洁、更准确、更规范,作者就更不会迁就于非专业读者而无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专业图表符号。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把学术论文与科学普及读物明显区别开来。(四)作者修养的专业化

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很大程度来自论文作者的学术水平。学术论文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决定了作者首先必须对论文所涉及的专业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作者还必须对论题开展过系统和专门的研究。这样,作者才可能写出学术性强的论文。 目前高校大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有些论文学术性不强。究其原因,是撰写者自身的专业基础不够雄厚以及他对论题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研究功夫不够所致。

学术论文的学术性特征,对论文作者提出了专业性要求,这是提高论文学术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

三、创见性

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有创造性的新意,也就是说要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创新,是指对现有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更新。发现,是指首先取得对自然界包括社会的规律性的认识,有新现象的发现,有对新规律的揭示,有新理论的创立。发明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通过科学研究被创造出来。

创见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如果科研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人类文明的历史就不会前进了。所谓创见,就是科研工作者能够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要有创见,一是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长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和总结,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问题;二是可以在综合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因为科学的发展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创造性的活动不可能是与他人没联系的活动。只有在全面、充分把握前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加以深化,加以提高,加以综合,使其带有普遍性,这就是创新。

创见是科学的生命,其理由还在于它能够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开辟出新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科学文化的前进。

当然学术论文要有创见性,也不能把创新理解为标新立异,追求时髦。北京大学黄楠森教授早在1986年就说过:“在有些人看来,新的就是好的,中国没有的就是好的。古人没有讲过的就是好的。他们把过去的传统的公认的东西一概斥之为过时、陈腐,认为伟大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全盘否定过去的东西。这种思潮借思想解放之风到处泛滥,在文学、艺术、美学、伦理学、历史观、世界观等领域中尤为强劲。”(黄楠森:《创造性是博士论文的灵魂》,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6,(4))这种追求新奇的不正之风,会把科学研究引入歧途。所以,我们在强调“锐意创新”的同时,不要为创新而创新,故意标新立异。

四、平易性

平易性指的是学术论文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科学真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学术论文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就便于传播和交流。因此,学术论文中不要有太多专业的技术名词,让别人看了不知所云。如果是需要,应该给以注释性介绍,让大多数读者读得懂才行。

但是,学术论文不像一般文章那样面向广大读者,它不是大众化的消遣品。因此,在写作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再写成一般的纯知识性的介绍;二是尽量使用准确、通俗的专业术语。

五、规范性

如果说过去是靠权威证明学术论文结论,现在则是靠规范性的学术过程和详尽的文本来说明。这种规范性的证明过程,已经发展成为各国学者的学术人格,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遵守。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规范就没有学术论文,没有规范就会损害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影响学术论文的交流。为了适应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1987年以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科学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于2000年1月18日又印发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通知》。2004年4月10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与管理”。

这些规范与通知,对学术论文的容量、论证步骤、写字的规范、参考文献的规范、标点符号的规范、稿纸规格及注释形式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作者署名也有严格的规定。在撰写论文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学术论文写作,特别是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是学术规范训练的第一步。表面上看,学位论文在内容上追求创新,在形式上遵循规范;但在更深刻的层次上,学术论文不仅在形式、而且在内容上都是“规范”的,只有通过这种“规范”和“程序”,知识才成其为知识。

一方面,最大的“规范”就是“创新”;另一方面,“创新”又必须以技术层面的“规范”为前提。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学术性、创见性、平易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分别从内容到形式规定着学术论文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写好学术论文的依据。第三节 文科学术论文的分类

文科学术论文的分类是人们对学术论文体式所作的区分。它是在前人不断总结、研究各种不同文体写作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的科学认识。不同体式的学术论文,既具有共同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要求。分类就是在对这种同和异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所作的归类。正确的分类必然反映着文章学家对写作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促进人们对学术论文性质、特点和写作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反过来,这种总结和认识又能够指导学术写作的实践。推动学术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于文科学术论文的分类,不少写作学专著和教材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较为一致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按照不同学科分类

可以把学术论文分为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法学论文、历史学论文、哲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教育学论文、心理学论文等大类。

二、按使用范围分类

通常分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等。(一)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是在校本科生学年度所写的考查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的论文,是一种最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完成。在大学读了两年基础课、已经掌握了写作论文的一些专业技能。撰写学年论文就是初次尝试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初步掌握撰写论文的方法,为今后写作毕业论文奠定基础。(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在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并转化为比较熟悉的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的带有专题总结性和某些创见性的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某一学科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的实际能力和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并以此作为评定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题目应比学年题目大一点,深一点。

我国学位制度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学士学位。所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同时也是“学位论文”。(三)学位论文

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列》第三条规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要获得学位,必须写作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学位论文分为三级,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总结性作业,其目的在于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学术问题的初步能力,使之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学士论文的基本特点,一是选题较小,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具体但比较重要,一般要求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二是由于写作时间有限,篇幅要求短,一般6000-10000字即可,只要围绕论题,进行必要的论证,得出自己明确的结论,就算达到了写作要求;三是写作中可借鉴前人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但不能单纯模仿。学士论文主要作为对学生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之一大多难以达到在学术报刊发表的水平。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写的专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全面系统地检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质量、理论素养、学术水平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硕士论文必须在培养方向所涉领域中,有新的见解或创造,对学科的建设有推动。硕士论文与报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相比,更系统、全面、篇幅不受太大限制,可在3-5万字之间或更长,其前言要求详尽地介绍论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具有完整性。

3.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我国学位论文中的最高层次。博士论文是全面系统地检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质量、理论功底、学术水平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博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博士论文要求有创造性,系统性等,篇幅也比较长一般在5万字以上。现在大多都在20万字左右。通过答辩后不少可作为专著正式出版。

三、按性质分类

按性质把学术论文分为专题性学术论文和综合性学术论文两种。前者是对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学术问题的某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明确结论的论文;后者是把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学术问题的某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加以综合,提出问题,以引起社会重视,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探索研究的论文。

四、按表现形式分类

从表现形式着眼,把学术论文分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商榷性论文三类。

五、从表达方法的角度分类

从表达方法角度考虑,把学术论文分为五类:(1)论证类;(2)考证类;(3)诠释类;(4)调研类;(5)争辩类。第四节 文科学术论文的价值

文科论文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种学术文体,它既是人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凭借,又是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工具。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反映

学术论文的内容是其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而不是点滴所得。如艺术的结构、旋律、节奏、色彩等等,不同时代的思想精神、表现方法以及风格特点等等。其涉及面非常广,又具有特定性,所以作者应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修养。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在专业上必须具有深厚的功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全面的了解,不但知其现状也要知其历史,不但要熟悉学术界的动态还要把握好主攻方向。学术论文既可以推翻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种陈旧观点,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也可以把一些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方法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还可以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试验,获得新的发现或创造而陈述出来。学术论文正是因有其学术特性,所以与一般的有感而发、不求系统、讲心得、说体会的文章有所不同。

二、学术论文是科学探索的结晶

学术论文应提出一种科学的见解或理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科学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决定的,要求作者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学术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论说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切忌主观臆断,信口雌黄;各种论据资料、经典言论、实验过程都要准确无误,确凿可靠;要避免片面地看待事物,讨论问题,要善于运用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使结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准确揭示科学规律。

三、学术论文是理论修养的体现

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它是通过现象的研究而提升到对本体的认识,而且通过论证、阐发,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论证过程中,应广征博引,多方求证,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论是纠正谬误,还是开拓创新,都应充满理论色彩。因而,作者不仅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要有良好的修养,而且对相关的理论也要有所掌握,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艺术创作专业来讲,形象思维固然重要,但背后一定有创作理念,包括技巧的运用与发挥。即使在后现代语境下,那些非理性、反理性的行为实际上也还有其潜在的理性,那些创作者试图解构、叛逆、颠覆已有的传统,所以在形式上也表现出前卫姿态的离经叛道,但仔细研究其作品,仍会发现其内在的意图和表现的规律,那么学术论文就应以理性的方式揭示其实质。即使就创作的形式角度讲,任何形式不但提供给受众艺术美,其中当然也暗含着理性美,很难想象无秩序、无规律的胡乱创作也称其为艺术品。固然西方出现了许多现代、后现代艺术作品似乎不可理喻,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其中鱼目混珠、良莠并存,正需要用新的理论方法来进行分析,所以理论也要创新。第二章学术论文的选题第一节 选题的作用和意义

选题既是撰写科研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论文内容与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论文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着论文的成败。

论题选得好、选得准,作者就能够依据它确立中心、组织材料、安排结构,论文也容易取得成功;如果论题不好,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步履艰难,甚至最后只得改弦易帜,白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正确认识选题的意义、掌握选题的一般途径、步骤和方法,对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写好学术论文至关重要。

一、学术论文的选题

选题,即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完成一篇学术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也是作者最感困惑、最费精力的阶段。怎样选题?选怎样的题?不仅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也涉及到论文写作者能否顺利地走进科学研究之门。选题,作为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同样是件难事。初写学术论文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感觉到选题难。

大学生写毕业论文,为选题头痛则更为常见。选题难是客观存在的,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定光速的问题时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试想要在浩如烟海的学术领域中选择一个有自己独特发现的恰当的课题,怎能没有困难?可以说,选题本身就是一种研究、一门学问、一种才识的展开。课题的选择,同样也可以检测学识、思维、判断能力。

所以,有人说选择好一个论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即“题好一半文”。我们强调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和困难,目的是让初学论文写作者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在校的大学生,应及早着手,早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选好题目。

二、学术论文选题的方向

撰写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既是一项科研活动,同时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选题脱离专业范围,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专业范围。

从总体上说,学术研究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创性研究,一类是发展性研究。所谓开创性研究,就是对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进行的研究;所谓发展性研究,就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别人曾研究过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此相对应,研究课题也就分为两大类:(一)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开创性研究的课题,也就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在每个学科领域中,都有一些早已存在,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或者由于条件的制约,一直无法进行研究的问题;也有一些在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进行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作借鉴,难度大,困难多,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较好的意志品质。(二)发展性研究课题

发展性研究的课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曾有人对之作过研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情况有了变化,或者研究条件有了改善,已有的研究成果或显陈旧落后,或暴露出种种不妥之处,因而有了重新对之加以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被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

发展性研究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有下面几种:

1.深化、补充已有的观点

这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以便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和补充。

2.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

研究同一个课题,得出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学术研究中是常有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尚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条件、认识方法和认识水平的差异,都会导致认识成果的不同。在对同一课题的研究中,不同的认识成果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比如,中国语言学界曾有过几次重要的语法问题大讨论,1955-1956年关于主语和宾语问题的讨论,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讨论。讨论围绕着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划分标准这一问题展开,形成了主张意义标准和主张形式标准这样两种对立的观点。

应当说,学术争论是非常便于澄清问题,深化认识的,因而是非常有利于学术理论的发展的。

另一种情况是修正或推翻“通说定论”。所谓的“通说定论”,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已为人们所接受、所认同的理论学说。如果发现这样的理论学说有错误、有偏颇,要大胆地予以纠正。纠正“通说定论”的学术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往往会对一系列学术问题的探讨产生影响,容易带来学术研究的突破,也比较容易产生社会反响。

3.赋予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

有些问题早已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已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确有一些问题有重新提出并加以研究的必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挖掘原有理论的现实意义,能够调整人们的认识,并且能为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借鉴,也有助于增强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理论的实际效用。

在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为适应新的社会需要而研究一个旧的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当说是个早有定论的哲学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正处于拨乱反正、轻装前进的历史关头,如何认识过去,如何看待历史,就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形势下,学术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探讨、明确这一问题,由此给国家的政治生活以有力的影响。

三、选题的意义(一)选题决定论文的成败

选题的确定,为整个写作活动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就可以围绕着这个目标去搜集材料。可怕的是找不到问题,没有目标,漫无目的的研究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如果选题不当,或随意选题,就会给论文的写作带来困难。所以,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要争取选对题。(二)选题决定论文的价值

一篇学术论文是否有价值,首先是选题是否有价值。如果不了解某一问题的研究史,研究的是别人早已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选题就不会有价值。(三)选题决定论文的难易程度

一篇论文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作者写作论文的主客观条件,这是决定一篇论文能否获得预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选题难度太大,论文就很难写好。如果太过容易,也难以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四)选题有助于提高研究能力

选择既正确又恰当的论题,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表明一个人的研究能力。随便提问题并不难,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不容易。爱因斯坦说:“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却需要有创作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19页)爱因斯坦谈他自己创立广义相对论的学说的体会时说:“当我通过狭义相对论得到了一切所谓惯性系对于表示自然规律的等效性时(1900年),就自然地引起了这样的问题:坐标系有没有更进一步的等效性呢?换个想法:如果速度概念只能有相对的意义,难道我们还应当固执着把加速度当作一个绝对的概念吗”(《广义相对论的来源》同上书)正是由于他提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才导致了广义相对论的发现。

选题作为科研的起步,起着关键作用,这一步关系着论文写作的成败,所以要慎重选题。第二节 选题的原则和要求

选题的原则就是衡量论题、决定取弃的标准和根据。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学术论文的选题,首先要考虑课题研究的科学价值,即对所选的课题进行艰苦的研究探讨,必然能为某一学科领域、为国家、为人民,乃至为全人类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应有的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凡是能够实现以上的选题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是无价值的,这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说,选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都必须遵循社会性的原则。千万不能盲目地选择一个没有价值的虚假课题去研究,做那种与社会无益的事情。

要在学术上有理论意义,尽可能选择本学科的重大问题,即大家普遍关心,正在思考,有所争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创新性原则

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生命,就是在于发明创造,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不断推出前人未能发现,未能解决的新成果。选题的创新,尽管不能等同于学术价值的大小,但它是学术研究是否具有价值的前提。

因此,世界上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无不在各自的学术范围内孜孜以追求新的研究课题,用自己的发现、发明、成果去写人类科学的发展历史。就我国新世纪里两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来说,哪一位不是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杰出代表?

为了自己的选题有创新性,我们最好采取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填补学科领域中的空白。

要摸清自己要研究的课题,以前有人研究过没有,重复别人的科研劳动,事倍功半。同时,对有人研究过的课题,重点要放在“新”上,才有立足之地。发散你的思维,让你在某个学术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且是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那么你的选题就会成功。

三、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从研究者的的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而对选题提出的要求。概括地说,就是要求选择那些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完成的课题。一般说来,每一位研究者都具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又存在各自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科研能力的差别。因此,选题时就要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度的课题。另一方面,一个课题的完成,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图书馆资料的查阅、实验场所的提供、资金经费的支持、时间周期的限制等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选题再好,也无法顺利完成。所以,选题一定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兼顾主客观条件,克服盲目性。

俗话说:做生不做熟,隔行如隔山。选择本专业范围内的课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开展课题研究。学中文的最好不要在法律的范围内选题。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扬“长”避“短”,要力求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

四、兼顾兴趣原则

兴趣,作为构成个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选题时所不可忽视的因素。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一开始就觉得搞研究工作是很大的乐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种享受。”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你对学术研究感兴趣,你才可能专心研究出成果。现代作家、幽默大师林语堂在《论趣》一文中说:“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读书、写作,“要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也靠这“趣”字。他还对大女儿林如斯说,要“培养人生兴趣,人生快事莫如趣,那也就是好奇心。你对什么最感兴趣,就去研究、去做。”(林太乙:《林语堂传》,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1994年,260页)兴趣对完成论文的写作十分有利。反过来说,论文写作必须兼顾兴趣。每个人都有智力发挥的弹性限度,如果对某一论题有研究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选题前就已经对某个论题产生了兴趣,证明研究者对这个论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对它有兴趣,平时就必然留心得多,关注得多,思考得多,写起来就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相反,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会有一种本能的热情和灵感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兼顾兴趣原则不等于只顾兴趣。如果只顾兴趣而不顾其他的选题原则,或太强调兴趣,一切从兴趣出发,也是不恰当的。

五、以小做大的原则

选题要从小角度入手,进而研究,将论题的研究意义提升到另一个阶段。角度太大的话,如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你是研究农村问题还是农民问题?范围过大只会增加研究难度,最后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六、要尽量选小题目

题目太大,往往不易写得深刻,流于空泛,或耗时过多。因而首先确定个大方向,并逐步把选题范围缩小和具体化。如选择中国作家和西方作家的比较方向的论文,(哈代和张爱玲)如果把两个作家拿到一起比较,就显得很笼统,而且很难写出新意。但是若选择两位作家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比较,就会好写一些。第三节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有人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选好文科学术论文的题目,仅仅了解选题原则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选题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具体的说选题的途径和方法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努力探索

这是选题的态度问题。选到一个合适的论题,不经过刻苦钻研,努力探索是得不到的。

选题,不能只凭经验、直觉、主观想象、良好愿望乃至个人的爱好来臆断,不能以随心所欲的轻率态度来决定。选题必须遵循一条严谨而科学的程序进行。这个程序是: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作必要的调查咨询工作,从中发现、收集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逻辑判断和创造性思考,才能选择研究的问题。这整个过程都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选择到理想的论题。

二、要查阅文献资料

选题要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我们已经确定研究范围部分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能知道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能知道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是什么?

这两者不清楚,选题是盲目的,也没有进行创造想象的基础,不可能产生出新颖,独创的课题。同时,即是偶有所得,抓到个好的课题,也可能是前人早已经解决了的,已经没有研究的价值了。科学研究上的这种重复性是必须极力避免的。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不是坐在家里靠手边的一点书和杂志所能办得到的。要到图书馆里去工作。

多快好省的有效办法,就是充分利用文献目录、索引和文摘等检索期刊。虽然这类期刊在时间上总是落后于原始文献,且仅有三言两语,价值有限。但是,文摘刊物能使读者了解各种不同的文献内容,对于手头杂志较少的人尤为可贵。这样就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有关文献。通过阅读已经搜集到的资料,再进一步有选择地搜集每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是搜集资料的另一种常用方法。这就是所谓的“顺藤摸瓜”或“按踪寻迹”的方法。如此继续下去,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一套资料目录。

建立资料目录,最好是作文献目录卡片。每张卡片写一项。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年度、期数、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有经验的作者是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这样从最近的开始调查,逐步再调查过去的,是作文献目录的一种好的办法。因为调查近的、新的既容易入手,又会有兴趣,而且还能扩展出许多线索。

一套完整的文献目录,能使我们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全部成果的线索,以它来检索资料,仔细阅读与自己相关的部分,其他只能够略读或查看一下标题根本不必读。这样已足能使我们了解某些项目、某项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要想掌握研究方向,就要看最新的期刊。杨振宁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我建议你们,每星期抽一定时间去图书馆,特别是系里的图书馆去乱看看,浏览一下。过了两三个月,你就会了解那些介绍性的杂志。看多了以后,你们能掌握住你那个领域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做。因为他们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以后,就不敢去问津。他们习惯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习惯于一步步严格地学习,这当然是有好处的;但另一种方法也不能排除,可以说是一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你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但多看几次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吸进去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搞前沿科学的,这是必要的,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杨振宁教授谈学习方法》,载《光明日报》1984年5月18日)只靠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来检索,是落后一段时间的,很难获得最新的文献。杨振宁教授提出的方法,是完全能做到学科发展的“跟踪”,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发展动向与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参考的。

从文献资料入手,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从而选定题目,这是要花费相当时间的。不过,这是开始作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做。

三、在多学科的交叉区域选题

这是一种跨学科研究的选题。本学科领域内的一些课题早已写不出新意,而交叉学科区域常常是少有人涉足的空间。所以,在交叉学科之间选题也很容易出成果。

目前我国招生制度的弊端和高校的严格分科,学中文的不懂音乐,学音乐的不懂文学。中文专业讲《诗经》只讲诗、不讲乐,使本来具有生命力的古代音乐文学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因此挖掘古代的音乐文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一大任务。中文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多关注这方面的课题。如选择《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的音乐性研究,虽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一番功夫,也是会出成果的。另外,还有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如网络文学研究、科技文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