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一生的心理学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8:52:37

点击下载

作者:付雪婷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受益一生的心理学知识

受益一生的心理学知识试读:

前言

面对人际关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不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会感到焦虑和迷茫。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性格较为敏感,易受环境的影响,更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问题。

因此,青少年非常需要一本书来帮助自己充分了解常见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学定律,并且让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激励中,为未来成功的事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除了青少年外,每一位成年人也应该积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青少年沟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并希望从中得到幸福、快乐以及自我价值的提升。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经说过:“我们的一生,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然而很多时候,“做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人们可能因为某些原因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或者自己的内心,从而感到焦虑、迷茫,甚至盲目行动,酿成大错。

但是,心理学恰恰能够帮助我们从事物的表象挖掘到最真实的内在规律,让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避免在追求幸福与成功的道路上走弯路。

本书第一章首先为读者介绍了一些心理学基础常识,内容涵盖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研究主题、现代心理学派别等。

在第二章到第八章,本书作者选取了与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几大心理学版块,包括情绪心理学、人际心理学、沟通心理学、生活心理学、成功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和逆境心理学,向读者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和定律。

在最后一章,作者介绍了一些著名心理学家的成长经历,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印象。

本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真实有趣的案例,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点进行了准确、清晰的解读,并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心理学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学现象,帮助读者发现学习心理学的乐趣,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增长见识,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多一些信心和勇气。

此外,本书每小节均配有名家箴言和智慧启示两大版块,能够在案例和理论叙述之外为读者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迪,帮助读者在了解古今中外名言警句的同时,还能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感动。

相信本书一定能够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所有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的读者们受益一生的智慧启迪!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笔者得到了以下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付微微、陈斯雯、王微、高崎。他们协助完成了本书部分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两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了。

因此,心理学虽然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因为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体和心灵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名著《论灵魂》中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学者争论过有关人的某些心理的问题,并已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古代用兵时讲究“攻心为上”的策略,韩信曾用的“四面楚歌”的战术,这些都起到了瓦解敌人军心的作用。

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面对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可怕力量以及种种难以解释的神秘现象,人们只能将心灵之感归于神灵的影响从而对神灵加以崇拜。因此,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就是“灵魂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被认为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征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学成了哲学的一部分。

但是,在那之后的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里,这种对人心理特征的探索仅仅是处于无明确研究目的、无明确研究目标、无明确研究思想、无明确研究方法的混沌状态,而且还总是夹杂在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中。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辨的方法,在那个年代,心理学实际上仍然与哲学和神学处于一种统一的状态,其内容包含在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那段时期里,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们都曾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试图找出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霍布斯的“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的观点,洛克的关于联想的概念,这些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把人说成是一台机器,这样讲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味道,但仍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像其他学科一样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进行研究,面冯特也就成为了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奠基者。从此,心理学从哲学、神学、医学等其他科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索心灵奥秘、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研究人类自身,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发挥自我的才能,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冯特创立心理学的时候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不过,早期以冯特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不存在应用的问题,但是这种观点仅仅持续了三四十年,心理学便开始走出实验室,面向大众,服务于社会生活了。

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因此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叫“实验心理学”。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历程

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期。当时的师范学校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1907年王国维重译了丹麦人霍夫丁的著作《心理学概论》英文版。1918年陈大齐撰写的《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之后,不仅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了,而且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便成立了,另外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心理学分支的演变和发展

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发展极为迅速,不但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派,而且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例如,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有研究正常成人心理规律的普通心理学,有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心理规律和特点的变态心理学,还有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发展心理学。根据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实践领域的不同,还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等。在心理学发达的国家,心理学分支已达100多种,它已经成为了科学中的“热门”、学校中的“主课”、生活中的“常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仅有百余年的历史,还是很短暂的,因此与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学科相比,心理学还尚未成熟。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

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从我们每天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切切实实地发生着。与人交往的时候,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郁闷、高兴这些都是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心理活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的心理活动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在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被观察,但通过某种途径可以被间接观察到,如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所有的心理活动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学正是要通过观察人及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二、广阔的研究范围

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内、外在心理活动,还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这是为了让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的发展规律。只有研究心理学,科学地预测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并有效地控制心理现象,才能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心理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并且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及发展的规律。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观察法成功与否取决于观察的目的、记录的方式、观察者本人的能力;(2)观察法的结果经常重复出现,而且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结果不够精确。(二)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通过标准化了的测量表或者题目来测量心理品质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1)测量表和题目的科学性、严谨性会影响测试结果。(2)对被测试者本身智力和性格了解不足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研究。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如下:实验室研究要利用专门的实验设备,在严格的试验条件下完成,其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自然研究是指现场试验,它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控制,进行情景再现,但结果不够精密。

现代心理学派别

在心理学诞生后的100多年间,世界范围内出现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派,这些学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心理学100多年来所取得成果,也主要反映在这些心理学派别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上。下面讲到的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六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是19世纪中叶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构造主义一词是其学生铁钦纳在美国与机能主义论战时采用的概念。

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应该仿效生理学和形态学,对心理的构造进行实验分析。这种分析是一切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对心理机能的研究也不例外。该学派提倡心身平行论,既反对用物理刺激解释意识的起因,又反对用生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的起因。构造主义在所有早期的心理学体系中是最严密的。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决定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也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在于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在于研究心理适应环境的机能作用。机能主义学派于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的,人的心理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发挥作用的,并强调有效用的思想就是真理,心理学因此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机能主义学派主张心理活动的作用在于获得、巩固、保持、组织和评价经验,从而指导行为,达到对环境更有效地适应。在研究范围和研究课题上,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人类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展大都受到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启发。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是指治疗者把病人受到压抑的心理元素召回到意识中来,然后剖析这些心理元素。病人的症状和病理表现就像复合物,其组成元素使各种动机和本能发生冲突。通过分析治疗者可以进入病人的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对许多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生分化后,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流派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家庭关系、社会文化差异、过分的竞争和压力等问题的观点,也普遍受到了教育、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心理学派,也称完形心理学派。其创始人魏特墨、考夫卡和柯勒是格式塔派的核心人物。

格式塔学派主张,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并且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觉经验服从于某些图形组织的规律。这些规律也叫做格式塔原则,同时,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应该是对关系的掌握。目前,格式塔学派在个别领域中仍然相当有影响。例如,在知觉研究中,格式塔观点仍占主导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把内省当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为对行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方面。华生否认本能的存在,认为人的素质、气质、性格等都是后天习得的,而人的心理品质在出生时都相同,只是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训练,才培养出了不同的习惯系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者是极端的环境论者。他们认为,一个正常人如果具备合适的环境和受训练的机会,便可获得任何能力,胜任任何职业。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从而形成了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人的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虽然美国心理学界认为它对自身理论体系的论证尚嫌不足,但是作为一种探讨伦理价值问题的科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改革和组织管理等领域中。

心理学,让生活更健康

了解心理学,并学会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过程,包括人的情绪、语言、人际互动、心理疾病等都是和心理学紧密联系的。认识心理,接纳自我

简单来讲,心理就是对人们的心思、思想、感情等精神活动的概括。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通常人们所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都是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人们的心理需求被满足了(如被爱、被承认、被关注、被认同、被肯定、被理解等),人就会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中,幸福的感受才会更强一些。相反,如果这些心理需求不被满足,就会影响到人们对幸福的感受。

因此,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以及是否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并在社会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都不是无所不能的。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优秀,人们往往喜欢掩盖自己的不足,但内心的灰心、失望、自卑却是无法遮掩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都迫切需要改变和提高自己。比如我们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个性缺陷和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要改变自己,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合理反省和接受改变,所以认识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的第一课。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才能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地面对所发生的事情。了解心理学,增进认知

了解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将关注点从使自己低落的东西转向人类的优秀品质和积极的力量上来。有些心理学专家曾经特意调查了一些中过巨额彩票的人,如果这个人原本就有着强烈的抑郁情绪,那么中奖带给他的喜悦一般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半年以后他们又会重新陷入抑郁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句话说得很好,他说“如果你坐着感性的马车,那么一定要让理性做你手中的缰绳”。在悲观情绪可能伤害自己和事业的时候,你要用意志这个缰绳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约束。因此,我们常能看到有些人“东山再起”,因为尽管他们处境艰难,但他们理智、不抱怨、不情绪化、不伤害责怪别人,不对生活感到悲哀、失望、焦虑或无助,更不将这种情绪带进今后的生活中,所以他们凭借这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处事方式,最终获得了幸福的人生。

由此可见,一个拥有积极心理状态的人,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地方,内心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不仅能够使自己拥有积极快乐的生活,还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心理学的层面进行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使通向成功的路途更加平坦。

心理健康VS身体健康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这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一句名言。

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但是大家是否想过,如果没有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健康,我们同样无法享受美好的人生,同样不会有成功的事业,无法获得理想的友情和爱情。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标准,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只有符合上面所有标准,一个人才称得上是健康的人。

因此,健康、幸福的人生包含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含义。身心健康运动目前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运动。理论研究和实际生活都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一个人只有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于完满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人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一,当身体或心理方面产生疾病时,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人们常有这样的经历:当出现生理疾病时,往往会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而当面临重要考试而紧张焦虑时,则会胃口大减,失眠、头痛、易疲劳。另外,有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强烈、持久的负面情绪,如烦躁、忧愁、焦虑、疑惧、失望等,往往容易导致生理疾病的发生。据耶鲁大学统计,在所有求医的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者约占76%。长寿学者胡兰夫德也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和夭亡的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当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引发一系列劣性生理机能的改变,从而导致失眠、便秘、消化不良、心绞痛、心率失常和女性月经失调等症状。最新研究还发现:65%的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引起的压抑有关,另外35%的病人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情绪不好引起的。

第二,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反过来又能促进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非常有助于身体健康,因此如果我们能善于调节情绪,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可以起到未病先防、有病早除的效果。

第三,心理健康容易被人忽视。躯体的疾病我们很容易觉察,比如打喷嚏了,我们会想可能自己感冒着凉了;突然之间肚子疼,我们会想可能是吃了什么不卫生的东西,应该立刻去医院。也就是说,一般性的身体疾病都会伴随一定的症状,这些症状提醒我们要及时去医院,然后医生会根据症状诊断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而心理疾病的症状在早期往往被人忽视,比如抑郁症起初可能只是表现为嗜睡,焦虑症患者在刚开始也只是让人觉得这是个特别容易紧张烦躁的人,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的不重视,往往让我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只是认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而已,过几天就会好的。事实上,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同样,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我们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人心理状态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机体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如果你希望自己拥有快乐健康的生活,那么就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常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这样做一个生理、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人说:“心理健康是财富中的财富,心理能力是能力中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可以比其他人更成功,赚得的钱更多,或拥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为什么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生活?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得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取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有些人却不能?

许多心理学专家经过研究都发现,这个秘密其实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另一位伟人也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如果个体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这只能说他身体健康;如果个体在心理方面处于完好状态,则可称为心理健康。积极调整心态,缓解、释放压力,营造健康的心理世界,才能以更大的积极性和更高的效率投入工作,收获成功的人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其主要内容如下:(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估;(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够发挥有限的个性。

除此之外,这些标准还可以总结为“六大维度”: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明;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湖南某大学有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各门功课都成绩优良,然而毕业后却被分配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上工作。从美好的大学校园进入了平庸、烦琐的现实生活,他觉得像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他不甘心就在这个地方度过自己的人生,因此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研究生考试上,并将这次考试看成他生活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诸多的烦恼困扰,他名落孙山了。经历了许多次失败后,他停止了努力。悲哀、苦恼、绝望将他紧紧地包围着,他开始天天吸烟喝酒,不上班,过着消极无望的生活。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地崩溃了。最后他在绝望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一个原本可以活得精彩的人,却因为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走上了让人叹息的道路。可见,我们生活的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心态”造成的。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正确的心态,才是拥有成功人生的秘诀。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无比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应学会给自己减压,管理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21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更加成为了人们事业成功的保障、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阶段,它是个体由童年走向成年的关键过渡期,对以后的人生路程也有重大的影响。这个时期又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霍尔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极大的能量、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在这一时期,人无论是在身体形态上还是在机能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又带来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大约有1/5的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情绪问题。同样,我国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令人忧虑,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主要表现为厌学、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沟通困难、吸烟、酗酒、离家出走等。可见,在青少年时期学会培养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成功者与失败者间的差异往往只在于: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最乐观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恰好相反,他们的人生一直被过去的种种失败和疑虑束缚着,无法走出负面情绪的泥潭。人生是否精彩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自己,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了解心理学,收获健康心理吧!

第二章 快乐是自己的——情绪心理学

人们都是情绪动物——情绪定律

◎名词点击

情绪定律是指人完全是情绪化的。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患有精神疲倦、情绪低落等症状的患者,每隔28天就来治疗一次。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情绪定律”,认为从出生之日起,每个人的情绪以28天为周期,有着从高潮、临界到低潮的循环变化。

即使一个人很理智,但实际上当他很“理性”地思考问题时,也会受到当时情绪的影响,因此“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由此,我们可以说人几乎完全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人们在任何时候做出的决定几乎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经典案例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福格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证明了“记忆和判断会随着情绪的改变而改变”。福格斯与同事对被试进行了催眠,以使被试产生愉悦或抑郁的心情,之后让被试观看一盘录有前一天自己与别人对话内容的录像带。心情愉悦的被试对录像中自己的样子十分满意,并且认为录像中的自己很自信,思维也很活跃。而情绪糟糕的被试却认为录像中的自己很拘谨、迟钝、不自信。

这一实验充分证明了人的情绪对认知判断的影响。在糟糕的情绪状态下,思维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消极、迟钝,而当快乐的情绪被唤起时,人们则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判断和理解,也就是思维更加活跃,人也更加自信。两种情绪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思维,可见调控情绪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多么重要。很多时候,一旦你在情绪上败下阵来,即便再努力思考,结果也只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情绪就像是隐匿在人们心中的一股暗流,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一旦遇到礁石,立刻就会凸显它的力量。情绪高涨时,我们会感觉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能够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件事情;当情绪处于临界期时,我们则会觉得烦躁不安,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而在情绪低潮期内,我们的情绪极度低落,思维反应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严重时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大起大落的情绪不仅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还会让我们变得异常暴躁,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让自己悔恨终生。

◎智慧启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坏情绪呢?可以参考心理专家的以下几点建议。

1.找到症结所在29岁的小李是一名广告公司职员。她一向心平气和,但有段时间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同事和丈夫都沉着脸,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发怒。后来她发现扰乱自己心境的是担心自己会在一次重要的公司人事安排中丢掉现有职位。她说:“尽管我已被告知不会受到影响,但我心里仍对此感到不安。”不过,当小李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之后,她似乎觉得轻松了许多。她说:“当我将这些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时,便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找出问题症结后,小李便集中精力对付它。她说:“我开始充实自己,工作上也更加卖力。”结果,她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焦虑,还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委以更重要的职务。

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第一步是要找出原因,而不是逃避或者置之不理。

2.发现情绪规律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有可能情绪不佳。此外,我们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则有所下降。“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烦心,”塞伊说:“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

试着找出自己的情绪规律,然后有意识地避免在自己容易烦躁的时候发生情绪波动。当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调节,如运动、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

3.保证充足睡眠

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4.尝试亲近自然

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保持心情愉快。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说过:“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从事园林劳作,在与那些花草树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

◎名家箴言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控。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就无法掌握人生。——安东尼·罗宾斯奇妙的心理暗示——暗示效应

◎名词点击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某种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

◎经典案例

生活中,你可能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某天早上你穿了一件自己觉得很漂亮的衣服,兴高采烈地去上学,但是来到学校后却被好几个同学评价说衣服不太好看。开始的时候一两个人这么说你还不以为然,但是一旦大家都这么认为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突然变得很糟糕,心里烦躁无比,原本兴致勃勃的自己一下变得没精打采。

其实这就是暗示在起作用。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经典故事,了解一下暗示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的。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时,行军过程非常艰苦。军队一连走了很多天,战士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再加上附近是荒山秃岭,一时间找不到水源。烈日当头,战士们个个大汗淋淋,口干舌燥,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因为中暑而倒下,连身体最强壮的战士们,也慢慢支持不住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曹操心里非常焦急。于是他立刻策马奔向附近的一个山冈,极目远眺,看看在哪里可能找到水源。可是却发现龟裂的大地一望无际。机智的曹操抽出令旗指着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树上都结满了又大又酸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了梅子的味道,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渗出了很多口水,精神也顿时振奋了起来,于是战士们便重新鼓足力气向前行进。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成语“望梅止渴”就是从这里来的。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心理暗示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诱因。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可能让人的情绪瞬间跌入谷底,而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则会让人迸发自信和勇气,帮助一个人以最快的速度摆脱低落的情绪。

◎智慧启示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将军穿上士兵的制服就会变成士兵,士兵穿上将军的制服就会变成将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不同“角色”的衣服会对人产生不同的暗示,于是人的行为也会因此暗示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心理暗示有着非常神奇的作用,它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件“宝物”,它不但能够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还能影响到人的生理机能。因此当你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种恶劣的情绪状态时,不妨试着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进行自我调整。

◎名家箴言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心理摆效应

◎名词点击“心理摆效应”是指在特定背景下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情感的梯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越陡,也就越容易向当前情绪的相反状态转化,即相反的心理状态更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

◎经典案例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摆锤所处的初始位置越高,那么根据动能和势能转化原理,它摆过最低点后能够到达对面的位置就越高。

人的情绪也是如此。人的情绪犹如大海的波涛,总是有起有落,又好像四季变化,有着自己的周期规律。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如果情绪波动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很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因为在特定背景下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波动越大,“心理斜坡”就越陡,情绪就越容易向相反的状态转化。

比如有的人情绪波动特别大,高兴时兴高采烈,伤心时唉声叹气。而当他正处在兴高采烈的状态时,可能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突然间感到沮丧无比。这种心理现象便是“心理摆效应”。2006年7月10日,在德国的奥林匹克足球场上,法国队与意大利队正在进行着世界杯冠亚军的角逐。比赛异常激烈,从上半场开始到加时赛的前118分钟,法国队一直遥遥领先,这与法国队队长齐达内对全场的掌控能力密切相关。法国队一次次疯狂的进攻令意大利队乱了阵脚,眼看法国队就要如愿捧回冠军奖杯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队长齐达内突然情绪失控,用他的头顶向意大利队的后卫马特拉齐,他因此被红牌罚下场。结果,失去队长的法国队元气大伤,最终只得与冠军奖杯擦肩而过。

◎智慧启示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生活也不可能每分每秒都是快乐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平衡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因为既然生活本就是像波浪一样有高有低,有苦有乐,何不放开心胸坦然面对。当处于快乐的情绪状态时,我们要注意保持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陷入情绪低谷时,要学会用一些必要的方式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避免情绪出现大起大落。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关键时刻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酿成大错。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能任由情绪像钟摆一样剧烈波动。情绪稳定也被视为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并且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家箴言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季羡林快乐永远属于充满热情的人——杜利奥定律

◎名词点击

杜利奥定律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作家杜利奥提出的。它的意思是说,若精神状态不好,一切都将处于欠佳状态。没有什么能比失去热情更让人觉得心灰意冷、灰心丧气的了。

◎经典案例

在心理学上,充满热情就代表着积极、健康、生气勃勃,这样做起事来往往事半功倍。实际上,人生起起落落,总有一些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仍可以充满热情,让自己敞开心扉,寻找到一丝希望。一个充满热情的心态,不仅可以帮我们找到生活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帮人们获得成功。斯蒂芙是一位杂志推销员,她在拿破仑·希尔的办公室里卖出了六份杂志。大家对此深表不解,因为之前已经有一个推销员来推销过《金融周刊》这本杂志了,但是却没有成功。那么斯蒂芙是如何做到的呢?后来希尔在一本书中向大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之前的那个推销员神情沮丧,而且在言语之中表露出他急需从我的订费中来赚取佣金。可他的话没有打动我,所以我没有订阅。”他这样说道。大约一周后,斯蒂芙也来到希尔的办公室中,向他推销了好几种杂志,其中一种就是《金融周刊》。她看了看希尔的书桌,发现桌子上摆了几本杂志,于是就由衷地赞叹:“哦!我看得出来,您非常喜爱阅读书籍和杂志。”就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再加上一个愉快的笑容和热情的语气,她已成功地吸引到了希尔的注意力。然后她无比热情地向希尔推荐了六种杂志,并说明了为什么每种杂志都要订阅一份:《周六晚邮》可以让人欣赏到最纯净的小说;《文学书摘》以摘要的方式介绍新闻;《金融周刊》可以让人了解到工商界领袖人物的最新生活动态。希尔还说:“是的,她的话的确是事实,既是一种恭维,又是一种温和的谴责。这让我多少感到有些惭愧,因为她已调查过我所阅读的书籍种类,在我的书桌上确实没有她推销的那些畅销杂志。”正是斯蒂芙的热情感染了希尔,所以她才能够成功地将杂志推销给希尔。

◎智慧启示

积极的情绪不仅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同时还能感染他人,进而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热情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就像芳香四溢的花朵,能让周围的人一看到你就有种心花怒放的喜悦感,而你的情绪也会因此被调动起来,变得更加快乐。

因此,我们应该试着使语调多一些变化,在平静的脸上增添一些快乐的表情,做一个热情的人。你会发现,当你充满热情的时候,世界也会以一种热情的方式来回报你,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名家箴言热情能使最机灵的人变成疯子,同时也可以使最愚蠢的人变得聪明起来。——拉罗什夫科合理宣泄负面情绪——霍桑效应

◎名词点击

社会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也叫做“宣泄效应”。

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家工厂请来了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与两万多名工人进行谈话,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不满,让他们将心理的不满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工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经典案例在管理学中有一条法则——疏导是治理拥塞的根本。其实这种管理方式就来源于霍桑试验。霍桑效应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组织的一次很有价值的实验中被发现的。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在这个工厂中,生活和娱乐设施都很完备,而且工厂在社会保险、养老金等方面做得也相当不错。但是让厂长感到困惑的是,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却不高,产品销售也是成绩平平。为了找出原因,他向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申请帮助。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派出了梅奥教授带领的一个专家组对这件事展开调查。经调查发现,厂长原来认为的对工厂生产效率影响很大的照明条件、休息时间以及薪水高低与工作效率的相关性很低,而工厂内的群体气氛、工人的工作情绪、责任感与工作效率的相关程度却很高。在这一系列实验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具体做法是专家们找来工人进行单独谈话,而且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的记录。与此同时,专家不准反驳工人的不满意见。这一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参与谈话的工人的总数达到了两万余人。结果他们发现这两年以来,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了。经过研究,他们找出了原因:在这家工厂中,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许多方面一直有诸多不满,但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将这些不满都发泄了出来,从此他们感到心情舒畅,工作充满干劲。由于这家工厂的名字叫霍桑,人们便将这种现象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人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真正能达成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千万不要压抑它,而是要让它发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智慧启示

当你感觉抑郁烦躁的时候,最好找个朋友来倾诉,而不要将负面情绪压在心里。也许你自以为可以掩饰这种负面情绪,但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越是刻意掩饰,身边的人就越会注意到。正如我们上一节所讲到的,当你的这种负面情绪传染给他人的时候,整个谈话的氛围会变得让人痛苦不已。而在这种状况下,你的坏情绪很可能会毁了你原本美好的计划和设想。

当然,在宣泄自己的坏情绪时,我们要注意把握方式和“度”,否则,健康的宣泄就会变成负面的情绪转移,会使他人受到“感染”。

发泄你的坏情绪吧,赶走那些负面的能量,让自己每天都能拥有一份好心情!

◎名家箴言企图完全压制住愤怒只不过是禁欲者的勇敢表现之一。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发泄愤怒,但不要犯罪,不要让你的怒气惊得太阳也落山了。——培根控制自己的偏激情绪——逆反心理

◎名词点击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常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例如某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听话”,常与老师或者家长“顶牛”、“对着干”,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经典案例

逆反心理和情绪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当一个人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因此就会故意不按照他人的要求或者意愿去行动,“你越让我往东走,我偏要往西走”。久而久之,在这样的一种情绪控制下,人就会容易失去理智,走极端,在情绪上的表现就是一种偏激,一旦他人对自己“对着干”的想法表示反对或者进行阻拦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情绪失控。因此,逆反心理需要及时纠正,否则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小明,是一个10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周围人都说他很聪明,但却只有数学成绩较突出,其他科目的成绩只是一般水平。他的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而且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尤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明显,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用眼睛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故意和老师“接茬”,做小动作。老师点到他的名字,他就假装没听见,课下也不写作业。后来,他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已经跌落到了及格线的边缘。有一次,老师叫他到办公室,他怎么都不去,老师拉他,他就抓住门或课桌,班主任找他谈话,他还是不认真听,回到教室一如往常。他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同学,如果别人问他为什么打人,他就会抵赖不承认,真是个令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这样的例子在青少年当中并不少见,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由于独立意识初步形成,大多容易把事物理想化,加上好胜心切,常常表现出过于自信、性情倔强、固执等特点,经常“想一出是一出”,做出一些很奇怪的事情,而同时又缺乏韧性和毅力,一旦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又表现得胆战心惊,毫无斗志。因此,在出现逆反心理时,冷静处理很有必要。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青少年自己,都不要急躁,要客观冷静地面对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平静,不慌乱;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冷静分析,找准问题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当然,纠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父母的亲切关怀也是一种有效方式。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无法接受,情绪波动也比较大,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他们会不自觉地去寻找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充分宣泄情绪。

◎智慧启示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着类似的逆反心理,就要提高警惕了。不要以为这是青春期的正常情况,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大量的事实案例表明,如果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那么其日后的成长可能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纠正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接受现实

让自己明白一个事实:环境是客观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要让自己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对待周围的一切。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你就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言行了。(2)寻求帮助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矛盾就恼火,见了困难就退缩是不行的。我们要主动求助于自己所信任的人,比如请求父母、老师、朋友给予自己一些指点和有益的开导,从而使自己尽早摆脱心理困境。(3)主动宣泄

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要敢于向他人倾诉。通过这种办法我们可以获得心理平衡,缓解或消除烦恼,避免自己出现逆反心理。

◎名家箴言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亨·奥斯汀培养主观幸福感——快乐情绪

◎名词点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事实上对于任何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获得、保持和恢复快乐是他们做所有事的内在动机。”由此可见,快乐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与自己相关的每件事。另外,快乐的人往往还能够拥有更健康、更具活力和更有满足感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幸福感,体验快乐的情绪。

◎经典案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家更多时候关注的是消极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为它会对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幸福感和快乐的情绪体验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心理学家认为,快乐的情绪是一种对生活的满意感。

在影响人们是否能够体验到快乐情绪的诸多因素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快乐有时是相对于他人的成就而言的。在某些情况下,快乐和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比较有关。亚历克斯·罗德里格斯绰号A-Rod,是多米尼加裔的美国球员。他是纽约扬基队的先发三垒手,曾两次当选美国职业棒球联盟最有价值球员。1996年至2006年间,他的个人数据,如本垒打、得分、打点、垒打数都曾在职棒大联盟中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赛季后他与扬基队签订了一份长达10年共计2.52亿美元的合约。毫无疑问,如果亚历克斯·罗德里格斯拿自己和其他只能获得几百万美元合约的球员比较,他就会更容易有一种幸福感和愉悦感,而如果其他球员总是拿自己和亚历克斯·罗德里格斯相比,则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扬基队越来越不满意,幸福感和快乐感也会越来越少。

因此,如果我们总是与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相比,就容易产生不满,从而无法感到快乐和幸福。而偶尔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则会有助于增加我们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智慧启示

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快乐?不妨参考以下几点积极而有效的建议。

第一,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但它却并不是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财富和快乐这两者之间也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第二,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想要获得快乐的生活,就必须要留出时间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因为精力充沛是快乐的重要保障,而一个精神萎靡的人很难真正快乐。

第三,寻求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和娱乐方式。

快乐的人往往都能够想方设法让自己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因此兴趣和动力是获得快乐的重要因素。

第四,给自己快乐的暗示。

当你不快乐的时候,试着让自己面带笑容、保持微笑。这样的行为暗示和表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糟糕情绪,慢慢引导自己进入快乐的状态。

◎名家箴言国民幸福总值比国民生产总值更重要。——不丹国王第三章 多个朋友多条路——人际心理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因效应

◎名词点击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与人交往时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经典案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他以两段杜撰的故事为实验材料,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这两段故事将詹姆描述成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第一段故事是这样写的: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来为他服务,一边和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又遇到了一位熟人,于是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第二段故事却是这样描述的: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然后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第一种组合是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第二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第三种是只显示那段描写詹姆热情外向的故事;第四种是只显示那段描写他冷淡内向的故事。洛钦斯将这四种组合的材料,分别让四组水平相当的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则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冷淡内向的人;而第三组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詹姆是一个冷淡内向的人。

这个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我们一定要努力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能够直观地说明第一印象为何如此重要。张松原本是西川益州牧刘璋手下的别驾,书中对他的描写是:“姓张,名松,字永年。其人生得额镢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意思是张松这个人长相很丑,个子又很矮,但是他能言善辩、过目成诵,非常机敏。连一向恃才自傲的大才子杨修也惊叹其“真天下奇才也!”因汉宁太守张鲁欲兴兵取川,而刘璋平生懦弱,一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惶恐。这个时候,张松自告奋勇,出使许都,随身暗藏西川地图,想要将西川献于曹操。但没有想到的是,曹操见张松其貌不扬,就很武断地认为不能对这个人委以重任,再加上张松对曹操出言顶撞,使得曹操对张松更加不屑一顾,甚至想要砍下他的脑袋。张松一气之下改投刘备,虽然张松给刘备留下的第一印象也不太好,但在诸葛亮的指点下对张松委以重任,于是张松就把西川地图拱手献给了刘备,从此刘备迅速崛起,最终与曹操、孙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故事中,曹操因为对张松的第一印象不好而丧失了取西川的绝好机会,而刘备没有因为对张松第一印象不好而坏事,反而最终夺得了西川。这就是首因效应的生动体现。

◎智慧启示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第一印象主要是指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良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避免第一印象带来的错觉,不能仅凭一时的印象就对他人妄下结论。

◎名家箴言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日后交往时的依据。——社会心理学留下近距离的美感——近因效应

◎名词点击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近因效应的作用。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显得更为突出。

◎经典案例

上一节中讲到的洛钦斯的实验证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首因效应。但是,洛钦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则大部分被试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詹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最近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认知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作用,这种现象便叫做近因效应。小雨和小梅是一对相处多年的好朋友,两个人好得亲如姐妹。小雨比小梅大两岁,平时就像姐姐一样关心小梅。在同学眼里,她们两个人的关系特别“铁”。有时候,小梅在学校受了同学的欺负,小雨总是挺身而出,极力保护她。当小雨有了心烦的事情,也会找小梅倾诉,大家都知道她们关系非常密切。可是最近,小雨和小梅却因为一件小事闹翻了,原本亲如姐妹的关系一下变得形同陌路。小雨生气地对同学说:“我把她当妹妹一样对待,没想到她却这么冷漠,我对她一直都很关照,就因为最近一件事说错了话,让她被同学嘲笑了,她居然就不理我了。”原来,小梅因为小雨最近一次“得罪”了她,恼羞成怒,于是便把以往与小雨的友情全给抹杀了。

很多人都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不理解为什么多年的好朋友因为一次不愉快就一下“掰”了,谁也不理谁了。其实这就是由于近因效应的缘故。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出现,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从而发生近因效应。个性特点也会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则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智慧启示

近因效应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特别注意自己近期的表现,从而保持多年来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在与好朋友的交往中,我们对每一次的交往都要认真对待,而不能满不在乎。更不能因为自己一次出格的行为,毁了多年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当我们与他人发生矛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等到彼此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坐到一起倾听各自内心的真实想法,避免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毁于一旦。

人与人的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想要使彼此的关系进一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交往。尤其在一些关键时刻,如果能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名家箴言新的印象修正了从已知的对象所得的印象。——艾略特社交圈决定你的未来——圈子效应

◎名词点击

圈子效应指的是人们因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些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进入相关圈子的人能够分享到相关方面更多利益的现象。

◎经典案例

有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如果你经常接近气质好的人,你的气质也会提高;反之,如果你的社交圈里面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久而久之你也会不知不觉地堕落。还有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很好地体现了人的群体性,因为只有性格、爱好、人品相近的人才会走到一起,成为挚交好友。

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一种圈子里面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个圈子的影响。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是全球富人的代表,是投资界的一个神话。但是,有多少人了解过巴菲特为什么能够缔造投资神话?其实这与他融入财富圈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在他加入适合自己的财富圈之前,他的投资经历和普通投资者如出一辙。例如做一些技术分析、打听内幕消息或者泡在费城交易所看走势图等,也同样遭遇过和其他人一样的损失。但如果他只靠自己的努力,或许现在依旧是一名投资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早就破产了。巴菲特生命的转折点之一就是及时加入了一个强大的财富圈。他首先申请到跟随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学习的机会,然后又向知名投资专家费雪虚心求教,并在好友芒格的帮助下,融合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个人的投资体系,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并在日后的不断摸索和尝试中取得了丰厚的收益。

如果没有格雷厄姆和费雪等人的支持,巴菲特单靠自己的力量恐怕很难拥有今天的成就。而这足以说明圈子的重要性。因此当你希望自己成为某种类型的人,就要努力和这种类型的人多来往,吸取对方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智慧启示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就要经常和勤奋好学的同学交流;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博闻强识,就应该和那些涉猎广泛的学者成为朋友。当你加入了某个圈子,你会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圈子里面的成员彼此之间的能量也会互相传递,相互作用。

因此不要忽视社交圈的力量。融入一个好的圈子,你可能会受益匪浅,而一旦混入一个坏圈子,你可能就会在短时间内恶习缠身,最后连自己都厌恶自己的行为。

◎名家箴言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贝多芬不要让自己太完美——犯错误效应

◎名词点击“犯错误效应”,也称“白璧微瑕”,即小错误反而会提高有才能的人的吸引力。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通常人们都喜欢有才能的人,那么才能高低与被喜欢的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一个人过于突出自己的能力,让别人“羡慕、嫉妒、恨”,事情就会向反方向发展。因为人首先会进行自我价值保护,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衬托出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相反,如果一个优秀的人经常犯点小错误,则会在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完美度,缩小了与人的心理距离,保护了他人的自尊,因而也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这就是“犯错误效应”在实际中的体现。

◎经典案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他准备要测试的对象:在第一段录像里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凡,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而他的精彩表现,也不时地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第二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溅湿了;第三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儿也不出彩;第四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溅湿了主持人的衣服。当教授向他的测试对象放完这四段录像,让他们从上面的这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并选出一位他们最不喜欢的。测试结果会是什么呢?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因为有95%的测试者都选择了他。

◎智慧启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即使是真正的“万人迷”也绝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在社交领域,完美的人并不招人喜欢,这也是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更富有魅力的部分原因。犯错误效应提示我们,如果你是一个强者,请不要使自己过于“完美”,或追求“完美无瑕”。适当地“示弱”,适度地暴露些“缺点”反而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名家箴言不完美才是人生。——季羡林距离产生美——刺猬法则

◎名词点击“刺猬法则”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于是互相靠近,刚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虽然看起来没有之前那么亲密,但是互相之间不但能够取暖,而且还能更好地保护对方。

◎经典案例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中,这个私密的空间不容许任何人“入侵“,包括伴侣、父母和朋友。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他人触犯时,我们就会感到惶恐不安,甚至恼怒起来。而这个自我空间的范围也会随着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有所不同。

如果运用得当,刺猬法则能够帮助你在人际交往中走得非常顺利。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深刻地影响了他与顾问、智囊团和参谋之间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执政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机构,没有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他总是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这样说:“我只雇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一样,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这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在他看来,职位调动是正常的,而职位一直固定不变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行军作风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着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依赖的人。事实表明他的做法是英明的,他是个因思维和决断而成绩卓越的领袖。而且他深深地明白,只有频繁调动,他才能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而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始终具有新鲜感和朝气,也就有助于杜绝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戴高乐的做法是发人深省和令人敬佩的。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旁人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私利,最后危害到领导本人。因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较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规定,戴高乐手下的人对他都十分敬仰。

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距离来维护个人空间,一方面,适度的空间和距离能够让自己产生“安全感”;另一方面,对方也不会因为距离过于亲密而惶恐,或是因为距离的存在而感到太过疏远。我们要懂得合理调控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从而保持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

◎智慧启示

刺猬法则向人们阐释了距离与人际关系之间的重要关联,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距离感的重要性。想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提升以外,我们不要忘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这对于提升人际关系的应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名家箴言最危险的人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朋友,只有他知道你的致命弱点……无论是怎么样的朋友,无论关系多么密切,距离都是十分重要的。——古龙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超限效应

◎名词点击

据说,马克·吐温有次在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捐款。但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之后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这种由于剌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经典案例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有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叫做《杰米扬的鱼汤》。故事大概讲的是,有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准备了一大锅鱼汤,请朋友福卡前来品尝。杰米扬热情地说:“请啊,老朋友,感谢你的光临!这个菜是特别为你准备的。”“好啊,谢谢你啦!我会好好品尝的。”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也吃得很饱,可是杰米扬依然一个劲地劝福卡再继续吃。福卡回答:“不,亲爱的朋友,我吃不下了!已经吃了那么多,不用再吃了,谢谢你的款待!”“没关系,还剩一小盆了,能吃得下去的。这汤味道多鲜啊!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做好的哟”。“可我已经吃过三盆哩!”“朋友之间何必那么斤斤计较呢?尽量喝吧,只要你喜欢。随便喝多少都行。凭良心说,这汤真香,和城里大餐馆里的味道差不多。看那层浮油在盆子里凝结起来,简直跟琥珀一样。请啊,老朋友,别跟我客气嘛,吃完它!吃了有好处的!鲈鱼、肚片、还有鲟鱼,都是好家伙儿呢!别人的话我根本舍不得给他们吃呢。还只有半盆了,吃吧!”杰米扬喊自己的妻子,“亲爱的,你快来招呼客人。”他的妻子便笑盈盈地走了过来。福卡见盛情难却,只有接受了。杰米扬就这样热情地款待福卡,一个劲儿劝他吃。福卡的脸上汗如雨下,勉强又吃了一盆,并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汤吃了个精光。杰米扬嚷道:“这样的朋友我才喜欢,我最讨厌那些吃东西挑三拣四的人了。看你吃得这么香,我真高兴!好,再来一盆吧!”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喝却跟受罪一样。于是他马上站起身来,抓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了,从此再也不来杰米扬的家了。

热情好客本来是件好事,但即便是这样的好事,仍应有个“度”,过分的“热情好客”,会使好事转变成坏事。事实上,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加节制地强加于人,就会和杰米扬的汤一样令人讨厌,令人反感,甚至令人敬而远之。

◎智慧启示

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数量界限内,因为只有在一定界限内,量的变化才不会导致事物的质变,而一旦超出这个界限,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鲜美的鱼汤无疑是款待客人的佳品,但是热情过度,就会适得其反。孔子说“过犹不及”,这句话正是可以理解为掌握“度”的重要性。

要记住,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要让那些本来可以赢得赞美的行动,最后成为一个败笔。

◎名家箴言过犹不及。——孔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