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读懂史记(浓缩版经典名著,“三分钟碎片阅读”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8:26:40

点击下载

作者:郝雪 编撰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分钟读懂史记(浓缩版经典名著,“三分钟碎片阅读”丛书)

三分钟读懂史记(浓缩版经典名著,“三分钟碎片阅读”丛书)试读:

第一篇——本纪

本纪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本纪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黄帝,下至司马迁当时的帝王汉武帝,依次记叙了他们的言行政迹,同时也记载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本纪就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编写的帝王简史或系统的编年大事记。

五帝本纪——华夏始祖,上古流传

五帝指远古时期华夏大地上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开端,五帝时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孕育了诸多盛久不衰而传承至今的文明成果。【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1),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2)。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3)。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4),示不敢专也。【注释】(1)少典之子:少典:《索隐》注:“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子:指后代。(2)咸来宾从:咸:都。宾从:归顺,归从。(3)九族:指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九代人。(4)弗臣:不以为臣,不把他们当臣下看待。【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娵訾(jū 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

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古语智慧】

今天,我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可以说正是来源于远古时代华夏大地上所流传的五帝传说。这些传说,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里,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炎黄子孙”早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亲切称呼,“人皆可以为尧舜”、“六亿神州尽舜尧”,也早已成为鼓励人们用人唯贤的有力口号。

那时候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合,战争,最后融为一体,在黄河流域定居繁衍,从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灿烂文化。

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他们领导远古民众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促进文明的举措,更是采用了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贤者,这种在今天仍然先进的领导者传承制度。“用人唯贤”可以说在任何时代一直是被推荐和传诵的领导人选拔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更多的是“用人唯亲”、“结党营私”。远古五帝时期就存在的先进用人制度,被后世的人们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漠视,从而造成这些组织竞争力的一代不如一代。而那些学习五帝时代“用人唯贤”的明智之士,例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也有目共瞩。【智慧故事】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是近亲。炎帝族渐渐衰落,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这时,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

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都挺高兴。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但是,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秦始皇本纪——千古一帝,功过参半

秦始皇名叫赢政,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创始人。他在位期间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据混战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文】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1)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2),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3)。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4)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注释】(1)质子:被派到订约国作人质的国王的儿子或要人。质,抵押。庄襄王当时以昭王之孙的身份被抵押在赵国。(2)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区划,周代县大于郡,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为县。(3)黔首:也称“黎首”,指百姓。黔,黑色。(4)玺书:盖有皇帝印玺的信。【译文】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秦国刚统一天下,丞相王绾(wǎn,碗)、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各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现在您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于是下令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我不取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秦国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改称人民所做“黔首”。下令全国特许聚饮以表示欢庆。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放置在宫廷里。统一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辆两轮间的宽度。书写使用统一的隶书。领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北向户,往北据守黄河作为要寒。沿着阴山往东一直到达辽东郡。

始皇巡视北部边界,经由上郡返回京城。燕国人卢生被派入海求仙回来了。为了鬼神的事,他奏上了宣扬符命占验的图录之书,上面写着“灭亡秦朝的是胡”。据说这个“胡”字是指胡亥,可是始皇没有理解,就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了病。始皇讨厌说“死”这个字,群臣没有敢说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厉害了,就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东府令赵高兼掌印玺事务的办公处,没有交给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赵高过去曾经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里很喜欢他。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开始皇赐给公子扶苏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谎称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遗诏,立皇子胡亥为太子。【古语智慧】

秦始皇是伟大的,在他所处的时代,他掌控了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秦国,这使得他能够顺时乘势,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把秦国的法制主义传统发挥到最高的境界,能够在消灭六国后,国家经济受到战争破坏还没有得到显著恢复就完成一系列划时代的壮举。他确定了皇帝位置的至高无上;他把消灭六国后的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并直接任命官吏,保证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他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使秦帝国内原六国遗民能够快速融合;他征伐南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保证中原地区不受四边少数民族的侵扰。这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可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但是,在秦始皇所处的时代,他眼里的“黔首”即普通的老百姓是不会理解秦始皇所作所为的重大意义的。另一方面,法制主义下高效率的秦国国家机器保证了秦始皇一系列丰功伟绩能够得到实施,以至于他忽略了来自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感受。他只想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为秦王朝的万世基业打好基础,却无视长年战乱百姓急需修养生息的现实。加上一系列的成就使他作为封建帝王产生远超常人的虚荣心。所以他要享受,就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他要长生,就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他要永远风光,就役使几十万人为他造骊山陵墓。

民力的过度使用,使得原本强盛的秦王朝在秦始皇死后就被农民起义所埋葬,用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在现实中,有很多的人同样好大喜功,不顾及自身力量的大小,强行去施行过于远大的目标,最终落败。愿这些人能从秦始皇的教训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智慧故事】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消灭了六国,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提出周朝的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判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活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高祖本纪——用人之宽,草莽建汉

汉高祖刘邦原是秦朝的一个亭长,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发动了“丰沛起义”,成为众多起义军中的一支。在消灭秦王朝以及之后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所领导的势力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继秦王朝之后,刘邦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西汉王朝。【原文】

高祖(1),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2)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3),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4)。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注释】(1)高祖:刘邦死后,他的子孙和臣民因他是汉的第一代始祖,曾尊称之为高皇帝,一般习惯称他为高祖。(2)彭越:秦末汉初名将。秦二世二年,他聚众起事,规模达到上万人。楚汉战争中,彭越游动作战于梁、楚之地,袭扰楚军,两次迫使项羽回师救援。后率部参加垓下之战。西汉建立后,他被人告以谋反罪,逮至京师,贬为庶人,不久被杀。(3)封皇帝玺符节:封:封闭,封起来。玺:即玉玺,天子之印。符节: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凭证,用以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符:用竹木或金属制成,上书文字,剖分为二,双方各持一半,使用时两半相合以验真假。一般为虎形,也称虎符,用以征调兵将。节,以竹制成,用以证明身份,使臣持之。(4)臣属:称臣归从。【译文】

高祖,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先前刘媪曾经休息于大湖岸边,睡梦中与神相交合。这时雷电交作,天昏地暗。太公去看刘媪,见到一条蛟龙在她身上。后来刘媪怀了孕,就生了高祖。

秦二世元年秋天,陈胜等在蕲县起义,到了陈县自立为王,号称“张楚”。各郡县都大多杀死长官,响应陈胜。父老们都说:“我们平时听到刘季许多奇异的事情,看来刘季是该显贵的。而且又经过占卜,没有比刘季更吉利的。”这时刘季再三谦让,大家都不敢担任,最后还是立刘季为沛公。

沛公引兵西进,在昌邑遇见彭越,就和他一起攻打秦军,这一仗没有打赢。回到栗县,遇到刚武侯,夺了他的军队,大约四千多人,(与沛公原来的队伍)合并在一起。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了皇帝的印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主张杀死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遣我,本来是因为我能宽大容人。况且人家已经降服,又杀死人家,不吉利。”于是就把秦王交给了官吏,向西进入咸阳。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在梁、楚地区的九个郡称王,建都彭城。背弃原来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在巴、蜀、汉中称王,建都南郑。

五年,高祖和诸侯军一起攻打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一胜负。汉王派骑兵将领灌婴追击项羽,在东城杀了他,斩首八万,于是平定了楚地。

天下基本平定。高祖建都雒阳,诸侯都成为高祖的属臣。原来的临江王驩为了项羽起兵叛汉,命令卢绾、刘贾围攻驩,没有攻克。几个月后投降了,在雒阳杀了驩。

高祖想长期建都雒阳,齐人刘敬劝阻高祖,等到留侯说服高祖入都关中,当天高祖命驾起身,进入关中建都。六月,大赦天下。【古语智慧】

虽然司马迁用“隆准而龙颜”来形容汉高祖,但恐怕没有多少人事先能想到最终取代强大秦王朝的竟然是这个平民出生而又“不学无术”的刘邦。

刘邦很有野心,当他还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时候看到秦始皇出游的队伍就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也正是他有野心,在攻取咸阳之后,本为酒色之徒的刘邦在听到部下劝阻后能“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但是,光有野心是不够的。秦末的各路起义大军中,刘邦既没有陈胜大泽乡首先起义带来的声势,也没有在重视出身的社会环境下世袭的高贵血统,更没有六国旧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等人所拥有的名望。他之所以能在秦末群雄中崛起,归根结底在于他善于用人。

刘邦用人不拘一格,只要对他的事业有用就招揽对方,只要对方才能足够,就大用特用。韩信投奔刘邦之初,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当刘邦认识到他的军事才华后立刻提升为大将军,如果没有这个“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可以说刘邦很难在与绝世猛将项羽的争霸中取胜;陈平因为“盗嫂”而为人所轻视,但刘邦依然将他纳入自己的人才队伍中,就是这个陈平在刘邦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之际,游说匈奴阏氏,最终解了“白登之围”。

刘邦本人的才华或许只是中上水平,但由于他旗下汇集了以张良、萧何、韩信为代表的一整套的人才班子,再加上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使他在秦末的争霸战争中能够集众人的智慧逐渐壮大,并最终击败自己的对手。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无法做到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全。身为领导者,没有必要去事必躬亲,而是要会用人,要打造一个由不同知识层面,不同能力构成的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去参与竞争。【智慧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破函谷关,秦王子婴投降,强大的秦王朝就此灭亡。

进入咸阳后,刘邦看到秦朝奢华的王宫和美丽的宫女就住进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率领军队扎住在霸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不久之后,由项羽所率领的另一只强大的起义军也来到了咸阳。并准备消灭刘邦所带领的军队。当时刘邦的军队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远远不能与项羽相比,听说项羽率兵来攻打,心中不禁惊恐万分。谋士张良看到这一情景,马上为刘邦献上一计。

第二天,刘邦和几个部下带着礼品来到项羽驻扎在鸿门的军中,献上礼物,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谋士张良把猛将樊哙留在军帐之外。饮酒中,刘邦很谦和地对项羽说:“我占领咸阳后,专等大王到来,绝没有称王的野心,这点就请大王放心吧!”项羽见刘邦态度谦和,说话诚恳,就渐渐打消了要杀掉刘邦的打算。谋士范增看到项羽迟迟不肯动手,便几次暗示项羽,但项羽装作看不见,范增觉得这是诛杀刘邦的唯一良机,不能错过。

于是,范增走出帐外,找到项羽的弟弟项庄说:“你赶快进帐,借舞剑助兴的机会杀掉刘邦。”项庄抽出腰中宝剑,来到大帐之中说:“我现在舞一回剑为大王和诸位助兴。”说完便舞起剑来,时时伺机刺杀刘邦。项羽的堂叔项伯与张良交好,不愿杀掉刘邦,便起身与项庄对舞,暗中保护刘邦。刘邦看此地不能久留,便找个时机悄悄地溜出,同樊哙回到自己的营中。

吕太后本纪——诛杀功臣,女主临朝

吕后名雉,刘邦之妻,单父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结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汉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汉惠帝死后。吕后临朝称制,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原文】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1),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2)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3)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4)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注释】(1)留侯策:张良的计策。吕后命其兄吕泽强要张良出谋划策保住太子,张良说:有四位老者,高祖招而不能致,若令太子卑辞安车以请,宜来。后来,四位老者果真帮助太子保住了太子的地位。(2)所诛大臣:指韩信、黥布、彭越等被杀。(3)鸩;毒酒。据传有一种叫作鸩的毒鸟,其羽毛浸酒,人喝了立即会死。(4)秩:等级,次序。【译文】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像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qí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吕后有两个哥哥,都是高祖的部将。大哥周吕侯吕泽死于战争,他的儿子吕台被封为郦(lì,丽)侯,吕产被封为交侯;二哥吕释之被封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孝惠元年(前194)十二月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

吕后病重,就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统领南军。吕后告诫吕禄、吕产说:“高帝平定天下后,曾和大臣们立下誓约,说:‘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吕家的人被封为王,大臣们心中不平。我如果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恐怕要作乱。你们一定要握住兵仅,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不要被人所制服。”辛巳日,吕后去世,留下诏书,赐给每个诸侯王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等都按位次赐给黄金。大赦天下。以吕王吕产为相国,以吕禄的女儿为皇后。【古语智慧】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政治舞台、掌握最高统治权的女人,她执政长达16年之久,其中临朝称制8年。在她执政期间,由于继续推行重农抑商、与民休息等政策,使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为后来文景之治打下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从性格上来说,吕后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女人。她设杀韩信,冤杀彭越,诛杀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她在刘邦死后迫害以前与她争宠的戚姬,以至于她的亲生儿子惠帝得知“人彘”就是戚夫人后,有“此非人所为”的痛苦哀叹,这些充分显示出其阴狠毒辣的手段。

为夺取最高皇权,吕后不择手段,结党营私,将刘邦生前的“白马盟誓”抛在一边,分封诸吕为王,吕氏外戚集团势力强大,权倾朝野。然而刘氏集团也不甘心权力的失去,时刻寻找机会,进行夺权斗争。刘氏皇族与吕氏家族矛盾越来越尖锐。这给汉王朝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她开始,后宫介入朝政,皇太后干政现象不断发生,揭开中国王权政治史上新的一页。

但毕竟吕后所代表的吕氏集团无法获得那些为刘邦打下江山的文臣武将真心支持,在政治上,外戚夺权也不为封建正统所承认。所以,吕后一死,吕氏外戚集团随即被汉朝元老周勃、陈平等人所消灭。

吕后的经历告诉我们:靠不择手段,结党营私而建立起来的权势必然不能长久维持。只有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智慧故事】

吕后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宠爱的威姬,她让人剃光戚姬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又给她穿了一身破烂的衣服,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破烂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

接着,吕后又把戚姬的儿子如意从封地上召到京城里来,准备杀害他。汉惠帝听说母亲吕后把如意召来,就知道吕后想要对如意下毒手,他赶紧派人把如意接到皇宫里,吃饭睡觉都跟他呆在一起。两人从小呆在一起玩耍,惠帝对这个弟弟非常疼爱,所以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他。吕后虽然气得咬牙切齿,但有好几个月都没有机会对如意下手。

这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出去打猎,如意由于睡懒觉,没起来跟着去。吕后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给害死了。汉惠帝打猎回来一看,如意口中、鼻子全部流血,变成了一具直挺挺的僵尸。惠帝抱着这位少弟的尸体大哭了一场,只好让人给埋掉了。

如意死后,吕后又让人砍掉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珠,弄聋耳朵,又灌了哑药,把她叫做“人彘,放在厕所里面。”过了几天,吕后又叫汉惠帝来看“人彘”,惠帝认出这个没了手脚、又瞎又聋又哑的“人彘”是威夫人,他悲伤得大哭了一场,病了一年多。他在病中对吕后说:“把人折磨成这个样子,这哪里是人的行为?我做为您的儿子,没有脸再治理这个国家了。”

孝文本纪——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汉文帝名刘恒,是汉朝的第三代皇帝,初被立为代王。他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他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他在位的23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原文】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1)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2)。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遂即天子位。

群臣以礼次侍。乃使太仆婴与东牟侯兴居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於是夜下诏书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3),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4)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後七年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注释】(1)中子:排行居中的儿子。刘邦有八子,刘恒居第四。(2)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崩。(3)同产:指同胞的兄弟姐妹。坐之:因之而定罪。坐,指定罪。(4)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译文】

孝文皇帝刘恒,是高祖排行居中的儿子,即八个儿子中的第四个。高祖十一年(前196)春天,打败了陈豨(xī,希)叛军,平定了代地,刘恒被立为代王,建都中都。他是薄太后所生。在他做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吕后八年(前180)七月,吕后去世。九月,吕氏家族的吕产等企图作乱,危害刘氏天下,大臣们共同诛灭了诸吕,商议迎立代王为皇帝。于是,代王即位做了天子。

群臣按照礼仪依次陪侍皇帝。于是派太仆夏侯婴与东牟侯刘兴居去清理皇宫。然后用天子乘坐的法驾,来代邸迎接皇帝。皇帝当天晚上就进入未央宫。连夜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皇帝回到前殿坐朝,当夜下诏说:“近来诸吕把持朝政,独断专行,阴谋叛逆,企图危害刘氏天下,全靠众位将相、列侯、宗室和大臣诛灭了他们,使他们的罪恶全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在我刚刚即位,下令大赦天下,赐给民家户主每人一级爵位,赐给无夫无子的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允许百姓聚会饮酒五天。”

文帝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因为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希望你们再议论议论吧。”主管官员都说:“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来禁止他们做坏事。无罪的亲属连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感到犯法干系重大。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依原来的做法不加改变为宜。”文帝说:“我听说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当百姓就心服。再说治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要靠官吏。如果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处罚他们,这样反倒是加害于民而使他们去干凶暴的事。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这样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适宜之处,请你们再仔细考虑考虑。”官员们都说:“陛下给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无量,这不是我们这些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们遵从诏书,废除拘执罪犯家属,收为奴婢等各种连坐的法令。”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留下遗诏说:“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份悲哀呢!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我认为很不可取。乙巳日,文帝葬在霸陵,群臣叩首至地,奉上谥号,尊称为孝文皇帝。”【古语智慧】

汉文帝坚持“清静无为”“躬修节俭”的老黄之道,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结果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他以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用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入粟拜爵的办法使边境和郡县都得到充实。而开放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更是进一步的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节俭一时容易,但持久就很难了,尤其是有钱的时候。汉文帝是古代帝王中节俭的代表,他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还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他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甚至他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虽然这和当时汉王朝凋敝的经济有关,但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汉文帝与其子景帝统治时期被后人称为“文景之治”,成为封建明君政治的典型。他提倡农耕,免农田租税,减轻刑罚,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但在经历了战国至秦末的长期战乱之后,这些对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的稳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今天的社会,有很多人在个人奋斗时期或许能保持勤俭的好习惯。但一旦有了权,有了钱,过往的日子便被抛到脑后梢去了。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迫不及待的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超前消费。等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无法适应生活水准的降低,只能在那里怨天尤人。【智慧故事】

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辞职后,仍然当医生。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他最小的女儿缇萦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

大臣们经过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第二篇——书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书记述了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体的由来,多数人认为是司马迁独创。

礼书——尊卑贵贱,礼定常法

礼,就是维系世间万物等级、秩序的规定或制度。司马迁把礼列为八书之首,反映了他对社会等级、秩序重要性的认识。每个朝代建立以后几乎都要对礼做一定的规范。在汉朝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种现象变得尤为明显。【原文】

太史公曰:洋洋(1)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人道(2)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3)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於後云。

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怀,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贵贱。贵贱治,得之本也。郊畴乎天子,社至乎诸侯,函及士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钜者钜,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辨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太史公曰:至(4)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有以辨,至察有以说。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小人不能则也。【注释】(1)洋洋:众多、盛美貌。《诗·鲁颂·闵公》:“万舞洋洋”,毛注:“洋洋,众多也”。(2)人道:做人的道理。(3)受命:受天命。盖:语前助词。(4)至:神圣、善美、极的意思。【译文】

太史公说:“礼的品格、功能,实在博大众多而又盛美啊!它主宰万物、驱策群品,岂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我曾到大行礼官那里,研究夏、商、周三代礼制的演变,才知道,按照人情制定礼,依据人性制定仪,是由来已久的事了。”

做人的道理,千条万条,无不贯穿一条基本准则,就是诱导人们,使知仁义,并以刑罚相约束。所以,德厚之人,地位尊显贵重;俸禄多的享受荣耀恩宠,以此来统一天下人的意识,整齐人心。

今上(汉武帝)即位后,招纳罗致通儒学的人才,命他们共同制定礼仪制度,搞了十余年,不能成功。有人说:古时天下太平,万民和乐欢喜,感应上天,降下各种祥瑞征兆,才能够采择风俗,制定制度。如今不具备这些条件。皇帝向御史下诏书道:“历朝受天命而为王,虽然各有其兴盛的原因,却是殊途而同归,即因民心而起,随民俗确定制度。如今议者都厚古而薄今,百姓还有何指望?汉朝也是一家帝王,典法制度不能流传,如何对后世子孙解释?治化隆盛的对后世影响也自博大闳深,治化浅的影响就偏窄狭小,怎可不自勉励!”于是,以“太初”为元年改定历法,变易服色,封祭泰山,制定宗庙、百官礼仪,作为不变的制度,流传后世。

礼是治世辨惑的极点,强国固家的根本,威力施行的基本方法,事功名位的总表现。王公奉行它,可以统一天下,臣服诸侯;不奉行就会捐弃社稷,破家亡国。所以,坚韧的甲胄、犀利的兵器,不足以获得胜利,高大的城墙、宽深的沟池,不足以为险固,严酷的号令、繁苛的刑罚,不足以增加威严。按礼办事,就事事成功,不按礼办事,就诸事皆废。

所以,帝王得以太祖配天而祭之,诸侯不敢怀想,大夫、士也各有常宗,不敢祭先祖,以此来区别贵贱。贵贱有别,就得到礼的根本了。只有天子有郊天、祭太祖的权力,自立社以祭地则至于诸侯,下及士大夫各有定制,以此表现尊者奉事尊者、卑者奉事卑者,应大则大,应小则小的原则。所以,统治天下的奉事七世宗庙,有二乘采地的奉事二世宗庙,待耕而食的人不得立宗庙,以此来表现积德厚的,恩泽流布广,德薄的流布狭的原则。

太史公说:完美极了!树立隆盛完备的礼作为人道的最高准则,天下无人能有所增损。它情文相符,首尾呼应,富于文彩而不繁缛、有节制,明察秋毫而不苛细、使人心悦服。天下遵从就能得到治理,否则就生祸乱;遵从者得安定,不从则危亡。平民百姓靠自身是不能守礼的。【古语智慧】

礼制产生于周朝,周朝衰落以后,礼制被废弃了,大小的官员不按等级来做事情,世上遵法律、守正道的人受到侮辱,而奢侈逾制的人却名显身荣。当时,就连孔子的高徒子夏都说:“出门见到纷纭华丽盛美的事物而欢喜,回来听到夫子的学说而欢喜,二者常在心中斗争,不能决定取舍”。更何况长期处于没有礼制教导环境下的普通人呢?孔子论卫国政治说:“必先正其名分。”但在卫国却根本无法做到。

秦统一天下之后,为了确定皇权的至高无上,收罗六国礼仪制度,选取适合自己的条例使用,虽然与周朝的制度并不一样,但是却达到了尊君抑臣的目的,使朝廷威仪,庄严肃穆,与周朝相同。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儒者叔孙通根据秦朝的礼制,制定了汉代制度。主体却是沿袭秦制,上自天子称号,下至僚佐和宫殿、官名,都很少变更。

可以说,礼的存在其目的就是为了将社会各个群体的等级划分明确,减少以下犯上的可能,这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虽然它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对现代组织来说,一个完善的制度和稳定的秩序是保证组织健康运营的前提,我们承认人生来是平等的,但要根据各个人在组织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来划定他所处的地位,而不能盲目的以平等来抹杀其所能行使权利的大小,这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智慧故事】

自从当了皇帝,刘邦可谓是日理万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不断地考核部下对他忠不忠诚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宫中礼仪问题。

他手下这些功臣们,倚仗打江山时的劳苦功高,每次入朝宴会,个个都是放纵不羁,场面闹哄哄的像赶集,有时候谈功论战,有时候说朋道友,更有甚者当众脱鞋挠脚。

后经人提醒,刘邦觉得这样也不成体统,于是苦思良策起来。孙叔通乘机劝道:“鲁地乃是儒生之乡,那里的名儒多如牛毛,可以到那里去招儒生。”刘邦便让孙叔通负责做这件事情。

孙叔通果然不负众望,他很快就从鲁地带回了几百号儒生。然后,孙叔通和儒生们商量先列出了朝廷的礼仪大纲,并且制定出了一系列教程。待一切准备工作搞定后,接下来就是对朝中大臣开始培训了。朝中重臣差不多都参加了“宫廷礼仪”的训练。

当他看到这些手下重臣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颇显仁者风范时,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汉高祖七年元月一日,朝贺典礼如期举行,整个过程秩序井然,大臣们按官高低有序地站着,殿下的士兵也都整齐有序。一切布置好后,刘邦乘坐着车出来了,随着一声“皇帝驾到”,群臣们依次跪下,大声叫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气氛显得庄严而雄伟。

乐书——万物有道,乐通人心

乐,是指自然界中事物的一切差异与和谐,通通叫做乐。史记所说的乐与如今所说的音乐之乐大致是相通的,它包括歌、舞和有关的器具(乐器和舞具)三部分。乐是由于客观事物被人感知以后产生的。【原文】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於内,知(1)诱於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2)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於天地,然後能兴礼乐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亨孰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君子曰:礼乐不可以斯须(3)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4),天则神。【注释】(1)知:指由于外物至而产生的感觉。(2)悖逆:不顺天理,恣意而为。(3)斯须:须臾、瞬间。(4)久则天:《乐记》孔颖达解释说:“志明行成,久而不改,则人信之如天”。【译文】

人生来好静,是人的天性;感知外物以后发生情感的变动,是天姓的外部表现。外物来到身边后被心智感知,然后形成好恶(wù,务)之情。好恶之情不节制于内,外物感知后产生的诱惑作用于外,天理就要泯灭了。外物给人的感受无穷无尽,而人的好恶之情没有节制,人就被身边的事物同化了。人被外物同化,就会灭绝天理而穷尽人欲。于是才有狂悖、逆乱、欺诈、作假的念头,有荒淫、佚乐、犯上作乱的事。

乐的特性是求同,礼的特征是求异。同使人们互相亲爱,异则使人互相尊敬。乐事太过不加节制,会使人之间的尊卑界限混淆、流移不定;礼事太过不加节制,则使人们之间离心离德。和合人情,使相亲爱,整饬行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礼乐的功用了。

乐是自人心中产生的,礼则是自外加于人的。正因为乐自心出,所以它有静的特征;礼自外加于人身,其特征则是注重形式、外表。因而大乐的曲调、器具必甚简易,大礼必甚俭朴。乐事做得好了人心无怨,礼事做得好了则人无所争。所谓揖让而治天下,就是指的以礼乐治天下。

乐是模仿天地的和谐产生的;礼是模仿天地的有序性产生的。和谐,才能使百物都化育生长;有序,才使群物都有区别。乐是按照天作成,礼是仿照地所制。所制过分了就会由于贵贱不分而生祸乱,所作过分则会因上下不和而生强暴。明白了天地的这些性质,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为帝王者武功成就了则制作乐(yuè,月),文治成就了就制定礼。武功大的所制乐更加完备,文治广的所作礼制也更为具体。像舞动干戚那样的武乐,只歌颂武功,就不是完备的乐;礼重文,所以祭重气不重味,用烹熟的食物祭祀不是盛大的礼。五帝在位不同时,所作乐不相沿袭;三王不同世,也各自有礼,互不相同。

大人君子说:礼乐片刻不可以离身。追求用乐治理人心,和易、正直、亲爱、诚信的心地就会油然而生。和易、正直、亲爱、诚信的心地产生就会感到快乐,心中快乐身体就会安宁,安宁则乐寿,长寿就会使人像对天一样的信从,信极生畏,就会如奉神灵。【古语智慧】

司马迁所说的乐与如今所说的音乐之乐大致是相通的,但也有所不同,首先,他把乐与音、声做了严格区分,认为心感于物而动,产生声;声与声相感应,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叫做音;人因音而生欢乐,甚至翩翩而舞,都叫做乐。

在司马迁之前古人对乐的认识并不是统一的。《吕乐春秋》就说,道生万物,万物凡有形体者满足和、适两个条件就能发声,有声就能成乐,意识形态的条件被完全排除了,把乐分成大乐、侈乐、古乐等名目,认为“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这与乐书说的“乐者,乐也”的定义截然不同。

但这里对乐的解释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把令人昏昏欲睡、毫无乐趣的古乐称为德音,认为是典型的乐,而令人乐不知疲的郑、卫、齐、宋等国的音乐只说是“溺音”。

总的来说,乐做为一种娱乐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古人和今人的认识的相同的。有的乐可以使人精神激扬,产生让人上进的作用;而有的乐可以让人沉淀于迷茫,会产生让人颓废的效果。实际上不仅仅“乐”是如此,其他的娱乐方式同样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注重在娱乐中把持好自己,千万不能沉迷其中。【智慧故事】

汉高祖讨平淮南王黥布的叛乱,回兵路过沛郡时,作了《三侯之章》的诗歌,命儿童歌唱。高祖死后,命沛郡得以四时祭祀宗庙时,以此诗为歌舞乐曲。在汉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的时候都没有改变。

汉武帝即位后,作《郊祀歌十九章》,命侍中李延年次第配曲,因此就封李延年当了协律都尉官。当时的儒士们不能单独解释歌辞含意,需要会集五经各名家,共同讲习、研读,才能贯通、明瞭辞的内容,歌辞中许多是出自《尔雅》的文字。

汉代朝廷常常在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祭祀太一神于甘泉宫,从黄昏开始夜祀,到黎明时结束。时常有流星划过祠坛上的夜空。使男女儿童共七十人一起歌唱。春季唱《青阳》歌,夏季唱《朱明》歌,秋天唱《西暤》歌,冬天唱《玄冥》歌。

封禅书——顶膜礼拜,神话皇权

“封禅”的意思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泰山上封土为坛以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一处小山上清理出一块地面以祭地,称为禅。合称封禅。二是认为祭天的册文(符)要用银绳缠束,打结的地方封以金泥,加盖印玺,称为封,其余相同。不论何种解释,封禅的意思总的是指封泰山、禅梁父(或其他泰山下的小山)的祭祀天地活动。【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尚书曰(1),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2),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禹遵之。後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其後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