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 201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培育项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18:35:14

点击下载

作者:黄少安,李增刚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 201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培育项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 201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培育项目))试读:

总序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往往是社会变革、制度创新的理论先导,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行谋划部署。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世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部于2011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奋斗目标。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系列文件,启动了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未来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将着力构建九大体系,即学科和教材体系、创新平台体系、科研项目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条件支撑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现代科研管理体系和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同时,大力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发展条件。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等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中国方案和中国建议,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政策咨询、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

自2010年始,教育部启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资助项目。发展报告项目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校内外科研机构等建立学术战略联盟,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咨询作用的对策性、前瞻性研究成果。发展报告必须扎根社会实践、立足实际问题,对所研究对象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持续研究,强化数据采集分析,重视定量研究,力求有总结、有分析、有预测。发展报告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文库”集中出版。计划经过五年左右,最终稳定支持百余种发展报告,有力支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展望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宏伟目标和崇高使命,呼唤着每一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和智慧。我们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新实践,适应新要求,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快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序言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经济、海洋开发以及海洋权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六市二县包括山东省全部海域和沿海的六市二县,该规划本质上是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自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尤其是海洋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1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突破1万亿元,占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1%,占全国海洋经济产值的18.41%,表明海洋经济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由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黄少安教授和经济研究院李增刚教授编写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秉承了2013年的做法。总体上包括年度常规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部分:年度常规报告主要对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并且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进行横向比较(比较规划主体区和规划联动区)和纵向比较(2006年至2013年);专题报告以问题为导向,选择了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问题是青岛行政区划调整对蓝色经济发展的影响。该发展报告既体现了区域发展报告的年度连续性,又有对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的针对性。

我相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将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推动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韩寓群(山东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院长)2014年11月20日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年度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部分,共六章内容。年度报告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投资、贸易和金融发展情况,人民生活和科技发展情况,上市公司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专题报告是青岛行政区划调整对蓝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海洋经济产值及其增长率、三次产业结构、财政收入与支出、物价水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2006年至2013年的纵向比较,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和规划联动区进行了横向比较。

第二章“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报告”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农林牧渔业和工业与建筑业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联动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对2006年至201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

第三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与金融发展报告”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外贸易、利用外资和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联动区的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对2006年至201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

第四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民生活与科技发展情况报告”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人民收入与支出、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情况和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联动区的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对2006年至201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

第五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境内上市公司发展情况报告”对2013年年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78家境内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股基本收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六个指标进行了总结,分析了78家境内上市公司的总体发展情况。

第六章“青岛行政区划调整对蓝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对2012年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其对蓝色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政府竞争与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的视角分析了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政府竞争导致的产业结构趋同和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格局;对蓝色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扩大了蓝色经济的规模;(2)拓展优化了蓝色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3)优化了蓝色经济结构。第一章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李增刚(注:李增刚,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2013年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三年。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章首先对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接着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特别是比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前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然后比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和联动区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最后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一节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根据全国、山东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节总结了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长率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5 728.8亿元,比上年增长9.7%。纵向比较,相对于过去三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区增长率有所下降;横向比较,高于山东省9.6%的增长率,高于全国7.7%的增长率,高于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6%的增长率。表1—1和图1—1给出了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以及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情况。资料来源: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从表1—1和图1—1可以看出,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明显低于过去三年,稍高于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高于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低于过去三年,是由于全国、山东省2013年的生产总值增长率都低于过去三年,这是由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资料来源:同表1-1。二、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

由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涵盖了山东省全部海域和临海县市,因此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也就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经济产值。在2006年至2011年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都有关于海洋经济产值的专门信息,包括海洋经济产值、海洋经济各产业的发展情况,2012年和2013年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没有这部分内容。根据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达到9 000亿元以上,占全国海洋经济产值的比重在18%左右;根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2014年工作会议的数据,201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约占全省GDP的18.1%。(注:参见http://www.hycfw.com/HotFocus/qq/2014/01/14/163656.html。)

表1—2和图1—2给出了2006年至201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海洋经济产值增长率和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增长了2倍多,从2006年的3 002.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 000亿元;海洋经济产值增长率远高于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海洋经济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到2013年已经达到18.1%,这说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迅速,远快于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山东省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资料来源:2006年至2011年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及增长率来自2006年至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的海洋经济产值数据来自2013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的海洋产值数据来自http://www.hycfw.com/HotFocus/qq/2014/01/14/163656.html;2006—2010年的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来自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至2013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来自201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海洋经济产值增长率根据计算得出;海洋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根据海洋产业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得出。

表1—3和图1—3给出了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与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总体情况。总体来看,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41%。这说明,山东省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资料来源:2006年至2011年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及增长率来自2006年至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数据来自2013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 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来自http://www.hycfw.com/HotFocus/qq/2014/01/14/163656.html;2006—2013年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及其增长率来自各年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占全国海 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根据计算得出。

表1—4和图1—4给出了2006年至201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说明海洋经济在山东省的重要性高于全国。资料来源:山东省的数据来自表1—2,全国的数据:2006—2010年的数据来自《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1—2013年的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三、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都比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在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最高的为东营市,达到11.2%,最低的为滨州市,为9.8%,均高于全国的GDP增长率。这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从各地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东营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达到155 892元,其次为威海市、青岛市,最低的为潍坊市;潍坊市和日照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山东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七个地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高于全国人均GDP。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来看,青岛市、东营市和威海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低于山东省的增长率,其他四个地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山东省的增长率。表1—5和图1—5给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的数据。注:(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滨州市只有无棣县和沾化县属于规划主体区,但是县域数据很难找到,只能够用滨州市的数据。(2)威海市的人均地区GDP的增长率为计算结果,在数据来源中说明了计算方法,怀疑不准确。资料来源:(1)各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的数据来自各地市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的数据来自山东省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烟台市、潍坊市、日照市、滨州市和山东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数据来自各市和山东省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岛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自青岛市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岛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根据2013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2012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680元)计算得出;东营市、威海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根据GDP总量和常住人口量计算得出,常住人口量来自各地市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根据计算出来的人均GDP和上一年的人均GDP计算得出,上一年的GDP分别来自《东营市统计年鉴(2013)》、《威海市统计年鉴(2013)》;全国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见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来源:同表1-5。四、三次产业结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地市的产业结构都形成了“二三一”或“三二一”的特征。其中,青岛市在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这说明青岛市正在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地区进一步发展;其他地市全部都是第二产业占最大比重,并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都在50%以上,说明第二产业在各地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增长率上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说明第一产业在各地市的地位不断下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地市总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山东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相比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六地市(除青岛市外)的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山东省和全国,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低于山东省和全国,这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上仍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地区。表1—6和图1—6给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的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与产业结构状况。资料来源: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的数据来自各地市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的数据来自山东省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的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来源:同表1-6。五、财政收入与支出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除滨州市外,其他地市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都高于山东省12.3%的增长率。从各地市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速度看,青岛市的增长率最高,为17.7%;东营市的增长率排第二,为15.8%;潍坊市和日照市的增长率位列第三、第四位,分别为15.6%和15.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率青岛市最高,达到32.4%,其次为潍坊市,为16.1%;第三位为日照市,为14.6%。各地市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都高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表1—7和图1—7给出了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资料来源:全部来自各地市和山东省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来源:同表1-7。六、物价水平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的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青岛市高于山东省外,其他各地市都低于山东省与全国比较,七个地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低于全国水平。表1—8和图1—8给出了各地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资料来源: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的数据来自各地市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的数据来自山东省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 国的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来源:同表1-8。第二节2006年至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纵向比较

为了判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绩效,我们比较了该规划于2011年1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前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本节采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前5年的数据和获批后3年的数据,主要比较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二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三是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四是物价水平。一、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一)地区生产总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与2006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基本上都大幅度增长,翻了一番多,其中日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2013年为2006年的近3倍。表1—9和图1—9给出了各地市2006年至201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资料来源: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山东省和全国2006年至2012年的数据来自各市、山东省和全国2013年统计年鉴;烟台市2006年至2010年的数据来自烟台市2011年统计年鉴,2013年的全部数据都来自各市、山东省和全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