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密码:与地球亲密接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21:56:37

点击下载

作者:马金勇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地球密码:与地球亲密接触

地球密码:与地球亲密接触试读:

前言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解析科技内容,进行科学普及,对培养广大读者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从面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打下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现代化的战争、通讯传媒事业的日益发达,处处都体现出高科技的威力,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求。

对迅猛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可以使广大读者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使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学好科学知识,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死亡谷地”的可疑迹象

死亡谷地在哪里?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印度河流域。约5000年前,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后来才改名为摩亨佐·达罗(印度语“死亡谷地”的意思)。近几年来,死亡谷地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原来,它的上空频频出现黑色阴影,阴影中影影绰绰还有不少人在晃动。

摩亨佐·达罗是怎样成为死亡谷地的?这还得从古印度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所描述的大爆炸谈起。“空中响起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接着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一股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火光把天空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燃烧,高温使池塘里的水沸腾了,煮熟的鱼虾从河底翻了起来。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物,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这就是《摩诃婆罗多》描绘的摩亨佐·达罗城遭到浩劫时的惨景。因为叙事诗完成于公元前1500年,而惨祸至少是在公元前3500年发生的,《摩诃婆罗多》只可能是古籍抄本或再抄本。因此,有人对其中的描写爆炸的细节一直感到怀疑。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班纳吉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摩亨佐·达罗城遗址,这才初步查明了城市毁灭的真相。

班纳吉想寻找古代史诗中描写的摩亨佐·达罗原址,可始终未能如愿。一天,他带领考古队渡过暴涨的印度河,来到河心一个草木葱茏的小岛考察。

他们在土层下发现了一块熔点约15000℃、残留着放射能的奇怪的熔岩,考察队员们意识到奇迹就要被发现。果然,不久以后,人们在厚厚的土层下找到了史前文明遗迹。这些遗迹包括繁华的街区和防御设施,以及砖砌的排水沟。更重要的是,在遗迹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精致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证明生活在公元前4000年的印度人民已拥有高度发达的畜牧业和农业,懂得金属加工,如炼铜、炼锡、炼金和炼银。

经过仔细发掘,考古学家在城堡遗迹上找到发生多次猛烈爆炸的证据。爆炸中心1平方千米半径内所有建筑物都成了粉末。离爆炸中心较远处,人们挖到许多人的骨架。根据这些骨架存放的姿势,可以看出当时摩亨佐·达罗城的居民丝毫没有觉察到逼近的危险。像往日一样,一些人正沿街散步,另一些人则在家休息。猛然间灾难降临了,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一座繁华的城市就从地面上抹去了。

在考察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摩亨佐·达罗城焚烧后的瓦砾场,看上去极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地面上残留着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死亡谷地是不是核爆炸造成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核爆炸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器时代,印度、巴基斯坦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古人,不可能造出代表先进科学技术的原子弹。其他一些学说,如远道来访地球的外星球宇宙飞船的袭击和失事之说,又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研究陷入了僵局,人们开始注意古往今来的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书中,曾不止一次叙述出现在夜空的“发红的战车”,美洲印第安人传说中出现在空中的圆形吊艇,日本民俗中流传的“喷出耀眼光焰的幽灵大船”,这些都极大地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类似的奇异事件还发生在公元前1503年古埃及法老王图特摩斯三世22年,那年冬季第三个月的一天,下午6时,天空出现了一个明亮的火球。

1910年9月21日,美国纽约市市民也看到了100个飞行在城市上空的大“萤火虫”,这些“萤火虫”在空中飞行达3小时之久。

1984年的一天晚上,前苏联乌德摩尔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萨朱鲁尔斯基区的乌德摩尔梯国营农场耕地上空,屋宇突然被照亮,从高空炫目地撤下了一些雪亮的光球,这些小球弯来曲去,盘旋着平稳降到地面,光亮如白昼。在20千米的半径里,变压器和电线突然发生了放电现象。

近年来,前苏联一些科学家试图用物理化学理论来解释这类现象。他们认为:在宇宙射线和电场的影响下,大气层内产生了有化学活性的微粒,这些微粒聚集成团,像雪球一样越聚越大,形成直径不等的球体在空中到处游荡。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理化学现象”。

科学家们认为,在许许多多微粒形成的球体中,有些球体能长期存在,它们不放出能量,不发光,与明亮的天空背景相比,颜色显得很深,外形却又像橄榄球。因此,有人把它称作是燃烧的黑色球状闪电。而有些球体则能发出明亮的白光或萤光,它们久久地留在地球表面,沿着古怪的轨迹迅速地自由自在地游动,最后变暗了,熄灭了。前面提及的纽约上空出现的“萤火虫”和前苏联乌德摩尔梯国营农场上空的“亮球”都属这种情况,人们把这种微粒球体发光的现象称作是化学荧光现象或干脆称作球状闪电。

科学家们认为,黑色球状闪电存在的时间长,密度大,它们中只要有一个爆炸,就会引爆其他无数个球状闪电,形成类似核爆炸中的链式反应。爆炸波到达地表时,毁灭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据测定,黑色球状闪电在爆炸的刹那间,中心温度可达15000℃,这个数据完全符合摩亨佐·达罗地区提到的岩石的熔化温度。科学家们还测定出,发生在“死亡谷地”的那次大爆炸中至少有3000个直径为30厘米的黑色球状闪电和1000多个球状闪电参与。

人们发现,黑色球状闪电爆炸后,空气中会出现大量毒气。这些毒气可能就是导致摩亨佐·达罗城居民猝死的原因。

1983年8月12日,墨西哥的博尼尔教授在扎卡捷克斯天文台摄下了世界上第一幅黑色球状闪电的照片。如今这类照片已增加到100多幅。

科学家还认为,要使现代的城市不成为当今的“摩亨佐·达罗”,就必须和黑色的球状闪电作坚决的斗争。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能利用化学制剂初步征服这种可怕的自然现象。

话得说回来,这种物理化学理论目前尚未得到科学界的一致认可。有人就提出这样的看法:既然黑色球状闪电是造成摩亨佐·达罗城毁灭的主要原因,那么该如何解释废墟中存在的放射能和古堡上空存在的人形图案呢?这确实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

山谷为何会吞噬生命

死亡之谷,顾名思议就是能吞噬生命的山谷。在人类与动物赖以繁衍生息的地球上,有不少能使人和猛兽鸟类丧生毙命的地带,如意大利、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前苏联境内都有令人毛骨悚然恐怖的“死亡谷”。

美国的死亡谷位于加利福尼亚与内华达之间,它是一条长达220公里,宽6至26公里,面积约1408平方公里的大谷。死亡谷两侧是顽石突兀的峭壁,险象环生。1841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察队因迷失方向而错入谷中,结果不可思议地突遭死难,几乎全军覆没。1949年,又有一支探险队偶入谷地,也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杀,只有几个人侥幸逃脱。然而,没有多久,他们就莫名其妙地一一死去,死者连死因都无法查明。后来,曾有数批探险人员前去揭谜,但多数也屡屡葬身谷中,死亡原因至今未晓。

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虽未发现新的线索,但却发现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这个凶险莫测的死亡之地竟是鸟兽的“天堂”。据统计,在这里大量繁衍着二百多种鸟类、十几种蛇类和一千多头野驴。各种各样的昆虫多如牛毛,它们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着。至今,谁也弄不明白死亡谷为什么对人这么凶残,而对动物却如此宽容厚爱。

在前苏联堪察加半岛的克罗诺基自然保护区内也有一个死亡谷。它长二公里,宽一百至三百米。地势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不少地方天然硫磺嶙峋地露出地面。这里像墓地一般死寂,到处躺着狼獾、狗熊以及其它野兽的尸体,阴森恐怖得令人毛骨悚然。据统计,这条死亡之谷已吞噬了近三十条人命。许多科学家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考察探险,但其结果不得而知。有的说罪魁祸首应是积聚在陷阱中那使人窒息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也有的说是烈性毒剂氢氰和它的衍生物,各种说法都有。奇怪的是,离死亡谷只有百米路之远的地方,有几户农民生活着,却依然平安无恙。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也有两条死亡谷。与美国的死亡谷相比,情况恰恰相反,这里的死亡谷对人类是挺“和善友好”,受害的只是那些飞鸟走兽。据科学工作者统计,每年在这里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达三千六百多头。

在印尼的爪哇岛上,有一条更可怕的死亡谷,谷中有十个大山洞,每个洞都似乎有一种“超自然的魔力”,无论是人或走兽,只要站在或途径距离洞口6到7米远的地方,都会被一股无形的魔力吸入洞内,且一旦被吸入则无法逃逸。现在,每个山洞里都堆满了人和各种动物的尸骸。山洞何以具有吸擒人兽的力量呢?被吸入的人或动物是因活活饿死还是慢慢中毒死亡的呢?原因至今无人知晓。

蛇岛为何只有蝮蛇

在我国辽宁省旅顺西北的渤海中距老铁山角约30公里处,有一个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组成的岛屿。这里地势险峻,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海拔215.5米,有很多海蚀洞穴和灌木丛草。由于在这个岛上有许许多多的蝮蛇,因而,人们把它称为蛇岛,也称小龙岛。

蛇岛以蝮蛇的数量众多而驰名中外。当你踏上蛇岛,你就会发现,无论在树干上或草丛中,也不论在岩洞里或石缝内,处处都有蛇。它们有的盘踞在那里,有的正在爬行,还有的张口吐舌,好像要吃人似的,露出一副凶相。这些蛇会利用各种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当它们倒挂在树干时就像枯枝,趴在岩石上时又好像岩石的裂纹,蜷伏在草丛间时活像一堆牛粪。

这种蝮蛇别称“草上飞”、“土公蛇”,是爬行纲蝮蛇科的一种毒蛇,长60~70厘米,大的可达94厘米。头呈三角形,脖颈细;背上是灰褐色,两侧各有一处黑褐色圆斑;腹部为灰褐色,上面有黑白斑点。多生活在平原较低的山区,以鼠、鸟、蛙、蜥蜴等为食。我国除云南、广东、广西沿海未发现外,其他各地也都有少数的蝮蛇,而惟独蛇岛数目极大。目前据统计,蛇岛上的蝮蛇有14000多条,并且每年增加1000多左右,人们不禁要问,在这小小的孤岛上为什么栖息着这么多的蝮蛇?为什么它们的种类只有一种呢?

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考察研究后认为,蛇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蝮蛇的生存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蛇岛面积虽小,但和台湾岛、海南岛等岛屿的形成基本一样,都是第四纪时从大陆分离出去的“大陆岛”。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植物种类等方面,蛇岛和旅顺、大连地区的情况都差不多。岛上的石英岩、石英砂岩和砂砾岩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这些裂缝既能积蓄雨水,又为蝮蛇提供了良好的住所。

其次,蛇岛位于暖温带海洋中,气候温和湿润,是东北最暖和的地方,对植物生长的昆虫、鸟类繁殖极为有利。更重要的是该岛处于候鸟南北迁徙的路线上,同山东荣城、江苏盐城、上海崇明岛等候鸟栖息地连成一线。每当春秋两季,过往的候鸟有几百万只,树木茂密的蛇岛便是它们“歇脚”的好地方。由于蝮蛇有一套守株“逮鸟”的本领,它鼻孔两侧的颊窝是灵敏度极高的热测位器,能测出0.001℃的温差,因此只要鸟停留在距离蝮蛇1米左右的枝头,他们就一定能准确无误地把它逮住,成为一顿美餐。“植物——昆虫——鸟雀——蝮蛇”,构成了蛇岛的生物链。

另外,岛上土壤相当深厚,土质结构疏松,水分适中,宜于植物生长和蝮蛇“打洞”安居。蝮蛇天生怕冷,洞穴为它们提供了过冬的条件。同时,岛上人迹罕至,也没有刺猬等蛇类的“天敌”,对蝮蛇的生存很有利。蝮蛇是一种卵胎生的爬行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母蛇每次可产10多条小蛇。在生的多、死的少的情况下,蝮蛇的数目日益增加。

如果说上述分析何以解释蛇岛为什么有这么多蛇的话,那么,这些蛇竟是清一色的蝮蛇该作何解释呢?

有人认为,蛇岛的面积很小,可供蛇类吞食的东西有限,捕食鸟类也并不容易,往往还会遭到老鹰的袭击,对于那些食性狭窄、自卫能力又很弱的一般蛇类来说,难以在岛上生存,而蝮蛇的食性相当广,猎食和自卫能力也很强,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岛上只留下单一的蝮蛇。

但也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反驳,蛇岛周围海域共有5个小岛,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又差不多,为何其它4个岛上没有蝮蛇,而只有蛇岛上有这样多的蝮蛇呢?看来,这个谜还有待于科学工作者的进一步探寻。

死亡岛是怎么回事

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东部哈利法克斯约百公里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员们非常恐怖的小岛,名叫“塞布岛”,“塞布岛”一词在法语中的意思是“沙”,意即“沙岛”,这个名称最初是由法国船员们给它取的。

据地质史学家们考证,几千年来,由于巨大海浪的凶猛冲击,使这个小岛的面积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最初它是由沙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一座长120公里、宽16公里的沙洲。而在最近200年中,该岛已向东迁移了20公里,长度也减少了将近大半。现在岛长只有40公里,宽度却不到2公里,外形像又细又长的月牙。全岛一片细沙,十分荒凉可怕,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此岛位于从欧洲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线附近。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岛附近的海域遇难,近几年来,船只沉没的事件又经常发生。从一些国家绘制的海图上可以看出,此岛的四周,尤其此岛的东西端密布着各种沉船符号,估计先后遇难的船舶不下500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现代的轮船,丧生者总计在5000人以上。因此,一些船员对此岛非常恐惧,称它为“死神岛”。在西方广泛流传着有关“死神岛”的许多离奇古怪的神话传说,令人听后感到十分恐怖。“死神岛”给船员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科学家们去努力探索它的奥秘。为了找到船舶沉没的原因,不少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设和推断,例如,有的人认为,由于“死神岛”附近海域常常出现威力无比的巨浪,能够击沉毫无防备的船舶;有的人认为“死神岛”的磁场不同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这样就会使航行于“死神岛”附近海域的船舶上寻航罗盘等仪器失灵,从而导致船舶失事沉没;较多学者认为,由于此岛的位置经常移动而它的转移也在不断变化,岛的附近又大都是大片流沙和浅滩,许多地方水深只有2~4米,加上气候恶劣,常常出现风暴,因此,船舶很容易在这里搁浅沉没。关于“死神岛”之谜,仍需要今后继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

幽灵岛失踪之谜

在茫茫的大洋深处,航海家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变幻莫测、令人费解的神秘现象,“幽灵岛”就是其中之一。各国的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年来一直努力地探索研究,企图解开这忽隐忽现、神出鬼没的“幽灵岛”之谜。

所谓的“幽灵岛”指的是海洋中行迹诡秘、忽隐忽现的岛屿,而并非是那种由于涨水或暴风雨冲走部分河岩或沼泽地而形成的漂浮岛。

1707年,英国船长朱利叶斯在斯匹茨培根群岛以北的地平线上发现了一个岛屿,但他总是无法接近这个岛屿,他相信,这决不是光学错觉,便将岛屿标在了海图上。过了近200年,海军上将玛卡洛夫的考察队乘“叶尔玛克”号破冰船到北极去,考察队员们再次发现了朱利叶斯当年所见到的岛屿。1925年航海家沃尔斯列依也在这个地区看到了这个岛屿的轮廓。1928年,当科学家前去考察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岛屿的存在。

类似的事情在地中海也发生过。那是1831年7月10日,一艘意大利船途经地中海西西里岛西南方海域,船员们目睹了一场突现的奇观:海面上涌起一股20多米高的水柱,方圆近730多米,转眼间变成一团烟雾弥漫的蒸汽,升到近600米的高空。8天以后,当这只船返回时,发现这儿出现了一个冒烟的小岛。四周海水中,布满了多孔的红褐色浮石和大量的死鱼。这座在浓烟和沸水中诞生的小岛在以后的10多天里不断地伸展扩张,由4米长到60多米高,周长也扩展到4.8公里。由于这个小岛诞生在航运繁忙、地理位置重要的突尼斯海峡,因此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并派人前往考察。正当各国在为建设这座新岛、彼此间争夺其主权的时候,这个岛忽然开始缩小,仅三个月便隐入了水底。但它并未真正消失,在以后的岁月,它又多次出现,1950年,它又重新出现过一次。

1943年,日本海军、空军在太平洋和美军交战中节节失利。设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拉包尔的日本联合航洋总部遭到美国空军猛烈轰炸。为了疏散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一日本侦察机发现距拉包尔以南一百多海里的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这岛上绿树成荫,有小溪流水,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又不在主航道上,是一个疏散、隐藏伤员的好地方。于是日军将一千多名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运到这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伤病员安居后,日军总部一直和这里保持联系,经常运来食品和医疗用品。谁知一个多月以后,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日军总部担心美军袭击并占领该岛,马上派出飞机、军舰前来支援,但再也找不到该岛。一千多人和物资也随小岛一起消失了。美国侦察机也发现过该岛,并拍了详细的照片,发现有日军躲藏,等派出军舰前来搜索时却发现这里水域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

这海岛和岛上的一千多人哪里去了?战后,日本、美国都派出海洋大型考察船前来这一海域搜索,并派出潜水员深入海洋底部找寻了较长时间,未发现任何踪影。

就在同一时间,美军为了监视日本海、空军在南太平洋的行踪,在马利亚纳群岛海域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建造了一座雷达站,发出强大的电波对周围的海域和天空进行探测。它24小时和美军总部保持着联系,不断发出附近海洋和天空的信息,报告日军海、空军行踪。二三个月后,电波突然中断。美军以为雷达站被日军袭击、占领,派出军舰、飞机前来支援,在马利亚纳群岛海域搜索了几天,再也没有找到设有雷达站的小岛。岛上的十多名美军人员也一同和小岛神秘失踪了。美军派出潜水艇在这一带海底搜索,但最终一无所获。

在太平洋的战略要地海域,美国中央情报局于1990年偷偷地在一座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安装了海面遥感监测器,与天上的美国军事间谍卫星遥相呼应,监视前苏联海军、核潜艇在太平洋海域的动态。这座“谍岛”获得的情报可直通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凡是在这一带海域过往的商船、军舰及在此出没的潜水艇、飞机等,无不在五角大楼的监视之中。1991年年终的一天,“谍岛”的监察系统和信息突然中断,五角大楼大为震惊。开始,他们怀疑是前苏联的克格勃发现了这个秘密,有意破坏了美国的间谍网点。于是美国派出了一支以巡洋演习为名的舰队,悄悄地调查此事。谁知,当舰队赶到出事地点时,“谍岛”已经从大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美国的科学家们认真地核查了这一带的海洋监测系统,发现这一带海域并没有发生过地震或海啸,从而能使小岛沉没水中。要不然可能是前苏联埋下了数千吨炸药,摧毁了这个小岛。但该岛处于美国间谍卫星的严密监视中,像这样大的行动不可能不被发现。再说就算前苏联知道此秘密,也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炸毁该岛,只要摧毁岛上的设备就可以了。那么“谍岛”是如何失踪的?这让美国的科技人员陷入了迷惑之中。

他们认真地分析了从太平洋上空过境的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彩色图像和空中拍摄的照片,结果发现:“谍岛”是在原位上失踪的,但到底是如何消失的,消失到了什么地方,人们就无法知道了。

怪异的人头像

好端端的地面竟无缘无故地屡屡出现怪异的人头像,这一神秘现象至今令人困惑不已。这事发生在西班牙贝尔梅兹市郊的一个村子里。

1971年8月23日,这个村的农妇戈梅兹走进厨房准备做早餐,忽然她发现水泥地面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人头像。她以为是看花了眼,定了定神,再仔细端详,但见这个人头像十分清晰,嘴、鼻、眼、耳及整个脸部轮廓都活灵活现。

一时间,四邻八舍都来看稀奇。到8月29日,戈梅兹的儿子敲碎了那映出人头像的水泥地面,并重新铺上新的水泥地面。

不料到了9月8日,那个地方再次出现了那个人头像,而且比上次的更清晰。戈兹一家人更是惊叹不已,不少人用利器刮铲,用洗涤剂洗刷,但都不能除去这个人头像。

11月2日,贝尔梅兹市长下了一道命令,把带有头像的整块水泥切下来,用玻璃框罩住,挂在戈梅兹家火炉旁的墙壁上。可是,两个星期后,戈梅兹家厨房的地面上又出现了人头像。于是,市长下令挖掘这块神秘之地,希望从地底下找到答案,结果是一无所获。1972年4月9日,西班牙著名灵魂学家阿尔古漠亲临贝尔梅兹,并邀请前联邦德国的著名灵魂学家班德一同前往观察、研究,但他们同样无法解释这种奇异的现象。1977年的巴塞罗那国际灵魂学大会与会人员也只能武断地认为,这是一个未能安息的“灵魂”以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显现出来的神奇的幻影。然而,这一论断也仅仅是一个没科学依据的猜测。

这一奇异现象至今没有被科学研究所认识,不过它昭示着人类对自身及生命的奥秘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怪圈之谜

麦田怪圈又称“迪安怪圈”或“迪安图”,它的被发现是很偶然,因为麦田的倒伏很正常,而它被发现后,虽然每年均呈递增趋势,研究人员,却无人能够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以致其研究者——英国的迪加多(电机工程师)和安德鲁斯(作家)甚至认为它们是外星人的杰作!

麦田怪圈发现于1975年,头一年1个,第二年则增至5个,到1980年达到30个,到1990年则达到420个之多,发现的范围达到英国的七个郡,从苏格兰北端直至大不列颠南端康沃尔半岛的广大地区。而它的形状则从最初的单圆圈状到三环状到骰子状,后来又增加了弧形、弓形、三角形以及其它光怪陆离的形状。令人称奇的是,站在圈外看,庄稼呈逆时针方面倒伏,站在圈内,庄稼却呈顺时针方向倒伏。再者,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不论怪圈在形状和数量上如何变化,但怪圈外却看不到任何人为的痕迹,也就初步排除了人为制作的假设。

1986年7月4日,威尔特郡的一个小镇——艾尔瑞斯福德出现了飞碟,引起轰动。第二天,一件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镇外玉米地里竟出现5个直径为4.8千米的同心圆!这件事促使了迪加多和安德鲁斯漫长研究的开始(取名迪安怪圈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研究工作)。

这年7月6日的深夜,他俩携带聚光双筒望远镜、照相机、录音机等,到附近玉米田的高坡上静静守候,七八天过去了,连一点动静也没有,但他们没有灰心,继续坚持守候。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十天凌晨4时,天下了一阵小雨,雨后的东方露出一缕晨曦,这时候,他们看见,在距山坡约300米远的玉米田里,玉米秆茎发出刷刷的响声,一片片地相继倒下。一眨眼的功夫,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在圆圈内,玉米秆茎被压得扁平服贴,呈美妙而整齐的漩涡形状,没有倒伏的圈周边玉米就像一大圈挺立的围墙,团团守护着这个大圆。圈内秆茎虽全部倒伏,但却一根也没折断,依然生长旺盛。

玉米田的这个怪圈就在两人的眼皮底下神奇地形成了。两人却看不见它的制作者,就像是隐身人一般,后来,他们试着打开录音机,里面发出的只是奇怪的嘟嘟声。

1987年夏,迪安二人闻讯又来到威尔特郡,在契尔德利镇的麦田里,他们仔细分析了这里出现的怪圈,发现它是由两个同心圆组成,有一条短而直,形状像箭头一样的通路,从外圈边向外延伸,箭头的头部是一个被人挖空了的钵状泥土洞口,只是无论如何寻找,也找不到那被挖出的泥土。

安德鲁斯只好从这个“大洞钵”里挖出一些泥土到实验室分析。次日凌晨,实验室突然警铃大作,墙上的大钟摆停在了4点15分。以后的几周内,这件事天天发生,令安德鲁斯好生惊异:怎么啦?直到他实验完把取来的泥土带出实验室,他才得到安宁。安德鲁斯想,一定是泥土里有什么感应物质,致使警铃和钟摆受到干扰。可这种感应物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对麦田怪圈的形成又有什么影响呢?

另有研究者认为,麦田怪圈是大自然的杰作,然而大自然又是如何创造出这种神奇之圆的呢?

一种意见认为是小型龙卷风所为,龙卷风卷起巨大的尘埃,尘埃则在风的作用下与空气剧烈摩擦形成静电荷,静电附着在下面的麦田里,随着龙卷风形成某种整齐形状的倒伏。

一种意见则说,是由地球核心发出的泄露射线所为,这种射线不仅使植物发生规则的倒伏,而且可使人畜生病。

又有说是球形闪电所为——日本学者声称,他们在实验室里已经模拟出怪圈现象……总之,关于麦田怪圈的解释尽管形形色色,却总是难以使人尽服,如今人们仍在研究它,讨论它,试图圆满地早日解开大自然的这一神奇现象。

卡什库拉克山洞之谜

在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个叫做卡什库拉克的神秘洞穴。凡是到这个洞穴来考察的专家都有过一些令人震惊的故事。当这些人进入洞中的时候,有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惊慌失措,然后又会扔下所有装备,不顾一切地冲向洞口,一心要冲向有光亮的地方。当人们清醒过来以后,往往不能解释自己刚才的行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惊慌失措地逃跑。似乎在那一刻,他们都失去了控制。

那么,卡什库拉克洞穴里到底有什么?人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有如此惊慌失措、不正常的举动呢?难道这仅仅是人在漆黑的地下所产生的幻觉吗?为了探索这个奥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卡什库拉克洞穴进行考察。

1985年,西伯利亚医学研究所的巴库林带领一批洞穴专家来这里考察。在洞穴里经过几个小时的考察工作后,他们依次向洞口走去,准备离开洞穴。最后一个往洞口走的是巴库林。他胸部戴着专用的防护带,防护带上牢牢地系着绳子,他来到洞口,拉着绳子准备向上攀登。忽然,巴库林感到后面似乎有一种凝重、专注的目光盯在他的背上,巴库林突然感到身上一阵发热。这时候,他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跑,可他感到自己的腿好像已经僵直了,此时此刻,他又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从内心深处袭来,现在他根本不敢回头看一看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好弄明白为什么他会那么害怕。

过了一会儿,巴库林感到自己似乎已经处于一种被催眠的状态下,冥冥中他似乎顺从了别人的意志,慢慢转过了头,终于看到自己身后竟然站着一个人,是一位中年巫师,也叫萨满。巴库林一下子被吓呆了。只见那个萨满离他大约有5米远,洞穴里没有风,但是那人身上穿的衣服却在飘动,他头上戴着一顶有角的皮帽子,两只眼睛闪闪发光。萨满看着巴库林,对他做了一个让他跟他走的手势。巴库林先是像中了魔法一样,无意识地向深处走了几步,然后又好像摆脱了这种魔法,又走到洞口,拼命拉起那根绳子来,因为这是他和上面同伴联系的惟一纽带了,当然这也是他请求救援的信号。就这样,巴库林摆脱了洞穴中那神秘的“诱惑”,终于安全地返回到地面。不过,在这件令人恐怖的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在巴库林的梦境中还经常出现萨满的形象,在梦中,萨满做着那个神秘的手势,叫巴库林跟他走。每次,当巴库林从噩梦中惊醒后,那种恐惧还久久不能散去。

其实,巴库林的奇遇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新西伯利亚洞穴探测俱乐部的一些年轻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次,在一所地下大厅里,他们曾经和一个黑色的躯体意外地遭遇,那个躯体一见到他们就急忙躲进了岩石缝。

人们对于在洞穴里发生的一切所进行的描述大同小异,由此,有人开始怀疑:会不会是洞穴里某种空气特殊的化学性质在作怪,从而让人们产生某种幻觉?

为了探究真相,巴诺夫斯基教授决定与其他学者一起去考察卡什库拉克洞穴。教授一行人进入洞穴后,就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行走。洞里的温度很低,大家走在里面,能听到脚下的泥水在喀吧喀吧地响着。要是不小心一脚踩空了,就会像走在结了冰的斜坡上似的,有一股力量会拉着你往下滑。

渐渐地,巴诺夫斯基教授面前出现了一条裂缝,深约70米,要想绕过这条裂缝,就必须经过一段狭窄的斜坡。没有别的选择,大家只好走到斜坡上,他们四肢都撑到地上,然后用手一点一点地摸索前进。逐渐地,前方变得宽敞起来。

以前,人们曾经在这个洞穴的深处开辟了一个专用的洞穴实验室。探险队的学者走到这里后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试验、测量,用来观察人的心理变化。在一块岩石上,已经安置了一台磁力仪。在仪器的刻度盘上,还有数字在不停地闪烁着。学者们发现,仪器刻度盘上的数字是在不停地变化的。这也就是说,洞穴的电磁场是经常摆动的。在众多的信号中,有一个严格固定的脉冲出现。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学者们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脉冲就来自洞穴深处。

开始,人们以为这大概就是岩石的地球物理特性决定的,然而,有关专家研究了信号和记录后,作出了结论:在卡什库拉克记录到的信号和任何自然现象无关。具有这种振幅变化的频率脉冲,只能是人工装置发出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记录到这种脉冲信号的时间和人们在洞穴中出现神经过敏、感到压抑以及惊慌失措并跑向光亮地方的时间,竟然精确地保持着一致;而且,越往洞穴深处,这种状况就越明显。这种时候,在洞口的蝙蝠、鸽子也开始骚动,不停地在洞里乱飞。

当人们注意到这一现象后,便有意将一些软体动物带入地下进行试验。果然,当脉冲信号一出现,这些软体动物就蠕动起来。原因搞清楚了,但是这个信号究竟来自何方呢?人们找遍了整个地下,还是一无所获。

这种信号对巴诺夫斯基也产生了影响。在他开始向洞外爬行时,最初一切都很顺利,可是等到了剩下不足5米时,他右腿上的自动推进器突然坏了。这个装置是爬绳时用的。这个装置一坏,巴诺夫斯基教授只好无助地悬在地下顶棚的下面,像钟摆似地来回晃动。他既不能再下去,又没有办法靠近陡壁。他惟一的出路就是往上爬。于是,教授痉挛着抓住绳子,缓慢地挪动着身子,一点一点地往上爬。他的同伴为他在上面提供着照明,一边还安慰说:“没关系,慢一点儿爬,小心点儿,一会儿就上来了。”教授一边答应着,一边小心地继续爬。就在教授爬到和灯一样高的时候,灯光忽然灭了。同时,只听沉闷的“啪”的一声响,教授的身子直往下掉。原来,绳子扣突然滑掉了。不过,幸亏绳子结实,保险绳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教授的同伴在他往下掉的时候也及时拉住了他。

脱险后的巴诺夫斯基教授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性能良好的自动推进器怎么会坏了?手电筒的灯光怎么会在关键时刻突然熄灭?起支撑作用的绳子扣为什么会滑掉?这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故,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卡什库拉克洞穴里面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谜?如何才能揭穿这个谜呢?

为何会发出莫名的声音

1977年冬天,整个美国东部沿岸出现了奇异的隆隆声。这使当地的居民感到惶恐不安。美国米蒂尔研究中心对这种声音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是:3/4的声音来自超音速飞机,或是人为的噪音。由于天气晴朗,因而声音传得很远很远。余下的1/4,说得确切一些,另外181次声响,则全是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但不知从哪里发出。

有名的“巴里萨尔的炮声”,出现在孟加拉湾达好几年,而且一直传到恒河三角洲内陆300公里以外。这些地声通常从沉积岩深处发出,美国康奈尔大学托马斯·戈德教授认为,这大概是由于沉积岩把人们听力范围内的震动声都吸引过来,也很可能是成千次小震正好发生在应力场内,这样人们就能听到感觉到。

还有一些发生在海洋与湖泊四周的声响,也不知是如何发出的。人们发现,某种气候条件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使某种声音只能在100公里之外听见,而离这个声源很近的地方却听不到,因此,人们有时听到的地声和声源往往相距很远。这大概就是闻名世界的“比利时神秘之声”的情形。此声发生在比利时沿岸一带,通常在迷雾蒙蒙的时刻发出。也许正是这些晴天的雾,在气温逆转时刻,有利于声音在水面上传播。这种“神秘之声”的根源也许是人为的噪音,而不是大自然之声。

至于上述“巴里萨尔炮声”的来源,至今还没有圆满的解释。孟买大学的M·W·奇普隆卡教授认为,它的声源可能就在恒河流域的峡谷区里,它离孟加拉湾100多公里。但是他没有说出造成地声的任何原因。另一位地质学家认为,缅甸的一些活火山爆发,可能是这些神秘地声的根源。

发生在美国塞内卡福乐斯的“塞内卡之声”更是一个奇谜。它一连数年毫无规律地、有间隔地出现在这个城市的四周。人们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寻找声音的根源,但毫无结果。

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也都有类似的来历不明的怪声,遗憾的是现代科学还无能解释这些怪声的奥秘。

谜一般的夜光杯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常常提到一些夜间发光的珠宝璧玉。如晋王嘉《拾遗记》载:“有曾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战国策·楚一》:“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怀。……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些奇珍异宝究竟是神话虚构还是真其物呢?

古人曾传说夜明珠就是鲸鱼目。梁任防《述异记》卷上:“南海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鱼死而目皆无精,可以鉴,谓之夜光。”

近代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它们可能是几种特殊的宝石矿物。据地质学家研究,自然界确有少数几种矿物,如某些含杂质的金刚石、磷灰石、重晶石、萤石、白钨矿、错石和水晶等,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如加热、摩擦、通电,以及紫外线、X射线或阴极射线等短波光的照射,会产生发光现象。

1916年,日本宝石学家铃木敏在所著《宝石志》中写道,日本的夜明珠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水晶,被封为“神圣的宝石”。英国当代学者李约瑟认为夜光璧就是萤石。我国也有人推测,某些宝石白天接受阳光曝晒,至夜间即能放光。古人可能把这些东西加工成圆珠形或其他状,这就是古今中外传说或史书载的夜光璧或夜明珠。

据1984年《河北科技报》报道,我国在广东某矿山带上发现一种浅棕色的萤石,证实了史书记述的夜明珠确实存在,我国并有蕴藏。但是,这些放光的矿物都需要事先接受外界的能量刺激,这与古书所述又不尽相同。有没有无须光照也能放光的珠宝呢?据传慈禧太后死后嘴里就曾含着那样的一颗夜明珠。

唐《凉州词》中:“葡葡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多少年来广为传颂。夜光杯最早出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证。近年属凉州故地的甘肃酒泉也出产夜光杯,原料采自祁连山上的祁连玉,也有人称其为夜光石。不过这种祁连玉属于阳岩玉类,根本不会夜间发光。有人指出,今之夜光杯非古之夜光杯。但也有人认为,古之夜光杯本身也不能发光。那么它为什么被叫做夜光杯呢?解释不一,有的人说,夜光杯璧薄,斟满后对月映照,月影倒入杯中,月光透过杯壁,与酒色相辉映,而呈异样的光彩,故称夜光杯或夜光常满杯。

鉴于考古工作者至今没有在地下发掘到真正的夜明珠、夜光璧、夜光杯等文物,在自然界也没有见到类似的矿物,关于它们有无奇异的性质,目前仍是一个谜。

怪泉的特异功能

位于美国西部洛基山脉的黄石公园,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国家公园。公园内有一个世界闻名的间隙泉——老实泉。它每隔60分钟就喷发一次,每次喷4分半钟。就像向游客报时一样。它从不失约,已经有规律地喷发了400多年。这个间隙泉喷柱高达46米,每次喷水量为4万多升。它那喷发时直冲云霄的壮丽情景和伴随而产生轰鸣声常使游览者留连忘返。

在南美洲乌拉圭的南格罗湖畔,也有一个报时泉,它是一个罕见的间歇泉,它每天喷射三次。第一在早晨7点,第二次在中午12点,第三次在晚7点。由于这三个时间恰恰是当地居民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时间,因此,这个喷泉被人称为“三餐泉”。只要泉水一喷,人们就知道吃饭的时间又到了。

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中有一个小集镇,叫做劳狄斯。集镇附近遍布岩洞,其中一个岩洞后有一道泉水终年不息,这就是闻名全球的神秘的“圣泉”。

据统计,每年约有430万人来到劳狄斯,其中不少人是身患沉疾,有的甚至是已被现代化医学宣判“死刑”的病人。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儿,仅在圣泉的水池内洗个澡(实际上只在水池中浸泡一下),便能病情减轻,有的竟能不药而愈!

有名意大利青年,名叫维托利奥·密查利,21岁应征入伍,不久,发现左腿持续疼痛,于是进凡罗纳医院治疗。活组织检查诊断为一种罕见的癌症,癌细胞已破坏左髓骨部位的骨头和肌肉,该医院便将他转到特兰德军队医院,军医院也无能为力,又将他转至博哥肿瘤中心医院。

肿瘤医院对他作了进一步检查,不得不宣告他已无药可救,而且预言他至多只能再活一年,这样就又被送回到特兰德军医院。

在那里,他住了九个半月的院,左半侧从腰部至脚趾打上石膏。X光透视发现其髓骨部继续在恶化,左腿仅由一些软组织束同骨盆相连,看不到一点骨头成分。

1963年5月26日,他在其母亲的陪伴下,经过16小时的艰难旅程到达劳狄斯。第二天便去圣泉淋浴。

圣泉的接待人员很多,他们大都是圣泉使之恢复健康的人们,病愈后自愿一年一度来此当义务护理员。密查利由几名这样的护理员脱去衣服,光着身子被侵入冰冷的泉水中,但打着石膏的部位却未浸着,只是用泉水进行冲淋。从圣泉归家后仅数星期,他突然产生了从病榻上起身行走的强烈欲望,而且果真拖着那条打着石膏的左腿从屋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此后几个星期内,他继续在屋子里来回走动,体重也增加了。到了年底,疼痛感竟全部消失。

1964年2月18日,医生们为他除去左腿上的石膏,并再次进行X光透视,当放射科医生将片子送来后,医生们还以为片子拿错了,因为片子上明白显示出那已完全损坏的骨盆组织和骨头竟然出人意外地再生14月,密查利己能行动自如,参加半日制工作,不久便在一家羊毛加工厂就业。这一病例,现代医学尚无法解释。

1971年6月,法国《矫形术外科杂志》对此作了报道。而今,密查利己结婚并当上了一名建筑工人。

像这样的病例并非个别。据报道,在124年中,为医学界所承认的这样的医疗奇迹就达64例。这64例均经过设在劳狄斯的国际医学委员会严格审定。该机构由来自世界十个国家的三十名医学专家组成,各个专家均是某个专利的权威。

科学家们当然不会相信“圣母恩赐降福”这一荒诞之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列克赛卡罗尔博士认为,这是心理过程和器官过程间的联结,使一些原属不治之症得以痊愈,因为去劳狄斯的病人大都是虔诚的宗教徒。有的医学家则认为,很可能有些病症并非是不治之症,纯粹是误诊罢了,故而在圣泉淋浴后便不药而愈了。不过这一怀疑似乎论据不足,因为病人的先前病史和诊断均曾经过严格的核实,涉及到数百名医生,医学研究人员,往往历时数年之久呢。

那么,圣泉这种“起死回生”的奥秘究竟何在呢?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人们一定能剥去圣泉的扑朔迷离的宗教外衣,揭开它的本质,从而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琢磨不透的石狮与石球

在湖北省钟祥县客店乡元台村五组退休干部高涛家的一间约10平方米的厢房中,长出了一头石狮。

60多岁的高涛说,这间房屋是他的前四辈老人修造的。由于当时感到很费力,没有把地基上一块小的石头挖掉。350多年来,这块石头逐渐长成为长约360厘米、宽约230厘米、高约210厘米的大石狮,并且这具石狮仍在继续长大。

这头石狮还是当地的“义务天气预报员”。一旦石狮身上“发汗”,就会下起雨来;如果“汗珠”滚流,则将有大暴风雨来临。

为什么这块石头会长大呢?并且还会预报天气呢?人们未弄清原因。

贵州省蕙水县雅羊乡简瓢村布依族村民罗大荣家,珍藏着一块石头。在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重量竞能上下增减2公斤。

这块石头呈椭圆形球体状,轴长29.1厘米,短轴长25.9厘米,厚18.2厘米,周长88厘米。在罗大荣家当场测重,其结果是:11时13分,重为24.825公斤;11时43分和12时零8分两次称重均为22.825公斤;12时28分重量又升为23.875公斤。这块石头呈古铜色,其表面有一清晰可见的像穿山甲的鳞甲一样大的图案,七只如同手掌但大小不一的图案也明晰可见,还有两个像马蹄形的图案相对称。

这个石球的重量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石像流血泪之谜

1994年2月2日,意大利首都罗马附近的港口城市齐维塔威基亚,格雷戈利一家院中供奉多年的一尊只有55厘米高的圣母石像双目流出了血泪,此讯不胫而走,短短几天内便轰动了整个意大利。

雕像的主人格雷戈利时年32岁,是一名电工。由于圣母像流泪,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使得他无法安宁生活。迫于无奈,他只得在门前挂起了“谢绝参观”的告示,自己和家人都搬到了亲戚家去借宿。

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意大利的历史上,圣像流泪、淌血已发生过多次。仅圣母像淌血的现象,在意大利从南到北就不下20起。有关专家对这尊圣母像的血泪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圣母眼里流出来的竟然是人血。

4月3日,罗马圣心医学院所属的杰梅利医院又对这尊雕像进行了CIT扫描检查,看石像体内是否有什么“暗器”。最后,医生按照惯例,在诊断书上写道:“体内未发现异常。”此时,宗教界人士、齐维塔威基亚市的主教也就此事对记者发表讲话,证实说他和其他几名朋友亲眼看到这尊圣母像流满血泪。一时间,齐维塔威基亚市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中心。为了安定人心,以免造成恐慌,齐维塔威基亚市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圣母流泪一事他自己没有看见,但是如果有人愿意相信,他也不反对。对于圣母奇迹给本市带来更多的游客和经济收入,他则表示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针对石像流泪、流血这种现象,意大利报纸介绍说: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可以在雕像的眼睛上装上一种化学物品,只要雕像一动就会有液体渗出。一些意大利著名人士介绍说,只要意大利社会一出现动荡,这类现象就会多起来。然而种种说法,却无法解释石像为什么流出的是人血。

同年4月9日出版的意大利《晚邮报》上为此发表一幅漫画,形象地借此讥讽时政,在该漫画中,主审法官面对泪流满面的圣母像说:“你别光是流泪,你倒是说话呀!”

不久,一个由意大利神学专家和圣母学者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对此事展开了调查,以求对圣母流血泪的真相作出解释。从事后各地报刊所作的反应来看,这一调查最后还是没有结果。圣母石像为什么会流血泪这一谜底,最终也未能大白于天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