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稳,办事要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1:22:29

点击下载

作者:彭懿轩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人要稳,办事要狠

做人要稳,办事要狠试读:

前言

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大于求知”。如何做人是一门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穷究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做一个诚实的人,你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做一个宽容的人,你就会获得信赖;做一个正直的人,你就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就会得到快乐;做一个勤劳的人,你就会获得财富;做一个坚强的人,你就会获得成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现实生活中,凡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就一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就认为那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想尽千方百计诋毁贬低别人;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

做人和做事是相辅相承的。学会了做人,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事,就知道了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知道了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由此我们的工作交往就会快乐,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大家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本书从富含智慧与哲理的故事、充满幽默与诙谐的言语中体味感人至深的真、善、美,明晓向善、为公、宽容、明理、惜福、知足等为人之道,教您在喧嚣尘世,纷扰人生里更深地体味佛之精义,更多地吸取佛之智慧,活出清净自在、畅明豁达的人生。

尝试做个好邻居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邻里之间既无血缘关系,又无法定关系,非亲非故,但却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和邻居和睦相处,就可以使自己生活在十分融洽的环境中,心情舒畅,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反之,如果邻里关系搞得很僵,就会经常别别扭扭,吵吵闹闹,精神上很不愉快。处理好邻里关系,最主要的是要做到相互了解、关心和帮助,但又不能干涉别人家的内政。因此,有必要提出邻里之间应努力做到“三戒三要”:

一、戒搬弄是非

邻里之间朝夕相处,接触频繁,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来客送客、邻居都会有所耳闻。

有的邻居就喜欢风言风语,看到别人打扮得漂亮一些要说闲话;邻家的男主人来了一位女客人就胡乱猜疑,说三道四;别人家婆媳有了口角,他们便添枝加叶,到处传话等等。这样,往往会闹得邻里之间矛盾丛生。因此,我们平时不要去打听邻家的私事,也不要偏听偏信,不给那些说三道四、搬弄是非者以机会与市场。

二、戒寸土必争

如果邻里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而争执,就会使本来不大的口角变成很大的矛盾。有些人在邻里交往中毫不相让,寸土必争。邻居办事只要对他有一点儿影响就必须报复,决不吃亏。如果双方你来我往,毫不相让,必然使矛盾越来越大,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在邻里交往中,不能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而应该各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到问题互相谦让,这样邻里之间的许多争吵就会平息。

三、戒“以邻为壑”“以邻为壑”就是形容那些把困难和灾祸转嫁给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比如往门外倒水,切不可把水倒在邻居的门前;自己家住房紧张,也不应独占公共面积,损害他人利益。

邻居间不仅不应该“以邻为壑”,也不应“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应该主动关心邻居,帮助邻居,建立团结友爱的邻里关系。

四、要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左邻右舍,家境不同,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这就需要互相尊重、关怀和谅解。邻里相处,要以身作则,以礼相待。

五、要互相了解,互相谅解,互相谦让

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谅解。一个家庭尚且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何况邻里之间?要想解决好矛盾,关键在于互谅互让。例如,目前城市住房比较紧张,占有公共使用面积时要和邻居协商,意见一致后再占用。不可为了抢占公共使用面积而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对水、电、厨房、庭院等公共设施和公用面积,不能私自独占,对使用时间和支付费用等方面,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照顾大家的利益。

六、要讲社会公德

一个家庭同左邻右舍的关系,实际上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缩影。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关系。谁都不应在邻居关系上享有任何特权。在现实生活中,要与邻里相处和蔼谦让、先人后己,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尽量协助解决。

保持乐观的心态

从不抱怨命运,总是找快乐、找希望、找机会,这就是美国百货业巨子甘布士作为成功者的品格。

一个圣诞节前夕,甘布士欲前往纽约。妻子在为他订票时,车票已经卖光了。但售票员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能会有人临时退票。甘布士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解地问:“既然已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他说:“我去碰一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而已。”等到开车前三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在纽约他给太太打了个电话,他说:“我甘布士会成功,就因为我是个抓住了万分之一机会的笨蛋,因为我凡事从好处着想。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拎着行李去散步,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多么积极的心态!多么平和的心态!

有一句话说得好,快乐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看看比你还不幸的人。悲观的失败者视困难为陷阱,乐观的成功者视困难为机遇,结果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凡事从好处想,就会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增添我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微笑的选择

任小萍成为北京外语学院的一名工农兵学员。当时她年纪最大,水平最差,第一堂课就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站了一堂课。第二天,教室里挂出一条横幅:“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她就是这个“阶级兄弟”。但等到毕业的时候,她已成为全年级最好的学生之一。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做一个小小的接线员,是很多人觉着很没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却把这个普通工作做出了花。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她就会多问问,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要外出,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请转告什么,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任小萍成为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她,这是破天荒的事。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励章,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大,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又同样出色,获外交部嘉奖……

最大错误的根源

《易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变化无处无时不在,认识、把握、顺应变化。我们的民族充满革命革新精神。

一、处处都要鼎新革故

身处激烈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个人都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与生活的重担,就像流行的一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新”已经统治了整个世界,我们生活在其中,身不由己,注定要卷入一场深层次的变革,那么,是聪明地学会创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还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创新,世界的变化,何去何从,孰优孰劣,难道不是明白的事实吗?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一切都是可以被创造、改进、发展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我他,不正是继承着前人的创新、接受着他人的创新、进行着自己的创新吗?创新能力已成为个人立世之本,求存之道,更是众多组织与个体成功经验的必备条目。人人都欣赏并渴望创新,那么,未必了解如何创新。自古有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创新高手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成功创新又会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什么是创新能力要素?什么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学习和思考,而成就大小、水平高低,全在于个人的领悟力和理解力。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活动总会有一定的基础,即所谓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创新能力的基石,若缺乏它们,创新无异于空中楼阁;但仅有它们,也不能保证个人拥有高超的创新能力。概括而言,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各项:知识基础、个性风格和正确思维。(一)知识基础

创新虽然是以新颖独特、创造性行为为主,但一定的知识基础却是创新的根本,否则,创新只能是闭门造车或缘木求鱼,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是冥思苦想而一无所得。

关于知识,在人类行进历程中有不同的理解。工业社会以前,知识的含义是指人们知道是什么、知道现存的东西、寻求智慧,人们认为的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这也是传统社会里老人受到尊敬的一个原因,因为人生的经历往往使得他们知道更多的东西,人们崇拜对外部世界、人类自身以及精神层面了解得多的智者。到工业社会,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从上世纪以来,知识以所谓的应用知识为主流,即致力于实用,特别是技术的进步与技能的学习。工匠们、技术人员等,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操作机器,怎样生产产品,如何创造物质财富。自信息社会以至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为什么,而在探讨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运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能力,即我们现在看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关于得到知识以及为我所用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能力,知识基础是其重要因素,但与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已不完全一样,这里的知识基础至少应包含以下各项:

学习能力,即关于知识的知识。一个人若想力图创新,必须及时更新旧知识,汲取新知识,而如何去做则是个人能力高低的结果。以知识为基础的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善于学习的人,欣赏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唯有懂得学习的人,才是知识真正的主人,方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印证孟子的那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现在许多知名企业在选择新进人员时,不像纯技术时代那样看重专业,而是用能力测试来选择善于学习的人,他们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人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学习,又何愁他学不会相关的专业知识呢?所以,在这个激烈变革的时代,学习能力是知识真正的源泉。

理论基础。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生活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它涉及世界及学科的基本原理,是实践知识的指导。比如,人的世界观、认识论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尽管在生活中并不能直接应用,但它们指挥着人的一举一动,是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宝库”。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创新能力的支柱之一,没有它,创新无法飞跃,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仅仅局限于“一孔之见”。直接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索罗斯曾经试图投在著名哲学家波普的门下,并且在进行金融实践这么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认为当时的哲学理论学习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某家著名证券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业绩非常突出,人们都认为他一定是科班出身、专业精深,谁知他竟然是哲学系毕业的学生,是到公司之后才开始学习专业的。正如远古的那位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面对嘲笑理论无用的俗人,凭借自己的理论知识预测来年的天气和收成,预先做好准备,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向人们证明:理论是无价的,关键看你怎么用。

应用知识。它指的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用来解决问题的实用知识,或者是从生活和工作中获取的经验性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属于技术性知识,很多时候可以称之为一种技能。它是创新的灵魂,否则,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可能实现或者运用。有的创新显然需要经过正规教育的专业知识,比如,计算机行业、医师、机械,但是,也有的创新仅仅用生活中的简单常识就足够了。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温度计的发明者,他不过是知道温度计可以测温度、育婴者难以测试食品的温度以及简单的物理知识,就做出了令他暴富的创新。所以,应用知识不是局限在学校里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机会,只要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个聪明的头脑。那么,世界将是你的。

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知识是死的,创新是活生生的过程,因而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可用的东西是人们在创新中必备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它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运用知识,就其本身来说不是专门积累知识或者汲取知识,而是关于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效果、效益,使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和能力。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的奉行的准则,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对于如何运用知识提高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因为,没有这种能力或者转化过程,我们的知识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二)个性风格

大凡富有创新力的人,总会体现出一定的特殊个性或风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特性是创新力的基石之一。简单地说,它们主要指的是:

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能正确地思考、不能认真地思考,难道创新的点子、思想会凭空而降?思考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我们许多人都有创新的良好基础,但是并没有成为此中高手,能否进行思考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其实,懒惰不仅仅指身体,而且也指精神。想想看,有多少人曾经烦恼过打电话的时候一不留神就超出了许多时间,可是没有一个人像那位发明新式沙漏的日本商人一样,认真思考是否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有人想过,但是没能深入下去,或者没能将它推广,丧失了大好的机会。心理学家把精神上的懒惰视为人类很大的疾病,曾有一本非常流行的畅销通俗心理学书《你的误区》专门讨论了精神懒惰对人进步与发展的阻碍力。的确,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总是说,一切照旧吧,虽然不是很好,但凑合着也能过,于是,许多原本可以做出创新的时机白白溜过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思想的懒惰比身体的懒惰更加可怕,因为,它使人类限于保守和固执,丧失了创新的激情与时机。

敏于观察、勇于实践。创新总是起源于一定的机缘,或许来自于生活的细枝末节,或许来自于某个点子的启示,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又怎能抓住这些产生灵感的时机,迸发火花的瞬间呢?敏锐的观察力是与思想上的勤奋以及良好的思考习惯密切相连的。就像中国有名的“谭木匠”梳子一样,如果创始人没有意识到追求健康时代的到来,同时没有注意黄杨木梳的优点,又怎么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如此骄人的成绩呢?当然,除此之外,实践力的强弱与创新的关系同样密切。一个整日空想的人,所做出的创新往往经不起生活的风吹雨打,而在实践中败北。所有的成功创新者都不是空想家,不管当时他们的想法有多离奇或者古怪,他们总不会呆在实验室或者屋子里发愣,而是会进行实践。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一些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人们都以为他们发了疯,他们勇敢地进行实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成功了。不仅重大的创新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小小的创新也往往需要无数次实验。就拿谭木匠来说吧,前几次的实践都是失败的,1000把梳子卖了一周,只有一位老人可怜他们,花了两元钱买了一把,最后,30万元的梳子由于样式问题而付之一炬。但是,他没有害怕,继续进行他的创新,后来才找对了路。所以,观察力和实践力就是创新这辆自行车的两轮,缺一不可。

积极进取、标新立异。保守固执不是创新人才的特征,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更是日新月异。只有积极进取勇于求新的人,才敢于放弃许多现存的美好东西,从而寻求更新、更独特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他们从不为旧思想缚住手脚、遮掩住视野。谁都知道,创新就如同从荆棘中踩出一条小道来一样,不仅有痛苦困难,而且有非常高的风险。所以,敢于创新者首先是一个勇士。他们要能够承担人们的误解和嘲笑,要面对资金不足等无数的困难,要勇于承受创新过程中失败所带来的心理痛苦和社会创伤。其次,敢于创新者一定是一个对世界和生活满怀热情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世界充满悲观主义看法,对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会充满激情地去进行创造。因为,创新意味着一种对事物的关怀,意味着对世界的好奇,意味着对人的能力的相信。最后,敢于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乐观者。他相信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相信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将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建设得更美丽,相信创新比守旧好。因此,敢于创新者是人类中的强者。(三)正确有效的思维

一个人认识世界乃至于改造世界。总是需要先进行思考,而有的人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人却一无所得或者常常失败,这多半就是思考方法正确与否的问题了。简单地说,正确的思维方法至少要包含以下内容:

正确的世界观。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宇宙、人生,往往跟他的思维结果密切相关。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奉者,他不会怀疑神的存在,在面对困难和困境的时候,也许会认为这是神的意志,应该忍受。又假如一个人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那么,他在面临问题时,常常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而不是积极改造世界。所以,通常说来,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应该是自立自信、勇于探索、冷静思考,相信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改造世界而不是纯粹顺从的态度。正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推销员与不穿鞋的岛国的故事一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问题,却因为当事人的不同世界观而有了迥然各异的区别。

系统论的思考方法。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每个人都身处于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中,系统论的中心就是让人全面、完整、多

角度

地看待世界,这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最近非常流行的一本书《第五项修炼》中,著者其实就是秉持的这一观点。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应当注意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应付困境,一个难题的解决多半不是单向的、单维度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一项创新很少是单纯的一、两个方面成功就可能达到目的的,就算仅仅是一个广告创意,也需要了解市场趋向、文化背景、社会心态、产品特性,不系统地思考问题,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如同可口可乐公司20世纪80年代的创意一样,以为推出新产品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没想到适得其反。

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是一件艰苦的劳动,如果想获得问题的解答,势必得付出相应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必需的。它包括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抓住矛盾、思考对策等有序的步骤。具有高强思维能力的人。一般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程序化的思考往往更有效率并且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正确及有效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联想、想象、灵感和直觉等等。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它们往往有不同的作用。在解决一个问题当中,多种思维方式的交叉使用也是很常见的。当我们判断一种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时,仅仅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言,就是看处理这个问题,这种方式是不是非常有效,而不是说思维方式本身有什么对错之分。在成年人当中,因为长期理性化的生活和固定模式的思考,极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即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是遵循固定的思考途径、固定的思考程序、固定的思维方向,比较僵化。这一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失去了思考的灵性或者说是魅力。所以,创新需要的思维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的,经常是从与众不同的地方出发,处理问题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店小二的故事

唐贞观年间,从高丽传来一种新的体育运动,它的名字叫蹴鞠。

这项活动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是因为它是一项强身健体,特别有趣好玩的运动。渐渐地,人们不止满足于玩乐,而开始跨进比赛项目,人们慢慢发现了个奇特的现象,每次比赛,取胜的却总是一个店小二,大家很奇怪,他怎么会有时间练蹴鞠呢?

答案很简单。原来这个店小二每天在擦桌子擦完之后,要把布扔到一个15米远的水盆里,刚开始每次要扔15次以上,三年下来,基本是百发百中,简直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熟能生巧、巧而精通。

其实,这个有趣的故事,正是反应了一个千年不变的真理: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凡是一些在各行各业取得大成就人士,虽然这些认得身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也是最基本的特点:热忱、专注与精通。因为热忱,所以能够投入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才能心无旁骛勇往直前;也更因为热忱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到了吗?”

秀才听了,转忧为喜。第二天集中精神,从容应试,结果高中探花。

相同的一幅画

有个青年画家苦于自己的画技,一直在努力提高,想画出大家都喜欢的画。为此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好的办法。

他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幅作品的复制品拿到街上,旁边放了一枝笔,请路人对不足之地加以指点。

街上人很多,画家的态度很恳切,许多人都毫不掩饰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晚上回到家,画家发现,几乎没有一处没有记号的。换句话说,这幅画简直毫无可取之处。

这个结果对画家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一蹶不振,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画家。他的老师见他不久前还信心十足,怎么现在却一落千丈,不知原委,待问清原因后不禁哈哈大笑,叫他不必就此下定论,换一个角度再试试看。

第二天,画家把同一幅画的又一个复制品拿到街上,旁边放上了一枝笔。所不同的是,这次是让大家把觉得精彩的地方给指出来。晚上回来,画面上几乎所有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记号。

青年画家于是大彻大悟,后在画坛上也是小有成就。

众口难调,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再高明的厨师也只能引导大家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是让自己跟着别人走。

孪生兄弟

一个父亲想对他的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父亲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他悲观的孩子,而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一大早,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一个普通的圈圈,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而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障碍在哪里

在一个毕业晚会上,一个平时总是很严肃的老教授对学生们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障碍赛。”

他指挥着学生,在教室中间拦上一高一低两根绳子,又在讲台跟前摆上了几把椅子。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参赛选手要蒙上眼睛,先要钻过、跨过这两根绳子,然后从椅子中间穿过去,再走上讲台。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能接触到障碍物,否则就算失败。游戏前,可以不蒙眼睛先试着走两次,适应一下。

游戏开始了。五位选手都被蒙上了眼睛。一号选手虽然十分小心,但还是一脚踢翻了椅子。旁观者哄堂大笑,其他几位蒙着眼睛的选手就更紧张了。

二、三、四、五号选手上场,旁观者一边起哄提示“抬脚,抬得高一点”、“弯腰,低点,再低点”、“向左一点,要碰到椅子了”,一边笑得开心无比——因为这时,其他的学生已经在老教授的示意下,悄悄地撤去了绳子,搬走了椅子。其实已经没有障碍了,看他们还做出那样谨慎而夸张的动作,旁观者怎能不让人觉得好笑?

游戏的结尾,是五位选手站在讲台上,一起取下蒙眼巾。看着空荡荡的教室,他们先是疑惑,然后也大笑起来。

等学生们都笑过后,这位老教授开口道:“你们就要离开学校,到社会上打拼去了。我没有什么送给你们,只是想通过这个游戏让你们明白:在人生中,有些你以为的障碍,其实并不存在。最大的障碍,是在自己心中的。”

现实中的困难和障碍,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甚至,很可能并不存在。只要鼓足勇气,去迎接挑战,就可以战胜困难。

冠军的智慧

在一次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虚张声势。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比赛,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怎么能是用智慧取胜呢?太牵强了。

两年以后,又一次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举行,这个日本选手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揭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观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明显的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邮局;第二个标志是加油站;第三个标志是一根电线杆……这样一直记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击第一个目标,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为许许多多的一个个的小目标一一攻破,刚开始我也知道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远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仍然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太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疲惫而放弃。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分解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遗憾。

神像都怕他

有一个屠夫走到山涧一条水沟边,碰上山洪爆发,沟里涨大水,过不去。旁边有一座神庙,他就把神像拿出来,横放在水沟上走了过去。

随后,有一个读书人也走到这里,看见这种情形,连声叹息道:“对神像怎么敢这样亵渎轻慢呢!”就将神像扶起来,用自己的衣服把它擦干净,双手捧着,送回到神座上去,并且拜了几拜才离开。

庙里的小鬼对神像说:“大王住在这里做神明,享受村里人的祭祀,现在反而被这些无知的人侮辱,为什么不降祸惩罚他们呢?”

神像说:“那么灾祸应当降到后来的那个人身上。”

小鬼不解地说:“头一个人用脚践踏大王,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侮辱了,却不降灾祸给他。后来的那个人那样敬重大王,反要给他灾祸,这是为什么呢?”

神像说:“头一个人已经不信神道了,我哪里还敢降灾祸给他呢?”

世间有些势力都是这样,你不怕他,他就怕你;你越怕他,他越欺负你。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胳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当它把通往希望和成功的其中一条道路关闭时,它会同时打开其他一条或者好几条通往希望和成功的道路,千万别灰心,总会有办法的。

雄鸡与鸿雁

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的。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使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三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田饶名声大振,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为此,他一个人独居三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给自己一双慧眼

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一个男孩到商店选中一双白色手套,他准备将它作为礼物送给母亲。

然而,他的母亲打开礼物后非常生气,对他说:“孩子,你难道不知道吗?妈妈平日里最讨厌这种颜色了。”

小男孩很诧异地说:“难道您不喜欢白色吗?”“可是,你买的却是深紫色的呀!”母亲依然生气地说。

小男孩便去找他的姐姐,他的姐姐却也说:“你怎么买了一双深紫色的手套呢?这种颜色也太难看了。”小男孩听完这话后,非常的苦恼,他百思不得其解,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来,当他一连问了好几个领居后,邻居们都说手套是深紫色的。这时,小男孩才意识到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虽然自己很伤心,但依然下决心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过数十载的艰苦努力和钻研,加上大量的社会调查和临床验证,写了著名的科学论文《论色盲》,第一个提出了色盲问题。在以后的不断努力中,他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他就是美国著名科学家——道尔顿。

四、用最多的梦和欢笑面对未来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命

年轻的他在森林里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向他猛扑过来。他用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被老虎逼入了断崖边上,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活活咬死,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一棵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

他暗自庆幸,忽然听到了断崖深处传来吼声,原来崖底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望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而更不妙的是,他转头看见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

年轻人一阵惊慌,但他很快又平静了:“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死好吧?”

于是,他索性对身边的危险置之度外,不理不问。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

他心想:“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

他为自己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桠,在树上沉沉地睡去。

一觉醒来,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

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

原来就在他睡熟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跃下悬崖。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逃走了。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经过激烈打斗,双双负伤而回。

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而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一黑一白两只老鼠,不停地撕咬着我们暂时栖身的生活之树。

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死亡,那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安然地享受树上甜美的果子,安心地睡个好觉——少一些悲观,就会多一点成功。

破旧立新

在远古的时候传下了一个预言,预言中说谁能够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成为亚洲王。无数的人都试图解开这个怪结,他们费尽心思,耗尽了青春但是没有人能够解开。一代一代的这样传下来,轮到亚历山大的时候,他也同样无法用自己的手把结解开,但是,他坚信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主宰。为了让那些坚信这个预言的人明白,我亚历山大才是这里的王,于是,他把所有的贵族召集在一起,要当着大家的面解开这个死结。人们将信将疑的来到了王宫。期待着看到亚历山大亲手为他们解开这个结。

亚历山大来了,大家屏住呼吸注视着他。

亚历山大威严地坐在他的国王的宝座上说道;“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法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从此,没有人怀疑亚历山大是上天注定的王了。

勇气

一天,城内的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顿时,台下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举办节目方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小男孩儿站了出来。“让我试试吧,行吗?”

节目方的工作人员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不到一半,就赢得了观众的好多掌声。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展才华的机会,早日找到人生的梦想舞台,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顾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最终落得一连串的遗憾。

有时候,可能我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大声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勇气!角度

同在温州的两个制鞋公司,各自派了一名业务代表,到非洲去开辟市场。第一 个到了以后,给公司发来了一封邮件是这样写的:“这里的人没有穿鞋子的习惯,我明天搭第一班飞机回去。”

第二个人到了后发回了完全不同的报告:“好极了,这里居然没有人穿鞋子,我将在这里开拓市场。”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善于思考的人是在创造机会,而不善于思考的人只能寻找机会。美国新闻记者罗伯特曾经说过:“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苹果中的星星

幼儿园放学了,爷爷去接心爱的小孙子回家。

回到家,小孙子大声叫着:“爷爷!爷爷!”“小乖孙,什么事啊?”爷爷疼惜地问。“爷爷!苹果里面有一颗星星耶!”

爷爷正色地说:“不要胡说!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爷爷!爷爷!是真的啦!苹果里真的有一颗星星啦!”

爷爷拗不过小孙子的撒娇,和颜悦色的问小孙子:“那你可不可以把苹果里的星星找出来给爷爷看呢?”“好啊!可是爷爷您要先给人家一个苹果和一把刀嘛!”

爷爷一面为小孙子准备,一面叮咛:“要小心刀子哦!”“人家知道啦!”

小孙子一面回答,一面把苹果横放在桌面上举刀就要切……

爷爷看了,忍不住大叫:“不能这样切!”

一面把苹果抢过来,重新直立在桌上……

然后告诉小孙子“切苹果要从上往下切对!”“爷爷!让人家照人家的方法切好不好嘛!”小孙子又开始撒娇了。

撒娇本来就是全世界最温柔,效果却最大的一种方法,小孙子一撒娇,爷爷只好说:“那就照你的方法切,可是要小心哦!”

小孙子一面欢呼,一面再把苹果横放,然后朝着中央切下去,苹果刹时被分成了头尾两半,而苹果中的五粒种子,恰好整齐地在这两半的中央构成了一颗星星。爷爷看着星星,不禁紧紧地搂着孙子,因为这辈子吃了这么多苹果,而直到今天爷爷才发现原来苹果里面还有那么漂亮的一颗星星!

如果您像故事中的爷爷一样,从来没看过苹果里的星星,那也许正是对我们默守成规的提醒,它提醒我们不要拘泥成规,它提醒我们不可安于习惯,它更提醒我们要乐于尝试来使生命宽广,它也启示我们用精益求精来丰富人生的彩妆。

一只狗的启示

一对穷困潦倒的年轻夫妇来到公园,坐在长椅上思考出路。因为付不起房租,他们被房东赶了出来。“今后该怎么办呢?”两人左思右想均无良策。

这时,从他们简陋的行李里忽然伸出一个小脑袋,那是他们平时最喜欢逗弄的一只小狗。想不到这只小东西竟跑进他们唯一的行李里面,跟着一起搬出了公寓。

小狗滑稽的面孔,迷人的眼睛,可爱的样子,逗得夫妻俩忘记了现实的烦恼。

太阳开始西下,夜幕即将降临。这时,年轻人忽然想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意,他惊喜地嚷到:“对啦,像我们这样穷困潦倒的人一定很多,让这些可怜的人们,也看看这只小狗的可爱面孔吧!”

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

老天爷给谁的都不会太多。这个年轻人只得到了一只小狗,可是他却成功了!

我很重要

某食品加工厂受非典的影响,效益很不景气。公司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人员。这三种人加起来有30多名。经理找他们谈话,说明了裁员意图。清洁工说:“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打扫卫生,没有清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你们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司机说:“我们很重要,这么多产品没有司机怎么能迅速销往市场?”仓管人员说:“我们很重要,战争刚刚过去,许多人挣扎在饥饿线上,如果没有我们,这些食品岂不要被流浪街头的乞丐偷光!”经理觉得他们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权衡再三决定不裁员,重新制定了管理策略。最后经理在厂门口悬挂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我很重要。”

从此,每天当职工们来上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这4个字。不管是一线职工还是白领阶层,都认为领导很重视他们,因此工作也很卖命,这句话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非典过后,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某城市有名的食品公司之一。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虽然不起眼,但它可以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色彩斑斓。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了自己。在关键时刻,你敢说“我很重要”吗?试着说出来,你的人生也许会由此揭开新的一页。

赛车手传奇

一个年轻人参加了威斯康星州的赛车比赛。当赛程进行到一半多的时候,他的赛车位列第三,他有很大的希望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

突然,他前面那两辆赛车发生了相撞事故,他迅速地转动赛车的方向盘,试图避开他们。但终究因为车速太快未能成功。结果,他撞到车道旁的墙壁上,赛车在燃烧中停了下来。

当他被救出来时,手已经被烧焦,鼻子也不见了,体表烧伤面积达40%。医生给他做了7个小时的手术之后,才使他从死神的手中挣脱出来。他叫吉米·哈里波斯。

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他在军队服役的时候,曾开过卡车,这对他熟练驾驶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退役之后,他选择到一家农场里开车。在工作之余,他仍一直坚持参加一支业余赛车队的技能训练。只要有机会遇到车赛,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参加。因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赛车上的收入几乎为零,这也使得他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务。

经历这次事故,尽管他的性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缩得像鸡爪一样。医生告诉他说:“以后,你再也不能开车了。”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绝望。为了实现那个久远的梦想,他决心再一次为成功付出代价。他接受了一系列植皮手术,为了恢复手指的灵活性,每天他都不停地练习用残余部分去抓木条,有时疼得浑身大汗淋漓,而他仍然坚持着。

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之后,他回到了农场,换用开推土机的办法使自己的手掌重新磨出老茧,并继续练习赛车。

仅仅是在9个月之后,他又重返了赛场!他首先参加了一场公益性的赛车比赛,但没有获胜,因为他的车在中途意外地熄了火。不过,在随后的一次全程200英里的汽车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又过了2个月,仍是在上次发生事故的那个赛场上,他满怀信心地驾车驶入赛场。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他最终赢得了250英里比赛的冠军。成为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伟大赛车手。

偷懒功劳

有一个叫阿瑞的小牧童,他的工作是每天把羊群赶到牧场,并监视羊群不越过牧场的铁丝到相邻的菜园里吃菜就行了。

有一天,小阿瑞在牧场的一棵树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怒骂声惊醒。只见老板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菜园被羊群搅得一塌糊涂,你还在这里睡大觉!”

小阿瑞吓得面如土色,不敢回话。

这件事发生后,机灵的小阿瑞就想,怎么才能使羊群不再越过铁丝栅栏呢?他发现,那片有玫瑰花的地方,并没有更牢固的栅栏,但羊群从不过去,因为群羊怕玫瑰花的刺。“有了,”小阿瑞高兴地跳了起来,“如果在铁丝上加上一些刺,就可以挡住羊群了。”

于是,他先将铁丝剪成了5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把它结在铁丝上当刺。结好之后,他再放羊的时候,发现羊群起初也试图越过铁丝网去菜园,但每次都被刺疼后,惊恐地缩了回来。被多次刺疼之后,羊群再也不敢越过栅栏了。

小阿瑞成功了。

半年后,他申请了这项专利,并获批准。后来,这种带刺的铁丝网便风行全世界。

也许小阿瑞的创意最初只是为了弥补过失或偷懒——不用老盯着羊群,也能看好羊群。这也说明创新的动机越直接、越简单,创新就越容易成功。

二、没有机会要去创造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叹:我也想创新,我也曾努力,可是为什么上帝不给我机会呢?其实,“天助自助者”时时都体现在生活中,一句谚语叫作:命运女神只垂青那些做好准备的人,机会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关键问题在于你是否能“慧眼识机会”,是否有能力去抓住机会,甚至是否能发掘、创造机会。

1999年的3月,比尔·盖茨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旋风,他把名为“维纳斯”的软件推向中国,在南方召开了中国YT行业及家电企业巨头的大聚会,联想总裁柳传志、四通总裁段永基、海尔总裁张瑞敏、“小霸王”领头人段永平等云集一堂,热闹非凡。微软的掌门人又有什么新招呢?

原来,盖茨看准了中国市场的一个绝大商机。他认为,中国许多人是想用电脑、想上网,但问题是5000元以上的支出仍然让大多数人觉得电脑是“我心头永远的痛”。可是,中国的市场是如此巨大,前景诱人,有没有相对便宜的方法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呢?这就是微软“维纳斯”产生的前提。其实,很简单只是一种软件,加上一些设备,包括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等,部分地代替电脑的功能,价格很便宜,大约是1000—3000元,可以让人们享受许多电脑的“服务”,虽然不能全部地替代电脑,但是能给人以“感觉”。

这就是盖茨的创新!这就是创造机会的示例!在我们有些人大呼“狼来了”的时刻,我们是否反省过中国的国情。让一个老外摸得清清楚楚,大好的机会让给别人,是谁之过?难道中国电脑大家在大打“价格战”、“销售战”时,就没有考虑过新的增长点?难道就没有人注意到大部分中国人的腰包还没有“鼓”到轻易买一台电脑的现状?也许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比如,我们的研究能力有限,技术还不具备,再说,盖茨不是也需要我们的合作嘛。但是,中国的技术人才——向被认为是世界一流的,连美国硅谷的华人研究者也是处处可见,与其埋怨技术,不如痛加反省,我们对机会的把握力到底有多大?

当然,我们也有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别的不说,就拿被盖茨邀请的各大巨头来说,在挖掘、创造机会方面,都曾有上佳表现。

段永平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号称“打工皇帝”,在学习机上大大地出了风头。由他创意的“你拍一,我拍一”的“小霸王”学习机的广告语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他看中的是什么?不就是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希望让孩子从小接触电脑,可是真正的电脑价格不菲,而且淘汰起来非常快,似乎很不划算,有没有既可以让孩子学习,又很便宜的替代品呢?这就是学习机卖得火暴的根本原因。一台学习机有电脑的打字、简单文字编辑功能,虽不能与电脑相比,不过也能让孩子过过“干瘾”,而且它只卖200—300元,能不让人心动吗?段永平的成功其实归根到底是对机会的把握问题。所以,此次盖茨到中国推销“维纳斯”,专门邀请了段永平,因为,他在这种替代性产品的运作上有不可多得的经验。于是,又一个机会降临到段永平的面前。“维纳斯”在中国正式面市,尚需一段时间,而且还有一个市场运作的过程,也许段永平又会创造奇迹。

至于柳传志上演的好戏更是精彩。从他们开始酝酿到最后宣布对中科院计算所的改组以来,就让大众大吃一惊。各种说法见诸各大报端:“中科院计算所大裁员,联想集团将介入”、“柳传志:挖走象牙塔一块砖”、“中科院计算所成为联想中央研究院”、“一个公司将拥国家级科研机构”等等。中科院的说法是“改革后的计算所既是国家的研究所,又作为联想的中央研究院”,柳传志认为“与计算所的合作是联想的战略性考虑”。无论如何,柳传志的创新引人注目。试想,有谁考虑过把国家的研究机构作为一个企业的研究院?有谁将企业创新和国家研究机构的创新如此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谁迫切地感到需要与“微软中国研究院”、“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一类的“洋机构”对峙?所以,柳传志说这是联想战略性的措施一点都不为过。

柳传志发掘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他看到了中国计算机行业需要自己的拳头产品,不能总是受制于人,形成“营业额高,利润额低”的状况;他看到了在新时期企业与科研机构联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看到了跨国资本介入中国技术市场的危险性;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举国上下拥护创新的好形势下,为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当然,此举为联想带来的巨大广告效应自然不可忽视。这就是柳传志抓住机会创新给企业。国家、自己所带来的初步收获!至于长期的发展,当然要由实际效果来说话,但不管怎样,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四通的举措也是出人意料的。四通利方先是接受了海外650万美元的巨额风险投资,然后兼并了海外的一个有名的华人网络,接着,聘请了一位老外来主持新的网络——新浪,发起了网络上的一场轰动。而四通负责人也放出话来,有计划将四通给一个新公司收购。这一切都是大举动,创新程度之强非常少见。但是,在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又有什么奇迹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呢?

上述事例无不向我们展示: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其实,对组织创新,机会的作用无与伦比,对个人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前面提到的庞中华和席殊的成功不就是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吗?甚至有时当人们没有意识到一种需求,或者根本没有一类需求的时候,明智地创造机会往往也是可行的。比如,我们经常说到的自行车的发明,其实,人们原本是没有这一项技能的,可是,聪明的发明者开发出了人的需求,让我们接受了他的发明,也接受了一种新的培训。

日立公司一位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产品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人的需求是怎样被引导出来,从而产生新的机会。他们设计了一个广告,画面表现的是一个“上班族”,他走到哪里,都发现人们在谈论有关他的事情,以此揭示“数字化”时代,人的便利虽然增加了,可是他面临的被窥测的危险也一样。由此,他设计了“网络”加密手段,保护人们的隐私。其实,在他们没有这么提出来的时候,又有谁能够想象到自己居然面临如此恐怖的场景?当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内在的需求就被引发了。于是,一个新的机会就创造出来了。

由此可见,机会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四处搜索,像淘金者一样从成亿颗沙砾里筛选出来。发现机会、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每一个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幸运女神的宠儿。

蚂蚁和蛋糕

阿童离开办公桌,影印一份数据,只不过三分钟时间,一只蚂蚁爬上她刚买的奶油蛋糕。

蛋糕是阿童的下午茶点心,结果这下享用的兴致全无了。

她拿起叉子把蚂蚁取出,然后质问他为什么破坏她的好心情。

浑身沾满糖衣的蚂蚁,慢条斯理的回答:“我饿了,被蛋糕的香味给吸引过来。”

蚂蚁说,他的食量小,吃不了多少,给他一小角蛋糕,就够了。阿童听了更是火大,不顾形象,指责他:“你的身份,那能跟我一起吃相同的东西?”

阿童告诉蚂蚁,他应该去找残余的食物,怎么可以堂而皇之与她分食。蚂蚁说:“我有我的人格,不想卑微讨生活。”

蚂蚁一脸委屈地说道,他想出人头地,可是天生的不平等,教他只能不起眼地过日子,可是他不想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所以选择到这陌生且危险的城市。

经蚂蚁这么一说,阿童突然心软:“你不怕无法适应?”她怀疑。“做过了,才知道怎么回事。光是害怕,有什么用!”蚂蚁又接着说,他不觉得他的人生只有一条路走,他相信,他的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

阿童不发一语,心情顿时复杂。这些年,她最大的困境,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始终未曾付诸行动,她不懂为何迟疑,或者应该说,她怕改变。

胆小的人,注定要失去生命中的种种精彩与美丽。因此,阿童只能原地打转,也许不会更坏,但也绝对不会更好。

阿童决定,准备把整块蛋糕送给蚂蚁。蚂蚁谢绝了她的好意,他说,他已经尝过滋味,想再去试点别的。而她,一个新的生命历程,于焉成形,蓄势待发。

该换个跑道、或是坚持到底,是需要智慧的抉择。

最好是能够趁着年轻的时候探索自我,及早确立方向,就可以减低不断换跑道的学习成本。

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点,情况可能因此完全改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