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必修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01:07:29

点击下载

作者:菅波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早教必修课

早教必修课试读:

前言

《早教必修课》从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敏感度出发,针对宝宝不同时期的体能和智能发育情况,为新手父母提供了最科学、最全面、最实用的宝宝人格培养和多元智能开发方案。

本书按照宝宝的不同月龄设计了与之相符的游戏和训练,能使宝宝的大脑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得到科学适宜的锻炼,使宝宝在最适当的时期学到应学会的本领,从而开发宝宝早期的各种潜能。同时,本书从宝宝不同时期的行为和性格出发,教父母怎样应对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小脾气和不良习惯,使宝宝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寓教于乐,是集智能、体能、游戏教育于一体的操作指导书,其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照标准。所有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希望孩子能够更加聪慧,更加健康。但到底在宝宝成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应该给予怎样的养护和锻炼,怎样依据宝宝的思维和行为发育情况给予适当的开发呢?本书专家旨在针对0~3岁宝宝的不同性格、不同表现、不同发育情况,教新手爸妈怎样实施早教,让父母在健康地养育宝宝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和经验。同时,本书的专家还针对父母们最为关注的早教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解答和分析,科学权威,全程跟踪指导。

相信本书一定能成为您养儿育女的必备手边书,一定会成为帮助宝宝成长的良师益友。祝愿每一位宝宝在父母的呵护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聪明快乐的小精灵!

第一章 早教是父母的必修课

第一节 让你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宝宝智能发育的敏感期

如今,80后的年轻父母远比上一代更重视宝宝的早期教育。早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词了。如果新手爸妈能够对宝宝进行精心、科学的早期教育,就如同给宝宝插上了一对探索世界的羽翼,让宝宝的感知更加灵敏、心智更加健康。一起进入新手爸妈的早教必修课吧,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宝宝可以轻松赢在起跑线上,并且受益终身。

什么是敏感期

宝宝的大脑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里,大脑会有接收、学习知识和信息的强烈意愿,宝宝对其中的某些知识或行为非常敏感。在这个时候,宝宝学习起来也非常容易,如宝宝在某一时期对语言特别敏感,那么这时教他说话,他会学得非常快。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可塑性,大脑中神经纤维链的发育结构可以变化。在敏感期里,支持特殊活动的神经回路可以很容易并有效地被创造出来。

宝宝处于敏感期时,会有一种很强的力量促使宝宝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继而产生接收和学习的反应,同时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有兴趣才能使宝宝记得住,记得牢。比如当宝宝手的敏感期来到时,宝宝会产生“抓”的动作。用一只手攥,用两个手指捏,用三个手指抓等。有些成人手不灵巧,也是与童年时手在敏感期内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关。

机不可失的敏感期

之所以称为敏感期,是因为它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所以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敏感期里,如果宝宝所处的环境适宜,他在无意识中就可以自然地掌握某种活动能力,而一旦错过了利于学习某方面知识或某部位活动的敏感期,宝宝再学习这种知识和活动就会不如敏感期里容易。虽然宝宝还是可以在日后学会,但是学习时间会更长一些,在学习效果上也会更差一些。

如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而且敏感期不仅是婴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同时还会对宝宝心智与人格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最好不要任宝宝自然发展,而是要充分利用宝宝敏感期的这一良机,积极地促进宝宝智力与人格的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敏感期

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不同的敏感期。一般来说,学龄前宝宝的敏感期主要为亲子依恋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动作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阅读敏感期、书写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等。

亲子依恋敏感期(0~2岁)

这是指父母与宝宝之间依恋关系的最佳培养时期。这种关系在妈妈怀孕后、产前就已经产生了,一直延续到宝宝2岁时,且在2岁前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个敏感期里,宝宝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对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宝宝信任感发育时,在大脑的语言、智力、感观和运动区域中,有上万亿个神经接点在这些区域里形成,宝宝在依恋关系中得到的爱组成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为宝宝日后的社会情感奠定了基础。

感官敏感期(0~6岁)

宝宝从生下来,就可以靠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来感知这个世界。所以说感觉发育是宝宝智力发育的基础,这个敏感期将持续到宝宝6岁。尤其是在宝宝3岁前,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感官来获得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父母在这一时期,可以给宝宝准备锻炼感官发育的东西,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环境来挖掘和锻炼宝宝的感官发育,为宝宝的智力加分。

动作敏感期(0~6岁)

3岁之前是宝宝大肌肉动作发育的敏感期。宝宝在这一阶段一直都是活泼好动的,他逐渐从在床上活动手脚发展到会爬、会走、会跑。1岁半后,宝宝的手也进入了发育的敏感期。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加强,更加“不老实”。

父母要放开对宝宝的束缚,在满足宝宝乱拿东西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宝宝认识世界的好奇心。放开宝宝,让宝宝自己去走、去跑,这也是锻炼宝宝肢体动作的最好方法。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宝宝的大脑,使宝宝的左、右脑均衡发展。

温馨小提示

日本教育家松原达哉说:“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身心发育最显著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孩子的一生就毁掉了。”因此,父母要抓住宝宝的敏感期对其进行适当教育。

语言敏感期(0~6岁)

从宝宝开始“自言自语”发音的时候,宝宝就已经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这个时期里,大脑主要准备学习语言,宝宝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会轻松地学会母语。如果宝宝要学习第二语言,也最好在这时进行,这比过了敏感期后再学习要轻松、容易得多。

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父母可以多和宝宝“交流”,多和宝宝聊天,多给宝宝讲故事,从而训练宝宝的表达能力。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如果宝宝开始对地上的小虫子、树干上凸起的树皮、衣服上的小图案产生了兴趣,眼睛盯着,用手触动或抠着,就代表宝宝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时期。父母这时可以让宝宝尽情观察这些小东西,也可以多找一些小的东西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促进其智力发育。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如果你在看书,宝宝跑过来凑上前,想知道书上说的是什么,缠着你讲给他听,说明宝宝进入了阅读敏感期,一般阅读敏感期发生在4.5~5.5岁。阅读敏感期和宝宝之前的感官、动作、语言的发育有关,如果之前发育得好,宝宝会自然而然在这个时期产生对阅读和书写的意愿并增强学习的能力。父母可以给宝宝选择多种读物,提供给宝宝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温馨小提示

在宝宝面前父母一定要尽量使用文明语言,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特别是语言习惯不好的父母更应该有意识地约束自己,以免使宝宝形成不良的语言行为。

第二节 一起进入早教最前沿

培养宝宝健全的人格

随着宝宝身体的不断发育,宝宝健康的人格发育会显得日益重要。新手父母要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遵循宝宝成长发育的规律,给宝宝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让宝宝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维护宝宝的自尊心,正确树立宝宝的自信心,使宝宝的人格发育更加健康,更加完善!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宝宝的一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宝宝的兴趣、爱好、品德、性格等都是在父母的熏陶下形成的,宝宝的智慧也是在父母的启迪下逐步提高的。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了非凡的事业都与其家庭教育有关,从“岳母刺字”到大小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都体现着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育宝宝并不需要什么天才,也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能,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深切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当然,父母学习一些与早期教育相关的知识,了解宝宝成长发育的规律,对教育宝宝也是非常必要的。

早教影响宝宝的性格

有些父母觉得,宝宝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实不然。人的性格中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而其基础部分是在婴幼儿时期就已奠定的。

一般来说,3岁的宝宝在性格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则越小。因此,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宝宝的性格发育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宝宝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宝宝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谈举止足以影响宝宝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便使宝宝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所以,父母在宝宝面前要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

父母对宝宝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宝宝的性格。对3岁以前宝宝的爱可以外露,使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疼爱和保护。

对3岁以后宝宝的爱意则不宜太外露,宜平等严肃,又呵护有加,这样宝宝才能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

培养宝宝的同情心

宝宝同情心的培养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果父母对宝宝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作出适当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抚慰,那么在无形中,宝宝也会受到感染,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宝宝会经常用父母安慰他的方式来安慰别人。而且父母也应对其他宝宝很敏感、很关心,因为如果父母对其他宝宝的哭闹无动于衷,那就是在行为上教育自己的宝宝,别人的事情不要管。

因此,仅仅给予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洞悉宝宝真正的需求,对宝宝的痛苦作出适当的反应。

教宝宝懂礼貌

中国是礼仪之邦,懂礼貌更要从小抓起。怎样才能用生动而不说教的方式让宝宝懂礼貌呢?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在听故事中学习:选择有关培养良好行为礼貌的故事与宝宝一起分享。这样的故事宝宝爱听,而且他也能记住书中所传达的意思。

在游戏中学习:教宝宝和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模仿大人欢迎客人,给客人倒水等。

学习礼貌用语:让宝宝学会说礼貌用语,如“您好”、“欢迎”、“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还要教宝宝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纸屑、不踩踏草坪等。

在冲突中体会:当宝宝和其他宝宝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冲突,比如争抢玩具或者彼此有不友好的行为,此时,可以告诉宝宝要互相谦让,彼此友好。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宝宝会理解得很快。

以身作则:在生活中,使宝宝耳濡目染地从父母身上学习到良好的品德。如果宝宝模仿父母做打招呼或有礼貌的动作,要嘉奖宝宝,使宝宝感受到懂礼貌的快乐。

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宝宝学会走路后,就应该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既可增加宝宝的乐趣,又培养了宝宝勤快的好习惯。如可以让宝宝接过父母下班回家的提包,帮助父母拿拖鞋等。当宝宝做了这些事情后,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在做事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不要批评宝宝,要使宝宝感受到劳动的愉快。2~3岁的宝宝可以学着收拾自己的玩具,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这可以及早锻炼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养成懒惰的习惯。

放手让宝宝去做

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宝宝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同龄宝宝可以做到的事,都可以放手让你的宝宝自己去做。因为只有宝宝自己完成了一件事,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进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做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父母要给宝宝适当的保护,防止宝宝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在宝宝做事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便宝宝自己进行适当的防范。

不要吓宝宝

宝宝看上去什么都不怕,但是一旦什么东西把他吓住了,就容易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最常见的是宝宝哭闹时,大人吓宝宝说“再哭就不要你了”、“再哭坏人就来了”等。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大人吓宝宝的语气不仅会让宝宝更想哭,还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巨大的阴影。即使宝宝暂时不哭了,也是因为恐惧而停止哭泣的。吓宝宝还可能加重宝宝的精神压力和心理恐惧感;会使宝宝做噩梦,晚上睡不安稳;容易使宝宝形成软弱、胆小的性格;损害大人在宝宝心中的形象。

培养有耐心的好宝宝

宝宝做事经常缺乏耐心、漫不经心或有头无尾,这令很多父母发愁。科学实验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3岁宝宝能够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宝宝能够集中注意力10分钟,5~6岁宝宝能够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宝宝缺乏耐心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不过,耐心也需要用某些方法来培养,这些方法都很简单,且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采用。

当宝宝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时,父母也不要批评,更不要强迫宝宝一定做完,而应该巧妙地设法把宝宝的注意力引回原来的活动上,并且帮助宝宝把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吸引力。

纠正宝宝的忌妒心理

几乎每个宝宝都有忌妒心理,而且,适当的忌妒心还可以激发宝宝的独立性和自强精神。所以,父母发现宝宝有忌妒心理时,不要太紧张。先分析一下宝宝产生忌妒心理的原因,反思一下自己对宝宝是否足够关心,如果关心不够,要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宝宝,和宝宝做一些亲子游戏,让宝宝切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觉得父母很爱自己。另外,父母也不要拿别的宝宝和自己的宝宝比,这种比较会让宝宝反感,产生严重的忌妒心理。

让宝宝有安全感

要想让宝宝有安全感,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了,宝宝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独立性。父母应该经常拥抱、爱抚宝宝,并及时对宝宝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回应,向宝宝表达出对他的爱。对宝宝的态度要始终如一,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影响宝宝。

维护宝宝的自尊心

父母要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尊重宝宝、了解宝宝,对宝宝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讲清道理。当宝宝有缺点、错误时,父母应先了解情况,再根据事实讲道理,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批评要注意分寸和场合,注意维护宝宝的自尊。尽量避免把宝宝的错误公布于众,也不要和宝宝算旧账,更不能动不动就训斥、恐吓宝宝。

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父母应该为宝宝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自己动手,同时予以指导,协助他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方法、方式,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积累经验,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父母要用肯定和赞赏来培养、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当他有了进步,父母要作出积极的反应,用点头、微笑、亲切的抚摸、拥抱、语言肯定和赞扬等有声或无声的言语来支持、鼓励他们。此外,还应帮助宝宝发扬优点,用“以己之长,克己之短”的方法来提高宝宝的自信心、上进心。

和宝宝良好地沟通

父母对宝宝行为的理解会影响他们与宝宝的沟通。父母应把宝宝真正放在其所属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理解宝宝的行为。不要过分攀比,因为即使同龄的宝宝,差异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个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重要的是要指导宝宝从自己的起点出发,按照自己的速度发展。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都只能适得其反。攀比不可取,还因为攀比的结果往往使父母首先产生挫折感、焦虑感,从而使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进而影响父母与宝宝的沟通。

另外,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也会影响大人与宝宝的沟通。一般而言,宝宝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声的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夫妻间的相处模式会给宝宝带来榜样性的作用,所以父母自己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

开发宝宝的多元智能与情商

宝宝的世界极为丰富多彩,新手爸妈在进入早教课堂时,一定要了解宝宝的多元智能世界和情商世界的奥妙,同时也要按照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一级级的、攀升式的教育,以便有的放矢地对宝宝进行全面的培养。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拥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宝宝!

宝宝的多元智能

智力是认识世界和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综合能力,是各种才能的总和。智力组成的多个方面就是多元智能,它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专家提出的,它是指每一个宝宝都具有运动、语言表达、自我认知、生活交往、逻辑等多方面的智能。

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各有不同,这些智能也并非通过读、写、算等训练就能培养成的。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进入与这些智能相关的各个学习领域,扬长补短,从中发现、培育宝宝的强项,帮助宝宝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

运动能力

宝宝的肢体运动发育最为迅速,包括抬头、翻身、爬行、坐立、站立、迈步、走路、跑、双腿跳和单腿跳等大动作,也包括用手指抓握和捏小东西、扣纽扣等精细动作。

通常,宝宝在3个月时会翻身,在半岁后会坐,7~8个月时会爬,这些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宝宝认知事物,有益于宝宝的智力发育。肢体运动能力强的孩子,在体育方面会有所特长。优秀的运动员就属于运动能力比较强的人。

语言表达能力

发出的声音、声调、单句、词句、语句的组合等都属于语言表达能力。宝宝一般先是从哭发出“哦、啊”等简单的音,发展到会说“妈妈”、“爸爸”、“再见”等词。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等。其中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是宝宝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学会的。如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逐渐能辨认出家人的脸、声音等。

生活交往能力

生活交往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独立生活能力、情感和情绪、个性与性格、气质等。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依恋情感,对陌生人的抵触和害怕等,都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往的表现。

比智力更重要的情商

以前,儿童智力范畴中没有包括情绪和情感的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独生子女情感和性格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情商”这一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有时情商要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性情不好,冷漠、孤僻、自负、不善与人交往、情绪不稳定等,那么即使他的智商很高,也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应该从小注意宝宝情商的培养。

宝宝天生就具有情绪反应能力,如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感到外边很冷,马上就会不安和啼哭。

2~4个月的宝宝吃饱喝足之后看见父母逗他,会笑出声音来。

6个月宝宝已经能够表达出“我喜欢妈妈”的情感。

1~2岁的宝宝如果看见妈妈高兴自己也会兴高采烈,妈妈生气时自己也会情绪不好。当别人不给他想要的东西时,他会发脾气,盒子打不开时他会把盒子摔掉等。

2~3岁的宝宝开始具有爱心,知道同情别人,能从父母身上体会到喜怒哀乐的情绪并表达出来。

宝宝生长发育规律和平均值

0~3岁宝宝的生长发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新手父母需要多加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对照宝宝的身高、体重发育标准,适时地检测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以保证宝宝的身体发育更加健康,头脑更加聪慧。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由上到下

宝宝的发育是按照由颈部逐渐发展到上肢,又进一步发展到下肢的规律进行的。如先抬头、手取物,先坐后立再行走。一般而言宝宝3个月会抬头,4个月时会抬胸,6个月会坐,10个月能站,1岁能迈步走。

由近到远

肌肉动作的发育规律是先躯干中心部位,后肢体远端,如先抬肩后手指取物。宝宝在1~2个月看人或动物时会扭动肩部和腰部来与人交流,5~6个月时会主动用手抓握东西,7~8个月时会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抓住小东西等。这些发育都是从身体中心的大肌肉逐渐发展延伸到四肢末端的小肌肉的。

由粗到细

宝宝开始只能用手掌抓东西,渐渐地拇指和食指可以分开,抓小颗粒状物品。宝宝手部动作的发育就是一个从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的过程。

由简单到复杂

宝宝从简单的走、蹦、跑、跳到节律优雅地跳舞,从咿呀学语到背诵诗歌,从用笔乱画到能画出漂亮的图形,这一发展就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由低级到高级

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从仅能听到声音(低级)发展到模仿父母说话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高级),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0~3岁宝宝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

第一节 我是可爱的小精灵

0~30天宝宝早教课堂

如何能养育一个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的宝宝是每一位父母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有句名言:“从宝宝降生第3天开始教育,就迟了2天。”如果从宝宝一出生甚至在妈妈怀孕时,父母从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情绪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去启发宝宝的智力潜能,便可以为宝宝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而且积极的影响。

宝宝的体格与智能发育

宝宝的体格发育喽

①宝宝的成长速度

一般来说,刚出生宝宝的正常体重为2.4~4.0千克,低于标准的为低体重儿,超过标准的为巨大儿。如果宝宝饮食正常、生长迅速、发育良好,在这段时间里体重平均每天可以增加30~40克。刚出生宝宝身长一般为46~52厘米,平均为50厘米,头部长度约占身长的1/4,男宝宝和女宝宝无明显差别。头围在满月时平均增加2.3厘米。宝宝刚出生时体温与母亲相同,之后逐渐降至36.8~37.2℃。

②宝宝的样子

那些即将成为父母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想象过自己即将出生的宝宝究竟是男是女?长得什么样?像自己还是像对方?

有的宝宝头发长得很多,有的宝宝却是个小光头,还可以看得到头皮下密布的血管以及头顶上方中央随着脉搏跳动的前囟门。

宝宝出生时承受到来自母体的压力是巨大和难以想象的。正因为如此,宝宝的眼睛可能充血,或是浮肿得睁不开;鼻子扁平,两颊可能不对称,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薄,皮肤底下藏着丰富的血管使皮肤泛着粉红色。皮肤上或许还沾着尚未脱落完全的胎脂,另外,有些部位的皮肤还可能附带一些青色或紫色,即我们常说的胎记。

③宝宝的囟门

刚出生的宝宝,头顶有一片柔软无骨的区域,被称为前囟门,还有一个位于头后部的则称为后囟门。它们是头骨间形成的缝隙,有利于宝宝的头在通过产道时改变形状。囟门大约会在2个月变大,到9~12个月闭合。

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

①新生儿不会抬头

刚出生后的新生儿,身体几乎没有任何的支撑力量,尤其是颈部与头部,所以还不能抬头。

②宝宝会乱蹬乱踹

新生儿还像在母体里一样,手臂和腿弯向躯干一边,小手攥成拳头。乱蹬乱踹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而已。当父母抱着宝宝的腋下,把他放在一个硬垫子上时,宝宝会伸直双腿。

③宝宝的反射活动

只要把手指放到新生儿的手中,他的小手就会抓过来,并且抓得死死的,平时宝宝的小手也是握成拳头的。这就是新生儿的握持反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新生儿的运动机能发育尚不健全,因此新生儿的运动仅仅是一种反射活动。但这种握持反射几周内就会消失。

吮吸反射使宝宝可以找到食物的来源。饿的时候,宝宝就会移动头部,当任何物体接近宝宝嘴角时,他都会将头转过来张开嘴,以为是妈妈的乳房。

当把宝宝脚的重心轻轻移向一侧时,他也会把另一只脚抬向前方,做走步的动作。这就是宝宝的迈步反射。

宝宝的情绪和语言能力

①新生儿也有自己的心智反应

大多数人都认为,新生儿是个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和哭闹的小家伙。其实,新生儿是有自己的心智反应的。当宝宝把注意力集中在妈妈脸上的时候,宝宝的心跳会加快,还会突然摆动身体,嘴像鱼嘴那样动,这是宝宝试图说话的最初表示。

新生儿会对诸如闪电等强光和巨大轰响作出皱眉头、啼哭或停止活动等反应;闹钟响时,宝宝会仔细地听;他会以啼哭来告诉父母他饿了或者不舒服了;当宝宝被爸爸或妈妈抱起、摇晃或是听到亲切的话语时就会安静下来。

新生儿最敏感的感觉器官是皮肤,哺乳时与妈妈皮肤的接触以及洗澡和换尿布时的触摸,都会使宝宝获得安全感,表现出微笑的表情,但这时他脸上的微笑还仅仅是一种反射活动。

②了解宝宝的需求

新生儿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哭就是他的语言。在整个婴儿时期里,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对宝宝日后的语言发展有相应的影响。新手父母看到宝宝哭了,不要慌,要了解宝宝哭的意思,根据宝宝的实际需要作出反应。一般来讲,当宝宝的哭声声调较低,带着一种乞求的感觉,且宝宝会先短促地哭一下,而后停顿一下再短促地哭,再停顿……发出有节奏的哭声时,说明宝宝饿了。一旦吃到奶,宝宝的哭声就会停止。

当宝宝的哭声强度较轻,没有什么眼泪,偶尔两腿会乱蹬,一般就是说明宝宝有了大小便,小屁屁不舒服了,要父母来“打扫卫生”了。

当宝宝的哭声一阵一阵的,有点儿响亮,还有点儿不耐烦,宝宝还会揉眼睛,这说明宝宝困了,要睡觉。一般宝宝越困,越不容易安静下来,哭声就会越强烈,带着颤抖和跳跃。

当宝宝的哭声很高,但没有眼泪时,可能说明宝宝在向父母撒娇,想要父母抱了。

当宝宝的哭声比平常尖锐,还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则说明宝宝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了。

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

①新生儿的视物距离只有20~25厘米

刚一出生的宝宝,眼睛一般是闭着的,但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会睁开他还浮肿的双眼,新奇地看着眼前的世界。

父母不要以为新生儿什么也看不见,而忽视与宝宝眼睛的交流,其实,新生儿能够清楚地看到20~25厘米范围内的物体,会通过移动目光和转头来回应你的声音。因此,每当父母和宝宝说话时,要与宝宝保持这样的距离,以使宝宝能清楚地看到你。时间一长,父母就会发现,每当你出现在宝宝的面前时,宝宝就会手舞足蹈地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这说明宝宝已经认出你了。由于新生儿的眼睛处于发育阶段,因此,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让宝宝的眼睛受到强光的刺激,如少给宝宝拍照。

②新生儿的听力很敏锐

新生儿的听力很敏锐,尤其对父母的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当宝宝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熟悉了父母的声音。因此,宝宝会立即对父母快乐的声音作出反应,并表现出极度兴奋的样子:有时是双手双脚进行舞动,有时头来回扭动,甚至用眼睛“追随”着父母,嘴巴还一张一合的。

年轻的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和宝宝交流的机会,宝宝一出生,就要开始和宝宝说话,为宝宝唱歌,不要怕他听不懂。当你用抚慰的语气和宝宝讲话时,宝宝会变得很安静;如果你说话的声音很大,宝宝会很惊恐。当宝宝受到惊吓的时候,会伸展开他的手臂、五指和腿做拥抱状来保护自己。因此,千万不要大声对宝宝说话,要表情柔和、慢言细语;在与宝宝说话的时候,眼睛尽量看着宝宝,不但要用语言,更要用心灵与宝宝交流。

宝宝的多元智能与情商提高

大动作能力

①宝宝的抬头锻炼

新生儿肢体的支撑力很弱,所以,当父母抱着宝宝的时候,手必须托住宝宝的颈部和头部。由于新生儿的颈部和背部肌肉十分无力,无法自己抬头,所以要在他仰面躺着的时候给他东西看。不过,宝宝只有抬起头,视野才能开阔,智力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对于没有自己抬头能力的新生儿,还需要父母帮助。父母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来训练宝宝抬头:

竖抱抬头:妈妈在喂宝宝吃完奶后,竖着抱宝宝,让宝宝的头靠在妈妈肩上。为了避免宝宝吐奶,妈妈可以轻拍宝宝背部,让宝宝打嗝。之后,抱稳宝宝,但不扶宝宝的头部,让宝宝的头部直立片刻,每天进行4~5次。这种训练在宝宝空腹时也可以做。

俯卧抬头:在宝宝空腹时,父母任何一人坐好,或者靠在沙发上,把宝宝放在胸腹前,让宝宝自然地俯卧在那里。将宝宝的头扶至正中,两手放在头两侧。父母用手按摩宝宝的脊背部,通过话语等吸引宝宝抬头。父母也可以摇晃带响声的玩具,逗引宝宝转头。这样可促进发展颈背部肌肉张力,增加肺活量。

②训练宝宝做伸展运动

新生儿的胳膊和腿都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似乎还保持着在子宫内的样子。妈妈或爸爸可以利用日常护理的机会,训练宝宝做伸展运动。

在为宝宝洗完澡或换完尿布的时候,妈妈或爸爸可以帮助宝宝伸展一下身体。帮他伸展身体时,只需将关节稍微弯曲,宝宝就会反射性地伸开关节。除了关节外,轻触宝宝膝盖内侧、身体、手等,宝宝也会反射性地伸展身体。这个时期的宝宝,由于四肢十分娇嫩,所以不能用力拉他的手、脚,以免弄伤宝宝。

③训练宝宝做爬行运动

宝宝在新生儿期就有爬行的先天条件反射,所以,适当地进行爬行运动训练,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帮助宝宝进行爬行训练,可以利用宝宝洗完澡或睡醒觉的时机做。先对宝宝进行抚摸,使宝宝感觉到很舒服,这时宝宝就会主动要求动一动了。取俯卧位,你只要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手掌轻轻抵住宝宝的脚底,他就会试图向前爬,但开始时爬不了几厘米。爬行训练的时间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1~2次。注意不要在宝宝吃饱奶或饥饿的时候做。

经过爬行训练,宝宝颈部及背部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四肢也会越来越有力量。这种不断的锻炼,能促进宝宝肌肉的发育和肢体的协调,使宝宝的体质自然随之增强。

④训练宝宝做迈步运动

宝宝在新生儿期就有向前迈步的先天条件反射,在宝宝健康、情绪又很好时,就可以进行迈步运动的训练了。

做迈步运动训练时,父母应托住宝宝的腋下,并用两个大拇指控制好宝宝的头,然后让宝宝光着小脚丫接触桌面等平整的物体,这时宝宝就会做出相应协调的迈步动作。尽管宝宝的脚丫还不能平平稳稳地踩在物体上,更不能迈出真正意义上的一步,但这种迈步训练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无疑是有益的。所以,在进行训练时,父母要表现得温柔一点,时间控制在每天3~4次,每次3分钟左右。如果宝宝不配合,千万不要勉强,以免弄伤宝宝。

精细动作能力

新生儿的精细动作主要体现在手的动作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手指尖上。”因而父母要及早给宝宝做些手部动作训练。

新生儿手的发育是先从四指与掌心的对捏开始的,握拳很紧,而且越刺激握得越紧,日后逐渐发育到用拇指与食指捏物。所以刚出生的宝宝,总是习惯性地半握着拳。

①把细棒玩具放在宝宝手中

父母可以把带有细棒或细圈的小玩具放到宝宝手中,过一会儿再把玩具拿出来,每天反复练习几次。这是为了让宝宝感觉到手心的触觉刺激,对练习宝宝抓握和松手动作很有利。

②伸手抓转动的玩具

父母还可以在宝宝的小床上方挂一些可以转动的玩具,来吸引宝宝伸手去抓或拍打。这是对宝宝上臂力量和肌肉的初步锻炼。

语言能力

宝宝一出生,就表现出与外界交流的天赋了。新生儿与妈妈对视就是彼此交流的开始。这种交流,对宝宝行为能力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可以通过动作与父母进行交流。当妈妈和宝宝柔声说话时,宝宝会出现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躯体动作,就像表演舞蹈一样,扬眉、伸脚、举臂,表情愉悦,动作优美、欢快。宝宝用肢体语言和父母说话,对大脑发育和心理发育有很大的帮助。当宝宝哭闹时,父母应把他抱在怀里,用亲切的语言和宝宝说话,用疼爱的眼神和他对视,宝宝自然就会安静下来。

认知能力

①锻炼宝宝视觉能力的方法

新生儿具有活跃的视觉能力,他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东西,甚至能够记住复杂的图形,分辨不同人的脸形,喜欢看颜色鲜艳会动的东西。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对视法:新生儿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当妈妈注视他时,宝宝会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眼睛变得明亮,并且显得异常兴奋,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个别宝宝和妈妈眼神对视时,甚至会暂停吸吮,全神贯注地凝视妈妈,这是人类最完美的情感交流,也是最基本的视觉能力训练。

迷你手电筒法:大多数宝宝不仅喜欢看妈妈或爸爸的脸孔,而且喜欢看亮光。由于新生儿的视力还比较微弱。爸爸或妈妈可以用支迷你手电筒(有点光就行,光千万不能太强)来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先将迷你手电筒打开,摆在宝宝视线的一侧,距宝宝的面孔20~25厘米,在第1个月内,宝宝会稍加凝视;到1个月大时,如果妈妈慢慢将手电筒往旁边移动,宝宝的视线会追随妈妈的动作,一般要等长到3个月大以后,宝宝才能完成180度左右捕捉物体的动作。

静态玩具法:当宝宝睡醒时,他会睁开眼睛到处看,这时可以为宝宝预备几幅挂图,最好是模拟妈妈脸的黑白挂图,也可以是条纹、波纹等图形。挂图要放在距宝宝眼睛20厘米处。由于新生儿对新奇的东西注视时间比较长,对熟悉的东西注视时间较短,所以应每隔3~4天换一幅图。

另外,也可以在宝宝的房间悬挂一些彩色气球、小灯笼等彩色玩具,悬挂的玩具品种尽可能多样化,还应经常更换品种和位置,悬挂高度以距宝宝20~25厘米为宜。让宝宝两眼水平视物,防止斜视、弱视的发生。

动态玩具法:新生儿喜欢左顾右盼,极少注意正前方的东西。这时爸爸或妈妈可以拿些玩具慢慢在宝宝眼前移动,宝宝的眼睛和追视玩具的距离以15~20厘米为宜。训练追视玩具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2~3次为宜,除了用玩具训练宝宝学习追视外,妈妈还可以用自己的脸引导宝宝进行追视。

②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宝宝在子宫内就具有听的能力了,并能感受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和分辨声音的类型。因此,新生儿不仅具有听力,还具有声音的定向能力,能够分辨出发出声音的地方。所以,在新生儿期对宝宝进行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训练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声响玩具法:可供宝宝进行听觉能力训练的声响玩具品种很多,如各种音乐盒、摇铃、拨浪鼓、各种形状的吹捏响玩具以及能拉响的手风琴等。在宝宝醒时,爸爸或妈妈可在宝宝耳边轻轻摇动玩具,发出响声,引导宝宝转头寻找声源。进行听觉训练时,注意声音要柔和、动听,声音不要持续很长,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而不予配合。

音乐欣赏法:人的左脑控制语言,而右脑负责感受音乐的旋律。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不失时机地为宝宝右脑的发育增加特殊的“营养”。选择音乐的标准有三条:优美、轻柔、明快。中外古典音乐、现代轻音乐和描写儿童生活的音乐,都是训练宝宝听觉能力的好教材。最好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播放一首乐曲,每次5~10分钟为宜。播放时先将音量调到最小,然后逐渐增大音量,直到比正常说话的音量稍大点即可。

情绪和社交能力

①要把新生儿当成懂事的大孩子

有些父母,总以为新生儿期的宝宝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什么也不懂,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为使宝宝的智力潜能得到卓有成效的开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宝宝当成懂事的大孩子来看待。

当妈妈说话时,正在吃奶的宝宝会暂时停止吸吮或减慢吸吮的速度;当爸爸逗宝宝时,宝宝会报以喜悦的表情,甚至微笑,这都表明宝宝在与父母建立感情。宝宝对父母及周围亲人的抚摸、拥抱、亲吻,都有积极的反应。但当宝宝听到妈妈说话时,别人再和他说话,宝宝也不会理会其他人了。

在对宝宝的护理中,父母无论做什么,都要边做边对宝宝讲,不但讲实际操作过程,还要讲你的感受和心得,尽量使语调轻缓、充满柔情。比如当宝宝哭的时候,可以把宝宝抱起来,问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了,或者是哪里不舒服了?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一边喂奶、换尿布或者按摩,一边和宝宝讲你在为宝宝所做的事。在平常,也要夸赞宝宝真是好孩子,或用拥抱、亲吻、抚摸、对视等动作不断表示出对宝宝的喜爱。慢慢地,父母就会发现宝宝似乎能听懂自己的话,用更加热切的动作和表情进行回应了。而父母所做的这一切,都能够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父母可以在宝宝眼前晃动玩具,或者用快乐的语气来逗宝宝笑。当父母逗宝宝笑时,这种“逗”是一种外界刺激,而笑是宝宝开始学习的一种条件反射。可以说,宝宝出现被逗笑,就是宝宝开始变聪明的一种表现。所以,父母最好尽早逗宝宝笑,给宝宝创造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生活自理能力

①选择睡眠姿势

新生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容易疲劳,睡眠可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脑和全身的生长发育。但刚出生不久的宝宝还不能自己控制和调整睡眠姿势,因此需要妈妈帮助宝宝选择一个良好的睡眠姿势。一般来讲,睡眠姿势可分为三种,即仰卧、俯卧和侧卧,三种姿势各有利弊。

仰卧的睡觉姿势常被大多数父母所接受和喜欢,因为在这种睡姿下,宝宝的头可以自由转动,呼吸也比较顺畅。但仰卧有两个缺点,一是头颅容易变形,即几个月后宝宝的头颅后部可能会被睡得扁扁的,这与长期仰卧睡觉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当宝宝吐奶时容易呛到气管内。

俯卧睡是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常常采取的姿势,他们认为俯卧时宝宝血氧分压比仰卧时高5~10毫米汞柱,这就是说俯卧时肺功能比仰卧时要好。另外,宝宝吐奶时不会呛到气管内,头颅后部也不会因睡觉而变得扁平。这种睡姿的缺点在于因为宝宝还不能自己转头,俯卧睡时容易把鼻与口堵住,影响宝宝的呼吸功能,引起窒息。

侧卧能使宝宝的肌肉放松,提高其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同时右侧卧能避免心脏受压迫,还能改变咽喉软组织的位置,使宝宝的呼吸顺畅,并令胃里的食物顺利进入肠道。但由于此时宝宝头颅骨骨缝没有完全闭合,长期侧卧可能会导致宝宝头颅变形,所以让宝宝侧卧时要注意左右侧卧交替。同时父母可以用小被子或毛巾等垫在宝宝后背帮助宝宝侧卧。

专家提倡侧卧姿势与仰卧姿势相结合,最好经常变换睡眠姿势,以避免头颅变形。为提高宝宝颈部的力量,而训练宝宝抬头时,每天可以让宝宝俯卧睡一会儿,但时间不要太长,注意不要堵住鼻与口。几个月后,宝宝自己会翻身了,就可自己调整睡姿了。以后不论你将宝宝放入婴儿床时是什么姿势,宝宝都会找到自己最习惯、最舒适的睡姿。

②和宝宝一起睡时的注意事项

刚开始的几周到几个月内,由于宝宝还小,不适合独睡,大多数妈妈夜间会选择让宝宝睡在自己身边。这种近距离的亲近,不但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美妙的感觉,还可以减少妈妈对宝宝健康状况的焦虑,而且夜间哺乳时的干扰也会小一些。

如果妈妈选择让宝宝和自己睡在一起,首先要看床够不够宽。如果床不够宽敞,请不要和宝宝同睡,因为这样宝宝可能会被挤着或者被挤到床下。如果床很宽敞,那么一定要给宝宝盖轻薄柔软的毯子和被单,不要与父母同盖一床被子。此外,如果妈妈或爸爸吸烟、刚刚喝过酒或者特别疲惫,最好暂时不要与宝宝睡在一起。

专家热线忙不停

你的宝宝头发有稀少的情况吗?宝宝睡觉的时候四肢抖动是怎么回事?宝宝出现黑便和新生儿黄疸又该怎么处理呢?一起进入专家热线吧,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啦!

宝宝的头发稀少是怎么回事

莉莉的妈妈问:我家宝宝出生快1个月了,其他一切都还算正常,但就是头发没长几根,请问这种现象正常吗?是不是宝宝营养出现了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现在还无法断定宝宝头发稀少的真正原因,因为宝宝的毛发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浓密,有的稀疏。但是不管宝宝出生时头发多么稀少,1~2岁时会变浓密,5~6岁时毛发会变致密,虽然新生儿期毛发稀疏,但到成年人时头发不一定会少。

相反,新生儿期头发浓黑,发丝硬,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少,发丝也逐渐变软,因此此阶段宝宝的头发状况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宝宝四肢伸展时有抖动,是惊厥吗

佳佳的妈妈问:我家宝宝出生有20天了,有时他伸展四肢时,会突然抖动像是受到了惊吓,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是惊厥吗?

答:不是惊厥,而是新生儿神经调节不完善的一种表现。由于大脑对四肢的支配神经调节功能差,当四肢伸展时大脑不能很好地控制周围神经的活动,所以四肢就会抖动,到宝宝脑神经功能发育完善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了。

宝宝出现黑便是怎么回事,新生儿黄疸又是什么情况乐乐的妈妈问:我家宝宝出生3天了,我发现他排出的便便黏黏的,黑绿色,倒是没什么味道,但挺让人担心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另外他还有点黄疸。

答:这种大便叫“胎便”。如果新生儿吃奶好,排便顺利,2~4天内大便就会转为黄色。

对于新生儿黄疸,专家提示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发生皮肤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脏功能不健全以及排便不通畅所致。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出生后4~5天黄疸最明显,1~2周后渐渐消退。早产儿的黄疸现象常常较重,可延至2~4周才消退。对于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应多喂水或葡萄糖水,无须治疗。出生后早喂奶,促使胎便排出可以减轻新生儿黄疸。

一些人认为,经常剃头会使宝宝头发多起来,实际上这种说法缺乏依据。无论剃与不剃,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都会长出新的毛发。

第二节 我会笑了哦

1~2个月宝宝早教课堂

1~2个月,宝宝逐渐会笑了,但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他单纯而朦胧的心理反应主要是通过本能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所以对于幼小的宝宝来讲,体能的训练和培养是最基本的,只有以动作为基础的体能发展逐渐成熟了,才能为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宝宝的体格与智能发育

宝宝的体格发育喽

①宝宝的成长速度

宝宝在这个月的生长速度之快,的确是令人惊奇的。满月时,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平均增加了1千克,身长也平均增长了3~4厘米。有些生长顺利的宝宝,每天的体重增加量超过30克。但这只是平均数值,宝宝的生长速度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②宝宝的头围及评价标准

头围是大脑发育的直接象征,关系着宝宝今后智力发展的好坏。这个月的男宝宝头围平均为39.6厘米,女宝宝头围平均为38.6厘米。只要宝宝的头围在增长,即使某个月增长得稍微慢了也不要着急,要看总体的增长趋势。

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

①宝宝的身体有劲了

宝宝俯卧时可以用手支撑大约10秒钟,还有些摇摆,也能将头抬起约5厘米。如果竖抱宝宝,宝宝的头不但能颤颤巍巍地挺直片刻,还能随视线转动90度左右。

②宝宝的手能抓握很长时间

仰卧时,宝宝的双臂弯曲地放在头部的旁边,有时双手张开。此时的宝宝将不再具有“握持反射”了,宝宝的手指大部分时间是张开的,而且他开始注意到手的存在。如果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宝宝的手会抓得很牢,并能在手里握较长时间。有时还能无意中抓住身边的衣服玩。在吃奶时初步能用手扶奶瓶,还经常把手指或拳头放在嘴里吸吮。

③宝宝的手脚灵活

宝宝在情绪愉快时,手腿都能做较大幅度的舞动,经常高高举起又放下。腿脚开始“不老实”,总是把妈妈盖好的小被子踢开。

宝宝的情绪和语言能力

①宝宝会笑了

以前整天睡觉的宝宝现在已经熟悉了生活的节奏,醒着的时间多了一些。宝宝也有了更丰富的表情,他会笑了,偶尔还会发出一些“啊啊呜呜”的小声音,越来越可爱了。宝宝的视力和听觉越来越发达,白天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还能辨别出声音的方向。

这个时期的宝宝似乎已经“认识”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家人,见到他们会露出很高兴的样子,脸上笑着,嘴里叫着,手脚舞着,也乐于让他们抱。

②宝宝有了最初的语言

第2个月的宝宝开始懂得别人对他说的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当宝宝听到大声愤怒的说话声时,会惊恐啼哭;对友善的声音往往报以微笑,宝宝还能区别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声音。

这阶段宝宝的哭声明显地减少了。当宝宝身体舒服的时候,如果向宝宝说话或点头,宝宝会笑,还会发出“呃”、“啊”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父母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一种发音练习,是宝宝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

①宝宝的视力

宝宝满月后,视觉集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喜欢看父母的脸。这时候的宝宝,眼睛清澈了,眼球的转动灵活了,哭的时候眼泪也多了,不仅能注视静止的物体,还能追随活动的物体转移视线,注意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当宝宝躺在小床上,妈妈从他身边走过时,宝宝的眼睛可以还跟着妈妈的身体转动。宝宝也喜欢看自己的手。此时,宝宝色觉有了很大的发展,再到3个多月时,已经能辨别色彩了。宝宝对色彩有偏爱,喜欢看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宝宝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

②宝宝的听力

宝宝已经能辨别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更喜欢听父母对他说话。当宝宝哭闹时,如果妈妈哄他,即使声音不高,宝宝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如果宝宝正在吃奶时听到爸爸或妈妈的说话声,便会中断吮吸动作;宝宝对突如其来的响声或强烈的噪音,会表现出惊恐和不愉快,还可能因此受到惊吓而啼哭。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父母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喜欢听父母的声音。

③宝宝有了社交欲望

第2个月的宝宝,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对于时常与他亲密接触的父母已经有了记忆,并会从其他人当中认出来,还会表现出欢快的样子。如果面对的是陌生人,宝宝是不会让抱的,还会用啼哭表示反抗。这既是宝宝的一种社交欲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

宝宝的多元智能与情商提高

大动作能力

①为宝宝的体能发展创造机会

良好的体能发展不仅要有充足的营养作保障,而且还要为宝宝创造运动的机会。过了满月之后,宝宝的手脚动作逐渐多了起来,这时就应使宝宝的手脚能够随时自由活动。比如,如果总让宝宝躺着而不给他俯卧的机会,宝宝就很难尽早学会抬头和翻身,所以在日常护理中,要尽可能改变宝宝的姿势,为宝宝提供运动机会。

②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宝宝的体能

这个月的宝宝颈部有了一定的支撑力,而且喜欢看新鲜的东西,所以父母可以适当地抱宝宝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让室外的空气刺激和锻炼宝宝的肌肤,以增强宝宝的体能。

户外活动的时间要以宝宝头部的直立情况而定。开始时每次2~3分钟,逐渐增加到0.5~1小时,每天可以安排1~2次。夏天可以安排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以后进行;冬季可以安排在上午9点以后到下午5点以前,最好时间固定,以便养成习惯。

③锻炼宝宝颈部的支撑力

不经常抱宝宝,会给宝宝的体能锻炼带来一定影响,可能会使宝宝抬头或坐立的时间比抱得多的宝宝晚。

第2个月时,爸爸或妈妈每天应累计抱宝宝2个小时左右,抱的姿势最好是竖抱。竖抱时,可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小屁股,把宝宝竖抱起来,让宝宝看看室内或室外的事物。这种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宝宝练习抬头的动作和颈部的支撑力,而且可以引起宝宝对各种事物的关注和兴趣。由于这个月宝宝骨骼发育得还比较差,因此竖抱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每次锻炼后要让宝宝仰卧在床上休息片刻,还要用手轻轻地抚摸宝宝的背部,使宝宝背部的肌肉得以放松。经过这样的锻炼之后,到了2个月末的时候,竖抱宝宝时,发育较好的宝宝就可以自己支撑一会儿头部了。

被爸爸或妈妈抱起来的宝宝因为要看周围的东西,就必须努力支起脑袋和脖子,同时上身也总想挺直,这就使宝宝的背部、胸部和腹部的肌肉得到了锻炼。

④帮宝宝做婴儿操

由于刚过满月的宝宝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如果运动不足就会影响发育。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帮宝宝做婴儿操是个比较好的办法。这种活动适合在第2个月的后期进行。

屈腿运动:妈妈两手分别握住宝宝的两个脚踝,使宝宝的两腿伸直,然后再将宝宝的两腿同时弯曲,使膝关节尽量靠近腹部。连续重复3次。

俯卧运动:操作时,宝宝呈俯卧姿态,两手臂朝前,不要压在身下,妈妈站在宝宝前面,用玩具逗引宝宝使其自然抬头。为避免宝宝过分劳累,开始时一次只练半分钟,然后逐渐延长,一天做一次即可。俯卧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肌肉、胸背部肌肉,还可增大宝宝的肺活量,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并能扩大宝宝的视野范围,让宝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新的事物,有利于他智力的发育。

扩胸运动:首先让宝宝仰卧,妈妈握住宝宝的手腕,大拇指放在宝宝手心里,让宝宝握住,使宝宝的两臂左右分开,手心向上,然后两臂在胸前交叉,最后还原到开始姿势。连续做3次。这个训练可以增强宝宝的体质。

精细动作能力

①宝宝手指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宝宝满月以后,醒着的时间长了,四肢的活动,特别是手的活动也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时的宝宝有时会凝视自己紧紧握着的手,但当注意到其他东西时,又会把手指松开。宝宝的手指不但能自己展开合拢,而且还能把手拿到胸前来玩或者吸吮手指。手部的活动是下一步——抓东西的基础,等宝宝的手能自由张开和握住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一些容易握住的玩具玩了。

②手的被动抓握

给宝宝一些带有细圈的玩具,让宝宝握在手里;父母可以经常抚摸宝宝的手,促进宝宝的握持反射;父母也可以伸出手指让宝宝抓握。手指的充分活动与大脑发育有关,手握东西的锻炼可以促进宝宝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③手的主动抓握

准备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挂在宝宝伸手就可以够到的地方,让宝宝伸手去够。这个训练同样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④宝宝玩手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自己的手有了浓厚的兴趣,喜欢看、玩、吮吸。父母可以给宝宝手上带一些小铃铛,让宝宝多玩手,多看手。这个训练可以促进宝宝手的灵活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语言能力

宝宝过了满月之后,在高兴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虽然这还不能算是说话,但却是开始说话的第一步。父母应多和宝宝说话。虽然宝宝听不懂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回应,但宝宝在听到你的声音时,就会安静下来,专注地看着你嘴唇的动作,有时还会兴奋地扭动身体。这种有意识的语言“交流”,不仅会加强宝宝与妈妈之间的感情联系,而且可以满足宝宝与他人交往,甚至是与他人身体接触的需求,为宝宝发展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认知能力

①让宝宝感官灵敏的训练方法

第2个月时,宝宝的头能自己抬起来,能够支撑大约30秒钟。宝宝俯卧时,不仅能看清东西,追随活动着的物体,而且还可以目不转睛地注视眼前的玩具或妈妈的脸。妈妈应运用各种手段,如和宝宝说话、唱歌,给宝宝跳舞,拿玩具逗引宝宝,玩捉迷藏等游戏来开发他的感知能力。

②宝宝视觉的训练方法

在新生儿时期,宝宝就具有了红色觉、图像识别和追随移动物体以及察觉新环境等能力了。为此,当宝宝长到第2个月时,就要进行视觉的训练培养。在这一时期,宝宝的视觉训练培养要静动结合。“静”的训练方法:妈妈抱起宝宝,观看墙上的画,桌子上的鲜花,鲜艳洁净的苹果、梨、香蕉等摆件和食品。另外,妈妈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宝宝,这样,宝宝也会一直看着妈妈,这既是一种注视力的锻炼,也是母子之间无声的交流。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宝宝眼睛的注视能力。“动”的训练方法:妈妈可以拿着玩具沿水平或上下方向慢慢移动,也可以前后转动,鼓励宝宝用视觉追踪移动的物体,或者抱着宝宝观看鱼缸里游动的鱼或窗外的景物。妈妈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移动头部,让宝宝追视你的脸庞,使宝宝眼睛的灵活性随时得到锻炼。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宝宝眼睛的灵活性。

③宝宝听觉的训练方法

对于宝宝来说,听觉是智能里最基础的因素。当宝宝到了第2个月的时候,很快就会对越来越多的事物感兴趣,许多宝宝都会注意到居家生活中的声音,诸如脚步声、开门声、水流声这些细微却生动的背景音效。父母还可以制造一些适合宝宝听觉的声音。

妈妈可以用有声响的玩具在宝宝身旁摇动,爸爸可以在宝宝面前轻歌曼舞,宝宝会随着声音追视发出响声的地方。

父母还可以抓着宝宝的手,一起摇动会出声响的玩具,也可以在宝宝手腕上绑上一副摇铃。锻炼宝宝听觉的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宝宝探究声音来源,帮宝宝认识周围的事物。

④宝宝嗅觉的训练和培养

嗅觉能力是一种最原始的感觉,宝宝在胎儿时期嗅觉器官就已成熟,宝宝出生后,他依然靠成熟的嗅觉能力来辨别妈妈的奶味,寻找妈妈的乳头。宝宝无论多小,也总是面向着妈妈睡觉,这都是嗅觉起到的作用。

在大多数环境里,宝宝都有机会练习嗅觉,如母乳味、妈妈的香水味、家里的做饭味等。除非宝宝对异味特别过敏,否则这些都是锻炼宝宝嗅觉和认识环境的好机会。

婴儿时期的宝宝最为敏感的气味是香味和酸味,所以父母可以让宝宝闻一闻醋瓶盖,宝宝一般会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

父母也可以在吃饭时,用筷子蘸菜汤,让宝宝尝一尝。这可以锻炼宝宝的感知觉,为宝宝日后的心理发展、人格健全做铺垫。

情绪和社交能力

①常逗宝宝笑

和上个月一样,这个月父母仍应多逗宝宝笑,可以留心观察平时宝宝被逗笑的原因,经常用这种方法逗宝宝笑。用带响声的玩具逗笑宝宝,用语言逗笑宝宝。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条件反射,同时也容易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

②洗澡的好处

宝宝天生就喜欢在水里,洗澡对于宝宝来说不仅仅是清洁身体,通过洗澡时的按摩动作、水温、水压还能达到刺激宝宝神经功能发育及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通过水的不断冲击、水温的变化可以促进宝宝的触觉发育。

生活习惯

①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宝宝的生活有了规律,才能食欲旺盛、按时吃奶,满足身体发育的营养需要;才能按时睡眠,睡得安稳、香甜,醒来后情绪饱满,玩得愉快。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宝宝的体格发育,而且还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发育。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主要是利用宝宝的最初条件反射,加之反复的强化训练而形成的。如到了喂奶时间,宝宝的胃就会蠕动,并分泌消化液,经过如此多次反复,就会建立起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暂时联系。另外,如睡眠、大小便等其他活动也是如此,这种条件反射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父母合理地安排和培养。

②宝宝的睡眠时间及规律

这个月宝宝的睡眠,虽然不像新生儿期那样睡得时间长,但睡眠依然是宝宝的主要任务。在这个时期,宝宝每天睡18~20个小时。

一般来说,宝宝的睡眠有以下规律:白天喂奶后醒一段时间,要睡4~5次,每次1.5~2小时。夜间睡眠时间会相对延长一些,大约要睡10个小时。

③克服宝宝“睡倒觉”的方法

所谓“睡倒觉”,是说有些宝宝每天总的睡眠时间不算少,白天睡得很沉,但一到晚上9~10点钟以后,就开始兴奋了,甚至一直要到凌晨2~3点钟才开始再次入睡。

专家给出以下几个办法可以帮助宝宝克服“睡倒觉”:白天宝宝卧室的光线不要太黑;早晨或下午尽量不要让宝宝总睡觉;有时要把宝宝叫醒多逗他玩一会儿。特别是到下午5~6点钟以后不要哄宝宝睡觉,到了晚上7~8点钟时,给宝宝洗个澡,喂1次奶之后,等宝宝疲劳了就会自然入睡。利用这样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宝宝“睡倒觉”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了。

专家热线忙不停

宝宝马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处理呢?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溢奶和吐奶的现象又该怎么办呢?新手父母们不要着急,专家热线为您解忧愁。

新生儿马牙是怎么回事

鼎鼎的妈妈问:最近宝宝张嘴时,我发现上腭部或在牙龈边缘有米粒大小的黄白色颗粒,有的还融合成黄白色扁平状斑块,略高出牙龈,大小不一,听我妈说这是马牙。请问马牙是怎么回事?

答:“马牙”,一些地方还称之为“板牙”。“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均属正常。

有些老年人还把宝宝口腔内两侧黏膜的隆起物习惯地称之为“螳螂子”,实际上这两块隆起物是脂肪组织,宝宝吸吮奶液时,可起到辅助加压的作用,有利于宝宝有效地吸吮。

以前人们常常认为宝宝吸吮不好是由于“马牙”或“螳螂子”妨碍所致,将其误认为是口腔内或牙龈上的附着物,便用黑布去拭擦,如果没擦掉就想用针挑破或用刀刮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擦伤或刮伤口腔黏膜,一旦细菌进入破溃的组织中,就会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溢奶是怎么回事

小新的妈妈问:我家宝宝1个月零20天了,我发现有时他刚吃完奶,刚把奶嘴拔出,奶就从嘴角边流出。有时给他拍嗝时,他也会吐出很多奶,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溢奶的原因是因为宝宝的胃底部浅,不能留存多余的液体,故容易出现胃内容物的反流。另外,如果在宝宝哭闹时喂奶,宝宝吞气过多,也会出现溢奶的现象。

有效预防溢奶的办法:目前多采用拍背法,即等喂完奶之后将宝宝直立抱着,拍背至打出嗝为止。

如果宝宝喂奶前哭闹明显,可先抱起哄至宝宝安静再吃奶。宝宝吃奶较急时,可在哺乳中途歇息数秒再接着喂。

宝宝溢奶严重就会引发吐奶,且从鼻腔中喷出,这时应立即让宝宝侧卧,或将宝宝抱起来,擦净呕吐物,观察宝宝的表现,如果宝宝吐奶后精神很好,则不必担心。

第三节 我也要去探索

2~3个月宝宝早教课堂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体能和智能也在逐步增长。现在,宝宝逐渐学会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开始了探索世界的征程。俯卧时头胸部同时抬起,双手握在一起,眼神灵活地注视着家人,还能笑出声来了!宝宝能有这样的进步,同父母的训练和培养是分不开的。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宝宝的早教方法得当,宝宝在体能和智能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

宝宝的体格与智能发育

宝宝的体格发育喽

①宝宝的成长速度

此时,宝宝的体重增长速度会较第1个月减慢,平均每月增长700~800克,身高平均每月增长2.5~3.5厘米,头围平均每月增长2~2.5厘米。

②宝宝的体态变得较为丰满

第3个月的宝宝,从外观上看,小脸蛋上的肉多了,脸上变得干净、光滑了;胳膊、腿也圆润了;胸围增大,超过头围,体态显得较为丰满,开始具有婴儿体形。

③宝宝的后囟门开始闭合

宝宝刚出生时,后囟门很软,还没有闭合。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个月时就会闭合。宝宝的后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因此,要注意在宝宝后囟门闭合前,一定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水轻轻地清洗。

后囟门的闭合,标志着宝宝头部的发育趋于完善,也标志着宝宝脑细胞发育第二个高峰期的到来。

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

①抬起头及胸部

宝宝的运动能力从颈部发展到胸部。如俯卧抬头时,宝宝头部抬起的同时可以带动胸部抬起45~90度。

②头部转动自如

宝宝在仰卧位时不仅头部可以转动自如,肩部和胸部也可以转动,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也就是说如果宝宝发育得好,加以适当的锻炼,这个月是可以学会翻身的。

③头竖立稳当

抱起宝宝时,宝宝能将头部稳稳地竖直10秒以上。

④宝宝的身体有了支撑力

当妈妈把第3个月的宝宝俯卧放在床上的时候,宝宝就开始做小小的“俯卧撑”,努力地用手和胳膊把自己支撑起来,有时能支撑1分钟左右,头还能随着视线转动,眼睛骨碌碌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当妈妈扶宝宝坐起来时,宝宝可以自己保持几分钟的平衡,但小脑袋还有点颤颤巍巍。如果妈妈扶着宝宝的腋下把宝宝立起来,宝宝就像跳芭蕾舞似的,脚尖着地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当然,这还不能算作真正的迈步,等到了第6个月时,宝宝的下肢才能支撑他的全身。

⑤宝宝手的控制能力增强了

进入第3个月的宝宝,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手的控制能力增强了。这时候的宝宝,好像刚刚发现自己有一双小手,常常会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研究“新发现”的手指,看它们怎样协作配合。如果有玩具放到宝宝的面前,他会伸出小手笨拙地去抓取面前的玩具,然后又无意识地松开。宝宝喜欢看自己的手握紧又张开,还会像拍手那样把手掌压合在一起。

⑥宝宝喜欢吸吮手指

宝宝把手指放到自己嘴里吸吮,而不是整个拳头。吸吮手指,表明宝宝开始用心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宝宝心灵发展中最明显的例子。宝宝之所以会吸吮手指,是因为在漫无目的挥动手指时,无意中碰到嘴巴,在反射作用下吸吮起来。吸吮手指的这个偶然发现,让宝宝得到了类似吸吮母亲乳头般的安全感,因此,宝宝开始乐意吸吮手指了。

宝宝的情绪和语言能力

①宝宝有了自己的感情

2~3个月大的宝宝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吃饱了,睡好了,看见父母了,宝宝就会发出笑声;看见陌生人,受到惊吓时,宝宝就会用哭声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当宝宝饿了,身体不舒服了,也会用喑哑的哭声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此时,宝宝的表情越来越丰富了,会明显表现欢愉或不快的情绪,妈妈一离开,宝宝会用眼光追随着,若发现妈妈没有回来,便会用哭声唤回妈妈。

②宝宝的语言

2~3个月的宝宝,嘴里常常会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调,如“噢”、“啊”等,用一系列容易辨别的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如饿了、累了、孤独、生气、不耐烦等,或仅仅是想自己待会儿,还会逐渐拉长音调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第二章

宝宝能够自己翻身了,对爸爸妈妈来说自然欣喜不已。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第3个月的宝宝,不知道哪天会自己翻过身,因此,不要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把宝宝独自留在床上、换尿布的桌子上或任何高于地面的表面上,因为宝宝可能会在自己翻身时掉到地上。

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

①眼睛分辨物体清楚

这个月宝宝的眼睛分辨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很清楚地看见身边的人和物体,而且视线还能很灵敏地跟随人或物体移动。当妈妈将一个玩具拿开,而去拿另一个玩具时,宝宝很快就会将视线转移到另一个玩具上。因此当妈妈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拿开之后,他会表示出不满意,也许还会通过“大哭”来抗议,当妈妈把玩具还给他之后,宝宝立即就会停止哭闹。

②认识亲人

这一时期的宝宝眼神灵活,能够东张西望,表情也逐渐丰富起来,见到亲人非常高兴,尤其见到妈妈时常常会笑出声音来,有时还会手舞足蹈地表示高兴。

③愿意与人交往

看见有人走到身边时,宝宝会用微笑表示欢迎,有主动与人交往的意愿。

宝宝的多元智能与情商提高

大动作能力

①宝宝颈部支撑力和转头的训练

宝宝颈部的支撑力和转头动作,是建立在第2个的竖抱基础上的。上个月时,宝宝就有让妈妈竖抱起来的愿望,但还不能较长时间地竖抱。经过上个月的竖抱训练之后,宝宝颈部的支撑力增强了很多,已经可以把头支撑较长时间了。

父母可以手持色彩鲜艳的玩具,放在离宝宝眼睛30厘米左右的地方,慢慢地移到右边,再慢慢地移到左边,训练宝宝转头,最终目的是让宝宝完成转头180度。这样不仅锻炼了宝宝颈部的支撑力,而且也锻炼了宝宝颈部转动的灵活性。

②训练宝宝俯卧抬头的方法

俯卧抬头的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宝宝颈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而且对增加宝宝的肺活量也很有帮助。训练宝宝俯卧抬头时,应安排在宝宝睡醒之后,喂奶前1小时进行比较适宜。

先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或爸爸拿着一些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在前面逗引宝宝,宝宝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并听到响声时,就会努力抬起头来。

在宝宝能够俯卧抬头45度后,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和双臂的力量也在增强,慢慢就可以高高地将头抬起,逐渐达到与床面呈90度角的程度。这个方法不仅锻炼了宝宝俯卧抬头的持久力,而且也锻炼了宝宝颈部转动的灵活性。

③训练宝宝翻身的方法

宝宝的翻身训练是下一步学坐的基础。虽然3个月前的宝宝主要是仰卧着,但是到了第3个月的时候,宝宝肯定已经开始了一些全身肌肉的活动,或者可以采用侧卧的姿势睡觉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训练翻身就容易得多。训练宝宝翻身应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转身法

第一步:训练时,先让宝宝仰卧,然后妈妈或爸爸可分别站在宝宝两侧,用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逗引宝宝,训练宝宝从仰卧翻至侧卧位。

第二步:如果宝宝自己翻身还有困难,妈妈也可以在宝宝平躺的情况下,用一只手撑着宝宝的肩膀,慢慢将他的肩膀抬高帮宝宝做翻身的动作。

这样左右交替地训练几次,宝宝就可以进一步练习真正的翻身了。

摇晃法

第一步:训练时,先让宝宝躺在摇床里或床垫上,然后妈妈或爸爸再摇晃摇床或床垫。

第二步:当宝宝被摇到半空身体倾斜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自然会努力挺起胸,挺直腰,把身体往后仰。

摇晃法与转身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能让宝宝在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中锻炼背部和胸部肌肉的力量,为下一步的翻身训练作准备。

精细动作能力

①手的握力是宝宝最基础的体能训练

到了第3个月时,对于一些发育较慢的宝宝,此时的手可能还不会自己张开,但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把宝宝的小手放到自己的脸上摩擦,或用嘴吻宝宝的小手,这个时候往往是宝宝最高兴、最快乐的时候,宝宝会乐此不疲地反复做这个动作。经过这样的触觉刺激,宝宝的手就会很快自己张开,并努力去抓身边的东西。这时,父母就可以进一步训练宝宝的握力了。

②训练宝宝握力的方法

在训练宝宝的握力之前,可以多给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感的玩具或物体,如光滑的塑料玩具、软而易挤压的玩具、拿在手里会变形的玩具或表面坑坑洼洼的玩具等。让宝宝的手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触觉的感受,这将会有利于下一步的握力训练。训练宝宝的握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抓手指法

在训练宝宝握力时,妈妈可以把自己的大拇指或食指放在宝宝的手心里,让宝宝自己抓握。等感觉到宝宝有一定的握力后,再把手指从宝宝的手心向外拉,看宝宝是否还能去抓。

抓悬挂物法

在宝宝小床的上方,低低地悬挂一些色彩鲜艳的小软塑动物或其他东西,先晃动悬挂物引发宝宝的注意,然后拉着宝宝的手帮他抓,慢慢地逗引宝宝自己伸手去抓。

或者父母可用手把拴绳的玩具有意地塞到宝宝手里,然后趁宝宝没有抓牢的时候,突然把玩具提起来,以此来刺激宝宝的兴趣。经过几次刺激之后,宝宝就会主动挥舞小手去抓了。

抓球法

训练的时候,先让宝宝趴着,然后把一个色彩鲜艳的球,从宝宝手可以抓到的地方慢慢滚过。

刚开始球从一侧滚到另一侧时,宝宝会专心地看,经过几次重复之后,宝宝很快就会伸手去抓这个球。

这是个一举两得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宝宝手的握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宝宝追视的能力。

语言能力

逐步培养宝宝的发音和语言能力。此时,宝宝能发出较多的音,并能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宝宝的发音,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多与宝宝说笑。

有时宝宝哭个不停,妈妈可以轻轻地抱起宝宝,用手指在他嘴上轻拍,让他发出“哇、哇、哇”的声音,也可以将宝宝的手放在父母的嘴上,拍出“哇、哇、哇”的声音。

这些都可以作为宝宝发音的基本训练,使宝宝感受多种声音、语调,促进宝宝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认知能力

①锻炼视线转移能力

父母可用两个玩具来逗引宝宝,让宝宝先注视一个玩具。然后再拿出另一个玩具,训练宝宝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父母也可以在宝宝正集中注视某一玩具时,迅速移开玩具或将玩具转向另一边。这样,可以训练宝宝在注视目标消失之后,用视线寻找新的目标。

②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为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父母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把宝宝抱出屋外,看一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并让宝宝在看的过程中感知世界,这对宝宝的智力和心理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③音乐感受能力

第3个月是宝宝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尽量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玩,不仅要多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而且可以不失时机地录下宝宝的“咿呀”声并放给他听,或选择优美、轻柔、明快的乐曲放给宝宝听。宝宝如果能自己制造一种声音,就会更加高兴,会更起劲地反复制造这种声音,所以可以发出响声的玩具总是受到宝宝的欢迎。声响的感受能力可给宝宝的大脑添加“营养”,同时也可促进宝宝的听觉和音乐才能的发展。

情绪和社交能力

①快乐反应

宝宝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对美好的事物作出快乐的反应。在第3个月初时,宝宝会明显地对照顾他的人,尤其是父母作出快乐的反应。

父母要因势利导,经常用亲切友善的语气和宝宝说话,并伴以多种表情,使宝宝的情绪得到充分的激发。此外,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一面镜子,让宝宝通过镜子认识镜子中的“小伙伴”,宝宝对这个小伙伴的亲昵友爱的反应,也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让宝宝多与亲善他的人接触,这对培养宝宝的亲和性,丰富他的视觉体验都有好处。

②培养宝宝的社会行为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宝宝一见陌生人就哭,更不用说让父母以外的人抱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宝宝在很小的时候缺乏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宝宝出生后要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首先就要与他人交往,这种最初的交往会影响宝宝成人后的社会交往。宝宝交往的第一个对象是妈妈,这也是宝宝与人交往的根本。其次就应该是爸爸了。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大多住的是楼房,别说是宝宝,就是大人之间的交往也不多。所以,父母要从长远着想,尽量为宝宝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多让宝宝见见陌生人,或者让邻居抱一抱,让宝宝对更多的人微笑,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但应该注意的是,在病毒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

生活自理能力

①要让宝宝的生活有规律

从第3个月开始,宝宝每天的作息时间可以参考以下方案:

以上的时间安排表,可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②调整好夜间喂奶的时间

对于第3个月的宝宝来说,夜间大多还要吃奶,妈妈如果发现宝宝的体质很好,就可以设法引导宝宝断掉凌晨2点左右的那顿奶。将喂奶时间进行一下调整,可以把晚上临睡前9~10点钟的这顿奶,顺延到晚上11~12点。宝宝吃过这顿奶后,起码在4~5点以后才会醒来再吃奶。这样,妈妈基本上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4~5个钟头,不会因为给宝宝半夜喂奶而影响休息了。

③要帮宝宝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和睡眠时间的逐渐减少,帮宝宝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有规律的睡眠习惯,不但有利于宝宝的体格发育,而且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和心理的发育。

智能发育测试

专家热线忙不停

宝宝出现夜间不停地哭闹,而且睡眠总是颠倒,白天大睡,晚上不睡,该怎样应对呢?如果宝宝睡眠不踏实,会不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发育呢?带着这些普遍的疑问,我们一起去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宝宝睡眠颠倒,应该如何纠正

牙牙的妈妈问:宝宝白天睡觉,晚上不睡,是怎么回事?

答:纠正睡眠颠倒并不难,白天尽量多活动,减少睡眠时间,如果白天睡得太熟,妈妈应该有意识地让宝宝多醒几次,或逗引他多玩儿一段时间,听一听音乐,大部分宝宝通过几天的调整都能纠正过来。

宝宝哭闹得厉害怎么办

欣欣的妈妈问:宝宝白天很乖,可夜里的某一时刻哭得很厉害,弄得大人也休息不好,总担心是不是宝宝得了什么病,我们该怎么办?

答:宝宝哭闹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找出原因,寻找适合宝宝的睡眠规律。父母不要见宝宝一哭就喂奶,或者不断爱抚,这样反而会加重宝宝的厌烦情绪,使宝宝的夜哭时间延长,更不要随便抱到医院,以免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以下是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应对:

①母乳不充足;

②白天看护人员让宝宝睡得太多,导致晚间不容易入睡;

③晚间房间温度过高,感觉太热;

④盖的被子太厚,感觉不适;

⑤白天生活不规律,或者妈妈离开时间过长,导致宝宝惊慌或焦躁不安;

⑥一种姿势躺的时间过长,压迫后背肌肉引起不适。

宝宝睡眠不踏实,会影响身体发育吗

玲玲的妈妈问:我家宝宝睡得不踏实,没有睡一会儿就醒了,请问这会影响他的身体发育吗?

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与宝宝的特殊睡眠方式有关。人有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睡眠方式,成年人这两种睡眠周期很长,在6~12个小时。而宝宝不同,深睡眠和浅睡眠周期非常短,在0.5~1个小时,每天有18~24个睡眠周期,在这期间有9~10个小时是浅睡眠状态,浅睡眠的表现就是看着睡得不踏实,容易使大人误认为是没有睡觉,其实宝宝还是在睡着的,只不过是处于浅睡眠状态。这种睡眠表现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第四节 我“过百岁”喽,也要学本领

3~4个月宝宝早教课堂

进入这个月以后,宝宝就该过百天了,俗称“过百岁”。这些日子里,每天都充满了令父母兴奋的发现。一个好奇的眼神,一个“啊呜”的声音、一个翻身,都会给父母带来难言的喜悦。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仅是吃和睡了,父母的任务也不光是把宝宝喂养好就可以了,因为宝宝出生后就有了很多本领,而这些本领在这个月里需要父母继续重视和激发。

宝宝的体格与智能发育

宝宝的体格发育喽

在这一时期,宝宝的生长速度有所减慢。但父母还是能感到,这时宝宝的身体已不如之前那么软了,已经很好抱了。长时间地抱着他,胳膊还会感到有点儿酸疼。看来宝宝与出生时相比,无论体重或身高都增加了许多,身体也壮了许多。不过,宝宝的头看起来仍然较大,脖子挺得直直的,像个可爱的大娃娃,这是因为头部的生长速度比身体其他部位要快。

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

①宝宝的头部转动自如

当爸爸妈妈把宝宝抱起来时,宝宝的小脑袋开始东张西望,转动得比较自如了,看东西时眼神也有内容了,看见亲近的人或鲜艳的物品,就会发出喜悦的笑声。

②宝宝不停地在活动

现在的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只要吃饱奶,身体就一刻不停地在活动。仰卧时,宝宝会把双脚高高举起,试图去踢吊起的小玩具;有时宝宝又会把双脚交叉起来,来回搓蹭自己的小脚丫,小手也不闲着,会一伸一伸地去抓自己的小脚趾头。

③宝宝的身体有了协调能力

俯卧时宝宝的上半身能完全抬起,头也能挺得很直,头能抬高达到与床面呈90度,并且还能坚持几分钟。

④宝宝手的活动能力更加自如了

到了4个月时,宝宝的握持反射逐渐消失,两只小手可以自由地合拢和张开。会将双手放在一起,并互相玩弄;还会经常旁若无人地将自己的小手咂得津津有味,甚至将整个拳头伸进嘴里;有时宝宝还会用小手来回蹭自己的头和脸,或许是痒痒了。

当宝宝看见一件玩具时,会高兴地伸出手去拿,当抓住玩具时,还会把玩具拿到眼前来看,对看得见的东西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不管手拿到的东西是什么,宝宝都想摸一摸、啃一啃。宝宝握物时,不再显得笨拙,而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握,抓得比较牢了。

宝宝的情绪和语言能力

①宝宝的语音丰富了

现在的宝宝,嘴里发出的不再只是简单的几个元音了。当宝宝发现了有趣的游戏时,脸上笑着,双手拍打着,嘴里咕噜咕噜地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宝宝还可以经常变换音区,有时用紧闭的嘴唇挤压气流,发出“乌”、“弗”、“丝”等音;有时嘴唇一张一合地又发出“啊”、“噗”的声音。宝宝不高兴的时候会发“m”、“p”、“b”等语音;高兴时会发“j”、“k”等语音,宝宝开始用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宝宝似乎很爱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常常练习着声带、嘴唇和舌头之间的配合。当父母也附和着宝宝发音时,宝宝就更来劲儿了,发出的声音也更大了,音符也更丰富了。当宝宝觉察到一种声音时,便变得安静下来,并表现出十分诧异。

②宝宝有了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

此时的宝宝有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不再“任人摆布”。宝宝除了对食物和睡眠有需求外,更加想与人接触了。当妈妈或爸爸走近宝宝的床边时,即使他正在啼哭,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而且手脚一张一合地渴望着被搂抱和爱抚。

随着宝宝智力的发育,宝宝对看过的东西多少有点记忆,能够区别父母和别人,对妈妈的依恋也越来越强。由于妈妈或其他亲近的人反复在宝宝的眼前出现,他们的面孔就作为图谱不断地传入宝宝大脑留下印象,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记忆。以后,当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现时,宝宝就会认得这个熟悉的面孔,并根据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知道妈妈就要给他喂奶或抱他玩了,因而表现出欣喜的表情,作出“认人”的表现。

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

①宝宝的视线已经能跟着鲜明的颜色移动

宝宝对鲜艳的颜色分外感兴趣,喜欢红、橙、黄等暖色调的颜色,特别是对红色的物品最感兴趣。父母在宝宝面前放一个颜色鲜艳的布娃娃,或头顶悬吊一只红气球,都能引起宝宝的兴奋,这时宝宝的视线会跟着红气球跑,并会伸出小手去抓。如果妈妈拿着红色的纸片左右移动,宝宝的眼球也会随着左右移动。这说明,宝宝的视觉功能已经比较完善,开始能辨别不同的颜色,并能追视了。而且,这时的宝宝可以看到2~3米远的距离。

②宝宝能寻找声音的来源了

宝宝吃饱奶后,会心满意足地躺在那里,舞动着手脚撒欢儿。妈妈轻轻一声“宝贝”的呼唤,就使宝宝的头和眼睛随着妈妈的声音一起转动。可见,宝宝此时的听力已经明显增强了,只要有声音发出,宝宝就会寻着声音的来源转头。如果声音太大或刺耳,宝宝就会因惊恐而啼哭。

③宝宝尝试“社交”

这个月里,宝宝的身体活动比上个月更加频繁了,眼睛总是好奇地看着你,有一点儿声音就会转头寻找,而且好像还很想“社交”。他总是试着咿咿呀呀地说话,或者微笑,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父母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宝宝的情感需求,让宝宝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自己对他的爱。

宝宝的多元智能与情商提高

大动作能力

①加强宝宝的体能训练

此时宝宝的体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训练时的主要目标是手部、腰部及腹部。父母在训练宝宝抓握能力,提高宝宝的手部肌肉紧张和放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吸引力的玩具,协助宝宝独自完成够取、拍打和触摸等动作。

②蹬脚训练

先用一个能够一碰就响的玩具触动宝宝的脚底,引起宝宝的注意并刺激宝宝脚部的感觉,当宝宝的脚碰到玩具时,玩具的响声将会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宝宝就会主动蹬脚了。这时,妈妈或爸爸应配合宝宝移动玩具的位置,让宝宝每次蹬脚都能碰到玩具,每次成功后可以用亲吻或抱一抱的方式表示鼓励。这样训练可锻炼宝宝的腿部力量。

③俯卧支撑训练

在巩固第2个月、第3个月时进行的俯卧抬头训练基础上,当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90度时,妈妈或爸爸站在距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手拿摇铃或一捏就响的玩具逗引宝宝。这样训练宝宝用前臂和胳膊肘支撑起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宝宝的脸正视前方,胸部尽可能抬起,每日训练数次,每次数分钟。同时,还要用手抵住宝宝的脚底,观察宝宝有没有向前爬动的意向,为将来练习爬行做准备。这样可锻炼宝宝前臂的支撑力量。

④训练宝宝学会翻身的方法

到了第4个月,宝宝可以开始练习翻身了。

第一步,妈妈或爸爸现在可以帮助宝宝学习先从仰卧翻身为俯卧。训练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背部刺激法:训练时,可以先让宝宝仰卧在硬板床上,衣服不要穿得太厚,以免影响宝宝的动作;再把宝宝的左腿放在右腿上,妈妈的左手握住宝宝的左手,让宝宝仰卧,然后妈妈用右手指轻轻刺激宝宝的背部,使宝宝自己向右翻身,直至翻到侧卧位时为止。

玩具逗引法:正式训练前的准备与背部刺激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刺激宝宝的背部,而是在宝宝的一侧放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逗引宝宝翻身去取。如果宝宝还不能自己翻身,父母也可以握住宝宝的另一侧手臂,轻轻地把宝宝的身体拉向玩具一侧给予帮助。每次数分钟,逐渐练到宝宝自己会翻身,锻炼宝宝背部肌肉力量的柔韧性。

⑤教宝宝做翻身被动操

在训练宝宝翻身时,父母还可以教宝宝做翻身被动操。

先让宝宝仰卧在平整的床上,父母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前上臂,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背部。然后喊着口令“一、二、三、四,宝宝翻过来”,将宝宝从仰卧推向俯卧,再喊口令“一、二、三、四,宝宝翻过去”,将宝宝从俯卧推向仰卧。如此反复,每日数次。

这样可发展和巩固宝宝的翻身动作,促进宝宝动作的灵活性。

⑥和宝宝做拉坐游戏

从第4个月起,父母可以每天和宝宝玩拉坐游戏。

训练时,先让宝宝仰卧在平整的床上,父母握住宝宝的双手手腕,也可用双手夹住宝宝的腋下,面对着宝宝,边拉坐,边逗笑,边对话,使宝宝处于快乐的气氛中。如一边喊着口令“一、二,宝宝坐起来”,一边轻轻拉着宝宝坐起来。再一边喊着口令“三、四,宝宝躺下去”,一边把宝宝轻轻放至仰卧。如果宝宝头部较软,也可以一只手托住宝宝头部,一只手握住宝宝双手,最后让宝宝的两臂下放还原即可。

练习多次后,父母只需稍微用力,宝宝就能借助父母的力量自己用力坐起来。然后,父母逐渐减少帮助的力量,最后只做姿势而不出力,慢慢地宝宝就会自己坐起来了。开始进行拉坐训练时,时间一般控制在每次5分钟左右,然后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

这样的训练可活动宝宝颈部、腹部和腰部的肌肉。宝宝能够坐起来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宝宝的脊柱开始形成第二个生理弯曲,即胸椎前突,而且还对宝宝保持身体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使宝宝接触到许多过去想够又够不到的东西,对感知觉的发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细动作能力

①够取玩具

父母在宝宝面前悬吊玩具,让宝宝伸手够取。宝宝碰到玩具时,玩具会晃动着移开,宝宝经过反复够取,最终可以两手抱住玩具。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②抓握玩具

在宝宝面前的桌子上、床上摆上玩具,让宝宝自己去抓握。这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的抓握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

语言能力

训练宝宝语言能力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父母应养成经常与宝宝说话的习惯,让宝宝有自言自语或与父母咿咿呀呀“交谈”的机会。

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父母平时可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你一言,我一语”地和宝宝说话,逗引宝宝主动发声。这样逐渐诱导宝宝出声搭话,使宝宝学会怎样通过嗓子、舌头和嘴的合作发出声音。为日后宝宝具备优秀的语言素质做准备练习。

认知能力

①视线转移法

对于第4个月的宝宝来讲,父母要让宝宝把看、听、触、嗅等感觉联系起来,利用身边的玩具或其他东西,给他看、给他听、让他触摸、让他摇动。父母要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的视线,并让视线随之转移。

②声响感知法

训练时,父母可用松紧带的一头,把色彩鲜艳的玩具吊在床栏上,把另一头拴在宝宝的任意一个手腕或脚踝上,然后父母触动松紧带使玩具发出响声。开始时,宝宝会手脚一起动或使出全身的力气摇动松紧带使玩具发出响声,经过若干次训练之后,宝宝就知道动哪一只手或哪一只脚,才能使玩具发出响声。成功之后,宝宝就会高兴万分、信心百倍,逐渐学会自己弄响这些玩具。但要注意的是,结束训练之后,父母一定要记住解开拴在宝宝手上或脚踝上的松紧带,以免松紧带长时间拴在宝宝的手上或脚踝上妨碍宝宝的血液循环。

③训练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从第4个月开始,宝宝已具有了初步的音乐记忆力,并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能随着音乐摆动四肢,对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

让宝宝听一些轻松柔和、舒缓高雅的音乐,或者模仿小猫、小狗、小鸟的叫声,让宝宝听听大自然中风吹树叶、雨打窗户的声音,引起宝宝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也可以有步骤地让宝宝欣赏音乐或反复听某一乐曲,增强宝宝对音乐的记忆力和感受力。这样可训练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