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 好中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03:34:59

点击下载

作者:海阔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这才是 好中层

这才是 好中层试读:

自序

败在自我,成在忘我

如果在网上作一个问卷调查,选出中国现今最有影响的戏剧名家,我想得票最高的,一定是赵本山。

在戏剧百花园中,二人转一直是鲜为人知、上不了大台面的一个地方剧种,剧种曲目、艺术内涵、剧种影响面等都远远落后于京剧、评剧、越剧、昆曲等。这些剧种中,有的已然诞生了几百年,涌现了无数闻名于世的大艺术家。

可自从有了赵本山,二人转艺术就枯木逢春,不但红遍中国,而且还与小品、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艺术门类有机结合,越来越贴近百姓生活,还出现了“走向世界”的趋势。赵本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总结赵本山的成功之道,很符合我提出的中层经理执行力提升谋略。

人格魅力非凡:能够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投入到事业中。每年春晚,无论发生什么事,赵本山都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长达几个月的创作和排练当中。近几年,几乎年年带病坚持彩排,突发的脑病虽然差点让他永远离开舞台,可还没等完全康复,他又带病坚持拍电影、上春晚,不摆大腕的架子……真可谓人格魅力非凡。

提高部门凝聚力:能够让下属和员工飞速进步。除了带火同事范伟、黄晓娟外,如今赵本山已把一群徒弟带成了大腕,小沈阳、丫蛋、王小利等,其中小沈阳已进入中国一线明星行列。

任务完成质量高:得到部门上级赏识。赵本山连续20年荣获春节晚会“小品王”称号,每次演出都会得到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支持和好评,成为春晚20年不倒的台柱子。

突破晋升瓶颈:让自己青云直上,前途无量。如今,本山传媒公司越来越火,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开花。2010年5月29日,赵本山获得第三届华鼎之夜最具分量的“中国年度最杰出艺术家成就大奖”。他的徒弟们也坐自己公司的飞机全国演出,这在中国艺术界可谓首屈一指。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赵本山的成功,那就是“忘我”。

此时的赵本山,内心所想的事,已不再是小我利益,而是整个公司以及二人传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所以他才有这么大的动力,他的公司才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赵本山的发展之路,对许多陷在执行困境中的企业中层经理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人格魅力差、部门凝聚力低、任务完成质量低、晋升瓶颈大,这四个问题在不少中层经理那里成了拦路虎:他们一直难以得到提升,整天忍受上挤下压的痛苦,到了月末和年终,还要为部门上级的绩效考核发愁。提起这些事,许多中层经理可能就会开始抱怨:企业高层不重视自己、中层经理之间窝里斗现象严重,下属、员工忘恩负义……可想想赵本山的艺术之路,这些苦,根本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人家可是一个吃不饱、穿不暖、吃百家饭的孤儿,从偏僻山村一直走向美国旧金山的舞台……

话说白了,中层经理执行效果差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忘我精神。这样就会陷在个人利益的泥潭中,越挣扎陷得越深。

如果一个中层经理时刻想着下属、员工、团队、客户的利益,而不是总想着自己个人的利害荣辱,那么人格魅力差、部门凝聚力低、任务完成质量低、晋升瓶颈大这四只拦路虎很快就变成了纸老虎,这些问题就会有成千上万个解决办法。中层经理也就会像赵本山那样,苦尽甘来。

第一篇 管好自己: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中层经理大都是由普通员工提拔起来的。当然也有个别人当过项目经理或车间主任之类的基层管理者,但却很少涉及决策与管理,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管理者。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都看得见、摸得着,且比较容易进行业绩考核。

比如:如果从事的是销售业务,只要一门心思做好销售工作就可以了,每个月的考核内容也很简单,主要就是销售额;从事财务工作的,每天所做的大都是按部就班的例行性工作,考核其绩效时,主要看其出错率以及效率就可以了……

总之,作为普通员工或基层管理者,他们所从事的是执行工作,且大都比较简单,很少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工作。

可一旦提升为中层经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就增添了决策,而且还要对决策的结果负责。这其中的风险与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那样:在没有被提升之前,中层管理者在自己的职位上大都是英雄人物,业绩骄人,可提升为中层经理后,他们就会失掉这些光环,马上要面临诸多的考验。

首先是他们大都无法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因为他们的时间是属于部门所有人的。其次,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很难自己说了算,而是要通过团队或部门的整体协作才能体现出来。最后,他们无法经常待在生产或销售一线,许多事都是通过下属的报告间接了解到的,要想作出正确的决断,需要他们有很强的归纳、推理和想象能力。

所以,许多人当上中层经理后,如何“管好自己”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难题,当然,这个“管”,不是说中层经理自律性不强,而是如何科学工作,把自己最好的工作状态表现出来。

第一章 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舞台上,最难演的角色是配角。

首先他们必须有超强的演技,要给主角增光添彩。不然,剧院领导、主角和观众都会不满意。他们不能像龙套演员那样,所有表演都是常规化的,无须任何创造发挥,更不用调整状态,即使不小心出了错,对整部戏的质量也没什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临时裁掉几个龙套,观众也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其次,配角要有很强的自控力。他们一上台就要把自己的表演状态调到一个比较适中的火候,绝不能太过,抢了主角的风头。否则,不但会影响全团演员的安定团结,整部戏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配角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时刻注意主角的表现。如果主角有了闪失,一定要随机应变,帮主角弥补。

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配角比主角更加难演,所以他们的功力,绝对不能比主角弱,一定要旗鼓相当。

在公司中,中层经理所扮演的就是配角的角色,上级自然是这出戏的主角。公司这台戏如果唱好了,功劳自然要归于主角;但如果戏出了问题,责任却大都要推给配角;如果不幸演砸了,第一个被“开刀问斩”的,自然也是配角。

所以,在进入角色前,中层经理不但要明确自己分内的工作,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分外”的任务也要应对自如,确保不出现任何“意外”。

做好决策建议

部门上级对中层经理的决策建议作最终定夺时,不仅要考虑“是否可行”,还要考虑“如何效果更好”。如果中层经理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就会让部门上级觉得他在工作中不爱动脑、没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自然会遭冷眼。

在公司中,当上了中层经理,也就意味着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成了公司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有了一定的决策权。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层经理对决策权却有些忌讳,很少对下属和周围的人说他决策了某件事,而更愿意说:“这是老板或部门上级决定的,我们好好干吧!”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谦虚,怕得罪老板或部门上级,另一方面阐明了他们角色的一大特征:他们虽有一定的决策权,但能完全自主决策的情况并不多,多数情况下,还要向上级汇报、请示。而且,这些过程并不是走形式。如果中层经理不这样做,不但容易出问题,也会犯越权的错误。

所以,中层经理的权,大都是建议权,而非决策权,中层经理要注意作好决策建议。

不仅考虑“是否能完成”,还要考虑“如何做得更好”

一个员工成为中层经理后,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与老板和部门上级是极为相近的:要计划、组织、综合、调动积极性、测定工作成效。只不过,这些事要限定在他的职权范围内,而且他对这些工作拥有的是决策的建议权,而非决定权。

虽然如此,中层经理也不要觉得这个权力不重要,不能心里想:“反正最后有部门上级把关,我只出个草稿就可以了。”因为部门上级对中层经理的决策建议作最终定夺时,不仅要考虑“是否可行”,还要考虑“如何效果更好”。如果中层经理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就会让部门上级觉得他在工作中不爱动脑、没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自然会遭冷眼。

所以,中层经理在作决策建议时,要在“如何效果更好”上多下工夫。

一定要分清所作的决策建议是有“老黄历”可参考的,还是需要自己创造性发挥的。如果事情本来是个特例,中层经理还按“老黄历”去作建议,报给部门上级后,不但会挨批,还会让部门上级怀疑你的能力。

当然,还有一种更惨的情况,那就是决策建议明显过时:对于中层经理所在的企业是个“新、奇、特”的事情,可在其他知名企业或行业内,早已是家常便饭了。

●••••••••••••••••••••••••••••••••••••••••••••••案例

一些直销或网购企业在与快递公司合作时,经常发生货品丢失现象,但多数企业都不给快递产品上保险,因为费用过高、占用企业资金过大。所以,企业销售部在作预算时,要提前计划出这方面开支的。这在直销行业内已不是什么特殊的问题,但有些企业的中层经理就不知道这一情况,把它当成“特例”向部门上级建议,造成部门上级对中层经理的不满。

遇到类似的事,中层经理还一味地按“特事特办”的方法作决策建议,就很容易作出离谱的决策建议。如果还为此白白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部门上级就更会对中层经理有看法。

是执行者,更是上级的“智囊”

许多中层经理在向上级作决策建议时,往往总是准备一条建议,在部门上级那里被“批斗”时,自己毫无准备,会因此耽误工作进度。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决策建议被“批斗”时,如果上级找不出能说服你的理由,不管部门上级是否会采用你的建议,中层经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看法。

有些中层经理觉得,这样做是不会做人、情商差的表现。其实不然。商场如战场,做了中层经理,就要为公司创造更好的业绩。如果为了讨好部门上级,而不坚持自己的观点,一旦工作出了问题,后果自然要由中层经理自己承担。

中层经理还要明白这样一个“潜规则”:部门上级不仅希望你们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为公司多出业绩,更希望你们能成为公司的优秀智囊,不停地向部门上级汇报一些有价值的前瞻性建议。这样,公司的发展就少了许多风险,多了许多动力。

如果一个中层经理不具备这方面的素质,不但很难得到提升重用,甚至连现在的职位也难保住。

●••••••••••••••••••••••••••••••••••••••••••••••案例

李锋是一家培训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自己培养培训讲师,与所有讲师都保持兼职合作的关系。

这几年,随着培训业竞争的加剧,公司间开始争夺优秀教师资源,李锋所在的公司的许多课程都因找不到优秀教师而无法开课。有时开了课,也因教师水平不佳而让客户极为不满。

见此情形,李锋一直劝公司教务处招聘专职讲师,培养自己的师资人才。可分管教务处的副总刘征却不同意。他认为,培养自己的讲师一是费用过高,二是如果讲师有了名气,公司就会留不住。

李锋分析说:“我给您细算了一笔账,公司雇用自己的专职讲师,两个讲师最多两万元底薪。如果我们损失一个培训的单子,就相当于这个价格。讲师有了名气,如果走了,可以再招新的。而且他们走了以后,再与公司合作的话,也因为相互了解,合作起来会更顺手,价格上也不会要太高。”

刘征觉得李锋说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他的建议,公司的培训业务因此迈上了新台阶。

戒除自己动手的“惯性心理”

在中层经理这个位置,必须学会培养员工,把员工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如果处处自己动手,下属成了部门的“闲人”,在公司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就极容易出现无兵可用或溃不成军的窘状。

作为中层经理,每天都要有一些例行的工作,比如分配工作任务、检查工作进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等。这些事情大都比较琐碎,也不容易看出成绩。但这些看上去并不重要的工作,却是维护公司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环节。

可在当前,对这些常规性的工作,许多中层经理投入的力度不够,更是很少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他们总愿意把精力用在那些自己喜欢且容易出彩的事情上,那些事情大都是他们原来做员工时最擅长的工作。

比如销售经理热衷于自己直接去发掘客户或在工厂监督生产流程,企划经理热衷于自己亲手撰写广告文案。如果问这些中层经理这样做的理由,他们会说:“这些事情太重要了,下边的人根本做不好,我怕误事,不得不亲自动手。”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自己擅长也不应该亲自做

作为中层经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培养下属,发挥团队的力量,为公司创造效益。经理个人再有才能,作出的贡献也是有限的。毕竟,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

如今,许多中层经理之所以事事总愿意“自己大显身手”,还有一个真实的原因是: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是他们最喜欢的。同时,他们潜意识中还觉得,自己做了这些出彩的事,部门上级或下属才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与实力,从而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形象。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一是因为他们摆脱不了原来工作所养成的惯性心理,二是他们还缺少足够的自信。要想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这两个“马脚”不但不能露,而且还要根除。

●••••••••••••••••••••••••••••••••••••••••••••••案例《孙子兵法》中说,如果将领看待士兵如同看待婴儿一样,那就可以和他们共患难;如果看待士兵如同看待爱子一样,那就可以和他们同生死。但若一味厚养、宠爱而不能使用,那这些士兵就如同娇生惯养的孩子,不能用来打仗了。

而且更严重的后果是:将领强悍而士兵懦弱,一旦与敌交兵接战,将领必将亲自出马奋力抵抗,但不成气的兵卒会拖累他。所以,无论将领多么勇猛,也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这就叫“陷”。

这个道理是很值得中层经理三思的。在中层经理这个位置,必须学会培养员工,把员工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化。如果处处自己动手,下属成了部门的“闲人”,在公司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就极容易出现无兵可用或溃不成军的窘状。

鼓励团队自动自发地工作

自从美国人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自动自发》这本书后,“自动自发”的管理思想就在全世界流行开来。在如今的企业中,许多中层领导都不缺乏工作热情,也没有混日子的负面心态,但却很难调动团队成员自动自发地去工作,这就使他们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和中层经理事事自己动手的习惯有很大关系的。这样,下属就容易出现这样一种消极应对老板或部门上级的招数:在中层经理面前当“英雄”,中层经理走后做“狗熊”。因为中层经理事事自己动手助长了他们的懒惰。这种做法,是无法为企业带来高效益的,在更多的时候,中层经理只能是勉强应付。

一个中层经理,必须让下属拥有“自动自发”的工作精神。这样,许多事情才不需要中层经理自己动手,在工作中,中层经理才能超常发挥,才能让老板和部门上级“出乎意料”。

对于一个营销策划公司的策划经理来说,他如果能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在报刊网络上多写一些营销方法的文章,在文章中宣传公司的咨询理念以及公司的成功案例,就能给公司带来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会直接带来客户。

但做这些事,只靠策划经理自己的努力是成不了气候的,还要发动公司所有策划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同时要想坚持这种义务的宣传,在许多时候,就需要所有员工都拥有自动自发的精神,这样才能维护住部门的长远利益。

当然,让团队拥有“自动自发”的精神,并不是要他们“爱心大派送”。从实质上来说,还是要让员工对公司的文化有着很强的认同感,真正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份子,而不是那种“有奶就是娘”的消极打工论调,只顾眼前,“捞一把就走”。

做黏合高层与基层的双面胶

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层干部,在做上下沟通的时候,要把握的一个重要沟通标准就是:只传达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情绪。

聪明的男人在娶了媳妇后,要像双面胶一样,周旋在母亲和媳妇之间,把双方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公司中,中层经理的角色也与此有点类似,要不停地协调高层与基层之间的关系,维护公司的和谐。

但要想真正起到“双面胶”的作用,不但要有一颗红心,还要讲究艺术。

传达要“滤”掉主观情绪

作为中层经理,上传下达是每天工作的重要内容。他要把老板及部门上级的决策建议传达给员工,同时把员工的意见反馈给老板及部门上级。

这个工作看似很简单,可真正要做得上下都满意,也不是件易事。在老板或高层与员工有冲突或大的利益纠纷的时候,尤其考验中层经理的传达水平。

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层经理,在做上下沟通的时候,要把握的一个重要沟通标准就是:只传达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情绪。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对方的核心思想,再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能鹦鹉学舌。同时,如果对方在表达时,夹杂了个人主观的负面情绪,中层经理也一定要巧妙“过滤”掉,但一定要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对方真实的意见。

●••••••••••••••••••••••••••••••••••••••••••••••案例

快到年底时,公司要取消年底双薪奖励,而改成评比制。中层经理在传达这个决定时,就要委婉。如果老板说了这样的话:“不评比,人人都能得到双薪,这不是吃大锅饭吗?这样,会把他们惯得越来越懒。”在传达的时候,就不能原话照搬,但也要表达出老板的真实想法。

此时,中层经理可以这样说:“公司想改革年底的奖励方式,由原来的人人双薪,改成奖金评选制,这样就可以做到多劳多得。这次,老板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

员工对此项决定的反响会特别激烈,有些员工会提出一些意见。比如,有些人会说:“此项决定最好从明年1月开始实施,现在马上到年底了,不能损害大家的利益。”同时有的员工在说这些建议的时候,会夹杂个人的情绪,说:“我们来的时候,最看中的就是这个福利待遇,如今说没就没了,这分明就是在克扣大家的工资。”

对于员工的这些意见,中层经理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看哪些是无法实现的要求,或者纯属牢骚话,哪些是合理的、公司有实力或有可能考虑的,然后再向老板汇报。比如,是否对新来的及工作未满一年的员工实施考核评比制,而其他员工到明年1月再实施考核制。这样,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处理,不至于将矛盾激化。

当然,在向上级传达意见时,中层经理一定要注意“滤”的分寸,绝不能为了让老板面子上好看,就把员工意见的核心部分“阉割”掉,这样会影响老板和部门上级的决策,同时也有可能加深员工与老板及部门上级之间的矛盾。

传达要力争准确无误

在对员工传达老板及部门上级意见决策的过程中,准确性是第一重要的因素,不能因为怕员工“群情激奋”,而把其中的关键思想意图模糊化。这样,不但会影响决策的执行,也容易让员工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最终影响团队凝聚力。

另外,在观点准确的同时,火候分寸也十分重要,不能淡化老板或部门上级的意思,否则,会影响员工对意见决策的重视程度。当然,也不能将意见传达得过于绝对和夸张,让员工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否则,也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

●••••••••••••••••••••••••••••••••••••••••••••••案例

于帆是一家杂志社的执行主编。有一年,为了提升杂志的质量,公司老板决定,每期都要找五个兼职的评审员,对杂志的稿子进行评分,评分低于200分的稿子不给稿费。

于帆在向编辑记者传达这一决定时,有个记者提出反对意见,说:“搞评审我不反对,但要保证评审的公正性。万一这五个评审都是老板的亲戚和朋友怎么办?”

于帆说:“找谁评有什么关系?老板的改革初衷就是,不能写个稿子就给钱,不好的稿子绝对是白写的,老板不会花冤枉钱。”

于帆这样一说,编辑记者就容易有这样一种错觉:老板是为了省钱,故意采取这种方式扣大家的稿费,而不是奖优罚劣。

在对下传达时,许多中层经理之所以有失误,并不是因为他们表达或理解能力不好,而是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及企业文化了解不透彻,所以他们在表达时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

比如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那么在向员工传达公司的员工奖励政策时,就不要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要强调团队的荣誉感。这是需要中层经理虚心学习和领会的。

是“夹心饼”,更是中流砥柱

一个称职的中层在公司所发挥出的能量是很大的,只不过,在许多时候,中层大都站在幕后。高层能否在台上超常发挥,尽显明星光彩,与中层是否称职有着极大的关系。

如今,在许多公司,决策者们一直比较重视对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培养,愿意花重金让猎头猎取人才,然后进行“包装”培养;有些公司为了留住人才,甚至愿意把自己的“家底”分给对方。

可对于中层干部,许多公司却重视不足。在它们看来,中层在公司中所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不像高层那样“高瞻远瞩”,又不像基层那样“脚踏实地”,属于“鸡肋”角色。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中层不只是高层和基层的“夹心饼”,更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公司的决策执行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中层。

有强大的中层,才会孕育“明星”高层

许多企业的决策者一直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只要高层有本事,就可以带领公司化腐朽为神奇,创造经营神话。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正像俗语所说,“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如果中层综合能力和素质都很低,执行就会受阻,高层的战略方针无法有效落实,员工也容易出现无效劳动或者“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案例

周锋是一家咨询机构的项目经理。有一年,公司的副总何铁通过朋友关系,接到了一个较大的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可周锋在运作这个项目时,却没有悟透何铁“风声大、雨点小”的咨询策略,在绩效考核及股权分配等咨询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得罪了公司的实权派人物。

结果,项目不但没有进行下去,公司品牌形象也因而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司中层并不像过去许多管理专家所说的那样,只是公司高层的手与脚,是高层的“活工具”。在具体执行时,称职的中层要对高层的策略进行“二次加工”,提出可行性建议,使高层的策略更贴近公司实际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称职的中层在公司所发挥出的能量,是一点也不比高层小的,只不过,在许多时候,中层大都站在幕后,而高层是站在台前。高层能否在台上超常发挥,尽显明星光彩,与中层是否称职有着极大的关系。

中层称职,员工才能抱团打天下

在公司中,许多人一直认为,公司执行力不佳,问题出在龙头上,因为“火车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在企业管理中实际情况却是,高层们觉得自己这个火车头已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执行就是不到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一定是企业的中层出现了问题,企业基层出现了各种小圈子、小帮派,大家心不能往一处想,劲不能往一处使,企业自然容易混乱。

所以,要想让员工抱团,中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中层经理在传达高层与基层之间的意见时,如果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中层,就会在情感上下意识地偏向一方。这样做不仅与公司制度相悖,还极容易出现帮派现象和办公室政治。

如果是一个称职的中层,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三思,摆正自己的心理天平,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沟通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事情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客观分析高层和基层两方面的意见,在分析时不要夹杂个人主观情绪,让高层或基层自己作出理性选择。

●••••••••••••••••••••••••••••••••••••••••••••••案例

孙飞是一个网络公司的销售经理。有一年,他部门的员工向公司提出增加底薪的要求。

如果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孙飞是特别支持员工这一要求的。

但他理性地分析一下大家的意见后,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公司销售部员工的底薪在当地属于中档,并不是很低,员工销售的提成比例也在合理范围内。

员工之所以提出加底薪,有一个关键点是:公司网站成立时间不长,知名度不高,网站点击率在同类网站中也不靠前,员工的人均成单率较低。

孙飞知道,遇到这种问题时,许多老板或部门高层最忌讳的就是:中层经理直接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想问题,而不考虑公司的运营费用,以及投入产出比。

为此,在向老板汇报时,孙飞如实地把客观情况描述了一遍。同时,对于网站知名度低、员工成单率较少的情况,他还进行了重点详细的汇报,同时附带了一份书面调研资料。

老板了解了详细情况后,很快作出了调整薪资的决定。

因为中层经理和员工天天待在一起,工作之外也有很深的私交,在情感上大都要超过与老板或部门上级的关系。  但从另一方面讲,中层经理的升迁大权掌握在公司老板或高层手中,在进行沟通协调的过程中,稍微把握不好火候,就会断送自己的升迁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摆正心中的天平,把公司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迅速激发员工的士气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中层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第二章 成功从修炼心态开始

在戏剧表演中,如果从表演功底上来讲,许多配角与主角的差距是不大的,之所以许多配角迟迟不能胜任主角,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是,配角对人物的理解达不到形神兼备的高度,表演的时候,虽然也能完整流畅地演下来,但缺乏成熟主角所具有的风采和韵味。最重要的是,万一在场上出了一点意外情况,比如观众喝了倒彩或对手演员出了差错,主角可以完美地进行应对,轻松救场,而许多配角演员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配角要熬成主角,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的修炼。这样,当有一天他们真正当上主角时,无论是艺术修养,还是心态修养等方方面面都已接近完美。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许多公司中,从贡献上来看,公司的中层可谓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但他们所获得的待遇及荣誉多数还是没法与公司的“主角”相比拟的。此时,有些中层经理便容易心理不平衡。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不排除存在着个别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混乱、奖罚制度不合理的现象,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中层经理缺少“绿叶心态”。

这里所说的“绿叶心态”,不是说中层经理要甘愿一辈子做绿叶,而是说他要把心态放平,静下心,潜心修炼自己的本领,争取成为最健康、最丰硕、最有营养的绿叶,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公司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比如核心员工突然离职,核心客户突然减少,运营成本突然增加,公司扩张后人员、物流、奖金管理突然混乱……这时,便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