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经典作品系列-人性的优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03:03:05

点击下载

作者:戴尔·卡耐基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卡耐基经典作品系列-人性的优点

卡耐基经典作品系列-人性的优点试读:

前 言

戴尔·卡耐基(1888~1955年),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之一。他于1888年11月24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55年11月1日逝世。

卡耐基小时家里非常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6岁时,他就不得不在自家的农场里干活。每天早晨,他骑马进城上学。放学后便急匆匆地骑马赶回家里,挤牛奶、修剪树木、收拾残汤剩饭喂猪……在学校里,瘦弱、苍白的卡耐基永远穿着一件破旧而不合身的夹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有一次上数学课时,卡耐基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解答问题。他刚走上讲台,就听见身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下课后才明白同学们笑话他的原因。班上一名捣蛋鬼坐在他背后,在他的破夹克的裂缝处插了一朵玫瑰花,还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我爱你,瑞德·杰克先生。”在英语中,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卡耐基非常难受。回家后他对母亲说:“同学们老是笑话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妈妈说道:“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伤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给你买套新衣服。”卡耐基在童年时代受到他母亲很大影响。母亲生性乐观,百折不挠。一次大水灾,洪水冲出了河堤,把农场的所有农作物冲得不见踪影。父亲用绝望的声音喊道:“上帝,你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亲却十分镇静,她哼唱着歌,将家园重新收拾好。母亲对卡耐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励他好好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传教士,或做一名教员。

1904年,卡耐基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这时,家里已把农场卖掉,迁到学院附近。卡耐基负担不起市镇上的生活费用,就住在家里,每天骑马到学校去上课。他是全校600名学生中五六个住不起市镇的学生之一。他虽然得到全额奖学金,但还必须四处打工,以弥补学费的不足。

卡耐基发现,学院辩论会及演说赛非常吸引人,优胜者的名字不但广为人知,而且还被视为学院的英雄人物。这是一个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机会。

但他没有演说的天赋,参加了12次比赛,屡战屡败。三十年后,卡耐基谈及第一次演说失败时,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是的,虽然我没有找出旧猎枪和与之相类似的致命东西来,但当时我的确想到过自杀…… 我那时才认识到自己是很差劲的……”经历失败后,卡耐基发奋振作,重新挑战自我。

1906年,戴尔·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是他第一次成功尝试,这份讲稿至今还存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志里。这次获胜,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

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无自豪地说:“我虽然经历了12次失败,但最后终于赢得了辩论比赛。更为激励我的是,我训练出来的男学生赢了公众演说赛。女学生也获得了朗读比赛的冠军。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1908年,卡耐基仍旧很贫穷,但与两年前进入师范学院时已有天壤之别了。他成了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全院的师生对他刮目相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走出学院去扩大自己演讲的影响了。

他原先的目标,是想在学校里获得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里去教书。但在快毕业的那年里,他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在暑假为国际函授学校推销函授课,每周所得的钱,比他父亲的辛勤所得还高出四倍。因此,他在1908年毕业后,便赶到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后来他又到南奥马哈,为阿摩尔公司贩卖火腿,肥皂和猪油。他的这个推销工作虽然很成功,但在1911年,他却到纽约《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演戏。一年以后,他感到自己并不具备演戏的天才,于是又回到推销的行业里,为一家汽车公司当推销员。

但这些工作都不合他的理想,因为没有实现他在大学里的梦想生活,这比赚钱更重要。他决心白天写书,晚间去夜校教书,以赚取生活费。他想为夜校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为,大学时代他在公开演说方面受过训练,有所经验。这些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的怯懦和自卑,让他有勇气和信心跟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于是他说服了纽约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同意他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公开演讲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戴尔·卡耐基在有生之年,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融演讲术、推销术、做人处世术、智力开发为一体的独特的成人教育方式。他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卡耐基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著作,是20世纪最畅销的成功励志经典。

成人教育这个职业使卡耐基蜚声世界。他独创的教学方法使事业蒸蒸日上。接受这种教育的,不仅有名星巨商,也有军政要人、内阁成员,人数多达几千万。他一生中写作了《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伟大的人物》、《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快乐的人生》等书。这些著作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实践的结晶,也是卡耐基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卡耐基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成人教育训练经验,探究了产生忧虑的原因,总结出了消除忧虑的具体方案,使其成为一部心理自助的宝典。本书一经出版,便在全球畅销不衰。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生活和命运,被誉为“克服忧虑获得成功的必读书”、“世界励志圣经”。

这本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书能让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充分开发蕴藏在身心里而尚未利用的财富,发挥人性的优点,去开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

内容提要

《人性的优点》问世于1948年,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的书。

卡耐基认为,忧虑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因为在医院里,有半数以上的床位让那些精神情绪上有问题的人占住了。卡耐基也发现,在成人教育班上,无论是高级主管、推销人员、工程师和会计,还是家庭主妇,都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和苦恼,需要他开一门征服忧虑的课。但当他翻遍了纽约公共图书馆,找到的谈忧虑的书仅有二十二本,而且没有一本可以做为他的成人教育班的教材。于是,他决定自己来写这样一本书。他阅读了曾经面临严重问题的著名人物的传记,从中找出这些人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亲自向几十位成功人士请教克服忧虑的办法,然后,整理出一套他独有的防止忧虑的原则,让学员们在生活中应用。过了一段时间,他让学员在班上谈论他们应用的结果,他经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写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性的优点》。第1  如何抗拒忧虑

要想快乐,就给自己订立目标,以集中心力,发挥能力并激发希望。快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的过程。如果你想要快乐,就试着对更多事物发挥热忱吧!

要想不被孤独寂寞所缠绕,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就必须与自怜道别,走出狭小的自我空间,去与人接触,结交朋友,把心窗打开,让友谊的阳光驱尽内心的阴暗。

为明日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如果一个人能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以一种十分超然、客观的态度去找寻事实的时候,他的忧虑就会在事实的面前消声匿迹。

一事当前,你应该这样去做:清楚地写下我所担心的是什么;列出我所能采取的各种办法;选择决定采取的办法;马上就照决定去做。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城市中,只有那些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会免遭精神疾病的困扰。

为脱离艰难的境地而努力挣扎,是除去贫穷的不二法则,而这件事最能造就人才。

对一个向往成功的青年人来说,诚实与自信是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但是要获得成功,还需要一项必不可少的资本,那就是良好的态度。

幸福不是靠别人给予施舍的,它来自于你努力赢取他人对你的喜爱和欣赏,来自于你积极的生活热情和生活态度。现代人的通病是孤独

我有一位朋友,五年前失去了丈夫,从失去丈夫的那一刻,她陷入了孤独与痛苦中。“我到底该做什么事呢?”在她丈夫离开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她来问我,“我住到哪里好呢?我往日幸福的生活还能再来吗?”

我知道在她这个年龄(50岁)失去相伴多年的伴侣,痛苦和孤独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人之常情。但时间一久,此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痛苦灰烬上的充满阳光的新的幸福生活。“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会再有幸福的生活了,我已经老了,我的孩子们都已经独立生活,我还能干什么呢?”可怜的妇人是得了严重的自怜症,而且不知道该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很多年过去了,我的朋友依然自怨自怜。

有一次,我建议她重新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结交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不要一味沉溺在往事的回忆里。她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因为她还在为自己的命运悲叹。后来,她觉得孩子们应该为她的幸福负责,因此便搬去与一个女儿同住。

但情形并不像她想象中般美好,她和女儿的关系急剧恶化,最后到了互相指责、埋怨,反目成仇的地步。这个妇人后来又搬去与儿子同住,结果也是不欢而散。后来,孩子们共同出钱买了一间公寓让她独住,这无疑更加剧了她的孤独感。

有一天她跑到我这里向我哭诉:“所有的家人都弃我而去,没有人要我这个老妈妈了。”这位妇人的确再也没有快乐过,因为她认为全世界都亏欠她。她实在是既可怜又自私,虽然年龄已有61岁了,但情绪却还像几岁孩童一样没有成熟。

不了解爱和友谊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礼物,是许多孤独寂寞的人之所以孤独寂寞的原因所在。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一定要尽点心力。情爱、友谊或快乐的时光,都不是一纸契约所能规定的。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无论丈夫、妻子或哪一位亲人离世,活着的人都有权利快乐地活下去。只是他们一定要知道: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靠自己去赢取的。

再看一个生活实例:

在一艘豪华游轮上,一位明朗、和悦的单身女性,大约六十来岁,正随着舞曲怡然自乐。这位单身老妇人,也和我的那位朋友一样,曾遭丧夫之痛,但她能把自己的哀伤化去,毅然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这是她深思熟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她曾和丈夫相依相偎,曾把生活的重心和支柱都放在了丈夫身上,丈夫的离世使她一度陷入了对生活的极大绝望中,所幸的是她很快从绝望中摆脱出来。她十分喜欢水彩画,现在成了她精神的寄托。她忙着作画,哀伤的情绪逐渐平息。而且由于努力作画的结果,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其收入不仅可以开销自己的生活,还能存蓄一些。

有一段时间,她很难和人们和谐共处,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出来。因为长久以来,丈夫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是她的伴侣和力量。她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长相一般、经济拮据,因此在那段近乎绝望的日子里,她一再自问:如何才能使别人接纳她,需要她。

她后来找到了答案——她必须采取主动,把自己奉献给别人,而不是坐等别人的施与。想清了这一点,她擦干眼泪,换上笑容,开始忙着画画。她也抽时间拜访亲朋好友,尽量制造欢乐的气氛。没过多久,她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大家渐渐地都愿意与她相处,经常有人邀请她去参加宴会、舞会,她还在社区的会所里举办了个人画展,处处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后来,她参加了这次游轮的“地中海之旅”。在整个旅程当中,她一直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人。她对每一个人都十分友善,但绝不喋喋不休。在旅程结束的前一个晚上,她的舱旁是全船最热闹的地方。她那自然大方得体的风格,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人都愿与她互换地址,以便日后经常联络。“地中海之旅”结束后,她又参加了许多类似这样的旅游。她知道自己必须勇敢地走进生命之流,并把自己奉献给需要她的人。她所到之处都留下友善的气氛,大家都愿意与她交朋友。

时代在进步,医学在飞速发展,但我们的社会却有一种疾病愈来愈普遍,那就是处于拥挤人群中的孤独感。

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密尔斯大学校长林·怀特博士在一次晚餐聚会上,发表了一段有关这种现代人的孤寂感的演讲。“20世纪最流行的疾病是孤独。”他如此说道,“用大卫·里斯曼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寂寞的一群’。随着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人性已不再突显,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居住在这样一个‘不拘一格’的世界里,再加上政府和各种企业经营的模式,人们必须经常变换工作地点——于是,人们的友谊无法持久,时代就像进入了另一个冰河时期一样,使人的内心觉得冰冷不已。”

那些走出孤独寂寞的人,一定是成功地营造出来了怀特博士所说的“勇气的氛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应带着欢笑和爱心。就好像燃烧的煤油灯一样,火焰虽小,却能产生出光亮和温暖来。

要想不被孤独寂寞所缠绕,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就必须与自怜道别,走出狭小的自我空间,去与人接触,结交朋友,把心窗打开,让友谊的阳光驱尽内心的阴暗。根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已婚妇女,都比先生活得长寿。但是,一旦先生过世之后,这些妇女都很难再创新生活。而男性则相对好得多,因为他们必须继续工作,而且基于工作本身的要求,他们不得不驱使自己不断进步。通常,夫妇当中,先生要比太太强壮且富进取性。妻子则大都以家庭为中心,以家人为主要相处对象。所以,她对必须独自生活或追求个人的幸福,并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但是,只要她愿意迈向成熟的话,她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当然,孤寂并不是丧偶者的专属,任何人——单身汉、美丽的公主、城里人或乡下人,都一样会尝受到孤寂的滋味。

有个刚结束学业离开校门的大学生只身来到纽约,想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一展拳脚,闯出一方世界。这位青年长得英俊潇洒,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也很为自身的条件感到骄傲。到达纽约,安排好一切后,他在第二天上午参加了一个销售会议,到了夜晚,他忽然感到孤单起来。他没有独自一人吃饭的习惯,也不想一个人去看电影,更不想去娱乐场所,他怕被女孩缠住。

当然,他不是不想有一个好女孩陪伴,但那绝不是从酒吧或什么单身俱乐部一类的场所去随便挑一个来。结果,他只好在那个准备大展宏图的城市里,独自度过了寂寞凄凉的夜晚。

热闹的地方不一定不孤寂。有时大都市的孤寂要比小城镇的孤寂来得更深。在大都市里要想生活得充实,不被孤寂所绕,就更需要花些精力结交朋友,发展友谊。在去一个大都市之前,要先想好以后的日子,尤其是下班后的时间要如何打发。你当然需要与有些兴趣相同的人在一起,但你需要主动去争取。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甘寂寞的你可以上教堂或参加俱乐部,这都可以增加认识人的机会。你也可以选修成人教育课程——不但可以充实自己,更可以得到同伴和友谊。但是,假如你只是默默一人在餐馆里吃饭,或在酒吧独自喝闷酒,那就难免要孤独了。你一定得去安排或做些什么事。我们都知道纽约的地铁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交通网,但假如你不愿意先投下一个硬币,走进那个旋转门,整个地下铁路系统对你就没有什么用处。

我认识两个女孩,她们长得十分迷人,都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她们在纽约东区合租了一间公寓。她们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让我惊奇的是,其中一位女孩,以她的年纪来说,是相当具有智慧的。她认为居住在大都市的女孩——尤其是单身女孩,一定要仔细安排自己的生活,并计划自己的未来。她到一间教会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她还加入一个研讨会,甚至选修一门改进个性的课程。她把自己的收入都投到人际交往中,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而又快乐。

她初到纽约的时候,也曾感到过孤单寂寞——这也许是女孩子特有的天性。但是,她不是像某些男性一样,在海底潜游了半天,却只寻得一块海绵。她知道,自己一定要有计划。如今,她已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喝下午茶。她与一位聪明的年轻律师结了婚,婚后生活十分愉快。这便是她强调“要达到目标”的结果,她开创了幸福快乐的人生。

至于另外的那个女孩,虽然她当初也很孤单寂寞,但却没有细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她整天泡在一些游乐场所或酒吧里,最后只是加入了一个俱乐部——协助酗酒者的“戒酒俱乐部”。

幸福不是靠别人给予施舍的,它来自于你努力赢取他人对你的喜爱和欣赏,来自于你积极的生活热情和生活态度。这就是这一节我要告诉你的。

如果你不希望忧虑侵入你的生活内,就要做威廉·奥斯勒爵士所做过的事情——“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改变一生的一句话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拿起了一本书,看到了对他前途有莫大影响的一句话。他当时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他担心怎样通过考试,担心做任何事情的后果,担心该到哪儿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过活。

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在1871年所看到的那句话,使他成为他那一时代最有名的医学家——创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在英帝国学医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国皇帝册封为爵士。他死后,需要两大卷书——厚达1466页的篇幅才能记述他的一生。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威廉·奥斯勒爵士。下面就是他在1871年春天看到的那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这句由汤玛士·卡莱里所写的话,帮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

42年之后,在一个郁金香开满校园的温和春夜,威廉·奥斯勒爵士对耶鲁大学的学生发表了演讲。说像他这样一个曾经在4所大学当过教授、写过一本畅销书的人,似乎应该有“特殊的头脑”,其实不然,他的很多朋友都可以证明,他的头脑事实上“最普通不过了”。

那么,奥斯勒爵士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在奥斯勒爵士到耶鲁去演讲的前几个月,他曾乘坐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看见船长站在舵房里,揿下一个按钮,随着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渐渐形成了几个对独立的完全防水的隔离舱。“你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组织都要比那艘大海轮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更远得多,”奥斯勒爵士对耶鲁的那些学生说,“我要对各位说的是,你们也要学会怎样控制一切,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面,这才是确保整个航程安全顺利的最好方法。到舵房去,你可以使用每一个隔离舱:揿下按钮,注意听你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用铁门把过去隔断——隔断已经死去的那些昨天;揿下另一个按钮,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拒绝那些尚未来到的明天。这样,你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奥斯勒博士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为明天而下工夫准备呢?不是的,绝不是这样。在那次演讲里,他继续说道:“为明日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一定要为明天着想,要小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但是不要担忧。

在战争期间,军事领袖必须为将来做充足的准备,可是他们绝不能有任何焦虑。“我把现有的最好的装备,分配给最优秀的人手,”指挥美国海军的海军上将厄耐斯特·金恩说,“再交给他们似乎是最聪明的任务,我所能做的就只有这些。”“我无法捞起被击沉的战舰,挡不住它往下沉。”金恩上将继续说道,“我能做的就是把时间花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这要比为昨天的问题而后悔好得多。何况我若是为这些事情烦心的话,我不可能支持很久的。”

我曾很荣幸能去访问亚瑟·苏兹柏格——世界上最有名的《纽约时报》发行人。他告诉我:“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过欧洲的时候,我很害怕,对未来充满担忧。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我常常在半夜爬下床来,拿着画布和颜料,望着镜子,想画一张自画像。虽然我不会画画,可我还是画了,好让自己不再担心。”

苏兹柏格先生告诉我,最后,他终于消除忧虑,得到了平安,但不是因为画画,而是一首赞美诗里的一句话拯救了他。这句话是:“只要一步就好了。”

指引我,仁慈的灯光……

让你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企盼看到远方的景致,

只要一步就好了。

与此同时,住在马里兰州的巴铁摩尔城的一个士兵——泰德·班哲明诺也同样学到了这一课。泰德·班哲明诺写道:

在1945年的4月,我患了一种医生称之为结肠痉挛的病,这种病使人极为痛苦,若是战争仍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我想我一定会从世上消失。

当时,我在第94步兵师担任士官职务,负责建立和维持一份在作战中死伤和失踪士兵及军官的纪录,还要帮忙发掘那些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被打死的、被草草掩埋的士兵。我得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要确切地把那些东西送回到重视这些私人物品的家人或亲属手里。我一直在担心,怕我的工作会出现差错,给别人造成更大的痛苦。我担心我也会上记录,那样我就永远见不到我那刚刚满月的儿子了。我既担心又疲劳,瘦了34磅,而且担忧得几乎发疯。我眼看着自己的两腮塌陷下去。我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地回家,就非常害怕,我崩溃了,哭得一踏糊涂,浑身发抖……有一段时间,就是对德军最后大反攻开始不久,我常常哭泣,当时,我几乎放弃了恢复正常的希望。

后来一位军医给了我一些忠告,把我从绝望的崖边拉了回来。我住进医院的第十天,那位军医在为我做完一次彻底的全身检查之后告诉我,我的问题纯粹是精神上的。“泰德,”他说,“我想你可以把生活想象成为一个沙漏,你知道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成万粒的沙子,它们都慢慢地平均地流过中间那条细缝。一次只流过一粒沙,除非弄坏沙漏,你、我都无法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你和我,都像这个沙漏。每天早上有成千上百件的工作需要我们在那一天里完成。可是如果我们不一次只做一件,让它们慢慢平均地通过这一天,像沙粒通过沙漏的窄缝一样,那我们就一定会身心受损。”

那一天不亚于我的新生,是值得纪念的,从军医把这段话告诉我之后,我就一直奉行着这种哲学。这个忠告不仅在战时救了我,目前对我在手艺印刷公司的公共关系及广告部中的工作,也有莫大的帮助。“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由于我一再对自己重复地念着这两句话。我的工作效率在不断提高,作起事来也再没有那种在战场上几乎使我崩溃、迷惑而混乱的感觉了。

在目前,我们的医院里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床位,都被神经或精神上有问题的人占据着。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这些人都是被累积起来的昨天和令人担心的明天累加起来的重担所压垮的。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只要能奉行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或者是威廉·奥斯勒爵的这句话——“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他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和朝气了。

罗勃·史蒂文生这样描述我们的生活:“不论担子有多重,每个人都能支持到夜晚来临,不论工作有多苦,每个人都能完成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一个人都能很满足、很有耐心、很可爱、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而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没错,生命说到底就是这样走过的。可是住在密歇根州沙吉那城的谢尔德太太在学会“只要生活到上床为止”这一点之前,却感到极度颓丧,甚至想要放弃生命。谢尔德太太向我诉说了她的过去:

1937年,我丈夫死了,我觉得天旋地转,也非常颓丧。我当时几乎身无分文,于是我试着写信给我以前的老板利奥·罗奇先生,请他允许我回去从事我以前的工作。我以前靠给学校推销世界百科全书过活。为了给丈夫治病,两年前我把汽车卖了,这次我勉强凑足钱分期付款买了一部旧车,然后开始出去卖书。

我原本希望工作能够帮我解脱颓丧,可是要一个人驾车,一个人吃饭,几乎令我无法忍受。这种情绪严重影响到我的业绩,以至很难付清数额很小的分期付款的车费。

1938年春天,我在密苏里州的维赛里市推销,那里的学校很穷,路也不好走,我又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所以我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我觉得生活又累又难,成功的希望很渺茫。每天早上我都害怕起床面对生活。我什么都怕——怕我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车钱,怕我付不起房租,怕饿肚子,怕我健康情形变坏而没有钱看医生。当时我之所以没有自杀,唯一的原因就是担心我的妹妹会因此而很难过,而且她也没有足够的钱来付丧葬费用。

然而,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使我从颓丧中摆脱出来,重新建立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我永远感激那篇文章里那一句很令人振奋的话: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

我把这句话抄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我车子前面的挡风玻璃上,使我开车的时候每一分钟都能看见。我发现每次只活一天并不困难,我学会忘记过去,不想未来,每天早上我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生命。”

我成功地克服了我对生命的恐惧。我现在过得很快活,也很成功,我知道,我每次只要活一天——“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

你知道下面这几行诗是谁写的吗?

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才能快乐,

因为他能把今天看成是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

他能够这样说:“不管明天会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这几句话听起来很现代,可这却是在基督降生的30年前所写的,作者是古罗马诗人何瑞斯。

我认为,人性之中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不愿做事,都梦想着去看天边那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已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花。

我们为什么愿意做这种傻事呢?史蒂芬·李柯克写道:

人生真是段奇怪的历程,在还是一个对世事一无所知的小孩子的时候,他说“等我成为一个大孩子时。”可是又怎么样呢?大孩子说:“等我成为一个成人时。”然后等他长大成人了,他又说:“等我有了属于我自己的家庭后。”可是结了婚,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想法变成了“等到我退休之后”。然后,等到退休之后,他回头看看自己的一生,不禁打了个冷战。不知怎么的,他把所有的机会错过了,而一切又一去不再回头。我们总是无法及早学会:生命就在我们度过的每一天和每一个时刻的生活里。

底特律城已故的爱德华·艾文斯先生,在领悟到“生命就在每一天和每一个时刻的生活里”之前,几乎因为忧虑而自杀。

爱德华·艾文斯从小家境贫困,他小小年纪就要出去卖报纸赚钱贴补家用。后来,家里有7口人要靠他吃饭,他就找了一份助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薪水很少,他却不敢辞职。8年之后,他才鼓起勇气开始自己的事业。他用借来的55元钱一年赚了两万美元。

然后,厄运降临了:他替一个朋友背负了一张面额很大的支票,而那位朋友后来破产了。等这件事刚有转机之后,马上另一场灾难又从天而降了,那家存着他全部财产的大银行垮了,他不但损失了所有的钱,还负债16万美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我寝食难安,焦灼万分,并因为过分担忧开始生起一种怪病。艾文斯先生向我讲述了当时的情形,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昏倒在路边,以后就再也不能走路了。我的全身都烂了,伤口往里面溃烂之后,连躺在床上都受不了。我的身体越来越弱,最后医生告诉我,我最多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大吃一惊,写好遗嘱,然后躺在床上等死。挣扎或是担忧都毫无意义了,我放松下来,什么都不去想。我放弃了,也放松下来,闭目休息。

之前,连续整整两个月,我几乎没有一次连续睡上过两个小时。可是这时候,因为一切的困难就快要结束了,我反而睡得很安稳。那些令人疲倦的忧虑渐渐消失了,我的食欲开始变好,体重也开始增加。

一个月后,我竟然能撑着拐杖走路。6个星期以后,我又可以工作了。我以前一年曾赚过两万美元,可现在能找到一个每周30美元的工作,就已经很高兴了。我的工作是推销用船运送汽车时,放在轮子后面的挡板。病好后我已学会放弃,学会不再忧虑,不再为过去和将来后悔害怕。我只注重今天,一心一意推销挡板。

没过几年,爱德华·艾文斯就成了艾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多年来,这个公司一直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一家上市公司。格陵兰还有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艾文斯机场——这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可是,如果没有学会“生活在今天里”的话,爱德华·艾文斯绝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在约翰罗斯金的桌上有一块石头,上面只刻了两个字:“今天”。我没在书桌上放石头,却在我的镜子上贴了一首诗,使我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时候都能够看见它——这也是威廉·奥斯勒爵士常常放在他桌上的那首诗——这首诗是印度著名的戏剧家——卡里达沙的力作。向黎明致敬

看着今天!

因为它就是生命,生命中的生命。

在它短暂的时光中,

有你存在的所有变化与现实;

生长的福泽,

行动的荣耀,

还有成功的辉煌。

因为昨天不过是一场梦,

而明天只是一个幻影,

但是活在美好的今天,

却能使每一个昨天都是一个快乐的梦,

每一个明天都是有希望的幻景。

所以,好好地珍惜今天的每一刻吧,

这就是你对黎明的敬礼。

如果你不希望忧虑侵入你的生活内,就要做威廉·奥斯勒爵士所做过的事情——“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现在,请你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然后把答案写下来:

第一,我是否不生活在现在而只担心未来?或者只追求所谓的“遥远奇妙的玫瑰园”,使现在更难受?

第二,我是否经常为过去发生的事后悔,让那些已经过去、已经做过的事困扰自己?

第三,我早晨起来的时候,是否决定要“抓住这一天”——尽量地利用这24小时?

第四,如果“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是否能使我从生命中得到更多的东西?

第五,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做?下礼拜?明天?还是今天?

在心理上只要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解决忧虑的万灵公式

我们已经知道忧虑是健康的可怕敌人,一定要消灭它。你是否想要找到一个既快又有效的办法来消除它呢?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由威利·卡瑞尔所发明的这个办法。卡瑞尔是一个有着聪慧头脑和能力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气调节器制造公司,现在是纽约州塞瑞库斯市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卡瑞尔公司世界闻名。我和卡瑞尔先生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吃中饭的时候他向我讲述他是如何消除忧虑的。他的办法是我所知道的消除忧虑的最好最有效的办法。下面是卡瑞尔先生的故事:

我在纽约州巴法罗城的巴法罗钢铁公司工作。有一次,我被派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一座花费好几百万美金建造的匹兹堡玻璃工厂,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目的是清除瓦斯里的杂质,使瓦斯燃烧时不至于伤到引擎。这是一种新技术,以前只试过一次——而且当时的情况很不相同。当我开始安装的时候,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都发生了。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机器可以使用了,却并没有达到我们所保证的那种效果。

我为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忧虑不安,那种感觉就好像给谁用力捶了一拳。我的胃和整个腹部都开始扭痛起来。有一段时间,我担忧得简直没有办法睡觉。

最后,出于一种常识,我想忧虑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想出一个消除忧虑并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非常有效。这个反忧虑的办法,我已经使用三十多年。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第一步,我把害怕抛诸脑后,静下心来,全面分析我所面临的情况,找出如果事情进一步恶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人会把我关起来,或者把我枪毙。最坏的结局,我可能会丢掉工作;我的老板可能会把整个机器拆掉,使投下去的两万美元泡汤。

第二步,在找到那个最坏的结果后,我让自己勇敢面对它,我对自己说,这次失败在我人生纪录上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污点,可能我会因此而丢了这份差事。但就算是这样,又能如何呢?我还可以另找份工作,再坏的情形也莫过如此。至于我的老板——他也知道我们现在正在试验一种清除瓦斯新法,如果这种实验要花掉他两万美金,他还付得起。而且,他可以把这笔花销算在研究费用上,因为这只是一种试验。

第三步,当我把一切都想明白之后,我真的有一种解脱感。我轻松下来,感受到几天以来所没体验过的一份平静。

从这以后,我把我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改善我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上。

我努力找出一些办法,以减少预计的两万美元损失。我做了几次实验,最后发现如果我们再多花5000美金,加装一些设备,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照这个办法做了之后,公司不但没有损失两万美金,反而赚了15万美金。

我想我当时若不及时走出忧虑漩涡的话,今后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使我们的思想会到处乱转,从而丧失决策、分析的能力。当我们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而在精神上接受它之后,我们就能够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每当我发现我将被忧虑所侵时,我就采用这个办法,这个办法非常有效,从那以后我就远离那些恼人的烦恼了。

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价值,这么实用呢?从心理学上来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巨大的灰色云层里拉出来,让我们不再因为忧虑而盲目地摸索,它可以使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而我们也都知道自己的确站在地面上。如果我们不能够脚踏实地,又怎么能希望把事情想通呢?

已经去世38年的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如果还在世的话,听到这个消除忧虑的万灵公式一定会举双手表示赞同。我怎么敢这么肯定呢?因为他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你要愿意承担这种情况,因为接受既成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

林语堂在他那本销路很广的《生活的艺术》里也谈到这个同样的概念,“心理的平静,”这位中国哲学家说,“……在心里上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

此话一点不假。在心理上只要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因为在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马上就轻松下来,会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你就能思想了。

无论这话说得多么千真万确,也无论这话多么字斟句酌。可还有无数人的幸福生活毁于他们的愤怒,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以求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东西来,他们不但不肯重建家园,还“和经验打了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争”——最后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情绪的牺牲者。

其他人是如何利用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呢?下面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以前我班上的学生——目前是纽约的一位石油商——所做过的事情:

我被勒索了,我不相信会有这种事情——我不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电影以外的现实生活中——可是我真的是被勒索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当时,我有一家石油公司,公司有几辆运油的卡车和几名司机。在那段时期,物价管理委员会管制得很严,我们所能送给每一个顾客的油量也都有限制。最初,我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可是确实有些司机私下里减少我们固定顾客的油量,然后再把偷出来的油转卖给他人。

有一天,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他声称掌握我们送油司机舞弊的证据。他威胁说,如果我不答应给他5000美元的话,他就把证据转给地方检察官。这时候,我才发现公司有这种不法的买卖。

虽然,我知道这种非法勾当与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也清楚公司应该为自己员工的行为负责的法律条文。还有,我知道万一案子转到法院去,上了报,这种坏名声就会毁了公司的生意。那样,我父亲在24年前创立的事业就毁在我的手中了。

我担心得生病了,一连三天吃不下睡不着,我一直在那件事情里面打转。我是该付那笔钱呢,还是该跟那个人说,不要打扰我,随便你怎么处理好了。我一直做不了决定,每天都做噩梦。

后来,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碰巧拿起一本叫做《如何不再忧虑》的小册子,这是我去听卡耐基公开演说时领到的。我开始阅读,里面教我:“面对最坏的情况。”于是我问自己:“如果我不肯付钱,那个人把证据交给地方检察官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呢?”

最坏的情况,便是“毁了我的生意”,而我人身是不会受到什么伤害的。所可能发生的,只是把我的公司毁了。

于是我对自己说:“好吧,没什么,我在心理上完全可以接受这点,接下去又会怎样呢?”

生意毁了,我也许得去另外找份工作,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了解石油行业——有几家大公司可能会乐意雇佣我。我开始觉得好过多了。困扰我三天三夜的忧虑开始消散了一点。我的情绪稳定下来……而且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我居然能够开始思想了。

于是,我清醒地看出了第三步——改善最坏的情况。就在我想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一个全新的局面出现在我面前:如果我把整个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也许会为我指出一条明路。我知道这乍听起来很可笑,因为我起先一直没往这方面想——当然是因为我起先一直在担心忧虑,根本没有时间去思想、考虑。我打定主意,第二天清晨就去见我的律师——接着我上了床,那一夜我没有失眠,相反,睡得很香甜。

结果怎样了呢?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师叫我去见地方检察官,把整个情形告诉他。我按照他的建议去做了。当我说出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出乎意外地听到地方检察官说,这种勒索的案子已经接连发生好几起了,那个自称是“政府官员”的人,实际上是警方的通缉犯。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松了一大口气。

那次事件叫人难忘,它给我的震动是十分巨大的,它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忧虑,从那以后,我经常应用威利·卡瑞尔的这个奇妙公式。

如果你认为运用万灵公式也无法驱走你的烦恼,那就请听下面这则故事吧。

下面是艾尔·汉里的故事。那是1948年11月17日,他在波斯顿史帝拉大饭店亲口告诉我的:

1929年,我被医生告知,我患有胃溃疡,而且非常严重,我在芝加哥西比大学的医学院附属医院里接受治疗。我的体重从175磅降到90磅。为我医病的3个医生中,有一个是非常有名的胃溃疡专家,他们说我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我只能吃苏打粉,每小时吃一大匙半流质的东西,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有护士拿一条橡皮管插进我的胃里,把里面的东西洗出来。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我对自己说:“你睡吧,汉里,如果上帝召你前去,谁也没有办法,还不如好好利用你剩下的这一点时间。你不是一直都想环游世界吗?现在不去的话恐怕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3个医生,并保证每天自行洗两次胃。他们听后,都大吃一惊。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会这样做,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种事。他们警告我说,如果我开始环游世界,我就只有葬在海里了。“不会的,我保证。”我意志坚定地说,“我已经答应过我的亲友,我要葬在尼布雷斯卡州我们老家的墓园里,所以我决定带着我的棺材。”

我去买了一口棺材,把它运上船,然后和轮船公司协商好:万一我去世的话,就把我的尸体放在冷冻舱里。

我开始踏上旅程,心里只想着奥玛开俨的一首诗:

啊,在我们零落为泥之前,

岂能辜负,不拚作一生欢,

物化为泥,永寂黄泉下,

没酒、没弦、没歌伎,而且没明天。

我来到了洛杉矶,上了亚当斯总统号船,开始了我死前的环游世界之旅。过了不长的时间,我惊奇地发现,我已不再日日服药,而且也不用洗胃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能吃下食物了——甚至包括许多奇奇怪怪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这些都是医生绝对禁止我吃的。

几个星期过去之后,我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老酒。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这样享受过。我们在印度洋上碰到季节风,在太平洋上遇到台风。这种事情就只因为害怕,也会让人躺进棺材里的,可是我却从这次冒险中体会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我在船上唱歌、跳舞,与新朋友彻夜聊天。亚当斯总统号到了中国和印度之后,我发现我回去之后要料理的私事,跟在东方所见到的贫穷与饥饿比起来,根本算不上问题,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我中止了所有无聊的担忧,觉得非常的舒服。回到美国之后,我的体重增加了90磅,几乎完全忘记我曾患过胃溃疡。我这一生中从没有这样快乐过。此后胃病一天也没有再犯过。

艾尔·汉里告诉我,他是在下意识里应用了威利·卡瑞尔征服忧虑的办法。

最开始,我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答案是:死亡。

接下来,我让自己准备好接受死亡。我确实准备这样做,因为,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是这样告诉我的。“最后,我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办法很简单,尽量享受我所剩下的这一点点时间,不再为任何事情担惊受怕。”他继续说道,“如果我上船之后还继续忧虑下去,毫无疑问,我一定会如医生所预料的那样——躺在我的棺材里完成这次旅行。可是我放松下来,忘了所有的麻烦,包括那要命的胃溃疡,我又变得像得病之前那样快乐、自信,谁知,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救了我的性命。”

所以,如果你正被或即将被忧虑所缠绕,就应用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进行下面三件事情——

第一,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第二,勇敢面对它,分析它,接受它;

第三,努力找出解决它或改善它的办法,并坚决地施行下去。

当你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做出决定后,就要付诸实施,不要再重新考虑,不要迟疑、担忧和犹豫,不要怀疑自己,否则就会引起其他的怀疑,不要回头看。运用亚里士多德方法

虽说威利·卡瑞尔所传授的方法很有效,可以称之为万灵公式,但它毕竟不能适应所有情况,解决所有有关忧虑的问题。

那么,当这个奇妙公式不起作用时,我们还该怎么办呢?我们还可以使用下面三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困难:

首先,弄清事实;

其次,分析事实;

最后,达成决定,尔后依此行事。

这是亚里士多德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方法。我们如果想解决那些逼迫我们、使我们日夜像生活在地狱中一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运用这几个步骤。

首先来看清事实,为什么把它列为首要一条,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因为弄清事实是明智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弄清事实,我们就只能在混乱中摸索。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伯特·郝基斯,曾帮助二十多万名学生解决了忧虑的问题。他说,世界上的忧虑,多数情况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事实来作决定而产生的。“混乱是忧虑产生的重要原因。”他告诉我说,“例如,我有一个必须在下周二之前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下周二之前我根本不去试着做什么决定。我要做的是集中全力去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事实。我不会发愁,不会为这个问题而难过,更不会失眠,只会一心一意去搜集所有的事实。等周二到来之时,如果我已经弄清所有的事实,一般说来,问题本身就会不攻自破了。”“是不是这样就可以摆脱忧虑的缠绕呢?”我问郝基斯院长。“是的,”他说,“我想我可以乐观地告诉你,我现在的生活完全没有忧虑。我发现,如果一个人能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以一种十分超然、客观的态度去找寻事实的时候,他的忧虑就会在事实的面前消声匿迹。”

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却是,绝大多数人不去弄清事实,甚少主观上不努力去做。爱迪生曾郑重地说:“一个人为了避免花工夫去思想,常常无所不用其极。”——如果我们专心去考虑事实,通常我们的潜力只能集中在我们已经想到的问题上,而忽略其他的一切——我们只需那些能够适合于行动的事实,那些只符合我们的如意算盘、符合我们原有偏见的事实。“一切和我们个人欲望相符合的,看来都是真理,其他的一切都会使我们感到愤怒。”安德烈·马罗斯如是说。

怪不得我们会觉得,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是这样困难。如果我们一直假定3加3等于7,那不是连做一个二年级的算术题目都会有问题吗?可事实上,世界上就有很多很多的人硬是坚持说3加3等于7——或者是等于70——结果不仅自己烦,周围的人也跟着烦。

我们如何面对这种错误倾向呢?最好的办法是把感情排除于思想之外,以一种“超然、客观”的态度去弄清事实。

但是,要在我们忧虑的时候那样做,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因为当我们忧虑的时候,往往会情绪激动。不过,我还是找到了两个可以帮助我们像旁观者一样很清晰、客观地看清所有事实的办法:

第一,假设是在为别人搜集各种事实资料,而不是为自己,这样可以保持冷静而超然的态度,也可以帮助自己控制情绪。

第二,在找寻导致忧虑产生的各种事实时,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自己的律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也要搜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那些有损于你的希望和你不愿面对的事实。然后,你把两方面的所有事实都写下来——我常常发现,真理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弄清事实真的是需要所有人要注意的,如果不先看清事实的话,不仅仅是你,就连我、爱因斯坦,甚至美国最高法庭,都无法对任何问题作出很明智的决定。爱迪生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死后留下了2500本笔记簿,里面详细记述了有关他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事实。

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让我们效仿郝基斯院长的办法——弄清事实。在没有以客观态度搜集到所有的事实之前,不要去尝试解决问题,因为那将是徒劳无益的。

当然,如果不对事实加以分析和诠释,对我们也丝毫没有好处。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把所有的事实都写下来之后,再做分析,事情就会明朗许多,解决的途经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这正如查尔斯·凯特林所说:“只要能把问题弄清楚,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一半。”

单凭用嘴说你可能不容易理解,中国有句古语:“百闻不如一见。”下面我就讲一个实例来告诉你一个人是怎样把我们刚刚所说的那些真正付诸于行动的。

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位在远东地区非常有名的美国商人盖伦·利奇费尔德。1942年,日军侵入上海租界,利奇费尔德正在中国,下面就是他在我家做客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日军侵占上海时,他们刚刚轰炸了珍珠港,气焰很嚣张。我那时正任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他们派来一位海军上将——命令我协助他清算我们的财产。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跟他们合作,要么就算了,而所谓算了,也就是与日军对抗,最后可能只有死。

权衡利弊后,我决定跟他合作。不过,有笔大约75万美金的保险费,我没有填在那张要交出去的清单上。我那样做,是因为这笔钱是属于我们香港公司的,跟上海公司的资产无关。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万一让日本人发现了这件事,可能对我会非常不利。果不其然,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此事。

当他们发现时,我因外出办事而不在现场,不过我的会计主任在场。他告诉我说,那个日本海军上将大发脾气,拍桌子骂人,说我是个强盗,是个叛徒,说我侮辱了日本皇军。我知道我将面临着什么,我知道我会被他们关进宪兵队去。

日本宪兵队是日本秘密警察行刑室的代名词,是个让人恐惧的地方。我有几位朋友宁愿自杀,也不愿被送到那个地方去。我还有些朋友,在那里被审问了10天,受尽了苦刑以后,死在了那个地方。可是现在,我也要做好进那个恐怖地方的准备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是星期天的下午,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一定被吓得六神无主,的确,如果我没有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一定会被吓坏的。多年来,每次我担心的时候,总是坐下来用打字机打下两个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我担心什么?我能怎么办呢?

所以,在那个下午,我直接回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我住的房间,取出我的打字机。我打下第一个问题:我担心的是什么?

我有可能明天被关进那个令我恐惧的地方。

然后我打下第二个问题:我该如何应对?

经过几个小时深思熟虑,我写下了四种我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每种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

其一,我可以尝试着去跟那位日本海军上将解释。可是他不会说英文,若是我找个翻译跟他解释,他很可能不耐烦起来,那我可能连一丝生存下来的希望都没有。因为他是个暴徒,所以我宁愿被关进宪兵队,也不愿去跟他谈。

其二,我可以逃走。但这点很快就被我否决了,日本特务一直在监视着我,我从基督教青年会搬出搬进都需要登记。如果我打算逃走的话,很可能会被他们抓住而立即枪决。

其三,我可以留在房间里,不再去上班。可是如果我这样做的话,那位日本海军上将马上就会起疑心,说不定立刻就会派兵把我抓进宪兵队而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其四,像平常一样,星期一早上照常去公司上班。如果我这样做的话,很可能那个日本海军上将正在忙着,而忘掉了我那件事情。即使他想到了,也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不会来找我的麻烦。这是最好的结局。退一步讲,即使他还来烦我,我仍然还有机会去向他解释,所以应该像平常一样,在星期一早上到办公室去,就好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这样可以给我两个逃避宪兵队的机会。

我决定采取第四个方案——像平常一样,星期一早上去上班。做了这个决定之后,我觉得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个日本海军上将正坐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吸着一支香烟,像平常一样看了我一眼,什么话都没说。6个星期以后——谢天谢地,他被调回东京去了,我的麻烦也随之结束。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捡回一条命,大概就是因为在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坐下来写出各种不同的情况,以及每个步骤所可能带来的后果,然后很镇定地做出了决定吧。如果我没有那样做的话,就可能会很慌乱,迟疑不决,会失眠。然后星期一早上上班的时候,一定会极不自然,满面惊慌和愁容。仅这一点,就可能会引起那位日本海军上将的疑心,而使他立刻采取行动。

以后,一次次的经验证明,分析事实做出决定的确有莫大的价值。我们都是因为不能实现预定目标,不能控制自己,回旋在一个令人难过的小圈子里,才会精神崩溃和生活难过。我的经验告诉我,一旦很清楚、确定地做出一种决定之后,50%的忧虑就会消失,再按照决定去做以后可以排除40%的忧虑。

也就是说,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就能消除我90%的忧虑:

清楚地写下我所担心的是什么;

列出我所能采取的各种办法;

选择决定采取的办法;

马上就照决定去做。

现在盖伦·利奇费尔德已是亚洲最重要的美国商人之一。他很诚恳地告诉我,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这种分析忧虑、正视忧虑的方法。威廉·詹姆斯说:“一旦做出了决定,马上就要付诸行动,同时要完全不理会责任问题,也不必考虑后果。”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当你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做出决定后,就要付诸实施,不要再重新考虑,不要迟疑、担忧和犹豫,不要怀疑自己,否则就会引起其他的怀疑,不要回头看。

我问韦特·菲利浦——俄克拉荷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如何把决心付诸行动,他回答说:“我发现,如果超过某种限度以后,还一直不停地去思考问题的话,势必会造成混乱和忧虑。当调查和多加思考对我们有害时,也就是我们该下决心、付诸行动、不再回头的时候了。”

记住盖伦·利奇费尔德所讲述的摆脱忧虑的方法吧!

首先,我担忧的是什么?

其次,我如何应对?

第三,我决定该怎么做?

第四,我应什么时候开始做?

你想远离忧虑,远离疾病吗?你想拥抱年轻,拥抱健康吗?那你就应该好好琢磨一下亚历西斯·戈锐尔博士的话:“在纷繁复杂的现代城市中,只有那些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会免遭精神疾病的困扰。”忧虑会伤害身心健康

这件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有一天晚上,一个邻居来按我的门铃,通知我和家人去种牛痘,预防天花。他是整个纽约市几千名志愿者中去按门铃的人之一。很多人都吓坏了,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等待接种牛痘。大约有2000名护士分别在纽约市的医院、消防队、派出所和大工厂里设置接种站为大家夜以继日种痘。怎么会这么热闹呢?因为纽约市有8个人感染了天花,其中有两人被天花夺去了生命。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当时纽约约有800万市民,仅仅因为两人死亡就造成了如此不安。

我在纽约市已经居住了37年,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来按我的门铃,并警告我预防精神上的忧郁。然而,在过去的37年里,这种病所造成的破坏至少比天花要大几千甚至上万倍。

到我写这本书时,仍没有一个人来按我的门铃,并警告我说:目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中,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精神崩溃,而大部分都是因为忧虑和感情冲突而引起的。你很幸运,因为,当你读阅本书时,就等于来按自己的门铃,向自己发出警告。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亚历克西斯·卡瑞尔博士说:“不知道如何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不会长寿。”

其实,不止商人,家庭主妇、兽医和泥水匠亦是如此。

几年前,我在度假的时候,跟戈伯尔博士一起坐车经过德克萨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