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个勤学故事:早起的一百个好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09:27:53

点击下载

作者:禹田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101个勤学故事:早起的一百个好处

101个勤学故事:早起的一百个好处试读:

前言

年轻的布封立志在科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然而周围的人都嘲笑他痴人说梦。因为他不仅智力平平,反应迟钝,而且生性懒惰,爱睡懒觉,常常上午十一点钟才起床。

但周围的人越是嘲笑,布封的志向就越是坚定。时间是很有限的财富,而早上睡懒觉实在太浪费时间,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决定改掉这一坏习惯。他要求佣人每天清晨六点叫醒他,并让他起床。佣人为此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一天,布封又赖在床上不肯起来,佣人急得端来一盆凉水泼进他的被窝。这招立刻见效,且屡试不爽。

在佣人的督促下,布封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得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他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到午后两点,又从下午五点工作到晚上九点,四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博物学家和作家,为后人所敬仰。

从被人嘲笑到为人敬仰,布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由早起而养成的勤奋的习惯。勤奋的人懂得早计划、早准备和早行动,因而他们总是步步先于别人,往往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成功。水滴石穿,不是由于水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它昼夜不舍地滴坠。成绩的取得也一样,勤奋不止,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就能创造奇迹。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有远大的理想,却又苦于不知如何努力实现它,不妨就像布封一样,从早起开始吧!

第一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

聪明贼和笨书生

笨鸟先飞早入林。——关汉卿

清朝末年,湖南出了一个大人物。他才能和学识都非常出众,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就是曾国藩。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小时候却不是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童,恰恰相反,他的天赋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有点愚笨。不信,请看下面这则故事。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大家都睡了,曾国藩还在对着油灯读书。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读了很多遍,却始终背不下来。曾国藩非但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下定决心:今天晚上一定要把这篇文章背熟,否则决不睡觉。

就在曾国藩努力背书时,一个小偷来到他家,偷偷潜伏在他房间的屋檐下。小偷想等年轻的读书人睡觉后进去偷点东西。可是,他等啊等啊,等了好久,里面的这个年轻人就是不去睡觉。小偷趴在窗户上一看,里面的读书人正翻来覆去地背同一篇文章呢,读书人照着书本读几遍,就扣上背一遍,背不下来,再读;读上几遍再背,还是背不下来就再读……

又过去了很长时间,那小偷在屋檐底下等得实在不耐烦了,竟直接冲进房里,指着曾国藩气呼呼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就凭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听着,我来背一遍给你听。”说完,小偷就从头到尾把那篇文章背了一遍,竟然背得一字不差。背完后,小偷丝毫不理会曾国藩惊诧的目光,转身扬长而去。

曾国藩被惊得目瞪口呆,等那个小偷背完文章走了,才回过神来。他不禁笑了,心想:这个人可真厉害啊!才听我读了几遍就能背得一字不差。看来我还是不够专心,得继续苦读才行。

于是,曾国藩又聚精会神地读书了。非常有理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就获得成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向巅峰。不要为自己不是所谓的神童而沮丧,只要肯下功夫,你完全能够做得比他人更棒。反光镜在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岁便能作诗。同县的人感到惊奇,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他的父亲为了赚钱,天天领着他到处表演,没有再让他继续读书。结果,长到十二岁时,方仲永只能勉强即景赋诗。又过了七年,他写诗的才能完全消失了,与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写在脚板上的成功秘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成功之路万千条,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必须有“勤奋”一路相伴,才能功到自然成。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一次集会上,有一位记者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回答道:“勤奋。”紧接着,他讲起了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的故事。

在原一平六十九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记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

原一平接过提问者的话说道:“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这位提问者稍作沉思,幡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地看着记者,自谦地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联想李嘉诚一步步走来的经历,这也不难理解。

1939年,为了躲避日军,李嘉诚与家人辗转到了香港,寄居在舅父家里。祸不单行,这时李嘉诚的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不久撒手归西。作为长子,李嘉诚决定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初入社会,李嘉诚从学徒工做起。经过辛苦而困难的三年,当年那个十四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十七岁的李嘉诚做起了推销员,他每天背着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推销自己的产品。后来,在总结自己推销员工作时,李嘉诚曾说:“别人做八个小时,我就做十六个小时,开始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脚板上的老茧未必没有原一平的厚,但他们脚板上老茧分明写着同样一个字——勤。非常有理勤奋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奋、肯干、努力,就会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这就好比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就越多。反光镜张丞相很喜欢写草书,但却不肯下功夫练习。一天,他偶然拟得一佳句,便挥毫疾书。写完之后,他令侄儿抄写一遍。侄儿动手抄写时,却难以分辨纸上写得是什么字。无奈,只好拿着手稿去问张丞相。张丞相反复地看了许久,连自己也不认识,便责怪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来问我?到现在我也忘记写了些什么。”

埋在农田里的“金子”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西塞罗

有一位老农民,非常热爱土地,他的一生都在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自己的那片农田,并且因此积累了不少财富。

生命垂危之际,他把六个儿子叫到床边,说:“现在,我把田产留给你们,你们要好好耕种,不要荒废了它。我还有一批财宝,埋在了农田下面,等我死后你们可以挖出来平分……”话还没说完,老农就断气了。

父亲去世以后,六兄弟开始夜以继日地挖宝。他们挖啊挖,一直挖了两个多月还没找到。这时,已经到了播种的季节,他们只好暂停。

从播种到发芽,再到庄稼长成,六兄弟一直耐心地等待着。终于熬到了秋收季节,他们收割庄稼的速度比谁都快。这一季的收成比往年都要好,因为他们把地几乎挖了一遍,土壤变得很疏松通透,所以庄稼长得特别好。

等到秋收结束以后,他们又接着挖啊挖,把整片土地都挖了一遍,还是没有挖出宝藏来。这时,老大说:“是不是我们挖得不够深?”这么一提醒,六兄弟决定:再挖一遍,挖得再深一些!

转眼又到了播种季节,挖宝工作只能再次暂停。直到秋收以后,六兄弟才又开始挖啊挖。这一季的收成比上一季还要好。

就这样,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六兄弟始终都没有挖到父亲埋下的宝藏。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每年的收成都特别好,六兄弟也因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六兄弟的伯父看到他们每年都在挖宝,终于忍不住了,对他们说:“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宝藏在哪里吗?你们的父亲把辛苦赚来的钱都买了田产,这些肥沃的土地就是他的宝藏。他是希望你们六个兄弟能够像他一样好好耕种这片农田,难道你们体会不到他的苦心吗?”非常有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谁也不可能不劳而获。要想打开成功的门,就必须要付出辛苦与汗水。努力吧,以实力和勤奋推开那扇门,迎接你的将会是一片光明。笑园日记有一个家庭,全家人都非常懒惰。丈夫叫妻子做家务,妻子不想做就叫大女儿做,大女儿不想做就叫小女儿做,小女儿也不想做就叫小狗做。一天,家里来了位客人,看见小狗在做家务很惊讶,“你会做家务?”小狗说:“他们都不做就叫我做。”客人更加惊讶:“你会说话?”小狗:“嘘!小声一点!不然他们知道我会说话又叫我接电话了!”

蔡文姬辨琴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很小的时候,她便在音律方面表现出了非同常人的才能。

一天深夜,小文姬被一阵琴声吵醒了,便侧耳谛听起来,原来是父亲正在隔壁弹琴。她的父亲是个大学问家,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和整理古代经典书籍上,常常写作到深夜,于是弹琴就成了他减轻精神疲劳的良方,以便在放松之后继续写作。“嘣——”突然,父亲弹奏的琴弦断了一根。“我猜您弹断的是第二根弦。”小文姬走到父亲的书房,笃定地说。“那你转过身去,猜猜我这次弹断的是第几根?”父亲想试试女儿,便又用力拨断了一根弦。

小文姬背对着父亲大声说:“是第四根弦。”“对,对!”父亲兴奋地询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这哪里是猜的,我七根琴弦都能听出来。”小文姬自信地说。

父亲很是惊喜,将小文姬抱在怀中,说:“你六岁就有这么好的乐感,若是以后勤加练习,一定能成为音乐家!”“嗯,古代的季札听琴能判断国家的兴衰,师旷听琴能断定国家就要打仗,我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小文姬告诉父亲。父亲赞许地点了点头。

后来,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蔡文姬对音律的感知能力更是非同一般,只要听一遍就能将琴曲记下。然而,她却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懈怠,只要一有闲暇,便反复地练习弹奏,不断完善自己的琴技。就这样,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努力,蔡文姬成为了弹奏七弦琴的高手。非常有理蔡文姬从小就通晓音律,加上后天的勤奋努力,终成为东汉弹琴高手。天资聪慧,天赋异禀固然让人为之赞叹,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还需要后天不断地勤学苦练。笑园日记音乐课上,老师突然停止弹奏钢琴,问小明:“我最后弹奏的是什么音?(应该要回答Do、Re、Mi……)”小明说:“老师,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老师:“那你说说看,这是什么音?”小明:“是钢琴的声音。”

偷懒的惩罚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勒

某国有一位商人,经常赶着驴走乡串村做买卖,有时贩卖布匹、珠宝,有时贩卖水果和蔬菜……实际上只要能赚点钱的东西,他都卖。

一天,商人听说海边的盐很便宜,心想:如果把海边的盐贩卖到山里的村子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立即带上驴子去买盐了。

海边的盐果然便宜,商人买了很多。回来的路上,驴子驮着盐,商人牵着驴子,他一边走一边想:这趟生意应该能大赚一笔。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经过一座狭窄而光滑的石桥时,驴子忽然滑倒,一下子跌进石桥下的小溪里。

溪水把驴子驮的盐溶化、冲走了,只有几条空口袋还系在鞍上。没有重东西的束缚,驴子很容易就上了岸。

盐没了,商人一直发牢骚。驴子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盐袋减轻分量了,行走起来省力不少。这是个好办法,嗯!把它记牢,下次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减轻重量了。驴子心想。

第二天,商人又从海边买回了许多盐,由驴子驮着进村。在经过石桥时,驴子故伎重演,再次跌入溪水中,直到盐溶化得一干二净。

商人很懊恼。他怀疑驴子故意捣鬼,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惩罚它。

没几天,商人又买入了一批货。这一次不是盐,而是棉花。棉花在驴背上堆得像座小山。“走吧!回家!今天的行李体积虽大,可是并不重。”商人对驴子说道。

驴子很不乐意,摆出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慢吞吞地走着。很快,他们又来到了石桥边。驴子再次滚到水里去,它在水里挣扎着,等待驮的东西像上两次一样溶化掉。

棉花没有溶化掉,反而很快吸满了水。驴感到背上的口袋越来越重,不断向溪底下沉,这时,它真的不堪重负了。

商人弯腰把驴从水里拉上岸。“我们回家吧,怎么样?”商人说着,牵了湿漉漉的驴子向村子的方向走去。

驴子迈着沉重的步子跟在后面。它一边走一边难过地想:本想偷懒,谁知驮的东西一下子重了这么多。非常有理懒惰是一个很强大的“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而错失机会。如果一味想着偷懒,很有可能像故事中的驴子那样弄巧成拙,最后付出更多的力气。笑园日记面对前来借驴的邻居,老张说:“我已经把它借给别人了。”然而,他刚说完,驴就叫起来了。邻居:“我听见驴叫了。”老张:“你是相信我的话呢,还是相信驴的话啊?”

只顾享乐的蟋蟀小姐

偷懒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米尔·勒纳尔

炎热的夏天,蟋蟀小姐躲在清凉的树荫里,悠闲地弹琴、跳舞。忽然,她看到一群蚂蚁走了过来。蚂蚁嘴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原来他们正在搬运粮食呢,个个都累得满头大汗,直喘粗气。

蟋蟀对一只肤色棕黑的蚂蚁姑娘说:“这么热的天,你们还拼命干活儿,多辛苦啊!生命短暂,要及时享乐。来吧,跟我一起唱歌跳舞!”

蚂蚁姑娘说:“我们这么辛苦是在准备过冬的粮食呢。要是现在只顾享乐,冬天就该挨饿了。”“冬天还早着呢!”蟋蟀说,“何必在这么热的天气里忙个不停,你们真是太傻了。”“你才傻呢!”蚂蚁姑娘生气了,“你现在只知道贪玩享乐,到了冬天就等着挨饿吧!”说完,就匆匆忙忙搬粮食去了。蟋蟀不屑地哼了一声,继续在树荫里弹奏音乐。

转眼间,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蚂蚁过冬的粮食准备得差不多了,而蟋蟀小姐还是一点都没有准备,整天只顾着唱歌跳舞,饿了就随便在野外找点吃的。她总是说:“距离冬天还早着呢,过几天我再准备。”可是,话是这么说,却一直未见她行动起来。

终于,寒冷的冬天来了,树叶落光了,小草枯黄了,野外已经很难找到食物了。蟋蟀小姐一连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身上也只有那件在夏天跳舞时穿的单薄衣裙,她感到又饿又冷,心想:我还是向蚂蚁们要点吃的吧,他们从夏天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了,一定有很多食物。于是,她瑟瑟发抖地来到蚂蚁的家门口,敲了敲门。

开门的正好是那位棕黑色的蚂蚁姑娘。蚂蚁姑娘已经不认识她了,问道:“你是谁?有什么事?”“是我,还记得吗?就是那次跟你说话的蟋蟀。我快要饿死了,求求你,给我点吃的吧。”

蚂蚁姑娘问:“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准备好过冬的食物?”“那时我光顾着唱歌跳舞,就把这事给忘了。”“那时你忙着唱歌跳舞,现在可以去找粮食啊!”蚂蚁姑娘说完,“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蟋蟀非常羞愧,只好转身走了。没走多远,她就被冻僵了。非常有理蚂蚁辛勤劳作,所以冬天得到温饱;蟋蟀逍遥享乐,最终在凛冽的寒风中挨饿受冻。蟋蟀的下场固然让人同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是她咎由自取的结果。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要想享受劳动果实,就必须先付出劳动。笑园日记大象不小心踩了蚂蚁窝,蚂蚁倾巢出动,爬到大象身上。大象抖抖身子,蚂蚁纷纷掉落,最后只剩下一只蚂蚁还留在大象脖子上。地上的蚂蚁齐声对他呐喊:“勒住他!勒住他!”

干活赔书的少年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木村久一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少年林肯每天花很多时间干活。一天的劳作非常辛苦,但只要闲下来,他就会读书学习。他读的书大都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几公里的路。

一天,小林肯去邻居家送木柴。偶然间,他在邻居家的书架上看到了渴望已久的书——《华盛顿传》。他站在书架前入迷地读了起来。邻居见他这么喜欢这本书,就大方地借给了他,并嘱咐他:“这本书很难买,你可别弄脏啊!”林肯高兴地连声说:“行!行!”

回到家,小林肯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天色渐渐地暗了,他就借着火炉的微光继续看,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才依依不舍地上床睡觉。

半夜里,林肯被滴滴答答的水声惊醒。原来是下雨了,屋里好几处正在漏雨。他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扑向那本崭新的《华盛顿传》。可是已经晚了,书已经湿得如同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林肯难过地捧着书流了一夜的眼泪。

第二天,林肯到邻居家还书时,先诚恳地道歉,接着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邻居家劈柴、烧火,整整忙了三天。邻居被林肯的行为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把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过了这本珍贵的《华盛顿传》。

林肯所学到的知识,几乎全是靠自学获得的,他最终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非常有理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我们无法逃避出身的贫穷,却可以改变贫穷。知识改变命运,勤学创造幸福。笑园日记化学实验课上,小明在操作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烧杯。化学老师走过来说:“实验室有规定,损坏东西照价赔偿!烧杯五元一个!”小明摸了摸口袋,只有一张十元的,化学老师也没零钱找。小明看了看桌面,那里还摆放着一个烧杯,于是灵机一动,对化学老师说:“要不,我再摔一个吧!”

杂货店的大数学家

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

一家杂货店里,一个伙计正在埋头书写。这时一位顾客走了进来,问:“一轴线多少钱?”“853729。”小伙计头也不抬地说。顾客愤愤地说:“真是个傻子,一轴线竟然要这么多钱!”说完便走了。

这个被骂做“傻子”的小伙计名叫华罗庚,当时他正在一张烟盒纸上演算一道数学题,因为太过专注,随口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当成价格说了出来。

一个杂货店的小伙计,何以会对数学如此着迷呢?

其实华罗庚小时候也很贪玩,虽然对数学、物理等学科很感兴趣,但是作业写得很马虎,每次都反复涂改。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一位姓王的数学老师发现华罗庚作业上反复涂改是因为有了新的解题方法,从而断定他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于是便鼓励华罗庚向更高层次钻研。

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华罗庚回到家里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虽然无法继续学业,但是他牢记王老师的教诲,勤学不辍。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便潜心攻读数学。就这样,华罗庚利用五年的时间,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数学课程。

1930年,华罗庚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熊教授写信邀请他到清华去学习、工作。华罗庚深知机会得来不易,更加专心地研究数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他被破格提升为助教,还获得了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机会。后来,他一连攻克了几个数学难题,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大师。

1950年的一天,这位已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授,在填写户口簿时,在“文化程度”一栏里写了“初中毕业”四个字。鼎鼎大名的大学教授,怎么会是初中毕业呢?人们大感惊异,误以为搞错了。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这位数学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非常有理勤学有为,懒惰无知,博学多才来源于勤奋忘我的努力。只有在学习上舍得花力气,用功夫,才能够浇开芳香的理想之花,获得真才实学。笑园日记数学课上,老师对讲台下的同学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需要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需要一天。”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接着说:“如果一艘船横渡大西洋需要六天,那么,六艘船横渡大西洋则需要一天。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诗人与少年

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晚年的时候,他辞去官职后,隐居田园之中,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生活。周围的人都知道他非常有学问,于是纷纷前来拜访他,向他求教。

这一天,一个少年前来向陶渊明求教。见到陶渊明以后,他激动地说:“陶先生,我对您仰慕已久,今天来专程拜访您,希望您能传授给我一些学习的秘诀。”

做学问哪有捷径可走?陶渊明刚想责备少年,但想到这会打击少年学习的热情,因此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拉着少年来到了一片稻田边,指着一棵一尺多高的禾苗说道:“你仔细看一看,那禾苗是不是正在长高?”

少年全神贯注地观察了很久,眼睛都有些干涩了,那禾苗却依然纹丝不动。他揉着眼睛对陶渊明说:“和原来一样,没长高啊。”

陶渊明问道:“既然没有长高,那么为何这禾苗春天刚刚栽下,现在变成一尺多高了呢?”少年迷茫地摇了摇头。

陶渊明又拉着他来到了一条小溪边,指着一块表面光滑的大石头问他:“你看,这块石头的表面被农夫的镰刀磨得像马鞍一样光滑,你知道它是哪一天被磨成这样的吗?”

少年摇摇头,老实地回答说:“不知道。”

陶渊明耐心地对他说:“其实,禾苗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少年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说:“我懂了,这磨损的石头是因为农夫日复一日地在上面磨刀、磨镰,不是一天形成的。”他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继续说道,“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捷径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要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提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非常有理学习不可一味贪求捷径,最重要的就是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再努力。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不断增加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让他的学问在日复一日地努力中获得增长。笑园日记诗人把自己写的一首诗读给朋友听,并问他说:“你觉得如何?”朋友坦率地说:“没有一点儿诗味。”诗人恼了,把朋友臭骂一顿。朋友不仅不怒,反而笑了:“你这篇骂人的散文比你写的诗好多了。”

范仲淹划粥割齑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古文《岳阳楼记》是忧国忧民的散文名篇,为人称颂。它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不仅能诗擅文,而且在军事、政治方面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在政治上,他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

其实,范仲淹所有取得的这些成就,与他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密切联系。

为了开阔眼界,增进学识,范仲淹独自千里迢迢地来到应天府学习。小小年纪的他很少向家里要钱,生活过得很清苦。冬天,很多同学躲在暖和的被窝里睡觉,范仲淹却在刻苦用功,困了,就用寒冷刺骨的冰水洗洗脸。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粮食,范仲淹每天只能喝粥。他早晨把米粥煮好,等粥凝固后将其划分成三块,再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就是他一日三餐的饭食。

同学中,有一个是南都留守的儿子,看到范仲淹“忘我攻读”,每天只吃点粥,很是感动。于是,他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生活。范仲淹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他的好意。既然不接收钱财,那送吃的总可以吧!那位同学又给范仲淹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这次,范仲淹不好再拒绝,只得接受了。

过了几天,那位同学来看望范仲淹,却吃惊地发现上次送来的美食连动都未动,全部变质发霉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也太清高了,宁愿看着吃的发霉,都不愿意接受我的一番好意。”

范仲淹慌忙解释说:“你误会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这些美食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同学听了他的话,心里暗暗佩服范仲淹的意志坚强,料定他以后必成大器。

范仲淹勤奋苦读,终成一代贤臣。非常有理范仲淹克服重重困难勤奋苦读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习环境也越来越优越,我们更应该好好利用现有的条件勤奋努力。笑园日记顾客向店主抱怨:“粥这么稀还要三块钱一碗,太坑人了吧。”店主不以为然:“物以稀为贵。三元这么大一碗,您占大便宜了。”

神射手炼成记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纪昌,他非常羡慕那些百发百中的神射手,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有那样的本事,于是拜神射手飞卫为师。

飞卫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他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功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纪昌语气坚定地说:“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

接着,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听了老师的教导,纪昌一回到家,就开始练习不眨眼睛。妻子织布时,他就仰卧在织布机下面,瞪大眼睛,牢牢地盯着织机一上一下的脚踏板。纪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整整坚持了两年,从未间断。两年后,就算有人拿锥子尖抵到他的眼皮上,他的眼睛也能睁得圆圆的,一眨也不眨。

纪昌跑去拜见飞卫,把不眨眼的成绩告诉他。飞卫说:“这还不行!你还得练好眼力,要练到看小东西像看大东西,看极其微小的东西像看很显著的东西才行。”

纪昌又回家刻苦地练起来。他用一根极细的牛毛把虱子拴住,吊在窗户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一段时间后,那个小虱子似乎变大了。纪昌继续坚持不懈地练习,又过了三年,他眼中那个小虱子变得像车轮一样大小。纪昌再看周围其他的东西,好像全都变大了。

纪昌跑去报告飞卫。飞卫很高兴,说道:“你的眼力已经练到家了!”接着,他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放箭。经过苦学苦练,纪昌终于也成长为一名百发百中的神射手。非常有理学习任何一项本领必须脚踏实地学习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由简单到复杂,才能最终学有所成。否则,就像盖房子,如果只想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房子会倒塌。笑园日记一位射击队的教练在游玩时发现,街道的墙上有一些弹洞,这些弹洞均位于白色粉笔圈的中心。这一定是哪个神枪手打的,教练决心找到他。经过几天的查访,他找到了那位射手——一个七岁的小孩。教练十分惊讶:“小朋友,你的射击技术是从哪儿学的?”小孩说:“这没什么,我都是先打抢,然后再在弹洞周围用粉笔画圈的。”

“神童”的秘密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爱因斯坦

陈毅从小聪明伶俐,五岁时就在一家私塾读书,是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在私塾里,每到背书的时候,常常有不少学生因背不出而受到打手心的惩罚。然而陈毅却从来未尝过打手心的滋味,因为每次他都能流利地背出来。因此,私塾的毛老师经常对大家说:“你们要好好向陈毅学学,他年纪比你们小,背得这样熟,你们年龄比他大,却背不出,难道不难为情吗?”由于成绩出类拔萃,陈毅被大家称为“小神童”。

陈毅是如何成为“小神童”的呢?毛老师终于在他六周岁生日那天,探出了其中的“秘密”。

那天,陈毅家请毛老师去吃午饭。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在灶前烧火,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陈毅看书太入迷了,火烧得太旺,锅里透出了煳味儿。母亲从外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煳了,非常生气,从旁边拿起刷子就要打陈毅。

毛老师一看,连忙劝阻:“不要打孩子!饭烧煳了可以将就着吃,这孩子学习这么用功,读书这么专心,我觉得很难得。”说完,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

陈毅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毛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那本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没教过的课文,而陈毅却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符号。

毛老师奇怪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画圈的,是我已经读懂了的;画半圈的,是不太明白,要等老师讲了,再打圈圈;画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都要把老师明天要讲的新课提前预习一下,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语句画出来。听课时,他就会格外留心,特别注意。如果还有不太懂的地方,就直接向老师提出来。

毛老师听了十分高兴,称赞他说:“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我终于发现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非常有理毛老师一语道破天机,说出了陈毅成为“神童”的秘密——勤奋!其实,大多数人之间智力水平差距甚微,之所以成绩有所差距,往往是因为努力程度不同。所以,不要再为成绩不好寻找客观理由了,如果想要脱颖而出,不妨多一点努力。笑园日记一位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真是个神童,他有很多独特的想法,您认为呢?”老师回答:“是这样的,特别是默写生字的时候。”

“小虫”创造奇迹

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能,也不存在没有智能的热情,如果没有勤奋,也不存在热情与才能的结合。——约瑟夫·伦米利

NBA是高个子的天下,连身高两米的人都稍显矮。但夏洛特黄蜂队却曾有过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六的队员,他就是绰号为小虫的后卫马格西·博格斯。

他是NBA历史上身材最矮的球员,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曾经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技术一流,远投精准,在高个子们的防守阵营中带球上篮也毫不畏惧,甚至曾将天王乔丹逼入绝境。

博格斯天生就是一个篮球好手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勤奋苦练的结果。小时候,博格斯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喜欢打篮球,他当时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可以去NBA打球,因为NBA的球员不仅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而且待遇非常优厚。为了梦想,博格斯几乎天天和同伴泡在篮球场上厮杀。

博格斯经常告诉他的同伴们:“我长大了要去NBA打球。”

每当听到博格斯这样说,所有的人都会忍不住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在他们看来,一个只有一米六的矮子是绝对没有可能进NBA打球的。

博格斯并没有因为他人的嘲笑而放弃梦想,相反这激起了他更强烈的斗志。他用超过其他人好几倍的时间来练球,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长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博格斯成为著名的球星后,曾经对记者说过:“以前听说我要到NBA打球而笑得倒在地上的同伴,现在,他们可以对人炫耀说:‘我小时候是和黄蜂队的博格斯一起打球的。’”非常有理身材或外貌等身体条件并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的身体条件虽然不好,但可以靠后天的努力来弥补。说到底,决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自身的努力程度。笑园日记父亲把五岁的儿子抱在膝上,全神贯注地观看篮球赛。孩子看到运动员们拼命地抢球,便问道:“爸爸,篮球一定很贵,是吗?”爸爸惊诧地说:“乖乖,你怎么会这样想呢?”孩子说:“要是不贵,他们为什么不每人买一个呢?”

电脑天才捉“臭虫”

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也可以弥补它的不足。——乔·雷诺兹

美国西雅图的一个游乐场里,一位褐色头发的小男孩正在玩旋转木马。他已经坐在旋转木马上玩了很久,可还是不愿意下来。这个男孩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玩很长时间才回家。他通常一边玩,一边思考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最近他在看一套叫做《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的书。这本书很厚很重,他每天要花几小时一字一句地阅读,从头到尾读得很仔细。

他一边看,一边想,这真是件神奇的事情,文字竟然能把过去的事情记录下来,流传到现在,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人类的历史那么久远,要多少书才能把这些事情全部记录下来呢?如果有种魔法,把这些书都装进一个小小的方盒子里,那该多好呀!

小男孩坚持写日记,记录下这些奇思妙想。由于看的书多,他自然产生了很多想法。他曾对身边的朋友说:“我不要做一棵普通的小草,我要做一棵高大的橡树。”

为了成为“高大的橡树”,小男孩付出了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小男孩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文章,要求写四五页就可以,小男孩却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写了三十多页。还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写一篇不超过二十页的故事,可是他竟然一口气写了一百多页。故事情节之曲折离奇,令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

当小男孩有机会接触到电脑时,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废寝忘食地摆弄那台机器。为了换取使用电脑的机会,他帮助软件公司抓“臭虫”,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付出终有回报,他在十三岁的时候便编写了一个电脑游戏软件,并成为远近闻名的电脑小专家。

这个小男孩长大之后创建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其产品遍布全世界,他就是三十九岁就成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非常有理勤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缺少勤奋,哪怕是天赋异禀的鹰也只能栖于树上,望天兴叹;有了勤奋和努力,即使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山顶,观千山暮雪,望万里层云。笑园日记学校电脑培训班的条件很差,一位学员被蚊子叮的实在受不了了,举手说:“老师,能不能把教室里的蚊子放进回收站,然后彻底删除?”老师说:“可以,但你必须先选中它。”

磨出一台显微镜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在荷兰,一个年轻人在小镇上找了一份看门的工作。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这位年轻人觉得无聊,总想找点事情来做。在一番探究之后,他选择了费时费力的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磨起了镜片。当时,一些科学技术的著作都以拉丁文为主,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除了荷兰文之外,其他文字一概不懂,所以,他无法阅读这些参考资料,只能自己摸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凭借自己摸索来的经验,努力地打磨好每一块镜片。渐渐地,他的技术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了那些专业技术员。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辛勤劳动,他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放大近二百倍的显微镜。

在制作出这台显微镜后,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开始自得其乐地使用它。一天,他从家附近的一个池塘里取回一些水,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突然,他不可思议地大叫道:“我看见活物了!它们在游泳呢。瞧,它们玩得多欢呀!”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小的生物?他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此外,他还观察过植物的叶片、鱼的肌肉纤维、蜜蜂的螫针和人的胡须等等。只要是能弄到手的东西,他都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番。

1676年,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决定做一件事,给当时的科学权威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的发现。在信中,他说道:“我看到了神奇的小生物,你们可以把一百万个这样的小生物放到一粒沙子上;一颗水珠里,可以容纳二百七十万个这样的小东西!”

这封信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整个皇家学会轰动了。人们——包括俄国彼得大帝和英国女王——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小镇,想亲眼看一看微生物的真面目。从此,他名声大噪,被吸收为皇家学会会员。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猜到这个年轻人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非常有理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一项事业时,就会做出许多让他自己感到吃惊的事来。即使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只要能把一件事情尽职尽责地完成并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做出非凡的成绩。笑园日记一天,孙子问爷爷:“爷爷,你看书写字时,为什么老是戴着眼镜呢?”爷爷回答说:“因为这样才看得清楚。”孙子想了想说:“啊,我知道了,因为眼镜比眼睛大些。”

钓鱼的诀窍

技之不精,由于多心。——师旷

在古代,楚国有位大名鼎鼎的钓鱼高手,名叫詹何。

提到詹何,很多人会问,他之所以成为钓鱼高手,是因为他钓鱼的装备很高级吗?

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他的钓鱼装备不仅不高级,反而称得上是简陋:鱼线是一根很细很细的蚕丝绳;鱼钩是由一根普通的细针弯曲而成的;鱼竿则是楚地所产的一种细竹。然而,仅凭这套“简陋”的钓鱼装备,他就能从湍急的深渊中钓出满满一车鱼。回头再看他的装备:鱼线未断,鱼钩未直,鱼竿也没变弯。

楚王听说詹何有这样高超的钓鱼技术,便召他进宫,询问其中的奥妙所在。

詹何彬彬有礼地询问道:“不知大王是否听过神射手蒲且子的故事。他只用一个很普通的弓,将系有细绳的箭顺风射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在空中飞翔的黄鹂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已故的父亲告诉我,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高超技术,是因为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这与你钓鱼又有何关系呢?”国王询问说。

詹何回答道:“我就是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来钓鱼。每当我到河边钓鱼时,总是全心全意,排除各种杂念,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鱼钩时,用力均匀,丝毫不受外界干扰。鱼儿见到钓饵,还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我整整练了五年,才练成了这门技术。”

听完詹何讲述后,楚王对他更是赞不绝口。非常有理蒲且子射鸟和詹何钓鱼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显著的成效。笑园日记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演讲:“孩子们,我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知识。知识是大海,我们就像一把小小的勺子,在知识的大海里舀水一样。”这时,学生群中传来一个失望的声音:“完了,我妈妈给我带来的是个叉子,这下怎么舀啊?”

雕刻生命的花朵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一位雕刻家经历了无数磨难之后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雕刻大师。他的作品栩栩如生,仿佛拥有灵魂一般鲜活。

很多年轻人前来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有一天能够像这位雕刻家一样,在雕刻事业上取得一番成就。

一天,一位年轻人心灰意冷地对雕刻家说:“我知道我在这方面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我还是希望您能够给我一些建议。”

雕刻家问年轻人:“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能成功?”

年轻人懊恼地回答说:“因为我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也没有钱买好的雕刻器具,再说,现在做这一行的人太多了,竞争十分激烈……”

年轻人一口气说了很多理由,雕刻家没有反驳他,而是问他:“你来向我请教成功的经验,那你有没有想过,我是靠什么成功的?”

年轻人知道雕刻家年轻时既没有钱,也没有深厚的家庭背景,是不可能靠这些获得成功的。他想了又想,说道:“您是雕刻方面的天才,一定是靠天赋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雕刻家摇了摇头,带着年轻人来到了自家的后院。院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柜子,雕刻家打开其中一个柜子,从里面取出了几件作品。年轻人看了大吃一惊,那些作品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不但局部雕刻技艺非常笨拙,而且整体看起来都很不协调。年轻人想不明白,这样的作品怎么会出现在雕刻家的柜子里呢?

雕刻家望着一脸疑惑的年轻人,告诉他:“这些作品都是我在学习雕刻半年之后完成的。”

说着,他又打开了另外一个柜子,从里面拿出一朵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花给他看,说道:“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在雕刻领域有所成就,就要付出汗水与努力,用心来雕刻生命的花朵。如果你不用心的话,那么它就永远只是一块粗糙而又不起眼的石头。谁也不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年轻人终于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非常有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付出汗水和努力,只是想尽办法从生活中寻找导致自己无法成功的客观因素,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下次,当你再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恼时,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为成功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了吗?笑园日记千手观音和维纳斯雕像因为某事发生了争论,千手观音愤愤不平地说:“咱们来打赌吧。”维纳斯雕像毫不示弱:“好啊!输了怎么办?”千手观音:“输了就被对方打耳光。”维纳斯雕像:“……”

“攒”出来的文学家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清晨,太阳刚刚露出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就已经等候在书店门口了。

深秋的早上已有几分寒意,一阵风吹来,路上的行人全都裹紧了大衣。这个小男孩却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旧衬衫,为了驱寒,他在书店门前的台阶上跳来跳去。

这个小男孩叫海因里希·伯尔,是一个穷苦木匠家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来到这家书店看书,店员们都认识他了。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只读不买,店员们被他的好学之心感动了,因此从来都不阻止他,而是让他自由自在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不知过了多久,书店终于开门了,伯尔高兴地走进书店。他礼貌地向店员阿姨问好,然后走到书架前,拿起昨天没看完的《格林童话》认真地翻看了起来。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时,他才想起忘记了吃饭。

伯尔的爸爸是一个木匠,专门给镇上的教堂雕刻一些小工艺品。每天,爸爸都会让伯尔帮忙把工艺品送到教堂里。由于时间紧张,伯尔来不及吃饭,于是爸爸就给他一点零钱,让他在路上买面包吃。

虽然钱少得可怜,但伯尔却十分爱惜。他每天只买一块很小的面包,把省下的钱放在一个小铁罐里攒起来。有时候,他干脆不吃饭,只为了能够攒更多的钱来买自己喜欢的书。

就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他终于攒够了买一本新书的钱。他抱着小铁罐来到了书店里。“阿姨,”他高兴地对店员说,“我要买一本《格林童话》!”

店员抬头看着他,问:“孩子,你的钱够吗?”

伯尔骄傲地举起了手中的铁罐,摇了摇,硬币在铁罐里相互碰撞,发出了令人愉悦的响声。他自豪地说:“这都是我省下来的面包钱。”

买了新书,伯尔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把那本属于自己的书紧紧地抱在胸前,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长大以后,爱读书的伯尔成了一名作家,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非常有理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凡是学业有成的人,在总结他们的成功要素的时候,都离不开一个“勤”字。只有以“勤”为“径”,才能攀爬到知识的顶峰,而那些寻找捷径的人,往往最终一事无成。笑园日记图书馆里,管理员见一位读者把书翻得乱七八糟,便走过去,问:“请问你要看什么书?”读者说:“这些都太庸俗平淡,你能帮我找一本有味道的书吗?”管理人员说:“你怎不早说!”说完把一本书扔在了桌上。读者拿起一看,原来是一本《风味菜谱》。

第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比吃重要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个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就酷爱学习,有一种不停追求知识的精神。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所私塾的先生授课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上课只是要求学生读书、背诵,至于书里讲的是什么意思,他从来不讲,也没有学生提问。直到有一天,孙中山打破了这个惯例。

那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像往常一样把书放到先生面前。这是每天例行的背诵检查。孙中山流利地背出了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满意得直点头,然后又在书上圈了一段内容。照例先生念一句,孙中山跟着念一句。几遍之后,见孙中山会读了,先生就让他回到座位上自己去背诵。孙中山很快就能背诵那段内容了,但其中的意思他一点也不明白。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孙中山心想。于是,在反复斟酌之后,他壮着胆子站起来,径直到先生跟前,说:“先生,刚才这段书的意思我还没弄懂,您能给我讲讲吗?”

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被他这一问惊呆了,担心地看着他。

先生拿着戒尺,严厉地说:“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把那段内容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回去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即使我现在不讲,你们长大后自然会明白的。现在既然你们想知道,我就讲给你们听听吧!”

于是先生讲了起来,讲得很详细,很清楚。大家也听得很认真,很明白。

事后,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把问题弄清,就是挨打也值得。”

长大后,孙中山学习更加刻苦了。在英国留学期间,孙中山的生活异常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在了解了他的窘境后,几个中国留学凑了四十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几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一起去拜访孙中山。在孙中山的住所门口,他们连续敲了几次门,都没有人答应。就在大家以为孙中山先生不在家,准备离开时,门开了。

开门的正是孙中山,他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进!”

几个留学生走进孙中山的住所,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粗略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三十英镑。孙中山先生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哪有钱买书?留学生好奇地询问新书的来源。“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十英镑呢!”孙中山回答说。“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一个留学生说。

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呢!”

孙中山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都不再说话,用敬佩的眼光看着瘦削的孙中山。

正是因为勤学好问,孙中山掌握了很多革命道理,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非常有理学习最怕不求甚解,不懂装懂的人永远都学不到真本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只有理解了知识,在理解中记忆,我们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知识。笑园日记女孩被要求背诵古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女孩记不起第三句。老师:“白……”女孩:“白日依山尽。”老师:“是白毛浮绿水。下一句呢?”女孩想了很久都没想出来。这时,老师提醒说:“红……”女孩:“红豆生南国。”

试卷上的错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期中测验的成绩出来了,梦娜看着自己的卷子发呆。原本她以为这次成绩会是满分,然而,事实有些让人失望。在一个题目上老师打了一个醒目的“×”,这是整张试卷上唯一的一道错题。“怎么错了呢?错在哪里?”自言自语的同时,梦娜拿起笔,开始重做这道题。没几分钟,就得出了新答案——与试卷上的答案一致。简直难以置信!再重做,还是一样。怎么回事?

放学回到家后,梦娜迫不及待地掏出试卷,和爸爸一起讨论那道错题。经过耐心地讨论和验算,父女俩得出的结果和试卷上一样。事实显而易见,梦娜的答案没有错。“孩子,你应该去找老师,和她讨论一下你的成绩。”爸爸建议梦娜说,这是他认为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了。“不,她是老师,我怎么能和老师讨论呢?”梦娜觉得爸爸很可笑。“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爸爸说,“你应该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学会质疑。即使你真的错了,老师也不会责怪你的,而且你也能知道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可是,她是老师!”梦娜很固执。

爸爸知道要改变梦娜的固执,仅仅讲道理是不够的,于是,他给女儿讲了一个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当年,梦娜的爸爸在一所大学做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化学制剂。每天他需要在实验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和同事们一起做实验,并记录大量的实验数据。

一次,教授要求他们对一种新制剂进行化学分析,以进一步完善该种试剂。经过一个多月日夜研究,新制剂的化学分析结果出来了,他兴奋地将报告交给了教授。但是没过几天,教授就将报告退还给了他,并告诉他报告中有一项数据是错误的。教授是化学界的泰斗,他说错就一定是错。梦娜的爸爸并没有多想,只是反复做实验,希望得出一个正确的数据。

经过多次实验和数据对比,他发现自己的报告并没有问题。于是,他将原来的那份报告一字未改地教给了教授,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同一实验室的人听说他质疑教授,都嘲笑他胆大包天,有人甚至怀疑他“疯了”。这件事在整个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很快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校园里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公然叫板教授。

然而,教授在核准后发现,确实是自己在实验温度上发生了错误。他找到梦娜爸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全体研究员面前表扬了他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

这在校园里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对梦娜爸爸的看法发生转变,从原来的嘲笑变成如今的敬佩。梦娜爸爸也因此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梦娜,教授可是这门学科中的泰斗级人物,你看,他还是会犯错误的。”爸爸很认真地说。“可是,如果真的是我错了,老师会不会觉得我冒犯了她的权威?她可是传授给我们知识的人啊……”梦娜还是有些顾虑。“孩子,真正的好老师是不会介意这些的,她反而会为你敢于质疑感到高兴。”爸爸坚定地说。

在爸爸的鼓励下,第二天,梦娜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将自己发现的错题告诉了老师。“梦娜,我为你骄傲。我故意将这道题批改错误,希望有人能够指出这一点,你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同学。”老师表扬了梦娜,“我想让你们知道,学习是需要质疑的,即使是老师也会有错误的时候。”非常有理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也有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勤奋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质疑,并敢于质疑。笑园日记一年级开始,老师想考考新来的这帮小朋友,于是问道:“从甲地到乙地是一千米,那么从乙地到甲地是多少千米啊?”小朋友们齐声说:“不知道。”老师:“唉,怎么搞的,基础这么差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从乙地到甲地不也是一千米吗?”这时,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你错了!从儿童节到国庆节是四个月,但是从国庆节到儿童节难道也是四个月么?”

磨出来的本领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从小就勤奋好学。十二岁时,他听说终南山有位技艺精湛的木匠师傅,便只身前去拜师学艺。

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来到了终南山,在山上的一座草屋里,找到了白发苍苍的木匠师傅。鲁班跪在老师傅面前,说:“我叫鲁班,到这里来求老师傅收我做徒弟。”

老师傅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想:学习木匠活儿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不知眼前的年轻人是否有恒心和毅力。于是决定试探他一下。

老师傅交给鲁班一套木匠工具,说:“这些工具已经很长时间没用了,你先把它们磨快吧。”

鲁班仔细一看,嗬,那些工具都锈迹斑斑的。他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在磨刀石上磨起来。他白天磨,晚上磨,一直磨了七天七夜,终于把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凿子磨出刃来了。

看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工具,老师傅满意地直点头,但他的试探并未因此而结束。他对鲁班说:“去把门前的那棵大树砍倒,恰好试试你磨得这把斧子。”

那棵大树据说已经长了五百年了,高耸入云,且有多人合抱之粗。要砍倒它得花费多少时间呀!但鲁班没有望而生怯,抡起斧子不停地砍,足足砍了十二个白天和十二个黑夜,才把这棵大树砍倒。

鲁班提着斧子进屋去见师傅。老师傅又要他把树用刨子刨光,然后再用凿子在上面凿两千四百个眼儿。

鲁班丝毫不敢怠慢,他先砍去大树的枝,然后用刨子刨平了树干上的节疤。十二个白天和十二个黑夜后,鲁班把那根树干刨得又圆又光。紧接着,他用凿子在上面凿眼儿。十二个白天和十二个黑夜后,两千四百个眼儿都凿好了: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棱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拿着斧子和凿子去见老师傅。老师傅笑了,夸奖鲁班说:“好孩子,我一定把全套手艺都教给你!”

鲁班跟着师傅学艺三年,掌握了各种本领。后来,他发明了很多工具,成了木工的鼻祖。非常有理师傅交给鲁班那么多的活儿,鲁班没有任何怨言,而是踏实、勤奋地全部完成。师傅被他的精神感动了,答应教他真本事。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笑园日记一个人想在自己的庭院里栽这样一棵树:夏天能给院落足够的阴凉,秋天时不会刮得满院全是落叶,冬天时能够不挡住阳光。他问园艺师:“您说种什么树好呢?”园艺师沉思良久,说:“您需要的不是树,而是一把大伞。”

收一个“见怪就问”的学生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当时很多人争相拜他为师,然而最终成为他弟子的人却少之又少。

如何才能成为这位大哲学家的弟子呢?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天,一位年轻人不远万里赶到苏格拉底的住处,请求拜苏格拉底为师。苏格拉底很爽快地答道:“好啊,不过我收学生有个规矩,对每个人都得先考察一番,要符合我的心意才可以。”

年轻人说:“我愿意接受任何考察。”

苏格拉底微微一笑,带着那个年轻人来到河边,然后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现在,请先跳到河水里去。”

这是什么考察?年轻人心里纳闷,但又不敢问,于是听从苏格拉底的吩咐,跳进河水中。

苏格拉底随后也跳入河中。紧接着,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见,他抱住年轻人的头使劲往水里按,年轻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灌了几口河水。明白过来后,年轻人也不敢反抗,听凭苏格拉底又按着他喝了几口河水。

苏格拉底越来越猖狂,骑在年轻人的脖子上,继续不停地往下按,那势头似乎要把年轻人淹死。

年轻人喝了一肚子的河水,觉得心里非常憋屈。我诚心诚意地拜他为师,为何却受到如此“折磨”?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突然站起来,把苏格拉底掀下水。他爬上岸,气呼呼地冲河水里的苏格拉底喊:“我诚心来拜您为师,您为什么这样对我,难道想淹死我吗?”

苏格拉底听了,高兴地笑了,连声说:“好,好,知道问为什么就好,我要收的学生正是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的人。”非常有理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源于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所以总能提出各种问题,以解除内心的疑惑。相反,如果对任何事情都见怪不怪或麻木不仁,自然也就没有问题可问,更谈不上真正的进步了。笑园日记妇女集会上,大家热烈地讨论有关哲学家的话题。牧师的妻子说:“哲学家是这样一种人,他谈论某些他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并且使你认为是你不懂,或是你的过错。”这时,旁边屠夫妻子悄悄对别人说:“我想我丈夫正是一位哲学家。”

山上四月桃花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祖、父辈为官。他从小就跟随在外做官的父亲四处奔波,饱览华夏大好河山和风俗民情,视野比一般同龄孩子开阔得多,兴趣爱好也广泛得多。日月星辰、山川树木、花草鱼虫,没有他不喜欢琢磨的。

沈括从小就立志要弄清自然界的各种奥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刻苦读书,养成了勤奋钻研的习惯。

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这样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读到这两句诗时,沈括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山下的桃花在四月里就凋谢了,而山上寺庙里的桃花却刚刚开放呢?

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沈括看了很多书,但没有找到答案。他跑去问母亲,遗憾的是,母亲也不知道。

第二年四月,沈括和几个小伙伴上山去玩。他见山上的桃花开得正盛,而山下庭院里的桃花已经凋落了,心想:白居易的诗讲的是对的,只是不知这山上山下为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个疑问,他跑到山上的寺庙里,去问老和尚。老和尚被这个问题问住了,沈括只得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一阵山风袭来,沈括打了一个冷战。“啊,我明白了!山上比山下地势高、气温低,桃花开放的时间自然也有了先后,所以山上的桃花开得迟。”他马上欣喜地跑回家,告诉了母亲。

沈括博览群书,爱钻研又好问,用尽一生心血写成了《梦溪笔谈》。这部著作包罗万象,独有创见,详细而又全面地记载了当时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成就,被称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非常有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你会像沈括那样追根求源吗?只有像沈括那样,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不断进步,从而获得真才实学。笑园日记推销员正向一位少妇推销《幼儿百科全书》。他说:“有了这套书,您以后再也不会被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倒了。”这时候,少妇的小儿子走过来了。推销员随即拍了拍他的头说:“小弟弟,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我手里的书可以解答任何问题。”小家伙一听,问:“上帝坐的车子是什么牌子的呢?”推销员:“……”

涛声鸟语是老师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俞伯牙的年轻人,追随成连学习弹琴。

俞伯牙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三年后,他熟练地掌握了弹琴的各种技巧。但是,师父却说他只是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缺少了神韵。俞伯牙为此而苦恼,他问师父:“师父,您告诉我,怎样才能曲为心声呢?”

成连想了想,说:“我只会教人弹琴,其他方面也无能为力。”见俞伯牙一脸失望,成连稍作思考,又补充说:“虽然我不能帮到你,但我的师父方春子或许可以——他不仅会教人弹琴,还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他人在东海蓬莱山,我们还是一道去向他请教吧。”

于是,师徒二人带着干粮,背着琴启程了。他们来到蓬莱山,寄住在靠近海边的一所房子里。成连对俞伯牙说:“你暂且留在这里练琴,我先去寻找师父方春子。”说罢,乘船独自离开了。

十几天过去了,成连还没回来,俞伯牙不禁有些心焦,每天练琴之余,就举目四眺。海水汹涌,激浪澎湃,海鸟群集,白帆点点,美丽极了。他顿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俞伯牙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突然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支曲子。

一个红日跃海的美妙时刻,俞伯牙醉心地弹着在岛上所作的曲子。一曲弹罢,忽然间,背后传来爽朗的笑声。他回头望去,正是成连师父。

成连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回去吧!”俞伯牙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他理解了师父的良苦用心,从此,不仅更加刻苦练习琴艺,而且也开始对人世和自然做深入体察。非常有理为了引导学生俞伯牙向“大自然”这位博大精深的老师学习,成连可谓用心良苦。其实,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只要有学习的渴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任何地方都是掌握知识的良好处所。笑园日记一位太太得意地对朋友说:“我的女儿学习声乐,太令我高兴了。”“怎么,是她使你听到美妙的歌声了吗?”朋友问。“不,她使我买到了邻居的房子,而且价钱便宜了一半。这家人前天已经搬走了。”

只学一首曲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学识极为渊博,门下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被后人誉为圣人。他是如何获得渊博的知识的呢?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里揭示了这个秘密:孔子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并没有一位固定的老师。其中,他拜鲁国音乐家师襄子为师,虚心学习弹琴的故事,成为后世的美谈和榜样。

五十岁那样,孔子听了师襄子的弹奏之后,觉得自己的琴技有所欠缺,于是拜其为师学琴。

师襄子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转眼十天过去了,师襄子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远远的,他听到从孔子的住处传出悠扬的琴声。正是那首曲子,一遍又一遍,周而复始。师襄子轻轻走进孔子的住处,对他说:“弹得不错,可以学新曲了。”孔子毕恭毕敬地说:“曲子虽然已经能弹下来了,但还没能掌握它的韵律和结构,我想再学学。”

过了几天,师襄子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韵律,可以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体会这首曲子的内容。”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完全弹出了曲子的感情,可以另学新曲了。”孔子摇摇头,深思后回答:“我还不知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呢,还想再继续学学。”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子又来听孔子弹琴。一曲弹罢,孔子兴奋地抬起头,对师襄子说:“我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子听后,对孔子的领悟能力和钻研精神十分敬佩,说:“对极了,这首乐曲的名叫《文王操》,作者正是周文王。”非常有理即使是学有所成的人,也要随时学习,勤于学习。能者为师,无分长幼。一个真正把学习放在人生崇高位置的人,他一定会向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多一技之长的人去虚心学习,而不会过于在乎自己的年龄,在乎自己的地位,在乎自己的身份。笑园日记一个人对朋友们夸口说:“我的钢琴很了不起,每当疯狂演奏时,便会报出时间来。”朋友不信,决定亲自试验一番。他刚弹奏了一会儿,就听到隔壁传来一声吼叫:“别吵了,现在已经十二点了。”

老师,您在哪儿

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程颢

盛唐时,河南有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他非常喜欢李白的诗歌,一心想拜李白为师。

李白云游四海,行踪飘忽不定,要想找到他着实不易。魏万并未因此而放弃拜师的打算,他驾着马车踏上了寻师之路。他边走边打听,听说李白正在山东沙邱,就片刻不停地赶到了那里。可是到了那里一打听,不巧得很,李白已经去了河南梁园。

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魏万来到了梁园。经过多方打听,他终于找到了李白在梁园的住所。在那里,他看见一位老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一面饮酒,一面读书。他想:这就是李白吧!他把衣帽整理了一下,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道:“翰林大人,学生魏万请求赐教。”老人一听,连忙站起来说:“你认错人了,李翰林昨天到吴越去了。”魏万听后,一脸失望。老人对他说:“李翰林到处游历,吴越地方又大,你去哪里找呀?你还是回去吧!”

魏万没有气馁,坚定地对老人说:“找不到李翰林,我就永世不回家。”老人被魏万的求学精神感动了,说:“李翰林说他打算先游吴地,后到越地,最后到广陵。你去找吧。”

魏万谢过老人,立刻驾车南行。虽然千里迢迢,道路艰难,但他坚定不移,终于在广陵见到了李白。李白得知魏万为拜师学诗,先后走了五六千里路后,非常感动,就把自己写诗的经验全都教给了他。魏万勤学好问,进步很快,他写的《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一诗受到了许多名家的赞扬。

魏万这种坚韧不拔、千里寻师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呀!非常有理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感受到坚忍不拔的力量。水不停地滴落,日复一日,终于穿透了坚硬的石头;河蚌忍受着沙砾的磨砺,终于打磨出了耀眼的珍珠……人生并没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只要我们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就会达到成功的彼岸。笑园日记课堂上,老师说:“古人写诗都押韵。”这时一位同学举手问道:“为什么非要鸭运?让鸡运不可以吗?”小明插话说:“运诗要过河,鸭子会游泳,鸡不会,所以古人写诗必须鸭运。”

守株待“虎”

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

五代后梁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名叫厉归真。他善于画山水、林木,特别会画牛,人们说他的牛“远观其牛如活”。但当时的人特别崇尚老虎的威武雄壮,喜欢在客堂里悬挂一幅老虎图,于是厉归真决定学习画虎。

为了画好老虎,厉归真可下了一番功夫。只要一看到有画虎的书或作品,他就细心模仿;一遇到画虎高手,就恭恭敬敬地去求教。他还经常在深夜观察猫捉老鼠,捕捉猫扑向老鼠的生动姿态,以便从中得到启发。

一次,他把自己最得意的一幅作品拿给猎人看。不料,猎人看后很不以为然,“这幅画虎气不多,猫气十足!”厉归真听了很伤心,同时也痛下决心,一定要把虎画好。

于是,厉归真决心到大山里去寻找、观察真老虎。他带上干粮和纸笔,来到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在一棵大树上搭了一个草棚,他每天藏在草棚里,等着老虎出来。

悠悠苍山,茫茫林海,非常冷僻、荒凉。从早到晚,他目睹的只是怪石峭壁、毒蛇猛兽,听到的只有松涛轰鸣。但这些没有把他吓回去,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了把老虎画好的决心。

半夜,深山里很静,厉归真正在睡梦中。突然一声雷鸣般的吼叫,震得山摇地动。他吓得差点儿从树上掉下来,但更多的是兴奋。他知道这是老虎来了,赶忙拿着纸和笔,壮着胆子探出头来,把老虎走路的样子画了下来。

就这样,老虎一出来,他就抢着画。几天下来,他把老虎怎么跑,怎么跳,怎么卧,怎么怒,怎么捕捉小动物……都画了下来,一共画了一百多张草图。

回家以后,厉归真又向猎人买了一张老虎皮,没事的时候就披上老虎皮,在院子里模仿老虎的动作,揣摩老虎的神情。跳累了,他就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动手画老虎。

后来,他画的老虎果然“毛色明润,虎视眈眈,有威吓百兽之意”。人们争相购买他的作品,并欣赏、收藏。非常有理没有爬到过顶峰的人永远也不会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愉悦;没有种过地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丰收的喜悦;同样,不经历艰苦的奋斗,人永远也尝不到成功的喜悦。笑园日记老虎问酒店服务员:“您好,请问有肉么?”服务生答:“对不起,没有。”老虎失望而归。第二天,它又走进酒店,问:“您好,请问有肉么?”服务员答:“你烦不烦?!你要是再问这么可笑的问题,我就用锤子把你的牙砸掉!”老虎不动声色地说:“请问有锤子么?”服务员答:“没有”老虎完全放心了:“那请问有肉么?”服务员:“……”

桥上的“约会”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一天早晨,张良在桥上散步。一位老人从他身旁经过,不小心把鞋子掉到了桥下。他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想:我应该尊敬老人。于是便心平气和地下桥捡回鞋子,交给老人。老人抬起脏兮兮的脚,说:“帮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帮他捡回来了,给他穿上又何妨?于是耐心帮老人穿上鞋。老人穿好鞋大摇大摆地走了,连声“谢谢”也没说。张良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老人的背影没走多远,那老人又折回来了。他对张良说:“你这年轻人还不错,五天之后天亮时,咱们在桥头上见吧!”说完便走了。

五天后,张良一早来到桥头,老人早已经在那儿等着了。老人看到张良,生气地说:“你来晚了,五天后再来吧!”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鸡刚叫第一遍,张良便赶到桥头,老人又比他早到了。老人说:“你又来晚了!如果还有心想学习的话,五天后再来吧!”说完,又走了。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张良连觉都不睡了,半夜就来到桥上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等。等了一会儿,老人就来了。他面带笑容对张良说:“这才像真诚拜师的样子啊!”紧接着,他从怀里拿出一本书,对张良说:“我已经观察你很久了,觉得你有资格成为这本书的主人。仔细研读它,将来能够帮你成就一番大事业。”说完,就把书交给了张良,头也不回地走了。

天亮后,张良才看清那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太公兵法》。从此,他刻苦钻研兵法,终成一代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非常有理张良的成功,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态度决定一切”。他始终用谦恭、耐心的态度来对待事情和身边的人。有了这种态度,做事情就不会马虎大意,敷衍了事;而尊敬老师,也是尊敬知识和学问。笑园日记两人在相互吹嘘自己国家的桥高。一个说:“在我们国家的那座桥上,一个人如果想跳河自杀,要十分钟才能落水。”另一个人说:“这算什么。在我们国家的那座桥上,如果一个人想跳河自杀,他会在下落的过程中饿死的。”

宋濂冒雪访师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自幼好学,爱读书,但由于家贫,没钱买书,只能向别人借书。每次把借来的书拿回家后,他都会把里面的内容重新抄在纸上。酷寒的冬天,家里没有生火炉,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宋濂只好在地上来回走动,等身体稍微暖和些,就继续抄书。由于他总能在规定日期将书归还,大家都肯将书借给他。他就是靠着这种方法博览群书的。

成年后,宋濂读书更加勤奋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时,为了一个不明白的问题,甚至会走很远的路向老师请教。

一次,他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此时正是三九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他不顾风雪严寒,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顶着风雪出发了。当他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时,却被告知老师不在家。

宋濂并未因此而气馁,几天后再次拜访这位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拜访这位老师的时候,不幸掉入了雪坑中,幸亏被人救起。老师被宋濂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他的问题。

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诗文大家!他一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在学术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修了《元史》,还写了大量优美的散文,著有《宋学士文集》。非常有理遇到不懂的问题,宋濂接连三次冒着严寒天气拜访老师,其刻苦求学精神可见一斑。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令他终成大器。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笑园日记志强的朋友有很多书,满满两书柜。一次,志强想向朋友借本书。“很遗憾,”那位朋友说,“我从不借书给别人。”“为什么?”“因为借书的人从来不还书。”“你肯定?”“绝对肯定。因为我的全部藏书都是这么来的。”

功夫,全在工夫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塞·约翰生

岳飞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传说岳飞力大无穷,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而且他还是一位神射手,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岳飞的这身本事可不是与生俱来的,完全是刻苦练习得来的。

北宋末年,契丹与金国不时南下扰掠,战争连连,民不聊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少年岳飞立志练好武艺,保家卫国。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十二岁那年,他拜“搬不动”为师习武。“搬不动”见岳飞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向,当即收他为徒。但是,他并未教岳飞武艺,只是每天让他手拿镐镢、扁担,在山下挖坑担水栽树。两个月后,满山遍坡栽满了树,可“搬不动”还不提教岳飞习武的事。岳飞疑虑重重:我是来习武保家卫国的,栽树有何用呢?虽然岳飞没问过“搬不动”,但“搬不动”还是从眼神中读出了他的心思。一天,岳飞又在对着满山遍坡的树发呆时,“搬不动”走到他身边笑着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又过了三个多月,“搬不动”仍未教岳飞一招半式。岳飞挂念母亲,提出回家的请求。“搬不动”说:“要想保卫国家,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武艺,就中途退却的道理?”岳飞听从教诲,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节将临,“搬不动”把岳飞叫到跟前,说:“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去把你栽的那些树挨个儿摇一摇。不过,有三点要求:一,不准折断一枝;二,不准漏掉一棵;三,太阳不出来,就得摇完。”

自从拜“搬不动”为师习武,岳飞一共栽了三千多棵树。为了尽快摇完,他每天半夜起床。刚开始,他累得腰酸腿疼,直到太阳出来,才刚刚摇完。到第十天,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岳飞就摇完了,腰不酸,气不喘。见状,站在一旁的“搬不动”拍着岳飞的肩膀,欣慰地说:“俗话说,功夫,功夫,全在工夫。没有工夫,哪有功夫!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回家了。”

岳飞很奇怪,说:“师父,你还没教我武艺呢!”“搬不动”摇摇头说:“武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武艺之外的功夫,有了这点根基,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到家后又跟周同学习射箭,后来果然练就一身绝技。非常有理一个在奋斗道路上前行的人,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忽略了巩固根基,就像盖高楼不打地基一样危险无用。戒骄戒躁,踏实学习基本功,是很重要的。笑园日记孩子:“妈妈,今天是植树节,老师让我们每人种一棵树!”妈妈:“那你打算种什么树呢?”孩子:“我要种摇钱树,妈妈快给我多买点树种!”

金鱼会排水吗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

伊蕾娜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妈妈一样,她从小就勤奋、爱钻研。一天,物理课上,老师给大家讲了“阿基米德定律”。这是一个关于体积和浮力的定律,孩子们都学得非常认真。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但奇怪的是,把金鱼放入水中,它却不会排开相同体积的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家立刻讨论起来,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金鱼能喝水,把水喝进肚子里去了;有的说金鱼会游泳,所以不会排开水;有的说金鱼会变形,到了水里就变小了……老师非常高兴,表扬大家肯动脑筋。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伊蕾娜苦苦思索着:金鱼能喝水,会游泳,就能不排开水。如果是鲸鱼呢?把一条庞大的鲸鱼放进水缸里,也不排开水吗?对于同学们的答案,她非常怀疑,决定亲手做个试验看看。

回到家后,伊蕾娜找来一个量筒,倒进去半杯水,仔细看了水的刻度。然后把一条金鱼放进量筒里,结果水位一下子上升了一大截。伊蕾娜明白了:原来金鱼放进水里,也会像其他物体一样排开水。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本就不正确。

第二天,伊蕾娜跑去问老师:“老师,金鱼放进水里,怎么会不排开水呢?我回去做了一个实验,把鱼放进水里,也会像其他物体一样排开水。”

看着伊蕾娜可爱的样子,老师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愧是大科学家的女儿!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你们多动脑筋,但全班似乎只有你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原来是这样。”伊蕾娜这才明白老师的用意,不好意思地笑了。

后来,伊蕾娜凭着这种钻研精神和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了诺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