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度——简单可依赖的用户体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0:15:57

点击下载

作者:百度用户体验部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体验·度——简单可依赖的用户体验

体验·度——简单可依赖的用户体验试读:

序一

黎万强

百度体系下有很多产品,不少产品都已有海量用户,要进行设计,如何保持设计的系统性,又如何在各自应用的领域里出彩,是一件巨难的事情。我相信设计师有时会觉得像是要让大象跳舞。所以作为用户,作为设计的同行,我也会好奇地想看看他们团队在做产品、做设计的思考过程。《体验·度》这是一本百度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内部案例书,从Web到移动客户端,从大搜索到地图、贴吧之类的常用工具,还有娱乐类的魔图等各种产品,从概念设计、功能设计、原型设计、用户研究和交互与界面设计的过程与细节,他们团队都全盘托出,都是干货内容,而且排版精美。

好的设计都要找到原点,对于百度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来说,是“简单可依赖”。在“简单可依赖”的原点上,百度用户体验团队强调“设计是一个整体”:从产品到设计到运营全环节,来整体思考设计。

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如何升维?

设计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典型的升维思考。有效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而是否有效则应放到整体的环境中来看。你为用户设计,让目标用户觉得好看好用,这就是有效。我在招聘设计师时强调过设计师要有深度阅读的习惯,这是设计师升维的一个方法,《体验·度》这本书,可以让你系统性地了解百度的设计。

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的老兵,我2000年进入金山从事设计,那时,用户体验设计这个行业在国内算是刚刚起步,就像刘超书中所说,一开始大家对这个岗位的需求和认知仅仅是一个画图标的美工,15年时间过去,现在每个公司都在大谈用户体验,都组建了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专业设计团队,行业已经蓬勃如此,这是设计人之幸事。

现在市场上用户体验的专业书很多,但由公司一线用户体验团队写的书,还是少之又少。在公司里的项目团队出书,确实会考虑为了品牌推广,但自己在公司繁杂的设计任务之余,腾出时间真刀真枪来写,把经验都共享出来给同行,这依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样的精神是“活雷锋”。

对于刘超带领的百度用户体验团队,恭喜他们的《体验·度》这本书的顺利出版,也谢谢他们为中国用户体验这个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序二

胡晓

中国已经大规模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需要提出创新理念或方案跳出“传统”的模式,推动产品创新与提升服务品质,跨入更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环境。随着技术、战略和文化的进步,各种新产品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一门学问,需要你深入用户的内心,洞察用户真正的需求,善用各种方式与应用技术,全面提升产品的交互、情感、感官品质。在这个重视用户体验的大环境下,如何诠释用户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成为了设计师任重道远的任务。

与用户站在一起,了解用户文化,挖掘用户使用习惯,分析用户趋势,不断迭代产品设计和满足用户需求,百度用户体验部设计师一直充满热忱地去完成这个任务。通过百度贴吧、百度视频、百度地图、百度魔图、百度阅读等产品,我们看到百度大UE对用户体验的全面规划以及对产品整体设计的用户视角的依据。

我们在做体验设计就是不断基于用户需求的本源的一个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细化过程都基于上一步的清晰目标开展,环环相扣,任何界面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必须与总体的品牌和消费体验保持高度一致,与用户文化契合。百度大UE做到把设计基于品牌和消费体验、用户文化,将其产品提升到与设计体验相同的水平,最终解决用户的问题,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体验·度》透过和用户一起做设计的理念,集合百度用户体验设计部门的智慧结晶,展示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由粗到细地推导过程案例,分享可以应用在新产品设计、老产品的优化、设计评估等过程中的理论依据,非常值得大家去认真学习。

引言

刘超

2003年我加入某国际手机巨头负责组建中国区的手机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小团队。那时候UI/UED这个概念是非常新的词汇,行业里普遍称呼我们为美工。当时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有清晰的流程,也没有哪所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大多数从业者都是广告或工业造型设计中的转型者,大家从零开始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诞生。

转眼间10多年过去,UI/UED行业辉煌成长,大量的精英人士加入这个行业,UI设计也逐渐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出现了很多世界级别的手机终端设计制造公司,更诞生了多个互联网巨头,无数充满挑战和激情的岗位出现在这个行业,让我想起10年前我们写的一篇文章《UI大时代》,如今,这个时代真的来了。

兴奋之余,作为这个行业的最早一批从业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提升UI设计师在项目中的话语权”, “为什么一些产品有很精美的图标和炫酷的动画但产品在市场上却没有用户?”, “为什么大多数设计外包公司提供很好的方案但市场数据很差?”, “UI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永远无法在一个思维维度沟通”等等,也许我们无法给出完美的解答,但我和同事们认为有必要将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做一个总结,将一些我们亲身经历的项目的设计思路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从业者能够从中看到我们走过的弯路和收获,让更多的人知道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是什么。

因为用户体验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产品方向、产品功能定义、用户研究分析、产品交互逻辑、产品图形设计、产品运营等。如何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是我们做用户体验设计最核心的能力。本书由刘超、王文韬、路蕾、孟雷、王吉芳、朱瑞辉、薛俊强、罗虹荣、董如雪、郭超、赵慧斌、雷丽、郭芳榕、于洋、李静、曲佳、赵春瑾、赵德鹏、李思雨、许光、徐海波、袁青林、刘灯、李金阳组成的编委会共同撰写完成。将百度用户体验部设计的一些产品案例进行分享,现在就让我们通过百度贴吧、百度视频、百度地图、百度魔图、百度阅读等产品案例进入我们产品背后的故事。

引子:用户体验设计是一个整体

一个产品的成功需要每个环节的成功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失败。很多时候我们在各环节中都投入相当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具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大家却不能向一个方向发力,最终导致产品的失败。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将产品各环节紧密配合起来呢?首先产品可以简单分成如下几个设计环节:产品方向、产品功能定义、用户研究分析、产品交互逻辑、产品图形设计、产品运营等。在百度用户体验部内部我们对于这些产品设计环节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从图中可以看出:(1)各个环节之间的决定和被决定关系:即靠近金字塔底层作为基石的环节,决定着上层环节的工作。我们这么多年的工作积累告诉我们,例如一个产品的交互、视觉设计如果和产品方向有了偏差,这样的设计是很难成功的。(2)各个环节开展工作的顺序:有了第一点的认知,我们就不难理解工作的顺序,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下层的工作需要给上层工作指明方向,上层工作需要对下层工作有效地呼应。因此UE设计师的本质工作虽然只是用户研究、产品交互逻辑、产品图形设计、产品运营这几部分,但好的UE设计师必须理解和参与其他部分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产品、了解产品的真正目的和用意、准确判断产品优先级,最终科学地设计出最适合产品的交互和图形设计。下面就为大家庖丁解牛式地分析这些综合影响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环节。

A.公司的优势决定产品方向

每个产品都有80%的功能趋同,只有20%的功能不同。例如每个新闻APP都有新闻推送和用户阅读等同质化基础功能,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另外20%的不同功能,例如有的新闻APP注重评论、有的注重分享、有的注重某一类垂直领域等。所以任何产品的成功都是需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例如微信注重隐私、微博注重开放、陌陌注重陌生人等。产品独特性就是产品方向,但产品的方向不是随意制定的,它一方面要建立在广大用户的钢需上,另一方面是由公司自身的优势决定的。如果我们的独特性做到竞争对手的优势上,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例如春节发红包是支付宝先推出,但微信上线后才火起来,因为这个功能要基于腾讯的熟人关系网才能推广。所以产品最核心的产品方向(产品特色)大多是由公司的优势决定,反过来,这个优势越明显你和竞争对手的差距也就越大,这个优势门槛越高(例如技术积累、用户数据积累、资金投入)竞争对手越难超越,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很多人说腾讯抄袭创业公司导致创业公司破产,因为这些公司把自己的特色做在腾讯的优势上了。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UE设计师,在钻研各种设计技法的同时,要深入了解公司的优势,有效地运用各种设计技法来突出自身的核心优势,从而设计出差别于市场其他产品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B.产品方向决定产品功能

产品方向决定后,接下来我们需要把产品方向和产品设计中的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产品方向决定产品功能。我们用百度新闻客户端来举例。我们在做新闻客户端的时候都会思考哪个信息是用户每天都想看到的,调研结果是“天气”(图1),既然是天气我们是否要将天气做得更酷炫呢,甚至点击后显示一周的天气呢,如果你问用户,答案是肯定的(图2);既然是如此绚丽的UI,我们是不是要进行微博分享呢?用户依然认为是的(图3);那么既然分享我们是否要增加查看评论功能呢(图4)?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们讨论的点已经和新闻客户端完全无关了。这些功能已经一点一点地偏离到和产品方向相反的方向了。所以我们在设定产品功能的时候最难的不是增加功能,而是在功能设计时保证功能和产品方向一致,敢于砍掉不相关或者相关性差的功能,强化和产品方向相关性最高的功能。在我们设计产品功能时的一个常用方法是根据功能与产品方向的契合程度来设计功能,这一点也影响着后面我们马上要讲到的:有了功能设计时,应该用怎样的交互、视觉设计方法来完成?

C.产品功能和UI设计的关系

我们在做交互设计初稿的时候经常会画很多概念稿用于讨论,我们也经常纠结一些设计方案到底哪个更好,有时候我们做UER测试,有时候是领导拍脑袋。到底哪个是对的呢,我们可以看如下几个交互框架,他们哪个是正确的?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根据很多设计原则(例如交互流程、切换效率、入口视觉强度等多个维度)指出这些交互框架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就孕育了这几个交互框架各自的特点、优劣势。换言之如果我们脱离产品方向和功能的验证,下面的三个方向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因为每个方案都是针对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侧边栏适用于导航项多,且不常切换的功能导航,Tab导航适用于经常需要切换的功能导航,宫格的设计适用于每个宫格功能相对独立的工具化产品导航,所以抛开产品方向和功能单纯谈交互框架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个在百度内部沉淀下来的经典设计就是在各个产品中对于搜索功能的设计。搜索是百度的强项,在许多的百度系产品中都有搜索相关功能。为了使这个百度核心功能为用户便捷使用,并延续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些搜索功能的设计有很多体验一致的地方,比如搜索结果的相关交互、搜索建议的展示设计、搜索历史的出现逻辑等等。(关键词“hi”在不同百度产品的搜索结果如下图所示。)但是细心的用户以及专业的设计师从中又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点并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的设计,也不是拍拍脑袋就定下来的设计,而是根据每个产品对于搜索功能的粘性、用户需求的差异,以搜索入口的不同做了一定差异化的设计。而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种入口的形式,在视觉冲击力上以及功能可视性上有些许的差异,强搜索的产品注重搜索入口的展示,而相对弱搜索的产品会对搜索的入口做相应的弱化处理。我们一直强调用户体验设计是一个整体,图形界面设计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不同的产品独特性决定产品不同的图形气质。如百度视频:视频产品要给人一种沉浸在电影院的感觉,所以我们选择深灰蓝色作为背景,加上亮蓝与红色作为点缀。用户在用iPad播放百度视频的时候会有如在影院的观影感受。百度魔拍是针对90后女性智能美化照片的应用,它可以智能“美白”、“大眼”、“瘦脸”,所以它的图形风格是“时尚+科技”。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产品有很强的形式感,例如灵感来自“雪山融化”、“孔雀开屏”、“日本寿司”等等,但这些产品都很难在市场上成功,因为他们的理念和产品特点无关,更像一个主题设计。百度视频百度魔拍

D.产品运营

最后我们再讲一下产品运营。一个产品上线后拉动数据的关键方式是运营,而由于运营的日常工作太多更换太快,我们经常会忽视运营设计的质量而只追求效率。实际上运营设计一样要遵守整体设计这个原则。首先运营设计的风格必须体现产品气质。体验产品的VI,如图百度百科的logo设计和运营设计理念完全一致:用星星连起每一个知识点。其次运营的风格越少越好。运营设计就是一个品牌广告的推广,不断地重复后让用户记住这个品牌,如脑白金。不好的广告喜欢每次请不同的明星而且风格创意都不一样,结果用户只记住了广告却没有记住产品或品牌。以上是我们初步阐述了做产品UI设计的一些原则:用户体验设计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通过不同百度产品的设计案例给大家分享其中一些经验。

一场与简单赛跑的设计比赛——百度地图

“你手机上装了什么百度的产品吗?”“百度地图啊!”以上是我们的设计师在和用户交流的时候,经常出现的一段问答。把地图做得越简单,用的人就越多从百度手机地图诞生到现在,差不多有5年时间了,这5年,设计师们慢慢摸索出一条做手机地图的“硬道理”, “把地图做得越简单,用的人就越多!这是一场和简单赛跑的设计比赛!”把一只大象装进电冰箱百度地图是一个集定位、多维度图像数据(卫星图、全景)、2D、3D检索、道路计算、交通信息、语音命令等等纷繁内容于一体的东西,把这样的产品做到手机这个小屏幕终端上,成为一个用户量过亿的手机应用,难度不亚于把一只大象装进电冰箱。

01 化繁为简的设计

“亲爱的,你变了”新版本的地图发布后,用户对地图的认知从复杂变成了简单,这鸿沟般的跨越,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这里面的诀窍又是什么?

02 来一次简单高效的设计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明明打电话说到了,我却怎么也找不到你”——和他人位置共享是生活中很普遍的需求,以往最常见的是电话或QQ、短信等沟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无法准确、实时地描述位置。

03 路测丈量出来的简单

每次路测都是一次与简单较量的旅程。通过周全的路线设计、敏锐的言行捕捉、及时的深挖细做,丈量着地图导航的每一个功能体验。因目的而调研、因需求而设计、因局限而开拓,一切都为更懂你,让你“精彩一步到位”。01 化繁为简的设计“亲爱的,你变了”地图干干净净操作也更简单、更好用!我快要爱上它了!在跟用户的沟通中,有一个女生说的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她是骑行爱好者,一个人用20天时间从北京一路骑到上海,地图是她最常用的工具——规划路线,寻找旅店……她说有百度地图拿在手上,她都不需要男朋友了,地图就是她亲爱的。她对新版百度地图的看法是“很赞很漂亮,不像以前那么拥挤臃肿,地图干干净净,操作也更简单,更好用,我快要爱上它了!”然而,一直以来,在地图的设计中,有一个问题最让设计师头疼,就是如何将地图中复杂的功能简而化之,呈现在手机界面中,让用户觉得简单好用。之前的设计中,用户的反馈是看上去功能强大,但想找到需要的东西却需要仔细看一下,就像超市的货架,商品很多却很难选。新版本地图发布后,用户对地图的认知从复杂变成了简单,这鸿沟般的跨越,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这里面的诀窍又是什么?让我们以百度地图首页为例,将这简单背后的逻辑一一分解。“万变不离其宗”——图区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认知的概念,人用感官接触世界,听到尖锐的声音提起警觉,闻到美食的香气会流下口水,指尖感到热会自然回缩,看到红色会提高警惕,基于外界的感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汇聚成了一套完整的认知模型,用于加快对外界信息的解读,以最小的思考成本获取最多的信息。如果产品不符合认知模型,会加大认知成本,影响操作效率,甚至产生错误。合理的设计会遵循这些认知,以垃圾箱图标为例,无论拟物化还是扁平化,都是延续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认知。符合认知模型的产品会被认为是简单可依赖的。回到地图的设计,地图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讲述了人类永无止境的发现与探险旅程,从刻在陶片上的时代开始,直到今天。说起地图,我们会想到一张真实的地图,地图就应该是一张图,已经镌刻在人类底层的认知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延续。当我们打开地图软件,如果看不到地图,或被其他内容干扰了视线,糟糕的体验就已经开始了。新版首页的设计中,第一步工作是简化,明确图区的重要性。砍掉影响图区显示的内容,以前设计中抢夺眼球的弹出内容被拿掉,底图重新铺满屏幕,与我们的第一认知相匹配。看到图区不会让我们感到更高兴,但如果我们打开软件看不到图区,那感觉就有点异样了,所以一定要保障图区显示。其次是梳理关系。现在的地图,是一种洋葱皮式的图层结构,在基础的地理图上,逐层叠加山川河流、行政区、地点信息、道路名称、检索结果等,每个层级上的信息都可以不断刷新、随拖动而变化,清晰的图层结构就构成了今天的智能地图。百度地图的交互架构,也采用图层式:地图就像大地,承载所有内容,功能以悬浮的方式布局,与图区相关的控件(如缩放按钮、图层、路况、街景等)在第二层;搜索框等功能入口在第三层。以用户最好理解的方式来搭建交互架构。这样的图层结构,让地图上的内容合理有序,不会跳出来干扰眼球。“搜索为王”——强调搜索框每天3亿人使用百度地图,每天发起数十亿次检索,搜索框的设计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搜索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一个典型的地图用户使用流程是,搜索某地点,然后分享给好友,或者规划到这里的路线,在周围寻找美食。搜索框是最主要的需求发起点,也是地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上,搜索框是第一优先级,也是界面中最大的控件,以通栏的形式独占屏幕的顶部,周围不放置其他入口,面积也被加大,当我们打开地图,第一眼就可以看到搜索框——最常用的操作,永远在最明显的地方。“超级整理术”——收起高级功能地图上内容的优先级是由功能优先级决定的,80%的用户在使用20%的功能,这20%的功能就是核心功能,核心功能会获得足够的设计重视度。百度地图中有很多实用的功能,如卫星图、地铁图、离线地图(下载离线地图可节省手机流量)、位置共享(好友之间共享自己的位置)、收藏夹(收藏地点、路线等)、路况预测(根据历史路况信息预测未来的道路是否拥堵)等等;但这些高级功能使用得并不频繁,这些功能在设计上将会被弱化表现形式,或者被分类到二级页面。如果不常用的功能占用最重要的位置,用户就会被打扰,产生臃肿感,甚至会放弃使用该产品。在强化了搜索框之后,底部工具条的高度被降低,所占面积被减少,低频功能被放置在低频使用的二级页面内,收起及弱化保证了整个界面的简洁。“百发百中”——精确的表意性图标具有锚定作用,精美的图标会延续真实世界的认知,在较远的距离也可以被识别,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道路标识就以图标为主。用户认识一个图标之后,再次遇到就不用思考,这是图标在美观之外的功能性意义。图标在图形界面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它快速找到功能,这是它相比文字的优势,不需要每次都阅读一遍。但一个图形的意义可能很广泛,在精准度上需要被补充,而文字是最精确的表达方式之一。在地图的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形式是图标与文字相结合,避免单独使用图标或者文字,这样既可以传达正确的意思,又可以快速定位,每一次的操作都不需要思考。“雨过天晴见彩虹”——清新的视觉风格在传统的印象中,地图的使用难度被加大了,而这是无谓的加大,很多人提起地图,就会想到在深山密林里解读地图的侦察兵,或者是连起来能绕地球三圈的航天飞机的建造图纸。于是地图成了高科技,让人的感觉冰冷以及疏远,冰冷是因为我们对陌生事物有恐惧感,而疏远是因为感觉高科技很难操作,有很高的学习成本。所以我们需要去扭转这种认识,去消除高科技的冰冷感,将距离拉近。在视觉设计上,我们尝试了很多的方案,去掉冰冷感,又不增加额外的认知负担。我们使用了活泼的图形来表示常用的操作,比如美食跟酒店等,在地图主功能入口上,也创造性地使用彩色icon,就像雨后的彩虹,赶走乌云的压抑,带来新鲜的空气及愉悦的意境,为理性的地图增加柔和的感性。在后续的用户访谈中,越来越多的用户觉得百度地图是活泼的、可接近的、小清新的,也愿意去探索一下其他的功能。02 来一次简单高效的设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明明打电话说到了,我却怎么也找不到你……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朋友见面,同学聚餐,车友自驾……和他人位置共享是生活中很普遍的需求,以往最常见的是电话或QQ、短信等沟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无法准确、实时地描述位置。而这不正是地图的强项吗?于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百度地图的新功能诞生了——位置共享。位置共享功能复杂,而且要考虑用户对于隐私、流量、效率等的担忧,必须找出最为简单的设计方案。很快,第一版设计方案出炉了,但是设计师很不放心:方案真的合理吗?查线框图或流程图能全面地发现问题吗?如何保证细节体验的优雅?借助用户测试来验证设计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测试条件吗?时间紧,任务重,设计师灵光一现,这不正是传说中的“硬骨头”需求吗?针对这类需求,我们有分分钟剁好骨头的高效测试利器:高保真动态原型制作。什么是“硬骨头”需求?设计产品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和位置共享类似的设计需求,它们有这些共同点:交互流程复杂,可能涉及多场景、多用户、多时段、有较多的逻辑判断。界面元素众多,很容易显得信息杂乱,视觉效果对用户认知影响大。需要动效辅助,通过动态元素引导用户理解交互,添加情感化元素。需求优先级高,但设计时间或人力不充裕。对于这类需求,设计师坐在桌子前面从静态的角度苦思冥想,有时难免陷入困境,而引入高保真动态原型,让设计师在真实的互动中思考,有助于做出更合适的设计决策。宝刀出鞘,不惧硬骨头1.原型要用起来原型的“动态”,说明支持跳转逻辑,可以还原完整的使用流程;直接在手机上运行,更贴近真实情境;对复杂功能的还原,解决了很多难以把握的流程上的问题。例如调研发现,位置共享有两类典型场景:分享自己的位置给他人;几个人分享同一目的地。区别在于发起分享时,后者比前者多了一步目的地的设置。因此,第一版设计中,先进行相同的选择好友步骤,再选择分享位置或目的地。看似合理,但只有利用动态原型,让用户在高仿真的情境中使用,才知道这其实不符合用户预期。用户的期望是先发起分享活动(此时就已经决定了如何分享),然后再邀请好友。因此设计师按照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调整了交互流程。虽然并没有减少实际操作步数,但由于更加符合用户预期,减少了用户思考的负担,用户会“感觉”变简单了。2.不仅能用,还要好看在信息量大的交互方案中,必须保证界面的美观简洁。引入视觉设计稿,利用系统控件,在高保真的原型界面中测试,能得到大量关于文案、图标、控件等细节体验的反馈。然后交互设计师优化文案细节、简化长语句、修改歧义提示、选择正确的控件;视觉设计师力求图标、控件的设计表意明确,不断优化信息层级、视觉风格。大家共同保证了良好的设计细节。3.不是风动,是心动良好的动效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一方面雪中送炭:利用合理的动态变化提供操作反馈,吸引用户注意力,解释状态或关系等,弥补静态设计的不足;一方面锦上添花:用有趣的设计细节缓解焦虑,或传达品牌与情感。动效的设计需要交互与视觉设计师共同参与。一是要含义准确,比如递进关系和同级关系,肯定要使用不同的动画;二是要符合视觉风格,比如拟物化和卡片化的设计,使用的动效会有区别;三是要注意所在平台、实现成本、绘制效率等。这些都需要利用高保真的动态原型反复调试、沟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卡片化风格明显的百度导航中,横竖屏的切换动效很好地模拟了卡片堆叠、展开的样式。百度地图详情页从底部弹起并收回的效果辅助表达了地图的层级关系。动效的使用让界面的衔接更自然、体验更流畅了。4.哪里需要哪里搬设计之外,动态原型也是整个项目团队沟通的桥梁。如帮助PM评估产品需求,砍掉不必要的功能。分享目的地的早期设计中,可以添加碰头时间,初衷是提醒用户及时到达目的地,这的确是一些用户的痛点。但测试用户反馈说,他们更愿意使用其他方式,如手机上的时间、朋友的告知,而不需要在地图里重复提醒,过多的信息反而增加了界面的复杂程度。因此我们果断砍掉这个功能,简化了流程,界面也更清爽。同时,利用高保真原型向RD演示复杂的交互过程,可以保证开发效果符合设计,制作动效demo和规范,保证动效实现的一致性。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实现高保真的动态原型,必须选择一款非常好用、易上手的软件,右页表格是一个选择工具的参考维度。经过考量,我们选择了Adobe Flash Professional制作原型,虽然需要少量编程基础,但学习后可以很快上手,支持跳转逻辑、动效设计,借助Adobe AIR平台,可生成在iPhone和Android手机上都能运行的原生应用,比其他软件生成的应用或网页运行效率高,而且支持移动端的多种手势,适用于测试、演示、说明等各类需求。小步快跑,奔向胜利高保真的动态原型为测试用户提供了更真实、更直接的体验,可用性测试结果更准确,也能挖掘出更多的访谈内容。设计师制作原型难度低,效率高,可以降低测试成本。这样,用户测试就可以和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快速迭代进行了:用户研究工程师进行用户测试,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设计师及时跟进,优化设计,然后修改原型,迅速验证优化后的设计。借助高保真原型这把宝刀,一共经历4轮迭代的设计与测试,位置共享功能这块硬骨头被顺利拿下,用户满意度明显提升。最终上线时,位置共享成为改版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小结高效的高保真动态原型制作,及时的用户测试,快速的迭代设计的结合,是为了更好、更细致地完成设计,并探索出一套方法,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和尝试更多的设计流程与方法,致力于让复杂的场景简单化,让我们的产品更加简单可依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