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百科·第三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2:47:42

点击下载

作者:周成龙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军事百科·第三卷

中国军事百科·第三卷试读:

第一章 古代将帅

周公

辅佐武王伐纣

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考被殷纣王烹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周人在孟津(今河南孟津)大会诸侯。据说,这次盟会目的在于试探商朝的虚实和诸侯的反应,结果有800诸侯参加盟会,他们都背叛了商朝。又过了两年,周人做好了灭商的准备,于是,武王由周公以及姜太公、召公等人辅佐,载着文王的牌位,浩浩荡荡,进攻商纣。在一天天将亮的时候,大军来到商都郊外的牧野,他们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而后,与商朝的军队展开战斗。由于商朝内部矛盾的激化,商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周朝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打败了商纣王的军队。这场战争只用了一天便胜利结束。次日,周人举行了隆重的祭社典礼,以宣布周朝的正式建立。

牧野之战虽然推翻了商朝的统治,但殷纣王的后代以及殷人的残余势力还远没有彻底消灭,稳固已经夺得的天下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殷民,武王把殷朝的首都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一个地区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另外两个地区交给自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管理,这样不但可协助武庚统治殷民,又能监视武庚。另外,武王还褒封了一些先圣王的后人以及功臣等。

由于过度的劳累,武王在克殷后的第二年便生了病。一次,武王忧虑天下尚未安,结果一夜没有睡。周公得知后,急忙赶到武王那里。武王觉得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便托付后事,将个人的一些想法告诉了周公。二人交谈时,武王还希望与周公“兄弟相后”,意思是打算让周公在自己去世后继承王位。周公听后,非常惊恐,他“哭着作揖”,没有答应。就这样武王的儿子诵被立为太子,由周公负责培养和教育。

武王病重时,大臣们很担心,太公和召公打算到文王庙去敬求卜问。周公认为仅用卜问未可以感动先王。于是,周公设筑三坛,周公面北而立,祈告先王,愿以自身代替武王,去侍奉先王。祷告之后,周公占卜,得了吉卦。据说,武王的病情次日便有了好转。

但是没过多久,武王便去世了。武王去世后,年仅13岁的成王即位,由周公以冢宰(官职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的身份总理百官,周公担负起了安定天下、巩固周朝统治的重任。

周公辅佐成王,处理政事。在立成王之后,周公又开始诏告诸侯,会见群臣,然后隆重的安葬了武王。到秋天,周公便为成王举行了加冠礼,以示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周公所做的这些工作,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下,对于稳定人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平定叛乱

但是尽管周公兢兢业业辅佐成王,却有人怀疑周公的动机不纯,周公的弟弟管叔与蔡叔、霍叔等人制造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一时间,人们大都误解了周公,连成王、召公等人也都开始怀疑他。为此,周公不得不“坦诚的向他们表明心志”,耐心细致地去做各方面的工作,解除人们的疑虑。周公首先耐心地说服召公和姜太公。武王去世后,召公和姜太公是当时最有威望的人,在当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公有必要首先对他们进行解释,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周公看来,如果不消除动荡之源,局势就会失控,这对新建的周政权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于是,周公开始住在东方(“居东”),查找动乱的源头,以待时势之变。果然,武庚开始趁机作乱,不久,奄人。徐人及淮夷进入邶,与管叔、蔡叔一起叛乱。

武庚的这次叛乱,参加者除了管、蔡等势力以外,其余基本都是东方殷人的残余势力。殷商兴起于东方,东方是殷遗势力集中的地区,因而也就成了武庚叛乱力量的集中之地。周公得到成王和群臣的信任,便开始进攻殷的残余势力。成王时期的这次攻殷乃是继武王攻殷之后的第二次攻殷。这次攻殷,使武庚北窜、管叔自杀,周政权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之后,周公在殷商王畿之地建立宋、卫等国,使殷旧地彻底稳定下来。

平定殷旧地以后,周公继续向“大东”进攻,征伐奄国。殷商时期,人们把商都东方的地区称为“东”,而以距离商都的远近,分别称大东、小东。奄是商朝时期泰山之阳的一个小国,其属地在当今山东曲阜周围,即后来鲁国立国的地区。商人起于东方,奄曾经是商朝的都城,盘庚迁殷后,奄与殷商王朝的联系仍然十分密切,可以说,奄国是殷商势力的根据地。因为,这时的奄地,殷残余势力极其猖獗,是周初社会动荡中的重要地区。武庚之乱中,奄正是叛乱中基本的、重要的力量,而且带头叛乱的也正是奄君。

周公“伐奄”时,并不是直接攻伐奄国,而是先消灭附奄的东方异族,其中包括徐夷、淮夷、薄姑等等,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奄地,结果取得彻底的胜利。

周初的局势稳定下来,但如何控制广大的东方地区,怎样有效地维持统治秩序,这又成为周公等人必须慎重考虑的头等大事。实际上,在稳定局势的过程中,他们已经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而在真正控制了东方地区后,周公他们又更加积极地推行稳定政治的措(cuò)施。这便是分封诸侯、营建都城、订制礼仪制度。

分封制是周代政治统治的重要特征,也是适应周初政治局势的需要,周公则是分封制度的首创者。武王时期,天下未定,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殷商势力,稳定局势。因此,武王时的各项制度都遵照以往的来实行,分封诸侯的事没有来得及实行。武王时期封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这类“加封”,在于收买人心,树立自己的领袖形象,或者说,这不过只是招徕天下诸侯的姿态而已。而周代的分封则是首先将自己亲信的力量分封到各个比较重要的地区,用来协助周室统治各方,对抗外部侵扰。

周公所进行的分封是与平叛和东征同时进行的。周公主持的分封以及与周公有直接关系的分封主要有宋、卫、齐、鲁、燕、晋等国。宋、卫两国在殷商首都之内,鲁、齐分别位于泰山南、北,负责镇抚东方。鲁国也像宋、卫那样负责管理殷遗民的任务。燕、晋两国也是如此,燕国“北迫蛮貉”,晋国“南有戎狄”。可是,这些主要的诸侯国家,在分封之时,都有各自的任务。这些大国分封之后,其周围又随而建立起一些附庸小国,这样就确立了周室地方的统治秩序。周公创立的分封制度,基本妥善解决了周室对原来殷商统治下东方地区的控制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且,它对周代政治体制的建立也具有促进作用。

周人本来居住西方,在控制了全国之后,为便于统治广大的东方地区,需要周朝的政治中心东移。对此,周初的政治家已经开始考虑了。还在周武王时,他们对于在洛邑兴建新都就已有考虑,只是由于周朝新建,政权还不稳定,因而当时还来不及实施。

武王的愿望是在周公当政时开始变为现实的。成王五年五月,伐奄结束,国家安定下来。周公、成王从东方回来后,开始“迁都洛邑”。

周公还为周王朝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他制订的礼乐大都被后世所承袭,成为封建时代的典章制度。礼乐从大方面说,凡政教刑法,朝章国典,一概称之为礼;从小的方面说,礼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经常举行的祀享、丧葬、朝觐、军旅、冠婚诸方面的典礼。如果按照广义加以理解,周公制礼还应包括制订刑法等方面。

周公制礼作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周朝的统治完全走向了正轨,而且对西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功成身退

周公辅政七年后,周王朝的统治已经稳固下来。此时,周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完全可以独立地处理政务。周公担心成王年轻气盛,治国时难免犯错误,于是作了《多士》、《毋佚》以教育劝谏成王。后来,周公在恰当的时候还政给了成王。成王七年,也就是周公归政之年的岁末,成王在洛邑举行了分封周公后代的仪式,将周公的儿子伯禽封到泰山旁边,建立了鲁国,周公也就成了鲁国的开国君主。

周公归政成王之后依然极受尊敬,周天子经常去泰山看望周公。

成王十一年,年龄大约60余岁的周公在封地去世。周公病危时,他希望自己死后葬在周朝的都城,以表示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很是伤心,把周公埋葬在毕(今陕西咸阳北),随周文王墓葬,以表示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为了褒扬周公之德,成王还特许鲁国在祭祀周公时用周天子之礼乐。

周公的种种努力,对周王朝的稳定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对周王室,周公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周公的形象符合儒家的理想人格,因此,周公也就成了历代辅政者的楷模。同时,周公在辅国安邦的实践活动中,还阐述了他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勤政尚贤”等思想,其政治思想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周公的德业首先作为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先导,由此而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姜子牙

姜子牙,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姓,名望,字子牙。相传他32岁时上山拜元始天尊为师学道,兼学天文、地理、兵法与武功近20年,居渭水畔,常垂钓于磻溪。后得周文王姬昌赏识,为周朝的兴起出谋划策,被尊为师尚父,拜为丞相。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封于齐,俗称姜太公。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名周的强国,周历史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

商末周族领袖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所以老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敬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治理国家,许多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文臣武将众多。

商殷纣王看到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羑里(今河南省淇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美女、宝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他得了礼物,听了大臣的话,把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武双全且谋略超众的人,以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常留涯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有一次,周文王来到渭水边,他看到有一位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在水边钓鱼。奇怪的是,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3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谈起来才知道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宰过牛,后来在黄河边的孟津卖过酒。他由于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他目的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

周文王和姜尚经过一番交谈,发现姜尚是一个谈吐不凡、雄才大略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由贤明的领袖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心里,文王终于找到了姜尚这样的治国能手!文王虔诚地对姜尚说:“请您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被拜为太师,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世的时候,就渴望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太公望”的“望”字去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不负厚望,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犬戎、密须等部族,征服了耆等小国家,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迁到了丰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当时周朝的疆域东北拓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周文王病逝以后,姜太公帮助武王建立了周朝,成为有名的军事家和治国贤臣。

孙武

1.天才的军事家

孙武,春秋末年兵家,字长卿,齐国人。孙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兵书,被历代军事家视为行军打仗的必备之书。

孙武本来是齐国人,由于避难到了吴国,为了施展生平所学,他拿着自己所著的兵书,去求见吴王阖闾,让自己领兵打仗。阖闾想要伐楚,正需要孙武这样的人才,再加上有伍子胥的推荐,于是就接见了孙武。阖闾先把孙武的兵书看了一遍。

第2天,阖闾对孙武说:“你的兵书我已全部看完了。是不是可以当面试一试呢?”孙武回答说:“可以。”阖闾又问:“可不可以让妇女试一试,用来操练女兵呢?”孙武说:“即使是女兵,我也可以训练得像男士一样勇猛。”于是阖闾便把自己身边的宫女都叫了出来,交给孙武去指挥。他自己坐在台上看孙武如何操练女兵。

孙武把这些宫女分为两个队列,让阖闾最宠爱的两个宫女分别担任两队的队长,命令所有的宫女每人都拿一支长矛。孙武问:“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手、右手吗?”宫女们齐声回答:“知道!”孙武说:“好。现在,我命令你们向前,你们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命令你们向左,就转向左手所对的方向;命令你们向右,就转向右手的方向;命令你们向后,你们就朝背后转过身去,大家能够做到吗?”众宫女都应声说:“能!”

孙武把号令交代清楚之后,便让人把斧子等兵器摆在宫廷当中,并且再三告诫:如果不听号令,就要受到军法的处分。随后击鼓传令向右,宫女们嘻嘻哈哈惯了,哪里受过这种约束?听到号令,都不知道怎么动,乱哄哄地笑个不停。孙武说:“号令说的不清楚,动作讲的不明白,所以你们操练不好。这不能怪你们,是我这做主将的责任。”说完又把规定的号令反复讲了几遍,然后击鼓传令。宫女们照旧乱七八糟,又是哄堂大笑。

孙武说:“先前,没有把号令讲清楚,你们不熟悉,那是我做主将的责任;现在,号令已经告诉清楚了,你们不按照号令去做,那就是你们的责任了。依据军法,应该处罚你们的队长!”说完就要将左右两个队长斩首。

吴王阖闾看到孙武要斩那两个自己最宠爱的宫女,连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是善于用兵了。但这两个美人可万万斩不得!没有她们两个陪伴,我连饭也吃不下去啊!”孙武说:“我已经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当了主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下令立即把两个女队长斩首。紧接着又指派了另外两个人做队长,重新击鼓操练起来。这一下,那些宫女们马上变得严肃起来,谁也不敢笑了。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按着鼓声操练了起来,不管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完全符合号令,动作做得都很整齐。

训练完毕,孙武派人报告阖闾:“女兵已经操练好了,大王可以检阅女兵了,随便大王下什么命令,她们都能服从,即使赴汤蹈火也不会退缩。”阖闾一试,女兵们果然都被训练得和男兵一样,于是,正式任命孙武为大将。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元前512年,阖闾、伍子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舒国,这时阖闾自大起来,想要直接攻克楚都郢。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很大,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和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对楚国进行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国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这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

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在旧历11月28日攻入楚国的国都郢。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免亡国被迫迁都。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仓促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主动迎战,施展巧计,把吴军杀得大败,吴军仓皇败退,阖闾也伤重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大败越军,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领着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的地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定军事谋略,对夫差建立霸业做出了不可抹杀的巨大贡献。

曹参

曹参(?—前190),汉初大臣。字敬伯。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从高祖平定陈豨、英布等叛乱。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

战功赫赫

汉高祖刘邦刚在沛县起兵时,曹参以侍从官的身份跟随他。曹参率军攻打胡陵、方与两县,进攻秦朝郡监的部队,大败敌军。向东攻下薛城,在薛县外城西面击败了泗水郡守的军队。再次攻打胡陵县,夺取了县城。曹参转移镇守方与,方与反叛并投降了魏国,他带兵攻下方与。丰县也反叛投降了魏国,曹参又带兵攻取丰县。因这些战功他被赐予第七级公大夫的爵位。在砀县东面进攻秦军部队,把秦军队打败,占领砀县、狐父及祁县的善置。又攻取下邑以西,打到虞城,袭击了秦将章邯的部队。攻取爰戚及亢父两县时,曹参最先登上城楼,爵位因此升为五大夫。向北援救东阿县的田荣,攻击章邯的军队,占领了陈县,追击章邯直至濮阳。攻下定陶,夺取临济。南下援救雍丘守军,攻击李由的部队,将其打败,斩杀了李由,俘虏了一个秦军的侦察军官。这时秦国大将章邯打败并斩杀项梁,沛公刘邦与项羽率领部队向东退去。楚怀王任命刘邦为砀郡长,统率砀郡的部队。这时刘邦遂封曹参为执帛,封号叫建成君,后来升为戚公,他所管辖的戚县,隶属于砀郡。

在这之后,曹参跟随刘邦攻取东郡的守军,在城武县南面将敌军打败。在成阳城南进攻王离的部队,又在杠里再次攻击它,大败敌军。曹参追击败逃的敌军,向西追到开封,又攻击秦将赵贲的部队,将其击败,把赵贲包围在开封城中。又向西在曲遇进攻秦将杨熊的军队,打败了敌军,俘虏秦国的一个司马及一个御史。曹参这时升为执圭。他又跟随刘邦攻取阳武城,打下弔(chàn)辕山、缑氏县,封锁了黄河渡口。回师进攻赵贲的部队,在尸乡北打败了敌军。向南攻打,在阳城东郊与秦国的南阳郡守发生了战斗,攻破敌军,占领宛县,俘虏了吕氏平定了南阳郡全境。随后跟随沛公向西攻打武关、峣关,夺取了这两个关隘。曹参率军先在蓝田县南进攻秦军,夜里又在蓝田县北袭击秦军,秦军大败,于是反秦的军队打到咸阳,灭了秦朝。

项羽进入咸阳,任命沛公为汉王。汉王刘邦封曹参为建成侯。曹参跟随汉王到汉中,升任将军。又跟随汉王回师向北平定三秦,先攻取下辩、故道、雍县等城。在好畴县南进攻章平的部队,将真击败,包围好畴县,夺取了壤乡。在壤乡东面及高栎村进攻三秦的军队,打败了敌军。又将章平包围,章平从好畴突围逃走。汉军趁机进入赵贲和保内史的部队,将敌军击败。向东夺取咸阳,改名叫新城。曹参率兵看守景陵二十天,三秦派章平等人进攻曹参,曹参率师出击,大败敌军。汉王把宁秦赐给曹参作封地。曹参以将军的身份领兵在废丘包围章邯。又以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东出临晋关,率兵打到河内,攻下修武县,在围津渡过黄河,向东进击,在定陶进攻龙且、项他的军队,将敌人打败。向东攻取砀县、萧县和彭城。进攻项籍的军队,汉军大败而逃。曹参仍以中尉的身份包围夺取了雍丘。这时汉王的将领王武在外黄县叛汉,程处在燕地叛汉,曹参率兵前往进击,全部将他们打败。柱天侯在衍氏城反叛汉王,曹参又前去征讨,攻取了衍氏城。曹参在昆阳进入羽婴,追击他至叶县,回师攻取武强城,乘势打到了荥阳。曹参自汉中做将军、中尉起,跟随汉王攻打诸侯及项羽,倒被项羽打败,回兵到荥阳,总计两年时间。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任命曹参为代理左丞相,带兵入关中驻扎。一个多月后,魏王豹谋反,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向东进兵,在东张城攻打魏王将领的部队,大败敌军。乘势攻取安邑县,俘虏了魏将王襄。在曲阳县进攻魏王,追击他到武垣县,活捉了魏王豹。夺取平阳城,捉住魏王的母亲及妻子儿女,魏王领地全部平定,一共52座城邑。汉王将平阳县赐给曹参作封邑。然后曹参跟随韩信在邬县东进攻赵国的相国夏说的部队,大败敌军,斩杀了夏说。韩信与曾当过常山王的张耳继续率军攻取井陉,进攻成安君陈余,而命令曹参回兵围攻正驻守在邬城中的赵国别将戚将军。戚将军突围出走,曹参追击并杀死了他。然后曹参率军到敖仓汉王的驻地。韩信已攻下赵国,做了相国,正向东进攻齐。曹参以右丞相的身份仍跟随韩信,攻克齐国的历下守军,占领临淄。又回兵平定济北郡,攻了著县、漯阴、平原、鬲县和卢县。不久跟随韩信在上假密进攻龙且的部队,大破敌军,斩杀龙且,俘虏了楚国将军周兰。平定齐国,共攻下70多个县城。捉到曾任齐王田广的相国的田光、任留守相国的许章以及任齐国胶东将军的田既。韩信立为齐王,率兵奔赴陈地,与汉王刘邦一起进攻项羽,曹参留下继续平定齐国那些还没降服汉的城邑。

项羽被汉军杀死后,天下平定,汉王刘邦做了皇帝,韩信迁移到楚地为楚王,齐国被设置为郡。曹参归还了汉朝相国的大印。汉高祖刘邦将长子刘肥封为齐王,而任命曹参为齐王的相国,在高祖六年曹参被赐予列侯爵位,朝廷与诸侯对半剖分信符,以使诸侯家的爵位世世上下相传,永不断绝。曹参的封邑平阳县有16300户,他被称为平阳侯,他以前所封的食邑则被免除。

曹参以齐王相国的身份攻击陈豨的将军张春的部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又以齐王相国的身份跟随悼惠王率领步兵车骑12万人,与高祖合兵一起进攻黥布的部队,大败敌军。向南追击直到蕲县,回兵平定竹邑、相县、萧县和留县。

曹参的战功如下:共攻下两个国,122个县;捉到诸侯两人,相国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汉孝惠帝元年,废除各诸侯国设立相国的法律,将曹参改任为齐国的丞相。曹参在齐国为相,齐有70座城邑。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齐悼惠王正年富力强,曹参召来所有年长的贤人和儒士,向他们询问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像齐这样的大国过去各式各样的儒士有上百之多,每个人谈的都不一样,曹参不知道如何定夺。他听说胶西县有个盖公,专门研究黄老的道家学说,曹参派人带重礼去请他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要崇尚清静无为,百姓自会安居乐业,以此类推,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曹参于是搬出办公的公堂,在盖公这里住下。他的治国之术也全用黄老道家的方法,因此,他在齐为相九年,齐国人安居乐业,人们都极力称赞曹参为贤相。

一遵萧法

汉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说后,告诉属下赶快办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作宰相。”过了不久,朝廷派的使者果然来召曹参入朝。曹参临走嘱咐齐国的后任丞相说:“应使坏人把齐的狱市当作寄身场所,千万不要让他们扰乱百姓。”后任丞相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吗?”曹参说:“不要认为这不重要。狱市是善恶都能容纳的地方,如今您若取消了它,那些奸恶之人到哪里容身呢?无所容身,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作乱。所以我预先告诫你。”

曹参当初微贱的时候,与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后来都做了将相,互相之间有一些隔阂。待到萧何将要死时,所推重的贤明之人唯有曹参。曹参取代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处理政事没有什么改变,一概遵从萧何生前制定的规章制度。

曹参选择各郡国官吏中质朴而不善于言词的敦厚长者,很快召来任命为丞相府的办事人员。官吏中言语华丽、文辞深涩、想要追求声名荣誉的人,曹参都罢斥不用。每天晚上他都饮味道很醇厚的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及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来见他的人都想劝说他。到他家后,曹参全都让他与自己共同饮酒,片刻之后,来人想要说什么,曹参再次让他们饮酒,直至喝醉后离去,始终也没有机会开口说劝谏的话。后来大家也就习以为常。

相府的后园挨近官吏们的住家,官吏房舍中每天都饮酒唱歌。相府中的随从官吏对此非常厌恶,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在后园游玩,听到邻家官吏醉酒的歌声,相府随从希望相国曹参将醉酒的人召来查问处理。而曹参反而取出酒,张座设席饮酒,并唱歌与其彼此呼应唱和。

曹参见到别人犯有细小过失,总是特意掩饰隐瞒,因而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kū)是中大夫。汉惠帝怪相国曹参不理政事,认为他这样做“难道不是小看我吗?”于是他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里随随便便地问一下你父亲:‘高帝刚去世不久,新即位的皇帝正年富力强,你作为相国,整日饮酒,没有什么需请示奏明的事,那么凭借什么以天下为己任呢?’但你不要说出是我让你问的。”曹窋休假回家后,得机会侍奉父亲,擅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劝谏曹参。曹参非常生气,为此鞭打了曹窋二百下,说:“赶快进朝尽你的职责侍奉皇帝,天下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到了入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呢?前些天的那些话是我让他劝谏你的。”曹参摘下帽子表示道歉,并说:“陛下自己认为与高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惠帝说:“我怎么敢比先帝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曹参与萧何相比,谁更是贤明?”惠帝说:“你看起来不如他。”曹参说:“陛下你说的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都已非常明确,如今陛下你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曹参我等尽职尽责,遵从既定的法令而不要有所改变,不也很好吗?”惠帝说:“你说的对。不用多说了。”

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共有三年。死后被赐予懿侯的封号。他的儿子曹窋继承了他的爵位。老百姓作歌称颂曹参说:“萧何制定了法令,明确而又齐整;曹参取代萧何,谨守其规而未有变更,以清静之法处理政事,人民安宁不乱,其乐融融。”《史记》作者司马迁对曹参这样评价:相国曹参攻城略地、野外作战的功绩所以能有这么多,是因为他与淮阴侯韩信在一起。因而等到韩信被消灭,按各位诸侯成就的战功来封赏时,唯独曹参战功最卓著。曹参身为汉朝的相国,力主清静无为,最合乎治理国家的准则。而百姓们在遭受秦朝的严刑酷法后,是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天下的人都称赞曹参的美德。

张良

张良(?——前189),汉初大臣。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河南宝丰东)人。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曾连任战国时期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继任韩国两朝宰相。秦灭韩后,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业垂手可得的显赫地位,这就是张良胸怀亡家之恨的原因。韩国灭亡后,张良的家境依然富裕,其家拥有佣仆300多人,且势力也相当强大。旧天堂被秦王政毁灭,使张良像贵族的遗少一样,胸中燃烧着复仇的烈火,他曾以刺杀秦始皇来为韩国复仇。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张良胞弟夭亡,他无心安葬,散尽家财,收买了一个刺客,在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误入随从后车,行刺未遂,张良被悬榜通缉。因此他更姓变名,隐居下邳(今江苏邳县)。张良其名,就是为逃避秦始皇追捕才改的。

在穷途末路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良在下邳巧遇黄石公。

一天,张良在沂水河桥上正凭栏远眺,见一位身着布衣,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上桥头,故意将鞋子脱落桥下,然后毫不客气地呼叫张良道:“孺子,到桥下给我捡来!”张良忍着心中的不满,到桥下将鞋子拾了回来,正准备还给那位老人时,那位老人将脚又跷起来,说:“给我将鞋穿上!”面对这个带有侮辱意味的事件,张良起初真想挥拳将老人揍一顿,但他没有这样做。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磨难的张良,居然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了鞋。穿完鞋子,那位老人也不道谢,长笑而去。走出几里路之后,那老人悄然返回桥上,对张良赞扬道:“孺子可教也!”老人约他五天后的凌晨在桥头相见。张良觉得这位老人不同寻常,连连答应。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头赴约,想不到那位老人已在张良前头来到桥上,那老人严厉责备道:“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呢?!你过五天后清晨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午夜就走近桥头,结果那位老人又比他早到。第二次约会又告吹了。

又一个五天过去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到了桥头,这次,总算走在老人的前头了。老人高兴地赠给张良一件无价之宝——《太公兵法》,说道:“你读了这本书之后,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之后,你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13年之后,你在济北(今山东西部)谷城下会看到一尊黄石公像,也称‘圯(yí,桥)上老人’,那就是我。我是隐身岩穴的高士。”说完,那老人悠然自得地走了。

张良迫不及待地打开兵书,如饥如渴地翻阅着,如获至宝,手不释卷,日夜研究学习。

黄石公授兵书张良,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授书老人似乎是一位活神仙。这显然是民间虚构的神话。这也反映出后人对张良的崇拜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被杀,景驹(jū)在留县自立为楚王,张良率众前往投靠。途中偶遇沛公刘邦率千人路过下邳。两人一见倾心,相见恨晚。

刘邦当下让张良当自己的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

张良辅佐刘邦屡次出奇谋,很快就攻占了咸阳,秦王朝灭亡了。

攻占咸阳以后,比刘邦实力强大得多的项羽也带兵赶到了函谷关,他想杀死刘邦,以免他日后和自己争夺天下。

张良用计,收买了项羽的叔父项伯,让他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从而使刘邦逃过一劫,之后,张良又帮助刘邦制造了统一天下的大计。在张良的计谋实施后,刘邦和项羽,开始了争夺天下的战斗,张良设计使项羽的大将英布、彭越归降了刘邦,使项羽的重要谋臣范增和项羽互相猜疑,这样项羽的实力就大大减小了。

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大宴群臣时夸赞张良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时张良看到天下已定,他深悟“敌国破,谋臣亡”的历史经验,于是闭门谢客,深居简出,极少过问朝廷中的事,而是在家修身养性,过着清静的生活,直到汉惠帝六年(前189年),张良病逝。

韩信

1.布衣韩信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年轻的时候家里穷,经常为生计而发愁。

有一次,韩信饥寒交迫,差一点就昏过去了,这时一位出来洗衣服的老大娘看见他那个样子,就十分同情回去拿来一碗饭给他吃。韩信一口气吃完了饭,感激地向老大娘说:“有一天我发迹了,一定会好好报答您!”

淮阴街上有一个地痞,一向瞧不起韩信,常说:“你们别瞧这家伙长着那么大的个子,又好舞刀弄剑,其实他胆小如鼠。”这天,他看到韩信从街上过,拦住他,羞辱地对他说:“韩信!今天你要是有胆量,就给我一刀;你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

韩信听这话,气得许久没有说话,看着地痞那神气的样子,韩信想了半天,终于,他伏下身子,慢慢地从地痞的裤裆下面钻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哄堂大笑。

韩信不是不顾全自己的尊严,而甘心受这样的屈辱,他是想干一番大事业,因此要保全自己。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个名传千古的将帅,人们常用它来比喻那些为了干大事而甘受一时屈辱的人。

2.萧何月下追韩信

在楚汉之争中,韩信曾经投奔项羽,项羽只让他当了个小官,于是他就走了,他又投奔了刘邦,刘邦也只让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要砍头,韩信大声呼喊:“刘邦要统一天下,为什么要杀壮士啊?”这时刘邦的一个部将听到了,认为韩信是个好汉,就救了他,让他去当一个管粮草的小官。萧何在听说了他的事情后,找他谈话,觉得他是个奇才,屡次向刘邦推荐他,刘邦却不听。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在去封地的路上,好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心想萧何几次推荐自己,刘邦都不重用自己,在这儿呆着也是没有前途的,也悄悄地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来不及向刘邦汇报,就连夜去追赶他。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丞相逃跑!”刘邦大惊,没有了萧何,他就少了一个出谋划策的人。

萧何总算将韩信追了回来,便来见刘邦,刘邦又惊又喜,骂道:“别人逃跑也就算了,你是丞相,怎么也跑了?”

萧何道:“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逃跑的人那么多,你不去追,单单追韩信,这是为什么?”

萧何道:“别的人都是些一般的人,不要紧,可韩信却是天下无双的帅才。您要是想永远在这里当汉王,那就用不着他;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一定要重用他,现在就看您准备干什么。”

刘邦道:“我当然想统一天下了,谁愿意呆在这个地方?”

萧何道:“那您就得重用韩信,要不然,他还是会走的。”

刘邦就想把韩信叫来马上封他为大将军。萧何说:“大王您平常就不大讲礼数,现在您要任命大将军,可是一件大事,那您得挑个好日子,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才行。”刘邦就答应了。

其他的将领们听说要任命大将军,都高兴得睡不着,一个个都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当上大将军了。谁知到了那一天,任命的大将军却是不起眼的韩信,全军上下无不大吃一惊。

3.背水一战

韩信当上了大将军,开始施展他的军事才华,为刘邦制定了夺取天下的战略部署,刘邦十分器重他,只后悔没早点儿发现这人才。不久,韩信便率领大军东出陈仓,迅速攻占了关中地区。他打了几次胜仗之后,带领数万兵马,直扑赵国。赵国已知道韩信带兵过来,准备和韩信大战一场。赵国的兵马有20万,远远超过韩信。赵国的谋士对主帅献计偷袭汉军,主帅竟没有采纳这可以大胜的计谋。

这消息被韩信知道,他暗自高兴,便大胆进兵,部队到离赵军30里处停下扎营。半夜里,韩信开始调拨军队。他选了2000人的轻骑兵,命他们每人手拿一面军旗,抄小路隐蔽起来,并告诉他们说:“一会儿,赵军看我们撤退,必然会全部出动追击我们,你们就赶快占领赵营,把他们的旗子和我们的旗子对换。”

韩信又派出上万人作为先头部队,靠着水边摆开阵势。赵军见此情景,全都大笑起来说韩信不懂用兵,因为背水设阵,没有退路,这是兵家讳忌。

天亮后,韩信命令,一面擂鼓,一面率军向赵军冲去,赵军出营迎击,双方打得难分难解,未分胜负。韩信便假装被打败,把旗号也给丢了,领兵奔往驻扎在水边的部队。两股部队汇集在一起,又与赵军展开激战。赵军全部出动,想把韩信全军消灭。汉军背水而战,无路可退,兵将全都拼死作战,以一当十。在这里,韩信灵活地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法则来摆兵布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先前隐蔽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已倾巢而出,营帐已空,便依着韩信的部署,占领赵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都拔掉,换上了汉军的旗帜。

赵军半天不能取胜,便想暂时收兵回营,谁知一看,自己的营帐全插上了汉军的旗帜,都以为汉军已经把自己的营地占领了,杀了主帅,顿时阵势大乱,兵士们各自逃命。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大获全胜,不但杀死了赵军的主帅,还俘虏了赵王。

后来“背水一战”成为一个成语,专指在重大压力下取胜的关键行动。

4.多多益善

韩信统率汉军,转战南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韩信是建立汉朝的第一大功臣,被封为楚王。他衣锦还乡后,找到了曾帮助过他的老大娘等,重金报答了她们。还赏了先前让他遭受胯下之辱的那个痞子一个小官做,说:“要是我当初和他拼了命,哪儿还会有今天呢?”

刘邦却对韩信的军事才能心怀疑虑,生怕他造反,无人能敌,谋士陈平便给刘邦出了主意,让他假称巡游南方,然后借韩信朝见的时候诱捕他。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动身去南方巡游。

刘邦来到韩信封地的边境,派使者去让韩信来接驾。韩信觉察了刘邦的意图,但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刘邦的事,就坦然去见刘邦。可是,他刚到刘邦的住处,刘邦便说:“有人告你谋反哩!”说完,不容韩信辩解,就把他押了起来。韩信长叹道:“常言说得好:‘抓完兔子,猎狗就会被人煮着吃了;射光了天上的鸟儿,好用的弓箭就被挂起来了。’现在天下平定了,我就该死了!”刘邦把韩信押回了长安,但实在没有找到他谋反的证据,没有理由杀他,所以只好削夺了他的王位,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刘邦想杀他,所以经常称病而不去上朝。他还日夜怨恨刘邦削了自己的王位,看不起樊哙、周勃这些人,不屑与他们相提并论。

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聊天,就和韩信讨论众将都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每个人差别很大。刘邦便问韩信:“你说我能带多少兵啊?”

韩信说:“顶多10万。”

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答说:“如果是我带兵,那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刘邦答说:“既然你带兵越多越好,怎么却让我给抓起来了呢?”

韩信说:“您不善于统率士兵,可是善于统率将领,所以我才会被您抓住。而且,您的本事是上天赐给您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后来“多多益善”就成了一个成语,比喻做某事人力、物力越多越好。

5.韩信谋反

韩信虽然被刘邦软禁在身边,但还是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终于因为谋反的罪名被杀害了。

巨鹿太守陈豨,本是刘邦的亲信,他回长安顺便去拜访韩信,韩信便劝说他谋反,自己在长安做内应。结果陈豨回去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去攻打他。韩信称病没有同去,却在长安暗暗组织一群囚犯,准备杀死吕后和太子,控制都城。一切都准备得当,只等陈豨的消息,这时却走漏了消息。有人报告了吕后,吕后便与丞相萧何密谋对策。萧何就去骗韩信说,有使者来报告,刘邦把陈豨杀了,请韩信到宫里去参加贺宴。韩信以为陈豨真的被杀,自己又没有兵权,就想去看一下真假,于是跟着萧何进了宫,一见到吕后的面,他便被人抓起来,当场杀死在宫中,还被诛灭三族。

当初,萧何把韩信追回,才成就了他一番大事业,而在吕后想杀韩信时,又是萧何出的计谋,后人把这件事变为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来指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人。

韩信谋反这件事,其中疑点重重,后世的人多有所怀疑,比如说韩信谋略过人,如果要谋反肯定是在独霸一方,手握重兵时谋反,而不会是无兵权时;韩信用兵如神,肯定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不会因为等消息而被走漏消息,使行为失败……从这些方面看来,韩信谋反只是刘邦强加给韩信的一个罪名。韩信锋芒太露,又善于用兵,不管他谋不谋反,刘邦都是要杀他的。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整理兵书,为我国古代军事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用兵如神,被称为“古今用兵第一人”。只是可惜了,一代名将,不是战死沙场,的确是值得同情的历史人物。

周亚夫

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周勃之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进攻,他以河内郡守为将军,屯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升为丞相。后由于他的儿子私自购买皇帝用物,被逮捕入狱,绝食死。

真正的将军

周亚夫任河内郡守时,他的哥哥绛侯胜之有杀人罪,孝文帝选择绛侯诸子中最贤能的人,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文帝封亚夫为条侯,作周勃的继承人。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出兵,侵扰汉朝国境。文帝便任命宗室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以防备匈奴。文帝亲自去慰劳部队,来到霸上及棘门驻军营中,骑马直接驰入营地,将领和下属官兵也都下马迎进送出。然后来到细柳军营,军中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弓箭上弦,张弓待发。皇帝车骑的前导来到营前,进不了门。前导说:“皇帝的车骑马上就要到了。”守卫营门的都尉说:“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一会儿,皇上的车马到了,仍旧进不了门。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符节诏告周亚夫:“我要进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下命令打开营垒大门。守门的士兵对皇帝的随从人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许骑马奔驰。”因此皇上也就放松缰绳缓慢骑行。到了军营大帐,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前施礼说:“披甲戴盔的武士不行跪拜礼,请让我用军中礼节来拜见您。”皇上深受感动,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凭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军中将士致敬,让人宣告说:“皇上郑重地慰劳将军。”慰劳仪式结束后离营而去。走出军门后,跟随的大臣都很惊讶。文帝感叹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以前慰劳过的霸上和棘门两军,他们的军纪就像小孩儿做游戏一样随便。那种将军当然会遭到袭击并被敌人俘虏。至于周亚夫,敌人会得到机会冒犯他吗?”这样称赞了很久。一个多月后,三支部队都撤防了。于是就任命周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临去世时,告诫太子说:“国家发生急难,周亚夫可以统率部队,真正担当起重任。”文帝去世,周亚夫被任命为车骑将军。

英明的战略

孝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叛乱。周亚夫以中尉代行太尉职权,领兵东进进攻吴楚叛军。走之前,他亲自请示皇上说:“吴楚兵士凶悍迅猛,与他们正面交锋很难打胜。希望能先听任吴楚叛军进攻梁国而不去救,断绝敌人的粮道,然后才可制服他们。”皇上同意了这个意见。

周亚夫与其他部队在荥阳会合之后,吴楚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很危急,请求太尉发兵援救。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急行军来到昌邑,深沟高垒据城而守。梁国每天都派使者来请求大尉发兵,太尉不肯去救援。梁王上书告诉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周亚夫救援梁国。周亚夫不执行诏令,仍坚守壁垒不出战,而派出弓高侯等人率领轻骑兵去继绝吴楚军队的粮道。吴兵缺乏粮食,非常饥饿,多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战。一天夜里,汉军营中突然发生惊乱,内部相互攻扰,以至于闹到周亚夫营帐前。周亚夫始终睡卧不起,不予理会。过了一会儿,惊乱平息下来。后来吴兵进攻汉军营壁的东南角,周亚夫却令士兵们防备西北角。不久吴军精锐部队果然进攻军营的西北,但因汉军早有准备,无法攻入,吴兵饥饿难耐,于是撤兵而去。周亚夫派出精锐部队追击吴军,大败敌人。吴王刘濞丢下大部队,只与数千名勇壮亲兵一起逃跑,聚守在江南丹徒县。汉兵借此机会乘胜攻击,于是将吴军全部俘虏,敌人投降了。又悬赏千金捉拿吴王刘濞一个多月后。东越人就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这次平叛,从防守到反攻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吴楚之乱被平定。在这时众位将领才认为太尉周亚夫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但从此梁孝王与周亚夫之间也有了仇隙。

开始被疏远

回到京城,朝廷重新设置太尉官,周亚夫被正式任命为太尉。五年后,又升任丞相,汉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要废太子,丞相周亚夫为此坚决争辩,但不被采用。景帝因这件事开始疏远周亚夫。而梁孝王每次入朝,又常常在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窦太后有一次对景帝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给他封侯。”景帝推辞说:“当初太后您的侄儿和弟弟,先帝都没有给他们封侯,等到我即位后才刚给他们封皮侯和章武侯。王信现在还不能封侯。”窦太后说:“皇帝所处时代不同,各位皇帝都应按照自己的时代环境来处理事情。当初我哥哥窦长君在世时,始终也没被封为侯,他死后倒是他的儿子反被封为侯,我对此事感到非常遗憾。皇帝你赶快封王信为侯吧!”景帝回答说:“请让我跟丞相商议一下这件事。”跟丞相商议时,周亚夫说:“高皇帝曾约定:‘不是姓刘的人不能封王,不是有功的人不能封侯。不遵守这条规定的人,天下人应共同来讨伐他。’现在王信是皇后的哥哥,但他没有什么功劳。如果封他为侯,就违反了这条规定。”景帝默然不语,放弃了这件事。

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给他们封侯以鼓励后来者。丞相周亚夫说:“那些人背叛自己的主子来投降陛下,陛下封侯来奖励他们,那么以后还怎么责备大臣中不守节操的人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于是将唯徐卢等人全部封为列侯。周亚夫因此称病在家,景帝三年,他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

过了不久,景帝有一次在宫中将条候周亚夫召来,赐给他饭吃。条侯面前单独只放了一大块没有切开的肉,也不放筷子。周亚夫心中很不高兴。回过头来让主管宴席的人去给他取来筷子。景帝看着他笑着说:“这还不足以使你满意吗?”周亚夫忙摘下帽子谢罪。景帝站起身。周亚夫赶快匆匆离席而去。景帝看着走出去的条侯,说:“这个恨恨不平的人不会是少主的得力大臣!”

活活被饿死

过了没多久,周亚夫的儿子为他从造皇室器物的工官那里买了五百具作殉葬品的铠甲和盾牌。搬取货物的雇工因条侯的儿子不给工钱而非常痛恨他。雇工知道他偷偷买的皇家器物,因气愤而上书给皇帝告发了他。这件事牵连到条侯周亚夫。皇帝看到告发的书信,将此给有关官吏审理。官吏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条侯,条侯不答对。景帝骂道:“你们审理此案太不中用,我不用你们了。”于是将延尉召来处理这件事。廷尉责问条侯说:“你想要造反吗?”周亚夫回答说:“我家所买的器物,都不过是殉葬用的东西,怎么能说是想造反呢?”审问官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看来也要在地下造反。”官吏审讯他越来越紧。刚开始,官吏去逮捕条侯时,条侯想自杀,夫人制止住了他,因此他没有死成,于是进了延尉的监狱。在监狱里条候因绝食五天,最后吐血而死。封国被废除。

一年后,景帝又改封绛侯周勃的另一个儿子周坚为平曲侯,作绛侯的继承人。他为侯19年去世,谥号为共侯。他的儿子周建德继承爵位,为侯13年,做了太子太傅。因他献给皇帝祭祀宗庙用的酎金不合标准,元鼎五年,他被牵连有罪,封国被废除。

周亚夫死后,景帝便封王信为盖侯。《史记》作者司马迁这样评价周亚夫:周亚夫用兵,军容威严整肃,表现坚毅忍耐,就是战国的司马穰苴又超出他多少呢?可惜他满足于自己的才智而不注重学习,严守节操却不够恭顺,最后落个穷困的结局。

吴起

1.爱兵如子的将军

吴起,公元前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曾经拜鲁国曾子为师,学习儒术。之后,在鲁国担任将领。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想拜吴起为元帅,抵御齐国。但由于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君心生疑虑。吴起想因此成就功名,便杀了他的妻子,来表明自己与齐国没有任何关系。鲁君最终拜他为统帅,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将齐国打得大败。

鲁国有人厌恶吴起,说:“吴起这个人,是猜忌狠心之人。他小时,家有千金之富,但他到外周游没有能成功,于是使家业荡尽。他的乡里人笑话他,吴起便将笑话他的人杀死30多个,奔出卫国东门,与他的母亲诀别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之类的大官,决不再回到卫国。’于是便拜曾子为师。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吴起始终没有回去。曾子看不起他,便与他断交。吴起于是到鲁国学习兵法,侍奉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便杀死自己的妻子来谋求鲁国的将帅之位。鲁国只是个小国,却有战胜齐国的威名,那么诸侯便会谋划灭亡鲁国了。何况鲁国和卫国本来是兄弟之国,现在大王重用吴起,则是抛弃卫国。”鲁君也怀疑吴起,便把吴起辞退了。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要侍奉他。文侯问他的大夫李悝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李悝说:“吴起贪婪而且好色,但是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于是魏文侯便以吴起作为将帅,攻打秦国,拔下秦国的五座城池。

吴起治军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赏罚严明,任贤用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吴起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时,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解除了他的痛苦。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大哭。别人说:“你儿子仅仅是个普通士兵,却得到将军为你儿子吮血,应是光荣之事,为什么还要哭呢?”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呀,前几年吴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口,结果他的父亲直到战死也决不回首。今日吴将军又为他的儿子吮血,我真不知我儿子要死在哪里了,我因此哭。”

2.文韬武略的相国

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而且廉洁正直,能够得到士卒的拥护,便让他在西边守护黄河西岸的魏国土地,同时抵御韩国和秦国的入侵。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武侯坐船从西部黄河顺流而下,到了黄河中间时,回首看着吴起说:“这里的山河多么险固,多么美好壮丽呀,这是魏国的珍宝呀!”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于统治者的德业而不在山河的险固。从前,三苗国左边扼拒洞庭湖,右边扼拒鄱阳湖,但他们不修道德仁义,所以被夏毓灭掉了。夏桀的都城,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道在北边,但他不修德政,终于被商汤流放。殷纣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山,背靠常山,南据黄河,可他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杀死。由此可见,治国在德不在险。如果大王您不修德政,舟中的人都会成为您的敌人呀。”武侯说:“很好。”

吴起做魏西河地区的太守,非常有名声。魏国要设置丞相,却选了从齐国来的孟尝君田文。这使吴起非常不快。便对田文说:“请咱俩比较一下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带领军队,使士卒乐于效死,敌国不敢窥测,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我不如先生。”吴起说:“治理百官,亲附万民,充实仓库,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我不如先生。”吴起说:“守卫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窥测,赵国和韩国听从,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我不如先生。”吴起说:“这三项,先生都比不上我,却身居上位,为什么呀?”田文说:“国王年少,国人心中疑惑,大臣也没有归附,普通百姓不信任国家,在这个时候,你能胜任呢?还是我能胜任呢?”吴起沉默良久说:“你能胜任。”田文说:“这就是我之所以位居你上的原因。”吴起于是自愧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为相,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谋害吴起。吴起便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贤达,到了楚国,便拜他为相国。明确法令,撤销冗官,捐弃公族中疏远的人,同时抚养善于战斗的勇士。其要旨在于强大楚国军队,破坏主张连横的政策。于是,楚国南面征服吞并了百越之地,北面灭亡了陈国、蔡国,气势使韩、赵、魏胆战。又率领军队向西征伐秦国。诸侯都害怕楚国强大。而楚国原来的贵族也日夜伺机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作乱、围攻吴起,吴起奔向楚王的尸体,趴在上面。攻击吴起的人因为刺杀吴起,也同时刺伤了楚王尸体。等到将楚王安葬之后,新太子即位,于是让令尹全部诛杀、射杀吴起和射中楚王尸体的人。于是因射杀吴起而被家灭九族的有70多家。

吴起在政治、指导战争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他的著作有《吴起兵法》48篇,大部分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等6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