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助读与训练.七年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5:42:19

点击下载

作者:杨吉元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初中文言文助读与训练.七年级

初中文言文助读与训练.七年级试读:

出版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传统文化园圃中最璀璨的一枝奇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可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既是继承我国先进文化遗产的需要,又是社会和时代对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

综观各地各类初中阶段的考试,文言文阅读已经基本上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分值也多在15—20分之间,有的单独考课内文言文,有的只考课外,还有的内外兼考,可见文言文阅读在初中阶段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鉴于初中语文学习的需要,为了给同学们提供系统的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我们精心编写了这套《初中文言文助读与训练》丛书。

本丛书分为七年级版、八年级版、中考复习版和古诗词版。本册为七年级版。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内容的丰富性。所选材料涉及爱国治国、传统美德、反腐倡廉、勤学苦读、处世交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侧面展示祖国优秀的人文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编排时,按不同的主题有序安排。二是故事的趣味性。选文尽量短小精悍,体裁多样,生动有趣,避免生涩和艰深,使同学在轻松的阅读和学习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三是栏目的多样性。为方便初学者自主学习,本书设置了“注释”、“参考译文”、“阅读提示”、“训练”、“知识万花筒”等栏目,对所选文言片段做全方位的辅导。“注释”是对选段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时间、地域、官制、民俗等知识以及疑难词句做的较为详尽的解释;“参考译文”为全文注释,以方便同学的对照检查;“阅读提示”是对选段中心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揭示;“训练”是参照各地的考试题型编拟的测试题目,可作为阅读后的模拟检测之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每篇之后我们还设置了“知识万花筒”栏目,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主要是用短文的形式,尽可能地结合文章内容,适时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文言知识、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以此让同学们厚积薄发,举一反三,为阅读更多的古代典籍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学们,让我们在轻松而有趣的阅读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水平,丰富文学文化素养吧。

第一编 勤奋·谦虚

1.李贺作诗

①②

李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③④⑤交,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⑥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⑦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⑧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注释】

① 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 ② 通眉:两眉通连。 ③ 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 ④ 思量牵合:设法凑合题意。 ⑤ 程限为意:把体裁、韵律等限制放在心上。 ⑥ 小奚奴:小僮仆。 ⑦ 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 ⑧ 足:补充。【参考译文】

李长吉生得细长瘦削,双眉相连,长手指,他喜欢刻苦作诗,能快速书写。每天早晨出门,跟朋友们一起活动,从没有依照别人出的题目写诗,也从没有像别人那样设法凑合题意以及把体裁、韵律等限制放在心上。他常常叫个书童跟随着,自己骑头驴子,背一只破旧的织锦口袋,碰到有心得感受,就写下来投入口袋里。等天晚回到家中,太夫人叫丫环接过口袋把里面的诗稿拿出来,看到写得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停止吗?”点上了灯火,让他吃完晚饭。长吉向丫环讨还诗稿,磨了墨,铺开纸,把那些断句补成完篇,投入另外一只口袋。【阅读提示】

诗,重在内心感受,随有所得,随有所写,不受题目、体裁、韵律等的束缚。这段小传,既突出了李贺写诗的天赋,又说明了他忠于艺术的勤奋写作态度,那个丝织的装稿子的袋子,就是最好的见证。【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恒从小奚奴( )(2)上灯与食( )(3)投他囊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曾在《李贺小传》中说:“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请你说说本文中的李贺“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诗人雅称小汇

△诗仙:李白,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圣: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鬼:李贺,字长吉,晚唐诗人,多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阴森可怖。

△诗奴:贾岛,唐代诗人,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诗隐:唐代王维的山水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因而被人们称为“诗隐”。

△诗佛: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苏东坡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诗豪: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诗囚:孟郊,唐代诗人。

△诗骨:唐代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狂: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诗家天子:唐代王昌龄,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神: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2.刘宣苦读

①②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③④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选自[明]焦竤《玉堂丛语》【注释】

① 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 刘公宣:即刘宣。 ③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④ 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参考译文】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替卫使养马,日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感到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大了。【阅读提示】

刘宣地位很低,条件很差,但是谈论起《春秋》,却让老师惊讶,在考试时,文章被认为“山林老儒之作”,能取得如此成绩,自然得益于勤奋刻苦。当然,我们还得对卫使和刘铉表示敬佩,因为他们对刘宣的好学精神和才识才能给予了帮助和赏识。【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卫使畜马(蓄养)B.使乃优遇之(对待)

C.及启封,乃公也(开启)D.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什么叫“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讳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3.书不离手

①②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③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④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⑤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选自[清]赵尔巽《清史稿·顾炎武传》【注释】

① 诸生:秀才。 ② 双瞳:一只眼珠有两只瞳孔。 ③ 经世:治理国事。 ④ 亭障: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⑤ 注疏:古籍的“注”和“疏”的合称。【参考译文】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朝秀才。出生时一只眼珠有两只瞳孔,中间白而四周黑。读书时一目十行。他看到明朝末年变故很多,所以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顾炎武生平精力过人。从少年到老年,没有一时一刻离开书本。他所到的地方,用两头骡子两匹马运载书籍,经过边境要塞和驻兵堡垒,就叫来老兵向他们询问当地所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凡是有跟平时听到的不符的地方,就打开书籍查对;有时在平原旷野,就在马鞍上默诵各种经书的注疏。【阅读提示】

本文主要介绍了顾炎武的生平以及他刻苦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图谋光复大明的事迹,反映了顾炎武勤奋学习、追求知识的精神。文中的人物描写生动传神,如抓住“生而双瞳,中白边黑”的眼部特征,选取“发书对勘”和“鞍上默诵”等典型事例表现了顾炎武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见明季多故( )(2)即发书对勘( )(3)或平原大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你在学习上受到了哪些启发?请简要地谈谈你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字的由来《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古人幼时命名,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如屈原《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给我取名为正则,给我取字为灵均。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 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 ③ 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4.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①②一器盛之,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十数茎

③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选自[宋]魏泰《东轩笔录》【注释】

① 宿(xiǔ):宵,夜。 ② 荠菜:一种野菜。 ③ 盂:一种圆口器皿。【参考译文】

宋朝的范仲淹,年少时与朋友一起在长白山的一座寺庙中学习,只煮二升粟米成粥,用器皿盛装,过了一夜就凝结成块,用刀分割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切十几根荠菜装在碗内,加热以后吃掉。这样过了三年,后来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死后朝廷赐予他“文正”的谥号。【阅读提示】

范仲淹,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与他在少年时克服困难、刻苦求学、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惟煮粟米二升作粥( )(2)经宿遂凝(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什么是“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叫作“谥”或“谥号”。周朝时谥号就已在贵族中普遍实行。周天子以谥号加“王”字,如文王、武王;诸侯以谥号加“公”字,如桓公、庄公;卿大夫则以氏族称加谥号再加“子”字,如季文子、赵宣子。谥号是用一些固定的字来表达的,这些字具有特定的含义,用以表示对死者的贬斥哀怜和褒扬。如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扬;用“灵厉炀”表批评。本文中的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岳武穆。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也给谥,称私谥。有私谥的人,一般是有名的文人学者或隐士。如晋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谏,谥为“靖节徽士”。

5.“三上”文章

①②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③④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⑤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选自[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注释】

① 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② 西洛:西京洛阳。 ③ 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 ④ 小辞:短小的诗词。 ⑤ 属思:构思。【参考译文】

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告诉属吏,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就读经书、史书,躺着就看各种杂记作品,如厕时就翻阅小令,从未片刻放下书本。谢希深也说:“和宋公垂一同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如厕一定带上书,朗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阅读提示】

成就一项事业,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兴趣与勤奋。一个人对自己所干的事毫无兴趣,视为苦差,他自然也就谈不上勤奋,难以取得成功。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无穷乐趣,并孜孜不倦、争分夺秒地为之劳作,终将有所收获。这正是“三上”给我们的启示。读书写作要有兴趣,要讲勤奋,其他事情概莫能外。【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而少所嗜好(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4)亦笃学如此(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抓紧时间勤奋读书。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亮。

4.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知识万花筒】古代史官是做什么的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起居注史官)和编纂类(史馆史官)两种。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其中的“御史”就是史官。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史官们则“君举必书”,态度颇为认真,对帝王们的言行,不管你“举”得对不对,都要“直书其事”。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好传统,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德。

6.大树将军

①②(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③④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⑤⑥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⑦⑧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列传》【注释】

① 冯异:字公孙,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② 伐:自夸。 ③ 表识:标明旗帜。 ④ 整齐:最有纪律。 ⑤ 屏:退避。 ⑥ 部分:部署,安排。 ⑦ 光武:东汉光武帝。 ⑧ 多:称赞。【参考译文】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从不自夸,出行与其他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做好标记,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将领们都围坐在一起讲论战功,冯异却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并分配各自的属官,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阅读提示】

当年跟随刘秀的开国名将有二十八位,号称“云台二十八将”。冯异能屡立战功,名垂青史,原因固然很多,但他“为人谦退不伐”,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一个人如果妄自尊大,好大喜功,甚至揽功邀赏,居功自傲,以至声色犬马,作威作福,飞扬跋扈,必然导致众叛亲离,更谈不上建功立业。只有不居功自傲,不追名逐利,才有可能胸怀全局,摆脱尔虞我诈的干扰,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取得大业。所以,人生在世,还是学一下大树将军,谦退不伐一点好。【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行与诸将相逢( )(2)军中号为整齐( )(3)及破邯郸(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冯异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前四史”指哪几部史书“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的合称,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的推崇。

7.傅永发愤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①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②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选自[唐]李延寿《北史·傅永列传》【注释】

① 让:责备。 ② 露布:公开的文告。【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小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投奔南方。他有气魄才干,勇力过人,能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飞快奔跑的马背上。二十多岁时,有朋友给他写信却不会回复,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责备他却不帮他。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史书,故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阅读提示】

傅永年少气盛,神勇过人,可惜勇猛有余而文才不足,有朋友来信他都不能回复,更有叔父的有意为难,终于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发愤读书,最后文武双全,赢得帝王赞赏。【训练】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寻复南奔(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永乃发愤读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_____________________(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书”和“信”有什么区别

学习古代汉语,只有正确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才能有助于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拿“信”和“书”来说,“信”,古汉语中主要是指信使,即送信的人。如《世说新语·雅量》中“外启信至,而无儿书”,就是说外边的人报告使者到了,却没有看到儿子的信。“书”在古汉语中才是书信的意思。唐朝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就是家信。本文中“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也是书信的意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信”在古代有时也作书信讲,如《梁书·到溉传》有:“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书信”就是写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书”在现代汉语中指的就是书本,而“信”的含义比较丰富一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作“信息、书信、相信、信用”等意义用。可见,“书”和“信”的现代意义与古代意义是有很大区别的。

8.桓荣勤学

①②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③,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荣列传》【注释】

① 桓荣:东汉人。 ② 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 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参考译文】

桓荣早年遇到社会动乱,与同族人桓元卿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恒荣讲授诵读不停止。元卿讥笑桓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处啊!”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像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阅读提示】

古人关于勤学的故事很多,这里也是其中的一篇。在时局混乱、生活困顿的时候,桓荣仍讲诵不息;面对讥笑挖苦,也是一笑置之,最后“及为太常”,是对求学者的回报,也正应了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而荣讲诵不息( )(2)及为太常( )(3)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写桓元卿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古代十大勤学故事

古代勤学故事相当多,这里只列出其中十例并仅列出标题。欲知详细内容,可上网搜索。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囊萤夜读 △孙康映雪

△随月读书 △牛角挂书 △燃荻读书 △带经耕锄

△割席分坐 △断齑画粥

9.讥争坐席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也。一日,口谓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谓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①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选自[北宋]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厮(sī):相互。【参考译文】

眉、眼、口、鼻这四个器官,都有了神气。一天,口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事,竟然位置在我的上面?”鼻子说:“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这样你才可以吃,因此我位居你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能耐,竟然位置在我的上面?”眼睛说:“我能看见善和恶,看见东和西,功劳实在是不小,应该位居你之上。”鼻子又说:“如果是这样,那么眉毛又有什么本事,也位居我之上呢?”眉毛说:“我也不能跟你们几位争功劳,不过,我如果在眼睛和鼻子之下,不知道你这一张脸皮又该放在哪里呢?”【阅读提示】

看完这篇文章,我们一定会哑然失笑,在暗自嘲笑眼、口、鼻的同时,我们似乎也能幡然领悟点什么。谦虚是一种美德。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口、鼻这三者不懂得谦虚,一味骄傲自大,盲目自信,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局限性。人其实在很多时候也会犯这样的毛病。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时刻记得扬长避短,要时刻记得注意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要时刻记得“谦受益,满招损”,千万不要夜郎自大。【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毕有神也( )(2)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 )(3)若然,则眉有何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东西”一词的来历

古代的术数用金、木、水、火、土推算相互生克的道理和运势,这“五行”又和东西南北中这“五方”相配,测出古今变革、人生命理、万事冲撞及依附的关系。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幽默地回答:“去街门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他笑着回敬说:“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思忖:“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突然他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中“吾能观美恶,望东西”一句中的“东西”是指东面、西面,说的是方向。

10.慎作墓志

①②③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④⑤⑥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⑦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选自[宋]毕仲洵《幕府蒌闲录》【注释】

①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 ② 墓志:追述悼念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③ 师鲁:即尹洙,字师鲁,博学有识。 ④ 转运使:负责军需粮饷的水陆转运,兼理边防、盗贼、狱讼等事务。 ⑤ 都刺史:一州(郡)的行政长官,一般以都督兼任,也称都刺史。⑥ 知州:宋代为州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 ⑦ 俗儒:知识浅薄的文人。【参考译文】

范仲淹曾替人撰写墓志铭,完成后已经把它封好准备送出去,忽然想到说:“这篇墓志铭不能不给尹洙看看。”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时下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你下笔不可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史写成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的确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争论的原因呵。”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出错啊。”【阅读提示】

因为范仲淹是个大名人,他的话,他的文章,必定被后人尊捧,而在墓志铭中,他却把宋代现行的官职,改用前朝相等官阶职务的名称,表面看来,这是具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才能做到的,也是一种雅致的说法。但是师鲁认为,如果忽略当时的现实,改用前代官职名称,容易产生误导,后人还以为宋代没有知州,仍设太守。他的目的是让范仲淹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师鲁的指正和范仲淹的感叹,表现了他们对写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已封将发( )(2)不可不使师鲁见之( )(3)明日以示尹( )(4)赖以示子(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明日以示尹 赖以示子

B.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

C.后必疑之吾几失之

D.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不然,吾几失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可以推断出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墓志铭

旧俗,古代出葬,死者亲属顾虑陵谷变迁,后人不知为谁之墓,故作墓志铭,埋于圹前三尺之地,使后世有稽考。其为正方两石相合,一题志,一刻铭。志文似传,用散文记叙死者家世、姓名、爵位、治行、年寿、卒葬日月等。铭文似诗,用韵文概括全篇,大都是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或安慰之词。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墓志铭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据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墓志铭》考,墓志铭始于南朝。墓志铭后来成为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俱以志铭擅长。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王安石的《王逢原墓志铭》,均为古今墓志铭中的上乘之作。本文中的范仲淹也曾替人撰写墓志铭。

11.坐观古碑

①②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③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唐]刘餗《隋唐嘉话》【注释】

① 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 ② 索靖:晋代书法家。 ③ 布裘(qiú):铺开皮衣。【参考译文】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时,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马察看,很久才离开。他离开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等到疲乏,于是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就睡在碑旁,三天三夜后方才离去。【阅读提示】

这段翰墨佳话颇耐人寻味,对索靖书法的兴趣使欧阳询对古碑如醉如痴,迸发出不可遏止的热情和不知疲倦的激情。欧阳询博采前人书法长技,点滴吸收,融入自己运笔之中,因此达到了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书法高度。【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欧阳询尝行( )(2)良久而去( )(3)数百步复反(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询学习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古代书法四大家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即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赵孟頫。在书法中,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就是以这四位的姓来分别命名的。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多宝塔碑》。柳公权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赵孟頫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12.韩娥善歌

①②③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

④⑤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⑥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选自[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注释】

① 匮:缺乏。 ② 鬻(yù)歌:卖唱。 ③ 假食:换取食物。 ④ 梁(lì):栋梁。 ⑤ 逆旅:客栈。 ⑥ 抃(biàn)舞:跳舞、舞蹈。【参考译文】

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少粮食,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只得以卖唱求取食物。韩娥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断绝。旁边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经过一家旅店,旅店的人欺辱她。韩娥就放出长声悲哀地哭泣,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忧愁哭泣,流着眼泪,互相对视,三天吃不下饭,急忙追赶她。韩娥回来,又长声唱歌。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高兴得鼓掌舞蹈,不能控制自己,忘记了先前的悲伤。于是大家赠给韩娥很多财物,把她送回去。【阅读提示】

韩娥能以她的歌声唤起听众的共鸣,能让她的歌声不因人走而消停。她的歌唱才能,来自勤奋学习,永不自满。这是此则寓言本来的寓义。精美的艺术品,肯定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它的生命是永恒的,粗制滥造的伪劣品才会短命!【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鬻歌假食(假装) B.垂涕相对(落下)

C.三日不绝(断) D.乃厚赂发之(送)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昔韩娥东之齐 B.遽而追之

C.逆旅人辱之 D.乃厚赂发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口技表演者的演技,可以用惟妙惟肖、逼真来形容。根据文中对韩娥的演唱的描写,可怎样来形容?文中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韩娥的演唱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列子》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生卒年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庄子》中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西汉刘向《列子传》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属道家学派。《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约成于晋太康二年后。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成语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选入教材的有《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等。

第二编 应变·机巧

13.李白戏宰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②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③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注释】

① 县治:县政府所在地。 ② 力士:即高力士,唐代著名宦官。 ③ 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李白曾任此职。【参考译文】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阅读提示】

县令不认识李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李白不直接自我介绍,而是用调侃性的语言卖了一个大关子,戏弄一番县令,让其又惊又愧。放荡不羁的性格、傲视权贵的胸怀、亦聪明亦糊涂的行为,非李白莫属。【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白供状不书姓名( )(2)天子门前,尚容走马(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可看出李白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翰林是什么官职

翰林,即文翰之林,意犹文苑。“翰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而以其名官,则始于唐代。武德时,高祖设立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玄宗时,遴选擅长文词之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翰林院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此前,起草诏制本是丞相府属官“中书舍人”之专职,而玄宗因其草诏难以保密且难应急需,从而挑选擅长文学之亲信官员充待诏,以备草拟急诏,兼有撰写诗文、以颂太平之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另建翰林学士院,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出,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皆曾供职于翰林学士院。“安史之乱”后,战事频繁,翰林学士地位愈发重要,不但在草诏方面分割中书舍人之权,且在参谋议论方面分割宰相之权。翰林在知识界享有崇高声望,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14.麻秆退贼

辽阳东山虏,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唯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于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②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后,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选自[明]冯梦龙《智囊全集》【注释】

① 辽阳东山虏:指明朝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人。 ② 诡:欺骗,欺诈。【参考译文】

辽阳东山的强盗,剽掠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中的男人都不在,只有三四名妇人在屋内。山贼不清楚状况,不敢贸然闯入屋内,于是先在院子中向屋内发箭恐吓里面的人。屋内两名妇人分别拉着绳的两端,另一名妇人把箭放在绳子的中央,从窗口向外射箭还击。发射了几箭之后,山贼仍然没有退却,但是妇人手中已经没有箭可以发射了,于是就故意大声欺骗贼人喊道:“拿箭来!”接着就从棚上将一捆麻秆丢在地上,像是一捆箭的声音。山贼听后大吃一惊:“他们的箭这么多,不容易制服啊。”于是退走。【阅读提示】

几位妇人牵绳发箭,居然将贼人击退了。看来贼人也是有所畏惧的,人有时候就是本身太过于怯懦了,才会让贼人得利。人在困难的时候,首先需要的是沉着冷静,以应付突发事变,以静制动,从而保全自己。【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于院中以弓矢恐之( )(2)不易制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贼为什么会认为“彼矢多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的意思。“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15.巧谏武帝

①②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汉武帝斋七日,遣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因一饮尽,帝欲杀之,朔乃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以其有验,杀亦不死。”乃赦之。——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注释】

① 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 ② 包山:在太湖中,俗称洞庭西山。【参考译文】

君山有一条路,跟吴地的包山暗里相通,君山上有美酒数斗,饮下这美酒的人不会死。汉武帝斋戒七天后,派遣了男女数十人到君山,获得了酒,汉武帝想饮这酒。东方朔说:“我识得这种酒,请允许我鉴别它。”东方朔趁此一饮而尽。汉武帝要杀他。东方朔就说:“你杀死我,就表示这酒不灵验;这酒如果是不死酒,你就杀不死我。”汉武帝于是就赦免了他。【阅读提示】

东方朔的做法实在是高明。他的用意是劝谏汉武帝摒弃迷信,如果正面劝说,势必触怒龙颜。东方朔的智慧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犯死罪”与“得饮者不死”之间的逻辑悖谬,把事情做得举重若轻。从另一个角度看,汉武帝毕竟不昏庸,他全然明白东方朔的意图。我们说,这个故事多半是虚构的,但明君与贤臣之间的高智商的组合,却是历史的真实。【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与吴包山潜通( )(2)臣识此酒,请视之( )(3)乃赦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2)杀朔若死,此为不验;以其有验,杀亦不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东方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东方朔其人

关于东方朔的故事很多。东方朔,字曼倩,山东惠民县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表自己的不满。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等,后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16.何英化妻

①②

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佛事,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勿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③

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怒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顿悟,遂止。——选自[明]程文宪《中州野录》【注释】

① 何梅谷:即何英,明代学者。 ② 佛事:发扬佛德之事。 ③ 聒(guō)噪:吵闹。【参考译文】

何梅谷,鄱阳人。他的妻子年纪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渊博在当时闻名,他想阻止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番五次地呼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你为什么如此吵闹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仅仅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对你不生气呢?”妻子顿时醒悟,于是再也不每天念观世音了。【阅读提示】

儒学,即儒家学说,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何英制止妻子做佛事,完全是因为他“以儒学闻于时”,怕在同行面前被耻笑,从这个角度说,作为儒学大师的何英,其包容和胸怀显见一般。何梅谷巧妙地设计了一种让其心烦的氛围,通过这种氛围让老伴自己感觉到每日念观世音令人心烦,最终达到说服老伴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篇短文确实挺有意思,流露出一种中国人的机智。【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其妻垂老( )(2)勿止又恐贻笑士人( )(3)随夜随呼勿辍(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梅谷的妻子为什么会停止做佛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儒·佛·道

人们常说的“儒”、“佛”、“道”,到底是什么含义?我国传统文化贯穿着“天、道、神、佛、命、缘、仁、义、礼、智、信、廉、耻、忠、孝、节”等。其实都分别归属于“儒、释、道”的范畴。

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又称孔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儒教信奉的最高神,是天。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利、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权、责、义,你就要乐天知命。

佛,也称“释”,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释教主张众生平等和因果报应,提出四大皆空。释教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佛”字——圣人的境界为圆满,具足“仁德”、“福德”、“智慧”。释教讲的是“善”。

道,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宗教形式,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家的核心是“命”。

本文中的何英信奉儒,而他妻子信佛,于是出现了观念上的冲突。

17.酒以成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③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 药酒:这里指“散酒”,即魏晋时人常服的五石散之类的药物酒。 ② 托寐(mèi):假装睡觉。 ③ 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参考译文】

钟毓、钟会小时候,有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道偷饮药酒。父亲当时忽然醒来,暂且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的行动。钟毓先行礼而后才饮酒,钟会只饮酒而不行礼。事过之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用来使礼仪完备的东西,所以饮酒时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于礼仪,所以饮酒时用不着行礼。”【阅读提示】

钟毓实在迂腐,即使偷盗也要讲究毕恭毕敬,礼数极其周到,由此可以看出钟毓的忠厚老实,不善于变通。钟毓终其一生,谨小慎微,殚精竭虑,尽忠晋朝,善始善终。而钟会却非常机智聪明,善于变通,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限制,应变如流。正是这样的性格,导致后来晋征伐蜀汉时,钟会被蜀汉大将姜维离间,密谋造反,兵败被诛,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性格决定命运,信然!【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值父昼寝( )(2)其父时觉( )(3)又问会何以不拜(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酒的常见别称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

以人名代称。相传最早造酒的人叫杜康。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南北朝时,有个会酿酒的人叫刘白堕,他酿的酒就叫“白堕春醪”。以人名代称的还有“刘伶醉”、“乾隆醉”等。

以颜色代称。古代的酒盛在杯中常浮起黄绿色的泡沫,故把酒称为“鹅黄、鸭绿、绿蚁”等。如白居易《问刘十九》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此外用颜色代称的还有“干红”、“红友”、“葡萄绿”等。

以季节代称。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在秋冬之季酿酒,经春始成,故名春酒。后来,以春命名的酒就更多了。如韩愈《感春四首》诗云:“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这里的“抛青春”是酒名。我国现今以“春”命名的也不少,如“剑南春”、“鉴河春”、“景阳春”等。

以官职代称。以官职的高低来指代酒的优劣,把优质的酒称为“青州从事”,把劣质的酒称为“平原督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之青州从事,恶者谓之平原督邮。”

以功用代称。酒能延年益寿,因此又被称为“千岁药”,又因饮酒能使人舒筋活血,四体融会,故称为“天禄大夫”。古人常借酒消愁,故又称“扫愁帚”、“销忧药”。白居易《劝酒寄元九》云:“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

其他如欢伯、杯中物、醍醐、曲道士、酒兵、般若汤等都是酒的代称。

18.刘颇推瓮

①②③④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峻⑤⑥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⑦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⑧

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⑨⑩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选自[唐]李肇《唐国史补》【注释】

① 瓮:瓦罐,瓷瓶。 ② 隘:关隘,这里指狭窄的路。 ③ 属:逢,碰上。 ④峻:险,陡。⑤ 铃铎(duó):指被阻的车马。 ⑥ 罗:织,集结。 ⑦ 直:通“值”。 ⑧ 缣(jiān):细绢,这里指钱。 ⑨ 结络:指系在车上的绳索。 ⑩ 噪:吆喝。【参考译文】

在渑池的道路上,有一辆满载瓦罐的车子堵住了狭窄的道路。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又险峻又湿滑,车子进退不能。天色已近傍晚,行路的官员和商客成群结队,车马足有几千辆,排列拥挤在后面,但没有一点办法。这时有一个名叫刘颇的人挥着马鞭赶来,问道:“车上的瓦罐值多少钱?”回答说:“共值七八千贯钱。”刘颇立刻打开行囊取出钱交给那个赶车的人;又叫自己的童仆登上车子,弄断捆绑瓦罐的绳子,把瓦罐全部推到了山崖下。一会儿功夫,车身变轻能够前进了,大家轰然叫好而纷纷向前。【阅读提示】

古人说“吃亏是福”,或者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有时候,吃的亏是明显的、表面的,但占的便宜却是无形的、长远的。从经营上来说,刘颇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付钱推瓮下山是吃亏了,但他赢得的时间价值却是难以衡量的。这种以小损换大益的行为,是创业者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的手段。【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塞于隘路( )(2)车中瓮直几钱( )(3)立偿之( )(4)悉推瓮于崖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铃铎数千,罗拥在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2)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赞扬了刘颇怎样的精神?从他处理事务的方法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万花筒】什么叫通假字

本文中“车中瓮直几钱”,“直”通“值”,这是一种通假现象。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写的是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