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6:11:00

点击下载

作者:董旸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试读:

序一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始于1993年,即中韩建交的第二年,但未引起巨大反响。直至1997年的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韩剧开始逐渐热起来,此期,随着韩国政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制定适合竞争的文化政策,音乐、服饰等文化商品与韩剧一同敲开了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大门,“韩流”一词便从此流传开来。

作为“韩流”一部分的韩剧热的形成,既是韩国文化自身在多变的历史环境中锤炼的结果,也是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采取文化开放姿态的结果。韩国在1945年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以后一直处于频繁政权交替的不稳定状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长期军人政府执政的格局使韩剧在追求开放的话语空间中颇受周折。直至20世纪90年代金泳三“文人政府”的上台,电视剧的多元化、商业化与民主化政策才得以全面贯彻。当时,受到激励的韩剧开始大量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偶像剧与家庭剧的成功,使文化输出形成洪流。

此期,中国政府对韩剧也采取开放态度,据《中国电视剧市场报

[1]告》显示,在2002年中国大陆播放的海外电视剧中,韩国电视剧数量最多,共67部。1993年起,主要是从1997年到现在,《嫉妒》、《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天桥风云》、《孪生兄妹》、《冬季恋歌》、《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明成皇后》、《女人天下》、《商道》、《大长今》及《医道》(又名《许浚》)等一系列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各地先后播出,颇受中国观众欢迎。安在旭、金喜善、裴勇俊和李英爱等一批韩剧明星迅速成为大批中国年轻观众的偶像。自2002年起中国中央电视台大量播出或重播《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和《黄手帕》等剧使韩剧热在中国达到了高峰。

但韩剧在中国也并非众口皆碑,甚至有“韩剧威胁论”之说。在2005年的上海电视节上,多位赫赫有名的国内顶尖导演对中国媒体收购韩剧低价格、高频率的优惠政策予以质疑,认为此举并不利于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号召抵制韩剧大举“进攻”中国。对此,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目前国内引进电视剧的政策,韩剧等引进剧只能在22∶00以后播出,因此,电视台购买该时段电视剧的价格偏低。文化应该是无国界的,韩剧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样的开始是一种压力,但也会变成动力,可以促进我们电[2]视剧的发展。可见,在一定时期内,韩剧确实对国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书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促成的。

本书的主编及全体编委均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及相关专业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他们既是外来文化的受众,同时也是饱含研究热情的学者。目前,研究韩剧的相关学术论文颇多,此书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特点:

首先,较为系统和全面。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摄影等8个层面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了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成因。如,对韩国儒家文化、礼仪文化、编剧制度、制播制度进行了多角度的挖掘。

其次,实证调查与例证剖析相结合。2005年在韩国汉阳大学的资助下,本书主编承担了关于韩国文化产业在中国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对韩国影视剧文化、手机文化以及网络游戏在中国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书附上了对热播案例的内容和艺术剖析,以及对韩剧从业人员(导演、编剧、音乐导演和MBC国际事业部长)的专题采访记录,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韩剧程式与商品化运作的思路。

当然,作为年轻学者的论集,本书在学理层面上尚缺乏规律性的探讨,也尚未论及与国产电视剧的比较和借鉴意义。但此书作为目前研究韩国电视剧较为系统深入的论著书籍,价值还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 周华斌2008年4月于中国北京[1] 数据参考《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2] 参考邱俪华《“白玉兰”聚焦韩剧 央视明年‘韩流’升级》,新华网,2005年6月14日。

序二

我长期从事中国戏剧研究,1991年第一次来中国。当时韩中两国还没建交,极少数人通过威海出入,很有限制。我也好不容易到中国泉州开会,与会的学者都非常稀奇我这个从韩国来的女士,因为当时的中国认为韩国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国家。不过时间过得很快,这世界变得很快,中国变得更快。第二年韩中两国就建交了,两国之间的交流迅速扩大。不到十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韩国。一方面是通过经济、政治、学术等各方面实际的接触;另一方面是通过商品和媒体。在现代,后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前者。家电、汽车和手机等各种商品也具有一部分宣传功能,但是报纸、电影、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功能太重要了。其中,在地广人多的中国发挥最大力量的是家家都有且不用靠文字便可享受各种文化内容的电视。1997年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又陆续播出的《冬季恋歌》、《看了又看》和《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似乎颇受中国观众欢迎。这几年到中国开会时,有不少人提及《大长今》,这使我感受到了所谓的韩剧热。韩剧成为中国人了解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通道,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播放已有十年历史,这之前中国电视剧主要有俄罗斯、日本、欧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等来源,个别风靡了一段时间,目前中国香港的电视剧仍然占较大的比率。不过近年来,韩剧从无到有地突如其来,倒颇受欢迎,到底有何原因?其是否受中国市场和韩剧自身特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其原因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迅速变化而导致中国人民对文化享受的需求增大了。2004年我参与了韩国一个经济团体的研究项目——“中国意识形态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考察过中国人对韩国文化内容的消费情况。当时我想起尊敬的周华斌先生素来关心媒体,便请他参与合作,周先生介绍一位年轻学者董旸博士参与进行问卷式的调查。那便成了我们对韩国电视剧这一研究课题互相切磋、合作研究的机会。当时,我对这位年轻学者有很深刻的印象,她能迅速地触及到课题的核心问题,建立适当的研究方法,且工作组织严谨,进行考察的态度也非常积极、负责,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后来董旸博士把这一个课题一直钻研弥深,出版成这么有见地的专著,实在令人高兴。

目前关于韩剧,无论在韩国或者在中国都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董旸博士的《韩剧攻略》一书的论述更为系统和全面。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摄影等8个层面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目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越来越被重视,这需要社会学、广播学、人类学、文学、艺术学和文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不同的方法论。我特别欣赏的是本书采用了实证和例证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这是以过去我们合作时的经验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成熟的结果。因此本书不仅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分析和归纳用客观描述的方式展开,还不乏数据和具体的实证,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采用了采访的方法,这是新闻界常用的方法,但是现在学术界也开始重视口述记录。因为大家在认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后,记录的含义大大地扩大了,所以今后还可以继续积累口述记录做研究资料。

我相信本书为读者深入了解韩中两国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希望通过文化研究能够加强文化的创作力量。韩国汉阳大学教授 吴秀卿2008年4月于韩国首尔

第一章 历史——在乱境中挣脱束缚,在竞争中迈向商业主义

电视剧是一种社会副产品,虽时有虚构,但其商业策划、内容主旨等均与现实社会有关,可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某个时代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电视剧也是一种与社会成员进行沟通的媒介信息。由此,它不可能不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影响。

1945年,韩国从日本的殖民统治摆脱出来获得解放后,经过美[1][2]国军政时期、6.25战争以及李承晚政权的统治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军事政变实现军队掌权。之后,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3]初,韩国长年置于军事独裁政权统治。此间,朴正熙军事独裁政府为了维持政权,以国营或公营的方式开始运作电视台等媒介。在这种环境下,一部分电视剧成为民众宣泄对社会不满的窗口,当然也客观地推动了电视剧等传媒事业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市民意识的成熟与经济的逐步[4]发展,“6.29宣言”后,韩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掀起了民主化、自由化的热潮,最为显著的代表便是通过合法选举产生了[5]卢泰愚政府,这种民主化氛围也促进了电视产业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社会环境开始趋向多元化,电视业也开始规避单一公营的体制。1990年开办的民营电视台促进了电视业的竞争,形成了以受众为中心的电视产业结构。1998年,金大[6]中政府的上台是韩国现代历史上的一大转折,其政权完善了民主化制度,实现了南北韩的对话与合作。值得称赞的是,当时的韩国正面临经济危机,而金大中政权却将其化为动力,强调在新时代,摒弃陈旧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成长点,尤其是IT产业和文化产业。由此,在信息化浪潮的带动下,韩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上都开始实现了沟通的迅速与自由。由此,电视剧产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开始具有世界竞争力。

一、现代化发展与韩剧孕育期(20世纪60~70年代)

(一)社会环境——在战乱、民乱中寻求解脱和平衡

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韩国终于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中获得解放,但解放并没有立即换来国家的完全独立。在尚未意识到美军本质的情况下,由冷战引起的左右派意识形态的对峙造成了国家的分[7]裂。1948年5月10日,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了韩国首次总统选举,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地区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这一分裂导致了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持续3年之久的朝鲜战争。这一战争于1953年7月朝鲜与韩国双方签订停战协议而告终,但并未改变分裂的事实。

20世纪50年代的李承晚政府,面临修复战后经济的重任,根据当时韩国经济不得不依赖美国援助的现实,政府采用了极右的反对朝鲜(以下简称“反北”)的政策。然而此举对谋求社会的和谐、推进现代化和工业化是有限的。最终,李承晚政府因腐败及非法选举等问[8]题受到抵制,并在“4.19革命”中遭到推翻,接着,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建立了第二共和国。但在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少将发动军事政变,于1963年当选为总统。“4.19革命”因此沦为“被中断了的革命”。

20世纪60~70年代是朴正熙长期执政时期。现如今,对专政18年的朴正熙有两种相反的评价:有的认为他是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伟大领导人;有的则认为他是用暴力手段压迫民主主义,严格控制国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独裁者。

20世纪60年代的朴正熙政府,采取“反北”和推进现代化两大政策,其旨在于一方面不想放弃美国的援助,一方面必须迫切解决民生问题。“反北”政策客观上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也致使国内民主势力受到严重压迫;在经济上,以财阀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结构以及财阀与政府的相互勾结既取得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公共职能机构的办事效率低,社会体制沦为隶属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会阶层矛盾凸现等问题。[9]

1972年,朴正熙政府公布《维新宪法》,试图谋求永久执政,使得阶级矛盾、地区矛盾和政治矛盾更加深化。反对独裁的政治势力与工人、学生团结起来,展开了反政府活动,各种示威与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终于在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遭枪击暗杀。长达18年的朴正熙军人独裁与依靠外来势力推行的经济增长政策也同时告终。

(二)生存环境——突破宣教束缚,向商业主义靠拢

1961年,朴正熙政府为了利用电视媒介打造宣传攻势,在电视机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开始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在此期间,几大电视台的开办可谓是在客观上壮大了韩国电视业的规模。1961年,国营的首尔国际广播电台和首尔电视台相继开办,并于1968年合并为中央广播电视台;在1973年则诞生了韩国放送公社(KBS)。急速开办的电视台虽引进了收费电视和电视广告营销等机制,但在初期因经验不足也是步履蹒跚。当时,由于经济发展迟缓,电视节目类型也较为单一,电视的功能主要在于舆论宣传。

1964年,商业广播电视台东洋放送(TBC)开办,韩国电视界开始有了竞争环境。尤其在电视剧方面,屏除了“反北”、冷战等内容的单一性,而强调了电视的意趣性,开始采用如刑侦等具有娱乐性的[10]题材,在形式上则采用了日日电视剧和把文学作品拍成电视剧等新模式。

民营商业广播电台文化放送(MBC),于1969年8月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广告收益以及收视率开始受到重视。同时,电视节目开始摆脱单纯性说教工具的命运,并由一部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电视人发起,试图在电视剧中反映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但在20世纪[11]70年代韩国进入“维新时代”后,政府加强了对电视机构的管制力度,政府与电视界的矛盾逐渐演变成电视台管理层与员工间的内部矛盾。电视台管理层备感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因此为了避开政治和社会等问题,开始向商业主义靠拢。

从1972年朴正熙政府宣布维新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政权除了对部分电视人加以政治迫害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电视管制制度,如禁止使用外来语、制定电视剧标准、外国影片的事前审批制度以及留长头发的演员禁止演出等。但这并没有阻止电视人的反抗意识,在电视剧中,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边缘化等各种矛盾仍会得以显现,[12]因此总的说来,在此期间的电视剧主要为以推进现代化、新村运动及“反北”等含有政治倾向的电视剧题材为主。

(三)内容与特征——初涉市场,类型逐步多元

韩国第一部电视剧为KBS于1962年1月19日首播的《我也要做人》。此剧旨在抨击朝鲜的非人性化,是以主人公为了争取自由,反抗朝鲜政权为主要内容的“反北”题材电视剧。

1964年12月,民营电视台TBC开办伊始就播出韩国第一部日日电视剧《下着雪》和第一部历史剧《童养媳》。与国营电视台KBS不同,TBC作为民营电视台更容易贴近百姓,因此他们从开播初期便全力以赴地制作能够获取更多收视率的电视剧。

1964年KBS播出的《实话剧场》明显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反北”热潮,是目的性极强的政治剧。因《实话剧场》的编剧时任中央情报局干部,因此素材丰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电视剧,在很多制作元素上都很不完善,要么是像《下着雪》一样将广播剧改编为电视剧;要么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电视剧演员而让话剧演员来演出……但总体来说具有开拓性意义,为之后的电视剧发展打下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电视剧主要为政治剧和“反北”题材电视剧,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电视剧类型开始增多,有了历史剧和社会剧,在民营电视台开播后又开始出现爱情剧等类型。尤其是1969年MBC开播后,电视剧类型基本完善,囊括了历史剧、社会剧、家庭剧和爱情剧等类型。

在此期间,随着电视剧市场竞争加剧,还出现了刺激观众好奇心[13]的以婚外情为题材的电视剧。1969年播出的《青蛙丈夫》,其主题为“青蛙水陆两栖生活,你的丈夫生活在何地?”此剧中,丈夫与妙龄秘书发生关系,而妻子以忍耐与原谅坚守家庭,表现出当时社会大男人主义的传统气氛。该剧由于题材的刺激性和不道德性因素遭到中途停播,但在众多批评声中,也创造了当时的最高收视率记录,使电视剧制作者和广告商意识到日日电视剧的重要性。

在20世纪70年代的韩剧历史中,TBC播出的日日电视剧《娘娘》尤为具有代表性。从1970年3月到1971年1月为止,共播出253集的《娘娘》,该剧以20世纪30~50年代动荡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以牺牲自己为美德”而生活的传统韩国女性的一生,此剧获得了广大韩国女性观众的共鸣与同情,取得了当时所有电视节目的最高收视率。《娘娘》的成功播出,使得每个电视台开始大量增加日日电视剧的播出量,也使得电视剧制作者集中注意力挖掘“催泪式”题材电视剧。接着,由KBS播出的《旅途》和《波涛》也获得了成功,更加稳固了以女性视角为主的韩国传统爱情剧的典型。

1972年由MBC播出的《继母》,创造了一种叫家庭剧的电视剧新类型。从1972年8月30日到1973年12月28日播出的《继母》创造了日日电视剧的最长寿纪录,宣告了所谓的“金秀贤电视剧”时代的开[14]始。让MBC成为“电视剧王国”的韩国编剧金秀贤,从1968年出道后至今一直被称为“语言的魔术师”、“收视率的保险单”,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同时,MBC从1971年首播,共播出长达18年之久的长寿电视剧《搜查班长》也值得一提。“预防犯罪、教导犯人,拉近百姓与警察间的距离”是其明确的主题,属于再现犯罪破案过程的情景剧。

二、“彩色”独裁与韩剧的转折期(20世纪80年代)

(一)社会环境——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和自由

[15]

对韩国来说,1980年是以“首尔之春”开始,以“5.18光州民[16]主化运动”结束的黑暗一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后,韩国人以为终于能够从政治黑暗中摆脱出来,可以向新的民主化迈步,然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领袖全斗焕通过又一次的军事政变剥夺了国民的希望,利用间接选举的方式成为总统。

全斗焕政权一直采取暴力、压迫的方式进行统治。新政府一方面十分敏感地将一般老百姓和要求民主的分子分开,另一方面实行愚化[17]百姓,冲淡不满,实施以screen、sports和sex为代表的“3S政策”。同时,引进彩色电视机,让人们更加沉迷于被叫做“傻瓜箱子”的电视中去。

20世纪80年代,韩国民主运动高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友邦”美国,并认识到全斗焕的执政和“5.18”事件均是在美国的默认和支持下进行的,人们针对全斗焕的反独裁运动开始升级为反美运动,以大学生为首,工人、农民和贫民为核心的市民团体、在野团体及阶级政党等陆续产生。经历了1960年的“4.19革命”和1980年的“5.18光州民主化运动”的韩国人民对民主与自主的渴望开始爆发出来。[18]

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经济靠“三低”维持一种所谓的良好经济状态。全斗焕政府积极向外资企业提供公共事业权,向国内财阀集团企业提供各种优惠,以谋求私人利益、非法谋财。因此在根本上并未改善百姓的生活,相反,社会矛盾仍然在继续深化。在这样的背景[19]下,国民通过1987年的“6月民主抗争”,争取到以“尽快改宪,采用总统直接选举制和赦免金大中等”为主要内容的“6.29宣言”,此举向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

(二)生存环境——在压制中寻求精神的解放

1980年,政府制定“言论基本法”,对电视台强制进行关闭或合并,商业电视台TBC被国营电视台KBS吞并,成为公营的KBS。新政府与电视台高层联手强行开除一些对政府有批评意见的新闻工作者,发布“报道方针”,控制新闻机构。公营电视台集中发掘内容“健康”的节目。以家庭剧和爱情剧为主题的日日电视剧逐渐消失,政治目的明显的单本剧和特集电视剧剧增。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为了追求政治目的,通过特殊政策支持制作大型历史剧和政治剧。在内容上,这一时期的电视剧主要涉及百姓生活、政治事件、企业发展史和文学作品等。

然而,政府对与政治稳定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放宽了限制,如夜间通行自由化、校服自由化、海外旅行自由化和学院自由化等,因此,客观上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起了作用。此外,彩色电视的引进和职业足球、棒球等运动的出现,以享乐为主题的美国大众文化的引进等均促进了韩国国民对精神娱乐和消费的欲望。可以说,此时的韩国社会正在逐步从政治时代向大众文化时代转变,传媒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因此,电视剧虽仍处在新军人政府的控制之下,但仍能通过间接的、绕行的方式谋求素材的多样性,以求反映社会现实。

1987年“6.29宣言”后,“言论基本法”废止,“新电视法”产生。电视台内部对民主、自由和公正的要求日益高涨,营造了电视剧多样化发展的环境和氛围。随之,KBS和MBC两大电视台的收视率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爱情剧和婚外情剧等电视剧类型又开始出现。这一[20]时期还出现了新形式的电视剧类型——迷你电视剧。当时的迷你电视剧社会性较强,主要暴露残酷的现实生活和失去人性的悲哀。

(三)内容与特征——关注社会民声,重视市场份额

通过军事政变掌权的新军人政府急需为政权寻找合法性,为此他们鼓励制作历史剧。比如以高丽王朝末期的混乱时期为背景,对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篡夺王位做出新的解释。于是,历史剧开始关注正史,吸引了男性观众。同样,1983年1月KBS播出的《开国》和同年3月MBC播出的《朝鲜王朝500年》均是出于政治目的制作的电视剧。

另一方面,暴露政治腐败、政商勾结等问题的《第一共和国》和《野望的25时》等政治剧开始播出。1981年MBC播出的《第一共和国》描写了从解放后至李承晚执政末期出现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但因此剧涉及“4.19革命”以后的内容遭到停播。1983年MBC播出的《野望的25时》以纪录片形式描写有关20世纪70年代财阀集团的故事,但仍被上级下令“不问理由立即停放”。

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出现了涉及社会问题的电视剧,如探讨儿童精神疾病症状与原因的《羁绊》和探讨老人问题的《夕阳的平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社会问题剧。至1989年,电视剧界开始更加积极地暴露社会现实,如《委屈的土地》揭露了公共权力的滥用问题;《哲秀的梦》描写了再开发政策、拆除民楼的状况和城市贫民的漂流生活;《芝浦里发生了什么事》探讨公害问题等。

由于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政府盲目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副作用,于是,政府希求一种可以稳定发展的途径。因此,20世纪80年代涉及经济类型的电视剧主要强调了个人的勤恳及节约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现代立地传》和《巨富实录》等电视剧展现出精英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开城商人》等通过对团结协作精神的强调,试图削弱当时弥漫的劳动纠纷等社会问题。

随着城乡矛盾的深化,抚慰城市人对农村生活怀念的田园题材电视剧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1980年10月MBC播出的《田园日记》,以大家庭为背景,平静地描写了素朴的农村生活。长达22年零2个月的播出,创造了韩剧历史上最长寿的记录。“反北”题材电视剧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所制作,但与敌对感极浓的六七十年代相比,20世纪80年代的“反北”剧开始探讨和解,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所缓和。1983年7月,KBS-2编排特集直播节目《寻找离散家族》,目的是给战争时期离散的人找回家人。当时该节目轰动全国,全国上下都陷入了悲哀、感激、同情和重逢的喜悦中。受该节目的影响,以战争、分裂与离散家族为题材,描写祖国分裂之悲哀、伤痕的电视剧陆续出现。1983年8月MBC播出的《小丫头》和同一年11月KBS-2播出的《兄妹》均属于这一类。

20世纪80年代韩剧历史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1987年MBC播出的《火鸟》,该剧标志着迷你电视剧类型的诞生。迷你电视剧是从单本剧和连续剧中吸收长处的新的电视剧形式,受到了观众的青睐。该时期的迷你剧大部分为改编小说而成,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沙城》(1988年MBC制作)等爱情题材迷你电视剧。

此外,MBC在1986年首播的《一个屋顶、三个家庭》以喜剧方式轻松描写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该剧持续播到1994年。1984年KBS-2首播的《电视剧游戏》也值得一提。《电视剧游戏》以夫妻问题和婆媳矛盾等家庭问题为内容,让观众决定该家庭该不该离婚的结局,观众进行投票的结果在下一集公布,这种带有互动模式的独特形式具有创新意义。

三、与民主主义同步发展的韩剧(20世纪90年代)

(一)社会环境——逐步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虽然韩国人可以通过直接选举选出自己的总统,但民主化尚未成熟。1992年12月,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金泳三被选为韩国总统。金泳三执政的意义在于他非军人出身,为今后的韩国国民突破军政独裁统治的桎梏,向民主化迈进打下了基础。接着,1997年12月,在野党的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韩国民主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文人政府时期(1993~1997年)的社会环境

1993年2月,金泳三总统的文人政府正式上台。历代的军人政府虽然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这是通过非民主的方式,以政商腐败和专制势力为前提换来的。因此,文人政府需要谋求新的改革方案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人政府把国家发展目标设定为“创造新韩国”,积极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修改《公务员伦理法》规定一级以上公务员有义务向社会公开财产数额,并由总统率先公开;实行金融实名制,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修改《非法选举防止法》、《政党法》和《政治资金法》,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对行政机构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行政效率;[21][22]实行地方自治;从军队里开除政治军人,实现军队的文人化等。

但在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性市场竞争当中,韩国经济在这一时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在国内市场尚未成熟、对国际竞争环境尚未采取任何应对措施的情况下,文人政府的新经济政策一一失败。事实证明,一直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继续依靠外国技术谋求发展是不能长久且有限的经济增长政策。

韩国在全球化的压力和竞争格局下,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经济路线,认识到包括朝鲜在内的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性。此时,国家统一的问题在国民的关心和支持下成为了新的课题。但美国仍然采取保持南北对峙、反对和解与合作的态度,而金泳三政府面对美国仍显无力。因此,文人政府推行的很多改革措施难以得到实现,更难获得国民的支持。再加上长时间维持下来的依赖于美国的经济体制尚未得到改善,忽略了主动关注西方资本动态的必要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2.国民政府时期(1998~2002年)的社会环境

1997年12月18日是韩国当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韩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愿望——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权交替终于实现。不过,受到众多寄托的金大中国民政府一开始就面临经济危机的挑战。

为了对抗经济危机,政府开展以企业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为中心的经济政策,在推行民主化的同时,加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克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政府认识到旧的增长模式不再起作用,应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推行向“知识、信息强国”迈进的政策:重点培养中小型风险企业,将IT、BT(生命科学)和文化产业设定为主干产业。宽带网的普及让韩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上实现了沟通便利。符合信息时代的产业结构使得韩国开始具有世界级竞争力。[23]

在朝鲜政策上,国民政府采取“阳光政策”,以2000年6月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朝鲜与韩国首脑会谈为契机,使朝鲜与韩国的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阳光政策”的成果意味着韩国在外交上得以自主,提高了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二)生存环境——全面迎接竞争时代

20世纪90年代,韩国经历了“文人政府”和“政权交替”的巨大变化,这对电视机构与电视剧的制作环境起到了很大影响。到了文人政府时期,韩国社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该看的”和“不该看的”不再由政府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

1990年,政府修改了电视法,决定缩小KBS的规模,准许开办民营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1991年民营的商业电视台SBS开办,韩国电视从“公营时代”跨入“公营、民营并存时代”。媒体迎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时代,围绕电视剧的竞争也日益激烈。SBS开办之初即采取了差异化的编排策略,长期以来韩国电视台习惯晚9点播出整点新闻,而SBS则把新闻提前一个小时播出,在9点钟时却集中编排电视剧。

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不再热衷谈论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等批判性较强的沉重话题,国民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家庭与个人的小事。这[24]个时期,被称为“影像世代”的新一代年轻人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使得电视剧市场开始分化,出现针对新一代年轻人的“trendy [25]drama”(以下称青春偶像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韩国逐步实现民主化、经济逐步达到顶峰的时候又一次经济危机发生了,人们为了排解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开始热衷于收看情景喜剧。

(三)内容与特征——受众时代来临,蓄势“韩流”爆发

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社会经历了政治过渡期。这个时期,被政治势力压迫已久的文化表现欲突起。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文化产品包括电视剧也开始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尤其是1991年商业电视台SBS的开办,标志韩国电视业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电视剧内容强化了娱乐元素,电视剧类型也得到了细分。

1992年MBC播出的《嫉妒》揭开了韩剧新类型——青春偶像剧的帷幕。《嫉妒》的成功引来了青春偶像剧的拍摄热潮:1994年的《爱的火花》和《最后的胜负》;1997年的《医家兄弟》和《星梦奇缘》等青春偶像剧在享乐、自私、轻薄的众多批评声中,仍然取得了众多年轻观众的青睐,进而受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广泛欢迎,为“韩流”态势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20世纪90年代韩剧的另一代表就是sit-com(情景喜剧)。sit-com是situation comedy的简称,一般每集30分钟左右,带有喜剧元素的对话和表演可以让电视观众暂时从沉重的现实生活压力中摆脱出来,[26]迎合了“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几乎受到所有年龄段观众的欢迎。以1993年SBS首播的《吴博士家人》为开端,1996年MBC播出的《三个男人、三个女人》,同一年SBS播出的《LA阿里郎》和1998年SBS播出的《顺风妇产科》均赢得了高收视率。

与此同时,家庭剧依然受到欢迎。20世纪90年代在韩国播出并受到广泛认可成为“韩流”一部分的家庭剧有《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和《看了又看》等。1991年MBC播出的《爱情是什么》创造了64.9%的惊人收视率,该剧通过一个在现代、开放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女人嫁给保守、传统、大男人主义家庭男人的故事,用轻松、愉悦的风格表现男女平等、代沟和家庭矛盾等问题,阐述传统和现代价值观之间取得和谐的必要性。1995年KBS-2播出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也以一个大家庭为背景,同样用轻松、愉悦的风格和颇具性格化的语言记录日常生活,创下了50%以上的收视率,甚至使得同期其他电视台的电视剧中途停播。接着,在1998年MBC播出的家庭剧《看了又看》收视率又突破50%以上,着实体现了家庭剧的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刚从政治压迫中摆脱出来,因此,除了家庭剧外,还出现了以韩国历史为背景的大型时代反思剧。具有代表性的有金钟学导演制作的《黎明之眼》和《沙漏》。1991年MBC播出的《黎明之眼》以沧桑的韩国现代史为背景,内容涉及殖民地、国家独[27]立、解放后的意识形态对峙、“6.25战争”、Balchisan游击队和慰安妇等敏感问题,描绘了三对男女相互交织的爱情与友情,此剧轰动了韩国。1995年SBS播出的《沙漏》以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为历史背景,描绘了韩国军事独裁时期的政治腐败、光州民主化运动、[28]三清教育队以及黑社会参与政治腐败等迄今为止仍感忌讳的题材,[29]此剧引起了被称为“386世代”青年阶层的极大共鸣。当时,人们为了收看此剧,都要准时回家,街道、餐厅和酒吧人群骤减,因此该剧被称为“回家时钟”。《沙漏》还受到了之前是电视剧收视主体的男性和高学历观众的高度关注。

这一时期,观众对历史剧的关注度较弱,但1996年KBS播出的《龙的眼泪》使历史剧重新受到重视。以朝鲜太祖李成桂谋逆废除高丽王朝为王,后被其子李芳远夺权的史实为历史背景的大型历史剧《龙的眼泪》,被认为与当时的政治情况相似,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反响。通过朝鲜时期的农民武装首领林巨正的一生,暴露身份制度的矛盾和官僚腐败的历史剧《林巨正》(SBS于1996年播出)以及作为《龙的眼泪》续集的《王与妃》也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1999年MBC播出的医学历史剧《名医许浚》描写了主人公许浚克服身份的制约成为朝鲜最高名医的人生历程,该剧受到热烈反响,被称为“国民电视剧”。该剧同时也符合了当时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使得人们开始关注韩医和保健食品。

此外,《首尔的月亮》和《蓝鸟是有的》等平民剧在20世纪90年代也受到了青睐。1994年MBC播出的《首尔的月亮》以位于首尔的贫民村为背景,描写了城市贫民的悲哀生活,但表现手法却并不沉重,带有喜剧元素,同样也突破了50%的收视率,并培养出一大批一流演员。1997年KBS播出的《蓝鸟是有的》描写奇人杂技员、替身演员、骗子、酒吧歌手、舞女和妓女等城市最低阶层人群的故事,但像其题目所暗含的意思一样,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

1996年MBC播出的,被称为针对中年人的青春偶像剧《爱人》也值得一提。《爱人》描写了已婚男女的爱情问题,由于美丽地描绘婚外情,一直备受争议。《爱人》的制片人说,在我们社会里已经存[30]有不少婚外情,有必要公开讨论。正如他所说,当时的社会有不少[31]三十多岁的已婚人存有“爱人综合症”,人们还公开说“我也要有恋人”。而且得益于该剧男女主人公的个人魅力,他们在剧中所穿服装、所戴饰品以及主题曲等都曾风靡一时。

四、韩剧兴盛期(2000年始)

(一)社会环境——迎接健康社会的到来

进入21世纪的韩国,拥有高度普及的宽带及网络使用率,基本形成了“快速沟通”的社会机制。经过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和同年12月的总统选举,韩国又一次打下了新世纪发展的基础。

以往的选举也重视媒体的力量,但2002年的总统选举可以说完全实现了媒体选举和媒体政治。被称为“386世代”的青年阶层与进步少壮派政治家卢武铉合为一体,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开展竞选活动,大大影响了具有进步倾向的年青一代,并且出乎国民及卢武铉本人的预料,卢武铉当选为总统。卢武铉于2003年2月成立的“参与政府”提出了三项国政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参与政府”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追求知识、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开放、合理、自主和创意为基础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改革;外交上追求韩半岛和平体制的建立;行政上追求没有腐败的社会;政治上谋求全国民的参与和统合,继续推行地方自治与国家均衡发展;经济上追求成为东北亚的中心国家。“参与政府”推进过程中也同样遇到了诸多困难,如经济状况一直停滞不前,社会两极分化继续严重等。但国民承认这是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整个社会仍是充满了希望。

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人不再盲目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开始追求幸福与健康。韩国人对工作的态度从认真、单一向有趣、多样化改变。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EQ(感性指数)和SQ(社会指数)比IQ(智商)更重要,创新能力、热情和道德性比学历更重要,这种社会气氛的变化,使得韩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都发生变化,比如开始重视与众不同的特点,追求多样化和个性。

(二)生存环境——重视创意,新技术平台得以扩展

韩国经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经济危机以后,无论是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的电视剧市场均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倾向让电视剧、电影等从单纯的文化事业转变成为文化产业。这一时期,以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与国民政府实施的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得以结合,极大地重视了电视剧制作中的创意因素。

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入到电影的商业资本,自2000年开始积极转入电视剧制作领域,同时,各种各样的投资也乐于投入到电视剧中。这一时期电视剧的制作费用以及所创造的收入均在良性攀升,以电视剧生产与消费为核心的新的产业机制得以强化。

同时,文化市场的开放也是引发电视剧制作环境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但在此间,针对日本文化是否应该在韩国国内开放的问题受到关注,一部分人对21世纪初韩国开始实行的对日剧开放的政策持有异议,他们认为低俗的日本大众文化会侵占韩国,但也有人认为韩国人应该相信韩国文化不会轻易被覆盖。在舆论对峙声中,韩国政府依然选择了与日本文化的相互开放,而事实证明,不少韩剧也打进了日本市场,形成了“韩流”之势。[32]

产业化和市场的开放还引发了电视剧制作权的转移。过去PD在制作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韩剧的成败往往取决于PD个人的素质和电视台的支持程度。但进入21世纪以后,编剧、导演和演员在韩剧产业上开始进行分工合作,拥有了独特且同等重要的影响力。

同时,电视剧制作公司和演艺经纪公司为了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韩国的大部分电视剧由三大电视台制作和播出,而到了电视剧制作权分散的过渡期,拥有大量优秀导演和编剧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开始制作比电视台更优秀、更具创意的电视剧,吸引了大规模的商业投资,成为韩剧的主要生产主体。

此外,韩剧中明星演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拥有大量明星演员的演艺经纪公司也开始参与电视剧的制作。韩剧在商业上的成功也提高了以明星营销为主的演艺经纪公司在电视剧制作中的地位。

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手机电视和[33]IPTV等大量新媒体的出现是韩国在21世纪电视制作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只通过地面波(无线)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开始通过各种新平台播出。起初,地面波电视台播出过的电视剧通过有线电视台、卫星电视台和网络得以重播。而最近开始出现一些专门为这些新媒体制作的电视剧。尤其是手机电视和IPTV的出现让一些拥有这些制作平台的通信事业单位开始参与到电视制作与播出中来。拥有巨额资本的通信公司急需包括电视剧在内的视频节目的需求,因此拥有内容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在电视剧产业上的地位又有所[34]提高。与全世界一样,韩国的三网融合也正在积极进行当中,这对电视剧制作环境会起到重大影响。

(三)内容与特征——“韩流”电视剧的最终形成

这一时期的韩剧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厚爱,也搭乘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掀起的“韩流”风潮,向包括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出口,受到全球的瞩目。事实上,在韩国除了那些以“韩流”电视剧为代表的部分类型外,还有不少新的创新和尝试,可以说,韩剧的发展还在进行中。

进入21世纪的韩剧继承了20世纪90年代的“韩流”电视剧的发展重心,继续以青春偶像剧为主,在国内外深受欢迎。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被认为文化折扣率会很高,且很难在国外受欢迎的历史剧,在这一时期却在国外形成热潮,成为“韩流”电视剧的另一主导力量。此外,优秀的家庭剧、时代剧和政治剧等继续大量生产,单本剧也重新受到欢迎,各种不同类型之间的混合型电视剧相继出现并备受欢迎,可谓是韩剧发展的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先在韩国国内形成收视热潮,再波及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的电视剧类型主要为青春偶像剧。如以美丽而悲哀的爱情故事为主旋律的《蓝色生死恋》(KBS于2000年制作)和《冬季恋歌》(KBS于2002年制作)一方面让韩剧热潮扩散到整个亚洲地区,另一方面其效应不仅停留在电视剧本身,还扩散至其他关联产业中去,如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场地成为旅游景点,电视剧的关联商品也受到青睐,真正实现了“一个来源,多个用途”的市场战略。

此后,青春偶像剧的受关注度居高不下,形成了其在韩剧中的代表性地位。2003年SBS播出的《洛城生死恋》描写了一个职业赌博师的曲折人生,该剧规模庞大,剧情新颖,对曲折人生、社会竞争及人的野心淋漓尽致的表现不仅让电视剧取得了成功,其拍摄场地和电视剧音乐等方面也取得相应的市场价值。

2003年MBC播出的《阁楼男女》把韩国社会仍感禁忌的同居问题用喜剧的方式轻松地表现出来,引起了巨大反响。

2004年SBS播出的《巴厘岛的故事》和《巴黎恋人》体现了别样的异国风情,同时也证明了演员的演技和个人魅力在电视剧中的重要性。

2004年KBS播出的《浪漫满屋》,因其原作为著名的漫画书,开拍之前便已受到关注。同时,该剧因RAIN和宋慧乔二位韩国当红明星的加入吸引了中国台湾方面的投资。

2004年KBS播出的《对不起,我爱你》虽然在收视率方面并没有取得特别高的成绩,但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被评为一旦看了便无法不看的电视剧。该剧人物颇具个性,描述了海外收养问题以及在如今的现代社会里难以存在的不怕死的爱。

2004年SBS播出的《不良主妇》以充满了欢乐、喜剧性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失业问题,并以幽默的方式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2004年MBC播出的《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描写了一个没有学历、不漂亮、肥胖的29岁老姑娘实现灰姑娘之梦的故事。因其喜剧风格及女主角金善雅的优秀演技创下了当年最高收视率记录。

2006年MBC的《狐狸啊,你干啥呢》和《宫》以及SBS的《恋爱时代》等也都受到了好评。

有时用悲哀的剧情让人哭,有时用幽默元素引人发笑的青春偶像剧在这一时期开始尝试新的电视剧形态,即系列剧。如用喜剧风格强调家庭重要性的2006年SBS播出的《不良家族》是继2005年《不良主妇》之后的系列剧;SBS于2006年播出的以纯粹初恋为主题的《天国的树》是继2003年《天国的阶梯》之后的系列剧;2006年KBS-2播出的《春天华尔兹》是继按照每个季节探索不同颜色的爱情的《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和《夏日香气》之后的系列剧。

此外,2006年MBC播出的《宫》也值得关注。漫画书改编制作的《宫》以“如果现在的韩国维持君主制的话”的假设为基础,描写19世纪王子和21世纪百姓少女之间的超越身份的爱情。《宫》的成功促使韩剧尝试欧美国家的电视剧季节制,制作了《宫》的第二季《宫S》。

这一时期的家庭剧虽收到一些“太长、太单调”的批评,但它所反映的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贴近百姓生活,因此仍受国内外观众的厚爱,其中较为成功的家庭剧有金秀贤的新作品《父母前尚书》(KBS-2,2004年播出)、2005年MBC播出的《加油,金顺》、2005年KBS-2播出的《比花还美》和《玫瑰人生》等。

2000年的历史剧继承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优良业绩,如KBS-1播出的长达200集的大型历史剧《太祖王建》,首次谈到了高丽建国的历史,此剧长达两年多一直维持了将近40%的收视率。

2001年KBS-2播出的《明成皇后》是正史与野史适当加以混合的历史剧,加之爱情剧的因素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其庄严的主题曲也广泛流行。

2001年MBC播出的《商道》改编自韩国著名小说家崔仁浩的小说《商道》,描写了朝鲜后期备受尊敬的巨商林尚沃的一生。

谈及21世纪韩国历史剧的特征,不得不涉及Fusion一词。Fusion可以翻成“融合”或“混合”,是指在饮食、音乐和时装等文化领域,将两个以上不同风格、价值和意义的事物融合起来创造出新东西的一种行为。进入21世纪以后,韩国一批追求差异化、喜欢与众不同的新一代年轻人开始注重Fusion文化,起初主要表现在音乐、饮食和时装等领域,后来在电视剧领域也开始显现,如《茶母》(MBC于2003年播出)、《大长今》(MBC于2003年播出)、《海神》(KBS-2于2004年播出)、《不灭的李舜臣》(KBS-2于2005播出)、《朱梦》(MBC于2006年播出),以及《黄真伊》(KBS-2于2006年播出)均属“Fusion史剧”。与以往的以正史为基础讲述历史事实的历史剧不同,Fusion史剧以正史的部分内容或野史为基础,在台词、表情、感觉、服装、颜色、喜剧性、爱情表现、人物个性及动作等各方面或多或少采用了些许现代的元素。2003年MBC播出的《茶母》将眼花缭乱的打斗动作、唯美的影像、动人的台词与精彩的剧情相结合来吸引观众,引发了“茶母综合症”,并形成叫做“茶母废人”的疯狂剧迷团。接着,同年9月MBC播出的《大长今》基于历史书上只有一行的描述,生动地编出医女徐长今不屈不挠的一生,此剧首先在韩国国内创造最高收视率记录。接着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引发了收视热潮。《大长今》的成功不仅改善了韩国的国家形象,还大幅度提高了亚洲人对韩国的关注度。同时,《大长今》的衍生品如动画片和歌舞剧也随之出现,充分体现了电视剧综合商品化的意义。至2006年,韩国各电视台争先恐后地播出了有关高句丽的历史剧,如MBC的《朱梦》、SBS的《大祚荣》和KBS的《渊盖苏文》等。其中被称为“国民电视剧”、深受欢迎的《朱梦》是基于高句丽建国神话中的建国始祖东明圣王朱梦的故事制作的。《朱梦》完全显示出了Fusion史剧的长处,华丽的服装、现代化的台词、有个性的人物、符合现代情感的爱情描述等大大增加了电视剧的可看性,加之演员优秀而成熟的演技令观众沉迷。然而,Fusion史剧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关于电视剧历史真实性问题的争论,不少人批评《朱梦》忽视历史真实,在史实、服装和人物等方面传达了不正确的历史认知。2006年KBS-2播出的《黄真伊》描写精通于琴棋书画的朝鲜时代艺妓黄真伊的艺术人生与爱情,被评为唯美主义电视剧的此剧极大地凸现了韩国传统的美感,让观众大饱眼福。

韩国引进电视媒介以来,电视剧跟着激变的朝鲜半岛历史一同发展。回顾四十多年的韩剧历史,除了不同时期的技术、政治和经济等发展变革因素,韩剧独特的民族创意和传统精神,适当地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能力才是它最终得以受到全球观众厚爱的重要原因。

目前,韩剧在整个韩国社会的支持下继续成长:电视剧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积极沟通的互动结构;分工彻底的制作系统;强调商业性与创意性的策划意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及高新技术的支持等都使韩剧在稳步向前发展。(作者姜秀姃,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专业博士研究生)[1]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南北韩战争。中国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2] 韩国第1~3任总统(1948~1960年)。[3] 韩国第5~9任总统(1963~1979年)。[4] 在全社会强大的压力下,1987年6月29日,执政党民主正义党代表卢泰愚发表以“尽快改宪,采用总统直接选举制”为重要内容的“6.29”宣言。其主要内容为:l实行总统直接选举的制度;2.实施公正选举法;3.对受监禁的金大中等政治犯实行大赦;4.保证基本人权和法治;5.保证新闻自由;6.实施地方自治;7.确保政党的基本权利;8.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公共福利。[5] 韩国第13任总统(1988~1993年)。[6] 韩国第15任总统(1998~2002年)。[7]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作为分别占领南北韩的军事分界线。[8] 1960年4月19日达到顶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腐败、反政府运动,推翻了谋求永久执政的李承晚政府与自由党政权。也叫4.19民主革命和4.19学生革命。[9] 维新宪法赋予总统在内政、外交、国防、经济、财政及司法等所有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包括解散国会的权力。这部维新宪法,实质上使总统拥有凌驾于立法、司法之上的绝对权力。尤其是废除总统连任的限制,为朴正熙总统无限期执政铺平了道路。[10] 周一至周五,每天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形式。韩国电视剧按播出时间分为日日电视剧、周一二电视剧、周三四电视剧和周末电视剧等。[11] 从1972年朴正熙公布维新宪法到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死亡期间被称为维新时代。[12] 1970年开始,在韩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运动。基本精神为“勤勉”、“自助”和“协作”。开展初期的目的为重建农村、提高农村收入。而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获得极大成果后,则扩散到非农村地区。新村运动使得农村发展、交通设施普及、工业飞跃发展,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让韩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的精神支柱。但从政治上看,新村运动被利用为维持政权的手段。[13] 家庭伦理剧当中,以婚外情为主要素材的电视剧,在韩国专门叫做“不伦电视剧”,在本文中把它翻译成婚外情剧。[14] 主要作品有《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火花》、《完美的爱》和《爱与真实》等。[15] 1979年10月26日至1980年5月17日的政治过渡期。朴正熙遭暗杀后,韩国充满了民主化的希望,国民期待着借机实现民主化而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型示威活动。但发动政变的军官集团于5月17日下令全国戒严,残酷屠杀了要求民主化而示威的光州市民,短暂的春天就这样结束。[16] 1980年5月18日至27日,在光州市展开的民主化运动。朴正熙遭暗杀后,新一代军官集团(全斗焕、卢泰愚等)利用政局不稳定,于12月12日发动军事政变,实行戒严,回归军人政府。国民的抵抗激烈,示威活动向全国各地扩散。为了杀一儆百,戒严军向示威的光州市民开枪,以屠杀的方式来镇压示威。[17] 当时的韩国军政府大力推行愚民化的3S政策,即用screen(影视)、sports(体育)和sex(色情)来把百姓的注意力从政治转移到别处,谋求独裁统治的便利。[18] 利息低、油价低、美元低。[19] 1987年6月,在韩国全国范围内爆发,持续20余天,参加人数500多万,要求打倒独裁、争取总统直选制的反独裁民主运动。[20] 可以说是单本剧和连续剧的中间形式。内容涉及的主题比较重大,而剧集数量较少。[21] 不注重于军人本身的任务,而更关心政治、参加政治活动的军人。[22] 军队的文人化是指从军队里撤出政治军人,让军人和军队回归到自己的职责,不参加政治。[23] 缓和朝鲜与韩国紧张状态,使朝鲜早日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而由金大中政府实行的以和解、包容、交流与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对朝政策。[24] 与“文字世代”相对应的词。老的一代人以报纸、杂志等文字媒体为主要信息来源,但新一代人依靠音频、视频、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广义的影像世代也包括电视诞生以前的广播时期的人群,而最近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依赖视频、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新一代年轻人群。也叫“visual generation”、“net generation”、“multimedia generation”。[25] Trendy是指追求时尚、时髦。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trendy drama是以轻松的方式探讨生活的一种时尚化的电视剧类型。针对二十来岁的年轻观众,不出现复杂的家庭关系,剧中人物多为年轻漂亮的白领,剧目追求轻松快乐的气氛,且伴有流行主题音乐和年轻偶像明星,主题多为年轻人的爱情生活。因此,在中国,将此种韩剧称为“青春偶像剧”。[2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以前的消费者不同,这个时期的消费者个性较强、要求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因此伴随市场细分,电视剧类型与受众也得到了细分。[27] 来源于指非正规游击队的俄文字母转写,而Balchisan在韩国的意思是“左翼土匪的残余分子”,一般是指“6.25战争”前后在智异山活动的共产党游击队。[28] 1980年全斗焕政府以社会净化为由严重践踏人权的事件。[29] 指20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学并参加过学生运动、民主化运动的一代。[30] 引自金志文:《电视编排现场报告》,Communication Books出版社,1999年版。[31] 韩语里的爱人不是指夫妻,是指恋人或情人。[32] PD是Producer+Director的意思。一般来讲,韩国电视台的制片人和导演是合二为一的。[33] IPTV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缩写,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和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34]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高层次的融合性应用。

第二章 文化——传承儒家文化,寻求文化认同点

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将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其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人们认同并接受它,并在某种程度上视其为一种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其二,具有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其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积淀凝结的文化,并将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世世代代的心理结构中,构成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各类型的艺术作品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卷首中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个世纪的文明必然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1]而且是无法重复的。”

一、韩国文化探源

每一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都深嵌在该民族文化或时代文化的框架之中。俄罗斯当代美学家卡岗认为:“艺术就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因为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并且[2]只有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世界。”因此,关注韩剧,首先要“擦亮”文化这面镜子。

(一)对儒家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

韩国文化历史悠久。在韩国,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3]6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公元前2333年,檀君在今天的平壤建立朝鲜王国。中国的儒学经典传入朝鲜半岛始于汉朝,由于其内容的广泛和精深,被当时的朝鲜王朝关注和吸纳。

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已历经数千年的充盈和演化,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而其中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它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和“贵和尚中”为主体内容,对整个中华民族有着激励与价值观整合的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天人、群己、义利和理欲等关系的阐释及规定,逐渐凸现了自己的特色,在儒、道、法、佛诸派的价值原则中取得了自觉的形态,那就是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不同的价值观念相拒而又交融,相反而又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这种文化价值观念也影响到了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李成桂当政的朝鲜王朝时期将儒家学说定为国教,使得儒家思想在韩国的地位更加巩固。即使是在现代化程度颇高的当今韩国社会,儒家价值观也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儒家在韩国的薪火相传主要得益于韩国社会一致性地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作为德育教育的中心,“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纲、夫为妻之纲”和“仁、义、礼、智、信”等被视为忠孝伦理和团结互助精神的典范。在韩国,儒学与社会实践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儒家伦理,使其成为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二)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吸收和借鉴

当代的韩国文化兼容并包,以传统的伦理价值观跟流行于西方的效率、竞争和民主等现代理念相互交融,逐步实现着创造性的转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韩国现代文化模式,成为韩国实现经济腾飞和迈向未来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

韩国文化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混性”(hybridity)。韩国菜里有一种拌饭,这是韩国饮食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拌饭是韩国文化的象征,目前韩国文化就是拌饭的文化,就是把很多东西掺和在一起形成的文化。时间上,将过去与现在混合;空间上,将东方与西方相混合。西方社会用100年走完的路,在韩国只用了短短30年就实现了。这样,从空间上看,在近代以前,韩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后,更多的则是受日本及西方文化的影响。由此,在空间与时间上,过去与现代、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一切都掺和在韩国文化里,是指呈现[4]出自己特有的综合文化风貌。

二、韩剧中的传统文化意蕴

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底蕴和精神支柱,在全球化日益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之时,在国际交流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也都有意识地在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合作中传播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以期赢得关注和支持,在世界大舞台上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韩剧中所表现的传统文化意蕴,侧重于对道德伦理与传统文化的彰显。

(一)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伦理和人情

任何传统文化都离不开家庭元素的传承和发扬,韩剧中的“家庭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传统文化的“家庭训练课”,如《看了又看》和《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加以凝练,在新旧文化产生矛盾的背景下,依然坚持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及夫妻恩爱等主旨,体现经典的儒家道德思想。而一些青春偶像剧如《蓝色生死恋》、《天堂的阶梯》、《青春》和《冬日恋歌》等演绎的则是男女主人公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坚贞不渝的爱情经历,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海枯石烂心不变”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正是通过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韩剧精妙地把握了对于善良人性的剖析,看似家长里短,实际上反映的是深刻的人生主题,有浓郁的“人情味”。

一般情况下,韩剧在处理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和生活伦理问题时十分务实,和眼下激进的后现代姿态全然不同,而是在和风细雨的讲述中,传播着自己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在不同国度的观众中引起共同的反响。

(二)在细节刻画中树立价值观

韩剧,特别是在历史剧和偶像剧中,较善于通过对细节刻画展现出对道德与善的崇尚,塑造出了一个个健康、乐观、勤劳的韩国人形象。在韩剧中,时代的变迁,生命的痕迹,自然地流露其中,仿佛街头芸芸众生,与时间一道在身边悠然地流逝,几个非英雄、非领袖的普通剧中人物,引导着观众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进行思考。

韩剧中较为注重对不同的角色进行深入细腻的刻画,将普通人推上前台,将主人公的吃饭睡觉、穿衣买菜统统搬上荧幕,这些内容看似琐碎,却因为非常的生活化而具有贴近性。在人物塑造上,韩剧的主人公一定是有着鲜明缺点的普通人,但正是这样的真实,才使人物更加值得信服,通过唯美的画面、婉约的音乐烘托,亲情、爱情、友情黏合的情愫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通性的成功营造也是韩剧得以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展现独特的民族风情

韩剧强调民族风情的展现以及开掘传统的民族文化。韩剧在故事内容中不但包容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积极探讨爱情、道德、忠诚和人性等共同关注的命题,而且也触及到了东亚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中的精神重建问题。从韩剧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此种创造性艺术也不忘对传统的自觉维护,在借鉴国外影视艺术技术,特别是好莱坞影视工业在题材选取、制作、发行等方面的经验时,也将民族性元素调动起来,在作品中积极展示民族风俗、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等。如韩剧中大多洋溢着谅解、宽容精神以及唯美精致的情调,宣扬并展示着东方式的伦理价值观念。

韩剧表现出来的本土文化引人注意,随意温暖的小吃馆和街头排档,繁华的闹市区和陈旧的小街道,透射出韩国人现代抑或简单的生活基调,展现了独特的“混性”文化,加之夹杂其中的文化意味和爱情故事,使观众看得津津乐道。更重要的是,在“混性”文化中,韩剧始终不移地在追求超越世俗利益的人生境界,积极表达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方面,使观众感觉到希望。

比如《大长今》就表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利益的人生信念,从郑尚宫、韩尚宫到长今,她们都具有一种一脉相承的人生信念,追求真理,让技艺造福人类,绝不能让技艺(煮调、医术等)沾染上权力和名利,即使个人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也绝不妥协,这种具有超越意义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吸引并征服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电视观众。

(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力以赴、高速迅疾地进行着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并未舍弃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方面正在实现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冲突与矛盾。

立足民族,洋为韩用,是韩剧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则。韩国既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古老国度,又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东亚经济强国,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先进,在观众的心目中,韩国散发着一些神秘色彩,观众期许从韩剧中可以了解韩国的异域风土人情以及异国文化。而韩剧也正是通过折射韩国的城市风貌、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等营造出一种现代和简单并存的生活方式。韩剧适当地拿捏着民族性和世界性元素的分寸,将民族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地包孕在世界文化的关怀之中。韩剧所表现出的世界性气质不仅仅是借鉴了现代意识和影像表现手法,也在于通过民族文化的表达,容纳并且丰富了我们对共同面临着的世界性文化命题的审美理解。

三、韩剧成功的文化成因

(一)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韩剧的成功,归根结底与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分不开的。在韩国,有一个叫做无形文化财产厅的部门,这个部门把韩国传统的说唱、假面舞、摔跤、拳击、宫廷御膳、魔术、礼仪和传统医药等传统艺术和艺人进行编号管理,并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年轻人向老艺人学艺。学了手艺,徒弟们即使没上过大学,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就可以得到大学学历并授予学士学位。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中宫廷御膳的制作就是依据韩国第38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

(二)影视制作部门的文化资源共享

为了方便影视剧创作,韩国政府专门建立了两个文化项目——“原创文化数码机构”和“故事银行”。前者涵盖了韩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服饰、音乐、饮食和兵器等的相关资料,后者则收集了大量韩国历史故事,它们仿佛两个巨大的“文化数据库”。只要输入关键词,相应的资料便一一呈现。从前每拍一部历史影视剧,为了寻找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关资料,制作人员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还不一定准确。“原创文化数码机构”和“故事银行”建立后,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将道德和伦理话题视为文化契合点

电视剧艺术作为目前颇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反映社会生活、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电视的传播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们从政治、经济、教育、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习俗等方面有机会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对话、碰撞乃至冲突。

韩剧在文化市场的成功,也是一次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它找到了各种文化的契合点,即道德和伦理,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近距离感知。韩国处在东亚,有着亚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韩剧文本中所蕴藏的韩国社会文化,也包括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天堂的阶梯》、《青春》、《冬日恋歌》等爱情悲剧,演绎的是男女主人公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亚洲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对韩剧的接受也就更加畅通了。

四、韩剧的文化特征

电视剧作为一种类似“史诗性”的艺术,融合了此前诸多艺术形态的诸多元素,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成为继电影艺术之后又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和电影一样的综合性艺术特征,但其媒介特征又决定了电视剧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文化和大众文化特征。

(一)对道德美感的认同

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及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视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审美客体的韩剧,时常给予观众一种特有的审美体验,如积极向上的道德美感。比如,长幼尊卑、善恶报应、忍辱负重和忠诚爱国等这些儒家文化的精髓被自然地融入到剧作的价值观中。

可以肯定的是,韩剧弘扬的多是正面的、积极的力量,注重发掘人性之美,褒扬正直、善良、真诚以及和睦等美好品行,强调努力、有为,付出与诚心,努力塑造富有执著、坚忍、充满朝气的韩国人。如《加油,金顺》中的女主角金顺,人生遭际坎坷,但每次遇到困难,总是给自己鼓劲,不气馁,不低头,横空袭来的灾祸无法将她击倒。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传统女子的善良、贤惠、宽容和忍让,其体现的优良人性为观众称道。

而长达70集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时候,更是被冠上了“青春励志片”的宣传口号,剧中女主人公长今的成长历程激励和感动了无数的电视观众,以至于饰演长今的韩国演员李英爱到中国做宣传的时候,受到了影迷们狂热的欢迎和崇拜。作为审美欣赏主体的中国观众,从韩剧中看到了自己的文化精神余脉。在观看过程中,观众不知不觉地与自己所欣赏的客体形成共鸣和默契,实现了审美欣赏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产生了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审美效应。

(二)对世俗之美的肯定

韩剧还追求一种“世俗的美”,这种美真诚地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同情与关怀。让观众在揣摩世事无偿时,仍可以随着剧中人物得到解脱,获得审美愉悦。这种“世俗之美”与现实生活相关,所以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感触和理解,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韩剧多以现代型的家庭为叙述对象,通过一个或几个家庭所面临的具体事务来展开情节,引出传统文化的诸多观念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困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多数韩剧制作者会采取寓教于乐的手法,将压抑沉重的话题轻松化、温情化,给予观众一种轻松但不低俗的心理感受。

(三)对平民情结的迎合

电视观众本为大众群体,因此电视剧艺术便有了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当代韩剧主要表现的是韩国人的生活和情感方式,关注的是大众话语体系下的平民意识,展示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现实生活状态,现代人的价值趋向、伦理观念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因此当代韩剧中的人物较少面对大是大非的选择以及极端的情感体验,大多在平民生活氛围与情感体验中描绘东方式的伦理价值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朋友之间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等。这些精神诉求和生活价值观能够给予观众尤其是平民观众一种情感升华,即不需要大是大非,普通人也可以找到生活的真谛与价值。

(四)对“洁净”收视的追求

韩剧情节大多“卫生”干净,剧中正面人物多斯文有礼,谨言慎行,遵章守法,即使是热恋中的情人,也较少有那些“过火”的镜头,故可以将电视剧编排至任何时段,适合全家一同收看。这种“洁净”的收视感受是对中庸、平和心态的向往和追求,在思想观念上与传统的东方文化较为吻合。

五、个案分析——《大长今》

图2-1 《大长今》剧照

2005年9月1日晚23点,70集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在湖南卫视开播。这部以“青春励志片”作为宣传口号的电视剧在播出当日,平均收视率就达到了8.6%;在上海、长沙等地区的收视份额更是突破了10个百分点,在同时段中位列全国收视第一;在台湾,该剧获得当年有线电视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在香港,创造了无线电视台14年来黄金时间收视率最高纪录。《大长今》带动了韩国料理、旅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大长今》“侵袭”过的地方,相关小说、音像制品被抢购一空;《大长今食谱》也成为家庭主妇的宠儿……

作为韩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大长今”是真实存在的。《李朝鲜国医官散札记》一书对这位韩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御医有所记载,用了约250字提及她在针灸和食疗方面的研究。但韩剧《大长今》则摆脱了过去历史剧题材的窠臼,将中医与美食的精妙文化贯穿在70集的传奇故事叙述中,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以长今的成功为线索,以对善恶忠奸各色人等的生动刻画为基石,以人性内核的挖掘为着力点,把青春励志、宫廷倾轧等看点有机结合起来,展开了一条以饮食和医疗为线索的历史画卷。

影视剧艺术的接受过程,是观众在特定的审美经验、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理的影响下展开的。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加达默尔认为,艺术存在于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的“对话”之中,一件艺术作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的过程,随着不同接受者参与对话,同一作品[5]会生出无数不同的解读意义。本文主要以中国观众群为接受对象,阐释《大长今》之所以成功的文化内因。

(一)共同的文化背景

中国和韩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两国文化一脉相承,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比如对家庭的重视、对道德与善的崇尚等,且两国文化在很多方面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众多因素导致韩剧较易赢得中国观众的认可和共鸣。1.同源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从《大长今》里,观众可以看到,汉字几乎成了这一视觉文化的主体背景,而汉语书籍则成了剧中人物主体精神的寄托。在宫中的藏书房、在百姓家的门楣上、在酒瓶的包装上、在草药的药架上、在太医院的书架上,甚至在惠民署的病房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汉字书写的条幅、对联和书籍,同源的文字,让中国观众感到新奇和亲切。2.熟悉的典故

中国三国时代的典故,在剧中不止一次地被采用:长今进宫后迎来的第一次考试中,戴周尚宫出了一道难题,问题是: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诸葛亮进兵汉中,曹操屡败而兵退斜谷,军士请示夜间口令,曹操谕示的口令是什么?年仅八岁的长今不但正确回答出了口令“鸡肋”,而且解释了曹操采用这一口令的心思;长今进宫后的第十场考试,考的题目依然来自于三国典故:诸葛亮为了避免“人祭”,用面粉制成“人头”投入江中,《大长今》中巧妙地用“人非人,头非头,衣非衣”这一谜面,来猜“馒头”谜底;在争取成为内医馆医女以便再次进宫的考试中,主考官员为深入测试医女的学识,给长今出了新的题目:孟子初见梁惠王,二人的对答之语?长今用“仁义”二字的正确回答得到了主考官们的一致认可……从这些地方,可以明显地看出汉文化对韩国人潜移默化的教益和影响,同时,中国观众也减少了收视障碍,因民族文化得到认同而取得收视愉悦。

(二)共同的伦理道德核心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提升,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普遍意义。在韩剧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视。大多数韩剧擅长用细水长流的手段陈述东方的伦理美德,表现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渴望理解和相亲相爱的永恒主题。《大长今》中,御厨房的小宫女们进宫后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不是做饭做菜,而是礼仪。小长今被罚扫地,也不忘记在门外偷偷地学习怎么行宫中大礼;在被派给韩尚宫学习的日子里,韩尚宫首先教会小长今的,也不是如何制作饭菜,而是教她从一次次的端水倒水中学会对喝水之人心意的理解和领会。这之后,韩尚宫才慢慢地教育长今对食物的理解和制作餐饮应该有的道德立场;当皇太后因生病而拒绝服药,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长今给皇太后出了一个谜语:“这个人在家中担负重活,是家中的食医,也是全家人最敬爱的老师。这个人活着的时候,全天下稳如泰山,这个人死后,全天下就像遭到无情洪水的袭击。请问这个人是谁?”谜底是:母亲。长今的谜题蕴涵着强大的伦理力量,不但感动了剧中的太后,也感动了看电视的无数观众。

(三)道家学说和传统中医的影响

1.人与自然之道的沟通和谐

传统道家和儒家都提倡“天人合一”的观念,讲人和自然的和谐及相互感应,这在《大长今》中也有所体现。小长今进宫后,在进行考试之前有一个用松针穿松子的练习,就是要她不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松针和松子的接触,靠心灵,而不是靠技术去赢得竞赛;长今通过医女的选拔考试之后,负责训练医女的申必益教授带她们到山里去,在绿树清溪边,让她们呼吸山野的清新空气以排出体内的浊气,和自然之气相呼应。这些都在传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2.对养生术的理解和运用

到了太医院之后的长今,在与中宗皇帝夜晚相遇,发现他不停地紧握拳头之后,拉他到户外散步,让皇上脱掉靴子,在月光下做深呼吸并来回走动,她跟皇帝讲述的也是和天地之气融为一体的养生道理。这取自中国道家的养生学说,道家讲人的生命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3.预测和占卜

电视剧一开始,长今的父亲徐天寿在奉命毒杀了皇后之后,自责中落入山洞,遇到一个道士,道士用三个中国文字“妗”、“顺”、“好”预示了徐天寿一生的命运,同时也预示了整部电视剧的发展走向,此后69集的故事便都是在这样一个规定情节中前行的:长今的母亲父亲相遇,父亲救下了母亲的性命,长今出生,长今在无意中说出父亲的真实身份,父亲被抓,后来母亲又为父亲而死,长今历经艰辛,终于实现母亲遗愿,成为最高御医,救下无数人的生命。长今被流放至济州岛途中出手相救的能观风水、看面相、精通周易八卦的孩子,也是一身的道家装束。道家的精神与可信成为此剧的看点与悬念。4.对传统中医药的重视

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世界上包括韩国均受到了欢迎和重视。古代朝鲜的医学,几乎完全源于中医理论,此信息可从《大长今》中管窥一二。长今初从张德学医,就是从“望、闻、问、切”四诊法开始详加研习;张德所擅长的针灸技艺,也是中医精华所在;剧中,中宗患病,症状类似伤寒,内医院众人无法确诊病情,此时依靠的主要医书,就是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而当时在朝鲜难得一见的《金匮要略》,更是被奉为至宝;国王病历旁的一套书,也是用中文写的《十药神书》。其实,早在中宗之前,朝鲜李朝政府就重视医药卫生,常聘中国医生前往诊病教授,并派朝鲜医生到中国求教,收集并推行中国医书,并鼓励输入中国药材,推行“乡药化”。中国曾应朝鲜请求,把麻黄、甘草、蝎虫等药种子赠给朝鲜,使之引种栽培。中宗之后,中国的经书、药书、药材仍旧源源不断地传往朝鲜。5.相通的饮食文化

药食同源,其实是人类初始必经的道路。采撷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农氏”,我们现在的食谱大抵就是老祖宗们当年舔舔嚼嚼的成果。无论如何,大长今以精烹素食使“大明”命官的消渴症大为好转的场景总是令人难忘的。

朝鲜餐饮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特点:简单、淳朴、热烈、执著。为了迎合市场潮流,该剧将烹饪作为推进情节的有利因素,在饮食文化这个着眼点上做到了深入透彻。《大长今》中的美食如此诱人,鲍鱼内脏粥、蟹膏松仁饭、鱼皮水芹卷、鱼片生菜、松茸烤牛排、伏龙肝烤嫩鸡、石锅凉菜拌饭、红枣打糕等美食让观众垂涎三尺又跃跃欲试,不是因为色、香、味、形、意、养一应俱全,而是因为每顿饭、每道菜都体现出了做菜人的心意。“希望将自己的心意,通过菜肴传递给对方,让对方的脸上浮现笑容。”《大长今》巧妙地利用了女人与厨房这一最古老的关系,以厨房体现一个女人的温暖细致,又以女人的温暖细致反衬食物的情感意味。正是这种“给别人带来微笑”的美好心愿将观众深深打动,品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大长今》里的做“饭”,实际上是在做“人”。

(四)《大长今》的现实意义

罗素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事实上,一切历史剧中也不乏现代人应感知的道理。《大长今》注重宣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歌颂真、善、美,倡导诚信、谅解、宽容,推崇孝悌、忠国,鼓励珍惜亲情、忠于爱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让当代人在观看这部历史剧的时候,仍然有思考的余地,仍然对心灵有冲击力。1.对信念和励志的张扬

该剧表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利益的人生信念,从郑尚宫、韩尚宫到长今,她们都具有一种一脉相承的人生信念,追求真理,让技艺造福人类,绝不能让技艺沾染上权力和名利,即使个人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也绝不妥协。这种具有超越意义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对文艺作品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该剧的故事定位可谓匠心独运,主要剧情展开于宫廷,但王室生活和朝野政治斗争风云却隐含于长今先后所在的修乐馆和内医院之内;叙事的重点,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生活在王宫中的宫女、尚宫和医女们;情节的主线,则是长今的成长历程。这就摆脱了过去所有历史剧题材的窠臼,其旨也远高于“红叶御沟”这样的典故。该剧没有着力于故事的叙述,而是着意于对人性的思考,最终得以提升的是人的心灵境界,显得异常新颖。《大长今》不仅鲜活了历史,还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深及人性,在阴谋权术与欺诈中,人性的力量总像活火山一样,具有热力与爆发力,底层人民的善良与互相关爱总是一道亮色,给人以希望与温暖。该剧不沉溺于玩味变态的权术,它所传递的乐观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现代人对事业、生活的追求和渴望。2.对人间真情的赞美和呼唤

长今和闵政浩大人的爱情描写是这部电视剧中的重头戏,《大长今》中恋爱场景的处理一般都比较含蓄,点到为止,着重表现的是人物最基本、最发自内心的情感,这些点滴时常是浪漫温馨或充满内心涌动的回忆或片段,加之简单却触动人的对话,在平淡中孕育动人的温情。长今的爱情戏进入高潮时,爱慕长今的中宗向长今表白爱情,并和闵政浩大人比赛射箭,中宗一时难忍心中嫉妒,想一箭射死闵政浩……看着中宗的表现,观众感到惊心动魄,为闵大人和长今能否结合担心不已,也因这个皇帝所表现出来的真情深受感动。“坐在君主这个位置上,不可以有爱慕之情,但我还是爱上了你。不想违背你的意愿得到你,但你是唯一能给朕安慰的人,你必须留在朕的身边,这也许是朕的一种爱慕方式。身为君王我命令你,身为男人我请求你,留在我的身边。”中宗的这段话看起来很霸道,其实很无奈,他把在众人眼里至高无上的皇帝还原成了一个有爱有恨的普通人。再来看闵政浩在皇帝面前对长今的爱情表白:“微臣真心爱慕医女长今,因为她是女人。更重要的是这个女人在学医术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坚韧意志以及她吃苦受难的精神,都让微臣倾心,更尊重爱慕她。也许长今以后要面临更大的悲伤与苦难,拜托皇上,让长今走她自己想走的路,这是我爱慕她的方式。”

好一个独特的爱慕方式!好一个至情至性的魅力男人!一个女人,有这样一个男人爱着、惦记着、牵挂着,此生此世,夫复何求!不知道有多少向往着纯洁爱情的电视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在听到闵政浩的爱情表白的时候激情澎湃,热泪长流……韩剧就是这样成功地抓住观众的普通情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元素就是“情”。亲情、爱情和友情等各种情感作为故事结构线索,通过普通的生活、普通的场景,在亦紧亦松的故事叙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被推向审美的极致。3.文化的吸收和整合对发展影视艺术的启迪《大长今》虽然认同传统的汉文化,但更在着力彰扬他们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创新。生活即发现,大长今的眼光体现了朝鲜人独具创造力、接受力的慧眼,她们的服饰、宫廷、市井与自然都构成极美的画面,他们的音乐既具民族特色,又引进了流行因素,他们在向全世界塑造、推举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实的韩国人与韩国文化。很多中国人认为在韩剧里有与中国相类似的东西,日本人也有同样的感受。从《大长今》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对其他文化的接受和借鉴融合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既不是全盘接受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促我发展和成长。(作者贾丽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 〔德〕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选编:《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第36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3] 檀君是韩民族神话中的祖先。[4] 参考《韩国文化是拌饭文化》(对韩国西江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副教授李旭渊的采访),《新民周刊》,2005年11月。[5] 引自童庆炳主编:《文艺理论教程》,第34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三章 产业运营——寻找“靶心力”,建造经济补给新方式

当代韩剧的产业运营机制具有与他国共性的地方,但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如政府主导、制播合一、PD合一、跨文化传播的“东方策略”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色构筑了当代韩剧独特的产业运营体系,实现了其跨文化、跨地域的传播,为韩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与动力。更为向世界树立一个健康、乐观的韩国国家形象作出了贡献。

一、社会背景

一种文化现象成为潮流或者日渐式微,与其所经历的社会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韩剧的发展也是如此,韩国,“弹丸”之地,曾经经济多荒、政治多难,如今,从危难态势渐趋走入顺境,从其社会发展脉络来说,大致经历了“梳理期——治理期——合理期”三个发展阶段。

(一)梳理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

历史上的韩国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由于国力弱小,饱受来自某些外国势力的摧残与掠夺,导致韩国经济几近濒临解体的边缘,这种状况一度与韩国社会的发展相伴,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仍没有明显好转。与衰败的经济同行的还有国内混乱不堪的政治,在韩国,曾一度政权更替、交接很频繁,导致国内政局长期处于混乱的状态,这种在政治、经济上的全面危机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所改变。韩国政局开始渐渐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贫弱的经济状况也开始有所改观。

(二)治理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

由于政治经济的混乱与落后而饱受摧残的韩国民众逐渐意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而国家的统治阶层也敏锐地觉察到了强国的必要性。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国开始了由上而下的大规模改革,推行政府引导、优先重点发展大企业的经济发展道路。韩国政府将全国的财力和资本进行集中投放,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了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并快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使钢铁、造船、汽车、电子、化工等国家支柱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由此,韩国开始逐渐摆脱贫困,经济开始复苏。在随后的连续20年中,韩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韩国[1]成功地从一个农业国进入现代化国家。

(三)合理期

1.“消费产业”策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韩国的现代化发展显著,都市化、工业化程度增高,文化、教育广泛普及、职业分工向专业化靠拢,这样,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开始慢慢地进入民主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随着文化教育的广泛普及,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整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求日益增强,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消费能力。这时期,韩国社会开始出现了具有较高并稳定经济收入的中产阶级队伍,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注重文化消费,随着这支中产阶级队伍在韩国社会的稳步扩大,文化消费在国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开始急遽上升。同时,青少年逐渐发展成为文化消费的另一大主体,进而使得大众文化如流行音乐、大众偶像、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2]和动漫等开始在社会中大肆流行。这些都为文化消费市场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大众文化的“靶心力”

随着经济、科技这两大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性因素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突破性进步:有线电视开通、录像市场逐步扩大、卫星电视有了较快发展。这些因素使得韩国政府和大企业集团开始注意影视文化市场的巨大价值空间和传播教化功能。此外,在经济、政治大发展的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及行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政府可以将电视剧等文化产业鲜明地定位于大众文化产业。这样,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谋求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就成为了韩剧生产的重要目的。而此时,韩国的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及动漫等大众流行文化也开始日益繁盛,观众普遍的文化素质有了大幅提高。这样,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韩剧作为“大众性消费品”已经具备了被大量生产和消费的条件。正是在本国政治民主、经济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能力、教育程度大幅提高的基础之上,以电视剧产业为代表的韩国影视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电视剧生产与消费规模协调共进,使得整个韩国[3]电视剧产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态势。

二、文化产业战略

目前,以电影、电视剧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产业已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为韩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其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因此受到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上所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内文化消费的巨大现实需求,韩国政府就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与传播教育功能。但是,真正使韩国政府痛下决心大力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却是在1997年后。

(一)文化立国

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使身处其中的韩国经济深受打击,把韩国累积了多年的深层体制问题,如金融体系、产业结构、官僚组织、政企勾结等问题暴露了出来。长期的超常规发展、负债经营以及盲目追求全球性扩张和单纯依赖出口拉动的韩国发展模式遭到重创。这期间,韩元汇率急剧贬值、资本迅速地大量外流,国内的很多企业面临破产的境遇,同时,罢工事件不断,政府的信用指数不断下降,韩国经济再一次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迅速克服危机、稳定经济,新当选的总统金大中及其政府开始对引发本国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财团垄断、政企不分的经济结构进行大力整治,提出了包括金融改革、劳资改革、政府部门改革、财团改革等在内的综合性改革计划,相继出台了包括全面开放外资并购韩国企业、强迫财团[4]重组、政府机构精简合并等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与整治,韩国经济才在一段时间后得以恢复平稳。这场金融风暴,使韩国政府意识到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局限,并开始重新认识并考察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价值与潜能,最终于1998年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今后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多维法规保证与民众的参与

1.相关法规政策的颁布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确定后,韩国政府开始采取各种相关措施推动本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先后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等法规进行了部分或全面修订,同时,还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5]计划》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这些法规政策的修订、颁布与实行,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扫清了障碍。2.民众力量的推动

对于政府积极推进文化市场发展的举措,韩国民众表现出了积极应对的态度和实际行动。韩国国民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和罕见的民族凝聚力,在本国处于经济危机的特殊历史时期里,这股强劲的凝聚力和爱国力量与政府改革的力量共同组成了巨大合力,共同推动了韩国文化市场的逐步繁荣,使得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并迅速壮大。如今,以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等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产业,成为韩国最具发展潜力与持久动力的产业。

(三)文化市场与经济互为补充的产业发展趋势

可以说,作为韩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剧,其成功的运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政策,归功于政府及时立法并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措施。正是这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法规与措施,为韩国影视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电视剧的内容有了保障,电视剧的竞争环境得到了改善,[6]并带来了电视剧健康迅猛的发展。同时,以电视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又为传统产业的继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出现了以影视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产业与传统经济齐头并进且互为补充的局面:由最初的良好经济基础为本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日益活跃的文化市场又为韩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而发展的经济又反过来为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作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三、产业管理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在引导、扶持国内电视剧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引擎作用,同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氛围。可以说,在韩剧流行于全世界范围的态势中,政府作为引导者、保护者的影子无处不在。

(一)政府主导,寡头垄断

1.政府主导

在韩国,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国内市场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政府对本国广播电视业(包括电视剧)采取强力干预与扶持的政策。由于韩国国土面积相对狭小、人口规模少等先天因素,决定了国内市场空间相对狭小、观众的消费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导致韩国国内各个电视台竞争激烈由来已久。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其盈利模式渐渐清晰,大量分流了原本就不是很多的观众,使狭小的电视市场更加趋于饱和,竞争更为激烈。另外,由于缺乏像美国、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作为回收成本的基础,考虑到如果在韩国国内市场采取制播分离的竞争机制,将使原本脆弱的市场更加不堪,大量的利润将被转化为竞争成本,万一成本回收不力,必将给制作方带来巨大损失,并抑制大规模制作的出现,[7]进一步束缚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能力。因此,韩国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将主要资源用于重点扶持国内三大电视台(KBS、MBC、SBS),并采取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合二为一的管理方式,三大电视台各自独立控制与配置电视剧的制作、播出等事宜。这样,通过政府的强力措施使有限的资源得以聚合,并快速释放出巨大生产力。2.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从市场结构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韩国政府在政策上的长期倾斜,在电视剧市场上形成了政府与寡头合作下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韩剧的制作和播放主要由三大电视台——KBS、MBC、SBS来操作,只有很少部分是由社会独立制作机构制作。政府通过颁布行政法规,使得三大电视台相互之间极少进行电视剧的买卖。三大电视台投资制作电视剧的首要目的就是满足自身播放平台的需要,通过赚取广告市场份额来完成成本回收。这样,绝大多数节目在本台播出后,国内市场便极少再有人问津,这就必然促使他们在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盈利有限的情况下,转而向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由于国内市场收益有限,到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便成为电视剧除电视台自身播出以外的主要盈[8]利方式。这种以三大电视台为投资主体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因过度竞争而加大竞争成本的局面,同时可以确保电视台能够以相对充裕的资金进行大规模制作、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资深作家和专业人员、导演的培养和投资。这种操作方式由于可以使有限的资本被用于扩大化再生产而不是被内耗在本国的竞争当中,可以使三大电台有实力制作高[9]质量的电视剧而不必担心过大的竞争压力。

(二)“制播分离”的优化效果

1.韩剧“制播合一”的局限

韩剧最初在由政府主导的“制播合一”的体制发展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韩剧打开海外市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这种模式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明显不足的一面。这种操作方式是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意愿和一些行政措施来驱动的,并非源于真正的市场机制和市场需要,也就是说,电视剧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建立,完全按着市场运作的机制还不健全。

真正的市场应该是处于自由竞争的状态中,市场资源的配置、市场的走向应该由构成市场主体和行为的各要素之间按其本身的真正需要而自由地流动。韩剧的这种运行体制具有政府强制性和行业垄断性等特点,因而缺乏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韩国电视剧市场整体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韩剧产业化的不断深化,需要通过市场配置的社会资源和资本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仅仅靠韩国政府或是三大电视台直接投资的资金毕竟有限,而且也不可能把这些资金全部投到电视剧的运营与制作中,这种做法既不现实同时仍无法除治韩剧运营中存在的垄断性与强制性等顽疾,仍没有充分激活市场机制。因此,为了继续推动韩剧产业化的良性发展,应更多依靠市场机制自身来塑造和打磨韩剧市场,而非过多的行政干预。2.逐渐导入“制播分离”机制“制播分离”指的是电视剧的制作业务和播出业务分开,分别由不同的主体进行管理和运营。“制播分离”机制有利于激发创造性、增强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因此,随着韩国本国电视剧国际竞争力的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步加大,并能有效抵御外来节目冲击,韩国政府开始倡导电视剧的生产与运营逐步实行制播分离,有意识地朝着弱化大集团垄断的方向发展,准备导入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

政府通过一些相关的规定和措施,强制引入与三大电视台无任何关系的社会独立制作机构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以此来打破和消弭现存的市场结构与布局,进而实现打破垄断、搞活电视剧市场的目的。1997年,韩国政府在修订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颁布了新《广播法》,通过这一法律使得韩国广播委员会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目的就在于保证其在不受政府部门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处理本国的广播电视业务,与此同时,韩国还开始大力推行“制播分离”机制,建立真正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营体制。3.初见成效

由于存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历史遗留的管理体制的运行惯性等问题,历史悠久的三大广播电视台对“制播分离”政策执行力度并不大,甚至有所抵触。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三大电视台不希望再有任何新势力参与他们既定的市场利润分配,因此,他们凭借自身多年发展的基础与优势资源,对于新进入的社会独立制作机构进行排挤,加大了这些社会独立制作机构进入电视剧市场的成本,使社会独立制作机构的实力在“制播分离”政策实行的初期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无法与实力雄厚的三大电视台进行真正的市场博弈。

但是,尽管市场的自由竞争步伐缓慢,毕竟三大电视台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被打破了,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改革的推进越来越明显,其正面效应自然不言而喻——通过引入“新鲜血液”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既可以继续发挥国家强制性力量进行宏观协调和引导的优势,同时还能促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效用,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电视剧产业的竞争力,使其按着市场本来的方向发展。

四、文化输出理念下的生产机制

韩国在积极发展本国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与生产机制,从而促使和保证本国的影视产品被国外迅速的接受,并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在经历了文化传播“差异说”与“鸿沟说”的困惑后,逐步树立起跨文化传播理念。

(一)跨文化传播理念的确立

1.克服文化传播“鸿沟说”观念

韩国在积极发展本国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对于确立一个怎样的传播理念与机制来促使和保证本国的影视产品被国外迅速地接受并认可,是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量地向较其落后的地区输送着以电视、电影、音像、出版类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并为其创造了巨大的外汇收入。针对这种在跨地域文化传播中出现的现象,在韩国有很多探讨,其中以文化传播“差异说”与“鸿沟说”这两种说法最具代表性。

文化传播“鸿沟说”,即传统的冷战思维说法认为,贸易的强弱取决于其自身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本国国力与其文化传播的效果成正向发展。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却有很多不妥之处。这种说法在当今世界对于某些物质产品的贸易来讲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美国通过其军事、政治、经济等强权优势控制了中东地区,进而美国的石油业因此受益。然而,文化产品毕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有着自身的特性,它不一定会受“炮舰政策”的制约并完全受其影响,当然经济、政治、军事的强势对其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绝不是全部。2.克服文化传播“差异说”观念

文化传播“差异说”认为,在文化产品贸易上的不成比例主要在于相互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差异,由于各国在语言、历史、价值观、审美情趣、幽默感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文化产品很难走向国际市场。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一定道理,亚洲的一些学者包括我国的部分学者、专家也在这种观点中徘徊,认为相对于欧美,在经济、政治、军事均处于劣势并且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亚洲很难向欧美大量地输出文化产品。但是,如果按着这种思维逻辑,美国的文化产品在亚洲也应该是不可能畅销的,但现实却是美国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可以凌驾于文化差异之上,在世界大部分国家畅通无[10]阻,并大受欢迎,这就完全说明了“差异说”也是不成立的。3.树立跨文化传播理念

韩国政府经过分析与考察后,逐步摆脱了上述两种观念的困扰,因为文化传播机制毕竟是一种类似于如何进行传播的运行方式、方法,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政治、经济的劣势,弱势的政治、经济国家完全有可能向相对来说强势的国家成功输送其文化产品,并被认可和接受。因此,韩剧最终选择了巧妙而大胆的文化输出理念,即借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整个东方文化,作为自己向海外输出文化产品的依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机制与策略,促使和保证本国的影视产品成功走出国门。

(二)东方策略

1.采用“东方策略”的起因

韩国本民族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在“明治维新”以前,它一直作为整个中华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长期受汉文化影响;“二战”之后,军人政权统治下的韩国,出现了一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占据半岛文化主流的态势。尽管20世纪90年代初文人政府得以建立,韩国文化的西方色彩仍然很重。作为一个文化弱势国家,如何能够生产出强势的文化产品就需要高超的生产传播策略,尤其要帮助这些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11]市场、真正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当然是一件难事,并且需要具备高超的策略。因此,韩剧有意弱化了自己在文化方面的先天不足,把具有渊远历史传统的整个东方文化“拿来”,通过挖掘其中的精华以及具有商业操作价值的部分,作为其进军世界文化市场的内容与背景资源。2.具体实施办法

韩剧在具体策划与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尽量避开或是模糊了自己本国的民族身份和意识形态特征,弱化那些容易影响地处不同文化领域的观众有效接收的因素,用更为容易被人解读的视听语言代替那些令非本民族的观众难以读懂的符号。“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自主性的基础上,更强调将整个东方文化作为其文化背景与题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它超越了原本作为民族文化的弱势层面,而借靠整个东方文化的背景与资源,走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或者说是与西方文化形成对抗之势的文化路线。韩剧的‘东方’策略成效显著,首先,韩剧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东方文化范围内的东亚、东南亚各国的高度认同与青睐。韩国从1997年开始,电视节目的出口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其中有19%左右的节目是销往中国,出口市场除中国外,还有日本、港台、东南亚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一些经典剧目远销俄罗斯、埃及和阿拉伯半岛。此外它还有效地抵制了以欧美娱乐节目为代表的西方文化[12]的入侵。”

(三)“PD合一”的生产机制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韩剧的制作采用的都是“PD合一”的机制,也就是说在制作一部电视剧时,制片人和导演由同一个人兼任。而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一般会把制片人和导演的工作分开并分别由两个人独自承担。韩国“PD合一”的生产机制目前在世界上其他成熟的电视剧市场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制片人和导演的职责重点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成熟的现代电视剧产业体系中,制片人与导演的工作分工截然不同,制片人的工作更加侧重于电视剧的投融资、整体策划、广告宣传和营销等工作,注重市场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而导演则是受聘于制片人,他的工作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得其作品具有优秀的艺术品质,进而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这样看起来两种有点儿相悖的工种在韩国却得到了统一,甚至是由一个人同时执行的。在韩国,制片人集导演与制片人的职务于一身,掌握电视剧的策划、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包装,同时还会指导演员表演、做财务预算、管理整个剧组人员与设备等工作。

这种“PD合一”机制与韩国的特殊国情相关,一直以来,韩剧的制作大部分由电视台及其下属的制作公司完成的,因此,作为对整部剧的市场效益最终负责的制片人,可以不必考虑电视剧的投融资以及保证日后顺利销售等关键问题,这就省却了制片人大部分的精力,而投身到导演的具体工作中。这样,在“PD合一”的生产机制中,制片人具有相对于“PD分开”更大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可以有效地规避在“PD分开”时遇到的由于制片人与导演存在分歧而导致内耗等问题。

五、以市场为导向的全方位整合营销

现代营销的核心理念就是整合营销,即通过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通过将不同层次的传播工具合理搭配,从而实现最大的传播优势,发挥最理想的传播效果,使得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韩剧的广泛流行得益于政府、电视台、制作公司、制片人全方位市场营销手段的运用,得益于它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与体系。

(一)前期市场认知与开拓

1.市场定位

欲使本国电视剧走出国门、销往海外,首要的工作就是对整个庞大的海外市场作有针对性的调研,并结合本国电视剧的特点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韩国有关部门经过认真考察与分析,最终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位为中国和日本,进而向外逐步扩散。

一方面,由于韩国文化曾作为中华文化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以及日本文化均有着天然的接近性和共通性,三国在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韩剧中的影像文化能够比较容易被这一区域的观众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以中国、日本为主的市场人口多、容量巨大,尤其是中国电视剧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比较容易进入,如果能够成功占领这一市场,将会获得在韩国国内所得不到的巨大额外收益。同时,由于华人分布于全世界各个角落,韩剧通过在中国这一市场的广泛传播,进而可以影响到世界其他有华人的地区,包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在明确了这一市场定位与目标后,制造韩剧的电视台、制作公司以及韩国政府开始积极为进军市场制定营销策略。2.制定品牌行销策略“经济学研究表明,在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现代消费社会,一种新产品最初打开市场是最困难的,消耗的费用也非常高。如果好不容易打开市场,却只是短期或是临时性经营,显然是不划算的。而进行品牌运作的好处是:在最初开拓市场时可能会花费较多的费用与精力,但当品牌一旦塑造成功后,就会赢得顾客的高度认可,当后续产品再次进入这一市场时只需花费相对少量的品牌维护费就可以很容易[13]的继续占领市场,并能够获得相对高额的市场回报。”拿韩剧来说,如果精心开发市场并维护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将之树立成具有市场知名度的品牌后,则韩剧的制作商将因此能够用一般的制作成本得到品牌产品的高额利润回报。因此,韩剧采取了品牌化行销策略。3.政府、电视台、制作公司、制片人全方位整合营销

在韩剧产业体系中,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一个环节——生产制作(三大电视台为主)、第二个环节——发行(以国内市场为基础,指向海外市场)。虽然电视剧内容的制作在电视剧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再好的产品也都要被成功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电视剧的交易和发行环节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在找准了市场定位、确立了品牌行销的策略后,韩国电视台、制作公司和制片人开始了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无论是从先期的产品市场调研开始,到剧目的制作以及各种层次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的合作,还是后期的广告策略、宣传炒作、整合促销等各种营销技巧都在合理而有效地配合、发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最大攻势,以期达到最大的营销传播功效。从剧本策划之初,电视台会协同制片方对电视剧市场做精心的调研,通过反馈来掌握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爱好,明确目标受众群体。然后各方共同协商制定总体的市场宣传计划和营销推广方案,促使产品成功地打入目标市场。正是在韩国政府、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的通力合作下,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共同构筑了韩剧全方位的整合营销模式,为韩剧的成功输出打通了多种可行性渠道。

(二)衍生品的开发

在韩国,制作韩剧的各方利益主体通常都具备良好的后期产品市场开发意识,当一部电视剧在策划阶段,各方利益主体——政府、电视台、制片公司就开始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与构建围绕这部剧所展开的产业链,以便开拓最大的盈利空间。一旦一部剧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市场肯定后,他们会及时抓住其中的商机,开发这部剧所带来的下游衍生产品市场以及其他商机……甚至包括能够正面宣传韩国人精神面貌的社会认知价值。也就是说,“不仅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通过媒介文本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在将电视剧成功销售出去的同时,还将蕴涵在韩剧中的韩国文化理念、生活方式、服饰、旅游、饮食等也传达给了观众,逐步形成了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旅游、出版、音像及游戏等文化产品的一[14]系列‘商业链条’。”并且,最为重要的是,韩剧在获得巨大经济回报的同时,还成功地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当代韩国人形象,无形之中做到了韩国国家品牌维护。

六、个案分析——《爱情是什么》

图3-1 《爱情是什么》海报

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是韩国导演普哲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早期引进播放的韩国电视剧之一。该剧199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以其耳目一新的叙事手法和故事内容迅速赢得了众多中国观众的认可,并带着这种良好的传播效果,逐步走向海外市场。《爱情是什么》通过以儿女婚事为叙事主线、家庭伦理为铺陈,并辅以机智幽默的对白,向人们讲述了韩国当代社会中一个保守家庭和一个开放家庭之间在历经误解、冲突,最终消除隔膜成功联姻的故事。1997年距离2007年正好是十年的时间,十年间,韩剧也由最初的零散的溪流,逐渐发展成一股强劲的旋风。《爱情是什么》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热播为韩剧整体成功走向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运营机制与框架。

(一)政府通过积极的外交策略打通了对外传播的渠道

《爱情是什么》能够被中国观众认可的原因众多,包括耳目一新的故事内容、细腻生动的描写等,但它能够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归功于韩国政府积极努力的结果,韩国政府透过外交策略,为本国电视剧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进行了有力的公关。

由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韩国与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两国的关系发展迅速,一方面,由于文化上的接近性与共通性,使得两国之间交流起来没有多少障碍。同时,在中国56个民族中,就有一支叫做朝鲜族,他们经过多年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交往甚至通婚等,已经融入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渊源中包括了朝鲜文化这一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