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23:32:18

点击下载

作者:(西汉)司马迁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史记

史记试读:

前言

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最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完美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今日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团结出版社2017年1月前言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名著中,《史记》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中国史籍中成就最高的著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政绩,世家记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记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最后一篇为自序,表是大事年表,书记述各种典章制度即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五种体例中,又以本纪和传为主,故称为“纪传体”史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首创的这五种体例,成为后世史家修史的模式,从《汉书》到《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个别名目有所变化,或者各史门类不全,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因而《史记》堪称我国纪传体史书的鼻祖与典范。

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自幼受父亲司马谈学术思想的熏陶,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从二十岁开始,他游历了江淮、汶泗、鄱薛、梁楚等广大地区,他到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到过今天华北、西南、江浙一带,旅途中广泛收集旧闻传说,考察民俗风情。后来他当郎中的时候,还跟随着汉武帝巡游过许多地方,又曾奉命到巴蜀以南的筇笮、昆明等地区去考察。三十七岁时继承父职,为太史令,得以饱览皇家藏书。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再加上国家文书档案和《五帝系谍》、《尚书》、《秦记》、《晏子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构成了《史记》的广泛取材。

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以勇敢无畏的批判精神和“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著,为中国古典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中体现的一些卓越的思想观念,甚至与当时社会相冲突的。如朴素的哲学观,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充斥整个汉代社会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滥言,揭穿了那些阴阳五行家和方士们所编造的种种欺人之谈。如进步的历史观,由上到下、由中到外的各阶层、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在司马迁看来,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即“通古今之变”。还有先进的经济思想,司马迁认为,手工业、商业是与农业同等重要的,因而反对片面地强调“重本抑末”,主张商业、手工业自由发展,一改封建正统观念对商业、商人的鄙薄态度。这些思想在《平准书》、《货殖列传》中都有较为集中的反映。《史记》既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在史学方面,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汇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了先例,树立了榜样,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风气才相继而起。历代统治者登基后,无不修订实录,因此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在文学方面,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艺术手段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描写得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另外,《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史记》无疑是建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史记》包罗万象,时间贯通上下三千年,对中国通史作了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炼与整理。从地理范围上看,它东至日本以东,西至中亚,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以广阔的视野,考察了整个天下的变化。从记事内容上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天文、地理、疆域,凡社会文化及环境涉及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从记人上看,帝王、将相、贵族、官吏、说客、策士、游侠、刺客、文人、隐士、商贾、医卜、屠夫、乞丐,凡社会各阶层、各类型人物,无所不有。因此,《史记》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百科全书,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

此次我们整理出版的《史记》,节选了其中的精彩篇章,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学习,我们还做了简要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译文。其中有错讹之处,悉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①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②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注释】①征:用武力制裁,讨伐。②艺:种植。【译文】黄帝是少典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从生下来时就显得很有灵性,出生没多久就会说话;幼年时就思维敏捷,智慧过人;少年时期诚实勤奋,成年以后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很强。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领导力量日渐衰弱,各诸侯间互相攻伐,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而神农氏却没有力量平定动乱。于是,轩辕便开始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发动战乱、不尊神农氏的诸侯,最终各诸侯纷纷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征服他。炎帝也想侵略欺压诸侯,因此诸侯都归顺了轩辕。于是轩辕修德立业,加强国防;顺应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考察四方的国土;训练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在阪泉的郊野与炎帝交战,先后打了好几仗,才征服了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坚持叛乱,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征调诸侯军队,在涿鹿的郊野与蚩尤大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蚩尤。这样,诸侯们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讨伐,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开,一路上开山修路,从来没有过安闲的生活。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①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②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注释】①阿:凹曲处。②罗:搜罗,招致。【译文】黄帝向东到过东海,登上过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崆峒,登上过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过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曾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过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手下所封官职都以“云”字命名,所以军队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当时,万国安定,天下和乐,因此黄帝也成为自古以来祭祀天地、鬼神、山川活动最多的人。黄帝曾获得上天赐予的宝鼎,他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的蓍草来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位大臣来治理民众。他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教导民众做事要勤身劳力,有节度地使用水、木等各种资源。他做天子时,曾有土属性的祥瑞征兆出现。因土色黄,所以人们称他为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①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②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注释】①絜诚:谓洁身诚意。②砥属:平定归服。【译文】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获得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曾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拥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他被封为诸侯,迁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迁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具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子。他沉静、稳练,且有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因地制宜,种植各种庄稼,养殖各种牲畜,并根据天象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北到过幽陵,南到过交阯,西到过流沙,东到过蟠木。所有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几乎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①②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注释】①郁郁:文采盛貌。②嶷嶷:形容道德高尚。【译文】颛顼帝的儿子叫穷蝉。颛顼帝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没有登上帝位,直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天生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恩泽于众人却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知晓未来久远的事情,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旨意,了解民众之所急;仁德且威严,温和而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很节俭地使用;他仁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然后以定节气时月,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并慎重地加以信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分轻重,遍及天下,一视同仁,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①民析,鸟兽字微。【注释】①字微:同“字尾”,交尾,动物交配。【译文】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了放勋;娶娵訾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由挚接替帝位。帝挚登基后,没有干出什么辉煌的政绩,于是他的弟弟放勋登位,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青天,智慧如神明。接近他,就像接受太阳照耀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气势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而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坐着红色的车子,用白马驾车。他尊敬有善德的人,使百姓九族相亲相爱。九族的人都和睦后,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与和氏,按照上天的意旨,根据星辰的位次和日月的出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相关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叫旸谷的地方,毕恭毕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按照节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此时,民众劳作分散,鸟兽交尾生育。

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①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②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③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注释】①希革:鸟兽毛羽稀少。②毨:鸟兽新换的毛整齐。③燠:热。【译文】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阯,按照节令,谨慎地安排民众夏季的农活。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毕恭毕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作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加穿衣服保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各守其职,是帝尧对百官真诚的告诫,于是各种事情都兴办起来了。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欢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①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②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注释】①漫:通“瞒”。②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译文】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比较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啊,他这个人太凶恶、愚顽,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欢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爱讲漂亮话,用心也不正,貌似恭敬,但却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位诸侯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高山被包围了,丘陵也被漫上了,民众愁苦万分,谁可以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位诸侯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便听从了四位诸侯的建议,任用了鲧。结果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尧说:“唉!四位诸侯啊,我在位都已经七十年了,你们之中有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位诸侯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都很鄙陋,不敢对帝位有所玷污。”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和隐居者当中推举吧。”

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①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②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③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注释】①嚚:奸诈。②烝烝:谓孝德之厚美。③禋:古代烧柴升烟以祭天。【译文】大家都对尧说:“在民间隐居着一个单身汉,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位诸侯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比较愚昧,母亲也很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仍恪尽孝悌之道,与他们和睦相处,以善感化他们,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放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汭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着担任司徒这一职,舜谨慎小心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管理百官的事宜,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主管接待工作,接待四方来宾,他使得四方来宾们心悦诚服,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对他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视察大川草泽,刚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因此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也都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这个时候,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顺应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对北斗星的观测,来考察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正常,然后又举行临时仪式祭告天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的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吉日良月,召见四方诸侯和各州州牧,重又颁发给他们。①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②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注释】①祡:烧柴祭天。②宥:宽宥。【译文】二月,舜巡视东方,到泰山时,祭祀东岳用烧柴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用遥祭的仪式。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颁布了新的历法,统一音律和度量衡,修订了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了诸侯用的五种圭璧、三种彩缯,以及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见面时的礼物。如果是圭璧等玉器,行礼完毕以后仍还给对方。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所有内容都与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与父庙,用了一头牛作祭品。从此以后,每过五年便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不同的车马衣服。舜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用鞭挞施刑作为官府犯罪者的惩罚,用戒尺惩罚学府中的违纪者,有些可用黄金来赎罪。由灾害而非人为造成过失的,给予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一定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①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②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

③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注释】①鸿:通“洪”。②病:损害。③让辟:退让避开。【译文】欢兜曾经举荐过共工,但尧说“不行”,而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邪僻放纵。四方诸侯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方诸侯硬说要试试看,最后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作乱多次。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改变北狄的风俗;把欢兜流放到崇山,以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尧在位七十年才得到舜,又经过二十年,由于年老衰弱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并向上天推荐。尧在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哀痛悲伤,如同死了亲生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值得把天下给他,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是对丹朱一人不利;如果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他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到黄河的南岸躲了起来。诸侯前来朝觐时都不到丹朱那里去,却都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①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

②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注释】①解:通“懈”。②就时:乘时,把握时机。【译文】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父亲是桥牛,桥牛的父亲是句望,句望的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为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生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但舜都躲过了;如果赶上有点小错儿,舜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异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他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物器,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很愚昧,母亲也十分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将舜杀掉。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①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②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③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④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⑤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注释】①畔:田地的界限。②苦窳:粗糙质劣。③絺衣:细葛布衣。④捍:保卫,抵御。⑤匿空:暗穴,隧道。空,通“孔”。【译文】舜二十岁时,就因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能治理天下,四方诸侯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为了观察他在家的德行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汭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忠厚笃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时间,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两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把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却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在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没有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水井里倒土填埋,舜从井壁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就住进舜的房间,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惊愕万分,然后又装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称得上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他做得都非常不错。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①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注释】①宾:接待宾客。【译文】从前高阳氏有八个富于才德的人,世人得到了许多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八个富有才德的人,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其先人的美德,没有败坏过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并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将掌管土地的官职封给他们,让他们处理各种事务,他们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传布五教于四方,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包庇残贼,掩蔽仁义,喜欢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说他野蛮不开化。少暤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背信弃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无比怪异。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好话坏话都不懂,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无比。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物,天下人称其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四凶就是把他与上面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的统称。舜为敞开国门接待四方宾客,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国都四门,于是大家都说国内没有恶人了。

舜进入山林之时,就是碰上暴风雷雨也不会误事迷路。尧于是明白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便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去巡视四方。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但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同四方诸侯商议,开放国都四门,听取四方意见,了解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发扬光大尧帝的功德,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

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①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注释】①絜静:清静。【译文】舜对四方诸侯说:“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辅佐我办事,应该授予他官职呢?”四方诸侯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拜谢叩头,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受饥挨饿,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频繁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施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其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各种工匠?”大家都说垂可以。于是任命垂为共工,作为各种工匠统领。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林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朕虞,作为山泽主管。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说:“喂,四方诸侯,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任秩宗,主管祭祀,要肃穆清洁,要早晚虔敬,要正直。”伯夷推让给夔、龙。

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①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

②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注释】①拊:拍打。②绌陟:谓人事之降升。【译文】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相互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说:“好,我敲打石磬轻重有节,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灭绝道义的行为和诬陷他人的坏话,惊扰我的臣民。我任命你为纳言官,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功绩每三年考核一次,经过三次考核,升迁或贬黜均按照成绩。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归顺与否,分解了三苗部族。

这二十二人个个功成业就:担任大理的皋陶,掌管刑法,断案公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主持礼仪的伯夷,使得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担任工师的垂,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担任虞的益,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担任稷的弃,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生长;担任司徒的契,主管教化,百姓都亲善和睦;主管接待宾客的龙,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功劳最大的是禹,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五千里纵横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南远到交阯、北发,西远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远到山戎、发、息慎,东远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帝舜的功德被共同称颂。于是禹创制了歌颂舜的功德的《九招》乐曲,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

①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②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③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注释】①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②尚:古,久远。③荐绅: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译文】舜因为孝顺在二十岁时就闻名天下,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基三十九年后,巡视南方时,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在有鼻把弟弟象封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天。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但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享有封地,分别在唐和虞得,以此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却都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显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有熊是黄帝的号,高阳是帝颛顼的号,高辛是帝喾的号,陶唐是帝尧的号,有虞是帝舜的号,夏后是帝禹的号。后来帝禹改称姓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说:五帝被很多学者们称述,那个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不典范且粗疏,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没有传下来。我曾经往西到过崆峒,往北到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到过的所有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往往都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教化风俗也都不一样。总起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事实。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确,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已经残缺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如果不是深思好学,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见闻不广、学识浅薄、不学无术的人说明白,当然是困难的。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才写成这篇本纪,作为全书的开头。周本纪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①②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③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注释】①践:踩。②期:满一年。③令:美好。【译文】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正妃。姜原到野外去,看见巨人的脚印,心里一阵喜欢,想去踩它,一踩上去便觉得腹中在动,好像怀孕似的。过了一年生下了孩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窄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时都绕道而走,没有踩他。于是又把他扔进了树林。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进了渠沟的冰上。当时有飞来的鸟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姜原觉得这太神奇了,于是又把他抱回来养大成人。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因此就给他取名叫弃。

弃小时候,就很出众,有高远的伟人志向。游戏的时候,他喜欢种麻、豆之类的庄稼,种出来的麻、豆长得都很茂盛。到他成年后,自然就喜欢耕种,观察土地的特性,适宜种植谷物的就种庄稼,人民都仿效他。尧帝听说后,就举任弃担任农师的官,教给民众种植庄稼,天下都得到他的好处,他做出了很大成绩。舜帝说:“弃,黎民百姓开始挨饿时,你担任了农师,播种了各种谷物。”把弃封在邰,以官为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后稷的兴起,正在唐尧、虞舜、夏商的时代,这一族都有美好的德望。①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注释】①稷: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译文】后稷去世后,他的儿子不窋继位。不窋晚年的时候,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师,不再重视农业,不窋因此失去农师的官职,于是就流浪到戎狄地区,不窋死后,其子鞠继位。鞠死后,其子公刘继位。公刘虽然生活在戎狄地区,但依然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农业,巡行考察土地适宜种什么,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木以供使用,使出门的人都有旅费、居家的人都有积蓄。民众的生活大为改善。百姓都感念他,很多人前来归附他。周朝事业的兴盛就是从此开始的,所以,诗人们创歌谱乐来纪念他的丰功伟业。公刘去世后,其儿子庆节继位,在豳邑建立了国都。

庆节去世后,其儿子皇仆继位。皇仆去世后,其儿子差弗继位。差弗去世后,其儿子毁隃继位。毁隃去世后,其儿子公非继位。公非去世后,其儿子高圉继位。高圉去世后,其儿子亚圉继位。亚圉去世后,其儿子公叔祖类继位。公叔祖类去世后,其儿子古公亶父继位。古公亶父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功累德,普施仁义,国人都很拥戴他。戎狄的薰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主动给他们。后来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反击。古公说:“人民立君长,是让他们得到好处。现在戎狄来攻战的目的,是要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在我这里,和在他们那里,有什么不同?人民如果因为我的缘故去打仗,以杀害他们的父亲和孩子来做他们的君王,我不忍心。”于是带领家人离开了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过梁山,来到岐山脚下居住。豳邑的全体人民都扶老携幼,又都跟着古公来到岐下。邻国的人民听说古公这么仁德,于是很多人前来归从他。于是古公就废除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人民都用诗歌赞美他,歌颂他的功德。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译文】古公的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古公的妃子太姜生下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她也像太姜一样的贤惠。太任生昌,昌有圣贤的气象。古公说:“我的后代应当有成大事的人,大概就应在昌身上吧!”长子太伯、次子虞仲明白古公的想法,古公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给昌。于是两人就一块逃到了南方荆、蛮之地,并随当地的习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了头发,以这样的方式把王位让给了季历。

古公去世以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继续实行古公的治国之道,努力施行仁义,诸侯因此都归顺他。

公季去世,其儿子昌继位,这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后人尊称的周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效法古公、公季的风范,一心一意施行仁义,尊老爱幼。他礼贤下士,有时为了接待贤士,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因此,有很多士人都归附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非常尊敬老人,于是两人就商量说何不投奔西伯呢?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这些人都一起归附了西伯。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①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②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注释】①说:通“悦”。②祇:只。【译文】崇侯虎向殷纣说西伯的坏话,他说:“西伯积德累功,诸侯都想追随他,这将对您不利呀!”于是纣王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等人都很担心西伯,于是想方设法找来有莘氏的美女,还有骊戎地区出产的红鬃白身、目如黄金般的骏马,有熊国的三十六匹良马,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通过殷纣的宠臣费仲而得以献给纣王。纣王非常高兴地说:“有一件这样的东西就可以释放西伯了,何况这么多呢!”于是就释放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讨伐邻近的诸侯。纣王说:“说西伯坏话的是崇侯虎啊!”西伯于是献上洛水以西之地,并请纣王废去炮烙等酷刑。纣答应了他。

西伯默默地做善事积阴功,诸侯都来请他裁决纠纷。当时,虞国和芮国的人发生了争执不能决断,就一块儿到周国来。当进入周国国境后,发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已经很惭愧了,于是都说:“人家周国人正是以我们所争的为耻,我们还去找西伯做什么,只会自取其辱罢了。”于是各自回国,都把田地让出后离开了。诸侯们听了这件事,都说:“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