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云:家在海的那一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5:03:41

点击下载

作者:蒋晓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蒋晓云:家在海的那一边

蒋晓云:家在海的那一边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蒋晓云:家在海的那一边作者:蒋晓云排版:skip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9-01ISBN:9787513324069本书由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代序来日绮窗前

三十多年前离开家乡那天,在还叫CKS“蒋介石机场”的现今TPE“台北桃园机场”和家人道别的情景,回想起来恍如昨日;连母亲和自己的穿戴都记得清清楚楚。在机场工作的远亲用了一个小小的特权,让父母陪我入关等待登机。时间到了,一直强颜欢笑的母亲终于流下泪来。可是做女儿的一心想着离巢高飞,自顾自兴高采烈,毫无愁绪,听到广播就迫不及待地起身,把矮自己半头的母亲匆匆一揽算是告别,还有心说笑权当安慰:“不是一直要我不习惯就回台湾?说不定过几个月功课当掉,就被学校踢出来了。到时候不要嫌我回来得太快就好了。”

父亲也用明显不悦的声音帮腔,语带责备地对老妻道:“送女儿出国讨个吉利!高高兴兴的事有什么好哭的?”

母亲的眼泪有没有在父女言辞夹击下收起不记得了,只记得年轻而无知的自己,带着对未来的好奇和憧憬,头也没回地把二老抛下,兴奋地走向玫瑰和荆棘交错的前程。只没想到,这一去不但千山万水,还是岁月悠悠。

我之离乡,不同于我的父母在青壮之年因为国共内战,要保住性命才抛下一切之仓皇出逃。我之滞留异乡,也不是因为天地不仁,强权阻隔,才落得半生望海兴叹。

也许只是未能高瞻远瞩,也许只是想随波逐流,无论借口是什么,我人生道路的走向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父母的期望,自身的经济条件,乃至个人爱情、前途、事业的追求,也曾经在某一个阶段造成独为异客的原因。回头细想,无论怎么强辩瞎掰,一度“归不得”的困难,都不过是愿不愿意在家用里挤兑出一张机票,或者敢不敢跟老板敲出几天假期的闲愁罢了。

大半生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讨生活,数十年努力的成绩总结不过:车子越开越矮,房子越住越大。如果过滤掉个人心理层面的需求,这也就是个“一路向上”,堪慰父母的人生了。

幼稚少艾,哀乐中年;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倏忽台湾小姑娘已经年长过在机场流泪相送的母亲,自己也笑嘻嘻地达成了送儿子奔向前程的使命。当日头也没回就抛诸脑后的种种,逐渐回到眼前,连父母家前院一棵彼日未屑一顾的香椿树都在脑海中摇曳生姿。春天到来,父亲拿剪刀剪下嫩芽,炒出一盘香椿炒蛋,家厨好料有关香味的记忆也被唤醒。这时候机票和时间都已经不是返乡的阻碍,可是曾经倚闾而盼的母亲却没能等到无情的女儿回心转意。

家母不寿,去世的时候正是我现在的年龄。哥哥说,他记忆中的母亲,永远是面容姣好,风度翩翩,当年家乡的第一美人。我心中留存的母亲,却为什么总是瘦弱哀愁,在大步向前女儿身后默默流泪的老妇呢?第一辑不负春来二十年相欠债“钱都被你们四年级的赚走了!”在台北碰到的几个下一代跟我诉苦,“现在台北房子这么贵,薪水又这么低,大学毕业了还找不到工作,教我们怎么办?”

台湾说法,“四年级”指一九五一至一九六〇在台湾出生的人。根据我“毫无公信力的身边问卷调查”,上面这个说法连被抱怨对象“四年级生”都同意。只有我老哥跳出来喊冤:“那我们三年级的可没有赚到钱!我那个时候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没钱出国就去做教师,薪水台币八百块。”

其实“四年级”成长的时候,在台湾有眷村叫“克难新村”,马路取名“克难街”;朋友的朋友就有大名叫“克难”的同学。光凭“菜市场姓名学”就可以遥想当年台湾生活环境之艰苦,否则怎么会处处要人“克难”,连小孩出生都命名“克难”来励志?

所以,没有当时大家的“克难”,哪有台湾后来的富裕和繁荣?(三年级生又跳出来喊:“克难”也是“难”到我们,你们四年级那时候还包着尿布,什么也不知道!)

好吧,不谈从前。留在家乡的昔日同学和朋友,走过克难岁月,现在确实都衣食无忧,哪怕没有钱的也有闲。忝为“四年级”一分子,虽然在异乡打拼了大半辈子,家乡吃香喝辣没我那份,却不免有点莫名的惭愧。侄女体谅地说:“不怪你们,姑姑这些朋友当年都是台北前三志愿高中毕业,又读了大学。你们那个时候大学毕业就算社会精英了,所以后来日子过好一点,我们能了解。”

为了找“茬”,我开始观察朋友快乐生活里的不如意,发现看起来经济宽裕,生活圆满的“四年级生”,除了很多夫妻关系紧张,真正的罩门原来在“小孩”。用台湾俗谚形容这些从“刚过而立”到“大龄青少年”年纪的儿女,和他们“四年级”父母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相欠债”。

我不是亲子关系专家,充其量只能说是个久游归来的资浅“社会观察员”,而且我的样本池小得不值一晒。可是就这么封闭的一个社交圈,我看见和听来的,有关亲子之间的故事和桥段,却是连我写小说都不敢妄用的离奇。基本上,台湾“四年级”中产阶级父母对子女的“孝顺”,真是到了让返乡游子瞠目结舌的地步。

太离谱的事容易让人对号入座就不提了。谈点比较常见的琐事:有一位姻亲,儿子读高三,十八岁的年轻男子每天早上梳洗完毕,走到大门口站定,母亲就把书包挂到他的肩上。这位老妈不但熟悉小孩每日课程,替他把书包提早整理好,如果哪天弄错了课本,儿子回来埋怨,母亲还会自责不小心。在母亲眼里,十八岁了还让母亲整理书包的儿子没有被宠坏,是让父母欣慰的好儿子,能体谅母亲的苦心,回报以天天用功,不大出去玩,也很少上网打游戏。

我觉得在这样的亲子关系里,儿子的牺牲太大了。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都是在高中时候交的,运动和游戏也都是在高中时期学会的。环顾四周,男男女女的朋友莫不如此。高中的时候不交朋友,不出去闯点祸,老了哪有什么人生乐趣可以回味呢?

还有一对我不直接认识的父母:夫妻不睦,事业成功的丈夫觉得教养子女是太太的职责,很少参与。妻子鼓励孩子们发展自我,子女都花了很多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几次更换学习专业,在学校系统的避风港里都躲到而立之年了,还和父母住在一起,依靠父母经济支持,没有赶快毕业或找份工作独立的打算。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里,子女从父母那里有“受”无“施”,这未尝不是一种剥夺,父母连让他们去讨好的机会都不给。看起来父母对他们没有要求,却也吝于指导,让他们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去摸索人生的方向。父母能在同侪中夸耀自己的大方和开明,却没有想过儿女一次次更换跑道的挫败感。我不知道这是谁欠了谁?

这位父亲还自豪自己“养得起”,母亲更是一味支持儿女的作为,都对临届退休还要负担两个老学生的学费丝毫没有抱怨,可是对马英九未能在世界经济衰退时让台湾自外股灾却强烈不满。

从这个案例我领会到为什么政治话题在台湾总能引起共鸣,原来人民对政治领袖的期望比对自己的儿女还高。这两位“四年级”赚了够用的钱,子女却成了长期甚至逾期的“甜蜜负担”。他们不要求子女,却不放过自己,年过知命还努力不懈,到处兼差,积极投资理财,期望再大赚一票。他们累积的财富借由下一代的延迟自立付出去给社会,也算是另一种形态的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吧。何处是儿家

老华侨是宅女,在侨居地家中不挂在网上就坐电视前面。在家乡活动多,计算机虽然常开,电视就较少看了。我又特别不喜欢看台湾的谈话节目,避之犹恐不及,却因为本地谈话节目实在多,而且不断重播,有的新闻节目除了主播,还要坐一排评论员把说过的事情用不同的句子和语气重复一遍。强力放送,观众轻易躲不掉。

前阵子说是不怎么会唱跳演,专上谈话节目谈自己出格言行受到欢迎的小姑娘,酒醉打伤人成了热门新闻,评论员一个个变身包龙图,天天7-11公审,真是看得人心烦意乱。幸好小姑娘抗压性还不差,中文也没好到能效法影剧界前辈写下“人言可畏”四个字,让那些义正词严的名嘴们逼出人命。不过再闹下去也很难说。台湾的传媒挖新闻有点水鬼找替身的味道,没有下家就不能离开,看起来这下是美国小伙子出手救了日本小姑娘。

美国人崇尚不轻言放弃的英雄,板凳球员救了球队的故事比洛基还精彩,虽然电视和报纸上口水还是太多,可是我很高兴正面新闻代替了猎巫,只没想到高兴了才两天,本地政治狂热分子又为了林书豪他小兄是哪里人吵起来,而且个个都讲得好像就住他隔壁,知道他所有底细。一位想必跟他家里一起吃过好几次饭的亲戚被引述,挂保证说林书豪是“正港台湾人”。报上连亚洲是父系社会都拿出来佐证所言不虚,免得被母系这边的原籍浙江抢人。

还真不是等人家出了名来高攀。我真的认识这个小朋友(当然他不会记得我)。杰里米林是小犬大威哥中文学校的同学,我当年做陪读妈妈的时候每星期五晚上都要陪着那群萝卜头在教室里从晚上七点坐到九点,想想从幼儿园那么丁点儿高陪读到高中,长期抗战的我都算不出有多少年。这么长的时间每周一会,对杰里米有点印象。

他小时候跟大威哥差不多高,没注意什么时候就长到了一米九以上。即使是课后的中文学校,杰里米也是一下课就去打篮球,他们全家对篮球都很热衷。他的妈妈还跟我说过几次:你儿子也很高,为什么不来打篮球?

幸好没去打,因为大威哥后来就不长了,停在一米八三。而且我也不像人家妈妈那么伟大,对儿子的兴趣无怨无悔地支持。几年前大威哥回家的时候问我:你记得杰里米林吗?中文学校我班上的?我在脸书上看到他签进了NBA成为第一个美籍华裔球员。酷!他妈妈了不起,我要是想做职业运动员你一定不会支持我。“I love you!”我嬉皮笑脸跟他说,“你要是那块料我一定支持你。”

大威哥喜欢的运动是散打和摔跤,现在还是拳击俱乐部的会员。我去看过一次他的摔跤比赛,手长脚长的他一上场就被个圆墩墩的对手给压制在地,脸上马上磨出血印子。我的心脏不够强到卒睹,中场就出去了。后来他问我观后感,我建议他改打高尔夫球,被他赏了个大白眼。我还告诉他根据我这个摔跤门外汉,可是看过很多武侠小说的观察,这个运动合适长得像张麻将牌一样的选手,他细细长长竹竿样的一个人,动作破绽太多,很难制伏对手。果然他从初二参加摔跤队到高三离开,一面锦旗也没拿回来过。

他还组织过摇滚乐团。吉他、键盘、鼓和贝斯,哪个行当缺人他就自己顶上,他还作曲、混音,忙得不亦乐乎,幻想一天能成为巨星(想想这些设备和器材的投资,他还敢说父母不支持他的兴趣)。

有次他的乐团在家练唱,对面山上的一位富贵邻居被吵到了,满山开着超级跑车寻找噪音来源,终于找到祸源,敲门警告,他们唱得正欢就充耳不闻,邻居正打算报警,还好我及时赶到,害得素来看到白人还故意要把下巴抬高点的老妈跟人猛赔不是,说好话,这才了结。

他问我唱得好不好?我跟他说:儿呀,你知道你妈我最不喜欢扫兴,可是更不喜欢说谎。而且我是你妈,完全没有公正立场。你知道那个猎人和乌鸦的故事吗?

猎人打到了乌鸦妈妈,乌鸦妈妈临终求猎人放过她的孩子。猎人心软答应了,问:日后遇上我怎么知道那是你的孩子呢?乌鸦妈妈说:他们是森林里歌声最美的小鸟。

大威哥说:哼,以后我做了天王巨星,我就盖间大房子请你来玩,你一进门就看见地板上几个大字:“我妈错了!她以前说我唱歌像乌鸦。”

所以大威哥直到现在还在抱怨我没有能像杰里米林的妈妈一样支持他的兴趣。否则他可能是美国第一个亚裔摔跤选手,也可能是美国第一个亚裔摇滚巨星。可老妈一点不后悔,还是那句话:是块料就支持!而且现在我知道了,没有支持儿子成为美国第一个亚裔的什么人物,能避掉一个他们那中文班上没哪个孩子心里没答案,问了只会伤爸妈家乡父老感情的蠢问题。认输

曾是贤惠人妻的女友决定离婚的时候说得深刻:就当那个人死了,所有恩怨一了百了。其实当年小夫妻不是没有情分的,可是婆婆太厉害,母子之间深情无敌,容不下另一个“女人”。丈夫为了明志效忠,证明自己不是有了老婆忘了娘,竟然休妻给妈看。两人分开了二十年,女的一手带大孩子,男的也未吝支持,互信互敬,男未婚女未嫁。朋友是女强人,孩子成年后埋首事业,可是有时候也会怨叹寂寞。我就几次问朋友为什么不考虑复婚?朋友说:我没本事做他家的媳妇,输了就得认。

女友麻将打得好,却不是次次都能赢。如果拿了一手烂牌,无力回天,就小心“陪打”,但求不要放铳。如果连着一阵子手气特别背,就韬光养晦,暂时远离牌桌,避免冤枉送钱。打牌的人都有讲究,一个朋友曾经谢绝我的赠书,因为不让“送输”;最好笑的是他还不准侄子叫他“叔叔”,要叫“赢赢”。

人家都奇怪,我的几个死党是麻将高手,怎么从不跟我玩牌?问的人还不知道呢,为了侮辱我的牌技,自认国手级的这几位一听有人要菜鸟跟她们同桌,不但坚拒,还揶揄老友:拜托,不打我给她二十块,算我输行不行?

我高中还跟她们打麻将玩,那个时候她们恐怕比我高明得有限。不过我始终没有进步,和当年的小牌友拉开了段数,被远远甩在了后头,虚掷了数十年缺乏练习,到现在拍马也赶不上了。当年小牌友也好奇,问我:大家玩麻将启蒙的时间差不多,你怎么就这么不长进?

其实我不喜欢打麻将以及任何赌戏的主要原因是“怕输”。我学没看过本尊,只看过二手模仿的台湾本土剧歹角台词回答她们的提问:“阮莫尬意输A感尬(我不喜欢输的感觉)!”说起来好像因噎废食,可是我自知输不起,不想事后追悔,所以素来避免没把握的事。这个态度正面的结果是成年后,认识的人包括长官在内都觉得此人牢靠,不信口开河,言出必践。反面结果则是如好友瑞琦常讥笑的,说我凡事“预为后日张本”。

儿子大威哥就屡屡抱怨我把他教得太保守,削弱了他冒险犯难,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不承认,说:没有呀,你什么时候那么听我的话?你长大的过程中闯的祸还不够多吗?你要再更勇敢激进,你老妈的心脏也受不了。

母子谈到两件生活琐事,他控诉做妈的就是这样在无意间把儿子的大志给扼杀了:

他中学时候迷上表演,宣称高中毕业以后就要去好莱坞勇闯星途。老妈的反应是:很好!从今以后,我们家吃饭前你就摆碗筷,吃饭后就收桌子。他问为什么?我说:所有好莱坞的大明星都干过餐厅服务生。因为一部电影里只有一个男主角,却有许多的龙套。在好莱坞闯荡,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人的运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你得替雨天打算,中文叫“未雨绸缪”。让你在家先练习擦桌子也算帮将来做准备。

还有一次小学校演戏。剧目是《三只小猪》。结束的时候老师说小朋友可以把道具屋搬回家。人人都抢着要那个道具砖屋,他想想决定独自登记要草屋。讨砖屋者众,老师只好抽签决定谁得。得主出现后大家又转头来抢本来不屑一顾的草屋。

老师说大威哥早在众人之前就定下草屋,不用抽签,直接给他。小孩回来一说,老妈盛赞策略运用得当;做事本该预先评估,设定目标,然后一击中的。他老爸不以为然,难得拽文扯子曰:“法取乎上,适得其中;法取乎中,斯得其下矣。”说是做人要眼光远大,反对我教小孩瞄准结果有把握的“低成就”。

大威哥的爸不无得意地加注道:“我要不是把目标订得高,怎么会娶到你妈?”

咦?这算是奉承还是拐着弯儿骂人呢?

咳!此生愧对的师友以前错认某将立言,未料不材几十年花心思讲笑话只逗到一个人开心。我又还以为自己早慧,懂得趋吉避凶,年纪轻轻就知道既然输不起,不玩可以吧?偏没想过人生就是一场赌局,不但手气顺背不由人,而且既进场就得熬到终场。英语有谚:Somebody's lose is an other's gain,(有人得就有人失),反之何尝不然!一弹指六刹那,一甲子六十年,是非成败转头空;哪怕参透人生海海,追求一己欢喜的狂狷之徒,在时间大神前面也要谦虚匍匐,低头认输。雪鸟实习生

天气是怎么了?江南的清明时节不再“雨纷纷”,日本当街就刮起强如铁扇公主祭出的妖风,四季如春的北加州到了四月还这么冷?我在湾区的家中一面开启往年此时早关了的暖气一面和先生开玩笑,说以后当“老火鸡”要搬到更暖和的地带去才行了。先生听见退休以后履次宣称要找老人宜居城市搬家的太太又信口开河,笑请我改名“蒋(讲)容易”。“老火鸡”好听点叫“雪鸟”,指雪季来临就朝温暖地方移居的老人。两个名词都象形:老火鸡强调脖子下的赘肉,雪鸟除了突显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另一个亮点是白头。

佛罗里达州是美国著名的“雪鸟”集散地,地方政府还用免州税一类的公共政策吸引退休族群去定居。年轻时候因为工作缘故我在那里住过几年,每年到了冬天,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的老人纷纷南下避寒,彼时居住的城里就拥挤起来,到处堵车。“受不了这些老火鸡!”同事去上班的时候骂声连连,“是怎样?他们专挑人家上下班的时间出门,平常开二十分钟的路,现在四十分钟都到不了。”

北方的老人南下避寒并不看天气,而是依据日历,照表操课。如果我没有记错,九十月到翌年三四月都算是“雪鸟季”。那段时间我所住有出名软件工业园区的“高科技城”就变成了雪鸟的世界,到处举办银发族活动;常住居民要替雪鸟让路,看电影、下馆子,所有娱乐场所都要排长队。老先生、老太太时间多,排队也是消耗时间的好办法,他们三五成群,说说笑笑,一点都不会不耐烦。雪鸟们总在上班族赶去上班的时间开车出去吃早饭,下班又是吃“早鸟特价套餐”的时间段,所以尖峰时间交通挤成一团。地区性报纸上也常有和雪鸟相关的新闻,比如老人误把油门当刹车踩,冲进店里造成死伤。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人在后院晒太阳,被暴冲过围墙的老人和车撞进自家游泳池里淹死。所以一到“雪鸟季”,我们这种常住居民就会半开玩笑地相互提醒:在餐厅别坐靠马路的位子,开车的时候也要注意旁边的驾驶会不会心脏病突发撞过来。还有同事声称她为了雪鸟进城得去看心理医生。这位本来就有点神经质的女同事说自己一天去看电影,进去电影院的时候感觉走进了“灰色海洋”,然后那个海浪都是银发的噩梦就一直回来纠缠她。

那时我觉得满头白发的一天距离如此遥远,也从众随俗抱怨雪鸟,笑叹恨不得自己赶快变老,退休了就天天是周末,可以到处玩。我的一个老德同事跟我要好,又比我大了二十岁,就一本正经地规劝我:“Never wish your life away!”

言犹在耳,转眼我也成了退休一族。在美国我算退休得早,朋友都还在职场上,周末聚聚还行,天天玩就没伴了。幸好我喜欢写作,这可是个寂寞的活动,不但不能呼朋引伴,还最好独居,到吃饭的点都没人问“今天吃什么”才不受打扰。写作有一个好的副作用是减肥。心里惦记着没写完的小说像害相思病,让人牵肠挂肚,食欲不振,难怪我以前做小姑娘的时候吃不胖。不过听人说年纪大了,逐渐会吃不下,睡不着,所以八九十岁的老人仙风道骨的多,珠圆玉润的少。看来以后也无需费力减重,如果寿长,说不定哪天就会自动干瘪,回到少女时候的体重。

其实人至初老以降,面临人生许多大事,父母仙去、儿女离巢、工作交棒等等,总之社会责任渐了,手上的时间愈多。对退休的人而言,恐怕培养杀时间的嗜好比减肥还重要。

在台湾好像一些老人有看病的嗜好。我在台北时有次眼睛过敏,散步到荣总想看医生,走到门诊却被挂号人潮吓退,无功而返。好友瑞琦听说就讲了个笑话:

荣总门诊这天没看见老张来排队,天天一起挂号的病友就问:“老张呢?”知情的人告诉他:“老张今天生病不来了。”

我没听说过美国老人有上医院看病的嗜好,倒是在新闻上看到即使享有公家提供的老年健保,却因为很多药钱不给付,有老人因为吃不起药捱病忍痛,甚至挪用买食物的钱买药造成营养不良,没病死反而逐渐饿死的悲剧。所以懂得理财对美国老人很重要,否则就会被万万税,或者保险不支付的医疗费用给拖垮,弄得一生辛劳却晚景凄凉。无怪乎我认识的美国人都花很多时间培养“理财”当成退休嗜好。

子曰:“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惦记着怎么多搞点“阿堵物”傍身跟君子三戒对老人的忠告不符。然而戒“得”的前提是要住在老有所养的社会里,像美国儿女没有孝养父母的义务和文化,社会制度设计也对老人不友善,如果老来只能指望公家发的那点福利金,在美国做穷苦老人的日子可不好过得很。

退休得早,我算朋友中的先行者;虽对银钱进出素不耐烦,幸好还有时间打鸭子上架,开始学习和计划。可是退休年余,整天风花雪月占据精神,看见投资理财就哈欠连天。积习难改,只好别出心裁:反正年纪未至耄耋,身体健康,活蹦乱跳,就到处旅行,顺便替“老了的时候”找个“经济适用”的退休桃源。朋友闻之,无不鼓励,让我负责探路,届时一群“老火鸡”齐齐移居养老。没想到这件“正事”我没尽力,反而因为写作太勤,用脑过度,新发俱是华发,触目惊心,怕是老之“已”至而不自觉?

瑞琦叫我闭嘴,因为虽然跟台湾年过六旬还满头黑发的无良或无能领导没得比,同龄人中我已算头发白得晚的,还穷嚷嚷,不值得同情!今晨我对镜把发线分来分去,良久才把增生的花白头发小心藏妥;做为雪鸟,我还是实习生,可不能在还没搞懂老去门道之前就贸然加入“灰色海洋”,把神经质的后生吓到去找心理医生。勉之,勉之!洋恳亲

虽然我印象中有过快乐童年,可是记忆模糊,没有具体事件可供回味。老哥是大学生的时候我是小学生,依稀记得曾和父母去成功岭恳亲以及我老哥当年甲等体位穿着军装的“英姿”。不过一切都是太久以前,已经分不清是做梦还是确有其事。

朋友感慨身为外省第二代,父母是匆促出亡孑然离乡的难民,我辈一生不知道祖父母长相的多了去了,日久他乡是故乡,我们既然晋身未来家族“元祖”,他说有机会就应该带儿女到处走走多留下些“记录”以传后世。友人深谋远虑,想法周全。可是不比在地生根的朋友,即便没有祖产,也有家族可以依傍,我们异乡人后代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穷忙,等到缓过气来,孩子也都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不再恋家。像我儿搬出以后,难得有空回家探亲,父母只好“移樽就教”,算是“洋恳亲”。

我对大、小威哥从来不是粘糊糊的妈,他们长大以后母子相处更像朋友。我从二十五岁结婚起就家庭、事业,蜡烛两头烧,好不容易等到空巢,才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小孩还开我玩笑,说是知道老妈过得充实,儿子们虽然欣慰,可是希望有时候也想着他们一些。我退休以后天天读书、写作、旅游,好不自在,真的少有闲情向已经不住在一起的儿子请安问好。可是心血来潮,也会安排家庭活动,保持亲子联系,例行“恳亲”就是证明。

月前大威哥报告近况,说是在上诉法庭实习愉快。老妈就做出热心状,跟儿子约了去参观他工作的地方。威爸说:上班的地方有什么好看?还举出岳父大人生前金句强化立场。你爸爸不是说他生平最讨厌三个地方——法院、医院、殡仪馆?

嗟!这是哪和哪?父母造访孩子工作实习的单位是精神奖励,意义非凡。如果小孩在礼仪公司实习,那也得去支持,不能忌讳。大威哥现在刚刚离巢,还在乎父母观感,想着原生家庭一二,以后自己成了家,就算当选联邦大法官,在亲属关系往下算的美国,只轮得到他妻小披红挂彩,哪有我们做父母的什么事?趁着现在还你情我愿,就该“有花堪折直需折”。

老爸、老妈到达洛城的时候,法院正好下班。法庭建筑物是古迹,漂亮得像博物馆。可能是幼承庭训,我看到法院就绕道,在洛城住了多年,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法院守卫给足小朋友面子,问:是你的父母?然后让二老免检皮包过关。“咦?你很罩呀?”老妈奉承儿子。儿子不领情,说礼遇是看在他老板份上,他指着墙壁上照片,一群穿黑袍的要人中一个老头:“他在这里最大。”“起码警卫认识你。”老妈嘴上抹蜜,继续巴结,“对访客来说,没有比守门更大的官了。你一个实习生,人家还卖面子给你爸妈看,那就是很罩了!你在这里到底做些什么呢?”“主要是你们自己长得好,不像恐怖份子。”大威哥也爱开玩笑,“我老板每天带文件回去看,数据多到用推车推,早上来上班的时候就会打电话叫实习生下楼,帮他把文件从车厢搬到推车里推进来,所以警卫知道我替大老板做事。”“超市那种推车?像流浪汉那样?”我想象中他西装笔挺地推着一台超市购物车,挂满了瓶瓶罐罐,被褥枕头。“替老先生推购物车这种工作要百里挑一?学校还说你这是为校争光?我知道现在工作难找,没想到这么难找!”“哈哈,有时候还轮得到替他买咖啡。”儿子笑说,“你可别小看,会到这里来上诉的没有小事,我现在分到的就是一个十九岁死刑犯的案子。实习生在这里也读书写报告,跟在学校一样。不过实习生上面有书记官,写的摘要还要让书记看过不打枪才到老板面前。你口中推购物车的老先生跟我说过一次谢谢,同事就都来恭喜,叫我请客。”

看过神经质法官花纳税人大钱装置的类〇〇七电影中升降式防弹玻璃设备后,算是参观完毕,三人赶到已经订好位的餐馆用餐,继续谈笑恳亲。

边吃边聊,提起儿时中文班同学杰里米林现在已是鼎鼎大名的“豪小子”。儿子说他亲眼见证了打篮球会长高,因为杰里米小时候比他矮,现在却比他高了快十厘米。还说自己除了替杰里米的成就高兴,也被激励,早都不该被老妈打击到放弃梦想。他现在离好莱坞这么近,计划公余从临时演员开始发展演艺事业,如果被发掘成名,那他就不做朝九晚五的工,要去当明星了。他专精浇凉水的老妈现在鞭长莫及,没法放冷箭伤害他的大志了。

老妈就告诉他,网络时代的确什么都有可能,这次绝不打击。我在台湾的时候看过一个“凭什么姐”,无才无貌,以做无本买卖厚颜向人索取财物出名,观众不明其理,只能愤愤:“凭什么!”儿子听出弦外之音,佯怒道:“又来了!想看我凭什么吗?”他秀出手机上一张照片,“杰积陈、杰特李都老了,好莱坞需要下一个东方面孔打仔。看看这肌肉,我每天锻炼,练假的呀?”

看看照片,是他班上春假去新奥尔良当义工,替飓风受灾户清理家园,一旁同学随意拍下的生活照。老妈就笑:“好莱坞要找黄种史瓦辛格吗?你这张照片是角度问题吧?你就是个瘦高个儿,哪有那么壮?还有其他的证据吗?”

大威哥说:“现在就这一张,等我认真要进军好莱坞,会去拍一组专业的,不能让你看扁了!”“洋恳亲”自有一套“规矩”,问起冷暖爱憎凡答“这个不想讲”的都算地雷区,识相父母知趣避开,说说笑笑欢喜收场。开车十个小时往返参加一顿恳亲餐会,被儿子展现肌肉照示威兼算老帐。二老兴冲冲而至,兴冲冲而返。也算“孝子”一族。少年行囊

儿子小的时候奔来跑去,难免跌跤、擦伤、破点油皮,哭鼻洒脸地向父母撒娇。我这做妈的就说:“真同情你呀!”他们从外面玩耍归来,喋喋不休分享新鲜事,职业妇女兼任的家庭主妇是停不下来的八脚章鱼:这一脚还没迈出,那一脚就得跟上。就算童言童语有趣,也未必有时间和耐心听完,走神到对答不上了,就用夸张的口气说:“Sure, sure. I love you!”

高中好友自己也是两个男孩的职业妇女妈妈,却是快手快脚的行动派,对我这种只施口惠的行为很看不上眼,讥笑了二十多年,有机会就亏:“你就会讲些没用的!跟你儿子说那个什么‘同情你’!”当年如果是她的儿子受了点伤,二话没有,立刻拿出医药箱,一言未发,孩子还在哭呢,伤口已经消毒完毕贴好了OK绷。如果没有时间听儿子废话,她也给个痛快:“走开,走开!没看到妈妈在忙?自己到那边去玩!”

不过她俩儿子天生没有大小威哥话多,而我也没她手脚利落,所以各花入各眼,各妈管各孩,也算因材施教。反正怎么样,怎么养,多忙的职业妇女也把小孩拉拔大了。她家加我家四个常玩在一起的男孩里最小的小威哥,今年满二十岁了。

小威哥找到暑假工,两家公司之间要做个决定。一家给了他一台崭新的游戏机当成面谈提问的优胜嘉奖。他收了礼,却选择了另一家研发飞弹有关产品的公司实习,理由是“企划案类似电动游戏,够酷”。国防工业哪怕请个实习生也要做身家调查,他正好趁空当回家省亲;更确实的说法是回家“向桌上型电动游戏机朝夕请安”。

像本地其他青少年一样,小威哥十六岁半拿到驾照,可是高中跟我在上海待了两年,上大学后又一直住校,很少机会独自驾车,更从来没有开过长途。他原先打算从租屋处骑脚踏车上下班,父母也一直计划到了时候送他去“上任”,威爸更订购了一台脚踏车架,要帮儿子运一辆单车过去。没想到小威哥临时变卦,决定上班的人还是自己有车方便,谢绝了父母的好意陪伴,要独自开五个小时的车去“开始新生活”。

少年离家前从打不完的游戏机前抽身而起,花了些时间采购必需品和整理行李;父母也帮他把车送去保养,逮到机会就发表各种对他将要“半独立生活”(也就是“赚钱落口袋,开销靠父母”的理想独立过渡时期)的建言,连自认已经百分之九十独立(就是各种保险以及其他想不到的开销都还归父母负责)的大威哥也都致电关心,给弟弟忠告,全家忙得挺开心。老妈几次笑嘻嘻地谢谢小威哥:“终于解放了!以后你到哪里都自己开车,妈妈旅行不必查你学校行事历订机票了。”

等到那天早上一切就绪,儿子把行李安放妥当,拿着车钥匙过来跟老妈拥抱一下,轻松地说:“好了,该走了。”从来避免演出儿女情长的妈却搂着高出一头的儿子舍不得松手,一面抱怨:“以后我想去哪就去哪,想待多久就待多久,都不能找借口怪你让我走不开,那我旅行的时候怎么知道订哪天的回程票?”

儿子笑着打断老妈的无厘头指控,说:“Sure, sure. I love you!”这就是要老妈闭嘴了,我教的我知道。报应来得个快呀!

忽然想到两句宋词,可是没有念出来。母亲心里那个与古人同游的角落读洋书的孩子到不了,就像孩子奔向的前程,母亲也只能默默松开手让他独自去闯……

少年行囊,春光无限系马村边柳。

君莫思量,今朝此去独自路迢迢。老去腰难折

精力过人的女友常常周末接连打三天高尔夫球。周一在舞蹈教室和老华侨一起上课的时候,一面跳得汗如雨下,一面悄声抱怨腰酸背痛,气力不济。被我当场无情讥笑:“像你这种玩累了的人,就算身上痛也不值得同情!”

人不能太“铁齿”,报应很快来临,好好的人忽然之间腰痛,坐立难安。老华侨追究病根,自觉是夏天伊始度长假的时候玩得太疯。跟曾经抱怨腰酸背痛的朋友通气诉苦,对方没良心地逮到机会报仇:“你才说我什么来的?现在也没人会同情你!”

痛未定深思痛,自我诊断,如果不是那天在山区冰冷的河里游泳和湍急水流搏斗太卖命,就是彼日穿着没有鞋帮支撑的海滩鞋在海边礁石上健行太久。反正后果是等闲直不起腰杆,不但日常琐事痀偻行之,连坐下站起这样简单的动作都要先来上几分钟惊天动地,唉唉不绝的“老妪”模仿秀。

家里老先生看见素来活蹦乱跳,“不知老之将至”的老妻有难,一面贴心地帮着坐卧之间扶起放倒,一面借机调侃:“啧啧啧,平常不是很活泼的吗?”又夸自己有先见之明:“看我讲得对不对?如果不让找小蜜,那就一定要买长期照护保险。统计说婴儿潮将来有百分之六十的老人会需要长期看护。要是我生病动不了,你是推轮椅会推下楼梯的人,怎么能放心让你照顾?如果你继续长胖,以后我一个人也拉不动你。老了非找人帮忙不可。这是现实问题!”“要不然,老了搬去请得起看护的国家。或者回台湾?”他再第N次说起曾在台北街头看到过的改装创意轮椅:“……一个老人坐电动轮椅,后面加块踏板,再装个喇叭,插一杆红旗,一个小个子外劳看护站在上面,在马路上呼啸而过,架势像爱斯基摩人狗拉雪橇,速度直追摩托车,真天才!”

写民国素人,我忙着往回想,很少向前看,养老的事就交给先生去烦恼。被我当成偶像的伯母在八十八岁时的名言是:“等我老了,要回上海去养老。”那么如果有幸活到八十八岁,再来想将来的事吧,现在是忙得眼前都顾不了了。

在哪里看过当年在上海和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有过名言,说是人保持年轻的秘诀有三:身体要好,不能穷,心里不安分。

这话看起来容易,其实不是人人做得到的。一个朋友不服气,举例某个比我们年纪大不多的富人三妻四妾,个个为他生儿育女,显然符合条件,怎么看着还是像个小老头?

我对这个所谓“秘诀”的个人浅见是:穷不穷是比较级的,无论多富,觉得还有人比自己富,那就还是穷了。别人看着不富,自给自足,不虞匮乏,那也就不会穷了。人的心瑞安分不安分,也不是到处拈花惹草就能体现的。行动上的巨人可能正是思想上的侏儒。我就看过见一个女人爱一个,可是对男女关系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停留在清朝思维的男人。这种人打从心里面“遵古制”,凡事想着参考封建祖宗的做法,行为再“不安分”,心里早就安分了。

只有身体健康是童叟无欺,没有价钱可以讲的“最高准则”。身体好就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身体差就无力无心,玩都玩不动,没老也老了。

女友打电话来,未语先笑。她正在车上听收音机,刚报道了美国婴儿潮世代(一九四六到一九六四之间出生的人)进入退休高峰,很多人卖了房子支付儿女的大学教育费用,自己买辆RV开了到处游山玩水,不去想太久以后的事,且先把眼前的好日子过了再说,这些曾经一度勤奋工作,生产奉献的人,现在转跑道以玩乐为生活重心,可能成为将来社会和环境的负担。她一听就想到我,我是她认识的第一个这类人。她笑说本来佩服我连RV都敢开了跑,现在才发现原来不是开风气之先,竟是赶时髦随大流。

根据老华侨的亲身体验,不懂这个累人的活动为什么被贴标签成了退休人的玩意儿?从前听我父亲说“老去腰难折”,还以为是喻人有“骨气”,看重自己一张老脸不轻易低头,没想到是白描写实!就唉声叹气地告诉女友:开辆大车去个地方不算啥本事。开到哪停下来以后,接连天天上山下海,那才开始体力的考验。RV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鸟,真的要身体好!

题外话:

1. 虽然一直想着总有一天要去找苏青的作品来看看,可是迄今还无缘拜读。上文诌的“年轻秘诀”应该是看见谁(张爱玲?)的文章里引用过,三十多年前的记忆,手边又没有书,无法求证,幸好写的是游戏文章,不是学术论述。可如果引错了,我不想成了以讹传讹的那个“讹头”,特此声明。不过上网“孤狗”还真没有找到,只有苏青的另一句名言广被流传讨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位前辈果真走在自己时代的前端。吃男人豆腐的级别比当今以嘴上跑马受欢迎的电视女主持有趣文雅多了。

2. RV(Recreation Vehicle)就是露营车,又叫活动房屋,Mobile Home。常见的都是由卡车或巴士改装,上面厨浴俱全,很多一停下后,按个钮还能向左右扩张,车体变宽,成个舒适的房子,或者直接把巨无霸大巴士内部改装成豪华居室。亚洲原来很少看见,近年本土明星向好莱坞看齐,有用来做外景休息室的。这玩意儿耗油大,不环保,而且离开北美洲以外也罕见有地广人稀,公路系统发达,和公园营区设施健全的三个条件来支持这种变形金刚一样的“玩具”。作者无意推广,一并声明。鹅头

在美国工作的三十年间我看的最多的是公司文件,写的最多的则是早期还要打印在纸上,分送到同事邮件匣里的办公室备忘,后来就是电子邮件。做为职业妇女兼家庭主妇,离开学校以后,很少有机会正襟危坐读闲书。多年前我在飞机场买了一本英文纸版畅销书,放在手提行李里,利用候机,或者飞机上不想看电影的时候翻阅,结果读到畅销书大概成了绝版书还没翻完。

重新拾回读书的乐趣是二〇〇五年被外派到上海以后,回到母语阅读的习惯,语文超越了日常生活的需要面,又成了兴趣。很多一度遗忘了的典故、诗词、金句、篇章跟着胡乱选读的书籍重温。看中文的速度也几乎回到年轻时候的一目十行。

可是毕竟把创作丢下了几十年,再出发的时候难免心虚。兼之年纪大了,杂事多,思绪凌乱,对自己曾引以为傲的记性也失去了把握,引用有出处的文字,不想掠美,却张冠李戴:例如把张爱玲的名言塞到苏青的嘴里。幸好读者水平高,所以在此谢谢指教。

读者指出,张爱玲在她的散文《我看苏青》里说:“驻颜有术的女人总是:(一)身体相当好,(二)生活安定,(三)心里不安定。”

我却记成苏青说保持年轻的秘诀有三:身体要好,不能穷,心里不安分。意思虽然看起来还是那个意思,细部实有出入。尤其“不安分”和“不安定”差很大。“不安定”不过是心里骚动,总还在“分”上。“不安分”就天马行空,离谱出格,尺度大得多,算是“后民国版”。我的朋友从我这里闻此一说,还问:“不能穷,是要有钱去拉皮吗?”她那个思维就更晋一级,算“摩登版”了。所以应该注明的是,这是新“年轻三秘诀”,是作者看了张爱玲写苏青,沉淀三十年以后,忘却前情,在残留印象上发展出来的个人演绎。

成文时懒惰,未能小心查证,只写个免责声明,实在不负责任,恐怕当“鹅头”(以讹传讹之源头)免不了。谣言,或者叫错误信息,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所以不能轻信编小说的人写杂文。家在海的那一边

十几年前一位华裔女同事的先生参与高科技创业,辛苦没白费,公司顺利上市。一过股东卖股限期他们就出脱了手上的全部股票,在众人叹息声中急流勇退,钞票落袋为安。后来证明果然有先见之明,躲过了两千年初的网络泡沫,保住财富。有好事的替这对幸运的夫妻算了算账,说是卖掉股份后他们坐拥至少八千万美金。

发了财的丁克夫妻自然双双辞职,提早享受退休生活。在城里和海边陆续买下豪宅,每周分配着时间两边住住。住在城里就参加一下慈善募款餐会当嘉宾,住在海边就走走看看太平洋日出日落,闷了就搭乘头等舱班机到世界各地名胜散散心,出游时入住的都是顶级观光酒店,过着快乐似神仙的日子,令旁人羡煞!

如是两年后一群同事和那位太太吃饭叙旧,席间纷纷表达了对他们新贵生活的羡慕之情。发财的华裔老同事心直口快,若有憾焉地向大家掏心掏肺:没什么啦!头等舱也就是搭飞机从这里到那里,五星级酒店入住晚上睡的还不是一张床?世界跑遍了,还是家里好,唯一的麻烦是家有两个,房子必须轮流住来住去,有时候真是疲于奔命。

话说得直白,祖籍英伦的洋同事讲究说话的时候要拐个弯,炫富的时候要故作低调,想是听得不爽,就用不大恭敬的口气请问其详。

台湾来的华裔新富对伦敦腔调提问中带上的一抹酸味并无所觉,继续认真诉苦:唉,你们不知道拥有两个大房子的苦处!周末到海边去住的时候,要算好周五一早垃圾车来收垃圾,所以周四晚上要赶到,好把垃圾桶拿出去。然后周一又要赶回来住城里的房子,因为城里的垃圾是每周二来收的。“开玩笑,你没管家?”英籍洋同事酸溜溜地揶揄道,“有钱一定要请管家!如果有海边度假别墅却要记挂着哪天去倒垃圾,那跟小老百姓有啥区别?我猜也就美国会有烦恼哪天要倒垃圾的百万富豪了。”

转眼到了当下,昔日聚餐的一群同事都年过半百,虽然不像那位一早发了财可是晋身富豪后和大家逐渐疏远了的老同事般幸运,在美国高科技业当个专业人员,日子也都过得去。好几个为了退休做准备,投资了“二房”。

说是资本主义,美国自有一套劫老济少的财富重新分配制度,以银行限贷条款和年年高升的房产税,把没有固定收入的退休老人逼出大房子或者地产精华区,好腾出地来给产值较大的年轻劳动力,所以我认识的这些中产阶级虽属高端中产,却毕竟是靠薪水过活的,纷纷未雨绸缪,或在城或在乡买了第二房,预备将来不上班了,把独立大房或者好区房卖掉套现,搬到较小的公寓房或者乡下去养老。

从前坐下来就一起抱怨老板多可恶,青春期孩子多令人头痛的一群人,现在坐在一起谈儿女的婚礼如何筹划和打理各地的“家”有多烦人。我听着老同事在加州的阳光下,抱怨他远在缅因州海滨的度假屋漏水,害他得请假坐飞机过去处理,忍不住替同胞报当年之仇酸他道:“开玩笑,你没管家?那谁替你在海边的家倒垃圾呢?”

大家都想到了多年前那天的玩笑话。幽默感十足的老同事先点头表示同意:“是呀,我就说怎么在这里住久了也成了有两间房子却舍不得请管家的美国富豪呢?”接着立马反击:“那你呢?你不是有一间房在海的那一边吗?你也是台湾来的,一定没请管家!”“台北的公寓很小,没人住就只有一点灰尘,是英国富豪也不用请管家。”我耍嘴皮子逗得大伙都笑了,“何况华人非富豪采取高科技管理,设定扫地机器人按时出动,连灰尘都搞定。”

就在众人开始探讨新一代扫地机器人功能,以及当年大家有份参与研发过的以计算机遥控远程家电管理何时得以量化运作时,我的思绪飘到了台湾家中阳台上的自动洒水系统是不是该换个新电池?临走时洗的床单是不是忘在了烘干机里没拿出来?冷冻库里的食物应该早一天先送人,天气那么潮,下次连橱柜里的干货都应该收进冰箱才对……

即使不是富豪,华人离开了家乡,像我的父母一样,无论身在何方,心都会牵挂在海那一边的家吗?与虎同舟

看完大热门的3D电影出来,老先生抱怨道:“像‘阿凡达’那种电影该看3D,文艺片拍3D真浪费。害我带个眼镜看得头昏脑涨,拿下来看又模糊一片。故事太简单了,除了老虎扑出来,鲸鱼跳起来,一点高潮都没有。你觉得好看吗?”

我跟他说这个电影的妙处的确不在3D,看的时候可以像看小说一样,事不关己的情节当八卦,图个新鲜,感动处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或者感情投射进去,如果观众能“将心比心”,就会觉得有意思了。比如一个女观众看的时候可能联想,那个倒霉的少年就像自己,那个不懂事的老虎就像自己的爱人,命运把两个人放在一条船上,偏偏老虎只懂食物链上的简单关系,一脑门子想的就是弱肉强食,不晓得人家少年吃素,对老虎的皮肉一点算计之心也没有,别说老虎肉,唐僧肉也没有兴趣。老虎怕人,张牙舞爪,人却怕孤单胜过猛兽,少年罔顾家长教训,不计老虎食人之意,宁可以身犯险来换孤舟伴侣,只为在无边的苦海中不至于独航至彼岸。

老先生笑着反驳:“喂,我看大导演拍的时候想的是他太太吧!不是都说‘母老虎’吗?你告诉我谁说‘公老虎’!”

夫妻闲聊,有时候形势凶险直逼救生筏中面对老虎。任何“形而上”的议题,都有可能“初始化”成夫妻吵架。Come on!老虎是有名字的耶,人家叫男性名字“查理”,不叫女性名字“玛丽”。不过那不重要,再说“查理”也不是虎大王的本名,像少年本来不叫“派”一样,老虎本名叫“饥渴”。人生充满阴差阳错,哪怕是叫“美丽”的狮子跟少年“嘘嘘”在船上,一样也是历险。“大海未必是人生,小船也不必是婚姻或者男女关系。电影里几个因素,当成代数符号XYZ,要复杂一点就加入M和N,算上坏蛋土狼、衰蛋斑马,然后随便怎么代入自己的生活课题就可以拉近观赏距离。”继续在动物性别上纠缠无益,巧妙转个弯,夫妻吵架可以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层次,“时间轴任意拉长或缩短,大海可以是一生,一段经验,或者一个事件。你看,把大海看成是我过去的事业,我前老板长得多像那只老虎!如果早几年来看这个电影,我可能觉得大威哥是那个不知好歹,专找麻烦,听不懂人话的大猫。”

说到小时候没少闯祸的儿子,老先生果然能够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大笑道:“嘿,经你这么一说,我忽然也觉得这个电影不错看了!”然而身为“台湾男子汉”,岂能如此轻易被“家后”说服?只听老先生用坚定的语气做结论道:“不过我还是觉得人家导演拍的一定是一只‘母老虎’!”

如果文章能有画面,这时就该出现一只瘦骨嶙峋的老虎,头也不回地把那个深情呼唤“查理帕克”,却不懂感激食物链上大王佛心,宁可自己挨饿忍饥也嘴下留情,一条船上漂流多日咬都没咬一口,他还怨虎无情的狼狈少年独自留在沙滩上,悻悻然离开。

OS是大老虎的心声:“小子,你就叫去吧!本大王懒得理你了。”人老当自强

华人素重“孝道”,大陆更立法维护传统,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远在上述俗称“不孝子条款”的修订法案颁布之前,日益城镇化的大陆早就积极宣扬“回家看看”的理念了。连我这样偶尔造访的过客,一到上海打开电视,也总看到有关的公益广告。除了广告,坊间还创作流行歌曲、戏剧节目强力推销。每到年节,“探望父母”更是各地节庆晚会中短剧小品不错过的政治正确题材。剧情或悲或喜,皆以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可怜天下父母心。戏里父母一律是精神上极度依赖儿女的老头、老太,造型也都“凄惨落魄”,端靠子女良心发现才展现欢颜,最后由旁白,或者演员本人以那种拖长尾音的腔调,向观众喊话:“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从前我是父母在即远游的儿女,后来自己为人父母,好不容易把俩小孩拉拔长大,相继离家,又成了空巢老人。对“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和“老人”两种身份的生活和心情俱有经验。感觉广告、歌曲、戏剧,都是路人闲话,有孝心的无需提醒,没孝心的不能撼动分毫。

至于法案则官府有政策,庶民有对策。大陆上“不孝子条款”刚才发布,网上立刻出现“代看服务”。这招堪比本属旧社会陋习,后来号称成为台湾民俗的“孝女白琴”。不同之处在于孝女提供的哭丧服务,作弊欺瞒的对象是亡灵,伤不到活人的心。

幼雏一朝羽翼丰满高飞离巢是老鸟的成就,化为鹏鸟彩凤翩然还巢是老鸟的心愿。然而离家子女探视父母,主要取决于缺一不可的两个主观条件:一是有力,二是有心。如果无力,生病、坐牢、缺少盘缠,怎么回家?如果无心,那古今中外不孝顺的故事多了,哪怕立了法,倚闾而望,也可能盼来个代看枪手。父母惟有放下对成年子女的牵肠挂肚,视亲情如爱情,且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才能长远维持快乐的亲子关系。

小儿大威哥上学时热衷兄弟会活动,到处跑场,俨然要角,难得回家。某次无预警返家省亲,说是给老妈一个惊喜。结果娘俩却凑不出时间一块吃顿饭。最后在他离家返校当天,提前起床共进早餐应卯团圆饭。他一再调侃:没想到老妈的社交历排得比他的还满!

老妈借题发挥:小瞧你妈了吧?能跟大忙人说“没空”真是荣幸。生活充实,自得其乐,老来不当谁的牛皮糖和鼻涕虫,是你妈的人生目标。

大威哥若有憾焉却语带敬意地回应:这次学到教训,以后找妈一定提前预约。骄傲母亲自尊上的满足乃多少弥补了对游子的依依不舍。

俗云“儿大儿世界”,摩登父母之道是默默关注,遥遥祝福。与其立个“回家看看”之法,何如社会养成风气,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做知情识趣的父母和祖父母,让儿孙因为敬爱,主动亲近?贫贱父母

拙文“人老当自强”,寄语父母自尊自乐,子女成年且忍心放手。儿大儿世界,咫尺或天涯,见或不见,如果情到深处无怨尤太难,至少做到“不”怨尤。

台北的闺友说文章励志。她身边不乏“啃老族”,成年子女延迟独立,“靠爸、靠母”(闽南语发音),可是周瑜打黄盖,小孩几十岁了,一家人还是一家人,父母甘之如饴,深怕儿女离家后不能朝夕得见。

就太平洋两岸个人小小生活和社交圈内检视,亚洲社会对啃老现象接受度高于欧美人士。西人年满十八岁,如果不继续升学会被父母请出家门。上了大学哪怕经济尚未完全独立,好歹也算离家了。成年子女赖在父母家中易被同侪嘲弄,很少人以身相试。

流风所及,在美华人家庭也受影响,有熟人家庭多年都是父亲留在台湾赚钱,母亲移民美国陪读课子。小孩完成学业以后,妈妈望子成材用心良苦,不惜使出霹雳手段赶儿出门,强迫离巢单飞。在台湾的婆家和父亲,竟指责母亲“狠心”,理由是:“我们家又不是养不起!”

驻点上海的闺友却指出大陆立法保障父母权益事出有因:“以十三亿人的不良个案拿出来看,有时实在令人发指。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父母亦然。”

话虽如此,怕只怕父母再哀,官府做主也讨不回儿女的孺慕之情。

报载大陆“不孝子条款”新法一实施,江苏无锡就有妈妈把女儿、女婿告上法院。法官援用新法,判这对夫妇每两个月必须探望母亲,逢节庆也至少安排两趟回去看望。可是马上就有大陆学者酸问:判决后女儿还是不回家怎么办?总不能要警察把她抓回家跟母亲冷眼相对吧?

强制子女回家看父母即使依法有据,实际上也难以执行。只能当成为受冷落的老人提供一个向子女撒娇的工具。

我在上海的头两年有心学习沪语,几乎每天收看类似“家事调解庭”的方言节目“老娘舅”。上海的家庭纠纷一般都围着房产打转,侵占父母公房补偿款后把老人扫地出门的不孝子女大有人在。小市民父母普通话不灵,找上地方电视台类似台湾“公道伯”的老娘舅涕泗纵横讨说法。亲子为钱撕破脸皮,扯烂亲情,是人间悲剧,早就超越了“他都不来看我”的佯嗔,如非父母自愿分配财产,就是子女客串金光党。既是诈骗,只好兴讼求偿,否则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清官难断。这种故事一多,逼得老人相信老本,认为有钱才有孝子。

亲人之间讲心不讲金,人老当自强岂是富爸妈的专利?时代变了,养儿育女是福也是债,结婚生子不再是人生责任,而是个人偏好。父母教养子女成人,不为养儿防老,而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贫贱父母把孩子拉拔大固然艰辛可佩,可是人至老境堪怜原因太多,不能全归咎于儿孙不孝。

自尊不认贫富,维护之道有公式可套:X(如:饿死、反哺)事小,Y(如:失节、色难)事大。父母有原则,贫贱又何如?人生外在环境纵使无可奈何,内在心理却可自我建设。富贵也许由天,爱是拽着还是放手却可由人。不负春来二十年“五十五岁退休比六十五岁退休的人平均多活十年”是我道听途说而来,出处不详的数据。虽说可疑还是选择性采用,递“退休”辞呈时就曾大言不惭地引用以婉拒老板慰留。

在美国私营企业工作,并没有法定退休年龄,所谓“退休”就是离职后不再另找工作,在家赋闲吃老米饭的意思。“不开玩笑,你可能还要活个三四十年或者更久——我的意思是,你还年轻!”平时以不友善出名的大老板,挤出一个笑容对我这唯一的女性直接下属说了句“甜”话之后,一看下属没买账,而且也不像是假退休、真跳槽、闹加薪,就换回严肃面容劝我三思:“再考虑吧,驾轻就熟的好差事丢了可惜。忙惯了的人,停下来不工作很无聊的。多少人把退休想得太美,后来都落空了。我有个朋友爱打高尔夫球,誓言不上班以后要天天打。可是你看他现在天天打不打?老虎伍兹也没体力一个礼拜下场七天。什么事情天天做,都是工作。”

人还天天活着呢,难道也是工作?不过确实有信佛的闺友说她今生是替来世做功课。这么想,人生可不像蒙眼驴子拉磨?不知伊于胡底。

偶寄电子邮件交换笑话的朋友转发来一组照片,记录西藏喇嘛表演沙画。僧侣们把颜色鲜艳的矿砂用长管子小心填进繁复的大千世界图案里,花长时间劳作,完成后作法庆祝,随后打扫干净,一尘不留。象征人世短暂,绚丽终将归于虚空。

同属战后婴儿潮世代的这位朋友,听闻生活态度入世,半生为妻财子禄忙得兴高采烈,忽然开始转发人生哲理,流露倦勤之意,还嚷嚷要学我退休“写写书”。

敢情退休像打喷嚏,有传染性?两年前我从美国离职返乡,在台湾做官的死党也正好提出退休申请。我赶紧对她晓以大义,除了转述前老板名言“高尔夫球也不能一个星期打七天”,还掏出老友之间不避浅陋的大实话相劝:“退休不但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也下降。以前去上馆子,秘书订好位后姗姗而至,经理赶出笑脸相迎,说:包厢准备好了,贵宾这边请!现在提早到餐馆门口排队,轮到了,堂倌眉头一皱,说:阿姨用团购券要等大堂走廊的加座有空位。”

死党啐我夸张!骂写小说的瞎话编得好改行讲相声了。她说自己做了一辈子职业妇女,剩下的日子想当个啥也不干的贵妇。好朋友一起退休,才有机会结伴出游、谈文论艺、吃喝玩乐,回到少女时代。

可是回到少女时代重温旧梦谈何容易?依贾宝玉的说法:女孩是流光宝珠,人妇是死珠子,再老就是鱼眼睛了。家有鱼目等级之闲妇,正是包揽娘家婆家所有杂事的最佳劳动力。剩点时间刚好留给自己看医生对抗陈年痼疾、筋骨酸痛。想三五老友把臂同作少年游?我认识的退休老妪个个忙得脚不沾地。

没人闲得无聊,可我前老板还是对了:别把退休想得太美,天天做的就是工作。

白居易有诗叹老病:“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如今老病须知分,不负春来二十年。”

人生如沙画,热闹都在前半场。庆典过后要慢慢准备收啦。衔泥两椽间

美国中产阶级为了在职时收入较高避税、度假,或者将来子女长大后“缩编”、退休老病需要亲人就近照顾,以及林林总总理由,常在价格相对便宜的其他城市置办一处“第二家”,起码这是我滞美几十年之间看到“前辈”们的做法。

开始有退休念头的时候,没想到“叶落归根”,反而因为我居住了几十年的北加州税率和生活指数在美国名列前茅,就找了个不收地方税的地方当“第二家”。如果适应顺利,将来也打算在那里颐养天年。

结果当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复出写作以来,又觉得住在家乡好。不但有熟悉典故的老哥可就近请教,与少时好友重拾友谊既不寂寞又激发创作灵感,于是在台北的时间越来越多。美国的“第二家”就“出租”给了碰巧毕业后决定到那儿去实习的小儿大威哥。

父母常在旅中,刚自立门户的大威哥今年担起舍下在美的“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