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4:39:26

点击下载

作者:熊志惠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舌尖上的中国茶

舌尖上的中国茶试读:

前言

一句“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道尽中国人对茶的喜爱。茶,这个古老的经济作物,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灵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需品发展成为社交高雅事“琴棋书画歌舞茶”的特殊文化——中国茶文化。

根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氏为了寻找能够治疗疾病的草药,尝遍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后得茶而解之,神农氏身体中的各种毒素得以消除。从此,人们把茶叶当作解毒、治病的“神药”,于是有“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神农本草经》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清楚地指出了茶能让人愉悦与健康的特色。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有杀菌功能的茶多酚,其所含的咖啡因、茶叶碱,还能消除疲劳、提振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利尿、消肿、降低胆固醇的养生功效,中医也认为,茶具有生津止渴、解毒化痰、清利头目、除烦解腻等作用。

茶源于自然,入口清香芳醇,在茶水中添加不同的材料,如中药材、花草、水果的茶饮,以其多变的口味与不同的养生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名茶养生护佑健康,中草药茶祛病保健强身,芳香花草茶怡情舒缓精神,每天喝杯养生茶几乎成了现代人新的时尚追求。

本书深入地讲解了茶饮的健康元素和原理,特别介绍了中国传统六大养生名茶的养生功效、冲泡方法和品饮文化等。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200多道保健养生茶,以中国传统养生名茶、祛病强身的中药茶和当下流行的花草茶为主要茶方,让您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体质、日常保健的需要和所患疾病对症喝出健康来。

简简单单冲泡,轻轻松松调饮,天然茶饮滋养身心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您可以选择所需要的茶材,平时在家简单操作,只需短短几分钟,便可快速地享受到健康天然的茶饮。

第一章 追本溯源话茶道

茶的起源

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中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茶的由来

※美丽的传说

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也是茶的发现者。

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自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这几片叶子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得出了这种植物能够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判断。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的肚子,凡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作“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

※关于产地的争论

茶树原产于中国,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在19世纪初,一位英国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于是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是印度而非中国,从而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争论。

1823年,英军少校布劳士(R.Brouce)在印度与缅甸的交界处发现了一株高约13米,直径约1米的野生古茶树。次年,他的哥哥在印度境内也发现了类似的野生茶树,于是他们据此断言,印度是茶的原产地。之后,很多西方学者都坚持这一观点。

1919年,荷兰学者斯图尔特(C.Stuart)认为,茶叶的原产地分为两种:大叶种原产自印度、缅甸和中国云南;小叶种则产自中国东南部。1935年,美国学者在其著作《茶叶全书》中又提出了茶叶原产地的“多元说”,认为茶叶原产自印度和中国,以及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除此以外,仍有很多国家的学者坚持着茶叶发源于中国的观点。

※最初的记载

在周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就把茶作为贡品敬献给周武王。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现在所能够看见的文献资料里面,有着确切的茶记载,最早并且最可靠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这篇文章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学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中的“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说明“荼”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项,并且是用来待客的贵重之物,饮茶已开始在中产阶层中流行。

※文物的明证

1980年,贵州晴隆县发现100万年前的茶籽化石,从另一个角度为中国是茶树起源地的观点提供了明证。

近年来在浙江省上虞市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瓷器中,有壶、盏、杯、碗等器具,据考古学家判断,这些器物当属世界上最早的茶具。这说明东汉时期饮茶已渐渐普遍。湖北省江陵县的西汉古墓中还曾出土过一些作为陪葬品的茶叶;湖南省的长沙马王堆中也曾出土过一只刻有“茶”字的青瓷瓮,这被考古学家推定为是人们用来储存茶叶的器具。此外,在考古中还发现了陪葬清册中有“一笥”的文字,经查证“”即“槚”字,这表明在距今2000年前,皇族中已流行烹煮饮茶。

※中国野生茶树的发现

在中国古代的著作中,曾经有很多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如公元6世纪以前的《桐君录》中提到的“瓜芦木”即为茶树的大叶变种;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明确记载了“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建茶皆乔木”;明代《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等。

除了史书的记载,研究人员于1939~1940年,在中国贵州务川先后发现了十几株野生大茶树;1958年,在云南发现了高约10米、树龄已有800多年的野生大茶树和在镇源2700年树龄的“茶树王”;1961年更是发现高达30多米,树龄约1700年的野生茶树;同一时期,在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10个省区的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大茶树如此之多,分布如此广泛,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当然,发现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是科学家们依据现实,从各个方面分析考证得出的,已无争议。

根据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印度所处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在那个时期还被深深地埋在海底,不可能生长茶树;而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山茶树有100多种,可以推测这里是这一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

此外,日本的科学家在中国、泰国、缅甸、印度等地多次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和印度茶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各地茶树没有种的变异,外形则具有连续性的变异,因此得出结论:茶的传播是以中国四川、云南为中心,向南推移,朝乔木化、大叶种发展;向北推移,朝灌木化、小叶种发展。

茶名探源

※茶名历史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茶的文字有很多个。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蕣。”但“茶”才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荼”是一个多义字,其中有一项是表示茶叶。“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变而来的,在汉代的印章中,有的“荼”字已被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了。一直到了陆羽著《茶经》之后,“茶”的字形才进一步得到确立,一直沿用至今。

※雅致别称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在语言和文字上异彩纷呈,对同一物品往往会有多种称呼,而同一称呼又有很多种写法。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在陆羽的《茶经·七之事》里面,收辑了大量的唐朝以前的关于茶的记录。虽然其中称谓不一样,但都是指“茶”。荼、苦荼、荼茗、荼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茗,比荼少见,其实,茗是荼老叶,因此荼、茗,其实是一种叫法。从以上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其他的都是别称。

茶的分类

国作为茶叶的故乡,产茶量极为丰富。因疆土广袤,各地环境气候不中尽相同,茶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茶树的生长习性各式各样,摘下来的鲜茶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就形成不同的茶类和品种。茶的初制基本分类为绿、红、黄、黑、青、白六大类。不同类型的茶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功效方面相比较又各有千秋。

按加工方法分类

茶的分类方法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是根据制造茶叶时的方法工艺不同来划分。这主要是指在制茶过程中的发酵程度。

绿茶,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发酵工序,茶树的鲜叶采摘后经过高温杀青,制止氧化酶活性,然后经过揉捻、干燥等典型的工艺程序而制成。成品干茶保持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成分,茶汤青翠碧绿。

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为部分发酵茶,制造时较之绿茶多了萎凋和发酵的步骤,鲜叶中一部分天然成分会因酶和酵素作用而发生变化,产生特殊的香气及滋味,冲泡后的茶汤色泽呈金黄色或琥珀色。

红茶为全发酵茶,制作时萎凋的程度最高、最完全,鲜茶内原有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黄质和茶红质等有色物质。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黄色为主调。

按萎凋与不萎凋分类

茶鲜叶采摘下来后,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蒸发掉一部分的水分,这个过程称为萎凋。“萎凋”就是让新鲜的茶青丧失一部分水分,水分丧失的过程中,叶孔充分地打开,空气中的氧分趁机进入到叶孔之中,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氧与叶细胞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按茶叶制作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萎凋,茶的种类可分为不萎凋茶和萎凋茶。

不萎凋茶主要是绿茶、黄茶、黑茶,萎凋茶包括红茶、青茶、白茶。

按季节分类

在中国,绝大部分产茶地区的茶叶的生长和采制是分季节性的。按照季节变化,可将茶叶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茶。

春茶为3月上旬至5月上旬之间采制的茶,采摘期20~40天,随各地气候而异。由于春季气温、降雨量适中,茶叶鲜嫩,香气馥郁。

夏茶在夏至前后采摘,一般为5月中下旬到6月,是春茶采摘一段时间后所新发的茶叶。夏茶的新梢生长迅速,不过很容易老化。

秋茶为7月后采摘的茶叶。秋高气爽,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所以秋茶具有季节性高香。

冬茶为秋分之后所采制之茶,因气候寒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不产冬茶。只有海南、福建和台湾因气候较为温暖,尚有出产。

按生长环境分类

根据茶树生长的地理条件,茶叶可分为平地茶、高山茶和有机茶几个类型,品质也有所不同。平地茶相比起来比较普通,茶树的生长比较迅速,但是也使得茶叶较小,叶片单薄;加工之后的茶叶则条索轻细,香味比较淡,回味短。茶树一向喜温湿、喜阴,而海拔比较高的山地正好满足了这样的条件。温润的气温,丰沛的降水量,浓郁的湿度,以及略带酸性的土壤,促使高山茶芽肥叶壮,色绿茸多。

有机茶是近期出现的一种茶叶的新品类,或者说是一个茶叶的新的鉴定标准。有机茶是指在完全没有污染的环境里,种植生长出来的茶芽,并在严格、清洁的生产体系里面所生产加工。

按茶的品质特点分类

根据加工方法以及品质特色的不同,茶可分为6大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这也是传统茶文化中最常使用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分类方法。

绿茶的制作没有经过发酵,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因此成品茶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同时,由于营养物质损失少,绿茶也被视为更益于人体健康的茶。绿茶是中国种类最多、产量最大的茶类,此外,绿茶也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红茶,属于发酵茶,因其干茶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以红色为主调而得名。红茶色泽明艳鲜亮,香气最为浓郁高长,滋味香甜醇和,饮用方式多样,是全世界饮用国家和人数最多的茶类。

青茶(乌龙茶),属于部分发酵茶,融合绿茶和红茶的清新、芬芳、甘鲜于一身,品质极为出众,得到很多海内外茶人的喜爱和追捧。

黄茶的黄色来自制茶过程中的闷黄,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冲泡后呈现出“黄叶黄汤”的特色,茶叶嫩香清锐,茶汤杏黄明净,且毫香浓显,滋味鲜醇。

白茶采用叶表多白色茸毛的细嫩芽叶制成,制作工程中不揉不炒,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外表。优质成品茶毫色银白闪亮,滋味清新甘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好茶好水好器泡出茶真味

一壶好茶对茶叶、沏泡用水、茶具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沏

选好茶叶有讲究“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者,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如何鉴别茶的优劣好坏,从中选出佳品,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从茶的产地、外形、色、香、味、冲泡之后的茶汤滋味等各方面综合比较鉴别,以选出真茶、好茶。

※观察外形

在鉴别茶叶的时候,外形是第一直观要素,对成品茶外形的审鉴标准是干燥、匀整、鲜嫩、干净。品质优良的茶叶,任意拈一根茶条,可轻易折断并碾成粉末,表明干燥度达标。

无论是圆状、扁状或条状的散茶,优质茶的形状、大小均会保持一致:圆状的粒粒大小相同,扁状的条条厚薄相等,条状的长短匀称。这表明制茶技术高,采摘规格严,鲜叶的采摘一芽几叶全部相同,工艺精良。

好的茶叶条索紧结,在外形上卷曲优美,完整匀称,表面油润、洁净,没有断碎梗枝、木质纤维、粉末及杂物,而且芽毫多、叶质嫩;反之,则茶叶粗糙、叶质老、条索粗松、色泽复杂、身骨轻、净度差。

※辨别颜色

茶叶色泽需茶树品种、采摘的茶园条件、叶色等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再配以精良的加工,才能使成茶色泽匀正,且符合该类茶叶所特有的深浅、润枯和鲜暗。

干茶叶的色度依茶类不同有很大差异。以绿茶为例:绿茶以茶芽鲜嫩为佳,呈黄绿色,如果颜色浅绿,则低一等次,而颜色深绿,则该种茶叶最差。鲜嫩茶芽所制成的茶叶,色泽油润,隐含着光泽;但是如果采摘时过嫩,则茶叶青绿,颜色发暗;而采摘过老,则颜色干枯,不生动。

当然茶叶的色度和制作工艺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杀青不匀,也会造成茶叶光泽不匀、不整齐。而制作工艺粗劣,即使鲜嫩的茶芽也会变得粗老枯暗。

好的茶叶茶汤汤色显浅绿或者黄绿色,清澈而不混浊,明净澄澈;次质茶叶则亮度差,饱和度差,透明度低,暗淡混浊。

※闻香气

香气是茶叶的灵魂。各种茶都有各自不同的茶香。选茶时,干茶的香气高低、强弱、持久程度、纯正与否都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双手捧茶叶,靠近鼻端轻嗅,一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二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以高锐、鲜爽、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为佳。凡高香茶、新茶、足火茶,干嗅必然香气高、气味正;而劣质茶、陈茶或水分含量多的茶,则干嗅香气淡薄、低沉,且夹杂异味。

好茶需要妙器配

※因时制宜

茶具随着中国茶文化史的发展而演变改进,饮茶方法不断进步,茶具也随之向更为精良实用的方向一点点变化发展。在元代之前,喝茶以煮饮的方式为主,茶具主要有煮水的鼎镬和饮茶的杯盏;唐宋时期陶瓷工艺发达,青白瓷茶盏鼎盛一时;宋代偏好斗茶,黑盏占据主导,至元明又被淘汰;元代之后,煮茶法逐渐被泡茶法所代替,煮水器具主要改为汤瓶,然后用壶来泡茶,茶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紫砂壶在明清两代广受青睐,至今仍多为沿用;清代,盖碗异军突起,在老北京茶馆及四川一带开始盛行。到了近现代,玻璃杯作为新兴的茶具,更有助于观察茶的形色,也在茶具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因人而异

对于喜爱古典文化的饮者,古色古香的紫砂器具自然韵味最受青睐。紫砂壶造型古朴,色泽典雅,看上去稳重而不张扬,泡出的茶叶茶香味浓,适合中老年人选用。仿古造型的瓷器也能为茶平添几分古典韵味。时尚的年轻人对茶更多的要求是香清味纯,重在外观,宜用高身瓷壶、瓷杯或直筒玻璃杯沏茶,看上去简练快捷,更富有现代气息。若品茶者是文人雅士,则切不可用大壶大杯,而要用小巧玲珑的紫砂或瓷质壶杯。提壶在手,慢冲慢酌,才能营造出幽雅清闲的氛围。

※地域有别

长江以北一带,大多爱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在长江三角洲和华北等地,人们爱好品饮细嫩名优茶,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在江浙一带,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因此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也用有盖瓷杯沏茶。

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与之相配的茶具是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孟臣罐、若琛瓯。从名字到外形都十分雅致,体现了潮汕功夫茶的独特韵味。

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碗,颇有清代遗风。用盖碗饮茶一方面防止茶叶喝进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茶汤温度,以防烫口,去掉盖可观姿察色,盖上盖又可保温。

在海南岛上,当地人就地取材,采用椰壳制成茶具,极富创意。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习惯于用碗喝茶,古风犹存。

※与茶相宜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不同的观赏特色,不同的汤色、香气和滋味,不可一概而论,不分种类就随手拿一个茶具应付了事,那样就体会不到冲泡和品饮之情趣。

对于绿茶、黄茶、白茶、花茶,采用自然冲泡法,以透明玻璃杯为最佳,可将茶汤色泽及茶叶舒展起伏的姿态一览无余。对于红茶、黑茶来说,一般采取功夫茶冲泡法,以闻香品味为首要,而观形略次,可以把紫砂壶和瓷杯结合使用。紫砂泡茶有助于掌握茶叶的泡制时间,紫砂多含气隙,可吸收茶汤精华,有助于提升茶的芬芳;瓷杯饮用,有助于衬托深色茶汤,更好地观察茶汤本色,也便于事后清洗。

泡壶好茶有秘诀

泡好一杯茶除了需要好茶叶、好水和好器以外,还包括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注水方式。

※茶叶的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异。投放茶叶量太多或太少都不恰当,茶香和茶味都与投放量有关。茶叶量太少,茶中浸出物质就少,汤色浅,香气低,滋味淡薄;茶叶量多,茶中浸出物质就多,汤色深,香气高,滋味浓。浓淡合适才能充分品赏到茶的色香味。

按茶叶种类来分,一般说来,在相同容积下,冲泡绿茶或者花茶,投茶量可以在3克左右,茶水比为1:50左右;红茶投茶量在3~4克,普洱茶可投放5~10克,茶水比为1:30;而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1/3至1/2,茶水比为1:20左右。

※泡茶的水温

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对不同的茶,应视不同类茶的级别要求用不同的水温。如果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闷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变黄,茶香也变得低浊。

※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有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关系。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此外,茶也不宜太浓,浓茶有损胃气。

一般来说,绿茶以冲泡2~3次为好,乌龙茶则可冲泡5~9次,陈年普洱有的能冲泡到20多次。

※注水方式

泡茶时的注水方法有多种,虽说各人喜好不同,但不同的注水方法对茶叶的香、味影响确实存在差异。通常要先了解茶性,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注水的方式和速度。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称“环泡”),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当水没过茶叶时提高水壶高度冲沸水,这样冲下来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壶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简言之,注水低缓茶汤较绵软,提壶高冲茶气足些。一般沿碗(壶)四周注水的冲泡茶比较好喝,口感有点甜,而且顺滑。朝碗心高冲的方法,茶味比较浓。环泡加高冲的方法,口感较爽,香味比较重。

沏出一壶好茶的工序

※以乌龙茶为例的沏茶常用工序

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二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的1/3为度。

温杯:烫壶的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便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低泡:泡好的茶汤即可倒入茶盅,倒入时茶壶壶嘴与茶盅的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的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如果客人多时可将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中和茶汤浓度,以示对待客人平等;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分茶:将茶盅内的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轻啜慢饮细细体会茶之真味。

※其他沏茶常用工序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斟,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利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品时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一般以杯容量的七分满为宜。

清:要等客人离开后,才能清洗茶具,抹干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第二章 茶中宝贝多,常喝益身心

茶叶虽小功效大

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医药文化和茶文化一样发中源于中国,这两大支文化的结合,则是“茶疗”。茶叶虽小,却含有多种营养与药物成分。这些十分复杂的成分,使茶叶具有极其庞大的治疗与养生功效,从而成为人类最方便的养生佳品。《本草拾遗》:茶为万病之药

提神。饮茶可以达到提神醒脑的效果,减少人的嗜睡症状,防止大脑昏沉。

明目。饮茶可以清除肝火,使双眼更加明亮。并且对迎风流泪、白内障、眼部不适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生津止渴。饮茶可以使人津液分泌增强,从而达到更好的止渴效果,所以当人口渴的时候,最适宜饮一杯清茶。

清利头目。饮茶对于头痛、晕眩、卒中(中风)等,皆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益思。饮茶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并提高记忆力。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便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因此,脑力工作者特别适宜饮茶。

解毒。上火与毒素往往是并存,而清热的药物却具备解毒的功效。茶叶微寒,并可入五脏之经,因此可解五脏之毒。

清热。茶性微寒,并入五脏之经,所以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可除五脏炎火。

消暑。由于茶性微寒,特别适宜夏季饮用,具有良好的消暑、解暑作用。

消食。饮茶可以增强脾胃消化能力,因此可以消宿食、消积食,去除腹部胀满。

下气。对于气逆打嗝患者,饮一杯热茶,可以使肠胃中的凉气下行,顺利从肛门排出。

利尿。茶具有通小便的功效,对于小便不利的患者,常饮茶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

止泄。对于习惯性腹泻便溏患者,常饮茶水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

去油腻。对于经常吃大鱼大肉的朋友,饭后30分钟饮一杯清茶,可以有效去除油腻感,并减少厌食症的发生。

瘦身。常饮茶水,可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使身材更加苗条。

醒酒。喝酒之后,人们常常有恹恹欲睡的感觉,如果此时有紧急事务要处理,便可以沏一杯浓茶来给自己醒酒。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研究认为,以茶解酒不科学,因为茶里的咖啡因会使人神经兴奋,从而增加酒精过量造成的痛苦。其实,古人以茶醒酒,是防止酒后误事,与现代医学的解酒概念不一样。不过,如果按照现代的解酒方法,先饮一杯浓糖水,然后再饮浓茶,确实会减轻过量饮酒的痛苦。

固齿。经常喝茶,可以使牙齿坚固,并且防止蛀牙。

治痢。绿茶与姜一起冲泡成姜茶,可以治疗痢疾。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验方。

祛痰。正所谓热生痰,而微寒的茶水,正是去痰、清肺、润喉的良药。

治心痛。饮茶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对于心痛、心律衰竭等皆有疗效。此外,老茶树根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疗效显著。

祛风解表。频饮热茶,可以促使汗腺排汗,从而达到祛风解表的效果。

疗疮治瘘。由于茶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因此常饮茶水或将茶末外敷,对疮瘘等皆有良好的疗效。

预防口臭。口腔溃疡,往往会导致口臭。常饮茶水,则可以有效防止溃疡的发生,使口气更加清新。

延年益寿。常饮茶水,可以防治各种疾病,使人更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以上这些,仅仅是古代医学家们对茶的认识,随着现代科学的研究,人们又发现茶有更多的治病与保健功能。因此“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既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现代科学的验证。

汉方解茶——茶有药性

在6000万~7000万年以前,我国南方的土地上便已经出现野生的茶树,而茶叶被我国先民所利用,大概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医药之祖神农氏曾经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从而掌握了中草药的四味五性与归经,创立了医药之学。神农氏每次中毒后,所使用的解毒药,就是茶叶。不过,最终神农氏还是因为吃了断肠草,不治而亡。因此,茶叶虽然具有解毒功效,我们也不可将其视为万灵解毒药。

我国先民对茶叶的早期认识,除解毒之外,还发现其有醒酒提神的功效。《广雅》中对“槚”(茶树的古称)字的解释是:在荆州与巴州交界处,人们将茶叶与米汤搅拌后,制成茶饼。饮用时,先将茶饼置于火上烤至呈红黑色,然后捣碎放入瓷器中,加葱、姜、桔与芼等配料,以沸水冲泡后,即可饮用。此茶可以醒酒,令人不眠。

由于《广雅》大部分资料取自《尔雅》,而《尔雅》又为周公所著,所以对茶文化的兴起,有“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的说法。

茶的药物作用,其实并非只有解毒、醒酒与提神三个方面,随着对茶的不断研究,古人最终发现茶具有极其广泛的药用与保健价值,并且对于茶叶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也有了更精细的解释。

※茶的性味

中药以性味来定义不同的属性。性,指的是四性,也称四气;味,指的是五味。四气五味,其实只是一个通俗又顺口的说法,严格按照五行分类,其实是五气五味。

五气,指的是温、热、平、凉、寒,这是药物最基本的属性。一般治疗原则是,以寒凉药治温热病,以温热药治寒凉病。了解了药物的五气,用药的大方向上便不会出错。平,指的是介于温凉之间的药,这种药物既不偏热,也不偏凉,作用比较和缓。此外还有微寒、微温、大热、大寒之类的药,皆不出五气范围。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此外,还有淡味,归为甘类;涩味,归为酸类。一般酸味药物,有收敛、固涩等作用(涩味与酸相似);苦味药物,有泻火、滋阴等作用;甘味药物,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淡味药物,有渗湿、利尿等作用);辛味药物,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咸味,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补肾益精等作用。

唐代《新修本草》与明代《本草纲目》中,对茶叶性味的认定是:味苦甘,微寒,无毒。具有这种药性的茶饮,正是补泻皆宜、清热解毒的良药。

※茶的归经

药物归经,是通过脏腑经络学说对药物性能的精确分类。按照脏腑经络学说,生命的核心是五脏六腑,人体的皮肤、肌肉、骨骼、血脉等皆是脏腑的外延。经络,则是连接五脏六腑与人体各部的能量通道。

人的各种疾病,其根源在于脏腑病变与经络不畅,而药物归经正是对症下药的保障。比如,病在心,吃入心经的草药,便可以直达病灶;病在肺,吃入肺经的药,便可以直达病灶。由此可以看出,对药物进行归经分类,有助于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古代医书对茶的归经分类是:入肺、心、脾、肝、肾五经。也就是说,茶可以直达五脏六腑,对五脏六腑皆有补益与解毒作用。因此可以说,茶的治疗功效是非常广泛的。

※茶的功效

茶的主要功效,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清五脏毒火。不过,如果要细致划分,则茶的功效不胜枚举,十分全面,以至于有“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

现代研究——茶中有营养

水、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六大营养素。如果将碳水化合物分为糖类与膳食纤维,则称为七大营养素。现代营养学认为,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正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如果某一元素长期缺乏,就会患有疾病。

现代研究发现,茶叶中所含的成分,几乎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共计500余种。这一研究结果,从营养学的角度肯定了茶叶的治疗与保健功效,于是“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无茶则病”等老话,又开始成为现代人的流行语。下面,我们便从营养学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一下茶叶中所含的营养。

※茶叶中的矿物质

人体大约需要70种矿物质,其中有14种被称为必需微量元素。这14种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只有微乎其微的一点点,但是如果摄入不足,就会患有各种疾病。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即含有钾、磷、钙、镁、硫、铁等一般元素,也含有铜、锌、氟、镍、碘、硒、钠等微量元素。由于茶叶含有如此丰富的矿物元素,所以饮茶有益于健康。

※茶叶中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生命的根本,任何其他物质,都无法取代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并维持细胞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保障细胞的生长、更新与修补,因此,没有蛋白质,便不会有细胞存在。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先是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至身体各部之后,再合成蛋白质。因此,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自然界约有300余种氨基酸,其中只有20种可以组成蛋白质。这20种氨基酸中,有12种在人体内可以自动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有8种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称为必需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占干重的2%~3%,并且包含人体不可或缺的8种必需氨基酸。此外,茶叶中还含有大量独特的茶氨酸。茶氨酸味甜,我们喝茶时品尝出的回甘,就源自于茶叶中的茶氨酸。回甘味越浓,说明茶氨酸的含量越高,茶叶质量越好。

茶氨酸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提高脑内多巴胺生理活性,使人情绪安定,消除疲劳。茶氨酸还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茶氨酸最突出的作用是对学习、记忆有着显著的帮助,因此,茶氨酸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

※茶叶中的油脂与酶类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许多盲目减肥的人,都因为身体缺乏油脂而造成亚健康,甚至患有各种疾病。因此,我们不能将油脂视为洪水猛兽,适量摄入油脂才是健康的保障。

油脂是人体能量的源泉,并且还可以促进营养的吸收,尤其是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具有决定作用。按照化学成分,油脂可分为单纯脂类、复合脂类与衍生脂类。单纯脂类,即脂肪,是人体的主要能源;复合脂类,主要是磷脂与脑甘酯,是神经细胞与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脂类,包括脂肪酸、固醇与酮体等,是人体发育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由此可以看出,油脂类摄入不足,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茶叶中含有2%~3%的油脂,并且易于人体吸收,可以有效补充人体油脂的摄入。

人体在进行消化、吸收、走动、跑步、代谢等各种活动时,其本质都是在进行无穷无尽的化学反应。而酶类物质,是人体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保证人体各种反应与运动的顺利进行。人体的酶类物质共有六大类,茶叶便占有五类。因此,喝茶也可以补充人体酶类物质的不足。

※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与膳食纤维,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糖类与膳食纤维。饮用茶水时,我们只能吸收茶叶中的各种糖类;以茶叶做成菜肴(如龙井虾仁),则也可以摄入茶叶中的膳食纤维。

糖类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寡糖与多糖,可以提供给人体足够的能量与热量。茶水中的糖类含量约为5%,因此饮用茶水,既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糖分,又不会造成血糖过高。即使糖尿病人,也可以将茶水作为一种良好的低糖饮料。

※茶叶中的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饮茶可以有效补充人体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饮茶不仅可以使双眼明亮,预防夜盲症与白内障,还对肺癌有着良好的防治作用。

茶叶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B族维生素不但可以防治脚气病,还可以维持肠胃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B族维生素缺乏,还会造成眼炎、口腔炎、皮肤粗糙、脱发、肾病、贫血等。因此,常饮茶水,可以使人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

绿茶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毛细血管功能,因此常饮绿茶既保健又养颜。

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保持人体钙磷平衡,有效防治骨质疏松与软化的病变。

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E,可以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防治不孕与流产,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K,可以增强人体代谢功能,维护肌肉组织与血液循环的正常功能。

茶叶中还含有维生素P、维生素U、维生素H等。正是这些丰富的维生素,使茶叶保健功效更加显著。

健康饮茶好处多

现代研究证明,古人“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并非一句虚言。因为茶叶中不但含有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咖啡因等有机化学成分,还含有磷、钾、锌、硒等无机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既包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也包含功效显著的药物成分。

※防癌抗癌

茶多酚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与BHA的4~6倍,是维生素E的6~7倍,是维生素C的5~10倍。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不但可以有效保护食品中的色素与维生素,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失去原有的色泽与营养,并且能够清除人体有害的自由基,从而具有抗癌的功效。

茶多酚具有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强人体代谢酶的活性,加速人体对致癌物的分解与排泄,抑制和阻断人体内源性亚硝化反应,从而防止癌变与基因突变。经常饮茶,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均有良好的预防与辅助治疗作用。

※降血脂

当人体脂肪代谢失常,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就会不断增高,造成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增生,从而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甚至会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局部组织坏死等心血管疾病。

由于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良好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浓度,抑制动脉粥样化斑块增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经常饮茶就可以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

※降血压

人体肾脏对血压具有调节作用。当肾脏分泌“血管紧张素 Ⅱ”时,血压就会上升;当肾脏分泌“舒缓激肽”时,血压就会下降。一般情况下,肾脏会使血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可是,当促进这两种物质转换的酶活性过强时,“血管紧张素 Ⅱ”不断增加,血压就会居高不下。

茶多酚可以有效抑制转换酶的活性,因此,常饮茶便可以防止高血压。

※降血糖

茶多酚对人体糖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从而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因此,常饮茶的人群,患有糖尿病的概率较小。

※防治脑中风

茶多酚可以有效抑制过氧化脂的产生,消除血管痉挛,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直径,确保血液通畅,从而对脑中风有防治作用。

※抗血栓

茶多酚对红细胞具有保护与修复作用,并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的产生,从而确保血液黏稠度不会增高,使血栓无法形成。此外,茶多酚还能有效抑制血浆与肝脏中胆固醇的增高,促进脂类与胆汁酸排出体外,使人体不会因脂肪、胆固醇过高而形成血栓。因此,茶叶抗血栓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提高免疫力

茶多酚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活性,使免疫球蛋白的总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刺激抗体活性变化来全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通过强大的抗体,人体可以自动抑制或消灭各种病原体、病菌与病毒。

因此,通过饮茶来提高免疫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抗过敏

茶多酚可以有效抑制组氨的释放,防止因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对哮喘、皮肤过敏等有着显著的疗效。实验证明,茶多酚的抗皮肤过敏效果比常用过敏药的抑制效果强2~10倍。因此,饮茶抗过敏,比药物更有效。

※缓解肌肉疲劳

茶多酚可以刺激肾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肾脏的血流量,使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得到增强,尿液中的乳酸因此得到更好的排泄。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乳酸是一种疲劳物质。肌肉在运动中会将脂肪分解为热量与乳酸,乳酸刺激神经,会产生疼痛与疲劳的感觉。而通过饮茶,可以使乳酸快速排出体外,从而缓解肌肉的疼痛与疲劳。

※止泻、通便

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综合免疫力,能够抑制或消灭各种引起腹泻的病菌,并且舒缓肠胃的紧张状态,从而达到消炎止泻的目的。此外,茶多酚还可以刺激肠胃反应,加速大肠蠕动,从而防治便秘。因此,常饮茶水不仅可以治疗腹泻,还可以治疗便秘,使人排便正常。

※防治坏血症

茶多酚可以促进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由于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症,因此经常饮茶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坏血症。

※抗菌消炎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消灭病菌与病毒。目前医学上开始以茶叶制剂来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阿米巴病等,治愈率达到90%。茶多酚局部外涂,则可以治疗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

※解毒

严重的环境污染,使重金属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铅中毒,会降低人体免疫力,缩短寿命;汞中毒,会使人的肾脏与神经系统受到破坏。而茶多酚对重金属却有着极强的吸附作用,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产生沉淀,从而减轻重金属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此外,茶多酚还可以改善肝功能、增加排尿量,因而对生物碱中毒也有着较好的抗解作用。

※抗衰老

茶多酚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清除人体有害自由基的作用。研究表明,当人体内的自由基呈过剩状态时,人体就会呈现衰老特征,自由基的积聚与人体的衰老呈正比。而常饮茶的人,由于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因此可以延缓衰老。

※抗辐射

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具有极其优秀的抗辐射功效,可以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并促进其排出体外。茶多酚可以有效阻止各种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就连核辐射亦不例外,它可使锶90与钴60迅速排出体外,因此被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日本广岛幸存者中,便有许多人是因为迁移到茶区居住并大量饮用绿茶,从而免受辐射的伤害,并且体质良好。

※固齿与清除口臭

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消灭口腔各种有害细菌,从而预防龋齿的发生,并有效清除口臭。又由于茶叶中含有的氟,具有坚固牙齿的功效,因此常饮茶,便可防龋、固齿、清除口臭。

※健胃助消化

茶多酚可以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肠胃的消化能力。此外,茶多酚化合物还以薄膜状态附着于溃疡表面,防止胃溃疡的进一步扩大与恶化。

※消渴解暑

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首先具有消渴的优点。当茶水滑过干渴的咽喉,焦渴的感觉会慢慢消失,浸润的滋味充满身心。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干燥的空气和酷热的阳光很容易让人觉得干渴甚至是中暑,茶便是绝佳的解渴和消暑饮品。在树荫摇曳的庭院中摆上清茶数盏,品饮欢娱的同时也获得了消渴解暑的效果。

※美容护肤

茶多酚为水溶性物质,用其洗脸可以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消毒灭菌,延缓皮肤老化,减少色素沉着,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等。因此,用茶水洗脸,可使面部青春焕发。

此外,茶叶的提神醒脑、清火明目等功效,已属于尽人皆知的常识,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

茶疗三大类

——单味茶、茶加药、代茶凭神奇的茶多酚,茶叶便已无愧于“万病之药”的美誉。但为了使茶单疗养生祛病效果发挥到极致,我国古人又将中药添加到茶饮中,甚至是将纯中药制剂代茶饮用。于是,茶疗养生祛病的原料——药茶,便形成了三大类:单味茶、茶加药、代茶。

单味茶

单味茶,就是仅以茶叶作为养生祛病的药材,不添加其他药材配伍组成复方。这其实是最古老的茶疗手段,因为茶叶最早的应用,便是只以单味茶入药,来进行解毒。只是由于茶这种药材性质较为平和,适宜长期饮用,于是后来才普及成为一种日常饮料。单味茶按照中医理论,属于“七情合和”中的“单行”,只用一味茶叶成为药方,因此也称为“茶叶单行”、“茶疗单方”。

单味茶完全保持了茶叶特有的色香味,喝起来口味醇香,止渴生津,并且养生祛病功效卓越,因此喝茶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养生方式之一。茶叶品种极多,单从加工方式来划分,便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类,此外还有可归类为绿茶类的花茶。从整体上来讲,各种茶叶的养生祛病功效都是相近的,都具备前面已讲述过的几十种养生与治病功效。可是如果按照中医理论细分,则不同茶叶的功效又略有不同。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由于茶性偏凉,所以适宜热症患者饮用,并且也是夏天防暑降温的最佳饮料。由于绿茶富含维生素C与茶多酚,因此也是抗癌、抗辐射的最佳饮品。此外,肠炎、痢疾患者,以及常食油腻食物的人群,也适宜多饮绿茶。花茶、黄茶与绿茶的功效基本相同。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和,一年四季皆宜饮用,尤其对减肥、美体具有良好作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乌龙茶都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微发酵的白茶,其功效接近乌龙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其茶性略偏于温,所以适宜寒症患者饮用,并且也是天气寒冷季节的最佳饮品。对于消化道疾病、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患者,最好以红茶作为茶疗手段。全发酵的黑茶,与红茶功效接近。

了解了这些知识,单味茶的养生治病功效,就可以发挥得更加完美了。

茶加药

茶加药,就是将茶叶与其他中药一起冲泡制成饮品,既能够生津止渴,又能够扩大疗效,从而更好地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茶加药属于中医草药配伍组成的“复方”,也称为“茶疗复方”。中药配伍讲究“同类相需,异类相使”,即添加功能相同的药物,以增强其药力与功效;添加功能不同的药物,以扩大其治疗范围并减弱毒素与副作用。比如,同仁堂名方“六味地黄丸”,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为“同类相需”的三味补阴药,茯苓(祛脾湿)、泽泻(泻肾火)、牡丹皮(清肝火)为“同类相需”的三味泻火药;补药与泻药之间,则属于“异类相使”的关系。“六味地黄丸”最妙之处,便是依据“同类相需,异类相使”的原则,以三位补药进入肝、肾、脾三经的同时,又以三味泻药去这三经的邪气,补通开合,补而不腻,从而成为滋阴补肾的著名良方。茶加药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茶叶、肉桂、枸杞子一起冲泡饮用,肉桂壮阳,枸杞子滋阴,茶叶泄五脏邪毒,也是以“同类相需,异类相使”为原则,从而实现了阴阳双补,补泄结合的配伍关系。

我国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均记载了茶疗复方,如《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和剂局方》等医学典籍,均对茶疗复方有所记载。其中最为著名的“川芎茶调散”、“午时茶”、“菊花茶”、“桂花茶”、“人参茶”、“姜片茶”、“芝麻养血茶”等茶药方,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

如今,茶疗复方在茶疗养生的地位仅次于单味茶,是许多人养生祛病的重要手段。由于其简便、实用、治疗范围广,因此喜爱茶疗复方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多。

代茶

代茶,即以药代茶,也可称为“非茶之茶”。这是把一些中药像茶叶一样冲泡后饮用,里面并不放任何茶叶,只是代茶饮用,从而达到养生或治病的目的。

代茶疗法,在唐朝名医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中已有记载。到了宋代,代茶疗法应用得更加广泛,医学典籍中的记载也开始越来越多。比如《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有许多代茶疗法。此外,宋朝也将茶馆中贩卖的其他饮料称为代茶。比如宋代文献《梦染录》中记载,当时茶馆中将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这种饮料其实就是酸梅汤的鼻祖。

如今代茶疗法在茶疗养生的地位略次于茶疗复方,饮用人群相对较少,一般不适宜长期饮用,往往是病愈则止。不过,由于代茶疗法针对性较强,因此疗效更加显著。

一般常用作代茶的中药有:菊花、密蒙花、金银花、金钱草、胖大海、薄荷、佩兰、藿香、茅根、芦根、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人参、枸杞子、陈皮、蒲公英、细辛、玫瑰花、桔梗、石斛、山萸、红花、益母草、大黄、黄连、垂盆草、淫羊藿、刺五加、侧柏、杜仲、罗布麻、竹叶、薏米、荷叶、莲子心、大青叶、陈皮、青木香、丹参、车前草、红枣、老姜等。

当然,可以用作代茶的中药远不止这些,可以说任何能够以煮或冲泡形式饮用的中药,都可以作为代茶。可是,对于纯中药类代茶,尽量不要长期饮用,应当病愈则止,并且期间还应注意其饮用禁忌。

第三章 养生保健茶,会喝更有效

按需饮茶更健康

医讲究“千人千方”,对于不同的人患有的同样病,往往选择不同的中药方。茶疗养生,依然不可违背中医的这条大原则。体质不同、人群不同,茶方也不同。

辨清体质喝对茶

※热性体质

人体阳气过盛,会造成腺体机能代谢过于活跃,易紧张和兴奋,心跳加快。这种体质,我们称为热性体质。其外在表现为:容易上火、发炎、尿少而黄、口干舌燥、怕热、喜欢喝冷饮、经常便秘、粪便干燥等。

热性体质的人,适宜饮用性寒、性凉,清热去火的茶品。如苦丁茶、西洋参、决明子、菊花、薄荷、薏米、金银花、蒲公英等,皆是不错的选择。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宜饮用温热性质的茶品,如姜茶、桂圆茶、肉桂茶等。

※寒性体质

人体阳气过衰,会造成机能代谢活动过慢。这种体质我们称为寒性体质。其外在表现为:体温偏低、手脚冰冷、关节疼痛、怕吹风,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这种人通常脸色比较苍白、精神欠佳、喜欢热饮热食,女性月经延迟而血块多,舌头颜色为淡红色。

寒性体质的人,适宜选用温性或热性的饮品来驱散寒气,使身体产生更多热量。如当归、黄芪、栗子、山楂、杏仁、生姜、茴香、桂圆、桃子、桑葚、红茶、乌龙茶等皆是不错的选择。寒性体质的人不宜饮用凉性的茶品,如苦丁茶、夏枯草茶等。

※实性体质

阴阳较为均衡的体质,称为实性体质。这种体质的人,身体强健、肌肉结实;活动量大、声音洪亮、精神佳;较少流汗,容易出现便秘、腹胀等问题;舌苔较多,会有口臭;脾气较差,经常烦躁、失眠。

实性体质的人,由于身体缺乏排毒功能,因此内脏积热,郁结有大量废物。在茶疗上,适宜饮用性寒、利尿、通便的茶品。如薏米茶、芦荟茶、蒲公英茶、车前草茶、桑叶茶等,皆是不错的选择。实性体质的人不适宜饮用热性的茶品,如肉桂茶、姜茶、桂圆茶等。

※虚性体质

人体元气不足,属于虚性体质。这种人免疫力较为低下,对病毒的抵抗力偏弱。虚性体质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气虚: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沉、易出汗,还经常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的药物泡茶。

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女性月经量少色淡、脉搏细弱等,可选用当归、三七花、熟地、桑葚子等补血、养血、生血的药材泡茶。

阴虚:主要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身体消瘦、夜间容易出汗、平常容易过敏,眼、口、鼻干燥。由于阴虚不是由于阳气过多导致的,所以不能消减阳气,只能通过滋阴来改善。茶疗可以选择生地黄、麦冬、玉竹、银耳、冬虫夏草、石斛等具有补阴、滋阴、养阴功效的药材泡茶,忌饮用寒凉的药材单纯泻火。

阳虚:也称作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表现。除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平时怕冷、不喜欢喝冷饮,而且容易疲劳、感冒、四肢偏冷、夜尿多、腰酸腿软、性欲下降等症状。夏天是阳虚体质的最佳调理时机,因为外界气温高,正好可以补充阳气。茶疗可选用一些补阳虚的药物来泡茶,比如丁香、红参、杜仲、肉桂、海马等。

※燥性体质

人体缺乏水分,属于燥性体质。这种人通常表现为:空咳无痰、口渴舌燥、皮肤干燥、经常便秘、妇女月经量少等。燥性体质的人,适宜多饮用蜂蜜、牛奶等滋润性饮品,可明显改善症状。茶疗可选择柳丁茶、橙子茶、苹果茶、甘蔗茶等水果茶品;这种人不宜饮用薏米、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苏等利水消肿的茶品。

※湿性体质

人体水分过剩,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则属于湿性体质。湿性体质的人,往往身体虚胖、浮肿,血压偏高,常患有腹泻,并且咳嗽多痰,女性会出现白带过多。湿性体质的人,茶疗宜选择冬瓜、薏米、紫苏等利水消肿的茶品。

一般来说,体质虚弱人群在泡茶时可以添加具有补气、滋润作用的冰糖或红糖;体质火热人群可添加具有清凉、解毒、通便功效的蜂蜜。若担心冰糖、蜂蜜的热量过高,会导致发胖,则可以冲泡茶叶时加入甜菊叶,没有热量,并且会增加甜味。

不同人群按需饮茶

※儿童

儿童适宜喝淡茶,并且尽量不要喝新茶。

营养学家认为,儿童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需要通过饮食大量补充铁元素。但是,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肠道对铁元素的吸收,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并且茶中还含有咖啡因,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睡眠。由于新茶中鞣酸、咖啡因的含量比陈茶高,浓茶中的鞣酸、咖啡因含量比淡茶高,因此,儿童适宜喝用陈茶冲泡的淡茶,不能喝较浓的新茶。

此外,儿童不宜在晚上喝茶。因为茶不但有兴奋神经的作用,还有利尿的功效,儿童晚上喝茶,尿量增多,会影响睡眠质量。

儿童适量饮用淡茶的益处,主要表现在:①茶叶里含有茶多酚类物质,可以消食解腻,促进肠胃蠕动而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儿童的消化能力;②茶叶有清火作用,可以防止儿童内火过旺导致的大便干燥;③茶叶中含有的各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④茶叶中含有的氟,可以防治龋齿,使牙齿更坚固。

虽然淡茶对儿童具有保健作用,但也不可饮用过量。每天的饮用量,不宜超过2杯,并且要尽量在白天饮用。

※老人

老年人适当喝茶,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可是,如果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则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浓茶中含有大量咖啡因、可可碱与茶碱,会引起失眠、耳鸣、眼花、心律不齐、尿量增多等症状。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逐渐减弱,如果过量饮茶,茶水被肠胃吸收后进入人体血液,会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慌、气短、胸闷等现象。对于有冠心病、肺心病的老人,过量饮茶甚至会引发心力衰竭。

因此,老年人饮茶必须适量。一般每次饮茶不要超过半杯,并且尽量饮用陈茶。每当新茶上市,喜欢喝茶的老人肯定有尝鲜的愿望。但饮用新茶,每次不宜超过300毫升,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应当控制自己,不可过量饮茶。

※女性

女性有四个特殊的生理周期,在此期间应当少喝茶,慎喝浓茶与新茶。

月经期:茶叶所含有的咖啡因,可对心脑血管与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月经期间饮用浓茶,容易引发痛经、经血过多与经期延长,并且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会阻碍铁元素的吸收,易使经期女性产生贫血。

妊娠期: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加重孕妇的心、肾负担,增多排尿量,从而引起各种不适。此外,腹中的胎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快速代谢咖啡因,当其长期从母体中吸收咖啡因,会导致发育不良。

哺乳期:母亲过量饮用茶水后,茶水中的鞣酸会抑制母乳的分泌,使乳汁减少。茶中的咖啡因通过乳汁被婴儿吸收,对婴儿的呼吸系统、肠胃消化系统造成刺激,不利于婴儿的正常发育。

更年期:更年期的女性往往情绪不稳,感情易冲动,如果过多饮茶,会导致乏力、头晕、失眠、心悸、痛经、月经失调等症状。

※脑力工作者

对于作家、学者与夜晚操劳的脑力工作者,茶水是最佳饮料。虽然许多知识分子喜欢喝咖啡,但是由于咖啡对神经的刺激性较强,往往引发多种不良症状,因而其保健性无法超越茶叶。

现代研究证明,茶叶具有提神醒脑、促进新陈代谢、减缓衰老等功效。尤其是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有效阻止有害蛋白的积累,保护脑细胞,维持大脑的认知能力,延缓脑细胞衰老,预防老年性痴呆。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高思维活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茶叶中的咖啡因不同于咖啡中的咖啡因,茶叶中的咖啡因含有天然蛋白质茶氨酸,可以防止咖啡因普遍带有的副作用,减少血压升高、头痛与乏力等症状的发生。

由于现代化办公皆以电脑操作为主,为减少电器造成的辐射危害,脑力工作者最好选用绿茶作为自己的第一饮料,而且不可过量饮用浓茶,每天饮用量以12克为宜,分3~4次冲泡。脑力工作者饮用药茶,则应当选用药味稍柔、药力稍缓、气味芳香的花类或叶类植物。

※体力工作者

对于体力工作者,茶水同样属于最佳饮料。由于劳动量大,体力消耗多,进食量也大,每日饮茶的分量也可以相应增加。一般而言,体力工作者每日饮茶20克左右为宜。如果又以牛羊肉为副食或过量食用肥腻,并且还嗜烟酒,那么饮茶量还可以适量增加。

体力工作者由于工种不同,饮茶种类也应当有所变化。对于高温作业的工种,应当多喝加糖的绿茶;对于易受风湿、风寒的工种,应当多喝加姜的红茶;对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种,可以多喝些加人参、黄芪之类的滋补茶。重体力劳动者饮用药茶的原则是,应选用药力深厚的果类、根茎类植物茶。

养生必知的饮茶禁忌

茶有益健康,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事实。然而,如果饮茶不得其法,甚饮至是犯了禁忌,那么适得其反,影响健康。因此,切不可触犯以下这些饮茶禁忌。

饮茶宜淡忌浓

对于一般人而言,饮茶应以淡为宜。因为浓茶会刺激人的心脑神经系统与肠胃消化系统,易引起失眠、心速过快、胃溃疡等。尤其是患有心脏病、胃溃疡、神经衰弱、身体虚弱者,更是不可饮用浓茶,以防病症加重。

不过,对于体内有湿热、常吸烟、饮酒过量、喜食大鱼大肉及油腻食物、口腔发炎及咽喉肿痛的人,还是可以短时期内饮用浓茶的。

新茶须少饮

茶叶并非是越新越好,刚刚采摘加工成的新茶,会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与醇类物质,会对人的肠胃黏膜造成强烈刺激,导致胃病的发生。因此,新茶不可过量饮用。对于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尽量做到不喝。

茶垢致癌,茶具必须清洁

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与致癌物,因此茶具必须要保持清洁,不可留有茶垢。清洗茶垢,可用少量橘子粉或桔子汁与清水混合后注入茶具中,浸泡两三个小时后,再对茶具进行冲洗,茶垢很容易被洗掉。

袋装茶只泡一次,散茶泡三回

散装茶叶,往往是质量较好的茶芽制成的。这种茶叶经热水浸泡三次后,其中的营养物质基本上可以全部析出。如果继续用开水冲泡,则会使更多的有害物质浸出。因此,散茶最好只泡三回。

袋装茶往往是质量较次的茶叶加工而成。经过切揉,成为茶末后,第一次冲泡便可浸出90%左右的营养物质,第二次冲泡则开始出现有害物质。因此袋装茶应当只冲泡一次。

不饮一泡茶

茶叶表面往往残留一定量的农药,以及加工过程中沾染的有害物质。因此,第一次冲泡茶叶,应以洗茶为目的,不宜饮用。

不空腹饮茶

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能力,增加水分的吸收,导致茶叶中不良成分进入血液,使人出现头晕、心悸、恶心、手脚无力等症状,发生“茶醉”。

饭后1小时内,不宜喝茶

茶叶中的鞣酸,可以同食物中的铁元素起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因此,长期饭后饮茶,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因此,应当饭后1小时之后,再喝茶。

第四章 茶色不一样,保健功能大不同

绿茶养生:防止辐射

茶,指的是加工制作过程中没有发酵工序,只是将嫩叶采摘后经过高绿温杀青,然后经过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的干茶。其茶汤青翠碧绿,色味绝佳,因此备受世人青睐。绿茶保存有较多的天然营养成分,“儿茶素”是绿茶成分中的精髓部分。绿茶收敛性强,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甚至降脂减肥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饮绿茶不但是精神上的享受,更能保健防病,有益身心,夏天饮用,更可消暑解热。

绿茶品性

※不发酵茶

绿茶是完全不发酵茶,与发酵茶相比,叶绿素、维生素、茶多酚、咖啡因等天然物质保留较多。科学研究发现,不发酵茶不仅可以抗过敏,还具有防止细胞老化、抑制细胞生长的功能。绿茶中含有的茶甘宁成分还能提高血管弹性,长期饮用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炒青绿茶

采用炒制方法来干燥。炒制过程中手法变换及机械外力的影响,使得成品茶叶呈现出不同形状,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西湖龙井属于扁炒青。炒青茶香气最浓。

※烘青绿茶

用烘笼烘干进行干燥,烘干后的毛茶经精加工后大部分用作熏制花茶的茶坯,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加入鲜花,待鲜花吐出香味,合理搅拌和窨制,制成花茶,部分名优绿茶也采用此法,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烘青绿茶香气一般不如炒青绿茶浓。

※晒青绿茶

直接通过太阳光的照射来进行干燥,是绿茶里比较独特的一个品种。由于没有受到非自然因素的破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内的天然物质,使成茶滋味浓厚,并且有一种馥郁的青草味。不过晒青绿茶往往不直接饮用,而是用来制作紧压茶,比如砖茶,沱茶。晒青绿茶可分为滇青、川青、陕青,其中以云南大叶种的滇青品质最好,可作为沱茶和普洱茶的原茶。

※蒸青绿茶

利用高温蒸气将茶树鲜叶杀青。由于蒸气破坏了鲜叶中酶的活性,形成了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特性,虽茶汤清澈悦目,但茶香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够鲜爽。蒸青绿茶自唐朝传入日本,启发了日本茶道文化兴起,流传至今,现在的日式茶道所用的茶仍是蒸青绿茶。

绿茶冲泡

※选茶具

绿茶冲泡后最大特点就是茶叶条索舒展,在水中的形态富于变幻,欣赏茶叶的动态美也是茶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透明度佳的玻璃杯是冲泡绿茶的首选,尤其是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细嫩的名贵绿茶。白瓷茶杯也是不错的选择,好的白瓷光洁如玉,能将碧绿的绿茶茶汤衬得青翠明亮。

※水温控制

冲泡绿茶的最佳水温为85℃左右。根据冲泡方法及茶叶品种、时节、鲜嫩程度的不同适当调整水温。清明前后一周左右采制的绿茶较为幼嫩,应用80℃水冲泡;冲泡两次之后水温可适当提高。低档绿茶可用95℃水。

※冲泡三法

上投法:一次性向茶杯中注热水,待水温适度时投入茶叶,多适用于细嫩炒青绿茶,如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及细嫩烘青绿茶,如黄山毛峰等。越嫩的茶叶,水温要求越低,有的茶叶可在水温降至70℃时再投放。但此种方法不便于日常品饮操作。

中投法:在投放茶叶后,先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稍加摇动使茶叶吸足水分舒展开来,再注入至七分满热水。此法适合松散形条老茶,如黄山毛峰。对较为细嫩的茶叶,可以彻底降低水温至80℃,避免茶的苦涩,茶叶的上下浮动姿态也最为持久。

下投法: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内注足热水,此法适用于紧压形索的茶和细嫩度较差的一般绿茶。

冲泡时间:先用水烫杯,用水高冲,再浸泡约一分半钟,即可品茶。冲泡好的绿茶应在3~6分钟内饮用完毕。以前三次冲泡为最佳,第三泡之后滋味已经开始变淡。

茶中名品

※西湖龙井

龙井茶以新为贵,越是早春采摘的茶、越是存放时间短的新茶,其品质最出众。

新茶干品颜色碧绿,形状整齐,色泽匀净;陈茶干品颜色发黄,色泽晦暗,形状不匀整而有碎末。冲泡后,新茶汤色明净,茶叶舒展如枝头初绽,味道醇厚而清香;陈茶汤色暗淡,茶叶展开显得枯瘦残缺,味道淡寡,甚至有异味。

常饮龙井茶,有降脂、减肥、明目、利尿、抗癌以及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值得一提的是,龙井茶中所含的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和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他茶叶多,不仅可以生津止渴、提神益思,还可以除烦去腻、消炎解毒。

※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省吴县(现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该茶又名“吓煞人香”,以嫩绿隐翠、清香优雅和绝妙韵味著称。关于其得名,曾有史料记载:“此(洞庭碧螺春)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碧螺春品质优异,以“四绝”闻名世界,即形美、色艳、香浓、味醇。此茶干品条索紧细厚实,犹如螺旋形卷曲,银白隐翠,茸毛披覆。冲泡后,汤色清澈碧绿,叶底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甘厚,素有“一嫩三鲜”之称。

碧螺春是各类茶叶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咖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及氨基酸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裨益。另外,碧螺春茶叶中氟含量较高,对预防智齿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明显效果。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中外。

信阳毛尖新茶外形细、圆、光、直、匀整,白毫明显,色泽翠绿有光泽。冲泡后,汤色明亮清澈,叶底鲜绿清亮,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陈茶色泽较暗,白毫损耗较多,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较淡,叶底欠鲜绿甚至发乌,香气低闷欠爽。

信阳毛尖茶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降血压、美容瘦身等多种功效,特别是其中含有的咖啡因和儿茶素能促使血管壁松弛,并能增加血管有效直径,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所以常饮毛尖茶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有助于缓解各种压力。

※黄山毛峰

又被称为“黄山云雾茶”,属烘青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该茶主要产于安徽黄山风景区和相邻的汤口、芳村、岗村、杨村、长潭一带。由于茶叶白毫披身,牙尖锋芒,且采自黄山高峰,所以名为黄山毛峰。

品质上好的黄山毛峰新茶条索细扁,茶芽肥壮,白毫显露,香气清鲜高远。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黄肥壮,匀亮成朵,滋味鲜浓、醇厚,回味甘甜;陈茶条索萎缩,色泽深黑,光润度略减。冲泡后,茶汤香气收敛,圆和清淡。

黄山毛峰茶具有一般绿茶的所有功效,如提神醒脑、降血压、强化心脏功能、减肥、抗菌、抑菌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山毛峰含氟量较高,而氟化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所以黄山毛峰茶具有较强的健齿作用。

※六安瓜片

简称片茶,以其形似瓜子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绿茶品种之一,也是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特种茶。六安瓜片色泽翠绿,身披白毫,香气清高,味甘鲜醇,深受人们喜爱。

六安瓜片优质茶外形单片平展、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不带芽梗,形似瓜子,色泽宝绿,也披白霜,明亮油润。冲泡后,汤色清澈,叶底黄绿匀高,滋味鲜醇。

六安瓜片既是消暑解渴的上佳茶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解困的良药,不仅可以生津,更是消食、解毒、美容、缓解疲劳的保健佳品。特别是六安瓜片中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延缓衰老,所以常饮瓜片茶能有效抗衰老。

红茶养生:暖身养胃

茶,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红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红茶具有红叶、红汤的外观特征,色泽明亮鲜艳,味道香甜甘醇。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保健性极高,其性干温,可养人体阳气,生热暖腹,温胃驱寒,消食开胃,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最适宜脾胃虚弱、体质偏寒者饮用。

※红茶品性小种红茶

为福建省特产,有正山小种红茶和外山小种红茶之分。正山小种红茶产于风光秀丽的福建武夷山区。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红茶均为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为逊色,统称为外山小种红茶。

※功夫红茶

又名条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的流程制成,是中国特产的红茶品种。因其工艺高超,制作精细,品饮讲究而得名。

功夫红茶又依据茶树品种分为大叶功夫茶和小叶功夫茶两种。大叶功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功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叶鲜叶为原料制成。

※红碎茶

在功夫红茶的基础上,以揉切代替揉捻,或揉捻后再揉切而制成,是国际市场上销量最大的茶类。依据总的品质特征,红碎茶可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细类。

红茶冲泡

※选茶具

品饮红茶最合适的茶具是白色瓷杯或瓷壶,尤以骨瓷最佳。一般来说,功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即置茶于白瓷杯中,用沸水冲泡后饮。而红碎茶和片末红茶则多采用壶饮法,即把茶叶放入壶中,冲泡后为使茶渣和茶汤分离,从壶中慢慢倒出茶汤,分置各小茶杯中,便于饮用。

※水温控制

红茶最适合用沸腾的水冲泡,高温可以将红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充分萃取出来。对于高档红茶,最适宜温度在85℃,稍差一些的用95℃~100℃的水冲泡即可。注水时,要将水壶抬至一定的高度,让水柱一倾而下,这样可以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茶叶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冲泡时间

先用热水将茶具充分温热,然后再向茶壶或茶杯中倾倒热水,闷泡片刻。

红茶种类不同,其闷泡时间也有少许不同,原则上细嫩茶叶时间短,约2分钟;中叶茶约2分半钟;大叶茶约3分钟,这样茶叶才会变成沉稳状态。若是袋装红茶,所需时间更短,闷泡40~90秒便可以用。

茶中名品

※正山小种

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由于熏制的缘故,有非常浓烈的香味。该茶为世界红茶的鼻祖,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成为欧洲人心中中国茶的象征。

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饱满,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鲜艳绚丽,香气绵长,滋味醇厚,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

正山小种具有利尿解毒、消炎杀菌、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生津止渴、解暑降温、预防龋齿、健胃整肠助消化、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并且还是极佳的运动饮料,可以让运动员更具持久力。

※祁门功夫红茶

被誉为“王子茶”,又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的祁门县一带。

祁门功夫红茶冲泡后散发独特的“祁门香”,馥郁持久,纯正高远,一直香飘海外。日本茶商称祁门功夫红茶这独特的香味为“醉人的玫瑰香”。

优质祁门功夫红茶外形紧细秀丽,色泽乌润,冲泡后其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似蜜糖香,隐伏果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祁门功夫茶具有提神解乏、生津清热、消炎杀菌、解毒养胃、预防龋齿、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

※滇红功夫茶

又称滇红条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功夫茶。该茶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等6个地州的20多个县,是中国功夫茶中的后起之秀。滇红功夫茶现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滇红功夫茶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也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茶要好些,而夏茶又略胜于秋茶。

优质滇红功夫茶条索紧结,芽叶肥壮,洁净齐整,金毫多显,色泽乌润。冲泡后,滋味醇厚,回味清爽。

滇红功夫茶的养生功效,与其他红茶大体相同,同样具有提神解乏、生津清热、消炎杀菌、解毒养胃、预防龋齿、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尤其在抗癌、抗辐射、瘦身等方面效果更佳。

乌龙茶养生:减脂瘦身

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乌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保持有绿茶的清芬香,又有红茶的浓鲜味。茶叶在水中呈“绿叶红边”,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含有较多的茶多酶,能有效减少皮下脂肪,且能降低胆固醇,消除胃肠油腻,在日本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对于减肥美容者是很好的选择。

乌龙茶品性

※闽北乌龙茶

主要是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和闽北水仙两种,其中又以武夷岩茶最为著名。武夷岩茶外形匀整,壮结卷曲,色泽青翠润亮,冲泡后汤色较深,叶底显朱红,中央呈浅绿色,滋味浓醇,鲜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韵”。闽北水仙茶的品质也别具一格,有“茶质美而味厚,奇香为诸茶冠”的美誉。

※闽南乌龙茶

吸取了闽北乌龙茶的长处,制作严谨,技艺精巧,对茶树鲜叶采摘的成色、采摘时间、天气、制法,都有极为精确的要求,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享有盛誉。

安溪铁观音和黄金桂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尤其是铁观音冲泡后汤色金黄,清澈明亮,耐冲泡,具有独特的“观音韵”,有诗云“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是对安溪铁观音最形象的赞美。

※广东乌龙茶

主产于广东潮汕地区,加工方法源于福建武夷山,因此其风格流派与武夷岩茶有些相似。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是广东乌龙茶的杰出代表。它们具有天然的花香,冲泡后汤色黄艳带绿,滋味鲜爽浓郁甘醇,耐冲泡,连冲十余次,香气仍然溢于杯外,甘味久存,真味不减。

※台湾乌龙茶

产于台湾岛,依据其发酵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发酵乌龙茶、中发酵乌龙茶和重发酵乌龙茶。

轻发酵乌龙茶色泽青翠,冲泡后汤色黄绿,花香显著,叶底青绿;中发酵乌龙茶色泽青褐,汤色金黄,有花香和甜香,叶底黄绿,如冻顶乌龙;重发酵乌龙茶色泽乌褐,嫩芽有白毫,汤色橙红,有蜜糖香和果味香。

乌龙茶冲泡

※选茶具

福建功夫茶历史悠久,配有一套精巧玲珑的茶具,美其名曰“烹茶四宝”,即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为广东潮汕所制,生火专用;玉书碨是一个缩小的瓦陶壶,约能容水20毫升,架在风炉上,烧水专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还小的紫砂壶,专作泡功夫茶用;若琛瓯是个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白色瓷杯,容水量仅4毫升,通常一套3~5只不等,专供饮功夫茶之用。

茶具的摆设以孟臣罐为中心,排放在一个椭圆或圆形的茶盘中。壶、杯、盘可按个人之喜好自行搭配,缺一不可,往往被看作一套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美感,为细腻考究的功夫茶艺锦上添花。

※水温控制

在所有茶叶中,乌龙茶要求的冲泡水温是最高的,由于它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要求水沸之后立即冲泡,水温为100℃。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中的有效成分才能被充分浸泡出来,茶味浓,茶香易发,滋味也醇,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如果水温偏低,茶就会显得淡而无味。煮茶的水不可烧得时间太长,沸腾时间太长的水也不利于茶味。

※冲泡方法

冲泡乌龙茶的第一步为淋壶增温,即泡茶之前先用沸水将茶壶、茶杯、茶盘一一冲烫,这样既保持茶具清洁,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温度。

这之后第二次冲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壶盖沿为宜。冲茶的时候,装有热水的水壶需在距茶壶较高的位置沿边缘不断地缓缓冲入茶壶,使壶中茶叶上下打滚,形成圈子,俗称“高冲”,之后盖上茶盖。

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水淋洗壶身,以保持壶内水温,这时茶盘中的水涨到壶的中部,又称“内外夹攻”。静候片刻,乌龙茶的精美真味就被浸泡出来了。

茶中名品

※安溪铁观音

又称闽南乌龙,系乌龙茶中之珍品,兼有红绿茶的特点。近年来,安溪铁观音以其香气清新悠长,饮后满口芳香,且生津甘醇等特点逐渐被世人喜爱,并享誉世界。

优质铁观音茶条索卷曲,紧实呈颗粒状,色泽鲜润,叶表带白霜。冲泡后,茶汤色泽金黄,浓烟清澈,叶底肥厚,具有丝绸般的光泽,滋味醇厚甘鲜,入口甘甜略带蜜香,香气浓郁持久。

铁观音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杀菌止痢、清热降火、提神益思、醒酒解烟毒等功效,是保健范围比较全面的一种养生茶品,受众也较广。

※安溪“黄金桂”

原产于安溪县罗岩,又名安溪黄旦,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该茶香气高强持久,芬芳迷人,素以“一闻香气而知黄旦”而著称,享有“未尝天仙味,先闻透天香”的美誉。“黄金桂”具有“一早二奇”的独特品质,“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二奇”,即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其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央黄绿,边缘朱红,滋味醇细甘鲜,略带桂花香味。

黄金桂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可以有效提高脂肪分解酶的功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进而起到抗氧化、降血压、防衰老及防癌的作用。

※冻顶乌龙茶

俗称冻顶茶,原产于台湾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属中发酵轻烘焙火型茶。该茶在台湾极负盛名,广受欢迎,被品茗人士推崇为台湾的“茶中之圣”。

优质冻顶乌龙茶外形卷曲呈条索状,条索紧结整齐,色泽墨绿油润,并带有类似青蛙皮斑的灰白点,有天然的清香气。冲泡后,茶香浓烈,香气中有隐隐的桂花香且略带焦糖的甜香,茶汤呈金黄色且澄清明澈,叶底嫩柔透明,滋味甘醇浓厚,口齿生津。

冻顶乌龙茶具有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杀菌止痢等功效,尤其在预防蛀牙、美容瘦身及改善皮肤过敏等方面,效果显著。

※武夷大红袍

产自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系乌龙茶鼻祖,更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之王,以其稀贵而备受瞩目。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优质武夷大红袍茶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香气高而持久,有浓郁桂花香,滋味浓醇,回味甘甜。大红袍很耐冲泡,经过9次冲泡后,仍不失原茶真味和浓浓桂花香。

武夷大红袍除了具有一般乌龙茶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效外,还突出表现在降血脂、抗衰老、防癌等特殊功效上。科学研究证实,大红袍中含有活性氧,能消除人体内危害美容与健康的因子。此外,经常饮用大红袍茶还能改善皮肤过敏症状。

黄茶养生:杀菌防癌

茶,是绿茶加工中因干燥不足或不及时,使茶叶变黄,从而衍生出的黄新品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叶黄汤黄”。其口味甘醇鲜爽,回甘良好,是大众非常喜爱的茶饮之一。其中以君山银针、霍山黄芽为代表的黄茶,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久负盛名的珍品。黄茶性凉微寒,特别适合胃热者饮用。在炎热的夏季,黄茶也是防暑降温的最佳饮料。由于黄茶中含有较多的天然营养成分,因此其防癌、杀菌、减肥、抗衰老等保健功效,也非常显著。

黄茶品性

※轻微发酵茶

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近似,有别于绿茶加工的是,多了一道闷黄的工序。闷黄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方法是将杀青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者堆积在一起用湿布盖好,通过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的湿热作用,产生一些有色物质,使茶叶变黄。如果变色程度过重,则形成了黑茶。黄茶按照不同品质,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与黄大茶三类。闷黄导致的轻微发酵,使黄茶的茶性更加柔和,因此不但具备其他茶叶的各种养生功效,并且对脾胃的保健作用更加显著。

※黄芽茶

采摘最细嫩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代表着黄茶的最高品质。其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浓郁甘甜,滋味醇和回甘。最著名的品种有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银针,产于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和产于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黄小茶

采摘细嫩的一芽一叶加工而成,条索较为细小,国内产量不大。主要品种有产于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产于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产于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与产于浙江温州、平阳的平阳黄汤。

※黄大茶

采摘较大的茶叶加工而成,要求一芽四五叶,长度在10~13厘米。在立夏前后采摘的,属于春茶;芒种后采摘的为夏茶。黄大茶没有秋茶。黄大茶由于叶大梗长,所以味浓耐泡,并且具有独特的焦糖香味。黄大茶在黄茶中产量最高,主要产于安徽霍山、湖北英山与广东等地。其中以安徽霍山的黄大茶与广东的“大叶青”最为著名。

黄茶冲泡

※选茶具

黄茶冲泡后,最大特点是“叶黄汤黄”,观赏其明亮清澈的杏黄色茶汤,会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因此,冲泡黄茶的茶具,最好选用琉璃杯或白瓷盖碗。尤其是冲泡君山银针时,更应当以玻璃杯作为首选,可以欣赏到茶芽似群笋破土,缓升缓降,堆绿叠翠,形成“三起三落”的美妙奇观。

※水温控制

冲泡黄茶的最佳水温为85℃,并且要根据冲泡方法与茶叶的鲜嫩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于黄芽茶类,最好以70℃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第二泡、第三泡茶,则可以将水温调至85℃,甚至更高。

※冲泡方法

按照茶具容量1/50的分量,置入茶叶,然后以先快后慢的手法将70℃左右的开水注入。保持容器一半的水量,闷泡30秒至1分钟,待茶叶完全浸透,再将水冲至七八分满。加盖闷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茶水不可一次喝尽,每次续水冲泡时,茶具中应留有1/3的茶水。

对于劣质黄茶,可以使用85℃以上的开水冲泡。对于嫩芽较多的优质茶,尽量要保持水温不超过85℃。

茶中名品

※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洞庭湖中的君山小岛,因外面白亮毕显,包裹坚实,形如银针而得名。君山银针是黄茶中最杰出的代表,色香味形俱佳,为茶中珍品。

君山银针只能在清明前后的十来天内采摘,并且有“九不采”的规矩: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冻伤芽不采、紫色芽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虫伤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因此,君山银针完全采用最优质的春茶芽制成。其制作工艺,也是精巧细致,极其讲究。经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等工序,要历时70多个小时。并且加工过程中,对茶叶的外形不作任何修饰,力求保持原本形状,追求色香味方面的更加完美。

成品君山银针,芽头壮硕,坚实挺直,芽身金黄,外裹银毫。冲泡后,汤色杏黄明亮,叶底嫩黄,香气扑鼻,清醇甘爽。最有趣的是,冲泡时茶叶皆在水中保持垂直状态,时起时落,历经三起三落后,才会沉于杯底。林立于杯底的茶叶,每一茶芽上皆有一个小气泡,雅称“玉舌含珠”,甚是有趣。

君山银针属于轻微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因此对脾胃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非常适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肥胖懒动的人群饮用。此外,由于君山银针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也具有明显功效。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的高山上,因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春茶芽制成而得名。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霍山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虽然其没有挤入1959年评出的“十大名茶”之列,但仍然与君山银针同样属于黄茶中最杰出的代表。

历史悠久的霍山黄芽未入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主要原因是其制茶工艺曾一度失传。1971年,霍山县才开始挖掘、研究古老的制茶工艺,到了1973年才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成品霍山黄芽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扑鼻,滋味鲜醇浓厚回甘,叶底嫩黄明亮,实为茶中珍品。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霍山黄芽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抗御辐射、抗衰益寿、益思提神、生津止渴,消热解暑等功效。

白茶养生:护眼明目

茶是中国茶叶中的特殊珍品,历史悠久,北宋时期便有种植。茶毫颜白色如银似雪,香气清鲜,滋味清淡回甘,令人回味无穷。白茶最显著的特点是富含氨基酸,特别是高含量的茶氨酸,不但能提高成品茶的香气和鲜爽度,还能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力,有利身体健康。尤其是陈年的白毫,具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的功效。

白茶品性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和叶茶。

白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香气清鲜,汤色黄绿明澈,滋味清淡回甘等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白芽茶的典型代表当属白毫银针,其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福鼎、政和两地。用一芽一叶肥壮芽头制成,成茶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滋味甜爽,汤色浅杏黄。

白叶茶的代表有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等,成品茶带有特殊的花蕾香气。

白牡丹,因其干茶呈绿叶夹银毫状,冲泡后绿叶夹着嫩芽,宛如牡丹初绽而得名。优质贡眉眉芽显毫多,色泽绿,汤色橙黄或深黄,香气馥郁,滋味干爽,叶底灰绿明亮。

白茶冲泡

冲泡白茶时,一般150毫升的水需要5克的茶叶。水温要求在95℃以上,第一泡时间约5分钟,过滤之后将茶汤倒入茶杯即可饮用。第二泡时间约3分钟,一般一杯白茶可以冲泡四五次。

以上是冲泡白茶的一般方法,白茶的品类不同,冲泡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冲泡白毫银针时,水温不宜过高,90℃左右即可。冲泡时,热水要沿杯(或壶)壁入冲,而不要直冲茶芽,以免损伤茶芽品相,影响汤色的美感。此外,白毫银针十分耐泡,可冲泡10次左右。

冲泡白牡丹时,水温最好控制在90~100℃之间。水温过低的话,茶味难出;水温过高,会伤及茶芽。

冲泡贡眉或寿眉时,水温要高一些,而且冲泡时间要略长一些。这样更能享受到其最美的部分。

冲泡白茶的用具,可以是茶杯、茶盅、茶壶。当然,若能采用“功夫茶”的茶具和冲泡方法,效果会更佳。

茶中名品

※白毫银针

是白茶中的精品,由于其中氨基酸的含量比普通茶叶高一倍,而茶多酚又比普通茶叶低一半,并且只能每年春季采摘一次,因此产量稀少而价格昂贵。

优质白毫银针茶叶,芽头肥壮,芽长近寸,全身披满茸毛,色白如银,外形圆紧纤细如针。冲泡后,茶汤浅杏黄色,清澈透亮,香气清鲜,闻来沁人心脾,品来毫香显露,醇厚回甘。

白毫银针具有抗癌、抗辐射、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还可以用于降暑、解毒、预防脑血管疾病。此外,作为白茶中的珍品,白毫银针还具有养胃消食、美容养颜、利尿的作用,适合大众人群饮用,尤其风热感冒和麻疹患者可以多饮。

※白牡丹

主要产区为福建的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该茶形似花朵,绿叶夹白色毫芽,冲泡之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芽叶,形状优美宛若蓓蕾初开,故称其为“白牡丹”。

优质白牡丹茶叶叶张肥嫩,毫心肥壮,叶缘微卷,叶背遍布白毫。冲泡后,茶汤清澈,汤色橙黄或杏黄,滋味甘醇清新,叶底浅灰,叶脉微红。

白牡丹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止血、明目、解毒、通血管、抗辐射的功效,还可用于降血压。白牡丹茶性清凉,夏季饮用可退热降火,为祛暑佳品。

黑茶养生:抗衰养颜

茶流行于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同时也深受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黑族同胞们的喜爱,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黑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普诺尔成分,可以有效防止脂肪堆积,抑制腹部脂肪增加,所以近年来黑茶在社会上流行甚广。

黑茶品质

※湖北老青茶

主要产地在湖北南部的浦沂、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在湖南省临湘县也有老青茶的种植和生产。老青茶在品质上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茶以白梗为主,基部稍带些红梗,即嫩茎基部呈红色;二级茶鲜叶的茎梗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些白梗和青梗,成茶叶形成条,叶色乌绿微黄;三级茶为当年生红梗新梢,不带麻梗,成茶叶面卷皱,叶色乌绿带花。

※湖南黑茶

原产于湖南安化,现在已扩大到周边益阳、汉寿等地区。黑茶在品质上可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以一芽三四叶为主,茶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以一芽四五叶为主,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以一芽五六叶为主,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竹叶青带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以对夹驻梢为主,叶张宽大粗老,条索松扁皱折,色黄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