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易错试题专家精解(公务员考试易错试题专家精解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9:56:22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申论易错试题专家精解(公务员考试易错试题专家精解系列)

申论易错试题专家精解(公务员考试易错试题专家精解系列)试读:

序言

近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逐步升温,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参加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人数超过了100万,2011年超过了120万,参加各地公务员考试的人数每年都数以百万计。

公务员考试题目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反培训特点越来越突出,考生非常需要掌握攻克难题和易错试题的方法。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数教材对考生实际帮助不大,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

因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易错试题专家精解系列图书,通过解析各类难题和易错试题,结合历年考试的真题和例题,力图给读者复习冲刺提供直接、高效的帮助,使考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

本系列图书共分以下3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易错试题专家精解》,主要讲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含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部分内容。其中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进行较为精细的讲解,将各部分的常考题型全部列举出来,进行题型概述,对重难点加以分析,介绍解答难题与易错题的技巧,对难题与易错题解法进行精讲并用真题举例讲解,使考生能够全面掌握。而且对每种题型都配备了难题与易错题练习题并加以解析,使考生能够加强训练,达到最好效果。在常识判断部分,选取了近几年常考的知识点供考生参考复习。《申论易错试题专家精解》,主要讲解申论答题方法及历年真题,摈弃了市面上常见教材资料堆砌的弊病,简明实用,以讲述解答技巧、培养应试能力为主旨,对近几年真题进行易错分析,使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答题误区,在复习过程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提高能力。《公务员考试易错试题强化训练题集》,共分为6章,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部分内容,最后一章为申论。每部分都收录了近年来考试真题和专家编写的模拟题中的易错试题,并配备了参考答案和解析,以供考生训练使用。

本系列图书作者具有多年命题、判卷、讲课经验,强大的专家阵容保证了图书的质量和使用效果。相信本系列图书一定可以在公考之路上助你一臂之力。本书编写组2012年2月第一章申论考试概述及内容第一节申论考试及其特点

一、申论概述

申论第一次进入公务员考试,是在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分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A类和B类,B类不参加申论考试,而大多数考生都需要参加A类的申论考试。2007年以后的考试都没有分A类和B类,所有考生都要参加申论考试。2012年将延续这一政策。“申论”一词,来自于孔子的“申而论之”一语。是指根据所给材料引申开来,发出议论。申论含有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申论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情况下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难真实地体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称之为“策论”。申论与策论和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从一定程度上说,申论比作文的难度要大一些。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测评功能,涵盖了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

申论的载体是文字,类似于作文方式的一种——给材料作文,但是申论形式比较灵活,内容难度大得多。考生在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出的数千字的资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应用心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线索、主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与传统的作文考试相比,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精辟、清晰,因此也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能力。

申论作为一种对考生实际能力的考查,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生好像不必做更多的复习准备。但是考前做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准备,对于应考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凡有备而来远远胜于无备之战。考生在参加考试之前,必须仔细研究分析申论考试命题,多看有关辅导资料,将对考试不无益处。

二、申论考试的基本特点

申论考试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命题趋势特点

第一,注重于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一致强调的话题,公务员考试命题的这一发展趋势是与此相适应的。

第二,出题角度更加灵活。前些年的考题难度相对要低,一般都是直接考作文,考查内容较简单。近年来,作文考试的传统题型逐渐被淘汰,考生很难直接答题,而需要结合背景资料作出判断和归纳。

第三,涉及的知识面在逐步拓展。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全面、广泛地涉猎相关知识,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都不可掉以轻心。

2.试题表述标准上的规范性

申论作为严格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一般不会出现偏差。在试题的表述标准上明确、规范,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或存在模糊性的问题,一般没有考的可能性。

3.考试内容具有资料的普遍性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作为选拔国家公务员主要途径的录用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能力。为反映这一现实要求,其测试内容一般都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于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申论所给定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外交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如果想和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另外,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恰恰最能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一般来说,申论考试试题一般不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尽量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有见解论述。对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或存在激烈争议的问题,一般不会考。

4.考试形式具有灵活多样性

相对于传统写作考试,申论考试的形式就显得非常灵活,它由概括内容、提出方案、议论综述等要求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内容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还可能是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一般以议论文的方式要求。提出方案部分,则纯粹是应用文写作。综述议论部分主要是考生阐发自己的见解。因此,申论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考试形式非常灵活、多变,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实际能力。

5.考查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申论考试由于形式的灵活多样和内容的广泛性,从而使之又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但考生大可不必为此发愁。因为申论考查的目标是明确的,针对性很强,即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资料,理清资料间的逻辑关系,对其中的复杂事件,要抓住主要问题;对尚有争议的事件,要分清各方意见。在抓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考虑给出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综合考虑,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合情合法,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的、超越现实的东西。

申论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重点突出,这是申论考试命题的一个最大特点。考生务必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对较为复杂的事件,要抓准主要问题,明确给定资料所反映事件的背景和条件,不要匆忙作答。抓准了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有了针对性。明确了给定资料的背景、条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而针对性和可行性正是申论考试中的两个基本要求。第二节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及其内容

一、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从申论考试的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这是与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对合格公务员的能力素质的要求相统一的。首先,公务员应有全局观念和综合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次,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在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纷繁的外在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微小的征兆中发现大的问题,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提出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再次,申论考试能测查考生掌握信息的多与少、快与慢、对与错。另外,申论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摈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

二、申论考试的性质与内容设计原理

录用人才是一种社会现象,按什么标准进行考核录用,这是至今人们尚未解决并且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为此,一种公开、公正、客观的人才录用的方法——申论考试就产生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式和测评功能体现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设计基础和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试,无论如何不可能与日常工作等同。在考场上,不可能从召开调查会开始着手调查研究,也不可能把大量原始信息一股脑儿摆在考生面前令其筛选。所以,申论考试所面对的背景材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但也仅仅是“半成品”——头绪往往并不是很清楚,前后顺序也未必很有条理,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也并不分明,还有待考生阅读资料时完成进一步的“梳理”。虽然这种资料已不是纯的“毛坯”,但进一步的梳理、加工工作,与公务员日常工作仍然是近似的。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资料,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也都是现实性问题。因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关心,应当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否则很难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申论考试的基本内容

2012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考试大纲》指出: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给定一组数千字的资料,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做题。其答题形式具体言之,就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进行答题和写作。第二章解答难题需加强能力训练

申论写作不同于传统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平时积累和理论功底,所以考试前的应考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对写作能力有影响,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经过写作训练,平时的知识和素养就不会转化为考试能力。申论考查的写作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引申思考的能力四种基本能力,即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完成考试过程的基本思维环节,大体包括审题和拟题思维、立意思维、选材思维、结构思维、文字表述和修改加工思维等。第一节申论考试审题能力训练

申论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审视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题意去立意构思,使文章做到文题相符。如果审题有误,一开始就会误入歧途,使文章偏题或走题。

申论审题所指的对象,既包括命题者所提出的文章标题,也包括命题者为作文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和所限制的条件。审题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明确题目的含义,明确题目规定的材料内容范围和文体限制以及命题者的其他要求。

申论审题思维的主要过程是对材料的理解过程。这种理解,既包括抽象思维的理解,也包括形象思维的理解。

申论考试中,需要运用抽象思维理解命题和材料,即通过对材料的理性分析进而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也需要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来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其实质。

申论考试也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理解题意和材料,即通过对材料内容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材料的意义。在材料作文中,除了文学性的语言材料需要形象地理解外,所提供的图画材料同样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去理解画面的意义。

在实际审题过程中,这两种思维是互相渗透的。理性的分析常常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帮助;联想和想象也需要理性分析的参与和支持,两种方法经常是结合着运用的。

申论考试,就是要通过思维训练来提高审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题目和所给材料的理解能力。下面我们从对标题的理解和对材料的理解两个方面来谈谈审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对标题的理解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把握标题,就能够把握文章的内容。从近几年情况来看,申论考试材料没有给出标题,但是,没有给出标题,不等于没有标题。哪些材料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其标题就隐含在材料内容之中,所以,对标题应该做一点点介绍。作为一般的给材料作文,了解和掌握一些标题基本的知识也是必要的。由于标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隐含性,因而它对理解能力也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着重应掌握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思考分析法。除了少数半命题性质的标题和一部分带有寓意或比喻意的标题外,大部分标题的语言结构是完整的,命题者的意图也是明显的。对于这样的标题,可采用思考分析的方法。对标题做理性的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对标题概念的思考。有些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单独概念,如“理想”(议论文)、“认识”(议论文)、“信息”(议论文),这就需要对标题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有些标题虽然在概念前面加上了“试说”、“浅谈”、“略论”等字眼,如“试说理想”、“浅谈认识”、“略论信息”,但是重点需要对后面的概念进行深入思考,作出理性的分析;有些标题重点在于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成功与失败”、“空想与理想”、“困境与顺境”,对这种相反概念的理解应该是审题的基础,必须先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思考,作出理性的分析,对于这些标题,考生一方面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要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去揭示概念辩证的内涵。

其次是对标题内在关系的思考分析。对于用短语或短句来表示的标题,要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对内在关系的分析去理解题意。从标题的语言结构来看:有主谓结构的标题,如“企业如何发展”、“网络世界影响我们的生活”;有并列结构的标题,如“前进与后退”、“自卑和自信”;有偏正结构的标题,如“未来世界的秘密”、“精神家园”、“入世后的挑战与对策”;有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标题,如“相信自己”、“走进新世纪”;有复句结构的标题,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对这一类标题,要能够从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看它们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看到事物之间的矛盾性,通过对这种矛盾的对立性、联系性和转化关系的分析,达到对题意的理解。

第二种方法是想象联想法。想象联想法,是指通过对标题内容的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和把握题意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标题:(1)半命题性质的标题,如“我的……”、“从身边的……说起”;(2)比喻拟人性质的标题,如“生命的激流”、“情感的浪花”;(3)象征性质的标题,如“一个人的村庄”、“万里长城”;(4)类比性质的标题,如“红花和绿叶”、“玫瑰与爱情”等。对于这样一些标题,要在做理性分析的同时,做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有些题目要做发散性的联想,或是纵向的联想,或是横向的联想;有些题目要做相似性的联想,或做对比性的联想、类比性的联想、因果性的联想;有些题目则需要展开充分的想象,甚至要做联想式的复杂想象。

二、对所提供材料的理解

申论考试主要是对材料的理解,因为,在这方面最能够测查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进行这方面的思维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对所给材料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字材料的理解和图画材料的理解。

1.对文字材料的理解。申论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有的是一篇文章,有的是文章的片段,有的是内容提要或提纲,有的是一则或一组事实材料,有的是一则或一组观点材料等。无论是根据材料要求缩写、扩写、改写,或是写读后感、评论,或是自己拟题作文,首要的一步都要读懂材料。而申论要求概括出材料的含义,这是按条件和要求作文的前提。因此。对于这一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并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充分地理解了材料,才能按照要求去处理材料、运用材料。例如所提供的材料是一篇文章,要求缩写、扩写、改写或写读后感,就必须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弄清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层次结构、写作方法等,这样在作文时才可以按照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加工。在这个问题上,考生最容易出现的毛病是草草过目、不求甚解,或者由于思维方法的问题,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以致作出表面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对题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的理解问题,归根到底是阅读理解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依靠平时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2.对图画材料的理解。虽然这几年申论考试都是提供文字材料,但是考生也应该注意培养对图画材料的理解能力。图画材料,包括各种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按照所提供的图画材料及题目要求作文,就是平时所说的“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但看懂图画是作文的前提。

对图画材料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图画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观察画面,看是单幅的还是多幅的,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还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画面又是由哪些基本因素或基本部分组成的。其次,要在观察时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联想力,使画面的内容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同时要结合生活经验去丰富形象,并合理地补充情节内容。再次,在此基础上要对画面进行认真分析,结合画题或图画的说明文字,准确理解画面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及其主题。

在看图作文中,不少考生因为不会看图而影响了作文。如某年高考作文题提供的是一幅漫画,画题是“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有的考生把地下水看成是海水、湖水、石油,有的把土层看成是煤层、大堤、拦河坝,有的把五个深浅不一、半途而废的井看成是土坑、水渠、地窖,有的把挖井人看成是游手好闲、消极怠工甚至是居心不良的人,等等。在分析画意时有的考生把挖不成井的主要原因说成是土质坚硬、工具落后、人力单薄等。这些都说明一些考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是较低的,应该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随着申论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图画理解也有可能出现,即使不出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也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概括能力。图画是没有文字说明的材料,完全靠考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且需要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难度会比文字材料更大。第二节申论考试拟题能力训练

申论考试是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来进行立论作文的,所以,考生必须自己拟定题目。拟题,就是给文章确立标题(含正标题和副标题),也包括给文章的各部分确立小标题。在实际写作中,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先拟定好标题,再构思成文。有时是先写好了文章,再给文章加上标题;当然还有拟了标题后,在写作中或成文之后重新修改标题的。但无论哪种情况,最后所定的标题应当在意义上涵盖文章的整体内容。

因为标题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拟题的过程也主要表现为对文章内容高度概括的过程。一般来讲,文章标题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作者先产生了写作的动机,接着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再根据中心思想选择一定的角度进行概括而形成标题。申论标题的确定是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脱离对材料的抽象概括。如果先写好了文章再拟题,或者是由命题者提供了文章内容而要求拟题,这就需要先看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文章的题目。

拟定申论文章的标题,除了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外,还要求考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甚至需要具有一定的直觉和灵感。一篇文章到底拟定怎样的题目,往往是一个发散性寻求的过程。既要符合对材料的理解,又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个好的题目,应该概括而简洁、新颖而醒目,这就有一个比较和选择的问题。因此,拟题时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发散、比较、选择的过程。考生思维的领域越开阔,思维的触角越灵活,可供比较和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多,有可能多中择一,最终得到一个满意的题目。同时,在思维发散、寻求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又可能激发出某种直觉和灵感,突然间得到一个最佳的题目。

可见,拟题的过程既要求有高度的概括力,又要求有高度的发散性和灵活性,甚至要期待于某种直觉和灵感,因此,拟题对考生的思维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一个好的标题,最基本的标准是要贴切、简洁、新颖和醒目。所谓贴切,就是标题要切合文章的内容,做到题文相符,宽窄合度,恰如其分;所谓简洁,就是标题文字要简练,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所谓新颖,就是标题新鲜活泼,生动有力,有创造性;所谓醒目,就是标题鲜明、突出,引人注目。拟题要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从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同时加强训练。如前所述,拟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概括能力,同时要求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甚至需要直觉和灵感。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概括能力。

申论拟题需要概括能力,首先,应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只有明确了中心思想,所拟的标题才会正确体现中心思想,或有助于表达中心思想。申论的中心思想是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策的体现,是围绕材料形成的。其次,要从中心思想出发,选择合理的和新颖的概括角度。有的题目可以对中心思想直接进行概括,让题目直接体现中心思想,有些则从中心思想出发,只是泛指某一题材的范围,或作者的某种感情和希望。最后,在概括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言把标题拟制出来。

申论标题的拟定,应该注意拟题方法和经验的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多掌握拟题方面的知识,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议论文为例,有的是直接点出作者的正面主张和看法,有的只是提出所要论述的问题。如果能够掌握议论文标题的这些知识和方法,就会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各种议论文标题的基本模式,这样,在选择标题时就会凭借直觉而发生知识的迁移,较快地确定标题。第三节申论考试立意能力训练

申论写作要针对所给材料进行议论,所以,必须确立论点,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一般在议论文中叫做中心论题或总论题,在说明文中叫做说明中心,在记叙文中叫做主题思想或主题。中心思想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集中体现,是文章的灵魂。形成或确定中心思想,是申论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在所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生活实践中有所见、有所闻,进而有所思、有所感,于是产生了写作的动机和愿望。这时就要对所见所闻的材料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材料进行思考,看这些材料到底可以说明什么样的问题,表明了什么观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这种思考过程,就是从已有的材料出发逐步形成中心思想的过程。通过所见所闻获取的材料是感性的、具体的,而中心思想则属于理性的认识。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加工过程。这种思维加工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式来进行的,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确了自己所要表述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中心思想也就形成了。

申论写作,确定论点受命题者的制约。一般来说,考生需要在命题者所限定的条件下作文。命题者所限定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或直接命题,或提供材料并规定要求,或看图作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考生首先需要认真审题: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题目要求的内容范围。只有领会了命题者的意图,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从而与命题者的思想趋向一致;只有搞清楚题目的思想重点和规定范围,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去把握中心思想。当然,就中心思想的形成来说,一方面要看到中心思想受到题目的制约,否则文章就会偏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审清题目只是为立意确定了方向和范围,而所给定的材料才是立意的依据。因此,申论作文中心思想的形成,是在题目要求和占有材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完成的。它既包含着对题意的理解过程,又包含着对占有材料的理性概括的过程,是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的概括而完成的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

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

申论考试是为国家选拔公务员,所以,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与否就是很关键的一环。一个人平时对各种事物所持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着他文章写作时中心思想的形成。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总是要以反映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如原理、原则、法则等)作为演绎的前提。如果前提有误,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中心思想是对文章所谈的具体事物或所要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思想,这种具体思想的形成,同样需以普遍性的原理或一般性的思想为前提。如果缺乏对一般事物的正确认识,那就难以形成对具体事物的正确思想。这就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使自己具有在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指导下的对一般事物的正确的观点。像《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网络》等文章,都是树立正确观点的好范例。考生有了正确的基本观点,立意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二、掌握一定的逻辑方法

申论写作需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论证,就是要以理服人,那么,在论证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要从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逻辑推理的思维规律,才能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思维方法,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实出发,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演方法。考生要从命题者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自己所掌握的具体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应用归纳法。归纳法是由具体材料形成中心思想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在还不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之前,我们头脑中的中心思想往往是模糊不清、游移不定的。因为没有明确而集中的思想做指导,文章的内容也只能是事实的堆砌和现象的罗列。运用归纳法所形成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对具体材料本身具有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它应该与每一个别的、部分的材料的本质特征均保持同一性。而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缺乏对所有材料的全面分析和综合,归纳时以个别代替一般、以局部代替整体,使中心思想所反映的观点出现片面性。例如,PPA事件是一个全球性事件,如果只是看到康泰克的问题,而没有从全球角度认识,这就犯了以偏赅全的逻辑错误。因此,认真研究每一个具体事实,并合理地抽取这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或本质,是运用归纳法形成中心思想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概括思维方法,是从认识事物的种到认识事物所属的类的一种推演方法。通过概括,我们可以认识事物已有性质或关系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意义。例如,《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一文,就是把材料提供的个别事例提高到对这些事例所属的种的意义,即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层次上去认识,这便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在申论写作时,经常需要通过概括的方法来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意义,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而深刻。在还不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时,在中心思想的形成上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种是不能将具体事实纳入所属的类,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就事论事,使中心思想缺乏深刻性。另一种则与此相反,即对具体事实无限度地概括而造成结论的夸大性,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任意“拔高主题”。如把在劳动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说成是英雄主义的高贵品质,把体育比赛中的偶然失利说成是缺乏集体荣誉感,这都不是对具体事实的合理概括。很多考生在申论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说大话的情况,正是任意拔高主题的表现。它貌似思想深刻,实际上见解浅陋,并且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性。因此,考生既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概括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体现中心思想的明确性和深刻性,也要注意概括适当,防止由于无限度地概括而拔高主题。

演绎思维方法,是把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引申到个别事物中去的推演方法。它是我们以某一原理为依据去认识具体事物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定的原理出发去考察具体的事实或问题,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运用演绎的方法。例如,《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网络》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演绎思维方法,这个思考过程就是运用演绎的方法来形成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个基本观点即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核心内容。运用演绎的方法形成中心思想,首先所依据的理论前提必须正确,这就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其次要懂得演绎的规则,只有不违背这些规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述三种思维推演方法,在中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经常是综合运用的。我们应该就三种思维方法先进行一些单纯性的训练,再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的训练。

三、培养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申论论证的过程,应该体现出考生的创造性。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做到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在思考过程中还必须注意运用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写文章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或者面对某一事物有感而发的。所要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所思考的某一具体对象,因为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或对象时也必须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在这一由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中,辩证思维应当成为形成中心思想的主要的思维形式,尤其像《网络与社会生活》、《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药物管理与人民健康》这样一类作文题,题目所涉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之间都体现着辩证的关系。只有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才能形成比较深刻的见解,否则就会出现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申论论证,论点还应该力求新颖,避免老调重弹和一般化,这就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中这方面的观点很多,作者从环境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入手论证,从而赋予传统的内容以新意。当然,这只是就思维的形式而说的,人们之所以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从根本上说还取决于各自的立场和世界观。而单从思维方面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否富有新意,的确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多角度地思考,是申论确定论点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四节申论考试选材能力训练

申论写作需要论证自己的论点,需要运用一定的资料,而资料就是在所提供的材料范围内进行选择,这个选择过程也是思维过程,了解这个过程的规律,加强训练,就会提高选材的能力。文章的材料,就是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客观事实。材料和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材料就会失去统帅;如果只有中心思想而没有具体的材料,中心思想就会变成空洞的外壳。一篇文章只有做到既有鲜明、深刻的中心思想,又有充实、感人的材料,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谓申论写作中的选材,就是要从所提供的材料中选取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文章之所以要选材,是因为平时所积累的各种材料的性质、类别各不相同,只有经过认真的鉴别、选择和加工,才能使所选取的材料更好地表现中心思想。

选材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对所占有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出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来。一般来说,在中心思想确定之后,写作时就会在中心思想的激发下联想起种种材料。但是,又不可能把所有材料都写进文章里去,因为你确定的中心思想是独特的,这些材料有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有些则不一定密切;有些是主要的,有些则可能是次要的。这就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鉴别,保留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主要的材料,去除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次要的材料。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表现中心思想所需要的材料。

选材的第二步工作,就是对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更真实、更典型。第一步所得到的材料虽然可以用来表现中心思想,但它本身仍是原始的、粗糙的。为了使所选取的材料更真实、更典型,能够更充实、更有力地表现中心思想,就需要对它进行再加工、再提炼。这个过程,就是对原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制作过程。经过这样的思维加工,舍弃了原材料中那些偶然的、表面的、片面的、枝节的成分,保留了最有代表性的、最富有特征的、最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成分。这是对原材料所做的质的进一步改造。通过加工,材料具有了更高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因而也就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选材,就是要对众多的原始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使那些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成为文章能够表现或说明思想的材料。根据选材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锻炼思维能力。

一、发挥主体意识,以申论材料为基础,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材

申论写作的中心思想是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的,而中心思想一旦确立,它又成了选材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做到所选取的材料与中心思想一致,才能使材料有效地说明中心思想。

能够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按理说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在实际作文中,材料偏离中心思想或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情况又是经常发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从思维方面来看,缺乏思维的主题意识,在选材过程中不能自觉地用中心思想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思维主题意识不强的人,不仅选材容易偏离中心思想,而且平时说话中也经常会出现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的情况。所以,要做到围绕中心思想选材,从根本上说应该强化思维的主题意识,即无论说话还是作文,时刻要想着自己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来提取相关的材料,形成在思维主题严格控制下的思维过程。

二、申论选材要做到去伪存真,达到真实性的要求

申论材料是一个大的范围,有些材料需要进行辨析才能使用。申论写作应该占有丰富的材料,但是由于原有的材料多而杂,因而并非每一则材料都能成为文章要用的材料。选材,首先要通过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鉴别哪些材料是真实可靠的,哪些材料是虚假无用的,去伪存真,选择真实可靠的作为文章的材料。从不同文体来说,论说文的材料亦即论据,必须选择经过检验或反复调查核实证明为真的事实或观点,否则就会犯通常所说的“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说明文,要求其基本的说明材料要完全真实。如有关事物的形状、属性、数量、构造、成因、功用等,要求说得真实而准确。记叙文,一般说来,其材料也必须是真实的。如通讯、调查报告一类的记叙文,材料必须是确凿的事实,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许有任何的想象和虚构。可见,无论是论说文还是说明文、记叙文,都要求材料真实可靠,这就需要对原始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和选择。从文学作品来说,尽管它不要求题材必须真实,其真实性表现在要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文学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具体素材,作者在将素材提炼为题材的过程中,也必须从真实性出发,经过一番分析、比较和选择。

三、申论选材一定要去粗取精,达到典型性的要求

申论给考生提供的材料是多方面的,而论证过程只能使用极少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材料的典型性,关系到文章的题材能否足以表现或说明中心思想。如果所选取的材料仅是客观的、真实的,但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那么文章的题材就不是充实的,在表现或说明中心思想上便缺乏说明的力量。去粗取精,就是要在材料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分析、比较和综合的方法,使材料达到典型性的要求。第五节申论考试结构能力训练

一、申论考试,对材料的安排、形成结构,要善于以问题来打开思路

在申论作文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很多考生面对作文题目,苦思冥想,仍感到无从下笔;或者即使成文,但文章空洞无物。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一是命题脱离材料实际或思考问题的实际;二是还不善于以问题的解决展开思路。

申论写作,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观点,并运用材料把观点展现出来。而内容的展现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思路来进行的。如果思路堵塞,即使头脑中有许多与题目相关的材料也不会被激活;而思路畅达,头脑中的材料就会沿着思路被激活并被组织起来。所以,能否打开思路,是作文构思的一个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打开思路呢?通常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认真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以此引出有关的内容。例如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个题目,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经济发展?什么是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矛盾?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等等。通过这些提问,就可以将题目所隐含的内容以问题形式揭示出来。能够提出问题,思路就打开了。在此基础上,再将问题按照逻辑要求略加整理,就可以得出文章的基本思路。有了基本思路,便可根据思路“找米下锅”,选取与问题相关的材料。经过这样的训练,无从下笔和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要顺利完成申论论文结构安排,需要学习并且掌握一般文章结构的基本 方法

文章的结构方法多种多样,而从中学习和掌握一些结构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结构的基本方法是人们处理文章篇章结构的经验总结,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变化,形成与文章特定的内容表达相适合的结构形式。以论说文的三段结构为例,一般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开头部分提出问题,中间部分分析问题,结尾部分解决问题,这是论说文最基本的一种结构方式。掌握各种文体的结构方式,在申论写作时就可以较快地运思成文。

三、申论论文结构要体现理论逻辑水平,所以平时就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 培养

申论论文布局谋篇,就是围绕中心思想,将材料科学地组织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具有特定的内部联系的完整结构。这一工作主要是靠逻辑思维来进行的。

培养布局谋篇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能力,就是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1.申论论文写作的整个思维过程都应把突出中心思想放在首位。材料的详略,层次的安排,都要服从如何更好地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如果该详细的不详细、该简略的不简略,或不能将集中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放在显要的位置,中心思想就会被冲淡、被淹没。同时,中心思想要首尾一贯。文章从开头提起问题,经过中间展开议论,到结尾完成论述,都要体现统一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申论写作要保持文章部分思想与中心思想之间、部分思想相互之间在逻辑上的统一性。这就是说,部分思想必须能反映整体思想,部分思想之间要相互照应,否则就会破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同时,部分思想之间的联系要合理,即应该反映事理的固有联系,否则也会失去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在部分思想与部分思想之间有较大的跳跃式转折时,应该注意合理过渡,保持前后思想之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3.申论论文内容的层次含义要明确。每个层次又须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意思,其内容必须是清楚的、确定的。同时,层次含义之间不得重复、矛盾。如果层次含义全部或部分重复,层次的界限就会模糊;层次含义之间一旦出现逻辑矛盾,所阐述的思想就不可信或模糊不清。只有各个层次内容明确,彼此之间不出现重复和矛盾的现象,才能做到层次分明。

4.申论论文结构层次安排要合理。层次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要根据轻重缓急、大小主次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地来表达。同时,要注意前后之间的连贯性,或承接,或转折,或并列,既要反映事理所固有的联系,也要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第六节申论写作表述和修改能力训练

申论写作最终还是需要文字表述,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将所思考的内容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思维内容要寻求一定的表达形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表达形式又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规范。

在申论写作过程中,思维内容在形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思维在人的头脑中具有快速、简约的特点,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达到自我理解;而语言文字的表述则要求准确、清楚,能够为他人所理解。所以,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形式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变得清晰,原先杂乱的要变得有条理。思维根据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内容单薄的再进一步充实,理解肤浅的再进一步加深,结构不合理的再进一步修正,形象不鲜明的再进一步突出其特征,等等。因此,思维的文字表述过程,是思维反复深化、思维内容进一步充实、思维过程进一步严密、思维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同时,申论写作的文章形式反作用于思维过程,使思维内容的表达能够符合文章形式的要求。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但文章形式又对文章内容起着制约作用。在思维内容付诸语言文字的时候,思维内容总要寻求一种适当的形式来表达,而当这种形式一旦确定之后,这一形式又反作用于思维,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形式的要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不同的体裁形式,对思维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一旦选定诗歌这一形式,思维的内容就必然受到诗歌语言、结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制约。而申论的特殊形式,就要求考生按照这个形式来进行表达,要求思维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内容构思、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只有在文章形式的作用下对思维内容进行反复的改造,才能达到文章内容与文章形式的有机统一。

当思维内容全部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一篇文章即告完成,作为一篇文章的思维过程也便告一段落。当文章写完之后,如果发现文章的内容或形式方面仍然存在着某种问题或不足,就需要对文章进行修改加工。

申论文章的修改加工,是在自我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对已有思维结果的反思进行的。在一篇申论文章写完之后,在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可能存在着某些问题或不尽完美的地方,这就需要通过自我意识指导下的反思对原先的思维课题、思维材料、思维结果重新进行检验,以便发现问题所在。这是关键的一步。发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应该修改加工的地方。通过修改加工,原先不正确、不准确、不完美的地方得到了修正,文章也就更加缜密和完善,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一般来说,对文章进行修改加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看拟题是否前后统一,结合申论测试的四个环节,看看你论证的题目是否体现了你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策方案。如果联系紧密,那么就可以检查下面的内容。

第二,要看论点是否明确集中,是否把材料统一连接起来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清楚自然,主次分明。

第三,要看所用的材料是否典型,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或论点,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准确。

第四,检查语言表达,不要出现错别字,因为,任何语词的错误都会造成误解,都会影响你的申论成绩。第三章近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易错解析第一节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题及易错解析——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肯利县注入渤海,全长 5 464 千米,流域面积 75.24 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劈蒿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之水,涝有山冈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流域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30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 V 字形的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 30 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华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 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 12%的人口,灌溉着 15%的耕地。60 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 1 万立方米/秒~ 1.5 万立方米∕秒的洪水 7 次,1.5 万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 3 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有 3 147 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 4 600 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 1 200 万亩,发展到 11 000 万亩,增长了 8 倍。黄河水的利用多达 307 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 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从广义上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 20 世纪 80 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李国英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 1.88 万平方千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 602 年至 1938 年的 2 540 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 1 590 次,改道 26 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 13 米,比新乡市高 20 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 15 个州,其中 5 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 1972 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 60%左右,实际还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 27 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孙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孙河的 7 000 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加快,一些森林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孙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 50 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 20%的森林,其他 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孙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 60 千米,宽 40 千米的长方形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 5 条水渠流入湖中。20世纪 90 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