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潢志--中华生活经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22:31:03

点击下载

作者:[明]周嘉胄,尚莲霞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装潢志--中华生活经典

装潢志--中华生活经典试读:

前言

一、《装潢志》的作者及版本

《装潢志》的作者周嘉胄,字江左,明代末期淮海(今江苏扬州)人,收藏家。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很少,《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记载:“万历十年(1582)生,约顺治十五年至十八年(1658—1661)间卒,年近八十。顺治中寓居江宁,十四年(1657)与盛胤昌等称‘金陵三老’,时年七十六。”(《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谢巍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433页。)流传下来的著作有《香乘》、《装潢志》等。

书画装裱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可是关于装裱的理论研究著作却是凤毛麟角。《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装裱经验的专著,在装潢史上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作者在对于书画收藏、鉴定以及装裱的方法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江南地区装裱工艺,著成《装潢志》,“论述精到,非多年寝馈此道者,难以擘肌分理,言之成理,洵为佳构”,为装裱工艺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装潢志》的单行本传世绝少,据《善本书目征求意见稿》统计,求是斋本《装潢志》是全国唯一的单行本,该书经翁方纲、王献唐考订,现藏山东省博物馆。收录《装潢志》的丛书主要有《昭代丛书》、《学海类编》、《述古丛钞》、《梅冈集古》、《藏修堂丛书》、《翠琅玕丛书》、《艺术丛书》、《芋园丛书》,以及《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初集》、《画论丛刊》、《中国画论类编》等。

二、《装潢志》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装潢志》是我国古代装潢学的代表作,书中有关书画装裱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技法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全书共四千余字,分为序言和四十二小节,各立有小标题,介绍了各项技术和格式,分别为: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妙技、优礼良工、宾主相参、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式、镶攒、覆、上壁、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染古绢托纸、治画粉变黑、忌、手卷、册叶、碑帖、墨纸、硬壳、又方、治糊、用糊、纸料、绫绢料、轴品、佳候、裱房、知重装潢、纪旧、又、题后、裱背十三科。着重论述的章节有古迹重装的步骤和要求,如揭洗、修补、全色等,还对装裱书画碑帖的各种技术、格式、设备、工具,如镶嵌、覆背、上下壁、安轴、上杆、上贴、加绳圈、贴签、囊函等进行了具体说明。作者强调要重视装裱,主张“优礼良工”、“宾主相参”等,认为格式选料要既华贵又实用大方,还总结了书画装裱中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

我们知道,书画装裱是属于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范畴,包含许多费解的名词术语,这样的内容容易导致写出来的书籍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然而《装潢志》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论述精辟,提纲挈领,说理系统而全面,而且作者采用比喻、类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同时作者从自己装裱书画的亲身体验和经验出发,使读者倍感亲切。全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深入浅出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为了避免《装潢志》这本书内容枯燥,采用了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亲切易懂、娓娓道来。例如,将书画装裱比喻成医生以妙手回春的高超技艺医治病人,用伯乐识千里马比喻书画家对装裱师的举荐,都极为贴切。同时作者对典章故事和流传下来的装裱佳话信手拈来,例如,指出优秀的装裱师必须具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惠虚和,心细如发”,只有这样才能“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致力于毫芒微渺之间”,从而不负重托。在“知重装潢”一节中,列举了文学家王弇州等人以隆重礼节款待装裱高手的佳话,提醒人们以此为榜样。作者巧妙地采用大量的典故,使得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朗朗上口而且富有文采,也体现了作者的文采飞扬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

二、作者以自身装裱经历为出发点,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读者。这样,使得《装潢志》这本书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和可信性。例如,书中的“安轴”、“上贴”、“治画粉变黑”、“治糊”等章节,作者都将自己独到的见解告诉读者,致使很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装裱师的期望:既要努力钻研、传承优秀的装裱传统,又要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和提高我国的书画装裱工艺。对于书画主人,作者也要求其不仅充当命令者的角色,同时必须亲身参与其中,“画主必自经心”,要“于中参究,料用尽善,一一从心”,只有“宾主相参”,才能达到完美效果。只有将书画主人与装裱师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装裱师的长处,从而装裱出大家都满意的作品。因此,不仅装裱师要苦心钻研装裱工艺,书画主人也一定要精心研究装裱。

三、《装潢志》这本书体现了“朴于外而坚于内”的特点。这也是作者对书画装裱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品位和艺术追求。“外”指画心四周的装饰,“内”指裱画的托纸和覆背纸,书画装裱的重点首先是书画本身的坚固完整,然后再考虑外表的材料、色彩、形式、规格等外观要求。作者告诫装裱师切不可因醉心于外表的奇巧华丽,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作者对书画装裱的要求也正体现了他的《装潢志》这本书的写作特点即“质真而素朴”,全书篇幅不长,却精而不苛,简而有要,法尽精到,悉有成效,诚墨宝金汤,绘事干城,对中国传承至明代的书画装裱技艺作了非常宝贵的总结。

三、《装潢志》的重要价值及已有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到了宋代,书画装裱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著名的“宣和装”(亦称“宋式裱”),就是这个时期总结创造的装裱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不衰。南宋制定了《绍兴御府书画式》,发展了“宣和装”,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等级的书画作品,制定了不同的装裱等级和格式,对各类书画的装裱款式、规格和所用材料以及包装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使装裱工艺发展到一个全盛时期。宋代以后,书画装裱作为一项专门的行业,在社会上普遍发展起来。

但是,关于论述装裱技艺的专著一直未问世,以往关于书画装裱的论述,仅仅散见于书画家的书论、画论、笔记、史籍和文集中,给后世的整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杜秉庄先生编撰的《书画装裱技艺辑释》一书中对装裱古籍有较为完整和全面的研究。明代皇室以“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装裱所也随之设立。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研究论述装裱技艺的书籍,其中最著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即为《装潢志》,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鉴于《装潢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目前,对于《装潢志》的研究并为该书做过注释的有:杜子熊先生的《书画装潢学》(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5月版)、杨正旗先生的《〈装潢志〉标点注释》(山东美术出版社,1987年7月版)、杜秉庄先生的《书画装裱技艺辑释》(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版)、冯增木先生的《中国书画装裱》(增订本)(山东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此书在1987年3月版《书画装裱浅说》的基础上,经修订而成)、田君注释《装潢志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等等。

本书选择《昭代丛书》本为工作底本,以《学海类编》、《藏修堂丛书》各本参校。本书每一章节均由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四部分组成,并部分插入图片。编写这样一本关于书画装裱工艺的普及读本,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准确清晰的注释、通俗晓畅的译文、专业精到的点评,使读者能通过该书了解书画装裱工艺的具体流程,并引起对装裱技艺的兴趣。由于编写者的知识所限,舛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本书中装裱操作之实景系刘钱平裱画师之工作照,并由本人拍摄提供。所裱之《心经·杨枝观音》经文由尚荣恭录,图由刘凯敬绘,在此一并说明并表谢忱!尚莲霞2011年6月(1)(2)(3)

圣人立言教化,后人抄卷雕板,广布海宇,家户颁习,以(4)(5)(6)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竭精灵于书画,仅赖楮素以传。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7)赚,种种恶劫,百不传一。于百一之中,装潢非人,随手损弃,良可痛惋。故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8)(9)(10)。是以切切于兹,探讨有日,颇得金针之秘,乃一一拈志,愿(11)公海内。好事诸公,有获金匮之奇、梁间之秘者,欲加背饰,乞(12)先于此究心,庶不虞损弃。俾古迹一新,功同再造。则余此《志》(13)也,敢谓有补于同心,冀欲策微勋于至艺,以附冥契之私云。民国时期上海《图画时报》所见糊裱装潢工作

【注释】

(1)立言:指著书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泛指写文章,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教化:教育感化。《诗经·周南·关雎序》:“美教化,移风俗。”

(2)抄卷雕板:抄卷,指抄书。雕板指在木板上雕刻图文,使其凸出,制成以供印刷用的底版,再用刷子把墨涂在凸起的图文上转印到纸上,即雕版印刷。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始于隋,发展于唐,完善于宋。

(3)颁习:颁布学习。颁,发布。《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习,学习。《韩非子·五蠹》:“莫如修仁义而习文学。”

(4)上士才人:指文人才子。上士,官名,周朝设上士官,上士为士一级爵位的最高一等。《周礼·天官冢宰·叙官》:“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才人,有才能和学问的人。

(5)精灵:指精力和智慧。精,古人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聪明,灵活。《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6)楮(chǔ)素:指书画用的纸和绢,因此楮素常被用来作为纸张的代称。清人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规矩在手,法度因心,任我意以为之,无不合古人气局,乃潇洒流利之致溢于楮素之间矣。”楮,树名,树皮是古时造纸的原料。素,指白色的生绢。

(7)豪夺计赚:指巧取豪夺,抢夺、倒卖。豪夺,指用强力抢夺。北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赚,获得利润。

(8)司命:星官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这里指掌管命运。《韩非子·喻老》:“(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司,主管、操作、承担、掌管。

(9)金针之秘:指书画装裱的秘诀、诀窍。这个典故出自唐人冯翊《桂苑丛谈·史遗》,其中记载:“郑侃,……女年十六,名采娘,淑贞其仪,七夕夜陈香筵祈于织女。是夕,梦云舆雨盖蔽空。驻车命采娘曰:‘吾织女,祈何福?’曰:‘愿丐巧耳。’乃遗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曰勿语。汝当奇巧。不尔,化成男子。’”后来,人们常以金针比喻秘诀。

(10)拈志:指逐一记录下来,写成此书。拈,指用手指夹取。志,记录。

(11)金匮(kuì)之奇、梁间之秘:比喻珍贵的书画作品。金匮,古代宫廷中收藏书画的器具,又指宫中珍藏书画之处。《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梁间,指房梁之间,古人常将珍贵的书画藏于房梁之间,即秘密地珍藏在大殿梁栱内的书画。

(12)不虞:不用顾虑。虞,担心,顾虑。

(13)冥契:指意气相投的知音好友,这里指书画爱好者。私:偏爱。这里指需要。

【译文】

古代圣贤著书立说,用以教育感化人民,后人将这些著作手工抄录成卷,或用雕版印刷成书籍,广泛传播到全国各地,颁发给家家户户学习,以至于这些著作、至理名言历经千秋万代而流传不衰。历代饱学之士竭尽精力与才智从事书画艺术创作,这些书画作品仅仅依赖纸张、绢帛才能够流传下来。然而纸张、绢帛的寿命和承受力有限,在书画流传过程中,如果经过不珍爱书画的人或者不懂收藏保存书画的外行之手,甚至遭受兵火战乱,腐蚀虫蛀,或者被恶人巧取豪夺,如此种种劫难,最终能够流传下来的往往不到百分之一。而在这些有幸流传下来的百分之一的作品中,由于装裱者技艺不精,随手损坏甚至丢弃,使得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越来越少,这是非常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所以说,书画装裱技艺水平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书画名作存亡的关键。我认为,书画装裱是掌握书画命运,并使之流传下来的决定因素。为此我迫切地致力于书画装裱的研究,长期探讨,掌握了其中的奥秘,于是逐一记录下来,写成了《装潢志》,愿意公开发表出来。广大爱好书画艺术的同道们,如果有人得到了值得用金柜来装的书画精品,或者值得珍藏在房梁上的书画珍品,并想对它们进行装裱的,那么首先务必对我的这本《装潢志》进行细心研读,这样就可以不再顾虑书画名作会被损坏或遗失,最终使得古代书画名作焕然一新,其功绩如同赋予了书画第二次生命。因此,这本《装潢志》敢说可以对书画爱好者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能对历代书画名作的收藏尽绵薄之力,以满足书画爱好者的需要。20世纪上半期的“上海书画会”

【点评】

俗语说“三分画,七分裱”,此话虽有点夸大装裱的作用,但不无道理。古人曾将书画的装裱比喻成美人妆容和修饰。美人虽然是天生丽质,但是如果整天蓬头垢面,不注重修饰装扮,那么美人也失去了光彩。而如果略施粉黛、轻点胭脂,再穿上高贵的华服,那自然是增添了娇艳和妩媚啊!由此可见,装裱对于书画是至关重要的。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曾说:“作为一件艺术品,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在画家而外,装裱是最重要的一点。”因此,一件完美的书画作品是离不开装裱的。由于中国书画是作于宣纸和绫绢之上的,而纸绢的质地较薄,经过书写和绘制后便出现收缩,不易体现作品应有的艺术效果,既不便于欣赏,也不便于收藏。而书画妙墨,上古精品,经过装裱后,其用笔的气势,墨色的神韵,层次与意境以及章法布局的巧妙构思等等,都会显现出来,宛如锦上添花,成为一件珠联璧合的艺术品。同时,经过装裱的书画,便于悬挂、展览、观摩和欣赏;便于保存和长期收藏。特别是一些古旧书画名迹,由于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而出现画面断裂、残缺以及墨色剥落的现象,如经过

裱和修复,可使之恢复原貌,重现青春。那些历经种种劫难能够流传下来的书画名作已经寥寥无几,如果再遭遇书画装裱技艺不精或书画主人疏忽,造成人为损害,将令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因此,作者发出了“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的感慨。万壑松风图轴 北宋 巨然湖天春色图轴 清 吴历

古迹重装如病延医

(1)

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2)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所谓不药当中医,不遇(3)良工,宁存故物。嗟夫!上品名迹,视之匪轻。邦家用以华国,艺(4)士尊之为师。师犹父也,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宝书画者,不可不究装潢。【注释】

(1)病笃延医:病重后请医生诊治。病笃,指病重。笃,深、重。延,聘请、邀请。

(2)不药当中医:指以不治疗作为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即乱用药还不如不用药。药,治疗。当,相当,作为。中,适合。

(3)匪轻:不轻。匪,通“非”,不是。《诗经·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4)宝:珍爱,珍惜重视。《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古代书籍的装帧形

【译文】

历代书画作品流传至今天,没有不残缺脱落的。如果想要对古代书画进行重新装裱,就如同人在病情加重了以后才请医生诊治。如果碰到医术高明的医生,病人就能随手药到病除,恢复健康;如果碰到医术不精的庸医,滥用药物,则可能导致病人丧命。因此,如果没有遇到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就以不治疗作为一种合理的治病方法。同样道理,如果没有遇到书画装裱高手,那么就先将残缺破损的古画保存起来,暂时不进行装裱。哎!历代流传下来的上品名迹,人人都应该十分珍视它。国家可以用它来彰显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书画爱好者将其视作范本,尊为老师。我们对待师长犹如对待自己的父亲,做儿子的,需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以备日常照顾父亲之需。所以说,珍爱书画的人也应该对书画装裱有一些研究。明代文人赏画图【点评】

历代传世及出土的书画作品,或者由于装裱不佳发生空壳脱落,或者由于在流传过程中收藏保管不善而被撕断毁坏,或者由于长期埋于地下朽烂叠粘,或者遇到自然灾害或战乱等,都会造成书画作品受损。一般年代愈远的作品,受伤程度愈重,这就需要重新装裱。古旧书画重新装裱如同请医生治病,如果遇上庸工拙劣工艺,就能置名迹于死地,因此装裱的技艺水平高低,实在是古旧书画存亡的关键。清代陆时化《书画说铃》中指出:“书画不遇名手装潢,虽破料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不可压以他物。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手。”对装裱时机的把握一定要非常谨慎,只有装裱技艺精湛的装裱高手,才能在遇到装裱顽疾时处理得当,才能把古旧字画装裱得更好,不至于将少有的古迹毁于手下。例如在揭裱修复过程中,往往为了使古旧字画干净漂亮一些,有人便采用漂白粉漂

,稍有不慎,就会把画纸腐蚀得更加糟朽,这对于保存古迹大有害处。很珍贵的古书画,重裱得好,价值可以倍增,重裱得不好就成了废物,切切慎之。如果没有找到技艺高超的装裱师,宁肯暂不托裱,以免因此造成无法弥

的损失。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书画装池之美》书影春禽花木图轴 明 边文进

妙技

(1)

装潢能事,普天之下,独逊吴中。吴中千百之家,求其尽善者,(2)(3)亦不数人。往如汤强二氏,无忝国手之称。后虽时不乏人,亦必(4)主人精审,于中参究,料用尽善,一一从心,乃得相成合美。俾妙(5)迹投胎得所,芳名再世,功岂浅鲜哉?【注释】

(1)吴中:古时吴郡或苏州的别称。南宋以后,由于书画艺术中心向南迁移,南方装裱工艺日渐兴盛,名家辈出,

国闻名。到了明代,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赞誉。

(2)汤强二氏:指明代万历年间的书画装裱高手汤杰、强百川二人。从南宋到明初,装裱高手随着南宋迁都而集中到杭州一带。到明宣德(1426—1435)以后,苏州书画名家辈出,重心渐渐转移到苏州,形成独具风格的“苏裱”。苏裱继承了米芾的优良传统,加以书画大家文徵明父子、都元敬、王弇州等对书画装裱的精妙研究以及与装裱名师的切磋交流,致使苏裱日臻完善。到了明代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19)年间达到全盛,此时已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赞誉。装裱中推为国手的有:孙凤、汤杰、强百川、庄希叔等,他们都是父子相授、祖孙相传,时常来往于南北都市帮人装裱,因此,当时许多书画名家的墨迹多经他们之手进行修复装裱,方可达到完美。

(3)无忝(tiǎn):无愧于。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如忝为人师。

(4)从心:指随心,令人满意。

(5)浅鲜:轻微,微薄。《战国策·韩策二》:“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精心操作。【译文】

在书画装裱行业里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全国各地都有,但苏州是名列第一的。而在苏州地区从事书画装裱的有成千上百家之多,其中技艺精湛达到炉火纯青境地的,也不过几个人。从前如汤杰、强百川这两位书画装裱名家,他们无愧于“国手”的称号。后来虽然也不乏书画装裱高手,但他们必须由书画主人精心审察,同装裱师一起探讨研究,才能达到用料、操作等方面的完善,只有每一方面都能随心满意,才能达到相辅相成、和谐完美。这样,书画珍品犹如转世投胎,其艺术价值得以重现,继续流芳百世,其功劳难道微小吗?幽谷图轴 北宋 郭熙【点评】

北宋时期,苏州装裱业已成型,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职业。南宋时期,大批工匠转移到江南地区,苏州一带成了南宋皇室和官僚们获取各种赏玩工艺品的主要地区。能工巧匠各施其能、各尽其才,正是在这种前提下,书画装裱技艺在原有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

明代皇帝大多对书画艺术品不十分重视,当做赏赐或俸禄赐给王公贵戚。大量的书画流入了民间,因而明代的私人收藏极为盛行,涌现了一大批鉴藏家,在富裕的江南一带,更是如此。如沈周、文徵明、王世贞、董其昌、韩世能、项元汴、华夏、张丑等等,他们都是著名的书画家,同时对装裱十分讲究。在书画装裱工作中,书画主人不再是充当命令者的角色,而必须亲身参与其中,对于设计装裱款式、实际操作流程以及装裱所选用的材料与装裱师进行共同磋商探讨,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供装裱师参考。书画家与装裱师频繁互动,对苏式装裱的品格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使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珍品装裱完美,当时的王世贞、顾元方等人,常以厚利聘请著名的装裱师。只有将书画主人与装裱师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装裱师的长处,从而裱出令人满意的佳作。

汤氏是苏州的书画装潢世家,据梁章钜说:“汤臣,即汤裱褙,今苏州装潢店,尚是其后人。闻乾隆间尚有汤某者,精于此技。”汪珂玉就经常把家藏书画精品“付善手汤氏装潢”。据汪珂玉说:“(万历癸卯秋)歙客有李咸熙画一轴,……近付善手汤氏装潢甫完。”

说:“先君凝霞阁有画屏二架,面面俱宋元人笔,一为斗方,一为团扇。……至天启丁卯,余转运山左,闻难旋里,于读礼之暇,付汤子装潢成册。”这里的“汤氏”、“汤子”应该是汤玉林,他曾为汪珂玉揭裱过陆天游的《溪山清眺图》。汤玉林有可能是汤氏后代。墨梅图轴 元 王冕

优礼良工

(1)(2)(3)

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惠虚和,心细如发。充(4)此任者,乃不负托。又须年力甫壮,过此则神用不给矣。好事者,必优礼厚聘。其书画高值者,装善则可倍值,装不善则为弃物,讵可(5)(6)不慎于先,越格趋承此辈,以保书画性命?书画之命,我之命也,趋承此辈,趋承书画也。【注释】

(1)补天之手:这里用补天之手形容书画装裱师技艺精湛。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是创世女神,她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类。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后来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在天塌地陷的时候,女娲炼五色石来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

,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2)贯虱之睛:眼力超群,无与伦比,这里用来比喻书画装裱良工积年苦练,装裱技艺精湛,出类拔萃。贯,穿过。《列子·汤问》:“纪昌者,……昌以牦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3)灵惠虚和:灵惠,指灵巧聪慧。惠,通“慧”。虚和,耐心温和,从容不迫。

(4)年力甫壮:指刚刚进入中年,年富力强。甫,刚刚。

(5)讵(jù)可:表示反问。讵可,岂可。

(6)趋承:奉承,供奉,这里指优待,善待。鉴赏家展阅立轴裱件。【译文】

优秀的书画装裱师应该是具有女娲炼石补天的妙手和纪昌射箭穿虱的眼睛,并且聪慧灵巧、耐心温和,又要心细如发、心思缜密。这样的优秀装裱师担此重任来装裱书画珍品,才能不辜负书画主人的托付。除此之外,书画装裱师还需是刚刚进入壮年,年富力强,因为年纪过大则精力和眼力跟不上,难以胜任。爱好收藏书画者一定要以优厚的待遇聘请技艺精湛的装裱师。高品质的书画藏品如果装裱得好,则作品的价值会成倍增加;否则,如果装裱得不好,作品将毫无价值。因此,对于书画装裱师的选择怎能不事先谨慎考虑,破格并以高薪聘请优待这些人,以保住书画作品的性命呢?书画作品的性命就是我的性命,优厚地对待这些书画装裱师,就是珍爱书画作品。明代士人博古图【点评】

作者对裱画师提出的要求是“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惠虚和,心细如发”。这十六个字从手、眼、心三个方面准确地概括出装裱这项复杂技艺对于从事者的要求,可谓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装裱师是在继续书画家未完成的作品,因此他们是书画创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加以重视。同时,对装裱师的年龄也有要求,要年富力强,由此可见作者对装裱工作研究之透彻。一位好的装裱师不仅要装裱技艺精良,还要对书画有深刻了解,能读懂书画,还要是画家的知心人,这样才能达到书画装裱的最高境界,在书画装裱事业上取得成绩。

书画家往往与装裱师结成良师益友的关系,礼遇装裱师与珍爱书画是一致的。装裱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装裱技能、提升装裱品位、更符合文人的审美趣味。雪树寒禽图轴 南宋 李迪临流独坐图 北宋 范宽(1)

宾主相参

好事贤主,欲得良工,为终世书画之托,固自不易。而良工之得(2)(3)贤主以骋技,更难其人。苟相遇合,则异迹当冥冥降灵,归托重(4)(5)生也。凡重装尽善,如超劫还丹,机缘凑合,岂不有神助耶?而宾主定当预为酌定装式,彼此意惬,然后从事,则两获令终之美。装裱后的书画便于欣赏、悬挂及携带。【注释】

(1)相参:相互商量。

(2)苟相遇合:假如相遇并且互相赏识敬重。这里指贤主和良工碰到一起。

(3)异迹: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画珍品。冥冥降灵:上天安排神灵下凡。冥冥,指上天安排。本意指自然界的幽暗深远,亦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与“昭昭”相对。昭昭指为阳、为天、光明之处。冥冥指为阴、为地、幽暗之处。《素问·阴阳类论》:“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降灵,神灵下凡。

(4)超劫还丹:遭遇劫难后重生。超劫,逃脱劫难。丹,古代术士炼药用的朱砂。还丹,道家术语,丹砂烧成水银之后,放置到一定时间水银又还原成丹砂,叫还丹。由于朱砂二百年后变成丹砂而青女孕,再三百年后变成铅,再二百年成为银,最后再过二百年化成金。炼丹师们企图加快这种自然变化的速度,所谓“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于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以为可以炼出贵重的金银来,这样的炼金术在战国末期就萌芽了。到了秦皇汉武时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炼金术就大发展起来,不仅要由铜、铁等制造出贵重的金、银来,还要为统治者修炼出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来。

(5)机缘凑合:这里引申为珠联璧合的意思。机缘,佛教用语,指众生信受佛法的根机和因缘。机指受教者的慧根,缘指施教者的因缘。机缘体现受教者和施教者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机缘凑合,方能成教化。【译文】

真正爱好书画的贤明的收藏家,希望能够找到书画装裱技艺精湛的装裱师,这样可以将毕生收藏的历代名画托付给他装裱,书画装裱所托得人本来就不容易。同样道理,优秀的装裱师也希望能够得到贤明的书画主人的垂青,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绝技,这就更不容易了。如果贤明的书画收藏主人和技艺精湛的装裱师能够相遇并相知互敬,那么这真是奇迹,仿佛神灵在冥冥之中降福保佑,使得这些古代已破损的书画珍品托付得人,可以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凡是重新装裱并取得完美效果的书画珍品,就好像逃脱种种劫难,获得了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一样,这是机会和缘分相凑合,难道不是有神灵在暗中相助吗?书画主人与装裱师预先细加商议确定好装裱的形式等等,使得彼此满意,然后再动手进行装裱,这样双方最终就可以获得满意称心的效果。【点评】

书画收藏家和装裱师自古就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技艺精湛的装裱师遇见贤明的书画主人就如同千里马遇见伯乐,真是珠联璧合。古时候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伯乐是指能够鉴别出马匹优劣的人。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是春秋时代的孙阳。有一次,他受楚王之托去寻求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仍一无所获。一次偶然的机会,伯乐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走近那匹马,马见到伯乐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买下了这匹马。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磬,直上云霄。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果然,马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喂养,果然变得精壮神骏、不同凡响。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技艺精湛的装裱师一般都精于鉴古,徐学谟的《世庙识余录》也记载:“(严)世蕃门客吴人汤裱褙者,以能鉴古,颇用事。……世蕃受赂遗既多,遂旁索古书画。凡献古书画者,必先贿汤裱褙辨以为真迹,始收之。”裱褙匠经常近距离接触古今书画,时间一久,鉴赏能力自然也远高于他人。书画主人和装裱师在一起对书画古迹的装裱进行预先商讨切磋,事先准备一个周密的计划方案,然后,装裱师再进行装裱工作,这样才可以取得双方都满意的效果。这种遇合对于书画珍品的重新装裱真是幸运之极,如同神仙下凡,得到神灵相助,书画古迹可以旧貌换新颜。著色兰竹图卷 元 赵雍

审视气色

(1)

书画付装,先须审视气色。如色暗气沉,或烟蒸尘积,须浣淋

(2)(3)令净。然浣淋伤水,亦妨神彩,如稍明净,仍之为妙。【注释】

(1)气色:古代书画作品画面的破旧和污损程度。本义指人的面色,神态,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皮肤色调尤其是面部皮肤的色调。唐人白敏中《酒令》诗:“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

(2)浣(huàn):用水淋洗古旧字画上的污渍、尘垢。本义为洗衣服,《说文》:“浣,濯衣垢也。”

(3)妨:损害。【译文】

书画装裱师在付托装裱之前,应该先检查和观看古旧书画破旧和污损程度。如果画面色泽灰暗,破旧程度严重,或者曾经遭受烟火熏烤,尘垢密布,那就必须用清水进行淋洗,使之恢复洁净。然而,用水淋洗会损伤书画作品,也容易损害书画作品的神韵光彩,因此,如果画心还清明干净,就无须用水淋洗,保持原样为宜。【点评】

古人云:“审其思,施其巧”,“以神遇而不以力会,然后为得”。这就要求装裱师不仅具有“因材施教”的技巧,而且具有胸中有底、手上有数的匠心,因其所宜,合理施工。首先,审视裱件气色,按不同裱件特性决定装裱方案,这是装裱一件作品全过程的开始,也是装裱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装裱新画前,先摸清画心墨气、色彩及纸性绢质,把握其用水润湿后的变化性能,酌情采取相应方法进行托裱。对于古旧书画的重裱则更为复杂。

首先必须观察纸绢气色,检查污损情况,辨明纸绢年代、质地、透视画心厚薄。正如清代朱琰《陶说》所谓:“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古旧字画名迹流传至今,由于年深日久或几经易手、收藏不慎而导致破损、虫蛀沾污或霉烂,甚至历经装裱,画心局部会被揭去半层,亦有夹宣字画,被书画商揭取一层冒充名迹盗卖,这些都不容易再揭。如果不加以揭裱和修复,很可能毁于一旦。

其次,必须及时聘请装裱高手进行修复,装裱师需要心细如发、灵惠虚和、别具慧眼、双手熟练,方可使之“焕发青春”,还原作品神韵与光彩。这样,才能更好地供后代书画爱好者们欣赏、观摩和研究,同时还可以延长书画作品的寿命,达到长久收藏的目的。

最后,书画装裱师在对古旧书画进行修复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小心再小心。宋人赵希鹄主张:“画不脱落不宜装背,一装背则一损精神,此决然无疑者。墨迹法帖亦然。”对于污损程度严重的书画古迹,才可以着手进行用水淋洗等处理,因为揭裱和淋洗等修复手法对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少许干净些的作品就可以保持原样,这样对作品来说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还魂记》插图水殿春深图轴 清 袁江洗(1)

洗时,先视纸质松紧,绢素历年远近及画之颜色,霉损受病处,(2)一一加意调护。损,则连托纸洗,不损,则揭净。只将画之本身副(3)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

用糊

刷洒水,淋去尘污,(4)至水净而止。如霉气重,积污深,则用枇杷核锤浸滚水,冷定洗之,(5)即垢污尽去。或皂角亦可。用则急将清水淋解枇杷、皂角之余气,否则反为画害,慎之。洗后,将新纸印去水气,令速干为善。【注释】

(1)受病处:指古旧书画遭受霉烂、沾污、破损和虫蛀等破坏。

(2)加意:特意。

(3)副:附衬。油纸:加工纸的一种,用较韧的原纸,涂上桐油或其他干性油制成夹宣纸,具有耐折及防潮湿功能,供制雨伞﹑糊窗户或作各种防水、防湿包装之用。这里用于书画揭裱时作衬,是旧画揭裱修复时不可缺少的护心纸。油纸性能既光滑又透水、坚韧,刷上一层薄薄浆糊,覆盖在画心正面,糊住纸本或丝绢心,起到保护画心丝缕不动、重彩不致脱落的作用。然后翻过画心,使油纸衬在底下托住画心,任凭浆湿水淋,纹丝不动,等到调换好新托纸后,最后揭去油纸,这样既便于揭去旧画心,又保护了画心的完整和原作色彩。所以,古迹重新装裱时,必须先加油纸,它是古迹揭裱重装不可或缺的助手。

(4)枇杷核: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枇杷树叶子和核都可以入药。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等多种成分。

(5)皂角:皂荚,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枝上有刺,结有长荚。皂荚果富含皂质,可以用来洗衣去污,也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此处指用皂角浸水洗画。皂荚与枇杷核【译文】

在对古旧书画进行淋洗时,应先观察作品纸质的松紧程度,纸张或绢素所经历的年代是远还是近,还要看看画面的颜色发霉、损伤病变、虫蛀等情况,然后逐一用心调理并采取保护措施。如果书画心霉变和破损,就要连同托纸一起用水洗;如果画心没有受损,就把画心揭干净再洗。洗画时,只要将画心下面附衬上水油纸,放在裱台上,并将裱台一端的两条桌腿垫高,另一边低,使得桌子呈倾斜状,便于泻掉污水。淋洗是用浆糊刷沾水洒到画面水,淋去画心上的尘垢和积污,直到流下来的水变得洁净为止。如果画面霉气重,污垢较多,就要用榔头将枇杷核敲碎,用沸水浸泡待杂质沉淀冷却后再用枇杷核水淋洗画面,这样污垢可以彻底清洗干净。或者用皂角水代替枇杷核水进行淋洗。之后,应立即用清水淋洗,以去除残存的枇杷核或皂角水的气味,否则,又会成为侵蚀书画的危害,这一点必须谨慎小心加以重视。清洗完成后,还要用新的吸水纸覆盖上去,用手心按压依次印过,吸去水分,使画心迅速即干为好。【点评】

书画古迹如果只是浮面灰尘、干霉、白花或小点小渍,那就不需要淋洗,可用鸡毛掸拂去浮尘,用刀尖轻轻挑去蝇屎蟑渍即可。如果画心色暗气沉,必须用水淋洗,具体操作过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善加调护,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水烫黄渍

画心纸没有残缺破损,色泽牢固,亦无霉点,仅仅有些黄渍水痕,先将画面朝上平铺桌上,用排笔蘸沸水刷一、二次,闷一刻钟后打开,搭在晾杆上用喷壶盛冷水徐徐淋洗。如果黄黑程度很深,可用平案开水烫挤法清洗。即画面向上平摊在裱台上,将裱台一头垫高,一头泻水,先平铺好画心,覆盖上全新洁白的毛巾二、三层,用开水一壶轻缓地浇在毛巾上,每隔一段时间浇一次,再用热毛巾闷透,最后用干毛巾吸去画上的水分,晾干后即可去除画心的黄渍。

二、漂白粉漂洗

纸本画心可以用漂白粉漂洗,如果是绢本画心就不可以用漂白粉。画心一经漂白就不利于收藏,所以珍爱书画的收藏家宁可保持书画古迹自然原貌,也不主张漂白。使用漂白粉漂洗画心一般在揭去覆背纸或揭去托纸后进行,具体方法如下:用冷清水一盆加入2%漂白粉末,每100CC冷水加2克漂白粉,搅动后取清头待用。将画心放在一头垫高的裱台上,在烫去黄渍后用小排笔蘸漂白粉水涂刷一遍,要避开图章印记等有颜色的地方,漂洗过后用洒水壶装冷清水在画面上轻轻细细地洒水,将漂白粉冲洗四、五遍,以求冲净,直到没有漂白粉味道为止。

三、去霉点

古旧字画常有白斑满幅,即“干霉”、“白霉”或“白花”,将画心朝上平铺在裱台,趁干燥先用鸡毛帚轻轻掸掉“白花”,再用排笔蘸热水淋洗整个画心,徐徐冲洗,用白毛巾吸干水分,再继续冲洗,重复三次,最后把毛巾卷成卷子,放在画面上双手夹水轻轻推滚,使霉污黄渍水全部从边上挤出,待水色变清后再用冷清水喷淋直至水色洁净,最后用干毛巾吸干水分即可。去除白霉点还算比较容易,如果画面上许多“绿霉”、“黄霉”,那就需要先将画心放置在太阳底下晒半天,使霉斑发松发浮,再用小排笔轻轻拂拭,掸掉霉点表层,然后用热水淋洗。倚松图册 南宋 马远竹石集禽图轴 元 王渊揭

书画性命,全关于揭。绢尚可为,纸有易揭者,有纸质薄糊厚难(1)(2)揭者,糊有白芨者犹难。恃在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3)(4)致力于毫芒微渺间,有临渊履冰之危。一得奏功,便胜淝水之捷(5)。【注释】

(1)白芨(jī):亦作“白及”,中药名。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茎,含有粘液质和淀粉,可以用来做浆糊。

(2)恃(shì):依靠,凭借。迎刃之能:指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处借喻裱画师揭画心托纸的高超技艺。迎刃,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本义指把竹子劈开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着刀刃自己裂开了;而如果采取拦腰横切的方法破竹,想要切断肯定要花费很大的工夫。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3)毫芒微渺:极其细微和模糊不清。毫,细长而尖的毛,用来比喻极细小的,如毫毛、毫末。芒,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如麦芒。

(4)临渊履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唯恐有失。也可作“临深履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里指装裱师在揭画心托纸时要尤其谨慎小心,以免把画心揭破。渊,深渊;履,踩踏;冰,薄冰。

(5)淝水之捷: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中国北方的前秦苻坚组织八十万军队,大举南下,欲灭南方的东晋。晋相谢安派遣谢玄等率北府兵八万迎战,于淝水(今安徽寿州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将领谢石、谢玄大胜前秦军苻坚。这里用淝水之战比喻揭裱成功的重大意义。白芨【译文】

古旧书画作品重裱的性命,关键全在于揭去画心后面的一层原托纸。画心是绫绢质地的还比较容易揭裱,而纸张质地的书画心有较容易揭裱的,如果碰到那种纸张质地很薄而浆糊很厚的书画心就非常难于揭裱了,如果再碰上用了白芨汁制作的浆糊,揭起来就难上加难了。要依靠技艺精湛的装裱师苦心经营,要施展像庖丁解牛那样迎刃而解的本领技巧,一步一步地、极其耐心地用心尽力于像麦芒那样细微的分毫之间下功夫,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一不小心便会发生危险,陷入困境。一旦揭裱成功,可以说胜过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的战绩了。揭裱后的古代绢画【点评】

揭裱是恢复古旧书画生命的重中之重,是指将原来裱画的背纸和托心纸揭掉,以便于重新进行装裱。古旧书画在经过淋洗画心后,应马上着手进行揭裱,不能拖延时间太久,否则,纸绢会因为受水过度而失去应有的拉力。裱画师在揭裱之前,先在桌子上衬垫一层透明塑料膜,并使书画心完全铺平、紧紧贴在塑料膜上,以便于书画在揭裱后可以完整地揭起来,防止书画残片粘在桌子上,造成损失。在具体的揭裱过程中,还需根据古旧书画受损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揭法:一、如果书画原裱所用浆糊较稀,导致大面积重皮,这样揭裱就比较容易进行。书画作品原有的覆背纸和托心纸都可以一块一块地揭起来而对画心伤害较小;二、如果是年代较久远的古旧书画,书画心已经变酥,或折痕累累,断裂严重,或浆糊中加入白芨,纸绢已经熟化,这种情况就非常难于揭裱,需要装裱师的“补天之手,贯虱之睛”,而且“苦心施迎刃之能”,才能将背纸和托心纸一层层地揭去,保持画心的完整。

装裱师在揭裱时,还需注意选择墨色较浓处下手,这样便于区分出画心和托心纸,避免出错伤到画心。画心水分含量适中,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否则都会将画心揭破,不可收拾。在揭托心纸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宁慢勿快,宁轻勿重,从一边依次揭向另一边,还要注意用力均匀,并随时将揭下来的纸屑清除。揭裱应该一气呵成为好,但如果一天无法完成,那么必须用湿毛巾覆盖在画心上,在毛巾上加盖一层塑料膜,防止水分蒸发,等待第二天继续完成揭裱。秋舸清啸图轴 元 盛懋补

补缀,须得书画本身纸绢质料一同者。色不相当,尚可染配。绢(1)之粗细,纸之厚薄,稍不相侔,视则两异。故虽有补天之神,必先(2)炼五色之石。绢须缕丝相对,纸必补处莫分。【注释】

(1)相侔(móu):相同。侔,相等,齐。

(2)“故虽”二句:古代神话传说,相传上古有位女帝叫女娲氏。古时候,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山崩,天柱打断,地维缺,洪水泛滥。女娲氏就炼制五色之石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瑶水,于是地平了,天也补好了。这里借女娲炼石补天比喻修补古旧书画必须先找好原材料。【译文】

修补古旧书画所用的纸或绢,必须选择质地与书画心纸或绢质地相同的材料。如果颜色有差别,还可以通过重新染色,使之与书画心颜色相匹配。因为绢的纹理有粗细之分,纸张的厚薄也有分别,如果所选出的用于修补的纸张和绢帛与书画心稍有一点差别,那么看上去就会有天壤之别。所以,虽然女娲有补天的神功,但也必须先炼成用于补天的五色彩石。修补好的绢质古旧书画,补上去的绢必须与画心原绢经纬丝缕相对;补上去的纸必须与画心原用纸厚薄帘纹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点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技艺再高的厨师如果没有原料,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也很难做出丰盛的筵席。同样道理,技艺高超的装裱师,如果没有找到相匹配的修补材料,那么也难以施展技艺。女娲为了补天,必须先炼成五色之石;装裱师要修补古旧书画,必须先选好相应的修补纸绢。在装裱行业修补的行话叫做“三相近”,即补纸掌握厚薄、质料、帘纹三相近,纸绢要与画心的质地相同、色度深浅相近,帘纹横竖及粗细一致。如果选不出色调相近的补纸,就应掌握宁浅勿深的原则,补纸比画心色调稍浅一些无妨,可以再行全色,使其色调一致。但如果补纸比画心色调深了,如同补丁一般,就不好再处理了。补绢质的书画和补纸质的书画方法基本相同,所选用的补绢,其色度的深浅、丝缕的粗细以及经纬的密度都要与画心绢地大致相同。丝绢如绢纹相同但酥脆程度与旧光不相近,可以人工做旧。做旧的方法,用漂白粉水将补绢浸透,以清水淋洗后放在裱台上,吸干水分后用薄浆糊粘贴在水油纸上,待平整后揭起来,再刷一遍矾水,待干后与原画心相对比,倘若还有差别可以再如法炮制一下。新绢经过几次盘弄就像绢心经人们反复舒卷,一样能产生酥脆和旧气葆光,自然与旧绢相近,可以达到以假乱真。女娲伏羲图古木寒鸦图轴 明 周文靖衬 边(1)(2)

补缀即完,用画心一色纸,四围飞衬,出边二三分许,为裁(3)镶用糊之地,庶分毫无侵于画心。【注释】

(1)飞衬:装裱旧书画技法之一。揭裱书画必用“飞衬”,飞衬的方法即在画心四周

衬边

,四周要空去一些,也称“出座”。出座空处,越细越好,一般空出二三分,这样用来裁切、镶衬、接口和刷浆糊时无伤画心。

(2)许:大约接近这个数,左右。

(3)庶:即庶几,也说庶乎、庶几乎,连词,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例如:必须加倍努力,庶不至落后太远。侵:侵犯,进攻。这里指侵占、损伤古旧字画画心。计算好尺寸。衬于画心的四周边际大约二三分左右的距条既可保护画心,又可将裱件衬托得更加美观、精致。【译文】

古旧书画修补完成后,选用与画心相同颜色的宣纸裁成条,衬于画心的四周边际,衬出边缘大约二三分左右,这样为下面的工序:裁切、镶料、接口和刷浆糊留有地方,以利于将来揭裱能避免对画心有丝毫的侵蚀和损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