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06:50:05

点击下载

作者: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全球通史作者: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排版:昷一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05738157本书由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6)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开端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诞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芜,在历经漫长的岁月之后,诞生了生命。生命的形式从简单逐渐演变得更为复杂,直到出现了植物、动物。气候的变迁曾经让一些生命灭绝,但是,仍然有一些生命顽强地存活了下来。直到大约200万年前一种生命的出现,它彻底改变了这颗星球。

我们的地球家园是身处银河系第三旋臂上的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在广袤的宇宙中,地球仿佛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无比渺小。地球形成至今已经有45亿年了,在最初的岁月里,地球上一片荒凉,直到15亿年之后,才出现了最早的生命。此时的生命形式极其简单,只是单细胞的原生生物。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但是现在,科学家们改变了这种看法。他们认为,生物是由非生物进化而来的。所有的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组成了分子,分子又组合成不同的聚合体,其中的某一种物质,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生物。

科学家们通常认为,生命诞生在海洋之中,它们的进化是由低等级向高等级不断演变的。从早期的单细胞生物进化到植物,例如海藻;接着进化成无脊椎动物,例如各种水母;之后进化成脊椎动物。大约3亿年前,一些脊椎动物和其他的无脊椎动物、植物登上了陆地,并成功地在陆地上存活下来。最早来到陆地上的是两栖动物,之后是爬行动物和鸟类,最后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为地球统治者的时间已经有6000万年了。

自然界经过几十亿年才进化出人类这一智慧生物,但是对于进化的过程,人类并不是总能理解。人类意识到自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点,才不过100年。在这之前,对于人类的诞生,我们总把它归结为神灵的创造。在全世界几乎每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创造人类的记载。神创造人类的说法被科学家们称为神创论。通过现代的科学研究,我们发现的各种证据却指向了人类的另一种诞生过程。在进化论面世之前,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经过打制的石质工具。但是人们无法把这些东西与人类联系在一起,因为人们难以想象,在神创造人类之前,地球上会有人类出现。直到进化论确立后,一些眼界超前的科学家才开始在世界各地寻找古人类的遗迹。大量的人类化石和工具被发现,这些化石和工具向我们揭示了人类进化的艰难历程。

为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人类的祖先用石头制作成工具和武器。这个时代,被称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因为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指的是用打制方法制作出的石器。整个旧石器时代都以打制石器作为重要的标志。旧石器时代从距今18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1.5万年前。旧石器的早期,人类的祖先依然带有明显的猿类特征,所以被称为猿人。时间追溯到大约25万年前,也就是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祖先开始从猿人阶段向现代人类演变。

远古人类的祖先,也就是接近人类形态的猿人,有些就已经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了。这些猿人经过长期不断的自然选择,进化成了人类。在各类猿人中,最早出现的是一些灵长类,这些灵长类如今已经灭绝了。它们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草原上,时间大约距今200万年。不过,最近在埃塞俄比亚的一项调查发现,这种灵长类出现的时间或许可能提早至400万年前。这种灵长类具有和现代人类几乎一样的骨盆和腿部,但是脑容量只有现代人类的1/3,还不如存活至今的类人猿的脑容量大。所以这些动物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但是却拥有和猿类一样的大脑,智力低下。而智力水平是和语言及制造工具的水平息息相关的。我们通过这个调查可以了解到人类并不是先有了强大的大脑,才开始创造人类的文化,两者是在互相影响中共同进步的。语言能力和制造工具水平的提高,既是大脑得到发展的原因,也是这一过程带来的结果。

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在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中发现的能人。利基是英国的古人类学家,他在大学学习完非洲历史的相关专业后,决定去东部非洲寻找人类化石。在当时,也就是20世纪初,关于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因此,他的这一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利基的热情,他与夫人一起前往奥杜威峡谷开始自己的考古工作。这个峡谷位于坦桑尼亚北部,长40千米,深约100米。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地工作,利基夫妇终于在1961年发现了早期人类化石,这些早期人类的生存年代约为190万年前至170万年前。

在能人之前,人类还有更为古老的祖先,这就是南方古猿。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非洲陆续发现了一些变异跨度巨大的人类化石,它们大约在500万年前至100万年前存在。这些化石的发现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在发现南方古猿之前,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制造工具和直立行走,而且这两个特征同时出现。但是,南方古猿化石的发现改变了这一说法。

南方古猿是能够直立行走的,但是它们无法制造工具。体现这一点的证据,是科学家们于1976年在坦桑尼亚的莱托利平原上发现的两个南方古猿的脚印。这些脚印属于两个古猿个体,分别是一个成年古猿和一个幼年古猿。它们的脚印被火山灰覆盖,说明这是在一次火山爆发之前留下的,但是脚印显得从容不迫,看起来它们已经见惯了火山喷发。

南方古猿之后,又经过了上百万年的进化,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能够按照设想加工各种工具。这时候出现了各种用途的石器,比如,刮削器、尖削器、砍砸器、手斧等。古人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不仅把人类的双手解放了出来,也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在学会直立行走后,腭部隆起,吻部萎缩,人的口腔和喉部形成了一个直角。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也使得人类具有独特的发音器官,更加有利于发出各种声音。而且,在人类懂得使用火之后,食物从生食慢慢转为熟食,这让人类的咀嚼器官日益萎缩,牙床变小。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口腔内的发音器官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这也十分有利于人类发出共鸣音和唇音。

早期人类获取食物的方法主要是采集和狩猎,用各种工具来进行。它们用尖刺、石斧和劈砍工具来猎杀和切割各种性情相对温和的大型动物,比如野马、大象、羚羊,甚至还会猎杀长颈鹿。与此同时,它们采集各种植物的根茎和果实,还有鸟蛋,捕捉昆虫、鸟类和鱼类。

在100万年前到50万年前的漫长时间里,一些古人类慢慢掌握了使用火的技能。在肯尼亚的切斯旺贾和中国的山西以及北京周口店的猿人遗址,都发现了人工使用火留下的痕迹。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火的使用具有无法估量的巨大意义。火能加热食物,烧熟的食物不但具有更好的口味,而且便于人类咀嚼和消化。食物经过高温加工后,形成了生食中不具有的新的化合物,大大加快了人类的大脑和内脏的进化。火还能用来取暖,帮助人类度过漫长的冰期。火还被远古人类用来自我保护,它们用火把驱赶野兽。火还被用来加工木器,这让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使更加凶猛和体形巨大的动物,如剑齿虎、野牛、猛犸象等,也成了人类的食物。人类从此不再风餐露宿,而是迁入了可以遮风挡雨的洞穴。有了火,人类在100万年前开始的大冰期中生存下来,并迁徙到世界各地。

大约5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的人在体质形态方面已经同我们现代人没有什么差别,三大人种的形成过程也已完结。猿人的诞生和进化

在这一节,我们讨论猿人的进化历程。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确立以来,人们通常认为,人是从猿类进化而来的。如果把人和大猩猩的骨骼摆在一起,二者之间的相似程度很容易让人认为前者自后者中来,只是经过了一个进化和大脑升级的过程。但是如果从细节上来看,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尤其是行进方式不同。人类是通过脚跟和脚趾的配合进行行走的。人类的大脚趾在行走时起到杠杆的支撑作用。在猿类和猴类里,只有一些狐猴的大脚趾是和人类的大脚趾类似的。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在行走时都是用脚的外缘作为支撑,这一点和人类十分不同。

大型猿类在森林中生活,它们虽然并不像猴子一样可以敏捷地爬树,但是依然习惯在树上而不是在地面上生活。它们很少走路,即便是在地面,也更多地使用前肢来活动。在奔跑时,它们的肘关节也会着地,这和人类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前肢和人类的前肢相比要长许多。它们也像猴子一样用手臂在树枝间摆荡,但是又和猴子不同,因为它们没有尾巴可以借力。而人类不管是慢步还是快跑都十分自如、迅速,但是已经不再善于攀爬了。

到了新生代,一种善于奔跑的猿类改变了祖先一直以来的习惯,开始到地面上生活。它们在岩石间的洞穴中藏身。它们依然善于攀爬,可以用脚趾做很多事情,但是它们不再像猴子一样在丛林中生活了。这些猿类,就是人和亚人的祖先。还有,通过人类并非天生会游泳、而是需要通过习得这一点来看,人类的祖先已经离开水很久了。

在我们发现最早的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最久远的亚人的骨骼化石。现在,通过大量的化石和遗迹,我们可以把亚人分成两种:南方古猿和亚洲猿人。亚洲猿人在时间上出现得较晚,和现代人类更为接近。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大概南方古猿是亚洲猿人的祖先,亚洲猿人是现代人的祖先。

南方古猿的第一块化石标本是1925年在博兹瓦纳发现的,这是一个幼年的猿人的头骨。这个标本的外形和猿类接近,但是在牙齿等细节上却与人类十分相似。这之后,在南非发现了大量的头盖骨、牙齿和其他骨骼化石。在各个遗址中,科学家们一共发现了80具以上的南方古猿遗骸,这其中还不包括零散的骨骼和牙齿等。

南方古猿在非洲已经生活了很久。它的外形看起来不像是猿,也不像是人类。它的身高大约为4英尺,下肢和人类相似,头部接近猿类。它的头骨很厚,前额低且平直,眉毛浓重,眉骨突出,没有下巴,长着巨大的臼齿。其实,即便是它的头骨的各部有些像猿,在细节上也已经更加接近人类了。它的骨盆和股骨还有头颈的细节表明,它们是用双脚直立行走的,像人类一样,它们比之前的任何猿类都站得更直一些。

因为能够直立行走,南方古猿解放出了双手,从而可以打制各种石器。但是有些关于南方古猿的资料是存疑的。在坦桑尼亚,人们发现了两种南方古猿,其中一种具有巨大的臼齿和硕大的颚,能够咬碎坚果。科学家们在它的居住点发现了它的遗骸,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些简单的石器和被石器砸碎的动物的骨头。另一种古猿体形较小,行动也更为敏捷,人们把它叫作能者。发现这一物种的考古学家利基博士认为,它已经属于人类,所以把它叫作能人,并且认为只有能人才能制造工具。但是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能者只是南方古猿的另一种形式。

这样看来,人类专门用来行走的腿,是在人类的大脑进化之前形成的。或者说,能够让大脑得到长足发展的,正是直立的双腿。人类的祖先在一开始时只是猿类动物,等到它们的腿产生了变化,让它们能够直立起来,它们就从森林里来到地面上,以采集和捕猎为生。它们的双手能够自由活动,于是捡起边缘锋利的火山石作为捕猎的工具。之后,它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工具进行加工。从这时开始,就像考古学家奥克利博士所说的,它们的脑容量快速增加。智力的提升和适应能力的增强,使它们在激烈的自然选择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接下来,南方古猿进化为猿人。长期以来,这一物种的确切证据只能从一些零碎的骨骼碎片上得知。1891年,在爪哇的特立尼尔,人们发现了一块猿人的头盖骨碎片、一根腿骨和几颗牙齿。这之后的许多年,人们都没有再发现这一物种存在的依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科学家们才又在爪哇的中部和东部发现了几个完整的猿人骸骨。这些猿人生活的时间大约在50万年之前,这时正是欧洲的第二次冰期。

爪哇的猿人身高不到5英尺,头骨很厚,形状扁平,眉骨突出,没有下巴。这些猿人与南方古猿相比,更接近于人类而不是猿类。它们的脑容量比南方古猿大,是现代人类脑容量的2/3。爪哇猿人的股骨和骨盆已经和现代人几乎没有区别了,虽然面部和人类还不一样,智力水平也不如人类,但是它们已经可以像我们一样直立行走并且奔跑了。

还有一种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在北京的周口店出土了很多猿人的头骨和牙齿化石,还有一些四肢残骸。最初,考古学家把这些猿人定名为中国猿人,认为它们和爪哇猿人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这一说法改变了。北京人被包含在猿人里,只是和之前的那种不一样,可能它们存在的年代更接近现在。但是,要想了解它们,只能通过图书和复制的标本了,因为原始的资料已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遗失了。据推测,可能是运送它们的船在海上沉没了。

虽然我们不了解爪哇猿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中国发现的北京猿人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它们的许多生活细节。它们可以制造石器和骨器,而且懂得使用火。因为在发现它们遗骸的地方,科学家们同时发现了它们用以捕猎的工具,还有生火加工食物的灶具,以及被烧焦的动物骨头。

如此看来,猿人是从非洲开始出现的,随后进入了亚洲。考古学家已经在北非发现了与爪哇猿人和中国的猿人十分类似的猿人头骨。

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亚人遗骸被发现,但是它们在猿人中的地位并不确定。在海德堡附近,考古学家在一个沙坑深处找到了一块颚骨。这块颚骨的所有者的生存年代在大约50万年前,也就是爪哇猿人生活的时期,所以它们之间可能十分相似。这块颚骨与人类的颚骨不同,但是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接近人类的颚骨。这块颚骨的主人显然没有下巴,颚也比人类的大很多,但是后部窄小,令人怀疑它无法自如地活动舌头,进而发出清晰的声音。这块颚骨上的牙齿和人类的几乎一模一样。由于对它与人类接近程度的理解不同,它被科学家称为海德堡人或者海德堡古人。

它生存的年代与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亚人生活的年代距离很近。发现这块遗骸的地方的地层沉积物表明,这一时期同时存在的生物还有野牛、犀牛、马和大象等,但是剑齿虎已经不复存在,狮子遍布整个欧洲。在这一时期,这种猿人制造的工具已经较早期石器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石器制作精良,但是和其他人类制作的工具相比,体积要大很多。可能海德堡人是身材魁梧的猿人,有着巨大的前肢,这正好配得上那块粗壮的颚骨。到了1954年,人们又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几块与之相似的颚骨,在这些遗骸的附近也发现了早期的工具。

还有一种和人类相似的巨大生物,叫作巨人。科学家们在爪哇发现了它,这种生物是在大约70万年前被一只鳄鱼吃掉的。在这块被发现的颚骨碎片上,还清晰地保留着鳄鱼的巨大牙齿咬下的痕迹。

在猿人出现的几万年间,它们留下的证据全都与用石头制造的工具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器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各种工具的用途可以明显地区别开来。但是,骨器的数量还是十分稀少的。考古学家在英国肯特的斯温斯肯比发现了几块头骨碎片,其中的两块是于1935年发现的,到了1955年,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另一块碎片。这几块头骨属于一个年轻人,25岁左右,也可能更年轻一些。这些碎片除了明显比人类骨头要厚之外,和现代人类的头骨几乎一样。斯温斯肯比发现的古代人类生活的年代在20万年前,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留下什么人类的骸骨。即便是发现了一些,也往往不够完整。但是到了第四次冰期时,人类留下的遗迹明显多了起来,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已经开始了穴居生活,在他们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大量的遗迹。从欧洲、非洲到亚洲,在很多地方发现了人类的遗骸。这些人类的骨骼和现代人类有一些差别,而且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别,但是毫无疑问,这些骨骼属于人类。

在这些发现人类遗迹的洞穴中,最著名的是德国尼安德特的洞穴。1856年,科学家们在尼安德特的洞穴中发现了第一批遗骨,而这些遗骨明显是人类的骨骼。科学家们把这些遗骨的主人称为尼安德特人。通过他们留下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人在第四冰期开始的时候,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亚洲都有分布。他们的颅骨厚重,虽然直立行走,但是弯着腰,而且低着头,无法像现代人类一样昂首挺胸。这些人没有下巴,可能也不会说话。他们粗壮且笨重,和现代人类属于不同的种。但是,他们的头已经和现代人一样大了,所以,要把他们归入人的这一属。

这些还保留着野兽特征的“人”,也许正是猿人进化为智人的链条中缺失的那一环,但是这个看法也可能站不住脚。在上一段所说的那个典型的尼安德特类型的人之前,在他们生活的同一片地方,还存在着另一种人类,这种人类与我们更加接近。有时我们会把这类人称为概括化的尼安德特人,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是与智人更加相似。概括化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同时具有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特征。人们在欧洲的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这种人的骨骼残骸。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就是曾经有一种原始人,衍生成了不同的两支,一支发展成了像我们这样的人类,另一支则保留了粗野和笨重,进化成了尼安德特类型的人。

在很久之前,欧洲的地形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如今的大西洋西部海水下的地方,在那时还是陆地。爱尔兰海和北海在当时是一片河谷。与如今格陵兰的巨大冰盖一样的冰川,在欧洲的北部不断扩张又消融。地球两极的巨大冰盖冻住了大量的水,于是海平面下降了,大片的土地暴露了出来。现在,这些陆地再一次淹没在了海水之中。在当时,地中海地区可能是比海平面低的一块盆地,这个盆地十分寒冷。在它南面的撒哈拉,在当时也并不是一片荒芜的沙漠,而是富饶肥沃的土地。在北方的巨大冰盖和南方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地中海的盆地之间,有一片荒凉的平原,这里的气候从寒冷变得温暖,到了第四冰期,又再次陷入寒冷。

在这片平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最初的时候,这里有河马、犀牛、大象和猛犸,剑齿虎在此时已经濒临消亡。随着气候不断变得寒冷,喜爱温暖的动物们不再到这里来了,而剑齿虎彻底灭绝了。长毛猛犸和长毛犀牛、野牛还有驯鹿分布在这片平原上,温带植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耐寒的植物。到5万年前,冰川向南的扩张达到了最高峰,这之后又逐渐消退了。

在这个时期的早期,有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古代人类在这片平原上生活。这些人类可能是亚人,也可能是尼安德特人。除了一些零散的骨骸和石器,并没有其他的证据证明这些人类曾经存在过。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人类,也能够制造工具,但是我们无法证实,只能猜想。这些人类使用的可能是木制的工具,他们可能用木头加工成各种形状并加以使用,这种处理木材的方法后来被应用到了石头上。但是因为木制的工具没能保留下来,所以我们只能猜测它们的形状和功用。

到了气候最冷的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找到了新的居住地点,那就是石壁下面和洞穴里。这时的尼安德特人似乎已经学会了用火,他们在洞穴中留下了大量的生活痕迹。在他们住进洞穴之前,他们是在靠近水源的野外生活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尼安德特人的智力水平已经使他们能适应各种艰苦的自然条件了。

在能够躲避寒冷的洞穴中,不但有人类,还有狮子、熊之类的大型猛兽。人类在进入洞穴之前,就要想办法把里面的动物驱赶出去,并且防止它们再次进来。使用火,毫无疑问是驱赶野兽和自我保护的好办法。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只会到达足以躲避寒冷的深度,而不会再向深处前进,因为无法持续地照明。他们在洞穴的角落里储存食物和用以点火的木柴,还会在洞口设置阻挡野兽的装置。这个时候,人们点燃火把来提供光亮。

尼安德特人获取食物的方法主要是靠捕猎。他们通常捕捉体形较小的动物,但是大型动物有时也出现在他们的菜单上。捕猎大型动物时,他们会使用木棍和石头制成的武器。用这些武器,他们能杀死驯鹿、熊,甚至是巨大的猛犸象。他们往往会跟踪猎物,等到猎物生病或是受伤时,他们就趁机下手,杀死这些猛兽。直到今天,生活在拉布拉多的印第安人仍然使用标枪来捕猎驯鹿。在英国的达伍利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条被人工开凿出的壕沟,这条壕沟被认为是当时捕猎大象的陷阱。尼安德特人杀死猎物后,通常会把肉当场吃掉,带有骨髓的大骨头则被带回洞穴,砸碎之后再慢慢吃。在尼安德特人的洞穴中发现的大量动物骨骼化石,大部分都是被敲碎了的大骨化石,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肋骨化石和其他骨头化石。尼安德特人会用兽皮包裹身体,他们中的女性负责把兽皮加工成衣物。

尼安德特人的用手习惯和现代人一样,通常是右手,因为负责支配右半边身体的左脑通常比右脑大。他们的后脑部分很发达,这个部分主要负责体力,但是负责智力的前脑部分却相对较小。他们和现代人的脑子差不多大,但是比例不同,所以在智力水平上他们与现代人有很大差距。这些人比现代人类更为低级,他们与现代人发展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他们可能不会说话,或是很少说话。他们发出的声音,还不能称之为语言。

这些原始的人类没有容器,所以需要在水源附近居住,并且要靠近石壁,可以随时取得石头来制造工具和生火。气候寒冷,所以使用火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点着的火一旦熄灭了,很难再让它燃烧起来。这些人似乎是用铁矿石和燧石互相撞击产生火星点燃干草来生火的,不需要大火的时候,火种会被封起来。通常,人们会围坐在火堆旁的干草里,妇女和孩童要不断收集干草,使火堆不至于熄灭。

一群原始人中间,会有一个带头人,他是这个群体的领袖。他懂得生火,所以孩子们模仿他的行为,学习如何使用这种燧石。妇女会在收集干草的同时寻找合适的燧石,她们从石壁中找出燧石,并带回居住的地方。

洞穴中通常有各种各样的兽皮。由此看来,很早之前,原始人就知道利用兽皮了。他们可能用兽皮包裹幼儿,或是铺在洞穴中的地面上,隔绝潮湿和寒冷。妇女负责处理兽皮,她们用石片把残留的肉刮干净,然后把兽皮展平,钉在地上,在太阳下晒干。男人则到处寻找食物。到了晚上,所有人都集合在火堆旁边,这时火会烧旺起来,用来抵御猛兽的进攻。在一个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年的男性,其余都是女性和幼儿。当儿童中的男孩儿长大了,威胁到这个成年男性的地位,他就会被赶走,或者被杀掉。有些女孩会跟着被驱逐的人一起离开。这些人开始流浪,直到遇到另一个肯接纳他们的族群。当有一天,一个群体里的男性开始衰老了,他的牙齿脱落,不再有力量,这时,会有一个年轻的男性站出来挑战他,并将他杀死,这个年轻男性就会取代他获得领导的地位。上了年纪的人会被杀掉,当他们开始衰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尼安德特这个类型的人类,在欧洲生活了几万年。这些和现代人类无比相似的人留下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曾经存在这样一个种类,他们按独特的路线超前发展,并且繁衍了很长时间。但是,在5万年前到2.5万年前,当冰期即将结束,气候开始变得温暖的时候,另一种类型的原始人出现在了欧洲,并且最终消灭了尼安德特人。和我们一样的人

欧洲出现的新的类型的人,可能是从非洲和亚洲发源的。随着大量的人类遗骸和相关证据被发现,我们对这种早期人类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已经可以称为真人。他们是在哪个地方慢慢发展壮大的,我们还不清楚。我们能够知道的是,这些人和尼安德特人一样,都是从猿类的祖先进化而来,但是他们走上了一条和尼安德特人完全不同的进化之路。经过数万年的发展,这一类人懂得了如何使用双手,智力的发展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等到他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时候,就已经远远超过尼安德特人的进化程度。这些人分化成了几个不同的种族。他们在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追随着食物和水源,经过漫长的时间,他们来到了欧洲。随着冰雪的消融,各种植物开始生长,由此引来了大量的动物。各种各样的野兽在这里繁衍生息,给这一支人类带来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科学家们把这一类人种和我们人类自己归属于同一个种,统称为智人。这种人的头部和手已经和现代人十分接近了,他们的牙齿和颈部,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讲,已经是和现代人类一样的了。

在这一时期,欧洲有两种这样的智人留下了生活过的遗迹,他们分别被称为克罗马农人和格里马尔底人。很多人类的生活遗迹和他们使用过的工具附近,都没有发现人类的骸骨化石,或者骸骨化石太少,无法判断这些东西与人类之间的关联。而在克罗马农人的洞穴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这是一种进化得更完善的人类,是一种类型的真人,被称为克罗马农人。

这些人身材高大,有宽阔的面部,鼻子挺拔而狭长。即便是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这些人的脑容量也是相当大的。在克罗马农的洞穴中发现的一位女性人类的脑容量,甚至比现代的男性的脑容量还要大。在同一个洞穴中,人们还发现了一个老年男性的完整骨骼化石,他的身高几乎有6英尺。洞穴中还有两个青年男性以及一些孩童的骨骼残片化石。除了遗骸之外,洞穴中还有石头制成的各种器具,甚至有作为装饰品的贝壳,上面打了孔。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真人生活的写照。

考古学家们还在门汤的格里马尔底发现了另一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骨骼。这些骨骼和克罗马农人的差别很大,是另一种类型的真人。克罗马农人和格里马尔底人与尼安德特人同时存在,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

第四次冰期结束后,人类的进化产生了质的飞跃。克罗马农人和格里马尔底人的前脑部分几乎和现代人一样,他们的智力也几乎达到了我们的水平。他们将尼安德特人从洞穴里赶走了,这造成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而且这些人并不像野蛮的占领者一样,把对方的女性当作奴隶,用来繁衍下一代。他们和尼安德特人严格地保持着距离,一点儿都没有种族杂交的迹象。这些新来者在前一种人生活过的地方落脚,他们也使用石器,并且更为先进。

我们并不清楚尼安德特人的长相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通过一些间接证据,我们似乎可以知道,他们身上披着厚重的毛发,长得很丑。他们低矮的前额和凸起的眉骨,还有低头弯腰的模样,会令人心生恐惧。有人曾这样形容尼安德特人:这种怪物步履蹒跚、行为诡异;他们浑身是毛、牙齿锋利;他们像猩猩一样,甚至会吃人。他们是这样的怪物,民间传说中的妖魔鬼怪,也许正是以他们为原型的。

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真人们,面对的是比过去温暖许多的气候。虽然他们占据了尼安德特人留下的洞穴,但是他们依然习惯在旷野生活。他们靠打猎为生,大量猎杀猛犸、驯鹿、野牛和野马。因为水草丰美,这里生活着大量的野马,所以他们吃马肉。在一个真人聚居的地方,科学家发现了数量庞大的野马遗骨,大概有10万具之多。从这些遗迹似乎可以看出,在前后的几个世纪里,他们都在这里聚居。他们可能是追随着一个野马群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的。他们大概已经摸透了这群野马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保证不会跟丢。看起来,这些人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各种野兽的活动规律。

这些人类是否已经能够驯服马匹,目前尚无定论。或许,人类是经过几百年的漫长时间,逐渐掌握了这一技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壁画上出现的一些马,它们的头部有一些痕迹,非常像是套在头上的笼头。还有一个马头的雕塑上,也有绳索的痕迹。如果他们已经能够驯服马,那么他们是用作骑乘,还是出于别的目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个时期他们能见到的马,都是小型马,不能载着人走太远的路。人们似乎也并没有把它们的奶作为食品。就算是他们真的驯服了马,这也是这个时期他们能驯服的唯一的野兽,羊和牛,还有狗,当时都还没有成为人类蓄养的牲畜。

作为和我们具有一样的人类属性的标志之一,这些早期的真人有很高的绘画造诣。他们的作画水平十分高超,即便他们依然是野蛮人,但也是在艺术方面十分高明的野蛮人。在人类真正进入近代文明之前,没有任何一种人的绘画技巧比这些人高。他们在山崖上作画,在从尼安德特人手中夺来的洞穴的石壁上作画。他们还在鹿角和骨头上绘画,还会进行小型的雕刻创作。通过他们留下的这些精美绘画,考古学家们可以从不同于骨骼和遗迹的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些人的生活。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这些人类不但通过绘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而且在他们的坟墓里也放入日常生活的证据。他们把死者生前的装饰品、武器还有食物和死者一起埋葬。有时,他们还在尸体上涂色,这也证明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身上就有彩色的文身。这些人使用褐色、红色和黄色等颜色的颜料,这些颜料直到今天依然色彩鲜艳。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很多洞穴里,都能看到这些仿佛是刚刚画上去的壁画。在各个种族之中,只有这些人善于并且乐于绘画。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的这种绘画行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作画的水平也有高有低。早期的壁画内容往往很原始,像是儿童画的一样。一只动物的四条腿,通常只用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来表示,就像今天的孩童在画动物时一样。好像如果要把四条腿都画出来,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些早期的绘画作品,就像是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还有一些人用石头在洞壁上刻画简单的线条,这些刻画的线条和图画一样年代久远。这些早期的创作,证明这些人在当时还不具备精确描绘事物的能力。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些人的艺术水平提高了。到了后期,他们笔下的各种野兽栩栩如生。但是,即使是在他们创造水平的巅峰时期,他们也只会画动物的侧面。透视的技法和显示景深的技法,他们还是无法掌握。这些绘画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形象是野马和猛犸。有些洞穴中的壁画里没有人类的形象,只有各种动物。晚期也有些洞穴中的壁画里有人的形象出现,甚至还有人用象牙或者皂石雕刻了人像。这些早期的人物雕像往往造型夸张,在这一点上,他们对人的刻画的真实程度,远远不如他们笔下的动物。

再到后来,人类形象的雕塑开始变得精致。比如,在一个用象牙雕刻的小型作品上,有一个发型精美的少女头型。在晚期,这些真人还在各种骨头和象牙上雕刻各种东西。其中有些图是刻在圆形的骨头上的,让人无法一下看到全部图案。而且,虽然这一时期的人还不会使用陶器,但是他们已经会用黏土塑像。

有很多壁画在洞穴的深处,这里无法轻易进入,而且没有光。要想在石壁上作画,绘画的人必须使用火把或者照明的灯。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皂石制成的灯盏,可以通过燃烧动物油脂发出光亮。我们并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这些壁画是可以被看到的,它们是否是某种仪式的一部分。因为在有些地区,绘画作品并不在洞穴深处,而是在光线明亮的石壁上。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建筑,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被建造出来的。这些建造房屋的人在欧洲的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区生活,他们主要靠捕猎猛犸为生。他们建造了各种形状的棚子,有时会使用黏土搭成矮墙,也有用木材做支撑,用兽皮树枝做屋顶的。但是,这些不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普遍情况,这些人是超出了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平的。

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人们生活了大约200个世纪。这比从公元纪年到现在的时间还要长十倍。由于气候日益温暖,欧洲出现了大片的森林,人类生活的旷野越来越少。野马和驯鹿不再像以前一样到处都是,人类开始转变为新的类型。他们不再迁徙,而是居住在固定的场所,社会的组织变得日益庞大起来。这些曾经靠捕猎为生的人必须做出改变,否则他们就要像尼安德特人一样被消灭了。旧石器时代的结束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在大约1.2万年前,因为森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动物种群也开始发生变化。在欧洲,早期人类一直以来的捕猎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即将宣告结束。驯鹿从这里消失了。因为环境的变化,新的疾病也袭击了人类。旧石器时代结束了,人类正在向一个新的时期前进。这个过渡时期的文化,通常被称为中石器文化。

当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两极的冰盖大幅度缩小,使世界各地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北非和阿拉伯地区的广袤沙漠,在当时是水草丰茂的平原,各种动物生活其间。经过大约1万年的时间,当大多数原始人类在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的大草原上过着一成不变的捕猎生活时,在他们的东南方,一些更有进取心的人开始发展农业,发展手中的工具,建筑房屋,驯养动物。当北方的气候变得温暖的时候,这些人跟着到北方来了。

在这个时期,世界的地貌已经开始和今天变得接近。山川河流的走势、动植物的分布也逐步显示出现在的特征。欧洲的森林面积越来越大,其中生活着大量的野牛、巨牛和大脚鹿。这个时候,猛犸已经灭绝了。巨牛,也叫作欧洲巨牛,现在已经绝迹,但是直到罗马帝国时期还能在一些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这种牛从来没有被人类驯服过。人类蓄养的牛是从别处传入欧洲的,而且种类不同。欧洲巨牛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身体特别巨大,从它的肩部到地面高达11英尺,已经和大象一样高了。

巴尔干半岛上还生活着狮子,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些狮子才退出了欧洲的舞台。在德国南部生活的狮子,体形是现在的两倍。当时的俄国南部和中亚地区拥有茂密的森林,生活着很多动物,大象也在叙利亚出现过。

在这之前,欧洲的人类从未到达波罗的海以北的地方,但是现在,人类已经可以生活在俄国或者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了。在挪威或者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从来没有发现过旧石器时代的遗迹。人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了。在近东地区,人们会聚起来,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区。到了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在欧洲和亚洲分布着,从爱尔兰到中国,再到非洲。人们靠捕猎来获得食物,他们猎杀赤鹿和野牛,还有野猪。有时人们也吃狐狸,但是这种肉的味道很糟糕,所以在食物充足的时候,是没有人肯吃狐狸肉的。不过,尽管兔子是很容易捕猎到的动物,但是人们很少吃兔子肉。有些野蛮人部落直到今天仍然不吃兔肉。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觉得兔子是软弱的动物,如果吃了它的肉,自己也会变得软弱。

但是,在如今的世界上,仍然有这样一些孤立的人群,他们至今仍处于旧石器时代,现代文明没有影响到他们。塔斯马尼亚人和我们是一个种类的人类,他们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岛上。荷兰人首先发现了他们,当时他们还在旧石器时代。这些人生活的环境中缺乏刺激和竞争,这使他们无法学习和进化。跟世界上其他的人类相比,他们已经大大地落后了。1876年,随着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的死亡,这个人种就灭绝了。在澳大利亚,当地的土著也还停留在中石器时代的水平。他们使用石器和木制工具,驯养猎犬,以捕鱼为生。当白种人刚到达南非时,那里还有人在制作石器,靠采集和捕猎生活,不懂得农耕为何物。

大约1万年到5000年前,欧洲的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但是在他们的东南方,可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水平。当欧洲的大片草原变成了森林的时候,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也从南方向北,逐渐进入了欧洲。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通过一些重大的技术革新体现出来的。首先,石器的制作水平大幅提升。从早期的通过敲击使石头边缘变得锋利的方式,转变为磨制石器,这样制造出的石器更为锋利。其次,人们还给石斧装上了木柄,大大提高了石斧使用的便利性。后来,人们除了把石斧作为武器,还用它来制造木器。这个时期的石器,即便是没有磨光的,其制作方式也和旧石器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时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农业,人们开始懂得利用植物的种子来播种。通过考古学家们的大量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捕猎依然是获得食物的最重要的方式,男人们并不安于农业。可能的情况是,妇女们在采集植物的时候得到了种子,在男人们去捕猎时,女人随手把种子撒在了地上。等到地上长出了果实,人类才慢慢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人类从这个时候开始蓄养家畜。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开始驯养狗,后来又相继驯化了山羊、绵羊、牛和猪。人类的身份开始转变了,从捕猎的猎人,变成了蓄养和放牧的牧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用黏土制作陶器。

早在3000年前,欧洲的人类就开始冶铁。在小亚细亚地区,人类冶铁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人类早就发现了铁这种物质,但是它们都是来自陨石中的陨铁。铁陨石的主要成分就是铁和镍。因为陨石十分罕见,所以在过去通常被当成珠宝或者巫术中使用的法器。等到人们掌握了冶炼技术,铁就显得不再那么神奇了。人们用烧旺的火将铁熔化,不断锤炼,制作成铁器。最开始,人们制作的还是小型的器物,除了给武器和工具带来了一些改变之外,铁器并没有对人的生活产生本质的影响。直到18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偏僻地区,农民的生活和5000年前刚刚定居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的生活并无二致。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正在不断被发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关键阶段,我们可能有新的认识,那就是,畜牧的出现似乎是早于农耕的。最初,东欧和土耳其地区的人开始驯养牛,克里米亚的人养猪,北方的人则养羊。

当森林不断扩张的时候,蓄养牲畜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这种方式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从它刚开始产生,已经有几千年之久。这段空白的时间里,我们只能猜测它发展的过程。一开始,人类作为猎人,在野生的牛和羊附近徘徊。作为竞争对手,人类又和狗产生了友谊,并把这种野生且凶猛的动物训练成为捕猎的帮手。牛群或者羊群如果跑远了,人类开始学着把它们赶回来,并试着带领它们去茂盛的草地。后来,他们又试着把牲畜赶到山谷中,这样他们就能准确地掌握这些牲畜的方位。在牲畜们饥饿时,人类喂它们食物,就这样慢慢地把它们驯服了。早期的农业也可能是以为牲畜准备饲料开始的,这个过程一定是先收割、再播种。旧石器时代,当肉食不能保证充足的时候,人们要靠收集植物的根茎和果实来填饱肚子。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怀疑,早期的人类是否真的有一段时间完全以肉食为生。

对于原始人是如何进行耕作的,我们了解得不多。在人类的遗迹中并没有发现犁或者锄头,因为这些是木制的器具,无法保留到今天。新石器时代的人已经开始种植和食用大麦、小麦和小米。他们把谷物晒干,用石头将其磨碎,然后储存在陶土制成的罐子里。在遗迹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原始人制作的食物,那是一些硬而厚的饼。这时他们还没有酵母,所以根据这一点也可以知道,他们没有酒精类的饮料。

这时人们的主要衣物是兽皮,但是他们也开始制作粗亚麻布。在遗迹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亚麻布的残片。人们用来捕鱼的网也是用亚麻制成的。自从人类学会了制作青铜器,他们身上的装饰品大大增多。很多证据表明,在原始人的长头发上面,密密麻麻地插着很多东西。通过这一时期人类的绘画,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人的衣服上只有简单的方格、斑点图案或者毫无装饰。在青铜器普及之前,人们没有桌子和凳子,所以他们都是蹲在地上的。这时候猫还没有自我驯化,老鼠也没有适应人类的居所。人们的食物中,也还没有家禽的蛋。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是斧,其次是弓箭。箭头通常用石头磨制成尖形,然后绑在木制的箭杆上。在播种的时候,他们可能使用一根装着鹿角的木棍来松土。他们使用叉子来捕鱼,也用亚麻制成的渔网。他们同时也用网来捕鸟。地面通常会铺上黏土,或者使用踩实的牛粪。屋子里会摆上陶土制成的瓶子和罐子,还有用树枝或者树皮编成的篮子。罐子里装着磨好的谷物,一些陶盘和陶盆挂在墙上。屋子里还有一个空间养着家畜,在冬天还可以用它们的体温来取暖。孩童去放牧,然后在天黑之前把牛羊赶回圈里。这就是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化成人,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制作工具、使用火和说话。这几个本领,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大大领先了。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们依然保持着和其他动物相近的习惯。比如,他们和那些靠捕食其他动物的野兽一样,还是靠捕猎为生;和那些完全靠自然资源生存的动物一样,靠采集植物和昆虫为生。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所以被大自然支配着。为了追赶猎物,寻找更多的食物,早期的人类不得不过着流离迁徙的生活。而且,由于一个地方能提供的食物总数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只能分成一个个小群体,分散开来。在气候温暖,食物丰富的地方,1平方英里的土地也只能养活一到两个人;而在那些寒冷的地区,在丛林或者沙漠地带,20到30平方英里的土地,才能养活一个人。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在两个方面大大超过了他们的先辈。一个是不再用打制的方法,而是用磨制的方法制作石头工具。另一个是,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来源于蓄养的家畜和栽种的植物,而不必靠采集和捕猎为生了。在这两个方面中,后者更加重要。这并不是说新石器不重要,与古老的旧石器相比,新石器更加锋利和耐用。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的重大发明——车轮和犁,正是凭借对锋利的新石器的加工技术,才能够被人更加方便地使用。但是与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的转变相比,打磨得更加光亮的石斧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农业革命带来的最明显的改变是人类从追逐猎物、不断迁徙变为定居生活。为了饲养驯化的动物,栽种植物,人们不得不安定下来。于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最基本群体单位从一个个流浪的小团体变为了村庄。这种生活方式在18世纪末期之前,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直到今天,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沿用这种生活方式。

一旦定居下来,人类就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过去,由于捕猎需要到处流浪,所以随身携带的东西十分有限,这就限制了生活水平。现在,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村庄中的人,可以居住在坚固的房子里,使用更加便利的工具和生活用具。这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学会了使用黏土制作陶器。一开始,他们还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容器。后来,他们逐渐掌握了黏土的特性和更好的技术,能够制作更加精良的器皿。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近东地区的人开始建造烧制器皿的窑。通过窑烧火,可以获得更高的温度,这样能够给陶器的表面上釉。表面有了釉的陶器能有效地防止液体的渗漏和蒸发,这样一来,器皿变得不但可以储存谷物,还能用来烹调和存放液体。

定居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群体构成,游猎的群体转变为统一的部落组织。一个地方的村庄形成了一个部落,每个部落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都不同,这让它们彼此区分开来。一些部落发展水平落后,处于原始经济状态,依然比较散乱,和之前的游猎生活相比,提高的程度有限。但是有些部落则发展壮大,产生了强有力的头领,原始的贵族和平民阶级开始产生。但是此时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没有形成后来的文化中的阶级排外主义。

一般来说,新石器时代的村庄是以一个个小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小家庭里包括夫妻和他们的孩子,若干个小家庭组成一个大家庭。与小家庭相比,大家庭在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更为有力。他们还收养从别处流浪而来的流浪者。对于需要众多人手合作才能办到的事情,比如砍伐森林、放牧或者收割庄稼,大家庭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集体生活的方式还能更好地利用土地。一些家庭成员在定居点照料家务,看管附近的土地;另一些成员在定居点外管理更远地方的庄稼,或者放养家畜。

这一时期的村庄的明显特征,是每个人都彼此平等,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每个小家庭都具备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和工具,而且都拥有维持生活的自然资源。所有开垦的田地和放牧的牧场,还有其他的自然资源,都是共有的,小家庭自动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村庄。在这个时期的部落里,没有人是土地的拥有者,也没有一个耕种的人是没有土地的。

因为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得这种部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受到了束缚。不论是在新石器时代,还是现在的部落社会都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只要保证每个家庭的基本需要,产品的产量是不需要提升的。人们并没有主动生产额外的产品的动力。劳动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个简单的活动,虽然劳动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是时间十分有限。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工作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对于一个部落的成员来说,他的工作时间比现代人要少很多,而且对他来说,工作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时期的人在进行劳动和生产的时候,是以社会中的一员的身份出现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伴随社会关系产生的附属物,而不是为了谋生而必须忍受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帮助他人收割庄稼,他只是出于亲属或者社会关系,而不是为了获取回报。

人们从游猎者转变为定居的耕作者,新的神——或者说新的宗教也随之产生了。在捕猎时期人们信奉和崇拜的神灵,到现在已经变得不合时宜。这些耕种的人开始想象出能够保护他们的家畜和土地的新的神灵。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构建出了一个模糊的造物主的形象。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几乎在所有地方,都出现了对土地女神的崇拜。土地女神,也叫丰产女神,她就是大地之母。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农作物获得丰收、女性产子,都是这位丰产女神的功劳。生命的诞生和死亡,也都是由她决定的。所以,对她的崇拜十分流行。我们发现了很多反映丰产女神的雕像,这些雕像对女性的特点进行了夸大,她们大腿粗壮、乳房丰满下垂。这样的雕像在整个欧洲地区都有发现,在印度地区也曾出土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农业从中东发源,传向欧洲的事实。

农业革命也导致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增长的规模可以和人类刚刚形成时的增长幅度媲美。旧石器时代,因为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生产力大幅提高,人口大大增加了。在大约100万年前,猿人的总数只有12.5万,但是到了1万年前的时候,靠捕猎为生的人类的总数已经达到了532万之多,数量增长了40多倍。这一次,通过农业革命,食物的供应比以前更为充足了,因此,人口的增长也更加迅速。从1万年前到2000年前,在这8000年中,人类的总数从532万增长到1.33亿,增长了25倍。

随着人口的一次次迁移,农业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曾经是组成所有人类的狩猎者,到了1000年,所占比例已经不足人类总人口数的1%。人类身份的转变也导致了种族的变化。在1万年前,高加索人、蒙古种人、黑人、布希曼人、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亚人这六个种族的比例大致平衡。但是到了1000年,平衡已经被打破了。农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显然更有利于从事农业的蒙古种人、高加索人和黑人。仍然靠狩猎为生的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受到很不利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因为与世隔绝,所以在当时没有受到冲击。但是,当18世纪时欧洲的探险家们发现了这里,岛上土著的最终结局却更加悲惨。

农业革命对各人种的影响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地区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东部亚洲。东亚地区的蒙古种人依靠农业带来的优势积极向四周扩张,占领了原本属于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亚人的地盘。到今天,这一种族的人类在人口的总数上,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第一位。与此类似的是,在非洲,黑人通过农业和冶铁带来的各种好处,冲出了原本居住的草原,向非洲南部扩张。在公元前4000年,生活在非洲的黑人、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还保持着一种合理的平衡,但是到了1000年,这一平衡被黑人打破了。从总体上看,农业革命对各个种族带来的影响是结束了几千年以来种族间的平衡秩序,建立起了蒙古种人、黑人和高加索人占据优势的新秩序。这一秩序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二章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早期文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当我们探讨文明的时候,我们在探讨什么呢?文明的确切定义,到底是什么呢?经过科学研究,学者们总结出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文化发展到某个阶段,文字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形成了各自的雏形,社会成员中出现了等级和阶级观念,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日趋完善,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有些地方出现了城市中心。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当然,并不是所有文明都包含以上的这些特征。比如,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诞生的文明是没有文字的,埃及人和玛雅人的文明中也没有所谓城市的概念。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特征可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中是普遍的,可以当作一个衡量的标准。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间的一片原野中。早先,人们曾经一度认为是尼罗河哺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现在人们一致认为人类文明诞生之地是苏美尔。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全书》中说到的希纳国,指的就是这里。苏美尔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这个平原地处如今的伊拉克南部,南面就是波斯湾。它是由很多零散且土地贫瘠的小块平原组成的。大约公元前3500年前,一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的村庄,实现了从原始的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飞跃。

文明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在世界各地产生,并且形成的文明各不相同,类型是十分多样的。在早期的新石器时代,各种特定的环境滋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人类生存的各种环境,因为其中耕种的种类不同,蓄养的动物不同,畜牧和耕种在生活中所占地位的不同,所诞生的各种文化也有显著的不同。和这一点对应的是,文明在世界各地也是不同的。而且,文明之间的相关程度和各自发展时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联系程度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区别。例如,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所以,与欧亚大陆上诞生的文明相比,这些文明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便是同在欧亚大陆之上,文明也充满了多样性。每个文明的独特之处都取决于它们的诞生之地与文明起源地的地理位置的远近。在中国和早期文明的中心中东地区之间,是一片广阔的沙漠,而且有高山阻隔,所以从古至今,中国的文明与欧亚大陆上的其他文明一直是不同的。

那么,为什么人类会走向文明之路呢?当人类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时,社会中奉行平等主义,而这一社会结构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生活着一群塔纳拉人,他们直到最近才从石器时代的文化过渡到早期的文明阶段。通过这个活生生的社会进化标本,我们似乎可以了解文明的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在塔纳拉人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他们依然使用最古老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来种植旱稻。头一年他们会获得丰收,但是从第二年开始,因为土地的肥力下降,他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少。等到土地变得贫瘠时,他们就要迁徙,重新找个地方建起村庄。因为居所并不固定,所以在他们中间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所有的土地都在集体的手中,村里有威望的长者会把所有土地尽可能地均分给每个家庭。所有的家庭都在一起劳动,收获时,每个家庭按需要分配物品。这种典型的部落型的社会奉行的是平等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都是相似的,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当这个群体中的一些家庭不再种植旱稻,而是像其他地方的人学习种植水稻时,村庄的状况就发生变化了。因为天然的水稻田并不多,不用所有家庭一起劳作,所以这些新开辟的农田就由一些家庭独自经营。这些小家庭在一年收获过后,不再把水稻田归还给集体进行再分配,而是从此就占有了水田。因为适合种植水稻的田地很少,所以之前没有阶级之分的塔纳拉人之间开始分裂了。少数人成了土地的拥有者,其他大多数人在耕地失效之后就没有了土地。

种植旱稻的耕作者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要定期地迁徙,但是种植水稻的人还在之前的水田旁定居,这也让阶级的分化变得更加明显。新型的经济也使战争受到了影响,要在一个地方定居的人,开始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造坚固的堡垒,保护自己的土地不受侵犯。他们还把到处流浪的人俘虏过来,当成自己的奴隶。奴隶开始变得比原来更为重要,因为在用传统的方法耕田时,奴隶派不上什么用场,但是现在,能够让奴隶在稻田里一年到头地替自己干活。在原来的平等社会里的民主现在也发生了改变,这个新生社会的最上层是专制的国王,国王下面是贵族,他们的土地是国王分给他们的。贵族之下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平民之下的最底层是奴隶,奴隶是由流民、战俘和他们的后代组成的。到了这时,提高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就是财产的多少,社会的准则也因此改变了。

塔纳拉人从村落到王国之间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原本是一个靠劳动自给自足、需要经常迁徙的部落型村庄,没有阶级,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