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04:40:28

点击下载

作者:邹旭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试读:

前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亦是大多数心脏疾患的最终结局及主要死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复发率、再次住院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医疗费用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学问题,给许多患者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中国是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有500万,而且“后备军”阵容巨大,包括2000万的心梗患者、6000万的糖尿病患者及1.2亿的高血压患者。西医学模式已经从简单的看病治病模式转变为整体的疾病管理模式,其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患者和家属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管理好日常的生活起居,就能保持病情平稳,最终可以延长寿命。

本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撰写的慢性心力衰竭防治管理手册,旨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家属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他们进行疾病管理,自我预防和保健,降低疾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以提高长期生存率。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五个部分。重点在“个人调理攻略”中介绍高危人群和稳定期患者如何锻炼、饮食、自我按摩、呼吸操来强身护肺,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名家防治指导”中介绍患病后如何进行治疗和康复,特别是饮食调养促进康复;“药食宜忌速查”主要介绍药物、食物禁忌;“医患互动空间”中介绍了患者关心的问题、寻医问药指导。内容尽可能全面涵盖慢性心力衰竭在药物、饮食、康复锻炼、自我保健、寻医用药等方面的预防、治疗、康复知识。可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老年人、护士、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初级医务工作者使用。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承蒙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广东省中医院有关领导和知名教授、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方得以顺利完成,谨在此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者的经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或错漏之处,恳请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14年10月一 基础知识导航(一)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处于稳定阶段,自身仍不断发展。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二)心力衰竭的分类

心力衰竭按照发展进程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按心排血量高低,分为高心排血量心力衰竭与低心排血量心力衰竭;依发作解剖部位,又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按发生的基本原理,可分为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与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三)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心力衰竭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而做出的。首先应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依据。疲乏、无力等由于心排血量减少的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大。左心衰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症状上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体征上,主要是肺部闻及湿性啰音,心脏体征上,除了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外,还有心脏扩大、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舒张期奔马律等。右心衰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主要是消化道症状,比如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上,有身体低垂部位的水肿、颈静脉征如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时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合并肝脏肿大,还有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四)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主要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1928年提出的一项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

Ⅰ级:

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

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五)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常见的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诱发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因素。

3.血容量增加如摄入钠盐过多,静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等。

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如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暴怒等。

5.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等。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六)慢性心力衰竭情况知多少1.发病率高,病死率高

本病为一常见多发病,以中老年为常见。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越来越常见,发病年龄也较前年轻。据研究显示,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据统计严重心力衰竭2年死亡率高达30%以上,6年死亡率达70%,其预后与恶性肿瘤相仿。2.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张/收缩功能不全。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心肌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大致上可分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及由于心脏长期容量及(或)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由代偿最终发展为失代偿两大类:(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见于以下两种情况: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3.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基础

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1)心功能代偿期:

心脏有很大的储备力,当患病的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时,心脏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代偿,使心排血量增加甚至接近正常,此为心功能的代偿期。起代偿作用的途径有:

1)交感神经兴奋:

心功能不全开始时,心排血量减少,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

2)心室舒张末容量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全身各组织器官内的血管收缩,使血容量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应。血管收缩使血容量减少,静脉压升高,故回心血量有所增加。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增加,加强肾脏对钠及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及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更为增多。

3)心肌肥厚:

持久的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加重时,可使心肌肥厚,心肌收缩力加强。

通过以上代偿功能,心排血量增加,尚能适应人体在中等度体力劳动时的组织代谢需要,而不发生淤血症状,称为心功能代偿期。(2)心功能失代偿期:

当心脏病变不断加重,心功能减退超过其代偿功能时,则出现心功能失代偿,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有:

1)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减低:

心功能不全早期,心率代偿性加快,虽有助于增加心排血量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然而,心率加快也增加心肌耗氧量,且冠状动脉供血和心室充盈时间缩短,使每搏血量下降心排血量反而降低。

2)水、钠潴留:

心排血量的降低,引起血液的重新分配,肾血流量减少。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射性地引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静脉及毛细血管充血和压力增高。

3)心室舒张末压增高:

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心室腔内的残余血容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淤血和静脉压的增高,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内液外渗,组织水肿。4.如何早期发现心力衰竭

在心力衰竭早期往往缺乏典型表现,不易引起患者本人重视,也常被医生漏诊。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考虑有无早期心力衰竭:(1)病因不明的心率变快,或在轻微体力活动时心率增快,患者感到心悸与气短,触摸脉搏自觉较往日明显增快,且在休息后恢复缓慢,此时考虑为心力衰竭早期征象。(2)出现原因不明乏力、体力减退、不愿活动和食欲不振时。(3)原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无明显呼吸道疾病情况下,突发半夜咳嗽,且只有坐起后其咳嗽才能减轻时,应给予高度重视,考虑为心力衰竭早期表现。(4)患者出现夜间睡眠气短或被憋醒,必须靠垫高枕头或坐起来,其气短等症状才能缓解时,可视为心力衰竭早期征象。(5)不明原因的出现白天尿量减少、夜间尿量明显增多,此时患者应注意体重变化,如果体重随之增加,基本上可以判断为心力衰竭早期表现。(6)原有心脏病史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胸闷、气短和呼吸频率增快时,应进一步检查心率,假如心率也明显增快,提示心力衰竭早期征象。(7)患者原因不明的血压下降,伴有头昏、头晕或肢端发冷等现象时,除了及时平卧之外,还应虑及早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七)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一大健康“杀手”。除引起死亡以外,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人称心力衰竭是“生命的绊脚石”。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八)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在中医学中,心力衰竭之名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气合衰则伏”。结合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现可属于中医学“惊悸”、“怔忡”、“水肿”、“喘证”、“痰饮”的范畴。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心气不足,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湿、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力衰竭的病理特点。心气虚是病理基础,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古代文献对心力衰竭无系统的治疗方法,对其治疗,均为针对其不同主症的治疗,主要散见于怔忡、水肿、喘证等病证中,中医学强调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大法,并辅以益气养阴、行气化痰、通窍、发汗等。二 个人调理攻略(一)运动锻炼适当

近十余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等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多数患者仍受呼吸困难、疲乏、活动耐量下降等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差。过去一般认为心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活动,建议把休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认为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但随着运动康复研究的进展,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的观念已发生转变,且长期卧床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以及肺部感染等。目前研究表明适量运动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耐力性训练能降低心力衰竭风险。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期,应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期时应根据个人情况拟定适当的运动调养方案:1.量力而行,小量活动开始

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病情轻、体力好的患者还可以选择登山、自行车等运动方式,以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速度进行,配合呼吸锻炼,一般为四步一吸气、六步一呼气,改善肺功能。体能较差的患者开始时可在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和监护下做些室内活动,能耐受后再移至室外,散步的距离逐渐递增,并适当地逐渐做一些四肢及关节的活动。2.坚持锻炼,循序渐进

开始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以不觉得劳累出汗为宜。持续时间不要过长,运动频率为每周3~5日,每次运动包括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真正锻炼的时间为20~30分钟。3.时间、地点合宜

宜在饭后2小时或饭前1小时进行锻炼。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进行,不宜在风大、寒凉、潮湿之地进行运动,避免受到邪气侵袭。若体力和条件允许,可选择公园、城市绿地,郊区户外等户外空气好的地方。灰霾、大雾等空气污浊之时不适宜户外锻炼,避免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4.勿做爆发性的运动或活动

如突然跳跃、转体、提重物、抱小孩、启酒瓶盖、抱东西等。5.运动或活动时对症状的监测

运动中若出现过度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表示心脏无法承受此运动量,应立即停止,并要充分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不能缓解则应进行治疗。6.运动后自我观察并调整

通过适量的运动或活动,患者心情舒畅,感到精力较前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他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量适度。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睡眠差,表示运动或活动量大,需要减少或调整。(二)饮食得当,限盐限水

心力衰竭是一个疑难杂症,在药物治疗、配合药膳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活饮食。首先应该限盐,研究表明在我国许多地方,人们的摄盐量是偏高的。许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摄盐量偏高的不良习惯,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会导致水液潴留,导致心力衰竭程度加重。有报道表明,每摄入0.9克食盐就会同时增加100毫升水滞留于体内。所以建议心力衰竭患者必须限制盐摄入量,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摄盐量应该控制在4克以下,如果有气促、水肿等症状,患者则要将每日摄盐量控制在2.4克以下。还要限水,水肿是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重要指标之一,凡是有水肿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得特别注意限制水的摄入,所以我们建议心力衰竭患者除监测体重,观察低垂部位有无肿胀之外,还应控制每日饮水量,将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包括茶水、饮料、牛奶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在1000毫升以下。

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包、各种新鲜蔬菜、豆浆、鱼肉等,少食动物脂肪及内脏,忌饱餐。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和维1生素C的食物,如糙米、粗面粉、酵母、橙子、山楂等。饱食可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发作,宜少吃多餐。此外还应忌烟酒、咖啡等刺激物。(三)家庭氧疗,改善通气

研究表明氧疗对于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合并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家庭氧疗一般予低流量(1~2升/分钟)吸氧,氧疗时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做到卫生用氧:鼻导管或面罩每天清洗1次,通常先使用家庭用的清洁剂洗涤,再用清水洗干净后晾干。湿化瓶每日用清水清洗,湿化瓶及湿化瓶内纯净水每天更换1次。鼻导管每周更换1~2次。(四)按摩穴位,疏通经络

1.心俞是心之背俞穴,可以治疗惊悸、心烦、健忘,可让家人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2.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通阴维脉,《难经》“阴维为病苦心痛”,用内关可以很好的缓解慢性心力衰竭伴随出现的心悸、心痛、胸闷等。可自己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3.心包经之背俞穴厥阴俞配心之募穴巨阙可以益气安神。可让家人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4.膻中为“气会穴”,配合气海可以缓解水气凌心所致的心悸、喘促等症状。可自己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5.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脾胃调和,则能更好地运化水湿,可自己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6.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可以温肾助阳。可让家人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五)适度药养,疗效更佳

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辨证使用一些中成药,如芪参益气滴丸、暖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心宝丸等。再如咳嗽气短,肺肾不足者可用金水宝胶囊;合并大便秘结不通可以麻仁软胶囊、大黄胶囊;痰多、痰浊阻肺者可用蛇胆陈皮液等。(六)善于药膳,养心保心

无可否认,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不能完全改善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除气促、肢肿等症状外,常伴有心悸、咳嗽、咯痰、口渴、纳差、腹胀等不适,单纯抗心力衰竭药物无法解决。再如副作用使药物应用受限,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容易疲倦、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容易出现咳嗽、应用利尿剂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等。中医药治疗也有效,但长期服用患者难以坚持,药膳则便于长期食用,且极少毒副作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颇有优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在日常的烹饪中使用一些益气活血利水的药物如黄芪、茯苓、丹参、苡米、红参等。下面介绍一些常见食疗方。1.西洋参茶

配方:

西洋参5克

制法:

取西洋参切片,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闷置15分钟即可。

服法:

代茶频饮,一日内饮完,最后将参渣吞服。

适用人群:

适用于气阴两虚气短、口干者。2.桑皮瓜仁葶苈茶

配方:

桑白皮、冬瓜仁、炒葶苈子各10克。

制法:

先把桑白皮的外层表皮轻轻刮去,冲洗干净,和冬瓜仁、葶苈子(杵)按原方剂量捣碎,共置保温瓶中,以开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即可。

服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适用人群:

适用于痰浊阻肺咳嗽有痰,痰黏难咯者。3.强心茶

配方:

黄芪、附子、麦冬、益母草各150克,茶树根200克。

制法:

上药共研为粗末,以纱布包,包重30克。每次用1包,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即可饮服。

服法:

代茶频服,每日1~2包。

适用人群:

适用于脾肾阳虚气短、疲倦、肢肿者。4.丹参茶

配方:

丹参9克,绿茶3克。

制法:

将丹参制成粗末,与茶叶以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

服法:

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适用人群:

适用于气滞血瘀胸闷、胸痛者,有活血化瘀之效。5.参香通脉茶

配方:

丹参20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檀香5克。

制法:

用上药10倍剂量,共研粗末,每次用40~50克,放入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盖上盖,闷10~20分钟后,即可服用。

服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5~10天。

适用人群:

适用于气血两虚胸闷痛,疲倦乏力,面色无华者,有气血两补,活血化瘀之功。6.山楂消脂饮

配方:

鲜山楂30克,嫩荷叶15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山楂洗净,嫩荷叶洗净切碎,共放入砂锅中煎煮,至山楂熟烂,滤去药渣,取汁约500毫升,加入少量白糖,搅匀即可。

服法:

频频饮服,每日3次。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胸闷不适,合并高血脂患者,具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肌之效。7.首乌牛膝茶

配方:

何首乌200克,怀牛膝150克。

制法:

上药洗净、烤干,共研成粗末。每次取15~30克,放入暖水杯中,冲入适量沸水,盖上盖闷20分钟后,即可服用。

服法:

代茶随意饮服,每日2剂。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肝肾亏虚患者,具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活血养心之效。8.枸杞麦冬茶

配方:

枸杞子10克,麦冬15克,牛膝15克,青茶10克。

制法:

将牛膝研成粗末,与枸杞子、麦冬、青茶一起放入暖水瓶中,冲入沸水,盖上盖闷20分钟即可。

服法:

早、晚餐后当茶饮用。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肝肾亏虚四肢乏力、疲倦患者,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9.刺五加甘草茶

配方:

刺五加20克,炙甘草3克。

制法:

将上药研成粗末,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阳不足心悸、怔忡、气短者,具有益气温阳之效。10.人参大枣茶

配方:

人参3克,大枣10枚。

制法:

将人参先用凉开水润透,切成薄片,大枣去核,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味淡时,可将参、枣嚼食。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阳不足气短气促者,对失眠者更佳。11.人参莲子茶

配方:

白参3克,莲子1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先将白参、莲子用适量清水浸泡,人参切薄片,再加入冰糖,隔水小火炖1小时即可。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味淡时可嚼食人参、莲子。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阳不足气短气促者,对兼有脾虚便溏者尤为适宜。12.人参蜜茶

配方:

人参5克,蜂蜜20克。

制法:

将人参切片或研成粗末,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闷15分钟兑入蜂蜜即可。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当日饮完。同时咀嚼浸泡的人参,可将参渣咽下。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阳不足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肢冷汗多者,具有温补心气之效。13.虫草茶

配方:

冬虫夏草3克,山萸肉6克,炙甘草3克,蜂蜜20克。

制法:

将上药研成粗末,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400毫升,加盖闷15分钟,稍凉后再加蜂蜜搅匀即可。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阳不足者,对合并肺肾两虚咳喘频频者尤为适宜,具有温补心阳,滋肺补肾之效。14.灵芝蜂蜜茶

配方:

灵芝5克,蜂蜜20克。

制法:

将灵芝研成粗末,置保温杯中,冲入沸水200毫升,加盖闷10~20分钟,加入蜂蜜即可。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当日饮完。

适用人群:

尤为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神经衰弱者,具有补益心气,养心安神之效。15.香附艾叶茶

配方:

制香附80克,陈艾叶15克。

制法:

将二味入锅,加水150毫升,用小火煎熬至水近干时,去艾叶,取出香附烘干,研成粗末,放入暖水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气滞血瘀者,对缓解胸闷刺痛,两胁胀满具有一定疗效,具有行气解郁,温通血脉之效。16.菖蒲茶

配方:

石菖蒲10克,酸梅肉5枚,大枣肉5枚,红糖适量。

制法:

按上述剂量,将药物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再放入适量赤砂糖,然后倒入杯中,加盖密闭,15分钟后即可。

服法:

代茶,频频饮用。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惊恐、失眠、健忘、不思饮食者,具有化痰泄浊,通利心窍之效。17.生脉粥

配方:

人参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上三味药共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粳米淘洗干净与药汁共入锅中,用小火煮粥,粥熟后调入白糖。

服法:

早、晚餐温热服食,每天一次,可连服数日。

适用人群:

适用于心力衰竭气虚阴伤口干、潮热者,具有益气养阴之效。18.万年青粥

配方:

万年青20克,红糖20克,粳米50克。

制法:

将万年青加水150毫升,煎取滤液50毫升;再加水120毫升,煎取滤液50毫升。合并2次滤液,与红糖、粳米煮成稀粥即可食用。

服法:

每日分3次食完,7日为一个疗程,不可过量。

功效:

清热解毒,强心利尿。

适用人群:

针对各种证型的心力衰竭均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19.玉竹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