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巨人学创新: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案例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13:14:42

点击下载

作者:《华东科技》杂志社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着小巨人学创新: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案例集

跟着小巨人学创新: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案例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跟着小巨人学创新: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案例集《华东科技》杂志社编.-作者:《华东科技》杂志社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3-01ISBN:9787516615775本书由新华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序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中小企业得到快速蓬勃发展,为社会发展进步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科技部的统计,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创造,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显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虽然,我们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世界上不少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创新模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主要以“模仿创新”、“改良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虽然专利数量已大幅度上升,但专利整体水平不够高。同时,具有前瞻性探索、高度契合市场发展的“突破性创新”则比较稀缺。以我们的近邻日本为例,日本的枥木县足利市是一个人口大约16万的小城市,他们的中小企业通过“突破性创新”精神的发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在铝制品、塑料制品和机械工业品等方面,成绩最为突出,其创新成就了百余家具有百年、50年以上的企业。

除创新模式需要改进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也是制约创新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有3万项科技成果问世,7万项专利成果诞生,科技成果可谓硕果累累。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率仅有10%左右,而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我们与之相比整整低了70个百分点,这样的差距发人深省。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让它们不再只是被束之高阁、尘封在实验室的文稿或试验品,而是成为激活创新能量的重要载体,就成为科技政策的制定者、科技企业的服务者、企业家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国家已明确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与以往“政府主导”的创新方式相较,是一个深刻的根本的变化。而且,事实上也完全激发起了众多企业和创业人士的创新热情,成就了一批迎风破浪、勇于创新的成功企业。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一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以入选“2014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和自主创新十强”的企业为代表,它们的创新各具特色,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服务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例如,齐家网,它由传统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向个性化电子商务销售模式转型,并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构建全新的互动体验,进而促进我国家装建材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发展。在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其拥有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亦有显著提高,这从一组统计数据可间接得到证明:

2014年入选的百佳项目总计实现销售额228.33亿元,占项目销售总额的14.42%;利润65.75亿元,占利润总额27.38%;出口额4.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5.24%;纳税15.19亿元,占纳税总额24.30%。目前,“90%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建立了自主品牌或注册商标,75%科技‘小巨人’企业承担国家或地方科技项目”。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信心。《科技创新未来丛书》作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智慧”成果的集中展示,将陆续推出《跟着“小巨人”学创新》、《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案例集》、《华东科技30年》等值得科技企业品鉴的系列书籍,相信一定会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贡献。

是为序。著名经济学家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15年3月编者的话《跟着“小巨人”学创新》终于跟读者见面了,这是一本凝聚着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智慧的书籍。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错综复杂的决策环境,广大中小企业该如何根据自身的特色来脱颖而出,成为众多企业家制定战略发展的难题。这就需要企业家、决策制定者加强学习和借鉴,学习与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特别是向我们身边的本土优秀企业学习和借鉴,因为相同的成长环境积累出的经验和教训也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本次入选的25家企业,它们都是各个行业的标杆企业,在全国细分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书中,它们慷慨地将企业的发展经历、商业智慧、创新战略、经营困惑等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些高质量的案例把你带进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阅读这些案例,读者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案例以科技创新发展贯穿始终,尽可能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客观记述,但又各具特色。从决策问题来看,有的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有的涉及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等具体的经营策略,有的涉及股权投融资,有的涉及校企合作、团队管理,有的涉及人才培养计划,有的涉及创新激励机制,有的涉及创新模式等;从所属行业来看,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这些案例就如同一面面镜子,广大中小企业可以把它作为参照,并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

为了深入探寻这些企业的管理实践,我们特邀请全国各高校的企业管理学者、政府发展研究部门的专家、商业评论类资深媒体人,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从从业者之外的视角思考案例所涉及的一些决策问题,相信一定能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带来一些有益的参照。编者2015年3月博康智能中国智慧升级中国制造办公大楼

上海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城市智慧安全与智慧交通领域专业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已获得专利授权2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正在申请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已获得著作权27项。

成长格言“智慧引领视界,数据创造价值。”智慧、信任、担当的博康人一定能够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时代,在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安全、智慧交通领域谱写新的篇章,用“中国智慧打造智慧中国”。

专注自主创新,活化应用大数据,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上海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康智能”)建立了在智慧安防和智慧交通领域的绝对王国。

作为城市智慧安全与智慧交通领域专业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博康智能致力于为城市安全、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全面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在七年时间里华丽实现从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升为智能安全与智慧交通专业服务提供商的转变。提前踩点政策红利

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来之后,打造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地新一轮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工程。而早在1995年成立之际,极富有战略眼光的博康智能就已经提前嗅到政策红利并率先涉足智能安防市场。1997年,公司前瞻性地推出全国首个监控系统网络化—视频信息网并承接香港回归、深圳公安局监控系统联网项目建设。自此,公司一炮打响,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监控系统网络化—视频信息网,只是博康智能发展成果的冰山一角。在随后的时间里,公司已坚定把握住各种机会,悄然完成了一次次的产品升级,相继推出智能监测系统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公交智能调度解决方案、指挥调度/交通管控解决方案、城市交通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公安大数据解决方案等系统级解决方案,为公司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广阔空间,逐步树立了自身的行业龙头地位。

从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50周年国庆、2001年的APEC会议、2008年的北京奥运、2009年的60周年国庆阅兵、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到2014年亚信峰会等等,在多项国家及各大城市的重大活动中,均有博康智能大展“拳脚”的一席之地,其骄人的业绩更是赢得用户、专家、业界乃至政府机构的首肯。

数据是最简洁有力的注解,博康智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就是对它们成果再好不过的阐释。不仅如此,博康智能先后获得中国智能交通30强企业、电子警察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智能交通十大最具影响力集成商品牌、德勤高成长50强、安防行业100强、平安城市建设推荐品牌等等荣誉称号。此外,博康智能还获得银行A级信用等级、AAA级信誉等级、多项注册商标授权。专注创新实现发展纵深“智慧引领视界,数据创造价值。”这是有着智慧、信任、担当的博康智能的成长格言。的确,公司从成立之际就坚定不移地要成为“智慧城市的行业应用专家”。未来,博康智能将以智慧安全、智慧交通为基础,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其他领域不断拓展;从工程项目销售模式转换为信息服务运营模式;培育自身在图像智能分析和数据深度应用上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实施运维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团队之于博康智能,正如“器”之于“事”。显而易见,培养打造一支强大的团队,以整合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用于智慧安防和智慧交通领域,是多年来践行自主创新的重要一步。时至今日,博康智能的研发中心已经颇具规模。

现今的博康智能已经拥有集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工程实施、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运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队伍。公司产品技术中心配备了大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仪器设备,如视频测试仪、高速示波器、码流分析仪、逻辑分析仪、视频信号发生器、高清信号发生器、高清信号分析仪等。公司现有员工超过600名,91%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博士5人,硕士超过60人,研发人员超过300人。公司的产品技术中心拥有专职研发人员17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30人,本科95人,大专42人。正是这些人才推动了公司在自主创新领域的迈进。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明。组建的产品技术中被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委认定为“浦东新区企业研发机构”。研发的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等立项或奖励,并参与了科技部支撑计划、科技部863计划等项目。目前已获得专利授权2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正在申请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著作权27项。

在博康智能人看来,“坚持自主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砺,尽管博康智能已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公司特别注重“产学研”的发展道路。不但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了合作,同时还与业内知名企业如德州仪器、Intel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公司通过产学研及与行业知名合作,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活动和技术积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得公司能够充分的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快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为市场化加速探索出一条新的创新之路。持续优化现代企业机制

在为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公交运营等专业领域客户提供以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及大数据挖掘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专业解决方案上,博康智能已经成为人才荟萃、朝气蓬勃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但言及博康智能的发展,持续优化企业机制是公司的另一重大任务。

实际上,在上海夯实总部及研发中心的建设后,公司在北京、深圳、贵阳、成都纷纷设立全资子公司,在全国各地设有多个办事处和分支机构,对于一些重要集成商或者国家大型安防建设工程进行直销。公司的产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类系统,如公安、交警、消防、城管、交通管理、地铁、机场、高速道路、民政等。

目前,公司已经按照区域划分任命了相关的客户经理进行负责,分别负责智能安防建设工程客户、智能交通建设工程客户、渠道经销商三方面业务,并积极拓展海外销售机会。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在各地建立了代理经理网络,满足潜在用户的深度需求。公司内部建立质量跟踪、查询系统,有利于对售后服务及技术服务的分析解决,以满足全程跟踪解决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不仅如此,博康智能时时不忘完善企业的结构体系。各个部分划分明确,职责清晰,已经成为博康智能企业机制的一大亮点。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公司董事会,下属最高管理机构为总裁办,总裁及各个副总裁均为总裁办成员,共同决策公司最高事务。同时根据公司业务职能的实际需求,采用了扁平化管理,设立了多个技术和市场业务单元,这样一来缩短了决策链条,二来提高了管理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博康智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时,就已经意识到企业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所以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一直将诚信理念、诚信精神放在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一切以诚信经营为基础,已完善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这些年来,在自身的开拓进取中,博康智能不断攀向新的高峰,在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安全、智慧交通领域谱写了新的篇章,用“中国智慧打造智慧中国”为国内大批处于成长中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思路,同时也为高科技企业向智慧安防和智慧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本文由黄凌燕撰稿)

专家点评顺势而为,驾驭蓝海赵炎 上海大学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当前,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成长、大变革的潮流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种巨大的势头,也向每一个有创意、有思想、有信念和有决心的人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商业机会。

例如,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自驾车容易遭受堵车之苦;选择公共交通又很有可能成为巴士、地铁拥挤的受害者;骑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不仅遭受灰尘噪音的侵扰,而且在交通事故中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因此,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需要智慧安全与智慧交通领域的专业产品及解决方案。谁能够为城市安全、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就有可能在这场发展大潮中获得自然而然的巨大动力。

上海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市场机会是敏锐的。它选择了一个好的行业,看准了这一块大有潜力的市场,因此搭上了顺风车。它能够搭建起自己卓越的人力资源队伍,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并且在市场竞争中注重铺设渠道、树立品牌。

梳理好思路,冷静观察发展的大势,企业就可以找到蓝海。通过提升自身的实力,就能够成为熟练的水手,在蓝海之中自由的搏击风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景峰制药生物医药企业的田忌赛马厂区大门

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玻璃酸钠原料、玻璃酸钠注射液、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镇痛活络酊等;目前拥有专利66项,22项专利已获得授权;注册商标71项。

成长格言

我们创造和谐卓越的“景”,我们只上数一数二的“峰”。

这是一起成长型生物医药企业的教科书式案例:细分市场+注重创新+资本运作,在激烈的生物医药领域混战中独辟蹊径,以跑车的速度一路狂奔,选择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隧道,直道超速、弯道超车,逐渐在生物制药领域站稳脚跟。

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景峰制药”),这匹黑马以踏实的实业经营和稳健的资本运作为标签越来越被资本市场熟知,其高速成长换来市场一致的赞扬声,公司本身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叶湘武的带领下踏出了一条生物医药企业“田忌赛马”的新路。

众所周知,田忌赛马的战术核心主要为五大方面。一要在劣势中找到优势。二是学会取舍,舍掉小我成就大我为上策。三是以自己之长攻敌之短。四是先谋后战。五是破除思维定势。这些恰好是景峰制药发展的真实写照。搭台唱戏 劣势中寻求优势

2003年,前身为上海佰加壹医药有限公司的景峰制药是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成立时生产条件差、规模小。成长初期因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投入较大,公司的销售增长速度跟不上,一度出现亏损,依靠母公司贵州益佰支撑,公司的发展受限,销售规模徘徊在1亿元以下。

而这些现实掣肘并未桎梏景峰制药决意发展的信心。崇尚技术,重视和鼓励创新,是其最核心的基因和源动力。在2004—2005年创立初期,公司新建生产大楼,建成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符合国家GMP标准的现代化厂房,原料药、注射剂、酊剂、胶囊剂先后通过SFDA的GMP认证,不断具备生产能力和条件。旗下拥有玻璃酸钠原料药、玻璃酸钠注射液、镇痛活络酊、抗栓胶囊、骨筋丸等产品。仅两年时间,到了2005年,销售规模约1000万元,上海佰加壹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在2006年—2009年的发展阶段中,上海佰加壹着力经营从上海麦迪克转移过来的品种,包括玻璃酸钠原料药、玻璃酸钠注射液、镇痛活络酊、抗栓胶囊、骨筋丸等,因医药市场铺垫需要较长时间,公司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公司先后开发新产品如乌鸡白凤软胶囊、丹皮酚新剂型、络通涂膜剂、黑骨藤追风活络片、降脂排毒软胶囊、抗感解毒软胶囊、升清胶囊、柴黄软胶囊、复方胆通胶囊,这些为日后的扩张累积了一定的科技创新经验和基础。

2010年,叶湘武先生带领其核心团队成员离开贵州益佰,组建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揭开华丽转身的序幕。现今,公司致力于中西药和生物制剂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要治疗领域包括骨科类、风湿骨病类、眼科类,公司还将积极研制心脑血管类、肿瘤类、精神类(如抗抑郁)、传染类(如抗乙肝)、肾病、三类医疗器械类等方面的新产品,以科技创新为主,发展总部经济,同步在贵州建立了2个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心脑血管、妇科、儿科等中成药。

反映在数字上,近三年景峰医制药的科技投入累计近6000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9.7%,远高于同行业3%—5%的科技投入水平。母公司平均年销售增长率超过25%,高于医药行业平均20%的增长水平。2013年,度母公司销售收入2.49亿元,实现利润5003万元;全资子公司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净利润超过1亿元。整合资源 谋定后动

整合资源,谋定后动。这实则是景峰制药的自我救赎,同时也预示着发力的开始。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清晰的经营计划和资金筹划,还需要有长期合理安排,景峰制药深谙此道理。

在小产品+大市场的思路上,景峰制药重新调整了产品线和产略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优势品种,不断做大做深玻璃酸钠系列产品,培育大品种,并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开展16个新产品研发项目。上海母公司借助上海的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集中研发和生产化学药、生物制品、三类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砍掉OTC产品线,减少巨大的广告宣传费用。子公司贵州景峰借助人力成本、中药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发展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

不仅如此,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提升现有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研发自主创新药物和仿制专利到期大品种,搭建研发技术平台,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等。公司积极探索多种创新模式,探索与美国卡比兰公司、国内知名医药外包公司、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高校(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等单位合作,通过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转让、联合攻关、共建平台等方式,将公司的研发创新做大做强,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景峰制药的核心竞争力将由营销力逐渐转向产品力,形成以创新药为核心,首仿药为主流,简单仿制药为补充的专业药品制造企业,科技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负责人表示。事实证明,景峰制药早已奔驰在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在过去的四年里,景峰制药致力于医药大健康事业,通过收购或兼并制药企业,扩大公司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完成了贵州景峰注射液有限公司、贵州联合西创制药有限公司、贵州安泰制药有限公司的收购,并迅速吸收整合其优势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公司积极筹划上市,目前已经通过资产重组湖南ST天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已递交国家证监委审批。

同时它的产品也获得了市场的好评。以旗下玻璃酸钠注射液为例,该产品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2013年,产品销售突破2亿元,行业排名全国第二。

事实上,景峰制药不仅仅止步于此,它给了自己新的定位——做国内民营药企的标杆。公司计划三年内发展3—4个子公司,实现上市目标;总公司综合排名进入行业前100名。为此,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通过研发、合作、购买等方式,新增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精神类(如抗抑郁)、抗传染类(如抗乙肝)、防黏连聚乳酸共聚物(三类医疗器械)等新产品,由生产高端仿制药逐步转向自主创新药,开发中药一类新药AS—1886,化药一类新HA—1等产品,取得市场独占权。“公司将根据发展的需要再斥资进行原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新生产的建设,包括玻璃酸钠原料药和注射液生产线扩能技改,新建肿瘤生产线、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生产线等,与国际标准接轨。”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道。破除思维定势 稳固架构

对景峰制药来说,虽然它们一直秉持着独特的创新和经营哲学,从细分市场入手,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研发与生产的方方面面,但这些创新和理念的推进更离不开企业本身在机制架构上的铺设,尤其是公司在市场销售网络铺设和企业的激励机制的做法,可谓可圈可点。

早在公司成立之初,景峰制药就把创新和人才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现今,目前总公司已构建了成熟的销售网络,主要为骨科、心脑血管、肿瘤等领域,通过以自营模式、代理模式和外包模式相结合,建立了1000余人的专业销售团队,150家主流商业渠道,终端合作伙伴1200余人,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香港、台湾、澳门除外),4000余家大中小医院,三级医院近450家,并且逐年实现从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到西北地区的扩展。有了这张广阔的销售网络,一旦公司成功开发的新产品投入生产,就能较快投入市场销售,实现创新成果与市场接轨。现今,企业拥有专利66项,22项专利已获得授权,注册商标71项。

此外,景峰制药关注人才的发展,并为景峰人才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培养计划、人才激励方案与薪酬设计,促进人才在公司的全面发展。据了解,公司对中高层干部和关键技术人才实行有效的股权激励,让公司干部和关键技术人才与公司形成事业共同体。公司为干部团队85%的成员配了股份,以一种厚度诠释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将核心人才团队牢牢地凝聚在一起,为公司获得长足的发展奠定基础。

诚然,生物医药企业在过去十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与其他国家对比,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本身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庆幸的是,像景峰制药这样的本土企业不惧艰难,勇于自我革新,既创立了品牌,更建立了企业自身的护城河,踏出一条生物医药企业“田忌赛马”的新路。(本文由肖华东撰稿)

专家点评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赵炎 上海大学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在当前,许多企业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宁可压缩主营业务,转而去做房地产、做股票,更不要说把企业赖以生存的可持续能力培育放在重要地位了。而景峰制药则崇尚技术,重视和鼓励创新。近三年,景峰的科技投入累计近6000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9.7%,远高于同行业3%—5%的科技投入水平。这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颇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景峰制药首先强调的是以技术、产品为龙头的研发实力,这就抓住了医药行业的核心能力。不断的提高药品的性能和疗效,降低药品的副作用,减少病患者的痛苦,这是某种医药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消费者信赖的根源。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持续性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是维持发展的源泉。为了增强和维持这一核心能力,景峰制药有必要加强两方面的力量:一是核心研发团队人员的保持,尤其是对于研发团队的领军人才,必须加强激励,彻底留住他们的人,也留住他们的心;二是优化机制,为研发人员创造更加适于创新的氛围,比如,可以考虑设立二元化结构,增强组织的柔性,为研发人员开发新产品营造更宽松的空间。

资源整合,市场销售,激励制度,这三个方面都可以通过开放式创新来促进。企业的新技术、新思想、新产品,没有必要局限在景峰制药自身。如果能够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良好的资源,良好的创新思想或者产品原型,那么就可以买进来或者租用。反过来,如果在其他企业也能获得良好的应用,甚至实现很大的价值,那么就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将其转化出去,例如协议转让、技术合同买卖、租赁等。对于人员,也可以采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增加与科研机构、营销机构的合作。

创新不局限于产品、技术。景峰制药也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供应商、成本结构、客户关系、传递渠道等方面的分析和重新规划,上海景峰应该可以找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创新药为核心,大力塑造和提升自身的品牌,避免因为仿制而落入国际医药企业巨头的诉讼泥潭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自身的核心能力,并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圣阑实业汽车照明企业的“中国合伙人”研究设备

上海圣阑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产品有汽车外饰照明LED模组、汽车内饰照明LED模组、电子控制模块、OSRAM汽车灯泡四大系列近百种规格。截至目前共申请15项专利,其中授权专利11项,获得受理通知书的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商标1项。

成长格言

圣阑实业始终追求卓越和创新,坚持“以质量和服务赢客户,以效率和创新求发展”的企业方针,以顾客为中心,诚信服务,严格管理,依托科技,以人为本,全面打造“用户满意产品”。

当前,对汽车的节能减排及安全性能的研究成为了汽车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第四代车用光源,LED有很多优于其他传统光源的特质,上海圣阑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圣阑实业”)作为第四代车用光源的生产厂家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圣阑实业主要生产汽车外饰照明LED模组、汽车内饰照明LED模组、电子控制模块、OSRAM汽车灯泡等四大系列百余种规格的车用照明产品,它们凭借着领先一步的技术优势,自主科研为主,产学一体为辅的产品创新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销售策略,以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立足点,最终成为了一家年销售额近2亿元人民币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和众多国际国内的整车配套企业形成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科技创新成就生产力

任何技术的推进和开发离不开人类对它的改造和创新。以创新为生产力的企业,就注定了要和市场共赢。圣阑实业在成立的这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着“以质量和服务赢客户,以效率和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它们不但拥有领先国内的生产设备,同时还非常注重对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以及越来越众多合作伙伴的赞誉。

圣阑实业具有先进管理、划分明确、生产布局合理的贴片线、插件线,年产出线路板模组1500万只以上,配备有各类完善的、先进的加工和试验设备,具体包括有光谱分析仪、车用灯具配光系统、ICT线路测试仪、高低温湿热循环试验箱、高温箱、亮度计、温度测试仪等;并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专用设计软件进行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制造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圣阑实业的研发技术力量也非常雄厚。不但拥有一支由50人组成的技术开发队伍,而且团队专业人才都具有多年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应用经验,熟悉各类汽车零部件的行业应用,他们专门从事各类汽车电子产品和LED线路板模组的研究、开发,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不断促使公司的产品、技术在创新和研发,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如,2012年,圣阑实业的技术团队通过积极探索成功开发出了LED车用信号灯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改进了传统信号灯结构和加工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车用信号灯普遍存在的缺陷,极大地促进了整个产业发展。

更具有创新意义的是,圣阑实业坚持走以企业自主研发为主,同时通过兼顾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创新发展之路。圣阑实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借助高校在基础研发设施、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和成果,充分发挥公司在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强项,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研发实力,降低研发投入费用,从而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占有率。

此外,圣阑实业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技术、产品交流,以保证公司在研发技术上能够实现与世界同步,圣阑实业派驻了大量的技术研究人员去国外行业顶尖公司进行学习和培训,从而在战略意义上实现了与国际技术的接轨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不断地超越和创新,也赢得了更多外资整车配套企业的关注和订单。前沿市场成就驱动力

车用照明LED成为当下LED行业的另一个蓬勃发展的细分领域,LED已经被众多汽车厂商加以利用并制造出各种吸引眼球的车灯款式。如宝马、福特、本田、丰田、奥迪等国际品牌车都纷纷推出式样众多的LED车灯的新款轿车以吸引观众。圣阑实业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契机,才能迅速在众多车用照明企业里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圣阑实业在瞄准了以车用照明LED为主要生产方向后,不断加强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建设,始终把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放在首位,科研开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保持每年增长趋势;注重产品的自主开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公司专利数量急剧上升,科研实力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努力抓好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专业型、学习型、年轻化、和谐化的精英技术团队,以技术创新人才为根本,来继续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同时,圣阑实业还建立了强大的市场销售渠道,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成为国内汽车照明产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圣阑实业所有产品都是给汽车原厂配套,与国内的许多车灯厂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奥迪、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一汽丰田、长安福特、奇瑞、一汽轿车、中华、长城、江淮等品牌汽车上均有其产品,同时圣阑实业的客户还覆盖了国内其他汽车品牌,如广州斯坦雷、常州大茂伟世通、上海麦格纳唐纳利、天津斯坦雷、芜湖AL、常州星宇、长春海拉、浙江天翀、福州小糸大亿等客户。信息化管理成就前瞻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信息化的建设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圣阑实业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了“诊断式”的疗法,完善的人力资源架构和得道的人才创新机制的管理,为公司的迅速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圣阑实业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财务管理及核算机制、市场营销机制和客户服务体系几个方块下手,从流程到诊断再到治疗,层层结合,环环相扣,因果相连,实现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系统,极大地节约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同时,具有成熟的ERP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走在行业的前沿,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待科学管理企业,这也是圣阑实业能够在诸多照明企业中迅速崛起的法宝之一。目前,圣阑实业于2010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于2013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同时还通过了BCC公司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圣阑实业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匠心别具的构建了属于圣阑人的创新激励机制——“分享利润,合作共赢”,一是给研发人员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一起制定项目开发目标,使技术人员具有自我挑战的能力,并带领其共同攻关,使他们的想法尽可能的实施以求验证;二是自主创新的产品的销售收入,按研发人员的贡献率制定提成比例,作为他们个人的奖金收入,并且针对重大科研项目建立了包括新产品奖、重大贡献奖等在内的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真正体现为员工的效益;三是建立了相关的政策,立文颁布奖惩条例,从制度上保证了技术人员努力工作的贡献及成绩应获的奖励,进一步确定了奖励的可执行度。技术人员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能获得创造性工作所取得的满足感,圣阑实业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激励循环。

圣阑实业一直把倡导绿色、健康、安全的汽车照明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成为与世界同步的一流照明企业是圣阑实业美好蓝图,而它们在这蓝图上跨出的每一步都将成为历史性的符号。 2012年,圣阑实业成为上市公司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控股子公司,飞乐音响一直聚焦绿色照明,通过并购等手段,将实现绿色照明产业超常规发展。强强联合,无往不利,站在飞乐音响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圣阑实业终会实现它们关于绿色汽车照明的理想。(本文由黄凌燕撰稿)

专家点评以激励促进技术创新的内生韩汉君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可以是外生的,即可以依靠引进技术设备和产品设计进行生产;但技术创新必定是而且也应该是内生的,即在企业内部形成内生性生长和运行的技术创新机制。支持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转型升级能力、提高持续发展能力的,必定是内生性技术创新机制。而要培育、促进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性,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必要的保障。因此,在当前全社会关注推进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以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创新机制的内生,本身就是一种富有远见卓识的创新之举,正如上海圣阑实业有限公司所做的那样。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汽车照明LED模组的企业,圣阑实业需要在照明光源技术、产品材料、灯光模组外形设计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汽车造型日趋多变且日益美观的趋势,才能满足汽车制造商对于汽车照明产品造型结构多变的需要,为服务客户的车辆制造提供最大支持。也只有进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圣阑实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圣阑实业创造各种条件力求形成适宜的创新环境氛围,同时建立完善的创新奖励机制。圣阑实业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公司员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公司员工的创新潜力和个人价值,逐步形成“分享利润、合作共赢”的创新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是一个资本投入、科研攻关、成果应用、成果分享进而再持续创新的完整过程,而激励机制体现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尤其突出地体现在创新成果的分享环节。在当前技术创新项目的推进阶段,需要有适合的激励重大安排,如前期资本投入的匹配、专业科研人员的薪酬和福利,以及物质加精神的鼓励等,都是促进现有技术创新项目尽快推出创新成果的强大动力。在技术创新形成成果以及分享成果阶段,更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安排,一方面,创新成果分享使得技术创新人才的智力投入获得合理的回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技术创新得以延续,激励技术创新人才进行更多、更大的创新。

显然,企业只有形成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并且在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适当的激励机制,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内生性的、持续运行的技术创新机制。而企业只有形成内生的、自觉的、持续的创新机制,其所释放出的发展动能之大,是简单的技术引进所不可比拟的。杉杉科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冒进者”厂区俯瞰图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63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申请1项,已授权专利12项,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

成长格言

创国际一流特种炭素材料供应商,创国际一流锂电综合材料供应商,树立“杉杉科技”世界品牌。

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杉杉科技”)几乎已经成为这个新兴能源行业的代名词。

这个中国第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秉承“创国际一流特种炭素材料供应商,创国际一流锂电综合材料供应商”的理念,突破技术、打破垄断,用实力走出了一条荣耀之路,刷出中国制造的世界存在感。技术攻坚 “撞”上时代鼓点

尽管市面上新能源产品琳琅满目,锂电池负极材料作为新兴能源,其主要产地集中在中国和日本,早期日本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技术封锁使其垄断市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有着冒险和谨慎以某种微妙的比例共存于杉杉科技一身,造就了这家公司“常青树式”的成功。

1999年9月7日,杉杉科技引入鞍山热能院国家863计划项目“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制备技术,同时与中南大学合作引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技术,由此作为进军高科技行业的切入点。“中间相炭微球”制备技术打破了日本对我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成为首家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开发生产企业。这一历史性的创举成为杉杉科技历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杉杉科技又承担起了多个国家863项目、部委项目、上海市、区级项目。在“在中间相炭微球”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表面氧化”、“包覆”等多种具有自主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性价比更高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新产品,使国内锂电生产厂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从而推动了锂电生产行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杉杉科技成为世界石墨加工品种最全的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是国内第一家拥有石墨化技术及产业的负极生产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锂电池材料TS16949认证企业。负极材料总产能12000吨/年,拥有200余家海内外客户。在上海市锂电负极行业中占比重46%,排名第一。公司产品结构从单一的中间相碳微球发展成为拥有中间相、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人造石墨、合金及硬碳六大系列20几个产品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而企业本身并不止步于此,在负责人的注解里,杉杉科技将“立志成为世界最大锂离子电池综合材料供应商,全力以赴提升品牌在世界锂电行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打造杉杉世界品牌。”“学霸式”研发

从长远看,杉杉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庆幸的是杉杉科技素来注重知识产权,注重商标保护和品牌的宣传,其“学霸式”研发更是为同行称道。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杉杉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多家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保证了新品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公司在锂电开发行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团队强大稳定,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拥有来自ATL、BYD、LISHEN、BAK等电池技术专家及10余名来自日本、韩国等外籍专家顾问组成的多元化团队。该团队可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增值的售前技术支持与售后技术服务。杉杉科技计划未来2年内新增研发人员9人,增加后人数为87人。据了解,这些新增研发人员将被分配到公司的各个不同课题组。每年从各高等院校吸收毕业生10—20名,经公司岗位培训后上岗试用;每年从在岗的助工、工程师中安排10%比例的人员,派赴各大专院校实验室进行专业知识对口培训。每年组织在职高级工程师以上的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国内锂电行业的专业研究会和定向的科学技术交流。

目前,公司现有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61项,其中国外发明专利申请1项,已授权10项。产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作为国内首家汽车行业供应商认证企业,公司已于2012年7月底完成TS16949认证,拥有包括BYD、ATL、LISHEN、BAK等全球知名企业在内的海内外客户超过400家。此外,杉杉科技更是苹果iphone/ipad电池材料最大供应商、BENZ纯电动汽车电池负极材料唯一供应商、美国纯电动汽车Miles电池负极材料唯一供应商、BMW纯电动汽车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全球唯一一家拥有石墨化技术与生产的负极材料厂商,等等。

在实力的提升中,杉杉科技收获了不少荣誉,“小巨人”的称号更是名噪一时。2010年杉杉科技被评为上海市专利培育企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石墨球(CGS)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11年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企业”称号;2012年、2013年均获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2012年7月获得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人造石墨(FSN);2012年11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石墨球(CGS)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称号;2013年10月被评为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单位;2013年12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人造石墨FSN”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2014年2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改性石墨(HCP)”,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1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这些,正是对杉杉科技的肯定。创新激励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杉杉科技的路还很长。据数据显示,锂离子电池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需求。近年来,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实际应用,也带动了电动汽车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每年50%以上的高速增长。日本IIT研究报告统计,2013年负极材料需求将接近4万吨。由于原料与成本的原因,日本材料竞争力持续下降,在未来三年内,中国材料份额将超过日本,得到进一步扩大。

据负责人介绍,杉杉科技未来将继续致力于高性能、低成本负极材料的开发。除继续保持原有石墨负极材料的优势外,积极开发软炭、硬炭、钛酸锂、合金等新型负极材料,全面满足未来负极市场的需求。杉杉科技在这样的市场表现下宣布其发展战略,可谓踌躇满志。

具体到公司机制上,杉杉科技制定了“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章程”,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和动力。该章程用以保障公司在创新方面采取的分配措施,其激励措施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充分管理好知识产权资源,公司于2004年批准建立了专利管理小组,专利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公司内部专利、商标的管理。与此同时制定完善并实施《专利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已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详细规定了专利产权管理、专利信息利用条款、专利成果奖励、处罚等条例。

在杉杉科技如火如荼的今天,杉杉人不忘初心,依旧秉承“创国际一流特种炭素材料供应商,创国际一流锂电综合材料供应商”的理念,除主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外,正极材料、电解液等材料的技术和产品也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杉杉科技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并在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方面跻身世界前三位生产企业。(本文由肖华东撰稿)迪爱斯设备唯精唯一,方能得其三昧公司前台

上海迪爱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社会应急通信管理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服务。目前,累计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登记等知识产权100多项。

成长格言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核心

近年来,各种城市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公共事件不断爆发,挑战着公众的神经,也让城市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暴露,在IT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先进的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是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反映,是考察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的综合指标,更成为显示城市管理水平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据可靠数据统计,我国政府在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领域的投资额已由2006年的12.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到了2012年的44.8亿元人民币,预计2017年将突破100亿元。

上海迪爱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迪爱斯”)是国内提供城市应急指挥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迪爱斯在公安、消防、政府应急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自主的先进技术,形成了软硬件自主研发、信息通信融合集成的核心优势,并被公安用户亲切的称呼为“110的110”。兵精粮足,半壁江山

迪爱斯能够迅速掌控局面,占领高地并成为城市应急管理行业中的领头羊,这与其兵精粮足是分不开的。迪爱斯隶属大型中央科技企业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是大唐应急产业骨干企业,也是原信产部第一研究所产业化基地,拥有多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并承担多个国家五年计划重点攻关项目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员工80%以上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20%以上拥有高级以上职称;公司拥有5名硕士生导师、1名全国百佳首席信息官、多名上海市首席技师,具有系统架构、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等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优秀的人才梯队,迪爱斯在不断的科技创新过程中,逐渐拥有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可提供基于物联网的监测预警、基于警务云的智能指挥、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研判等软硬件一体化的全业务过程整体解决方案。迪爱斯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基础硬件平台层:多媒体综合接入平台、物联网综合接入网关、移动指挥平台等;第二,基础软件平台层:数据交换平台、通信中间件、应用软件开发框架平台(.net/J2EE/android)等;第三,业务平台层:各类业务软件开发平台,含大数据分析挖掘、公安三台合一、消防灭火救援、政府应急管理、人防地下空间监测、基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勤务指挥等平台;第四,业务应用层:通过快速敏捷的柔性化开发手段,提供智能指挥、分析研判、应急预案、辅助决策、移动警务等产品及服务。

与此同时,迪爱斯依托ISO9001、CMMI、ITSS等标准,建立了项目管理、运维服务、CRM、ERP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控体系。迪爱斯还设立了运控中心,提供项目协调、数据分析、运营决策服务,并对承建的系统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公司设有18个技术服务分支机构,支撑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系统建设及运维服务,并提供7*24小时的400热线服务和在线技术支持。正是依托这样雄厚的实力平台,迪爱斯才能以展翅高飞,一飞冲天的姿态赢得了市场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心一意,大爱为公

迪爱斯以“信息技术提升社会安全指数”为使命,以“让生活更安全”为愿景,为SARS、汶川大地震、新疆暴恐事件、菲特台风等突发应急事件提供技术保障,并为全国公安消防提供快速技术支持及服务,被公安用户誉为“110的110”。

公司承建了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3个直辖市及22个省会城市和600多个地县市的公安、消防及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在该细分市场中占有率第一。公司产品被APEC、亚信峰会、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青奥会、全运会等大型活动选作安保及应急指挥平台。国际市场上,被老挝、巴基斯坦、加纳等选为该国应急指挥项目承建者。

如在世博会期间,迪爱斯的有线调度系统实现了零故障的骄人纪录,录音系统实现了100%准确录音的纪录,成为整个运营指挥系统中表现最稳定的系统,并获得了安保席位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这为世博会的成会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5月下旬,迪爱斯相继接待了到浦东干部学院加强培训的中央党校第49期半年制西藏厅级民族干部培训班及第66期新疆县处级民族干部培训班学员各55人,共计110人次。通过结合雅安地区地震的相关数据,迪爱斯用事实说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借突发事件的指挥处置为线索,勾画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轮廓,生动地介绍了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组成和效用。这为新疆和西藏地区的社会安全和城市应急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

2010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由迪爱斯承建的乌鲁木齐市公安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工作稳定、为及时处置“七·五”暴力事件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暴力事件发生以来,每天的报警呼入量在10000起以上,有效警情在8000起左右,为正常情况的三倍,而乌鲁木齐市的110指挥中心系统能在这样超负荷的情况下经受住了考验,迪爱斯功不可没。得其三昧,一统天下

迪爱斯先后受邀参与20余项国家、部委标准及规范的制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信部电子基金等多个政府科研项目,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公司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科院、上海交大等院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政府应急管理/危机管理”唯一院外教学点。公司累计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登记等知识产权100多项,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并获得了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重点软件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等多项部委、省市的奖项和荣誉。

这一切荣誉来自迪爱斯人对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积极部署和实践。第一,通过股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运营机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并积极谋划上市。目前迪爱斯已经启动公司改制和上市工作,券商、律所、会所等已经全部进场工作,2014年底实现股份制改造,2015年中新三板挂牌,并积极进行转板。第二,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以咨询为先导的营销模式与现有销售模式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在巩固现有公安、消防行业基础上,大力拓展人防及海外市场。第三,以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为先导,积极关注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保持同步,并考虑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应急通信指挥总体技术研究,与用户合作开展行业内共性技术研究,提升技术高度,增加竞争优势;2013年末导入实施CMMI5高成熟度模型,增强过程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在2014年底通过CMMI5的认证,全面实施CMMI5体系,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第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强化能力等级评估和绩效管理,提升人力资源能效。第五,深化财务管理职能,使财务职能从账务管理扩展到价值管理和运营管理。

迪爱斯的发展目标是在应急管理信息化领域中,发展为拥有先进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具有制订行业标准及规范的能力,能提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的、引领本行业发展的、全国知名的咨询服务商、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当然,随着应急体制的逐渐完善,中国信息化投资比重不断加大,中国应急联动市场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未来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都会期望抓住中国城市应急联动这一市场。而应急联动系统的挑战也来自与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但这些挑战将进一步培养企业的“软实力”,包括迪爱斯在内的应急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如何宣传及公关政府不同部门的协调,这将是一个体制性的难题。(本文由黄凌燕撰稿)新眼光医疗小处着眼,造医疗设备数字化蓝海科研制造中心

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医疗投资、医疗设备改造、眼科数字化新型设备开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拥有知识产权3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