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17:28:03

点击下载

作者:(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作者:(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排版:青杨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6-01ISBN:9787508636894本书由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献给A. L.和真正的弱者S. F.“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

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

我不拣选他。

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

人是看外貌。

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7前言歌利亚“我是一条需要你带着很多根棍子来对付的狗吗?”1

著名的士非拉(Shephelah)位于古代巴勒斯坦(Palestine)中央,拥有绵延的山脊和山谷,连接着朱迪亚山脉(Judaean Mountains)和广阔的地中海平原(Mediterranean plain)。这是一个美得令人窒息的地方,遍布着葡萄园、麦田、西克莫无花果林以及松脂木。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岸沿线的民族可以通过这些分布在地中海平原上的山谷到达位于朱迪亚高原(Judaean highlands)的希伯伦、伯利恒和耶路撒冷。因此,为了争夺该地的控制权,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发生了很多场战争。虽然北部的亚雅伦(Aijalon)山谷地位最为重要,以拉(Elah)[1]山谷才是众多著名故事的发生地。12世纪,萨拉丁在此与十字军骑士对战。一千多年以前,在与叙利亚交战的马加比战争中,以拉山谷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而更广为人知的是,在《旧约》成书的年代,这里是新兴的以色列王国防御非利士军队的据点。

非利士人是来自克里特岛的一个航海民族,他们移居到巴勒斯坦,并在海岸边定居。以色列人由国王扫罗领导,聚居在山上。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非利士军队开始向东行进,沿着以拉山谷蜿蜒而上。他们的目的是占领靠近伯利恒的山脊,将扫罗王国一分为二。非利士军队作战经验丰富,极具攻击性,是以色列军队不共戴天的敌人。惊慌失措的扫罗国王见状,急忙召集大臣下山去迎战非利士军队。

非利士军队驻扎在以拉山南部的山脊。以色列军队则驻扎在北部的山脊。两军隔着山谷对峙,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最后,非利士军队沉不住气了,他们派出了最强壮的勇士打破僵局,让他下山去跟以色列战士单挑。

这位非利士勇士是一个巨人,身高至少6英尺9英寸,穿着青铜盔甲,全副武装。手上握着一支投枪,一支矛,一把剑。巨人对着以色列军队大喊:“你们选一个人出来跟我战斗吧。如果他战胜了我,把我杀死,我们就做你们的奴隶。但是如果我战胜了他,并且把他杀死,你们就要成为我们的奴隶,为我们服务。”

以色列军营中没有人敢站出来。谁能战胜如此可怕的对手?突然,一个牧童站了出来,说他愿意下山去迎战巨人。这个牧童来自伯利恒,此时正要去给他哥哥送饭。扫罗拒绝了。“你不能去和这个非利士人战斗,因为你还是个孩子,而他却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但是牧童态度坚决,他说他见过比这可怕的对手。他告诉扫罗:“每次狮子和熊把羊偷走的时候,我都会偷偷跟在它们后面,把它们杀死,然后把羊救出来。”扫罗没有再说什么,似乎不再那么坚持了。牧童下山朝着山谷的巨人走了过去。巨人看着朝他走来的对手,大喊道:“到我跟前来,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喂天空的鸟儿和地上的野兽。”然后,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斗开始了。这个巨人就是歌利亚,牧童就是大卫。2《逆转》是一本描述普通人如何面对巨人的书。这里的“巨人”指的是各种强大的对手,包括军队、勇士,也包括身体的残疾、不幸和苦恼。每一章讲述的都是不同的人的故事,他们抑或非常著名,抑或默默无闻;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杰出人士。他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并不得不做出回应。我是应该按规矩办事,还是遵从自己的本能行事?我是要坚持还是放弃?我是要回击还是选择原谅?

我想通过这些故事探究两个观点。第一,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产生于不平衡的冲突中,因为我们在希望渺茫时做出的反应往往包含着让事情变得伟大而美丽的因素。第二,我们对这些冲突的理解常常是错误的。它们总被我们误解。巨人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身上那些看似为优势的东西经常会变成劣势。事实上,身为一个弱者这一现实却能在某些未知的方面改变人们:它会打开门,创造新的机会;它能教育、启蒙人们,让人达到看似难以想象的目标。只是面对巨人时,我们需要更好的指引。而这场三千年前发生在以拉山谷的历史战役——大卫与歌利亚之间的对决便是最好的起点。

歌利亚朝着以色列军队大喊的时候,他希望有一个人来跟他“决斗”。这是古代的一种惯例。双方为了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伤亡,会分别选出一名勇士代表双方进行决斗。例如,公元前1世纪,罗马历史学家昆图斯·克劳狄乌斯·夸迪伽里乌斯(Quintus Claudius Quadrigarius)讲述了一场史诗般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高卢人对罗马军队十分鄙夷。“这让一个叫提图斯·曼利乌斯(Titus Manlius)的年轻人愤怒无比。曼利乌斯来自最高统治阶级家庭”,夸迪伽里乌斯写道。提图斯决定跟高卢人决斗:他往前走,他不想让英勇的罗马人被高卢人比下去。曼

利乌斯拿着古罗马军队的盾牌和西班牙剑来到了高卢军队面

前。他们在阿涅内河(Anio River)的一座桥上,当着双方

军队的面开始了决斗。双方都忧心忡忡。高卢勇士按照策略,

拿着盾往前走,伺机等待;曼利乌斯勇气可嘉,用自己的矛

攻对方的盾,高卢人因此失去了平衡。当高卢人试图调整回

原来的位置时,曼利乌斯又用矛去攻他的盾,高卢人不得不

再次调整自己的位置。他就这样躲开了高卢人的剑,并将自

己的剑刺进了高卢人的胸膛……曼利乌斯杀死高卢人后将他

的头颅砍了下来,并把舌头扯下来扔掉,他的脖子周围因此

沾满了鲜血。

这就是歌利亚所希望的,和一个跟他一样的勇士,来一场近身肉搏战。他从没想过决斗会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他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他穿了一件精心制作的束腰盔甲,上面缀着几百片重叠的铜片,如鱼鳞一般。这件盔甲裹着他的双臂,长及膝盖,估计重达100多磅。他的双腿裹着青铜片,脚上也覆盖着青铜片。头上戴着一顶很重的金属头盔。他随身配有三件兵器,这几件兵器能在近身搏斗中发挥重大作用。他手持青铜投枪,这根投枪十分锋利,可以击穿盾,甚至盔甲。臀部还挂着一把剑。手上还握有一根短距离搏斗的矛,金属矛杆就和“织轴一般粗”。这是他的首选兵器。投枪通过绳子与一整副重物绑在一起,这样将投枪扔出去的时候就能获得巨大的力量,也能精确地击中对手。就如历史学家摩西·加西埃尔(Moshe Garsiel)所说:“对以色列军队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投枪,投枪杆又长又重,上面还有笨重的钢制刀片。当歌利亚用其强壮的手臂将投枪投掷出来时,这根投枪似乎可以一下子击穿青铜盾和青铜盔甲。”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以色列人不敢去迎战歌利亚了吧?

然后,大卫出现了。扫罗试图把自己的剑和盔甲交给大卫,因为这样他至少还有战斗的机会。大卫拒绝了。“穿上这个我就不会走路了,”他说,“我从来不穿这个。”然后他朝山谷走去,在路上捡了5颗光滑的石子,将它们放进自己的肩包里。他带着牧羊人的棍子来到了山谷。歌利亚看到这个朝他走过来的男孩儿,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期望的对手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勇士,然而朝他走过来的却是一个牧童,一个来自最卑贱行业阶层的小男孩儿。而大卫似乎想用自己的棍子来对付歌利亚的剑。歌利亚指了指那根棍子说:“我是一条需要你带着很多根棍子来对付的狗吗?”

接下来发生的事则完全是一则传奇。大卫拿出其中一颗石子放在投石器的皮囊里,朝着歌利亚没有遮挡的前额发射过去。歌利亚昏厥倒地。大卫跑过去,用巨人的剑砍下了他的头颅。《圣经》接着写道:“非利士军队看到自己的勇士死了,便逃走了。”

一个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胜算的弱者奇迹般地赢得了这场战斗。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在跟别人讲述这个故事时,总是照着这个思路来讲。后来发展到将“大卫与歌利亚”用来比喻不可能的胜利。然而,问题是所有有关这个故事的看法几乎都是错的。3

古代军队里有三种士兵。第一种是骑兵,他们携带武器,骑在马背上或者站在战车上。第二种是步兵,他们身穿盔甲,手持剑和盾牌。第三种是投手,在今天又称为射击手,包括弓箭手和具有更重要作用的投石手。投石手的投石器构造简单,即两条绳子中间系一个皮囊。他们会在皮囊里放上岩石或者铅球,拎着皮囊转圈,圈子越转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接着放开其中一端的绳子,岩石或者铅球便会飞出去。

投石需要技术,也需要练习。有经验的投石手可以把投石器变成一种致命的武器。在中世纪的一些画作中,经常能看到投石手射击空中飞行的鸟儿。据说,爱尔兰的投石手可以击中他们视线范围内的任何一枚钱币。《旧约·士师记》中写道,投石手可以精确地击中目标,丝毫不差。一个有经验的投石手可以让一两百码内的目标敌人死亡或[2]者受伤。罗马人甚至还发明了一套特殊的钳子,用来夹出那些被投石器击中的士兵身体里的石子。想象一下,此刻你正在职业棒球大联赛的投手面前,他将球对准了你的头。面对投石手时便是这样一种情况——只不过对方丢出来的不是一颗软木心的皮球,而是一颗坚硬的石子。

历史学家巴鲁克·哈朋(Baruch Halpern)认为,投石是古代战争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三种士兵相互制衡,就跟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每个手势一样。步兵手持长矛,身穿盔甲,可与骑兵对抗。骑兵可以打败投石手,因为马匹的移动速度很快,投石手难以瞄准目标。而投石手可以致步兵于死地,因为步兵身着盔甲,十分笨重。这类处在100码内的步兵对投石手来说是极易击中的目标。“这便是雅典西西里岛远征军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哈朋写道,“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当地的轻装步兵是如何在山上杀害大批雅典重装步兵的,他们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投石器。”

歌利亚是一个重装步兵。他认为,即将和他战斗的会是另一个重装步兵,他们会像提图斯·曼利乌斯和高卢战士那样决斗。当他说“到我跟前来,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喂天空的鸟儿和地上的野兽”,关键句是“到我跟前来”。他的意思是到我跟前来,我们才能近身搏斗。而扫罗之所以想让大卫穿盔甲、配剑,也是因为他做了同样的一种假设,他认为大卫要和歌利亚近身肉搏。

然而大卫并不想遵循决斗的惯例。他告诉扫罗,他放羊的时候曾经杀死过熊和狮子,他这么说不仅表现出他的勇气,同时也表明了一件事:他打算像对付野兽那样来对付歌利亚,他要做一个投石手。

他跑向歌利亚。因为没有穿盔甲,所以他速度很快,动作很灵便。他拿了一颗石子放在皮囊里,不停地甩动,速度越来越快,每秒约6~7转。他将投石器瞄准了歌利亚的前额——这是巨人唯一的弱点。最近,弹道学专家埃坦·赫希(Eitan Hirsch)和以色列国防军进行了一系列计算,结果表明一个专业的投石手在35米的距离内投出的常规大小的石子,能以每秒钟34米的速度击中歌利亚的头。这个速度足够将石子射入歌利亚的头颅,令其失去意识或者死亡。从制动能力来说,这种威力相当于一把大型的现代手枪。赫希写道:“我们发现大卫投出石子并击中歌利亚的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一秒多,时间太短了,以致歌利亚根本来不及保护自己。而事实上,在那段时间内他根本没有移动过半步。”

歌利亚能做什么呢?要知道那时他身上的盔甲足有100磅重。他准备来一场近身搏斗,这样他就可以站着不动;身上的盔甲能够帮他挡住对方的攻击,他就可以将矛用力地刺向敌人的身躯。他看到大卫走过来的时候,首先是蔑视,接着是惊讶,然后便只有恐惧——他似乎明白了,这场斗争和他期望的斗争不一样。

大卫对歌利亚说:“你可以用剑、矛和长枪刺我,但是我会以耶和华——你鄙视的以色列战神之名同你战斗。今天,耶和华将你交到我的手上,我必击杀你,砍下你的头颅……这里的所有人都会知道,耶和华拯救世人,不是靠刀或者矛;因为战争的胜败取决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所有人都交到我们手上。”

大卫两次提到了歌利亚的剑和矛,似乎在强调自己那与众不同的意图。接着他将手伸进肩包里拿出一颗石子。在那一瞬间,没有一个人认为大卫可以取得胜利。大卫投出石子,把手放了下来。大卫是一个投石手。投石手又一次战胜了步兵。

历史学家罗伯特·多伦温德(Robert Dohrenwend)写道:“歌利亚几乎没有战胜大卫的机会,这就像一个拿着青铜时代的剑的勇士无[3]法战胜配有点45口径自动手枪的对手一样。”4

为什么人们会对那天在以拉山谷发生的事产生那么多误解?从一方面来说,这场决斗揭示了我们在认识力量大小方面的愚蠢。扫罗国王之所以不相信大卫有获胜的机会,是因为大卫弱小而歌利亚强大。扫罗认为的力量就是物理上的力量而已。他不知道力量也可以有其他的形式:打破规则时产生的力量,用速度和出人意料攻克强壮对手时产生的力量。犯这种错误的人并不只有扫罗一个。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会证明我们直到今天还在犯这种错误,这种错误影响了每一件事,小到我们如何教育孩子,大到我们如何解决犯罪与动乱问题。

这里还有第二个问题,也是更深层的问题。扫罗和以色列军队自认为他们了解歌利亚。然而他们只是大略地进行估计而已,便直接得出结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他。他的行为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人们认为他是一个英勇的战士,但是他的行为并不像一个英勇的战士。他是由一个随从领着走下山谷的,这个人走在他前面,手上还拿着一面盾牌。在古代,拿着盾牌的士兵在战时通常会与弓箭手配合,因为那些拿着弓和箭的人没法腾出手来保护自己。但为什么歌利亚,这个要跟人决斗的人会需要一个拿着盾牌的随从?

还有,为什么他要对大卫说“到我跟前来”?为什么歌利亚不走向大卫呢?《圣经》中着重描写了歌利亚移动的速度——很慢;以及他说的话,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英雄说这样的话着实太奇怪了。另外,就是歌利亚看到大卫从山坡上下来,没带剑和矛,没穿盔甲的时候,他的反应为什么那么迟缓?他看到大卫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被侮辱了,而不是觉得自己应该害怕。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了如指掌。更奇怪的是,当他终于看见大卫带着棍子走来的时候,他竟然说:“我是一条需要你带着很多根棍子来对付的狗吗?”很多根棍子?大卫手上明明只有一根棍子。

现代有许多医学家相信,歌利亚患了很严重的病。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患了肢端肥大症的人。这种疾病是由脑下垂体的良性肿瘤引发的。肿瘤会导致人的生长激素过剩,这也就解释了歌利亚体形巨大的原因。(历史上最高的人罗伯特·瓦德罗也患有肢端肥大症。他去世的时候,足足有8英尺11英寸,而且看起来仍在长高。)

此外,肢端肥大症通常会引发视觉问题。生长的脑垂体肿瘤会压迫视觉神经,因此患有肢端肥大症的人都会出现严重的视觉限制、复视(重影)问题。为什么歌利亚要由随从牵着走到山谷?因为随从是他的视觉向导。为什么他的移动速度这么慢?因为他看不清周围的一切。为什么他那么迟才明白大卫改变战斗规则了?因为他没有看到大卫,直到大卫来到他跟前。“到我跟前来,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喂天空的鸟儿和地上的野兽。”他喊了出来,提出这样的要求恰恰暗示了他的弱点。我需要你到我跟前是因为我看不清你。还有,歌利亚说的那句话“我是一条需要你带着很多根棍子来对付的狗吗”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大卫只有一根棍子,然而歌利亚因为视力的问题,却看到两根棍子。

山脊高处的以色列军队看到的是一个恐怖的巨人。事实上,巨人那庞大的身躯正是他最大的弱点。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在与任何类型的巨人交战时都能适用。力量和强大并不总是它们看起来的那个样子。

大卫向歌利亚跑过去是因为他有勇气,有信念。歌利亚没有看到他正向自己走来;一直到大卫下来了,这个动作缓慢、视觉模糊的巨人才明白战斗规则已经改变了。一直以来,我们都误解了这类故事的含义。读完本书,你就会发现这类故事的真正含义。[1] 萨拉丁(Saladin),埃及阿尤布王朝开国君主,在阿拉伯人抗击十字军东征中表现卓越。——编者注[2] 现代的投石记录是拉里·布雷(Larry Bray)于1981年创下的:437米。显然,在这个距离内,投石手可以准确地击中目标。[3] 以色列国防部长莫西·戴扬(Moshe Dayan)——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传奇胜利的缔造者——也写过一篇关于大卫和歌利亚的文章。在戴扬看来,“大卫打败歌利亚用的并不是威力较小的武器,恰恰是威力较大的武器;他的伟大并不在于他自愿跟一个远比自己强大的人战斗,而在于他知道一个弱者该如何使用武器,掌握优势,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第一部分劣势中的优势(以及优势中的劣势)

一些人假装富有,其实他们一无所有;一些人假装贫穷,其实他们早就拥有了巨大的财富。箴言篇13:7第一章维威克·拉纳迪夫“就是凑巧而已。我父亲从没有打过篮球。”1

维威克·拉纳迪夫决定担任女儿安贾莉所在篮球队的教练时,他给自己定下了两大原则。第一大原则就是他永远不会提高嗓门。该球队是美国青少年篮球联赛的球队之一。球队里都是一些12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对这些12岁的孩子大喊大叫是没有用的,她们根本不会理你。于是他决定要像经营自己的软件公司一样,来“经营”篮球场。他讲话时要平静、温和,结合常识和推理的语言来说服这些聪明的女孩儿照他的观点打球。

第二大原则相对来说则更重要。美国人打篮球的方式让拉纳迪夫觉得迷惑不解。他来自孟买,从小接触的就是板球、足球。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看篮球比赛的情形。他觉得这种比赛愚蠢极了。A队得分后便迅速退到己方场地。B队从边线传球,运球进入A队场地。A队队员一直在那儿耐心等待着。接着又会发生同样的情形,只不过攻防位置对调罢了。

一个常规的篮球场长94英尺。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队只会防守24英尺长的场地,而放弃剩下的70英尺长的地方。偶尔,一些队也会全场紧逼对手,就是说他们会竭尽全力阻止对手运球过界。但是这种战术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在拉纳迪夫看来,篮球运动领域似乎存在着某种关于篮球比赛该怎么打的阴谋。而这种阴谋使得强队和弱队之间的差距拉得更大了。毕竟,强队拥有个子高大的球员,他们运球技术好,投篮准;他们可以在对方场地内准确无误地实施既定方针。但为什么弱队要用这样的方式打球,让强队可以更轻而易举地做自己擅长的事?

拉纳迪夫看看他的队员。莫佳和茱莉娅都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篮球队员,但是尼琪、安吉拉、达妮、荷莉、安妮卡和他女儿安贾莉从没有打过篮球。她们个子也不高。她们不会投篮,更不擅长运球。她们就只适合参加每天晚上球场上临时组织的比赛。拉纳迪夫住在门洛帕克,是加利福尼亚州(下文简称加州)的硅谷中心。照拉纳迪夫自己的说法,他的队员都是些“年轻的金发女孩儿”。她们的爸爸要么是网虫,要么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她们钻研科学,读那些又长又复杂的书籍,梦想着长大以后可以成为海洋生物学家。拉纳迪夫知道如果她们以通常的方式来打球的话,就是让对手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直接运球攻入己方场地,那她们一定会输给那些酷爱篮球的女孩。拉纳迪夫17岁时,口袋里揣着50美元就来到了美国。他是一个不轻易接受失败的人。他的第二大原则便是要让他的队员在任何一场比赛,一直都实行全场紧逼的战术。最终,他的球队得到了全美冠军。安贾莉·拉纳迪夫说道:“就是凑巧而已。我父亲从没有打过篮球。”2

试想一下,你参加了过去两百年里所有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我们假设参战一方的人口至少是另一方的10倍,武器装备的威力也比另一方强得多。你是不是认为强大的一方会获胜?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强国获胜的概率接近100%。因为10倍的差距实在太大了。然而,真正的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几年前,政治学者伊万·阿雷金·托夫特(Ivan Arreguín-Toft)对此进行了统计,他得出的结论是71.5%。弱国取胜的概率为28.5%,只比三分之一低了一点点。

阿雷金·托夫特接着又提出了一个稍有区别的问题。假如强国与弱国之间发生战争,这个弱国采取了和大卫一样的行为,他们不愿以强国想要的方式开展战争,而是采取打破惯例的方法和使用游击战术时,局势又会怎样发展?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弱国取胜的概率一下子从28.5%攀升到了63.6%。举个例子,美国人口是加拿大人口的10倍。如果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加拿大又选择了非常规的战争方式,那么历史给你的建议是押加拿大会赢。

我们总认为弱者取胜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在人类历史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然而阿雷金·托夫特指出事情完全不是这样的。弱者总是会获胜。那为什么每次一个大卫打败一个歌利亚的时候我们都会如此吃惊?为什么我们总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一个人力量弱小或技术欠缺一定是缺点?

阿雷金·托夫特列出了一个弱者取胜的名单,其中就包括T·E·劳伦斯(T. E. Lawrence,他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他领导阿拉伯人起义,反抗占领阿拉伯地区的土耳其军队。当时英国人也支援阿拉伯人进行起义。他们的目标是毁掉土耳其人兴建的从大马士革到汉志沙漠的铁路。

这是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土耳其拥有一支强大的现代军队。而劳伦斯带领的则是难以驾驭的贝多因人。他们没有什么技能,就是一些游牧民而已。当地的一名英国指挥官,雷金纳德·温格特爵士(Sir Reginald Wingate)称他们为“一群连枪都没有开过的乌合之众”。但是他们坚忍不拔,动作灵活。一个典型的贝多因军官配备的武器为一把步枪,还有100发子弹;另外要背45磅面粉,这意味着他一天能在沙漠行走110英里的路,即使在夏天也一样。他们带的饮用水只有1品脱,因为他们特别擅长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我们的优势是速度和时间,而不是攻击力,”劳伦斯写道,“我们最丰富的可用资源就是部落里的男子,他们从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战争,他们的优点就是活动能力强,耐力足,具备一定的聪明才智,熟悉乡村,勇气可嘉。”18世纪的元帅萨克斯伯爵(Maurice de Saxe)说过著名的一句话:战争的决定力量在于人的双腿,而不在于武器。劳伦斯的军队里有的恰恰都是“腿”。1917年春天劳伦斯一方捷报连连:3月24日,他们炸毁了60处铁路,切断了布埃(Buair)的一条电报线路;3月25日,毁掉了一辆火车和阿布那(Abu al-Naam)的25处铁路;3月27日,炸毁了15处铁路,切断了伊斯坦布安塔尔(Istabl Antar)的一条电报线;3月29日,袭击了土耳其军队的一个驻地;3月31日,又毁掉了一处铁路;4月3日,炸毁了赫迪亚(Hedia)的11处铁路;4月4日和5日,毁掉了戴几河谷(Wadi Daiji)地区的一处铁路线;4月6日进行了两次袭击。

劳伦斯指挥的最成功的一场战役是突袭港口城市亚喀巴。土耳其军队预料到会遭遇袭击,但他们认为发动袭击的应该是那些在亚喀巴水面向西航行的英国轮船。而劳伦斯决定从东面进行突袭。他们穿过不设防的沙漠来到了亚喀巴。要达到这一目标,劳伦斯让士兵转了一个周长达600英里的圈:从汉志往北,深入叙利亚沙漠,然后再折回亚喀巴。那时正值夏天,他们需要穿过中东荒无人烟的一些地区。劳伦斯则取道大马士革郊区,误导土耳其军队。“今年的山谷里似乎到处都是角蝰、鼓身蛇、眼镜蛇和黑蛇,”劳伦斯在《智慧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描写其中一段旅程时这样写道:天黑后,要打水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蛇要么在池塘里

游泳,要么就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池塘边。眼镜蛇还曾闯入我

们的警戒圈两次,当时我们正在那里面喝咖啡,讨论战略。

我们有三个士兵因为被毒蛇咬到而送了命,还有四个士兵被

毒蛇咬到,肢体因为毒素都发生了肿大,还好在经历了巨大

的恐惧和痛苦之后他们最终康复了。当地人治疗这种伤口时,

会在患处涂上蛇皮膏药,然后给患者诵读《可兰经》,直到

他死亡。

最终,他们到达了亚喀巴。劳伦斯的几百名士兵杀害或俘虏了土耳其的1 200多名士兵,只有两个侥幸逃脱了。头脑简单的土耳其士兵怎么也想不到对手会如此疯狂,竟然从沙漠穿过来突袭他们。

雷金纳德·温格特爵士称劳伦斯的士兵为一群“乌合之众”。在他看来,土耳其军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乍看之下,像土耳其军队那样,士兵众多、武器充足、资源丰富的确是一种优势。但这种优势会让军队无法行动,最终只能由攻变为守。然而,劳伦斯军队活动能力强,耐力足,具备一定的聪明才智,熟悉乡村,勇气可嘉,因此他们可以做不可能的事情,即从东面突袭亚喀巴。如此大胆的一个策略是土耳其军队所无法预料的。有些优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源,而另外一些优势则只有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弱者能够取胜,往往就是因为有时候后一类型的优势与前一类型的优势完全相等。

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很难学会这一点。我想,我们给“优势”下的定义十分严格,且限制过多。我们往往把无益当成有益,却对使我们强大而明智的东西的价值视而不见。《逆转》的第一部分试图要揭示这种错误的后果。当我们看到巨人的时候,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就能取得胜利?怎样才能像大卫、阿拉伯的劳伦斯以及本章提到的维威克·拉纳迪夫和他的硅谷女孩儿篮球队员那样,成为不接受常规标准的人?3

作为红杉城的代表队,维威克·拉纳迪夫的篮球队被分到美国青少年篮球联赛的七、八年级组别。这些女孩儿们在圣卡洛斯附近的佩耶体育馆进行训练。因为拉纳迪夫从来没打过篮球,所以他聘请了一些专家来帮他。第一个就是罗杰·克雷格,以前曾是职业运动员,在[4]拉纳迪夫的软件公司工作。克雷格同意加入后,他又招募了克雷格的女儿罗梅特,她在中学期间曾打过篮球。罗梅特是防守对方球员的最佳人选,如果你不把她放在那个位置上的话,她就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队里的女孩儿们都喜欢罗梅特。“她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姐姐”,安贾莉·拉纳迪夫说道,“跟她待在一起感觉很棒。”

红杉队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限制点上。为了推进比赛,双方队伍都必须遵守这两个时间限制点。第一个是发界外球的时间。当一个队得分时,另一个队的球员会在界外发球,她有5秒钟的时间可以将球传给场上的队友。如果超出这个时间,球就由对方球员控制。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这种状况,因为队员不会浪费时间去防守界外球。她们会跑回自己的半场。但是红杉队的女孩儿们不打算这样做。队里的每个女孩儿都要像幽灵般紧紧地跟着对手。一些球队在实行紧逼策略的时候,防守队员会站在被防守的进攻队员身后,这样一旦进攻队员拿到球后,她可以阻止她将球传出去。但红杉队的女孩儿们反其道而行之,她们采取的是更有攻击性、风险更高的策略。她们站在对手前面,力图在第一时间就截断对方发出的界外球。她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去防那个发界外球的队员。这样红杉队就空出了一个球员。在拉纳迪夫的策略中,这个球员是机动球员,她可以帮助队友防守对方球队的最佳球员。

拉纳迪夫说:“想想橄榄球。四分卫带着球跑,一整片场地都是他的。虽然他可以随便掷球,但是传球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篮球比赛中的传球就更难了。相比橄榄球,篮球场地更小,有5秒的时间限制,球更重更大。而红杉队的女孩儿们更是严防对手,让她们无法在5秒钟内发出界外球。有时,发球队员因为害怕超过5秒的时间限制,还会随便将球丢出去。有时,发出的球还会被红杉队队员拦截下来。拉纳迪夫的队员都非常疯狂。

篮球比赛的第二个时间限制是要求队员在10秒内就带球攻入对方的半场。如果红杉队的对手没有超出第一个时间限制点,及时将球发出去的话,红杉队的女孩儿们会立即将注意力放在第二个时间限制点上。她们会冲向那个接到发球的队员,然后“围堵”她。安贾莉就是其中一个“围堵”者。她会全速冲过去,伸开又长又宽的双臂,与另一个队员一起紧盯运球的队员。也许她能抢断球。也许对方球员会因为恐慌而将球传出去;或者停止运球,紧抱着球,这样裁判就会吹哨了。“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该做什么,防守之类的都不懂。”安贾莉说,“所以我爸爸就说‘整场比赛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防守对方球员,确保她们接不到发球’。从对方那儿断球的感觉太棒了,比任何一种感觉都好。在比赛中,我们就是紧逼她们,抢断她们的球,一遍又一遍。这会让对手觉得非常紧张。我们有时会碰到一些水平比我们高出很多的球队,她们已经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球了,但我们依然能够打败她们。”

红杉队常以4:0、6:0、8:0、12:0这样的分数领先对手。有一次她们甚至以25:0领先。因为她们都会直接带球上篮,很少会投那些命中概率低、需要技巧和训练的远射球。那年在红杉队输掉的为数不多的比赛中,其中一场比赛只有4个队员上场。她们依然实行紧逼战略。为什么不呢?她们只输了3分而已。

罗梅特·克雷格说:“对我们球队来说,防守战略能够隐藏我们的弱点。事实上,我们球队没有好的外线投手,队员长得也不是特别高。我们越注重防守,就越能抢断更多的球,越能得到更多带球上篮的机会。而且我对球员很诚实。我告诉她们‘我们并不是最好的篮球队’。她们都清楚各自的角色。”一个12岁的女孩儿愿意为了罗梅特而战。“她们都非常了不起。”她说。

劳伦斯在袭击土耳其军队时选择了对方防守力量薄弱的地方——铁路沿线最偏远、最荒芜的村落,而非重军把守的地方。红杉队突袭的是界外球的传球环节。在篮球比赛中,不管是强队还是弱队,都很容易在这个环节受到攻击。大卫拒绝和歌利亚进行近身搏斗,因为那样的话,他一定会输。于是他站得很远,把整个山谷都变成了他的战场。红杉队的女孩儿们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战略。她们防守的是整个篮球场。全场紧逼靠的是腿,而不是手臂。努力取代了能力。她们和劳伦斯军队里的贝多因人一样,“不善于进行常规战争”,她们的优点也是“活动能力强,耐力足,具备一定的聪明才智……勇气可嘉”。

罗杰·克雷格说“这是一项累人的战略”。他和拉纳迪夫坐在软件公司的会议室里,回顾他们的那个梦幻赛季。拉纳迪夫站在白色书写板边上,画图解释红杉队的紧逼战略。而克雷格则坐在桌旁。“我的队员必须比其他球队的队员更强壮。”拉纳迪夫郑重其事地说道。“他总是让她们不停跑步。”克雷格点了点头。“事实上,我们就是按照橄榄球的战略在打篮球。我要让她们跑起来,一直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没办法教她们技术,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她们体格强健,对比赛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在比赛中,态度是很重要的,因为你总是会累的。”

拉纳迪夫说“累”的时候特意加强了语调。他父亲是一名飞行员。因为不断挑战印度国家飞机安全问题而被政府抓进了监狱。拉纳迪夫看到了关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材料后,决定去那里念书。他认为那是最适合他的地方。那是20世纪70年代。出国上大学需要的外汇必须由印度政府核准发放。拉纳迪夫就驻扎在印度储备银行的办公地点外面等待,直到他最终拿到钱。拉纳迪夫身材修长,看起来骨架纤细。他走起路来有气无力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冷静的神色。但别把冷静和冷漠混为一谈。拉纳迪夫这种人是十分坚韧的。

他转向克雷格:“我们的口号是?”

两个大男人思索了一会儿,异口同声而又兴奋地喊道:“一,二,三,态度!”

整个红杉队的基本哲学就是他们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有一次,队里来了新球员”,拉纳迪夫说,“我把第一次训练的话又说了一遍,‘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我边说边做示范。我告诉她们,‘比赛讲的就是态度’。我很担心新来的其中一个女孩子,我怕她不明白什么是态度。我们在加油打气的时候,她摇了摇头说‘不,不,不是一,二,三,态度。而是一,二,三,态度,哈!’。”拉纳迪夫和克雷格听到后都不禁大笑起来。4

1971年1月,福特汉姆大学公羊队和马萨诸塞大学红人队进行了一场篮球比赛。比赛在艾摩斯特市的传奇体育馆“鸟笼”(Cage)举行。自1969年12月以来,红人队就不曾在这里输掉一场比赛。他们曾创下11:1的优胜记录。红人队的明星球员非朱利叶斯·欧文(Julius Erving)——J博士莫属,他也是篮球运动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马萨诸塞大学篮球队非常棒,福特汉姆大学篮球队里却是一群来自布朗克斯和布鲁克林地区的斗志旺盛的年轻人。在第一周训练的时候,他们的中锋球员就膝盖韧带撕裂,退出了比赛。这就意味着他们全队最高的球员只有6英尺5英寸。他们的首发前锋——通常身高应该和中锋差不多——查理·耶维尔顿(Charlie Yelverton),身高只有6英尺2英寸。比赛哨声吹响后,公羊队就开始实行全场紧逼战略,丝毫没有放松。“我们以13:6领先,但接下来仍需继续战斗。”时任福特汉姆大学队教练的迪格·菲尔普斯(Digger Phelps)回忆道,“这些城里的孩子身体很棒。于是我们就带着对方满场跑,要知道,一个篮球场足足有94英尺长。我们知道,对方迟早会败下阵来。”菲尔普斯把一个又一个孩子派上场,防守欧文。这些孩子或来自爱尔兰家庭,或来自意大利裔家族。都有一副百折不挠的劲头。这些百折不挠的孩子又一个个因犯规而被罚下场。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球打得比欧文好。这不重要。最终,福特汉姆大学队以比分87:79赢得了比赛。

在篮球史上,有无数类似的传奇比赛。在这些比赛中,大卫采用全场紧逼战术打败了歌利亚。奇怪的是,全场紧逼战术并没有因此变得流行起来。迪格·菲尔普斯领导球队战胜马萨诸塞大学队后的一个赛季,他做了些什么?他再也没有使用过全场紧逼战略。而马萨诸塞大学队的教练杰克·利曼(Jack Leaman),他的球队在自己的体育馆被一群街头男孩打败了,他是否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下次他带领一支弱旅的时候也使用全场紧逼战略?没有。篮球运动领域内有很多人都不相信紧逼战略,因为这种战略并不完美:一支训练有素、拥有技巧娴熟的控球员和机智敏捷传球员的队伍就能破解这种战略了。拉纳迪夫也这么认为。对手想要打败红杉队的话,就必须对她们也实行全场紧逼战术。红杉队的女孩儿们技术不够好,对此战术还无法应对。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拉纳迪夫领导的女孩儿们和福特汉姆大学队的街头男孩儿们都以惯常的方式来打比赛,那么他们有可能会落后对方30分。采用紧逼战术是弱者打败歌利亚的最好机会。从逻辑上来说,每一支弱队都应该采取这个战略,对吧?那他们为何不这么做呢?

阿雷金·托夫特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当一个弱者像大卫那样战斗的时候,他往往会获胜。但大多数情况下,弱者却未能像大卫那样战斗。在阿雷金·托夫特建立的数据库中有202场双方实力悬殊的对抗,其中的152场弱势一方采用的都是和“歌利亚”面对面“决斗”的方式,119场以失败告终。1809年,秘鲁人直接与西班牙人硬碰硬,失败了;1816年,格鲁吉亚人直接与俄罗斯硬碰硬,失败了;1817年,宾德人直接与英国人硬碰硬,失败了;1817年在康提叛乱中,斯里兰卡人直接与英国人硬碰硬,失败了;1823年,缅甸人直接与英国人硬碰硬,还是失败了。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20世纪40年[5]代,越南共产党叛乱令法国人苦恼不已;而在1951年,越盟的战略家武元甲转而与法军进行常规战争,最终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乔治·华盛顿在指挥美国独立战争时也重蹈覆辙——他放弃了在战争初期采用的颇为有效的游击战术。“他尽可能快的”,威廉·波尔克(William Polk)在讨论非常规战争的《暴力政治》(Violent Politics)一书中写道,“集中精力创建了一支英国式的军队——大陆阵线。结果,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差点输掉了整场战争”。

单看这些事件毫无意义,只有联想到劳伦斯军队横穿沙漠到达亚喀巴的例子,你才能看到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让士兵穿着光鲜亮丽的军服,随着军乐按着节奏地行进,比让他们骑着骆驼在有大批蛇出没的沙漠里行走600英里容易多了;每得一分就撤回自己的半场享受满足的快感,放松自己的心情,也就是打一场有节奏的比赛,比一堆人挤在一起,拼命甩动手臂,在篮球场的每一寸场地争个你死我活容易多了。弱者的策略是艰难的策略。

马萨诸塞大学队有一个身材瘦小的名叫里克·皮蒂诺(Rick Pitino)的后卫,他似乎是唯一一个从福特汉姆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这场著名比赛中吸取教训的人。他那天没有上场比赛。他睁大双眼坐在场边观看比赛。一直到现在,尽管已经过去40年了,他仍能说出福特汉姆大学队每个球员的名字:耶维尔顿(Yelverton),沙利文(Sullivan),马伊诺(Mainor),查尔斯(Charles),赞贝蒂(Zambetti)。“他们使用的全场紧逼战术太不可思议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球队!”皮蒂诺说,“5个队员,身高只有6英尺~6英尺5英寸。他们太有耐力,太能跑了,令人难以置信。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他们根本不可能打败我们。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球队可以在‘鸟笼’打败我们。”

1978年,皮蒂诺成为波士顿大学篮球队的主教练,时年25岁。他使用全场紧逼策略,带领球队获得了建队24年来的第一个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NCAA)冠军。之后,他又成为普维敦斯学院(Providence College)篮球队的主教练。该校篮球队在上一年以11:20的比分落败。球队的队员身材矮小,几乎没有打篮球的天赋——完全就是翻版的福特汉姆大学公羊队。在场上他们依旧紧逼对手,只差一场比赛就能参加全美冠军赛。就这样,皮蒂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带领那些并没有太多天赋的球员,打出了一场又一场非同寻常的比赛。“每年都有很多教练来跟我学习紧逼策略。”皮蒂诺说道。他现在是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篮球队的主教练。路易斯维尔也因此成为另一个“麦加”,大卫们都来这里学习该怎么打败歌利亚们。“他们发邮件给我。告诉我说他们没办法取胜,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球员是否可以坚持到最后。”皮蒂诺摇了摇头,“我们每天训练两个小时”,他接着说,“练习过程中98%的时间球员都在球场上。我们交流的时间很少。当我们需要修正一些动作时”——意思就是说皮迪诺和他的助理教练们停下来指导球员的时候——“只需要7秒钟,这样队员们的心率就不会一下子降低。我们总是在运动。”7秒!那些来到路易斯维尔的教练们坐在看台上,看着一刻也不停息的训练过程,心里骤然感到很绝望。想以大卫的规则展开战斗?那你必须得经历绝望这一过程。你要具有足够的劣势,以至于你别无选择。而那些教练们的球队并没有糟糕到这个地步,所以大卫的规则对他们不起作用。他们也无法说服球员去打如此卖力的比赛。他们还不够绝望。但是拉纳迪夫呢?是的,他绝望极了。你也许会想,看看他队里的那些女孩儿们,她们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她们完全不懂得传球、运球、投篮。事实上,这并不是缺点,对吗?正是因为这个缺点,才让她们的获胜战略有了成功的可能。5

红杉队开始赢得比赛的那一刻会出现一系列状况,其中一个状况就是对方教练会因此动怒。他们觉得红杉队让比赛变得不公平——对那些才刚刚理解比赛意义的12岁的孩子实行全场紧逼战略并不妥当。他们认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重点在于学习篮球技术。他们感觉拉纳迪夫的队员们并不是真正在打篮球。当然,你也能用某些理由轻松地反驳这种观点,比如12岁的孩子可以从紧逼战略中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努力可以战胜能力,规则是可以被挑战的。然而,那些看到红杉队取得压倒性分数的对方教练则拒绝接受这种哲学式的安慰。“有个人试图在停车场里与我打架,”拉纳迪夫说,“他长得高大威武,一看就是玩橄榄球和篮球的。在比赛中,他被瘦小的外国人给打败了。所以他想痛打我一顿。”

罗杰·克雷格还说,有时候他看到的一些情形令他震惊不已。“其他队的教练对着他们的队员咆哮,还羞辱她们。他们还对裁判大喊:‘这是犯规!犯规!’但我们并没有犯规。我们只是防守得比较积极而已。”“有一次我们和圣荷西的一支篮球队打比赛,”拉纳迪夫说,“她们打比赛已经有一些年头了。那些女孩儿天生就是打篮球的材料。但我们仍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成绩好像是20:0吧。我们根本没有给她们发球的机会。她们的教练气疯了,拿起椅子就扔了出去。他向自己的队员咆哮。你知道的,你越对她们喊叫,她们就越紧张。”拉纳迪夫摇了摇头。你永远也不能提高嗓门。“最后,裁判把那个教练撵出了赛场。这让我心里感到害怕。我想他之所以无法忍受,是因为他明知我们金色头发的女队员实力不济,却只能眼睁睁地被打败。”

理想篮球队员的特质是优异的运动表现和精准的动作完成能力。在比赛中,如果努力重于能力,那么比赛过程将完全改变:比赛节奏混乱,手脚四处甩动,有能力的队员常常会觉得恐慌,甚至会把球扔出界。只有一个篮球运动的局外人——像刚参加比赛的菜鸟,或者一直坐在替补席上的、来自纽约的瘦小男孩儿——才会有足够的勇气这样打比赛。

T·E·劳伦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的行为跟英国军官的行为相差千里。他并不是英国顶尖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他是一个考古学家,以写散文为生。他去见高级军事长官时穿的是凉鞋,衣服则完全是贝多因风格。他的阿拉伯语讲得很流利,如母语一般;他手牵骆驼,仿佛他一生就只骑过这么一只骆驼。他不在意军事机构里的人怎么看待他手下的这群“乌合之众”,因为他本身就与这些军事机构没什么关系。于是,大卫诞生了。本来他应该知道和非利士的战争是要依照旧例展开,充满刀光剑影的。但他是一个牧羊人。在古代,牧羊人被看作是最低贱的职业之一。他对那些军事传统一窍不通。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声望、丰富的资源和作为精英机构的一员是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但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类似的物质条件优势是如何限制我们的选择的。维威克·拉纳迪夫以局外人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却受到了对方球员父母和教练的大力批评。面对这类批评,大部分人都会退缩。而拉纳迪夫不会。就是凑巧而已。我父亲从没有打过篮球。为什么他应该要在意篮球领域的人们对他的看法?拉纳迪夫训练的是一群没有某种运动天赋的小女孩儿,他本人也对这种运动一无所知。他是一个弱者,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但他也因此可以尝试那些别人从来没想到的事情。

在全美比赛中,红杉队的女孩儿们赢得了前两场。在第三场比赛中,她们的对手是来自奥兰治县的一支篮球队。红杉队只能在对方的主场打比赛,对手甚至还要求使用自己的裁判。比赛从早上8点钟开始。为了避免交通拥堵,红杉队的队员们早上6点钟就从酒店出发了。从那之后,红杉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裁判并不相信什么“一,二,三,态度,哈”的哲学。在他看来,界外球就应该传给队友,阻碍这种传球过程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篮球运动。于是他吹了一次又一次的犯规哨。“他们一直在吹犯规哨。”克雷格说。一个动作吹了多次犯规哨。这是一段惨痛的记忆。“我的队员们不明白,”拉纳迪夫说,“裁判给我们吹的犯规次数是对方的4倍。”“人们嘘声一片。”克雷格说,“情况很糟。”“吹犯规哨的比例为2:1是可以理解的,但是4:1,会不会太夸张了?”拉纳迪夫摇了摇头。“一个队员被罚下场。”“我们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我们还是有机会赢的。但是……”

拉纳迪夫取消了紧逼战略。他不得不这样做。红杉队的队员们退到自己的半场,消极地看着对方带着球攻入她们的场地。红杉队的队员没有再像之前那么跑动了。她们在每个持球回合之间也会进行停顿、休息。她们以他人期待的方式打着篮球比赛,最后她们输了。但是,她们已经证明了歌利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4] 罗杰·克雷格,应该说他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运动员。虽然说他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他仍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赛历史上最伟大的跑卫之一。[5] 越盟(Viet Minh),即越南独立同盟会。——译者注第二章特里萨·德布里托“我带的最大的班级有29名学生。这很有趣。”1

谢波山谷初中(Shepaug Valley Middle School)是为应对生育高峰而创办的。每天早上学校公车都得接300名学生。学校入口设有两个大门,这样可以避免人流过度集中;学校内部的走廊就跟高速公路一样,熙熙攘攘。

但这是很早以前的情况了。生育高峰来了又去。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谢波地区颇具田园风情,到处可见迷人的殖民地时代风格的村庄和蜿蜒曲折的乡村小道。纽约城富裕的夫妇们慧眼独具,发现了这个地方。于是这里的房价一直往上涨。年轻一点的夫妻因此负担不起在这里的生活费用了。学校的学生人数骤然下降到了245名,跟着又下降到了200名。现在,六年级只有80名学生。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地区小学。根据这个数据进行计算的话,学生数量很可能会再减少一半,也就是说,学校班级的平均人数会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一所曾经拥挤不堪的学校变成了一所学生人数稀少的私人学校了。

如果是你,你会将你的孩子送到谢波山谷初中吗?2

维威克·拉纳迪夫和红杉城女篮球队的故事暗示着这样一种观点:我们通常认为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总是对的,有时候我们会混淆两者。在这一章和下一章中,我要提出的是两个看似简单的教育问题。我会说“看似”是因为它们看起来简单,然而等我们深究之后会发现它们一点也不简单。

谢波山谷初中便是两个简单的问题之一。我猜你一定很乐意把孩子送进这种人数很少的班级。也难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父母和决策者都认为,人数更少的班级可以保证学生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政府——仅仅只是列举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缩小班级规模,减少学生人数。加州的州长宣布实行全面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后,它的人口在三周内增加了一倍。在一个月内,又有20个地方政府相继宣布实行此类计划;而在一个半月内,白宫也公布了自己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今天,77%的美国人认为使用纳税人的钱去缩小班级规模比提高教师工资来得有意义。你知道这77%的美国人同意的班级人数少到什么程度吗?

过去,谢波山谷初中的班级有25名学生。现在则只有15名。这就意味着老师对学生个人的关注比以前多了。常识告诉我们,学生得到的关注更多,学习表现也会更好。也就是说,在这个全新的私人谢波山谷初中上学的孩子要比以前那些在拥挤的老谢波山谷初中上学的学生表现更好,对吧?

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可以辨别以上推论的真假。康涅狄格州有许多和谢波山谷初中一样的学校。这是一个由许多小镇组成的州,小镇里又有许多规模小的小学。影响小镇小学规模的因素:衰退的自然环境、变动的生育率以及房地产价格。这就意味着学校里的一个年级今年可能没有多少学生,而下一年则有可能发生学生爆满的情况。下面是康涅狄格州的另一所初中5年级的学生人数:1993 182000 211994 112001 231995 172002 101996 142003 181997 132004 211998 162005 181999 15

2001年,5年级有23名学生。而2002年只有10名!在2001年和2002年,学校里的各方面都保持一致:老师、教学方针、练习册都不变。学校还在那个小镇上,教学楼也还是那些教学楼。地区经济和地区人口也都保持不变。唯一变化的只有5年级的学生人数。假设在注册人数多的那年入学的学生成绩比在注册人数少的那年入学的学生好,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学习好坏与班级规模有关,对吧?

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实验”。有时候,科学家也会做一些形式实验,来测试某种假设的真假。但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现实世界才可以提供测试同一个理论的自然方法;而自然实验的优点也比形式实验多。所以如果你用康涅狄格州的自然实验,并且将小班级学生每年的成绩与连续多年和许多孩子在一起学习的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会得出什么结论?经济学家卡洛琳·霍克斯比(Caroline Hoxby)就做了这项研究。她分析了康涅狄格州每个小学学生成绩的数据,结果她没有发现任何不同!“有许多学者都说,他们并没有看到策略变化在统计学上引起任何显著差异。”霍克斯说,“也不是说没有差异。就是他们没办法在数据中找到这种差异。通过这项研究,我发现精确估计过的估计量徘徊在0上下。而我得到的确切数据是0。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差异。”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项研究而已。这些年人们做了几百项与班级规模相关的研究,就算你把这些研究全部看完,你也不会得到更清晰明确的答案。15%的人察觉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证明学生在小班里学得更好。大约也有15%的人认为学生在小班里学得更差。20%的人,如霍克斯比,认为没有差异;其他的人则认为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只不过差异不明显,因此也就没能产生具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结果。典型的班级规模研究的结论如下: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苏格兰和美国这4个国家和地

区,我们的辨识策略产生了极不确切的估计量,从该估计量

中我们无法得出有关班级规模影响的确切结论。在希腊和冰

岛这两个国家,缩小班级规模似乎带来了一些重要且有益的

影响。法国似乎是唯一一个在数学教学和科学教学方面有显

著差异的国家: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班级规

模效应;科学教学方面,则没有所谓的班级规模效应。我们

能够排除9个学校在数学和科学教学方面均没有产生大班规

模效应:一所比利时学校,加拿大、捷克共和国、韩国、葡

萄牙、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学校各一所。最后就

是日本和新加坡两个国家的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并无任何显

著影响。

你注意到了没有?在列出了数千页从18个不同国家研究得出的学生成绩数据后,经济学家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希腊和冰岛,他们通过“缩小班级规模带来了一些重要且有益的影响”。希腊和冰岛?美国的缩小班级规模政策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结果,如在1996年和2004年间,美国招聘了25万名新教师。在同样一个时期内,美国的教育经费增加了21%,增加的数十亿美元几乎都用在雇用新教师上了。保守来说,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业像教师这样,增加的人数如此之多,速度如此之快,花费如此之高。许多国家都相继花了这笔钱。因为当我们看到像谢波山谷初中这样的学校——每个老师都有机会去了解每个学生时,我们会想“我们把孩子送对地方了”。但是证据表明,我们所认为的那[6]种巨大的优势并不真的那么大。3

不久前,好莱坞最有权力的人坐下来和我娓娓而谈。他跟我讲起自己在明尼阿波里斯市度过的童年。他说每年冬天刚开始的时候,他都会走访街坊邻居家,希望人们能够请他给他们的车道、人行道扫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