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聪《行政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9:14:3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篇 绪 论

第1章 行政管理学概说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1.作为管理活动的行政管理:内涵与特点(1)行政管理的内涵

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2)行政管理活动区别于一般管理活动的特点

概括地说,行政管理活动的“公共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①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是由宪法、法律所规定,由社会和公民所认同的公共权威。

②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管理之所以需要行使公共权力,是由其肩负的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决定的。

③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行政管理由于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决定了它必须以谋取公共利益为宗旨。

④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和实现公共利益,相应地就必须承担公共责任。

⑤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这是由前面的四个特点决定的。公正和公平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谋求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而公开是保证公正、公平的前提。只有公开,才能接受社会公众和公民的检查、监督和评判。

2.作为理论形态的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与课程内容(1)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点

①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及其人员从事国家事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以及政府机关内务管理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四个部分:

a.对行政管理主体的研究,包括对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研究;

b.对国家事务管理的研究;

c.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研究,包括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d.对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研究。

②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a.强烈的实践性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更接近于实践和现实的应用性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

b.鲜明的政治性

行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行政权力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权力结构的组成部分。行政权力的职能是执行国家意志。虽然,政治与行政有所区别,但实际上的政治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必须高度一致,行政管理学与政治科学以及国家学说一样,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c.对象的复杂性

由于其政治性,行政管理主体在不同的政治共同体中的机构设置是不同的;由于其实践性,整个管理过程以及管理方法的使用,始终受制于该国家的制度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研究对象和管理对象是发展变化的。

d.知识的综合性

行政管理学虽然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其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是多样的、综合的。

二、行政管理学的历史演变

1.行政管理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1)传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

这个阶段,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从政治学分离出来的过程中,主要是受到传统管理理论的影响,许多原理、原则是从传统管理理论借用或移植而来的。(2)行为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此一时期弥补了传统理论阶段忽略人的精神因素的不足,主张以“人群关系”作为分析手段。强调组织中的社会,重视心理系统及人的因素,认为单纯物质上的改进并不能完全达成组织的目标,必须研究人的精神需要,诸如爱、互助行为、人格尊严等因素。(3)系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来研究行政管理,特别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来研究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重视以系统观念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4)多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西方行政学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有了关键性的转折,各种典型相互竞争,理论建构互争霸权,迄今仍无明显的胜负,行政学仍处于多元典范并存的局面。这种多元的局面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展方向多元化;

②研究方法多元化;

③研究内容多元化。

2.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

①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家政权结构中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尚未有明显的分化,相应地也未有各自独立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这种情况使中国形成了君主集权下的包揽一切的行政权力和特别发达的行政体制。

②封建王朝屡次的兴亡更替和农民的不断斗争,迫使封建统治者不能不对前朝和当朝的政治行政体制的利弊得失权衡取舍,进行某些封建统治者许可范围内的调整和改革,以便使政治行政制度成为更加有效的统治工具。(2)西方行政管理学在近现代中国的引进与实践

近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先进人士曾积极提倡学习行政管理学。在引进和研究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行政实践。1934年,“国民政府”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行政效率研究会”,从事行政管理问题的研究,并出版《行政效率》半月刊。(3)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①倡导、酝酿和恢复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要下定决心,急起直追,一定要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②开拓、发展阶段

1988年10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这标志着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获得公认并被明确肯定下来。

③提高、深化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以后,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人事制度改革已初步成型。在这一背景下,行政管理学开始走向深化、提高发展阶段。

三、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1.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

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掌握行政管理的规律。但行政管理的规律不是靠一般的感官感知就能把握的,而是必须通过思维才能予以把握。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任务就是通过思维活动,透过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现象,揭示行政管理的本质,即规律性的东西。所以,要掌握行政管理的规律,学习行政管理学是必不可少的。(2)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的目标,是通过行政人员来实现的。所以,行政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政府的整体形象。(3)行政管理学是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

随着我国全面对外开放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在国际交往中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2.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主要方法(1)历史的方法。即从行政管理实践和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的方法。(2)理论的方法。即一种运用逻辑思维对行政管理的现象进行归纳或演绎推理从而抽象出基本的观点、思想以至理论体系的方法。(3)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抽样调查、现场采访、民意测验、舆论检测、电话访谈等。(4)比较的方法。即在两个或更多的对象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它们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方法。(5)系统的方法。即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行政管理过程,把构成行政管理的各项因素,看成一个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把事物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目标和实施办法的最优化,求得最高效率。(6)案例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首先把已发生的典型而真实的行政事件,原原本本地、客观地用文字叙述出来,形成可供分析和研究的行政管理案例,然后进行经验性、实证性的研究,以求在直接或间接证据的基础上,探寻有关行政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治事规范。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关键术语

1.行政管理

答:行政管理是指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1)行政管理的特点

①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

②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③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④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⑤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里格斯将行政管理分为三种形态来对其进行考察

①融合型行政管理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以农业生产力为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与行政结构重叠,行政制度同时也是一种分配制度,土地的分配是政府的重大事务,君王是分配制度的中心。

②衍射型行政管理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以工业生产力为经济基础,整个行政管理制度市场化。

③棱柱型行政管理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社会经济虽然有了市场的取向,但尚未完全商品化,非经济因素仍然对行政管理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社会的行政管理特征形式上早已抛弃,但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体制、习俗和观点同时并存。

2.新公共管理

答:(1)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新公共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2)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

①新公共管理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积极回应的产物

a.新公共管理的出现与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社会问题直接有关。新公共管理所要解决的直接问题是使政府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

b.作为一种正在成长着的公共管理新理论范式以及实践模式,新公共管理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公共部门改革的必然产物,与当代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与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时代的来临密切相关。

②新公共管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

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人们也在政府取向和市场取向之间左右摇摆,而新公共管理只不过表明这次钟摆又一次摆向市场而已。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以及全球化的深刻变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公共管理体现了这种新的关系格局,并推动其向纵深发展。

③新公共管理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趋势

指政府由所有者和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人向监管人和规则制定人转变,表现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政府将公共管理职能转让给社会,由政府外的公共管理组织来履行,即公共管理社会化或政府的非管理化。

二、复习思考题

1.简述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答:行政管理的“公共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集中表现为国家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行政管理所行使的是其中的行政权。公共权力代表着国家的意志,为大多数公众所认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很强的约束力。它的行使有国家的暴力工具,如警察、军队、监狱等作其后盾和保证。公共权力的这一性质,决定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特点。(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管理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作为基本职能的性质,使其具有了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特点。(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行政管理由于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又决定了它必须以谋取公共利益为宗旨。从本质上说,行使公共权力和管理公共事务就是要代表和谋取公共利益,而不是某集团或者私人的利益。行政管理以谋取公共利益为宗旨的性质,决定它具有鲜明的服务性、非营利性和全局性等特点,也决定行政管理的公众参与性特点。(4)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和实现公共利益,相应地就必须承担公共责任。行政管理必须承担公共责任的性质,决定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合理性等特点。(5)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公正和公平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谋求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而公开是保证公正、公平的前提。只有公开,才能接受社会公众和公民的检查、监督和评判。

2.行政管理学具有什么学科特点?

答:行政管理学具有如下学科特点:(1)强烈的实践性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更接近于实践和现实的应用性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2)鲜明的政治性

行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行政权力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权力结构的组成部分。行政权力的职能是执行国家意志。从本质上说,国家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但从形式上说,国家意志则代表着公共意志。所以,行政管理学与政治科学以及国家学说一样,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3)对象的复杂性

这是由上述两个特点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①由于其政治行政管理主体在不同的政治共同体中的机构设置是不同的;

②由于其实践性,尽管不同的国家可以有相同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但整个管理过程以及管理方法的使用,始终受制于该国家的制度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

③同样由于其实践性,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简单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4)知识的综合性

行政管理学虽然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则是多样的、综合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3.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答:西方行政管理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表述如下:(1)传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

①特点

强调标准化、计划化、协调化和效率化。

②缺陷

a.过分重视机械效率,忽视社会效益;

b.过分重视组织的静态面,忽视动态面;

c.把行政机关看成“封闭型”系统,忽视了外在环境的影响;

d.片面强调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人的精神因素,缺乏对人的尊重。(2)行为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①特点

a.重视组织中人员意见的沟通、个人需要的满足、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b.从只重视监督制裁到重视激发人的积极性;

c.由专断领导到民主管理;由“重事”到“重人”等。

②评价

与此同时,出现了新的片面性,如过分强调人的行为因素的重要性,忽视了组织结构、法制的作用,忽视了环境的影响作用等。(3)系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特点: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来研究行政管理,特别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来研究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重视以系统观念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4)多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西方行政学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有了关键性的转折,各种典型相互竞争,理论建构互争霸权,迄今仍无明显的胜负,行政学仍处于多元典范并存的局面。这种多元的局面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展方向多元化。从传统的关心效率、效果、预算和科学的管理技术转到关心社会公平。

②研究方法多元化。除了同时强调价值分析和实证分析外,许多学者更多的是借用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现象和问题,如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经济学的方法、生态学的方法等。

③研究内容多元化。从学科的包容面看,早期研究主要是对政府行政活动和行政行为的研究,后来逐渐扩展到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企业单位乃至私人企业。除政府行政、综合行政外,还出现了非政府组织行政、社区行政、专业行政、部门行政和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行政等。

三、案例分析

2009年,李群率山东省公派出国干部代表团赴美,在康涅狄格州纽海文大学研修“公共管理”,为期半年。李群曾与纽海文市市长就政府如何“关心经济”的问题进行过讨论。“你在中国当过市长,与我的工作内容有什么区别?”纽海文市市长问。“最大的区别是你好像不太管经济,而我在中国当市长就是主抓经济工作。财政增收、企业盈亏、群众生产和增收、民营经济等等,都要一一去管。而你更多的是在忙教育、环境的事,以及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是不是美国的市长都不太关心经济,在经济上投放的精力不多?”“你问得有道理,但不能说我不关心经济,也不能说我们的政府不关注经济。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第一,我们纽海文市是美国珠宝店最多的城市;第二,美国的500强企业中总部坐落在康州的最多,纽海文也有不少;第三,我们这个城市食品加工业很发达。纽海文市为什么珠宝店多?因为这里的入室抢劫率是全美最低的,我们有一支很好的治安队伍。珠宝商最怕的是抢,最关注的是治安状况。为什么大公司总部愿意设在纽海文市?因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这包括环保、交通、居住、治安等多种发展环境。我在纽海文市当市长已经五届近十年,在这十年里,纽海文市的盗窃、抢劫等犯罪案件下降了一半。”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行政管理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行政管理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社会治安

公共部门不仅要将自己的行为限制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范围之内,而且具有确保社会所有机关团体和个人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职责。一国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主要是运用法律、政策、条例等约束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以维持安全、稳定的国内社会法律秩序,并确保公民权利不受非法侵害。(2)经济功能

各类公共部门存在的基本目的,就是为其服务对象提供市场所不能或只能以对整个社会不利的方式提供的种种公共物品与服务。为此,不同的公共组织必须根据各自的特点而分别承担一定的社会经济职能。一般来说,公共组织所承担的经济职能可以划分为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两大类。

①宏观调控职能。

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总量管理,包括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各种重大的国民经济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适当调整社会产业与区域结构、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和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

②微观管理职能

指作为市场主体存在的各类公共组织,如公共企业、公司等单个经济主体所从事的与公共物品、服务的生产和经营有关的管理活动。(3)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必须担当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通过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吸引投资,发展经济。(4)文化功能

文化职能是在公共管理职能中比重日益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与出版等各个方面。经济和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前者主要涉及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后者则主要涉及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市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存在差异?

答:中国和美国市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经济中心主义

中国政府工作长期以来的一个基本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政策,是在当时文革结束后,全社会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当时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情况下,人民迫切需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这一政策的提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此种发展模式亟待改变。(2)中国的具体国情

近现代以来,中国长期受到外来压迫和侵略,国家积贫积弱,一直到现代才建立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将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中心,所以各地方市长都紧抓经济。(3)考核标准的不同

在中国体制下,决定政府官员升迁最重要的标准在于经济标准,政府官员要想得到升迁,则在其任职期间,必须使当地经济发展增速达到某个水平,否则很难得到升迁,所以中国的政府官员致力于经济发展。(4)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美国,决定官员命运的是民众手中的选票,除了经济发展,美国官员必须致力于教育、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发展,以赢得民众手中的选票,以能够在下次竞选中顺利当选。而在中国,决定官员升迁的是上级官员的任命,而上级官员主要看中的官员政绩也在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5)个人私利的追求

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政府税收的增加,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政府主要官员可以将增加的收入间接地转换为自己的利益,如配置豪华轿车,建造豪华办公楼,公费旅游以及公款吃喝等。所以在个人私利的驱使下,政府官员也习惯于追求经济的发展。

第2章 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行政主体:政府

1.政府的基本内涵(1)政府的一般内涵

①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

②狭义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2)我国政府的内涵

我国政府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③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

④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力,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

⑤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2.政府的本质和特点(1)政府的本质

国家、政府的本质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统一,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管理的工具。(2)政府的基本特点

①主权性和独立性

主权性是指各级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②强制性和约束性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的政府具有强制性,表现为统治阶级借助于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强迫全社会服从它的统治。

③执行性和实践性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但在执行中,不只是消极被动地照章办事,而是积极能动地参与、影响国家的立法和制定政策。

④综合性和动态性

政府按照法律的规定,综合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公共事务,处理国内外各项重大关系问题;而这些工作又是处于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之中的。

3.政府的基本结构(1)政府的一般结构

政府的结构反映政府内外部各要素之间围绕着权力分配而展开的排列组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说是政府系统中机构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方式。它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集中体现政府内外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①政府的外部结构

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领导与服从的纵向关系,以及同一层级的不同地域的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

②政府的内部结构

指同一层级政府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a.领导机构。它是一级政府内部的最高领导,是统辖全局的决策中枢。

b.职能机构。职能机构是在领导机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专门行政事务的机构。

c.办公机构。它是协助政府领导机构进行综合协调并办理日常事务的机构。

d.直属机构。直属机构是在领导机构的统一颔导下,主管某一方面专业性业务的机构。

e.派出机构。它是指一级政府根据业务管理需要,按法定程序在所辖区域内设立的代

表机构。(2)我国政府的结构

①我国政府的纵向结构

我国政府在纵向层次上分为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级。但在有自治州的省和自治区以及有市管县的情况下,则实行五级管理体制。

②我国政府的横向结构

以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为例,其内部结构为:

a.国务院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b.国务院各部、委员会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是负责国家行政管理某一方面事务或某些职能的工作机构,是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依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

c.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和直属机构主管某项专门业务。直属机构的法律地位低于各部、委员会。其行政首长不是国务院的组成人员。

d.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

依照有关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国家行政事务的需要,设立若干行政主管职能部门。由于其行政事务与一些部、委的职能有关,因此由相应的部、委实施管理。

e.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

国务院设有办公厅和若干办事机构,主要职能是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

二、政府行政的权力基础

1.行政权力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权力

权力是指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权力具有如下几层内涵:

①权力是一种意志的强力,是以服从为前提的。

②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发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任何权力都必须要有作用的对象,权力总是以服从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服从的对象,就无所谓服从了。

③权力是一种社会职位的标志。当人们在社会机构中占据优势地位和支配地位时,他们就有了权力,一旦他们占据这种地位,不管他们有所作为或无所作为,都对其他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

④权力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控制和资源控制,权力的运行过程,也就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2)什么是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以行政机构为主体,以执行国家意志为目的,以强制性政令为手段,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力。行政权力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以国家行政机构为依托。

②行政权力的职能是执行国家意志。行政权力的职能就是执行立法机构所确定的国家意志,使之能够实现。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命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是全社会。行政权力具有普遍性,它的作用对象是全体公民、全部社会组织。

2.行政权力的特征(1)行政权力的内在特征

①行政权力的阶级性

行政权力就是一定阶级在获得统治权力以后,为了使本阶级的意志为社会所接受,使整个社会按照本阶级的意志运行,而产生的一种强制力量。

②行政权力的社会性

行政权力作用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即它的目的是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而有序的管理。

③行政权力的渗透性

行政权力作用的发挥,主要不是在行政机关内部,而是在社会各个方面中体现出来的。它不仅会反映在政治中,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等各方面都会反映出来。

④行政权力的有限性

任何权力都是有止境的,超越了自己的权力范围,权力就会失去作用。(2)行政权力的外在特征

①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向与轨道

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向只能是从上到下,其轨道恰恰呈伞状放射。

②行政权力运行的层次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实施控制,而下级机关服从这种控制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控制是依层次而施行的,即一个下级只能从一个上级那里接受指令,而不能越级指挥。

③行政权力运行的时效

行政权力要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和尽快地达成国家目的,就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就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④行政权力运行的统一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a.在一个国家内,拥有和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系统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多个;

b.在一个行政系统内,只能有一个中心,而不能“政出多门”;

c.在行政权力主体与客体之间,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向是从主体到客体,这一运行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⑤行政权力运行中的权力膨胀

行政权力的运行是有方向、有层次的,并能产生价值,而每经过一个层次,伞状放射的范围都有相应的扩大。由于各级权力行使者具有扩大权力的本能,又由于行政权力客体的增加,所以行政权力具有自我膨胀的特性。

3.行政权力与其他国家权力的区别(1)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

①权力的功能不同

立法权力的功能是制定法律;而行政权力的功能是执行法律。

②权力的作用范围不同

立法权力的作用范围是全社会性的;而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只是行政权力的所属范围,其命令、指示、规定只对行政机关的所属系统有效。(2)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

①权力发生作用的性质不同

a.行政权力在发生作用时,表现为积极地去实现国家的意志,积极地去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其性质是积极主动的;

b.司法权力在发生作用时,通常表现为消极地去保障国家意志的实现不受到干扰,法律不受到践踏,其性质一般是消极被动的。

②权力发生作用的方向不同

a.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向是垂直的、自上而下的,下级权力主体受上级权力主体的直接指挥和控制;

b.司法权力的作用方向是横向的、平行的,各级权力主体具有独立性,不受外界干扰地行使审判权力。

三、政府的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与地位(1)行政职能的含义

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它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它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①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

在政府活动范围方面,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等;在政府活动性质方面,包括统治性职能、保卫性职能、管理性职能等。

②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

在政府活动过程和作用方式方面,包括计划职能、指导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等。在作用方向方面,行政职能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政权组织的一系列职能所构成的,呈层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2)行政职能的重要地位

①行政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

行政职能的发挥,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职能的必要载体,离开了这一载体,行政职能是无法实现的。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依据行政职能。行政职能的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设置、规模、层次、数量以及运行方式等。

②行政职能的变化是行政机构、人员编制改革的关键

行政职能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行政职能变了,而后才是根据职能的变化改革行政机构。

③行政职能是行政运行机制科学化的依据

现代行政管理要求过程的科学化或程序化,而过程的科学化或程序化是客观的。政府管理运行职能是行政活动过程自身内在规律的概括和反映,按照行政运行职能来实现管理系统的运转,就能实现管理的程序化。

④行政职能的实现情况是行政管理结果检验的依据

行政职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和完全实现,既受国家本质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又受行政权限划分、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尤其受行政决策是否科学的制约。因此,行政职能实现的情况,是检查行政管理方方面面的依据。

2.行政职能的分类与内容

行政职能的分类,有两个视角,一是作为一般管理活动的共同性的视角,一是作为特殊管理活动——以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的视角。其主要内容是:(1)作为一般管理活动的行政职能

①计划职能

指拟订行政管理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程序、步骤和方法,明确规定应履行的重要职责及必须完成的任务。

②组织职能

指行政机构和人员把确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

③指挥职能

指利用行政命令、法规、方针政策及激励机制和纪律措施推动所辖各类机构和人员发挥作用,认真履行职责。

④协调职能

作用是加强组织系统内部各个机构、环节和各类人员沟通、联系与合作,保证组织工作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⑤控制职能

指上级部门或行政领导者对具体执行机构或人员进行的检查、督促和纠偏的活动,目的在于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2)作为特殊管理活动的行政职能

①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职能

这一职能的实质是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障统治阶级的统治疆域及其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a.防卫职能。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及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和建设,保护国家机密和安全,反对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活动,巩固国防,守卫边疆,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b.外交职能。主要是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交往及履行国际义务等方面的各种工作。

c.治安职能。包括用法律、政策、社会治安条例等约束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有关的一切行政活动。

②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

这一职能涉及与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a.统筹规划。即: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编制不同时间区段的规划和计划,研究并预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等。

b.制定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

c.信息引导。即政府的统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及其他信息组织,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指导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活动。

d.组织协调。即通过财政、信贷、税收等部门及其相应机构,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各经济组织自觉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e.提供服务。即通过发展社会服务事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直接服务。

f.检查监督。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各单位的会计记录等经济资料,检查和监督各经济组织遵纪守法情况以及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状况及经济效益,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经济主体的管理水平。

③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

a.科教职能。即政府管理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的职能。

b.公共服务职能。即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

c.社会保障职能。即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职能。

d.人口控制职能。即编制人口发展的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计划,制定各种政策以保证计划的实施等控制人口规模、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和人口构成等。

3.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1)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及其类型

①含义

行政职能转变指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对其履行职责的范围和发挥功能的领域做出适当的调整。

②类型

行政职能的转变,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职能性质和内容的转变;二是职能内部结构的转变。其主要内容是:

a.行政职能性质和内容的转变

第一,由于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行政职能的性质和内容的彻底改变。

第二,在同一政权性质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减,从而导致行政职能的内容和范围的变化。

第三,由于国家的政治路线和方针发生变化,或由于社会工作中心转移,从而使行政职能的内容发生转变,或是使不同职能要素的履行强度出现变化。

b.行政职能内部结构的变化

指在行政职能总体不变的情况下,职能内部的结构重新分解、转移或合并而表现出来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纵向结构的变化,即行政权力的上下转移和变化。

第二,横向结构的变化,即行政组织各个部门之间行政权力的重新划分。(2)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确立及其弊端

①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确立

a.1934年,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并建立了中央机关。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新民主主义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政务院,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下设35个部门,管理国家各方面的工作。

②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弊端

a.职能庞杂,运行紊乱

政府把一切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包括微观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统统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管了许多不该管、不好管也管不好的事。

b.职能错位,政企不分

政府代替企业去履行微观管理的职能,而企业代替政府去管理职工所有的社会福利。

c.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在政府内部,机构繁多、部门林立,职能分解过细,运行中上下级政府之间,左右部门之间职能重复、交叉,互相推诿、互相牵扯现象严重,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d.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由于政府扮演着“全能”的角色,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政府的行政职能也日益膨胀,必然引起行政机构日益庞大,冗员日益增多,相应的行政费用巨大,财政负担沉重,财政赤字不断。(3)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调整与改革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凋整和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性转变。

②十三大报告

指出为了避免重走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必须抓住职能转变这个关键。这次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政府的经济行政管理在内容和方式上,从五个方面实现了初步的转变:

a.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b.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c.由部门管理转向全行业管理;

d.由全面管制转向服务监督;

e.由机关办社会转向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

③十四大报告

再次提出和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把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使政府的行政职能转变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理论基础。此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宽度、深度都进一步加强。

a.在内容和性质方面表现为:

第一,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二,调整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第三,调整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b.在职能的内部结构方面表现为:

第一,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二,调整了部门之间的关系。

④十六大报告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与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

⑤十七大报告

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举措:

a.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提出了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职能;

c.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关键术语

1.权力与行政权力

答:(1)权力

权力指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权力具有如下四层内涵:

①权力是一种意志的强力,是以服从为前提的。

②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发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③权力是一种社会职位的标志。

④权力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控制和资源控制,权力的运行过程,也就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2)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指以行政机构为主体,以执行国家意志为目的,以强制性政令为手段,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力。行政权力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

②行政权力的职能是执行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命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是全社会。行政权力具有普遍性,它的作用对象是全体公民、全部社会组织。

2.职能与行政职能

答:(1)职能

职能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职责和功能。(2)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它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行政职能回答政府管什么、怎样管以及管的结果等问题。它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①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在政府活动范围方面,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等;在政府活动性质方面,包括统治性职能、保卫性职能等。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性质,实质上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间关系的反映。

②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行政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序,亦即政府必须通过多个管理环节来完成其所承担的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

二、复习思考题

1.政府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1)政府的基本内涵

政府的一般内涵,大致上有两种分类:

①广义上的政府

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比如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英国《大众百科全书》的将政府定义为:“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

②狭义上的政府

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美国百科全书》将政府界定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我国宪法中的“人民政府”就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义的政府。(2)我国政府的内涵

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③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

④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力,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

⑤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2.简述行政权力的特点。

答:行政权力是以行政机构为主体,以执行国家意志为目的,以强制性政令为手段,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力。行政权力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权力的内在特点

①行政权力的阶级性

行政权力就是一定阶级在获得统治权力以后,为了使本阶级的意志为社会所接受,使整个社会按照本阶级的意志运行,而产生的一种强制力量。

②行政权力的社会性

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作用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即它的目的是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而有序的管理。

③行政权力的渗透性

行政权力作用的发挥,主要不是在行政机关内部,而是在社会各个方面中体现出来的。

④行政权力的有限性

表现为行政权力要受到拥有行政权力者的素质、能力的限制,受到职位的限制,受到权力影响范围的限制,以及受到法律的限制等。(2)行政权力的外在特点,又称为运行特点

①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向与轨道

为了使政令统一并得到有效贯彻,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向只能是从上到下,其轨道恰恰呈伞状放射。

②行政权力运行的层次

行政权力的载体即行政机构是个科层制的组织体系。这种结构意味着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实施控制,而下级机关服从这种控制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控制是依层次而施行的,即一个下级只能从一个上级那里接受指令,而不能越级指挥。

③行政权力运行的时效

行政权力要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和尽快地达成国家目的,就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就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④行政权力运行的统一

行政权力运行的统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

a.在一个国家内,拥有和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系统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多个;

b.在一个行政系统内,只能有一个中心,而不能“政出多门”;

c.在行政权力主体与客体之间,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向是从主体到客体。

⑤行政权力运行中的权力膨胀

a.由于行政权力的运行是有方向、有层次的,并能产生价值,而每经过一个层次,伞状放射的范围都有相应的扩大;

b.由于各级权力行使者具有扩大权力的本能,又由于行政权力客体的增加,所以行政权力具有自我膨胀的特性。

3.行政权力与其他国家权力有什么区别?

答: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同属国家权力,但具有同其他两者不同的特点,其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

①权力的功能不同

立法权力的功能是制定法律;而行政权力的功能是执行法律。

②权力的作用范围不同

立法权力的作用范围是全社会性的,其法律对全社会都有效,对立法机关本身和对行政机关也都有效;而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只是行政权力的所属范围,其命令、指示、规定只对行政机关的所属系统有效。(2)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

①权力发生作用的性质不同

行政权力在发生作用时,表现为积极地去实现国家的意志,积极地去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其性质是积极主动的;而司法权力在发生作用时,通常表现为消极地去保障国家意志的实现不受到干扰,法律不受到践踏,其性质一般是消极被动的。

②权力发生作用的方向不同

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向是垂直的、自上而下的;而司法权力的作用方向是横向的、平行的,各级权力主体具有独立性,不受外界干扰地行使审判权力。

4.作为特殊的管理活动,政府管理具备哪些基本职能?

答:行政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它有自己特定的管理范围和活动领域,其基本职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职能

其实质是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障统治阶级的统治疆域及其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①防卫职能。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及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和建设,保护国家机密和安全,反对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活动,巩固国防,守卫边疆,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②外交职能。主要是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交往及履行国际义务等方面的各种工作。

③治安职能。包括用法律、政策、社会治安条例等约束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有关的一切行政活动。(2)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

这一职能涉及与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

①统筹规划。即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编制不同时间区段的规划和计划,研究并预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等。

②制定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③信息引导。即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指导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活动。

④组织协调。即通过财政、信贷、税收等部门及其相应机构,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各经济组织自觉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⑤提供服务。即通过发展社会服务事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直接服务。

⑥检查监督。即检查和监督各经济组织遵纪守法情况以及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状况及经济效益,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经济主体的管理水平。(3)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政府还扮演着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的角色,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和功能。

①科教职能。即政府管理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的职能。

②公共服务职能。即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

③社会保障职能。即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职能。

④人口控制职能。即编制人口发展的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计划,制定各种政策以保证计划的实施,通过法规、条例等控制人口规模、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和人口构成等。

5.试述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答:关于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改革表述如下:(1)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

①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确立,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的中央苏区。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人民委员会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负责指挥苏维埃共和国全国的政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新民主主义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政务院,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下设35个部门,管理国家各方面的工作。(2)我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和改革

建国初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及其政府的行政职能体系,对社会发展存在极大的不适应性,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调整和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性转变。

②十三大报告

报告指出:为了避免重走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这次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职能转变这个关键。这次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政府的经济行政管理在内容和方式上,从五个方面实现了初步的转变:

a.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b.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c.由部门管理转向全行业管理;

d.由全面管制转向服务监督;

e.由机关办社会转向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

③十四大报告

报告再次提出和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把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使政府的行政职能转变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理论基础。此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宽度、深度都进一步加强。

这在内容和性质方面表现为:

a.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调整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c.调整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在职能的内部结构方面表现为:

a.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了部门之间的关系。

④十六大报告

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与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

⑤十七大报告

报告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举措:

a.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提出了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职能;

c.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案例分析兰州物价局的牛肉面限价事件

2007年,针对一些牛肉面经营者擅自提高价格所引发的牛肉面涨价风波,兰州市物价局联合工商局等五个部门出台限价令:将兰州市的拉面馆(店)根据经营环境、技术力量、服务水平和饭菜质量等,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普通级四个级别,并分别限制每个级别的最高售价。其中,普通级大碗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不超过2.3元;二级可在普通级的基础上加价8%;特级、一级由经营企业按当地饮食业关于毛利率和加价率的规定自行确定。

物价部门表示,虽然牛肉面零售价格不在政府定价的范围之内,但牛肉面作为兰州市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食品,情况特殊,价格涨幅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应当进行干预。

思考题

1.兰州市物价局是否应当直接干预牛肉面价格?

答:兰州市物价局不应该直接干预牛肉面价格,理由如下:(1)牛肉面的价格应由市场来决定

牛肉面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其价格应该跟随市场规律而变动,牛肉面价格属于市场监管的领域,应由市场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而不应该由政府来干预,政府直接干预的结果会导致牛肉面市场的扭曲,不利于竞争,更不利于牛肉面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限价令的政策之下,市场主体有可能会变相涨价,引发消费者不满。(2)政府直接干预牛肉面价格是一种职能越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