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1:53:17

点击下载

作者:朱光潜、姚昕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7

ISBN 978-7-5473-0983-4

Ⅰ.①给… Ⅱ.①朱… Ⅲ.①思想修养-青年读物 Ⅳ.①D432.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41574号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著  者:朱光潜出版发行:东方出版中心地  址:上海市仙霞路345号电  话:021-62417400邮政编码:200336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常熟市新骅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650×960毫米 1/16字  数:62千印  张:5.75版  次:201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ISBN 978-7-5473-0983-4定  价:12.2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东方出版中心邮购部 电话:52069798序夏丏尊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标分头努力。可是如今看来,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有真实的感情的,决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超效率!”这话在急于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踏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踏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1929年元旦书于白马湖平屋Where my heart lies, let my brain lies also.——R. Browning: One Word More一 谈读书

朋友: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

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

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

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

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

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

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

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

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

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

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

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

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

学说特别重“知”。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

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

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

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

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

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

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

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

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

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

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

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

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

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

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

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

去学,比登天边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就是读书吗?

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

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

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

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性

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

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胃。你如果能自

己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而浓

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

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

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

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

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

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

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

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

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

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

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

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

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

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

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

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

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

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较真确

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

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

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

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

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你也许要问我像我们中学生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这

个问题可是不易回答。你大约还记得《北平京报·副刊》曾

征求“青年必读书十种”,结果有些人所举十种尽是几何代

数,有些人所举十种尽是史记汉书。这在旁人看起来似近于

滑稽,而应征的人却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来这种征求的本

意,求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好像我只喜欢吃面,

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种错误见解。各人的天资、兴趣、

环境、职业不同,你怎么能定出万应灵丹似的十种书,供天

下无量数青年读之都能感觉同样趣味发生同样效力?我为了写这封信给你,特地去调查了几个英国公共图书

馆。他们的青年读物部最流行的书可以分为四类:(一)冒

险小说和游记,(二)神话和寓言,(三)生物故事,(四)

名人传记和爱国小说。就中代表的书籍是凡尔纳的《八十天

环游地球》(Jules Verne: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和《海底二万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Defoe: Robinson

Crusoe),大仲马的《三剑客》(A. Dumas: Three

Musketeers),霍桑的《奇书》和《丹谷闲话》(Hawthorne: Wonder Book and Tangle Wood Tales),金斯

利的《希腊英雄传》(Kingsley: Heroes),法布尔的《鸟兽

故事》(Fabre: Story Book of Birds and Beasts),安徒生的《童话》(Andersen: Fairy Tales),骚塞的《纳尔逊传》(Southey: Life of Nelson),房龙的《人类故事》(Vanloon:

The Story of Mankind)之类。这些书在国外虽流行,给中国

青年读,却不十分相宜。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

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地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

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

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

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

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像。所

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像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

有学理的文字。谈到这里,我还没有答复应读何书的问题。老实说,我

没有能力答复,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

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比方在中国书里,我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

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

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

济慈(Keats)、雪莱(Shelly)、柯尔律治(Cole(-?)

ridge)、布朗宁(Browning)诸人的诗集、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Shakespeare: Hamlet)、《李尔王》(KingLear)和《奥瑟

罗》(Othello)、歌德的《浮士德》(Goethe: Faust)、易卜

生(Ibsen)的戏剧集、屠格涅夫(Turgenef)的《处女地》(VirginSoil)和《父与子》(Fathers and Children)、陀思妥

也夫斯基的《罪与罚》(Dostoyevsky: Crime and

Punishment)、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Flaubert: 

Madame Bovary)、莫泊桑(Maupassant)的小说集、小泉

八云(Lafcadio Hearn)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如果我应《北平京报·副刊》的征求,也许把这些古董洋货捧上,凑成“青年必读书十种”。但是我知道这是荒谬绝伦,所以我现

在不敢答复你应读何书的问题。你如果要知道,你应该去请

教你所知的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以内指定三

两种青年可读的书。你如果请一个人替你面面俱到的设想,

比方他是学文学的人,他也许明知青年必读书应含有社会问

题科学常识等等,而自己又没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两

种拉来凑数,你就像问道于盲了。同时,你要知道读书好比

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

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

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

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

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

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

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

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

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论的。你自己终久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

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方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你嫌这封信太冗长了吧?下次谈别的问题,我当力求简

短。再会!你的朋友 孟实二 谈动

朋友: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烦恼究竟

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

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

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

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

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

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

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

当皈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

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

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

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

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

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

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

己的忧乐放在心头。谢谢吧,请留着这副“应该”的方剂,

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多呢!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

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

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

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

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

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

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

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

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

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

能舒畅,能宣泄。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

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

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

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地游戏,所

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

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

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

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

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

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

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

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

理。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

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

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

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

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

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

不外乎动。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

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欢

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

过,霎时间混浊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座,游目

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欢喜打网球

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

事做,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

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人问其故,他说:“吾方致力中

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他又尝对人说:“大禹圣人,

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

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意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

郁无聊罢了。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

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

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

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

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

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你的朋友 孟实三 谈静

朋友:前信谈动,只说出一面真理。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

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

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

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

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

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

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

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

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

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

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

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

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

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

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

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

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

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

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

风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

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

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

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

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

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

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

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

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

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

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

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

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

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

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

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

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

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

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现在姑且就一时所想到的写几句给

你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古诗,作者姓名佚。“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陶渊明《时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陶渊明《饮酒》。“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叔夜《送秀才从军》。“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

烟。”——王摩诘《赠裴迪》。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

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

所未见到的。梁任公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烟士披

里纯”,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James: Talk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里面有三篇谈人生观,关于静趣都

说得很透辟。可惜此时这两部书都不在手边,不能录几段出

来给你看。你最好自己到图书馆里去查阅。詹姆斯的《与教

员学生谈话》那三篇文章(最后三篇)尤其值得一读,记得

我从前读这三篇文章,很受他感动。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

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

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

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

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

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

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

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

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

生同样感想吧?眠食诸希珍重!你的朋友 孟实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朋友:第一信曾谈到,孙中山先生知难行易的学说,和不读书

而空谈革命的危险。这个问题有特别提出讨论的必要,所以

再拿它来和你商量商量。你还记得叶楚伧先生的演讲吧?他说,如今中国在学者

只言学,在工者只言工,在什么者只言什么,结果弄得没有

一个在国言国的人,而国事之糟,遂无人过问。叶先生在这

里只主张在学者应言国,却未明言在国亦必言学。恽代英先

生更进一步说,中国从孔孟二先生以后,读过两千几百年的

书,讲过两千几百年的道德,仍然无补国事,所以读书讲道

德无用,一切青年都必须加入战线去革命。这是一派的主张。同时你也许见过前几年的上海大同大学的章程,里面有

一条大书特书:“本校主张以读书救国,凡好参加爱国运动

者不必来!”这并不是大同大学的特有论调,凡遇学潮发

生,你走到一个店铺里,或是坐在一个校务会议席上,你定

会发现大家窃窃私语,引为深忧的都不外“学生不读书,而

好闹事”一类的话。因为这是可以深忧的,教育部所以三令

五申:“整顿学风!”这又是一派的主张。叶恽诸先生们是替某党宣传的。你知道我无党籍,而却

深信中国想达民治必经党治。所以我如果批评叶恽二先生,

非别有用意,乃责备贤者,他们在青年中物望所系,出言不

慎,便不免贻害无穷。比方叶先生的话就有许多语病。国家

是人民组合体,在学者能言学,在工者能言工,在什么者能

言什么,合而言之,就是在国言国。如今中国弊端就在在学

者不言学,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拋弃分内事而空谈爱国。

结果学废工弛,而国也就不能救好,这是显然的事实。恽先

生从中国历史证明读书无用,也颇令人怀疑。法国革命单是

丹东、罗伯斯比尔的功劳,而卢梭、伏尔泰没有影响吗?思

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实现。辛亥革命还未成功,是思

想革命未成功,这是大家应该承认的。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类我类

我!”比方我喜欢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

藐视我谈国事。其实单面锣鼓打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

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

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

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

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若谈事实,则这一代的青年,这一

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

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固然,在秩

序安宁的国家里,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用不着

学生去干预政治。可是在目前中国,又另有说法:民众未觉

醒,舆论未成立,教育界中人本良心主张去监督政府,也并

不算越职。总而言之,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

妥的座右铭。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我们跟着社会运

动家喊“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力已竭,声已嘶

了。而军阀淫威既未消减,帝国主义的势力也还在扩张。朋

友,空口呐喊大概有些靠不住吧?北方人奚落南方人,往往

说南方人打架,双方都站在自家门里摩拳擦掌对骂,你说:“你来,我要打杀你这个杂种!”我说:“我要送你这条狗命

见阎王。”结果半拳不挥,一哄而散。住在租界谈革命的人

不也是这样空摆威风么?五四以来,种种运动只在外交方面稍生微力。但是你如

果把这点微力看得了不得的重要,那你就未免自欺。“夫人

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自侮”的成分一日不减绝,你一

日不能怪人家侮你。你应该回头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

人,看看政府是什么样的一个政府,看看人民是什么样的一

个人民。向外人争“脸”固然要紧,可是你切莫要因此忘记

你自己的家丑!家丑如何洗得清?我从前想,要改造中国,应由下而上,

由地方而中央,由人民而政府,由部分而全体,近来觉得这

种见解不甚精当,国家是一种有机体,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

关,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

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不过从前一般社会运动家大半太重视

国家大政,太轻视乡村细务了。我们此后应该排起队伍,“向民间去”。我记得在香港听孙中山先生谈他当初何以想起革命的故

事。他少年时在香港学医,欢喜在外面散步,他觉得香港街

道既那样整洁,他香山县的街道就不应该那样污秽。他回到

香山县,就亲自去打扫,后来居然把他们门前的街道打扫干

净了。他因而想到一切社会上的污浊,都应该可以如此清理。

这才是真正革命家!别人不管,我自己只能做小事。别人鼓

吹普及教育,我只提起粉笔诚诚恳恳地当一个中小学教员;

别人提倡国货,我只能穿起土布衣到乡下去办一个小工厂;

别人喊打倒军阀,我只能苦劝我的表兄不为非作歹;别人发

电报攻击贿选,吾侪小人,发电报也没有人理会,我只能集

合同志出死力和地方绅士奋斗,不叫买票卖票的事在我自己

乡里发生。大事小事都要人去做。我不敢说别人做的不如我

做的重要。但是别人如果定要拉我丢开这些末节去谈革命,

我只能敬谢不敏(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里那位少年虚无党

临死时所说的话,最使我感动,可惜书不在身旁,不能抄译

给你看,你自己寻去吧)。总而言之,到民间去!要到民间去,先要把学生架子丢

开。我记得初进中学时,有一天穿着短衣出去散步,路上遇

见一个老班同学,他立刻就竖起老班的喉嗓子问我:“你的

长衫到哪里去了?”教育尊严,哪有学生出门而不穿长衫

子?街上人看见学生不穿长衣,还成什么体统?我那时就逐

渐觉得些学生的尊严了。有时提起篮子去买菜,也不免羞羞

涩涩的,此事虽小,可以喻大。现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

还没根本改变。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

造的阶级。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

社会运动?你尽管说运动,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

这不是近几年的情形么?老实说,社会已经把你我看成眼中钉了。这并非完全是

社会的过处。现在一般学生,有几个人配谈革命?吞剥捐款

聚赌宿娼的是否没曾充过代表,赴国大会?勾结绅士政客以

捣乱学校是否没曾谈过教育尊严?向日本政府立誓感恩以分

润庚子赔款的,是否没曾喊过打倒帝国主义?其实,社会还

算是客气,他们如要是提笔写学生罪状,怕没有材料吗?你

也许说,任何团体都有少数败类,不能让全体替少数人负过。

但是青年人都有过于自觉的幻觉,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

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话又说长了,再见吧!你的朋友 孟实五 谈十字街头

朋友:岁暮天寒,得暇便围炉嘘烟遐想。今日偶然想到日本厨

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两部书,觉

得命名大可玩味。玩味之余,不觉发生一种反感。所谓《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从前学士大夫好以

清高名贵相尚,所以力求与世绝缘,冥心孤往。但是闭户读

书的成就总难免空疏虚伪。近代哲学与文艺都逐渐趋向写实,

于是大家都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世传苏格拉底把哲学

从天上搬到地下,这是“走向十字街头”的一种意义。学术思想是天下公物,须得流布人间,以求雅俗共赏。

威廉·莫里斯和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民众化,叔琴先生在《一般》诞生号中所主张的特殊的一般化,爱迪生所谓把哲

学从课室图书馆搬到茶寮客座,这是“走向十字街头”的另

一意义。这两种意义都含有极大的真理。可是在这“德谟克拉

西”呼声极高的时代,大家总不免忘记关于十字街头的另一

面真理。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

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vulgarized)。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

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

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老庄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

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

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佛学经过流俗化以后,

其结果乃为祈财求子的三姑六婆和秃头肥脑的蠢和尚。这都

是世人所共见周知的。不必远说,且看西方科学哲学和文学

落到时下一般打学者冒牌的人手里,弄得成何体统!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究要变成污

浊恶臭的。可是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十字街

头的挤眉弄眼,都处处引诱你汩没自我。臣门如市,臣心就

决不能如水。名利声势虚伪刻薄肤浅欺侮等等字样,听起来

多么刺耳朵,实际上谁能摆脱得净尽?所以站在十字街头的

人们——尤其是你我们青年——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

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

传说(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儒家的礼教,五

芝斋的馄饨,是传说;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是时尚。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

则根本无二致。社会是专制的,是压迫的,是不容自我伸张

的。比方九十九个人守贞节,你一个人偏要不贞,你固然是

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可是如果九十九个人都是娼妓,你一

个人偏要守贞节,你也会成为社会公敌,被人唾弃的。因此,

苏格拉底所以饮鸩,伽利略所以被教会加罪,罗曼·罗兰、

罗素所以在欧战期中被人谩骂。本来风化习俗这件东西,孽虽造得不少,而为维持社会

安宁计,却亦不能尽废。人与人相接触,问题就会发生。如

果世界只有我,法律固为虚文,而道德也便无意义。人类须

有法律道德维持,固足证其顽劣;然而人类既顽劣,道德法

律也就不能勾销。所以老庄上德不德绝圣弃智的主张,理想

虽高,而究不适于顽劣的人类社会。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是不能否

认的。可是以维持安宁为社会唯一目的,则未免大错特错。

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

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

不乐改革创造。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你让

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

却不是一件易事。物理学上仿佛有一条定律说,凡物既静,

不加力不动。而所加的力必比静物的惰力大,才能使它动。

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

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

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

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

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

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

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

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

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个性坚强的

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却非

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路易·狄

更生尝批评日本,说她是一个没有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希

腊,所以不能造伟大的境界。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

果不能产生新种,须经突变(sports)。所谓突变,是指不

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

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

有几个大汉。说到这点,我不能不替我们中国人汗颜了。处人胯下的

印度还有一位泰戈尔和一位甘地,而中国满街只是一些打冒

牌的学者和打冒牌的社会运动家。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

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

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在这个当儿,

站在十字街头的我们青年怎能免彷徨失措?朋友,昔人临歧

而哭,假如你看清你面前的险径,你会心寒胆裂哟!围着你

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方法:你只有和

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

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假如我们的力量够,

冲突结果,也许是战胜。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

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肤浅虚伪的传说和时尚都

是真理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

打得粉碎!最后,打破偶像,也并非鲁莽叫嚣所可了事。鲁莽叫嚣

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是肤浅卑劣的表征。我们要能于叫嚣

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

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

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朋友,让我们一齐努力吧!你的朋友 孟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