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0:23:01

点击下载

作者:涂涛

出版社:社科人文分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试读:

自序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成王败寇”的时代,这是一个“刀枪剑戟交戈不断”的时代,这是一个以大吃小、以快吃慢的时代,这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闪电战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残酷”的时代。但是,归根结底,这是属于互联网金融的时代……

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正式拉开时代的大幕,各路英雄争相出海,走向世界的舞台。我在担保行业打拼多年,每天都和金融打交道,醉心于各种数据的分析、研究,对金融的职业性敏感让我深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会对中国、对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今,互联网金融在疯狂扩张自己的领域。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开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跑马圈地、占山为王;余额宝不断地创造各种神话;支付宝和微信理财通的大战经久不息;阿里小贷、苏宁小贷、百度小贷等在小贷领域排兵布阵;各种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风起云涌;互联网保险、虚拟货币等各种新型的金融方式不断上演,好戏连台……无不证明了互联网金融的慷慨激昂。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不仅仅是银行,就连一向强悍无比的传统金融业都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扑面而来的竞争压力,整个行业被“狼来了”的大喊声充斥着。这种惊慌失措的表现,足以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的威力和俾睨天下的气势。

然而,在这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很多人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尤其是从事和金融有关的职场人士,心中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疑问裹挟。很多人都在不断地问自己、问身边的人: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是什么样,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金融会对传统金融产生什么影响?

传统金融机构将何去何从?

创业者该如何把握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各种机遇?

企业应该如何在新金融形势下趋利避害?

我们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应该如何投资?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小微企业有没有更多、更好的融资渠道?

……

太多的疑惑,太多的不解,太多的迷茫,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了解并创造价值,这正是我创作本书的目的。对于大家心中所存在的那些疑惑、问题,我将会在书中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这本书中,我以全景式的视角,通过丰富、详实的案例,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形势进行了研判,也对互联网金融最热门的一些分支,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大数据金融、互联网保险、虚拟货币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精准地分析和讲解。大家只要通读此书,便会看到一种全新的论述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对未来金融业认知方面的巨大想象力。

当然,互联网金融时代才刚刚开启,它还很年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不仅它要面对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同样如此。要想成为一个能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脉搏起舞的人,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不妨先从阅读本书开始。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正在看这本书的人,因为你的选择和认可,已然让我实现了我的价值!谢谢你!涂涛2014年4月于北京第一章横空出世的互联网金融

一个新的时代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一个渗透到金融毛孔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和希望同在,但陷阱、失败、迷茫、恐惧一个都不少。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图景是什么样?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投资者、创业者如何把握机遇,如何趋利避害?这一系列关乎我们未来生存的未知局面,你准备好面对了吗?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新纪元

马云在2013年6月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外滩金融峰会上说过,未来金融有两大机会,一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二是互联网金融,由纯粹的外行来领导。今天,他的预言已经获得了证实。

2014年,承前启后。互联网金融模式呈现出了井喷式的爆发,每个互联网金融参与者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玩法,阿里巴巴金融致力于构建金融生态系统平台,人人贷将外来模式P2P演化成本土O2O模式,传统金融巨头平安玩转P2P;从众筹到第三方支付,从P2P到虚拟货币,尤其是最近苏宁、腾讯、京东等电商企业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的结果也将呼之欲出。

这种种迹象都在表明,金融的交易已经开启了“自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风暴已经来袭,2014年,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新纪元。

我觉得,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总共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而在信息文明的时代,经济的表现形式是互联网经济,金融的表现形式则是互联网金融。如果在今天,在这个信息文明的时代,你还不懂得互联网金融,不熟悉互联网金融,不懂得如何将互联网金融融入自己的生活,那我可要套用一句当下十分流行的话来评价你了:“你连互联网金融都不知道,简直太OUT了。”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个江湖,两大派系。一个是传统的金融模式,一个是新兴的金融模式,但是,不管这两个派系如何开打,受益的,都永远是这个时代。

2014年2月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在博客上要求国家取缔余额宝,还中国以正常的金融秩序。他认为余额宝冲击的不仅是银行,还冲击了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他在博客中指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它们通过向公众输送一点点蝇头小利,为自己赢得了巨额利润,同时让全社会为之买单。我们都指责商业银行暴利,但银行毕竟是通过经营贷款风险之后才获得的风险收益;但余额宝睡着觉就可以从240亿元的收益中分走80亿元,而且风险比打劫还小,这难道不是暴利?”

钮文新的博文一发出,立即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众网民对他的批评之声甚嚣尘上。很多精英人士甚至大呼:“钮文新,请放开那条鲶鱼!”毫无疑问,余额宝就是那只鲶鱼,它把沉睡多年的银行这些懒得动弹的“沙丁鱼”吓得惊慌失措。

钮文新在新的博文中写道:“我挨骂了,什么话都有,很惨!但可以理解……”并且要求取缔余额宝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不像先前那样坚决了。

正当人们对余额宝、定投宝、基金宝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宝宝”们的未来走向大议热议的时候,人们突然听到了中国金融行业的最强音。2014年3月6日,也就是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两会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被取缔。这一举动史无前例,可谓是平地起惊雷。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那些原有的、陈旧的发展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新的经济模式必须崛起。

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互联网金融,其实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余额宝就先不提了,它的知名度相信中国人都知道。就说后来居上的微信吧。微信现在很多人都玩吧?不玩的话出门在外都和大家没有共同的话题。大家在一起聚会、吃饭的时候,都会有朋友时不时低头看看手机,不用问,十之八九都是在玩微信。微信这种社交软件中含有的一大功能就是微信支付,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扫一扫,就成交了。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的作用降低,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这样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安全。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供需双方不仅可以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迅速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更重要的是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2013年冬天,我和一些同事、学员们一起吃饭时,常常听到他们在席间说一段笑话:移动对联通说:“搞了这么多年,今年才发现,原来腾讯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句话我第一次听到时也同样是哈哈大笑,但转念我一想,这不仅仅是个笑话,更是一种充满哲理的箴言,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笑话来听。腾讯是通信行业的搅局者,但互联网金融是这个时代的搅局者,并且眼下最时髦、最火爆的话题就是互联网金融。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传统金融行业无不在大喊“狼来了”。

但是,2014年,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纪元,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大战,才刚刚开始。互联网金融从何而来

自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这几个字经常冲击着我们的眼球,网络上、书籍上、报纸上、电视上、广播上等等,处处可以看到或听到互联网金融这几个字。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不过,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很多人都可能还停留在比较浅的认识层面上。在大多数人看来,互联网金融就是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它和传统金融的区别就是所采用的媒介不同,一个是线上,一个是线下。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于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优势,这是传统金融的短板。互联网金融可以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高、参与度更广、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协作性更好等一系列特征。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不仅仅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就连在线理财产品的信用评价审核、网上银行、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也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在这个从干果到服装再到精油,都不断有互联网品牌诞生的时代,互联网金融市场这块未经大力开发的处女地,正在成为各个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一时间,无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都在跑马圈地、争相出海。互联网融资、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金融销售平台等等,这些一直在网络上占据显著位置的互联网金融产物,无一不昭示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生水起。

不少客户和学员在和我谈论互联网金融的话题时,都问过我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以及为什么会在目前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告诉他们,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历史相比,互联网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起源于金融业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当互联网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就会向传统的金融业渗透,当互联网融入到金融业并在其中产生作用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就产生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会在目前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我觉得就比较复杂了。众所周知,最近这些年,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国内发展得非常快,网速的提高,网络安全性的加强,以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现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都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迅速成长的条件。在这种肥沃土壤的培育下,那些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在发展规模、成熟度还是竞争力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更有甚者,已经具备了搅局传统金融业,推动互联网金融大步迈进的实力,比如说阿里巴巴。

此外,我们国家的金融环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以银行为主导和风向标的,银行几乎垄断了金融界,有垄断,就必然缺少竞争。而缺少竞争,又会导致垄断对象的止步不前,甚至是倒退。

所以,在银行的垄断下,金融机构失去了创新能力,同时,服务意识也比较薄弱,主要服务对象主要倾向于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实力强大的大中型私企,导致那些更需要服务的小微型企业和普通民众被边缘化。

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成功抓住了这一契机,并迅速赢得这个时代的青睐。你不变,好吧,我逼你变。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传统金融市场进一步变革的结果。

有些客户听了我的分析,说,就这么简单?当然不是,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政策方面。2012以来,新一届政府多次强调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政策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金融监管理念开始发生变化,对于金融业的相关政策也开始进行调整。

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表现出来的支持发展的态度,更是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像对互联网保险营销的许可、对余额宝的放行、“众安在线”的获批、P2P网贷的涌现等,都证明了现在的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对互联网金融持有更包容、更开放的态度。只有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互联网金融才具备了孵化而出的条件。

简单一点说,就是互联网高速发展、金融需求需要创新、政策支持这三点分别象征了天时、地利、人和,当三点结合到一起时,就是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面。这就是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迅猛发展的原因。

如今我不仅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充满信心,还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充满担忧,或许有人会说我这是杞人忧天,但我认为这或许是一种先知先觉。10年前,谁会料到实体书店会大量倒闭呢?如今,实体书店已经步履维艰,每年都有大量书店倒闭。如今走在大街上,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随处可以看到书店和小报亭了。因为绝大多数的客户都已经在网上购书了。这样不仅方便快捷,还经济实惠。这种对比的情形,其实就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未来状况的真实写照。

从当下的形式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互联网金融的大幕已经拉开,这是一场金融变革的盛宴,不论你是否准备好,你都将进入这个新的金融世界。未来,互联网金融如果保持健康、良性的发展,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势必会颠覆传统金融模式,影响数亿人的生活和工作。

面对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成功的机会更多,更诱人。但是,机会永远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所以,如果你也想在这个互联网金融风云激荡的时代里分得一杯羹,那你就必须内练外修,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对互联网金融领域有着全面的认识,精准的分析,超前的定位,才能在这个领域中成为立马横刀的英雄。余额宝神话:诞生264天后的承诺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作为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正式上线。不过,余额宝是在一片争议中问世的,也是在争议声中生存的。说实话,从余额宝诞生之日起,我就为其捏了一把汗,因为对余额宝的口诛笔伐和摇旗呐喊一直不绝于耳,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余额宝的最终命运,实在是令人难以预测。

当人们对余额宝的关注一度超过了那些热门明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时,我身边的不少朋友也开始和我展开了关于余额宝的讨论。他们问及我是怎样看待余额宝时,我对他们说了我对余额宝的认识,以及担忧所在。

首先,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型的基金,它不是一种创新的理财产品,它的正式名称叫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但凡是基金,它都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且收益率也不是固定的,如果市场表现不好的话,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并且余额宝的收益是来自货币基金市场收益,并不是支付宝支付。如果用户没有认识到余额宝也会有投资风险,一旦用户与余额宝服务提供商因收益产生争议,法律纠纷很难避免,这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影响。

其次,余额宝是支付宝放出的一个诱饵,它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粉丝量,粉丝越多,就越能吸引到更多的闲散资金,更有利于提升淘宝业绩。但这势必会抢了银行的奶酪,危及银行的利益,银行一旦反击,余额宝就会与银行产生竞争风险,

最后就是在监管方面,因为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是,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但并没有明确规定能够购买基金。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打起了擦边球,它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从监管层面上来说,余额宝并不是完全合乎法律规范的,如果监管部门发难的话,余额宝有可能会被叫停。

以上就是我对余额宝的担忧之处。不过,担忧归担忧,余额宝在争议声中迅速成长壮大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3年6月30日24点,余额宝才正式上线17天,累计用户数就已经达到251.56万,累计转入资金规模66.01亿元;等到了2014年2月27日,余额宝用户量已突破8100万户,总规模逼近5000亿元。短短几个月,资金规模翻了近80倍。

余额宝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多的拥护和青睐,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余额宝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其实很简单,因为相比银行来说,它的门槛低,灵活性强,更重要的是收益率要比银行的活期利率高出许多。

相比银行的活期利率0.35%而言,余额宝6%的收益率更具有吸引力。再加上有支付宝、阿里巴巴、马云这些让众人产生信赖的关键词,余额宝理所当然地就获得了众人的青睐。所以人们会将自己闲置的零散资金投入到余额宝中。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会把一些暂时不用的闲钱放在余额宝中,一来方便省事,二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零距离观察和评价余额宝。

面对余额宝那让人瞠目结舌的发展速度,马云说出了颇为霸气的一句话:“银行自己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不过,真正的霸气是靠实力说话的,而马云的实力来自对社会发展潮流的精准把握。就在余额宝强势壮大的同时,各界精英人士不仅仅看到了余额宝的威力,还从中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具体形式,它已经被大众认可,这说明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那么,余额宝可以创造神话吗?答案是,可以!2014年3月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上的记者采访环节中表示,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被取缔,并着重声明互联网金融业务属于新生事物,过去的政策、监管、调控等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国家的金融政策是鼓励科技应用,同时也要跟上时代和科技进步的脚步。现有的金融政策有的地方并不全面,有的地方有不小的漏洞,有的地方还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改善来促使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

此外,央行副行长易纲和潘功胜也分别表示:要支持容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可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供给,拓宽老百姓投资渠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对互联网金融这个金融新品种,第一要鼓励创新和发展;第二要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供给;第三要规范监管,跨部门交叉性产品需要协调监管。

其实,我们从金融界最权威人士发出的最强声音中就可以得知,从诞生之日起担惊受怕了264天的余额宝必定不会被取缔,它的命运走向将更加明晰。未来它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身,并在相关部门的严厉监管下继续成长,为互联网金融时代摇旗呐喊。

但是当大家都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余额宝用264天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神话时,情况却急转而下。

十多天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打着“为了保护用户资金安全”、“意在防控风险”的旗号,开始联手抵制余额宝,并相继下调支付宝快捷支付网上消费及购买余额宝的额度。其中,工行的额度由原先的单笔5万下调为5千,每月限额则从20万降为5万。中行、农行则将额度从原先的单笔5万降为单笔1万。这对余额宝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就连马云都变得异常悲观,他在来往的博文上写道“四大天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但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该是垄断和权力,而是用户!”“这是支付宝最艰难的时刻,也是最光荣的时刻”。

我们从四大行联手抵制余额宝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余额宝最美好的时光已经结束。即便国家不会取缔它,但它未来的成长注定充满了坎坷。至于它能否开辟另一条崭新的征途,继续谱写属于自己的神话,我们谁也无法判断了,毕竟以余额宝为旗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触及了四大行的利益。我对此也只能说,封杀容易,创新不易,且行且珍惜。京东白条:刺向传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锋利匕首

说起京东网上商城,凡是有过网购经历的人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是那些没有网购经历的人,也都可能从自己的亲朋好友那里听说过“京东”这两个字。京东是中国B2C(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市场较大的3C网购专业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广受消费者欢迎和极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自从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我在和同事谈论网购时,基本上都离不开“京东”这两个字,因为它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凸显。

2013年12月6日,京东正式上线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这是继2012年推出供应链融资业务以来,京东基于互联网基因推出的又一项快速融资业务。我把这看成是京东正在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标志,当时我就对身边的同事说,照京东这种布局速度发展下去,估计很快还会推出新的业务。

果不其然,2014年2月13日,京东又正式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京东白条”的业务,这一消息顿时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对京东的这一业务大加追捧和赞赏。所谓的“京东白条”,是指京东用户在京东购物时,可以凭借白条先消费,后付款,并且透支额度可以达到空前的1.5万元。每一个想消费但暂时又没有资金的京东用户,可以通过京东推出的测试申请白条,测试通过后就可以凭借取得的白条进行透支消费,且有30天免息期,如果一时间无法偿还清的话,还可以在随后的3个月至12个月内进行分期还款,还清即可。

京东白条还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30天免息延后付款,另一种是3~12个月分期付款。分期付款的手续费为每期0.5%。即3期手续费为0.5%×3=1.5%,6期为3%,12期手续费为6%。与京东合作的招商银行分期付款其3期、6期、12期的手续费分别是3%、4.2%和6%。不过,京东白条在推广期间手续费打6折为0.3%。逾期未还的用户将向京东支付违约金,费率在每日0.3%,在免息到期日之前,京东会通过短信、邮件等各种方式提醒用户还款。同时,用户信用记录、逾期记录,京东也有条件地提交到央行信用系统。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明白了吧。没错,京东白条实际上就相当于银行的信用卡。当然,京东对白条的业务并不是盲目开展的,并非谁都可以申请到白条。京东在这方面有着严格的风控机制。京东白条的业务主要面向那些在京东有良好信用的用户。

当你需要申请京东白条时,就需要回答京东推出的几道测试题,如果测试结果过关,你就拥有了京东白条的使用权限。如果结果没有通过,那就无法拥有京东白条的使用权。一般来说,会员等级高的账号,比较容易获得公测的资格。因为等级越高,说明对京东的忠诚度越高。

我对“京东白条”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以我在金融界工作了近十年的经验来看,我不得不承认,京东白条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事物,它是京东推出的又一重磅武器,它不仅可以提高京东的关注度,还可以网罗更多的用户在京东消费,同时借助这些粉丝的力量,大大提升自己的销售额。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还能大大提升目前正筹备上市的京东的估值,可谓一举多得。

其实,京东白条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向金融信用资产领域又迈进了一大步,吹响了互联网金融攻破传统金融银行信用资产业务地盘的冲锋号。这可以被我们看成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我觉得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传统金融、传统银行主体业务的心脏,势必会对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产生极大的冲击。

我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以京东白条为首的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将逐步渗透到传统金融业务的所有领域。如此一来,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地盘被互联网金融蚕食,这将会大大影响到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据我所知,银行信用卡收入占到了银行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50%以上。这也是传统金融行业如芒在背的原因所在。面对互联网金融高歌猛进的势头,传统金融如果不奋起迎战的话,很有可能四面楚歌。

有时候我会思考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当你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在线实时完成申请和授信过程,免费得到一张虚拟的信用卡,所要偿还的利息也比银行信用卡低得多,且京东商城商品种类繁多,任何你需要的商品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大费周折地去银行申办信用卡吗?肯定不会,这种无实物卡的虚拟信用卡对用户来说更加便利、快捷。

京东无疑是聪明的,它正是切合了用户的心理,让用户以更便捷、更实惠的方式进行消费,如此才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和忠诚。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京东白条”产品首批开放50万个白条名额,只要能够精心挖掘推介,一旦推广成功,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用户量一定会成几何级数上升,京东目前拥有1.2亿注册用户,那时候,京东注册用户数量必将飞速增长,再创新高。

在这个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时代,传统金融行业必定会受到猛烈冲击。但是,有竞争的地方就有斗争,任何想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的企业或个人,都必须面对同行业的残酷竞争。只有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是谁,自己应该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如此,才能在巨头林立,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成为一方霸主。微信抢红包:点燃移动支付大战

2014年的除夕前后,“红包”这个词语可谓是红透了半边天。收红包不仅是国人春节的一种传统习俗,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移动支付大战的导火索。当时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红包”,如果除夕前后没有抢几个红包或派发几个红包,出门在外都和别人没有共同的话题。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壹钱包红包,等等,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红包玩得最好的当数微信的“新年红包”。

1月28日,“新年红包”的图标出现在了微信“我的银行卡”界面中,广州的微信员工最先开始使用。一位新年红包开发团队成员说:“微信‘抢红包’上线以后,我试着往一个90人的好友群里放了10个20块钱的红包,然后群里就爆炸了,大家都疯了似的在抢,真的是玩了三天三夜,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更恐怖的是,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微信红包通过聊天群蔓延到其他大城市中,两天后全国各地的人都在玩抢红包。”

这位员工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在除夕前夕,我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谈论抢红包,一个同事对我说:“除夕夜都忙着抢红包,春晚演了什么都不知道,抢到了80多个红包,金额超过600元,自己也发出去将近500元的红包。”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也告诉我说:“大年初一我女儿拿着手机低头抢红包,忙得连饭都不吃了。我一看挺有意思,就也加入了抢红包的队伍。那天我抢到了不少,有50元的,有几角钱的,其实抢了多少钱并不重要,关键是收到红包时很快乐,经过感情互动和一些朋友也亲近了不少。”

据财付通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夜参与抢红包活动的总人数最多,达到482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零点时分,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拆开。从除夕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此外,数据还显示,全国平均每个红包7.5元,抢空红包的最快速度是1.7秒,发红包最多的“土豪”发了近2000个红包,抢红包最多的人则抢了近800个红包。

看到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你不服都不行。当我看到这些令人感到恐怖的数据时,我不得不承认腾讯的聪明之处。不少人认为腾讯在微信中添加“抢红包”这个功能是为了增加微信用户体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绝非如此!

在我看来,腾讯推出“抢红包”这一应用,除了增加微信用户的活跃度之外,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推广微信支付。这是一种绝妙的营销策略,因为所有发红包的用户和收取红包的用户,都必须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微信支付绑定。如此一来,这些抢红包的微信用户就成了将来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

此外,有数据显示,微信抢红包这一应用在除夕前后几天就使一亿微信用户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微信支付绑定在一起。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支付宝花了八年的时间才网罗了一亿用户,而微信抢红包在短短几天内就干了支付宝八年的活,并且还不花腾讯一分钱。这怎能不算作一种奇迹?

当然,微信支付创造这种奇迹也是植根于腾讯的平台优势,因为腾讯有着6亿微信用户,这种庞大的资源帮助腾讯在移动支付领域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吃下一个规模无比巨大的增量用户,轻松将微信支付从年轻人群推广到全民。这也是微信营销取得巨大成功的具体表现。

微信支付作为移动支付领域的后起之秀,它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微信支付发展起来了,支付宝的用户数量势必会受到分流的影响,而这是马云决不允许的。支付宝作为目前全球领先的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是绝不会允许其他移动支付平台挑战自己在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霸主地位的。

但是,面对微信支付表现出的星火燎原之势,以及在生活服务市场的高歌猛进,一向非常淡定的马云再也坐不住了,他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写道:“确实厉害!此次春节‘偷袭’确实计划和执行得完美,幸好春节很快会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但确实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2013年下半年,马云还在一次会议上高调宣布“火烧南极,把企鹅打到老家去”,当时的凌厉气势可见一斑。哪想到,短短几个月之后,腾讯就“偷袭”成功,仅仅用一个春节红包测试版就让支付宝移动支付领域的老大的地位受到重创。

从马云这条微博中我可以看出马云当时的心情,低沉、震惊。同时马云的话还有一种引申的意味,他是在告诫自己,也是在告诫我们,在这个互联网金融群雄逐鹿的时代,如果一时缺乏感知、一时疏于防范,一时缺失超前的互联网思维,就会有被对手超越甚至颠覆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百度是“人与信息”的连接,腾讯是“人与人”的连接,阿里巴巴是“人与商品、企业”的连接。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人、服务、设备之间的连接需要被重新架构。

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之一就是移动支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信息通通在移动端被整合。各个互联网巨头为了占据移动支付的终端入口,就必须疯狂扩军备战,抢夺制高点和领头羊的位置。

可以说,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谁掌握了移动支付,谁就是王者,因为移动支付是O2O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促成交易的关键所在。就像我们玩游戏闯关,一共20关,前面闯过了19关,这都不算成功,只有过了第20关,才算成功。移动支付就相当于第20关。

O2O,全称Online To Offline,翻译过来就是线上线下电子商务。谁为线上?是消费者。谁在线下?是商品和服务。O2O就是要把线上的消费者通过线上营销、推广与线下商品和服务连接起来,在线选择、购买、支付,然后到线下去享受商品和服务。只有支付成功,交易才能成功。

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上说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伴随4G业务的推出,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占总网民数的81.0%,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

从这则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用手机上网的人要比用电脑上网的人多得多,也就是说,未来的主流支付方式是移动支付,这一点毋庸置疑。这就是移动支付战场上硝烟四起的根源。

其实,阿里巴巴在“红包”概念运用方面也下过不少功夫,甚至比腾讯还要超前。无论是吸引用户安装手机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系软件,还是“双十一”、“双十二”等促销活动,送红包都是阿里巴巴推广的重要手段。并且在2014年1月24日支付宝手机客户端支付宝钱包也正式推出“新年讨红包”的活动。但是,由于支付宝钱包缺乏微信这种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的支持,所以推出的“抢红包”活动并没有腾讯所取得的效果好。可以说,在这场新年移动支付大战中,腾讯显然略胜一筹。

不过,正如马云所说的,“幸好春节很快就会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微信虽然有着6亿巨量用户,但并非没有弱点,腾讯体系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关系,它的主要定位是社交,在这种关系中,“支付”是偶然;而阿里巴巴体系的核心是人与企业,这种关系中,“支付”是必然。所以,微信支付还有一个很大的门槛需要去迈,这就给了阿里巴巴反击的机会。

至于未来是什么样,谁胜谁负,会不会有新的后起之秀,在风云变幻的互联网金融时代,谁也无法预测。我只能说,在互联网金融扑面而来之际,一场由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等掀起的移动支付大战将会全面开打,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腾讯和阿里巴巴双方,甚至是多方的移动支付大战也将很快进入贴身肉搏的高潮。

让我们拭目以待。余额宝二代VS定投宝:激战正酣的互联网理财市场

2014年2月1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元宵节和情人节凑在了一起,不折不扣的双喜临门。这一天本该是个祥和、浪漫的日子,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出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余额宝二代约战定投宝,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对攻,诠释了互联网理财市场的全新格局。

春节之前微信发起的“抢红包”活动,打了支付宝一个措手不及,这让马云再也不敢大意。所以,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二代其实就是针对腾讯的一种反击。当然,腾讯也不甘示弱,它挺起胸膛推出了定投宝。于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围绕互联网理财展开大战。

不过,两者的开打,引来了更多旁观者加入战局。继2014年1月推出个人理财产品“零钱宝”之后,苏宁的对公理财产品也于2月26日18点正式上线。紧接着,百度、易宝支付、盛大等一大批企业先后入局,各个巨头都挖空心思推出各种“宝”,“余额宝”、“活期宝”、“收益宝”,一时间,应有尽有,互联网理财市场硝烟四起,空前热闹,“宝宝军团”都在奋力厮杀,力图突出重围,笑到最后。

不过,这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还要属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个国内互联网巨头。它们旗下的余额宝二代和定投宝,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大家先来认识一下余额宝二代和定投宝。

余额宝二代

1.挂钩标的:保险产品。

2.收益率:预期年化收益7%,保证投资本金安全,保最低2.5%的年化收益率,不保证最高收益。封闭期1年(要求流动性的投资者要注意啦!一年内不能取出)。

3.资金门槛:每个用户限购2000份,每份1000元,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定投宝

1.投资标的:中证腾安价值100指数成分股、备选成分股、新股(一级市场初次发行或增发)等。

2.“定投宝”将直接切入到A股,被认为是首只互联网权益类基金。其实质是一款股票型基金,是不保本的,未来收益怎样不好说。我认为最大的特点是零认购、申购和赎回费率。

3.购买渠道:银河基金(直销)、国内26家券商、天天基金网、数米基金网、众禄基金网(代销)。

4.购买费用:号称零认购申购和赎回费率。

5.资金门槛:10元起。

余额宝二代和定投宝属于不同的理财产品,前者属于保险类理财产品,后者属于股票类理财产品。后者特色鲜明,被业界认为是首款互联网权益类基金。也就是说,这类股票型基金是不保本的,风险相对来说要比余额宝二代要高。但富贵险中求,风险高,收益自然也高,这也是定投宝的一个吸引人之处。不过对于未来的收益如何,谁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讨论两者的收益,也无法告诉大家两者孰优孰劣,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种趋势,互联网理财时代已经开启。余额宝二代和定投宝同期推出当天,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让同行们大跌眼镜。据支付宝官方发布的消息称,上午10点钟开售的总额5.8亿元的“元宵节保险理财产品”在3分钟内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在下午又追加3亿元,又在三分钟被抢购一空。也就是说,余额宝二代推出的8.8亿元理财产品在6分钟内被4.3万用户抢购一空。

而“定投宝”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凸显“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土豪”风范。由于抢购者太多,短期内访问量激增,导致部分用户无法正常登录官网进行交易。

从以余额宝和定投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表现来看,这片互联网理财蓝海刚刚兴起,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积极布局的战略正在全面展开。不少客户、学员都问过我,为什么互联网理财产品会在2014年呈现出如此火爆的局面。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马太效应发挥作用的情况将会越来越普遍。如今的时代是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小鱼和慢鱼没的吃的时代,强弱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小者更小,弱者更弱的情况会更普遍。

在有着互联网金融元年之称的2014年,如果一开始就在互联网金融蓝海中处于劣势,那未来超越别人的机会就会更加渺茫。2014年不拼,更待何时。等到2015年?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后来者也该洗洗睡了。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也是互联网企业,也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赶早不赶晚,宜早不宜迟,一定重视马太效应。起步晚了、迟了,在往后的追赶进程中就要付出难以估计的代价。这也是阿里巴巴大力推出的来往干不过腾讯的微信,而腾讯倾力推出的拍拍网干不过阿里巴巴的淘宝网的原因。

可以想象到的是,未来在互联网领域,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两马之争会更加激烈,但若想颠覆对方在各自领域龙头老大的地位,成功的机会依然渺茫。因为双方彼此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在对方优势领域制胜的机会。

当然,如果两马合作,那无疑将形成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绝对霸主,其他互联网企业将会在夹缝中也难以求生存。但是,市场、国家会允许一个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巨头存在吗?绝对不会,因为那时候倒霉的会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如今,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市场掀起的风浪,已经成功搅局了传统金融市场,效果非常明显。除了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各种“宝”,那些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各种“宝”,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现金宝”、民生银行的“如意宝”、兴业银行的“掌柜钱包”、中国银行的“活期宝”、平安银行的“平安盈”、金融巨头平安集团的“壹钱包”、交通银行的“快溢通”、广发的“智能金”,等等,这也是传统金融机构不得已而为之。

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不想坐以待毙,一方面也想在互联网理财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所以陆续推出各种“宝”,上演绝地反击,大有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决一死战的架势。

很多人在观看“宝宝”大战的过程中应接不暇,竞争者层出不穷的招数使人眼花缭乱,一时间都不知道该选哪个“宝”作为投资理财的最佳渠道。我觉得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局面越混乱,越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人们在关注的过程中,个人的互联网理财观念和经验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这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理财市场的发展。

对于未来互联网理财市场会出现何种格局,我只能说,互联网理财市场不管斗争多激烈,各方豪杰如何各出奇招辣手摧花,如何跑马圈地,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存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躺着挣钱”的日子将走到尽头,我们这些普通储户将成为真正的赢家。本章要点回顾

1.2014年将是互联网金融的新纪元。

2.互联网金融未来会颠覆传统金融的体制。

3.2014年2月27日,余额宝用户量已突破8100万户,总规模逼近5000亿元。

4.2014年2月13日,京东又正式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京东白条”的业务。

5.微信抢红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户将自己的银行账户和微信支付绑定。第二章第三方支付:“三马”鏖战,谁主沉浮

互联网金融时代,以支付宝、财付通、壹钱包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O2O蓝海中跑马圈地,争相出海,加速布局。在这场群雄逐鹿的第三方支付革命中,谁是成王,谁是败寇?第三方支付到底是时代的产物还是冗余?让我们一睹为快吧。移动支付爆发性增长

早在2010年的时候,移动支付“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就对我的一些客户和学员说过,移动支付将会成为未来支付方式的主流,只要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和推广,移动支付就会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当时很多人对于移动支付还是非常陌生的,听了我的话后感觉不可思议。但是事实证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

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额只有442亿元左右,但到了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额达到了742亿元左右,增长幅度达到67.78%。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周边带动的影响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在2012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持续发力,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额再次创下一个记录,1445亿元左右,增长幅度达到94.7%。当时有客户和学员对我说,没想到你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我笑着对他们说,这才哪到哪啊,稍安勿躁,2013年和2014年,才是大戏开场年。

我当时并不是完全瞎猜,因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明朗,周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注意到了移动支付,比如说不少人的手机上都有了支付宝客户端和微信支付客户端,加之微信良好的信息传播和共享作用,我就判断移动支付将会在2013年和2014年获得更大的突破。

2013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年互联网领域开始沸腾了,发生了很多大事件,这些事件为移动支付的继续发力奠定了基础。果不其然,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额达到13010亿元,增长幅度800%,迅猛的变化,使不少人差点惊掉下巴。而2014年,作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也作为移动支付元年,移动支付无论是在交易额还是使用人数上,都将更加出人意料,2013年的成绩将远在其后,难以望其项背。图2-1 2010年~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对比图

说到这里,或许有些读者还不太清楚移动支付到底都包括哪些内容。其实很简单,从广义上来说,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式。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这种方式目前在国内不少一二线城市都已出现。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都属于远程支付。

而从狭义上来说,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比如说我们用支付宝在淘宝上买东西,用支付宝在麦当劳里买汉堡、咖啡等,用微信支付交电费、水费、手机费等,都属于狭义上的移动支付。

2014年3月初,我去深圳出差,在美宜佳便利店买东西,得知该店已经支持条码支付。当时我身后排队的人不少,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刷卡消费,而是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钱包“条码支付”功能,让收银员扫描了一下条形码,只用了一秒钟就完成了付款。这种快速的移动支付方式不仅为自己节省了大量时间,也为商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商家都已经看到了这种快速的移动支付方式的优势,并将它视为布局O2O的利器。在深圳那几天我还得知,便利店领军企业7-11正式宣布支持条码支付,首批广州300家店已经开通,深圳150家门店也将开通该支付方式。同时,深圳的海王星辰、美宜佳全国5000家门店都已经开始支持条码支付。种种迹象表明,移动支付正进入线下布局的“加速期”。

事实上,对零售企业而言,移动支付的价值并不只是增加一个交易支付通道,更为商家推进O2O营销战略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就拿超市收银台来举例说明吧。现金支付对于超市和收银员来说,是个成本很高的支付手段。首先,收银员要面对假币、残币风险,即便已经非常小心,但层出不穷的假币还是让人防不胜防。另外,繁杂反复的找零动作让收银员疲惫不堪,店长还需要每天去银行排队存款。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都会忽略掉,超市里哪里会有那么多零钱呢?除了银行提供一小部分外,剩下的就需要去菜市场、小摊档去兑换零钱了。所以说,在现金收银的背后,是超市耗费的大量的精力。

银联卡、信用卡支付的方式,同样需要很大的支付成本。我们从刷卡到输入密码,再到签字确认,这一系列环节通过后,通常需要超过一分钟的时间,这大大降低了超市的运营效率,同样不划算。

再者,咱们往大的方面说,我们每天使用市场上流动的纸币,存在被传染上各种疾病的隐患,而如果使用移动支付,则方便卫生得多。此外,纸币都有破损,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在市面上流动的纸币该有多少,在流动过程中将会有多少纸币因为破损过大而报废,这一年下来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资源损失?所以,随着移动支付各方面条件的逐渐成熟,它必将成为未来的支付主流。

虽然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巨大体量相比,目前中国的第三方支付还只是“小支付”,就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多个领域而言,第三方支付还是“微领域”。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假以时日,这个小支付必将走向大金融,这个微领域,也将开疆扩土,拥有更广袤的天地。因为第三方支付更符合时代的主流,它切合了时代的脉搏。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符合世界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大环境的引导下,一切都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主角无他,阿里巴巴

说起第三方支付,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对象肯定是支付宝。没错,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是当今中国,甚至是世界第三方支付领域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中国批发零售业从传统的“批发—分销代理—零售”的产业链流程转向C2C、B2C在线零售的产业链流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它还成功地发挥了让中国传统百货业重新洗牌的作用。

2012年,全国百货业首次出现销售额增幅远低于社会商品零售额增幅,百货业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等网商平台的挤压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而支付宝的上线业务余额宝规模在2014年2月28日突破5000亿元,用户数超过8100万,用户数量超过A股股民,这又一次让国人充分领略了创新的惊人魅力。

我在研究移动支付发展趋势的时候,从支付宝管理方得到了一些权威数据。得到的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期间,支付宝用户利用手机支付超1亿笔,手机支付占支付宝支付的比例高达52%。在春节的7天假期里,用手机进行购物、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购买余额宝等服务的支付宝用户超过5000万人,并且,这7天里手机淘宝的日均用户访问量与去年同比增长超过3倍以上,而支付宝日均成交额更是2013年同期的4.38倍、2012年同期的42倍。

此外,支付宝数据还显示,有1134万人在手机上通过支付宝钱包充话费,是2013年春节的6倍;220万用户在手机上还了71亿元的信用卡欠款,是2013年春节的10倍;超过150万人次通过支付宝支付打车款,最繁忙的大年初七,有近30万人用支付宝支付打车款;自2013年12月23日春运车票开售以来,截至2月6日,共有近3000万人次通过支付宝购买火车票,其中,用手机支付宝购票的用户超过1000万人次。

到今天,如果还有人自己跑到固定网点去交话费、水电费、还信用卡,那肯定会遭到周围年轻人的笑话。相比支付宝这个第三方支付霸主,什么快捷支付、卡通支付、网点支付都弱爆了。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快节奏时代,没有人愿意把时间花在等待和繁琐的程序上,一切拖沓、冗杂的生活方式,都将会成为前行的裹脚布,被远远抛在时代的背后。不管你信不信,也不管你能不能适应,未来生活的主流方式都是移动支付。而阿里巴巴作为移动支付领域的先驱和绝对主角,它的光芒无人能及,其他后来者要想望其项背,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行。

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爆发性增长,阿里巴巴再次加快了在线下的布局速度。凡是有可能实现第三方支付的商店、超市,它都会见缝插针地打上自己的标记。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另一方面是为了堵死后来者的出路,让它们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2014年1月,在全国实现支付宝条码支付的便利店数目已经超过8000家,囊括四川、上海、浙江等五大省市,其中就包括了美宜佳、红旗连锁、喜士多等国内零售巨头,支付宝取得的骄人业绩可见一斑。

但是,阿里巴巴依然淡定如初,马云相信,这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后面的路途依然漫长,他必须带领阿里集团持续发力。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做中国老大,而是做世界老大。

2014年3月7日开始,支付宝在全国开展“一分钱吃中华名小吃”的活动,用户使用支付宝钱包支付一分钱,就能在参加活动的店铺中获得一份支付宝钱包专享招牌小吃。此次参与活动的商户多为全国或地区性连锁小吃品牌,目的在于让用户能够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比现金支付更便捷的移动支付的消费体验。这也是继支付宝方面喊出“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事件后的又一次豪放出手。

当天浙江嘉兴地区的8家绝味鸭脖店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且绝味鸭脖总部B2C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绝味鸭脖全国18个城市的600多家连锁门店都参与了活动。如果试点成功,市场反响不错的话,那意味着这将是消费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从这位负责人的话中我们看到他对这种支付方式是持支持态度的。阿里的这次试水,估计可以引发一场小吃零售业态的新消费潮流。虽然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有些合作店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小店面硬件配套不到位,连基本的收银机器都没有,还有就是员工不习惯利用新技术进行收银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阿里的线下布局。但阿里如果能解决这些短板,势必可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个人相信,移动支付技术操作简略便捷、体系搭建成本低廉,而且跟商超零售业的传统收付习惯十分相近,只要有一点超前意识的商家,都应该选择这种第三方支付手段。因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必须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并且这是迟早都要面对的支付革命,如果固步自封,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

目前,支付宝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其实名制用户已经达到三亿多,是移动支付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引领中国电子商务变革的“创始人”,是促进金融业变局的“搅局者”,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变化的“内部人”,是启发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的“敲门人”。

但是,成绩和功劳只属于过去,梦想成为世界巨人的阿里巴巴,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它还需要登高望远,因为无限风光,尽在险峰。阿里巴巴的前景与辉煌,仍在明天。微信支付:6亿潜在用户的新生巨兽

微信自2011年发布以来,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高速”成为其专有代名词。从0到1亿用户,微信用了14个月时间;从1亿到2亿用户,微信用了6个月时间;从2亿到3亿用户,微信用了4个月时间。此后,微信用户数量以每5个月增长1亿的速度稳定迈进。2013年10月底微信用户数终于突破6亿。此前的2013年8月15日,微信的海外用户就超过了1亿。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微信在社交网络上展现出的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当微信用户数量称霸社交网络后,微信支付就应运而生。其实,微信支付是腾讯很早之前就定下的一个战略,这也是腾讯为什么要优先于QQ极力推广微信的原因,因为即便大力开发和升级QQ,它也很难具备移动支付的功能,所以腾讯就要打造一种新的软件,这种软件要比QQ更时尚、更新颖、更先进。于是微信就成了不二选择。在打造微信之初,腾讯就赋予了微信一种使命,“未来把用户与实体世界连接起来”,这就是微信支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