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饮食用药调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2:16:24

点击下载

作者:戴德银,黄茂涛,代升平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肝病饮食用药调养

肝病饮食用药调养试读:

前言

肝脏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就达2%~20%;全世界约1/3人口即20亿人有既往或持续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清学证据。全球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15%~25%将死于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硬化或肝癌,每年约100万人死于急慢性HBV感染。若将甲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等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癌、肝性脑病、肝内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病(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加在一起,防治肝病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对国家的财政支出,还是公民健康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都是严峻的挑战。

然而,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癌等,都是可防可治的。就目前而言,大约有1/3的肝病经科普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可以预防的;有1/3的肝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另外1/3的肝病通过合理而有效的综合治疗,则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生活)质量,并使生命延长。

本书介绍了肝脏的一般常识,如肝脏的基本形态、位置、结构及生理功能,肝脏为什么容易患病,诱发肝病的不良生活方式等。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型肝炎)、肝癌、肝性脑病、肝内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病(炎)、脂肪肝、肝硬化的中西医防治原则和措施,包括中西成药、方剂治疗、药膳调养、饮食原则和食疗食谱主辅料、烹饪与服法、功效、适用人群和搭配等。

抗击肝炎,预防在先。2014年,全国新生儿3次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达95%,4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下降至0.32%,总体新发乙肝病毒携带者数已明显下降。然而因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肝癌死亡人数会继续增加,并将在2050年左右达高峰。为此,我国应加强肝病科普教育,规范对所有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落到实处。

我国目前仍面临76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及456万丙肝患者的严峻挑战。有76%的受访医师认为,病人对丙肝认识不够,甚至错误;有37%的受访医师发现,病人不知道丙肝是可治愈的;30%的受访医师认为,病人没有认识到丙肝不治疗的后果。丙肝早期规范化治疗率仍很低,乙肝一线药物使用率不足四成;我国有关肝病的治疗指南、医保政策和药品价格还有待完善,综合防治肝病仍任重道远。

防治疾病用药不在名贵,而在对症;营养不在丰富,而在均衡!全书共收录防治肝病的100多种中西成药,方便读者查询和参考。书中收录的药膳和食疗食谱(主辅料多为大众化品种)300余方可降低普通人群的肝病发生率,对已患肝病的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或营养支持,或缓解症状、减轻痛苦而提高生存(生活)质量。药食同源,食疗和药膳是祖国宝贵传统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现代养生的重要内容。愿本书为从事肝脏疾病防治工作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患者本人及其亲属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素质和水平贡献微薄的力量!临床主任药师 戴德银2016年1月第一章肝脏病常识一、肝脏的基本形态、位置、结构及生理功能1.肝脏基本形态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储存肝糖原和解毒等重要功能。肝脏一般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肝脏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新生儿肝重占体重的5%。中国成年男性肝重相当于体重的2%(平均约1154克),女性平均约1053克;最重的肝脏可达2000克左右,胎儿和新生儿肝体积相对较大,可占据腹腔容积的一半以上。肝脏绝对重量以26~40岁者最重,以后逐渐减轻。中国人平均肝脏的径线为长25.8厘米,宽15.2厘米,厚5.8厘米。2.肝脏位置

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左)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当腹上区或右季肋区遇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可引起肝破裂。肝的位置会伴随呼吸运动而改变,平静呼吸时升降范围2~3厘米,女性及儿童的肝脏略低;站立及吸气时肝脏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肝脏稍上升。深呼吸或腹式呼吸时肝脏升降变化会更明显。

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可认为是病理性肝肿大;幼儿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属正常情况,但应排除有无其他病变或疾病因素。3.肝脏基本结构

根据肝脏外形自然沟裂,可分为左叶、右叶、尾状叶和方叶。左外叶和右后叶各自有一横的段间裂,将其分为上段和下段,肝左静脉位于左外段间裂内。尾状叶由一纵向的段间裂分为左、右两段,分别属于左半肝、右半肝。临床医生根据肝动脉和肝管在肝内分布的情况,以正中裂(主裂)将肝分为左叶肝(左半肝)、右叶肝(右半肝),再以肝裂分为左内侧段、左外侧段、右前段和右后段。每个肝段还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区。4.肝脏血管

肝脏血管包括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入肝血管又称为肝门血管系,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出肝血管称为肝静脉系。5.肝管系统

肝管系统分为肝内和肝外两部分。肝内部分起自肝小叶内相邻细胞的毛细胆管,亦称为毛细肝管,依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管、肝叶胆管。肝外部分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胆总管止于肝胰壶腹(Vater壶腹),与胰管共同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6.肝淋巴管与肝淋巴结

肝内淋巴来源于肝内组织间隙,由小叶间的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肝内淋巴中会有大量的蛋白质。胸导管内的淋巴1/5~1/2来自肝。

肝淋巴管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肝脏中重要淋巴管有肝膈面淋巴管、肝脏面浅淋巴管和肝脏面深层淋巴管。7.肝神经支配与肝血流情况

肝的神经来自腹腔交感神经的分支及右膈神经,通常肝胆系统接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肝血管则由交感神经支配其收缩,以调节血流量。故肝与胆囊病变引起的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一般认为是右膈神经传入的。切割、穿刺、烧灼肝并不因此产生疼痛感觉,而肝肿大或牵拉肝(纤维囊)或腹膜形式的韧带,则可引起肝区疼痛。

肝血供量大。肝脏血供量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14%左右。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1500~2000毫升。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占肝血供的3/4。肝动脉是肝的营养性血管,占肝血供的1/4,其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相对而言,门静脉对维持肝脏功能的作用比肝动脉更为重要。8.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具有导管系统,可将其分泌物排出,故又称为外分泌腺。同时肝脏又具有内分泌腺的性质,富含血窦,肝细胞产生的许多物质直接释放入血液中,影响和调节机体的代谢与生理功能(活动)。肝细胞一面紧邻毛细胆管,另一面紧邻血窦,不论毛细胆管和血窦,均为长而有腔的管道系统。肝脏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在肝内的生化反应达500种以上,主要是由于肝内有700多种酶。肝内富含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清除血中的异物,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胚胎时期肝还有造血功能,正常成人肝虽不参与造血,但仍具有这种潜在能力,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肝脏可恢复一定的造血功能。9.肝脏的脂蛋白与胆固醇代谢

包括肝脏在内的血浆中脂类(质)有三酰甘油(俗称甘油三酯,TG)、磷脂(PL)、胆固醇(Ch)、游离脂肪酸(FFA)。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两种,习称血浆胆固醇为总胆固醇。现将血液中脂类(质)及其代谢物正常参考值(由于仪器及试剂和检查方法的差异,可能有一定的波动范围)简介如下,供参考(表1)。表1 正常人空腹血脂水平参考值

总胆固醇(TG)正常参考值:<5.17毫摩/升(<200毫克/分升);轻度增高或边缘水平5.17~6.47毫摩/升(200~250毫克/分升);高胆固醇血症≥6.47毫摩/升(≥250毫克/分升);严重高胆固醇血症≥7.76毫摩/升(≥300毫克/分升)。

血清胆固醇酯(CE)参考值:2.34~3.38毫摩/升;胆固醇酯/总固醇的比值为0.6~0.8。胆固醇酯是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而成的,主要在肝脏内合成。增高提示可能有胆道梗阻性疾病,如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若减低则提示可能有肝实质性病变,如肝功能不全、急性肝坏死,甚至预后不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值:2.46毫摩/升(95.0毫克/分升);波动范围1.58~3.52毫摩/升(61.0~136.0毫克/分升)。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平均值:0.28毫摩/升(11.0毫克/分升);波动范围0.08~0.67毫摩/升(3.0~26.0毫克/分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值:1.41毫摩/升(54.5毫克/分升);波动范围0.83~1.84毫摩/升(32.0~71.0毫克/分升)。

磷脂(PL)平均值:(2.64±0.02)毫摩/升[(204.8±1.86)毫克/分升]。

游离脂肪酸(FFA)平均值:(605.0±190)微摩/升。

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正常参考值:<2.3毫摩/升(<200毫克/分升),波动范围0.64~2.58毫摩/升(57.0~228毫克/分升)。三酰甘油轻度增高或边缘水平:2.3~4.5毫摩/升(200~400毫克/分升)。高三酰甘油血症:≥4.5毫摩/升(≥400毫克/分升)。胰腺炎高危症:>11.3毫摩/升(>1000毫克/分升)。

血浆脂蛋白:脂类不溶于水,肠道消化吸收的脂类,必须以可溶解的形式才能转运给各组织、器官利用和储存,这种可溶的形式就是脂蛋白。脂蛋白由非极性三酰甘油(TG)、胆固醇酯(CE)、两性分子磷脂(LC)、胆固醇(Ch)和蛋白质组成。各种血浆脂蛋白都含有这些成分,但含量和组分却有所不同。二、肝脏为什么容易患病

肝脏不仅是体内最大的营养和代谢器官,而且由于肝细胞膜具有重要的胞吞和物质转运及解毒功能,由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特别是进入血液的各种致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包括药物、毒物、激素)都要经过肝细胞的胞吞和物质转运,当这些致病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和品种超过了肝细胞膜承受的负荷量之时,肝细胞膜便受损、变性甚至死亡,由此而产生许多常见的疾病,如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病毒性肝炎(其中以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肝癌、肝性脑病、肝内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总之,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在维持机体代谢稳态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而且参与多种代谢产物及异物(毒物)的生物转化与排泄。此外,肝脏亦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肝脏损伤时,其再生能力则是维持上述功能的基础。一旦肝脏的负荷超过了极限,便很容易患各种疾病。三、诱发肝脏疾病的不良生活方式1.诱发病毒性肝炎的不良生活方式

目前已发现的七种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炎,分别称之为甲型病毒性肝炎,较常见;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丙型病毒性肝炎,可见,但漏诊率较高;丁型病毒性肝炎,可见;戊型病毒性肝炎,偶见;己型病毒性肝炎,较罕见;庚型病毒性肝炎,罕见。

上述七种肝炎的感染途径有污染病毒食物的摄入,肝炎患者血液、体液(唾液、精液)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所有共用不洁的餐具、厨具,生熟菜板(砧板)不分开;医源性注射消毒不严,注射或输液器具混用;不洁的外科、口腔科器械和敷料等消毒不严、混用;误用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注射吸毒;有创伤的不洁接触;不洁性交;长期密切接触,且共用各种生活用具、床上用品以及水源和食物污染等都是导致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产妇为乙肝病人,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注射第1支乙肝疫苗,以后分别在第30天、第180天注射第2支、第3支乙肝疫苗。可防止新生儿患乙肝。2.与肝癌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

就肝癌的病因而言,比较重要的致病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病毒性肝炎(已前述,从略),肝硬化;

②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③饮水污染,即饮用具有致癌、促癌或致突变作用的物质(如六氯苯、苯并芘、多氯联苯、三氯甲烷等有机物)所污染的沟渠水、浅井水者,肝癌发病率明显偏高;

④其他因素,如长期饮酒,尤其是酗酒和吸烟会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特别是增加乙型肝炎(HBsAg阳性)患者患肝癌的危险性,家族遗传和家族聚集现象等;长期食用腌腊制品、熏制品、烧烤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品、高脂食品和过氧化食品。3.与脂肪肝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与非酒精性两大类。多数脂肪肝病人有肥胖、长期大量饮酒或酗酒、长期服药(滥用激素)、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既往史。嗜肥甘厚味、油腻食品;五谷杂粮、新鲜蔬菜等摄入量很少;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未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控制等。4.酒精性肝病(炎)相关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大量饮酒或酗酒,特别是烈性酒,会对肝脏产生直接毒害作用,并引起肝脏的一系列病变。所以戒酒和调整饮食成分如给予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使病情减轻;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易于氧化,可减少肝内脂肪蓄积。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减轻或阻止脂肪肝和纤维化的发生;胆碱、蛋氨酸有助于病情缓解;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给予保肝降酶治疗。5.与肝内胆汁淤积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

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包括肝炎、妊娠、药物、饮酒史、胆系或胰腺手术史、细菌感染、伴有其他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合并艾滋病)和静脉高营养等。不节制的饮酒史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是诱发本病的病因之一。6.诱发肝硬化的不良生活方式

肝硬化病人多有乙型、丙型或丁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或有酗酒、血吸虫病、长期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肝脏淤血、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血色病、肝外胆管梗阻、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病变等。而诱发肝硬化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前述的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脂肪肝等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或酗酒,高脂饮食,吃五谷杂粮和蔬菜等食物过少等。所以针对病因,应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血吸虫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应进食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应戒酒,避免鱼刺、碎骨头扎破曲张的食管静脉引发大出血,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误食被污染或腐败变质的食物。7.诱发肝性脑病的不良生活方式

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引起的,而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既可是外源性的,如摄入过多含氨的食物(蛋白质)或药物在肠道内转化为氨,也可以是内源性的,如肾病氮质血症时,血中大量尿素弥漫入肠腔。转变为氨,再进入血液等。由于肝病患者大脑对有害物质的耐受力下降,所以在发病开始数日内不能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鱼类、肉类、蛋类食物,以免血氨升高;也不能耐受麻醉、止痛、催眠、镇静等药物,如使用不当,则容易出现昏睡,甚至昏迷。所以,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和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进食含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各种食物,更不能乱用神经系统药物。四、如何早期发现肝脏疾病1.肝脏触诊

正常成人肝脏一般摸不到,但腹壁松软或体形瘦的人,深吸气时在右肋缘下约1厘米以内、在剑突下3厘米以内可触及肝脏下缘,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如肝下缘超过上述标准,肝上界正常或升高,则提示肝肿大;若肝上界相应降低,则为肝下移。肺气肿、右侧胸腔积液及腹壁松弛、内脏下垂等可致肝下移。肝肿大分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肝肿大常见于肝炎、肝淤血、血吸虫病。局限性肝肿大常见于肝脓肿、肝肿瘤、肝囊肿,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B超检查、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MRI)等进一步评估、诊断。2.常见几种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为节省篇幅,避免重复,病毒性肝炎、肝癌、肝性脑病、肝内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病(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常见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参见本书后述。第二章病毒性肝炎一、病毒性肝炎简介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其感染途径为污染肝炎病毒食物的摄入(经口传播)、肝炎患者血液(血液传播)、体液(唾液、精液等)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此外,尚有人提出蚊虫等叮咬因素,但未被公认。目前已发现7种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炎,分别称之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其病原为甲肝病毒(HAV);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其病原为乙肝病毒(HBV);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其病原为丙肝病毒(HCV);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肝,其病原为丁肝病毒(HDV);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其病原为戊肝病毒(HEV);己型病毒性肝炎,简称己肝,其病原为己肝病毒(HFV);庚型病毒性肝炎,简称庚肝,其病原为庚肝病毒(HGV)。

上述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经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一般可在7周~4个月内治愈。其他多为慢性发病,或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乙肝发病初(早)期若未被发现、诊断和及时有效地治疗,病程迁延反复,可导致肝硬化,也是肝癌最常见的原发病变。我国乙肝的人均发病率在10%~15%,慢性乙型肝炎约1.7亿人。丙型、丁型、己型、庚型病毒性肝炎虽有文献报道,其中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漏诊率较高,但在临床均相对少见。

据临床观察,病毒性肝炎除急性发病者出现乏力、黄疸、胃肠不适、低热症状外,慢性病例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因此,每年1次健康体检和病毒学血清标志物检测十分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和评估病情进展情况。二、病毒性肝炎防治原则

根据临床分类,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型及肝炎后肝硬化等,应辨证防治。1.急性肝炎治疗原则(1)休息 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缓解、黄疸消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约90%以上病人经过充分休息后,适当营养均衡清淡饮食和一般护肝药治疗即可痊愈。甲肝病人多于3个月内康复,病后免疫可维持终生。(2)饮食 均衡营养,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补充维生素和足够热量。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肝安)注射液等。可选用相宜的食疗和药膳食谱(后述)。(3)对症选用抗病毒药、辅助保肝(治疗)药 可酌情选维生[保乙]素B、维生素C等;护肝药如甘草甜素制剂;中成药退黄疸、[保甲]降转氨酶,如龙胆泻肝丸(颗粒、胶囊、片)、菌栀黄注射[保甲]液等清胆湿热剂。属淤胆型、重型肝炎者,应按淤胆型和急性重型肝炎治疗。2.慢性肝炎治疗原则(1)休息 注意适当休息,在病情好转后,应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2)饮食 宜高蛋白饮食,但勿摄食过量,以免发生脂肪肝。应戒酒。(3)改善肝功能 ①轻中度病人可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和护肝药1~2种;②有重症肝炎倾向时,应注意支持治疗,包括高能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人血白蛋白、输血;③消退黄疸、降低升高的转氨酶等。[保乙][保(4)免疫调节药治疗 可酌情选用胸腺肽、香菇多糖乙][保乙][保乙]、猪苓多糖及中成药乙肝灵丸、乙肝清热解毒颗粒[保乙][保乙]、乙肝宁颗粒等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在伴有乙肝、丙肝病毒活跃复制或有[保乙]重叠感染时,可考虑对症慎用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丙肝)[保甲][保乙][保乙]、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3.淤胆型肝炎的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 ①卧床休息,2~3级护理;②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饮食;③禁止饮酒。[保甲](2)对症治疗 ①维生素K。在血清总胆红素降至85微1摩/升之前,应每日给予10~20毫克肌注。②止痒。皮肤瘙痒者,按程度可给予止痒酒精(皮肤外搽)、氯苯那敏、西替利嗪、花蛇止痒胶囊等抗过敏治疗。③有消化道症状者,应对症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还可用止呕吐药物等。④对低蛋白血症者,给予人血白蛋白,每周20~30克,静脉滴注。⑤对有腹水的病人,可慎用利尿药。⑥对肝硬化病人,可给予预防并发症(如出血、肝性脑病)的药物。⑦对黄疸消退较慢者,慎用地塞米松2.5~5.0mg,静脉注射,隔日1次;不能用激素者,可口服茴三硫(胆维他)片50毫克/次,每日3次。4.重型肝炎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 ①卧床休息。②吸氧(持续或间断)。③昏迷或血氨升高者,限制口服蛋白质摄入量(30克/天)。④保证热量及液量:热量5.06~6.688兆焦/天(1200~1600千卡/天);液量1200~1800毫升/天。维生素K20毫克,静脉滴注,1次/日。⑤对症支持疗1法。酌情给予新鲜血浆200毫升/次,人血白蛋白10~20克/次,凝血酶原复合物400单位/次等。视病情每周用2~3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或支链氨基酸注射液(肝安)250ml,静脉缓慢滴注,可1~2次/日,或每1~2天输注1次。⑥长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用是丙肝治疗的一线方案。并推荐丙肝基因1型患者疗程为48周,2型、3型患者为24周。[典](2)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治疗 ①促肝细胞生长素[保乙],用于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早期或中期)、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的综合治疗。可口服,一次20~150毫克,1~3次/日,3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4个疗程;或肌内注射,一次20~40毫克,2次/日;或静脉滴注,将本品80~12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日,一般1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保甲][保乙]②尚可选用谷氨酸钾、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

[保乙][保乙][保乙]甘肽、硫普罗宁、门冬氨酸鸟氨酸、葡醛内酯[保乙]等。[保(3)抗病毒与免疫调节药物 可对症选用复方甘草甜素乙][保乙][保乙][保、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苦参素、胸腺肽乙]等。(4)治疗合并症 积极治疗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肝肾综合征等。5.肝炎后肝硬化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 ①休息。静止期适当运动,活动期以休息为主。②饮食。少渣、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软食为主。戒酒。(2)支持及护肝疗法 可酌情对症选用支链氨基酸、人血白蛋白、多烯磷脂酰胆碱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3)抗纤维化 可试用秋水仙碱1mg/次,1次/天;软消片,4片/次,一日3次,疗程3个月。(4)抗腹水治疗 遵医嘱。6.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接触了污染的物品,用手拿取食物(水果)之前都应先洗净双手;保证餐具、厨具、茶具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每次用后彻底清洗,定期彻底消毒(公共食堂、饭堂、酒店的餐具在餐后清洗干净后,均应每餐后进行彻底消毒);牙刷、毛巾、指甲刀、洗脸盆等都应个人单独使用。注意凉(拌)菜等食品卫生。(2)保障血液制品、各种输液、针剂、注射用具等无污染、安全有效,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保持环境卫生。医院病房定期彻底消毒。(3)大力推广无污染绿色健康食品(农作物)。(4)定期健康体检 包括定期查肝功能,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或“三对半”等)检查,若5项或6项全部为阴性,应该及时注射乙肝疫苗。(5)父母与子女、夫妻间家庭密切接触和母婴间要严格防止传播,必要时可用肝炎疫苗或肝炎丙种球蛋白加以阻断(传播途径)。可进行被动免疫或人工主动免疫。(6)病毒性肝炎病人,未住院之前,在家里的各种排泄物、分泌物以及使用过的衣物、用品等,都应彻底消毒,防止传播。

①排泄物。如果是比较稠的呕吐物、排泄物1份,则应加10%~20%含氯石灰(漂白粉)乳剂2份;如果比较稀则应加1/5份漂白粉(干粉),搅匀,放置2小时后才能处理(倒垃圾桶或厕所)。

②便器、厕所。肝炎病人使用过的大小便器,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小时;厕所宜用2%次氯酸钠溶液喷雾,或撒生石灰粉消毒。

③衣物、书籍。纯棉制品衣服、被褥等,可煮沸(100℃)15~20分钟;或流通蒸汽高压消毒30分钟;或强日光暴晒4~6小时。不耐热的毛毯、纯毛制品,书籍、人民币、票证、手表等,可用环氧乙烷0.4千克/立方米,或用甲醛(福尔马林)100毫升/立方米密闭熏蒸消毒。

④门窗、地板及人居环境,公用设施如电话、桌椅等,均可用0.5%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溶液,或3%漂白粉澄清液,或2%过氧乙酸水喷雾消毒;尚可用0.7%消洗灵(氯化磷酸三钠)水喷雾消毒或擦拭消毒。(7)保护易感人群 分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①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主动免疫,适用于幼儿、儿童及血清抗HAVIgG阴性者,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被动免疫,在暴露后2周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常用量0.02毫升/千克,肌内注射,保护率可达85%。

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主动免疫,当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阴性时,主要适合于新生儿、婴儿和青少年易感人群,分别于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5微克,免疫力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当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效价低于10单位/毫升时,应加强免疫。正常高危人群如感染科医护人员可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

③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正在临床试用的疫苗包括重组丙肝病毒HCVE、E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等,尚未在临床推广应12用。

④预防丁型病毒性肝炎。对未感染乙肝病毒(HBV)者。可接种乙肝疫苗,也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丁型肝炎。对乙肝病毒感染者,严格筛选供血者,控制医源性感染(如注射、针刺、创伤性操作、输血及血制品)对于防止丁型肝炎病毒(HDV)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⑤大肠杆菌和杆状病毒表达的戊型肝炎重组蛋白疫苗、衣壳蛋白疫苗等已进入临床试验,核酸疫苗尚在研制并成功进行了动物实验,有望保护易感人群。三、乙型病毒性肝炎1.西医识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其传染源主要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和急慢性乙肝病人,传染性的强弱主要与病毒复制指标如血清乙肝e抗原(HBeAg)、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HBV-DNA)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聚合酶)是否阳性有关。

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和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是注射(打针),包括预防注射、药物注射、输血及血液制品,意外被污染针头刺伤、针刺、采血、文身、注射毒品等。其余如牙刷、刮脸刀片(剃须刀)、口腔科操作过程中带有微量血液的飞沫以及其他手术及接触血液等,均有传播本病的可能。

由于患者的唾液、精液、乳汁、汗液、血性分泌物均可检测出乙肝s抗原(HBsAg),故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包括餐饮和性生活,也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母婴传播(垂直传播)亦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其中仅有小部分(5%~15%)是通过胎盘传播的宫内感染,而大部分是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的。故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以后隔1个月和第6个月再接种乙肝疫苗,则预防发病。

此外,对昆虫叮咬传播乙肝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毒学证据。

目前国内外乙肝指南推荐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为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2.中医识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将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热毒内伏,治宜解毒祛邪、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利胆理气、芳香化浊,重用解毒祛邪之品。常用综合方药,可选茵陈、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土茯苓、虎杖、板蓝根、大黄、蒲公英、灵芝、女贞子、五味子、生地黄、菟丝子、柴胡、黄芪、丹参、甘草等。(2)毒热蕴结、肝郁脾虚所致的胁痛、腹胀、乏力、便干、尿黄,治宜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可用大黄、贯众、柴胡、茵陈、白芍、[典]黄芪、甘草等组成的方剂或成药(如乙肝灵丸、颗粒、片剂)。(3)肝胆湿热所致的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可用贯众、土茯苓、黄芩、胡黄连、黄柏、[典][保乙]草河车、黑矾组成的方剂或成药(如乙肝解毒胶囊)。若兼有黄疸或无黄疸、发热或低热、口干或苦、口黏臭、厌油、胃肠不适、舌红苔厚腻等,可用虎杖、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北豆根、拳参、茵陈、土茯苓、白茅根、茜草、蚕沙、淫羊藿、橘红、甘草组成[典][保乙]的方剂或成药(如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胶囊、片)。(4)脾胃虚弱、血瘀阻络、湿热毒蕴所致胁痛、腹胀、乏力、尿黄者,宜用黄芪、丹参、茵陈、党参、白术、金钱草、制何首乌、白芍、茯苓、牡丹皮、川楝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组成的方剂或成[典][保乙]药(如乙肝灵颗粒)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保乙]还可选用乙肝养阴活血颗粒等。(5)尚有乙肝属肝蕴湿热型(疫毒内侵)、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之说。3.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潜伏期为30~160天,多为60~90天,临床类型呈多样化,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或HBV慢性携带者。乙肝病人均有HBV感染史。(1)急性乙型肝炎 根据临床有无黄疸,可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黄疸前期,患者可表现为发热,一般持续3~7天,伴有全身高度乏力、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易被误诊为“感冒”。黄疸前期一般延续数日至2周。随后进入黄疸期,其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样,巩膜及皮肤发黄。部分病人大便颜色变浅,淤胆者更显著,可有皮肤瘙痒,黄疸出现后,发热多已消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渐减轻;肝大至肋下1~2厘米,可有脾轻度肿大,黄疸期约持续2~6周。进入恢复期后,黄疸逐渐消退,症状消失。肝、脾肿大逐渐回缩,可恢复正常,整个病程为2~4个月。

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与黄疸型乙肝相似,但症状较轻,不易被早期诊断,病情迁延者可以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症状呈多样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全身乏力和黄疸等。可有肝脾肿大、肝病面容、肝掌和蜘蛛痣,可有出血倾向、内分泌紊乱等。肝功能检查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球蛋白、胆红素反复或持续升高,A/G比例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性疾病,如肾炎、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等。(3)重型肝炎 多见迅速加深的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40%),可有肝性脑病,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 临床较多见,起病类似黄疸型肝炎,但乏力和消化道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大便色浅,皮肤明显瘙痒,黄疸较重,尿色呈深茶色。尿胆红素强阳性,而尿胆原和尿胆素却减少和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正常。B超显示肝内、外胆管不扩张,无胆囊肿大。病程多在3周以上。(5)慢性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 常无自觉症状,无肝脏及脾脏肿大,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6)乙型肝炎“二对半”(“三对”)与临床病型及传染性的关系 参见表2。表3 乙型肝炎“二对半”与临床病型及传染性的关系

其他以下实验室检查(有条件时)项目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防治工作:①常规检查;②肝功能检查;③血清HBV标志物的检测(见表3);④血清HBV-DNA的检测;⑤肝组织学检查;⑥影像学检查等。表3 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型4.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西药(1)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可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不能进食者,可给予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和黄疸者,可静脉[保乙]输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强力宁)80~120毫升/天,或甘[保乙]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毫克/天,对减轻症状、改善肝[保乙]功能和消除黄疸有较好疗效。乙肝一线抗病毒药为替诺福韦[保乙]和思替卡韦。(2)慢性病毒性肝炎用西药

①抗病毒药。目前应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已批准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已用于临床的尚有恩替卡韦和L-脱氧胸腺嘧啶(LdT)。[典]

干扰素 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的调节和控制,涉及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用于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内的病毒性肝炎,临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一次肌内或皮下注射30~50微克,隔日1次,疗程为4~6个月;或重组人干扰素α2a,一次皮下注射500万单位,一周3次,共用6个月;或重组人干扰素α2b,其用法与α2a相同;或重组干扰素β,一次皮下注射300万~600万单位,疗程遵医嘱。[典][保乙]

拉米夫定(贺普丁) 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炎,成人口服100毫克,1次/天。HBeAg阴性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HBV-DNA转阴率在39%~65%(PCR法),60%的病人有肝组织学的改善。但90%的病人在停药后出现复发。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病人,再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HBeAg血清转换率仍可达18%。临床已观察到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ALT易反跳(升高)。[保乙]

替比夫定 用于乙肝病毒活动复制期伴转氨酶升高,成人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16岁以上每日口服1次0.6g,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可3~4日服1次。[典][保乙]

阿德福韦 又名贺维力代丁。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成人口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日1次口服10毫克。治疗48周后,肝组织改善率达64%。停药后也有引起HBV-DNA反跳及病情加重者。有建议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隔日交替口服),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停用拉米夫定。[保乙]

恩替卡韦 又名博路定。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成人慢性乙肝病人的治疗。口服,每天1次,每次服0.5毫克。拉米夫定治疗时发生病毒血症或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病人,推荐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服用1毫克,空腹时服用。恩替卡韦血清HBV-DNA转阴率高于拉米夫定,但停药后也可出现HBV-DNA和ALT反跳,只是发生率比拉米夫定组低。[保乙]

替诺福韦(韦瑞德,替诺福韦酯) 用于慢性乙肝和HIV-r感染。12岁及以上(体重35kg或以上)者每日口服1次300mg,治疗48周或遵医嘱。

此外,临床抗乙肝病毒的新药还有L-脱氧胸腺嘧啶、依曲西他平、克拉夫定、β-L-氟-4-脱氧胞嘧啶等,均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总结和观察。前述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无论是单用或联用,其远期疗效均相对有限。在决定治疗之前,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或生理状态、肝病的严重程度等,权衡利弊。后述的中医药治疗,在护肝和控制乙肝病情、稳定病情等方面,与西药治疗可能有互补性。[保甲]

②肝病辅助治疗用西药。比较公认的有谷氨酸、联苯双[保甲][保乙]酯、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力、肝[保乙][保乙][保得健)、还原型谷胱甘肽、苦参素(苦参总碱)乙][保乙][保乙]、硫普罗宁、门冬氨酸鸟氨酸、葡醛内酯(肝泰乐)[保乙][保乙][保乙][保乙]、乳果糖、水飞蓟宾、甲硫氨酸维B、1[保乙][保乙][保齐墩果酸、亮菌口服液以及托尼萘酸、香菇多糖乙]等。现将临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辅助治疗用西药举例如下。[保乙]

苦参素(苦参总碱) 有抑制乙肝HBeAg复制的作用,尚有利尿、退黄疸、清热解毒、降低转氨酶、改善肝炎症状之效。临床以1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滴速过快可产生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孕妇不宜用。[保

多烯磷脂酰胆碱(必需磷脂、易善复、易善力、肝得健)乙] 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脂肪肝、急慢性肝炎,包括肝硬化、肝性脑病及继发性肝功能失调。可口服和静脉注射,用法用量须遵医嘱。

此外,具护肝、改善肝功能的药物还有马洛替酯、辅酶A等,可对症选用。5.乙型病毒性肝炎用中药[典][保乙]

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胶囊、片) 其药物组成为虎杖、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北豆根、拳参、茵陈、土茯苓、白茅根、茜草、蚕沙、淫羊藿、橘红、甘草。功能:清肝,利胆,解毒。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因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或无黄疸、发热或低热、口干苦或黏臭、厌油、胃肠不适、舌红苔厚腻、脉弦滑数。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2袋(20克);或胶囊剂,口服,一次6粒(共2.4克),一日3次;或片剂,一次口服4~8片(1.2~2.4克),一日3次。[典]

乙肝解毒胶囊 本品由贯众、土茯苓、黄芩、胡黄连、黄柏、大黄、草河车、黑矾等中草药精制而成。功能: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因肝胆湿热所致的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成人一次口服4粒(1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典][保乙]

乙肝宁颗粒 其药物组成为黄芪、丹参、茵陈、党参、白术、金钱草、制何首乌、白芍、茯苓、牡丹皮、川楝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功能: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慢性肝炎属脾气虚弱、血瘀阻络、湿热毒蕴证,症见胁痛、腹胀、乏力、尿黄等。一般用开水冲服,一次1袋(17克),一日3次;小儿剂量酌减。治疗慢性肝炎,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典]

乙肝灵丸 其药物组成:大黄、贯众、柴胡、茵陈、白芍、黄芪、人参、甘草。功能:清热解毒,疏肝健脾。用于毒热蕴结、肝郁脾虚所致乙型病毒性肝炎,症见胁痛、腹胀、乏力、便干、尿黄。成人一次口服2克,一日3次;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20~50天为一个疗程。[保乙]

此外,尚可对症选用乙肝养阴活血颗粒、龙胆泻肝丸[保甲][保甲][保(颗粒、胶囊、片)、茵栀黄注射液、苦黄颗粒乙]等,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咨询医药专业人员后方可使用。四、甲型病毒性肝炎1.西医识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食入被HAV污染的水源、食物是暴发性流行的最主要传播方式,如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就是食用了被HAV污染的启东毛蚶(生食、半熟食、未熟透食)而引起的。由于人、猴可交叉感染,HAV可通过人-猴接触而传播。偶有误输HAV污染的血液、注射(注射吸毒)等因素而发病者。因外科手术、牙科手术而发病者罕见。

甲肝发病者以儿童和青少年较多见。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肝肿大以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无症状感染者甚为常见。甲肝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症肝炎者极为少见。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的甲肝灭活疫苗研制成功,甲肝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2.中医识甲型病毒性肝炎

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有类似甲肝临床表现的病例记载,但一直认为“流行性黄疸”属“黄疸”的范围。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多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以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湿热毒邪乘虚入侵肝胆,胆汁外溢,郁于血分而发黄疸,也有因脾阳不运、湿邪内阻而发黄疸的。

无黄疸型肝炎属于中医学“胁痛”“郁证”“肝胃气痛”“湿病”“积聚”的范围,以恶心、胁痛、脘腹胀满、身体倦怠为特征。主要由肝脾不和所引起。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甲肝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1个月左右。感染后可表现为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或临床感染,后者多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部分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病程一般呈自限性,无慢性化。病情轻重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症状相对较轻,小于1岁和5岁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无症状的比例分别为99%、90%;15岁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者达24%。(1)急性黄疸型 总病程1~4个月,偶有超过6个月者,但不会超过1年。在前驱期3~7日,多以发热起病,随后全身无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可伴有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尿色渐深,至期末呈浓茶状。部分病例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例有关节酸痛,皮疹,荨麻疹,肝脏轻度肿大伴触痛、叩击痛,血清转氨酶升高。到黄疸期(2~6周),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肝可明显肿大,部分病例的脾也轻度肿大,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ALT)明显升高。恢复期长达1~2个月,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急性无黄疸型 类似于急性黄疸型前期,但多无发热,以乏力和消化道症状为主,无黄疸,但血清转氨酶(ALT)明显升高。(3)亚临床型 较多见,症状较轻,仅有乏力、食欲减退,无黄疸,可有肝肿大、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4)隐性感染 多见于儿童,一般无症状和体征,ALT正常;但实验室检查有血清抗HAVIgM(甲肝病毒M抗原)阳性,粪便中检出甲肝病毒(HAV)。(5)急性重型 极少见但病死率高。多发生于40岁以上。50岁以上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如不接受肝移植手术,则很难存活。(6)急性淤胆型 发病3周后黄疸常达高峰,血清总胆红素>171微摩/升以上,约2/3患者可达342微摩/升以上,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多数超过60%,而ALT仅轻中度升高。多数患者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黄疸期2~4个月,约1/5病例超过4个月,但预后良好。此型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特殊形式,为肝内胆汁淤积,黄疸较深,持续时间较久,而消化道症状轻,肝损害不明显。(7)甲型肝炎复发 少数甲肝治愈者可在首次发病后4~15周复发,症状、体征、生化学异常均比首次发作轻,复发可不止1次,一般不会转为慢性。(8)诊断要点 ①有流行病学资料;②有上述临床表现;③血清学诊断,如果血清中抗HAVIgM抗体阳性和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HAVIgG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或粪便中检测HAV抗原或发现HAV颗粒,或HAV-RNA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均可确诊甲型病毒性肝炎。4.甲型病毒性肝炎用西药

目前,尚无治疗甲肝的特效西药,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保甲][保甲]保肝药物有谷氨酸钾、联苯双酯、多烯磷脂酰胆碱注[保乙]射液或胶囊剂(肝得健、易善复、易善力)、还原型谷胱甘[保乙][保乙][保乙]肽、苦参素(苦参总碱)、硫普罗宁、门冬氨[保乙][保乙][保乙]酸鸟氨酸、葡醛内酯(肝泰乐)、乳果糖、双

[保乙][保乙][保乙]环醇、甲硫氨酸维B、亮菌素及利胆药熊去氧1[保甲]胆酸等。对于较重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恶心、呕吐等临床表[保乙]现明显且黄疸较重者,可应用复方甘草甜素(苷力康、美能、甘草酸一铵复方胶囊剂),每1毫升含甘草酸单胺1.8~2.20毫克,盐酸半胱氨酸1.45~1.65毫克、甘氨酸18.0~22.0毫克;一日一次,可用80~10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胶囊剂1次口服1~2粒,每日口服2~3次,或遵医嘱。甘草酸二铵亦有相似效果,一次口服150毫克,每日服3次;或一次用150毫克(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对于急性淤胆型肝炎,上述治疗效果较差时(或无效),可酌情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之一种)治疗,病情控制后须逐量递减撤药。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详见乙型肝炎。5.甲型病毒性肝炎用中药(1)湿热蕴结,胆汁外溢 主症为身目发黄,色鲜明,发热、心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黄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

热重于湿者,兼见口渴、便燥,宜清热利湿、通泄瘀热。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50克,栀子12~15克,大黄5~8克,黄芩10克,板蓝根30~50克。剂量可随症加减。煎汤,每日分3次空腹饮温汤,10天为1个疗程。视黄疸消退情况,可连用2~3个疗程。

湿重于热者,兼见头身沉困、腹满便溏,宜利湿化浊、清热利胆。可选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50克,茯苓15~18克,白术12~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藿香15~18克,陈皮10克,六一散12~15克。剂量可随症加减。煎汤,每日分3次空腹饮温汤,10天为1个疗程。可酌情连用2~3个疗程。(2)湿困脾阳,胆汁外溢 主症为身目发黄,色晦暗,食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溏软,神疲畏寒,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或沉迟。宜温化寒湿、健脾和胃,佐以利胆。可选用茵陈术附汤加味:茵陈30~50克,白术15~18克,附片(制)10克,干姜10克,茯苓15~18克,泽泻12~15克,甘草5~8克。煎汤,每日分3次空腹饮温汤,日服1剂。或遵医嘱。(3)急黄 发病急骤,病情险恶,与西医“急性黄色肝萎缩”颇相似。主症为开始发热恶寒,随即出现全身黄染(甚则涕、泪、汗、唾液及小便均呈黑绿色),高热烦渴,胸满腹胀,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斑疹(皮下出血),烦躁不宁,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而燥或黄黑燥裂,脉弦滑而数。宜凉血解毒、清热救阴,佐以芳香开窍。可选用犀角散加减:犀角(水牛角代)粉10克、黄连7克,栀子10克,茵陈30~50克,生地黄25~30克,牡丹皮10克,玄参15~18克,菖蒲7克,至宝丹一丸(送服)。每日一剂。前8味中药饮片煎汤,取汁,分3次空腹饮温汁,其中1次将至宝丹一丸送下。(4)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①湿热内蕴,脾胃不和。主症为胁痛闷胀,恶心厌油腻,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尿黄而少,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宜健脾和胃、利湿清热。可选用金不换正气散加减:藿香15~18克,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茵陈25~30克,板蓝根25~30克,车前子10克(布包)。煎服,每日1剂。

②肝脾失调,气郁血虚。主症为胁肋作痛、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烦躁易怒,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脉沉弦。宜疏肝理气、健脾养血。可选用解郁养血汤为主方:柴胡10克,白芍12~15克,当归10克,白术15~18克,茯苓15~18克,甘草3~5克,生姜3~5克。煎汤服,每日1剂。

③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主症为胁肋胀痛或刺痛,串走或定着不移,面色晦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难,肝脾大,舌质暗淡、有瘀斑,苔薄,脉弦涩。宜疏肝健脾、化瘀通络。可选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川芎7克,赤芍15~18克,桃仁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枳壳7克,柴胡10克,甘草7克,白术10克。煎汤服,每日1剂。

④肝脾不调,水湿困阻。主症为胁下隐痛喜按,面黄无华,疲倦乏力,眩晕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动则出汗,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宜健脾柔肝、渗湿和中。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2~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30~50克,山药10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莲肉12~15克,砂仁3~5克,五味子7克。煎汤服,每日1剂。有市售中成药,咨询医师、药师后,仔细阅读说明书服用。

⑤肝肾阴虚,气滞不运。主症为胁肋隐痛喜按,身倦乏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腰腿酸痛,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四肢无力。宜养血柔肝、滋阴理气。可选用一贯煎加减:生地黄10克,全当归10克,白芍15~18克,女贞子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川楝子10克,枸杞子10克。煎汤服,每日1剂。(5)以下验方成药,供对症选用。

①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胆汁外溢。2方:茵陈、白茅根各30~40克,水煎服,日服1剂。茵陈五苓丸,每次服10克,日服2次。

②无黄疸型肝炎。脾胃不和,湿热内蕴。2方:丹参、板蓝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日服1剂。加味保和丸,每服7克,日服2~3次。

③无黄疸型肝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2方:舒肝丸,每服一丸,日服2次。沉香舒气丸,每服2丸,日服2次。

④无黄疸型肝炎。肝脾失调,气郁血虚。1方:逍遥丸(解郁养血汤);每服2~3钱,日服2~3次。

⑤无黄疸型肝炎。肝脾两虚,气血不足。2方:人参养荣丸,每服1丸,日服2次。黄精丹:每服2丸,日服2次。

⑥无黄疸型肝炎。肝肾阴虚,气滞不运。2方:河车大造丸,每服2丸,日服1~2次。大补阴丸,每服2丸,日服1~2次。五、病毒性肝炎饮食原则1.急性病毒性肝炎饮食原则

成人供给蛋白质每日100克左右,选用营养价值高的优质蛋白质,如牛奶及其制品、鸡蛋清等,也可用鸡(禽)肉、鱼类、牛瘦肉及瘦猪肉、兔肉等。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胡萝卜、南瓜和新鲜绿叶蔬菜;碳水化合物(米、面、五谷杂粮)每日供给量约300~400克;如食欲较好,则脂肪不宜过分限制。

少量多餐,每天可食4~5餐;不宜过饱,以免上腹部胀满不适。

限制产气易胀食物,如豆浆、炒(炖)黄豆;少食蔗糖、甜薯及其他产气食物;可适量饮服骨肉鲜菜汤。忌食辛辣刺激调味品。

禁止饮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尽量多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适量服用蜂蜜及制品、用香菇等烹饪的菜肴。

根据病人食欲及饮食习惯,采用蒸、煮、烩、炖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炸、煎、滑熘等烹饪方法。2.急性肝炎发病初期食谱(1)营养素构成 蛋白质40~50克,碳水化合物200克,脂肪25~30克,热量7.5兆焦(1800千卡)。(2)食物成分及每日摄入量 稻米210克,牛奶180克(毫升),鸡蛋1个(约50克)或豆腐100克,鱼类40克,砂糖40克,糖果30克,无害化绿色新鲜蔬菜(瓜类)约500克,薯类50克,水果(柑橘、猕猴桃等)200克,食用植物油(椰子油除外)约5克。3.急性肝炎发病1~2周食谱(1)营养素构成 蛋白质60~70克,碳水化合物360克,脂肪30~40克,热量8.36兆焦(2000千卡)。均为每日供应量。(2)食物成分和每日摄入量 稻米280克,面包100克,牛奶180克,鱼类50克,鸡蛋1个(约50克),豆腐100克,豆酱20克,无害化新鲜绿色蔬菜(瓜类)约500克,薯类50克,砂糖20克,水果(柑橘、猕猴桃等)200克,食用植物油(椰子油除外)10克。4.急性肝炎恢复期食谱(1)营养素构成 蛋白质90克、碳水化合物380~400克,脂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