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书系列(二)(套装共9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8:45:40

点击下载

作者:韩震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学启蒙书系列(二)(套装共9册)

国学启蒙书系列(二)(套装共9册)试读:

前言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历代仁人志士的智慧源泉和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瑰宝。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

国学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精神。通过阅读国学,能使孩子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策划编撰了《国民阅读文库·国学启蒙书系列》丛书,进而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为了向青少年深入浅出地渗透国学精髓,本丛书精选的均为国学中的经典读物,包括《唐诗》《宋词》《论语》《诗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山海经》《弟子规》《道德经》《增广贤文》《小窗幽记》《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围炉夜话》《笠翁对韵》《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大学·中庸》20本。在策划过程中,我们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本书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昔时贤文【原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注释】

①诲:教导。②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③韵:文章,这里特指以下的内容。【释义】

代圣贤之名言,谆谆教导着我们。

经过大量搜集,扩大篇章,使我们增加所见所闻。

观察了解今天的事需要借鉴古代历史,没有古代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一切。【阅读链接】专心致志的学徒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很好,所以当地人就称他为弈秋。

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他每天尽心尽力、非常耐心地教导他们,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艺传承于后人。但是同一老师教出的学生,不一定都是一个样儿。弈秋的两个徒弟就是如此。

其中一个徒弟,生性稳扎稳打。他谦虚好学,非常专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在弈秋教导他的时候,这个学生仔细观察弈秋的每个动作,认真思索弈秋所做的每一步安排,细细品味弈秋的每一句言谈。所以,他极为准确地领悟了弈秋下棋的精髓,并且棋艺进步得飞快,连弈秋都为之惊叹。

另一个徒弟却大相径庭。这个徒弟,同样天天跟在弈秋身边学习,在弈秋认真讲解下棋要领之时,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着棋子,可心思却被空中大雁占据,看到天空飞过的一只大雁,恨不得马上搭弓射箭,一下把它射落。结果弈秋的讲解,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学生的棋艺依旧拙劣不堪,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没有,弈秋对他极为失望。

这两个学生共同学棋,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最终的结果却有很大差别: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一无所获。这其中原因就在于: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知己知彼【原文】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注释】

①彼:别人,对方。②会:领会,理解。③能:能够有。【释义】

遇事应该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别人,对他人应设身处地去体谅。

酒应当同知心朋友一起饮,诗应当对能理解诗的人吟诵。

认识的人很多,称得上知心朋友的能有几个人?

与人相处总像初次相遇那样谦恭,无论多久也不会产生怨恨的心情。近水知鱼性【原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注释】

①时:时机,机会。②意:心意。【释义】

接近水才能明白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辨知鸟的声音。

山中的溪水时涨时落,卑鄙的人反复无常。

机遇走了,黄金会变成烂铁,时来运转之际,即使生铁也会贵如黄金。

读书应该用心去体会,仔细推敲,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逢人且说三分话【原文】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注释】

①逢:遇见。②发:花开。【释义】

与他人相逢时,说话要留有余地,别把心里想的全部讲出来。

用心栽的花往往并不开,无意插的柳树却时常长成绿荫。

画虎的形态容易,画出骨骼却很难;熟悉人的外貌很容易,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却很难。

钱财犹如粪土,仁义才价值千金。流水下滩非有意【原文】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注释】

①堪:能够,可以。②岫:峰峦,山谷。【释义】

流水从滩头流下并不是有意之举,白云从山峰飘然而出也原本是出于自然之意。

倘若不是登高远望百流归海,谁又会知道东流的水会聚得像海一样深。

走的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气力大小,相处的日子久了可以知晓人心的好坏。

两个人一条心努力,就可以得到买黄金的钱;若一个人一个心眼,什么事也干不成,日子越过越穷。【阅读链接】勾践卧薪尝胆

吴、越是春秋时期相邻的两国,为了争夺霸权,两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就是在攻打越国时被越国将士的乱箭射死的。临死前,他不停地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三年后,吴王夫差为报越王杀父之仇举兵攻打越国。双方交战于夫椒(今江苏省苏州一带),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吴王俘获。

越王勾践为了保住性命,以求将来有机会报仇雪耻,便请求到吴国当吴王的臣下,伺候吴王。吴王夫差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留他一条命。

到了吴国后,勾践被吴王安排住在阖闾大坟旁的一间石屋里,每天干一些喂马、扫马粪的脏活。吴王每次出去游玩,勾践都要趴在地上做马梯,让吴王踩着自己的背脊上马,然后再拿着马鞭走在车子前。周围的人看到了都取笑他说:“看,这是大王的马夫。”勾践听了,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脸上没有丝毫怨恨的神情。

有一次,吴王病了,勾践赶紧跑来问候他。正好此时吴王要大便,勾践搀扶着他大便后回来,又返回去掀开马桶看了看,闻了又闻,然后转过身对着吴王磕头说:“恭喜大王,您的病已过了危险期,再过两天就好了。”吴王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勾践回答道:“我检查过大王的大便,发现大王肚里的毒气已散发出来了。”

勾践就这样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这三年中,他忍辱负重,小心翼翼地伺候吴王,百依百顺。吴王被他的“忠心”所感动,就放他回到了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念念不忘在吴国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决心报仇雪恨。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吴国时的悲惨境遇,勾践每天晚上都睡在柴草上,还在睡处吊了一只苦胆,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以提醒自己永远不忘失败的耻辱。

这期间,勾践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富国强兵。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帮助百姓种地、纺织,积极训练军队,操练兵马。

公元前437年,越王勾践终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吴国大败,吴王自杀。越国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相见易得好【原文】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皆因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注释】

①风流:英俊的,杰出的。②饶:宽容,宽恕。③痴:傻。【释义】

偶尔相处容易,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马太瘦跑不起来,人穷就不能扬眉吐气。

能宽恕别人的人不是傻瓜,而傻瓜总是斤斤计较,从来不会宽恕别人。

有些人是亲戚却不像亲人,而有人不是亲戚却比亲人还亲近。美不美【原文】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注释】

①枉:徒然,白白地。②休:不要。【释义】

不管甜不甜,家乡的水总是最好喝;无论是不是亲戚,家乡的人最亲近。

黄莺和鲜花都唯恐春天离去太快,人们怎能随意虚度青春呢?

朋友相逢若不饮酒畅谈,空空而归,就连洞口的桃花也会笑话。

不要让美丽的女子衰老,不要让风流潇洒的才子贫穷。【阅读链接】孔子虚心学琴

孔子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还十分精通琴技,曾花费很大功夫拜师学艺,专注而执着。

鲁国有位著名音乐家师襄子,弹琴技艺出神入化,孔子得知后专程登门拜师。师襄子见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便有意推托,但孔子再三恳求,师襄子无奈只好应允。

初学时,师襄子把自己最喜爱的曲子教给孔子,在讲解完弹奏的要领后,就让孔子独自练习。孔子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遍一遍,不间断地练了十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得已经很不错了,就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学会了,那么从明天开始,我们改弹新的曲子。”

没想到孔子却说:“这支曲子的弹奏技法我基本掌握了,但对它的精神和内容却理解不深,所以只是会弹奏而已,缺乏神韵,您还是再让我练习几天吧!”

师襄子一听,心里十分高兴,他觉得孔子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很难得,于是又辅导孔子练习了几天。几天之后,孔子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支曲子,师襄子又提出让他改弹新曲。不料,孔子又一次拒绝,他诚恳地对老师说:“我虽理解了这支曲子的精神和内容,但并未吃透它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含义。您能让我再多练习几天吗?”

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自己的弱点,师襄子顿时哑口无言,只好同意他再多练几天。

又过了几天,孔子的琴艺有了更大的进步,连他自己也喜上眉梢,师襄子便再一次地提出更换新曲。可孔子还是认为自己没资格更换新曲,因此,他又一次恳求老师:“我还未体会到乐曲中人物的形象,想再练一练。”师襄子惊讶孔子能体会到这曲子的主旨。之前,师襄子怕此曲太过艰深,并未挑明它意在刻画人物形象,此时,孔子已自己体会到曲子的真谛,师襄子当然异常兴奋了。

几天后,师襄子来听孔子弹琴,一曲弹毕,孔子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似乎从乐曲中看到了一个人,他黑黝黝的脸,身体高大魁梧,目光深邃,有称王四国的气概。对啊,这不是周文王吗?除了他,还有谁?”

此时此刻,师襄子终于明白孔子为什么会成为大学问家了,他快速离席,佩服地冲孔子一拜,说:“你说得对,这曲子确实名叫《文王操》。”在家不会迎宾客【原文】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注释】

①阿魏:药名。②顾:关心,照顾。【释义】

在家不知招待宾客,出门在外,才知道缺少朋友。

贵重的黄金难造假,阿魏之类的药材却很少有真货。

有客人光顾时主人不予招呼,这样的人恐怕是个傻瓜。

贫穷时,即使住在闹市中也是无人理睬;人富贵了,住在深山中也有人登门认亲。谁人背后无人说【原文】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注释】

①筵:古人饮食宴会在席上,所以把酒席叫“筵”。【释义】

有谁背后不被他人议论,又有谁没议论过别人。

有钱人不管说什么话,别人都奉承他说的是真话;而穷人说的话,别人都不相信那是真话。

若是不信,请看宴会上的美酒,每一杯都先敬有钱的人。【阅读链接】鲁庄公一鼓作气退强敌

公元前684年,正值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一天,齐国派兵攻打鲁国,双方军队在鲁国的长勺摆开了阵势,伺机进攻。由于齐国军队强大,鲁国国君庄公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庄公还请来谋士曹刿,并邀他同坐一辆战车,随时听取他的意见。

刚摆开阵势时,鲁庄公就想命鼓手擂响战鼓发起进攻,但曹刿连忙阻止他说:“时机未到,现在发动攻击还不行。”

这时,齐国军队擂响了战鼓。但其将帅见鲁国军队一点动静也没有,担心进攻遭伏,便又停止了攻击的想法。不久,齐国军队又第二次擂响了战鼓,可是,鲁国军队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其将帅心有疑虑,依然没有发动最后进攻。

又等了很长一段时间,鲁国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齐国军帅终于肯定鲁国军队力量弱小不敢进攻,便第三次命令擂响战鼓准备攻击。

正在这时候,曹刿终于对鲁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擂响战鼓,立即进攻。”鲁庄公遂命令战鼓手擂响战鼓。

战鼓一响,鲁国军队便潮水一般勇猛地向敌阵发动了进攻,齐国军队没支撑多久,就溃败而退。鲁国军队俘获了很多战车和人马。

齐国军队刚刚撤退,鲁庄公就准备趁胜追击,想一举歼灭敌军。曹刿阻止道:“且慢,先等一下。”说罢下车蹲在地上,仔细地察看敌军车轮辗过的痕迹,随后登上车子前面的横木了望了一下前方,看了看敌军的情况,最后说:“可以下令追击了!”

鲁庄公一声令下,正处于胜利的喜悦之中的鲁国军队又勇猛地向敌军追去,果然大获全胜,俘获了更多的战车和人马。

后来,鲁庄公向曹刿请教克敌制胜的道理。曹刿说:“两军交战,军士们的勇气非常重要,往往是获取胜利的关键。一鼓作气,即第一次擂响战鼓,可以使军士振作起精神,这时勇武之气最盛;擂第二次战鼓,士气就低落了;等到擂响第三次战鼓时,士气早已衰竭,无心恋战,军队已萎靡不振,而我军正好振作起精神,勇气最旺盛,此时发动攻击,当然就能战胜对方。由于齐国军队强大,在战争中会有难以预料的战术。有时候,他们虽然看上去败退了,但有可能是以退为进。我下车看清他们的车轮辗出的痕迹是乱的,旗子也倒了,断定他们是真的败退了,才敢请你下令追击。”

鲁庄公一听,甚是佩服曹刿的武略。从此,一鼓作气也被作为一个成语传了下来,比喻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抓住了时机,就要一股劲儿把它完成。闹里有钱【原文】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注释】

①闹:闹市。②催:催赶,催促。③逢:迎接。【释义】

喧闹繁华的地方有钱可赚,偏僻幽静的地方最适宜安身。

来势像狂风暴雨,退去似微尘飘落。

长江水总是后浪推涌着前浪,世上新人层出不穷。

接近水的楼台最早映照到月亮的倒影,朝着阳光的花树最早接受春天的滋润。古人不见今时月【原文】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注释】

①道:说。②防:提防。【释义】

古人没有看到今天的月亮,而这月光却曾经照射过古人。

抢先一步能当君王,后到一步只有称臣。

不要觉得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之人。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十分正直的人,更要提防那些假仁假义的人。【阅读链接】毛遂自荐救邯郸

战国时期,秦国出兵攻打赵国,才几天工夫,就把赵国国都邯郸团团围住。慌忙之中,赵王一边命令将士坚守城池,一边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派兵救援。

平原君接到赵王的诏令后,深感此次楚国之行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定从数千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楚国求救,并商议联合抗秦之策。

紧接着,平原君就开始在门客中挑选文武兼备之才,开始时还挺顺利,很快就挑选到了19个人,但到最后一个时,却怎么也选不出来,这事一下子难住了平原君。

正在这时,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主动上门找到平原君,要求一同前往楚国。他对平原君说:“我听说将军此次挑选的人还差一个,就匆忙来向将军推荐自己,请您把我带上吧!”

平原君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人,个子不高,其貌不扬,还一脸的凶相。由于门客太多,平原君根本记不起门下有这么一个人,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我这里已有多少年了?”

毛遂答道:“我叫毛遂,在您这里已有三年了。”

平原君有些生气地说:“有才能的人,如同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会刺破袋子露出来,可你在这里呆了三年了,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你的情况,可见你并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你还是回去吧!”

毛遂听了平原君的话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请求道:“我今天就是像锥子放进袋子一样请求您,如果早能这样,我已刺破袋子显露锋芒了!”

平原君一下子被毛遂自荐的胆量和口才折服,于是决定把毛遂带上。也正好能凑够数。

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就立即和楚王为联合抗秦的事商议起来,可不管怎么说,楚王就是不肯出兵。毛遂见到这种情况后有些不耐烦了,便手持宝剑走到楚王面前慷慨陈词。楚王见毛遂手持宝剑站在自己面前,心里不禁有些慌张,加之毛遂的话很有道理,最后终于答应派兵救赵,联合抗秦。

不久,秦军大败而归,邯郸解围。事后,平原君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当上宾对待。山中有直树【原文】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注释】

①恨:遗憾。②偏:侧,斜。【释义】

山里有长得笔直的树,世上却罕有真正的正直之人。

树木只应怨恨自己的枝上无法长出叶子,别抱怨太阳太偏心。

古代封建社会的人民相信一切都是命里安排,由不得自己控制。一年之计在于春【原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注释】

①寅:古代以地支“计”时,寅时等于现在凌晨三时到五时。②责:责备,责罚。③意:心意,意图。【释义】

在春天时就应该为一年的事情做打算,黎明时分就该为一天的事情做打算。

一个家庭要想幸福首先要和睦相处,一个人的一生要成功首先要勤奋努力。

应当用责备别人的态度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不随便讲话就如塞紧的瓶口,摒除私心杂念就像坚守城堡防备敌人。【阅读链接】姜氏劝夫以国为重

古时,女子以贤良端淑为美德,但其中也不乏深明大义之人,晋公子重耳的妻子姜氏就是这样一位女中英豪。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为躲避争夺皇位的斗争,长年流亡国外,这期间,他在齐国呆的时间很长。齐桓公想到日后重耳定会登上国君之位,对自己称霸天下大有用处,便极热情周到地厚待重耳,给他配备马车,建造豪华的居所,还将宗女齐姜嫁与他,人称姜氏。

重耳在齐国衣食无忧,十分开心自在,就渐渐留恋起这种生活,终日沉迷于温柔乡中,几乎忘记了复国之事。追随他的子犯、狐偃等人对此深以为忧,众人讨论后决定,乘公子重耳外出打猎时,强行将他带回晋国。

姜氏在得知子犯、狐偃等人的谋划后,找到重耳先行规劝。姜氏说:“大丈夫应以国家为重,不应贪图享乐。”重耳说:“我知足常乐,将在这里终此一生,永不考虑谋国的打算。”

姜氏不停地劝说重耳逃走,可重耳却迷恋齐国不肯离去。无奈,姜氏找到子犯、狐偃,摒退左右,悄悄地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想把公子骗出齐国,以谋划复晋之事?”

子犯与狐偃一听,暗叫不好,原来这个姜氏已经知道密谋之事,他们深怕她泄密于齐桓公,就极力辩解。

姜氏微微一笑,说:“你们不必隐瞒,其实,我早已苦劝公子以复国为重,可他不肯听从。于是我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来同你们商议。”

众人大喜,洗耳恭听。姜氏说:“我趁吃酒时将公子灌醉,你们再趁机用车子把他拉出齐国,共谋大业去吧。”

子犯、狐偃听完,立即表示同意。于是,大家分工协作,一切准备就绪。

一天晚上,姜氏设宴摆酒,重耳满腹狐疑,即问姜氏为何设此大宴。姜氏试探着说:“你将重回晋国,因此为你而设。”重耳有些恼怒,他说:“我从未想过离开此地。”姜氏又说:“公子的随从,都是心有远虑、卓识不凡之人,他们的言语,公子应采纳才对。”重耳立刻变脸生气,说:“我为什么听他们的,不走就是不走。”姜氏见重耳发怒,不敢再提,转而甜言蜜语地劝酒。

重耳一杯又一杯痛饮着,不久便酩酊大醉,姜氏见重耳睡熟,立即派人通知子犯等。众人将重耳抬上马车,离开齐国。姜氏看着远去的马车,眼泪夺眶而出。

几年后,重耳做了晋国国君,姜氏也受到了晋人的尊敬。宁可人负我【原文】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注释】

①再三:多次。②重:重视。③虎生:这里指活的老虎。【释义】

宁肯让别人辜负我,决不让自己去辜负别人。

做事要再三思考,慎重对待,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自己的良心。

活生生的老虎可以靠近,恶毒之人千万不可亲近。

前来对你议论别人是非的人,其实他就是一个制造是非的小人。远水难救近火【原文】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释义】

相距很远的水源无法扑救近处的烈火,住得很远的亲戚不如近处的邻居。

当你有茶有酒的时候很多兄弟朋友围着你,可是当你遇到紧急危难的时候却一个人也看不到了。

人的情意像纸一样都是很薄的,世上的事像棋局,每一局都不同。

山中有生长千年的古树,世上难遇活了百岁的老人。【阅读链接】张良诚心拜师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其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张良因此与秦国结下深仇大恨,他发誓要杀掉秦始皇,消灭秦国。

于是,公元前218年的一天,张良潜伏在博浪沙官道上,待秦始皇路过,便闪出,用巨锤砸向辇车,随后逃走,但这次行刺并未成功,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全国缉拿张良。张良无奈,逃往下邳(今江苏省邳[]县南)。

张良漫无目的地游荡在下邳的小镇上。一天,张良信步来到一座小桥上,见一位鹤发银须的褐服老者正坐在那里享受着湖边徐徐的清风。看着这位年迈老人,想到自己正在奔波逃亡,张良不禁对老者的清闲深感羡慕。就在张良经过老人身边时,褐服老人当他的面把自己脚上的鞋子扔到桥下。张良心下纳闷,紧接着他听见老人喊他:“小子,去给我把鞋子捡回来。”张良非常恼怒,但他念及老者年纪大了,便忍气吞声地下到桥底,一番尽力地寻找摸索之后,张良拾回了鞋子。没想到褐衣老者又冲张良伸出脚,让他给自己穿鞋。张良心想:好人做到底,就屈膝把鞋子穿回老者脚上。褐衣老者站起身大笑而去,张良更加感到惊奇。老者走时告诉张良,要他五天后天一亮在此等他。张良此时才领悟到这位老者是个奇人,必定有来历,于是恭恭敬敬地答应下来。

五天后,天刚一放亮,张良就来到指定地点,可一上桥,就看到老者背着手守在桥栏边,面色极不和善。老者说:“你迟到了,五天后同一时间,你再来这里。”又过了五天,等鸡叫过,张良就赶紧穿衣出发,等到桥头一看,老者又先到了。老者十分气愤,对张良说:“又迟到了,五天后你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时分就从床上爬起,赶奔桥头,这次他松了一口气,桥上此时就他一人。没过多久,老者也来了,他见张良早他到达,很高兴,说:“年轻人就该这样。”从此,张良拜老者为师,老者赠以《太公兵法》,这本书为张良日后辅佐刘邦建立丰功伟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力微休负重【原文】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注释】

①休:表示禁止或劝阻,不要。②士:具有某种品质或某种技能的人。③儒:读书人。【释义】

身体单薄无力就别去背负重物,说话没有分量就不要去规劝别人。

没有钱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遭遇困难之际千万别去寻求亲戚的帮助。

一生当中不做自己不应当做的事,世界上就不会有痛恨你的人。

读书的有识之士是国家的栋梁、财富,儒家学者就像宴席上珍贵的美味一样。若要断酒法【原文】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注释】

①断:断绝。②丈夫: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气节有作为的人。③济:帮助,接济。【释义】

倘若想得到最好的戒酒方法,就是要用清醒之人的眼光看看醉酒人的行为。

向人求助之时应该去求真正的男子汉,接济别人时一定接济需救济的穷人。

干渴的时候一滴水也会像甘露一样甜美,酒醉之后,再喝酒就不如不喝。

在别人家住得时间久了会令人厌烦,亲戚之间来往过于频繁反而会疏远。【阅读链接】悬梁刺股苦读书

孙敬是汉代有名的政治家。他居住在河北冀县,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勤奋好学之人。孙敬读起书来从早到晚足不出户,也不爱与朋友邻里们来往,就只是关上房门手持书本一个人不停钻研,常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甚至一连几晚都不睡觉,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闭户先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孙敬由于长期神经疲劳,所以夜间读书时常常感到困倦,老是不停地打瞌睡。这令孙敬很恼火,觉得浪费了他宝贵的读书时间,但一直又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来。

一天,孙敬读书读到深夜,困意又一次袭来,他不知不觉就倒在桌子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孙敬从睡梦中醒来,他想起身继续读书,但实在太困,头也抬不起来,眼睛也睁不开。他非常自责,用手生气地扯自己的头发。当他用力扯头发的时候,疼痛立刻激醒了神智,于是孙敬心头一亮,想到了好主意。他找出一条绳子,一头拴在家里房梁上,另一头系在自己发髻上,长度控制在书案之上,恰好令他无法低头,等到打盹儿的时候,头一接近书案,绳子就会紧绷,扯得头发生疼,让他顿时清醒,继续读书。孙敬就是凭着这种不眠不休、勤奋刻苦的精神,终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战国时期还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名叫苏秦,他年轻气盛、雄心壮志,一心想做大官、效忠朝廷,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带着自己满腔抱负四处拜访,可跑了好多地方,都因为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而屡屡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并常常被人瞧不起。苏秦很难过地回到家,却又被家人讥笑,于是他决心发奋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在一股坚定信念的支持下,苏秦开始潜心钻研兵法。他经常闭门苦读,屋里的油灯也一夜一夜地燃着。但苏秦对此还不满足,因为在夜间读书时,每到某个钟点,就有一阵困意袭来,令他不停地打瞌睡,可却没有什么办法制止这种困意。后来,他为自己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到困意侵袭的时候,就一边骂自己没出息,一边用锥子刺向大腿,困倦越重刺得越用力,经常鲜血淋淋,这不仅驱逐了睡意,而且令人更加清醒,苏秦十分满意。从此往后,苏秦就采取这种引锥刺骨的办法使自己振奋精神,刻苦学习。经过一年的苦熬,苏秦熟读了姜太公兵法,丰富了各种军事、政治、地理知识,其中尤为精通周书《阴符》,并从中领略到了如何投主人之所好的奥秘,摸索出一套游说的策略,于是,他去燕国进见文侯,提出合纵主张,后又游说六国联合攻秦,担任纵约长,“并相六国”,成为名传天下的大纵横家。酒中不语真君子【原文】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注释】

①分明:明确。②明解:明白、理解。【释义】

饮酒之时做到不胡言乱语才是真正的君子,在钱财上一清二楚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始终像刚出家一样的虔诚,必有成就。

积蓄很多金钱,不如多买几本书留给后代使之明解事理。

养儿子不教育这与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这与养猪没有两样。有田不耕仓廪虚【原文】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注释】

①仓廪:装粮食的仓库。②乏:荒废。③襟裾:人穿的衣服。【释义】

有田地不耕种,粮仓必定空虚;有书籍不阅读子孙必定愚蠢。

粮仓空虚生活就无法保障,子孙愚蠢就会不晓礼义。

与您畅谈一次,收益胜过读上十年书。

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像牛马穿着衣裳。【阅读链接】朱买臣困厄中坚持不懈

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一位虔诚的读书人,他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成为当时读书人的典范。

朱买臣家境不好,与妻子靠卖药材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他不善经商,也从未有过发财致富的心思,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他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家中卖药材的小店全靠妻子一人经营,他自己却全心投入书本中,即使是背柴买米时,也一边走路,一边诵读诗书。妻子非常讨厌朱买臣这种附庸风雅、自命清高的样子。她觉得自己的家中已经如此贫困了,可丈夫却始终在读那些无用之书,还好意思大声诵读,因此,她时常提醒朱买臣,劝他改变改变,力求经商致富。可朱买臣觉得这样的生活有滋有味、自得其乐,他不但没有听从妻子劝告,反而愈演愈烈。

朱买臣的妻子实在忍无可忍,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决定与丈夫分手,各奔前程。朱买臣倒也不强留妻子,他笑着对妻子说:“我到五十,一定大富大贵,今年已经四十多岁,等不了多少时候了。你跟随我多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希望你今后能过上好日子。待他日我富贵了,一定设法报答你待我的夫妻恩情。”

妻子早已对朱买臣失望了,不愿再听他什么大富大贵的荒唐言辞,收拾东西离他而去。妻子走后,朱买臣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曾改变。

一天,朱买臣遇到前妻,她正与新夫一起上坟,看到贫困潦倒的朱买臣,前妻心下可怜他,就招他一起吃饭,朱买臣倒也不客气,给吃就吃,给喝就喝。前妻见此情景,只得无奈地摇头叹气。

其实,朱买臣内心并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相信自己不是平庸之辈,有朝一日,定能一飞冲天,于是,他更下苦心钻研学问了。

过了数年,朱买臣得到被汉武帝召见的机会。他拜见武帝,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说《春秋》,言《楚辞》,深得汉武帝欢心,立即下令召他为谋臣。朱买臣终于到了出头之日,可以一展抱负了。茫茫四海人无数【原文】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注释】

①缘:因为。②收:收集。③浮屠:佛教建筑形式,即现在所说的塔。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不相干的东西牵累受祸。【释义】

广阔的四海之内有不计其数的人,哪个男人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

酿成美酒是因为喜欢朋友欢聚,花掉全部钱财是为了购买书籍。

挽救别人一条性命,胜过建造七层宝塔的功德。

城门口着了火,池中的鱼也无端遭受祸害,无水而死。庭前生瑞草【原文】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注释】

①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古人认为福为祸所倚,祸为福所伏。庭院里长出象征祥瑞的草,本来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有一场灾难,所以说有好事还不如没有。②瑞:吉兆。③官法:国家的法律。【释义】

庭院生长出吉祥的草。这样的好事不如没有的好。

求得生前的富贵,必须拼命地付出努力。

想做成功一件事花费百年还怕不够,而在一瞬间毁掉它,却会有余力。

若说人心像铁,那么国家的法律像冶炼的熔炉不讲情面。【阅读链接】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史记》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家司马迁为这部不朽的历史巨著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是掌管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的太史令。父亲过世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志向,于汉武帝时入朝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开始著述《史记》。

为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夜以继日忘我地写作,并拒绝了一切应酬,全身心投入其中,但一场大祸却突然从天而降。公元前99年,与司马迁同朝为官的李陵,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援兵不到而战败被俘,最终投降了匈奴。这个消息传回京城,汉武帝听了大怒,认为李陵贪生怕死,有辱大汉颜面,即下令杀了李陵全家。

司马迁为此深感不平,他与李陵虽无深交,但对李陵的为人一向很敬佩,再则司马迁又是一位仗义直言的人,因此,在所有官员都畏首畏尾、退避三舍时,司马迁却挺身而出,细数李陵之功,认为汉武帝的做法太过分。汉武帝勃然大怒,下令把司马迁投入大牢,判以死刑。

当时司马迁的《史记》还未完成,他心急如焚,担心自己死了无人接着著书。依汉朝法令,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用钱赎罪,一是“减刑一等”,受宫刑。司马迁官小禄薄,家中无钱,而宫刑又是对人体的摧残,对人格的侮辱,面对如此现实,司马迁悲痛欲绝,但他转念想到编写《史记》的重任,便决意接受宫刑。他曾在狱中给好友任安写信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体现了他当时心中的不满及隐忍苟活的原因。

接受宫刑之后,司马迁极度痛苦,他几番想到人生无味,欲自杀以求解脱,但撰写《史记》的崇高理想激励着他,令他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不久,汉武帝冷静下来,觉得对司马迁的处分有点过分,就赦免了他,让他做中书令。司马迁接受了这个卑微但可以为他提供便利的职务,因为中书令为皇帝掌管文书,起草诏令,可以随时接触到皇家书库收藏的大量图书和档案资料。就这样,司马迁继续忍辱发奋、昼夜不眠地辛苦了八个春秋,历史巨著《史记》终于完成。成书之日,司马迁已是花甲的老人了。善化不足【原文】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注释】

①化:变化,改变。②察:仔细看,细心看。③敬:尊敬,尊重。【释义】

倘若善意对你的感化不够,那么恶意对你的改变就会变本加厉。

水过分清澈养不活一条鱼,人过分明察就没有人为你出主意。

世上的聪明人若减少一半,那就找不到一个愚蠢的人了。

愚笨的傻人会怕老婆,贤惠的女子懂得尊敬丈夫。是非终日有【原文】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注释】

①正:正直。②邪:不正当,邪恶。【释义】

是非每天都会有,不听就都不存在了。

宁肯做正直的人而生活贫困,不要做奸邪的人而去过富足的生活。

有些事最好相信它存在,不要轻易相信它没有。【阅读链接】匡衡为学偷光

西汉末年,东海郡(今江苏、山东交界处)有一户穷苦人家,靠仅有的一块田地生存,可却出了个爱读书的少年,名叫匡衡。因过度贫寒,家里实在无法供匡衡读书,这令他十分苦恼。后来,匡衡听说村里有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有许多的藏书,便上门求工。

匡衡来到这户人家,见到主人,请求让自己到家里来干活儿,主人问他:“你要多少工钱呢?”

匡衡说:“我不要工钱,我可以为你家里白干活儿。”

主人不解,惊讶地说:“白给我家做工,对你有什么好处,莫非你是另有所图?”

匡衡对主人说:“我到这儿干活是为了能读到书,听说这里有很多藏书,我只请求主人把家中的藏书借给我读,也算顶了我的工钱了,主人以为如何?”

这户人家的主人非常钦佩匡衡的求学精神,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特别告诉家人,匡衡可以随意从书房内借书看。

匡衡一看遂了心愿,高兴极了,一有空闲,他就扑在书本上。但匡衡感激主人借书给他,白天就得做工十分努力,所以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更加充足的读书时间,于是他就把书借回家看。可匡衡家境贫寒,根本买不起灯油,一到天黑,他就焦虑起来。匡衡的邻居家里很富有,每天灯火通明,匡衡就问邻居借了几次烛火,可日子一久,邻居就吝啬起来,匡衡又犯愁了。

一天夜里,匡衡面对隔壁明亮的烛光,忽然有了好主意,他试探着把家里的墙凿开一条小缝,立刻透过一线光亮,他兴奋极了,就继续在墙上凿洞,以便更多的光亮透过小洞照进屋里。从这往后,匡衡就蹲在小洞边,借着微弱的烛光照明读书。

匡衡就这样想尽办法苦学知识,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并在汉元帝时任太子少傅,官至丞相。竹篱茅舍风光好【原文】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总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注释】

①隐:隐居。②相: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③栖:鸟类停留、歇宿。这里指种植。【释义】

简朴的竹篱茅草屋景色很好,寺院再好怎能比得上它。

命里该有迟早会得到,命里没有的别去强求。

寺院迎接的是仙游四方的客人,书斋里隐居的是未来的高官或学者。

庭院里栽种凤凰休息的树,池塘里养育将化为龙的鱼。结交须胜己【原文】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市,不会说说屋里。【注释】

①任:放任,无拘束。②舒:展开,舒展。【释义】

交朋友最好交在各方面都胜过自己的人,与自己差不多的朋友还不如没有。

往往同友人交往三五天后,见面的印象就没有刚见时那么好。

人的情谊像水一样有高有下无须去计较,世上的事像云一样任凭它变化多端。

会说话的人讲的事情都是大都市的事情,不会说话的人讲的都是屋里屋外的琐事。【阅读链接】耿弇有志竟成

东汉时期著名大将耿弇作战勇敢,又很有智谋,刘秀起兵反对王莽政权时,耿弇投奔到刘秀的部下,随后在多次战斗中立下战功,刘秀因此很信任他。

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登基做了皇帝。此时,各地的农民起义依然如火如荼,并在很多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这严重威胁到刘秀对国家的治理,甚至连他的帝位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天,耿弇进谏刘秀,建议他出兵镇压已呈燎原之势的各地农民起义军,铲除各地割据势力,以尽早统一全国,扩大统治的疆域。

刘秀问他:“那你觉得派谁去征讨叛军最合适呢?”

耿弇毫不犹豫地推荐自己说:“如陛下允许,那就让我前去消灭他们。”刘秀采纳了耿弇的建议,随后诏令他率兵征讨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于是,耿弇率领大军奔赴河北,决定先平定河北,巩固根据地后,再进一步扩大进攻。

耿弇大军一路猛冲猛打,很快就平定了河北全境,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并准备进一步往前扩展。此时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大都被镇压下去了,赤眉军也被迫往西撤退,开始向河南、陕西一带移动,只有张步还依然占据山东。

张步兵力强大,将士作战凶猛,耿弇不敢轻易进攻,便在重新整顿并配备了足够的兵力后,才开始向张步驻守的临淄发动猛烈攻击。但进攻了数日,也不能取胜,耿弇还在一次进攻中中箭受伤。

这期间,刘秀一直在关注着前方战事,当他听说临淄久攻不下,耿弇还受了伤,一时急得不得了,立即亲自率军赶去支援。耿弇一听刘秀亲自率军前来增援,倍受鼓舞,为了表示自己对刘秀的感激和忠心,他立即下令继续对张步发动进攻。

部下见耿弇要带伤上阵,竭力劝他等援军到了之后再作计议,耿弇根本听不进去。他说:“皇上驾临,我们只能宰牛备酒欢迎,怎么能把困难留给他来解决呢?”于是倾全力率军出击,最终在刘秀到达之前攻下了临淄。

刘秀到达临淄后,见耿弇已拿下临淄,便称赞他说:“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磨刀恨不利【原文】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反害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注释】

①知足常足:懂得自我节制,并且常常感到满足。②辱:屈辱,受屈。【释义】

磨刀时唯恐不锋利,而刀太锋利却容易伤人手指。

追求钱财时唯恐不多,可是钱财多了反会害了自己。

懂得满足现状就会感到满足,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招来耻辱。有福伤财【原文】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注释】

①差:差错,错误。②卑,低处。③迩,近处。【释义】

遇到危难时有福的人只损失钱财,没有福的人就会伤害到自己。

事情出了一毫一厘的差错,离正确的目标会远离千里。

如果要登到高处必定是从低处开始,如果要走向远处必定是先从近处起步。

人们常说思考三次而后行事,其实思考两次就足够了。【阅读链接】董遇寒夜苦读书

董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一生酷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甚至忘记了时间。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寒冷,西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外面连一个人影都见不到。此时此刻家家户户都已进入梦乡,只有董遇还在埋头苦读。他伏在案上全神贯注地看书,任凭西北风怎么刮,他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他忘记了这时已是夜半时分。

由于长时间盯着书看,董遇的双眼开始感到疲劳。忽听砰的一声,门被吹开了。他想去关门,可是腿已冻得麻木,不听使唤,一步也挪不动,只好伸手扶案,支撑住身子,一摇一晃地走到门前。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他使出好大的力气才把门关严。然后回到窗前坐下,继续苦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董遇感到有些困倦,于是他急忙抬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书。他把双手举过头顶,放松了一下筋骨,可是,仍然觉得疲倦,思维也不像刚才那样敏捷了。于是,他到水缸里舀了盆冷水,沾湿毛巾,贴在脸上。冰凉的毛巾敷在脸上确实使他感到清醒多了。他又挽起袖子,用毛巾在脖子上、胳膊上擦着,擦洗完,继续翻开书,又开始一字一字地读。

董遇书读得多了,知识渊博了,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人们纷纷前来向他请教。当人们让他讲书时,他却说书一定得自己读,而且要反复地读,这才能体会到其中真正的含义。有人反驳说那样太浪费时间,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哪有时间读书呢?董遇说时间总是有的,就是看愿不愿利用。使口不如自走【原文】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注释】

①使:使用。②生:生者。③死:死者。④嗔:生气。【释义】

用嘴去支使别人不如自己去做,求别人办事不如自己去努力。

小时候是亲密的兄弟,长大以后各住他乡互不往来。

可以怨恨钱财不要厌恨食物,可以抱怨生者不要抱怨死者。

别人发觉自己生了白头发就生气,我见到自己生了白头发却很高兴。多少少年亡【原文】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知过君子。【注释】

①知:同“智”。【释义】

世界上有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了,他们没有等到头发白就离开了人世。

墙壁会有缝隙,墙壁后面也会有耳朵在偷听。

好的事情不容易传出家门,坏事却容易传出千里。

做贼的人是卑贱的小人,但他们的智能却可能超过君子。【阅读链接】闻鸡起舞练本领

西晋时期,统治阶级政治腐败,国势衰弱,边防戒备不力,北方异族统治者趁虚而入,经常进犯边境之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有两个热血青年,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他俩从小在一起长大,相处得很好。面对昏暗衰弱的社会,他们感到无比的难过和愤慨,总希望有一天能为国家做点什么,让自己的国家富裕强大,让自己的乡亲安居乐业。可是,当时他俩没有什么本事,不知道该怎么去为国家效力,因而感到非常懊丧。

一天晚上,祖逖和刘琨共同睡一床,可怎么也睡不着,望着窗外闪烁的星斗,不禁想起了边境上正在遭受外敌蹂躏的百姓,似乎听到了他们痛苦的呻吟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祖逖依然无法进入梦乡。

到了夜半三更时,只听外面雄鸡啼鸣,报告新的一天来临。祖逖突然心有所悟,急忙推醒刘琨说:“你听,这雄鸡的鸣叫分明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再贪睡浪费时间,要我们起来做点什么,我也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我忽然发觉,我们应该抓紧时间练就一身武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报效国家,造福人民。”

刘琨听了祖逖的话,非常赞成。两人说干就干,立刻起床来到院子里操练起来。皎洁的月光下,两人一个挥动大刀,一个舞起长剑,你来我往,龙争虎斗,练得非常认真、投入。

从此以后,只要夜半三更一听到鸡叫,他们就起床来到院子里一起练武,从来没有间断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人的武艺也越来越高强。

不久,祖逖和刘琨都带着一身好武艺应召入伍。在战斗中,他们作战勇猛,每次都杀敌无数,立了很多战功。后来,祖逖被提拔为奋威将军,统军打仗。他治军有方,勇谋双全,打了无数次胜仗,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君子固穷【原文】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注释】

①斯:那么。②滥:失真,不切实。③德:感激。④仇:仇敌。【释义】

有高尚情操的君子能安守贫困,卑贱的小人在贫穷时就会胡作非为。

贫穷的人知足常乐,自由自在;富贵的人却有无穷的忧虑。

做了好事不对我心存感激,却把我看做仇人。

情愿按正当的方式取得少点,决不以卑贱方式求得更多。人无远虑【原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注释】

①谓:对……说。②覆:翻。【释义】

人没有长期打算,很快就会遇到困难和问题。

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的忧伤,不理解我的人还说我在追求什么。

在晴天时不肯出行,而到出行时赶上大雨淋头。

已经成为现实就不要再去劝说,已经泼出的水绝对收不回来了。【阅读链接】崔鸿对月苦读

崔鸿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曾编著过《十六国春秋》,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以优美的文笔流传至今。

崔鸿从小就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知识非常渊博。

崔鸿小时候酷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后来由于父亲受贿被追查,家境败落下来,再没钱去买书了。当家中的藏书被他读完之后,就只好向别人借书。借的书一般都催要得很紧,为了既按时还书又能把书读一遍,崔鸿决定将书抄下来读。崔鸿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纸。晚上抄书读书要耗费很多的灯油,崔鸿家境贫寒,无钱买油。一天夜里,灯油已经耗尽,崔鸿的母亲已经睡下了,崔鸿不得不放下手中没有读完的书。他躺在床上,心里还在想着没有看完的书,难以入眠。

崔鸿翻身下床,信步走到门口,突然眼前一亮。他抬头一看,原来天空晴朗,一轮明月当空,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他把刚才没有看完的书拿来,借着月光展卷阅读,字句竟清晰可辨。崔鸿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下他又能读书了。

崔鸿急忙跑进屋里,搬出一个小凳坐在月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不知不觉,崔鸿发觉书上的字迹逐渐模糊了,他抬头一看,原来月光已经移动了。于是他也移动小凳,追随着月光读书。就这样,月光不断移动,崔鸿也随之不断移动。直到月亮渐渐西斜,光线暗淡了下来,书上的字实在看不清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回屋睡觉。

从那以后,每当皓月当空,月光明亮的时候,崔鸿就来到院中借着月光读书、抄书。有时为了追随月光,他竟然坐到院门外面还不知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