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中医诊治彩色图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21:05:25

点击下载

作者:魏雅川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银屑病中医诊治彩色图谱

银屑病中医诊治彩色图谱试读:

前言

本书中的患者照片皆源于我们临床就诊者。正是这些患者的积极配合,我们才能得到众多的、完整的、时间跨度以年月来计算的照片;正是这些患者坚持不懈地遵循中医治疗理念、数月甚至数年地服用中医方药,我们才能看到银屑病的发展及皮肤的恢复历程。在此让我们首先向这些患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没有他(她)们,就没有此书。

银屑病的发生与先天遗传和后天调养两方面皆有关系。从先天方面讲,它并不是某个基因明显错误造成的绝对遗传病,而是多种基因的微小不足在不利的外环境的作用下容易产生的皮肤状态。不利的外环境不仅包括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临床可见精神过度劳累或情绪不佳是诱发银屑病的常见因素之一,另一常见诱发因素是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虽然我们知道诱因,但是我们不能像治疗细菌引起的疖肿那样,外涂些杀菌药就治好了,即使是非常单纯的、明确的感染因素引起的银屑病,我们也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治疗达到目的。因为银屑病是上述诱因造成了机体内部的紊乱,即使外界因素已经不存在了,机体内部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就像敲钟后钟声久久不停一样。这种因自身产生反应的病变,最显著的异常出现在免疫系统,故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病变”,银屑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病变。钟声的长短与钟的质地及造型密切相关,银屑病的病情与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的承受能力密切相关。免疫力强抗感染能力就强、精神状态好处理人文事件能力就好,自然就不容易患银屑病,反之则反。

免疫细胞在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同时,通过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内分泌激素受体,接受来自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信息;同样,神经和内分泌细胞膜上有许多免疫细胞因子受体,随时接受来自免疫系统的信息。从而使神经-免疫-内分泌成为三位一体的网络系统,三者之间的平衡稳定度决定了机体承受环境刺激阈值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平衡能力越强、稳定度越大,机体承受环境刺激阈值越宽,越健康,反之则反。银屑病实质是三者之间的平衡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机体出现的外在表现。所以银屑病不仅有表皮病变,同时还存在骨质异常,以及多伴有失眠、多梦、烦躁、抑郁等症状。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患病是因“正气”不足而生。“正气”源于人与自然界的“气交”及人体自身的“气交”。自然界“气交”是指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二气相互感应交合而化生万物。人体自身“气交”是“肺”之阳气下降,“肝”之阴气上升,二气相互感应交合而化生元精。借用系统科学的概念讲,“气交”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自然界大系统“气交”的平衡状态直接影响人体的平衡状态,如果该人体能受纳自然界的“气交”,将其化为自身之物,并优化了人体自身“气交”,则“正气”增,反之则“正气”减。“正气”增则系统稳定度提高,机体承受环境刺激的阈值增宽,则不易患病,反之则反。所以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医疗的目的是提高人体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中医的“肝”、“肺”概念与我们熟知的解剖概念不同,它们不只是器官概念,而是一系列功能的代表。如“肺主皮毛,卫外固表”;“肝主动,主疏泄情志与气机”等。说明中医的“肺”还承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肝”还承担着调节机体器官运动及情绪功能。阴阳在“气交”时,遵循着“左升右降”的行径,即阴气从左上行、阳气从右下行,所以中医讲“左肝右肺”,实际是在讲“肝肺气交”。人体内除“肝肺气交”外还有心肾的水火既济、脾胃的相互斡旋等,但肝肺“气交”具有统领其他脏腑与外界进行“气交”运动的作用,时刻关联机体系统稳定度,是机体“气交”的外轮,具有系统界面作用。

中医所讲的“肝肺气交”作用虽然不能等同于神经-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不妨碍我们用中医“肝肺气交”理论来分析、处理神经-免疫之间的问题。皮肤及黏膜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交”的界面,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都将通过皮肤黏膜传入体内,因此肺气是否强健直接关系到机体防御外邪的功能;肝主疏泄气机与情志,人文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都将通过神经的感应传入体内,肝气是否有力度疏泄,直接关系到机体神经感应的功能问题,从而影响免疫系统。中医的经验和理论是千年不断的人体印证的结果,其中沉淀了众多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用抽象概念来解答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科学表述。深化抽象概念不仅需要正确的观察和思考,还需要生产力和科技的支持,不是所有的观察和思考都能用科技手段来证实,科技虽然扩展了人类的视野,但是我们认为科技永远没有人类的思考跑得快。

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因素不计其数,但只有能被人体系统接受的因素才有可能造成影响,才能成为信息。从生物进化看,低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约半数处于表达状态,而相对高等的真核生物基因仅10%处于表达状态,其余90%的不表达;原核生物基因中很少有DNA重复序列,几乎不需要剪裁就可以直接转录生成功能性RNA,而大多数脊椎动物常见的中等DNA重复序列达150~300bp,并且功能相关的基因大多分散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应该讲,生物进化的根本是信息容量和可调性的增加。中医是信息医学,历来擅于通过调节阴阳气交来提高人体系统平衡能力,扩宽机体承受环境刺激的阈值,使疾病自消体自健。

中医的理论及疗效的可行性、有效性、准确度已被临床反复实践,银屑病的临床“功能性治愈”已无疑问。但“系统科学目前所面临的不是如何用现代的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系统问题并发展系统理论去解决它”,系统医学也是如此,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模式。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及中医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过程是极好的模式,但苦于中医判断的依据可视性极少。幸而银屑病可以凭借外在的皮肤变化来展示人体系统稳定状态,使我们在轻松地直视皮肤变化的同时,有据可查地归纳、推断人体系统变化,这是本书的主要目的及希望。另外希望通过本书较系统地展示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提高读者对它的认识。

本图谱的患者均是在“本于阴阳、整体协调”的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治疗的,治疗期间避免使用一切具有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分化的药物,不仅避免使用皮炎平、艾洛松、他克莫司、维甲酸等西药,更禁止使用含有雄黄、轻粉、青黛、雷公藤、甘草酸苷等非中医“整体协调”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主要以补气固表、调和营卫、疏风散热及疏肝、调肝、养肝、柔肝方药为主,本书后面的“附录”摘抄了一些我们临床常用的方药,具体细致的辨证论治,请参考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书。

本书的意义除了以上所述理念问题,更切实的意义是以彩色图片展示了典型银屑病各种型、状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彩色图片展示了非典型银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特点,以及应用系统观点对一些类似银屑病的皮损进行分析。此外,以彩色图片展示了银屑病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及维护的要点,其中包含一些与目前治疗、护理观点博弈的内容,这些内容对银屑病的长期治疗管理及护理均有可行的实际意义。

本书提出的诊断治疗方案,皆源于我们20余年临床专注观察银屑病所得,如“异病同治”章节中所提到的问题,是我们临床常常遇到的实例,这些均是服用我们的“银屑病固定方”而取得很好疗效的病例。实际在银屑病患者的家族中,除了具有不同形态皮损问题,还可见到一些情志、精神比较偏颇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中医的角度很好理解,但从目前西医角度很难解释,我们不得不舍弃这些,只能展示西医基础研究已经有趋向合理的一些内容,如西医已经认识到“玫瑰痤疮与银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我们也就可以放心地展示该部分内容。因为中医药的复杂性决定我们不能单以临床“一方疗效”来反证诊断。

银屑病治疗中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问题越来越广泛,这既是我们临床所面临的难题也是本书选材、编目的难题。因为来中医就诊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已经被西医确诊并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而效果不佳者,那些西医治疗效果好的也不会再来中医就诊了,因此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患者均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效果差及“反跳”者。本书仅仅是从临床实际、实用的角度罗列这些病例,并非有诋毁西医药疗效之意,只是如果不这样选材、编目就会不真实。为此,我们不得不在开篇之前向大家郑重声明,我们只是选择病例,用以阐述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及过程,因此与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西药的疗效评价无关。

此外,为了提高中医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我们将临床所见不同药物出现的不同反跳现象作为一项内容提出,应该说当具有普遍意义时才可如此明确提出,但是同上述一样,我们没有统计数据,甚至没有查到相关的文献报道及基础研究资料。由于这些内容也不是个例,临床治疗需要提前掌握病情发展趋势,这些内容可以提供中医临床施方用药的选择依据,如服用阿维A类药物的患者,在“反跳”时易出现脓疱样皮损,这可能与西医医师在给予该药时,所针对的患者本身就是易出现脓疱样皮损者,但在中医门诊则很难区分患者原本就是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还是寻常型患者服药后的结果,但中医需要判断患者的伤阴的程度,这与服药阿维A类药物具有一定相关性;再如使用他克莫司的患者在“反跳”时可出现“类似黏液性肿胀样皮损”,中医需要提前给予健脾祛湿之品。但至今我们没有查到相关文献,这有可能是个别人的体质问题,但正因为这些人体质问题造成疗效不好,他(她)们才来找中医,如此众多的“个例”患者聚集在中医门诊,对中医来讲这是需要实实在在面对的问题,考虑再三我们还是保留了这些内容。为此,我们再次向大家郑重声明:本书是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图谱,不涉及流行病学、统计学、循证医学等问题。

本书虽然以大量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银屑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看似一目了然,但中医并非是一看就懂的学科;银屑病也并非就是“皮肤上那点事”,它与中医内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医内科辨证多离不开脉诊、舌诊等,而这些内容非书本能讲清楚,没有实践是不可能理解的。若舍弃脉诊、舌诊,仅凭本书的图片,“按图索骥”地来自行治疗银屑病是一种冒险行为。中国有句俗语“秀才学医,笼里抓鸡”,现在中国人的文化水平远远超出了秀才,而且大家很喜欢中医,但我们还是奉劝大家,有病找医生,不要自行其是。

书中照片均是从多年临床资料中精选出来的,有的皮肤病变临床很少见,虽然有些照片因拍摄条件所限而不够清晰甚至模糊,但因在说明临床病变的连续性中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仍然采用。

希望本书能给大家提供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希望大家喜欢本书。

临证数载,希冀集腋成裘,是成此册。不揣谫陋,权当抛砖引玉,敬俟明者。魏雅川 卢贺起2013年3月第一章 银屑病的诊断图谱第一节 典型银屑病的诊断图片

银屑病临床主要分为四型:寻常型、关节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又分为泛发与局部)。其中以寻常型最为多见。寻常型是银屑病的原发性皮损,其主要病理结构源于真皮浅层血管异常扩展、迂曲、增生,同时表皮细胞凋亡过度及异常增生。

银屑病典型皮损的外观特点是:境界清楚的红斑、上有鳞屑覆着、剥去鳞屑可见一薄薄的亮膜,刮去亮膜即见点状出血。一、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图片(一)寻常型点滴状银屑病

绝大多数患者,最初发病均表现为“点滴状银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皮疹可以逐渐增多、扩大,融合成“小斑片状”。点滴状银屑病,一般皮损直径在0.1~0.5cm大小,散布于全身各处。多见于年轻者,常因扁桃体炎或感冒发烧而引发。

图1~9为寻常型点滴状银屑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中医辨证分型:多属血热风燥、血虚风燥;个别为气虚血滞等。

分型区别特点:血热风燥型,皮损鲜红、发展快,伴明显瘙痒,如图1~6;血虚风燥型,皮损色红或淡红、发展比血热风燥型慢,伴明显瘙痒,如图7~8;气虚血滞型,皮损浅淡无华、瘙痒不明显,发展不激进,好转也缓慢,如图9。(二)寻常型小斑片状银屑病

小斑片状又称为钱币状,多由点滴状皮损逐渐扩大、相互融合而成,皮损的直径一般在3cm以内,个别大的基本不超过5cm。红斑比较扁平,鳞屑的厚度不严重,此类患者的病情也多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从病程来讲,一般是较短者或虽然病程较长但没有过多地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制剂者。点滴状、小斑片状皮损的自愈能力明显高于大斑片状、地图状和蛎壳状。

图10~21为寻常型小斑片状银屑病。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

中医辨证分型:多属血虚风燥,病程某一阶段可出现血热、血瘀、湿热等。

分型区别特点:血虚风燥型,为典型鳞屑性红斑伴瘙痒,如图10~15;若皮损鲜红燔热为血热,如图16~18;皮损为黑褐色为血瘀,如图19;皮损鲜红伴渗出为湿热,如图20~21。(三)寻常型大斑片状银屑病

大斑片状银屑病皮损的直径一般大于5cm,皮损的形态介于小斑片状与地图状之间,皮损的面积与地图状差不多,但鳞屑的厚度比地图状薄,与小斑片状差不多。

始发即是大斑片状者,皮损多见于头皮或腋下等黏膜处,此外抓挠也可以使皮损面积增大呈大片状。躯干及四肢呈大片状及地图状皮损者,一般是患病5年以上或曾经反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所以与点滴状及小斑片状相比,疗程相对长。

图22~35为寻常型大斑片状银屑病。图22图23图24图25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