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传说(山海经故事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3:31:06

点击下载

作者:本社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花鸟传说(山海经故事丛书)

花鸟传说(山海经故事丛书)试读:

喜鹊是囍鸟

喜鹊是“囍”鸟,它象征着夫妻生活美满和幸福。按照我们古老的民族习惯,男女青年的婚事,一般都在腊月。“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的庄稼收获进仓了,年猪杀了,腊腌有了,窗台上插上梅花,姑娘就欢欢喜喜地打扮做新娘。

传说,天地间的第一对喜鹊鸟儿,也是在腊月出生的。出生时,正是“子时天黑”,伸手不见五指,所以它全身染了黑色。那时候,万木凋敝,即使有常青树,也无花朵。它选来选去,选中蜡梅,因为蜡梅不仅开着漂亮的小黄花,而且香气四溢。人们看到喜鹊登上蜡梅枝,并不认识它,就把它叫作“黑鸟”,或称“鸦翅”(因为样子跟乌鸦差不多)。

腊月农闲,老年人盘算着如何过年,青年有了约会的时间。姑娘们要折梅花装饰自己的屋子,折梅花插到发辫上或胸前,这样就惊动了“黑鸟”。它误会了姑娘们的意思,以为姑娘们来破坏它的栖身地,又是跳,又是叫。姑娘们采了梅花走了,它还跟在后面飞着噪着,表示不满。渐渐地,它发现姑娘们并不是破坏它们的住地,而是采几枝梅花,去美化她们的住处,办她们的喜事,于是,变抗议为欢迎。有时,姑娘们不来采折梅花,它反而感到冷清,就主动地飞到姑娘的窗口,跳上窗台,“喳喳”地喊姑娘。只要姑娘们一出来,它就飞回枝头,用两只眼喜滋滋地瞅着姑娘攀折梅花。姑娘们心情舒畅,它也欢乐地从这个枝头跳到那个枝头,“喳喳”地歌唱着,向她们祝贺。

这样,“喜鹊登枝”,就成了男女爱情的美好象征。人们嫌“黑鸟”名字不好听,就给它重新起名。因为它爱在腊月登枝,就取“腊”字的半边,配上鸟,称它为“鹊”;又因为它在人们有喜事时,叫得最起劲,最动听,于是就叫它“喜鹊”。

喜鹊,喜鹊,它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吉祥鸟。它受到人们的欢迎,得到人们的赞扬。后来,赞扬声越来越多了,喜鹊心里很不安,总觉得少听一些赞扬声比较好,于是纷纷离开低矮的蜡梅枝头,搬到很高很高的树枝上去栖宿。但它仍旧怀念着大家,凡是碰到人们有喜事,它总会兴致勃勃地飞来,向你“喳喳”地叫着,以表示祝贺。黎邦农 搜集整理

黄鸟画眉

在百鸟之中,有一种黄褐色的小鸟,它不但歌喉婉转动听,而且眼睛和眉毛又出奇地秀美,它叫“画眉鸟”,据说还是西施给它取的鸟名呢。

在德清县境内的蠡山脚下,有座小石桥,桥附近的一个垛垛,相传是范蠡和西施隐居过的地方。那时候,吴国已经灭亡。范蠡和西施为了避免被越王勾践杀害,一个化名为“陶朱公”,一个改扮成商人妇,到处流迁,后来辗转到蠡山暂住。

蠡山马回岭西坡下有条小河,河水清澈。为了排解隐居生活的寂寞,范蠡亲自动手,在小河上铺了一座小石桥。石桥铺好后,不但行走方便,空下来还可在桥上溜达散心。

有一次,西施向桥下望去,只见自己的身影清清楚楚地映在水中,花容月貌仍如当年,心里十分高兴。从此以后,她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来到石桥上,借着水面照影,拿黛笔画眉,把两条眉毛画得格外好看。范蠡见了打趣说:“我造了这桥,原来是给你画眉毛的。”西施听了笑着说:“正是这样。”于是这小石桥就叫画眉桥。

这天,有一群黄褐色的小鸟飞过画眉桥,它们见西施在画眉毛,觉得很新奇,就在桥边竹子上停下来,看西施画眉。看着看着,见西施的容貌越画越好看,于是呖呖地欢唱起来,也互相用尖喙画对方的眉毛,画啊理呀,理呀画啊,居然也画出秀丽的眉毛来了。

西施画好眉毛,起身要回草庐,抬头忽见鸟儿们在竹子上学她画眉毛,觉得很有趣,开口说:“你们也在画眉呀?”那群小鸟发现秘密被人识破,不好意思地“嘟”一下飞走了。可是到了第二天,西施在桥上照影梳妆画眉时,它们又来学西施画眉了。

范蠡见西施画眉时,总有一群小鸟伴着她,西施一到桥上,它们就来了;西施一走,它们也飞走了,心里很奇怪。这天,西施正在桥上向水面照影,范蠡便走过去问道:“这群小鸟,似乎和你结下不解之缘,不知叫什么鸟。”西施说:“你没有看见吗?我画眉,它们也画眉,你说有趣不有趣?不管什么鸟,我们就叫它‘画眉’吧!”

由于西施这么一说,后来人们也把这种鸟叫“画眉”了。俞泯 搜集整理

凤凰躲上天

古时候,凤凰和公鸡是一对好朋友,凤凰为哥,公鸡为弟。它们的长相差不多,都有一身好看的羽毛,但比起孔雀来,公鸡还差一大截。它们的翅膀没有长力,只能飞上屋,不能飞上天。

那一年,天帝要选十二生肖,各种各样的禽畜鸟兽,都一齐奔赴西天。因为公鸡决心大,路上从不贪闲,连走带飞,结果被它夺了第十名,排上“酉”字位。天帝一看名单,嘿,这么多的飞鸟,白长了轻巧的翅膀,却被笨重的公鸡争光了。他便称赞公鸡道:“上天也不难,只在有心者!好公鸡,我今天要赐你锦衣一件,从此上天落地,就可自由地飞翔了!”马上命织女到内库拿来一件五彩缤纷的羽衣,给公鸡披上。就这样,公鸡不但能行空万里,而且比孔雀还要漂亮万倍。

公鸡穿着金光耀眼的彩衣,从天宫飞回人间,马上去找凤凰。凤凰见了大吃一惊,心想:它如今从西天衣锦归来,身价百倍,我该怎样称呼它呢?然而公鸡依然和过去一样,亲亲热热地叫凤凰为哥哥。

自此以后,年年百鸟竞美节,公鸡都要飞到天上去,参加百鸟为它举行的盛大舞会,大家尊它为“百鸟之王”。公鸡从天上回来以后,总是先去找它的凤哥哥,向凤哥哥讲述百鸟节中碰到的有趣事情。凤凰听了,心里十分羡慕。

又一年的百鸟节到了。凤凰向公鸡恳求:“弟呀,年年百鸟节,你都飞到天上去,只留我孤单单在这里,真不好受!好弟弟,今年百鸟节,你那漂亮的彩衣借我用一用,让我也到天上去快乐一番!”

公鸡见凤凰要借自己心爱的彩衣,心里不大愿意,但想想大家是多年的好朋友,也不好推却。于是讲定只借一次,在天亮以前归还。

就这样,公鸡脱下美丽的彩衣,给凤凰披上。凤凰也脱下自己的羽衣,给公鸡披上。然后凤凰就辞别公鸡,一张翅膀,扶摇直上,一下就飞到天上去了。

在百鸟节的盛会上,凤凰展开那美丽的翅膀,金光闪耀,翩翩起舞。百鸟都为它伴舞,为它歌唱。这一场面,凤凰感到十分满足,特别得意。等盛会散后,凤凰忽然想到这身上的彩衣是借来的,不是自己的,如果一旦还给公鸡,就将立刻失去美丽和荣誉。它这样一想,就起了贪心。

这天后半夜,公鸡等在草蓬脚跟,左等凤凰不来,右等凤凰不来。它便走到篱笆边,向天空望望,见天快亮了,还是不见凤凰回来,心里十分着急,于是昂起脖子,向天空高叫:“凤哥哥,还我哪!凤哥哥,还我哪!”凤凰在天上听见了,知道公鸡在向它讨还彩衣。它便装聋作哑,任你公鸡怎样声嘶力竭地叫喊,只当没有听见。

天亮了,公鸡见叫不回凤凰,就慢慢停止了啼声。但一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它又想起了凤凰的诺言,于是伸长脖子又向天空高叫:“凤哥哥,还我哪!凤哥哥,还我哪!”——年年月月,都是如此。

凤凰自从在公鸡身上赖来了五彩缤纷的羽衣,虽然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飞鸟,但由于它做了亏心事,没有脸皮再见公鸡,只好永远躲在天上。正因为这样,人间就再也见不到它的踪影了!乐溪 搜集整理

鹁鸪啼晴哭雨

鹁鸪是种奇怪的鸟,天晴了,它要“咕咕咕,咕咕咕”地叫;天要下雨了,它又要“咕咕咕,咕咕咕”地叫。这是为什么呢?

古代的时候,山林里有一只老鹁鸪,它孵了一窝小鹁鸪,喜得就没法说的啦。

老鹁鸪很爱小鹁鸪,它每天在田野里东飞西飞,寻食给小鹁鸪吃。有一天,老鹁鸪飞啊寻啊,不小心碰到蜘蛛精的大网,被捉住了。蜘蛛精哈哈大笑了一阵,就张牙舞爪地来吃老鹁鸪。老鹁鸪拼命地挣扎,总算逃脱了,但头上被咬伤,一飞到家就死了。

老鹁鸪死了,小鹁鸪伤心呵!它们日日夜夜地啼啊哭啊,哭得老山仙也流泪啦!他对小鹁鸪说:“别伤心,我给你们的老娘换个泥头,就能很快还生的。”老山仙说着,拿了个泥团团,捏了个鹁鸪头,给老鹁鸪换了个头,真的就活过来哩!

从此,老鹁鸪的头既怕日头晒,也怕雨水淋。晒了,就会有裂缝;淋了,就会淋散,老鹁鸪还是活不了。所以,天晴,鹁鸪要啼;天雨,鹁鸪要哭。它们啼着、哭着,希望不要把它们老祖宗的头晒坏、淋坏呢!李平 口述董天泽 整理

“各工,各工”

“各工,各工——”“苦啊!苦啊!”

江南一带,每当夏至一到,田稻开始抽穗扬花,田坂里到处可以听到这种单调而重复的鸟叫声。这种鸟,叫“各工”。因为它全身灰褐色,形状很像家鸡,不善飞行,常在稻田里下蛋,所以也称“稻鸡”;不过乡村里还是欢喜叫它“各工”鸟,这是有原因的。

据说从前有个农民,排行第十,人们都叫他“老十侬”,他有九个哥哥。爸妈在世的时候,一家人的活都由阿爸安排,做起来有条有理:老大看田水,老二掌犁耙,老三、老四耥田、下种,老五、老六砍柴、舂米,老七老八放牛、割草,老九挑水。一到插秧、割稻,大家一齐动手。“老十侬”呢,因为年纪小,爸妈过于疼爱,自己又不愿多下田,因此养成贪闲的坏习惯。

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后来爸妈年老得病,双双去世了。临死,爸妈一再嘱咐:“家业兴,靠辛勤。树大分杈,千枝万叶不离根;人大分家,兄帮弟学不离心!”

爸妈死后,“老十侬”怕哥哥们管束,日子过得不惬意,吵着要分家。哥哥们没法,走拢来一商量,便分家了。这一来,“老十侬”越加懒散了。田里农活他不会,又不肯向哥哥们学。哥哥们起早落夜忙得要命,他却是坐坐吃吃嬉嬉。

清明到了,九兄弟来约“老十侬”去下种。他还躺在床铺上,懒洋洋地说:“早哩,各干各的工吧!”

立夏到了,九兄弟来约“老十侬”去插秧。他正在吃点心,慢吞吞地说:“早哩,我还正下种哩,各干各的工吧!”

到了夏至,九兄弟田里的稻都抽穗了,“老十侬”还在耘田。

过了小暑,九兄弟因为不误农时,稻子长得真喜人!“老十侬”呢?田里稻秆稀稀拉拉,横三倒四,稗草倒有半人高!“老十侬”急得放声哭喊起来:“各干各的工,苦啊!各工苦啊!”这时,他才埋怨起自己来了。

立秋到来,九兄弟开镰割稻了,金黄的谷子,一担担地挑回家来。“老十侬”看在眼里,悔在心里,他连一畚斗谷子也收不到手啊!

收割完了,九兄弟空了,想起“老十侬”,都来看望他,可“老十侬”想到爸妈临终时的嘱咐,没有面皮见自己的哥哥们。他躲在屋里闩上门,一连饿了几天,便饿死了。“老十侬”死后,变成一只鸟。一到夏至,它就飞到田野里叫:“各工,各工——苦啊!苦啊!”好像在忏悔自己的过错,又好像在提醒人们:千万勿学他的样,误了农时……吴根松 口述李韩林 诸葛佩 搜集整理

风吹抖抖鸟

世界上的鸟类,据说有好几千种。在浙南的山里,有一种像小黄莺似的小鸟,经常叫着“风吹——抖抖!风吹——抖抖!”声音清脆悦耳,山里人把它叫作“风吹抖抖鸟”。据说,这鸟还有个来历呢!

相传在很早以前,山坳坳里有个老妈妈,她会捻麻丝、织麻布,手艺很好,大家都向她学。她的丈夫早就死了,只有一个独养女儿,名叫妞妞,生得秀丽、机灵,老妈妈把她当宝贝哪。

老妈妈一门心思要把粗细活儿教给女儿妞妞。妞妞的小嘴巴就像百灵鸟,“叽里呱啦”很会说哩。老妈妈刚教她做事,她就说:“会啦,知道啦!”因此,老妈妈有时也不大高兴。

这年春天,老妈妈一病起不来,很快就死了。妞妞这时才十四岁,粗细活儿就都得做。可是她这个不大懂,那个不大会,难呵!有一天,她搬出阿妈的“绩空”,要把那麻丝卷在筒筒上好织麻布。但妞妞不细心,把麻丝弄乱了,怎么也拉不出来,急得她哭哩。正在这个时候,飞来一群小鸟,停在窗外的树枝上,朝着妞妞叫:“风吹——抖抖!风吹——抖抖!”

一听小鸟的叫声,妞妞想起来啦,阿妈在世的时候经常教自己:“麻丝乱了不要急,风吹抖抖能解结。”自己怎么忘记了呢?于是,她就把乱麻丝轻轻地拿起来,尖着小嘴轻轻地吹吹风,再把乱麻丝轻轻地抖抖。就这样,吹吹抖抖,吹吹抖抖,乱麻丝就真的散开了。她理出了一个头,把麻丝抽出来卷了筒筒。

妞妞这才知道,不懂装懂、不专心学活儿不好。从此,她就真心实意地向山上的阿姐学采茶,向山下的阿嫂学养蚕,粗细活儿都认真地向人家学,再不会说“会啦,知道啦”。村里人也就更喜欢她了。

听说,那群叫着“风吹抖抖”的小鸟是老妈妈的化身,经常留在山坳坳里,教人“风吹抖抖”理麻丝、蚕丝和棉纱哪。

人们为了感谢好心的小鸟,就把它们叫作“风吹抖抖鸟”。董天泽 搜集整理

当当赌

在村野山乡,有一种小鸟,常常在树林中叫着:“当当赌!”过一会儿叫一声,过一会儿又叫一声。它好像心里有怨,在谴责什么人似的。这种鸟,就叫“当当赌”。它为什么要这样叫呢?这里有个故事。

据说在很早以前,山下村有个人叫王三。他成家后不久,父母死了,没人管束,就在外面交上了一些赌友。从此生活不做,锄头生锈,一天到晚像失魂落魄似的。

王三的家本来就不富裕,一入赌的邪道,更加困难起来。有一次,他赌输了钱,心里烦恼,回家来就骂鸡骂狗,摔桌打凳。妻子劝他道:“王三呀,常言道,是赌就是输,你弄不过人家。今天就拿我平日积下的针线钱去还债吧,以后就再莫赌了。”王三口头上答应,但一转背便变了卦。他拿了老婆的辛苦钱,又到赌场去吆五喝六,三注两注下去,结果还是输得精光滑脱。

赌徒们赢了王三的钱,又不怀好意地挑拨说:“王三,有没有种,把老婆头上的玉簪拔下来,再在这台子上见个高低?唉!可惜是怕老婆哩!”这傻瓜蛋被赌徒们一激,竟然拍拍胸脯道:“为什么没有种?你们等着吧!”

王三跑回家里,马上就向妻子要头上的玉簪。这次,妻子无论如何不依,但王三赌红了眼,不管三七二十一,揿倒妻子的头,强夺了玉簪,拔腿就走。妻子一气之下,就回娘家哭诉去了。

半月后,妻子回转家来。进门一看,啊!家里的东西已几乎当空卖空,翻翻床头,是一叠当票。她十分伤心,坐在床边哀哀地哭泣起来。就在这时候,王三回来了,见床上还有一条被子,又要拿到当铺去典当。妻子一把抢住被子,哭道:“王三呀,我求求你。转眼寒天要到,你把它当了,这一冬怎么过呀?”王三说:“船到桥门自会直,你!唆什么!”夺被要走,可妻子死命抱住不放。王三火了,使足力气,三拳两脚把妻子打倒在地上,又怕她起来再阻挡,见灶旁有只空水缸,就翻转来把妻子覆在里面,抱着被子匆匆而去。

王三当去被子,赌了一夜,又是双手空空而回。忽然觉得肚子一阵饥饿,要叫妻子做饭,才想起妻子还覆在水缸里面。于是把水缸扳了起来,哪里还有妻子的踪影!只听得“扑”地一下,里面有一只小鸟飞出窗外。王三连忙赶出去,只见那鸟飞一阵一回头,飞一阵一回头,嘴里不停地骂着:“当当赌!当当赌!”

王三一见妻子已经变鸟,而且还一声声地在骂他“当当赌”,便没命地追上去,用石头砸她。不料心急慌忙,绊着了一个老树根,跌死在一堆狗屎旁,结果变成了“屎壳郎”。

从此,树林里多了一种鸟。平时,它总是一声声怨恨地念叨着:“当当赌!当当赌!”如果一看见有人走过,它以为是那个不要脸的丈夫来了,于是就“当当赌,当当赌”地叫得越加响了。乐溪 搜集整理

梗煞老婆鸟

山坳坳里有个老婆婆,身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娶亲已经一年,小儿子也定了亲。她家生活过得不算富裕,但也不算贫困,是农村里称得上“鸡囤谷”的人家。

老婆婆的大媳妇勤劳善良,敬老爱幼,是邻近乡村中有名的好媳妇。平时,村里老年人与老年人谈起,总是羡慕地说:“媳妇好,勿烦恼,家有这样的媳妇,做公婆的总算有福了。”

老婆婆见媳妇果然不错,心里十分高兴,不到一年,就把内当家的权交给了她。

隔壁的三叔婆是个有名的搬嘴婆,她趁老婆婆去串门之际,就悄悄地对她说:“伯姆哎,我们年岁都七老八十,从小以来听得多,十个媳妇九个有奸心。你家媳妇会有这般好,你心里有没有细细忖?”

老婆婆却不把三婶的话记上心,说:“媳妇的的确确好,全家人的衣服鞋子全包了,三餐茶饭不用我来管,连家里地面也不让我来扫!”

三叔婆眉毛皱一皱,鼻涕擤一把,说:“哼,你这个老太婆脑子真介昏!俗话说,树大要分杈,儿大要分家。你有两个儿,小媳妇未进门,她是咬着牙关献殷勤,实际是肚里有私心。等她当家掌权柄,做衣的布,就要偷偷往箱里放;烧饭的米,就往坛里藏。如今,她吃的,你有没有仔细看灵清?”

老婆婆听了三叔婆一番话,当面摇头表示不相信,可是肚里也产生一些疑心。

这一年,正巧碰上大旱年,地里粮食颗粒无收。第二年开春,青黄不接时,老婆婆家生活更艰难。可是贤惠的媳妇,还是和以前一样孝敬婆婆,把借来的米,煎米汤让她喝;自己背着婆婆吃野菜,咽糠窝头,生怕婆婆见了难过。

老婆婆三餐粥汤喝得无味道,又吃不饱,三叔婆的话渐渐浮上心头:是呀,知人知面不知心。媳妇为什么自己吃的东西要瞒着我?

一天,老婆婆趁媳妇出门去洗衣,搬来一条板凳,放在悬挂着的竹篮底下,竹篮里面,放着媳妇常吃的食物。她慢慢地爬上板凳,伸手一摸,是半篮子香喷喷的窝头。于是拿来一只,贪馋地往嘴里一塞。呀,糙得舌头、嘴巴全被戳痛了,原来是糠窝头!

这时,台门“吱”一声响,媳妇洗衣回来啦。老婆婆一想,这样疑心媳妇,媳妇知道了要难过。她听见声音后,连忙将手里的糠窝头放进篮里,把那个塞进嘴里的糠窝头,一闭嘴咽进喉咙里。

可是,随着喉咙里“骨碌”一声响,她就眼睛翻白,嘴巴张大,“啪”的一声,从凳上倒下,噎死啦。

媳妇见婆婆突然死去,便扑在她身边哭得死去活来。

婆婆死后,发现贤惠的媳妇伤心到如此程度,觉得很对不起她。于是,她便化成一只飞鸟,飞到屋边园子里的树上叫着:“格糠麦窝,梗煞老婆,不要难过!”

以后,每逢开春到青黄不接时,这种鸟总要飞到村边的树上叫:“格糠麦窝,梗煞老婆,不要难过!”

于是,人们把这种鸟称为“婆婆鸟”,也叫它为“梗煞老婆鸟”。章云行 搜集整理

子规啼血

每到暮春时节,在浙江硖石一带的山间、田野,经常听到“快快归去,快快归去”的鸟啼声,音调凄切,昼夜不绝。这种鸟叫“子规”。关于它的来历,有如下一段传说。

距今大约一千二百年的中唐时期,有个大诗人顾况,弃官还乡,隐居在茅山(在今硖石镇斑竹园一带)的一所草庐中,膝下唯有一个还不满十岁的独生儿子,品貌端正,聪明过人。顾况晚年得子,故而爱之如命。

不料这一年当地疫病流行,他的爱子染上了“春瘟症”,虽经多方延医服药,都未奏效,没几天就死了。顾况原指望儿子将来长大成材,如今一病身亡,好比割掉了他心头的一块肉,几次都哭得昏厥过去,痛不欲生。他茶不思,饭不进,成日里痴痴癫癫地在岩石边、丛林中转悠,说是儿子走失了,要去寻找回来。有时仰天长叹,有时低声饮泣,嘴里老叫着儿子的名字。因为老人内心万分悲痛,就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悲翁”,还写了一首!哭爱子"的诗:

老人哭爱子,

日暮千行血。

心逐断猿惊,

迹随飞鸟灭。

老人年七十,

不作多时别。

一天傍晚,悲翁蓬头垢面地独坐在茅山的石径上,迟迟不愿归家。山中夜雾蒙蒙,老人还在那里怀念他的爱子。这时,从不远处的山谷里传出“快快归去,快快归去”的声音。悲翁一听,这声音多么熟悉,正是自己娇儿的声音呵!他转悲为喜,高兴地说:“儿呀,我是该归去喽!”可是,等他定神细看时,哪里有儿子的身影!于是又伤心地哭泣起来。“快快归去!快快归去!”声音比前次更近了,好像就在眼前。悲翁随着声音寻去,只见前面一棵长松树上,停着一只黑灰色的鸟儿,正朝着自己啼叫。悲翁想:这就稀奇了,你又不是我的儿子,我归去不归去关你什么事?但是这鸟儿却像有灵性似的,悲翁走到哪里,它就飞到哪里,一直追随在悲翁左右,嘴里不停地啼叫着:“快快归去!快快归去!”而且啼声愈啼愈高,愈啼愈凄切,口中连血也啼出来了!悲翁听了,肝肠寸断,就对那鸟儿说:“你这样规劝我归去,莫非真是我的爱子不成?”那鸟朝他连连点头。悲翁又说:“你既然是我的爱子,那就飞下来我们一同归家吧!”谁知话音刚落,那鸟儿竟乖乖地飞了下来,停在悲翁的手掌上。老人用手抚摸着鸟儿的羽毛,只见它口中血渍斑斑,就怜惜地说:“儿呀,你不要再悲啼了,我不哭就是了。”

从此,顾况每天与鸟儿为伴,见到它就像见到自己已经死去的儿子一样。因为那鸟儿用带血的啼声来规劝自己,所以顾况给它取个名字叫“子规”。陈宰 搜集整理

担当鸟

山里山有个精刮佬,不要脸皮,死要便宜。他出门去,看人家在刨番薯,就讨个番薯;见没人在,就顺手拿两个。到菜园去摘豆子,看没人在,把别人的豆子也捋一把。大家讨厌他,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精刮佬”。

精刮佬只有一个独养女儿,他不肯把女儿嫁出去,要招个女婿进来,一不要赔钱嫁女,二要有人给他干活。

七拣八挑,精刮佬招了一个小女婿。

小女婿上门,只埋头干活,不敢多说话。叫他过东,不敢往西;叫他站着,不敢坐下。老实得很哪!

清明一过,山里山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要养蚕了。这年,精刮佬家里的蚕养得特别多,到油菜结籽的时候,眼看桑叶不够,可是精刮佬一点不担心,把小女婿叫到跟前吩咐道:“蚕儿吃得饱,蚕丝抽得好。桑叶不够吃,你快想办法!”“丈人啊,有的人家蚕儿养得少,桑叶吃不了,向他们买吧!”小女婿说着,把精刮佬看了看。“嗨,你是聪明面孔笨肚肠。什么都要买,哪有这么多铜钿哪!”

小女婿听了不明白。“哎呀,‘缺桑少叶叶是宝,桑叶多了是堆草’。别人桑叶多了,值什么钱哪!”

小女婿听了还是不明白。“还不懂?到别人桑树上去采点嘛。”

小女婿听了,脸孔红红,站着不敢走。“你怎么了?今天变成‘鸭听雷’,一点听不懂?”“不!丈人,我懂啦。你不是叫我去偷吗?”小女婿说着,头都抬不起来。“呵哈,看你说的!我又不是叫你去偷,我是叫你去采一点啊。再说,‘树头果子,绊人牙齿’,摘几个橘子,敲几个梨头都不算偷,捋几把桑叶算偷吗?胆小鬼,去吧,去吧!”

小女婿听了真想哭出来,站着不肯走。这一来,精刮佬火啦!长烟筒一笃就骂:“笨蛋!吃我一碗,要由我管。不把桑叶背回来,就不要进门!去去,有事我担当,有事我担当!”

小女婿听了,腿脚发软,真不愿去。但想想丈人说有事他担当,没法子,就去吧!他背了叶篓,东转转,西旋旋,不敢偷;南看看,北望望,见山脚有棵大桑树,四面没人家,就去采啦。可是刚刚捋了三把叶,老远有人喊着赶来了。小女婿心慌意乱,一吓,脚一滑,倒头摔下来,撞在山岩上,满嘴都是血,死啦。

小女婿死了还伤心呢!他怨自己不该上精刮佬的当,因此变成一群怨鸟,在叫怨。这种黑羽毛的怨鸟,像小黄莺那么大,每到油菜结籽的时节,就飞到桑树上来,两只脚的爪子抓住桑枝,像小女婿倒头摔下来一样,头向下悬空吊着,啼叫着“担当,担当;上当,上当!”的悲惨声。好像告诉人们:受骗上当,出了事,谁担当呵!人们就把它叫作“担当鸟”。

这种怨鸟就这样叫着,啼着,嫩黄色的鸟喙慢慢地变成了鲜红色。据说这是当时小女婿摔死时满嘴鲜血的缘故。

这种鸟生长在浙南山区。它们站着的时候不啼叫;在两只脚爪子抓住桑枝,身子倒挂着时才会啼叫。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李平 口述董天泽 搜集整理

养蚕鸟

每年春天养蚕季节,有种鸟在蚕室旁边飞来飞去,发出“姑姑妒,养蚕苦”的叫声,这种鸟叫养蚕鸟。

养蚕鸟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从前运河边上有个嫁不出去的大姑姑。她心眼小,对人刻薄,却有一套养蚕的本领。这一年,弟弟娶了新媳妇。新媳妇是个十分善良勤劳的人,便提出要同她一道养蚕。大姑姑心里不愿意,却笑着对弟媳妇说:“妹妹呀,养蚕蛮容易,不必合起来养,你只要照我的样养蚕,就学会了。”弟媳妇见大姑姑不肯,不好勉强,只得分开养。这样,大姑姑在东屋养蚕,弟媳妇在西屋养蚕,弟媳妇一桩一件都照大姑姑做。大姑姑买了八张红皮蚕种子,弟媳妇也买了八张红皮蚕种子。大姑姑准备了八只竹匾,弟媳妇也准备了八只竹匾。

农历十二月十二是养蚕日,养蚕人家家户户都要用石灰水朝蚕种上浇浇,据说这样蚕就能养得又大又好。那天,大姑姑拿了石灰水往红皮蚕种上浇,弟媳妇看见了,也去准备石灰水。

大姑姑想:如果她样样学了去,岂不养得同我一样好?那不行!于是,急急跑到西屋,见弟媳妇正要用石灰水浇,就故意惊叫起来:“哎呀,好妹妹,你用凉石灰水浇,蚕子都会冻死的。”

弟媳妇听了很急,忙问:“大姑呀,那怎么办呢?”“快把石灰水烧烧滚浇上去,蚕子碰到热,明春发得好。”

弟媳妇以为大姑姑一片真心,立刻照办。谁知滚石灰水一浇,蚕子都被烫死了,只有两颗蚕子没烫着。第二年初春,大姑姑的八张红皮蚕种子孵了两匾小蚕,弟媳妇的八张红皮蚕种子,只孵了两条小蚕。

开始喂叶后,每天大姑姑去采一筐桑叶,放在匾里,弟媳妇也采来一筐桑叶,放在匾里。大姑姑采两筐,弟媳妇也采两筐。大姑姑见了暗暗好笑:你只有两条蚕,要采这么多叶做啥呢?

蚕过四眠,发得更快,大姑姑东屋里的八只蚕匾挤得满满的,眼看快上山做茧啦;但隔了一两天,八只蚕匾又慢慢地疏朗起来了。咦,为啥自己每天采的桑叶越来越少,而弟媳妇每天采的桑叶却越来越多?大姑姑心里奇怪。这天晚上,她走到西屋的门缝里张张,只见里面灯光下,有两条很大很大的蚕,爬来爬去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旁边有许多小蚕,围住它们。再仔细看看,在隔墙上面,有许多小蚕,从东屋不断地爬过来。大姑姑知道这两条是龙蚕,自己的许多蚕,都是爬过来向它们朝拜的。于是一肚子怒气,闯进了西屋的门,当着弟媳妇大骂道:“好呀!亏你养出两条妖怪蚕,把我东屋里的蚕魂都吸走了。妖怪不除,家宅不安!”一边骂,一边拿过竹筐里的桑剪,对那两条龙蚕猛戳。许多小蚕见龙蚕死了,于是又慢慢爬回东屋。

弟媳妇抱着两条已经僵直的龙蚕悲伤极了!她流着眼泪,痛哭着,从上半夜哭到后半夜,眼泪也哭干了,声音也哭哑了。五更天,西屋窗口忽然飞出来一只鸟,叫着“姑姑妒,养蚕苦!姑姑妒,养蚕苦!”向田野飞去。这鸟就是弟媳妇化成的。因为它年年到养蚕的时候都要出来,后来人们便叫它“养蚕鸟”。陈德来 搜集整理

太平鸟

乌鸦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也没有婉转悦耳的歌喉,一般人都不喜欢它。可是,它却有一段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历史,因此,获得一个光荣的称号——太平鸟。

这故事发生在南宋初年。

当时,金兀朮发兵大举进攻,宋高宗赵构君臣避金兵南下,一路上敌人马不停蹄,跟踪追赶,形势十分危急。

君臣连日奔波,匆匆来到绍兴。这天,刚刚下马歇鞍,众人山呼万岁,庆幸摆脱敌人,准备就地将息人马。忽然,一只乌鸦停在赵构对面,朝他“哇哇哇”地叫了三声。赵构见它生得难看,叫得难听,心中十分不快。谁知乌鸦又“哇哇哇”地叫了三声,一连三遍,总是不肯飞走。

赵构心中发火,一把从卫士手中取过弓箭,去射乌鸦。乌鸦见箭飞来,脖子一伸,啄住了箭杆,朝南而飞,飞出百步之外,停下来对着赵构直瞪眼。这一来,赵构越加生气,张弓搭箭,上马追去。乌鸦一拍翅膀,在赵构面前不远不近、不高不低地飞了起来。众人见皇帝骑马追赶,也只好骑马跟上去保驾。

乌鸦一连飞了三四十里,飞过老岭,进入上旺无名岭。赵构一时性起,策马扬鞭,一直追上那条无名岭。就在这时候,忽听山下一声炮响,众人回头一望,只见岭下金兵挥动旗帜,慢慢退走。

原来金兀朮探得赵构行踪,一路夜以继日,紧追不放,直到无名岭下,见群山连绵,山峦重叠,一条山弄忽隐忽现。金兀朮疑有伏兵,便放炮传令,收旗回兵。从此这条无名山岭就叫“旗收岭”。

众人脱险以后,都说要不是这只乌鸦引路,大家全当俘虏了。高宗惊愕地叹道:“我平时偏爱喜鹊,厌恶乌鸦,原来喜鹊报喜不报忧,倒是乌鸦在危难之时,及时向人报警,这真是太平鸟啊!”从此,乌鸦便有了“太平鸟”的称呼。

直到今天,人们外出或归来,如果听到乌鸦高叫,便会自觉地引起警惕,处处检点,时时留意,连最粗心鲁莽的人也不敢疏忽大意了。这真是“鸦声逆耳利于行”啊!楼桂芳 搜集整理

魏紫牡丹

潘河东边的魏家庄,有一个书生,姓魏名璞,字春霖。自幼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忠诚的老管家为他操持家务,日子过得还算不错。魏璞天资聪明,琴棋书画,样样都精,尤其是喜爱花草。他的茅舍前后、屋内窗台,摆满了花盆,种遍了奇花异草。每当读到描写花草的诗文,总是爱不释手,读了又读,背了又背,最后书写成条幅挂在墙上。二十三四岁的人了,还不曾成亲,以花为伴。他闲来无事时,对着奇花描丹青,向着群芳抚瑶琴。别的事一概不放在心上,几乎四门不出,像个闺阁淑女。

大比之年,亲戚邻居都鼓励他去应试。他想,也好,到京城去,一来看看花卉,二来试试自己文才究竟如何。于是,他收拾行装,少不得风餐露宿,来到京城。谁知,三场考过,名落孙山。原来他本可考中探花,却被那太师偷梁换柱抹掉了。这魏璞并没有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便离开京城,取道洛阳回家。

这一日来到洛阳,安放好行装,在城内有花之处,尽情观赏。洛阳牡丹真不愧天下闻名,那丰满的花容、烂漫的姿态、绚丽的色彩,魏璞看得眼花缭乱。他信步来到城外,沿着一条小河游玩,突然被河边茅屋旁的一棵牡丹吸引住了。只见这一棵牡丹花姿粉白清奇,可有点萎缩,叶子也不太茂盛,像个残妆旧衣的少女。他很难过,心想:这棵花是缺水了,得马上浇点水。可是附近没人家,唯一的茅舍门紧锁着。魏璞就用双手捧起河水,一滴一滴地洒在花上,一口气捧了十几次。他嫌慢,这才想起用口噙,于是嘴噙手捧,把自己的前衣和鞋袜都湿透了。洒了一会,他有点疲乏,就坐下来。花经过水洒,叶展了,瓣伸了,显得格外鲜美。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突然间会凋零似的。

不知不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魏璞不愿离去。好在时近五月,不算太冷,他就靠在花附近的一棵树上,慢慢地睡去了。忽然他被一声呼唤惊醒了,只见一个淡妆粉白的姑娘站在他面前,顿首叩拜说:“多谢君子救命之恩!”魏璞手忙脚乱,忙低下头,“梆”地一下,鼻子碰在了膝盖上。原来是南柯一梦。

第二天,茅舍的主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回来了。原来这老头年纪大了,又有病,被他女儿接去住,因惦记着这牡丹,才抽空回来看看。魏璞忙迎上去,二人寒暄一阵,就坐下聊起来。老头说:“这棵牡丹也不知有多少年了,年年都长得很茂盛,花姿清雅,惹人喜爱。可自己年纪大了,最近对这花儿没照顾好。”说着不禁掉下几滴老泪。魏璞一听,便向老人诉说自己怎样爱花,提出愿用倾囊之物换回这棵牡丹。老头见他是个实心爱花的人,就把这棵牡丹赠给了他。

魏璞买了个大花盆,把牡丹起出来栽在盆里,他要把这花带回家去。但怎么运呢?用车拉用牲口驮,他都不放心,就决定自己抱着花盆走。他过去从没走过远路,这次又抱着花盆,走得很慢。这一天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处,看看天色已晚,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只得硬着头皮走。走了大半夜,实在累得够呛,不小心绊着一块石头,“扑通”一声跌倒了,怀里的花盆摔得粉碎。魏璞急忙爬起来,摸着牡丹大哭了起来。泪水顺着花心滴了进去。哭呀哭呀,他感到浑身无力,喉咙发痒,嘴巴发燥,想想没有办法,为保着花儿不死,只好就地栽下。他用手往地上一摸,地湿漉漉的,心想:天助我也,此地正适宜栽花。他就用手在地上挖了个坑,把花栽上。不一会儿天就亮了。魏璞感到腿有点疼,仔细一看,是被划了个大口子,再往地上一看,哪儿是湿润的土地,原来是他腿上流的血。再看那牡丹,竟扎下了根,吐出了新芽。他对着牡丹祝告说:“牡丹啊牡丹,你想住下吗?那我陪着你。”就拖着伤腿搭了个草棚,长期住下了。度过了盛夏,迎来了金秋,送走了寒冬,草长莺飞的春天又来到了。那牡丹在魏璞的精心护理下,舒叶了,含苞了,绽蕾了,怒放了。啊,那花儿竟是紫红紫红,娇妍无比。人们都说是魏璞的鲜血滋润了这牡丹,所以它的花才变成了紫红色,因此人们就把这牡丹起名叫魏紫。至今,这洛阳的魏紫牡丹还名扬中外呢。田杰 搜集整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