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初级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0:12:14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初级中学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初级中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初级中学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排版:吱吱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12-01ISBN:9787510089411本书由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紧扣考情 直击考点 提升能力专项特训,真正实用高效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参加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足三成。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图书研发人员联合一线师资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特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了考试。本题库具有以下特色:特色一 紧扣最新考情,直击核心考点

通过深入研究各科最新考试大纲,在囊括教师资格考试最新真题题型的基础上,从最基本、最重要的考点入手,将常考知识点糅合于各种不同题型中,做到创新求变,高度契合考试,从微观角度剖析教师资格考试之精髓,还原教师资格考试之全景。特色二 把握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点拨

题库训练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考试规律的一种可靠途径。为了提升考生的学习效果,本书编者深入研究了近年来考试中的真题,并对每道真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命题规律,帮助考生洞悉最新考情,把握命题趋势,梳理答题思路,突破重点难点。特色三 精选海量试题,专项题型特训

本题库根据考试特点,以题型为纲,考点为线,按照考点知识体系编排了大量的预测试题,相信这样高质量的专项题型特训,将能切实地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题目特点及解题技巧,有效提升答题能力。第一篇单项选择题专题一 地理科学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及学科特点;人地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考试难点

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历年真题回放

1. 最早阐述人地关系以及地理学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基础的地理学家是( )。(2013年上半年真题)A. 洪堡B. 李希霍芬C. 李特尔D. 赫特纳【答案】C。解析:洪堡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游记》《宇宙》等;李希霍芬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过程,对地貌进行了形成过程分类,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类型;李特尔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以及地理学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赫特纳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奠基人。

2. 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地理学迅猛发展,一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 )。(2015年上半年真题)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答案】C。解析:德国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这时期最杰出的人物是德国科学家洪堡和李特尔,他们不仅是德国,也是全世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考题分析与预测

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是每一个学习地理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总纲。本专题内容虽说不难,但是包含了地理科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理念和观点。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涉及本专题的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在今后的考试中,这一命题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考题仍然会比较基础和常规。预测试题

1. 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是指( )。A. 区位B. 地理位置C. 区域D. 空间联系

2. 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地理方法是( )。A. 演绎法B. 地图法C. 比较法D. 综合分析法

3.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 文化持续发展B. 经济持续发展C. 生态持续发展D. 社会持续发展

4. 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A.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B. 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C.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任由自然环境摆布D.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地理环境的性质

5. 适应论的代表人物是( )。A. 亚里士多德B. 黑格尔C. 巴罗斯D. 罗士培

6. 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

①公平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共同性原则

④科学性原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7. 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看法,属于和谐论观点的是( )。A. 在人地关系中,人通过文化对地理环境起作用B. 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态度源于人们的环境感知C. 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D. 人们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来保持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

8.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 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 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C. 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D. 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10. 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 环境问题B. 粮食问题C. 资源问题D. 人口问题

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第11题。

11. 该思想体现了( )。A. 环境决定论B. 人类中心论思想C. 人定胜天论思想D. 人地协调论思想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 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 采猎文明B. 农业文明C. 工业文明D. 信息文明

13.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资源B. 科技C. 市场D. 交通

14. 下列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 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 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15. 人地关系思想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 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持续发展论B. 适应论、生态论、地理环境决定论C. 可持续发展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D. 可持续发展论、和谐论、生态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C。解析:区域是指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地理学意义上的区域是指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 【答案】B。解析:地图法是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地理方法。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专门语言、常用工具和信息库,许多学者在地图的重要性与作用、地图的教学方法、地图的绘制和地图学习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 【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 【答案】C。解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任由自然环境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5. 【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都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巴罗斯是生态论的代表人物;适应论的代表人物是罗士培,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6. 【答案】A。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即①②③正确,故本题选A。

7. 【答案】C。解析: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8. 【答案】C。解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一种方法论。

9. 【答案】B。解析: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0.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且素质较低,这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选D项。

11. 【答案】D。

12. 【答案】C。解析:图中纵坐标表示生产力发展水平,横坐标表示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据图分析可知,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的依赖最强,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的依赖最强,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最强,故正确答案为C。

13. 【答案】B。解析: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14. 【答案】D。解析: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不是改造自然,A错;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不是崇拜自然,B错;农业文明时期——不是征服自然,是改造自然,C错;新技术革命时期——人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谋求人地协调,故选D。

15.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环境决定论为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均为现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当前,人地关系最普遍的思想为可持续发展论。故选A项。专题二 地理环境要素和区域地理考点归纳

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考试重点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地理区域定位。考试难点

区域定位。历年真题回放

1. 下列选项是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深秋时节,对我国北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天气是( )。(2013年下半年真题)【答案】A。解析:A为霜冻,B为多云,C为大雨,D为台风和热带风暴;我国北方农业深秋季节正处于秋收时,易受霜冻的影响。

2. 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2013年下半年真题)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答案】D。解析:①所描述的是阴山下,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②描述为湖北江陵;③描述为江西庐山;④描述为山东泰山。①②在第二阶梯上,③④在第三阶梯上。

下图为印度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2013年下半年真题)

3. 图中甲地降水远多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低B. 地处山地迎风坡C. 海拔较低D. 终年受西南季风控制【答案】B。解析: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且纬度主要影响的是气温,A错误;印度为南亚季风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相对应分别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控制,D错误;乙位于德干高原上,甲位于沿海的平原上,在西南季风控制的雨季,甲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于乙地。

4. 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煤、铁、石油B. 首都新德里是印度最大的城市C. 人口增长快是由于政府鼓励生育D. 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答案】D。解析:印度的石油资源并不丰富,A错;印度最大的城市为加尔各答,B错;由于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印度政府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人口增长,C错误;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北部,D正确。

5. 印度的硅谷位于(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印度的硅谷为班加罗尔,应在德干高原上,答案为D。

6. 南极大陆和北冰洋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南极大陆比北冰洋更冷的原因是( )。(2013年下半年真题)

①热容量较小

②地势较高

③阴雨天气较多

④有寒流环绕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南极比北极冷,原因有三:陆地和海洋比热大小的影响: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受比热的影响,陆地比海洋降温快;地势高低的影响:南极为高原地形,地势高,温度低;洋流影响:北极有暖流流入,南极附近只有西风漂流,且为寒流。故南极大陆比北冰洋更冷。

7. 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坠入陆地表面的可能性约是( )。(2014年上半年真题)A. 100%B. 70%C. 50%D. 30%【答案】D。解析: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产生重力作用,会坠落在地球表面,而地球表面海陆之比约为7:3,因此坠入陆地表面的可能性是30%。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及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2014年下半年真题)

8. 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主要位于的自然带是( )。A. 热带草原带B. 热带雨林带C. 热带荒漠带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处于荒漠的边缘地带,也就是热带草原带。

9. 关于非洲荒漠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不断发展,污染严重

②干旱区面积大,生态脆弱

③人类活动加剧,植被破坏

④跨流域调水,水资源减少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荒漠化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非洲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为干旱区面积大,生态脆弱;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植被破坏。

10. 月球表面大面积的低洼平原叫月海。覆盖月海的岩石是( )。(2015年上半年真题)A. 石灰岩B. 玄武岩C. 花岗岩D. 大理岩【答案】B。解析:月球岩石主要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各类火成岩,没有发现与水作用有关的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月表岩石主要分成月表高地岩石、月海玄武岩、克里普岩和角砾岩四大类。覆盖月海的岩石应为玄武岩,故答案选B。

11. 一般来说,认识和研究土壤需要分析土壤剖面。在土壤剖面中,包含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的是( )。(2015年上半年真题)A. 表土层B. 心土层C. 母质层D. 母岩层【答案】A。解析:土壤剖面中,表土层又叫腐殖质—淋溶层,是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心土层又叫淀积层,是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是淋溶物质淀积层;母质层是土壤剖面下部的层次,位于淀积层和母岩层之间,由岩石风化碎屑残积物或运积物构成,很少受生物作用影响,成土作用不明显,基本上保持着母岩的特点。故答案选A。

读下图,回答12~13题。(2015年下半年真题)

12. 关于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畜牧业发达B. 粮食单产低C. 热带种植园多D. 机械化水平高【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南部和中南半岛,气候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水稻种植业的主产区之一,粮食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区,该地区畜牧业不发达;除此之外,由于东南亚地处热带,热量充足,土壤肥沃,降水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具有发展热带种植园优势,故答案选C。

13. 中缅天然气管线贯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B. 减缓土地荒漠化程度C. 增加大气温室气体排放D. 加强我国能源供应安【答案】D。解析:中缅天然气管线不仅满足云南和贵州等西南地区的用气需求,还与其他气区及沿海管网相连,从而实现了国产气与进口天然气的连接,提高了中国天然气供应的整体安全,故答案选D。考题分析与预测

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地理专业知识中的基石。若想学好地理,本专题相关的地理知识必须牢固掌握。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涉及本专题的内容较多,难度中等偏上。考查知识点集中在全球海陆分布、气候类型、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等方面。在今后的考试中,本部分内容仍是必考考点,会在单项选择题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难度会有所加大,考生需多加注意。预测试题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 全年平均气温高B. 大气降水较多C. 纬度和海拔都高D. 土壤发育程度低

2.这种资源( )。A. 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B. 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 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C. 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D.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4.下列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C. 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 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阅读下图,完成下题。

5.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6.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 逐步变暖B. 逐步变冷C. 先冷后暖D. 先暖后冷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但在这一议题上,各国矛盾重重,达成一致殊非易事。会上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据此完成7~8题。

7. 《京都议定书》承诺,体现了各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 持续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区域性原则

8. 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在控制CO2排放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中,错误的是( )。A. 植树造林B.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 发展循环经济

9.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10. 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 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生产规模小B. 商品率高C. 精耕细作D. 科技水平高

12. 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 水土流失、石漠化C. 水土流失、土地退化D. 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面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13~16题。

13. 下列有关A河流的描述合理的是( )。A. 为外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 流域面积大,流速快C. 越往下游流量越大D. 流程短,流量年际变化大

14. A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 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B. 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C. 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D. 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15.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 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B. 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单位产量更大C. 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D. 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16.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读“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和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回答17~18题。

17. 下列有关断层南、北两侧主要地理事物的描述,合理的是( )。A. 南侧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小B. 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C. 南侧降水比北侧多,地表多盐沼D. 北侧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18. 瓦德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枣椰树,枣椰树的生长习性有( )。

①耐炎热

②耐干旱

③耐盐碱

④喜湿润

⑤喜温凉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

读“尼罗河流域图”,回答19~20题。

19. 下列有关青尼罗河的流量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水位季节变化小B. 冬季受来自陆地风的影响,流量小C.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流量大D. 下游流经干旱地区,流量大减

20. 古代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地中海往往有赤潮发生,其原因可能是( )。A. 尼罗河泛滥时,带来大量营养物质B. 尼罗河泛滥时,海水温度高C. 尼罗河泛滥时,海水盐度高D. 尼罗河泛滥时,有利于海底盐类物质上泛

21. 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A. 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B. 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C. 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D. 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下图是非洲部分区域和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 一年中,内罗毕有两个气温最高值的原因是( )。A. 地处南半球B. 地处赤道附近C. 地处高原D. 靠近大湖泊

23. 人们到内罗毕附近的天然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是( )。A. 2月B. 5月C. 8月D. 10月

读下表,回答24~26题。

24. 该气候资料所属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

25. 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而不是在7月的原因是( )。

①地处低纬度,5月太阳高度角已经很大

②5月降水量还不是太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

③受西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强烈

④受地形的影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6. 该地在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少的原因是( )。

①吹西南风

②吹东北风

③受大陆气团的控制

④受赤道气团的控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7. 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气候条件适宜B. 矿产资源的开发C. 经济发展较慢D. 政治中心的改变

28. 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B. 三种季风气候俱全C. 跨经度和纬度最多的洲D.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3个

29.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9%,按面积大小陆地有大陆和岛屿之分。下列有关大陆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欧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边缘地壳比较活跃B. 非洲大陆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C. 北美大陆北宽南窄,南以苏伊士运河与南美大陆为界D.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位置最南、面积最小的大陆

30. 除石油和侨汇收入外,埃及的另外两大经济收入来源于( )。A. 苏伊士运河和农业B. 苏伊士运河和旅游业C. 工业和农业D. 工业和苏伊士运河

31. 日本在东亚诸多国家中经济实力很强,但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等原因导致日本在很多问题上都与周边国家有着或多或少的摩擦。但是日本的国花——樱花却是一直深受世界很多人的喜欢。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时间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 本州、九州、北海道B. 北海道、本州、九州C. 九州、本州、北海道D. 北海道、九州、本州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32~34题。

32. 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A. 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B. 地形对气流的阻挡C. 沿岸有寒流经过D. 沿岸有暖流经过

33. 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 气温日较差大B. 降水季节变化大C. 大陆性显著D. 气温年较差小

34. 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A. 迎风坡的影响B. 纬度的影响C. 洋流的影响D. 经度的影响

35.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该国最可能是( )。A. 印度B. 英国C. 南非D. 澳大利亚

36. 下列有关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原辽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B. 美国本土气候温暖湿润,加之地形因素,农业从来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C. 美国中部平原地广人稀,为商品谷物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D. 发达的商品经济、先进的科技、便利的交通都是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37~39题。

37. 美国的棉花带位于( )。A. ①B. ②C. ③D. ④

38. 19世纪,此处生产的棉花大量出口英国。英国缺少棉花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不足B. 降水不足C. 光热不足D. 耕地不足

39. 关于美国的乳畜带,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草原广布,人口稀疏B. ②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地形平坦,人口密集C. ③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气候湿冷,人口密集D. ④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光热充足,人口稀疏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米),岛上农户以从事水果种植业和渔业为主。岛上的农户主要种植李子树和橘树。农户在收获李子时发现,a处的李子比b处的李子平均果径大,但a处的果子成熟比b处晚一周左右。据此回答40~42题。

40. b处的李子成熟早的原因是( )。A. 坡度小B. 光照条件好C. 降水适中D. 植被稀疏

41. a处李子果径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条件好B. 昼夜温差大C. 水肥条件好D. 空气湿度大

42. 近年来,岛上的农户把部分橘树枝剪掉,嫁接上橙子。不仅出现同树异果的有趣景象,且橙子果味更好。农户的这一做法主要受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 )A. 气候变化B. 市场因素C. 橘子产量低D. 旅游发展需要

在我国边境县中,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壤国家数量最多。据此回答43~44题。

43. 关于该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B. 接壤国家有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C. 因接壤国家多,使其成为边境贸易最发达的县D. 接壤国家均为内陆国,县内河流均为内流河

44. 该县县城街道两旁的绿地在种植花草时铺设了塑料薄膜,主要目的是( )。A. 防治病虫害B. 改善热量C. 增加水分D. 改良土壤

45. 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 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C. 农耕区和牧业区D.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46. 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所取得的实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目前东、西部对口帮扶成效显著B. 西部招商引资在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发展很快C. 在东、西部合作过程中,西部经济长足发展,东部经济发展迟缓甚至是停滞不前D.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稳步推进,东、西部的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7. 下列省区中,全部位于亚热带的是( )。A. 四川B. 河南C. 湖北D. 安徽

48.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A. ①B. ①②C. ①②D. ①②③

49. 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A. 祁连山—横断山脉B.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D. 天山—阴山—燕山

50. 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A. 满族、苗族、彝族、朝鲜族B. 哈萨克族、布依族、侗族、瑶族C. 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回族D. 高山族、黎族、傣族、哈尼族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51~53题。

51. 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A. 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B.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C. 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D. 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52. 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 ①—地形和气候B. 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 ③—降水量和地形D. 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53. 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 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C. 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D. 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54. 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环境不匹配的是( )。A. 黄土高原——窑洞B. 广东——“骑楼”C. 云贵高原——吊脚竹楼D. 东北平原——蒙古包

55. 有关我国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B. 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C. 冬季南北温差不大D.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读“世界某区域图”(虚线为该地1月0℃等温线),完成56~58题。

56. 甲地1月0℃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东西走向,地形B. 东西走向,海陆位置C. 东西走向,太阳辐射D. 东西—西南走向,洋流

57. 关于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越往北,封冻期越长B. 含沙量较大C. 短小流急D. 水位季节变化小

58. 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7月的气候特征是( )。A. 高温多雨B. 温和湿润C. 炎热干燥D. 温凉干燥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59~60题。

59.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C. 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D. 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60. 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读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61~62题。

61. “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 )。A. 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B. 春季增温快的现象C. 雨季来临前的天气D. 春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62. 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 )。A. 东南沿海B. 四川盆地C. 台湾海峡两岸D. 长江中下游

63. 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侧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大致为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一部分,北部为半干旱地区C. 北侧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南侧主要为种植业D. 为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64~65题。

64. 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 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 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65. 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 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 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 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城市的发展必然导致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读图回答66~67题。

66. 上面左图为某大城市地理环境要素等值线分布示意图,a>b>c,该图最不可能代表的是( )。A. 降水量分布B. 土地租金变化C. 气温分布D. 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67. 右图为该大城市某监测点环境质量变化状况曲线图,该监测点附近的主要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A. 工业生产B. 交通运输C. 农业污染D. 居民生活

68. 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其合理的解释是( )。A. 夏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B. 夏季白天气温高,蒸发强烈,大气降水丰富C. 冬季冷空气南下,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D. 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资源集中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或者海拔较高的地区,应为冰川资源。有冰川分布的地区,全年气温低、大气降水较少、土壤发育程度低。

2. 【答案】A。解析:冰川资源也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是有限的,当前并没有被人类大量利用,当然也不是需要进口的资源;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资源有减少的趋势。

3. 【答案】D。解析: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4. 【答案】A。解析: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半岛④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5. 【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C、D三地区分别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其原因是受附近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侧,处于东南。

6. 【答案】D。解析:由图中可看出,海岸线的位置先向陆地推进,即海平面上升,说明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海岸线又向海洋后退,即海平面下降,说明是由于气候变冷所致,故D正确。

7. 【答案】C。解析:可持续性发展有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共同努力。根据题干中《京都议定书》承诺是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强调共同性原则。故选项C正确。

8. 【答案】A。解析:控制空气中CO2浓度的方式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CO2,比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另一方面是增加对空气中已有CO2的吸收,比如植树造林。题干强调“减排”,植树造林是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并非减排,故选项A符合题意。

9. 【答案】D。解析: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并且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开发西部,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10. 【答案】D。解析:“露重见晴天”与大家熟悉的“十雾九晴”的理解一样。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覆盖在地面物体上的物理现象。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形成与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热的温度分布,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上开始有露滴生成。“露重见晴天”就是说早上多露,则说明夜间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故D项“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是正确的。

11. 【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南部主要种植棉花、可可、油棕等经济作物,其特点是商品率高。

12. 【答案】A。解析:该地区北部为灌溉农业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北靠撒哈拉沙漠,荒漠化问题严重。

13. 【答案】A。解析:A河流为外流河;该河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有夏汛,流域面积小,流量小,年际变化小;由于源头距海近且海拔高,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程短;上游发源于安第斯山,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越往下游流量越小。

14. 【答案】B。解析:A附近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困难的原因有: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位于安第斯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当地技术条件较差。

15. 【答案】C。解析:C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D地区为地中海气候。C地区作物生长季节晴朗天气日子更多,光热更充足;C地区昼夜温差比D地区大;D地区降水比C地区多,水分条件好,灌溉水源更充足;D地区人口分布更稠密,市场需求量更大,故经济效益更好。

16. 【答案】C。解析:B河流定期改向主要是因为流经地区地势没有明显的倾斜方向。每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B河流向东流;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水,B河流向西流。水位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降水的季节变化决定的,故选C。

17. 【答案】B。解析:断层南侧海拔在500米左右,并且等高线稀疏,因而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南侧地处西风的背风坡,比起北侧降水少,盐沼的形成是因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北侧属于地中海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8. 【答案】A。解析:该地区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小(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同时又喜湿润。

19. 【答案】B。解析:青尼罗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年降水量大,河流流量较丰富,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形成夏汛;冬季受来自陆地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枯水期,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0. 【答案】A。解析:尼罗河泛滥时,从中上游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加上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是主要农耕区,受洪水影响,耕地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流失入海,使地中海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从而出现赤潮现象。

21. 【答案】D。解析: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和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热带海域更加高温高湿,为亚洲东部热带风暴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2. 【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内罗毕的纬度位于赤道附近,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有两个气温最高值,B对。位于南半球,地处高原,靠近大湖都不是有两个气温最高值的原因,A、C、D错。

23. 【答案】B。解析:图示区域是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野生动物逐水草迁徙,所以去天然动物园看野生动物,最好是在当地是雨季的季节。根据图中的降水柱状图分析,5月份,赤道附近降水多,水草丰富,野生动物多,最适宜进行观赏,B对。图中2月、8月、10月降水少,是干季,野生动物少,不是进行观赏最适宜的时间,A、C、D错。

24. 【答案】B。解析:读表格,该地气温最冷月大于15度,说明位于热带,A错;根据降水量分布,该地年降水丰富,C错;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应是热带季风气候,故D错,B对。

25. 【答案】A。解析: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而不是在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低纬度,5月太阳高度角已经很大,①对。从表中数值判断,5月降水量还不是太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②对。此时受西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弱,③错。表中不能显示受地形的影响,④错。所以A对。

26. 【答案】B。解析: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在11月至次年4月受东北季风控制,吹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降水量少,①错,②对。受大陆气团的控制,③对,④错。所以B对。

27. 【答案】B。解析:阿伯丁因北海油气田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大庆因石油开发而得到发展,所以两城市均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吸引人口迁入,故选B。

28. 【答案】B。解析:亚洲地势起伏大,平均海拔高,但不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亚洲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季风气候;亚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7个。

29. 【答案】B。解析: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但处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南美和北美属于同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是面积最小的大陆;而非洲大陆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故选B。

30. 【答案】B。解析:埃及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苏伊士运河、旅游业、石油出口和侨汇收入。

31. 【答案】C。解析: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纬度低的地区气温较高,樱花开放得早,所以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应是从南向北变化,依次是九州、本州、北海道,C对。

32. 【答案】C。解析:读图,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由于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使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雾,形成干旱多雾的特征,C对。与矿物燃烧、暖流无关,A、D错。地形影响不是主要原因,B错。

33. 【答案】D。解析:根据海陆轮廓判断,乙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北部,40°N以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D对。A、B、C错。

34. 【答案】C。解析:读图,甲位于盛行风带的背风坡,A错;甲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B错;甲、乙都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C对;两气候类型分布与经度无关,D错。

35. 【答案】D。解析: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由于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有海洋隔绝,使得大陆上的生物进化较慢,从而保留了很多独特的珍禽异兽。

36. 【答案】B。解析:美国中部大平原平坦辽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美国人口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和南部沿海,中部地广人稀,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技术、便利的交通等条件为美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美国中部地区经常受到旱涝、飓风、寒潮、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7. 【答案】D。解析:棉花带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即④位置,②为玉米带,③为五大湖周围的乳畜带,①为落基山区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38. 【答案】C。解析:由于英国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光热不足,不利于棉花种植。

39. 【答案】C。解析:乳畜带分布于五大湖周围的③,人口集中,市场广阔,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40. 【答案】B。解析:a处于山谷中,b处于山脊上,且等高线较a处密,坡度大;b处高度较a处高,气温较低。b处李子较a处早熟的原因是山脊上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即光照条件好。

41. 【答案】C。解析:a处为山谷,处于夏季风迎风坡,易形成降水,水流将山上的营养物质冲刷至山谷中,所以该处水肥条件好。

42. 【答案】B。

43. 【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该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高度较高,光照充足,但是热量条件较差;依据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可知,该地由于交通等原因边境贸易远不如喀什等地发达;在接壤的国家中,巴基斯坦不是内陆国;帕米尔高原的东部,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

44. 【答案】B。解析:本地热量不足,铺设塑料薄膜是为了改善热量。

45. 【答案】C。解析:秦岭—淮河一线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农业区和旱地农业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农耕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一致,故答案选C。

46. 【答案】C。解析: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东、西部的联系日益密切,能够达到双边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缺少发展的启动资金和技术,东部经济发展基础好,但是能源等资源相对紧缺,对口帮扶能够高效促进彼此同步发展。

47. 【答案】C。解析:四川西部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区,A错;河南大部分位于温带,B错;湖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全部位于亚热带,C对;安徽北部位于温带,D错。

48. 【答案】D。解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冬季北方太阳高度低,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少,①对。冬季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②对。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③对。所以D对。

49. 【答案】B。解析: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对。中间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东边一列是台湾山脉。

50. 【答案】C。解析: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彝族、藏族、蒙古族,所以C对。A、B、D错。

51. 【答案】B。解析:读图,沿我国30°N纬线,100°E以西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太阳辐射强。100°E~110°E之间是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云雾多,太阳辐射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110°E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地势第三阶梯,地势最低,太阳辐射量比四川盆地高。所以①曲线是年太阳辐射总量,②曲线是地势高低,③曲线在阶梯交界处数值最大,应是水能资源,④曲线东部比西部高原丰富,对应热量资源。所以B对。

52. 【答案】D。解析:①是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是地形和气候的影响,A正确。②是地势高低,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B正确。③是水能资源,丰富程度受降水量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C正确。④是热量资源,四曲线纬度相同,主要差异是地形影响的结果,D错误,故选D。

53. 【答案】C。解析:①年太阳辐射总量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A错误。②地势高低是西高东低,从东向西递增,B错误。③水能资源分布是西南最多、华北最少,C正确。④热量资源是南多北少,地势低处多,地势高处少,D错误。

54. 【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黄土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A匹配。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广东多雨,骑楼建筑可避风雨防日晒,B匹配。云贵高原气候潮湿,吊脚竹楼通风散热,C匹配。东北平原是种植业区,蒙古包是草原牧区的建筑,D不匹配,D符合题目要求。

55. 【答案】D。解析: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所以A错。由于所处的纬度高,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漠河,B错。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C错。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D对。

56. 【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地0°C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分布,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少,温度也就越低。

57.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地为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径流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

58. 【答案】B。解析:图示大部分地区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温和湿润。

59. 【答案】C。解析: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A错;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高是因为交通、科技、经济等优势,而资源相对不足,B错;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寒为主,环境条件差,所以区位指数低,C对;丙地为我国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支离破碎,环境条件差。另外河湖众多,水土流失较严重,所以区位指数较低,D错。

60. 【答案】B。解析:甲地区位于广东省,邻近港澳,便于引进技术和资金等,位于沿海,交通便利,所以区位指数高。

61. 【答案】A。解析:古诗中的“五月”是农历,大致就是公元历法的六月,当属夏季,“炎蒸气”则表示湿热的天气。

62. 【答案】D。解析:“梅逐雨中黄”描述的是梅雨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63. 【答案】D。解析:秦岭—淮河一线北侧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大致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北部为半湿润区,B错误;秦岭—淮河北侧农业类型主要为旱地,南侧主要为水田,C错误。

64. 【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要素不仅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还有地貌、岩石等,A错;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错;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属于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D错。故本题选B。

65. 【答案】A。解析:B项说法明显不对;C项中,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故错误;平衡功能是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态平衡,D错。故本题选A。

66. 【答案】D。解析:受城市热岛影响,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降水量多于郊区。市中心的土地租金要高,一般会布局商业区,而不是住宅区,因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高。

67. 【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7时左右和18时左右环境质量最差,这两个时间段正是上班和下班高峰期,交通拥挤、车流量大、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