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宇航知识篇(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5:10:28

点击下载

作者:王月霞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太空宇航知识篇(四)

太空宇航知识篇(四)试读:

前言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新世纪,科学技术正以人类意想不到的发展速度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未来。《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向青少年即全面又具有重点的介绍了宇宙、太空、地理、数、理、化、交通、能源、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大角度、大范围的基础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全书涉及近100个领域,几乎涵盖了近1000个知识主题,展示了近10000多个知识点,字数为800多万字,书中内容专业性强,同时又易于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阐述的方法本着从自然到科学、原理、论述到社会发展的包罗万象,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需求。该书是丰富青少年阅历,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强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对未来的向往憧憬,热爱科学的难得教材,是青少年生活、工作必备的大型工具书。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注意难易结合,强调内容的差异特点,照顾广大读者的理解力,真正使读者能够开卷有益,在语言上简明易懂,又富有生动的文学色彩,在特殊学科的内容中附有大量图片来帮助理解,具有增加知识,增长文采的特点,可以说该书在当今众多书刊中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书编撰得到了各部门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从该书的框架结构到内容选择;从知识主题的阐述到分门别类的归集;从编写中的问题争议到书稿最后的审议,专家、学者都提供了很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本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知识性和普及性。

本书采用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办法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书中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编委会2006年1月

现代航空人物

中国第一个飞行家

——冯如

1909年9月21日,中国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奥克兰派得蒙特山附近的平坦空地上,驾驶一架有动力的飞机试飞成功,取得了飞行高度4.57米、飞行距离为804米的成绩。9月Z日,美国引日金山观察者报》曾以《东方的莱特在飞翔》为题,报道了“天才的中国人冯如自己制造飞机,并装上自制的发动机进行试飞”的经过,并作出了“在航空领域中,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的高度评价。冯如集研制飞机和驾驶飞机于一身,因而我国的航空史学界称他为中国第一个飞行家。

冯如,字九如,1883年12月15日生于广东省恩平县。12岁时赴美国当童工,夜间学习英文,后在一家工厂当工人。白天他在工厂从事繁重的劳动,夜间努力攻读有苯机械学方面的书籍屈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他在机器制造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1906年,冯如在旧金山与当地华侨和亲友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1907年,在冯如主持下,广东机器制造厂在奥克兰成立,开创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事业——研制飞机,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909年9月制成一架可以载人的动力飞机。尽管这架飞机在第一次试飞时坠毁,但这并没有使冯如灰心,反而促使他继续探索改进之法,经历了6次失败后,终于在第7次制成了一架性能良好的双翼机,并于1911年1~2月间,在奥克兰多次作飞行表演。表演中,创造了时速为105千米的新记录,并在1130米高度上飞行了35千米。孙中山先生当时也在美国,在参观了冯如的飞行表演后,在冯如的飞机旁对着冯如和广大侨胞发表谈话时,第一句就是:“我们中国有杰出的人材”,对冯如的飞行成就大加赞许,并鼓励他回国为祖国同胞月盼。

1911年3月,冯如回到祖国。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冯即投身革命,剔口广东革命军,被任命为陆军飞机队队长。这支飞机队虽因筹备不及,未能参加北上作战,但却增强了革命军的声势。

1912年8月Z日上午,冯如在广州燕塘大操场作飞行表演时,因飞机坠地失事而受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而不幸牺牲。

冯如牺牲后,广东军政府陆军司下令表彰其首创中国航空事业的功绩,说“冯如以聪慧之姿,习飞行之术,殚精竭智,极深研几,不期初次试验,遽遭伤死,当从优抚恤,以慰前烈,俾旌来者。”并经临时大总统批准,按少将级军官阵亡例,拨款银元10130元抚恤其家属,并将其事迹宜付国史馆。

冯如死时年仅说29岁,葬于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陵园内,碑文正面镌字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

第一位仪表飞行员

——杜立德

1928年前,全世界的飞行员们,都是凭着自己的一双肉眼,从空中歪头扭脖,目视地面,完全依靠道路山川等地标来判断飞机的位置和状态。一位美国陆军航空兵中尉飞行员,却另辟蹊径,寻求在不良天气条件下看不见地面时的飞行方法,这就是日后所称的仪表飞行(俗称盲目飞行)的方法。这个中尉飞行员就是后来于1942年4月18日,为扭转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劣势,第一次领队轰炸日本东京的大名鼎鼎的詹姆斯·杜立德中校。

杜立德于1917年开始学习飞行,在以后的10年中,他不仅掌握了卓越的飞行技术,还获得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博士学位。由于其卓越表现和资历,1928年8月,杜立德担任了飞行试验中心主任。这个中心由美国盖根亨航空基金会提供资助,设在纽约长岛的密契根机场。其中一项计划,是研究飞机如何在雾中飞行,杜立德便是这一研究课题的主角。

杜立德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购进一架结实可靠的NY-2型军用教练机。当时一般飞机上只有磁罗盘和转弯倾斜仪,都不能作仪表飞行。因为仪表飞行是在看不见天地线和地标的情况下,完全依赖仪表来判断飞机的状态和位置。经过反复研究,他决定在飞机上安装一个航空地平仪和一个陀螺方位仪。航空地平仪用以看出飞机相对于地平线的倾斜角和俯仰角,陀螺方位仪则可测出飞机的偏航角。这两种仪表经美国斯皮雷陀螺仪器公司一年多的研究,终于成功地安装在飞机上。至今这两种仪表仍然是多种飞机的标准装备。

另一问题就是高度表。当年的气压高度表,只能指示高度的近似值,一般都有30~60米的高度误差,空中飞行尚可,用于着陆则根本不行。杜立德又多处访问,终于找到一个名叫柯斯曼的年轻人,他发明了一种极为灵敏的高度表,可以精确地测出距地面2-3米的真实高度。杜立德亲自试飞.后,认为这种高度表性能确实好,便大加推荐。此后,柯氏高度表也名扬世界。

上述3种仪表经逐次试验改良之后,杜立德终于认为准备就绪,便在1929年9月34日,作了世界上第一次“盖罩”仪表飞行。杜立德飞后座,用帆布将座舱完全盖上,看不见天地。为保险起见,另一名飞行员坐前座,明舱,但预先讲明,非到十分必要时,不得动舵杆。

这次飞行试验成功了,杜立德在自己的飞行日记上,对这个次划时代的飞行记述如下:“……我把飞机滑出停机线后,便盖上了黑色的布罩,平时熟悉的地形地物全然不见了,只有沿着无线电波束,转到跑道头,对准起飞方面。起飞后继续爬高,到300米改平,然后向左作180度标准转弯,沿航线飞行数千米后,再向左作180度转弯,这时飞机已到达位于机场以西的电台左方,对正电波讯号,于是开始缓慢地下降,到离地面60米时拉平,保持高度直到通过机场东面的扇形信标。自此点起,便一秒一秒地接近地面。当然,不管预先如何练习,最后进场和落地仍然不大利落。这次飞行,从起飞到落地,一共花了15分钟。这一段平凡的记载,却是有史以来一架飞机完全依靠仪表,独自完成的。”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刊,都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这次飞行。有的报刊评论说:这次试验使航空世界的安全飞行向前迈进了伟大的一步。

航空全才包德温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有一位航空全才,开始他是一名跳伞家,后来是飞艇制造家兼飞艇驾驶员,再后是飞机制造家兼飞行员,最后又当了气球制造家。他的一生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人类航空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这个人就是托马斯·斯柯特·包德温。

1854年6月30日,包德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帕美亚城的一个医生家庭;幼年不幸,父母都在内战中身亡,致使他从小就独自谋生,送报纸、点路灯、推销旅行书刊等他都于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个马戏团演员,便开始了他的杂技生涯,专攻秋千和走钢丝。他能在横跨两栋大楼之间的钢索上走来走去。19岁时,他曾在太平洋岸边约230米高的两岩之间,作过走钢索表演。

19世纪80年代,包德温开始表演乘热气球升空的节目。不久,他又想出花招,表演从热气球上跳伞降落,这在当肘简直是一个十分大胆、不可思议的惊险特技。1887年的一天,在旧金山公园上空,面对3万多观众,包德温从约300米上空伞降。这项惊人的表演,由当地电车公司主办,门票由电车公司收,付给他的报酬是高度1英尺(约0.3米)1美元。在那时,这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了。几个月后,他在伊利诺斯州的昆西城,创造了约1370米高度的气球跳伞新纪录。全城仕绅感其行动之惊人,共同集资做了一枚特大的纯金质奖章相赠,奖章上还镶有6颗重量为半克拉的钻石,另外还送了一个500美元的红包。

包德温在美国国内高空跳伞的名声大振后,便带着他的一球一伞开始作环球旅行表演。他先到英国,几周时间里,便赚得8万美元和一枚钻戒。后到欧洲大陆各地表演,收益更丰。随后到日本、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地表演,至1891年回到美国时,他已成为百万富翁。

回美国后,他着手开办一个气球飞行和跳伞学校,以培养更多的气球飞行员和跳伞员。1897年,他从跳伞队伍中退休,时年43岁。总计他一生跳伞800欢,没有发生过严重摔伤事件,可谓大幸。

1900年,包德温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城,从事他早已向往的飞艇事业。他根据自己两次环球旅行的经验,以及自学的有关飞艇的知识,自投资金从事飞艇的制作试验。开始几年,他差不多耗尽了全部积蓄,飞艇还是没有飞起来。于是他又想出一个花招,自制一个大气球,用绳索牵住,送人上天去玩,卖票,1美元一张,用赚来的钱又继续研制。皇天不负有心人,至1g)4年,他造的飞艇终于飞起来了,取名“加利福尼亚箭”号,飞艇上装有汽油发动机,似螺旋桨带动前进。当年,在圣路易斯万国气球博览会上作了表演。飞艇远比气球壮观,而包德温的飞艇又比其他参加者性能优越,因而获得2.5万美元的奖金。由于在圣路易斯的成功,给他带来了新的国际声誉,国际航空联合会决议,授予他第一号飞艇驾驶员执照。美国陆军部认为飞艇可用于军事,又与他签订合同,由他监制军用飞艇,第一艘飞艇取名“SC-1”,即通信部队第一号的缩写。

陆军部于1908年8月22日正式接收“SC-1”,并派包德温为机长、柯蒂斯为机械员正式试飞。“SC-1”有一全长为30米、直径为6米的椭圆形气囊,内装560立方米的氢气。下面悬挂一木制敞开式机身,装一台34马力(1马力=735瓦特)4缸发动机(由柯蒂斯负责制造),带一副旋转直径为3米的螺旋桨。飞艇最大速度为35千米/小时,巡航时间为2小时。除两名乘员外,还可携带70千克货物。当时处于和平时期,美国陆军没有定制第二艘飞艇的计划。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海军从战争需要出发,又请包德温设计制造了另一艘为海军月敝的飞艇。

早在1907年,在莱特兄弟的飞机启发下,包德温又将注意力转到制造固定翼飞机方面。他和柯蒂斯共同设计制造的飞机,称为“白翼”号。这是一种翼展为10米的双翼机,使用一台24马力的4缸发动机。这架飞机的先进之处,在于设计安装了飞机的副翼。包德温自驾这架飞机飞行,并教会了柯蒂斯。以后柯蒂斯成为美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10几年中,美国军用飞机大都出自柯蒂斯之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气球又在战争中被广泛运用于防空、侦察等方面。包德温又转为研究气球的生产和运用,直接服务于军事需要,并担任过美军通信兵部气球队队长。战争后期,他又担任设在俄亥俄州阿克龙市的“固特异”公司气球生产部主任,负责制造用于军事韵气球和软式飞艇,这种“阿克龙”式软式飞艇在海上攻击潜艇中曾立下战功。

1923年,这位航空全才逝世。

传奇人物米高扬

在世界的航空史上,有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还在空军学院读书时,他已经研制出了他的第一架飞机;他领导的设计局,研制出了令敌胆寒的系列战机。二战时,这种飞机使已到达了莫斯科城外的纳粹德国空军,再也难以跨雷池一步;在朝鲜战场上,它也让一向自傲的美国人领教了它的厉害;冷战时期,作为华约组织的主战飞机,它使北约空军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在当今灿若群星的飞机家族中,米格式仍然是其中璀灿夺目的一颗!

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就是前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工程技术兵上将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他创建的米格飞机至今仍在世界航空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米高扬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出生于贫寒的农民家庭,生活的艰难使他过早品尝了劳动的艰辛,而父亲的卑逝让他早草失去了父爱。他当过工人,参过军,历经磨难方得以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就在他已研制出“米格”飞机时,他还有过飞机被停止生产的苦闷经历。然而,在困难面前,糊没有退缩,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在飞机设计道路上敢孜不倦地求学。他后来研制的米格-15,米格-19,开辟了世界航空史的新纪元。

斯大林格勒的白蔷薇莉丽亚

莉丽亚·利特维亚克是二战中苏联头号空中女英雄,也是大战中战绩最为显赫的王牌女飞行员。在她不长的战斗生涯中,单独击落纳粹德国飞机12架,另外还与战友共同击落4架。

莉丽亚出生于1922年8月18日,1936年考入莫斯科航空俱乐部,两年后结业。后来她进入地质专修班,曾任地质教员,参加过北部地区的考察。在赫尔松飞行学校毕了业,莉丽亚又重返莫斯科航空俱乐部并担任了教官。德军入侵后,著名女飞行员马林娜·拉斯科娃征召女飞行员。莉丽亚毅然报名,成为防空军第586女子歼击机飞行团的一名战斗机驾驶员。在该团,莉丽亚经常驾驶雅克-1战斗机拦截飞往伏尔加河沿岸轰炸的德国轰炸机,取得了初战的经验。

9月12日,莉丽亚同另外3名女飞行员一起被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的第437歼击机团。翌日,莉丽亚在第二次战斗中首开纪录——击落一架容克-88。9月14日,她又与布达诺娃一起击落德国梅塞施米特飞机一架。不久,莉丽亚同姑娘们一起调至由前苏联英雄谢斯塔科夫指挥的飞行团。1943年1月,莉丽亚被编人第18空军集团军第乃近卫歼击机团。当时的斯大林格勒正在进行一场异常激烈、残酷的战斗。已是少尉飞行员的莉丽亚同男飞行员一样,每天战斗出动数次,同敌帆进行厮杀格斗。在战火的磨炼中,莉丽亚的空战技能日臻成熟。一次空战中,莉丽亚击中一架敌机。驾驶员从起火飞机中跳伞逃生被俘。当这名佩戴3枚十字勋章的德军王牌飞行员在受审时得知,击落他的是一名年轻而柔弱的姑娘时,惊得目瞪口呆,怎么也不相信。直到一头金发、身材矮小的莉丽亚通过翻译向他讲述了空战的整个过程,包括相遇的高度、地点、格斗时双方的动作以及其他细节时,傲慢的德国人才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朱败。

随后的战斗中,莉丽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943年3月,包括莉丽亚在内的6架雅克战斗机与36架德机于乌克兰上空展开于殊死的搏斗。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莉丽亚不畏强敌,勇敢沉着,一连击落了两架敌机。而她自己驾驶的雅克战斗机左翼、机身和油箱也多处受伤,不得不退出战斗。就在这时,几架德机对莉丽亚已伤痕累累的座机又进行了攻击。莉丽亚的肩部和腿部都受了伤。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年轻的苏联姑娘强忍伤痛,凭着娴熟的驾驶技术控制住飞机,摆脱了敌机的纠缠,用机腹在跑道上迫降成功。莉丽亚的战绩,激发了苏军官兵的战斗热情,人们十分钦佩和喜爱这个勇敢的姑娘。由于莉丽亚的飞机上画有一朵大而醒目的蔷薇花,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斯大林格勒的白蔷薇”。

1943年8月1日,在顿涅斯克的玛利诺夫卡村上空,莉丽亚和战友们一起参加了她最后一次空战。这次战斗,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敌机有40架、而苏机只有9架。莉丽亚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对法西斯的满腔仇恨,与空中强盗展开了英勇的搏斗,先后击落了两架敌机。这使她的空战战绩达到12架,成为苏联也是世界上头号王牌女飞行员。不幸的是莉丽亚的战鹰也遭到敌机的攻击,她自己身负重伤,壮烈牺牲,争R21岁。

1990年5月5日,也就是在莉丽亚牺牲47年之后,她被迫授为苏联英雄。

“自由猎人”布达诺娃

叶卡捷琳娜·布达诺娃是二,战中前苏联排名第二,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王牌女飞行员。她生于前苏联斯摩林斯克州诺普良卡村。从童年起,布达诺娃就向往成为一名飞行员。卫国战争开始后,她和莉丽亚一起也在防空军第586飞行团与德国法西斯作战,驾驶的也是雅克战斗机。所不同的是,布达诺娃高高的个头、宽肩膀;留着一头男式短发,再加上身穿大号飞行服,从外表看来,简直和小伙子一模一样。从性格上,布达诺娃也有一种男孩子的气概,处处不服输,样样都和男飞行员比试争先。事实上,在战斗中,布达诺娃也丝毫不逊色于须眉。布达诺娃指挥一个歼击机中队,多次奉命到前线执行任务。在空战中,她显示出职业飞行员高超的飞行素质,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布达诺娃共战斗起飞266次,击落敌机10架,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敌方空域自由“狩猎”的空中女杰。1943年夏,布达诺娃在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同莉丽亚一样,布达诺娃这名杰出的巾帼英雄,也是在她牺牲整整半个世纪后,才获得她应有的荣誉:1994年,根据俄罗斯总统令,布达诺娃被迫授为俄罗斯英雄。

空战英雄霍米亚科娃

在卫国战争中,586女子飞行团涌现了许多像莉丽亚和布达诺娃一样的空中女英雄,瓦列里娅·霍米亚科娃也是其中之一。她是世界上第一位在夜间战斗中击落敌机的女飞行员。

霍米亚科娃战前是苏联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的学生,她成绩优异,同时酷爱航空。霍米亚科娃先是做滑翔机驾驶员,尔后为飞行员,而且在航空俱乐部任过教官。战争爆发后,同无数爱国女青年一样,霍米亚科娃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

1942年9月,德国法西斯对苏联伏尔加河流域的城市进行狂轰滥炸,敌人的轰炸机经常出现在萨拉托夫市上空。9月34日深夜,德国轰炸机群又对这个城市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在地面密集的防空炮火拦击下,德机被迫转向南面。但是有一部分轰炸机又折返回来,妄图突破地面的防空火力网,轰炸前苏联军列的重要通路——伏尔加河大桥。情况十分危急1霍米亚科娃中尉奉命立即驾机升空,截击纳粹德国的这批轰炸机。在7000米高空,霍米亚科娃发现了一架敌海因克尔-111型轰炸机。她驾驶雅克-1战斗机迅速爬升,巧妙地从敌机的上方绕至其后,开炮射击。与此同时,敌轰炸机也向她开了火。霍米亚科娃拉起飞机,避开了敌人的炮弹,并向德柳发起了再一次攻击。狡猾的敌机见状不妙,侧滚右转企图溜掉。霍米亚科娃加大油门,紧迫不放,直到再次瞄准开火。海因克尔-111终于被勇敢的苏联姑娘愤怒的炮弹击中,冒着黑烟,坠向地面。这次夜战的胜利使霍米亚科娃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在夜战中击落敌机的空战英雄。后来她又参加了多次战斗,10月6日,霍米亚科娃在一次空战中以身殉国。为表彰她的战绩,上级追授红旗勋章一枚。

巾帼英雄泽连科

1941年9月12日,泽连科驾驶轰炸机执行轰炸敌军事目标的任务。在罗姆内市上空、苏轰炸机群与敌歼击机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地面高射炮和空中飞机射出的炮火交织在一起,敌我飞机在火网中追逐厮杀。只见一架标有红星的轰炸机在德国歼击机的围攻中机动灵活、毫不示弱,它避开敌机的火力,找准机会对其进行反击。而敌歼击机向它射出的炮弹,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然而,周旋的时间长了,这架前苏联轰炸机的炮弹消耗殆尽,眼看就要被敌机的炮火击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它猛然拉起机头,加足马力,向最近的一机直撞过去。敌机躲避不及,尾翼被苏联轰炸机的螺旋桨撞得粉碎。失去平衡的敌机翻滚着向下坠去。正当这架苏联轰炸机奇迹般地拉平,准备进行新的冲击时,一架德国歼击机的炮火击中了它。飞机倾斜着坠向地面。阿纳斯塔斯耶夫卡村的村民们奔向起火的飞机,从残骸中找到这位视死如归的飞行员的遗体。令在场所有的人都震惊的是:她竟然是一位姑娘!

这位在与敌机的搏斗中具有过人的胆魄和超凡勇气的女飞行员就是叶卡捷琳娜·泽连科,她是第135轰炸机团一名出色的轰炸机驾驶员。

陈纳德与飞虎队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科默斯,而后在路易斯安纳州的乡下小镇长大成人。中学毕业后,陈纳德先后进入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和路易斯寰纳师范学院攻读。从1908年至1913年,陈纳德既任过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商学院的英语教师,也当过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训练助理主任。1911年12月Z日,陈纳德与内尔·汤普逊结婚,两人共生育有8个孩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陈纳德正在俄亥俄州阿克伦的轮胎厂工作。1917年8月,陈纳德进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逊堡的军官训练学校受训。3个月之后,成为预备役中尉的陈纳德转而进入美国陆军通信兵的航空处。陈纳德克服诸多困难和阻力,掌握了飞行技术,并且在1920年4月之前得到飞行员的资格。

1920年秋季,陈纳德从新组建的美国陆军航空处得到正式任命。在此后的17年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其中包括1923~1926在夏威夷担任第19驱逐机中队中队长,30年代初期出任位于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教官。1935年,陈纳德编著的战术教材(防御性驱逐的作用)出版,书中认为战斗机两机编组最机动并最能集中火力攻击敌轰炸机或战斗机,同时又最能保护实施攻击的驾驶员。

陈纳德的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友人常以“那个激进的陈纳德”来称呼他。陈纳德在马克靳韦尔基地还曾与威廉·麦克唐纳和约翰·威廉森组成“三人空中飞人”特技表演队,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公认的最好的特技表演队。1997年4月,陈纳德因听力下降以及他所主张的战斗机战术理论未受当局重视,以上尉军衔退出现役。

至此,人们或许可以说陈纳德的经历是平淡无奇的。此话不假,因为陈纳德军事生涯的重大转折是与中国战场紧密相关的。

1937年5月,陈纳德经朋友介绍前来中国,出任国民.政府上校航空顾问,帮助组织国民.政府空军的训练与作战,受到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的器重。根据蒋介石的要求,陈纳德招募了部分美国飞行员,组成第14志愿轰炸中队,但该队因缺乏战斗机护航而战绩不佳。3个月合同期满后,陈纳德仍留在中国,从南京到武汉,由武汉到昆明。陈纳德奉命在昆明组建航校,训练中国飞行员,并领导组建起从沦陷区到西部地区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

陈纳德于190年10月10日受蒋介石的委托,返回美国通过政府官员和民间渠道为中国谋求战斗机、轰炸机和飞行员来源。

抵达华盛顿的第二天,陈纳德和中国空军要员毛邦初便在中国国防供应公司的华盛顿总部得到一间办公室,着手拟订有关的计划细节。1941年1月,他们将全部计划递交正在华盛顿的宋了文。该计划要求美国在1941年提供39架战斗执和150架轰炸机,1942年增加到700架战斗机和300架轰炸机,以及飞行员和其他空地勤务人员。陈纳德、宋子文和毛邦初开始满怀信心地在华盛顿政界周旋,设法使该项计划得到支持。陈纳德与许多人谈论此事,但令人惊奇的是,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惊奇与疑虑的神色。陈纳德拜访参议员、众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其他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的人物,而在所有这些人物中,似乎只有两个人理解中日战争和防纳德的计划,当然,这两个人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人物: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和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几个星期后,宋子文为陈纳德介绍了托马斯·科克伦。科克伦毕业于吁哈佛大学法学院,阅历丰富,熟悉华盛顿官场,颇得众人信任,业已进入罗斯福政府最高层。科克伦对中国极感兴趣,出任中国国防供应公司总顾问,而其弟戴维就是该公司董事长。后来,陈纳德说科克伦“这个人的努力彻底扭转了在缅甸和中国的美国志愿航空队的命运”。为陈纳德的计划所打动的科克伦在向罗斯福总统呈递有关报告后,两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罗斯福:“他(指陈纳德)怎么样?”

利克伦:“他是我遇到过的最独特的官员,你应该亲自见见他。”“我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不危险吗?”“当然危险,但无所事事而丢失中国,不是危险更大吗?!”“他难弄吗?”“他坚持己见——主要是飞机的机动性——但是斯托威尔和汉尼拔不也是如此吗?他经常谈到这两个人。”“他服从命令吗?”“你的命令?当然。但我不希望仅仅由于职务关系,你就做一个一般的上可,这是伊丽沙白女王的德雷克——你得让他指挥演出,而你指挥他。你要亲自见他吗?”“你知道;我不能……继续与他谈下去……”别让他走……让他去说服那些不愿同他讲话的人们吧。“飞机从何而来?今后数月生产的全部新飞机,已经预定送往美国的欧洲盟国英国。飞机是依靠运气得到的!制造飞机的寇蒂斯-赖特公司副总经理伯迪特·赖特(陈纳德的老友)经不住陈纳德的软磨硬泡,同意只要能够说服英国放弃优先权,就可提供100架刚离厂的P-40型飞机给中国,该公司将用更新式的飞机补足英国。的差额来作为报答。陈纳德接·受这一提议,并在一个星期之后设法使英国同意了这一计划。飞行人员又在何处?陈纳德所到之处,都得到同样的回答:无法抽出飞机、飞行员和机械师用于中国的战争。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他无法做到抽调一个参谋军官而不危及陆军航空队,他反对调遣任何航空队的力量到其他任何国家去。然而,值得庆幸的是,1941年4月15日,罗斯福总统签署兰项秘密行政命令,允许预备役军官和从陆军航空队、海军、海军陆战队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志愿航空队前往中国。陆军部长史汀生让阿诺德发布命令,批准凡带有某种介绍信的人”完全有权同军事人员谈话“。陈纳德据此组织的5人招募组在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基地中悄然活动。基地长官发现”来历不明“的平民百姓来找手下的人谈话便总是感到震惊,当发现他们所干的”好事——挖走美军有经验的飞行员的时候更是火冒三丈!有好几位长官打电话给华盛顿,要求这些谈话人员离开,但电话未能奏效,挖美军墙脚的事仍在继续。陈纳德总算挖来了150多名飞行员。

志愿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名义上受聘于美国中央飞行制造公司。志愿人员与公司签订的为期一年的合同规定,志愿人员每月收入在250至750美元之间,外加差旅费和每年30天带薪金的休假,还有每月30美元的津贴;飞行员每月薪金750美元,中队指挥官每月薪金750美元;志愿人员的任务是制造、修理和驾驶飞机。尽管合同没有提烈击毁1架日本飞机可获500美元的奖金,但事实上确有奖金一事,奖金由中国政府支付。合同还规定,不服从命令、经常酗酒或吸毒、非因执勤造成的疾病、开小差和泄密的水员,都将被解雇。

1941年7月7日,陈纳德在旧金山集第一批奉愿航空队员,包括110名飞行员、约150名机械师以及一些后勤人员。他们将于7月10日乘坐班机前往中国。提前于7月8日飞往远东的陈纳德感慨叙之:“在抗击日本人的战斗中,我第一次有了我所需要用来打败他们的一切东西。”志愿队员汤姆杜鲁布尔战后所言也不乏真情实意:“一些人听说了美国志愿航空队的事情并采取行动。每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每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中国的飞虎队的真正历史是近300个人各自历史的总汇。他们几乎全是年轻人,都喜欢冒险,或者希望在冒险中获利,为此志愿在一个陌生的领导人麾下服役,为一个陌生的政府作战。”

“列宁”号飞机的飞行员叫龙文光

龙文光1903年出生于四川崇庆廖家乡彭家场,原名彭文光,两岁时过继给舅父龙作霖为嗣,改名为龙德勋。后因其生母坚持改姓不改名,故名龙文光。

龙文光养父为地方乡绅,兼做私塾先生。因此龙文光小时受过较好的教育。龙文光在家乡念完小学后就到成都念中学,以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不久转入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学习飞行。1927年1月,随前苏联顾问李糜及航校同学黄光锐、杨官宇、周宝衡、毛帮初、张廷盂、黄毓沛、丁纪徐、梅龙安、黄毓全、刘植炎等人赴前苏联学习飞行技术。回国后,曾任飞行教官。国民党空军第四队《驻汉口)上尉飞行员。

龙文光剔口红军后改名为龙赤光,担任参谋职务。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时,因形势紧张,龙文光于1932年10月化装潜行回到汉口,不久被国民党特工人员发现并逮捕关押。龙文光的同学毛帮初、张廷孟等人曾联名保释龙文光,但未获准,第二年被杀害。

“空中董存瑞”毕武斌

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绩,早已名扬四海。这里要说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一位战斗英雄,曾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授予“空中董存瑞”荣誉称号的飞行员——毕武斌烈士的英雄事迹。

毕武斌是安徽舒城县人,1930年生。1949年6月参军,1951年1月毕业于空军原第一航校,成为一名轰炸机飞行员。1951年9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1年11月30日,他所在的飞行大队奉命轰炸侵朝美军和李承晚军队盘踞的据点——大和岛,在飞机严重受伤后,他驾驶燃起熊熊烈火的飞机,毅然冲向目标,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为董存瑞式的英雄。

大和岛位于鸭绿江口西南约刀千米的朝鲜西海面上,是美国和李承晚军队的一个前哨阵地。岛上有敌陆海空三军情报机关。500多人,利用功率很大的雷达、对空台和窃听设备,日夜搜集和侦听我方情报。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某部,定于1951年11月刃日D时,发起攻占大和岛的登陆作战。为协同陆军作战,空军于11月30日,出动图。2,轰炸机9架,对岛上敌指挥机构实施轰炸。

下午2时20分,两颗绿色信号弹升人碧蓝的晴空,飞机马达的轰鸣声犹口滚雷震撼着大地,9架战鹰陆续升空,编成由三机楔队(品字队形)组成的大队纵队队形,在16架拉-11歼击机的护航下,飞向目标。机群刚离开鸭绿江口,突然在前面天水相连的地方,出现了4个苍蝇似的黑点,紧接着8个、16个……共刃多架美军F-86飞机向我机群猛扑过来。

一场激烈的空战开始了。我轰炸机编队始终保持着战斗队形,坚决回击,勇敢前进。歼击机群始终在轰炸机周围,英勇地与敌搏斗。一时间,长空里、海面上,炮声隆隆,火光闪闪,在敌多我少、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空中勇士们一个个毫无畏惧,顽强抗击,且战且进。

轰炸机编队第三中队通信长刘绍基,紧盯着从四面八方来袭的敌阢,抱着机枪,上下左右,对准敌机猛烈射击。在座舱盖被打得粉碎,头部被碎片严重击伤,寒风呼呼地打着脸,鲜血不住地往脸上流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地瞄准一架敌机,一串连发,不偏不歪地打在敌机身上,敌机轰然一声,当空爆炸;在空战史上开创了活塞式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歼击机的新记录。

担任护航任务的歼击航空兵某部大队长徐怀堂在空战中击落敌F-86飞机1架,副大队长王天保击落F-86飞机1架,击伤敌F-86飞机3架。中队长刘卓生、副中队长王勇各击伤敌F-86飞机,1架。战斗中,共击落敌机3架,击伤5架。

轰炸机编队第一中队的04号是右僚机机长毕武斌。空战一开始,04号便遭敌数架F-86的连续攻击,首先是两架敌机从04号的右后方直扑过来,接着又有两架敌机从后上方冲来,毕武斌一边拉起机头躲避,一边命令射击员:“打掉它!打掉它!”

耳机里回答他的是一片寂静。原来,他的飞机尾部受重伤,射击员和通讯员都已牺牲。此时又有3架敌机从3个方向他围攻,飞机发动机中弹,高压油管爆裂;油像泉水一样喷出,火借助风势卷向整个机身。这时,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和岛了,空中指挥员见帜号机处境危险,便命令毕武斌:“跳伞!赶快跳伞!”

跳伞,当时还来得及,但是为完成战斗任务,为战友们复仇,他始终没有跳伞。一霎时,只见毕武斌的飞机猛乙扎机头,带着满身滚腾的烟火,像一条“火龙”,直向大和岛的目标俯冲下去,只听一声巨响,在强烈的火光和爆炸声中,我们不朽的英雄、祖国最优秀的儿子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大和岛的解放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王牌飞行员鲍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飞行队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年轻勇士,名叫阿尔伯特·鲍尔。这位王牌飞行员在他短短的1年零3个月.的战斗飞行生涯中,击落过44架德国飞机,曾获得陆军十字勋章、卓越服务勋章和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牺牲时年仅20岁。

1896年8月21日,鲍尔出生于英国的诺丁汉,父亲曾任诺丁汉市的市长;1914年8月,大战爆发时,18岁的鲍尔正在春特学院学习,他想起学院门上的一幅标语:“英国希望每一个人,都去尽他的职责”,便毅然投笔从戎,保卫祖国。开始他被分配到一个警卫部队当兵,由于这种部队不能上前线,他便要求随一支自行车通信队去法国前线打仗。后来这个通信队真上前线了,他又被留了下来,到一个军官训练团当上士。在那里,他买了一辆旧的小型摩托车,每天到一个民办航空学校自费去听课,后来又学习飞行,他自己共花了500英镑,才初步学会了开飞机。然后他要求调到皇家飞行队,经过考试合格,于1915年10月15日,获得了皇家飞行队的飞行驾驶证,驾驶证的号码是1898号。

皇家飞行队装备的是高德隆式歼击机,比他在航校飞过的教练机速度快,开始他飞得不好,教官不满意,并要把他再送回陆军去。鲍尔并没有灰心,他一再向教官保证,一定努力飞出来。几个月过去了,由于他的艰苦奋斗和虚心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教官的赞许,在1916年2月18日,被派到驻法国的皇家飞行队第十三中从任少尉飞行员。开始他飞侦察机,为地面炮兵指示目标。他不以此为满足,不断要求去当一名歼击机飞行员,最后终于得到批准,到了第十一中队,这是一支歼击机部队。

鲍尔自从当上歼击机飞行员后,就显示出他非凡的才能。他不但勇猛顽强,而且足智多谋。那时,空战的基本样式是单机缠斗;当时也称为“狗斗”(Dog fight),即敌对两架飞机在空中互相攫搏、互相噬咬似的空战行动。这种行动一般在1~2钟内即见分晓,但也有长达5~10分钟,来回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的。鲍尔的拿手好戏就是在“狗斗”中,绕到敌机后方偷袭,更经常的绕到敌机后下方的死角区,然后抬起机头,以最近的距离射击敌机,因而屡立战功。到1916年6月,4个月的战斗,他已有一打以上的战绩,在第十一中队中荣居首位,同时获得一枚陆军十字勋章。“一战”时期,还盛行过一种下战书挑战的行动,即一些有名的尖子飞行员飞到敌方机场上空,投下一封战书,指名要对方某某飞行员起飞应战,或说出我是某某飞行员,对方谁敢起飞应战。这种中世纪的骑士遗风,据说是当时的德国空中英雄、“红武士”——里希特霍芬首先兴起的。

年轻气盛的鲍尔战绩累累,他也开始挑战了。1916年6月18日,他飞临一个德军机场,投下一封战书,以轻蔑的语言激怒对方飞行员。当时德军中有一位著名的空中英雄,名叫殷麦曼,正驻在该机场,他不能忍受英国人的傲慢;便起飞迎战,结果被鲍尔击落身亡。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殷麦曼由于疏忽大意,在1916年6月18日被英国第25中队一架侦察机上的空中射击员约翰·沃勒下土击落殒命。德国人则声称殷麦曼是因飞机结构问题而致死的。

殷麦曼的名字之所以能传诸后世,主要是因为他曾在1915年,首次完成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殷麦曼上升转变”这一战术动作。这种转变就是在飞机进行俯冲攻击后,利用俯冲得到的速度,立即拉起,前半段类似斤斗的动作,到达斤斗顶点后作半滚改出,向180°方向平飞。这种转变能在空战中迅速获得高度优势,以便再次寻机攻击。殷麦曼之所以成为德国著名的空中英雄,还因为他是德国航空队中首次于1915年8月1日击落过敌机的飞行员,至1915年底时,他已击落过7架敌机,这在当时就算惊人的战绩了。他一生共击落过15架协约国的飞机,成为德国飞行员中王牌中的王牌。由于当时德国对殷麦曼之死严格保密,所以直到木战结束前,英国方面并不知道鲍尔曾击落了殷麦曼。

1916年7月8日,在一天当中,鲍尔就进行了12次空战。8月21日,为庆祝他m岁生日,他8次起飞迎敌。这一天,他被任命为第u中队的代理小队长,并晋升为中尉。《伦敦每日邮报》在1916年9月11日的一篇报道中说:“阿尔伯特·鲍尔中尉,前任诺丁汉市长之长子,迄今已击落敌机22架。据鲍尔说,他曾参加过82次空战。有一次在夜间,被4架敌机围攻,由于他英勇奋战,结果4架敌机全被他击落,无一幸免。”从此,鲍尔开始在英国扬名,人们称他为空中英雄,甚至是“英雄中的英雄”。

1916年9月,他担任了第印中队的中队长,并取得了击落28架德机的战果。9月16日,荣获一枚卓越服务勋章,10天以后,又得到第二枚陆军十字勋章。1916年11月18日,当他达到击落敌机29架战果时,回到伦敦去接受英皇授予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首相路易·乔治特设早宴款待。1917年2月19日,在他取得击落第32架敌机胜利后,被批准回家探亲,受到诺丁汉市民的热烈的夹道欢迎。

1917年4月17日,他回到前线,又被任命为著名的“高帽第56中队”的中队长。这个高帽中队,只有大学毕业生和贵族子弟方能跻身其间,鲍尔荣任此职,完全是由于其特殊的贡献。

这时,法国的飞行员居内梅已有了击落40架飞机的记录,使原来在协约国空军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鲍尔落后了,他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在1917年的上半年里,鲍尔和居内梅的战绩总是不相上下,你击落一双,我就打下两架。两人的性格和相貌也都相像。两个人都非常勇敢,而且射击技术精良。两人的座机经常是弹痕累累,而且都曾被击落过7次而跳伞生还。

鲍尔自从当了中队长以后,年仅20岁的他,似乎老练了许多。他除经常参加战斗外,还要管理这个有20多架飞机的中队。自4月25日至5月6日,他又经历过26次空战,击落敌机11架,连同他击落过的一只气球,共击落44架敌机,纪录超过了当时的居内梅(按:居内梅在大战结束时,共击落了54架敌机)。1917年5月7日夜间,发生了皇家飞行队和英国全国的一场悲剧,鲍尔被击落阵亡了。他是被德国飞行员罗塞尔·里希特霍芬打下的。罗塞尔是“红武士”里希特霍芬的弟弟。

1917年5月28日,英皇乔治一世特致信鲍尔的父亲:“皇家飞行队员阿尔伯特·鲍尔中尉之阵亡使我深感遗憾与痛惜,为表彰其勇敢与忠于祖国,特追授至高无上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一枚,以慰英灵。”

“红武士”之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有一位最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因其使用的飞机全身漆成红色而被人称为“红武士”。他所领导的航空中队,各架飞机也不时改变颜色,故人们称他们为“空中马戏班”。“红武士”名叫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他一生中曾击落过80架协约国的飞机,在敌对双方所有的飞行员中,他的功绩名列第一,1917年曾获德国最高勋章,是德国飞行员中王牌中的王牌。

1892年,里希特霍芬出生于东普鲁士一个贵族家庭,从小不爱读书,专喜格斗和打猎。1911年参军,到一个骑兵部队服役。1913年到航空队接受飞行训练,1915年作为侦察机飞行员参加大战,不久即改飞歼击机。1916年9月,首次击落敌机,从此,里希特霍芬传奇式的空战记录便开始了。1916年9月到1918年4月的20个月中,他平均每月要击落4架敌机。

里希特霍芬除具有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外,最善于在空战中迅速占据有利攻击位置,而后在近距离用精确的机枪火力将敌机消灭。他的空中射击技术十分高明,人称“天才射手。”

但是,王牌也有失败的时候,1918年4月21日,在索姆地区上空的空战中,他终于栽了跟斗。这一天,阳光普照大地,德军地面军队正在利斯河两岸展开强大的攻势。里希特霍芬率领10架福克式歼击机进入法国北部,准备寻机歼敌。另一方面英国白脱尔少校和布朗上尉率领的15架歼击机,正由西向东飞来,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掩护在低空执行任务的两架侦察机。

双方机群在5000米左右高度上相遇,距离约有3~4千米。在这双方都能看得见的距离上,里希特霍芬在发现了低空飞行的英军侦察机后,看来是有些轻敌,未理睬高空的英机,便率领机群俯冲下去,企图置两架侦察机于死地。英机在高空中的机群,见两架侦察机受到威胁,便也跟着俯冲下去营救,双方于是在低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里希特霍芬见英机跟了下来,便放弃了对侦察机的攻击,抓住战机,对准一架英机猛射,这架飞机中弹坠落。当时,英机大多数在位置上占优势,在混战中,泰勒中尉、麦根基中尉和米赛中尉各打落一架德机。这时,只见里希特霍芬又在咬住一架英机射击,这架英机的飞行员是梅伊中尉。梅伊也是个有经验的飞行员,他见自己飞机受轻伤,便一推机头转入超低空溜掉了。两架侦察机见其他飞机空战正酣,也就乘机从低空逃脱。

正当里希特霍芬攻击梅伊的时刻,英国的布朗上尉看见一架红色飞机正在攻击自己的战友,便奋勇相救。里希特霍芬发现后方有敌情,便停止了对梅伊的追击,转身对付布朗。两机在空中互相撕咬,上下追逐,只见枪弹雨点般的射向两瓤周围。布朗的机枪由于过热而不能发射,发动机也受到损坏,整个机身布满了几十个弹孔,他只得转入超低空且战且退。里希特霍芬N0穷追不舍,一直打到距地面30米的高度。这时英军地面阵地上便同时用机枪和步枪向红飞机射击,里希特霍芬终于坠地身亡。“红武士”被击落,这自然是英军极大的功勋。事后,皇家航空队和陆军都争相认为是自己的战果。医官脱下尸体的飞行服,解开里面穿的蓝色衬衫,从死者胸前被命中的两发枪弹的进入角度分析,是飞机机枪的战果,不是地面射击所为。于是,这一光荣的胜利。归了航空队。但是,争论却没有平息,从当时到战后,一直有两种意见之争。直到现在,航空冉学家们在撰文写到这次战果时,常常是不偏不倚,把两种意见都写上。如1979年英国出版的《空中战争大全》一书,是这样叙述的:“里希特霍芬究竟是怎样死的,至今仍令人怀疑,有人说他是被加拿大的布朗上尉驾驶的一架骆驼式飞机击落的,有人则说他是被澳大利亚的机枪手巴伦从地面击落的。”

这次战斗,布朗上尉使两架侦察机幸免于难,又使梅伊中尉脱险,并把德军王牌中的王牌飞行员置于死地,曾在英国大出风头,荣获各种勋章和荣誉。

再说德国一方,里希特霍芬死后,举国为之哀悼,认为这是整个国家的损失。里希特霍芬的部属们则咬牙切齿,立誓要为里希特霍芬复仇。为了悼念他,一些人甚至想出了各种离奇的劫尸计划。

当他们探听出里希特霍芬的遗体停放于法国布坦格机场的一个机库内时,一个名叫多文哈特的中尉提出:由炮兵向机场推进,到一定射程时,对机场进行猛烈轰击;同肘由两架双座飞机,乘敌人躲避炮火时强行着陆,把里希特霍芬的尸体搬上飞机,立即飞回,给他举行尸个隆重的陆军葬礼。这个计划当然是办不到的,到他们航空队队长那里便卡住了。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更“伟大”的计划:集中20个师的兵力,用5000门大炮,几百辆坦克,进攻布坦格,占领后,由两名飞行队的军官,把里希特霍芬的尸体抬到一辆大坦克上,运回本国。

当这个计划送到前敌总指挥兴登堡元帅那里时,兴登堡批示道:荒谬!飞行队的人难道都疯了吗?

英国人倒是为这位德军王牌飞行员举行了一次葬礼。4月下旬,里希特霍芬的棺木由6名上尉(死者的军衔是上尉)和一队飞行员护送,一个荣誉鸣枪队向他致告别礼。他的满盖着花卉的坟墓,被拍成照片,由一架飞机投掷到德军的一个机场上。

聂斯切洛夫斤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欧洲一些城市里的最盛大、最壮观的集会,莫过于观看飞行表演。担任表演的飞行员就是人们热烈欢呼和赞赏的空中英雄。那时要表演一个俯冲动作,或作一个45度坡度的转弯,简直就是最惊险的空中杂技。

俄国的一名军事飞行员聂斯切洛夫,不是在飞行表演中,而是在研究空战战法时,首先创造了在飞机上翻斤斗的特技飞行。他的这一特技飞行是在1913年8月27日,驾驶一架俄制“纽波特4”型飞机完成的,比法国人阿道夫·佩古在1913年9月21日的飞行表演中,用“布莱里奥”飞机完成的斤斗特技要早20多天。因而,世界各国都承认聂斯切洛夫是“斤斗”的创始人,这一特技动作就被命名为“聂斯切洛夫”斤斗。1962年,国际航空联合会为高级特技世界冠军获得者所没置的流动奖杯,就称聂斯切洛夫杯。

聂斯切洛夫斤斗,就是航空器在垂直面上沿闭合曲线飞行,改出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而且不带坡度。聂斯切洛夫斤斗的前半段,即到上“死”点前的一段,是靠发动机的拉力域推力。(对飞机来说),或靠降低高度时获得必要的速度余量(对滑翔机来说)来完成的。这种斤斗的后半段,通常是利用重力来实现的。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聂斯切洛夫,1887年2月15日生于俄国下诺夫哥罗德(今高尔基市),1906年毕业于炮兵学校,1912年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1913年获军事飞行员称号。1914年2月任航空兵支队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完成过多次侦察飞行任务,提出过几种与空中敌人作斗争的方法。例如,曾提出在飞机下方安上固定锯条,以割破敌人的气球等。1914年8月26日,3架奥地利飞机由巴龙·罗森塔尔中尉率领,对聂斯切洛夫所在部队的机场进行攻击。聂斯切洛夫当即驾驶没有武器的“莫拉纳M”型单翼机起飞,用撞击的方法把巴龙的飞机撞毁。聂斯切洛夫也同时牺牲,年仅27岁。

聂斯切洛夫首创的“撞击”战术,后来成为在战争中那些飞机被炮弹打中失去反击能力的飞行员战胜对手的最后一招;

抗日战争初期在淞沪战场,一次中国空军飞行员袁葆康驾驶一架双翼机执行攻击日军地面目标的任务,返航时与几架日军飞机遭遇。袁葆康在弹尽油缺的情况下,几次想摆脱日机返回基地,但日军飞机紧迫不舍。袁葆康见状知道难以脱身,便调转机头准备与日机死拼,他加大油门对准一架日机直冲过去,日机遭到猛烈的撞击,立即粉身碎骨,拖着长长的火舌坠落地面。袁葆康的飞机也严重损伤,左下机翼和左边水平尾翼全部撞掉,左上机翼也只剩下2/3。还算幸运,飞机尚能继续飞行。他驾驶这架严重损伤的飞机勉强飞回了基地。

这是空中使用“撞击”战术最成功的一例。

1964年10月13日,一架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入侵我国广东省雷州半岛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飞行员邹广如驾驶歼-6型飞机起飞拦截,在高度17600米发现目标,他连续开炮3次,炮弹打完未击中目标。邹广如准备用撞击的办法将敌机撞下,但因敌机高度比较高,未能如愿。

西哈努克座机被地面误射

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时,我军开始炮击金门。这一重大战略行动,一是为了警告蒋介石,不可与美军勾结;一是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远东来,以调动当时正在侵略中东的美国第六舰队,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对这一行动十分赞赏。9月9日,亲王乘坐C-47型专机由金边至香港,途经川岛上空时,他突然想到中国军队同帝国主义战斗在前沿;应该向官兵们表示慰问和致敬。于是,就把飞行高度降低到800米,在空中盘旋了10分钟。中柬两国于7月19日刚刚建立了外交关系。10天前,亲王访问了北京,受到中国政府的热情款待。

川岛上的我国海军某部雷达连,并未理解亲王的这一友善举动,当飞机降低高度时,该连副指导员即令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射击警告,飞机中弹一发后即离去。

事后,周恩来总理向西哈努克表示歉意说:“亲王阁下,我们的土兵给您开了个军事玩笑,让你受惊了。”西哈努克说:“我很乐意为中国军队当一次靶子,不过,对机枪手的技术,不敢恭维。”两人都笑了。

国王空中遇险记

1972年7月28日,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动身到法国进行访问。行前,摩内政部长兼国防部长乌弗基尔曾晋见国王。“陛下,为了提高您的威望,我有一个想法。”乌弗基尔在谈了一些国内政局情况后说:“假如在您从法国返回时,咱们组织一次假谋害行动,您看如何?”“假谋害行动?”国王有些疑虑。“您还记得一年前发生在斯基拉特王宫的屠杀事件吧!那次以您先知的威望征服了士兵,平息了叛乱,清洗了军队中的叛逆者,使军队和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您的周围。这不是提高您威望的好办法吗?”“你认为这个老办法还适用吗?”“肯定适用。”乌弗基尔解释说:“在您的座机返回拉巴特时,我们歼击机可以在途中进行截击,假装攻击您的座机,要求您的座机降落在指定的机场……这样,军队和人民出于对自己君主的关心便会吏加紧密地团结在您的周围,我们便有借口逮捕两三个对国王安全有害的政敌。”“那就照你说的办吧!”国王被说服了。

8月14日,国王得到国内有些异常情况的报告,决定提前动身回国。

8月16日上午,国王登上他的波音70专机启程。中午,专机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落地,西班牙外交部长洛佩·布拉沃在机场迎接,并共进午餐。进餐时,国王有意向外长透露假谋害行动。国王说:“在几小时内,您将听到某些奇怪的事,不过您不用担心,这不要紧。”

午餐后,国王登机向摩洛哥飞去。下午3点多钟,专机进入摩洛哥上空。国王坐在飞行员身旁,凝视机外蔚蓝色的天空,揣摸和等待着这一颇有戏剧性的假谋害行动。

下午4时左右,专机飞过丹尼尔上空,4架P-5歼击机包围了国王的专机。领队机长库拉少校向专机飞行员喊话:“哼!我们命令国王专机跟随我们到克尼特拉机场,我们要进行检查。”“你疯了!”专机飞行员回答。“服从命令!跟我们降落。”

飞行员请示国王:“陛下,歼击机飞行员要我们落地,他们要检查陛下的飞机,怎么办?”“继续飞你的。”国王不以为然地说。“但是,他们威胁着我们,强迫我们降落。”“保持镇静,继续飞。”国王提高声音命令道;

库拉少校见国王专机不肯降落,便进一步威胁道:“立即服从命令,飞向克尼特拉,否则我们要开火了。”“别听他的!”国王仍旧不以为然。“再向前飞,我们就开火!”“他们要开火了!”飞行员向国王报告。“不要紧张,要镇静。”国王确实不很紧张,他认为这不乌弗基尔导演的一场戏。

这时库拉的飞机向波音飞机的前部发射了一发炮弹,以示警告。“表演得真像啊!”国王想,“乌弗基尔真是了不起,他导演的假谋害看来完全像真的。”

少校却发怒了,他加速靠近波音飞机,并大叫道:“如果再拖延,我们就开火打掉你!”

觉得作为“假谋害”的戏似乎应该收场了,于是他拿起话筒来亲自向歼击机飞行员喊话:严我是你的国王,你要注意礼貌。“他妈的!非打你不可!”库拉骂着并向波音727开了火。被子弹击中的国王专机开始抖动起来。接着库拉又开炮击中了波音飞机的尾部。三台发动机有两台被击中,致使飞机速度减小,飞机开始下降高度。“这是真正的炮弹!”哈桑二世这时才明白过来,“这是一场真正的谋害,乌弗基尔欺骗了我。”

库拉见国王专机仍不肯降落,便再次猛射,国王专机再次中弹。机内国王的随从人员一人死亡,两人受伤。机内烟雾弥漫,有人在祈祷。

库拉继续猛烈射击。突然,波音n7舱内的压力下降,飞机可怕地抖动着摇摆着,飞行员吃力地操纵着飞机。飞机以29千米/小时的速度摇摇摆摆地向前飞行。“陛下,陛下。”飞行员用发抖的声音喊着,“我们可能到不了拉巴特!我没有办法使飞机着陆。”“你是跟国王在一起,跟我在一起,不要害怕。”国王镇静地命令飞行员。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停止P-5的射击,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击落。他想用一年前平息斯基拉特王宫士兵叛乱的办法。在那次叛乱中,国王以先知的权威对叛乱的士兵喊话,使士兵们自动解除了武装。他拿起话筒向F-5喊话:“我是国王,听我喊话,你们必须停止射击。你们谋害我就是背叛真主……”遗憾的是这个老办法投有生效,库拉根本不予理睬,反而再次猛烈地射击。幸好飞机没有被击中。

弹痕累累的波音飞机在低空摇摆着向拉巴特飞去。库拉看到不能使国王专机迫降,便决心把它击落。他再次按发射钮,发现炮弹已打光了。他便决心用自己的飞机把波音727撞下来,他使用自动驾驶仪,开足马力,使P-5飞机对准目标后,他按了弹射按钮,跳伞了。

也许国王的命大,P-5从波音70旁边几米处一掠而过,摔向地面。好险哪!差一点就撞上啦!此情此景,吓得国王出了一身冷汗。

接着,另外3架P-5向波音飞机扑来,国王急中生智,他让惊慌失措的空中机械师戴上送话器,并命令他重复自己的口述。

机械师重复着:“国王专机向F-5通话,国王专机向P-5通话,听着!”“听着!”“国王重伤,停止射击!国王重伤,停止射击!”“飞行员已死亡,我们设法迫降,请求你们,停止射击。”

那3架F-5的飞行员果真相信了这慌乱的声音,放弃了对波音飞机的攻击而返回了克尼特拉机场。

受到严重创伤的波音X7飞机,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降落到拉巴特机场。国王脱险了。

不久,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摩洛哥新闻社发表的消息:“叛乱已被镇压,阴谋的制造者乌弗基尔已自杀。哈桑二世掌握着政权。”

尼古拉斯侥幸生还

一个从55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的人,居然能侥幸生还,你说这是可能的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的一位空中射击员、空军中士尼古拉斯·阿克梅德,就曾经历过这一人间奇迹。

1944年3月23日夜,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美军轰炸机群完成对柏林的轰炸后,正作返航飞行。21岁的阿克梅德所在的机组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突然一架德军歼击机向他们的飞机攻击,飞机着火了,紧接着滚滚浓烟笼罩了机舱,飞机渐渐失去操纵,机长命令机组人员:“立即跳伞。”

阿克梅德准备离开他的工作岗位(后炮塔)去机舱取他的降落伞,但是,一切都晚了,机舱内烟熏火燎,使他喘不过气来。虽然找到了降落伞,但是伞包正在熊熊燃烧。跳伞没有可能了。他想,与其在这浓烟滚滚中煎熬,最后与飞机同归于尽,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跳下去,反正是一死了之。他打开尾炮塔的舱门,头朝下跳人茫茫夜空。

从5500米高空到地面的一分半的时间里,他看到星星在他的脚上方。夜空凉爽的空气抚慰着他,使他摆脱了烟熏火燎之苦。他想,既然已经没有任何措施能拯救自己,那就听天由命吧!他没有追忆任何往事,也没有感到恐怖。他不想掉过头来看地面,更未想过自己的结局。他只记得在快降到地面的瞬间,他曾转过身子,使脚朝着下方。

3小时后,阿克梅德逐渐恢复了知觉,发现自己仰卧在一片松树林内的雪地中。他像是做了一个梦,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活着。他尝试着活动了自己的双腿,又用手抚摸自己的全身。脑子开始清醒过来,确认自己真的没有死。他坐起来,看到被刮破的衣裤,几处割伤,几处青肿。他清楚地记得自已是无伞坠落的,怎么又会安然无恙呢!

茂密的松树林中有46厘米厚的积雪。松枝的阻挡为他减速,积雪又为他作了缓冲的铺垫。如果阿克梅德的坠落地点再偏开18米,他就没命了。那里没有树林。

驾机闯红场的鲁斯特

苏联莫斯科红场,同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样是飞行禁区,未经批准,不管什么飞机都不得在上空飞行或在地面降落。1987年5月28日,一架外国飞机突然降临红场。为此,在前苏联国内和世界各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驾机在红场降落的是前西德汉堡航空俱乐部业余飞行员鲁斯特。他驾驶一架赛斯纳-172轻型飞机,从芬兰赫尔辛基的马米尔机场起飞,飞行申请的目的地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但起飞几分钟后突然向东飞行,越过芬兰湾,在科赫特拉亚尔韦地区进入前苏联领空。为了躲避苏联雷达,他从低空(高度500~600米)直飞莫斯科。19时30分,鲁斯特的飞机到达莫斯科上空,随后在空中绕了三圈,安全降落在红场上。鲁斯特走下飞机,兴奋地向在场的人散发名片,并声称自己是从赫尔辛基飞来的。正当红场上的人群莫名其妙地围观飞辄的时候,苏联警方封锁了现场,并将鲁斯特监禁起来。据鲁斯特口供,他这一行动完全是受好奇心的驱使,并无任何政治和军事目的。

年仅19岁的鲁斯特,幻想着搞一项小小的冒险行动,他并没有想着要出名,也没有想过这一行动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他想的只是如何好好地玩一玩。为此,他作了认真的准备。

首先,他租用了一架赛斯纳-172飞机。这种飞机原有4个座位,他拆掉其中3个,并在里边加装了油箱,以适应长途飞行的需要。他向一些有经验的飞行员请教过如何实施低空长途飞行,他制定了飞越苏联国境而不致被发现的最佳方案。他准备了飞往莫斯科的地图,并画上飞往莫斯科的航线。经过这些周密的准备,他对这次飞行已经心中有数。

为了不致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他于5月13日驾机从前西德的汉堡起飞,先向西北飞过设得兰群岛和法罗群岛,抵达冰岛的雷克雅未克,然后飞到挪威的卑尔根,最后到达芬兰的赫尔辛基;在赫尔辛基休息了几天,他谎称要经斯德哥尔摩返回汉堡,便实施了这一早已计划好的行动。

鲁斯特在苏联境内飞行约5个小时,航行纵深Ⅷ千米,而苏联的防空系统竟未及肘采取措施,这在苏联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5月30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飞机降落红场事件。结果,前苏联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和防空军总司令科尔杜诺夫大将被免职,受处分的还有其他一些中下级军官。

世界各国新闻单位也都以显著标题报道此次事件,有的震惊,有的对苏联防空系统的缺乏警惕性表示困惑和不解。据有些外国报刊报道,鲁斯特进入苏联国境,苏军雷达都没有发现。一架苏军值班歼击机飞行员发现鲁斯特的飞机后,误以为是本国的飞机而没有理会。当歼击机飞行员向地面报告发现一架飞机后,地面指挥员也没有及时向民航或体育部门查实,由于各部门的松懈和麻痹,以致造成这一轰动世界的“红场事件”。

苏联法院对鲁斯特判以监禁2年的处罚。一年以后,经过外交途径交涉,鲁斯特被保释,由其父母领回前西德家中。

鲁斯特因驾机在莫斯科红场降落而轰动世界,他驾驶过的赛斯纳-172型飞机也因此而身价百倍。第二年汉堡航空俱乐部用高价把这架飞机卖给了慕尼黑的一家工厂,这家工厂又用更高的价钱将飞机卖给了一位日本商人。

世界航天人物

齐奥尔科夫斯基

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国梁赞州的伊热夫斯基村。父亲是护林员,母亲出身工匠之家,家境贫寒,儿时过着艰辛的生活。更不幸的是,齐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患上严重的猩红热病,双耳失聪,尚未读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在家。在父母的辅导下,他靠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和初中课程,并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14岁时,他从物理书中获得知识,尝试着做风箱扇风推动的车模型,做纸袋充氢气飞行,绘制想像中的飞行器草图。

1873年,16岁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怀着强烈的渴望,只身到莫斯科开始3年的求学生涯。由于耳聋无法进入学校读书,只能每天到图书馆自学。他不论寒暑,早出晚归,整天泡在图书馆刻苦攻读,靠父亲寄钱维持起码的生活,3年竟学完了大学理科的课程。在求学期间,他对星际航行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造金属飞行器,开始研究有关火箭飞行的问题。他后来回忆说:“我很少系统地学习过,只读过使我产生兴趣的和自认为重要的一些书。可以说,我一面学习,一面创造,尽管也经常耽误学习和创造失败。我也很难准确回忆起我是怎样开始计算有关火箭的问题。对我来说,第一颗太空飞行思想的种子是由著名的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小说播下的,它使我在头脑里形成了确定的方向,我开始把它作为一种严肃的活动。”

1879年,齐奥尔科夫斯基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取得中学教师的资格。他一边在波罗沃斯克中学教数学和物理,一边独立研究星际航行问题。他对宇航的研究倾注了全部热情,把课余时间都投在了没有引力的世界,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他这一时期的笔记本里,画有太阳系的天文图,描绘了能悬挂在太空的“纺锤形塔”和“人造圈”,这可能就是他关于人造卫星和空间站的最早构想。1883年,他写出了《自由空间》论文手稿,指出利用反作用装置作为太空旅行工具的动力的可能性,在地球之外人类受到失重的考验,火箭能在太空中飞行,还绘出了一幅征服太空的火箭发动机原理图。1887年,他应邀去莫斯科作了关于金属飞行器的学术讲演,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一些科学家的关注。1891年,他从理论上研究了星际航行问题,进一步明确指出只有火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这时发生了两件令齐奥尔科夫斯基十分痛心的事情:一件是邻居的草屋失火,将齐奥尔科夫斯基家的图书、工具、模型和手稿焚毁,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另一件是他的才华和正直受到嫉妒,未能再去莫斯科工作,给他的研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1892年,他愤然离开波罗沃斯克城,举家迁居卡卢加小镇。在那里他仍然是一边在中学教物理,一边潜心于他的研究实验工作。1893年,他发表了科幻小说《在月球上》,两年后又出版了《关于地球和天空的幻想及万有引力效应》一书,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他不仅利用学校破旧的物理实验室做小蒸汽机喷气实验;而且还在自家的房顶上用废弃的铁筒制成一个“风洞”,用这种简陋的送风机来测定空气的阻力,获得有关火箭和航天原理的数据,为他创立航天理论打下了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几乎涉及到实现太空飞行从火箭燃料选择到人如何克服失重影响的各种课题,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98年,他完成了《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的经典论文。这篇论文凝结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几经周折,这一划时代著作5年后才在莫斯科的《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随后,他又在《航空报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几篇关于火箭和太空飞行的论文,奠定了航天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确立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作为航天理论奠基者的地位。

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的《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为人类飞向太空开辟了道路。在这本科学著作中,他论证了火箭作为星际航行工具的可能性,推导出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方程。这个方程后来被命名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它引出了火箭质量比,即火箭起飞前的质量与火箭所携带燃料耗尽后的质量之比的概念,还首次提出了火箭推进剂比冲的概念。质量比越大,比冲越高,火箭性能就越好。因此,火箭质量比和推进剂比冲对于利用火箭实现太空飞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还推算出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首次明确提出液体火箭是实现星际航行的理想工具。这标志着火箭飞行理论的真正开端,是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努力,1911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又完成了《火箭与太空探索》的研究论著,更加丰富了他的航天理论。在此书以连载形式发表的前言中,他写道:“开始必须有理想、幻想甚至神话,接着便进行科学计算。这样,最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关宇宙航行的著作便属于创造性阶段。”确实如此,齐奥尔科夫斯基进一步描绘了宇宙飞船发射和飞行,超重对航天员的影响,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效应,登天观看地球的迷人景象等。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计算基础上,充分展示出了他的创造才能,揭示了利用火箭探索太空的基本原理。

在齐奥尔科夫斯基担任中学教员的十分艰难的日子里,他大约写了130篇论文,但只自费发表了近50篇,还不被人们所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工作受到信任和重视,而且逐步有了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的关于征服宇宙空间的思想也迅速传播开来。他在印岁以后的18年时间里,写了《飞往宇宙空间的火箭》、《宇宙飞船》等450篇手稿,继续阐述他关于星际航行的认识和思想。特别是1929年完成的《宇宙火箭列车》,对多级火箭作了详细的理论论证,证明了化学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能够达到宇宙速度。1930年发表的《致航天学家》和1932年发表的《达到同温层》著作,则进一步论证了火箭推进剂的性能和对火箭的各种设计要求。他晚年写成的《宇宙火箭工作》一文,则系统地总结了他在火箭和航天学领域的工作和成绩,论及了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太空基地、星际航行的几乎所有问题,为航天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这篇自述的文章中说:“在我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我发表了利用类似于火箭的反作用装置实现太空飞行的理论。基于已被检验的数据推导表明,人类进入太空甚至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移民都是可能的。也许当我的思想获得应用,人类不仅在地球表面上活动,而且飞到宇宙空间时,上百年已经过去了。”这一预言不是已经并正在变成现实吗!

从20世纪30年代起,齐奥尔科夫斯基已不再是个人摸索和孤军奋战,而是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成立了专门机构,培养出了一批火箭专家,专门研究他所开创的火箭和太空飞行问题。1932年,苏联政府为表彰齐奥尔科夫斯基为促进航天科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34年还选他为喷气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把火箭推进剂质量与无推进剂时的火箭质量之比值命名为齐奥尔科夫斯基数值。1935年9月19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卡卢加逝世,享年78岁。

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看到航天已经不再是神秘而被嘲讽为“怪人”的幻想,人类不仅频繁地到太空活动甚至登临月球漫步,而且正在向着一个更远的目标进军。这就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33年“五一”劳动节向公众发表的广播讲演中所期望的未来:“40年来,我一直从事有关火箭原理的研究。我始终都坚定地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将可能飞向火星。尽管时代在变,但星际航行的理想总要继续下去。今天我确信,你们之中将有人到星际中航行。”

戈达德

1882年10月5日,戈达德诞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城。他幼年时体弱多病,上不了学时爱自学,特别是被家里的白炽灯和留声机所吸引,经常爱摆弄蓄电池和铝制气球等新奇的东西;好发奇想,如他带着小朋友试图在自家的花园里挖一条通到地球对面中国的隧道。他在17岁读了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星际大战》等书后,开始对宇宙炮、火箭充满热情,在心里播下了研究宇航工具的种子。他说:“生命对我来说,有一个目的,就是进入太空飞行。”

1904年,戈达德考入伍斯特理工学院。由于在物理课中得到启示,他在一篇《1950年的旅游》的命题作文中,描述了一条从波士顿到纽约的钢制真空管道,用磁悬浮列车只需10分钟就可走完这趟320千米的路程。后来,这个妙想成为科学家们接受的科学概念。1908年,戈达德进入克拉克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开始转向利用火箭推力实现宇宙航行的研究工作。这在当时是一个被认为没有前途的方向。戈达德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切尔森和著名物理学家韦伯斯特的指导下,研究喷气发动机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热离子光磁原理,对比了固体和液体火箭的能量和效率。1909年,他在笔记中指出:“只有用液体燃料才能提供宇宙航行所需要的能量。”但他提出的液氧和液氢燃料当时还不能生产出来,不过他揭示了液体燃料作为火箭推进的发展前景。1910年和1911年,他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为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1912年,戈达德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帕尔默物理实验室的研究员,致力于研究能测量高频振荡的真空管,并开始火箭推进原理的理论计算工作。这时由于工作的紧张和劳累,他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但他并不灰心气馁,仍然带病坚持研究,不离开自己的事业。戈达德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生命如此之短暂,而世上又有那么多事需要我们去做,这是一件令人着急的事。我们应当冒点风险,去做那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戈达德病愈以后回到克拉克大学兼任物理学讲师,并投入到火箭的研究工作中。经过10年的刻苦钻研,他于1919年发表了一篇奠基性的论文《到达极大高度的方法》,论述了火箭运动的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火箭用发光镁粉作为到达月球的信号的登月方案。这一科学设想却不为一些人理解,引起新闻界的讥笑和嘲讽;也有很多人表示赞赏和支持。孰料这使戈达德与“月球火箭”结下了不解之缘。1920年,他又写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太空探测火箭的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利用液氢作火箭燃料的新设想。此后,他于1921年完成液氢-液氧燃烧室和泵的设计,1922年完成液体燃料研究和试验。与此同时,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奥本郊区的沃德农场建立起一个火箭试验场,开始对火箭做静态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他在技术和工程上遇到许多困难,特别令他伤心的是从1923年起连续3次试验都因点火爆炸而烧毁了液氧管路。尽管试验十分不顺利,但也未能阻挡他的信念和热情。1924年,他与基斯克小姐结婚。基斯克成为戈达德火箭研究小组的一位重要成员,一直协助戈达德的研究工作。

经过不断改进,1925年底在克拉克大学实验室进行火箭静态试验后,戈达德获得了供飞行试验的液体火箭样机。1926年3月16日,在冰雪覆盖的沃德农场,世界上第一枚使用液氧和煤油的液体火箭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戈达德不禁兴奋地喊起来:“这一下我可创造了历史!”他在试验报告上记录了试验过程:火箭高3.04米,由一台0.6米长的液体发动机和两个燃料贮箱组成,竖在简陋的发射架上。试验在下午2点30分进行,飞行2.5秒后,火箭上升高度达12米,飞行距离56米,落点在农场菜园。戈达德的妻子基斯克拍摄了发射前的现场照片。这张简洁清晰的照片见证了戈达德在火箭技术领域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从此,火箭技术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1927年7月17日,戈达德又研制发射了第一枚气象火箭,箭上带有气压表、温度计及照相机,并用降落伞回收。此后,他的研究工作得到美国第一位驾机横越大西洋的飞行员林白的理解和支持。林白为他争取到慈善家丹尼尔·古根海姆提供的经费资助,从而使他能够继续扩展火箭的研究领域,在克拉克大学实验室添置了新的车床和试验设备,并在新墨西哥州的罗斯韦尔草原上建起一座新的火箭试验场。1930年12月30日早晨,一枚长3.3米的液体火箭以80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升空,高度达609米,试验成功。1932年又试飞一枚火箭,进一步解决了用陀螺仪控制火箭姿态等问题。这样,他于同年5月写出罗斯韦尔试验火箭报告,得到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肯定评价,并决定继续资助他的火箭事业。但由于美国经济萧条的影响,资助难以到位,戈达德的实验不得不暂时中止。他怀着悲伤的心情离开了苦心经营的车间和试验场,回到克拉克大学继续教学生涯。

但是,戈达德在教学之余,仍然钟情于他未完的火箭研制工作。他不灰心丧气,以顽强的毅力探求新的技术途径和新的技术方案,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