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发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20:19:26

点击下载

作者:(清)马印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瘟疫发源

瘟疫发源试读:

校注说明

《瘟疫发源》为清代医家马印麟编纂,初刊于清雍正三年(1725),是一部从五运六气学说出发,论述瘟疫病之病因证治的运气学著作,也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着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温病学著作。

作者马印麟(1646—1735),字长公,号好生主人,古青(今山东青州)人,清代医家。因祖上世代业医,故受其祖父影响,自幼习医,并“各处寻访明师贤友”,苦读穷究《类经》,对瘟疫一门颇有研究,著《瘟疫发源》。三十余年时间,将书中理论及所创方药反复运用于临床实践,“屡验屡效”,始刊刻济人。

本书目前共有两个版本,一为清雍正三年初刻本(简称雍正本),一为甘豫熹抄本(简称甘本)。雍正本刻印精良,书版完整,属于善本、祖本、足本,故作为本次校注底本;甘本据考为清代后期抄本(约1865),所宗底本不详,脱文及文句省略较多,但抄写字迹清晰,加之本书目前没有发现其他版本流传,故作为主校本。同时,以本书所引著作《素问》《类经》进行他校。本书采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结合理校法等校勘方法校注。

本次校注主要是对底本进行标点、校勘、注释,具体问题处理方法如下:

1.底本中年代描述有明显错误,原文不动,出校说明。

2.底本与校本不一,难以肯定何者为是,原文不动,出校说明。

3.底本中确系明显的错别字,据校本或文义改,出校说明。

4.底本中一般笔画之误,如己、巳不分,戌、戍混淆者,均予以径改,不出校记。

5.底本中凡属异体字、俗体字、古体字,统一以规范字律齐,不出校说明。

6.底本中凡属通假字,原文不动,首见处出校说明。

7.底本中凡属缺笔的避讳字,如玄、眩(末笔缺点),径改为原字,不出校说明。

8.底本中表示文字位置的“右”“左”,据现代横排统一改为“上”“下”,不出校说明。

9.底本中引录他书文献,多有删节或缩写,凡不失原义者,保持原貌;若影响文义者,原文不作改动,出校说明。

10.底本正文中“五运六气药方目录”下设药方名目录于总目录已载,故正文中仅留药方内容,目录删。底本目录与正文参差较多,或位置颠倒,或文字有出入,如正文正确而目录有误,据正文订正目录,如目录正确而正文有误,据目录订正正文。

11.底本中注释性文字,用小字排版,独立标点,置于正文之后。

12.“飧泄”与“飧泻”、“泻黄散”与“泄黄散”、“盛衰”与“胜衰”在文中多处通用,为保持原貌,不作改动,或出校说明。

13.“六气天时民病”部分内容较多、较琐碎,为便于阅读,用加粗小标题进行分段显示。

14.“五运六气瘟疫发源”下,正文之前,有“古青世医马印麟长公甫纂历下漪园张廷璧赵玉甫校”,今一并删去。

瘟疫发源辨论序

医之为道,盖自上古神圣参天地阴阳之秘,以跻一世于和平,其功最大。自后世侪于方伎之列,庸夫俗子咸托业于其间,以为衣食计,[1]品益杂,技日疏,几以人为费 而医之道隐矣。古人有言:“不为良[2]相则为良医。”医岂易言哉?北海马君长公 ,当代良医也。尝往来[3]历下 ,与余交甚久。每见其治疗奇验,真所谓饮上池之水而洞见[4]垣一方者。其品高行粹,淹博 儒雅,盖隐君子者流,姑托迹于是,岂与世之碌碌者同乎?一日,出其所著《瘟疫发源辨论》二册示余,约而该,微而显,辨析毫芒,治法毕具,至哉书乎!余尝历览古今来所刻方书,于疫疠一途详者或鲜。盖诸症或出于人事,而此症则本乎天行,使非通于阴阳五行之理,而究极其微,或爽毫厘,误人非细。今观是书,五运六气,洞彻条贯,造化根心,调燮在手,能使垂沴之气变为甘雨和风,厥功伟矣。是书之行,诚足以上继古来神圣济世之心,宁仅曰方伎家言而已哉?因乐弁数语于首,以告夫世之读是书者。时雍正二年岁次甲辰长至日平陵杨瑄序于倩月山房[1]以人为费:学医是以人命为代价。典出宋代苏轼《墨宝堂记》:“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2]北海马君长公:即马印麟,字长公。北海,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古称“北海”,西汉景帝时即在此设“北海郡”,因马印麟为古青(青州)人(见自序),故序者尊称其北海马君长公。[3]历下:地名。位于今山东济南市。[4]淹博:渊博。

瘟疫发源小引

[1]

夫医学源自伏羲,传之神农,注于黄帝 。故轩辕与岐伯参酌天地阴阳,化生六气,运行一岁十二月之间。分布在人,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左右要会,作八十一篇,垂为世范,至今用之而为医家绳墨规模者也。粤自黄帝之后,二千五百余年,汉长沙张仲景先生恤于民命多被伤寒瘟疫损害横夭,因而详考古经幽微之玄机,气运主客之迁变,以著《伤寒卒病方论》一十六卷,使后之学者有可依据。仲景迄今又千余载,凡著作医书过往古者八九倍矣,然皆究其末而不求[2]其本。青齐 长翁马先生世善岐黄,洞彻奥秘,千经百论,无不探本穷源。手著《瘟疫发源辨论》上下二卷,发明五运六气之至要,为瘟疫时症之根源。其言简,其理明,易于习诵,使人知所由来,其用[3]心可谓深且大矣。诚灵书 之纂要,后学之指迷,瘟疫之秘诀,生人之厚幸耶。桓毫末无知,不自揣其鄙陋,妄笔而志之,幸勿哂其俚劣云。[4][5]

时雍正三年岁次乙巳蒲月 上浣之吉 古燕同学弟余东桓敬远[6]氏识于泺滨 倩月斋之西堂[1]黄帝:原作“皇帝”,据文义改。[2]青齐:指古青州、齐州。青州,今山东青州市;齐州,北宋属济南府,约当今山东济南、章丘、济阳、禹城、齐河、临邑等市县地。[3]灵书:此处疑作《灵》《素》,即《灵枢》《素问》。[4]蒲月:农历五月,称为蒲月。[5]上浣之吉:此处应指初一日。上浣,农历的上旬。古时官员十日休息一次,借以沐浴更衣,因为十天恰为一旬,所以每月分上、中、下浣,后借作上、中、下旬的别称;吉,吉利的日子,亦指每月初一日,结合“上浣”,当指初一日。[6]泺(luò洛)滨:泺水河边。泺,指泺水,古水名,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北。自 序[1]

予年八十岁,幼自 数十岁时受祖父之岐黄医业,从师训读数载。父亡之后,各处访求明师贤友,讲究议论。至于前辈如东垣、丹[2]溪、河间 、仲景四大明师岐黄,将诸病脉理、经络、脏腑、本草无不注释详悉明白,惟有瘟疫一门而未尝发明受病之由。诸家虽有数句,至简至约,不甚详细,闷怀心腹二十余年。凡遇瘟疫之症流行,颠倒差乱,误人多多。忽而青州宗玉张公,亦是世家岐黄,所积之书,赐《类经》一部,四十余册,朝夕昼夜苦读穷究。黄帝与岐伯注天文、地理、人事三才,其书理义深远,繁多难读,盖学浅不能便览。吾将瘟疫一门,由博返约,采集一册,名曰《瘟疫发源》,使后人便易入门。至今三十余年,屡验屡效,方敢刊刻济人。所验之年岁,略表一二,开例于下,以使后学诚信,再求高明指示。[3]雍正三年岁次乙巳古青 三世医八十老人马印麟甫纂[1]自:甘本作“时”。[2]间:原作“涧”,据文义改。[3]古青:指山东青州市。《尚书》所称“九州”即有“青州”,因称。凡 例《瘟疫发源》一书,根源自黄帝与岐伯问答,注《类经》一部。其理其文深远玄妙,人多不录。上古之时,无药无方,按脏腑经络,专以针灸,妙用为古今。《素问》乃岐黄之祖,观者幸勿以其繁而厌之。《类经》一书,内分阴阳,化生五行,注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分为五运六气,各有主气、客气乃五运主气者,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乃四时之正气也。六气主气者,风、火、暑、湿、燥、寒是也。[1]凡主气者,年年不移;客气者,每岁而迭迁。若主客之气正化 ,则天时风雨调和而五谷丰收,则民亦舒而无病。然一岁之中,全在客气之流行变化。若主客之气不和,阴阳不得升降,则五行相制,天时寒热温凉不应主气,则天有不测之气象,风云雷雨,旱涝不均,五谷亦不能丰收,而民多患灾难疫疠之热症。

瘟疫则验

今将瘟疫书内,逢刚柔失守,阴阳升降不前,不迁正,不退位 [2][3] ,五行相制,运克天气不和,并天刑 之年,所验之天时民病,不能尽注,略表数句,以待后人再验可也。[4]

假如崇祯十一年岁次丁丑 ,为运克天气不和之年。此年杀气[5]乃行,自北直 由山东,大兵荒乱,杀虏黎民无数。至十二年戊寅 [6][7] ,亦是刚柔失守,天运失时,其年大旱。十三年己卯 ,亦是阴阳不得升降,饥歉岁年,饿死者、瘟病死者无数。此乃刚柔失守,天气不和之验也。

康熙七年岁次戊申,亦是刚柔失守之年。天运失时,其年六月十七日二鼓时地震,由西北而至东南,山东青州、沂州、郯城,一切楼瓦房倒坏,城崩地烈,伤损人亦不少。至八年己酉、九年庚戌,此二年民患瘟疫热症,人多暴死,亦是刚柔失守之验也。

康熙十二年岁次癸丑,其年民舒无病。惟冬月五之气,主客之气[8]皆燥金,主寒露早下,霜乃早降。终之气,在泉 主客之气,皆是太阳寒水用事,天时主严寒大举,霜雪乃积,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杀令行也。此年一冬大雪大寒,冻死者亦有数人,岂不是客气之流行变迁一验也?

康熙二十五年岁次丙寅,亦是刚柔失守,天运失时,运克天气不[9]和之年。初之客气君火,而兼相火司天 ,主春气大温,草木早荣。二之气主气君火,此年君火当降在泉。遇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君火反郁,火不务其德,则炎暑流行,火气太过,热极之变也。火极[10]太甚则水来复之,甚则云趋 雨府,洪水冲决。此年主天下大水,青州大桥水崩。亦是此年,民患大疫疠热症。

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乃天刑之年,阴阳不得升降,土下克水,故曰不相得,天时寒暄不时,则田禾亦不能丰收,民病暴热乃生,郁疠乃化,多生热症。陕西省大歉,饿死、病死者无数。[11]

康熙三十四年岁次乙亥,为天气不和之年。山西洪同县 六月初四日地震,城崩地烈,及一切楼瓦房倒坏,饿死、病死者无数。此乃天刑之年一验也。

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为刚柔失守,天运失时之年。此年乃太阴湿土当升司天,中运遇木,则土不能升天。土郁不升,因木之胜也,人病在脾胃。土郁欲发,必待得位之时而后作,微甚如见,三年化疫。四十二年癸未,四十三年甲申,四十四年,其年稍平,山东六府瘟疫[12]盛行太甚,其人死者无数,遍地尸骸。不知别省何如医 。医不明五运六气,若多用清解发表之剂,病轻者即重,病重者即死,误人多[13][14][15]多。吾按五运土郁治法,用泄黄散 研化五瘟丹 或三消饮 ,选而用之,轻者立愈,重者即轻。凡照此法治者,百无一失,此其验也。

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为运克天气不和之年。天时孔府文庙火灾。二年岁次甲辰,亦是运克天气不和之年,朱夫子文庙火灾。此二年民多患瘟疫热症,惟济南府北七县更甚,病死者无数。三年岁次乙巳,亦是运克天气不和之年,天时春旱,夏秋多雨,济南、东昌二府民患水灾大难,以至北直。东三府青、莱、登,天时多患虫灾,田禾半收。此冬天气大温不寒,皆因在泉之气相火,终之客气亦是相火,二火交炽,畏火司令,故主冬温不寒,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岂不是天气不和、客气流行之验也?

瘟疫治法表其大略

瘟疫受病,皆因五行相克,阴阳不得升降,以致五运五郁。客气流行变迁,人感天地疫疠不正之气,内虚之人,邪由口鼻而入,壮实之人,外邪不能侵害。此疫疠之邪,非若伤寒感冒,邪气由毛孔而入,断不可认为伤寒感冒表症,强发其汗,徒伤表气,病亦不减,反使病轻者重,病重者即危。

一论瘟疫皆是热症。如初举一二日间,发热,头晕头痛,身痛,口干发渴,呕泄等症,初用达原饮,调和疏通之剂,其病速愈。此时受病日浅,又不可下,若下之太早,则成结胸。病至五六日,舌上生胎,其胎各色不同。或咽喉肿痛,汤水不下,或发斑发疹,或大便干结,或三五日不通,当速用三消饮,轻者二三剂而愈,甚者五七剂而痊。若瘟毒太甚,危在旦夕,而头痛腹痛,紫黑瘟疹,或身目发黄,舌胎语涩,或不省人事,或谵语,或妄言撮空,寻衣摸床,烦躁不宁,[16]遗尿不知等症,当速用加减运气五运丹 ,连进二三服,立可回生。

又论瘟疫俱是热症,宜用清解寒凉之剂,又最宜用大黄。盖大黄[17]乃是流通之物,且能却邪逐秽之妙品。若不用大黄,徒 用寒凉,寒则凝滞,但非不能退热,反能郁遏邪气,以至外则身凉,内则壅热,迁延待毙,莫可救援,可不慎欤?

又论瘟症,至五七日之间,当为速下。若日久失下,内结壅闭,以致脉厥。此时若徒用寒凉之味,无大黄流通之性,愈遏其热,其邪愈结,脉愈不行。遇者认脉微欲绝,委而弃之,误人甚矣。或妄投参、芪、桂、附,大补回阳之理,下咽立毙,可不叹哉!病若至此,宜用小承气汤加槟榔二钱,缓缓下之,六脉自复,诸症渐愈。

又论瘟症下法,病至七八日,舌上生胎,即当速下。或大便结滞不行,更当速下。下过二三次,轻者自愈,重者舌上胎退刺软,热渴减。或又复热,即再下之,凡下不以数计。病有浅深,有是症则投是[18]药。若见理不明,中道生疑,遇此反致耽 误,可不惜哉!

瘟疫病按

一武举,年三十余岁,身壮体健,忽患瘟热之症。延迟至七八日间,烦躁不宁,坐卧不安,寻衣摸床,妄言撮空,手足战栗,六脉散乱,水饮不下,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有作虚症治之,命在旦夕。用五瘟散,每服三钱,新汲凉水调化送下,日进三服。次日诸症全退,饮食调养数日而安。

一男子,年五十余岁,患瘟症延迟数日,失于解利,以至于神昏不省人事,大便结滞,舌上胎刺,目不能视,口不能言,六脉似有似无,或六脉俱脱。皆因疫毒太甚,闭塞经络,以致脉道不行。用过清解通利之煎剂,内加大黄三钱,日进三服,绝然不动。因大黄经过水火煎炼,去其猛烈之性,故用之则不效。举家惊慌,以备后事。吾将用过通利之剂俱宜生用研末,用新汲凉水调匀,灌下,日进二服,大便通利二三次,口亦能言,目亦能视。次日再进一服,则诸症全愈。

若此等瘟疫之毒太甚,其毒结于腹内,熏蒸脏腑经络,以致真气受伤,而疫疠之毒日日炽盛,则百病生出。必用生大黄猛烈大将军之势,方能攻结破敌疫疠之毒,不然其毒不能善退。盖大黄之性,有毒攻毒,其毒亦能解大黄之性,则不损元气,善能逐毒外出,而元气渐复,此乃泻中有补也。如此等症,屡用屡效,百无一损。

黄帝曰:疫疠热症,当何禁之?岐伯曰:热病少愈,余邪未尽,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若不戒饮食劳倦,情欲扰乱,然脾胃气虚,未能消化坚食,故热复生。宜清淡饮食,最忌腥膻油腻煎炒[19]之物,常待 三分饥。戒劳役怒恼房事,宜净养数日,其病渐愈,元气渐复,再不复感。八十老人注验[1]正化:运气术语。指热化、寒化、雨化、风化平和者。即平和气化。[2]不迁正不退位:运气术语。不迁正,指不迁居正位,也就是值年的司天之气不能应时而至;不退位,指不退避正位,也就是应该转位的司天之气太过,留而不去。[3]天刑:运气术语。有天的刑法之意,在运气学为年岁的冲克。[4]丁丑:据文义当作“戊寅”。[5]北直:即北直隶。明成祖迁都北京,将隶属于北京的地区设为“直隶”,称“北直隶”,以别于隶属于留都南京的“南直隶”。[6]戊寅:据文义当作“己卯”。[7]己卯:据文义当作“庚辰”。[8]在泉:运气术语。统主下半年气候变化总趋向。[9]司天:运气术语。即掌握天上的气候变化,意指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10]趋:原作“趜(jú菊)”,据本书《寅申之岁》篇”改。[11]洪同县:即今山西洪洞县。[12]医:原作“巫”,据甘本改。[13]泄黄散:即泻黄散。[14]五瘟丹:即运气五瘟丹,见《五运六气药方》篇。[15]三消饮:方名。据《瘟疫治法表其大略》篇中证候,当为明代医家吴又可著作《温疫论》中方,由槟榔、厚朴、芍药、甘草、知母、黄芩、大黄、葛根、羌活、柴胡、生姜、大枣组成。[16]加减运气五运丹:据文义及《五运六气药方》篇当作“加减运气五瘟丹”。[17]徒:原作“徙”。据甘本改。[18]耽:原作“忱”,据文义改。[19]待:甘本作“带”,义胜。五运六气瘟疫发源《素问》曰:医之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可言医。天地人三才地位,阴阳五行之变化,莫不上达于天,如阴阳五[1]星 运气、风雨寒暑之应,下推于地,方宜水土、草木、昆虫、万物胜衰之应,通于人事之变化,如表里血气、脏腑经络、疾病安危之金、木、水、火、土,应。医之源发乎阴阳,然阴阳化生于五行 流为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干 则成五运,以应人之五脏 心、肝、脾、肺、肾。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五行化生地支十二 酉、戌、亥。风、寒、暑、湿、燥、火, 阴阳对冲,则为六气 以应人之六腑。今之时医,不知医之源流,阴阳胜衰、五行生克制化、天文地理人事不晓,更不知五运六气为何物,则不知四时万物之始终,生死之本也。[2]能觉预防者,上智也;能因几 辨理者,明医也;既不能知,而且云乌有者,下愚也。[3]

按:五运六气,刚柔失守 ,阴阳升降不前,不迁正,不退位,各有年岁。大人感之,而成疫疠,小儿受之,多患痘疮。然岁中客气之流行,即安危之关系。或疫气偏行,而一方皆病风温;或清寒伤脏,则一时皆犯泻痢;或痘疹胜行,而多凶多吉。期各不同,或疔毒偏生,是阴是阳,各从其类,或气急喘嗽,一乡并兴,或筋骨疼痛,人皆道苦,或时下多有中风,或盛行痰火。诸如此者,以众人而患同病,谓非运气之使然欤?张子曰:病若不是当年气,看于何年运气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扁鹊曰:阴淫寒疾寒水之令太过,阳淫热疾相火之令太过,风淫末疾风木之令太过,雨淫腹疾湿土之令燥金之令太过,久晴不雨,当为疫疠、风瘴太过,晦淫惑疾 ,明淫心疾君火之火太过。经曰:天运有胜衰,人气有虚实,医不知此,焉得为工?噫!儒之道博约而已矣,医之道运气而已。学者可不由此入门而求其蕴奥耶![1]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分主五行。[2]几(jī机):预兆。[3]守:原作“受”,据本书《瘟疫则验》篇改。五运详注

阴阳化生五行,木火土金水,流为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运化于五方位: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分为五运:木为初运,火为二运,土为三运,金为四运,水为五运。此乃主运,年年不移。

天干阴阳配合,化为五运。甲与己合,化土之岁,土运统之;乙与庚合,化金之岁,金运统之;丙与辛合,化水之岁,水运统之;丁与壬合,化木之岁,木运统之;戊与癸合,化火之岁,火运统之。此乃客运,每岁迭迁。六气详注

阴阳化生地支十二:子、寅、辰、午、申、戌,六阳年;丑、卯、巳、未、酉、亥,六阴年。

阴阳配合五行,运化五方位。

寅卯属春,东方木也;巳午属夏,南方火也;申酉属秋,西方金也;亥子属冬,北方水也;辰戌丑未四季,中央土也。

阴阳刚柔对冲,化为六气,风、火、暑、湿、燥、寒也。

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阳,卯酉阳明燥金在泉阴。

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阴,辰戌太阳寒水在泉阳。

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阳,巳亥厥阴风木在泉阴。

卯酉之岁,阳明燥金司天阴,子午少阴君火在泉阳。

辰戌之岁,太阳寒水司天阳,丑未太阴湿土在泉阴。

巳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阴,寅申少阳相火在泉阳。六气分主客

主气以其年年不移,故谓之主。[1]

厥阴风木为初之气 ,主大寒节至春分。

少阴君火为二之气,主春分至小满。

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主小满至大暑。

太阴湿土为四之气,主大暑至秋分。

阳明燥金为五之气,主秋分至小雪。

太阳寒水为六之气,主小雪至大寒。

客气加于主气之上,以其年年迁转,故谓之客。

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卯酉阳明燥金在泉。

初之客气太阳加厥阴之上,二之客气厥阴加少阴之上,三之客气少阴加少阳之上,四之客气太阴加太阴之上,五之客气少阳加阳明之上,六之客气阳明加太阳之上。

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辰戌太阳寒水在泉。

初之客气厥阴加厥阴之上,二之客气少阴加少阴之上,三之客气太阴加少阳之上,四之客气少阳加太阴之上,五之客气阳明加阳明之上,六之客气太阳加太阳之上。

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巳亥厥阴风木在泉。

初之客气少阴加厥阴之上,二之客气太阴加少阴之上,三之客气少阳加少阳之上,四之客气阳明加太阴之上,五之客气太阳加阳明之上,六之客气厥阴加太阳之上。

卯酉之岁,阳明燥金司天,子午少阴君火在泉。

初之客气太阴加厥阴之上,二之客气少阳加少阴之上,三之客气阳明加少阳之上,四之客气太阳加太阴之上,五之客气厥阴加阳明之上,六之客气少阴加太阳之上。

辰戌之岁,太阳寒水司天,丑未太阴湿土在泉。

初之客气少阳加厥阴之上,二之客气阳明加少阴之上,三之客气太阳加少阳之上,四之客气厥阴加太阴之上,五之客气少阴加阳明之上,六之客气太阴加太阳之上。

巳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寅申少阳相火在泉。

初之客气阳明加厥阴之上,二之客气太阳加少阴之上,三之客气厥阴加少阳之上,四之客气少阴加大阴之上,五之客气太阴加阳明之上,六之客气少阳加太阳之上。[1]厥阴风木为初之气:六气主时的次序是与五行相生的顺序相一致的,即初之气为厥阴风木……六之气为太阳寒水。以此类推。[1]司天在泉左右间气

去岁在泉之右间,当升今岁司天之左间;去岁司天之右间,当降今岁在泉之左间。

左间太阴,子午少阴君火司天,右间厥阴,右间少阳,阳明燥金在泉,左间太阳。

左间少阳,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右间少阴,右间阳明,太阳寒水在泉,左间厥阴。

左间阳明,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右间太阴,右间太阳,厥阴风木在泉,左间少阴。

左间太阳,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右间少阳,右间厥阴,少阴君火在泉,左间太阴。

左间厥阴,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右间阳明,右间少阴,太阴湿土在泉,左间少阳。

左间少阴,巳亥厥阴风木司天,右间太阳,右间太阴,少阳相火[2]在泉,左间阳明 。[1]左右间气:在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左右的气。有司天之气的左间右间,在泉之气的左间右间,加在一起是四间气。[2]去岁在泉之右间……左间阳明:此一大段具体介绍了各个年份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规律:其一,三阴司天,一定是三阳在泉。反之,三阳司天,一定是三阴在泉。其二,阴阳之间的升降运转,总是按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顺序,按照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的方向运行,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司天在泉解[1]

司天在泉四间气者,乃客气之六步 也。凡主岁者为司天,位当三之气。司天之下相对者,为在泉,位当终之气。司天之左,为天之左间,右为天之右间。在泉之左,为地之左间,右为地之右间。每岁客气,始于司天前二位乃天之右间,是为初气,以至二气、三气,而终于在泉之六气,每气各主一步。然司天主行天之气令,其位在上。自大寒节起,以主上半年。在泉主地之气化,其位在下。自大暑节为[2]始,通主下半年。岁运居上下之中,主气交 之化。故天气欲降,则运必先之而降;地气欲升,则运必先之而升也。又论曰:初之气、二气、三气尽,天气主之;四气、五气、终气尽,地气主之。此即上下卦之义。然则三气、四气,则一岁之气交也,乃天地气交之时。故自四月终至八月终,总计四个月,一百二十日之间。而岁之旱涝丰俭,物之生长收成,皆系乎此,故曰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也。

岐伯曰:上而司天,下而在泉,中而气交,人之居也。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本者,天之六气,风、火、暑、湿、燥、寒也;位者,地之六步,木、火、土、金、水、火是也。言天者,求之本,谓六气之胜衰,而上可知也;言地者,求之位,谓六步之终始,而下可知也;人在天地之中,故求之于气交,则安危亦可知矣。又论曰:上者谓天,天气下降;下者谓地,地气上升。一升一降,气交于中也,而人居之,则生万易,无非气交之使然。盖天无地之升,则不能降;地无天之降,则不能升。故天地互相为用,升降[3]乃天运 循环之道也。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中而当先也。如司天生克,中运为顺;中运生克,司天为逆。在泉亦然。顺分生克之殊逆,有大小之别,此古人举运气之端倪耳。若其二气相合,象变迥异,千变万化,何有穷尽?如四时有非常之化,常外更有非常;四方有高下之殊,殊中又分高下。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非类。故察气候者,必因诸天;察方宜者,必因诸地。圆机之士,又当因常以察变,因此以察彼,庶得古人未发之玄,而尽其不言之妙欤。[1]六步: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在一年之中的相应时间和位置,分别称之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终)之气。[2]气交:天气与地气是互相作用、上下运转的,曰“气交”。交,指相交,亦即交互作用。[3]天运:甘本作“天地”,义胜。[1]五运天时民病 五阳刚之年是也。

岁运有余属先天,为太过之年,甲丙戊庚壬 甲己化土,厚也高

六甲年 甲为阳刚之土也。土之太过,是谓敦 阜 也, 万物之化,无不赖土以充成。土本高厚,在山川烟埃朦郁,土之湿生则燥避,气也。雨湿流行 土之化湿,土胜则克水,故肾脏受邪,治当以除湿补肾。脾属土,甚则土邪有余,脾经自病。脾主肌肉,外抽掣也,应四肢,肌肉痿,行善瘛 脚下痛。脾太过,则令四肢不举。淖者,脾虚则腹鸣,飧泄不化。其德厚重,故其政安静。其动柔润重淖 [2]泥湿也,飘骤乃雷霆暴风也,崩溃乃洪水冲决也, 其变震惊飘骤 崩溃 此以土极而兼木复之化。

其谷稷麻。稷,土谷;麻,木谷。土齐木化也。

其畜牛犬。牛,土畜;犬,木畜。其育齐也。

其果枣李。枣,土果;李,木果。

其虫倮毛。土气有余,倮毛齐化。

太溪,肾脉也。土亢则肾绝,故死不治。

六丙年丙辛化水,丙为阳刚之水也。水之太过,为流衍之纪。水胜则阴气大行,天地闭而万物封藏。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寒病乃生,邪害心火。水化寒,水胜则克火,故心脏受邪,治当以逐寒补心。民[3]病身热烦躁,心悸阴厥 ,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水邪有余,肾脏自病。肾病则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4]

其德凝惨寒雰 ,寒之化也。寒雰,雨雪貌。[5]

其动漂泄沃涌。漂,浮于上也;泄,写 于下也;沃,灌也;涌者,溢也。

其变冰雪霜雹。非时而有故曰变。

其病胀,水气胜也。

其象冬,凡寒气霜雪冰,皆冬气之化。

其气坚,凛烈坚凝,寒之胜也。

其谷豆稷。豆,水谷;稷,土谷。水有余,则齐土化也。

其果栗枣。栗齐枣实也。[6]

其畜彘 牛。彘,水畜;牛,土畜。彘齐牛育也。[7]

其虫鳞 倮。水有余,故鳞齐倮育。

神门,心脉也。水亢则心绝,故不治。赫音

六戊年戊癸化火,戊为阳刚之火也。火之太过,乃赫曦之纪 黑,曦音希, 阳光炎盛也。阳胜则万物俱盛,阴气内化,阳气外荣,阴降于下,阳升于上也。民病火邪伤阴,寒热交争,故为疟。火克肺金,令人喘咳。火逼血妄行于上,故口鼻出血。下泄于二便,故水泄注下。火炎上焦,则咽干耳聋,肩背皆痛。

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背内痛。

太渊,肺脉也。火亢则肺绝,故死不治。

其动炎灼,妄扰,火盛之害也。

其德暄暑郁蒸,热化所行,其应夏也。

其变炎烈沸腾,火气太过,热极之变也。

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皆火盛也。

若火不务其德,暴烈其政,甚则雨水霜雹,则金气受伤,水必复之,故其为灾如此,而寒邪反伤心也。

其谷麦豆。麦,火谷;豆,水谷。麦齐豆也。

其果杏栗。杏,火果;栗,水果。其实同也。

其畜羊彘。羊,火畜;彘,水畜。其育齐也。

其虫羽鳞。羽属火,鳞属水。羽齐鳞化也。

六庚年乙庚化金,庚为阳刚之金也。金之太过,乃坚成之纪,万物收引而退避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燥病乃生,肝木受邪,治当以清燥补肝。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嘴疡,耳无所闻,皆肝胆经病。金气太过,则肃杀甚,故伤及肝经。若肝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8]则两胁胠 胀,甚则不可反侧,金伤于肝也。

金邪有余,肺经自病,故喘咳气逆,肩背痛。金病不能生水,以[9][10][11][12]致肾阴亦 病,故尻阴股膝髀 腨 胻 足皆痛。

其德雾露萧瑟,清肃之化也。其变肃杀凋零,杀令行也。

其动暴折疡疰。暴折者,金气有余;疡疰者,皮肤之疾。

金不务德,而暴害乎木。火必报复,而金反受伤。故其为病,则邪害于肺。其病喘喝,胸噫仰息,火乘肺金,故其病咳。

其谷稻黍。黍,火谷。金齐火化也。

其畜鸡马。金火二畜,孕育齐也。

其果桃杏。金齐火实也。

其虫介羽。介齐羽化也。

太冲者,肝脉也。金亢则肝绝,故死不治。

六壬年丁壬化木,壬为阳刚之木也。布散阳和,发生万物之象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