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词集·晏幾道词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22:42:51

点击下载

作者:(宋)晏殊著,(宋)晏幾道著,张草纫导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晏殊词集·晏幾道词集

晏殊词集·晏幾道词集试读:

导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01

ISBN:9787532556465

本书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导读张草纫

二晏,是指宋代的两位大词人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幾道。晏殊的词集名《珠玉词》,晏幾道的词集名《小山词》,合称“二晏词”。他们两人的词不仅在宋代名震一时,就是在整个词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晏殊甚至被后世评论者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而晏幾道的成就更在其父之上。论者以为他精力尤胜,措词之妙,一时独步。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父亲晏固是抚州府的狱吏。晏殊幼时聪颖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乡里号为神童。十四岁时,原丞相张知白到抚州来巡视,把他荐举给朝廷。经过廷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并任命他当秘书省正字的官职。当时晏殊还只有十五岁,就进入了仕途。后来又升为集贤校理、太常寺奉礼郎,入史馆。

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天下太平无事,朝廷准许臣僚到市楼酒肆去寻欢作乐或设帐宴游。晏殊由于家境比较贫寒,没有财力作高消费的游乐,常留在家中与弟弟讲习诗文。这时真宗帝正要为东宫太子选配官员,就选中了他,并向他说明选中的原因。晏殊回答说:我不是不喜欢游乐,只是由于贫穷,才没有去。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去游玩的。真宗帝对于他能够说实话也很满意,因此任命他为太子舍人,知制诰。太子舍人是太子宫中与太子十分亲近的属官,这为他日后的升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时晏殊年二十八岁。晏殊对真宗说他也会去游玩,倒确实是实话。因为在《珠玉词》中还保存着描写他当年参与宴游的词,如《

迎春乐

》:“当此际,青楼临大道。幽会处、两情多少。”《

诉衷情

》:“东城南陌下,逢着意中人。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

公元1022年晏殊三十二岁时,真宗驾崩。太子继位为仁宗帝,才十二岁。真宗遗诏,由刘太后权听军国事,也就是由刘太后垂帘听政。由于晏殊是东宫旧人,他的职位不断迁升,由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至枢密副使(掌管军事的副丞相)。

仁宗天圣三年(1025),在晏殊三十五岁时,由于上疏论张耆不宜为枢密使,触犯了刘太后。因为刘太后微寒时曾住在张耆家中,由张耆介绍给当时还是太子的真宗,后来真宗即位,刘氏就成了皇后。所以张耆是有恩于刘太后的,是刘太后所宠信的人。刘太后对晏殊的参奏很恼怒,但当时没有立即降罪于他。可能刘太后也考虑到晏殊是小皇帝手下的人,而且上疏论述张耆的缺点也算不上罪状。但隔了一年,晏殊犯了一个小错误。他在随从仁宗去玉清昭应宫时,从仆持手板来迟了。他在大怒之下,用手板击打从仆,击落了从仆的一颗牙齿,被御史参奏。刘太后就罢去晏殊枢密副使的官职,谪降为宋州(今河南商丘)知州。后人认为,根源还是在于晏殊去年弹劾张耆得罪了刘太后。

这次谪降,在晏殊的仕途上虽然只是一个小挫折,但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他感到宦海浮沉,官场凶险,还不如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况且人生有限,应及时行乐。这种思想,不仅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里,即使在以后的创作中,也时常会流露出来。他在宋州,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还与幕客王琪、张亢泛舟湖上,以官妓相随。他的《

浣溪沙

》词:“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童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最足以反映他当时的心态。另一首著名的《浣溪沙》词(一曲新词酒一杯),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不过,这仅是晏殊思想的一个方面。不能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官僚。他看到五代以来历经战乱,学校都废,就大兴学校,延聘范仲淹掌教生徒。

晏殊在商丘待了两年多时间,天圣六年(1028)他三十八岁时奉召回京,拜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礼部贡举,三司使(最高财政长官),改参知政事(掌管行政的副丞相)。知礼部贡举时,他选拔欧阳修为第一名。前次宋庠、宋祁考中进士时,礼部上报合格进士姓名,晏殊亦曾奉诏参与排列等第。所以宋庠、宋祁与欧阳修都拜晏殊为座师。宋氏弟兄虽甚显贵,但写了文章常手抄寄晏殊,请他修改润饰。这几年中,宋祁有不少与晏殊唱和的诗,可惜晏殊的诗已佚,词作也未能确定时间。

仁宗明道二年(1033),在晏殊四十三岁时遭到了第二次降谪,原因是他撰写的李宸妃墓志失实。李宸妃原先是真宗帝刘后的侍儿,由于刘后自己不能生育,命李氏去侍候真宗。结果李氏为真宗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帝。刘后把这个孩子据以为自己的亲生子,宫中无人敢言。故仁宗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后来李宸妃去世,晏殊奉命撰写墓志。由于当时刘太后掌权,晏殊不敢明言李宸妃是仁宗生母。刘太后命令以宫人礼葬宸妃。宰相吕夷简对刘太后说,宸妃是仁宗帝的亲生母亲,这件事不可能永远隐瞒。将来仁宗帝长大后,一旦知道自己的生母遭到薄待,自然会怒不可遏,恐怕会对刘氏家族不利。刘太后省悟,于是改令以一品礼治丧,用太后的服饰成殓,棺中置水银,殡于洪福寺。一年后,刘太后亦逝世。皇族中在刘太后当政时未获重用的人乘机告诉仁宗,他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还说李宸妃是被谋害死的。仁宗帝十分悲伤,亲自去洪福寺祭奠,而且要为宸妃另换棺柩。开棺后,仁宗见宸妃面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才不信宸妃被害死之说。仁宗对满朝大臣都不向他说实话非常生气,尤其对晏殊撰写的墓志极为不满,结果吕夷简、晏殊等七位大臣均被罢职降谪。后世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就是以此事为底本写成的,但其中许多人物和情节均属虚构。

晏殊被降谪以礼部尚书知亳州(今安徽省亳县),两年后迁知陈州(今河南省淮阳),一共经历了五年时间。这样无端被降谪,晏殊心里感到十分委屈。《能改斋漫录》记载,晏殊在从亳州调赴陈州的饯行宴会上,听到一个官妓在歌词中有“千里送行客”之语,十分恼火。对那个官妓说:我平生调任,未尝远离京都五百里,哪里有一千里呢?“千里”原不过是泛泛而言,晏殊如果对自己的迁谪并不介意,心中坦然,

何必迁怒于一个官妓,去斤斤计较“千里”与“五百里”呢?

在亳州和陈州时,晏殊常与欧阳修、宋庠等人互寄诗作唱和,可惜诗作已佚。欧阳修在《和晏尚书夏日偶至郊亭诗》中说:“知有江湖杳然意,扁舟应许共追寻。”宋庠在《和中丞晏尚书忆谯涡二首》中说:“不知鱼鸟思人否,曾费东山拥鼻吟。”可见晏殊当时对仕途深感失望,甚至已萌退隐之意。

仁宗宝元元年(1038)晏殊四十八岁时,又被召回汴京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历经枢密使直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行政的丞相)、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元昊寇延州。晏殊荐范仲淹与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军队中以内臣监兵的体制,使将帅能主动根据敌情来决定攻守策略。又请从宫中拿出部分财物资助边防。其他部门冒领财物的,要追还国库统一调度。这些措施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终于不战而使元昊降服称臣。这一时期晏殊的仕途达到了顶峰,他的心情自然也较为开朗。欧阳修在《和晏尚书对雪招饮》诗中说:“自把金船浮白蚁,应须红粉唱梅花。”(晏殊原诗已佚)。宋祁在《和晏太尉西园晚春》诗中说:“谢公今系苍生望,无复东山携妓时。”(晏殊原诗已佚)。晏殊自己在这时期所作的《

木兰花

》词中说:“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有情无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玉堂春》词说:“小槛朱阑回倚,千花浓露香。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充分表现出他清闲快意、消遥自得的心情。

仁宗庆历四年(1044)九月晏殊五十四岁时,谏官孙甫、蔡襄参奏晏殊役使官兵修建自己的私第,因而被罢相,以工部尚书知颍州(今安徽省阜阳)。这是他第三次降谪。然而时论以为辅臣役使手下的兵丁在当时也是容许的,不能以此论罪。晏殊被贬谪的真正原因是受到反对者的排挤,据《宋史·晏殊传》记载:“及为相,益务进贤才,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这次贬谪,自知颍州,历经陈州、许州、永兴军(今西安)、河南,达十年之久。

在封建时代,大臣降谪,往往被派迁到边远地区担任一个挂名的官职,实际上就是被监管。而晏殊多次外调,都是在富饶的大州当知州。虽然官阶降低了一级,仍不失为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所以他还能保持达观的态度,随遇而安,及时行乐。他在颍州西湖建清涟阁,

手植双柳于阁前,常与梅尧臣在湖上饮酒赋诗。梅尧臣在回忆当时情景时有诗曰:“客奏桓伊笛,人歌柳恽蘋。何尝烦几案,自得去埃尘。”(《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西湖春色寄献尚书晏公且将有宛丘之命》)《珠玉集》中有《

渔家傲

》词十四首,其中多数是咏颍州西湖的,如“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倚遍朱阑凝望之。鸳鸯浴处波纹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

虽然被贬谪,但由于受儒家忠君思想的束缚,晏殊对汴京和仁宗帝始终是感恩和怀念的。在颍州或陈州时,过去与他一起在东宫侍读的一个朋友奉召回京,晏殊在送别宴上写了一首《临江仙》词:“待君归觐九重城,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他内心还是希望仁宗能顾念旧日侍读情谊,宣召他回京。在知永兴军时,他已六十多岁,听到一个歌女叙述她“数年来往咸京道”的悲苦生涯,也产生了天涯沦落之感,因此写了一首《山亭柳》词,对该女的凄苦深表同情。这首词与晏殊词一贯超然平淡的风格迥然不同,论者以为他是在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垒。

到仁宗至和元年(1054)晏殊六十四岁时,才因病获准返回汴京。仁宗念他是东宫旧臣,封他为迩英阁侍讲,许他五日一朝前殿,仪从如宰相。次年(1055)正月逝世,晏殊年六十五岁。仁宗亲临祭奠,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命欧阳修撰神道碑铭。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葬于许州阳翟县麦秀乡的北原。

就词而论,中晚唐和五代兴起的词,在五代后期和宋初的百余年间,由于战乱不断,人民生活不安定,因而已经到了十分冷落的地步。在晏殊以前留存下来的,只有十几个作者的二十几首词。“虽时时有妙语,而何足名家。”直到宋朝的第三、四代皇帝真宗和仁宗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涵养生息,文化逐渐振兴,词坛也开始活跃起来。当时最著名的有三大词人:晏殊、柳永和张先。柳永擅长于反映下层平民的生活,因此在民间十分流行,人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然而词语粗俗,甚至流于淫亵。知识水平较高的文人皆耻于学习,所以虽风行一时,却无人为继。张先是一个小官吏,位卑职小,交游不广,因此影响也有限。而晏殊历任高官,门下有众多文人学士相互唱和,如众星捧月,使他成为当时词坛的盟主。如有一次在元日宴会上,他写了一首《木兰花》词,起句曰“东风昨夜回梁苑”,坐客皆和作,而且起句都用“东风昨夜”四字。由此也可见一时之感。

晏殊喜欢南唐冯延已的词,他自己创作的词也与冯词不相上下。他的门生欧阳修的词与他的风格相近,而且有出蓝之誉,后人把他们两人的词合称为“晏欧词”,为词坛婉约派的一大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后人对晏殊的词,或赏其温婉秀丽,或推其清疏俊逸,或爱其珠圆玉润,或重其雍容典雅。《珠玉词》的优点确实如此,其词缺点是反映的生活圈子十分狭窄。词中所描写的内容,大多是上层士大夫优裕的享乐生活,不外于看花饮酒、听歌观舞、流连光景的消闲,以及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离多会少、怀远忆旧而产生的淡淡的哀愁。有时在歌酒消遣之余,还发出一些消极颓唐的无病呻吟。不过,虽然有这些缺点,但瑕不掩瑜,《珠玉词》仍被公认为是宋词中的重要作品。

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他是晏殊的第八子。晏殊共生九子。由于第三子全节从小就过继给叔叔晏颖为子,所以也可以把幾道算作第七子。如欧阳修所撰的《晏公神道碑》中就不列全节的名字,写“子八人”,把幾道排在了第七位。

叔原生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四月二十三日,此时晏殊刚从第二次降谪的陈州召回汴京。关于叔原的生平事迹,现存的史料寥寥无几。不过《小山词》中却有许多作品叙述他与一些歌女的恋爱情节和他本人的行迹。根据这些词作,结合所存的少量史料,加以分析排列,还可以大致勾画出他的生平经历和一些作品的创作年代。

提到叔原的儿童时代,首先要提的是他写的一首《鹧鸪天》词: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

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宋黄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选录了这首词,并且在词调下面加了一则小序:“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集,宣叔原作此,大称上意。”不过,这段序文中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年代是有疑问的。一、庆历元年(1041)叔原才四岁。庆历四年(1044)九月晏殊第三次降谪离京去颍州,叔原七岁,多半随着父亲也到颍州去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未必能写出这样的词。况且后人查考有关史籍,庆历八年之中根本没有“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的记载。二、晁端礼有十首《鹧鸪天》词,在所附小序中说:“晏叔原近作《鹧鸪天》曲,歌咏太平,辄拟之为十首。野人久去辇毂,不得目睹盛事,姑诵所闻万一而已。”词中之“朔方诸部奏河清”“圜扉木索频年静”与叔原此词中“升平歌管随天仗”“皇州又奏圜扉静”意思相符,可知即因叔原此词而作。而端礼词中已提到“须知大观崇宁事,不愧生民下武篇”,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都是宋徽宗的年号,可见晁端礼的十首词最早也应作于大观年间,而叔原这首《鹧鸪天》词作于此前不久,故称“近作”。三、《宋会要》辑稿《刑法·狱空》载:“徽宗崇宁四年(1105)闰二月六日诏:开封府狱空,王宁特转两官。两经狱空,推官晏幾道、何述、李注,推官转管勾使院贾炎,并转一官,仍赐章服。”又“五年(1106)十月三日开封尹时彦奏:‘开封府一岁内四次狱空,乞宣付史馆。’从之。”第四次狱空是在十月,其余三次中可能有一次是在六七月,与叔原词中的“碧藕花开水殿凉”的时令相符,由此推测,叔原此词可能作于崇宁五年六七月。《小山词》中有三首词叙述他童年发生的事情。南乡子小蕊受春风。日日宫花花树中。恰向柳绵撩乱处,相逢。笑靥旁边心字浓。归路草茸茸。家在秦楼更近东。醒去醉来无限事,谁同。说着西池满面红。减字木兰花长杨辇路。绿满当年携手处。试逐春风。重到宫花花树中。芳菲绕遍。今日不如前日健。酒罢凄凉。新恨犹添旧恨长。

采桑子

红窗碧玉新名旧,犹绾双螺。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小来竹马同游客,惯听清歌。今日蹉跎。恼乱工夫晕翠蛾。“宫花”、“西池”、“长杨辇路”说明地点是在汴京,“重到”表示中间经过了一段离别。据此推测,叔原六、七岁时在汴京西池遇见一个属于歌女家庭的女孩,青梅竹马,在一起玩耍。不久叔原随父亲离京去了颍州。直到仁宗至和元年(1054)晏殊因病返京,叔原才跟着回到汴京。相隔了十年之久,叔原已十七岁,重新去寻找那个女孩,已找不到她的行踪。前两首词都是在回汴京后写的。第三首《采桑子》词叙述多年后,他重遇这个已经落魄歌女时的情景。

据欧阳修《晏公神道碑铭》记载,晏殊去世时,叔原和弟弟传正都已有太常寺太祝(正九品)的官职。很可能是晏殊返京任迩英阁侍讲时,仁宗得知他的两个小儿子还没有官职,就一下子赏赐他们两个同样的职位。

晏殊于仁宗至和二年(1055)去世,作为儿子的叔原照例要在汴京守制三年,从嘉祐三年(1058)守制期毕,叔原二十一岁到神宗熙宁七年(1074)叔原三十七岁发生郑侠上书事件,其间约二十六年,有关叔原的事迹并无史籍记载,只能从他的词作中去探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黄庭坚在《小山词》的序言中说他“仕宦连蹇”,“家人寒饥”,这只是指他的下半生而言。叔原虽然一辈子“陆沉于下位”,然而在他的青年时代,家境十分富裕。他的俸禄虽然微薄,可是他有父亲遗下的在汴京的赐第,还有“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的田租收入。所以他经常出入歌楼酒肆,过着“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清平乐

》[春云绿处])的生活。

守制结束后不久,叔原结识了西楼的一个歌女,写下不少缠绵悱恻的词。如: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见楼中粉泪人。满庭芳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他们两人度过了一段“歌云梦雨”的欢乐时光,不久就分别了。分别的原因是叔原要到长安去了,可能是守制结束后重新被委派去当一个小官吏。这可以从下面的两首词中得到线索:少年游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王

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金闺梦里枉丁宁,寻尽短长亭。秋蕊香歌彻郎君秋草。别恨远山眉小。无情莫把多情恼。第一归来须早。红尘自古长安道。故人少。相思不比相逢好。此别朱颜应老。

词中自称“王孙”、“郎君”,还保持着一种宰相公子意气扬扬的姿态。所以推测这件事是发生在离晏殊逝世较近的时期,大约在嘉祐三年至六年(1058—1061)叔原二十一至二十四岁前后的几年中。

叔原在长安还写了不少思念西楼歌女的词,如:《少年游》(雕梁燕去)、《采桑子》(前欢几处笙歌地)、《采桑子》(别来长记西楼事)、《鹧鸪天》(一醉醒来春

残)、《清平乐》(红英落尽)、《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等。叔原殷切地盼望能回到汴京去与西楼歌女重叙旧情,可是等到他任满返京时,已找不到这个歌女了:浣溪沙楼上灯深欲闭门。梦云归去不留痕。几年芳草忆王孙。向日阑干依旧绿,试将前事倚黄昏。记曾来处易消魂。西江月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庭花犹有鬓边枝,且插残红自醉。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依前青枕梦回时,试问闲愁有几。木兰花念奴初唱离亭宴。会作离声勾别怨。当时垂泪忆西楼,湿尽罗衣歌未遍。难逢最是身强健,无定莫如人聚散。已拼归袖醉相扶,更恼香檀珍重劝。

从《木兰花》词看,这里的“念奴”是借代另外一个歌女。叔原听其所唱离别之曲而勾起对西楼歌女的忆念,所以歌声未毕,他的泪水已湿尽罗衣。词中他的的“难逢最是身强健”恐非泛泛而言,也许他那时已得知西楼歌女因体弱多病而去世,所以悲不自胜而离席。

后来叔原又认识了他家西园府第附近西溪南楼的两个歌女。一个名杏,一个名柳。少年游西溪丹杏,波前媚脸,珠露与深匀。南楼翠柳,烟中愁黛,丝雨恼娇颦。当年此处,闻歌殢酒,曾对可怜人。今夜相思,山长水远,闲卧对残春。

但一年左右就分别了。分别时写了两首词:

点绛唇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拚得音尘绝。杏子枝边,倚处阑干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事无人说。梁州令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消魂处。南楼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

别后还写了不少怀念的词。如《虞美人》:“南楼风月长依旧。别恨无端有。”《庆春时》:“南楼暮雪,无人共赏,闲却玉阑干。”《采桑子》:“南楼把手凭看处,风月应知。别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

叔原去了哪里,无从查考。不过从他的词作看,大约在这些年中,他曾去过赣州:鹧鸪天绿桥枝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这首词的内容是送别赣州太守任满回京,叔原在饯筵上即席作词,由官妓歌以送别。此外,他还去过扬州:虞美人玉箫吹遍烟花路。小谢经年去。更教谁画远山眉。又是陌头风细、恼人时。时光不解年年好。叶上秋声早。可怜蝴蝶易分飞。只有杏梁双燕、每来归。浣溪沙铜虎分符领外台。五云深处彩旌来。春随红斾过长淮。千里袴襦添旧暖,万家桃李间新栽。使星回首是三台。采桑子高吟烂醉淮西月,诗酒相留。明日归舟。碧藕花中醉过秋。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散尽离愁。携得清风出画楼。“烟花路”用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句。“淮西”即淮南西路,为宋太宗至道年间分设的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

在神宗熙宁七年(1074)郑侠上书事件发生以前,大约是熙宁三年至五年(1070—1072)叔原三十三至三十五岁时,与河南商丘一个叫文君(也可能是借代)的歌女有一段感情纠葛。他与文君经常在商丘的南湖荡舟采莲: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鹧鸪天》)采莲时候慵歌舞。永日闲从花里度。暗随蘋末晓风来,直待柳梢斜月去。(《玉楼春》)

后来那个歌女感情起了变化,对叔原疏远了。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叔原在听另外一个歌女疏梅唱歌时曾责备文君薄情,并问她在即将到来的采莲时节是否能赴约。结果文君还是没有来: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临江仙》)

说明他们断绝了往来。叔原却仍旧念念不忘旧情:白莲池上当时月,今夜重圆。……黄花绿酒分携后,泪湿吟笺。旧事年年,时节南湖又采莲。(《采桑子》)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清平乐》)采莲舟上,夜来徒觉,十分秋意。懊恼寒花暂时香,与情浅、人相似。……水湿红裙酒初醒,又记得、南溪事。(《留春令》)

接着就发生了郑侠上书事件。

郑侠(1041—1119),字介夫,福州福清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年轻时曾受知于王安石。神宗熙宁六年(1073),郑侠自光州司法参军秩满进京,监安上门,与叔原开始交往。叔原曾赠给他一首七言绝句:“小白长红又满枝,筑毯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张主繁华得几时。”

熙宁七年(1074)四月,时天久旱不雨。河北、陕西饥民皆流入京城,而京城外饥民更多。郑侠画了一幅饥民图,上书历言大旱及当时实行的新法青苗法、免役法等的弊端。神宗以图和上书问王安石,是否认识郑侠。安石回答说:他从前跟我学习过,因而请求避位。第二天,新法被废除了十分之八。王安石被罢相,贬职知江宁。郑侠又画了一幅《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指斥吕惠卿,吕惠卿奏称郑侠讪谤,郑侠被下台狱。此案株连了很多人,凡与郑侠有过交往的均被捕入狱受讯。在郑侠家中搜得叔原赠郑侠的诗,因此叔原亦被捕入狱。至十一月结案,郑侠被判编管英州,有很多人被迁谪或降职。叔原还算幸运。神宗看了叔原赠郑侠的诗,认为写得还不错,就下令把他释放。

这次入狱使叔原在精神上受到打击,自不消说,对他早已开始走下坡路的家庭经济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犯人多受到狱吏和差役的敲诈勒索。所以不难想象,叔原不仅家道中落,而且日趋贫困了。

出狱后不久,大约在熙宁八年(1075)春天,他又遇见疏梅,就是以前在南湖认识的歌女(《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下面一首词有比较详细的记录:洞仙歌春残雨过,绿暗东池道。玉艳藏羞媚赪笑。记当时、已恨飞镜欢疏,那至此,仍苦题花信少。连环情未己,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淡秀色,黯寒香,粲若春容,何心顾、闲花凡草。但莫使、情随岁华迁,便杳隔秦源,也须能到。

词中藏疏梅的名字。“飞镜欢疏”,“题花信少”,表明他当年与疏梅仅是一般的相识,并不怎样密切,别后也没有通信。因为他那时追求的是另外一个名为文君的歌女。不料今番却与疏梅在汴京意外相逢(可能是疏梅迁到了汴京),尤其是在自己经历了沧桑之变以后。“连环情未己”谓情缘未断,“物是人非”指自己被捕,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疏梅却依旧像从前一样年轻美丽。结句表示他希望能与疏梅相好。

这首词的重要之处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南湖采莲发生在郑侠事件之前,而且相距的时间并不太长。郑侠事件的年份是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据此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南湖采莲的年份。

叔原与疏梅相好了一段时间。清平乐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归来紫陌东头。金钗换酒销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大约在神宗元丰元年(1078)前后,叔原四十一岁时,与疏梅分别去了江南。去江南有两种可能。一是叔原出狱时神宗的圣谕仅是释放他出狱,既不问罪,也不提另行安排职务。因此他在汴京游荡了一两年,最后在江南找到了一个工作。另一种可能是,据史料载,他的五兄知止于元丰元年出任吴郡太守,叔原是到江南去投靠他哥哥的。他在江南时常想念在汴京的疏梅:菩萨蛮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怀远上楼时。晚云和雁低。六么令雪残风信,悠飏春消息。天涯倚楼相望,杨柳几丝碧。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宝钗瑶席,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尽教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

这又可证明,叔原的江南之行是在郑侠事件之后。

叔原于元丰二年(1079)晚春就返回了汴京,因为黄庭坚诗集中有三首与叔原唱和的诗,其中一首《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下注元丰三年(据郑骞考证,应为二年)。而叔原《浪淘沙》词曰:“行子惜流年。鶗鴂枝边。吴堤春水舣兰船,南去北来今渐老,难负尊前。”则返回汴京是在晚春时节。此时叔原四十二岁,已有垂老之感。

叔原回到汴京后,还写了几首回忆江南的词: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留春令》)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蝶恋花》)《小山词》最早的原序中提到“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的事实。而这本《小山词》是“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编辑成编”的。高平公指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七月己巳据郑骞考证为哲宗元祐元年到三年(1086—1088)。这就说明叔原在沈、陈二家听歌是在元祐元年到三年之前。据此推断,叔原从江南返京后不久,大约在元丰三年(1080)就开始在沈、陈二家饮酒听歌。

元丰五年(1082)春,叔原又被委派为颍昌(今河南许昌)许田镇镇监。在饯行的筵席上,叔原写了一首告别小莲的词: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这时叔原已十分贫困,故云“惜无红锦裁诗”以酬谢小莲。在旅途中他又写了一首: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鬓边青。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凤楼争见路旁情。

在许田镇时,叔原写了几首思念小云、小莲的词:浣溪沙床上银屏几点山。鸭炉香过琐窗寒。小云双枕恨春闲。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那回分袂月初残。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还有一首常被人称道的词: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这首词表明,叔原在颍昌的生活是很逍遥自在的。当地的官员对叔原还相当尊重。尽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镇监,但每逢节庆,常被邀请参加宴会。叔原在半生蹭蹬之余,产生了“人情似故乡”之感,不过他仍保持着旧时的狂态。他有两首《生查子》词: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可见他旧习未除,仍有冶游,即所谓“殷勤理旧狂”也。转眼之间,三年任期已满,而他仍未接到回京的调令。为此,他焦急地写下两首《鹧鸪天》词: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枝上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调令是在秋天到达的。他在归途中写下了《临江仙》词。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叔原在许田镇时还发生过一件事,那时正值韩维出知许州(即颍昌)。韩维昔年曾在晏殊属下办过事,与他家比较亲近。叔原就手录自己所作的长短句呈给韩维。叔原呈词,可能是希望韩维能念及旧交,稍稍改善自己窘迫的处境。不料韩维是个一本正经的人,看不惯叔原醉心于歌台舞榭、浅斟低唱的放浪生活,反而教训他说:“得新词盈卷,盖才有馀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叔原失望之下,益感到世态炎凉,后来对富贵的人一概抱痛绝的态度,“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黄庭坚《小山词·序》)。

从许田镇回到汴京后,叔原

开始在沈、陈二家持酒听歌,消遣时日。不过时间不长,“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原序》)。这也反映在叔原的词作中,如:愁倚阑令凭江阁,看烟鸿。恨春浓。还有当年闻笛泪,洒东风。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浑似阿莲双枕畔,画屏中。

这首词的内容是哀悼已下世的沈廉叔,并思念流转于人间的小莲。丑奴儿昭华凤管知名久,长闭帘栊。日日春慵,闲倚庭花晕脸红。应说金谷无人后,此会相逢。三弄临风,送得当筵玉琖空。

廉叔下世后,金谷留妓,已成他家侍儿。今日重逢,听其临风三弄,情何以堪!

据王灼《碧鸡漫志》载:“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蔡京重九、冬至日遣客求长短句,欣然两为作《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下略)’‘晓日迎长岁岁同(下略)’,竟无一语及蔡者。’”又据夏承焘《二晏年谱》,蔡京乞词,大概在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叔原六十五岁时。可见这以前有很长一段时期叔原在汴京闲居。这段时期中,他的词作有悼念亡友的《临江仙》词“东野亡来无酌句”;写重见昔年歌女的《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在梦中”,《临江仙》词“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忆念小蘋的《临江仙》词“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表示晚年怀旧的《武陵春》词“年年岁岁登高节,欢事旋成空。几处佳人此会同。今在泪痕中”。

在稍后的几年中,叔原可能迫于生计,不得不重新出来工作。他的一首《失题》诗曰:“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可见他穷得连买酒的钱也没有了。黄庭坚《小山词·序》中说他“家人饥寒”,恐非虚语。他还多次搬家。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漆碗。”

祟宁四年(1105)叔原六十七岁时,由乾宁军(今河北青县)通判转开封府推官,后又转管勾使,前面提到的《鹧鸪天》词(碧藕花开水殿凉)即作于这一时期:崇宁五年六、七月。这是目前所看到的有关叔原的最后资料。叔原卒于大观四年(1110),享年七十三岁。

综观叔原一生,由于生长富贵之家,养成孤傲的性格,加以耽于逸游,不谙世务,终贫困潦倒。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不谀佞权贵,亦不鄙视卑微之人。对歌女舞姬,亦真诚相待,赏识其聪明美丽,才艺出众,而又同情其处于卑下的地位,怜惜其受人欺凌的境遇。如《采桑子》词“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何满子》词“五陵年少浑薄幸,轻如曲水飘香。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更漏子

》词“北来人,南去客,朝暮等闲攀折。怜晚秀,惜残阳,情知枉断肠”。

叔原词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如《蝶恋花》词:“新酒

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玉楼春》词:“此时金琖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有些词句甚至直接取自《珠玉词》,如《虞美人》词“去年双燕欲归时”,《清平乐》词“双燕欲归时节”,《浪淘沙》词的“多少雨条烟叶恨”,《浣溪沙》词“雨条烟叶系人情”。不过晏殊的词比较疏朗旷达,即使偶有伤感,也只是淡淡的离愁,微微的惆怅。而叔原笔下的离愁别恨,则悲凉凄苦,刻骨铭心,完全从肺腑中流出,所以感人至深。后人评价,其造诣过于其父。《小山词》的缺点是内容过于狭窄,局限于记述与歌女舞姬的悲欢离合之情。《珠玉词》的原刻本已佚。后来通行的有明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及清晏端书的家刻本。后又经人不断校改重刻,收入唐圭璋的《全宋词》中。《小山词》在叔原生前已辑成,但没有留传下来。现存版本有《宋六十名家词》本、晏端书家刻本、经近人朱祖谋校勘增补的《彊村丛书》本和《全宋词》本。此外,还有陈永正选注的《晏殊晏幾道词选》,陈寂的《二晏词选》,叶嘉莹主编的《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中的《晏殊词新释辑评》、《晏幾道词新释辑评》等。七年前我开始编写《二晏词笺注》,对各种版本和二晏的生平事迹作过一番校改和整理,并略加注释,于2008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注释与见解与其他版本各有异同,诗无达诂,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读者可以择善而从,也可以另有会心,此次出版,择要将注释和词中化用的古人诗词文句列于词后(每条前面用◎表示),另将历代评论、与词相关的本事史实及创作系年择要列于每首词后(每条前面用◆表示),以方便读者对二晏词的阅读和欣赏。

晏殊词集

谒金门

秋露坠。滴尽楚兰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

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

◎楚兰:楚地盛产兰花,故称楚兰。此借喻所爱女子。

◎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即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矣。(晋王嘉《拾遗记》。后以红泪表示女子伤心的泪。)

◎桂:桂酒的省称。泛指美酒。

破阵子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唐白居易《长恨歌》。擘钗分钿,指夫妻或情侣在分离时把首饰一分为二,各执其半,以表示诚信。)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诗之二)又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唐中国纸未备,多取于外夷,故唐人诗多用蛮笺字,亦有谓也。高丽岁贡蛮纸。(《说郛》卷一八载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蛮笺,唐时指高丽纸,亦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又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潜《饮酒》二十首之五。黄花,专指菊花。)

◎泛酒卮:指把菊花浸在酒中。又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浣溪沙

阆苑瑶台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此时情绪悔风流。

◎觥筹:酒具和行酒令用的签筹。

◆瑶台阆苑,言地之高华。凝思整鬟,言人之庄重,虽捧觥筹,可望而不可即。明知徒费迟留,迨酒阑人散,独自成愁,始追悔当时,固何益耶?既已悔之,而复孤梦愁眉,低回不置,姑寄其无聊之思耳。元献生平不作妮子语,此词或有所指,非述绮怀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此词上片写参加贵官家宴会,见一美丽端庄的侍女,产生爱慕之心。下片写归家后的思念。(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上林:上林苑,汉代皇家宫苑。后泛指帝王园林。

◎殢酒:沉湎于酒。又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唐元稹《崔莺莺》)

◆前半虽未见精湛,后三句则纯以轻笔写幽怀,若风拂柳丝,曼绿柔姿,留人顾盼,差近五代风格。(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又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明杨慎《词品》)

◆(“无可”二句)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细雨梦回鸡塞远”,“青鸟不传云外信”,“无可奈何花落去”六句,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或问诗词、词曲分界。予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清王士禛《花草蒙拾》)

◆词中句与字,有似触着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着之句也。(清刘熙载《艺概》)

◆有一刻千金之感。(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元献尚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中三句与此词同,只易一字。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并录于此,以谂知言之君子。(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晏元献公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使侍史诵壁间诗板,戒勿言爵里姓名,终篇者无几。又使别诵一诗云云,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又同步游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又荐馆职。遂跻侍从矣。”按夏承焘《二晏年谱》据《宋史·王琪传》,指出王琪仁宗时除馆职,由于上书,非由晏殊推荐。又指出:“同叔仁宗初至天圣五年皆在京师,亦无杭、扬行迹。……《漫录》载续对事,或臆谈也。”(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据《明一统志》卷二十七《归德府》载,南湖在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城南五里,宋晏元献放驯鹭于湖中。据这首词的词意推测,可能作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晏殊迁谪于商丘时。(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

◎颦眉:皱眉。多指女子含愁的状态。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刘禹锡《杨柳枝》)

◆如《浣溪沙》之“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诉衷情》之“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又“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诸语,庸劣可鄙,已开山谷、三变俳语之体。(吴梅《词学通论》)又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素用闲雅从容之笔,写从容骀荡之情,即以眼前所见,信手入词,绝不施以雕琢,而自见天趣。此所以开一代之风气,树词林之典范也。(赵尊岳《珠玉词选评》)又

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沉香冷懒熏衣。早梅先绽日边枝。

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

◎玉卮:玉杯,酒杯的美称。

◎日边枝:向阳的树枝。又

绿叶红花媚晓烟。黄蜂金蕊欲披莲。水风深处懒回船。

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

◎披:使裂开。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州,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指星示云:“有二使者向益州分野。”(《后汉书·李郃传》。后因称使者为使星。)

◎九重天:指帝王或朝廷。

◆晏殊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罢枢密副使,以刑部侍郎知宋州(景德三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建为南京,今河南商丘),六年(1028)奉诏回京,拜御使中丞。商丘离汴京很近,他在商丘的时间又很短,仅一年多,所以他不认为自己是迁谪的逐臣,而是奉使而来的,故在词中自称为“使星”。宋庠在《和中丞晏尚书忆谯涡》诗中曰:“縠浪如烟曲里深,使旗斋舫此幽寻。”用“使旗”,亦含此意。(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促:靠近。

◆这首词亦作于天圣六年(1028)秋晏殊将离开商丘时。湖,指南湖,在商丘城南。由景入事,由事引发感慨。(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这首词与前二首作于同一时期,在回京之日的离筵上,金觥频劝,作者即席作词,令营妓奏乐歌唱。(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一向:即一晌,表示时间的短暂。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唐元稹《莺莺传》)

◆惟“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二语,较“无可奈何”胜过十倍,而人未之知,何也?(吴梅《词学通论》)

◆此词前半首笔意回曲,如石梁瀑布,作三折而下。言年光易尽,而此身有限,自嗟过客光阴,每值分离,即寻常判袂,亦不免魂消黯然。三句言消魂无益,不若歌筵频醉,借酒浇愁,半首中无一平笔。后半转头处言浩莽山河,飘摇风雨,气象恢宏。而“念远”句承上“离别”而言,“伤春”句承上“年光”而言,欲开仍合,虽小令而具长调章法。结句言伤春念远,只恼人怀,而眼前之人,岂能常聚,与其落月停云,他日徒劳相忆,不若怜取眼前,乐其晨夕,勿追悔蹉跎,串足第三句“歌席莫辞”之意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此词感慨特深,堂庑更大,忽尔拓之使远,又复收之使近,诚有抝铁为枝之幻。亦惟如此,始益见其沉郁。(赵尊岳《珠玉词选评》)又

玉椀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亸:下垂貌。更漏子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有女同车,颜如蕣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蕣华,木槿之花。)

◎山翠:喻女子黛眉。

◎仙驭:仙人或帝王的车驾。亦泛指贵人的车骑。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裾似飞燕,袖如回雪。(《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张衡《舞赋》)

◎占断:占尽,全部占有。又

塞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之十)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又

雪藏梅,烟着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唐李商隐《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上春:孟春。指农历正月。

◆此词主旨在当前景色之撩人怀旧,其着眼处在上春时候,而无聊之至,但有任其红日自长而已。即此琐琐之节物,缀为小词,使以妙绪,便觉春意盎然。……晏以情深之人,当显达之位,乃有此闲思,有此妙笔,其轩冕北宋宜矣。(赵尊岳《珠玉词选评》)又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蜀弦:蜀地蚕丝制做的琴弦,即指蜀琴。又,古曲有名《蜀国弦》者。

◎熙熙:和乐的样子。

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凉风荡芳气,碧树先秋落。(南朝江淹《杂体三十首·陈思王赠友》)

◎霜凋碧树待锦树,万壑东逝无停留。(唐杜甫《锦树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

◆缠绵悱恻,雅近正中。(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又: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又

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斑龙,暂降人间世。海变桑田都不记。蟠桃一熟三千岁。

露滴彩旌云绕袂。谁信壶中,别有笙歌地。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晋葛洪《抱朴子·祛惑》。紫府,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

◎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之斑龙。(汉班固《汉武帝内传》)

◎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间蓬莱水乃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陆陵乎?”(晋葛洪《神仙传·王远》)

◎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汉书·方术下·费长房》)

◆这是一首赠给皇族中某一高官的词。宋朝尊奉道教,故称他原为道教神仙,名列秘籍。曾经经历过不知多少次沧海桑田之变,看到过蟠桃每隔三千年开花结果,如今只是暂时降谪在人间而已。过片彩旌云袂表明他身为王公的仪仗服饰。但这仅是外表,其实他乃是得道高人,像卖药老翁那样,他在壶中别有洞天。然而,他虽贵为王公,毕竟是降谪在人间。也许这位皇族官员在刘太后当政时并不得意。如《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周王元俨》载: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按即刘后)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作者劝这位皇族高官且及时行乐。(张草纫《二晏词笺注》)点绛唇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画堂筵启。一曲呈珠缀。

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炉烟起。断肠声里。敛尽双蛾翠。

◎珠缀:连接成串的珍珠。此处形容歌声圆润清亮。

◎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诗经·卫风·硕人》)

◆此首随意挥写,自见情致。(赵尊岳《珠玉词选评》)

凤衔杯

青蘋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

彩笺长,锦书细。谁信道、两情难寄。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只恁空憔悴。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战国宋玉《风赋》)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唐李商隐《潭州》诗)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遣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晋书·列女传》)

◎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唐杜甫《可惜》)

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经宿雨、又离披。

凭朱槛,把金卮。对芳丛、惆怅多时。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空满眼、是相思。

◎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

◎心期:心中的期望,心愿。又

柳条花颣恼青春。更那堪、飞絮纷纷。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斟绿酒、掩红巾。

追往事,惜芳辰。暂时间、留住行云。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战国宋玉《高唐赋》)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唐李白《久别离》)清平乐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韩琮《春愁》。兔走乌飞,古代神话传说言太阳中有三足乌,故以乌代指日;月宫中有白兔,故以兔代指月。)

◎刘禹锡《嘉话录》曰:“三台送酒,盖因北齐高洋毁铜雀台,筑三个台,宫人拍手呼上台送酒。因名其曲为《三台》。”(《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树头花落花开,道上人去人来。朝愁暮愁即老,百年几度《三台》。(唐王建《江南三台》之三)

◆此首直抒胸臆,放胆写来,已由感慨而入于沉痛之途,故商音激楚,已非向者可比,此于晏词应视之为“别裁”。(赵尊岳《珠玉词选评》)又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秋光向晚:指将近暮秋。向晚,近晚。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唐杨巨源《崔娘诗》。萧娘,泛指年轻女子。)又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破阵子》词曰“忆得去年今日”,此词曰“记得去年今日”。《破阵子》词中有“黄花已满东篱”,“风飘露冷时”之句,而此词则曰“依前黄叶西风”,同属秋令。可能所怀念的是同一个人。可互相对照。(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金风:古代五行学说谓西方、秋天为金,故金风即秋风,西风。

◆情景相副,宛转关生。不求工而自合。宋初所以不可及也。(清先著、程洪《词洁》)

◆纯写秋来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又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唐韩偓《偶寄》)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唐李商隐《春雨》)

◆低回婉曲。(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言情深密处,全在“红笺小字”。既鱼沉雁杳,欲寄无由,剩有流水斜阳,供人愁望耳。以景中之情作结束,词格甚高。(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此词说离情之深,莫与伦比,用笔之妙,更匪夷所思。(赵尊岳《珠玉词选评》)

红窗听

淡薄梳妆轻结束。天意与、脸红眉绿。断环书素传情久,许双飞同宿。

一饷无端分比目。谁知道、风前月底,相看未足。此心终拟,觅鸾弦重续。

◎结束:装束,打扮。

◎比目:比目鱼的省称。常比喻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安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五代陶谷《风光好》)

◆起句描写女子服色和容貌之美,三、四句谓分别后仍互通书信传情,愿结为伴侣。下片说明当时分别,实属无奈。而别后相思,常挂心怀。结句表示但愿能重续前缘。(张草纫《二晏词笺注》)

记得香闺临别语。彼此有、万重心诉。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源无处。

梦觉相思天欲曙。依前是、银屏画烛,宵长岁暮。此时何计,托鸳鸯飞去。

◎桃源: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载,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见二仙女,邀入桃源洞。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后再往寻找,已不知路径。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怱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东君:司春之神。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其十二)又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芳时。我有心期。把酒攀条惜绛蕤。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又

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

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系日:传说太阳在天上驾车巡行,故而想揽系缰绳,让太阳慢行,以延驻春光。又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处风帘绣户开。

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

◎慢引:缓缓地引导。由于哀怨的曲调节奏比较缓慢,所以舞蹈动作的节律也相应地缓慢。

又 石竹

古罗衣上金针样,绣出芳妍。玉砌朱阑。紫艳红英照日鲜。

佳人画阁新妆了,对立丛边。试摘婵娟。贴向眉心学翠钿。

◎曾看南朝画国娃,古罗衣上碎明霞。而今莫共金钱斗,买却春风是此花。(唐陆龟蒙《石竹花咏》)

◎婵娟:本为形容花木秀美。此处指石竹花。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唐温庭筠《南歌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人定月胧明,香销枕簟清。(唐白居易《人定》)又

林间摘遍双双叶,寄与相思。朱槿开时。尚有山榴一两枝。

荷花欲绽金莲子,半落红衣。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双双叶:古代年轻女子常采摘两片叶子插于发髻上,作为装饰。故寄双叶表示思念或相思之意。后人诗词中亦常用“双叶插鬓”及“双叶寄情”之句。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喜迁莺

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尧蓂随月欲团圆。真驭降荷兰。

褰油幕。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千官心在玉炉香。圣寿祝天长。

◎绵蛮黄鸟,止于丘陌。(《诗经·小雅·绵蛮》。绵蛮:鸟声。)

◎唐尧观蓂荚以知日月。(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蓂,古代传说尧帝阶前所生的瑞草。)

◎真驭:仙驭,仙驾。此处借指皇帝圣驾。

◎褰:张开。

◆这是一首祝寿的词。观词句中有“尧蓂”、“圣寿”等词语,可知是在向皇帝祝寿。晏殊经历真宗、仁宗两朝。据《宋史》记载,真宗的生日是农历十二月二日,仁宗的生日是四月十四日。此词中描写的“莺语”“绵蛮”、“月欲团圆”,与四月十四日完全切合。因此可以确定,这是向仁宗帝祝寿的词。“降荷兰”,“褰油幕”,说明寿筵陈设在御花园中。(张草纫《二晏词笺注》)

歌敛黛,舞萦风。迟日象筵中。分行珠翠簇繁红。云髻袅珑璁。

金炉暖。龙香远。共祝尧龄万万。曲终休解画罗衣。留伴彩云飞。

◎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唐白居易《赠晦叔忆梦得》)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经·豳风·七月》。后以迟日指春日。)

◎尧龄:相传唐尧在位九十八年,寿逾百岁。后因以“尧龄”为祝帝王长寿之语。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

◆词中的“迟日”、“尧龄”说明,这首词与上一首同样,是向宋仁宗祝寿的词。(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觥船:大容量的饮酒器。

◎百分空:百事空,这里指醉后凡事皆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又

烛飘花,香掩烬,中夜酒初醒。画楼残点两三声。窗外月胧明。

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南园春色已归来。庭树有寒梅。

◎残点:残剩的更点,犹残更,指第五更。又

曙河低,斜月淡,帘外早凉天。玉楼清唱倚朱弦。馀韵入疏烟。

脸霞轻,眉翠重。欲舞钗钿摇动。人人如意祝炉香。为寿百千长。

◎曙河:黎明时的银河。

◎倚朱弦:指和着乐声唱歌。

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之二)

◆凡作小令,不可以文简而失其理脉。晏最工此,允为百世不祧之祖。(赵尊岳《珠玉词选评》)

少年游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等闲分:随意区分。又

霜华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

前欢往事,当歌对酒,无限到心中。更凭朱槛忆芳容。肠断一枝红。

◎“秋艳”句:意谓已轮到芙蓉来显示秋天的艳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东汉曹操《短歌行》)

◎佳人自折一枝红,把唱新词曲未终。(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之八)

◆“前欢往事”指当年看花之时,有所爱的女子作伴,饮酒听歌。而现在该女已去,因此凭槛看花而思人面,为之心伤肠断。按“一枝红”亦喻指美丽的女子。唐沈亚之于长安客舍梦与秦穆公之女弄玉结为夫妻。一年后弄玉死,亚之作挽歌悼之:“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见《沉下贤集》卷二《春梦记》。(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太平御览》引刘向《别录》)

◆这一首是寿词。从词中“家人拜上千春寿”及“绿鬓朱颜”看,寿主应是家中的女主人。晏殊先后娶过三位夫人,李氏、孟氏和王氏。据夏承焘《二晏年谱》:“娶王当在大中祥符间,同叔二十左右,李、孟殆皆不永年也。”所以词中说“长似少年时”,亦非虚语。王夫人为国初勋臣王超之女,枢密使德用之妹。(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谢家庭槛晓无尘,芳宴祝良辰。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榴花一盏浓香满,为寿百千春。岁岁年年,共欢同乐,嘉庆与时新。

◎谢家:晋太傅谢安家。泛指高门世家。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唐孟棨《本事诗·事感》)

◆此词有“年年岁岁,共欢同乐”之语,可知亦是为夫人而作的寿词。(张草纫《二晏词笺注》)

酒泉子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利名身:犹名利客,追逐名利的人。

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

劝君莫惜缕金衣。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惜芳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木兰花

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旋开杨柳绿蛾眉,暗拆海棠红粉面。

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有情无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

◎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座上客。

◎“日脚”句:意谓时令已过冬至,白昼渐长。日脚,指太阳的光线。

◎《岁时记》谓,魏晋间宫人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宋叶廷珪《海录碎事》)

◆此词作于宋仁宗庆历四年甲申(1044),时在汴京。宋杨湜《古今词话》:“庆历癸未十二月十九日立春,甲申元日,丞相元献公会两禁(按:指中书省和枢密院)于私第。丞相席上自作《木兰花》以侑觞,曰:‘东风昨夜回梁苑。’于时坐客皆和,亦不敢改首句‘东风昨夜’四字。今得三阕,皆失姓名。其一曰:‘东风昨夜吹春昼。陡觉去年梅蕊旧。谁人能解把长绳,系得乌飞并兔走。清香潋滟杯中酒。新眼苗条江上柳。尊前莫惜玉颜酡,且喜一年年入手。’其二曰:‘东风昨夜传归耗。便觉银屏寒料峭。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初开梅萼小。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其三曰:‘东风昨夜归来后。景物便为春意候。金丝齐奏喜新春,愿介香醪千岁寿。寻花插破桃枝臭。造化工夫先到柳。镕酥剪彩恨无香,且放真香先入酒。’”(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帘旌浪卷金泥凤,宿醉醒来长瞢松。海棠开后晓寒轻,柳絮飞时春睡重。

美酒一杯谁与共,往事旧欢时节动。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劳魂兼役梦:烦劳、役使魂梦,犹魂牵梦萦之意。又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唐白居易《花非花》)

◎闻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至临邛,与临邛令同至富人卓王孙家饮酒。卓王孙有女,字文君,新寡,好音乐,窃从户窥相如。相如以琴心相挑。文君夜亡奔相如。

◎解佩: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载: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遂解佩赠与交甫。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战国楚屈原《渔父》)

◆此词或为离去之侍妾而作。“燕鸿过后”以燕子秋去春来、鸿雁秋来春去,表示时间的消逝。莺不是候鸟,是不会归去的,而词云“莺归去”,故此处可能借指善歌之侍妾。诗词中常以莺燕喻歌姬舞伎。则燕鸿亦可能借喻女子。人生变化多端,因而不胜感慨。“长于”二句指此姬之来,为时不久,恍如一场春梦。而今离去,则如秋云之散,无法再见。“闻琴”二句谓自己与该女情好甚笃,临别依依,而终不能把她留住(或为王夫人不容)。结句自作宽解,谓人生有限,能在花间饮醉的日子为数不多,不必沉溺于痛苦之中。(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重头:词的上下片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散曲中以一曲调重复填写多遍的亦称重头。

◎入破:唐宋大曲中专用语。吴熊和《唐宋词通论·词调》:“中多慢拍,入破以后则节奏加快,转为快拍。”

◆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木兰花》皆七言诗,有云:“重头歌韵响璁琤,入破舞腰红乱旋。”“重头”、“入破”,皆管弦家语也。(宋刘攽《中山诗话》)

◆橚按:东坡诗“尊前检点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过,不禁怅然。(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极美满之风光,事后回思,都成陈迹。元献生当盛世,雍容台阁,而重醉花前,尚有旧人零落之感。若生逢叔季,衣冠第宅转眼都非,宁止何戡感旧耶?(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又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南唐冯延巳《菩萨蛮》)又

朱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琵琶旁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

惊鸿去后生离恨。红日长时添酒困。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唐朱庆馀《宫词》)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观词中“惊鸿去后生离恨”句,可知此词为离去的歌姬而作。“琵琶”句暗示歌姬之身份。惊鸿去后,睹物思人。“鹦鹉”句谓恐为夫人所知,有所不便也。心在谁边,岂真个未知耶?亦托言耳。所以满眼泪珠而不能尽言也。(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杏梁归燕双回首,黄蜀葵花开应候。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此时红粉感恩人,拜向月宫千岁寿。

◎降生辰:降生之日,即生日,生辰。

◎百和:百和香。由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南唐李煜《浣溪沙》)

◆这首词是晏殊向王夫人祝寿的寿词,可与《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参阅。“黄蜀葵花开应候”与“芙蓉花发”同样表明王夫人的生日是在秋天。(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紫薇朱槿繁开后,枕簟微凉生玉漏。玳筵初启日穿帘,檀板欲开香满袖。

红衫侍女频倾酒,龟鹤仙人来献寿。欢声喜气逐时新,青鬓玉颜长似旧。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玳筵:玳瑁筵,指豪华的宴席。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一)又

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当头一曲情无限,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唐白居易《筝》)

◎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唐李群玉《索曲送酒》)

◎雪香:女子肌肤的香气。

◎金凤:指琵琶、琴、筝等乐器。又

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垅头呜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

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长为此情言不尽。

◎急衮:乐曲急促的节奏。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古乐府《陇头歌》。垅头,即陇头。)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形容禽鸟呜声宛转。)迎春乐

长安紫陌春归早。亸垂杨、染芳草。被啼莺语燕催清晓。正好梦、频惊觉。

当此际、青楼临大道。幽会处、两情多少。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自摸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指京都郊外的道路。)

◎百琲:形容珍珠之多。琲,珠串子。珠十贯为一琲。

◆这首词写年轻时冶游之事。晏殊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知永兴军在长安时,年已六十,与词中“占取长年少”不合,故此处的长安应是借指宋都汴京。晏殊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四岁时,由故相张知白以神童荐与朝廷,始到汴京,擢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再迁左正言,擢史馆。后多次迁升,都在汴京。仁宗天圣五年(1027)三十七岁时,罢枢密副使、以刑部侍郎知宋州,才离开汴京。宋沈括《梦溪笔谈》九《晏元献》条载:“及为馆职(按指真宗天禧二年晏殊二十八岁在史馆时),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据此,则偶尔出游,亦属可能。此词所叙述,或即当年(1018)之事。(张草纫《二晏词笺注》)诉衷情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香茵:坐褥、坐垫的美称。

◎游丝:春天蜘蛛等吐出的在空气中飘荡的细丝。

◆如《浣溪沙》之“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诉衷情》之“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庸劣可鄙,已开山谷、三变俳语之体。(吴梅《词学通论》)又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春怨》诗)又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据夏承焘《二晏年谱》:“仁宗宝元元年戊寅(1038),四十八岁,自陈州召还为御史中丞三司使。”又:“《宋元宪集》有《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和杨学士和答中丞晏尚书西园玩菊》诸诗。《宋景文集》有《和三司晏尚书忆谯涡》诸诗……当皆此时作。《珠玉词》有《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数枝金菊对芙蓉’二首,据二宋诗题,知二词皆此年作。”按谯涡在今安徽省亳州市。晏殊于仁宗明道二年(1033)四十三岁时罢参知政事知亳州。可知此词中“无限思量”之人,乃指当年在亳州的歌妓(参阅下一首《诉衷情》词中的“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不知多少幽怨,和露泣西风。

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楚宋玉《九辩》)

◎谢娘:唐宰相李德裕歌妓谢秋娘甚有名,后因以“谢娘”借指歌妓。此处指作者所思念的亳州歌妓。

◎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故称潘令。此作者自指。

◆此首与上一首作于同时。据宋庠《宋元宪集》和宋祁《宋景文集》所载和诗,知晏殊还作《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忆谯涡二首》、《咏芙蓉金菊》等诗,已佚。(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又

露莲双脸远山眉。偏与淡妆宜。小庭帘幕春晚,闲共柳丝垂。

人别后,月圆时。信迟迟。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

◆“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诸语,庸劣可鄙,已开山谷、三变俳语之体。(吴梅《词学通论》)又

秋风吹绽北池莲。曙云楼阁鲜。画堂今日嘉会,齐拜玉炉烟。

斟美酒,祝芳筵。奉觥船。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觥船:容量大的酒器。又

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兰堂帘幕高卷,清唱遏行云。

持玉盏,敛红巾。祝千春。榴花寿酒,金鸭炉香,岁岁长新。又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珠缀:犹珠串,连缀的珍珠。借指露珠。

◎“胭脂”二句:意谓海棠花与人面相比,人面比花更为红润。

胡捣练

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未上东风先拆。分付春消息。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未上”句:意谓东风尚未吹来就先开花了。

◎分付:付与,交给。引伸为带来。

殢人娇

二月春风,正是杨花满路。那堪更、别离情绪。罗巾掩泪,任粉痕沾污。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佳。

玉酒频倾,宿眉愁聚。空肠断、宝筝弦柱。人间后会,

不知何处。魂梦里、也须时时飞去。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北周庾信《春赋》)又

玉树微凉,渐觉银河影转。林叶静、疏红欲遍。朱帘细雨,尚迟留归燕。嘉庆日、多少世人良愿。

楚竹惊鸾,秦筝起雁。萦舞袖、急翻罗荐。《云回》一曲,更轻拢檀板。香炷远、同祝寿期无限。

◎“惊鸾”、“起雁”喻吹奏之妙。

◎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唐刘禹锡《泰娘歌》。罗荐,丝织的坐垫、坐褥或地毯。)

◎急翻:指舞姬在地毯上快速翻舞。又

一叶秋高,向夕红兰露坠。风月好、乍凉天气。长生此日,见人中嘉瑞。斟寿酒、重唱妙声珠缀。

凤筦移宫,钿衫回袂。帘影动、鹊炉香细。南真宝箓,赐玉京千岁。良会永、莫惜流霞同醉。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说山训》)

◎山僧不知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引唐人诗)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南朝江淹《别赋》)

◎长生:指生日。

◎凤筦:指笙箫之类的乐器。筦,同“管”。

◎移宫:指演奏乐曲改换音调。宫,古代乐曲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南真:即南极老寿星,古时认为他是司理人的寿命的神仙。

◎宝箓:指南极老寿星手中的名册,上面有每人寿数。

◎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借喻帝都。句谓愿南极老寿星赐与寿主千岁之寿,在京都陪侍帝王。

◎(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日饥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汉王充《论衡·道虚》。流霞,传说中的神仙饮料。)

踏莎行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之一)

◆娇怨。(明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

◆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能以翻用成语见长。如“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等句是也。翻覆用之,各尽其致。(清李调元《雨村词话》)

◆此词由眼前之秋景,追忆残秋之欢悰,感慨甚深,句意至韵,而用笔质朴。(赵尊岳《珠玉词选评》)又

祖席离歌,长亭别晏。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祖席洛桥边,亲交共黯然。(唐韩愈《祖席前字》。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曰祖,故称饯别的筵席为祖席。)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南朝江淹《别赋》)

◎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

◆“斜阳只送平波远”,又“春来依旧生芳草”,淡语之有致者也。(明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此首为送行之作,足抵一篇《别赋》……通体自送别至别后,以次描摹,历历如画。(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又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碧海、瑶台:神话中神仙居处。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宋晏殊《清平乐》)

◆起三句妙,是凭空结撰。(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又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当歌对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盖人生天地之间也,若流电之过户牖,轻尘之栖弱草。(《艺文类聚》卷六引三国魏李康《游山序》)

◎绿醑:绿色美酒。又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五代李珣《菩萨蛮》)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宋晏殊《浣溪沙》)

◆景物不殊,运掉能离奇夭娇。“深深”妙,换不得实字。(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按:此唐方棫《失题》诗)不若晏同叔“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更自神到。(清沈谦《填词杂说》)

◆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能以翻用成语见长。如“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又“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等句是也。翻覆用之,各尽其致。(清李调元《雨村词话》)

◆此为伤春之作,而结句尤深妙,有禅境。(张伯驹《丛碧词话》)

◆这首词描写暮春景象。或谓词中有刺,并比附君子小人,恐失之穿凿。(张草纫《二晏词笺注》)渔家傲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揭调:高调。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九日齐安登高》)又

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

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又

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

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又

杨柳风前香百步,盘心碎点真珠露。疑是水仙开洞府。妆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

小鸭飞来稠闹处,三三两两能言语。饮散短亭人欲去。留不住,黄昏更下萧萧雨。

◎相传龟蒙多智数,狡狯。居笠泽,有内养自长安使杭州,舟出舍下。小童奴以小舟驱群鸭出,内养弹其一绿头雄鸭,折颈。龟蒙遽从舍出,大呼云:“此绿鸭有异,善人言,适将献状本州,贡天子。今持此死鸭以诣官自言耳。”内养少长宫禁,不知外事,信然,甚惊骇。厚以金帛遗之,龟蒙乃止。因徐问龟蒙曰:“此鸭何言?”龟蒙曰:“常自呼其名。”巧捷多类此。(唐陆龟蒙《甫里文集》附录《杨文公谈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