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咏沧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04:36:59

点击下载

作者:沧州市政协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历代名人咏沧州

历代名人咏沧州试读:

上册

成相(1)(节选)【战国】荀子

禹有功,抑下鸿(2),辟除民害逐共工(3)。

北决九河(4),通十二渚疏三江(5)。

禹傅土(6),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以为辅(7)。

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8)。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9)。【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人避宣帝讳,又称为“孙卿”。战国时赵国人。思想家。孔、孟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初游学于齐,为稷下学士之一。后曾三为祭酒。在“稷下学宫”讲学多年,韩非、李斯皆为其门下弟子。后被谗,离齐至楚,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子失官,家居以著书终老其地。著有《荀子》三十二篇。【注释】

(1)成相:战国后期南方楚地的一种民间歌曲调名,如《阳春》《白雪》之类。它最早应当是一种相助劳役的歌讴,亦即后世的劳动号子。可以说荀子是最早用民间歌谣形式入诗,杂陈古今治乱兴亡之故的文人。

(2)抑:遏止。鸿通“洪”,洪水。

(3)辟除:排除。共工:水神。《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4)决:疏通。九河:《尚书·禹贡》:导河积石,又北播为九河。九河同为逆河,“夹右碣石入于海(河)”。夹通“箧、峡”,后又称骝山、马骝山、小山(今河北海兴县小山)。碣石,后又称马谷山、大山(今山东无棣县碣石镇大山)。海,即勃(渤)海。河,即逆河。九河:《尔雅·释水》记: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为九河。

(5)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三江:《尚书·禹贡》吴淞江、东江、娄江。

(6)傅:通“敷”,分。敷土,禹划分九州。

(7)益、皋陶、横革、直成:相传都是辅佐禹治理天下的人。

(8)砥石:古地名。未详所在(杨树达注)。商:商都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市。

(9)天乙:即成汤,商代第一朝国君。《世本》:契居蕃。《诗经》: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孟子》汤居亳,与葛(阿、依)为邻。甲骨文和金文记载的殷商王室的“勃方国”为活动于渤海西沿岸(今沧州市),商朝重要“子”姓方国之一。甲骨文记载:商王高宗武丁巡幸勃方观勃日,数旬流连忘返。勃方“子弓”部族活动中心为勃(郣)邑(今河北沧县旧州镇)。瓠子歌(1)(节选)【西汉】刘彻

归旧川兮神哉沛(2),

不封禅兮安知外(3);

为我谓河伯(皇谓河公)兮何不仁(4),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作者简介】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汉景帝之子,西汉沛丰邑(今江苏沛县东)人。十六岁即帝位。在位五十四年,推动汉朝进入全盛时期。爱好文艺,提倡文艺,招揽文士,鼓励创作,使辞赋的发展达到高峰。能诗善赋,诗有《瓠子歌》二首、《李夫人歌》一首及《秋风辞》等传世。【注释】

(1)瓠(hù)子歌:《史记·河渠志》和《汉书·沟洫志》记载西汉武帝刘彻的《瓠子歌》二首。瓠子:葫芦科的一种。瓠子河:故道自今河南濮阳县南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鄄城、郓城二县南,折北经梁山县西、阳谷县东南、东阿县北,东至长清县西南注济水。西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决入瓠子河,东南由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县)通于淮、泗,梁一带连年被灾。至元封二年(前109)筑塞,刘彻亲临,作《瓠子歌》二首。工成,建宣房宫(久废)于堰上。

(2)归旧川兮神哉沛:汉初,黄河下游沿由勃海郡(治今河北沧县旧州镇)的平舒(治今河北黄骅市西北乾符村)、章武(先治今河北海兴县赵毛陶镇大尤村、小尤村、小曲河村,为春秋、战国、汉之章武;后迁今河北黄骅市南故县村,为战国、秦故武邑)、柳丘(治今河北海兴县东北小山等村)、阳信(治今山东无棣县信阳乡东北)等县(侯国)渤海西沿岸地带入海。元光三年春,黄河水徙从顿丘(今河南淮阳县境)东南流。五月,河水于淮阳决口,泛及十六郡。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发卒十万塞之,无功。元封二年四月,汉武帝利用黄河枯期,发动军民堵塞“金堤”瓠子河决堤口及疏浚黄河下游淤积,黄河由东海复行入渤海,从此“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河)旧迹”。汉武帝乘兴而歌赞道:“归旧川兮神哉沛”,“宣房塞兮万福来。”

(3)封禅:战国时齐、鲁有些儒生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德,曰禅。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举行过这种大典,西汉司马迁《史记》对封禅列有专篇,即《封禅书》。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经河间国武垣县望气得钩弋,勃海麻姑城(今河北黄骅市西北三麻姑村)祭麻姑神。令数千人乘船求蓬莱神人。至四月,封泰山,禅肃然山(今山东莱芜市西北,泰山东麓),下诏改元,以十月为元封元年。二年四月,填决河作歌以赞。夏,汉武帝又令大作楼台(包括望海南北二台)望海求仙而候神人。

(4)河伯(皇谓河公):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又叫冯夷。因渡河淹死,天帝封为水神,曾化为白龙,游于水上,被后羿射瞎了左眼。又曾授给夏禹以治水的地图。古代记载河伯故事很多,最早当推《庄子》和《九歌》《天问》等。感旧【东汉】阮瑀

河洲多沙尘,风吹黄云起。

金羁相逐驰(1),联翻何穷已。

庆云惠优渥(2),徽霭拔多士(3)。

昔会渤海时(4),南皮戏清沚(5)。

今夏河曲游,鸣葭泛兰汜(6)。

屣步凌丹梯(7),并坐侍君子。

妍谈既愉心,哀弄信睦耳(8)。

倾沽系芳醑(9),愿言定终始。

自从食芹菜,惟见今日美。【作者简介】

阮瑀(约165~212),字元瑜,东汉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受学于汉末著名诗人蔡邕,后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为仓曹掾属。善作书檄,与陈琳齐名。又能诗。明人辑有《阮元瑜集》。【注释】

(1)金羁:金饰的马笼头,借指马。

(2)优渥:原本指雨水充足,此指优厚,待遇好。

(3)多士:众多的贤士。

(4)渤海:中国四海之一,春秋时称北海、少海、小海或东海。战国时因西滨勃邑,始有称勃海。勃(郣)邑,商为勃方国活动中心,周为勃邑。战国为勃海郡。《史记》: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初年齐国勃海郡鄚(今河北任丘市鄚州镇)人。《史记·苏秦列传》:“齐涉勃海。”《史记正义》齐从沧州渡河至瀛州。战国勃海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县旧州镇)。东汉延光元年(122),勃(渤)海郡治由浮阳迁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县)。建安九年(205)曹操破袁谭于南皮,时阮瑀与曹丕、吴质等建安文士会集渤海南皮。

(5)南皮:南皮一名见于春秋时期。据《太平寰宇记》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到此,因缮修皮革而筑焉。因其北有北皮亭,故此称南皮。南皮县一名始见于秦,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南皮县。

(6)鸣葭:吹奏笳笛。葭通“笳”。古代乐器,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

(7)屣步:健步。

(8)睦耳:顺耳。

(9)醑(xǔ):美酒。公宴(1)【东汉】刘桢

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

月出照园中(2),珍木郁苍苍。

清川过石池(3),流波为鱼防。【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幹,东汉末东平宁阳(今山东东平县)人。善诗,擅长五言。建安七子之一。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汉献帝建安中,为曹操丞相掾属,后因在曹丕宴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罪被刑,减死输作。刑竟,署为吏,以染疫卒。著集四卷(佚),明人辑有《刘公幹集》。【注释】

(1)公宴:诗歌的一种题材。参预皇帝、太子、公侯等举行的游宴活动时所作的诗歌。《文选》录诗有“公宴”门,录建安至梁诗十四首。此类诗作旧时颇受重视。《文心雕龙·明诗》称建安诗:“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即主要指此类诗作。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孙盛《晋阳秋》称其诗“最美(《文选》注引)”,《晋书·应贞传》全文录入。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骀集送孔令》、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也都盛传一时,颜诗且有名于北魏。按:醼(燕、宴)友台在今河北南皮县东二十五里。《魏志》云:魏文帝为五官中郎将,与吴质重游南皮,筑此台,宴友得以为名焉。《太平寰宇记》载:燕友台,又名射雉台。曹氏父子集团多次来南皮,有史可考的主要有二次(建安九至十年,建安十六至十八年),刘桢的“公宴”应作于建安十年南皮馆(今河北东光县北燕台)。

(2)月出照园中:曹丕《与吴质书》南皮之游“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车并载,以游后园”。

(3)清川:战国时大河(黄河)下游西南东北角的一段河流称清水,后有称清川、清河。东北下游略循今沧州运河段,至沧州东部地区入渤海。杂诗七首(1)(选一)【三国】曹植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2)。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3)。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4)。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汉魏封平原、临淄、安乡、甄城侯,进甄城王、雍丘王、陈王。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称其熟读五车,才高八斗。善诗,作品多为五言,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散文。其《洛神赋》很有名。著集三十卷(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注释】

(1)杂诗:《文选》有“杂诗”门。王粲《杂诗》题下李善注云:“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魏、晋、南北朝,不少即以“杂诗”为题,其中有的可能作者原未制题,有的则可能原有题目,后来失传,后人乃以“杂诗”名之。“公宴、祖饯、咏史”等门类相似,故统列入“杂诗”。明帝太和二年(228)冬天,诸葛亮统蜀军伐魏,出兵散关,围陈仓。魏遣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市)人张郃拒亮,明帝、曹植等至河南城(在今洛阳市西)为张郃送行,曹植赋诗而赠。

(2)牖(yǒu):窗。《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云,自牖执其手。”

(3)朝夕见平原:日出之平原,日入之平原(《尔雅》);代指东方(张郃:东方河间为平原。曹植首封平原侯),蜀处西方成都平原。

(4)太山:即泰山。学古贻中书(1)【三国】范通

摄官青琐闼(2),遥望凤凰池(3)。

谁云相去远,脉脉阻光仪(4)。

岱山饶云异(5),沂水富英奇(6)。

独翮凌北海(7),翻飞出南皮(8)。【作者简介】

范通(?~268),魏末晋初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官晋益州外史。【注释】

(1)诗又记为南朝梁范云所作《古意赠王中书》(此记有误)。

(2)闼(tà):门、宫门,借指宫廷。

(3)凤凰池: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晋书·荀勗传》:“勗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勗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

(4)光仪:光彩的仪容。

(5)岱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

(6)沂水:即今山东南部沂河。

(7)翮(hé):羽毛。潘岳《射雉赋》:文翮鳞次。凌:升。北海:春秋时,渤海称北海(少海等),北海指代渤海,即阮瑀(感旧)诗中“昔会渤海时,南皮戏清沚”之渤海(郡)。西晋武帝迁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石苞为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加侍中羽葆。

(8)翻飞出南皮:当时童谣道“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后石苞官至司徒,忠勤尽瘁。赠石崇(1)【三国】曹嘉

文武应时用,兼才在明哲。

嗟嗟我石生,为国之俊杰。

入侍于皇闼,出则登九列(2)。

威检肃青徐(3),风发宣吴裔(4)。

畴昔谬同位(5),情至过鲁卫(6)。

分离逾十载,思远心增结。

愿子鉴斯诚,寒暑不逾契。【作者简介】

曹嘉(?~约299),曹魏宗室,魏楚王彪世子。三国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入晋封高邑公。元康中,与石崇俱为国子博士,后为东莞太守。【注释】

(1)石崇(249~300):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诗人。历任修武令、散骑侍郎、城阳太守、安阳乡侯、荆州刺史、征虏将军、监徐州军事、卫尉等职。工诗文。有《石崇集》《金谷园集》。今存其诗九首。钟嵘《诗品》卷二列入中品,与著名文人陆云等并为一条,称“季伦、颜远(曹摅),并有英篇”。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称石崇“纵横一代,领袖诸豪,岂独以财雄之,政才气胜耳,《思归引》《王明君辞》情质未离,不在潘(岳)陆(云)下”。

(2)九列:九卿之位。《汉书·韦玄成传》戒子孙诗:“不遂我遗,恤我九列。”时韦玄成为少府。

(3)青徐:青州、徐州的并称。元康六年,石崇出任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临行时,与潘岳等三十余人在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孟州市境内)赋诗游宴,时称盛会。

(4)吴裔:吴,指东吴,赞石崇为平吴功臣石苞之裔。

(5)畴昔:日前;往昔。《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生奠于两楹之间。”潘岳《夏侯常侍诔》:“畴昔之游,二纪于兹。”

(6)鲁卫:一说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卫国。一说鲁指战国时齐国的鲁仲连,卫指春秋时卫国的宁戚。战国后期秦兵围赵国的邯郸城,此时鲁仲连正好在赵国。鲁仲连说服了魏国派往赵国劝赵尊秦为帝的辛垣衍,秦将闻知此事,退兵五十里。鲁仲连在退秦军之后,赵国国相平原君欲赏赐千金,鲁仲连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见《战国策·赵策三》。春秋时卫国的宁戚因家贫给人挽车,至齐,扣牛角而歌,齐桓公见了,认为宁戚非常人,立即任用了他。宁戚、鲁仲连被后人视为“高节卓而不群”重情义的有才之士。赠石季伦(1)【西晋】嵇绍

人生禀五常(2),中和为至德(3)。

嗜欲虽不同,伐生所不识。

仁者安其身(4),不为外物惑。

事故诚多端,未若酒之贼。

内以损性命,烦辞伤轨则(5)。

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

阳坚败楚军(6),长夜倾宗国。

诗书著明戒,量体节饮食。

远希彭聃寿(7),虚心处冲默。

茹芝味醴泉,何为昏酒色。【作者简介】

嵇绍(253~304),字延祖,西晋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之子。初征为秘书丞,累官至侍中。永安元年惠帝在荡阴大败,他以身卫帝,被杀,血溅帝衣,后世奉为忠君典范。【注释】

(1)石季伦:石崇,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

(2)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3)中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能做到这样(中,和)就是至德,也就是美德了。

(4)仁者:有德行的人。

(5)轨则:做人的规范。

(6)阳坚:是指因饮酒而造成兵败和国家衰亡的历史教训。《史记·殷本纪》: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祼逐其间,作长夜之饮”。终至迷于酒色而亡其国。

(7)彭聃:彭,指彭祖;聃,指李聃,又称老聃,即老子。二位皆长寿者。传说彭祖活了七百六十七岁。君子行(节选)【西晋】陆机

掇蜂灭天道(1),

拾尘惑孔颜(2)。

逐臣尚何有,

弃友焉足叹。【作者简介】

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文学家。三国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回乡闭读。晋武帝太康末,与弟陆云入洛阳,得张华识,历任郎中令、殿中郎、相国参军、中书郎等职。后委身成都王颖,先后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多才善文,名冠当世,工于诗赋,长于骈文。有“陆才如海”(钟嵘《诗品》)誉,列贾谧“二十四友”之一。著集四十七卷(佚),宋人辑有《陆士衡集》,明人辑有《陆平原集》。【注释】

(1)掇(duō)蜂:为离间骨肉之典。指受人诬陷,父子反目。西周封矩(今河北南皮县)人、西周宣王时任内史大臣和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尹吉甫之二子伯奇,异母生。后母想让其亲生子伯封立继,谗伯奇调戏,让尹吉甫登台观看。后母取蜂放衣领中,让伯奇替她取蜂取毒。尹见大怒、责骂,伯奇投河而死以洗清白。

(2)拾尘:孔子困陈蔡七日不食。一日,孔子昼寝,颜回讨米做饭,将熟时,孔子见颜回捞吃很不高兴。后孔子知饭中沾有灰尘,颜回觉得扔掉可惜就吃了之情,感慨地说:“所信者矣,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矣,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吕氏春秋》)。临终诗(节选)【西晋】欧阳建

穷达有定分,慷慨复何叹。

上负慈母恩,痛酷摧心肝。

下顾所怜女,恻恻心中酸。

二子弃若遗,念皆遘凶残(1)。

不惜一身死,惟此如循环。

执纸五情塞,挥笔涕汍澜(2)。【作者简介】

欧阳建(269~300),字坚石,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哲学家,诗人。石崇甥。历任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晋末,连结齐王司马冏等图赵王司马伦,被司马伦捕杀。以才藻擅名北州,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当时语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著有《言尽意论》。后人辑有《欧阳建集》。【注释】

(1)遘(gòu):遇;遭遇。《楚辞·哀时命》:“哀时命之不及吉人兮,夫何予之不遘时?”

(2)汍(huán)澜:流泪状。《后汉书·显志赋》:“泪汍澜而雨集兮,气磅礡而云披。”赠石季伦(1)【西晋】枣腆

深蒙君子眷,雅顾出群俗。

受宝取诸怀,所赠非珠玉。

凡我二三子,执手携玉腕。

嘉言从所好,企予结云汉。

望风整轻翮,因虚举双翰。

朝游清渠侧,日夕登高馆。

翕如翔云会(2),忽若惊风散。

分给怀析离,对乐增累叹。【作者简介】

枣腆(?~约316),字元芳,西晋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人。枣据之子。以文章显。晋永嘉中为襄城太守。著有文集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传于世。【注释】

(1)石季伦:石崇,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

(2)翕(xī):聚、合。《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奉和竟陵王郡县名(1)【南朝】王融

追芳承荔浦(2),揖道讯虚丘(3)。

升居临广牧(4),从望尽平洲。

曾山临翠坂(5),方渠缅清流。

阳台翻早茂(6),阴馆怀名秋(7)。

岁宴东光弭(8),景仄西华收(9)。

端溪惭昔彦(10),测水谢前修。

往食曲阜盛(11),今属平台游(12)。

燕棠缺初雅(13),郑衮息遗讴(14)。

久倾信都美(15),乃结茂陵俦(16)。

河间诚可咏(17),南海果难游(18)。【作者简介】

王融(467~493),字元长,南朝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文学家。王僧达之孙。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后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竟陵王萧子良曾举他为宁朔将军,参掌机谋,为“竟陵八友”之一。博涉有文才,文辞捷速,与沈约等共创为“永明体”诗。今存其诗八十多首,文五十多篇,其诗以《巫山高》等较著名。明人辑有《王宁朔集》。【注释】

(1)竟陵王: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朝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齐武帝次子。封竟陵郡王。官至中书监。笃信佛教。后人辑其文为《南齐竟陵王集》。

(2)荔浦:县名,西汉置(今广西荔浦县西荔水北)。

(3)虚丘:邑名,春秋邾地(今山东费县西南)。

(4)广牧:东晋吴隐之为广州(今广东广州市)刺史,以清廉著称于世。

(5)曾:曾城(今江西都昌县附近)。

(6)阳台:阳台宫(今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前天坛山南麓)。

(7)阴馆:县名,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置(治今山西朔州市东南夏关城),曾为雁门郡治。三国魏县废。

(8)东光:汉高帝四年(前203)始置东光县,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取“东阳”之意,名为“东光”(县治为今河北东光县城关东南二十里)。弭(mǐ):停止。

(9)景仄:景通“影”。仄,倾斜。

(10)端溪:县名,西汉置(治今广东德庆县)。

(11)曲阜:古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古城)。西周至战国时的鲁国建都于此。有孔府(庙)。

(12)平台: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西汉梁考王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

(13)(14)燕、郑:古国名。衮(gǔn):古代贵族的礼服。

(15)信都:郡国(广川)(治今河北冀州市)。

(16)茂陵:汉武帝刘彻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俦(chóu):侣。

(17)河间:河间之名,起源于战国,因其境处于两河之间(一说在高滱二水之间,一说在滹沱、中堡二河之间,应为后说)而得名。西汉高帝立河间郡,西汉文帝建河间国,西汉景帝前元二年封皇子刘德为河间王。河间县一名始见于隋大业初(隋大业初改武垣县为河间县,属河间郡),隋文帝复立河间郡并移郡治于今河北河间市城关,同时置河间县。

(18)南海:郡名,秦南海郡(治今广东广州市)。秦南海郡所临海疆实指今之南海。西汉以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南海之名遂专指今之南海。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1)【南朝】何逊

金谷宾游盛(2),青门冠盖多(3)。

隔林望行幰(4),下坂听鸣珂(5)。

于时春未歇,麦气始清和。

还入平原径,穷巷可张罗。【作者简介】

何逊(?~518),字仲言,南朝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何承天之曾孙。诗人。八岁能诗,二十岁举秀才。历任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世称“何水部”或“何记室”。工诗能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后人又将他与阴铿并称为“阴何”。明人辑有《何记室集》或称《何水部集》。【注释】

(1)新林: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新林。

(2)金谷宾游盛: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一时间“送者倾都,畅饮于此(金谷园),场面殊为壮盛。”

(3)青门:汉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门(东都门)。《汉书》:汉太子太傅疏广“年老乞归”,公卿大夫、故人邑子“供帐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蔚为大观。

(4)幰(xiǎn):达官显贵车前的帐幔。

(5)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杨柳歌(1)(节选)【北朝】庾信

谁言从来荫数国(2),

直用东南一小枝。

昔日公子出南皮,

何处相寻玄武陂(3)。【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北朝北周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庾肩吾之子。文学家,诗人。初仕梁,历任东宫学士、建康令、右卫将军、散骑侍郎等职。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他与徐陵同时写了许多宫体诗赋,世称“徐庾体”。擅长各种诗体,是集六朝文学大成的一位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四六宗匠”。著录有集二十一卷,大多散佚;明人辑有《庾子山(开府)集》。【注释】

(1)杨柳歌:用辞似本“若木”、“细柳”的传说。周祈《名义考》引《山海经》:“灰野之山,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论衡·说日篇》:“日旦出扶桑,暮入细柳。”

(2)荫数国:《齐王宪神道碑》:“若木一枝,旁荫数国。”

(3)玄武陂:即玄武池,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魏文帝(曹丕)《于玄武陂作》诗:“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柳垂重阴绿,向我池边生。”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节选)【隋】孙万寿

河间本好书(1),

东平唯爱士(2)。

英辩接天人,

清言洞名理。【作者简介】

孙万寿(?~608),字仙期,隋信都武强(今河北武强县)人。诗人。少习五经子史。初仕滕王文学,行军总管宇文述召典军书。后征拜豫章王长史,授大理司直。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唐时已佚),今存其诗九首。【注释】

(1)河间本好书: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广揽搜集古书。

(2)东平唯爱士:传西楚霸王墓在东平县(今山东东平县)旧县乡故谷城北(存有残碑)记项羽爱士之事。清洪亮吉《东阿县西楚霸王墓记》:“大王之爱士至矣,将军主报之忠矣。”汴水早发应令(1)(节选)【隋】虞世基

临淄成咏美(2),

河间雅乐陈(3)。

薰风穆已被,

茂实久愈新。【作者简介】

虞世基(?~618),字茂世,隋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虞荔之子,虞世南之兄。文学家。初仕南朝陈,为尚书右丞。入隋为通直郎、内史侍郎,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博学有才,善草隶书。著录文集五卷(佚)。今存其诗十八首及《讲武赋》等作品。【注释】

(1)汴水:又称汴(卞)渠(今河南荥阳县西索河)。隋通济渠、唐广济渠的东段。自今荥阳县北引黄河东南流,至江苏盱眙县对岸入淮河。自隋至北宋为中原通往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水运干道。

(2)临淄(甾、菑):古邑(县),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西周至战国时的齐国建都于此。秦、汉置齐郡(国)于临淄县,汉以前其城商业发达,为编织、冶铁手工业中心。子城周十里,大城周四十里。以临淄指晋左思、左芬兄妹的诗美。

(3)河间雅乐陈:雅,代指河间毛传诗注(毛亨、毛苌注的《诗经》);乐,指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令西汉赵国(今河北河间市三十里铺村)人、“毛诗”的传授者毛苌(世称“小毛公”)等采礼乐古事辑《乐记》等文献古籍。陈:悠久。晚渡滹沱敬赠魏大(1)【唐】卢照邻

津谷朝行远(2),冰川夕望曛(3)。

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

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

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5~约689),字升之,号幽忧子,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十余岁时,博学善文。二十岁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总揽书记,甚受爱重。龙朔中迁益州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居太白山中,又因服丹中毒,手足致残,后迁居阳翟具茨山,终因痛苦难忍,自投颍水而死。工诗,尤长于七言歌行,对推动七言古诗的发展多有贡献。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原有集,已散佚。明张燮辑有《幽忧子集》七卷、附录一卷,存其诗九十余首。【注释】

(1)滹沱:即滹沱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2)津谷:渡口与谷地。

(3)曛:夕阳的余辉。浮查(1)(节选)【唐】骆宾王

渤海三千里(2),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3),谁为一先容?【作者简介】

骆宾王(640~约684),唐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文学家。历任武功及长安主簿、侍御史、临海县丞等职。少善属文,有神童之称。工诗文,又善骈文,为初唐“四杰”之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骆宾王诗文多散佚,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十卷,辑录完备,笺注精详。【注释】

(1)查:通“槎”。

(2)渤海三千里:从长安乘舟于黄河水道至渤海西沿岸地区有“三千里”之遥。

(3)万乘器:“然而际良工,逢仙客,牛矶可托(乘槎至牛渚事),玉璜(太公钓得鱼,腹中有玉璜)之路非遥,匠石失谈,万乘之器何远……(诗自序)。”送崔主簿赴沧州(1)【唐】李峤

紫陌追随日(2),青门相见时(3)。

宦游从此去(4),离别几年期。

芳桂中樽酒,幽兰下调悲。

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约714),字巨山,唐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二十岁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迁给事中,后出为润州司马,先后两次任宰相,后起为庐州别驾而卒。工诗文,与同乡苏味道齐名,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称“文章四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注释】

(1)沧州:“沧州”一名,始见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据《魏书·地形志》载:“沧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饶安城(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刘家窑村)。”《广韵下平十一唐》载:“沧,亦州名。后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北史·魏辽西公意烈传》载:“玄孙洪超,大乘贼乱之后,诏洪超绥慰冀部。还上言:‘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朝议从之。后遂立沧州。”由此可见,沧州的名称是取“沧海”之意,建州目的是为了“镇遏海曲”。

(2)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3)青门:汉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东南门,又名灞城门、青城门。门外有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相别。广陵人召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即此。

(4)宦游:到外地去做官。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1)【唐】宋之问

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

意随蓂叶尽(2),愁共柳条新。

投刺登龙日(3),开怀纳鸟晨。

兀然心似醉(4),不觉有吾身。【作者简介】

宋之问(?~712),字延清,一名少连,唐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人。上元二年进士。历任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后擢鸿胪主簿、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贬越州长史。作诗长于五言,尤长于律体,诗与沈佺期齐名,称“沈宋”。明人辑有《宋之问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全唐文》录其文二卷。【注释】

(1)桂州:今广西桂林市。王都督:即王晙(?~732),唐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少年聪明好学,才学出众。初任清苑尉,又改授殿中侍御史。中宗景龙四年出任桂州都督,后迁鸿胪少卿,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次年以功封左散骑常侍、朔方军大总管。后封中山郡公,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王晙死后,唐玄宗派大员到其家庙祭祀,为其子孙加官晋爵,赠王晙尚书左丞相,谥“忠烈”。

(2)蓂(míng):瑞草。

(3)投刺:投名片(刺)请谒。

(4)兀然:浑然无知貌。登瀛州南楼寄远(1)【唐】沈佺期

层楼起丽谯,凭览出重霄。

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

四甍摩鹳鹤,百拱厉风飚。

北际燕王馆(2),东连秦帝桥(3)。

晴光七郡满(4),春色两河遥(5)。

傲倪非吾土,踌躇适远嚣。

离居欲有赠,芳草寄长谣(6)。【作者简介】

沈佺期(约656~713),字云卿,唐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上元二年进士。累迁通事舍人、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加修文馆直学士,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工诗,与宋之问时称“沈宋”,皆为武后与中宗时的著名宫廷诗人。明人辑有《沈佺期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全唐文》录其《峡山寺赋》等文六篇。【注释】

(1)登瀛州南楼寄远:又题作“瀛州南楼寄远”。瀛州:东汉和帝初置瀛洲,后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析定、冀二州地置瀛州,州治在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市城关镇),隋治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市),隋大业初改为河间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瀛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河间郡,乾元元年(758)又复为瀛州。瀛州南楼:在瀛州城南门楼,为旧时河间(今河北河间市)名胜之一。

(2)燕王馆:相传战国燕昭王筑馆设台,置千金于台上(又称金台、燕台),延请天下名士(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之南)。

(3)秦帝桥:瀛州有蒲台,相传秦始皇东巡曾系马于此。秦将军蒙恬为防河溢筑马岭城,桥应为河水之梁。

(4)七郡:战国至唐初曾七次设河间郡。

(5)两河:指古河间在两河之间(一说在高、滱二水之间,一说在滹沱、中堡二河之间,应为后说)而得名。

(6)芳草:《全唐诗》作“春草”。战国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也。”东汉王逸注:“《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和尹从事懋泛洞庭(1)【唐】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

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

疑是乘舟到日边。【作者简介】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唐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文学家。武后垂拱四年举贤良方正,授太子校书郎。后历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封燕国公,历仕四朝,三秉大政。擅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能诗。其文长于碑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张燕公集》。《全唐诗》录其诗五卷,《全唐文》录其文十三卷。【注释】

(1)尹从事懋:即尹懋(715年前后在世),唐瀛州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市)人。开元三年至五年,张说为岳州刺史时,尹懋任岳州从事,官补阙等职。《全唐诗》卷九八录其诗四首。送王自羽林赴永昌令(1)【唐】张说

将星移北洛(2),神雨避东京。

为负刚肠誉,还追强项名(3)。

白云向伊阙(4),黄叶散昆明(5)。

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6)。【作者简介】

张说:见29页。【注释】

(1)王晙:唐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羽林:禁卫军名。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一说像天文羽林星,主车骑。隋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唐置左右羽林军。永昌:地名。汉明帝永平十年,置益州西部都尉;十二年为永昌郡。唐及五代时称府,元、明因之。府治在今云南保山县。

(2)将星:名将,指王晙。

(3)强项:此处为“强项令“之略称。指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杂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为骖乘。董宣候之于途,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于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柱,帝令小黄门止之,使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语不肯俯。因敕强项令出。事见《后汉书·酷吏传》。

(4)伊阙: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时周阙塞。

(5)昆明:昆明池,湖沼名。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

(6)桴鼓:乐鼓之一种。《文献通考·乐考九》:“桴鼓,唐燕乐有之,今太常铙吹前部用之。”春望【唐】崔湜

回首揽燕赵,春色两河间(1)。

旷然千里余,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何处所,目送白云还(2)。【作者简介】

崔湜(671~713),字澄澜,唐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市)人。少以文辞知名,举进士第,擢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后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等职。【注释】

(1)两河间:指古河间在两河之间(一说在高、滱二水之间,一说在滹沱、中堡二河之间,应为后说)而得名。

(2)白云:白云乡,犹仙乡。古人认为神仙居住天上,故称。《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地上神仙居住东海三仙岛上。《飞燕外传》:“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饯王尚书出边(1)【唐】张九龄

汉相推人杰(2),殷宗伐鬼方(3)。

还闻出将重,坐见即戎良。

上策应为豫,中权且用光。

令申兵气倍,威憺虏魂亡。

树比公孙大(4),城如道济长(5)。

夏云登陇首,秋露抵辽阳。

武德舒宸眷,文思饯乐章。

感恩身既许,激节胆犹尝。

祖帐倾朝列(6),军麾驻道傍。

诗人何所咏,尚父欲鹰扬(7)。【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唐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政治家、诗人。武后长安二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补阙、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著名贤相,后贬为荆州长史。工诗能文,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二十卷传世。【注释】

(1)王尚书:即王晙,唐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

(2)汉相:汉公孙弘曾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以熟习文法吏治,被武帝任为丞相,封高城平津(今河北盐山县城东)侯。

(3)殷宗:商高宗武丁。鬼方:商甲骨文记载:“己酉卜,宾,贞:鬼方易亡祸五月。”古族名,有称媿氏、媿方氏等。殷周时,活动于今陕西西北境,为殷(商)周的强敌。殷武丁时曾和鬼方有三年的长期战争,在周的先人帮助下才阻止了鬼方的侵袭。西周时,鬼方仍经常侵扰周的边境。周以后不见于记载。鬼方活动范围很广,东至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4)公孙:银杏有称“公孙树”,树愈老愈盛,果越大越丰(喻指汉相公孙弘)。

(5)道济:即张说,字道济,唐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张说《奉和圣制饯王晙巡边》诗有“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诗句。

(6)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时所设之帐幕。

(7)尚父:周文王称吕望为尚父,意即可尊尚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毛传(毛苌传授的《诗经》):“尚父,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饯王晙巡边(1)【唐】李隆基

振武威荒服(2),扬文肃远墟(3)。

金坛申将礼(4),玉节授军符(5)。

冠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

昔时吴会尽(6),今日虏廷虚。

分阃仍推毂(7),援桴且训车(8)。

风扬旌斾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祓祲除(9)。

檄来虽插羽(10),箭去亦飞书。

舟楫功斯著(11),盐梅望匪疏(12)。

不应陈七德(13),欲使化先敷。【作者简介】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睿宗第三子。先天元年即位,在位四十五年。史称玄宗开元统治时期为“开元盛世”。多才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于盛唐诗之繁荣,不无倡导之功。著述甚丰,今存其文二十五卷,存其诗六十二首、断八句,有词一首。【注释】

(1)王晙:唐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

(2)荒服:三代王畿外围的地方,以五百里为率,视距离的远近为五等,称旬、侯、绥、要、荒王土“五服”(《尚书·禹贡》)。荒服指距京师二千至二千五百里或更远的地方。

(3)墟:村落。

(4)金坛:拜将的坛。

(5)玉节:玉做的符节信物。军符: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印节、虎符等)。

(6)吴会: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合称“吴会”。

(7)阃(kǔn):门槛。此特指郭门的“阃外”。《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分阃:外任将帅与大吏。推毂:比喻助人成事,或推荐人才,如助人推车毂,使之前进。毂,车轮轴。

(8)援桴:援,执、持。桴,鼓槌。《左传·成公二年》:“(郤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训车:谓指挥军队进击。

(9)祓祲(fú jin):祓,古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的习俗。祲,妖氛也。

(10)檄来插羽:羽檄,即羽书。在汉代的简册制度中,官文书所用简,称之为“檄”。“檄”多在上下级、平级之间相互通用,而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上。羽:如果在檄上插鸟羽,则表示万分紧急,欲其疾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11)舟楫:船和桨,比喻济时的宰辅大臣。

(12)盐梅:盐咸梅酸为调味所需。《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殷高宗武丁命傅说作相之辞(喻傅说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后因用作赞美为相的人。

(13)七德:指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听郑五音弹琴(1)【唐】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2),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3)。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4),闻之谐夙心。【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诗人。屡试不第,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召其为从事,很快又归隐故乡,以布衣终老。其诗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以五言为多,长于写景,是盛唐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有《孟浩然诗集》三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三百六十首。【注释】

(1)郑五愔:即郑愔(?~710),字文靖,唐沧州清池县(今河北沧县)人。诗人。17岁时举进士。武则天当政时,因才华出众,被荐为殿中侍御史。后任修文馆学士、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太常少卿兼检校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景龙三年二月,升任宰相。不久被贬为江州司马。有《郑愔集》。《全唐书》录其诗二十九首,编为一卷。因古人从兄弟之间大排行,郑愔排行第五,故称郑五愔。

(2)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人。阮瑀之子。诗人、散文家、玄学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有《阮步兵集》流传于世。

(3)龙唇:琴唇的美称,琴唇以龙为饰者。

(4)山水:琴曲高山流水。赠别高三十五(1)(节选)【唐】李颀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屠酤亦与群(2),不问君是谁。

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

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3)。【作者简介】

李颀(约690~约751),唐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市)。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开元末与天宝前期,常居长安、洛阳,与高适、王昌龄等交往,诗名颇著,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赠别等诗刻画人物性格,亦多传神之笔。《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二十余首。【注释】

(1)高三十五:即高适,唐沧州饶安(今河北盐山县夜珠高村)人。因古人从兄弟之间大排行,高适排行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或高三十五适。

(2)屠酤(gū):屠户和卖酒者。旧时因为这种职业卑贱,也用以指称出身寒微的人。

(3)越鸱(chī)夷:指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越国大夫。初与宛令文种友善,随种入越,事越王允常。越王勾践继立,用以为谋臣。他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浮海到齐,称鸱夷子皮,因以“鸱夷”称范蠡。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篆临别留赠(1)(节选)【唐】李白

清水见白石(2),仙人识青童。

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

悬河与微言,谈论安可穷。

能令二千石(3),挟背惊神聪。

挥毫赠新诗,高价掩山东。

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风。

学道壮海仙,传书蕊珠宫(4)。

丹田了玉阙(5),白日思云空。

为我草真篆,天人惭妙工。【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幼时随父迁至昌隆。著名诗人。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自二十五岁起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后为永王李璘幕僚。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一生诗作千余首,文六十篇,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传世。【注释】

(1)安陵: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置安陵侯国,东汉时废,晋初置东安陵县,属冀州渤海郡。北魏时,东安陵县去“东“字,改称安陵县。安陵为古运河边南北舟泊驿站之一。安陵,今河北吴桥县安陵镇。盖寰:安陵人,道士,善书。

(2)清水:清河(御河)。白石:白社桥。“诗仙”李白访道学仙于此及齐郡等地。

(3)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有此。

(4)蕊珠宫:旧时称进士为蕊珠宫榜,简称蕊榜。杨慎《艺林伐山》:“唐人进士榜必以夜书,书必以淡墨……世传大罗天放榜于蕊珠宫,故又称‘蕊榜’。”按道教称最高之天为大罗天。蕊珠宫,神仙所居。科举时代以得第为登仙,故云。

(5)丹田:道家指男子精室、女子子胞宫,内藏精气。玉阙:仙人所居的宫阙。古风(节选)【唐】李白

尚采不死药(1),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2)。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鳍鬣蔽青天(3),何由睹蓬莱(4)。

徐福载秦女(5),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作者简介】

李白:见38页。【注释】

(1)尚采不死药:秦始皇命徐福采长生不老药。

(2)崔嵬(wéi):高耸貌。《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3)鳍鬣(qí liè):鳍,鱼类的运动器官,由刺状的硬骨或软骨支撑薄膜构成;鬣,鱼类颌旁的小鬐。

(4)蓬莱:指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

(5)徐福:字君房,秦琅邪(今山东胶南)人。方士。为迎合秦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在千童城(今河北盐山县千童镇)和丱兮城(今河北海兴县坨里村东北部)集结,于始皇三十七年,乘楼船入海,一去不返,东渡到了日本。在日本建有徐福庙(祠),今日本传有他的坟墓。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1)(节选)【唐】高适

北上登蓟门(2),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3)。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4)。【作者简介】

高适(701~765):字达夫,唐沧州饶安(今河北盐山县夜珠高村)人。诗人。他孜孜攻读,刻苦写作,却仕途坎坷,50岁前仍是一介布衣。天宝八年,经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授封丘县尉,不久辞官。天宝十二年后历任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史、蜀州刺史、彭州刺史、成都尹、剑南四川节度使、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宋人辑有《高常侍集》十卷。因古人从兄弟之间大排行,高适排行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或高三十五适。又因其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注释】

(1)淇上:淇,淇水,今淇河。源出山西陵川县,东南流于今河南汲县东北淇门镇南入黄河。薛三据:薛据(约701~约767),行三,唐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诗人。开元十九年进士。官终尚书水部郎中。与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刘长卿有交往,赋诗唱合。《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郭少府微:即郭微。

(2)蓟门:蓟门关,即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

(3)卫霍:卫青、霍去病的并称。卫青(?~前106),字仲卿,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皇后弟。元朔二年,他以车骑大将军率军大败匈奴,控制了河套地区。元狩四年,又和霍去病共同打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初从卫青出击匈奴,以功封冠军侯。元狩二年为骠骑将军,两次大败匈奴,控制河套地区,打开通往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又和卫青共同打败匈奴主力。他多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4)邯郸:古邑,战国赵都(今河北邯郸市)。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1)【唐】高适

清川在城下(2),沿泛多所宜。

同济惬数公(3),玩物欣良时。

飘飘波上兴,燕婉舟中词。

昔陟乃平原,今来忽涟漪。

东流达沧海,西泛延滹池(4)。

云树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稍随归月帆,若与沙鸥期。

渔父更留我,前潭水未滋。【作者简介】

高适:见41页。【注释】

(1)敬八:敬寓,唐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人。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前后,曾任清河县尉。卢五:不详。清河:《水经注》:上游承沟,自今河北威县以上始称清河,东北流经清河、故城二县北及景县南,至东光县西,此下略循今运河,至沧州东部地区入渤海。

(2)清川:清河。

(3)惬(qiè):快意;满足。《世说新语·文学》:“左太冲(思)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

(4)滹池:即滹沱河。滹沱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至天津注入海河。北伐(1)(节选)【唐】储光羲

惟贤美无度,海内依扬声。

河间旧相许,车骑日逢迎。

折节下谋士(2),深心论客卿。

忠言虽未到,庶以知君诚。【作者简介】

储光羲(707~约760),唐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诗人。开元十四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职,乱平后被贬谪岭南。他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孟浩然、裴迪、祖咏等交往唱酬。诗擅五言古体,效仿魏晋,质朴疏淡。多描写恬静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借以抒发个人爱好闲适、向往隐逸的情怀。代表作为《田家即事》《田家杂兴》《钓鱼湾》等。著作多佚。《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其诗集五卷,今存。《全唐诗》录其诗二百一十余首,编为四卷。【注释】

(1)北伐:又题《贻鼓吹李丞》。

(2)折节:屈己下人。《史记·张仪列传》:“折节以下秦。”无棣沟(1)【唐】刘长卿

无棣何年邑(2),长城作楚关(3)。

河通星宿海(4),云近马谷山(5)。

僧寺白云外,人家绿渚间(6)。

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还。【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行八,唐瀛州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诗人。唐玄宗执政时期进士及第,肃宗时曾为监察御史,后被陷害贬为潘州南巴尉,后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做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以五言诗见长,世有“五言长城”之誉,七律亦颇出色。语言精炼雅静,气韵流动,音调谐美,尤善写景,风格闲雅冲淡,接近王维,在盛唐、中唐之交是一位颇具特色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长沙过贾谊宅》《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等。著有《刘随州诗集》十卷、《全唐诗》收其诗作五卷。因其曾任随州刺史,故世称“刘随州”。【注释】

(1)无棣沟:又题《晚泊无棣沟》。古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河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经南皮县故城南……。又东北经盐山,东北入海,《春秋》僖公齐楚之盟于邵陵也。”隋、唐沧州无棣港(今河北海兴县杨埕水库东),为河北水运的母港。

(2)无棣邑:春秋时齐国无棣邑,在今河北盐山县境内古城赵村,汉高城县旧址;又棣州阳信县,在今河北海兴县东南滨海地带。

(3)长城:此处指齐长城,即齐堤,俗称“长城堤”,旧志以“古堤烟柳”为邑中八景之一者此也。在古无棣邑南,是齐国北境界堤,逶迤通向楚关,故有“作楚关”之说,现河北盐山境内常金村南约五十米处、东西方向遗迹明显,堤身经历沧桑,原状皆非,现状残高一点米至二米,宽四十米至五十米。楚关:无棣邑之海关。《左传·僖公四年》、《史记·齐太公世家》记齐“北至无棣”。唐《通典》:盐山县,春秋时齐无棣邑。唐《元和郡县志》及《太平寰宇记》也记:盐山县,本春秋无棣邑也,管仲曰:北至于无棣。宋《元丰九域志·古迹》棣州阳信县无棣城,左氏传至无棣是也(楚关在今河北海兴县杨埕水库东)。

(4)星宿海:黄河的源头,即今青海黄河上源星宿海。

(5)马谷山:即《尚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海(河)”之“碣石(今山东无棣县碣石镇大山)。”

(6)渚:又作“树”。秋夜有怀高三十五适兼呈空上人(1)【唐】刘长卿

晚节逢君趣味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吾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元度(2),相思拥膝坐长吟。【作者简介】

刘长卿:见45页。【注释】

(1)高三十五适:即高适,唐沧州饶安(今河北盐山县夜珠高村)人。因古人从兄弟之间大排行,高适排行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或高三十五适。空上人:僧人,即诗僧玄宴,著名文学家李善孙。《宋高僧传》记玄宴“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游境外。唐瀛州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刘长卿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

(2)支公:即支遁(314~366),又名支道林,东晋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一说为河东林滤(今河南林州市)人。本姓关。世称“支公”或“林公”。僧人。年二十五出家。善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时儒叹服。卫玠、王羲之、谢安等都与他交游。隆和元年,在建康东安寺讲《道行般若经》,为当时般若学即色宗的代表人物。著有《支遁集》。元度:许询,字玄度,东晋高阳(今属河北)人。诗人、玄学家。好黄老,善言玄。寓居会稽,与谢安、王羲之、支道林等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终身不仕。今有诗《竹扇》一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