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病防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2:28:26

点击下载

作者:王铭维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河北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2012年河北省委决定用三年时间在欠发达农村开展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题的基层建设年活动。

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广大下乡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工作,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暖民心,办实事、求实效,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省、市、县各有关部门讲政治、讲大局,从部门职能和优势出发,积极为基层建设年活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保证了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顺利进行。

河北省科协具有人才技术优势。为服务和推动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河北省科协组织省内农业和医学专家,针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健康问题的实际需求,编写了农村科普系列丛书,包括《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优质苹果核桃种植技术》、《畜禽养殖实用技术》和《农村常见病防治》共4册。这套丛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图文并茂、语言朴实,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是一套难得的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的好书。这套丛书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每册20万字左右,共印刷24万册,将全部分发到各个基层建设年帮扶村。《农村常见病防治》介绍了农村的常见病症状及可能病因、急救常识、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病、骨关节病、常见癌症及预防,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及治疗方法。几乎包括了目前农村各类常见疾病,旨在为农民介绍医疗常识,让农民自己就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常见的疾病,掌握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方法,为医院救治赢得时间,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农业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科技。“科学技术的力量在于普及”。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吹响了河北奋力崛起、跨越赶超的进军号角。希望省科协组织编写的这套科普丛书能为各驻村工作组开展农村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提供有益的帮助。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3年7月10日

第一章 常见症状及可能病因

第一节 头痛与头晕

头痛与头晕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因为每个人的医学知识不同,居住地的医疗资源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对头痛和头晕的认识和处理也不相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头痛及头晕,下面对头痛和头晕做一介绍。

一、头痛及头痛相关知识

(一)发病机制及常见致病因素

1.发病机制 头痛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疼痛(眉毛、耳轮上缘及后枕以上)。引起头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头颅内外组织结构中的痛觉末梢(即痛觉感受器)受到某种物理的、化学的(包括某些生物化学的)或机械性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通过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传至大脑而感知。许多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现头痛。所以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要对头部(包括颅内的或颅外的)的痛觉感受器构成刺激,均可产生头痛的症状。

2.头痛的常见致病因素 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1)物理因素。颅内外疼痛敏感组织受到炎症、损伤或肿物的压迫等因素而致头痛。

①血管被牵引、伸展或移位。颅内血管的牵引或移位时出现头痛,叫做牵引性头痛,主要见于以下情况:脑肿瘤、血肿、脓肿、脑水肿、静脉窦血栓、脑积水、脑肿瘤或脑囊虫压迫堵塞影响脑脊液循环,有时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后,由于脑脊液失去较多,颅内压降低,使颅内静脉窦及静脉扩张或牵引而引起头痛。

②血管扩张。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颅外动脉扩张都可以产生头痛。例如颅内外急性感染时,病原体毒素可以引起动脉扩张;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高碳酸血症与缺氧;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皆因颅内、颅外血管扩张而致头痛。

③脑膜受刺激。颅内炎性渗出物如脑膜炎,或出血性疾病的血液刺激脑膜,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膜受刺激或脑水肿牵引脑膜而发生头痛。

④头颈部肌肉收缩。因头颈部肌肉持续性收缩而引起的头痛,称紧张性头痛。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原因不明,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引起头痛,称紧张性头痛;二是症状性,由于颈部疾病引起反射性颈肌紧张性收缩,如颈椎性关节病、颈部外伤或颈椎间盘病变等。

⑤神经刺激或病损。颅神经、颈神经压迫性病变或炎症,如三叉神经炎、枕神经炎、肿瘤压迫。颅神经刺激性病变如三叉神经痛等。

⑥牵涉性头痛。眼、耳、鼻、鼻旁窦、牙齿、颈部等处的病变,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面部,产生牵涉性头痛。(2)内分泌因素。从很多临床病例中可以看到头痛的缓解和发作与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偏头痛,多见于妇女,初次发病常在青春期,而且有在月经期好发、妊娠期缓解、更年期停止的倾向。紧张性头痛在月经期、更年期往往加重。(3)神经精神因素。主要由于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使患者产生忧虑、焦急情绪等结果。(二)头痛患者应了解的几个问题

1.头痛性质 头痛是患者对致痛因素的客观反应,凭借健全的感觉系统而体验,医生必须依靠患者生动形象的传述才能知道。头痛在每个患者身上表现有所不同,有时患者也很难说清楚疼痛的具体滋味,常常辅以形象的手势或比喻。对头痛性质的描述与患者的年龄、经历、文化素养、精神和社会背景有关。根据众多患者的重复和经验,可把头痛的性质归纳如下:(1)胀痛。为一种钝性疼痛,多呈性全头痛,疼痛的同时伴有头胀大的感觉,或伴以头昏、头沉。常见于神经性头痛、普通型偏头痛、脑积水、头部器官疾病所致的头痛及高血压、脑慢性缺血、头部外伤后头痛等。(2)钝痛。痛势缓慢,呈持续性,是多种疼痛的概括(如胀痛、紧压痛等),多见于慢性疾患所致的头痛,系由不敏感的致痛组织所致。(3)搏动性痛(跳痛)。疼痛呈规则的搏动性,与脉搏跳动相一致。常见于血管性头痛以及感染、中毒、中暑、头部器官疾患引起的头痛等。(4)紧压痛。头痛伴有束紧感、压迫感。见于肌紧张性头痛、癔症性头痛、颈椎病性头痛等。(5)锥痛(或钻痛)、刺痛。在持续性隐痛的过程中,出现的尖锐的、不连续的快速疼痛,重者如锥,轻者如刺。多见于神经血管性头痛、颅神经痛等。(6)灼痛。在尖锐疼痛的同时伴有灼热感。见于颅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癔症性头痛。(7)牵拉痛。头痛连及周围组织,如有物牵拉,相互加重,甚至有抽动样痛。见于肌紧张性头痛、占位病变所致的压迫性头痛等。(8)刀割样痛。系尖锐连续性剧痛,似刀割样,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膜炎等疾病的早期。(9)电击样痛。为短促而剧烈的锐利疼痛,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见于颅神经病,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等。(10)捶打痛。为一种不连续的、似重物敲打一样的钝性疼痛。较搏动性头痛之频率为慢,疼痛程度更重。见于高血压性头痛、月经期头痛、偏头痛等血管性头痛。

2.头痛患者如何向医生叙述病情 病史对头痛的诊断较为重要。有些头痛患者,体检无异常,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完全依靠病史而做出头痛的定性和病因诊断。头痛患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医师叙述自己的病状。(1)头痛本身的特点。头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痛起因,比如感冒、血压高等)?头痛有多久了?是几天、几个月还是几年了(病程)?是持续性疼痛还是阵发性头痛?如果阵发性头痛,每次头痛持续多长时间(头痛发生的时间)?头痛的性质——刀割样?烧灼痛?刺痛?钻痛?跳痛?胀痛还是捶打痛?头痛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服什么药可以减轻?月经期加重吗?生气和劳累后加重吗?和气候变化有关吗?和头位改变有关吗?饮酒后加重吗?吃巧克力糖后加重吗?上午重还是下午重等等因素。(2)头痛时伴有的症状。

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言语含糊不清、走路不稳、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颈部僵硬、手脚控制不住的乱动、抽搐等。

②视觉系统症状。视力减退、视有重影、冒金光、畏光、一个东西仅看半个(偏盲)、眼斜等。

③自主神经症状。出冷汗、面色苍白和潮红、手脚发冷、血压波动、心悸、呕吐、恶心、腹泻等。

④全身症状。发热、咳嗽、乏力、消瘦、全身不适等。

⑤精神障碍。失眠、焦虑、记忆减退、烦躁不安、抑郁等。(3)还要介绍以往看病时医师对其头痛的诊断,用药治疗情况及其疗效如何。(4)如患者因头痛严重而厌烦应答,或因颅内病变,或因意识障碍而不能详述其患头痛病史,可由陪伴者代诉或对患者叙述的病史加以补充和核实。

3.头痛患者应做的检查(1)急性突发性头痛。除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外,还需要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脑CT扫描、脑MRI/MRA、脑血管造影、脑电图、多普勒超声和血常规、生化检查等。(2)慢性头痛。病因十分复杂,除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外,常需要做如下检查:

①血压及眼底检查。

②血沉、C-反应性蛋白、血常规等。

③脑CT扫描或脑MRI/MRA检查。

④脑血管造影(DSA)。

⑤脑电图。

⑥颈椎X线摄片。

⑦脑脊液检查。

⑧耳鼻喉科及口腔科检查。

⑨颞动脉活检等。

4.头痛与年龄的关系 头痛在不同的年龄段是有区别的。最常见的偏头痛,自发病年龄最小开始,其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至30岁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老年人偏头痛发患者数较少。中年以后,因高血压病、颈椎病引起的头痛较常见。对于中老年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增加。颅内肿瘤所致头痛以青壮年多见,颅内动脉瘤则多发生于20~60岁,紧张性头痛、神经症引起的头痛多见于青壮年,颞动脉炎则多见于老年人,而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所致的头痛常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其头痛的发生有所侧重,这对头痛的防治和自我诊治是有意义的。

5.头痛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头痛的发生与环境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发现,除去器质性病因(如肿瘤、脑血管意外、脑感染性疾病等),环境因素是导致头痛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气候。温度及湿度与头痛发生有极密切的关系,因为随温度和湿度增加,头痛患者人数增加。在我国南方春季及我国北方夏季均是患病高峰,恰好此时气候特点为温度高、湿度大。另外头痛常发生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白天,提示温度改变对头痛的影响较湿度更为显著。(2)食物结构。喜食高脂性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如肥肉等易患头痛;喜甜咸食者比素淡食者容易患头痛。沿海渔民或城市中喜食鱼虾者头痛患病率低,可能与海洋生物体内含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物质有关。(3)工作、职业。从事脑力劳动者(如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等),生活不规律者(如三班倒工人、战士、司机等),精神高度紧张者,或是在高噪声、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者,头痛患病相对较多。而从事农业、机关和管理工作者头痛患者相对较少。(4)生活习惯。生活相对规律,按时起居者头痛患病率低,而长期睡眠不良者患病率高;工作劳累、用脑过度又得不到及时休息者容易出现头痛。此外,生活不规律伴有不良嗜好(吸烟、酗酒)者,更容易诱发头痛。(5)社会环境。由于高速度、快节奏的工作,单调的生活方式,或是社会不安定、生活缺乏保障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猜疑、不信任、妒忌,都会造成人们精神上长期压抑、紧张和焦虑,从而诱发头痛。

以上因素常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甚至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在头痛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故常把它们作为头痛的“危险因素”来看待。

6.引起头痛的常见脑血管疾病 头痛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不同种类的脑血管疾病其头痛的特点是不同的。(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指我们常说的脑梗死或脑血栓形成等,这类疾病头痛发生率大约为17%~36%,可呈刀割样剧痛、跳痛、紧箍痛、胀痛、头重、神经痛样头痛。(2)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这类头痛发生率一般认为在50%~60%,也可能更高,而且头痛剧烈,可为跳痛、胀痛、紧箍样痛,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3)慢性硬膜外血肿。多由外伤引起,少数见于血管畸形成动脉瘤破裂等,好发于婴幼儿及老年人,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等颅高压症状。(4)慢性硬膜下血肿。也常由外伤引起,以40岁以下的男性较多见,头痛部位可在额部、颞部、顶部等。(5)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除少数高龄者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00%有头痛表现,一般是突然发病,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呈喷射状呕吐。(6)脑动脉炎。这也是引起头痛的原因之一。脑动脉炎常包括巨细胞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脑动脉炎、风湿性脑动脉炎。(7)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头痛。多有颅高压的表现,即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还有视盘水肿及其他局灶性神经受损体征。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如感染、颅脑外伤、严重贫血、血液高凝状态、机体脱水、器质性心脏病、脑瘤、妊娠、人工流产、分娩、口服避孕药等。(8)脑供血不足的头痛。50%的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35%左右的颈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可见有头痛,可有跳痛和胀痛。而脑动脉硬化头痛多为轻度持续性钝痛、紧缩感、沉重感或昏痛,可能与缺血缺氧、脑血管扩张及慢性脑功能障碍有关。

7.引起头痛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任何原因、任何部位的颅内感染,其主要及首发的症状就是头痛,常见的有脑膜炎和脑炎。(1)脑膜炎。包括化脓性细菌、病毒、结核杆菌、螺旋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不论何种病原体所致的脑膜炎,头痛常常是患者非常突出的临床表现。脑膜炎引起头痛主要是由脑膜受炎症侵犯,发生脑膜、脑组织水肿,炎性渗出,颅内压增高,引起牵涉性头痛;另外炎性渗出物、病原体毒素及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使颅内血管扩张而头痛,还有脑膜本身直接受到刺激,继发颈肌强直收缩,产生头痛。(2)脑炎。是指病原体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炎症,常常引起头痛,一方面是脑炎患者多有高热,发热时脑血流量增加,各种病原体的毒素刺激血管,使颅内血管弥漫性扩张,引起血管性头痛;另一方面由于脑实质的炎症,进而发生广泛性脑组织坏死、软化、出血、肿胀、颅内压增高,牵拉了颅内痛觉敏感组织而头痛;另外脑实质的炎症可波及脑膜产生反射性肌收缩性头痛。常见的脑炎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三)几种常见的顽固性头痛

1.偏头痛 王某是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从上高中一年级开始出现头痛,每个月都有1~2次剧烈的头痛,在每次头痛前,她都有一种预兆,先感到全身乏力,眼前闪光,有时像闪电,有时像坠落的流星,这种情况持续10分钟左右,随即出现头痛,有时是一侧,有时两侧头部疼痛,好像血管在跳动似的,伴有恶心,头痛最严重时,会有呕吐。如果不服“去痛片”,这样的头痛一直持续4~5小时才能逐渐减轻。在头痛时,王某一般都用被蒙着头睡觉,因为她既怕光,又怕声音吵闹,考试紧张或过度疲劳时头痛比较容易发作。王某很苦恼,做过许多检查,如脑电图、颅脑CT、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发现。医生诊断:偏头痛。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常在白天,但夜间仍可发作。头痛发作时,一般都局限于头的一侧,有的患者每次发作时头痛的部位可有变化,有时可见枕部和头顶疼痛,也有的患者表现为面部和颈部疼痛。但不能只从头痛部位做出是否偏头痛的诊断。患者头痛发作时,疼痛逐渐加重,几分钟到1~2小时头痛达到高峰,可持续几个小时乃至几天,随后头痛逐渐减弱或消失。也有少数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在几秒钟内即达到高峰,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疼痛时常有搏动感,有些患者表现为非搏动性钝痛,少数患者表现为头部刺痛,或有打击感。压迫头痛部位的动脉或病侧颈动脉或眼球可使头痛减轻,不压迫后疼痛恢复原状。活动可使头痛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短期睡眠可使疼痛完全消失。

其实偏头痛根据其症状的不同,还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眼肌瘫痪性偏头痛、视网膜性偏头痛等,王某实际上属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

2.丛集性头痛 李师傅是一位36岁的男公交司机,近10余天不能上班了。因为近10余天,他每天凌晨左眼后部都会出现剧烈可怕的疼痛。疼痛发作时间像钟表一样准时,会把他疼醒。疼痛非常剧烈,伴有流泪、鼻塞、眼睛发红。疼痛偶尔也在日间出现。在发作间期他变得非常焦躁。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5年前,他曾有过类似症状,当时这种发作性头痛持续了4~5周。查电图、颅脑CT、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发现。医生诊断: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发病率比偏头痛低,而且以男性多见,其发病年龄在20~50岁,平均30岁左右。这种头痛若为女性则与月经无关,有家族史的患者也比偏头痛少得多。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期间对乙醇敏感,在间歇期转为正常,这种特征对丛集性头痛有诊断意义。

丛集性头痛的主要临床症状有:阵发性、爆炸性的一侧性地眶周疼痛;定时发作,多在夜间;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至3小时,连续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且疼痛程度很重,难以忍受,以致患者撞头、局部搓揉等;常伴有一侧眼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眼跳、水肿、面部出汗等;头痛的特点是突然发作又突然消失,每年发作似乎有一定的周期。

3.三叉神经痛 张婶是一位48岁的家庭妇女,在10年前出现左侧颊部发作性电击样疼痛。发作前无预兆,但行走、咀嚼、洗脸、刷牙时常可诱发。发作间期一切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正常。头MRI、脑电图检查正常。起始治疗给予卡马西平片600毫克/天。这一剂量有效,但为防止复发,需把剂量调整至1000毫克/天。虽然头痛被控制住了,但由于剂量较大,患者出现易醒及健忘。神经外科建议患者做微血管减压术。开颅后发现,小脑上动脉形成的环明显压迫了三叉神经后支。动脉被轻轻重置,在动脉和三叉神经间垫入聚四氯乙烯。术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停用卡马西平片,原有生活质量恢复。5年后,疼痛再次出现,虽然开始时轻微,但很快变得严重。经神经外科诊治,建议做经皮射频治疗。术后疼痛消失,但出现左颊部和唇部的轻微感觉缺失。疼痛未再复发。医生诊断: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检查不出病因,认为可能由下列因素引起:①血管压迫,可能因为搏动的颈内动脉与半月神经节长期密切接触而使三叉神经受压产生疼痛。②机械压迫,可能由于三叉神经根受到岩骨嵴的压迫所致。③缺血,中老年人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造成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供血不足、缺血所致。④可能由感染微生物的毒素、气体、分解和代谢产物的刺激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常见于:延脑和脑桥的血管病、炎症及肿瘤,可由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桥小脑角肿瘤、蛛网膜炎、颅底肿瘤、颞叶下部脑膜瘤、转移瘤、带状疱疹、眶内肿瘤等引起。所以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可查明病因,而且只有明确了病因,治疗上才有的放矢。

4.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是指枕骨下和后头部的疼痛,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疼痛。一般以枕大神经痛为主,可累及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引起枕神经痛的原因很多,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枕神经炎,如病毒感染、着凉受潮后、鼻咽部存在感染病灶等,此时患者可出现一侧或双侧后枕部、颈部发作性剧痛,咳嗽、喷嚏、转动颈部均可使疼痛加重或引起疼痛发生,在发作的间歇期,患者也有颈枕部的不适或钝痛。

颈椎病的患者有时可表现为枕神经痛,这与增生的骨赘压迫上颈段的神经有关。另外,颈枕部肌纤维组织炎、肌肉紧张、劳损外伤、颈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环枕部先天畸形、枕下关节韧带损伤、颅底陷入症、后颅窝的肿瘤、后颅窝蛛网膜炎等也可导致后枕部及颈部的疼痛,需要在医院就诊确定病因。

二、头痛的治疗及预防

头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物理治疗两部分。治疗原则包括对症处理和原发病治疗两方面。原发性头痛急性发作和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继发性头痛可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以终止或减轻头痛症状,同时亦可针对头痛伴随症状如眩晕、呕吐等予以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病因明确的继发性头痛应尽早去除病因,如颅内感染应抗感染治疗,颅内高压者宜脱水降颅压,颅内肿瘤需手术切除等。

1.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止痛药、中枢性止痛药和麻醉性止痛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具有疗效确切、没有成瘾性优点,是头痛最常使用的止痛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等。以曲马多为代表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为非麻醉性止痛药,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主要用于中、重度程度头痛和各种术后及癌性病变疼痛等。以吗啡、哌替啶等阿片类药为代表的麻醉性止痛药,止痛作用最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仅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除此,还有部分中药复方头痛止痛药,这类药物对于缓解和预防头痛有一定帮助。

2.非药物物理治疗 头痛非药物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磁疗法、局部冷(热)敷、吸氧等。对慢性头痛呈反复发作者应给予适当的治疗,以控制头痛频繁发作。

头痛的防治应减少可能引发头痛的一切病因,包括避免头、颈部的软组织损伤、感染,避免接触及摄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波动等,同时还应及时诊断及治疗继发头痛的原发性疾病。镇静药、抗癫痫药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于预防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发作有一定效果。

头痛患者应减少巧克力、乳酪、酒、咖啡、茶叶等易诱发疼痛食物的摄入。同时饮食口味应清淡,忌讳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头痛发作期应禁食火腿、干奶酪、保存过久的野味等食物。

三、头晕及头晕相关知识

(一)头晕相关知识

1.头晕概念 头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体会到的一种头部不适,一般人常用的口头词语。人们习惯性描述有头昏、头晕、眩晕、晕厥几种含义。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刻意区分这些概念。患者就诊时也很容易把头晕说成眩晕,把眩晕说成头晕。临床上则要把这些概念区别清楚,以免导致误诊。

2.头晕症状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自身以外的周围物体在“旋转、移动、摇晃、倾斜”的平衡失稳感觉,是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可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心慌出汗。眩晕往往是外周或中枢前庭系统病变所导致的症状。眩晕除可发生于疾病中,也可见于自身旋转运动的娱乐活动中,乘车、船、飞机等情况下。感觉自身在空间内转动者为主观性眩晕,而周围物体围绕自己在转动者为客观性眩晕。

头晕没有自身或外界物体的旋转移动平衡失稳感觉,只有头重脚轻晃晃忽忽不稳定的感觉,不会倾倒,多于行走起立时加重,有以下三种情况:(1)眼性头晕。有视力或眼肌障碍,睁眼、用眼加重,闭眼减轻或消失。(2)深感觉性头晕,头晕在起立行走时出现,闭眼或暗处加重,睁眼或亮处减轻。(3)小脑性头晕,有小脑病变引起的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行立时出现头晕,睁眼不减轻。

头昏含义是指头昏脑涨、头脑发蒙,可以伴有头重脚轻,头脑昏昏沉沉,如同一夜不睡觉次日上午的感受。头昏常常不是前庭系统的毛病,而贫血、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科疾病、精神疾病(抑郁、焦虑)、失眠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头昏。

晕厥由一过性脑缺血引起,有短暂意识丧失倒地,数十秒自动清醒,如站立过久导致的直立性晕厥等。

3.眩晕的常见病因(1)耳源性疾病。症状多较严重,多伴有听力障碍、恶心、呕吐等,一般没有脑损害表现,常见有外耳病变,如耵聍压迫,异物阻塞等;中耳病变,如中耳炎、鼓膜内陷或钙化、耳硬化症、耳咽鼓管阻塞等;内耳病变,如迷路炎、迷路外伤、梅尼埃病、耳石症、运动(晕动)病、位置性眩晕、变态反应,药物中毒性迷路炎、内耳特殊感染等。(2)脑血管疾病。由椎—基底动脉病变引起的较颈内动脉病变引起的多见,前庭神经核在脑干是最大核群,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易于受损引发眩晕,常见有迷路卒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小脑出血。(3)颈部病变。颈椎退行性病变、肿物、畸形等压迫椎动脉;颈交感神经丛刺激性病变。(4)脑肿瘤。肿瘤压迫前庭神经及传导通路引起眩晕,常见有小脑脑桥角肿瘤、脑干肿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肿。(5)颅脑外伤。外伤损及迷路、听神经、脑干等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均可引起眩晕。(6)感染。各种类型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前庭神经炎、流行性眩晕(脑干下部病毒感染);全身感染的高热刺激迷路;颅底蛛网膜炎。(7)药物中毒。一些耳毒性药物损及听神经,如链霉素,新霉素等;长期大量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引起小脑中毒均可引起眩晕。(8)癫痫。发作性眩晕发作,多伴短暂意识丧失。(9)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损及前庭传导通路。(10)全身性疾病。几乎全身各系统疾病,只要造成内耳和前庭系统缺血缺氧能量供应障碍都可引起眩晕,常见有阿—斯综合征、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以上轻者眩晕重者晕厥)、中重度贫血、低血糖、高血压、高黏稠血症、一氧化碳中毒。(二)与眩晕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

1.耳源性疾病(1)外耳道耵聍栓塞性眩晕。外耳道耵聍在洗头洗澡有水进入后膨胀,外耳道堵塞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甚至眩晕。有时哺乳儿童因呕吐等使奶液集聚外耳道亦可引起眩晕,表现啼哭不安等。这类眩晕清除外耳道阻塞即愈。注意卡塞紧固的耵聍需要耳鼻喉科医师予以取出,以免意外。(2)鼓室负压性眩晕。由咽部急慢性炎症或咽壁淋巴细胞增多引起,导致咽鼓管阻塞或通气不畅,鼓室内气体吸收形成负压,进而鼓膜塌陷,内耳缺血缺氧水肿,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本病临床多见,男女老少均可得病,冬季发病较多,常因上感、咽炎复发、疲劳等诱发加重,眩晕可一日数次,或数日一次。轻者仅有短暂头晕。不稳或轻微外物旋转感,随咽部炎症消退而好转。重者有典型眩晕,伴恶心、呕吐,病侧耳鸣、耳闷、听力下降,需卧床休息数天及相应治疗而愈,病后可残留听力下降。(3)梅尼埃病及梅尼埃综合征。孙阿姨是一位74岁的家庭妇女,7年前开始出现眩晕。眩晕常年无规律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长年严重耳鸣,似有多种声音在耳朵里敲。右耳听力逐渐下降,眩晕发作时有意识,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查体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做过各种检查,颈椎彩超、眼睛、颅脑核磁等均无问题。医生诊断为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由内耳膜迷路积水引起,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惊恐万状,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嗜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病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停止。发病前有低频耳鸣,发作时耳鸣加重及听力重振试验阳性是本病特点。因此梅尼埃发作时一定会有耳鸣,没有耳鸣一般不是梅尼埃。

前庭炎症、外伤、出血、脑膜炎、小脑脑桥角肿瘤等疾病的继发症状有时与梅尼埃表现相似,称之为梅尼埃综合征,但其病程演变规律不同,多为持续性,发作时间长,与原发病相消长,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和局灶体征。(4)位置性眩晕。位置性眩晕系指眩晕的发作不是自发性,而是诱发性的,即仅在一个或几个特定头位时发生眩晕,有周围前庭性及中枢性两种。

周围前庭性者称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最可能是由于外伤、血管疾患、感染等引起耳石器病变,变性的耳石、细胞等沉积在后半规管壶腹胶顶,致密度增加,头位改变时引起胶顶偏斜,诱发眩晕。临床表现仅在取某种头位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持续时间很少超过30秒钟,无耳鸣、耳聋。取眩晕发作头位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眩晕及旋转性眼震,重复实验时反应减弱以至不复出现,隔一段时间检查又可诱发。前庭功能多正常。

中枢性者见于后颅窝疾患,取诱发头位时出现的眼震持续时间长,多为垂直性,无潜伏期及疲劳现象。

2.与脑血管病相关的头晕(1)缺血性迷路卒中。由高血压、迷路血管痉挛、动脉硬化、低血压、高黏稠血症等导致迷路血管供血不足或血管堵塞,迷路缺血缺氧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发作时检查均有眼震,神经性耳聋。根据发病机制分为以下几种。

①短暂缺血发作型。发作无定时,可一日数次或数日一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或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

②进展性卒中型。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几天后达高峰,此后可逐渐呈现症状改善。

③完全性卒中型。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甚至剧烈眩晕呕吐掩盖了耳聋等眩晕,缓解后始发觉,有明显眼震。数日后症状逐渐改善,可遗留患侧听力下降或完全聋、头晕不稳。本病与梅尼埃病的区别是梅尼埃病是多次发病后才有听力下降。(2)脑干卒中。因一侧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可以出现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发病,出现剧烈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和倾倒,伴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检查可见相应体征MRI可协助确诊。轻者经适当治疗症状逐渐减轻,一般留有后遗症;重者昏迷或反复发病者,预后不佳。(3)小脑出血。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导致小脑供血动脉破裂引起小脑实质出血,临床症状和轻重程度与出血量有关,CT、MRI有助确诊。出血量少病情轻者只有眩晕、眼震、行立不稳、共济失调。出血量大病情重者出现剧烈眩晕、恶心、呕吐、枕头痛后病情迅速恶化,1~2天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或脑疝死亡,亦有发病后迅速死亡者。

3.与炎症性疾病有关的头晕(1)迷路炎。由细菌、病毒、毒物或药物等引起的一组迷路炎性或变性疾病,为临床眩晕常见病因。包括迷路周围炎、浆液性迷路炎、化脓性迷路炎、病毒性迷路炎和药物中毒性迷路炎等,共有的症状是都有病灶侧耳聋、眩晕及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病情有轻重差异,诊断和鉴别诊断要根据病史,还需要实验室检查、听力前庭功能检查和乳突内耳的影像学检查,影像检查可以发现内耳,乳突炎性改变,CT、MRI检查可以发现半规管迷路水肿;药物中毒性只能依赖病史确诊,如应用耳毒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特别要提及的是儿童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要警惕病毒性迷路炎或药物中毒性迷路炎,双侧性病变是导致幼年性完全性耳聋的重要原因,甚至因聋致哑,后果严重,要注意预防和及早诊治。(2)前庭神经炎。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上呼吸道病毒侵袭到前庭神经,引起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眩晕,所以说上感也可以引起眩晕。前庭神经炎不损害听神经,所以没有听力下降,没有耳鸣,这与梅尼埃病恰恰相反。前庭神经炎常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一周后发病,有些前庭神经元炎由头部慢性感染引起,该病经过数天可以自愈,很少有复发。(3)小脑桥脑角炎。临床不少见,多系结核、化脓、病毒性脑膜炎、脑蛛网膜炎波及前庭耳蜗神经,患者在发热、头痛、后颈部痛的同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病侧耳鸣、耳聋,可有脑膜刺激征和病灶侧面瘫,还可以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及锥体束体征,脑脊液检查有相应异常。(4)颅内肿瘤。最常见是听神经瘤,是小脑脑桥角部位最为多见的一种肿瘤,起病常为患侧耳鸣,逐渐出现患侧进行性耳聋、眩晕并波及邻近脑神经和小脑,出现相应临床症状。CT、MRI检查可确诊。早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好,当有单侧持续耳鸣时应想到该病,并予以重视。

4.眩晕与颈椎病的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颈椎病会引起眩晕,很多有头晕的人就认为自己有颈椎病。其实有些头晕与颈椎病有关,有些头晕与颈椎病无关。颈椎病引起眩晕分两种情况:一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肥大,颈椎骨质增生恰好挤压了颈椎动脉,颈椎动脉硬化弹性下降等,当头颈部屈伸和转动时牵拉压迫颈椎动脉使血流量显著减少造成脑内前庭神经核或内耳迷路急骤供血不足诱发眩晕。二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还会引起椎动脉舒缩功能异常,出现头晕。所以没有头颈部屈伸或转动时出现的眩晕一般是颈椎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实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很少见。

5.头晕患者应就诊的科室(1)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师通过检查脑、脑干、小脑及脑血管(脑CT、脑MRI、脑MRA)可以发现颅内的感染、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肿瘤或心因性疾病等病灶和病因;情感精神性或心因性疾病患者,特别那些压力过大、心情抑郁的人群,可到神经科、精神科就诊。(2)耳鼻喉科。耳鼻喉科医师通过检查(听力测试、眼震电图、前庭功能检查),发现和排除耳源性疾病,特别是眩晕伴有听觉异常的患者更重要。(3)内科或其他专科。内科或其他专科可以发现其他病因,如血压过高(或过低)、贫血、发热、消耗性疾病、慢性躯体性疾病等。常做的检查有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定、心肺功能检查等。一旦确定诊断,会予以正确的治疗。

四、头晕的治疗及应注意问题

1.一般治疗 静卧,避免声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能量补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针对病因治疗 脑瘤应该手术治疗;化脓性迷路炎给予抗生素;感染由病毒或细菌所致给予抗病毒药或抗生素;晕车晕船的晕动病提前或发病时给予前庭抑制药;高血压予以降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给予降低血脂、抗血小板改善血循环治疗等。

3.对症治疗 焦虑紧张给予镇静安定药,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恶心呕吐给予抗胆碱止吐药,如普鲁苯辛、阿托品、氢溴酸莨菪碱、胃复安、舒必利、氯苯甲嗪;抗组胺前庭抑制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改善内耳循环药如倍他司汀、烟酸、地巴唑、氟桂嗪等;脱水药,如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等。

4.手术治疗 内耳病变听力已丧失而久治不愈的眩晕患者,可行迷路破坏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

经常头晕的人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查找原因。留心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或加重头晕,与体位、头位关系、与睡眠关系、心情如何,伴随头晕的其他症状,如耳鸣、恶心、呕吐等;头晕时血压、脉搏有无变化。经过多方面检查,无器质性疾病,可以采用运动疗法,久站久坐对头晕患者不利;也适于疲劳、慢性躯体性疾病、神经性或心因性疾病,特别那些压力过大、心情抑郁的人群。

对于睡眠障碍、抑郁者,可以抗抑郁治疗,通常连续治疗3~6个月有效。

治疗其他慢性疾病(如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肝病、肾病)。监测血压、血糖、尿糖水平,做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过去做过检查,可作为近期检查的参考,而不能代表近日的水平。

对怀疑有血管因素者,可以试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不能盲目的、急剧地减肥。一是减肥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而头晕;二是减肥、节食过程中,容易发生血糖水平低下而头晕;三是急剧地减肥可以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失衡而头晕。

染发剂、新装修的居室、含有甲醛或其他不良气味等可以引起或加重头晕。

第二节 咳嗽、咳血与哮喘

咳嗽、咳血与哮喘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三种症状。下面分述引起以上症状的相关性疾病及治疗、预防。

一、咳嗽

(一)引起咳嗽的相关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俗称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除鼻塞、流涕外,一般都会有咳嗽的症状。

2.支气管炎 大多是由于感冒蔓延而来,发病较急,早期多为干咳,随后逐渐出现咳嗽、咳痰,或伴发热,严重的时候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部疾病 最常见的肺炎是支气管肺炎,多由感冒或支气管炎而引起。可出现咳嗽、咳痰,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翕动等现象。通常体温会上升至39℃。较少见的有肺结核、肺脓肿。

4.急性咽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表现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吠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出现喉喘鸣。

5.支气管疾病 常见的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癌(原发性肺癌)等。较少见的有良性支气管瘤、气管受压、胸膜疾病、支气管内结石异物、支气管非特异性溃疡等。

6.引起咳嗽的其他系统疾病 一是心脏瓣膜病、左心衰竭。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常在夜间熟睡后,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可伴阵咳,咳泡沫痰,或呈哮喘状态,可称为心源性哮喘。轻者坐起数分钟后即缓解,重者则可发展为肺水肿。此时老人可干咳或有少量痰液,痰常呈白色泡沫样浆液性,有时带血,呈粉红色泡沫痰,系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此时最好能尽快接受医生诊治。二是老年人的脑血管病由于吞咽肌肉的麻痹导致唾液或者水、食物的误吸导致突然的发作性剧烈的咳嗽。三是反流性食管炎因食物胃液反流引起的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心感(胃灼热),夜间饱餐后入睡导致食物胃液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再进入气管会引起呛咳或者夜间阵发性剧烈咳嗽。

7.其他 如吸入粉尘、花粉、真菌、动物毛屑、刺激性气体,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海鲜类食物,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的气候变化,精神紧张、服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控制心率的药物如心得安等药物等均可引起咳嗽。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咳嗽,在农村仍可见到。(二)咳嗽的治疗和预防

1.咳嗽治疗 最主要的是病因治疗,一定要分清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或是其他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咳嗽,采取针对性治疗,咳嗽严重或咳嗽时痰中带血或呈绿色、伴高热不退时,最好能尽快就医。止咳治疗中有很多用药误区,应注意。(1)不及时用药。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疗,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如果在咳嗽发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使咳嗽频繁发作,导致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胸痛等。感冒咳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2)一咳嗽就用镇咳药。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的异物。如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呼吸道上下会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而将痰留在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碘化钾、痰咳净等。(3)滥用消炎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多伴咳嗽,消炎药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消炎药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4)滥用中药止咳。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症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5)滥用中枢性镇咳药。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长时间应用容易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心理和生理症状。

2.咳嗽的预防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保持身体温暖,使身体不要再伤风。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少与咳嗽患者接触。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感冒或咳嗽要及早治疗,不要拖延。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中药预防。对经常易感冒的患者,可每天以黄芪15克,红枣7枚,煎汁代茶,长期服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多饮水。

二、咳血

(一)引起咳血的相关疾病

1.支气管疾病 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癌(原发性肺癌)等。较少见的有良性支气管瘤、支气管非特异性溃疡等。

2.肺部疾病 常见的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的有肺淤血、肺梗死、恶性肿瘤转移、肺囊肿、肺真菌病、肺吸虫病等。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咳血原因之一。

3.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咳血。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引起肺动脉高压时,也可发生咳血。

4.其他 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传染病(如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二)咳血的治疗和预防

对于咳血,建议及早就医,查明病因,以及早做针对性治疗及预防,对于大咳血患者,更要争分夺秒以挽救生命。

1.大咳血的家庭处理 大咳血是非常严重病症,需要紧急处理,一定要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如血块堵塞气道可引起窒息死亡。在之前可先做如下处理:绝对卧床休息,咳血时应平卧或俯卧,头歪向一侧,如知道是哪一侧肺出血,可以睡患侧以利于止血和避免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的发生。安慰患者、细心解释、消除思想顾虑,鼓励患者咳出残留在呼吸道中的陈旧性血液,以免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性死亡。同时拨打120电话,及早进行专业救治。

2.咳血时的注意事项(1)发生咳血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因活动增加肺运动加重出血,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咳血后及时漱口,给予温凉半流质饮食。(2)保持镇静并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3)咳血一旦发生,患者不应强忍住不咳,如果这样,再加上精神紧张,反而是咳血量更多。(4)咳血时如果患者体位不当,如仰卧着咳嗽、咳血不畅,会使得血液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这是很危险的,甚至会造成窒息而死亡。要将头偏向一侧,口腔有血、痰或其他分泌物,一定要及时清除,如果知道出血在肺脏的哪一侧,那么要卧向病侧,这样可以起到一些压迫止血减少局部运动的作用。(5)戒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6)为防止咳血,患者每日要饮用足够的水,最好在睡前或晨起时饮用500毫升水。

3.如何预防咳血(1)预防感冒。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服,防止受寒感冒。(2)注意饮食。饮食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首选。(3)房间经常通风,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4)锻炼身体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预防咳血还要注意修身养性,保持心情舒畅。(5)备急救药。家里要备小药箱,尤其要备足止咳药物,如治疗干咳为主的喷托维林(咳必清)片和糖浆;以镇咳为主的可愈糖浆;以镇咳化痰为主的棕铵合剂等。家庭必备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镇静的药物如安定等。注意要及时更换小药箱里的过期药物。(6)戒烟、限酒。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以减少发生咳血的诱因。

三、哮喘

(一)引起哮喘的相关疾病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病,病者的气管因为发炎而肿胀,呼吸管道变得狭窄,因而导致呼吸困难,以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哮喘的成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哮喘是遗传病的一种,根据一些数据显示,如果双亲中有其中一位患有哮喘,则子女会有25%的机会出现哮喘的症状,而如果双亲均为哮喘患者,则子女约有四成机会患上哮喘。而当遗传的因素结合后天环境的影响,如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病发率便会大为提高。诱发哮喘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敏感原 常见的敏感原有以下几类:常见的物质如空气中的尘埃、花粉、地毯、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甚至是尿液等等;刺激物如香烟、喷雾;食物如虾、蟹;奶类食品如芝士、乳酪、牛奶等等。尘螨是一种体积细小的微生物,多数依附枕头、床单、窗帘、地毯等地方。尘螨的排泄物会使哮喘患者的支气管产生敏感的反应。

2.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和感冒都是诱发哮喘的常见因素,这些疾病大多数是由病毒所引起,病毒损害患者的呼吸管道黏膜,令患者的气管对外来的刺激更加敏感。

3.空气污染 空气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污染物。例如由工厂喷出的二氧化硫,就可能诱发哮喘。

4.气候变化 季节交替时的气候转变、天气转变也是诱发哮喘病的一个原因,每当季节转换的日子,例如在夏秋之交,或者由冬季进入春季,温度和空气中湿度的转变会令患者的呼吸管道产生敏感的反应,尤其易诱发哮喘。

5.药物 部分哮喘患者对某些药物会产生过敏的反应,导致呼吸管道狭窄,引发哮喘。此外,有些药物几乎对所有哮喘患者都有不良的影响,例如治疗心脏病和高血压的“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便可能会引发哮喘,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6.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有时也会诱发哮喘,由于运动时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数会用口呼吸,由于用口吸入的空气没有经过呼吸管道,所以会较冷和较干,当中亦会含有较多微粒,所以大量吸入便会容易引起病发。

7.精神及情绪 部分哮喘患者在情绪激动时亦可能引致病发,例如在大笑大闹的时候,我们需要做深呼吸,这便有可能引起呼吸管道狭窄,诱发哮喘。(二)哮喘的治疗和预防

哮喘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源及其他哮喘触发因素,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患者教育。

1.哮喘患者使用平喘药注意事项(1)平喘药不能作为预防药长期使用。(2)不能随意加大平喘药的剂量。(3)不能乱用药物,治疗哮喘使用平喘药,有时还需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这要在需要时才能使用,一旦感染被控制或哮喘停止,即应有计划地停药。

2.哮喘急性发作应采取的措施(1)将药物及吸入装置放在桌上,将患者第一次服用医生所开的急救药时间记录下来。(2)帮助患者,使他找到最舒适的靠放身体位置。通常,最好的身体位置就是坐起来,身体微向前倾,靠在手肘或手臂上,让患者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3)不要愁眉苦脸地围成一堆站在患者身边,这只会使患者更加焦虑。头脑清醒冷静的人留一个下来陪着患者。其他的人都到另一个房间去。(4)找出医生的电话号码,随时准备打电话叫医生来。如果你打电话给医生,而医生不在,你要冷静而快速地准备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室去。

3.哮喘的预防(1)饮食。能引起哮喘的食物因人而异,同样一种食物初次食用无影响,再次食用也可能引起哮喘。如果患者经多次体验确实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尽量避免食用。麦类、蛋、牛奶、肉、番茄、巧克力、鲜海鱼、虾、蟹等都可以引起哮喘,食用时应加以注意。(2)衣着。一般说来,哮喘患者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适宜,要求光滑、柔软和平整。应避免穿化学纤维或染有深色染料的衣服。衣服不宜过紧,衣领更应注意宽松。夏秋季节,穿的贴身衬衫及长裤,一般不宜选择有毛料感的中长纤维等,这种“毛茸茸”的感觉,对有些哮喘患者也可能是一种诱发因素。

有人认为哮喘患者应该愈保暖愈好,这当然有正确的一面,但并不全面。一般说,哮喘患者呼吸器官的抵抗力差,要特别注意保暖。比如每年的3~5月、10~11月是寒暖交替季节,由于气温变化频繁,往往是哮喘病的好发季节,哮喘病人应比一般人更注意保暖。在秋冬季节更要特别注意颈部的保暖;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保暖得太过分,因为有时过热也会促使哮喘的发作。有些患者因衣服穿得过多,或晚上棉被盖得太厚太热,也会诱发哮喘,有时则可能由于过热出汗,在汗水捂干的过程中着凉而发病。总之,哮喘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不同体质和不同季节来增减衣服,冷暖要适宜。

第三节 呕血与便血

呕血是指血液从口中呕出,是由于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引起。但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在确定呕血之前,必须排除口腔、鼻、咽喉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咳血。便血指消化道出血后血液从肛门排出,可以为鲜血或黑便。

一、呕血

(一)呕血的常见原因

1.上消化道疾病(1)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食管损伤等。如食管异物戳穿主动脉可造成大量呕血,并危及生命。(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其次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胃泌素瘤,胃血管异常等亦可引起呕血。(3)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如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出血均可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十二指肠导致呕血。

3.全身性疾病(1)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如应用抗凝药过量)等。(2)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暴发型肝炎、败血症等。(3)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上消化道。(4)其他。尿毒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等。

呕血的原因非常多,但以消化性溃疡引起最为常见,其次为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次为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因此考虑呕血的病因时,应首先考虑上述四种疾病。(二)呕血的常见症状

1.常见症状(1)呕血与黑便。呕血前常有上腹不适和恶心,随后呕吐血性胃内容物。其颜色视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胃内停留时间的久暂以及出血的部位而不同。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出血位于食管则血色鲜红或混有凝血块,或为暗红色;当出血量较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为棕褐色。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2)头晕、周身无力甚至意识不清、休克。呕血后的不适症状与出血量有直接关系。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10%以下时,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10%~20%时,可有头晕、无力等症状;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的20%以上时,则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若出血量在循环血容量的30%以上,则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休克的表现。(3)贫血。出血早期可无明显血液学改变,出血3~4小时以后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这时化验血常规会发现贫血。

2.呕血同时伴随的症状 呕血的患者在呕血前或呕血的同时可有其他症状,通过这些症状可以初步考虑是什么病引起的呕血。(1)上腹痛或心窝痛。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具有一定规律,如饭前痛或饭后痛,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并伴有厌食、消瘦或贫血者,应警惕胃癌。(2)肝脾肿大。脾肿大,皮肤有蜘蛛痣(指像蜘蛛一样的血管痣)、肝掌(手掌的大小鱼际处发红)、腹壁静脉曲张或有腹水,化验有肝功能障碍,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区疼痛、肝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者多为肝癌。(3)黄疸。皮肤眼睛发黄、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可能由胆道疾病所引起;黄疸、发热及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者,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4)皮肤黏膜出血须注意血液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尿毒症等。(5)其他近期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酗酒史、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脑血管疾病和严重外伤伴呕血者,应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在剧烈呕吐后或顽固打嗝后继而呕血,应注意食管贲门黏膜撕裂。(6)头晕、黑蒙、口渴、冷汗,提示血容量不足。上述症状于出血早期可随体位变动(如由卧位变坐、立位时)而发生。伴有肠鸣、黑便者,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3.呕血的常见问题(1)在家中如何应对突发呕血。呕血是严重的病症,必须及时到医院诊治。如果大量出血又未能及时送到医院,则应立即安慰患者静卧,消除其紧张情绪,注意给患者保暖,让其保持侧卧、取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角,这样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首先保证大脑的血供。

呕血时,患者的头要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暂时保留,粗略估计其总量,并留取部分标本待就医时化验。少搬动患者,更不能让患者走动,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吐血时,最好让患者漱口,并用冷水袋冷敷心窝处。此时不能饮水,可含化冰块。(2)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黏膜药物。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3)胃溃疡不做胃镜可以确诊吗?胃溃疡有典型的症状,依据其疼痛规律似乎可以诊断。但胃癌有一种叫癌性溃疡,其早期临床症状及胃镜看到溃疡与胃的良性溃疡非常相似,甚至治疗后可暂时痊愈。为了早期发现胃癌,现主张对所有胃溃疡患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并在溃疡周边行多点活检。(三)呕血应做的检查

呕吐物潜血及大便常规:潜血可作为简单的筛查指标。

1.B型超声波检查 如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改变,即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断;如发现局部胃黏膜显著增厚则有利于胃癌的诊断。

2.CT或MRI检查 对诊断肝硬化、胆道病变及胰腺病变有较大的帮助,也有利于中、晚期胃癌的诊断。

3.X线钡餐检查 一般而言,在大出血时不宜行X线钡餐检查,因有可能加重出血或再出血,故多主张钡餐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稍稳定以后进行。

4.胃镜检查 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重要的方法之一。且可在出血后的24~48小时内行紧急胃镜检查,以确定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有无出血性病变,其阳性率可达95%左右。如发现病变后再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则可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果是在出血停止后再做胃镜检查,则其阳性率可大为降低。

5.选择性血管造影 经上述检查手段还不能明确出血的病因时,可行选择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检查。多主张在出血的情况下立即行造影检查,其出血的部位或病变的性质多数可获得诊断。(四)呕血常见几种疾病及典型病例

1.消化性溃疡 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1)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

①上腹部疼痛或心窝痛,可呈钝痛、烧灼痛或饥饿样痛。这种疼痛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胃溃疡常在剑突下或偏左,进餐后1~2小时发作,持续1~2小时后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在剑突下偏右,多于空腹时发生,进食后缓解。发作与季节有关,常在冬春或冬秋之交发生。

②常伴有返酸、嗳气、流涎、恶心、呕吐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

③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疼痛较剧而影响进食者可有消瘦及贫血。(2)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依据上腹痛的规律不难做出临床诊断,但应进一步行钡餐或胃镜检查,尤其胃溃疡久治不愈时,应尽早做胃镜,并行病变组织活检,以免癌变没发现耽误治疗。(3)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去除和避免诱发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因素甚为重要,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调、吸烟与酗酒等,消化性溃疡经药物治疗后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仍需要继续给予维持量的药物治疗1~2年,对预防溃疡复发有积极意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应用降低胃酸药物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预防溃疡复发的重要环节。

2.肝硬化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肝硬化为得肝炎后转化肝硬化,少部分为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血吸虫性肝硬化。(1)肝硬化主要症状。肝硬化早期也叫代偿期,可有肝炎临床表现,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化验肝功能异常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晚期也叫失代偿期,患者症状明显: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当出现肝源性糖尿病时,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齿龈出血、鼻出血、腹水、紫癜、贫血;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2)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感染:以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发生率3%~10%,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腹水为渗出液。

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源性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

肝性脑病:在肝硬化基础上,患者摄入蛋白过量、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均可诱发肝性脑病。此时患者可以出现精神症状、昏迷等。

3.急性胃黏膜病变 是以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以急性黏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胃炎;以黏膜出血改变为主可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发生于应激状态,以多发性溃疡为主者可称为应激性溃疡。本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占20%~30%。(1)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常见病因。

①药物。多种药物,常见的有非甾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其他药物如蛇根草制剂、洋地黄、抗生素、钾盐、咖啡因等亦可引起本病。

②酒精中毒也是本病常见的原因。大量酗酒后引起急性胃黏膜糜烂、出血。

另外,在应激情况下,如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导致胃酸分泌显著增多,胃黏液减少,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神经使黏膜血管痉挛,加之血容量不足,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缺氧、能量代谢受影响,使局部的血管扩张、渗出、水肿,导致胃黏膜糜烂,形成溃疡。(2)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其特点是:

①有服用有关药物、酗酒或可导致应激状态的疾病史。

②起病快,突然呕血、黑便。可出现在应激性病变之后数小时或数日。

③出血量多,可呈间歇性、反复多次,常导致出血性休克。起病时也可伴上腹部不适,烧灼感、疼痛、恶心、呕吐及反酸等症状。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手段,可以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

二、便血

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不管是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都称为便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速度。便血刚刚发现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到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来确诊病情、对症治疗,切勿胡乱吃药或者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一)血便的分类及常见疾病

不同颜色的血便代表不同部位出血。

1.鲜血便 多为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鲜血便常见于以下疾病:(1)痔疮。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2)直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如果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4)肛裂。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2.脓血便 指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脓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以下是几种常见疾病:(1)直肠癌。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黏液及血,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恶臭黏液,体重减轻,应高度重视。(2)结肠癌。患者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见大便次数增多,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黏液,甚至排出脓液。(3)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3.黑便 是指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像柏油路上的沥青一样,又称为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黑便,往往伴有呕血、心悸、乏力、贫血等其他症状体征。若出血量较少,而且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肠液的作用排出的大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其次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见于胃癌、胃泌素瘤、胃血管异常等亦可引起呕血及便血。

4.隐血便 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大便中的少量血液成分。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应进一步检查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存在。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引起便血的原因众多,一定要尽早检查确定便血的原因,患者一定要早检查、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给自身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二)便血需做的检查及常见问题

1.需做的检查(1)大便常规+潜血。可作为简单的筛查指标,如果潜血阳性需高度重视,需进一步检查了解消化道(胃、小肠、大肠及直肠)情况。(2)肿瘤标志物检查。针对大肠癌的标志物主要有两个:

CEA及CA-199。(3)直肠指诊。对没有问题的患者也不能放松警惕。(4)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以了解指诊不能触及的直肠及大肠的情况。

2.常见问题(1)大便发黑怎么回事?如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或服用铁剂、碳剂,大便可呈黑色,在前一种情况下,大便的隐血试验可呈阳性。有些食物和药物也可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有时容易与便血混淆。如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红柿后可以使大便颜色变红,贫血小儿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发黑,食用动物血后大便颜色也可发黑,这些由于食物和药物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不属于便血。(2)黑便、隐血实验阳性一定是消化道出血吗?不一定,隐血实验是检查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指标,阳性说明大便中有血液,但不一定是消化道出血,食用动物的血如血豆腐、猪肝,可出现大便发黑,隐血实验阳性。还有治疗胃病的铋剂、治疗贫血的铁剂都可导致大便发黑,一般呈灰黑色,但隐血实验阴性。要注意鉴别。(三)便血常见疾病及典型病例

1.痔疮 在直肠下端及肛管处的黏膜下,有一圈血管和支持组织,叫做“血管垫”,其中的血管叫“痔血管”。如果血管垫中的支持组织松弛,痔血管发生异常曲张、脱垂,痔疮就产生了。以肛门齿状线为界,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因为发生部位黏膜薄,典型症状是出血、脱垂和肛周痒,但一般不疼。外痔易引起肛管关闭不全,分泌物刺激肛门,所以典型症状是痒、烧灼感、肛门周围脏,由于静脉血流淤滞,会导致血栓形成,所以疼痛较为常见。

俗话说“十人九痔”,人们遇到大便带血想当然认为是痔疮引起的,殊不知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像直肠癌、结肠癌早期也是便血,延误诊断就错过了治疗时机。因此当第一次便血时一定到医院检查,需要医生通过肉眼检查、指诊和肛门镜等才能诊断。

2.直肠癌 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直肠癌的临床表现。直肠癌在临床上早期常无症状,或者症状无特异,因而常不引起患者重视,多数患者早期可有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呈现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排便不尽感为排便后不久又感有便意,但却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质间有少量黏液血便,故患者常不以为然。癌肿患者的便血多数其量不多,色鲜红;可与粪便不混,常被患者和医师误当做痔而忽视。当癌肿发展增大,浸润肠腔一周时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变细,并伴下腹胀痛不适等慢性梗阻症状,部分患者在此之前则可呈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癌症晚期患者常伴有乏力、消瘦、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当癌肿累及肛管或肛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为患者注意,就医时也常以“痢疾”“肠炎”等病处理,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梗阻症状以及触及腹块时已非早期,因此,如果患者出现无特殊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持续性腹泻或便秘;出现便频,粪便伴脓血、黏液、血便;或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均应做进一步检查。(2)怀疑直肠癌应做的检查。

①直肠指诊。为一种简便的检查方法,医生戴手套用手指检查,可以发现半数以上的直肠癌。

②纤维结肠镜检查。更直观,可以发现早期结肠癌、直肠癌,并行病理活检。

3.结肠癌 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结肠癌常见症状。

①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大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结肠癌的病情发展而不断加重。

②腹部包块。可以在腹部触摸到肿块,质地硬,形体不规则,多位于右侧腹部。

③肠梗阻表现。如腹胀、腹痛、便秘或不排便。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黏稠成形,且该部多为浸润型癌,肠腔环状狭窄,因此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

④全身症状。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晚期有黄疸、腹水、水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极度消瘦。(2)怀疑结肠癌应做的检查。

①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可观察结肠形态的全貌,有无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灶。

②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结肠各种类型的病变,而且可以采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

③B型超声扫描、CT或MRI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对癌肿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及肝转移的判定有一定价值。主要适用于了解肿瘤对肠管浸润的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3)结肠癌的预防。预防结肠癌的“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①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②改善饮食习惯。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③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结肠腺瘤时,应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不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典型病例 王先生,65岁,2年前出现大便带血,鲜红色,没有其他不适症状,自认为是痔疮出血,也没在意。逐渐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变细。有一天突然出现上腹痛、恶心、食欲差,到医院检查,发现直肠癌已经转移到肝脏,失去了手术时机。保守治疗,不到半年患者就去世了。

直肠癌是消化道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如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这种误诊有的是患者的自我误诊,有的是医务人员的臆测。之所以有很高的误诊率,主要是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其实只要患者警惕,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能的。如能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二章 农村急救常识

第一节 呼吸心搏骤停

一、呼吸心搏骤停常见原因及早期表现

1.呼吸心搏骤停 呼吸心搏骤停是危及生命的危重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没有意识、突发面色青紫或苍白、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

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最常见的是由心脏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严重的心律不齐等。另外,各种意外情况如电击伤、严重创伤、溺水、窒息及中毒等均可以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危及生命。

2.呼吸心搏骤停的早期表现 由于呼吸心搏骤停是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急症,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早期症状的识别非常重要。这些早期症状的识别和恰当的处理可能能够挽救一条生命。

一般来说,如果由心脏本身病变所致呼吸心搏骤停,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最常见的症状为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左侧乳头附近)的疼痛,并且这种疼痛向左侧肩膀、左侧胳膊放射。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样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难以忍受,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该病的疼痛的部位并不只局限于心前区,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或伴有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如出现上述症状,表示心脏本身存在病变,有发生呼吸心搏骤停的可能。

如为其他意外情况所致呼吸心搏骤停,在早期可能表现为皮肤青紫、皮肤表面有花纹、苍白、四肢发凉、尿少、心跳增快、神志迟钝、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如出现上述症状,提示病情危重,有发生呼吸心搏骤停的可能。

此外,有时呼吸心搏骤停发生非常突然,无任何预兆,可能在受到惊吓、饮酒后出现,甚至发生于睡眠中,年轻人群中并不少见,需加以注意。

二、呼吸心搏骤停的后果及预防

1.呼吸心搏骤停的后果 呼吸心搏骤停后心跳、呼吸立即停止,身体的各个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由于脑组织细胞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呼吸及心跳,患者可能为脑死亡,一般呼吸心跳停止6分钟脑就可发生不能恢复的损害,10分钟就可能发生脑死亡,如果不能恢复呼吸及心跳,最可能的后果是死亡;如果患者心跳恢复,呼吸依靠呼吸机维持,可能成为植物人。

2.呼吸心搏骤停的预防 呼吸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是心肌梗死,因此预防心肌梗死十分重要。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发生心梗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建议每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对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处理,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为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需要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

其次,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保证生活作息的规律,不熬夜;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过度紧张、激动,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解大便;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绝对不搬抬过重物品。搬抬重物必然需要弯腰屏气,当用力屏气大便时,也会使血压升高,是老年冠心患者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患者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患者会感到明显的不适。持续低温、大风、阴雨天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三、呼吸心搏骤停的判断及抢救

(一)呼吸心搏骤停的判断

1.什么是呼吸心搏骤停

突然不省人事是不是心搏骤停。突然发生的不省人事可能只是失去意识,不一定是呼吸心搏骤停。不省人事的原因可能是:

①癫痫发作(俗称抽风、羊角风、羊痫风),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摔倒在地、双眼上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可能合并摔伤及咬伤舌头,一般发作后逐渐缓解,但也有持续发作的情况。

②急性脑血栓。突发急性严重脑血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意识丧失,呼叫无反应,大小便失禁,可在睡眠中或激动后发病。

③急性脑出血。大量严重脑出血的患者会突然在情绪激动、惊吓或用力解大便后出现昏迷、不省人事,全身或一侧肢体不能活动。

④晕厥。突发晕厥也可以出现不省人事的情况,常由悲哀、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刺激因素导致。排尿、排便、咳嗽、失血、脱水也可为诱因,表现为突然不省人事、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但不会出现抽搐、舌咬破和尿失禁。

⑤出血性疾病。如胃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昏迷,表现为皮肤苍白,血压测不出。总而言之,不省人事只表现为意识丧失,而呼吸、心跳仍保留。

不省人事原因复杂,一旦出现,必须到医院就诊查清楚不省人事的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2.判断呼吸心搏骤停的方法 判断呼吸心搏骤停主要分三步:

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具体方法是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患者毫无反应说明患者无意识。

大动脉搏动有无搏动。具体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来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为<10秒。

观察有无呼吸。具体方法是:首先看胸部有无起伏,其次看面部是否有气流流出,再次听有无呼吸的声音。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二)呼吸心搏骤停后抢救步骤及有效抢救的指标

1.抢救步骤

如确认患者为呼吸心搏骤停,应立即大声呼救,让身边的人来帮忙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在发现患者后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应注意余震、房屋倒塌等意外情况。

由于呼吸心搏骤停后早期抢救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时间进行以下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

①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怀疑患者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如患者口中有异物,应使伤员面朝一侧(左右皆可),将异物取出,保证呼吸道通畅。

②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然后放松鼻孔,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③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停止心跳,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证循环恢复。抢救者应右手掌掌跟放在胸骨下1/3处(双侧乳头连线略上方与正中线交汇处),再将左手放在右手上,十指交错,握紧右手。按压时不可屈肘。按压力量经掌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上述循环一直进行至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或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2.判断有效抢救的指标 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患者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有效时,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3.终止复苏的指征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患者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暴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患者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第二节 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

一、高热

1.正常人体温的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身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平时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范围36.2~37.2℃,人体腋窝温度36~37℃。肛温比腋温高0.5℃左右。因腋窝温度测量十分方便,一般常用腋窝温度作为标准。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2.体温计使用须知(1)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将体温计置于腋下最顶端,水银端和腋下的皮肤紧密接触并夹紧,以免脱位或掉落。(2)测量5~10分钟。(3)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以卫生纸擦拭体温计。(4)腋下如有汗液,需擦干再量。(5)若测量时间未到,松开腋下,则需重新测量,时间需重新计算。(6)喝热饮、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洗澡需待30分钟后再测量。

3.高热 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发热分为低热、中度热、高热和超高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4.高热的原因 高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或急性传染病早期,或在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过敏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疾病,在发热时常有不同的其他症状,大体地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发热伴寒战,可能是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败血症等。

发热伴咳嗽、吐痰、胸痛、气喘等,可能是肺炎、胸膜炎、肺结核或肺脓肿。

发热伴头痛、呕吐,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发热伴上腹痛、恶心、呕吐,可能是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等。

发热伴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

发热伴右上腹痛、厌食或黄疸等可能是病毒性肝炎或胆囊炎。

发热伴关节肿痛,可能是风湿热或败血症等。

发热伴腰痛、尿急、尿刺痛,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结核等。

发热伴有局部红肿、压痛,可能是脓肿、软组织感染等。

间歇性发热伴寒战、畏寒、大汗等,可能是疟疾或伤寒等病。

发热伴皮下出血及黏膜出血,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重症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或急性白血病等。

5.发热患者的护理 发热患者均应卧床休息,休息时室内空气要流通,光线适度,给患者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发热患者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要给患者多喝开水,出汗多的患者还可以多喝些淡盐开水,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以免产生恶心。饮食方面应给些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高热时给些果汁、稀粥、菜汤、蛋花汤;根据情况可给予西瓜汁、银花露、清凉饮料内服,饮用时注意少饮、频饮,一次不能过饮,以免水停胃脘,诱发不适。退热后患者多有口苦感觉、舌淡无味、厌食油腻,此时可以给患者吃些稀粥、豆腐乳、酱小菜,既爽口舒适,又能渐渐增进食欲。

发热程度与降温方法:体温在39℃以下者,通常采取迅速降低室内温度和口服冷饮的方法;39℃以上者应用皮肤散热法,如冰袋、冷湿敷等;40℃以上者应用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法,但注意酒精擦浴不适用于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因酒精擦浴后往往会出现出血点。体温高达40℃的清醒患者,可用4℃生理盐水100~150毫升灌肠,可收到降温效果。

病情轻重与降温方法:肺结核高热患者冰敷胸背部既可止住咳血,又可以退热。但有的患者物理降温就应慎重,如麻疹患者在出疹前期高热阶段,切忌冷敷及使用各种皮肤散热法,因为这样影响麻疹透出或并发肺炎。一般体温在38℃以上时透疹比较顺利;如体温超过40℃时,应适当采用降低室温及口服冷饮等降温方法。此外,大叶性肺炎患者高热时,不宜采用冰敷或擦拭胸背部。胃肠道疾病的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时不宜过多接触其腹部。

年龄、体质与降温方法: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适合使用温水浸浴、温水擦浴、冷湿敷等方法。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故不宜采用冰敷法,更不宜酒精擦浴。对于年老体弱、过敏体质或血液病等高热患者,为了安全起见,原则上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

特别提醒:

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如白血病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皮肤擦浴方法。

对伴有畏寒者亦应禁用皮肤擦浴,以免引起寒战而继发更高热。

降温要适度,一般降至38.5℃左右即可。

降温要注意补充液体,大量饮水或输液治疗,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6.物理退热方法(1)物理降温。将高热患者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湿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者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痢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2)针刺降温。常用穴位为曲池、合谷、大椎、少商、十宣等。

7.需要药物干预的高热 发热超过38.5℃。持续发热,或伴有抽搐的情况。

二、气管异物

1.气管异物 多发生于幼儿,当幼儿在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着小物品突然深吸气时,就非常容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随着呼吸的作用,异物就会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其深部,可以引起幼儿咳呛、青紫、呼吸困难。

2.气管异物的症状 患者多于进食中突然发生呛咳、剧烈的阵咳及梗气,可出现气喘、声嘶、发绀和呼吸困难。若为小而光滑的活动性异物,如瓜子、玉米粒等,可在患者咳嗽时,听到异物向上撞击声门的拍击音。若异物较大、阻塞气管或靠近气管分支的隆凸处,可使两侧主支气管的通气受到严重障碍,因此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气管异物窒息的紧急处理方法 如幼儿出现气管异物,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救治。当幼儿边吃边玩时,突然停止活动,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发绀、呼吸困难,继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应怀疑气管异物。如果异物完全堵塞气管,超过4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失语、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一旦幼儿发生气管异物,可立即向患儿口腔内伸进食指或牙刷柄之类的东西,直达咽部,刺激其咳嗽、呕吐,以利于异物排出;也可以采用海氏冲击法进行抢救,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抵在患儿脐部与剑突中间,向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肺部产生的气流冲击将异物排出。在采取抢救措施的同时,要尽快送附近的医院,途中不要停止抢救。如果发生心脏停搏,要进行心肺复苏。图3-1 气管异物的紧急处理方法

4.气管异物的预防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关键还是在于预防。四岁以下幼儿吃东西时家长一定要陪同,还应尽量避免吃花生、豆类、瓜子等食物,如果要吃,最好碾碎后再给孩子。尽量不要给幼儿吃提子这样果肉圆滑而质地结实的水果,这与以往多次发生悲剧的果冻有相似之处。由于多方宣传,现在3岁以内的孩子因果冻发生意外的已经大大减少,但每年春节还有病例出现,因此家长在节日中也不要放松对孩子的关注,不要给幼儿购买果冻。此外,现在有些孩子很小就开始吃泡泡糖,这也是极为危险的行为,泡泡糖引起的气管异物意外伤害事件国内已有多次报道。

除饮食注意外,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在吃饭时说话、奔跑走动、嬉笑玩耍;教育孩子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嘴里。家长要把家中的图钉、别针、纽扣、硬币等小物件搁置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食吸入气管。对学龄期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把文具放入嘴中咬,这一不卫生的习惯也极易引发意外。

一旦发生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立即送往医院,同时保持直立体位,不要平卧,有条件者给予吸氧。

三、溺水

1.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水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的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溺水可造成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2.溺水者的救援 当溺水者在水面漂浮时,施救者应迅速向水中抛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让他抓住这些器具不致下沉,或递给溺水者木棍、绳索等拉他脱险。切记:不会游泳者不可直接下水救人。

直接下水救护时,如果溺水者尚未昏迷,施救者要特别防止被他抓、抱。不要从正面接近溺水者,而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扭转他的髋部使其背对自己,从后面或侧面托住溺水者的腋窝或下巴使其呼吸,并用反蛙泳或侧泳将其拖带上岸。

3.会游泳的人不一定会溺水救援 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会死命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包括拯救者。因此,只要有其他方法将溺水者拉到岸上,就不要下水去施救。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施救者有能力的前提下,下水施救。没有受过救生训练的施救者下水之前应该有思想准备,此时的溺水者的本能反应,可能使施救者力不从心,最终救人不成反而赔上性命。以下是一些下水施救的常识:(1)下水前应准备一块结实足够长的长条布(毛巾)、救生圈;如果决定下水救人,尽量不要让溺水者缠上身。如在游向溺水者时,与溺水者正面相遇,必须立刻迅速后退。(2)在溺水者抓不及处,将布或毛巾,或救生圈递过去,让溺水者抓住一头,自己抓住另一头拖着溺水者上岸;切记,勿让溺水者抓住你的身体或四肢。若溺水者试图向你靠近,立刻松手游开。(3)如必须用手去救,且溺水者十分惊慌失措,则应从后背接近溺水者,从背后把溺水者牢牢抓住,抓住溺水者的下巴,使溺水者仰面,使溺水者的头靠近自己的头,并用力用肘夹住溺水者的肩膀。(4)安慰溺水者,尽量让溺水者情绪稳定。(5)采取仰泳的方式将溺水者拖回岸。(6)若溺水者不省人事,可用手抓住溺水者的下巴,游回岸边。(7)如被溺水者抱住,可潜下水中或捏住溺水者鼻子刺激其放手。

4.溺水的预防(1)不会游泳者不要逞能。(2)乘船或上下船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入河中。(3)水汛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4)不会游泳者不要冒失入河救溺水者。(5)在乘船时要做好防护措施。(6)下水前做热身运动防止手脚抽筋而溺水。(7)不要在水里待的时间过长。(8)不要到水草多的地方游泳。

5.溺水者救上岸后的急救 将溺水者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使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如患者无呼吸心跳,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如前述)。

四、烧伤

1.烧伤 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

2.烧伤的急救(1)冷疗。烧伤后将受伤的肢体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或放在大盆中浸泡,若没有自来水,可将肢体浸入井水、河水中。冷疗可降低局部温度,减轻创面疼痛,阻止热力的继续损害及减少渗出和水肿。冷疗持续的时间多以停止冷疗后创面不再有剧痛为准,为0.5~1小时。水温一般为15~20℃,有条件者可在水中放些冰块以降低水温。烧伤后的冷疗越早越好,不要担心水中有细菌、烧伤创面接触生水会感染。应毫不犹豫地进行创面早期冷疗处理,使损伤降到最低限度。(2)酸碱烧伤可造成严重的深度烧伤。虽然酸碱可中和,但中和反应可产生热量,反而会加深创面深度。(3)头面部化学烧伤时,首先应注意眼部,看角膜有无损伤,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4)生石灰烧伤是一个例外,伤后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产生大量热,加重创面的损伤程度。所以首先必须将创面上的生石灰完全清除干净,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5)烧伤表面的处理。有水疱者不要弄破,也不要将疱皮撕去,以减少创面受污染的机会;创面不要涂有颜色的药物或覆盖有油脂的敷料,以免影响创面深度的估计与处理。要用干净、清洁的被单或敷料包裹保护创面,然后将伤员就近送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深度烧伤后疤痕的形成在所难免,疤痕挛缩畸形将直接影响伤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抓住烧伤后短暂的黄金时间对创面进行简单的处理,将大大减轻受损程度,减少疤痕的形成。

3.烧伤后注意事项(1)严重烧伤简单处理过后要及时送到医院做专业的治疗,由医生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包扎,以便有效地避免感染,去除坏死组织,使愈合后皮肤上的疤痕变得更小。(2)烧伤创面刚愈合时,仍会有少量分泌物和药痂,细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结构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破溃。在此期间,可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清洗后使用抗疤痕药物等治疗。(3)在饮食上,如果烧伤比较严重,伤后1~2天要少进食,第三天可逐渐正常进食,注意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姜、蒜等;平时可多食鸡蛋、豆类及其制品等易吸收的优质蛋白。(4)创面愈合后,在疤痕未稳定的3~6个月的时间里,由于烧伤疤痕表皮结构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较易受到损害,一些不恰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损伤。因此,一定要在权威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疤痕的预防工作,在应用抗疤痕药物时,不宜过度用力按摩,也不宜过长时间按摩,这样会造成表皮与纤维板层分离形成水疱或血疱,关节部位过度活动,同样会导致表皮松动分离,起水疱。(5)此外,燃放鞭炮也可以导致烧伤,因此,一定要注意燃放鞭炮安全。

4.清醒的烧伤不能立即喝水 重度烧伤72小时内患者因大量体液丢失,患者口渴明显,此时要限制患者的饮水量,以免大量饮水造成胃扩张,影响胃功能。且要确定是否有食道烧伤。

5.烧伤的后果 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会出现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深二度及以上烧伤会遗留疤痕。

五、火灾的预防与急救

1.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家庭中出现火灾的急救(1)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2)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3)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4)液化气罐着火,除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压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5)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6)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3.火灾的预防(1)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2)不要卧床吸烟,禁止乱扔烟头。(3)不要围观火场,以免妨碍救援工作,或因爆炸等原因受到伤害。(4)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危急关头便能派上大用场。

六、动物(猫、狗)咬伤

1.动物咬伤 狗、猫、猪等家畜或鼠、狼等野兽均可能咬伤人体,以狗咬伤较多见。这类兽咬伤有伤口或伤痕,并带有致病微生物的沾染,因此可能继发感染。一般的咬伤所继发的感染病菌是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破伤风梭菌等;严重的是狂犬病病毒,由患狂犬病的狗、猫或狼等咬伤或抓伤带入人体组织,从而使人类患病。

2.被动物咬伤的危害 一般被动物咬伤后造成人体软组织撕裂、挫压、毁损,甚至伤及骨、关节、内脏,创口有较多的损伤组织以及异物存留,加上动物口腔、唾液、爪甲以及环境中病菌的污染,可引起各种感染。除了一般化脓性感染外,还可引起破伤风、气性坏疽、狂犬病等特殊感染,严重的危及生命。

3.动物咬伤的预防 必须密切观察伤人的狗或猫,判别是否患有狂犬病。疯狗、疯猫除了乱咬人和其他动物,常表现低头垂尾、漫无目标地乱窜、不能正常地转头弯身、叫声低嘶等,应及时隔离(暂不处死)。死后可行病理检查、动物接种或免疫学检查以确定诊断。若动物存活2周以上,可排除狂犬病。肯定或高度怀疑为疯狗、疯猫伤害的患者,应接受免疫治疗。先是被动免疫,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以后用主动免疫的精制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发病后预后不良,因此预防极为重要,主要是加强对狗、猫的管理工作。

4.被动物咬伤后的急救 人被动物咬伤后可能会感染狂犬病而致命。因此动物咬伤后必须在被咬伤的第一时间内到指定的预防机构(各级卫生防疫站)进行伤口处理和注射疫苗。具体方法如下:立即从伤口周围挤出污血用大量的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5分钟;再用双氧水、食用盐水或凉开水反复冲洗10分钟。冲洗完毕用5%的碘酒涂抹烧灼伤口。伤口一般不包扎或缝合,较大较深伤口应在医生指导下包扎缝合。此外,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狂犬疫苗,并开始用抗菌药如青霉素、甲硝唑或二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5.被动物咬伤需要立即注射疫苗 无论被哪种动物咬伤,都必须在24小时之内接种狂犬疫苗。对重度咬伤者,特别是儿童,必须同时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6.得了狂犬病不能治愈 狂犬病无药物可以治疗,死亡率高,应当加强预防。

七、中暑

1.中暑 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中暑高热、中暑衰竭、中暑痉挛和日射病。2010年7月,“中暑”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

2.中暑早期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3.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患者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患者浸泡于湖泊或河流,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患者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

4.中暑的预防(1)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3)饮食。夏天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4)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23点,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点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八、电击伤或雷击伤

1.电击伤 俗称触电,是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至。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电击伤的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于接触电源及电流穿出部位可见“入电口”与“出电口”。入电口处的皮肤被电火花烧伤呈焦黄色或灰褐色,重则炭化,且损伤部位较深,有时可达肌肉、骨骼。如电击伤同时伴有高温电弧闪光或电火花烧伤,周围皮肤可伴较广泛的热烧伤。损伤部焦痂经2~3周开始脱落,可继发出血和感染。(2)全身表现。因电弧的种类、电压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而不同,重者有休克、昏迷、肌肉强直、呼吸停止、心室纤颤和心跳停止。

3.电击伤的急救措施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作为救助者必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现有条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绝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增加了电流的损伤,而且使救助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电击的威胁。正确的救护方法是: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关闭电源。如触电发生在家中,可迅速采取拔去电源插座、关闭电源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刀的办法切断电流。(2)斩断电路。如果在野外郊游、施工时因碰触被刮断在地的电线而触电,可用木柄干燥的大刀、斧头、铁锹等斩断电线,中断电流。(3)挑开电线。如果人的躯体因触及下垂的电线被击倒,电线与躯体连接下很紧密,附近又无法找到电源开关,救助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手杖等绝缘物将接触人身体的电线挑开。(4)拉开触电者。触电者的手部如果与电线连接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燥木棒将触电者拨离触电处。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往往神志不清,救助者应立即进行下一步的抢救。解开触电者的上衣领口和腰带,使其呈仰卧位,头向后仰,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取下假牙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现呼吸停止、颈动脉处触及不到搏动,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直至伤员清醒或出现尸僵、尸斑为止。在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设法与附近的医院取得联系,以便为伤员争取到更好的抢救条件。对于雷电击伤的伤员也要采取相同的急救措施。

4.电击伤的预防 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安装和维修电器、电线时按规程操作,千万不要在电线上挂吊衣物;雷雨时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使用铁柄伞,如被闪电击中,都可引起电击伤。

九、扭伤

1.扭伤 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

2.扭伤的症状 主要为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如果自己活动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3.扭伤的预防(1)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2)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3)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之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4)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伤。(5)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女性穿鞋鞋跟不宜过高。

4.扭伤的四步治疗方法

第一步,休息。受伤后马上休息,可以促进较快地复原,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以防伤势恶化。

第二步,冷敷。休息15~20分钟后须冷敷15~20分钟,然后拿开冰块休息5分钟后再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肿胀、疼痛及痉挛。冷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结束冷敷。不要太早停止冷敷而转用热敷,伤后2日内每天使用冷敷至少3~4次,较严重伤害时建议在使用冷敷3天后、且肿胀有明显消退时,才考虑使用热敷。

第三步,加压。先用干净敷料盖住伤口,用手、绷带等压迫患处,可减缓伤势恶化。

第四步,抬高。把伤处抬高于患者心脏高度,可以止血止肿。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先将伤处用夹板固定后再抬高。

第三节 农村常见中毒的表现及处理

一、农药中毒及处理方法

(一)农药中毒

1.农药知识 农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农药用途广泛,其中以杀虫剂品种最多,用量最大。

2.农药中毒的发生途径 农药进入人身体一般通过三条途径:一是经皮肤侵入,二是经呼吸道侵入,三是经消化道侵入。

专家提示:农药残留可以引起中毒!高温状态下,下田间喷洒农药,也极容易引起中毒!(二)农药中毒的主要表现

1.急性中毒 口周麻木,感觉刺痛,厌食、流口水、磨牙、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颤抖、抽搐、昏迷,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2.慢性中毒 食欲缺乏、头痛、全身不适,有时眼结膜发炎、流泪、皮肤发紫、产生皮疹,特别是皮肤潮湿及多汗时易发生皮炎。

3.农药中毒后的处理(1)经皮肤引起中毒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裤,迅速用温水冲洗干净,或用肥皂水冲洗(敌百虫除外),或用碱性液体冲洗被污染的皮肤;若药液溅入眼内,立即清水(有条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可的松和氯霉素眼药水,无上述药品的话也可用清水代替,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2)因为呼吸时吸入农药引起中毒者,立即将中毒者带离施药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解开衣领、腰带,保护呼吸畅通,除去假牙,注意保暖,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3)因误服或者自杀,经口引起中毒者,在昏迷不清醒时不得引吐,如神志清醒者,应及早引吐、洗胃、导泻或对症使用解毒剂。

其中引吐是排除毒物很重要的方法,方法如下:①先给中毒者喝200~400毫升水,然后用干净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位引吐。②用浓食盐水、肥皂引吐(但要注意敌百虫中毒者不宜用肥皂水或碱水、苏打水引吐或洗胃)。③用中药胆矾3克、瓜蒂3克研成细末一次冲服。④砷中毒者用鲜羊血引吐。

应注意,引吐必须在患者神志清醒时采用,当中毒者昏迷时,绝对不能采用,以免因呕吐物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呕吐物必须留下以备检查用。在农药不明的时候一定要用清水。

专家提示:在农药生产车间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发生毒气中毒事故,救助者应戴好防毒面具后才能够进入现场。及时抢时间救人,救助者也必须屏住呼吸冲进现场,快速把患者抱出来。

患者或周围人应尽可能向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农药的名称、剂型、浓度等,以便争取时间进行抢救。

施洒农药时,人应站在风头进行。(三)农药中毒的预防

1.生产性中毒的预防(1)身体虚弱、有病、年老者、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未成年人,不要从事管理和使用农药的工作。(2)严格掌握农药使用方法及配制浓度。了解农药使用注意事项。配制农药溶液以及用农药浸种、拌种的工作要由专人负责。操作地点要远离住宅、禽畜厩舍、菜园、饮水水源。工具和容器要专用,不能用于其他用途。送到地里施用的农药溶液要用专门的容器盛放,并且加锁。(3)施药前检查好施药工具,要按规定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草帽、手套、袖套,穿工作服、长裤和长靴等,避免药液溅到身上或农药气体被人吸入。(4)喷药时,穿好长袖衣服和长裤,戴帽子和乳胶手套。顺风喷、隔行打、倒着走,夏季最好早、晚喷药,不得在用药区域吃东西(包括未洗瓜果)不要喝水和吸烟等,不要用污染的手擦脸和眼睛,喷药时间以5小时之内为佳;污染的衣服要用5%碱水浸泡一两个小时再洗净。剩下的少量药液和洗刷用具的污水要深埋到地下。(5)工作完毕,注意用肥皂水彻底洗手、洗澡、更换衣服。(6)要全社会关注,向使用农药人员宣传农药中毒和使用基本知识。

2.非生产性中毒的预防(1)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农药必须存放在安全(专门的仓库或专门的箱柜里)、有锁的地方,由专人保管。每个农药容器上都要有明显的标签。农药的购买、保管、使用要有严格的制度。不能放在居室、禽畜厩舍里。(2)限制使用。剧毒、高毒农药(3911、1605、1059、久效磷等)不得用于杀灭蔬菜、瓜果、茶叶等害虫。瓜果成熟期前30~45天,不得使用任何杀虫剂;如果果园、菜园施用过农药,水果、蔬菜食用前最好用清水浸泡一两个小时。(3)妥善处理好农药器械、包装。用完的农药喷雾器、包装袋和容器等,即时清洗,固定地点保管或销毁,不能用农药容器盛装食品。(4)居室内不得用剧毒、高毒农药驱杀蚊蝇。居室内杀灭蚊蝇,最好用毒性较小的菊酯类农药,而不用有机磷农药。

二、几种常见农药的中毒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1.中毒表现 患者不断恶心、呕吐,呕吐物有蒜臭味,出现肚子痛,严重时拉肚子,水样便,出汗很多,伴有流口水、看东西模糊,扒开其眼皮可见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痰液增多,严重者出现咳出的痰是粉红色。患者眼皮、脸部、舌头一开始出现细微的颤动,逐渐发展幅度较大,最后变成肌肉跳动,紧紧咬住牙齿,头往后仰,胳膊和腿不断抽动等。患者会有头痛、头昏的感觉,如果中毒较深,可有神志不清,严重的能导致死亡。

少数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一般在喝了农药24~96小时以后,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或死亡,在医学上称为“中间型综合征”。死亡前患者可先有脖子硬、胳膊抽搐和呼吸用不上力量的情况。累及脑子神经的,可出现眼皮下垂,两只眼睛向外看看不了,一边脸嘴歪眼斜。

也有一些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再次发生神经损害,主要累及肢体末端,也就是手脚的位置,表现为肌肉不饱满、没劲,严重的无法走路拿东西,但比较常见的是手足麻木。

要是没喝农药,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又没做好防护,会造成局部损害。比如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内吸磷接触皮肤后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表现为局部起红疙瘩,左右对称位置都有,发痒,厉害了还能出现水疱、皮肤坏死脱落。有机磷杀虫药滴入眼中可引起结膜充血(白眼球变红)和瞳孔缩小。

2.发生有机磷中毒的处理 要是在中毒的地方仍能闻到呛人的农药味,应赶紧把患者抱离现场,挪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为了防止皮肤及黏膜继续吸收农药,应尽快把患者的衣服脱掉,用清水,如果有条件,就用肥皂清洁身体(包括头发和指甲,最少2~3遍)。如果眼睛也沾上了,可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直到没有刺激性才行。(1)催吐。患者自己意识清楚,并且能按照指令做事时,让她/他快速喝温水300~500毫升,然后用鸡毛或软的柴草,或者自己用手指或者筷子捅咽喉深处,诱发呕吐。反复进行,直至胃里的东西完全吐出为止。在床上躺着催吐时,一定要嘱咐患者歪着头,不要把吐出来的东西再吸到气管里去,那样容易造成窒息,可能导致人死亡。患者处于意识不清或者频繁抽搐时不应催吐。(2)洗胃。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要尽早接受彻底洗胃,一般在中毒后6小时内,最好用洗胃机彻底清洗,在没有洗胃机的情况下,先要下一个胃管,从胃管注入300~500毫升清水,再抽出胃里的东西,再打水、再抽,反复多次,并尽快转送有洗胃机的医院。如果送到了医院,洗胃需与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等治疗同时进行,紧急时可先用这些药物治疗后洗胃。(3)导泻。目前主张洗胃后可从胃管注入硫酸镁20~40克(溶于20毫升水)或注入20%甘露醇250毫升进行导泻治疗。这可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排泄。

3.医院内护理注意事项 在医院内,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的神智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进食量,出汗量,大小便情况,患者在频繁呕吐、大汗、洗胃、进食减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按医嘱补液,但输液速度不可过快。在患者意识清醒后24~48小时内最好暂停饮水进食,以防病情反跳。如出现心慌、胸闷、没劲、气不够使、食欲缺乏、唾液明显增多等,为中间综合征先兆,应立即进行抢救,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4小时和中毒后2~7天是死亡的两个高峰期。近年来因中间综合征死于第2个高峰期的患者在不断增加,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决不能减量过快或较快停药,而应继续观察病情3~5天,防止病情再度恶化。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洗胃或催吐治疗以后一般要禁食1~2天,在这几天中,医生会给患者输注一些营养制剂,所以不必担心患者营养不足,千万不可自作主张给患者喂饭。必要时可再洗胃,以彻底清除胃内残留毒物,应从流质开始过渡,一般进食小米粥、面片汤、米糊,逐渐加一些面包、软米饭、馒头以及纤维素样的食物,如红薯、南瓜、菠菜等,病情稳定后再增加蛋白质(如肉、蛋、奶)到普食。

患者的心理护理:因防护不当中毒的患者容易精神紧张,我们应耐心解释关于中毒的一般知识,经过治疗可完全恢复健康,消除其恐惧心理。

对口服自杀的患者我们应耐心开导,鼓励其增强生活的勇气,心胸开阔,促其摆脱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配合治疗与护理:为防止再度不测,选好身边陪护人员很重要,一般为对患者最有感情的人陪护较合适,这样较符合轻生者的心理需要,并有助于劝导患者解除轻生念头。(二)“百草枯”中毒

此农药毒性极大,数毫升即可致命。如果是皮肤接触中毒,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目前医学界并没有针对口服“百草枯”的特效解毒药,但医生根据“百草枯”遇土毒性降低的特点,摸索出了一种喝泥浆水解“百草枯”毒的方法。一旦发现“百草枯”中毒者,应在第一时间内(最好在1个小时内)让患者服肥皂水,目的是让中毒者把“百草枯”吐出,并服用泥浆水。泥浆水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先找适量的没有农药污染的黏土,对入水并用纱布过滤,让中毒者喝下即可。

当然,喝泥浆水的同时,应赶快拨打医院的急救电话。

专家提示:有些医院救治“百草枯”中毒者时,习惯性地给患者吸氧,其实是错误的,吸氧只会加速患者肺部的损伤,将患者推向死亡边缘。在“百草枯”中毒救治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在患者呼吸系统已经衰竭时,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医生才会选择给患者吸氧。(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表现与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相似,但其特点是:出现的临床症状较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而重,但持续时间短,中毒不深均能较快恢复正常。

因为它中毒后到出现不舒服的时间很短,所以在没有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就施洒这类农药时,片刻后人们就会感到不适而停止工作。此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引起的损伤主要是局部的。皮肤黏膜污染可引起局部烧灼感,痛、皮肤发红、皮疹等;眼结膜污染可引起灼痛、流泪、视物模糊等。因为即刻终止了接触,患者会开始感到好转,具体中毒症状一般在连续工作3小时后开始出现,开始的中毒症状为中毒者感觉不适并可能有呕吐、恶心、头痛和眩晕、疲乏和胸闷,以后患者开始大量出汗和流唾液(流口水)、视觉模糊、肌肉自发性收缩、抽搐,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少数人可能出现阵发痉挛和进入昏迷。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和遗留残疾,但通过污染的衣服或皮肤继续吸收农药的情况除外。极大剂量的中毒者引起重度中毒的人会出现昏迷、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损害、血压下降,严重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原则同有机磷杀虫剂中毒。(四)灭鼠药中毒

1.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1)中毒的表现。一般在摄入毒物3天后出现症状。可千万别在头几天觉得没什么事情,而把宝贵的治疗时间耽误了。在这最初风平浪静过后,中毒的人会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腹痛、不想吃东西、轻度发烧等。摄入量少者可不表现出血现象,数日后自愈。摄入达一定剂量可出现广泛的出血,如血尿、鼻、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咳血、血便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以至引起血压下降,导致休克。患者多死于脑出血、心包或心肌出血。(2)处理方法。

①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催吐、洗胃导泻,皮肤污染者用清水彻底清洗。这些具体操作请查看有机磷中毒章节。

②解毒治疗。这种鼠药是有特效解毒剂的,即维生素K,所以尽1早送到医院给予此药,是治疗的关键;送入医院对症治疗。出血量大者可输新鲜血、血小板悬液和凝血因子,激素防治颅内出血和肝肾衰竭。

2.毒鼠强中毒 又名没鼠名、四二四,民间名称“闻到死”“三步倒”“王中王”“好猫鼠药”“一扫光等”,对人畜有剧毒。(1)中毒的表现。它是一种神经毒,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全身包括肌肉抽搐,类似于癫痫。通常发病是很快的,最短的大约4分钟就可以发病。在最初进入人体后,会感觉口舌发麻、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很快人就出现抽搐,呈癫痫大发作样表现,两眼上吊、咬牙、吐白沫、胳膊和腿抽搐、每次持续1分钟到4分钟,严重的呈持续状态。意识慢慢开始不清,严重的呈昏迷状。精神症状出现胡言乱语、反应慢,长期后遗症变为智力低下。可造成多脏器损害,经积极治疗后可恢复。(2)应急要点。立即彻底催吐、洗胃、导泻,清除胃内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抽搐时,应适当保护患者,防止跌伤、肌肉撕裂、骨折或关节脱位等;背部应垫上衣物,避免背部擦伤和椎骨骨折;为防止咬伤舌头,用纱布缠压舌板塞入患者上、下齿之间,但要注意不要造成舌后坠,以免影响呼吸;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立即拨打120电话,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和进行后续治疗。

三、动物、植物毒素中毒

(一)肉毒毒素中毒

1.肉毒中毒的表现 发病急,与胃肠型食物中毒不同,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为全身软弱、疲乏、头痛、眩晕等,继而出现眼皮抬起费力、瞳孔扩大、复视、斜视及眼球各个方向活动困难。重症患者有咽不下东西、不能嚼东西、说话、喘气等困难,声音嘶哑或失音、抬头困难、行走摇摇晃晃、拿东西不稳、咳嗽、憋气、尿少,但肢体完全无知觉的少见。唾液积聚咽部,可引致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发烧、咳嗽。可出现腹胀、尿潴留(尿不出尿来)及唾沫和眼泪的减少等。体温正常或呈低热,神志始终清楚,知觉存在。

2.肉毒中毒后处理 目前,对于肉毒中毒还无特异的治疗药物,要尽早、足量应用特异性肉毒抗毒素治疗,只要临床诊断明确,应立即使用,不能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广大农民朋友主要是充分认识这个疾病,向医生提供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是关键。

对于这个疾病,一定要注意预防:严格管理食品,尤应注意罐头及火腿等腌腊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正确的食品消毒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食物中有肉毒杆菌时如有产气、变味等现象,切勿尝食可疑食物。罐头盒鼓起者(胖罐头)及色香味改变者,必须煮沸后丢弃,亦不可用以喂饲家畜。腌腊食物及家庭自制的瓶装食物应煮沸6~10分钟后始可进食,禁止食用发酵或腐败的食物。(二)河豚中毒

1.食用河豚后中毒的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5小时,进食量愈多,潜伏期愈短。恶心、呕吐、口渴、腹痛或腹泻;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眼睑下垂、四肢乏力,继而四肢肌肉麻痹、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甚至瘫痪,或有排尿困难。严重者血压及体温下降,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呼吸困难、急促、浅表而不规则,瞳孔散大、昏睡、昏迷,最后发生呼吸中枢麻痹或房室传导阻滞,以致死亡。

2.送到医院后的处理(1)催吐。清醒者立即催吐。具体方法见农药中毒。(2)洗胃。洗胃排毒越早,越反复彻底,效果越好。洗胃液以用药用炭混悬液或1%碳酸氢钠液为好。洗胃至将胃内毒物完全排出后,灌注药用炭30~50克混悬液,再给硫酸钠或甘露醇导泻,必要时用淡盐水或肥皂水进行高位灌肠。(3)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肌麻痹时及时用呼吸器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惊厥时给予镇静剂。呕吐不止,可给颠茄类药物,剧烈腹泻可用止泻药,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等平衡。

一些中草药对河豚中毒有一定疗效。楠木(二层皮)100~200克加水300~400毫升煎至200~400毫升,口服或灌肠;鲜橄榄,鲜芦根各200克洗净捣汁服用;马兰草250克水煎服;蜀葵600~800克水煎口服。

对于此鱼的中毒,要加强宣传,炸、炖、烤、煮沸等并不能使河豚毒素失活,因此食用河豚鱼肉时必须掌握科学方法。去除所有内脏、皮肤、血液而仅食肉,且肉要切成小块,至少在水中浸泡3~4小时,多用手揉捏并经常换水。河豚毒素是水溶性的,水沥滤能有效地将其除去。(三)蘑菇中毒

1.中毒表现 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粪便常呈米汤样、血压下降与休克、昏迷,甚至肾衰竭(尿少、皮肤发黑暗黄)。这一型叫胃肠炎型。少数重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时,可出现瞳孔扩大、强直性痉挛、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有时可因急性肺水肿、呼吸抑制、昏迷而死。甚至有幻觉、谵妄、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这一型叫神经精神型。

2.蘑菇中毒后的处理 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急救时最重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对于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并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中医药治疗可选用以下解毒方:绿豆30~120克、蒲公英30~60克、金银花(干)30克、紫草根30~60克、大青叶30~

60克、生甘草9~15克,每日1剂,煎服。或者生甘草30~60克、绿豆30~120克,煎服。还可以泽泻、甘草各9克,雄黄(主含硫化砷)6克,煎服。(四)发芽马铃薯中毒

1.中毒后的表现 一般为吃完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咽喉部及口腔烧灼感和痒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有口腔干燥、喉部紧缩感。剧烈呕吐可至失水、电解质失衡、血压下降等。可有耳鸣、畏光、头痛、眩晕、发热、瞳孔散大、呼吸困难、颜面青紫、口唇及四肢末端呈黑色。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偶可引起肠源性青紫病,即由体外摄入或在肠内生成亚硝酸盐类,使血液中的部分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处理方法 吐胃、洗胃、导泻。适当饮用食醋。轻者多喝糖开水及淡盐水,重者静滴葡萄糖盐水,以促进毒物排出,并纠正脱水。经洗胃、给氧、静脉补液,颜面及(或)全身青紫仍无减轻,适当输血,常获显效。

预防马铃薯中毒,首先要不吃未成熟的马铃薯,妥善保存马铃薯,防止发芽。马铃薯应贮存在低温、无阳光直射的地方。购买马铃薯时应吃多少买多少,尽量避免长时间存放。不吃生芽过多、皮已呈黑绿色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及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可以食用。但是这种土豆不宜炒丝或炒片吃,因为毒素——龙葵素可溶于水,高热、煮透亦能解毒,故最好红烧、炖或煮着吃。另外,由于龙葵素遇醋酸极易分解,所以烹调时可以加些食醋,可加速龙葵素破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