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传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8:49:45

点击下载

作者:李穆南,郄智毅,刘金玲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上古传说

上古传说试读:

前言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文学的演进不仅有赖于人性的发展,也有赖于艺术成就的不断提高。例如,文学必须把基于人性——打上阶级烙印并不等于不基于人性——的强烈感情具体、丰富、生动、细腻地表现出来;寻求并把握最动人的瞬间;将作家的感情融入作品中的众多人物并使人物的感情更为丰满和鲜明、形象更为真实和凸出、其命运更能扣紧读者的心弦;把作家的感悟渗入作品的感情和人物;准确、优美地运用语言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等等。这是极其艰苦的创造。历史上的许多作家为此而不倦地探索并努力付诸实践。在这样的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原则,出现了种种具体的手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通过世代的积累,成为文学在艺术上不断更新的依据。没有这一切,文学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催生了璀璨夺目的文学明珠,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文学殿堂。《中国文学百科》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文学历史的大型百科丛书,它将中华5000年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加以综合整理,直观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以3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诗、词、赋、曲、小说、散文、游记等各个方面。

全书共分为24卷,具体内容如下:中国文学百科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百科之二: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百科之三: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文学百科之四: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文学百科之五:中国香港文学史;中国文学百科之六:中国台湾文学史;中国文学百科之七:上古传说;中国文学百科之八:神话传奇;中国文学百科之九:历代诗歌;中国文学百科之十:历代名词;中国文学百科之十一:历代名赋;中国文学百科之十二:文学名著;中国文学百科之十三:古典小说;中国文学百科之十四:古代散文;中国文学百科之十五:元代名曲;中国文学百科之十六:历代寓言;中国文学百科之十七:历代小品;中国文学百科之十八:历代笔记;中国文学百科之十九:历代游记;中国文学百科之二十:民间文学;中国文学百科之二十一:历代家书;中国文学百科之二十二:古代楹联;中国文学百科之二十三:历代碑铭;中国文学百科之二十四:文坛巨匠。

一部文学史所应该显示的,乃是文学的简明而具体的历程:它是在怎样地朝人性指引的方向前进,有过怎样的曲折,在各个发展阶段之间通过怎样的扬弃而衔接起来并使文学越来越走向丰富和深入,在艺术上怎样创新和更迭,怎样从其他民族的文艺乃至文化的其他领域吸取养料,在不同地区的文学之间有何异同并怎样互相影响,等等。要写好一部文学史,是一项浩大、繁难的工程。这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我们的实践与这目标之间肯定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中国文学百科》编委会2006年5月

神奇传说

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她,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的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里烦,就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睛的,快别看了!”

瑶姬不信,瞪起大眼,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里有呢?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邪念,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宫里去!”

瑶姬从没见过妈妈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很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一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她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了,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面细细地观看着,果然看见人们大多住的是茅屋,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破衣烂衫。她就叹气说:“他们真是好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知道了吧,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瑶姬越不好过。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了!王母娘娘拗她不过,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女大不当留呀。也许她是想去找女婿了,不妨将计就计。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早就打过瑶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过婚。只是当时瑶姬还小,没有说定。眼下见她来作客,就格外殷勤。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走进龙宫,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向两边分开,成了一条水晶巷子,通明透亮,还能看得见里边的鱼虾游来游去,也能看见水草在轻轻的摆动;还有各种珊瑚、贝壳,把瑶姬的眼睛都看花了。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明亮,原来这里到处挂着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让人把琼浆玉液放在玛瑙桌上。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仙女不要拒绝。”

瑶姬见座上再没有别人,心里怦怦直跳。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我们门当户对,又是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王母娘娘让你来,这不也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晓得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间。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他们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难。瑶姬正想上前去打听,忽见上空乌云滚滚,狂风呼啸,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道闪电,使人的眼睛发花,站不住脚;一声吼叫,就是一声声炸雷,使房倒屋塌,村庄成了废墟;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瑶姬仔细看了看,原来,这都是东海龙王派来的,它们要危害人间,让瑶姬在人间不得安宁!

瑶姬赶紧驾起云雾,靠近那些孽龙,好言好语,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不要再兴风作乱了。

孽龙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知道是瑶姬,就故意说:“黄毛丫头,你懂啥,别多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什么事?”一边说,一边闹腾得更加凶狠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她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一道闪光之后,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也全被杀死了,坠落到了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还在害人,它们的尸体变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现在的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使这里成了一片汪洋的大海。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瑶姬看到百姓还在受苦,就不忍心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神女《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苦累了几年,最终还是把三峡开通了,使江水流进了大海。据说现在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给大禹的地方。

再说,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于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很想念瑶姬,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吧!”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妹们久别重逢,又是喜,又是悲,个个都快成了泪人。姐姐们对她说:“妈妈很想念妹妹,想得心都快碎了,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

瑶姬说:“女儿也盼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但是我还不能回去,我要照顾这些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可是姐姐,你们想想,百姓都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吗?”瑶姬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越追越近,很快就要追到了。瑶姬赶紧弯腰抓起一把泥沙,撒了过去。泥沙变成了几十支箭,就把虎豹都射死了。看到这里,有几个姐姐点了点头,便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步履维艰,他是来采药的,可是又得伤寒,病得快死了。瑶姬马上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那个人的面前。这下,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救了他的性命。看到这,又有几个姐姐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一会,江里又过来了向上游去的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可是船还在往后退。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立时刮起了顺帆风,使船飞驰起来,顺利地向上游航去。看到这,姐姐们就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然看见田里的禾苗一片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还流下了眼泪,顿时,这些眼泪变成了雨,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池塘都下满了,把堰也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油油的了。

姐姐们都看得眉开眼笑,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妈妈年纪大了,也要人照顾;百姓们太苦了,也要我们的保佑。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在人间吧。”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留下来的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风、圣泉、登龙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

桃花仙子

当初,孙悟空还在天宫当弼马温的时候,有一天来到御桃园。他看到一个个仙桃又红又大,乐得悟空抓耳挠腮,“嗖”地纵上桃树,大吃起来。吃着吃着,悟空心想:“仙桃虽好,可这园子里的风光哪能比得上俺老孙的花果山,还不如回去!”说走就走,一个跟头,悟空就想跳下天宫,回到花果山去。

但是当他刚来到南天门,一个人跟了出来,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看管桃园的桃花仙子。大圣发觉有人追赶,连忙一闪身不见了。

桃花仙子按住云头,向下打量,只见一片青山,几湾绿水,一簇簇花丛,桃花仙子越看越喜欢,竟把追赶悟空的事给忘了。她心想:索性游它一游,也不枉来人间一趟。想罢,便顺着山间小道一直往前走,不觉就离开了她自己所在的望海楼,进入三无宫,穿过自在天,转过风口岭,下了十八盘,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去处。

仙子觉得有点口渴了,四处打量,想找点水喝。忽见远处一片小小桃林,又听到一阵悦耳的山歌声从林内传了出来。桃花仙子大喜,急忙迎着歌声寻去。她绕过一棵棵桃树,发现唱歌的是一个年轻后生,正在收摘毛桃。仙子有点害羞,半转过脸去,细声问道:“这位小哥哥,我是行路之人,口渴难忍,能不能给碗水喝?”后生见有人问他,停住了歌声,忽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子,不禁脸红了起来,连忙答道:“姐姐,请吃几个桃子解渴吧。”说罢,从树上摘下几个桃子,双手捧了过来。

桃花仙子谢了谢,也不推托,顺手拿了一个,咬了一口,不禁皱起眉头,失声喊道:“哎呀,怎么这么难吃呀!”后生忙说:“姐姐,这棵树上的桃子,还是我们云台山里最好的哩!”仙子惊奇地说:“怎么你们这里最好的桃子竟是又苦又涩的?”后生答道:“听老辈人讲,我们这山里原来也有上好的桃子,个个又红又大,又甜又脆。后来因为天上的王母娘娘要开什么蟠桃大会,看中了我们这里的桃子,便派天兵天将下来,把我们的桃树全都移到天上去了。”

后生说到这里,看到仙子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便又解释到:“这片桃林,还是我太祖爷爷偷偷藏起的一个桃核,后来培植起来的。”仙子这才恍然大悟。她心想:自己多年为王母娘娘精心管理从地上偷去的桃树园,不是太对不起人间吗?桃花仙子再看看这又酸又涩的毛桃,又看看面前这个淳朴忠厚的后生,不禁低头沉思起来。这时,后生却憨乎乎地说:“姐姐,你为何不吃桃子。”桃花仙子又望了望他,心里一热,两颊飞红,心想:我何不仿效织女姐姐,嫁给这个勤劳忠厚的后生,长期居住人间,与他共同培植桃树,不就可以实现我的愿望了吗?

于是她转身对后生说道:“小哥哥,这个桃子实在难吃,你把我带到家中烧碗茶喝吧。”后生开始面露难色,但一想人家既已开口,又怎好推托?于是挑起担子,带着姑娘向家里走去。

转过几道山,眼前一间茅屋,冷冷清清,靠在山前。后生打开屋门,请姑娘进去歇息。自己便抱了一捆干柴,跑去烧水。桃花仙子进入屋内,四处打量,发现这间茅屋虽然简陋,但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竹几上还摆着几桃花仙子个木刻的桃子,各色各样,有水蜜桃、白玉桃、蟠桃……刻得十分神似。仙姑暗自称叹不已,她对后生的爱慕之情不觉增添了几分。正打量间,后生端水进来,捧给仙子。仙子接过来,喝了一口,微微一笑,指着竹几上的几个木刻桃子问道:“这是你刻的吧?”后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仙子又问:“你见过这样的桃子吗?”“我只听老人说过。不过我很想让我们这里的山再结出这样的桃子来。”

仙子听到这话,不禁露出钦佩的神色,含情脉脉地打量着后生,那后生也情不自禁地偷偷打量着仙子。桃花仙子思考了一下,然后抬起羞红的脸,鼓足勇气向后生说道:“小哥哥,巧妇虽巧,难为无米之炊。我倒有一个想法,不知哥哥是否愿意。我父母双亡,如今孤单一人,家中原有几棵祖传的良种桃树,可以移来,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后生听罢连声叫好,但忽然想起她是一个年轻女子,我与她朝夕相处多有不便,说道:“姐姐,好倒是好,只是我们……”桃花仙子嫣然一笑,轻声说道:“小哥哥如若不弃,我愿意随时同桃树嫁到此山。”

从此以后,他们双双早出晚归,不辞辛苦,精心培植桃树,不到三年工夫,原来的那片桃林渐渐扩大,漫山遍野果实累累,每个桃子都鲜红白亮。

再说,王母娘娘又要开蟠桃大会了,命仙女们往御桃园来摘桃,但众仙女都空手而回,惊慌失措地报告道:“御桃园零落破败,根本无桃可摘。”王母大惊,急宣桃花仙子上殿。不一会儿有人回复说:“桃花仙子早已不知去向了。”王母大怒,急派天兵天将四处搜寻,依然踪影全无。

王母心疑,驾起云车,亲赴南天门,俯视凡尘。只见黄海之滨的花果山中,一片桃林,果实累累。王母不由大怒,急命天兵天将下去——毁掉桃林,宣召桃花仙子速回天庭。天兵天将领命而去,顷刻之间,雷电大作,一片桃林,化为灰烬。后生与桃花仙子急忙往外奔逃,半路上被天兵天将拦住了去路。这时,后生才知道,他的妻子是天上的仙女,即将回到天上去,不由心急如焚,栽倒在地上。桃花仙子怒火中烧,拒不听命。天兵天将无奈,只好空手回去向王母娘娘复命。王母娘娘见后生已死,桃林已毁,心想:“贱人的路已经到了尽头,自会返回天庭的。”

桃花仙子等天兵天将走后,急忙扶起丈夫,见他口吐鲜血,早已命绝。仙子肝肠寸断,含着眼泪将丈夫安葬在桃林的灰烬之中。整日守在坟边,啼哭不止。一日,坟顶忽然生出了一株小桃树。桃花仙子看了半日,心中明白:这定是我丈夫壮志未酬,化身为桃树,我一定不负丈夫的心愿,让桃林再布满此山。于是,她强忍着悲痛,精心培植这株桃树。但是三年过去了,桃树渐渐长大了,然而就是不开花,也不结果。“地下三年,天上一夕。”王母娘娘返宫后,发现桃花仙子仍在人间,心中诧异,便变成一个老婆婆来到了云台山,想看个究竟。只见桃花仙子正在一株桃树旁苦守,王母娘娘便假装过路人上前问道:“姑娘,听说此处桃林原来很茂密,怎么现在只剩下这一株了?”桃花仙子答道:“原来的桃林,已经被雷火毁尽,这株桃树是我丈夫所化的。”王母娘娘假声假意叹道:“既然你丈夫已死,化为了一棵桃树,你又何必苦守在此呢?”

桃花仙子答道:“我要实现丈夫的遗愿,使这株桃树变成很大的桃林!但是不知为何,三年已经过去了,此树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王母娘娘说:“既然如此,你就更不该苦守了。再说已进隆冬,此树定难成活,你不如回家去罢!”话未说完,就见天气突变,大雪纷飞而下,顷刻之间,百里云台山一片雪白。

然而桃花仙子还是不为所动,毅然说道:“我誓让这棵桃树开花结果!”王母娘娘见她如此坚决,心中勃然大怒,又生一计。她便冷冷地笑道:“若要此树结果,除非用你的鲜血化作桃花。”说罢,飘然而去。

桃花仙子这才明白老太婆就是王母所化,便哈哈一笑:“要我鲜血,这有何难!”于是拔下头上的金簪,照准心窝猛地刺了下去。只见一腔热血,洒满了桃树。顿时,点点鲜血,绽开朵朵桃花。

从此,年年隆冬,花果山山上漫山桃树,总是在冬天长满累累硕果。

牡丹仙子

关于牡丹仙子,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光武帝刘秀起义时候,被王莽的大将王朗追杀。一天,刘秀疲于奔命,逃到了北郝村。此时天已过午,刘秀又饥又渴,两眼直冒金星,在村中到处寻找藏身之地。兵荒马乱的,老百姓见到这个顶盔贯甲的将军,手提宝剑,满面血污,非常害怕,纷纷关门闭户。刘秀无奈,只好由东向西走去。

却说村西有一户姓郑的人家,只有父女二人。这天郑老汉刚好去舅爷家帮忙劳作去了,家中只有十六岁的女儿颦颦。颦颦生性好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怎么能耐得住性子呆在家里呢!于是带上房门,到村西弥陀寺去玩耍。这弥陀寺年久失修,偌大的院子只有一个老和尚看护,香火日衰。惟有后院一簇大牡丹,花大如盘。

颦颦走到院中,知道老和尚出去云游化缘,不在寺里,就一个人来到寺后的牡丹园中采摘牡丹花玩耍。

刘秀好不容易也来到寺中,忽听得村子里人声鼎沸,马嘶狗叫。原来是王朗的追兵赶到了!刘秀暗叫:“不好!”急忙向寺后跑去。到庙后一看,刘秀大叫“完了,完了”。原来寺后空空旷旷,除了一簇牡丹,没有什么可以遮拦的。此时此刻,颦颦正在采摘牡丹花,见一个青年将军慌慌忙忙跑进来,非常害怕。刘秀安慰道:“姑娘莫怕,我是落难之人。外面贼人正在搜寻我,请你千万想办设法搭救我才好!”颦颦惊魂未定,情急之下将刘秀一把拉入牡丹丛中,又把采摘的牡丹花撒在缝隙之中。

王朗带领兵丁一路赶来,见刘秀跑进村庄,三拐两拐就不见了。他们在村中搜查个遍,也没有找到刘秀,只好一直向前紧追,追到村外也没有发现刘秀的踪影。忽然,他们看见前面有一座寺院,王朗命令手下到寺中搜查。兵丁们把寺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在里面翻了个底朝天,仍未发现刘秀一根毫毛,只见到一个姑娘,就把她带到王朗面前。

王朗问道:“你可曾看到一个顶盔贯甲的人从这里走过?”

颦颦非常害怕,面色惊慌,结结巴巴地说:“我只看见一个人向寺院西边跑过去,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王朗求功心切,指挥人马向西直奔而去。颦颦这才瘫坐在庙门台阶上。

刘秀此时却是人事不醒。原来,一天的拼杀奔逃使刘秀早已累得精疲力竭,加上刚才情急攻心,一下子就昏厥过去了。颦颦见王朗的人马确实走远了,才想起寺后的青年将军。她跑到寺院后面,见青年将军仍然藏在牡丹花中昏睡不醒,觉得非常好玩。颦颦仔细端详,见他虽然满面血污,却生得眉清目秀,鼻直口方,英俊异常,不由产生爱慕之情,她暗自思忖:“若是能嫁得这样的郎君,也不枉此生了!”她正看得出神,刘秀已经醒转过来了。这样,四目相视,眉目传情,两人不由得面色羞红。刘秀深情地说:“姑娘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敢问姑娘尊姓大名?”颦颦羞怯怯地做了回答,刘秀也报出姓名。

由于劳累过度,饥寒惊扰,所以危险过后,精神一松,刘秀就病倒了。颦颦用手一摸,感到刘秀额头似火炭一样,不由着起急来。她将刘秀在庙中安顿好,就急急忙忙地回家想办法。

且说郑老汉晚饭时分回到家里,见女儿还未回来,不免担心。正在门口张望的时候,见女儿疾步跑了回来,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父女俩打过招呼,颦颦急忙去做饭。不一会儿,就飘出饭菜的香味来。颦颦托词村头七婶家的小豆子受了风寒,向父亲讨了些日常草药熬上,然后就带着饭菜和熬好的药,向弥陀寺而来。刘秀正在寺中躲避疗养,听得有人进来,急忙躲在花丛之中,看见是颦颦姑娘进来,这才站起身,迎上前去。刘秀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见到饭食欣喜异常,连连道谢,然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看着刘秀饥不择食的样子,姑娘又心疼又爱怜,不由得出起神来。端详着刘秀英武的面容,思绪飞扬,想像着眼前的这位年轻将军怎样地凯旋,怎样地向父亲提亲,怎样地迎娶自己,怎样地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刘秀一口气把饭吃完,又把牡丹仙子药喝了,身上也暖和多了,见颦颦姑娘正含情脉脉出神地看着自己,不由得不好意思起来,直涨得面颊通红。颦颦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心迹表露,红霞飞上了双颊。

刘秀此时思绪万千,回想起义时起,风餐露宿,身边从没有一个如此体贴自己的人,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而颦颦妩媚动人的青春气息又是那样地撩人,不由得也心猿意马。毕竟是征战多年的将军,见多识广,豪气冲天。刘秀把拳一抱,一揖到地:“刘秀蒙尘落难,多亏姑娘相救,才幸免遭擒,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姑娘秀外慧中,令我一见钟情,如蒙不弃,愿与姑娘,结为百年之好。”颦颦姑娘心里甜甜的,使劲地点点头。两个年轻人患难见真情,山盟海誓,私订了终身。

一连十多天,刘秀在颦颦姑娘的照顾下,恢复了元气。这天,刘秀想了许多事情,对颦颦姑娘说:“颦儿,我是义军首领,肩担很重,几万弟兄在等我消息,我不能再修养下去。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颦颦姑娘听到这话,已是泪流满面,悲痛欲绝,说道:“将军身系国家安危,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而受到牵累。我已是将军的人,自然守志终生,以等候将军的凯旋归来。”两人生离死别,互道珍重。刘秀就与她拜别,绝尘而去。

刘秀与颦颦姑娘一别就是七八年。

战乱频频,人海茫茫,刘秀杳无音信,颦颦姑娘望眼欲穿。由于颦颦是远近闻名的俏姑娘,刚开始有不少人家托人说媒,可以说是踏破了门槛。可是,颦颦一家人也没有应允。渐渐的,人们便以为颦颦眼界太高,到后来,门前日渐冷落,最后,便没有人再来提亲了。郑老汉急得没有办法,只是伤心落泪,哀叹老伴死得太早。颦颦也由开始对刘秀的满怀希望,到后来对刘秀的热切期盼,最后,望眼欲穿,郁郁寡欢,思念成疾,一病不起。

这年春天的一天,颦颦还病卧在床。一连数十日水米不进,致使颦颦形销骨立。颦颦把父亲请到床前说:“爹爹,女儿恐怕不行了,未能在您面前尽孝,还惹您生气忧心,女儿非常惭愧。只是女儿心中还有一件大事,女儿必须告诉爹爹。”

郑老汉听到这里,已是痛不欲生,说:“颦颦,眼见你病成这样,爹爹我心如刀绞,孩子,有什么话,你说吧!爹爹一定想办法去做。”颦颦便把当年怎样遇到刘秀,怎样搭救于他,怎样私定终身,全都说给了父亲,郑老汉这才如梦方醒。

颦颦拉着父亲的手说:“爹爹,女儿恳请父亲千万不要责怪刘郎。只是女儿福薄命浅,与刘郎有缘无分。女儿只求爹爹把我葬在弥陀寺后的牡丹花旁,我要陪伴牡丹等待刘郎的到来。”颦颦又让父亲把铜镜递给她。望着镜中自己憔悴的面容,颦颦不胜自悲,轻轻叫着刘郎的名字,抱撼而终。弥陀寺中的牡丹花这年开的全是白色的花,像雪一样。

转眼到了第二年秋天。这天,北郝村外由远渐近忽然传来鼓乐之声。人们纷纷传告,说是新登基的皇帝来村里迎娶娘娘。鼓乐仪仗直接向郑家逶迤而来,浩浩荡荡摆在了郑家门口。刘秀从高头大马下来,龙袍鎏冕,气宇轩昂,直进郑家。

郑老汉跪倒磕头,迎接圣驾。刘秀不见颦颦出来很是纳闷,开口说道:“郑卿家请起!孤王今天特来迎娶颦颦,快请颦颦随驾回宫。”

郑老汉早已大放悲声,哭诉说:“颦颦已经故去了!”

刘秀如五雷轰顶,一下子呆呆地站在那里。半晌,眼泪才从眼里滚落下来。

刘秀换了常服的皂衣,由郑老汉陪着来到了弥陀寺。他睹物思人,悲从心来,手抚着牡丹的枝叶,痛心不已。想当年,自己是风华正茂,颦颦是娉婷袅娜;到现在,自己是龙袍加身,颦颦却是黄土一堆。叹只叹,人生无常有限,悲只悲,物是人非泪如雨。

这时,牡丹的枝叶被刘秀的眼泪打湿了,忽然娑娑一抖,竟开出满枝的红花来。花大如莲,芳香四溢,灼灼华光,映红天际。牡丹花似有灵性,随风盈盈下拜,刘秀感慨万千。于是,封牡丹为花中之王,封颦颦为牡丹仙子。

一时间,祥云飘飘,鸾凤和鸣。颦颦站在最大的一朵牡丹花上,由祥光托着,随着仙乐袅袅,百鸟漫舞,冉冉升在空中,飘然而去。

从此,弥陀寺的牡丹成了神,人们给牡丹仙子修庙塑像,香火不断。最为神奇的是,这株汉代牡丹很有民族气节。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柏乡城后,非常垂涎汉牡丹的花容和灵性,就把汉牡丹连根挖走,种在自己的炮楼里。可是,牡丹却枯死了,任凭鬼子浇多少水,也没有复活。可是,在鬼子投降那年,弥陀寺的牡丹却又发芽了,茁壮生长,枝繁叶茂,并且开出满枝的红花来。

寿老彭祖

彭祖是颛顼的玄孙,他的父亲陆终娶了一个妻子,是鬼方氏的女儿。妻子怀了三年的身孕,孩子还是生不下来,肚子胀得鼓鼓的,很是难受,最后没有办法,只好用刀子划开了。剖开左边腋窝的下面,就从左边的腋窝下生出三个儿子来,可是肚子还是鼓鼓的,于是又剖开了右边的腋窝,随即又从右边的腋窝生出三个儿子来。彭祖是右边腋下第一个生下来的孩子。

彭祖本来姓钱,名铿,他经历了尧舜禹时代,经历了整个商朝,一直活到周初。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的人。因为他活得这样长,世人都称他为寿星、寿老。彭祖为什么能够活这么久而一点也不显得衰老呢,也许跟他是天帝的子孙大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彭祖生性澹泊,不关心世间俗事,不追求功名荣耀,专心致志钻研长寿之道的结果。

据说他的师傅传授给他《九都》等养生延年的经书,彭祖花费自己毕生的精力潜心研读,融会贯通,进而学以致用,把延年益寿的方法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每天早上,彭祖都要服用水桂云母粉、糜角散,以使脸面容颜焕发,长葆青春。他常常盘腿危坐,凝神屏息,调养声气地练功,一练就是一天。有时从早晨到晚上,他调理好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骨,舒展周身。他脸上从来没有怒容,总是笑口常开。在疲劳甚至生病之时,也无需吃药,只需运用气功,潜转内力,便能够驱除疲劳,治愈百病。

到商朝末年的纣王时,彭祖已经活了七百六十七岁了,但是看上去却一点也没有衰老的样子。纣王很羡慕,请求彭祖告诉他长寿的办法。彭祖知道纣王无道,总是支吾不说。纣王也很倔强,看到彭祖不肯告诉自己,便死缠住不放。彭祖无法,就说:益寿延年的办法当然是有的,但是我从不管尘世的杂事,见闻很浅薄,实在说不出个什么条理来。我就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吧。从我年轻时一直到现在,我娶了四十九个妻子,这些妻子也都先后去世了。我的妻子给我生了五十四个儿子,他们也都夭折的夭折,死的死,已都不在人世了。我经历过无数的人生患难,曾经在精神上受到过很大的打击,后来慢慢的就不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了。你看我从小的时候,一身干瘦,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恐怕将不久于人世啦。你要请求长寿的办法,还是去问问别的人吧。说完,彭祖一声叹息,就飘然而去,不知到了何方,只是再也没有出现在殷商,他怕纣王再来烦他。可是,又过了七十多年,有人看到彭祖只身一人,骑着一匹瘦弱的骆驼,游行在流沙国的西部边境地方。后来,纣王得到了几片散落的《九都经》竹片,便召集群臣认真研究,供他享用。纣王通过亲自效法之后,果然很灵验,他不断演练这种道术,却也活了三百多岁。

那时还有一个叫采女的女子,也是一个很懂长寿之术的人。她遇到彭祖的时候已经活了二百五十岁,看上去却只是豆蔻年华,芳龄二八。彭祖见采女在益寿方面有一定的根基,决心指点指点她。就跟她说道:“养生之道,冬天保暖,夏天防暑,跟随季节,适时调节;娇躯美貌,品尝娱乐,节制欲望,流畅精神;知足常乐,不贪不厌;八音奏鸣,五色相宣;听觉视觉,和悦欢乐;心平气和,天年颐养。这些就是养生的要诀。再次,凡事要有限度,超过限度,便不能养生延年,相反会找来祸患,这是应该忌讳的。”接着彭祖又对采女说:“要想成为神仙,进入天仙天界,做到驱鬼遣神,并能凌空驾云,就得服用金丹。金丹我不能炼成,因为我的德行还不够。大宛山有个青精先生,已经活了一千多岁了,面相还跟孩童一般。他能够整年不吃一点东西,也能够一次吃完一年的食物。”

采女听了彭祖的话,连连称道,心中十分赞服。彭祖最后说:“伤神害性的事情太多了,用脑过度能伤人,忧虑悲伤会伤人,极度高兴会伤人,愤怒郁结会伤人,急急追求会伤人,阴阳失调会伤人……避开各种伤身的事,顺着阴阳之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我的师傅传授给我一部《九都》圣经,一共一万三千余字,记载的全是养生的要诀,你跟这彭祖书有缘,现在传授与你。”彭祖把书交给采女之后,就再也没有在人间出现过。

彭祖曾在武夷山上住过,那时武夷山洪水泛滥成灾,周围的老百姓过着非常穷苦的日子,洪水来时,都只能躲进山坳里去。彭祖就带领当地的百姓披星戴月,餐风饮露,含辛茹苦,开山治水。因为赐给了人们恩泽,于是人们尊称他为“彭祖”。彭祖在武夷山时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彭武,一个叫彭夷,兄弟俩聪颖过人,智勇双全,从小就跟彭祖翻峻岭钻密林。彭祖离开之后,两兄弟不忘父亲重托,扛起锄头,拿着斧子,背上弓箭就进山了。他们挖出了九曲十八弯,治住了咆哮的山洪。他们砍倒了荆棘,开出了一片片良田。他们种上了一垄垄岩茶,栽上稻谷和果树……兄弟俩又用弓箭射死了猛虎,除掉了恶豹,把山上捉来的野兔、野鸡、野猪等送给村里的乡民饲养。他们还在山上种了香花瑞草以及珍贵药材,把山山水水装点成了人间仙境,百姓们从此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彭武、彭夷死后,人们为纪念这一对开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们的名字为此山命名,称这座为“武夷山”。

除了武夷山,与彭祖有关的山还有彭祖山。彭祖山原名仙女山,是彭祖修身养性的地方之一,也是彭祖归天后埋葬的地方,距离成都仅六十公里,蕴藏的巨大历史资源及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是一个四川人不可不看的地方。彭祖山后是仙女湖,这是一处极幽静的去处,凭湖垂钓,无论是打牌还是下棋都是最好的去处。

月下老人

传说,月老的手里有一根根的红线。人在出生前,月老用红线把一男一女的脚脖子拴在一起。所以,在人间,两个有缘的人,无论在天南海北,都能走到一起!

唐朝时候,有一位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位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我在给他们牵红线。”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道:“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似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再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月下老人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了,看她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经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爱妻的眉间会有疤痕的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很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那个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呀?”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异,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件事的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俩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上了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八仙过海

据说有一年的三月初三,三界神仙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位仙人应王母娘娘的邀请,赴瑶池参加蟠桃盛会。他们也难得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神仙聚会,于是开怀畅饮,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筵席散了之后,他们驾起祥云,飘飘荡荡来到瀛州,想借此雅兴神游一番。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东海边上,只见白浪涛天,一望无际。忽然,哗啦一阵巨响,浪壑当中陷出一座金碧辉煌的琼楼玉宇。八位仙人不禁瞠目结舌,不由自主道:“这真的比瀛州还要胜十倍,四海之内再难以寻找到这么好的地方了!”

吕洞宾带着几分醉意道:“早就听说东海浩瀚无边,果然名不虚传,我们何不乘兴遨游一番呢?”

汉钟离连忙阻止到:“听说东海龙王兵多将勇,又骄傲自矜。如果他不欢迎我们,岂不大煞风景!各位仙友已多贪了几杯,万一酒后失言,引起事端来也不好呀!”铁拐李不服气地说:“我们八位都不怕恶,也不欺善,总也不能长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啊!大名鼎鼎的八大神仙,还怕他鳌龙不成?这岂不成了笑话!”众仙听了面面相觑,一时就还拿不定主意,不知听谁的好。这时铁拐李接着道:“别说老龙长了两支尖角,就是遍体生角,我们也能胜他几十倍!”汉钟离冷笑一声说: “仙长信口开河,夸下海口。俗话说:朋友万言难识知己,结冤仅要片言只语,我等本重于修身养性,还是不要跟人家争斗的好,不如快快回去吧。”八仙铁拐李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龙头虬曲的拐杖掷入惊涛骇浪之中,立刻,这拐杖就化成了一条小龙舟。铁拐李跳上小舟,往波涛中直冲而去。

其他的几位仙人担心仙友遭到什么意外,就有人想跟随而去看个究竟。第一个跟着去的是汉钟离,他以乐鼓凫水,紧紧地跟着铁拐李去了。

站在一旁的张果老牵着一只瘸腿的毛驴,朝背上倒着坐了上去,然后对驴子吆喝了一声。只见瘸驴竖起两耳,昂首嘶叫了一声,扬起四蹄,踩着波浪,如履平地,飞也似的也跟了上去。

年轻潇洒的韩湘子,屏足八仙过海气,唇抿舌舔,对准笛眼,轻轻吹曲而随。笛音直冲九天,浪涛似乎也听懂了这乐声一样,醉迷迷地闪开了一条通道,韩湘子沿着这条通路,翩翩地跟了上去。

何仙姑身背姹紫嫣红的花篮,篮里有从昆伦仙山采来的五颜六色的奇葩异草,馨香扑鼻。这东海水晶宫中的龙婆龙女、虾妯鱼娌见,就个个争先恐后来抢夺蓝采和篮里的鲜花,插在自己的鬓髻上。一霎时,宛如一簇簇五彩缤纷的花丛。那仙篮里的花取之不尽,于是龙女们用花轿抬着何仙姑进了龙宫,并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

手执拂尘的吕洞宾,从腰间解下黄澄澄的宝葫芦,揭开葫芦盖,左右摇晃了一下,顷刻间缕缕雾霭缭绕,结成一朵绚丽的彩云,托住他的莲花座,载着吕洞宾,飘悠悠如乘小船,也跟着去了。

曹国舅很调皮,他拿出他那油光溜溜的竹板,演奏起了民乐俚曲,吟古唱今。鳖臣龟相听得摇头晃脑,惬意乎乎,让曹国舅脚踩背鳖肩,乘风破浪,飞快地跟了上去。

蓝采和不紧不慢,小心翼翼、稳稳当当地放下自己那璀璨的玉板,须臾间银光灿烂,霞光如飞弧般直照射龙宫。这霞光飞溅起惊天的骇浪,震得龙宫的楼宇琼台瑟瑟摇动不已。

再说正在饮酒寻欢的东海龙王,看到龙宫如此不得安宁,赶忙叫海夜叉四面去打探。不一会儿海夜叉就已打听清楚了,原来是八大神仙醉游龙宫,正在各显神通。龙王闻奏,勃然大怒,不禁呲牙咧嘴大声喝道:“八仙欺人太甚,简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他们几个不过是艺民俚夫,得了一点仙术,就来我东海如此放肆!我非得见识一下他们不可。”说罢,头一扭,显出了原形,张开血盆大口,蹿出海面,一口衔住蓝采和的那块玉板,潜入了海底去了。那玉板凝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龙王拿回八仙剪纸来之后,整个龙宫立刻光华四溢,如同收集了天上所有的日月星辰一般。

东海龙王十分高兴,忙请来众位龙族兄弟,至亲密友,一起来观赏。

而在水面上的蓝采和,在丢了无价之宝后,众仙都有点后悔莫及,都埋怨铁拐李一意孤行,以致到了如此境地。

铁拐李本来脾气暴躁,看到大家对自己这样,于是叫道:“你们不用担心,让我去给这东海龙王一点厉害看看,这次非得好好教训这条老龙不可。”说罢,脚一蹬,来到了龙宫门前,他破口大骂:“老龙盗贼,我乃上界神仙铁拐李,你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我仙友的玉板!快快把玉板交出来,要不,我将这东海龙宫夷为平地!”

东海龙王自顾饮酒作东,对铁拐李狂笑道:“你这小小草芥游医,连自己的瘸腿都还未治愈,便想来水府圣地口吐狂言,大呼小叫,恶语伤人,真是自不量力!”

铁拐李也不再同龙王争执,就把他那铁拐杖狠狠地掷到了龙王的宫中,变成万丈长的巨龙,口喷熊熊火焰,把整个龙宫烧成了一片火海。龙宫里的虾兵蟹将见到如此阵势,早已惊慌失措,抱头鼠窜,四处奔逃。

这时其他各位仙友也尾随到了,各自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杀得东海龙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情急之下,龙王抛出了他的避火神珠,但是也经不起八位仙人的合力一击。

龙王知道自己再也斗不过这八大仙人,只好乖乖地把玉板捧还给了蓝采和,并将八位仙人迎进龙宫,赔礼认罪。龙王尤其将铁拐李奉为座上嘉宾,为他倒酒道歉。

铁拐李受到如此的优待,有些洋洋自得,他看到龙王道了歉,赔了礼,还交出了玉板,就举起拐杖变化为拂尘,蘸上少许水往四下一洒,一会儿功夫,沧海般的火焰就即刻被扑灭了。接着,吕洞宾又从宝葫芦里倒出万斛仙水,使得东海又重新碧波万顷,浩渺无边了。

道教传说

财神

民间普遍公认的财神,一般指的是赵公元帅。赵公元帅本名叫赵朗,字公明,陕西终南山人,他与捉鬼的钟馗是老乡。

赵公明,原是天上十个太阳中的一个,因为他们一齐出来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于是,尧帝命令后羿把其中的九个射了下来,财神赵公明的前身就是这九个太阳中的一个。这九个太阳被射下来之后,一个个坠落在青城山中,变成了九个鬼王,其中八个是恶鬼。他们到了人间之后,继续祸害百姓。剩下的一个,就是后来的财神赵公明,他改过自新,决定重新做人,于是托生在一个赵姓人家里,转世为人。他长大之后,他的父母就给他取名为朗,字公明。

赵公明早些时候,一直隐居在蜀中的名山大川之中,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从不过问人世的是是非非,也全然忘却了凡俗的黑白纷扰,一心只是虔诚地修身学道。一天,他云游到鹤鸣山。这鹤鸣山是一代道教天师张道陵精炼仙丹的地方。赵公明见这个地方林幽境清,山间云霭弥漫,觉得是个修炼道行的好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多盘旋了几天。

就这样,当赵公明在鹤鸣山逗留的时候,不期遇到了下山采药的张道陵。张天师看到赵公明很有道貌,而且觉察出他的道行也比较圆满了,就把他收为门徒。赵公明本来就打算在这个地方长久修行,并且他也知道,张道陵是一代道行很高的天师,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张天师收赵公明为门徒之后,就精心传授他法术。还赐给他一只黑虎让他骑着,并授给他一条护法鞭。这样,赵公明就日日夜夜守护在张天师的炼丹炉边,保护张天师安心炼丹。如此一来,张天师就能集中他的全部精力来炼制仙丹。

终于,在两年之后,张天师把仙丹炼成了。仙丹一共只有两颗,张天师自己服用了一颗,另一颗,他为了感谢他的徒弟,就给了赵公明,并要他当即服下。

说来也奇怪,赵公明服用了仙丹之后,就全身冒出白烟,浑身颤抖不止,一会儿功夫,就面目全非,脸变成了黑脸,还长出了浓密的胡须,跟张天师的形状外貌没有两样,而且言谈举止也很像。更为了不得的是,赵公明从此也就有了超凡的神力,并且能够变化多端。

后来,张天师就叫他镇守玄坛,尊号玄坛元帅。可是,赵公明上了申公豹的当,助商为逆,最后又被姜子牙降服了,并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让他领属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统管人间钱财,为民招财进宝。

现在,民间所供奉的财神赵公明神像,都是头带盔、身披甲、着战袍、执护法鞭、黑面浓须,形像十分威猛。在他的周围还常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以显示赵公财神的灵验。

据说,赵公的身边本来有一位财神婆婆的,但是这财神婆婆后来却被赵公明休了,他身边的那位善良的女菩萨也就再也不见了。财神关于财神赵公休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个穷叫花子,接连好几天都没乞讨到什么东西,饿得快要死了,就跌跌撞撞进了一间古庙。这个叫花子进了庙门之后,他什么菩萨也不拜,就径直走到赵公财神爷的塑像面前,跪下就拜,一个劲地祈求赵公爷爷赐给他财物。可是,当时的赵公元帅正在打瞌睡,朦胧之中,他不知道来了一个乞丐,也就没有听到这个叫化子的请求,自然也就没有接待他。然而,这个乞丐已经到了山穷水尽财神的地步了,如果赵公元帅不赐给他财物,他就会饿死,于是他又更加虔诚地跪下再拜。站在一旁的财神娘娘实在于心不忍,就轻轻地推了一下在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施舍给这个叫化子一点钱财。但是财神爷好像爱理不理的样子,打了两个哈欠就又偏到一边继续睡。财神婆婆非常同情这个叫化子,可是财权由夫君掌管着,自己又是丝毫作不得主的。现在夫君睡着了,对这叫化子不理睬,她不知该如何是好,总觉得不好意思让叫化子空手而回。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财神娘娘取下了夫君送给自己的一只金耳环,扔给了叫化子。

再说这个叫化子拜了很久,忽然看见神坛上扔下来一只金耳环,认为自己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财神,于是在深深跪拜之后,便离开了。可是,当财神赵公元帅醒来的时候,一眼看到财神娘娘少了一只耳环,就赶紧问这是怎么一回事。财神娘娘只好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财神爷爷。赵元帅听说自己的妻子竟敢把当年他送给她的定情之物送给了一个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就将财神娘娘赶下了神坛,最后又把她休了。所以,现在的财神像里就只有赵公元帅一个人了。

在民间,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赵公明的生日。在这一天,所有的商家都要以三牲来祭祀财神赵元帅,用香烛、水果等供奉于案前,来迎接财神爷,历代都是这样。但是,到了明朝之后,民间又有传说财神赵元帅是回民,于是北京、江苏、四川等地方,为了表示圣洁和恭敬,在供奉财神时就不再用猪肉了。实际上,说财神爷是回民,这可能是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之后,从阿拉伯各国带回进贡给明永乐皇帝许多财宝,这些财宝中也有财神的神像,这是阿拉伯国家的回教人为财神作的塑像,它揉合我国古代财神赵公明的形像,因为这样,俗话里至今还有“回回进宝”的说法。

灶神

灶神也叫灶王爷,他是传说中所有的神祇之中,官职最小的一个。但是,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他是一家的顶头上司。他一年到头长住在家里,掌管着这一家人平日善恶记录,只有到了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时候,他离开人间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善恶。如果这家人在这一年当中做过善事,那么在来年,上天就会给这家降下百福;反之,如果这家人在一年当中做过很多坏事,上天就会给这家人降下百祸。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作善降之百福,作不善降之百殃”的由来。

灶神有两只大坛子,一只叫做善罐,另一只叫做恶罐。若发现这家有人做了好事,他便记下来放到善罐中;如果发现了坏事,他就记下来放到恶罐中。最后作一次总的结算,到了每年腊月二十四日晚上小年夜的时候,他回到天上,按照两个罐子里的记录来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情况。人们为了讨好灶神,都会在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为灶神饯行。

其实,灶王爷本来也是天上的神仙。他是玉皇大帝的御厨,但是因为偷吃了玉皇大帝的供果,才被贬到人间,并且罚他永远坐在老百姓的灶台上,只能看着人家做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在每年的年末向玉帝报告人间的情况。由于他一年到头只能看着别人吃东西,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吃,久而久之就对人家产生了嫉妒,并且还有个“多嘴”的毛病。因为他主管一家的祸福财气,人们只得都把他敬为一家之主。每次主人在祭灶神的时候,都得在灶王爷像旁贴一对吉利的对灶神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摆上芝麻糖果供奉灶神。灶神特别喜爱吃这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吃多了就会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这样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就不会胡说八道了。

又有的传说,灶神原来是一个勤劳善良的长工。有一天,他家里的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瓶圣洁的水,十分甜润,家里其他人觉得这水很奇异,就都喝了几口,没想到喝完之后,他们都飘飘忽忽地飞到天上去了,成了天上的神仙。这水还留下一小瓶,这是给还在地里干活的长工留下的。长工干完活回到家里,已经又累又饿了,但是看到家里一个人影子也没有,并且火没生,饭没煮。一怒之下他就把桌子上的圣水往地上一泼,还准备摔家里的东西。说来也奇怪,这水波在什么东西上,什么东西就飞到天上去了。放在屋子角落里的犁,因为沾了几滴圣水,也飞上天变作了犁尾星座,火扇沾上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火扇星座,鱼笼沾上水飞到天上变成了鱼笼星座。这一刻,长工方才醒悟过来,可是圣水一滴都没有了。他十分悔恨,又见家人都已离他而去,就一头碰死在火灶上。后来,玉帝念及他勤劳善良,就让他做人间的灶神,由他在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汇报一次人间情况,同时也与他在天上的家人团聚一天。

关于灶神,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仡佬族媳妇,天天提心吊胆地怕灶神诬害她。所以她除每天细心办事外,总要在吃饭之前偷偷地供老天爷一次,乞求保佑。久而久之,老天爷被她感动了。有一次,这个媳妇舀饭的时候,不小心把几粒米饭撒落到了水缸底。本来灶神早就知道她在求老天爷保佑,所以一直在找她的岔子,这回算逮住她的辫子了。于是赶忙起早,鸡叫就上了天向玉皇报告:“这个媳妇抛撒五谷六米,弄得水缸里丢得有半缸的白米饭!”玉皇大怒:五谷六米本是上天所赐,怎么能随便糟蹋!他立即叫雷神下去劈那媳妇。

这时,老天爷对玉皇说:“现在下界怨气冲天,弄得我心神不宁,您是玉皇,办什么事都要慎重一些才好。还是叫雷公弄清事实,不要冤枉好人。”玉皇见老天爷说得有理,于是吩咐道:“雷神,老天爷讲得很公道,你要按实际情形好好地处理这件事。”随即,老天爷又给这个媳妇托梦说:“今天午时三刻雷神要来劈你了,你撒在水缸底的那几粒米饭,快捞起来吃掉,然后你再捡几小颗亮米石放到缸底,这样你就平安无事了。”这媳妇惊醒过来之后,立即按照老天爷指教做了。刚办完,天昏地暗,雷神就进了她家。灶神指着这个媳妇说:“就是她,抛撒五谷、欺天灭地。”雷公从缸底捡起亮米石,看了又看,轻灶神轻地自言自语道:“这不像是饭呀!”灶神等不及了,催促说:“快劈吧!不是饭又是什么呢,难道你想包庇她了。”雷公擦了擦眼睛再细细一看,越看越不像饭。

这时,在一旁的灶神生气了,他对雷神说:“午时三刻已过,你还不劈,我就到玉皇面前去说你徇私枉法了!”

此刻,雷公也急了,说:“屋里太黑,一时看不清楚,让我试试看!”他将几颗亮米石丢进嘴头,使劲一咬,只听得“格崩”一声,雷公掉了好几颗牙,痛得他眼泪直流。他怒火三丈,一转身就左右开弓,狠狠地扇了灶神两耳光。这时的灶神还没反应过来,雷公从嘴里吐出亮米石吐到了灶神的脸上,并厉声说:“从今后,只准你每年腊月廿四上天一次,不要再天天上去瞎报告了。”

那两耳光真打得扎实,灶神的耳朵就是这样被打聋的。从此,两口子想开个玩笑,说几句恩爱话,灶神听不见,也不会再去告诉玉皇了。但是,耳朵被打聋的灶神,眼睛还是看得到的,为了每年他上天不瞎报告,诬枉好人,所以廿三要祭灶,祈祷他上天多讲好话。

灶神在平时得不到好的吃喝了,廿四日晚他一夜不睡,拼命地吃饱喝醉,昏昏沉沉上天,就是要想讲点什么也就早已忘了。

土地神

社神中以社稷为首,它包括“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之神。社神就是“土地神”。

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以前为他们建立的神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

通常土地神是以一对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现的,男的称为“土地公公”,女的称为“土地婆婆”。对土地神的崇拜实际上来源于古代的土地崇拜,后来,这种自然崇拜开始走向人格化,逐渐出现了一些真实的人物来充当这一角色,被人们称为“土地爷”。

其实,我国境内有无数的土地神,所以真正有姓名的不是很多。一般为他们建立的神庙规模很小,叫做“土地庙”,里面供奉并排坐着的一对老年夫妻。到明朝的时候,人们对他们的崇拜开始兴盛,而且这种崇拜还流传到了其他民族中去。在中国,过去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该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现象——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风俗。

关于土地神的故事很多,比较有名的是“陈年封缸酒”的故事:传说很早以前,九江地区酿造的酪酒就很有名气。它味道香甜,常用来作为待客宴友的佳酿。有一年,

王母娘娘

设宴,宴请各路神仙。土地神在赴宴时携了一坛酪酒上天,准备请众神仙与他一同品尝。宴会上,王母娘娘得意洋洋地请诸神仙们入席痛饮。酒过一巡后,土地神想起自己带来的酪酒,便令侍从打开来,本欲自己先尝尝,然后再请诸神品尝。谁知酒坛刚一启封,醇香的酒味直朝各路大仙的鼻子里钻。不等土地神自己先尝,大家便涌上前,你一碗,他一碗,一抢而光。而王母娘娘的玉液琼浆竟被冷置一旁。王母娘娘看到人间的酒竟超过了天上的仙酒,觉得大失面子,又恼又羞,十分生气,便下令土地神将九江的酪酒缸全部封起来,谁也不准喝。老百姓闻之,又气又恨,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忍痛将酒坛封住。一年、二年……五年过去了,喝惯酪酒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一位胆大的人偷偷将封条启开,发现封缸后的酪酒如甘露,格外香甜,颜色也由原来的淡黄变成了玻琅色。这一发现,使他又惊又喜。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启封。土地神见王母娘娘忘了这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也乐得受用。从此,酪酒便得名"陈年封缸酒"。

除了“陈年封缸酒”的故事外,还有土地神屈膝唐伯元的故事:明代,澄海山门村出了个唐伯元,明万历甲戌(1574)登进士后,升迁至吏部郎中,人称唐吏部。现在溪南一带仍流传着他的许多传说。

唐吏部出世那夜,他家门口的水井滚沸了,水滚上井面。老人们说,这是吉祥之兆,果然下半夜唐伯元出世了。

唐吏部出世时,正是凌晨,满天漆黑,突然间彩云朵朵,红光闪闪,人们都惊呼:“半夜出阵日啦!”原来是唐吏部哇哇堕地,过了一会儿,彩霞红光便自动消失了,从此潮汕有了“半夜出阵日”的俗谚。唐伯元小时,在村里一个学堂读书,经过一个小小的土地庙,唐伯元对母亲说:“我刚才走过时,土地神和夫人站起来向我行礼。”母亲气极了,打了伯元一个巴掌:“放肆,连神灵也可拿他取笑,今后无论谁,凡长辈都要尊敬,不得拿他们取笑。”伯元对母亲说:“你不信,可以先放两只贝壳在土地老儿膝盖上试试。”明天早饭吃过,伯元母亲就带了4个贝壳,带伯元上学。到了宫旁,先叫伯元躲了起来,然后把贝壳放在土地神和夫人的膝盖上,回头再带伯元走过。伯元母亲尽管看不到土地神夫妇站立起来,却当场看到4个贝壳噼啪落地。这样,伯元母亲才相信他儿子说的是真话。

地方色彩比较浓的关于土地神的故事是土地神与“牙祭”的故事。潮州、汕头两地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几乎遍及城乡每个角落。他们设置的土地神位或庙宇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永久性的为居民住宅、商店、工厂、车间、作坊等,设立“地主神位”,安放在厅堂或厨房里地下的适当地方。每月农历初二、二六两天定期举行拜祭,俗称“牙祭”。祭品不拘一格,有土地神饭、菜、鱼肉蛋类、水果、饼食等,凡可吃的东西都可作祭品。祭拜时香炉里要插下五支点燃的香,意即为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五土神,祭完之后,还要焚化五份纸锭。

在街头巷尾与各乡村大多还有建庙宇祀土地神的,称为“福德祠”。庙里大体都立有土地公与土地妈偶像,供人们朝拜。

安葬死人建造坟墓的山地上,也要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这种土地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坟扫墓时拜祭一次。

临时性的为营造新居、工场等建筑物以及修缮必须动土时,不论规模大小,在动工之前,都必须由建筑工人设置土地神位,用五副纸锭、五支没点燃的香一并夹在一段竹杆之中,作为土地神位的标志,进行祭拜,工程完成之日还要备办牲礼谢土地神。

现在潮汕人祭拜土地的形式已经十分简单,在田头随便插上香烛,便可祈请土地神享用。在各家各户,都设有“地主神位。”每逢初二、十六,都以饭菜或瓜果祭拜,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勤且持之以恒。如有乔迁,“地主神位”也是首先迁入的对象。由此可见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玉皇大帝

我国的道教,将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层,一层有三万里。天外的地方就叫做无极,而天内之天就叫做太极。太极的天分为五天,即东、南、西、北、中五天。

东天:为三官大帝所掌,主赐福,延寿,解灾,赦罪,消厄。

南天:为文衡圣帝所掌,主众神的委任、升降、考察各神祗的功罪。

西天:为番迦所掌,主世人的信仰归依。

北天:为紫微大帝所掌,予福消灾,兼赐财富。

在香港的离岛长洲一地,有个玉虚宫,该处居民皆称之为北帝廓,供奉的应该就是北天紫微大帝。

而玉皇大帝就是统率东南西北四方的帝君,而居于中天。上掌三十六天,下握有七十二地。

玉皇大帝,又叫玉皇或玉帝。他住在天宫里面,金碧辉煌的灵霄宝殿就是他发号施令的地方。他身边有协助他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诸星和四时气候的北极太皇大帝;有辅助他掌管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间兵革的上宫天皇大帝等。他手下有许多文武仙卿,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真人等;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宫、五方揭谛、四值功等。数也数不清。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以及阴地府中的地藏菩萨、十殿阎罗等。总之,他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是宇宙的总皇帝。

玉皇大帝的由来是怎样的呢?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个神秘的国家叫光严妙乐,统治这个国家的是净听国王,皇后名听宝月光。他们都已年过花甲,两鬓苍苍,但膝下无子,因此常为王位没有人继承而忧心忡忡,以至整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在一个月圆星朗的夜里,皇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慈祥地把一个婴儿送到了她怀里。皇后一见婴儿,欣喜万分,从梦中猛地惊醒。果然不久,皇后就有了身孕,一年后,就生下了一个男孩。

王子长大以后,仁慈善良,常为百姓做一些善事,得到百姓的普遍拥戴。国王去世以后,王子继位。可过了不久,他就不再热衷王位了,而是想出外寻仙求道,做一个“真人”。于是他找来众大臣商议,要把王位让给大臣中贤明的人,自己去深山中修行。大臣们一再挽留,但他执意要走。众大臣无奈,只好同意了他的选择。他一个人来到普香岩山中,潜心学道,放弃人世间一切享受,用野菜、草根充饥,睡在冰冷潮湿的青石板上,一心用苦行来获得灵魂的超脱。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终于历经八百个劫数,修道成仙了。

他不仅自己求道,还四外去布道传法,为众生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又经历了八个劫数。

有一年,地上闹瘟疫。许多人因无药救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痛苦的挣中死去;有的干脆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外出躲避。一时间,哭声遍野,人们流离失所,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他见到这种惨状,心如刀绞,焦虑万分。为了消灾除病,他登上悬崖绝壁,采来各种草药,遍尝灵验后,又亲自下山送给灾民。这药果然药到病除,人们终于摆脱了瘟神的困扰。

他就这样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他终于修完了三千二百大劫,脱胎换骨,得道成仙了,才做了天国中最崇高的神——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由来,还有不同的故事。据说,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个寨主,名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切祥和,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寻找才德兼备的人才来做三界的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人,将寨内治理得非常和睦,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回天庭做了玉皇玉皇大帝大帝。后来三界众神仙纷纷陈请共同推崇张百忍为“终身天帝”,称为“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总皇帝,因此加称为“玉皇大帝”。

关于玉皇大帝的故事很多。“玉皇观枣”就是其中一个:在河南新市孟庄镇的河北张村东地有个玉皇观枣台。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枣童站在观枣台上看护枣林,金秋时节,满树透红的大枣,散发出独特的芳香。玉皇大帝的女儿在天庭里观看到这一美景,私自下凡来到了枣林,恰巧与枣童相遇,两位一见钟情,结成连理。玉皇大帝得知后,亲自来到人间,想把女儿抓回天庭治罪。当他站在观枣台观看时,只见枣树密密麻麻环绕着观枣台,绿叶丛中红枣个个赛过玛瑙,空气清新,景色诱人,顿觉心旷神怡。玉皇大帝暗中思忖:“如此美景,天庭也难找,难怪女儿执意下凡。”他看到枣童聪明能干,又和女儿真心相爱,就同意了这门婚事。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观枣台称为“玉皇观枣台”。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或西王母,是传说中的女神。她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园里种有蟠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说到王母娘娘,最有名的是“八仙赴蟠桃会”的故事。

话说王母娘娘寿诞在即,八仙商量如何给王母娘娘祝寿,张果老提议向

太上老君

去求字。八仙遂驾祥云来到了太上老君家中。听完八仙的请求,太上老君欣然动笔,以《千秋岁》为调作词一首:昆仑日暖,阆苑风光好。玉楼醉,玄女傅朱颜,顿觉乌云晓,增纤巧;人在也,荣华南极祥光绕。位比东王老,历万劫而不朽,瑶池台上司阴教。钧天诸品,就赞乾坤自悠久;今朝海鹤添筹,莫惜金樽倒。

八仙读完,称赞不止,告别太上老君,驾云回府。八仙以天外的锦缎为轴,编星星为字,剪云霞为彩,量好王母娘娘宅宇的尺寸,制作了一幅贺寿云轴。王母娘娘寿诞这一天,八仙手持贺寿云轴,驾着祥云,穿着盛装去给王母娘娘庆寿。

天上诸佛、玉皇、诸神、诸仙,都来贺寿,宾客满庭,大开筵宴。忽然仙童来报“八洞神仙来贺寿。”王母娘娘命仙童将八仙引入座席。寒喧完毕,八仙送上贺寿云轴。王母娘娘命将云轴张挂起来,只见云霞灿烂,光辉满堂,贺词韵味隽永。而且云轴的尺寸恰合王母娘娘的庭宇。王母娘娘大喜,邀请众仙同游阆苑。只见园中奇花盛开,异卉丛生,珍禽绕客飞鸣,灵兽盘舞欢迎,蟠桃红熟,青鸟相鸣。处处有异香随拥,步步有仙乐相从。千奇万异,难以尽述。又见台殿回旋屈曲,直抵九霄。上窥无极之天,下看四方之地。令人目不暇接。

王母娘娘又在瑶池之上设宴,与众仙对酌。筵宴中摆列有青梨火枣,玉液琼浆,胡麻紫芝。珍奇美味,应有尽有。席间,董双成吹云和之笛,王子弹八琅之璈,许飞琼鼓太虚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四人更是唱和叠和,果然是钧天广乐,余韵悠扬。八仙听得心旷神怡。受其鼓舞。蓝采和手持酒樽到王母娘娘前拜寿。王母娘娘说:“久闻贤弟,善能踏歌,今日正当行乐之会,何不为我一试。”采和说:“只怕我的歌难和这些阳春白雪相比。”王母娘娘说:“各有各的意趣,不必过谦。”于是采和来到庭前,扣衣盘舞,俯仰纡徐,手执云阳板,颠狂跳跃。舞罢,采和大踏步歌道:演出到此结束。众仙大笑。王母娘娘说:“在我的戏臣中还没有你这样的表演的。”众仙又推举湘子唱道情一曲,湘子离席吹萧助兴,萧音奇绝。王母娘娘赞道:“此曲极妙。”于是命安法其记下乐曲。

这时,有仙童捧出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的蟠桃来到席间,王母娘娘命众仙各食二枚。寿宴完毕,张果老率众仙辞谢过王母娘娘,飘飘然赴龙华仙会而去。

在民间,还有西王母娘娘与后羿的故事。据说,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尧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颂扬他的歌谣在民间四处传唱,但是,羿的心头却沉甸甸的,自己毕竟射杀了天帝的九个太阳儿子,不知道天帝能否原谅。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获的大野猪,把猪肉剁得细细的,制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献给帝喾,想看一看帝喾对他的态度改变了没有,是否对他依旧亲密,依旧信任。

帝喾看也不看猪肉膏,闷闷不乐:“我不愿再看见杀生的事,也不愿再看见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

羿于是到了下界,夫妻俩成了凡人,他深感对不住妻子,便与嫦娥商议:“天上等级森严,在人间倒也逍遥自在。不过凡人终将一死,若要长生,就必须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仑,去向西王母娘娘求取不死的灵药。”

昆仑山下有弱水环绕,弱水非但不能载舟,一片鸟羽落下亦会沉没。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昼夜不息。羿凭着盖世神力、超人意志,越过炎山、弱水,攀上了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悬崖峭壁,在昆仑山巅的宫殿里拜见了西王母娘娘。西王母娘娘钦佩羿的作为,同情羿的遭遇,取药慷慨相赠:“不死药是用不死树结的不死果炼制的。不死树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炼制成药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药丸仅剩一颗了,两人分享俱可长生不老,一人独食即能升天成仙。”羿终于如愿以偿,欢喜异常,回来与嫦娥约定。可是,嫦峨经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诱惑,趁西王母羿夜出打猎,把药丸独自吞下了。

奇迹果然发生了,嫦娥渐觉身子失重,双脚离地,不由自主地飘出了窗户,像氢气球一般冉冉飘升。上哪儿去呢?嫦娥思忖着:我背弃了丈夫,天庭诸神一定会责备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宫暂且安身。这样,嫦娥就到月宫里去了。

除了以上的故事之外,还有王母娘娘骗字的故事。

有一年,玉皇大帝下旨重修南天门,新的南天门气势宏伟、巍峨庄严,只是缺一块匾。有一大臣奏言道:“凡间王羲之极善书法,只有他的字才能与南天门相配。”玉皇大帝立即派王母娘娘与一仙女下凡请王羲之写匾。这一天,王羲之游玩之后返家,途中遇一老妇和姑娘在烙馍,老妇捏一个馍便从阁着的门帘丢进屋子里间,正好落在锅上。王羲之赞叹不已,老妇称:“你写字的手段才高明呢。”王羲之谦虚地说他实际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老妇很不高兴,硬要他在案板上用扫帚写下“南天门”三个大字,与王羲之比高低。王羲之无法只好写了。老妇喜上眉梢,捧起案板,说了声“多谢书圣写匾”,便一道白光升上天空,原来老妇是王母娘娘变的。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生卒年不详。名聃,字伯阳,春秋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张“无为”的学说,后世把他当成是道家的始祖。

关于老子的出生,有各种各样有趣的说法。有的说老子是因为他母亲“感大流星而有娠”而生的,并说他禀受了天地之气,是万物的本原,天地的精魂。也有的说,老子之所以叫“老子”,是因为他母亲怀了他72年才把他从腋下生出来的。因为他在娘肚子里呆的时间太长了,他生下来就白发苍苍,人们也就以“老子”来称呼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老子是他母亲走到李树下才把他生出来的,生下来就能说话,并且自己指着旁边的李树说:“这就是我的姓。”这样,老子就从此姓李了。

老子曾在周朝担任收藏方面的官吏,学识相当渊博,孔子也曾就有关礼的事情请教于他。后来,周王室渐渐衰弱下来,老子就辞官了,从此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但在他西出函谷关的时候,很有心计的守关人尹喜知道老子很有才学,就把老子截住了,非要他透露一点真学,才肯放行。老子在无奈之下,挥笔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此后便再也没有什么踪影了。

虽然老子隐居,但是民间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老子与徐甲的故事最能说明道家的道义。故事是这样的。相传,老子在周朝做过几任小官后,潜心学道,辞官归故里商丘。回家路上,他看见道旁有一堆嶙嶙白骨,他慧眼一观,似有魂魄在飘荡,顿起恻隐之心,便施展道术,用“聚形符”将白骨点化成人。这便是年轻英俊、为老子牵牛的徐甲。函谷关令尹喜迎老子到楼观台讲学时,他已为老子牧牛二百年了。老子原先许诺过他:等传道至西方安息时,再付给他黄金作为工钱。老子到楼观台,终日说经讲太上老君道,忙得不亦乐乎,闭口不提给工钱的事情。徐甲心中甚为不悦,一方面觉得终日牧放青牛,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感到学道清苦寂寞,太劳神费力了。于是打算向老子讨了工钱去过逍遥自在的舒心日子。

有一天,徐甲在化女泉这个地方放牛,心里又嘀咕起来,一时想不出该如何跟老子说。忽然在他眼前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庄园。园里群芳争艳,鸟鸣啁啾,良田百顷,骡马成群,一位老员外手拄拐杖,正笑嘻嘻地望着他,旁边还跟着一位娇滴滴的标致姑娘。老者问:“小伙子,你给谁放牛呀?”徐甲满脸不高兴,瓮声瓮气地说:“给老子。”老者又问:“他给你工钱吗?”徐甲不满地说:“他说是说一月三串钱,可至今连一个子儿也没见!”老者听罢,长叹一声说:“小伙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想修道成仙,受那些苦折磨!你看老夫有这么大的庄园,膝下又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她虽无天姿国色,这方圆百里却是挑着灯笼也找不着的。你若不嫌弃,便向老子讨清工钱,给我做个上门女婿,你们小两口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知你意下如何?”徐甲听言,满心欢喜,不由得又偷偷觑了那姑娘几眼,那姑娘也正在朝他暗送秋波。他如痴如醉,急不可耐地说:“好呀!不过您可不能反悔呀。我这便去讨工钱!”他刚要动身,说来奇怪,那庄园、老者、姑娘倏忽之间就化为乌有了。徐甲大惊失色,只见老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他的面前了。

原来,老子想把道家的玄妙真经传给徐甲,但他发现徐甲常有愠色,又不肯吃苦,便化出了一个庄园来试探他。那个姑娘是他用“吉祥草”变出来的,他自己则变成了那个老员外。他见徐甲道心不坚,私欲过多,不由得勃然大怒,现出了真身。他气得说不出话来,手里拿着铁铲在那美女站过的地方狠狠捅了一下,于是地下霎时出现一眼清泉。这就是如今的“化女泉”。

徐甲见自己的心思被老子窥破了,满脸通红。继而恶人先告状,便告到尹喜那儿,说老子赖他工钱,尹喜沉吟再三,觉得老子绝不是那等赖账之人,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他问老子,这是怎么回事。老子冷笑一声,说:“你把徐甲给我叫来。”徐甲悻悻地走了过来。老子问他:“你知道你的来历吗?”徐甲茫无所知。老子说:“你张开口。”徐甲莫名其妙,便将嘴张开。老子便将那“聚形符”立即收了回去。这样,徐甲顷刻之间又复原为一堆嶙嶙白骨。尹喜见状,大惊失色,当即跪倒在地,苦苦哀求:“师傅,徐甲虽然罪有应得,但念起他跟你二百年之情,还是饶恕他这一次吧,让他悔改前过,重新做人!”在尹喜的百般哀求之下,老子用手一指,白骨又变成了徐甲。徐甲满面羞惭,恨不得钻到地下去。

老子又将他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接着喟然长叹道:“原来我答应到安息时用黄金付你工钱,是想把金丹大道给你,让你得到太上玄妙,以便永世解脱,谁知你——真是太心急了。”说着说着老子也激动起来了,“贪财好色,好逸恶劳,你这样道心不坚,将来何以能成正果?尹喜,付给他二百年的工钱七百二十串钱,让他走吧!”

徐甲听了老子的一席话,方才明白自己辜负了师傅的一片苦心,捶胸顿足,懊悔不迭。他痛哭流涕,哀恳老子将他留下。老子为了让徐甲牢记这个教训,便坚意让他走。徐甲死也不肯走。老子气稍稍消了后说:“等你以后真正回心转意了,还可以再回来,记住,只要你真心学道,咱们还会有见面的日子的。”徐甲明白是老子要继续考验自己,便只好洒泪而别。此后,徐甲把“化女泉”的事情铭刻在心,去除了一切私心杂念,精心钻研,终于得道成仙。后来成了道教中被人们推崇的“白骨真太上老君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