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指南——从零开始学创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11:17:20

点击下载

作者:张志,乔辉

出版社:人民日报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创业指南——从零开始学创业

大学生创业指南——从零开始学创业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大学生创业指南——从零开始学创业作者:张志,乔辉排版:KingStar出版社:人民日报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6-05-01ISBN:9787511538420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用创业之心,做最好的创业教育

我们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创业焕发勃勃生机的时代。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强音符之一。创业教育作为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提供人才支撑的基础和保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们还处于“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技术背景之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颠覆性技术正在迅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伴随这些新技术汹涌而来的滚滚洪流,创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开始走向“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教育手段的大变革之中。《大学生创业指南—从零开始学创业》互动教材的推出,迅速响应了创新创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时代召唤。该教材作为一款创新型的教育产品,搭载于优学院教学云平台,配套教育部确定的《创业基础》示范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多终端、立体化地拓展了创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能更好地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该教材具有良好的线上线下功能延展性。纸质教材媒介承载知识点、案例、课堂讨论引导内容;线上课程则发挥多媒体媒介丰富的呈现手段,提升教学吸引力,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搭载的“优学院”教学云平台帮助教师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监控,多终端支持学生泛在学习。

该教材创造性的将教学大纲知识点内容融入大学生创业过程,发挥在线教育生动呈现普通大学生的创业故事,体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性格、冒险精神、独立意识、创业能力以及挑战现状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本领。

该教材吸纳了“百森商学院”的“行动式”教学方法,将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模拟成一种创业生态环境,让学生成为主体因素,鼓励学生尝试、试验、反思,通过在模拟创业生态环境中进行实践,系统地掌握创业所需技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无数大学生的想法,而创业正是一个听从内心声音,深度发现自己,走出校园,触摸世界的方式。如今,已有不少大学生选择追逐梦想,顺应时代大潮,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不仅是一个从“0”到“1”的活动过程,更是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下持续学习和实践的尝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习得创业知识,掌握创业理论,训练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培育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追求。

创业本身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更是风险奇高,但重要的是,无论最终成功与否,都会带来成长性价值。与创业一样,创业教育也是一条边走、边学、边做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工作者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从传统讲授课堂走出来,与学生一同融入创业的实践情景中去。为此,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借助教学云平台,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引导和帮助他们进入一种创业训练环境,着力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注入创业的基因,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业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去自主学习和钻研,通过创业实践强化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对进入社会多一份自觉和自信,对职业生涯发展多一种选择和追求。

伟大者即时代者。这是一个可以用心从事创业教育,培育创业人才,成就创业宏图的时代,创业教育承载着创业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借此《大学生创业指南—从零开始学创业》互动教材出版并嘱我作序之时,我愿与从事创业教育的同仁们共勉:我们不仅要做创业知识的传播者和创业活动的践行者,更应成为创业人生的塑造者和创业时代的推进者。我们不妨也把自己看作是创业教育领域的“创业者”,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识别机会,有效整合资源,组建优化队伍,努力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优质产品。让我们用创业之心,做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最好的创业教育!李家华2016年7月1日

李家华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职业生涯教育与创业学专家、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优秀导师。国际劳工组织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专家组组长、教育部组编全国首部《创业基础》示范教材主编、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原党组书记(正局级)、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副校长。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大学留学。研究专长为:职业生涯教育、创业学。第一章大学生适合创业吗学习目标了解创业和创业精神了解创业应具备的主客观因素理解进行创业教育的好处打开优学院APP,扫一扫,开始学习!一、创业是怎样的状态

对于还没有尝试过创业的人来说,谈到创业时往往带着既兴奋又恐慌的心情——“创业肯定很过瘾,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不过我不适合创业,我受不了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我们也经常看到、听到一些职场中人一面抱怨当前的工作,一面大谈创业规划,却迟迟没有行动。既然创业这么好,为什么迟迟不动呢?

一些创业书上对创业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

创业活动较强地依赖创业者及其团队的个人能力;

创业活动是创业者在资源高度约束的情况下开展的商业活动;

创业活动是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开展的商业活动。”

通俗来讲,上述定义的意思其实是:“创业者首先要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业机会,起码是他认为别人看不到的商业机会;

一旦创业,所有的事情你都得管,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创业对创业者自律性要求特别高,没有超出别人的核心竞争力,创业会很难;

创业者一般都长期会处于缺钱的状态;

选择了创业,你就很难指望有人按月给你发工资,你天天都得关注你的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

我们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商业机会,提供既有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并提供给需要的消费者的过程。

我们在本书中谈到的创业,更倾向于如下内涵:(1)必须是创造出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2)创业要求创业者全力以赴,投入足够的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3)创业者必然承担财务上的风险、精神上的压力和市场上的挑战,甚至要牺牲一部分家庭生活等。(4)创业一旦成功,创业者可能会获得超出工薪阶层的金钱回报,以及更强大的个人满足感。

一句话,创业要成功,创业者必须付出时间、付出努力、战胜市场。二、什么是创业精神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中不但要充满激情,而且还需要付出坚定、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我们说创业者必须富有创业精神。

有些人把创业精神理解为克服“恐慌”,不断探究新的商业机会,也有人把创业精神和“欲望”连接到一起,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或服务。

我们认为创业精神包括三个重要的内涵:1.对商业机会的敏锐追求

富有创业精神的人,善于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尚未被人们注意的趋势变化,把握时代创造的一切机会创造商机。2.勇于创新

富有创业精神的人也往往是最有创新精神的人,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或者生存下来,创业者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模式,研发新的产品或服务,引入新的工作方法,只有最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艰苦创业中笑到最后。3.追求卓越

创业者不仅仅追求业绩增长,他们不会满足于停留在小规模或现有的规模上,而是希望他的企业能够尽可能地增长,员工能够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他希望通过运营企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能为社会留下能持续、稳定运营的卓越企业。

※案例:

埃隆·马斯克是想要改变世界的人。他对在线支付方式不满意,于是推出了PayPal。他对太空探索的萎靡现状不满意,于是创建了SpaceX。他认为人类对传统能源过于依赖,于是开创了SolarCity、特斯拉能源、Hyperloop和特斯拉汽车。

埃隆·马斯克是电影《钢铁侠》的原型,他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娱乐报道里,时常以纨绔子弟的形象出现,比如他曾经用100万美元买过一辆麦克拉伦的F1跑车等。

马斯克不仅是个技术狂,也是个工作狂,他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他极度忙碌,经常在夜里3点多躺下,第二天一早就要赶去开会,晚上又要飞去另一个城市参加活动,还要抽空陪5个儿子玩。

马斯克室友评价他:“只要他看好的,他会一直努力,直到达到目标。”对于那些反对他的人,他会不遗余力地反击,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有时候,他的个性也会给他带来麻烦。他曾经被Tesla的共同创始人Martin Eberhard以诽谤罪告上法庭,最终在庭外和解。

讨论:马斯克被称为是一个天才创业者,他在生活中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吗?他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创业精神?

马斯克身上体现了一个创业者应有的创业精神,我们认为可以用四点概括创业精神:有梦想、有雄心、有实干、有毅力。

首先,创业者必须有梦想。马斯克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常常思考,这个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哪些会影响到人类的未来。

其次,创业者要有雄心。创业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创业者必须具有要做就做最好的雄心。马斯克希望做出只需要传统发射成本1/10的飞行器,2002年SpaceX成立后,许多批评家认为马斯克不可能成功,但最后世界上掌握航天器发射回收技术的国家只有三个:美国、俄罗斯、中国,还有一人埃隆·马斯克。

再次,创业者要有实干精神。一切的成功,离不开行动,离不开苦干、实干和巧干。SpaceX猎鹰9号火箭,也是经过多次发射失败后不断改进才取得第一次成功回收的。

最后,创业者要有毅力。在猎鹰火箭成功回收之前,SpaceX曾多次尝试回收火箭,但都没有成功,公司也濒临破产,但马斯克拿出全部家产坚持再进行一次发射,这次他成功了。三、大学生适合创业吗(一)你支持大学生创业吗

关于大学生创业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不支持。

这种观点的理由是大部分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对谋生技能以及社会的认知都处于懵懂状态,根本没有创业方向和技能。大学生应该先在社会上历练几年,真正掌握一些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对社会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找准社会需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而仅有热情的创业是盲目的、无效的。

观点二:要支持。

这种观点的理由是创业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折腾”的过程。趁着年轻,有精力去探索和“折腾”就赶紧去,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也低,就算失败也损失不了什么,顶多损失一些创业启动金,但通过创业能学到学校学不到的真知……

不趁年轻时怀着激情和梦想去创业,等年纪大些,有了家庭和孩子,当父母年老,或许就不会再去创业了,因为牵挂太多了。有时候不是怕创业前有狼、后有虎,而是怕自己的牵挂太多,从此再也不能为自己的梦想好好奋斗一次!

※案例:你选择哪种人生规划?

小A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规划,读大学时他就是公认的学霸,早早就确定了考研的目标。一进校他就给自己做了严格的时间规划,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来学习、复习,进行考研的准备。到了大三,很多同学纷纷去面试,找兼职,实习,为就业做准备,小A不为所动,继续按自己的节奏准备考研。对于当前流行的大学生创业热,小A更是嗤之以鼻,他嘴上不说,心里的想法是“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生,还指望自己能创业?”小A认为在大学踏踏实实学好功课,为将来就业做好技能和学历上的准备才是正途。

小B一进大学后就是个爱折腾的人,大一他就加入了多个社团,并很快成为某社团部长,组织策划了不少活动。大二时他觉得社团没什么意思,就出去听了很多讲座,这个过程中他无意接触到了一些大学生创业路演项目,头脑活络的他也开始琢磨,我的大学不能这样浑浑噩噩混过去了,“我也要创业”的想法由此产生。他开始拉着几个同学构思创业方向,参加创业路演,申请入驻学校的创业孵化器。

看了小A和小B的故事和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你会支持哪种?

讨论引导:

1.你认为大学生适合创业吗?

2.你认为适合或不适合的理由是什么?

3.你能举出一个你知道的大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创业案例吗?

4.你认为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是什么呢?

5.你会在大学阶段考虑参与创业活动吗?(二)大学生创业的前景

不管你认为大学生是否适合创业,不可否认的是,你身边已经有一些大学生在积极从事创业活动,而且有的人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不管你是不是大学生,成功创业都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目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创新创业,有创业精神的人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这自然也激励了一部分敢闯敢试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大潮中去。

既然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关心和关注创业,甚至已经投入到创业实践工作中,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者,那么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吗,哪些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会更高,国家鼓励大学生从事的是哪些类型的创业?1.大学生创业是时代趋势

很多人认为30~40岁的创业者更有优势,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创业者有良好的人脉积累,有优秀的产业生产经验,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良好的见识和成熟的心态,创业成功率肯定比大学生更高。从宏观上讲,这样的看法是对的,但是具体到个案和某些细分领域,我们认为答案也未必如此。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前的国家政策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比如允许创业活动纳入实践学分、允许休学创业、提供免费创业孵化器和指导、提供无息贷款和政策资金扶持等,这些政策使大学生创业风险大大降低。对于一些商科专业的同学来说,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活动,不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商业,将课本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需要的技能,还能通过创业弥补教科书上没有涉及的商业现实经历,即便创业失败,也会获得一笔极大的商业经验财富。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极为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90后大学生作为智能手机第一代重度用户,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能更深刻地理解移动时代的生活、消费和工作方式。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年轻的创业者更有可能比年龄大的创业者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机会。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很多人把鼓励大学生创业误解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目前国家政策的主导方向是鼓励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还有取得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硕士、博士大学生创业,当然也不反对有才华的在校大学生去创业。优秀的大学生很可能已经通过各种实践积累了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或商业活动经验,其中出类拔萃的人才选择创业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渠道是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的。

我们认为,创业不分年龄,而跟个人的时代机遇和主观能动性有关,关键在于创业者本人是否为创业做好了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

课堂讨论:

1.你认为商科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考虑试水创业合适吗?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2.你认为在哪些行业,年轻的大学生比年龄大的创业者会更有机会?

3.你认为在校大学生选择去创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2.大学生创业者应具有的潜质

大学生当然可以创业,机会随时都会有,创业没有早晚之分?关键是你是否做好创业准备。

一般而言,创业相比就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更高。要想成功创业,创业者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冒险并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很多创业成功的人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往往会坦言,自己并非主动选择了创业,而是被生活所迫,一步步走上创业道路的。

那么谈到大学生创业,很自然地也要思考:到底哪些人更适合创业呢?

※案例:你认为提出下面哪个问题的大学生,更适合创业?“我们大学生创业能成功吗?”“毕业后是先就业好,还是先创业好?”“创业失败还有公司要我吗?”“有投资人说大学生创业不靠谱,只投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又有投资人说职业经理人缺乏创意和闯劲,宁愿投在校创业的大学生。我该听谁的?”“人家×××,只比我大一岁,公司都拿到投资了!”“我有一个创业想法,我去做了市场调研,发现这个想法的确很受欢迎,请您给我五分钟,容我介绍一下我的想法。您能帮我判断一下是否合理吗?”

讨论:你认为上面提问中,哪位大学生更有可能创业成功?为什么?

通过个人的提问,我们可以观察出这个人独立思考的程度,如果一个缺乏自我判断力的人去创业,的确会被无情的市场打击。

我们建议创业者做一下逆向思考,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我们不一定容易识别,但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创业也许更容易被发现。

如果一个人有以下六种倾向,往往不适合创业:(1)倾向于执行命令。(2)倾向于帮助他人实现梦想。(3)不喜欢艰苦的工作。(4)与生活中的每个人都相处融洽。(5)认为世上万物都刚刚好。(6)觉得自己非常主流(并且很享受)。

创新工场李开复曾分享过一个观点,他认为好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十项能力:

①强烈的欲望;②超乎想象的忍耐力;③开阔的眼界;④善于把握趋势又通人情事理;⑤敏锐的商业嗅觉;⑥拓展人脉;⑦谋略;⑧胆量;⑨与他人分享的愿望;⑩自我反省的能力。

如果按照这些条件去比对,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创业者都不合格,甚至严重不合格,即便是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也不会完全具备这样的素质。

※案例1:不懂技术的马云

1995年,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马云倒是在西雅图发现了一个“宝库”,它叫互联网。

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互联网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并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马云回到杭州后产生一个疯狂的念头,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不懂技术,他就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搭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作“中国黄页”。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杭州街头的大排档里经常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叫马云的人,听他口沫乱飞地推销自己的“伟大”计划。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他们称马云为骗子。

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就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

※案例2:连续创业的王兴

王兴是中国有名的连续创业者,他先后成功创建了人人网、饭否和美团网。

2004年初,25岁的他中断了在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博士学业,带着SNS领域的商业计划,选择回国创业。“当时除了想法和勇气外,一无所有,我读完本科就去了美国,除了同学没什么社会关系,回来后找到了一个大学同学,一个高中同学,三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着开干了。”王兴回忆说。

2005年秋,王兴决定专注于一块细分市场:大学校园SNS。他们研究和学习美国在这一方面的成功例子Facebook,综合之前在SNS领域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国情,开发出了校内网(即如今的人人网)。发布三个月来,校内网就吸引了3万用户,增长迅速。校内人人网于2006年10月被千橡以200万美元收购。

也许受益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的训练,王兴其实是一个思维极度严谨的人。他习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把每一个阶段的步骤,以及每个阶段的重要性,都要想得非常清楚。比如说做团购,他首先认为O2O里面最大的市场是餐饮。几亿的城市人口,一天即使吃两顿饭,也有几亿单潜在的市场,这个比酒店、比电影等都要大太多倍。

在资源比较有限的时候,王兴全力做了餐饮团购。而王兴的一些对手尽管拿到的投资比他更多一些,但分散精力做了餐饮团购、食物团购,包括酒店团购,结果战线太长,还没有坚持到下一轮融资就烧光了钱。

从马云和王兴的创业经历上,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创业者,马云的性格和王兴的性格区别很大。马云更有激情,王兴可能更看重理性分析,但两个人都是成功的创业者。

如果我们观察不同领域成功的创业者,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能力和个性上区别很大,似乎很难找到共性。

在网络上搜索“创业者特质”,会找到很多文章,有的文章总结出7种特质,有的文章总结出8种特质,有的文章总结出9种特质,似乎每个人通过观察不同的案例,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本书认为优秀创业者最重要的三点特质是:(1)能发现潜在商机。好的创业者不仅能够看到机会,还要有能力在别人对市场前景模糊不清时就提前看清市场模式。(2)能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好的创业者需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创业团队,使事业做大。(3)能在风险压力下坚持到底。创业过程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但好的创业者总是能够通过快速学习、执行和调整面对风险,化解问题,从而使自己的企业生存下来。创业者每天都要在风险压力下和各种不确定性做斗争,有的人喜欢这种不确定性,而有的人不喜欢。显然更喜欢生活中有各种不确定性可能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实例研讨】扫码阅读文章:《一个90后连续创业失败者的三大反思》【思考】你认为案例中提到的黑龙江大学生创业者罗勇林是一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失败在哪里?他会有哪些超出同龄人的收获?【推荐读物】1.孙陶然.创业的36条军规[M].中信出版社,2012.第二章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学习目标了解创业团队应由不同能力成员构成了解团队组合之间要考虑的因素打开优学院APP,扫一扫,开始学习!一、创业一定需要合伙人吗

有的人建议创业者一定要团队创业。

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往往需要解决产品技术、市场推广、客户服务、内部管理、外部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少有创业者能够面面俱到。即便你工作能力强大到能把全部问题都搞定,你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让你不得不把一部分工作分配给同伴。

一句话: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

也有人提醒创业者选择创业合伙人时要慎重。

诚然,创业公司在起步阶段需要团队,但如果创业同伴仅仅是员工心态,是无法支撑创业期的工作付出和劳动强度的,所以创业者要引入能全身心投入的同伴,也就是所谓的合伙人。

作为创始人或CEO,你最容易请到的和你一起创业的人,往往是你的好友、家人、同学,但这些人和你一起创业往往是因为情感纽带,希望在情感的基础上获得经济利益,这往往比不上在经济利益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情感走得更远。

一句话:一切没有经过利益考验的团队不是真团队。

※案例:“我的课堂”创业失败的启示

90后大学生创业、互联网社群经济、媒体瞩目、短短三个月估值1000万元……在当事人看来,它原本能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标杆。但现在,曾被推下水的大学生创业者已起身上岸,离开了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项目在烧光风投资金后,也悄无声息地转型;它的幕后推动者曾意气风发地表示,它“要么伟大,要么什么都不是”,而现在,他说,“我们已经错过了风口,这就是一场彩票级别的赌博。”这个创业项目叫“我的课堂”。

对李佳音(化名)而言,一开始,创业并非他自己强烈的意愿。他是一个被选中的参与者。而选中他的人,叫王总(化名),是武汉小有名气的“王总管理沙龙”的创始人。

李佳音与王总的结识,缘于偶然。

大三时怀着对创业者的好奇,李佳音主动打入光谷创业圈,访问了很多创业人士,与王总有过一次访谈之交,王总认为他“情智商双高”。

2013年国庆节,王总在中南路一家早餐店请李佳音吃早餐,邀请他做一件“可能改变世界、也会承担风险的事”。这件事,就是“我的课堂”。

在做沙龙的过程中,王总发现会员经常有一些主题学习的需求,彼此间也各有所长,于是,他开始尝试组织小规模的主题授课分享,让沙龙会员来授课,收取的授课费与授课者对半分成。

这便是“我的课堂”雏形。对王总来说,这是一个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商业模式,老师、学员和场地都从王总沙龙的会员中来,可以直接将王总沙龙积累的资源变现。

2013年7月,就在王总思考如何将这一模式运营扩大之时,他主动联系了有一面之缘的李佳音,向他描绘了自己的宏伟蓝图,期望说服李佳音与自己合作创业,一起打造“我的课堂”。

根据王总的要求,双方议定,从项目品牌形象和发展战略考虑,李佳音出任CEO,站到台前;王总则以项目合伙人和创业导师的角色进行幕后支持,以王总沙龙的资源支持项目前期运作。王总希望,等到项目品牌建立起来,李佳音能独立上路了,自己的引路人角色就算完成了。

双方约定股份比例是王总35%,李佳音5%;推荐李佳音与王总认识的去创吧创始人严重捷也投资了6%的股份,其余股份留给未来的投资人和其他战略合伙人。

为了让李佳音对创业“更有感觉”,王总要求他必须出资5000元。当时,还没毕业的李佳音不敢把创业的事告诉家人,最后,打欠条向王总借5000元。

两个人的创业就这样开始了。

正式注册公司后,李佳音的职位是CEO,带着一名助理负责完成“开课、请老师、招募学员、准备活动现场”等一系列事务性工作,王总则负责提供相关资源支持。

创业之初,王总告诉李佳音,他坚信这个项目有BAT般划时代的前景,希望李佳音能坚持到底,并告诉他“只要你坚持,我绝对会陪你到底”。

然而,一个月后,李佳音就找到王总想打退堂鼓了。“不停地请老师、开课、请老师、开课,每场活动都不一样,非常累;关键是无法复制,也就没有商业模式。”这让李佳音看不到前景,觉得自己没有信心坚持下去。

这时,有投资人看好这一项目,投了30万元。随后,李佳音开始正式搭建团队,将“我的课堂”当作一个互联网项目进行运营。李佳音找到的团队成员包括一名在百度工作的朋友、一个大学同学和一个学弟。

2014年年初,整个项目的运营包括线上平台开发规划,原先的线下课堂组织和新的沙龙活动开发,并做了1000万营收的年度规划……在摊子既大又分散的情况下,王总也全职投入到项目中。

但两个人的矛盾分歧也逐渐显现。

2014年3月底,李佳音突然找到王总,要求获得更多的项目掌控权。在李佳音看来,王总虽然有丰富的商业和管理经验,但并不熟悉互联网,团队的其他成员也不想有两位管理者。王总最初听到这一提议还挺高兴,认为这说明他成长了,可以更平等地跟自己对话了。他认同了李佳音的提议,退出了项目的具体运营,当然自始至终王总都是说了算的人。然而,就在王总退出项目运营的一个月后,李佳音告诉他“团队崩掉了”。在李佳音看来,根本原因是项目没有清晰的方向,问题恰恰出在线下。

当时,团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线下活动,“虽然能聚集一些人气,但根本没有什么盈利”,整个团队都看不到好的前景。

李佳音自己也从一开始就怀疑这种模式。在一次王总沙龙现场,有会员质疑“我的课堂”,认为其论系统性不如学校,论专业性不如培训机构,讲课者水平不一,每一次新的课程和沙龙都是不可复制的……几乎每一条都切中了痛点。

在经验和资源都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李佳音当时摸索的方向,是想做一个大学生演讲分享平台,类似于TED演讲,也尝试过邀请专家来做第一个演讲嘉宾,但没有实现。“项目没有进展,大家的激情就慢慢消退了。”李佳音说。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整个团队分崩离析,各自出去找工作。李佳音自己也回到校园做毕业设计。整个项目除了维持原先的一些开课需求,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

这种状态持续两个月后,王总主动找到李佳音,问:“你到底还搞不搞?”

此时,虽然整个2014年上半年“我的课堂”的营收只有不到10万元,离王总此前订出的1000万元年营收目标差得很远,但30万元的天使投资还剩一半,王总觉得仍然有机会。

李佳音熟悉全套流程,也已声名在外,依然是运营“我的课堂”的最佳人选。

此时李佳音已经毕业,在王总的说服下,他同意再试一把。这一次,虽然对外李佳音仍是CEO,但实际工作变成了王总主持。

为了完成营收任务,王总决定采取预收学费的方式,每个学员预付学费1800元。

在王总看来,要完成1000万元的营收,5000个学员就够了。而自己可以去和银行之类的大机构谈合作,达成这个数目并非难事。

李佳音要做的,就是发挥所长,配合王总策划更多有意思的课堂沙龙,将现场效果执行到位。

这一合作模式推动项目又有效运转了两个多月,到2014年8月,学员预存费用覆盖了支出的一半,王总预计,到10月,“我的课堂”就能实现收支平衡,拥有稳定的现金流。

但9月,因为其他生意牵绊,王总将CEO的担子重新交回给李佳音。李佳音一面要负责线下活动,一面要承担项目推广和拓展学员。

但“我的课堂”微信公众号只有1500个粉丝,王总许诺的大机构合作未能达成,整个9月,项目营收不但没能如预期上升,反而下降了。

2014年10月,“我的课堂”账面上的资产余额总共是3万多元,刚好是学员预存学费的数额,这意味着30万元天使投资刚好用完。始终看不到前景的李佳音再度萌生去意。

与王总商谈后,王总接受了李佳音的离开。“我的课堂”重新回归王总沙龙的子品牌。随后,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完成转型,变成了王总口中的“一个普通的挣钱项目”。案例来自:“光谷客”(微信公众号)

讨论引导:

1.读完这个故事你认为王总在选择合伙人过程中疏忽了大学生创业的哪些弱点?

2.这个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合伙人能力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

3.作为大学生的李佳音在投入这个项目过程中有没有失误?

4.这个项目让你对项目合伙人的选择有了怎样的思考?二、选对靠谱的创业团队成员

推动一个创业项目往往依赖项目发起人,但一个创业项目能否成功发展下去则更多地取决于这个创业者能否逐步建设起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而不仅仅是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有盈利的前景。

事实上,很多创业团队恰恰是在看到盈利的曙光时因为利益冲突而崩盘散伙,让项目半途而废。不要说是创业团队,任何时候,为自己的项目选择优秀的团队成员,对公司管理者而言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呢?(一)尽量选择相互熟悉的团队成员

创业初期,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都很少,大部分是三四人,多者也不过十来人。有的创业者也往往会低估创业团队的管理难度,以为人数少,沟通快捷,有问题随时可以解决。但创业团队成员如果前期没有经过项目磨合,彼此不熟悉,只是为了项目而走到一起,每个人内心的想法、观点可能和创业者的预期大相径庭。

如果创业团队成员之间非常熟悉,知根知底,每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员都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劣势,同时对其他成员的个性和能力特长也一清二楚,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团队成员之间因为相互不熟悉而造成的各种矛盾、纠纷,迅速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创业者选择的合作伙伴多是同学、朋友、校友,但还是会很快就产生矛盾。这些人是创业者身边的“熟人”,但不是经过项目合作考验过的搭档,双方并没有真正经历过压力考验的磨合期,反而很容易因为误会而结合、因为了解而分手。(二)尽量选择能力互补的团队成员

只有能力互补,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而发挥实力的创业团队,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创业团队,其成员不能是清一色的技术型成员,也不能全是从事市场销售的。优秀的创业团队成员应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形成团队整体作战的能力,弥补单个人能力的短板。

一般而言,优秀的创业团队应当包括以下几类人:(1)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最后决策的人。这个人往往是团队的核心,也是项目的创始人,可以决定项目未来发展方向,这样的人在团队里最好只有一个。(2)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人。这样的人能够联系到客户,打开企业的生存空间。(3)执行能力强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快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无论是产品研发、客户服务还是公司内勤,都需要这样的人才。

在创业起步期,团队还应该有人了解必要的财务、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这方面的事务可以考虑通过外包的方式以节约成本。

另外还要提醒一点,除了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也很重要。创业团队需要能力强的人,但越是能力强的人,越有个性,也越容易产生冲突。创业团队里面应该有一位能够使团队产生化学反应的成员,他好比是黏合剂,能让团队成员内部保持和谐的气氛。(三)尽量选择资源丰富的团队成员

每个团队成员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创业的资本。在创业初期,怎样打开市场是首要难题,这时就要依靠创业团队成员的现有资源了。

因此,在选择团队成员时,可以充分考虑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这里的社会资源包括客户资源、资金资源、供应链资源、市场资源、政府资源等。

但同时也要注意,选择这种资源丰富的成员一定首先要考虑他在团队中有发挥作用的位置,有正常的工作安排。最好不要仅仅因为看中某个人的资源就将其吸收进创业团队中,如果仅仅只能提供资源帮助的人,我们建议还是保持简单的商业关系更好,不要轻易发展为团队成员。(四)尽量选择工作主动的团队成员

创业往往需要合伙人,而不是员工。合伙人的特征是做事“自动自发”和主动“承担责任”,但这不是一个人变成合伙人后就能具备素质,这样的素质更多的是一个人平时积累的工作习惯,通过一个人日常言行就能体现出来。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里参加足球或篮球比赛的时候,谁总是在指责别人?又是谁在高喊“我来”?谁在领先的时候提醒大家集中注意力?谁在落后的时候用鼓掌激励大家……总之可以观察和寻找合伙人的机会很多。

※案例:你会选谁做创业伙伴?

大学四年,做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小组作业。最基础的形式是自由组队,做一份关于某个主题的文字材料,最后课堂上由一个人做10分钟的PPT展示。

大学课堂作业都是熟悉的人组队,因为过分熟悉而导致小组分工不明确或者随意。最近谁有空谁就多做一些,谁没空谁就下次做。

讨论:在小组作业中,你不会选择哪些人做创业团队成员?

1.需要“逼着”才干活的人;

2.喜欢等你做完搭便车的人;

3.喜欢把一件事情做“完美”的人;

4.答应的任务总是延期的人;

5.在集中讨论时总是抢着发表观点,但无法落实的人;

6.如果自己的观点得不到支持,就缺乏干劲的人

7.发现问题不敢表达自己看法,沉默和随声附和的人;

8.总是指出问题,充满负能量的人;

9.项目出现问题,总是把责任归结于其他人的人;

10.做事很努力,也很配合,但是完成任务质量总是很低的人;

11. ……

如果你选择的团队成员,无须你太操心也能把事情做好,那他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潜在的合作伙伴。宁愿和一个有私心但是能把事办好的人合作,也不要和一个办不好事情的老好人合作。

另外,寻找合伙人不一定要找“最牛”的人一起创业,完全可以先找几个“还凑合的人”先把活干起来再说,后面再慢慢调整。在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企业团队和员工自身也会获得极大的发展。那些当初你“看不上”的人,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马云曾经认为他的那个团队支撑不了企业的成长,迟早要换成外来的“高手”和职业经理人。后面的事实证明他错了,那些当初他“看不上眼”的那些合伙人远比“外来的和尚”靠谱,直到现在都是阿里巴巴的顶梁柱。【实例研讨】网红大学副教授指导90后成功创业在线课堂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志在武汉工程大学教机械制图,以“秋叶”的网名在网络上教大学生玩转PPT,吸引了30万微博粉丝和超60万微信粉丝。他的PPT图书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发一篇原创微信文章的阅读量都在2万左右。这样的成绩,与一家中型媒体相当,因此也有人称他为武汉第一专业“网红”。他在2010年推出《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丛书,用PPT思维写书,引发热销,“那时候微博刚刚兴起,我把微博名称印在书上,吸引了第一批粉丝。”此后,网络上流行什么媒体平台,张志就去玩什么。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再到网盘、知乎、豆瓣、网易云课堂……几乎在每个平台上,他都是签约内容作者,粉丝规模也越来越大。粉丝队伍壮大后,张志发现,“只有志同道合的粉丝在一起,才能形成有力量的社群。”于是,他将网上课程的付费学员纳入千人QQ大群,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社群。他和小伙伴每天在群里为学员答疑解惑、讲评作业、免费分享。如果有企业付费做PPT,他就将任务分发到群里,“大家一起来‘群殴PPT' ,谁行谁就来接单。”张志在社群中还发掘了不少擅做PPT、主动帮忙管理社群、做事踏实的“好苗子”,慢慢吸收进自己的核心粉丝团队,单独加以培养。这样的苗子越来越多,张志就想为什么不能把在线课程运营全部交给这些非常熟悉的小伙伴们呢?在他的指导下,巴玉浩与郑淼等几个90后小伙伴共同创办了幻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秋叶PPT”品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张志发现小伙伴成长非常快,内部磨合也非常顺利,他干脆对把整个公司的运营全部交给90后运营,他认为小伙伴比他精力更充沛,更懂互联网思维,更能抓住“90后”的喜好,自己只参与重要的战略决策,不干涉公司日常运营。在小伙伴的努力下,幻方科技的创业方向已从PPT拓展至Office在线课程,以及职场技能、时间管理、办公手账等,主要受众就是那些即将跨入职场的大学生。小伙伴为了解决课程开发资源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所有课程均采用“众包”方式进行,一本书、一门课往往有三至五个作者,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写作,他们意识到只有小步快跑、不断迭代进化,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锁定更多受众。截止至2016年4月30号,整个幻方科技在网易云课堂独家课程已拓展至10门,创业一年半时间课程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元,在2016年有可能挑战1000万元的销售额。【思考】同样是找90后小伙伴为创业伙伴,为什么张志老师获得了成功?对比我的“课堂案例”,你认为其中的区别是什么?对比正文讲的选团队成员的四条标准案例,你能谈谈秋叶PPT团队建设过程中是如何选择创业伙伴的吗?【推荐读物】1.电影《中国合伙人》,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陈可辛导演,2014年发行第三章如何找到竞争优势学习目标了解创业必须建立在独有竞争优势基础之上了解创业竞争优势的内涵打开优学院APP,扫一扫,开始学习!一、大学生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一)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是什么

有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有优势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生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对未来充满希望,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想敢干,理应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群之一。

第二,没有成家的大学生也就没有家庭负担,不但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而且可以心无旁骛地进行创业。没有负担的大学生反而创业成本低,失败风险不大,即便创业失败也能完善个人能力、增长见识经验,还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第三,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了解同龄人,如果从事和互联网潮流或年轻人相关性强的项目,比如校园创业项目,他们自然占有了解市场、贴近市场的优势。

第四,有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已经掌握了一些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可行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竞争力,原因如下:

第一,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急于求成,没有做好创业需要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创业者往往缺乏应对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的经历,容易沮丧消沉。

第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能清晰预见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谈到市场,很多大学生多半只会照抄别人的商业计划书或者花钱做广告方案,对目标市场调研、分析以及营销渠道的整合没有概念。大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终究缺乏实践锻炼,而创业恰恰需要干劲和技术之外的综合管理能力,这往往不是大学生能快速弥补的。

第三,许多大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创业的项目还停留在一个美妙的想法上,并不是真正能落地的方案。现在的投资人更看重的是创业计划能否真正落地,有没有技术门槛,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对于这些,很多大学生拿不出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仅凭三言两语、一个主意是无法创业成功的。

※案例

小A同学有了一个创业想法—在校园内进行寝室家政服务。他的口号是“像你妈一样打扫你的寝室!”小A认为做校园寝室家政服务,有三大竞争优势:(1)校园家政市场是空白,目前没有竞争;(2)通过为同学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做校园家政,具有社会家政不具备的成本优势;(3)熟悉校园,业务推广有地理优势。

讨论引导:

1.你认为案例中的竞争优势成立吗?

2.你认为这些竞争优势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吗?

3.你认为在这个案例中,小A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在哪里?

小A同学是基于自己在校园家政业务上有地理、时间、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出这个创业想法的。

我们认为小A提出的优势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没有考虑市场是否成立;第二,没有考虑实施过程中的政策风险。

大学生家政市场还没有人进入,是一个市场空白?还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需求的市场?这个需要经过市场调查才能确定。

大学生寝室家政服务一旦实施,就要考虑学校是否允许这样的公司随意进入大学生寝室,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两个问题小A自然没有考虑,暴露出大学生创业的基础能力还不足,缺乏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如果这些基础能力不能得到系统地提升,那么还可能导致在某个点具备的竞争优势全部丧失。

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必须建立在基础能力都具备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二)你认为大学生创业公司的最大竞争力是什么

我们注意到很多创业者在成功创业之前,往往都有长期的技术或者商业领域积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经过磨合的创业小伙伴,有的创业者甚至有过多次创业失败的案例。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当被投资人问道:“什么是你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陷阱问题。

如果你回答说产品是你最大的竞争优势,除非你的产品技术先进到难以仿制,投资人会追问你的产品有没有实际销售,准备如何找到用户启动销售,如何保证产品技术持续领先。

如果你说团队是你的核心优势,哪怕你的团队有BAT离职大牛,投资人会追问你如何让小伙伴和你一起长期同甘共苦,如何为团队生存发展找到足够的现金流。

如果你说你的商业模式是核心优势,投资人会追问你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合作伙伴支持,商业模式运作起来需要的启动资金如何解决。

大学生创业公司往往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要规模没规模,那么到底靠什么来构建核心竞争力呢?

大学生没有乔布斯、马云、史玉柱这样的经历光环,因此投资人才会质疑大学生创业者的想法到底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快速执行力。一个想法能否快速落地执行非常重要,如果投资人能看到大学生有干劲、有能力推动项目一步步快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会对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有直观的认识。

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拿出一个好想法后因为种种原因总是让项目停留在纸面上,迟迟拿不出经营数据,这样的项目不进入到实施阶段,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用数据支撑自己的业绩,是很难谈得上核心竞争力的,只能说拥有一个创业的好概念。

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自己有竞争力的优势项目,并采取快速行动来把握机会。

将一个创业机会变成具体的创业项目,创业者要分析一下:我要创业,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能否得到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学校、家庭、朋友等),有没有办法凑足启动资金等。

我们建议在进入一个创业市场时,首先可以分析一下和潜在对手相比,我们的核心优势到底在哪里?哪些优势是很容易被对手复制的,哪些是短期内不容易被复制的。

如果是对手不容易复制的优势,我们能否围绕这个优势形成对用户有吸引力的卖点从而进行商业推广,并以此切入市场获取并放大竞争优势,蚕食市场份额。

一句话,分析很重要,快速行动也很重要!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谈企业或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要围绕企业的活动价值链来思考。

在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不仅要考虑产品和服务的领先,还要关注内部的运营和外部的市场竞争,不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围绕这些维度构建的。

对内部运营而言,一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性开发出领先技术的研发能力,能够实现产出的系列化;(2)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表现积累的口碑带来的品牌优势;(3)高效的生产流程,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响应市场;(4)围绕自身独有能力构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有竞争力服务体系(成本领先或者体验领先);(5)组织结构的创新,通过内部管理或者股权创新更好激励员工产生效益。

我们并不建议把产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作为核心竞争力,因为绝大部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其实都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真正难以被复制的是持续打造领先产品或服务的内部运营支撑体系。

对外部市场竞争而言,一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盈利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合作伙伴和客户获得利益,也争取自己的回报;(2)整合优势资源的供应链网络,尤其是整合有门槛的关键资源伙伴合作;(3)在国家政策门槛或行业准入资质方面的门槛。

只有综合观察多个维度的企业经营活动,才能完整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并非每个创业项目都需要在这些竞争维度上有足够创新,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往往不止在一个点取得了创新,而且利用多个创新点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领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1)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框架;(2)可以把领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解为一系列子创新系统,降低学习难度;(3)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竞争力薄弱点,找到和他们竞争的方法,做出不同的创业选择。

※案例:海归学霸合伙开公司——三年即年订单过亿元

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三个合伙人——张剑辉、舒鹏、钱昊,都有响当当的学术背景。

张剑辉,清华大学本硕连读,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博士。舒鹏,斯坦福大学电化学材料硕士。钱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学博士。

最先回国的是张剑辉。博士毕业后,张剑辉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了6年,任高级设计经理,拥有5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他主导了两个与新能源相关的项目,一个是光伏发电板优化器的控制芯片,一个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芯片设计,两个项目的产品都实现了大批量生产。

张剑辉敏锐地意识到,在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中国,今后一定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他的电池管理技术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萌发了回国干一番事业的念头。

一个好汉三个帮,回国前,他对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老部下舒鹏和钱昊说:“我先回去打个前站。”

2010年,张剑辉回国。创业之初,启动资金几乎全部来自个人积蓄。对个人来讲,7位数的年薪相当不菲,但是作为技术研发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

2011年,张剑辉通过同学介绍,到东风汽车公司对他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实车测试。测试结果出来后,现场的工作人员非常震惊:数据远超国内水准,甚至达到世界级水平。

张剑辉回忆,起初对方还怀疑数据造假,提出要在厂方人员全程参与下重新测试。当证明数据真实可信后,那位领导兴奋地当场就要签合同。因为一旦选用这种电池管理系统,东风电动汽车的电池效能会提高30%,行驶里程至少可以提高20%。“东风要求签约的时候,海博思创还没有成立。和别的公司不同,我们是先有订单后有的公司。”张剑辉自豪地说。

2011年组建公司后,三人分工明确:舒鹏负责销售,钱昊负责研发,张剑辉负责综合事务。“为了解释电池管理系统是什么,我经常要花很长时间讲解。”舒鹏介绍,“电动汽车的电池,占整车成本的60%。电池是由很多块小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这些单个电池会因种种原因出现容量损耗的问题,目前是单个储能电池一旦出问题,就要换整组电池。我们做的,就是在储能电源中找出问题电池,并在计算机芯片控制下,通过电池间的互相充放电,实现电池可用容量的再均衡,以延长电池寿命。”目前,国内平均水平可做到单向1安培的均衡电流,海博思创将其提升到双向(充放电)5安培。

技术,是这家最初只有6人的小公司快速打开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舒鹏介绍,2013年时,全国能源行业停滞,30%的公司倒闭,大浪淘沙下来的他们,不仅在次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还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几十项。除了东风汽车公司,北京供电局、北京福田汽车也成为他们的客户。他们的技术还从电动汽车延展到微电网领域,参与的青海玉树4兆瓦光伏发电、17兆瓦时储能项目,目前已并网发电。

谈到回国创业的感想,张剑辉认为自己选对了路:“我很幸运,赶上了国家鼓励海归创业的好时机。2012年,我们公司刚成立就得到了北京市有关部门一笔100万的资金支持。要知道,这笔钱对于我们这样一家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靠个人薪金收入支撑的小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后来在襄阳成立全资子公司,我们团队被列入‘隆中人才计划’,又得到政府300万元的扶持资金。”

除了政府的支持,资本市场的认可更让他们坚定了信心。“2012年5月,刚刚成立半年就得到了1500万元的风险投资。今年又获IDG1.3亿元的股权融资。海博思创今年拿下过亿元的订单。”在襄阳青桐汇现场分享创业故事的舒鹏告诉记者。案例来源:《楚天金报》创富工场栏目2015年9月20日报道 作者:周萍英

讨论引导:

1.你认为海博思创公司创业过程已经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你认为在海博思创公司不同创业阶段核的心竞争力都是技术吗?

3.你认为在海博思创公司现在的发展阶段,除了技术,参考我们前面介绍的七个点,还有哪些维度已经开始构建核心竞争力?

海博思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包括一系列内容构成,除了技术领先,他们的人脉优势,他们的市场抢先卡位,他们的大客户合作伙伴关系,都构成了后来者进入的壁垒。

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有不可模仿性。这包括企业品牌、企业信用,包括企业拥有的各类自主知识产权,也包括产品优势、产品链的优势、客户的美誉度等。

核心竞争力,要有不可交易性。要保证你的核心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在市场上买不到。所有在市场上能得到的资源都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还要让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有了这个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所以员工带走一部分资源也没有用。

仅仅是产品有特色并不足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考虑多个维度优势,构成对手不能模仿的复合竞争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