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课精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0:33:41

点击下载

作者:王平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哲学课精义

北大哲学课精义试读:

前言

北大,是一个令无数莘莘学子神往的名字,它承载了无数学生的梦想,也积淀了无数前人的智慧与心血。在百年的时间长河中,北大涌现出一批批学问大家和特立独行之士,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各个领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先后有蔡元培、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钱穆、李四光、马寅初、季羡林、张岱年、朱光潜等文化和科学精英在这里任教,他们既是北大精神和思想的奠基者,又是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先驱,培养了数量众多的杰出人才,曾经或仍在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这座屹立于古都北京的百年名校,曾亲历中国近代的风雨沧桑,享尽尘世荣耀,又曾饱尝人文巨变、百般磨难。斫丧与积淀交错之中,造就了北大的坚强、隐忍、博大与智慧的人生哲学,这就是北大独有的精神气息,也是北大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精英的主要力量。因此,我们说北大的思想与精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财富,北大的人生哲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

北大的精神和气质在每一个北大人身上都有所体现,与此同时,不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也投射在不同的北大人身上,没有谁能够用简单的一言半语说清楚北大的人生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大如同空中楼阁,遥不可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北大人的著作、北大公开课的讲义等多种方式,剖析其思想源流,延伸其精神内核,以期达成阐明北大人生哲学、汲取北大人生智慧的结果。

很多知名的北大人,都曾经在各种场合和著作中阐述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态度,当然也有更深奥的哲学理论等学术探究,可是或因时间所限,或为条件不许,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无暇阅读和品味,以至于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本书既是在整理多种北大经典著作的基础上,以北大哲学课为纲,以各种哲学命题为目,从心态、修身、处世、择友、财富、职场、爱情、梦想等方面分别阐述北大的哲学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案例组成了一幅幅深刻而又不失鲜活、严肃而又不失色彩的画面。

如若本书能对您的人生略有助益,将是作者最大的荣幸。第一章好心态,让你无限接近完满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翟鸿燊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心态要是不好的话,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积极的人认为挫折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磨练自身的机会,从而积极应对,奋发图强,以求战胜挫折;而消极的人则认为挫折是上帝对自己的不公平,继而对世界、对他人、对人生充满怨怼,甚至自怨自艾,从此一蹶不振。其实,所谓的上帝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真正主宰人生的是自己的心态。索伦·克尔凯郭尔曾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着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每个人都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无法预知人生旅途的终点,却可以尝试选择要走的方向,以及以怎样的心情欣赏旅途的风景。为此,我们需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面对身边的烦扰和纠葛,用宽广的胸怀待人,用真诚的姿态拥抱他人,用快乐的心情感染别人,以简单热忱的心驱除人世的烦扰与嘈杂。浮躁,心灵深处的暗疾

很多人都在问我,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奖得主,我说一个是时间不够,再一个是现在学术界太浮躁,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很浮躁。——许智宏(前北大校长)

有这么一股莫名的情绪,它飘忽而至,没有征兆,有时让你茫然,有时让你恐惧,有时又让你绝望。你知道这是什么情绪吗?你遇到过这种情绪吗?如果曾与它相遇过,恭喜你,你“浮躁”了。

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生也越来越看不到尽头,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喘不过气来。有些人因为在某些方面落于人后或不尽人意,难免产生烦躁、焦虑心理,并试图寻找便捷的路径加快自己的前行步伐,其中的鲁莽者甚至会生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浮躁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情绪,它能够使我们终日焦虑不安而又充满抱怨,令我们脾气暴躁、精神高度紧张,时间长了,更会演变成一种心理疾病,严重搅乱工作和生活。

作为飞禽类的佼佼者,雄鹰几乎堪称凶猛动物的“代言人”。它时而翱翔天际,时而俯冲大地,辗转腾挪之间威风凛凛。

有这么一只兔子,平日里饱受其他动物的欺负,但是它却不愿意练习自己的求生技巧,反而不切实际的幻想能够像老鹰一样振翅高飞。

有一天,这只兔子从悬崖上一跃而下,想要像苍鹰一样飞起来,结果却一下跌入悬崖,摔死了。

当今社会上,“兔子”型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能够看到和正视别人的成功,这固然很好,却又往往会忽略自身的不足,盲目效仿之下,只能自食恶果。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竞争”,如今,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竞争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机会也是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抓住。于是“竞争”把很多人逼得乱了方寸,摸不着头脑。他们为了尽快获得金钱、利益等,就决定走“捷径”,找“偏门”。又所谓“欲速则不达”,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而一些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行为无疑违反了天地的规则,当然要受到规则的惩罚。

夏天,禅院里的小草被太阳炙烤,变得病蔫蔫的,没有一点生气。徒弟非常焦急:“这也太影响我们的心情了,快撒些草籽吧。”师傅说:“等天凉些吧,我们应该随时。”

秋天的时候,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但是,很多草籽都被风吹跑了。徒弟叫道:“怎么办?草籽都被风吹飞了。”师父说:“没关系,被吹走的多半是不饱满的草籽,就算你种进土壤中也很难发芽。要记得随性。”

徒弟刚撒完草籽,就飞来一些小鸟,啄起了草籽。徒弟很生气,要驱赶小鸟。师傅继续翻着手里的佛经,说:“不要生气,小鸟吃不完草籽的。就让它们随遇吧。”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徒弟冲进禅房,叫道:“师傅,你怎么还这么镇定啊?草籽都被暴雨冲走了。”师傅正在打坐,说道:“既然我们没有办法阻止,那就随缘吧。”

过了一段时间,禅院里撒草籽的地方长出了青苗,就连当初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徒弟见了非常开心。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说:“这时就应该随喜了。”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呢?徒弟的心态浮躁不安,总是在随着天气或者周围事物的变化而摇摆,就好像风中的树叶。师傅则心态成熟、自然,没有太多执念,外界事物的表象极难影响其心境,喜怒哀乐均在自己掌控中。“望长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赏窗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这是师傅的的精神境界。

有些人盲目追随潮流,却缺乏上进心,既没有自主自立的能力,又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追求感官上的刺激,精神生活却极度缺乏;他们安于现状,总是固步自封,工作上既不积极进取,也看不惯别人超越自己;他们总是找不准切入点,始终生活在盲目和恐慌之中。浮躁让他们朝三暮四,心猿意马;浮躁让他们难以平静,思绪纷乱;浮躁让他们无所选择,不知所以;浮躁让他们目光短浅,蝇营狗苟,甚至失去了很多难得的机遇。

如今的这个时代,信息化拉近了世界的距离,让本来无法或者很难见面的人们成为了竞争者。大家都想追求效益,追求捷径,可是却忽视了耐心、等待、规律……白岩松说,不平静,就不会幸福。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慢慢感受,才能有所感悟。可是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呢?太冷漠或者太热情,其实都是难以从浮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的表现。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中理出头绪,消除浮躁心理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

有人说:“浮躁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如果你没有强大的抗体,你就很容易被传染。它会扰乱你的心智,消磨你的意志,扰乱你的阵脚。不仅如此,你还会再传染给其他的人。”虽然,每个人都会有浮躁的时候,就如同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一样。可是有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他们便在与浮躁作战的时候占了上风。而那些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的人,可能一生都要被浮躁情绪所纠缠。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病”了,而这病正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浮躁,一定要及时为自己“治疗”。否则它会不断蔓延,让你的心态越来越失衡,甚至慢慢让你的情绪失控。这一点,我们应要警惕。

只有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左右,才能在冷静和从容中理清问题的头绪。只有内心平静,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我们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稳生活的每一步,虽未必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却必定平安喜乐,饱含幸福。态度谦和方能以柔克刚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周国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从小就读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小就学习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古代的圣贤知书达理,为人谦和,堪为后世之楷模。

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谦和不是懦弱无能,也不是低三下四,而是一种自知、谦虚的君子风度。君子并非没有才能,更不是卑劣胆怯,他们只是选择用自己的宽容大气微笑地面对别人;君子最善于反省自我,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君子还善于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汲取别人的长处;君子也懂得换位思考,想别人之所想,把事情做周全,以此赢得人们的尊重。

小孙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的某策划公司上班。他非常要强,凡事总不想落后于别人,所以,虽然进公司还不到一年,却已经深得策划的“要领”。他主导的策划方案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利润,在整个行业领域中也积累了不小的声望。

按常理来说,小孙能力和业绩这么好,早该升到部门经理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虽然工作能力不错,却依然是一个小职员。不过,小孙却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只是一味地骄傲自满,整天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甚至连公司老总也不放在眼里,同事都很反感他。

倒是公司里的另一位员工张陵,虽然业绩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为人谦和有礼,公司上下都非常喜欢他。而且,作为一个老员工来说,他的业绩一直很稳定,工作能力也不错。

公司是按业绩来选拔领导的,业绩第一的小孙自然觉得部门经理的职位非他莫属。但是,在最后民主投票的时候,却根本没有人愿意选他,大家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工作,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小孙在关键时刻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而部门经理一职则成了张陵的囊中之物。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可是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炫耀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的弱点,那么,别人永远也不会从心理上认可他,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落得个“众叛亲离”的结果。

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哲学家,曾经有人问他:“所有的人都觉得你的学识最渊博,那么,请问你能告诉我天和地之间的具体高度吗?”哲学家回答:“三尺。”那人嘲笑道:“难道你不觉得自己的话有失误之处吗?按你所说,这天地是怎样容纳下我们的呢?”哲学家笑了笑,说:“你说的很对,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存在于天地间的人都是低下头生活的啊。”听过解释后,那人默默地陷入了沉思。

这是苏格拉底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一个处世之道:一个人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在这世间立足。事实确实如此,放下无谓的架子,虔诚、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别人的尊重也会随之而来。反之,妄自尊大,一地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只能被人们唾弃。

谦和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每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蛮力解决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谦和、宽容地待人待事是一种双赢的处世态度。

我们身处于这个社会,需要经常与别人交往、接触,难免会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这时,矛盾、摩擦接踵而来,若一味地强硬对抗,只会激化矛盾,对解决问题并无助益。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与人之间并没有那么多无法化解的矛盾,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只要都能谦和一点,礼让一点,哪里还有解不开的疙瘩呢?“径路窄处,留一步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谦恭礼让、宽容大度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美德。

不妨学会谦和待人,就算自己的观点比别人高明,也要微笑着对待对方、包容对方,给对方一个台阶,同时也会给别人留下“心胸开阔”的印象。

当我们懂得替别人考虑时,矛盾也会减少很多,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很多时候,谦和也是以柔克刚的妙招。只有我们的心变宽了,人生的路才有可能越走越宽。拿出自嘲的勇气

对学生发火不多,但也有几次。这说明我的修养还不够,还得加深修炼。——张岱年(哲学家、北大教授)“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这是鲁迅的自嘲。实际上,他明则“嘲笑”自己,暗则嘲笑那些对自己进行迫害的对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少不了被一些无聊的人嘲笑和戏弄,尤其是在某些特殊场合中,我们还需学会用自嘲为自己解围。

自嘲需要很大的勇气。有人说,嘲弄他人是不道德的行为,而嘲弄自己则是一种智慧。一般来说,自负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弱点,就肆意地吹嘘自己,嘲笑别人,而这也正是他心虚的表现。自嘲的人故意将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敢于自我嘲弄,这不仅是一种坦然的心态,更表现了他君子坦荡的胸怀,也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有人说,能够运用嘲讽的语气或行为贬低嘲笑自己的人是真正令人钦佩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自身的短处,却仍然愿意把这种短处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表现出来,当众揭自己的“伤疤”,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然,自嘲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人生境界。一个懂得自嘲的人,定然是一个坦诚又风趣的人。他们能够看透一切事情的是非曲直,也能衡量一切事情的轻重缓急,还能用自己的智慧在剑拔弩张的事态中斡旋。自嘲是他们在生活中的一种姿态,它可以使沉重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无比,也会让别人砸过来的重拳落在棉花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嘲能够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关系。

张大千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一次,他和朋友相遇在同一个宴席上。在向朋友敬酒时,他说:“先生,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当这句话被他说出来后,听到的人都笑了起来,宴会的气氛顿时变得非常融洽。

故事中,张大千以“小人”自嘲,不仅表现出自己的工作特点,还让宴会上的人都放松了紧绷着的神经,活跃了宴会的气氛。

自嘲除了可以调节氛围以外,还可以帮我们化解尴尬的场面,给自己解围。譬如当我们身处尴尬的环境中时,如果能适当地拿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嘲弄,不仅能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处境,还能使对方知难而退,从而使气氛变得和谐,不再剑拔弩张。

有一个人,因为身患某种疾病,年纪轻轻就掉光了头发。没有了头发的脑袋不仅影响了他的形象,还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十岁以上。而每次有人猜错他的年龄时,他都是宽容一笑,说:“没关系的,你又不是第一个。不过,不是有人说吗,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一个身患疾病的人,面对自身最大的缺陷,尚且能够以自嘲来给自己解围,何况我们呢?当然了,自嘲这一技巧也并不是谁都能用好的。身处尴尬的境地中,只有充满智慧的人,才能想到“以弱制强”,用自嘲来解救自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时候自嘲还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一个母亲曾经给女儿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让女儿觉得很温馨。母亲说小时候家里很穷,虽有几亩薄地,却没有牲口犁地,必须等别人家的地犁完了,才好去借。有一回,家人在准备还犁铧的时候,发现犁铧竟然不见了。于是,一家人就趁着月色去找。当时母亲自己一个人摸黑走着,心里很害怕。她突然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东西在闪闪发光,瞬间就吓坏了,于是捡起一块大砖头就扔了过去。只听见“铛”的一声响,走过去一看,竟是那块犁铧,不过已经被砸碎了。

母亲讲的这个故事,虽然结局有点苦涩,可是从母亲的语气中不难看出,她没有一点抱怨的意思,反而当作趣事来讲,好像说的是别人的笑话。能够将自己的丑事拿出来自嘲一下,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的心态呢?

不要以为自嘲只是一种自我的嘲笑,其实,有时候人们明则是在自我嘲弄,实际上是在显示自己的能力。潘长江的“小个子”是众所周知的,他经常拿自己的弱点开涮,自毁形象,可是因为有能力,人们便会觉得浓缩的都是“精华”,反而觉得他“帅呆了”。

有一个人在一家知名厨房用具店的旁边摆了个地摊,卖锅。他这地摊一摆出来,就引起了品牌店老板的不满,两人就为抢生意而争吵起来。眼看围观的看客越来越多,摆地摊的人态度突然软了下来。他对老板说:“老板,您看我只是个摆地摊的,做的是小本生意,东西都是贱货,不值钱。哪能跟您这品牌店相比啊!”这样说着,便随手拿起一个锅用力摔在了地上。“不过,我这锅虽然便宜,可是质量却还不错呢!摔不烂。”摆地摊的这么一说,立马有人去检查地上的锅,结果发现,被摔在地上的锅果然完好无损。就这样,摆地摊的人一下子卖掉了很多锅。

摆地摊的人真是聪明,先是自我嘲笑,说自己的锅“不值钱”,所以摔得起,然后用过硬的质量赢得了这场争斗,也为自己赚了不少钱。整个过程,乍一看是在自我嘲笑,实际上却是在显露自我实力。由此可见,自嘲是一种智力游戏,只要乐观自信,自嘲也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有人说:“自嘲起于自信,达于自尊。”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自嘲虽然是人生中不可少的一种生存姿态,可是“过犹不及”的道理我们也应明了,太过了就有可能让自己丧失自信,那样就得不偿失了。知足便能常乐

人本来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的,但平常人并不总是意识到这一点并主动积极地接受这个必然性的事实。——张世英(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大教授叶舟在一本书中专门用一章来讲述“知足”,其中分别以“知足是一种阳光心态”、“知足就是幸福”等为主题,表达了知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他们三人所讲的是同一个道理:知足常乐。且不说我们能不能做到“知足”,“知足常乐”这句话我们一定是不陌生的,甚至常常挂在嘴边,可是知足为什么能“常乐”,为什么要“知足常乐”,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欲望中知足呢?这些深层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有些道理人人都懂,可是未必人人都能做到。甚至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全然忘记了那些处世真理。世界上聪明的人有很多,但是聪明的人往往不会满足现状,认为自己有能力拥有更好的权位或者更多的金钱,从而被外界的“灯红酒绿”迷惑了自己的心,每天都在虚伪和担惊受怕中度过,自然也就无法体会人生的真正乐趣了。

欲望是无止境的,肆意纵容自己的欲望,终有一天会自食其果,这就是我们要“知足”的原因。有些东西,在意外中得到了,它或许能让你高兴,可是你要明白它源于我们偶然的好运气。我们应该懂得知足,倘若你总是妄想不劳而获,那么就只能终日在失望中度过了。

有一个人,偶然间在地上捡到一沓钞票,这沓钞票有千元之多。得到这笔意外之财后,他非常高兴,觉得获得金钱原来是这么容易的事情。自此以后,他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希望能捡到意外之财。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若干年后,他捡到了成千上万的纽扣和别针,却没有捡到一次金钱。除了收获这些外,他患上了驼背的疾病,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这时,他才懊悔地说道:“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从来没有好好地欣赏过落日残霞、鸟语花香,原来这些才是生命中最简单、最纯粹的幸福,而我却错过了这么多年。”

天下哪有掉馅饼的事情?知足者才能常乐,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贪欲就像黑洞一样,永远也填不满。有些人在迷失自己的时候,就会考虑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整日思虑过重、担惊受怕,又怎么能收获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呢?

贝蒂·戴维斯曾经说过:“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虽然欲望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可当欲望变成贪欲时,人们也会变得不快乐。一个人只有学会知足,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得到中感到幸福,感到快乐。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被别人赶上或超过。这时,或许会有人说:“在这个社会,知足就等于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只有积极参加社会竞争,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不至于落后于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知足常乐并不等于不求上进。有一句话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不是教大家如何信命,而是让大家明白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有些事情我们尽力了就行,结果怎样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竞争中的困难、挫折、失败都是常态,强求只会带来心魔,它会使你因冲动而失去理智,做出不明智的事情。知足常乐,就是要我们以知足的心态平和地对待生命中的得失,只有放得下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人生在世,有很多身不由己,当你的力量还不强大的时候,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那些不如意,难道不是为了以进取的心态去开创未来吗?

范蠡曾经是越国的大官,他非常忠心自己的君王,并竭尽全力帮助他夺取江山。经过数年努力,越国日渐强盛,越王勾践终于雪洗耻辱,称霸中原。此时,范蠡感觉到了危险的临近,他深知帝王都比较“薄情”,猜忌心重,如果不及时离开,恐有大祸。为了全身而退,他马上收拾细软,带上家属悄悄远去,改名陶朱公,归隐经商,后来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人。而与其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留恋富贵,结果被勾践所杀。

倘若文种也能够知足,不留恋富贵,也不至于最后丢掉性命。范蠡正是因为“虽有功,却不邀功”的心态,才使他保住性命,闻名于世。不知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能摧毁有形的东西,还在于它能迷惑你的心智,搅乱你的内心世界,让你不计后果地去做一些事情。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把自己的性命葬送在这种贪欲里!

有一个婆婆,她的儿子娶了一个非常贤惠的媳妇。媳妇不仅把家务活做得井井有条,还非常孝顺。但是,由于媳妇家里贫穷,而婆婆一心想让儿子攀上富贵人家的女儿,所以一直不喜欢儿媳,还百般刁难她。

后来,在婆婆的逼迫下,儿子终于把自己的媳妇休了。婆婆万分高兴,立马托人帮儿子找了个富家媳妇。可是,富家小姐从小就非常娇惯,嫁过来之后蛮横无理的脾气也没有改掉,她从来都不把婆婆放在眼里,不仅把婆婆当下人使唤,甚至还打骂婆婆。婆婆无法,也只能忍受。此时,她才后悔自己把一个好儿媳给赶走了。

知足是每个人得到快乐的源泉,它可以让我们不被世俗间的繁杂之事扰乱内心,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火可灭,不可使之寒;冰可消,不可使之热。”既然面对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又何必苦苦执着于虚无缥缈的追求呢?何不知足常乐,珍惜现在呢?“知足者身贫而心富”,为什么知足者心富?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很多的财富,没有惊艳的爱情,可是他们有思想,懂得立足现在,珍惜眼前。

不懂得知足的人,往往没办法对自己现有的东西感到满意。殊不知,珍惜眼前就是最大的幸福。当你看到别人开着宝马住酒店时,也不必自怨自艾,仔细想想,自己虽然没有宝马可坐,没有酒店可住,却能够坐上拥挤的公交车回家,然后为自己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饭后还能美美地躺在床上睡一觉,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关键在于能够拥有知足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幸福。

知足才能常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而不是被贪欲毁掉人生。看透不说透的智慧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张弛结合,斯乃正道。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季羡林(国学大师、北大教授)

生活中的陷阱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会祸从口出,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聪明的人都懂得装糊涂,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们非常清楚。毕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总比在耍聪明中断送自己的前程好很多。

季羡林曾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可见,他也领悟了看透不说透的智慧。清朝大员刘墉最初也以为自己非常聪明,可他的官场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数次的失利与碰壁让他对与人交往的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领悟了糊涂之道的重要性。后来,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不该糊涂,他都能表现得恰到好处。他的观点就是:“一些凡人就是糊涂,而高明的智者就是知道怎么样装糊涂。”

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自恃清高,恃才傲物,若是看见什么事情,必会十二分地表露出来。他们固然有一定的才华,可是这种不知道“装糊涂”的态度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做人不能太张扬、太过招摇,否则必定会招致他人的不满。其实,很多事情自己心里明白就好,没必要说出来。

杨修是被大家公认的“聪明人”,三国时代的智者,为曹操所用。有一次,曹操命人修建一个花园,待造成后去观看。但是,观看了之后他并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就离开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能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这时,杨修说:“门里面有一个‘活’字,丞相一定是嫌门太宽了。”听杨修这么一说,大家就把门改小了。曹操看到重修后的花园,非常高兴,于是就问是谁的主意。在场的监工们告诉他是杨修,曹操虽然在众人面前夸赞了杨修一番,心中却十分不痛快。

后来,曹操与刘备在汉水作战,两队对峙,难分胜负。此时,曹操心中犹豫,不能决定到底要进攻还是后退。这时,正好厨子送鸡汤进来,曹操看见碗中的鸡肋,顿时豁然开朗。这个时候,夏侯淳进来了,想要问问曹操夜间行动的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当夜,夏侯淳将此口令告知士兵们。杨修听说后,便立即让士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淳十分不解,就问杨修这是什么缘故。杨修回答:“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如今这场战争,进攻的话,赢不了敌人;退后的话,害怕别人笑话,如此耽搁时间并无益处,不如早早回去。”其实曹操在这进退两难之际,倒是有撤兵的意思,但是看到杨修又说破他的心思,非常气恼,便大声呵斥道:“你怎么敢妄加揣测我的意思,扰乱军心!此等大罪怎能轻饶!”于是,杨修就这样被拉下去砍头了。

杨修确实有着过人的才智,就连曹操自己都认为他与杨修的智慧差了很多。可是聪明的他怎么没有先弄清楚曹操的为人呢?曹操虽然爱才,却也很妒才,容不下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杨修就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了,不懂得“看透不说透”的处世之道,才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很多人不一定有杨修的智慧,却学足了杨修“耍小聪明”的毛病。这种人的人生旅途一般都不顺利,最后也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人心难测,你能保证别人对你的才华只会赞赏?装傻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千万不要为了耍小聪明而忘记“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很多时候,即使看透了别人的伎俩,心里明白就好,也没必要说出来。

锋芒毕露容易招人妒忌,懂得适当装傻,能够巧妙地藏起自己的锋芒,也更能消除别人的戒备之心,缓解被孤立的尴尬气氛,从而保全自己。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强劲。刘备虽然看出了曹操的野心,却因势单力薄,不能与之抗衡,而无力阻止。为了避免遭到曹操的暗算,刘备每天都在自己的园子里种菜,向曹操暗示自己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有一天,刘备正在后院照料蔬菜,曹操突然请刘备前去聊天叙旧。刘备非常心虚,担心曹操看出破绽。曹操一见到他,就假惺惺地笑道:“你天天在家做着大事,想必一点也不寂寞吧?”实际上,曹操根本不知道刘备在做什么事情,只是用一句玩笑话来试探刘备。可刘备当时已经是面如土色,胆战心惊了。曹操生性多疑,在他面前,刘备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被抓住把柄,那就真是万劫不复了。不过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听曹操往下说。只听曹操又说道:“唉,学种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吧!”刘备听到这句话,心中才不那么紧张。曹操接着说:“我刚才看见院中梅子青青,正好我这里有点美酒,就请你过来聊聊天。”刘备听完这句话,才放下心来。酒樽中煮着青梅,两个人开始喝酒。这时,天上忽然电闪雷鸣,有下雨之兆。曹操觉得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便借机谈起龙的品行,说龙是英雄,并顺势问刘备:“你觉得当今世上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刘备暗自揣摩曹操的意图,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故意讲出几个不入流的人。

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就开口说道:“普天之下,能被称为英雄的人,都有将整个天下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意愿。”刘备听到曹操的话,心又揪了起来,小心翼翼地问道:“那您觉得谁能当英雄呢?”曹操盯着刘备,说:“我个人认为,当今的英雄只有两个,那就是你我二人!”曹操刚刚说完,天空中响起一阵雷声。刘备心中一颤,手中的筷子不小心掉了。但是,刘备马上哆哆嗦嗦捡起筷子,对曹操说道:“这雷声可真是吓人啊,我最怕打雷了,你千万不要笑我啊。”曹操不屑地说:“打雷有什么好怕的!”刘备装作十分害怕的样子,说:“雷声太响了,当然怕,要不然怎么会如此失态?”曹操一听刘备的话,心里就偷着乐了。

刘备的表现让他坚信一个事实:刘备没有远大的志向,还胆小怕事。曹操也因此认定刘备是一介庸夫,根本不足为虑,也就不再将他放在心上了。

后来,刘备终于逃过此劫,并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最终成就“三国鼎立有其一”的局面。

懂得装糊涂,其实是有大智慧的表现。刘备就是利用装糊涂才逃过一劫的。自古以来,我们听说过很多“聪明人”因别人的记恨而被陷害,却没有听说过“糊涂人”被别人陷害的事情。“糊涂”一些,“懦弱”一些,此为人生大智慧,不可不参详。不值得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伟大的心胸,应该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鲁迅(曾任北大讲师)“当你为错过星星而哭泣时,你将继续错过月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东西失去了,说明它不属于你,但是你还要继续珍惜其他的美好事物。如果你一直为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内疚自责,那么就可能会失去更多。假如把牛奶打翻了,哭泣有用吗?倒不如收拾残局,继续赶路。只有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才能走得更远。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得有失,当我们一直沉浸在痛苦和悲伤中时,可曾想过,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了在失去的时候懊丧吗?难道我们的情绪就应该被这些身外之物所左右吗?“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内心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央视某节目的宣传语确实非常有道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缺憾存在,但事实上,只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简单来说,很多时候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谢冕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是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他曾经说:“有的人可能一帆风顺,有的人可能要遇到挫折。人生伴随着欢乐,也伴随着悲苦。忧患是与生俱来的。顺境是我们的愿望,而逆境则可能是生活中应有之理,应有之义。不然的话,我们又何必讲‘迎接挑战’或‘参与竞争’之类的话?”由此看来,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心态来正视挫折和失败,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悲伤里不能自拔。

塞翁失马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未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有些东西意外得到了,也未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我们要有“塞翁”看待问题的心态。

我们既然知道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自然也应该知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句话。得和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在面对“得”的时候不骄傲,还要在面对“失”的时候不气馁。生活所赐予你的,务必要好好珍惜;那些本不属于你的,即便曾经拥有,后来失去了,也要想开、看淡,不要留恋得不到的东西,并为此耽误自己的生活。

怀特先生刚买了新车,手续还没办完,就被小偷偷走了。令人不解的是,小偷偷走了怀特先生的新车,可怀特先生却和小偷友好往来。怀特还把新车手续等重要资料交给了小偷,让小偷顺利地办完了新车手续,这样,小偷也名正言顺地成了新车的主人。

后来,小偷发现了很多苦恼:要向税务局交车税,还要向保险公司交保险费,另外还要定期车检、买汽油。有时车坏了,小偷还得给车换轮胎、修理刹车等。这些钱算在一起数目并不小,最后,小偷实在不想再要这辆车了。于是,他找到怀特先生,想要归还他的车。

可是,怀特先生却说:“你偷走了我的车,却让我懂得了上帝为什么给人两只脚。没有车的日子里,我开始步行,长时间的徒步旅行不仅让我的心脏跳动恢复了正常,全然忘记了心血管疾病是怎么一回事,还帮我减掉了过多的脂肪,我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多转变。不看病的日子,我节省了很大一笔医疗开支,现在即使你上法院告我,我也不会接受被你偷走的东西了。”

这个故事很有戏剧性,不过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因祸可以得福,坏事可以变为好事。这也正验证了老子的那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我们遇到得失问题时,如果能用这种辨证的思维来看待,那么,心境必定会开阔很多,也不会因为失去什么而懊恼、哭泣,生活中也会少去许多痛苦和错过。

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真正豁达的人,应该懂得放下。不管我们失去了什么,都要明白自己不该为失去的“牛奶”而哭泣。能抓住幸福的人,一定是懂得放弃的人。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也会少却很多烦恼。完美是用来幻想的

生命不可能完美,但可以超越。——张颐武(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应该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现在的你,是否在为自己臃肿的身材而苦恼,是否在为自己一直长不高的个子而烦忧……

事实上,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有些人虽然看起来言笑晏晏,心里却藏了很多苦楚。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他们幸福、快乐的样子,是因为他们拥有乐观的心态,喜欢把微笑展现给他人。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往往是因为总盯着自己的不足与不完满,整日自怨自艾、郁郁寡欢。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必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上帝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予你一些东西,一定会拿走你另一些东西;你失去一些东西,他一定会补偿你其它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在一得一失中,没有人能够得到“完美”。不信?你能够找到一片完美的叶子吗?有些树叶看上去完美无缺,非常完整,可是仔细一看脉络间竟然有着许多黑点;有些叶子表面光滑,脉络清晰无杂质,边缘却缺了一角。这是一个普遍存在却又非常实用的道理:万物都有缺陷,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超越自己的价值。

某著名演讲家应邀去某地演讲,他手里拿着一张钞票,问:“谁希望得到这张钞票?”大家对演讲者的举动非常疑惑,不过很快就有人表示想要。演讲家说:“我计划把这张钞票给一个人,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说完,演讲家把手里的钱胡乱折叠后,接着问道:“还有人想要吗?”犹豫了几秒钟之后,仍然有人表示自己希望得到那张皱巴巴的钞票。“好吧!假如我这样做呢?”演讲家说完之后便把钞票扔在地上用力地踩踏,然后他捡起那张钞票,问:“还有人希望的得到这张钞票吗?”还是有寥寥几个人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朋友们,我的演讲已经完毕。”演讲家说道,台下变得有些躁动,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明白,不管我怎样‘虐待’这张钞票。一直都有人希望得到它。这是因为无论我怎么做,它都没有贬值,它依旧是钞票。人生也是一样,我们会无数次被迎面而来的挫折打倒,甚至深陷逆境,被人欺凌。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了,但事实上,无论发生什么,或即将发生什么,你们仍旧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

生命的价值本来就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的心态。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完美无缺,但是我们一定要肯定自己的价值,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无论多强大的个体都会遇上困扰自己的事情,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生,但是我们如果能换位置思考,能够接受那些不可能改变的事情,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有一个人非常想进微软公司上班,可是他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优秀,既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又缺乏灵活的思维方式,不过一种很强烈的欲望促使他去微软面试了。

面试的时候,由于不自信,年轻人只是告诉主考官,自己碰巧路过这里,所以进来试一试。面试人员对这个年轻人的理由感到非常新鲜,但是他的表现实在太差了,于是就对他说:“当你觉得自己准备充足的时候,再来吧。”

年轻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就很努力地克服自身的弱点。一周后,他又去了这家公司。这次表现得比上次好多了,不过结果和上次一样,他得到的仍然是那句话。

年轻人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不过,后来他想开了,反正总是有一点收获的。于是,他更加努力地改变自己。

后来他又去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在第五次的时候,他终于被微软录取了。面试人员肯定了他的努力和能力,并将其视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些人能够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走向成功;而有些人却被自己的缺点蒙蔽双眼,看轻自己。为什么呢?有勇气正视自身不足的人很少,有勇气坚持改正自身不足的人更少。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自己的选择。上帝总是很吝啬的,他从来都不会把所有的优点集中于一个人身上,也不会给谁永远都一帆风顺的人生。不过只要我们勇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努力去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就一定能够活出属于自己的充实人生。世间烦恼,皆是庸人自扰

幸福和快乐是一种相对的感受。如果为失去一件事物而懊悔苦恼,那么,失去的就不仅是那件事物,还有心情、时间和健康。——徐光宪(北大教授)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烦恼:生活中的困顿、工作上的挫败、爱情上的痛苦、官场上的失意……这一切就像逃不掉的梦魇一般,紧紧尾随着我们。甚至有人为此而郁郁寡欢,度日如年。但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矛盾时时都在,处处都有。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为那些客观存在的事情而烦恼忧心呢?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解决矛盾吗?解决矛盾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与成熟不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吗?如此想来,还有什么无法释怀的呢?北大哲学课认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就是庸人自扰了。

一个满脸愁容的商人来到一位禅师面前,说:“我非常需要您的帮助。尽管我有很多金钱,但每个人都不喜欢我,当然,我自己也不开心。我的生活中都是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你应该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不要再为身外事烦恼。”禅师回答。商人并没有把禅师的话放在心上。

商人回到家后,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如意。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经常大吼大叫,并为此和许多人结下了梁子。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累,越来越厌倦生活,于是,他再一次出现在禅师面前。“禅师,怎么办呢?我现在觉得很烦,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解脱呢?”“你忘记我上一次给你的忠告了吗?”禅师反问商人。

商人还是无法理解禅师的意思,内心非常苦闷。于是,他又离开了禅院。

两个月后,商人的公司受到了竞争对手的打压,最终一败涂地。一无所有的他,第三次来到了禅师面前。“我什么都没有了,除了难过以外,我能做什么呢?”商人悲伤地问禅师。“你还记得我第一次给你的忠告吗?”禅师回答。

商人已经习惯了禅师的回答,但是这一次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静静地在禅院呆了一会儿。

几个月过后,商人突然觉得就算自己每天以泪洗面,清晨的阳光也不会因为他的悲伤而冰冷几分。于是,他第四次找到了禅师。“禅师,你认为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禅师看了看商人,认真地说:“放下心中的烦恼,不为身外事所累。忘记该忘记的,你的生活才能充满快乐。”

虽然太阳每天都会落山,但是每天也都是新的。无论我们遇到多么不快乐的事情,内心有多么痛苦和不满,只要肯卸掉生活中的烦恼和重担,看开一切,那么,明天的美好生活就会在前方等着你。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一切的烦恼或者快乐都是由心主宰的,想得开,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禅师叫一休,他从小就非常聪明,人们很喜欢他。有一次,一休禅师和弟子一块儿出去宣传佛法,途中遇到一条河流。由于最近发洪水,河水暴涨,冲走了独木桥,所以,他们只能淌水过河。只见男人们个个都挽起裤腿淌水过了河,一个姑娘在旁边急得直跺脚,却不敢过河。这时,一休禅师走过去问:“施主是想过河吗?”“是的,我有急事,需要马上过河,可是我有点害怕。”姑娘的语气非常焦急。“我来背你吧。”之后,一休便背着姑娘过河了。跟在一休禅师身边的弟子心想:师傅告诉大家,男女授受不亲,可今天他怎么要主动背这个姑娘呢?

过河之后,弟子一直心不在焉地思考着这件事情,可是始终不敢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

又过了几个月,弟子还是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情。为了不再让烦恼缠身,他就鼓起勇气,准备向师傅问个明白。一休禅师听完他的问题,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徒弟啊徒弟,我背那位姑娘过河之后就放下了,可是你把那位姑娘背在心里几个月,耿耿于怀了几个月,竟然还没有放下。你真是辛苦啊!太辛苦了!”

快乐与烦恼,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弟子因为师傅教导的一句话,一直不理解师傅的举动,耿耿于怀了几个月。这几个月里,他无时无刻都在烦恼着师傅的“反常”举动。而师傅早已放下,难免发之一叹。

有人说:“抓住该抓住的,放下该放下的,这样才不会惹出无端的烦恼。”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所说的抓住,是指抓住机遇,抓住点点滴滴能让我们感动的生活剪影;而所谓的放下,是指放下欲望,放下烦恼,放下一切不该强求的东西。或许有人觉得抓住机遇非常困难,事实上,放下该放下的更加困难。因为有欲望,有贪念,所以很难放下对一些东西的追求,而这些东西恰恰就是引发烦恼的根源。殊不知,这根源却是水中花、镜中月。只有肯放下,我们才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辽阔的海天、宽广的大地,这时候,一切烦恼自然就消失了。虽然很多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事情的眼光。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被母亲抛弃,后来被人收养了。可是没过多久,她的养父养母就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她只好去了孤儿院。可是,她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过。她每天都微笑着,坚强地活着。18岁的时候,她走出了孤儿院,白天去餐厅打工,晚上到酒吧唱歌。

女孩唱歌非常好听,人们都很喜欢她的歌声。唱歌是她的梦想,她梦想将来能唱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第一次,她听说有一个制片组要来酒吧,很想抓住这次机会,于是她精心准备了很久,可是那一天她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赶到。因此,她失去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偷偷地哭了一场之后,她决定继续努力。

第二次,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去一家录音棚录音,打算将录好的歌曲自荐给制片公司。可是关键时刻,录音盘丢失了。女孩几乎绝望了,觉得上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了。可是哭过之后,她仍然选择勇敢面对这个困难。

第三次,在朋友的苦苦哀求下,她终于又录了一次,可是,当她拿着录音盘向公司自荐的时候,很多人根本不屑一顾,甚至有人接到录音盘之后当即就丢到了垃圾桶里。当天拜访的十家公司中,只有三家接受了她们的录音盘。事后,有两家公司杳无音信,只有一家公司决定给她一次机会。

故事的开端很凄惨,结局却很动人。最终,女孩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歌手,动听的歌声飘荡在天空中,就如同女孩的人生,感动了无数人。

人生路上的烦恼无处不在,可是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应该勇敢去面对,去解决。试想一下,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味地自怨自艾、痛苦烦恼,能帮你解决问题吗?如果不能,那我们还烦恼什么呢?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烦恼由心而生,不管是沉浸其中,还是逃避现实,我们都无法让自己快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着正视它呢?只要我们以平常心处世,以淡然的心态做事,不妄想、不妄执,心胸自然就开阔了。凡事想开了,放下了,我们就会轻松很多。幸福就是珍惜当下,无愧于心,千万不要为了身外事而庸人自扰!第二章修身养性,在生活里游刃有余

生活中,有人抱怨,有人痛苦,有人冲动,有人暴躁……每个人的状态可能各有不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并不潇洒,并不快乐。有人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太多名、利、权的诱惑,它们时时刻刻牵绊着我们的心,甚至让很多人误入歧途,自毁前程。我们要想摆脱欲望的束缚,做回真正的自己,修身养性是必由之路。修身养性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善良的本性不至消失。

自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起,北大就逐渐形成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校风。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便会发现它正是想要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还有一句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先把自身的品性修养好,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古人尚能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我们更应该通过自我反省,使身心日趋接近完美的境界。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清楚什么东西能使自己活得快乐,才能坚定内心所求,不为其他的外物所役使。抱怨是最无用的情绪

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沈从文(已故北大教授,著名作家)

有人说,抱怨就像一个扩音器,它放大的不是声音,而是你心底那些糟糕的情绪。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无一例外都在寻求属于自己的快乐,希望生活中没有阴霾,只有晴空。当然,这不过是空想罢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即使当我们没有办法左右生活时,也应该学着掌控自己的心境,不让生活被没完没了的抱怨和指责淹没。

从前,有一位忧郁的国王,他总是对自己的生活心存不满,每天不停地抱怨。不久他得了重病,医生告诉他,只要找到一个真正快乐的人,然后穿上这个人的衬衫,便会痊愈。

国王命令手下四处寻找快乐的人。侍卫们找到了最成功的商人、最美丽的女人、位高权重的大官……但是,这些人都说自己并不快乐。侍卫们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宫的路上,正在这时,他们看到一个乞丐在路口一边吃香肠,一边大声唱着歌。侍卫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贫穷却这么高兴的人,赶紧上前询问乞丐是不是非常快乐。乞丐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了,我很快乐。”

侍卫们听了,决定花高价把他的衬衫买回去。可是,乞丐坦诚地说:“我没有衬衫啊。”

乞丐的世界里充满欢歌笑语,国王的生活中却怨声载道,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一贫如洗的乞丐之于衣食无忧的国王,后者似乎应该比前者更容易快乐,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究其原因,便在于心态。生活本来就不会事事如意、十全十美,抱怨没有任何意义。有人说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像死人的心电图一样平静,有跌宕起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有悲欢离合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在“落”的处境中度过呢?是抱怨吗?

有一个人去外国旅游,看见一个卖花的老太太。老太太总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这让他很疑惑:难道她就没有烦恼吗?于是,他买了一支花,问道:“您为什么总是这样开心呢?您从没有遇到过不开心的事情吗?”老太太乐呵呵地回答:“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天是全世界最黑暗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了。所以,我相信一切的烦恼只要等待三天就会烟消云散了。”老太太能够如此洒脱地看待人生,能够把人生看得如此透彻,让他感动又敬佩,在他看来,老太太给他上了人生中最好、最重要的一堂课。

其实,快乐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那些不快乐的事情也并不一定要彻底忘掉,有时候只要换个角度去看待,可能就豁然开朗了。卖花的老太太不就是这样吗?与其为“最黑暗的那一天”而悲伤、烦恼,还不如为三天后的复活节而欢欣鼓舞呢!

一个男人对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工作感到十分疲惫,在他看来,他的太太是个养尊处优的人,每天只需要呆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他很希望太太能明白他为了这个家,每天是如何辛苦工作的。于是,一天晚上睡觉前,他向上帝祷告:“神啊,我每天都在外面奔波劳碌,而我的太太却只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你能不能让她知道,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好让她体谅体谅我,对我再温柔体贴一些。求求你,让我和她的身体调换一天吧!”于是,仁慈的上帝实现了他的心愿。

第二天清早,他一醒过来,躯体就已经是自己的太太了。起床后,他先备好早餐,然后一个一个喊起还在美梦中沉睡的孩子们,督促他们穿衣服、吃早餐,再一个一个装好他们的午餐饭盒,最后开车把他们送到学校。返回家后,他把全家人需要干洗的衣服整理出来,然后包好送至干洗店。在返回途中,他还去银行取了现金,接着去便利店购买全家人的生活必需品。回到家里,他又赶紧给家里的猫和狗洗澡。做完这些事情,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他简单吃点午餐,又开始整理孩子们的床铺,给家具除尘、洗衣服、拖地板、擦洗厨房,把家中里里外外都彻底清洁了一遍。当他做完这一切,刚想坐下喝口水的时候,已经5点了。他马上开车去学校接孩子们放学。回到家里,他准备好甜点,教育孩子们应该及时完成功课,然后开始烫衣服,时不时还忙里偷闲地看会儿电视。六点半的时候,他开始准备全家人的晚餐:烤面包,清洗蔬菜和水果,切洋葱,给土豆削皮,腌牛排。吃完晚饭,他又马不停蹄地清理厨房,刷洗碗碟,把晾干的衣服叠好,分门别类放进衣柜,然后给调皮的孩子们洗澡,并安排他们上床睡觉。晚上十点,他的腿已经累得开始打颤了。但是,他每日的例行工作还没结束,他有气无力地上了床,那里还有人殷殷期待着他。

第二天清早,他一醒来,就向开始祈祷:“神啊,救救我吧!我犯了迷糊,怎么会傻到嫉妒太太整天呆在家里呢?求你,哦,上帝,求求你,还让我们换回来吧!”仁慈可爱的上帝回复他:“我亲爱的孩子,我相信你已经深有感触了,我很愿意让一切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但是,你应该还要再等上好几个月。因为……昨晚,你好像怀孕了……”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已经明白很多抱怨是多余的,换换位置替对方思考一下,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

除了生活中会积累很多可能让人抱怨的事情外,职场上似乎也有很多事情可以成为抱怨的源头。

小丽和娜娜都是公司董事长的秘书,两个人都刚刚走出学校。论才能,刚毕业时,俩人几乎不相上下。但是,两年以后,娜娜成了董事长手下的红人,前程远大,已经做到了秘书科科长的职位;而小丽却业绩平平,依然还是个普通的小秘书。

我们将镜头回放,就能清晰地看到原因:每当董事长把任务布置下来的时候,小丽总是纠结于任务的细枝末节,她不仅当着上司的面抱怨,还经常在很多同事面前抱怨上司的不是。尽管在此过程中,小丽也能差强人意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一直不受上司和同事的喜欢。反观娜娜,她在工作中从不抱怨,即使上司有时候考虑问题可能不到位,她也不会表现出抱怨和不满的情绪,而是积极努力地进行沟通,完善工作。

在上司面前抱怨工作是职场大忌,即使对方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应该在保持上司权威和面子的情况下尽量尝试沟通,而不是在上司或者同事面前不停地抱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