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怪杰:华尔街的顶级交易员(典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3:33:17

点击下载

作者:(美)杰克D.施瓦格(Jack D.Schwager),戴维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融怪杰:华尔街的顶级交易员(典藏版)

金融怪杰:华尔街的顶级交易员(典藏版)试读:

前言

本书中有一些令人称奇的经历。

·某位交易者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历经数次输光离场,最终将3万美元的账户做到了8000万美元。

·某位基金经理取得了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业绩:其管理的基金连续5年的收益率都达到三位数(百分数的三位,即收益率在100%~999%)。

·一位来自美国某小镇的交易者,以微薄的资金开始交易,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长期国债期货交易者之一。

·某位交易者,曾经做过证券分析师,在过去7年中主要交易股指期货,其平均月收益率达到25%,其年化收益率超过1400%。

·某位从麻省理工学院电机专业毕业的交易者,历经16年使其交易账户的收益率高达250000%(即2500倍),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上述这些只是本书所有访谈中的部分例子。本书访谈的每一位交易者都凭借各自的交易方法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

是什么让这些交易者能脱颖而出呢?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市场上的赢家一定是找到了制胜、交易的圣杯。但事实的真相却是:我访谈的这些交易者,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点,与其说是与“交易方法”有关,不如说是与“交易态度”有关。一些交易者只使用基本面分析的方法,而另一些交易者只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还有一些交易者则是结合使用这两种分析方法。一些交易者按照小时或者分钟进行交易操作(即不断建仓、平仓的短线客或日内交易者),而与此同时另外有一些交易者建仓后通常是持仓不动,打算持有数月乃至数年(即中长线的交易者、投资者)。虽然这些交易者的交易方法差异巨大,但接下来的访谈会揭示成功交易者在交易态度和交易原则方面具有的重要共性。“交易”是当前我们在改变自身经济状况方面最大、最新和最后的一个机会。个人以相对较少的资金起步,并最终成为千万富豪的途径极少,而其中一条途径就是“交易”。当然只有少数人(例如本书中的访谈对象)才能通过“交易”来成功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但至少“交易”为你提供了改变的机会。

我并不期望本书所有的读者都能重塑自身,从而成为杰出的交易者。世间的成败规律并非如此,交易的游戏规则并非如此,成功者永远是少数。但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严肃认真、头脑开阔、虚心好学的读者而言,书中这些发人深省的访谈一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易绩效。对于某些资质非凡的读者,这些访谈甚至能帮助他们成为杰出的交易者。杰克D.施瓦格(Jack D.Schwager)1989年5月写于纽约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史蒂芬·乔纳威兹(Stephen Chronowitz),他详读了本书各章,并且提出了大量有用的建议,对本书进行了编辑和修改。史蒂芬为本书费时耗力,贡献良多,对此我深表感激。我确信无论本书具备何种优点,都与他的贡献密不可分。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妻子乔·安(Jo Ann)。在我写书的9个月里,她独守空房,因为我忙于写书而成为“寡妇”,而且在写书的过程中,她是对我作用最大的反馈者和评判者。她对我的新书所提出的批评,坦诚真实又不留情面。例如,她会说:“这是你写得最糟糕的部分!”(不用说,我写得最糟的部分已从书中删除,然后重新写过。)乔·安具有丰富、健全的常识,通常情况下,我总是毫无异议地接受她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我要向所有答应接受我访谈的交易者致谢,如果他们不接受访问,那么压根不会有这本书。大体而言,这些接受访谈的交易者既不需要,也不寻求公众的关注,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账户或是为自己管理的账户进行交易。许多访谈者参加访谈的动机是无私利人的。比如,正如其中的某位交易者所言:“当我交易刚起步时,我发现成功交易者的传记和访谈对我帮助巨大,现在我愿意扮演同样的角色,通过访谈帮助那些交易新手。”

我向伊莲·克罗克(Elaine Crocker)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正是她凭借自己和一些交易者的交情,对他们进行劝说,使他们同意接受采访,才使本书相关的章节得以产生。我还要感谢考特尼·史密斯(Courtney Smith)、诺姆·扎德(Norm Zadeh)、苏珊·艾伯特(Susan Abbott)、布鲁斯·巴布科克(Bruce Babcock)、马丁·普雷斯勒(Martin Presler)、查克·卡尔森(Chuck Carlson)、李·斯蒂文斯(Leigh Stevens)、布莱恩·吉尔伯(Brian Gelber)、迈克尔·马库斯(Michael Marcus)以及威廉·拉夫特(William Rafter),感谢他们提供的建议、指引和其他各类帮助。最后我要感谢三位交易者,他们分别是欧文·凯斯勒(Irv Kessler)、道格·雷德蒙(Doug Redmond)和马丁·普雷斯勒(Martin Pressler),他们非常慷慨,接受我耗时漫长的采访,但他们的访谈内容没有收入本书。因为回顾访谈内容时,我认为对前两位(即凯斯勒和雷德蒙)所提的问题过于专业,技术性极强,受众面较窄,不宜公开,而对后一位(即普雷斯勒)的访谈,因为出版时限的缘故,我没有时间做追踪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辑,所以他们的访谈都没有收入本书。序幕

有一本叫《大型显示屏》(The Big Board)的书,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地球男子和一个普通女子被外星人劫持的故事。劫持后这两人被押往一个名叫锆石-212(Zircon-212)的星球,投入该星球的一家动物园中,作为展示的“动物”。

在关押这两个地球人的动物园里有一块大型显示屏。显示屏安装在两个地球人住处的墙上,用以显示股票市场的所有报价以及各类商品期货的价格。在他们的住处,另外还有新闻自动收报机(news ticker)以及用来和地球上的经纪公司(为客户进行代理买卖的公司)联系的电话。锆石-212星球上的外星人告诉这两个地球人,要想重返地球,就必须交易、管理好锆石-212星球所投资的100万美元(这笔资金由该星球的外星人投资于地球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由这两个被劫的地球人进行交易、管理)。只有通过交易使这笔钱达到极其富有的程度,才能放他俩重回地球。

当然,上述电话、用以报价的大型显示屏以及新闻自动收报机都是假货。这些东西只不过是为了激发这两个地球人为来动物园的大众游客(锆石-212星球上的外星人)表演而设置的——让这两个地球人在进行所谓的交易时,随着交易行情的变化,时而上蹦下蹿,时而欢呼雀跃,或是洋洋自得,或是闷闷不乐,或是火冒三丈,心急如焚,或是惊恐失色,魂飞魄散,又或是怡然自得,宛如母亲怀中的婴儿。

这两个地球人在名义上交易得非常出色(实际上由于报价的屏幕都是假的,交易数据都是虚构的,所以交易并不真实存在)。当然,成功交易有部分要归功于各种设备,并且宗教的作用也混杂其中。比如,新闻自动收报机提醒这两个地球人,美国总统宣布了全国祷告周(National Prayer Week),在该周每个美国公民都应该进行祷告。正好在此前的一周,两个地球人在市场上交易糟糕,在橄榄油期货上遭受小的亏损。所以他们试着进行祷告,后来果然奏效,橄榄油期货的价格如他们所愿涨了起来(因为他们是做多的)。——摘自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

如果随机漫步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地球上所有的交易者和基尔戈·特劳特(Kilgore Trout)所写的《大型显示屏》中被囚禁在动物园里的两个地球人一样,都遭受了欺骗,并且两者看到的都是幻觉。“锆石-212”星球上被囚禁的地球人认为他们的交易决策是基于真实的报价,实际上这些报价都是虚假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交易者认为凭借他们的聪明或技能可以战胜市场。如果在每一个时间段里,市场确实都是有效和随机的,那么这些交易者将自身的技能或缺陷视为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那显然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此时(即市场是完全有效和随机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全都和运气有关。

通过本书的采访,我已无法相信“随机漫步”的世界观(即交易观)。许多人都有一个深信不疑的看法,那就是“参与交易的人是如此众多,某些交易者要想多年都交易成功,持续保持盈利,那是绝不可能办到的事”,读完此书后你就可以摒弃这个看法了。当然,如果简单按照概率的法则,只要统计样本足够大,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肯定会有一些交易者脱颖而出,取得杰出非凡的成绩。但对于本书中采访的那些持久、大幅盈利的交易者,我把他们脱颖而出的概率交给数学家来计算吧(即他们脱颖而出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由此可见,成为长期的交易大赢家和概率的法则无关,只和个人因素有关)。顺便提一句,本书访谈的交易者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从长期来看,你是交易赢家还是交易输家取决于个人的技能,而并非一时的运气。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自己的故事

刚毕业踏出校门,我就找到了一份商品期货研究、分析的工作。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凭借经济分析和统计分析,准确地预测了许多主要商品期货品种的价格走势。自那以后,我就萌生了自己进行交易的念头。唯一的问题在于我所在的部门一般不允许分析人员直接参与交易(此项规定是为了让分析、研究人员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当然也有其弊端)。我对此颇感沮丧,并向迈克尔·马库斯(即本书中的第一位访谈对象)谈及此事。我面试后得到的分析员职位正是马库斯跳槽离职后留下的空位,我们在初次见面后就成了朋友。迈克尔·马库斯听罢为我献策,“跳槽前我在这家公司也遇到和你一样的问题。你可以按我的方法去做——去其他公司开立一个交易账户”。他把我介绍给其跳槽后所在新公司的一位经纪人,该经纪人愿意为我开立交易账户。

那时候我挣的工资比所在部门的秘书还要少,所以确实没有许多可用于交易的风险资本。我鼓动我哥哥去开立了一个2000美元的交易账户,我作为其交易顾问和指导。因为该交易账户必须要保密,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我在做交易,所以我不能通过我办公桌上的电话来下达交易订单。每次想建仓或清仓时,我不得不乘坐电梯,到办公楼的地下室去打公用电话(迈克尔·马库斯对相同问题的解决在对其的访谈中有所论述)。最糟糕的情形并非仅是交易订单下达的延误(这通常不会有大碍),而是我不得不对离开办公桌、去打公用电话下单的次数审慎考虑,小心控制。有时我会把当日要下的交易订单推迟到下一个交易日,以免一天内离开办公桌的次数过多而令人起疑。

对于最初一些交易的细节,我已不记得了。所有我能回想起来的就是:最初的那些交易基本上是盈亏平衡,在支付交易佣金后略有小赚。在这些已记不清细节的交易后,我迎来了第一次对我印象至深、永难忘怀的交易。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时期的棉花市场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政府对棉花市场推出各种扶持项目、政策,棉花市场自1953年后,一年中只有两个季度能真正被称为“自由市场”,在自由市场上价格是由供需双方(无形的手)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调控、管制、扶持(有形的手)来决定。由此我得出准确的结论:只有在(一年中的)这两个季度,才能通过价格预测来进行交易。可惜的是,已有棉花市场的数据不足以用来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市场分析,因此我无法做出意义更加重大深远的研判和结论。通过比较(一年中称得上“自由市场”的)这两个季度和其他季度的市场数据,我对棉花价格得出如下推论:棉花当前价格为每磅[1]25美分,其价格将会上涨,大概会在32~33美分见顶(指棉花期货的价格)。

棉花价格在其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缓步上行,证明了我前半部分预测(即“每磅25美分的棉花,其价格将会上涨”)正确。接着开始加速上涨,仅用了一周,棉花期货的价格就从每磅28美分飙升到每磅31美分。棉花价格最后的再度上扬要归功于几条在我看来并不重要的消息。我认为已十分接近我预测的目标价格(即32~33美分),于是决定做空棉花期货。其后棉花价格略做上涨就快速掉头向下,跌回每磅29美分一线。在我看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市场走势符合我之前的分析(即棉花价格已见顶),然而我做空所赚的账面利润和由此产生的得意之情是短暂的,棉花期货的价格不久就开始反弹,并且创出新高,展开凌厉的上攻:32美分、33美分、34美分、35美分。到最后,我无力追加保证金,被强行平仓。还好那时我没有很多钱,这是我平生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因为棉花价格最终飞涨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磅99美分,这一价格是20世纪棉花前一个价格高点的两倍多!

上述的那次交易让我破产出局,在一段时间内离开了市场。接下来又过了几年,我又重新着手交易,尝试做了几笔。每次交易,我初始投入的资金不会超过2000美元,最终都因单笔交易中的大亏而把账户中所有的钱输光。唯一值得宽慰的是,我输掉的金额相对较小。

终于学会两件事后,我摆脱了过去失败交易的模式。第一件事,我遇到了史蒂芬·乔纳威兹。当时我是H&W公司商品期货的研究主管,我聘任史蒂芬·乔纳威兹为金属期货的分析师,以填补其前任离职后留下的空缺。史蒂芬和我合用一间办公室,我们很快成了好友。当时我采用纯粹的基本面分析,与我相对应的是,史蒂芬采用严格的技术分析来研判市场(基本面分析采用经济数据来预测价格走势,而技术分析采用市场本身的各类数据来预测价格走势,比如采用成交价格、成交量以及市场情绪等)。

在遇到史蒂芬·乔纳威兹前,我一直对技术分析抱有极大的怀疑,看技术图表是那么简单的事,能有什么价值呢?在我看来技术分析毫无价值可言。然而当我和史蒂芬并肩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生了转变,开始确信自己对技术分析最初的评价是错误的。我意识到,至少对我来讲,光靠基本面分析(即纯粹采用基本面分析)是无法在交易中取得成功的(在之前棉花期货交易中,我就是纯粹采用基本面分析),我也需要吸收、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用来确定交易的时机。

掌握第二个关键要素后(即我学会的第二件事),我终于跻身交易赢家之列,该关键要素就是:风险控制绝对是交易制胜的关键。深谙此道后,无论我对自己的观点与研判多么深信不疑、自信满满,也坚决不会在单笔交易中孤注一掷,以免万一出错而将资金亏个精光。

有一笔颇具讽刺性的交易,我曾视该笔交易为我的转折点,我的最佳交易之一,但到头来这笔交易却以亏损告终。那时德国马克经过长期下跌后开始显现极大的做多空间。基于对外汇市场所做的分析,我认为德国马克正在形成重要的价格转折点,即将转跌为升。于是我在一个稳妥的价位进场做多,并同时下达了撤销前有效的止损订单(good-till-cancelled stop order)。止损价设在德国马克近期低点下面。我的分析推断是:如果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做多德国马克是正确的,那德国马克就不可能再创新低,即不会跌破近期的低点。几天后,德国马克开始下跌,并跌破我的止损价(即跌破近期低点),于是我止损清仓,只遭受了一点小损失。在我止损出场后,就出大事了,德国马克开始垂直下跌,犹如从高处坠落的石头。倘若在过去,像这种情况的交易将使我亏得精光,但那时我仅遭受了一点小损失(因为那时我已掌握成功交易的两大要素)。

其后不久,我开始做多日元,从技术走势上看,日元强势盘整(consolidation)后有望走牛。在建仓的同时,我在具有意义(比如支撑位、阻力位、跳空缺口等都是技术分析中具有意义的价位)并且靠近建仓价位的地方设置了防御性止损(protective stop)。通常我只建仓一张外汇期货合约,这次我决定建仓三张合约,每张合约承担的最大风险为15个刻度(tick,即最小价格变动单位),现在我很难相信自己能依据如此接近建仓价的止损价位、这么小的止损幅度来斩仓止损。市场走势如我研判,一切都很顺利。虽然其中两张日元期货的合约清仓太早,但我坚定持有的另外一张合约,拿得足够久,赚得足够多——让我小资金的账户翻了3倍。那是我交易取得成功的开始。在此后几年里,我结合使用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加上良好的风险控制,使我微薄的本金大幅增长,账户净资产最终超过了10万美元。

接着我账户资金的快速增长因故终止。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我过多的冲动交易,没有恪守已学到的交易法则。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已变得盲目自信、狂妄自大。大豆期货上的一笔亏损交易,我记得格外清楚。当大豆期货的价格向不利于我的方向运动时,我非但没有止损出局,反而确信这种下跌不过是多头市场中的价格回撤(价格回撤后会继续上涨),故而我大幅加仓做多。就在此时,政府发布了一份重要的农作物报告,此报告的出台使我逆市加仓做多的举动错得更为严重,原因在于这是一份产生利空作用的报告。我账户的净资产随着大豆期货价格的下跌而大幅缩水。几天之内,该笔交易导致的亏损就达到我历年累积利润的1/4以上。[2]

我从账户中提现买房后,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写书,我的储蓄基本消耗殆尽,没钱投入交易,所以在推迟将近5年后我才重返交易。刚开始重新交易,我用自己惯用的方法,即一开始只投入少量的资金8000美元。在一年内,8000美元大部分都亏掉了。我又向交易账户中投入了8000美元,在经过几次非常无关痛痒的交易挫折后,最终我取得一些交易的大胜。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我交易账户中的资金再次超过10万美元。接着我(又一次)陷入泥潭,停滞不前,就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账户的净资产始终在峰值(即10万美元)处徘徊不前,上下波动。

虽然客观地讲,我的交易可以算是成功的,但就个人情感角度来讲,面对自己的交易业绩,我常常怀有些许挫败感。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以我在市场方面的知识和经历,理应交易得更好。“为什么没有做得更好呢?”我扪心自问道,“我能两次通过交易使不到1万美元的账户翻上10倍(即达到10万美元),然而不考虑增长幅度的要求,我已无法再让账户的净资产有丝毫增长,超越10万美元的峰值,这是为什么呢?”

希望找到某些问题的答案是我进行访谈、写作本书的动机之一。我想向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交易者请教如下问题:你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你在市场上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交易?你恪守的交易准则是什么?你的早期交易经历是怎样的?对于其他交易者,你有何建议?

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也有我个人所图:想通过这些答案来清除我在交易之路上存在的阻碍。就更广泛的意义而言,我视自己为每一个(普通)交易者的化身,替他们去提问,问那些他们想问却没有机会去问的问题。

[1] 1磅≈453.592克。

[2] Jack D.Schwager,A Complete Guide to the Futures Markets(John Wiley&Sons,New York,NY,1984).第一部分期货和外汇方面的交易者第一章期货市场揭秘

在本书所探讨的所有金融市场中,期货市场或许是最不为大多数投资者了解的一个市场。该市场也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交易市场。在过去20年中,期货市场的交易金额翻了超过20倍。到1988年,美国期货市场交易的所有期货合约以美元计价的价值超过了10万亿美[1][2]元。显然,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不只是猪腩期货。

如今期货市场已涵盖关联全球所有主要的交易市场:利率(例如期限在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股票价格指数(例如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外汇(例如日元)、贵金属(例如黄金)、能源(例如原油)以及农产品(例如玉米)。虽然期货市场最初源于农产品,农产品期货是期货市场最初的品种,但当前农产品期货的交易额仅占期货市场交易总金额的1/5左右。在过去的10年里,金融衍生品(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被引入期货市场,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这些金融期货的交易额占期货市场交易总金额的60%左右(能源和金属期货的交易额占期货市场交易总金额余下40%中的一半,即约20%)。因此,“商品”一词经常用来指称期货市场上的各交易品种,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多。期货市场上大多数最积极的交易者(例如那些交易金融期货的交易者)交易的并不是真正的“商品”,而与此同时,许多商品的现货市场并没有对应的期货市场(“商品”一词实际上应指现货市场上的各交易品种,而金融期货的交易对象无法冠以“商品”一词,许多农产品、金属等现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也没有对应的期货产品)。“期货市场”的实质顾名思义就是:交易的对象是“商品”的标准化合约,这里的商品是指黄金、金融工具(例如期限在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期货合约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标的物,而不是在合约买卖当时就进行实物交割。例如,如果某个汽车制造商需要用于当前生产的铜,它会直接向原材料供应商购买铜。如果汽车制造商担心6个月后铜价会大幅上涨,那么它会在当前买入铜的期货合约,将铜的购入价格基本固定在当前价格,从而避免成本上升造成的损失。6个月后,如果铜价在此期间确实上涨,那么6个月后实际购入铜时,因铜价上涨导致成本提高所造成的损失,可以用现时买入的期货合约的盈利加以对冲,盈利大体可以抵消损失。当然,如果铜价在此期间不涨反跌,那么利用期货合约来对冲就会导致期货上的亏损,但该汽车制造商在6个月后,可以按比现价(即通过期货合约固定的当前价格)更低的价格购入铜。

套期保值者(hedger),比如前面例子中的汽车制造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来降低(现货)价格向不利于自身方向运动所带来的风险(损失)。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上的交易者(即投机者)力图通过研判期市价格的波动来赚取利润。投机者参加期货交易的目的与套期保值者相反,他们愿意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其目的是以少量的资金来博取较多的利润。实际上,相较对应的现货交易,许多交易者更愿选择期货交易,其中诸多原因如下所示。(1)标准化合约——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合约(每张合约都有标准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期货市场上的交易者不必寻找具体、特定的买家或卖家来建仓或清仓。(2)流动性——所有主要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都很充裕。(3)做空便利——在期货市场上做多(long)和做空(short)同样便利。例如,在股票市场上的做空卖家(即借入股票卖空,然后再购回股票归还的卖家,而不是抛售自己股票的卖家)必须等股价上涨,然后借入股票才能卖空,期货市场上无此限制,可以直接建立空头头寸。(4)杠杆(leverage)——期货市场为交易者提供了巨大的杠杆。大致说来,初始保证金(initial margin)通常是期货合约总额的5%~10%。期货市场上的“保证金”一词常会和股票市场上的“保证金”概念相混淆。在期货市场上的保证金不作为支付价款的一部分,因为在合约到期日进行交割前并未发生实际的交易,没有实物的交割,保证金只是确保履约并承担价格变动风险的资金。虽然期货市场为交易者提供了巨大的交易杠杆,能够以小博大,但应当强调的是杠杆交易是一把双刃剑。缺乏自律和专业技能、随意进行杠杆交易是大多数交易者在期货市场上亏损甚至血本无归的唯一且最重要的原因。总体而言,期货价格的波动比相关现货价格(underlying cash price)的波动要大,也比许多股票价格的波动大。期货市场之所以具有“高风险市场”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杠杆因素。(5)交易成本低——期货的交易成本很低。例如,股票投资组合的管理者(基金经理)想通过减仓来降低持仓风险,那么做空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与卖出相等金额股票(计价单位都是美元)的交易成本相比,沽空期指合约的交易成本要比卖出股票的交易成本便宜得多。(6)易于冲销——只要没有涨跌幅限制,期货市场上的持仓头寸能在任何交易时间冲销(有些期货品种规定了每日价格变动的最大范围。如果“在不受人为干预的自由市场中多空达到的平衡价格”高于涨停价或低于跌停价,那么此时这类期货品种的市场价格会直冲涨停板或跌停板,从而停止交易)。(7)交易有担保——期货交易者不用担心交易对家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可靠。商品结算所为所有期货交易(期货合约的履行)提供担保。

鉴于衍生产品的结构特点,期货品种与对应现货品种联系紧密,套利行为的存在能确保两者价格的偏离幅度相对较小,偏离时间相对短暂。期货价格的变化与对应现货价格的变化是相似、匹配的。如今期货交易主要都集中在金融期货交易,许多期货交易者在做金融期货交易(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等),实际上他就是在做股票、债券和外汇的现货交易,这点请牢记。因此,期货交易者在本部分(即全书第一部分)接下来的访谈中所发表的观点、看法,与只做过股票、债券而从未在期货上投机冒险过的读者也有直接的联系。

[1] 这一粗略且保守的估计是基于交易中共有2.46亿张期货合约,假定平均每张合约的价值远超4万美元,不包括短期利率期货,比如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单张合约价值的范围从白糖期货合约的1.1万美元到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的15万美元,其中白糖期货合约中1磅等于10美分,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中1个指数点价值300美元(这里所用的数据都是原书写作时的数据,现在已有所改变,读者如感兴趣,可自行搜索最新的数据)。

[2] 即冷冻猪腩期货(frozen pork bellies future),1961年9月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第二章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定义

银行间货币市场(the interbank currency market)的交易场所遍布全球,各自的交易时间依次相连,从美国的银行中心开始,到澳大利亚,到远东(Far East),再到欧洲,最后重新回到美国,24小时全天候交易,堪称“日不落”的交易市场。例如,假如日本的某家电子制造商向美国出口销售其生产的音响设备,双方约定以美元结算,6个月内结清货款。在未收到货款前,该制造商容易遭受因美元对日元贬值而造成的汇兑损失。如果该制造商设法将美元对日元(本币)的汇率固定,就能确保利润不变,免受汇兑损失。该制造商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即在银行间货币市场上卖出与货款金额相等的美元(兑换成日元),将来实际交割的日期就是该制造商预计收到美元货款的日期,交割时所用的汇率就是银行现在报出的汇率(也就是该制造商为防美元贬值,想固定的汇率)。

银行间货币市场上的投机者通过预判汇率的波动来赚取利润。例如,某个投机者预计英镑对美元将贬值,那么他在银行间货币市场上就可简单地卖出英镑的远期合约(银行间货币市场的所有交易都以美元计价)。又比如,某位投机者预计英镑对日元将贬值,那么他将买入一定金额的日元,并卖出等额的英镑(即所买日元和所卖英镑都以美元计价,两者换算后的美元金额相等)。第三章迈克尔·马库斯:绝不重蹈覆辙

迈克尔·马库斯的职业生涯是从担任一家大型经纪行的商品(期货)研究、分析师开始的。因为交易对他有着近乎无法抵抗的吸引力,令其痴迷其中,所以他辞去了稳赚工资的分析师职务,转而全天候投身于交易工作。马库斯在做了一段短暂、发展空间有限,几乎有点滑稽可笑的场内交易员工作后,正逢一家商品期货公司招募专职交易员,负责该公司自营盘的交易,于是他转而为这家公司工作。马库斯成为这家商品期货公司最成功的交易员之一。多年来,马库斯所做交易赚取的盈利要超过该公司其他所有交易员赚取盈利的总和。马库斯负责操盘的公司交易账户历时十年就翻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500倍!

我初次见到马库斯是在我进入雷诺证券公司(Reynolds Securities)担任期货研究、分析员的那天。那时马库斯正离开雷诺证券,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担任与我相近的职务,我接手担任的职位就是他离职后留下的空缺。此后在我们俩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我们定期碰面。虽然当我们有意见分歧时,我通常认为我对自己观点的分析更具说服力,但马库斯对于市场方向的观点到最后证明是正确的。最终他担任了交易员的工作,干得非常成功,并且迁居到西海岸。在我最初构想本书的访谈时,马库斯是我首先想到的访谈对象之一。马库斯起初答应了我的采访请求,但口气并不坚决肯定。数周后,他又回绝了我的采访请求,因为他不想广为人知,天性喜欢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交易)保持默默无闻的努力状态(马库斯本人认识并且推崇许多本书中我所采访的交易者)。对于马库斯的拒绝,我倍感失望,因为他是我有幸认识的、最好的交易员之一。所幸的是,在我俩共同朋友的劝说斡旋下,他最终回心转意,同意接受我的访谈。

当我采访马库斯时,距离我俩最后一次相见已有七年。访谈在马库斯的家中进行,他家是一套复合式建筑,由两间大房子联体而成,位于峭壁之上,可以俯瞰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私人海滩。当你进屋时,你会看到一扇厚重而且庞大的大门(他手下引领我进屋的助手把这扇门称为“神奇的大门”),如果用这扇门来抵御一个装甲师的进攻,防守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初次访谈,刚寒暄时马库斯显得沉默寡言,几近冷淡。马库斯曾经尝试成为场内交易员(floor trader),当谈到这段短暂的经历时,他沉静内敛的个性使他的讲述令我印象格外深刻。当他谈到交易经历时,立刻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我们访谈的重点放在他早年“过山车”式的经历,他认为这段经历是其交易生涯中最有意思的一段。

你最初是怎样对期货交易产生兴趣的?

我是一个略带学者气质的人。1969年,我几乎是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从琼斯·霍布金斯大学毕业,是联谊会(Phi Beta Kappa)成员。我得到了攻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博士的奖学金,完全有望走上学者之路,过起当教授的日子。你我有个共同的朋友,他就是约翰。他对我宣称,他可以让我的资金每两周就翻一倍,绝对精准无误(马库斯不由笑道)。我认为甚至不必去问约翰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因为这个计划太吸引人了,我不想去找寻大量事实证据来判定约翰说法的真伪,以免错失良机而坏事。那时我唯恐自己太胆小怕事,过于谨慎小心。

难道你没有怀疑?他(约翰)的话听起来不是很像一位二手车推销员说的话吗?

没有怀疑,当时我没有投资过任何东西,很傻很天真。我雇用了约翰,这个我所在学校的大三学生,担任我商品期货交易的顾问,每周工资30美元。此外,我给他提供了免费的薯片和碳酸饮料。约翰的理论是:人靠吃这两样东西,就能活下去。

那就是你付给他的所有报酬?难道没有奖金激励,比如干得好再多给点薯片?

是全部报酬。没有别的了。

那时你投入多少钱进行交易?

大约1000美元,那是我存下的钱。

那接下来怎么样?

我第一次去经纪行的时候,非常兴奋。那天我穿上唯一的套装,穿戴整齐后和约翰一同赶往雷诺证券位于巴尔的摩的营业大厅。该营业厅宽大而且华丽,使人联想到世代相传的财富。营业大厅装潢的基调以肃穆、恭敬为主。所有这些都令人印象深刻。

整个营业大厅的焦点是位于大厅前面显示商品期货行情的大屏幕,其行情跳动的方式是老式的那种,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这种咔嚓声会令人亢奋不已。交易者可以站在营业厅的走廊上看报价的大屏幕。但距离太远,我们只能用双筒望远镜来看大屏幕上显示的价格。这很像在看赛马,因此也同样令人兴奋。

当扩音器发出声音,推荐做多豆粕期货时,我不知可否,于是看着约翰,希望从他的表情里得到信心和肯定。但他反而看着我并且笑着问道:“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我顿时意识到事情有点可怕,约翰根本一无所知,他也是个新手。

我记得豆粕期货的价格在78.30和78.40之间反复拉锯,交易风平浪静。我们下好交易订单,就在确认成交的同时,豆粕期货的价格近乎神奇地开跌了。市场一知道我进场,就马上把这作为开跌的信号。我猜想自己还是有良好的直觉,因为此时我立刻对约翰说:“我们干得不太好,清仓离场吧!”在那笔交易中,我们亏损了大约100美元。

接下来我们又交易了玉米期货,情况与第一次相同。交易前约翰问我是否该进行交易。我回答说:“好吧,让我们试一下玉米期货。”这次交易的结果也和第一次交易一样,以亏损告终。

那时你对所进行的交易有所了解吗?你读过任何与商品期货或交易有关的书吗?

那时我对此一无所知,懵然不懂。

那时你知道每张商品期货合约的规模吗?

并不知道。

那时你是否知道每个价格刻度代表的盈亏?

这个是知道的。

很明显,那是你唯一清楚的事。

对哦。我们接着交易小麦期货,也是失利告终。在那以后,我们重新交易玉米期货,这次操作得稍好,历时三天才输光我们的钱。那时我们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亏光钱所用的天数。

你总是在亏损100美元后止损离场吗?

是这样的,虽然有一笔交易是在亏损约200美元后才止损离场的。当我的资金亏到大约500美元时(亏损近半),约翰跑到我面前,向我出“可保不败”的主意。他建议做多(冷冻)猪腩期货8月合约,并同时做空猪腩期货2月合约(两者数量相等),因为两者价差(spread)会扩大,由此所得的利润会大于交割的相关费用(8月合约和2月合约的运杂费和商品保管费)。他说如此一来我们的交易就能永保不败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