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19(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8:43:35

点击下载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19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19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于2019年年初编纂,总结了2018年的技术,并对2019年的发展态势做了预判。书中详细介绍了2018年世界前沿技术的重大进展和发展动向,并对影响前沿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包括8个分报告,分别介绍了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航天、航空、海洋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包括重大技术进展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国家的战略举措等。本书可供从事科技决策和管理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参考。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19》编委会

主任 路红旗

委员 吴 柱  郭玖晖

评审(按姓氏笔画排序)

方 勇  李大海  李宝山  杨卫丽  杨红生

张国斌  张忠伦  张聚恩  季维智  周永春

胡开博  宫晨光  高 原  高彬彬  梁 巍

韩雅芳  谢兵兵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19》编写组

组  长 郭玖晖

副 组长 魏 强

报告执笔人

综  述 肖 尧  魏 莹  包 宏  黄广平

信  息 许 晔  陈英纳  陈 赟  张骁逸  李鹏飞

生  物 魏晓青  刘发鹏  陈 婷  赵立平  秦 楠

肖 尧

能  源 时璟丽  苏 铭  周 胜  白 泉  裴庆冰

钟财富  张欢欢

新 材料 宫学源  唐见茂  康 宸

智能制造 郝玉成  吴 桐  李春雷  王龙涛  刘 畅

白汝乐  张 宇

航  天 徐 鹏  陈建光  李虹琳  张嘉毅

航  空 赵群力  姜曙光  邓中卫  张嘉毅

海  洋 于宪钊  柳正华  张 旭  马晓晨  朱 炜

郭 航  茅于东  凌宏旭  武志星

内容编辑 王冠宇  杜元清

第一章 2019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综述

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之际,全球科技创新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2018年前沿技术突破频发,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和群体跃进之势。创新要素和创新生态悄然变化,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已出现区域转移趋势。各国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顶层科技发展战略布局,以抢占科技发展新的制高点,大国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科技对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更加凸显,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世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特点

(一)前沿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日渐明晰

2018年,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交叉融合和群体跃进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产业转型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世界科技创新仍处于持续活跃状态,并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突破。例如,首次测出质子内部压强,首次实现反氢内基准能量跃迁,首次在火星发现(高盐度)液态水,首次绘出完整的大脑图谱(黑腹果蝇高清晰度三维脑图),首次在零下23摄氏度下实现氢化镧的超导性,以及首次在准晶结构合金中发现超导性等。从微观层面对物质结构的更深刻认识,到深空探测的再获突破,从解码生命“天书”,到重构物质创造材料,人类的认知边界正逐步扩展。与此同时,技术领域突破不断,集成电路7nm 制程实现量产,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人形机器人轻松完成“三连跳”,首架离子引擎飞机成功试飞,激活的视网膜干细胞首次恢复小鼠视力,低成本快速金属3D 打印商用加速等。智能应用正在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能源动力加速酝酿革命性变化,生物技术持续增强促进人类健康能力,数字化技术和新材料不断为制造业变革赋能,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新兴学科交叉融合日益深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诸多学科技术群体突进已成为主流趋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主多翼”的基本格局。“一主”即以信息技术深度发展和全面应用为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速推进;“多翼”则指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迅猛。“一主”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主导的新兴技术群落应运而生,在全球前沿技术体系占据主体地位。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另一支主流,或在农业、能源等领域掀起一场产业变革。(二)创新要素不断演进,创新生态发生深刻变革

创新要素更加活跃和多元化是创新生态的一个深刻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创新的传统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全球创新生态带来了巨大影响。传统上的创新要素主要是指人、财、物及其组合机制。但随着技术变革加速,市场已经改变,创新的生态随之演进和变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力”“财力”所能覆盖,注意力、知识、机遇和数据等均成为创新活动能否完成的更为关键的要素,而数字技术助力了这一转变的过程。尤其数字技术催生的海量数据资源,与信息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融合应用,使数据成为最重要的创新要素之一。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发布的白皮书《数据时代2025》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63泽字节。创新要素的演变直接影响创新主体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拥有更活跃和多元的创新要素有助于在科技创新竞争中胜出。

创新活动由封闭迈向开放和融合是创新生态的另一个深刻变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资源的配置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呈现出全球流动的态势,任何一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都不可能靠“闭关锁国”完成。传统的在单个国家内完成的封闭式资源配置模式演进到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世界各国创新体系间的相互依赖度持续上升。伴随着国际科技合作的日益深化,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合作既有利于国际间科技创新资源的互补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整合,创新的成本与风险大大降低,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从全球范围看,未来能集聚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成为创新的沃土。同时,全球共同面对的诸如资源短缺、信息网络安全等涉及人类自身安危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也只有依靠全球携手合作,推动开放式创新才能解决。(三)创新投入保持持续增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出现区域转移的趋势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形成并遵循了一个“主导技术群更替—关键生产要素形成—生产方式变革—国际竞争格局形成”的迭代发展模式。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各国为自身的“国运昌盛”争相抢占前沿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成为主要大国的共同选择。美国《研究与发展》杂志曾预测,2018年全球研发投入总额将达2.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14%(见表1-1)。美国仍以5529.8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一,同比增长2.86%,占全球研发投入的25.25%。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强劲,2018年以4748.1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21.68%,稳居第二位。日本位列第三,研发投入为1866.4亿美元。韩国一如既往重视研发,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为世界第一,高达4.32%。印度后起直追,大力推动创新和研发,研发投入同比涨幅高达8.27%。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处于世界先进之列。从地区分布看,亚洲研发投入已达全球份额的44%,比10年前增长10个百分点,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的研发投入占全球份额较上年略有下降,出现显著的区域“转移”趋势。表1-1 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研发投入预测情况数据来源:美国《研究与发展》杂志。

从2018年科技创新数据分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正由传统的欧美中心向北美洲、东亚和欧洲扩展和转移。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的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部分研发和创新活动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追赶科技革命浪潮,向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转化趋势十分强劲。其中,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正逐步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战略基地,在全球创新中的份额和质量不断提升。亚洲地区科技创新的崛起速度更快,全球范围内的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速流向亚洲地区,亚洲正成为全球创新的活跃区。以专利为例,2018年,全球PCT专利申请量252315件,其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亚洲,欧洲占比24.5%,北美洲占比23.2%(见图1-1)。而在2008年,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35.2%和33.4%。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由欧美向亚太地区、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扩散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将出现北美地区、东亚地区和欧洲地区三足鼎立的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图1-1 2008年和2018年PCT专利申请量地区分布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四)科技创新加速应用给社会治理模式带来颠覆性改变,技术发展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开始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智能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已成为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各种智能治理应用如电子监控、物联网安保、人脸识别、智能交通等已广泛渗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技术变革在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给人们传统的道德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强烈冲击,对收入分配、就业机会等影响巨大。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颠覆性技术所引发的“伦理困境”及“人类未来走向何方”等问题更成为困扰人类的难题。历史证明,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必然会引发治理危机。若不能妥善应对技术变革隐藏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首先,智能攻防技术使网络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安全在硬件、软件和数据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而云计算、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进步,更加速推动网络攻防技术发生全面变革,由人工主导向智能攻防转变的趋势已非常清晰。例如,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合作开展的CHASE项目研发了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网络防御技术,可以实现对攻击行为的智能识别。日本防卫省也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自卫队信息通信网络防御系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网络攻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网络攻击。当前,各国对量子计算可能导致现有加密体系崩溃的担忧加剧,纷纷加强量子加密技术和其他具有“量子抗性”加密技术的研发,以确保相关数据和国家加密系统的绝对安全。

其次,全球生物安全隐患集中爆发,正深刻影响国家及国际社会安全稳定。一是重大传染病随贸易和人口流动肆虐全球。例如,埃博拉等高致病烈性传染病在非洲的流行,以及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等动物疫病在全球的扩散蔓延,均对人类健康、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造成巨大威胁。二是国家敏感生物资源泄露和流失的风险加剧。例如,印度生物识别数据库Aadhaar就曾遭受网络攻击,大量公民信息泄露,留下重大安全隐患。三是两用性生物技术滥用风险剧增。随着生物试验技术门槛降低,以及材料和设备的获取广泛可及,生物黑客这种隐蔽性强、监管难、破坏性大的团体或个人越来越活跃,显出恶性发展的趋势。

最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引发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和伦理危机,给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2018年,人工智能伪造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攻击、智能军事战等成熟技术不断涌现。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Oxford)研究证实,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可被不法分子劫持,变成危险武器;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NYU)和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开发出人工智能伪造指纹技术,给生物识别的安全性带来巨大挑战。同时,Facebook超5000万名用户数据遭泄露和恶意利用一事,引发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直接影响政党竞选结果的担忧;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认为人工智能还将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相关话题引发全球激烈讨论和担忧,至今莫衷一是。

总的来看,未来前沿技术的发展将给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带来更多挑战。

二、重点国家科技战略与政策动态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科技政策更强调国家级战略布局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科技政策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迷茫期”后逐渐明确。特朗普上任伊始大幅紧缩气候、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科研预算,一度使美国联邦科学研究陷入冷落境地。经过一年多的酝酿,2018年特朗普政府已逐步将重心调整至国家安全议题与重大战略性科技领域。2018年,美国相继发布《新量子科学计划》《网络安全战略》《国家太空战略》《确保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先地位战略》等10余项重点科技领域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更斥10亿美元巨资启动专项规划研发军用量子技术和量子计算机,力求在该领域保持和扩大领先优势,巩固其科技“霸主”地位。

俄罗斯近年来出台一系列顶层规划,力求扭转其经费长期不足导致的科研事业衰退局面。继2017年发布科技发展纲领性文件《2017—2019年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战略》后,2018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又签署了《2024年前俄罗斯联邦发展国家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要建造高通量中子数流反应堆、强子对撞机等一系列大科学装置以升级科研基础设施,吸引更多国内外科学家在俄罗斯工作,确保在2024年前科研投入增幅超过 GDP 增长,并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航空航天、光电系统等重点科学领域跻身世界五强。

日本继续保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性支持。在《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框架下,2018年日本发布2018—2019年度科技政策基本方针《综合创新战略》,提出推进大学改革,加强对人工智能、农业发展、能源环境等领域创新研究的支持,并强调将重点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人才。

欧盟及其成员国依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纷纷调整科技战略。例如,欧盟更新第九研发框架计划“地平线欧洲(2021—2027年)”,大幅增加研发预算至1600亿欧元,加大对以市场为导向的突破性科研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数字革命”提前布局。英国发布《数字宪章》,提出数字经济为高科技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生态、保护用户免受互联网有害内容和行为的伤害、保证人工智能发展和数据使用符合伦理、限制虚假消息的传播和影响等重点目标,力图成为全球最安全的网络国家和数字企业经营之地。德国发布《高科技战略2025》,明确了德国未来7年研究和创新政策的跨部门任务、标志性目标和重点领域,提出抗击癌症、发展智能医学、发展循环经济、零排放智能化交通等12项具体任务,并提出2025年前研发投入占GDP 3.5%的目标,以进一步稳固德国研究和创新世界强国的地位。此外,2018年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还聚焦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布国家战略,启动专项规划,落地产业项目,进一步加大对适合本国国情的重点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二)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重点科技领域财政支持,力求前沿技术率先突破

在强化顶层战略部署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也纷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前沿颠覆性技术发展。在量子技术领域,美国在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授予军方量子信息项目超过15亿美元的预算,同时还推出《新量子科学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12.75亿美元,支持量子信息科技研究;德国通过《量子技术:从基础到市场》计划,将投资6.5亿欧元开展量子卫星、量子计算和测量等技术研究;英国持续发力,将量子技术研发经费升至2.35亿英镑,拟建立新的国家量子中心,并研发世界首台通用量子计算机。在人工智能领域,英国与美国、日本及欧洲地区的公司联合对英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10亿英镑;法国发布《法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将在2020年前投资15亿欧元,在医疗、汽车、能源等法国优势行业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此外,俄罗斯、韩国及欧盟也相继启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给予长期高额资金支持。在太空领域,各国竞争逐渐升级,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发布多份太空战略,大力推进航天产业商业化,抢占国际发射和应用市场,如美国连续发布航天政策指令,重新划分航天管理职能,提高航天产业监管能力,谋求制定太空交管政策;英国提出航天产业规模提高两倍至5000亿英镑的目标,力求不断扩大其在全球卫星、航天服务和应用市场中的份额;日本在2018年3—5月连续发布多份政策文件,重点扶持商业航天产业,提出航天海外市场规模增长两倍的目标,同时积极发展空间科学与探索技术。(三)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初见端倪

1. 美国及其主要盟友加大军费投入,俄罗斯斥巨资推动高科技武器研发

美国特朗普政府一改奥巴马政府军事收缩政策,连续两年大幅上调军费预算,全面推动军备扩展。继2018财年军费预算大幅上涨7%达6400亿美元后,2018年8月,特朗普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2019财年军费再度提升至71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创下9年来最大增幅。该预算法案明确提出要加速发展太空、定向能和高超声速武器,为国防部“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ir-Launched Rapid Response Weapon,ARRW)“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Hypersonic Conventional Strike Weapon,HCSW)“自主防卫高能激光验证项目”(Self-defense High Energy Laser Device,SHiELD)等在研项目追加约3亿美元拨款,并启动第六代战机研制项目。

2018年,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在北约防务军费上与美国的嫌隙加深。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直言“欧盟不能再指望美国确保欧洲的安全”,主张组建独立于美国的欧洲联军。同时,欧洲防务局批准《欧盟能力发展优先事项》,提出欧盟应重点发展包括赛博响应能力、天基信息和通信服务、信息优势、空中机动等军事能力。同时,欧洲多国呼吁自2019年起加大主权防务开支力度,重点推动国防军事装备技术创新。英国提出每年增加80亿英镑的国防预算以维持强大的军事能力,并发布《战斗机战略》等战略发展高科技装备;德国2019财年国防预算较2018财年增加47亿美元,达512亿美元,增幅超过10%;法国2019财年国防预算较2018财年增加17亿美元,达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并成立国防创新局,面向民用经济、初创企业及欧洲全面开放,以期汇集优势资源,开展国防创新活动。总体来看,欧洲国家正加紧推动军事科技创新以增强自主国防能力,同时积极凝聚联合欧洲力量,以求在军事防务问题上免受“反复无常”的美国政府摆布。

日本防务预算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6年增加,2019财年达5.29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2018年12月,日本修订并通过《防卫计划大纲》,提出为遂行跨区域作战,将构建“多次元统合防卫力”,重点发展太空、网络和电磁频谱等领域的战斗能力。同时,日本斥巨资采购 F-35战机,并对现有“出云级”护卫舰进行改装,使其成为能够搭载固定翼战机的真正航母。此举引发外界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强烈担忧。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8年签署了总额约3150亿美元的《2018—2027年俄罗斯国家武装计划》,除重点发展战略核力量、空天防御体系外,还聚焦于机器人技术、智能系统、侦察打击无人机、飞机火力防御及精确制导弹药等。同时,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俄罗斯军队正在加紧装备新战略武器,目前已实现“匕首”(Dagger)高超声速导弹的装备化,还将装备“锆石”(Zircon)、“萨尔玛特”(Sarmat)、“先锋”(Avangard)等多项先进武器。此外,2018年4月,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战略规划问题会议,提出为应对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和俄罗斯面临的军事政治压力,应大力发展基础科学,形成先进科技储备,并提高国防和国民经济部门“进口替代”计划的实施效率。

2. 网络、太空、极地等新战略疆域竞争的军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强化网络空间的军事化进程。美国于2017年成立“网络司令部”,以应对网络空间日益严峻的威胁并确保网络空间的作战能力。2018年5月,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DOD)宣布“网络司令部”下属的133支、总计6000余人的网络任务部队已全部具备全面网络作战能力。同时,美国还成立网络特别小组,针对俄罗斯等国开展网络对抗活动。北约于2018年4月同30个国家的1000余名网络专家举行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防御演习“2018锁盾”。该演习以保护国家电网、4G公共安全网络等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服务为目标,开展涉及4000个虚拟化系统和超过2500次网络攻击行动的网络防御演习。

世界主要国家将太空视作未来军事作战的疆域,加速太空军事化部署进程。美国发布新版《国家太空战略》,强调通过提高太空能力实现和平,正式组建第六军种“太空军”,并以“美国在太空军上落后于俄罗斯”为由争取财政拨款,有意将太空军事化,挑起太空军备竞赛。英国在脱欧的影响下,开始建立本国的航天港、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独立的太空军事能力。日本将设立“天网电”司令部,整合太空、网络空间和电子战部队,形成综合作战能力。整体来看,美国组建太空军之举,或成为其他航天大国发展太空军事能力的诱因,加速太空军事化竞赛的步伐。

北极作为新兴战略领域,已成为美国、俄罗斯等国开展新一轮军事竞争的“热土”。美国将重启美军北极军事基地并部署MQ-4无人机和P-8A反潜巡逻机,以监视俄罗斯潜艇在北极的动向。俄罗斯则针锋相对,拟在北极部署最先进的“堡垒”岸基导弹系统,并开展大批新式武器测试,以威慑北约国家。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三叉戟接点2018”联合军演,其中美国核动力航母借军演之机27年来首次越过北极圈,凸显军演的战略威慑目的。此外,英国也将建立北极作战中心,并派遣军队部署预警机、潜艇等武器装备。随着北极地区的军事化趋势加剧,北极及相关国家在该地区的军事竞赛将进一步升级。(四)美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格局的突出变量

在特朗普政府大国竞争思维和“美国优先”理念的指导下,2018年美国四面出击,频频挑起国际争端,不断冲击现有国际规则,成为影响全球稳定的突出变量。

美国退出一系列国际组织或协议,意图重塑现有格局和规则,给国际秩序和地缘政治稳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继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P)、《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球移民协议之后,美国于2018年又相继退出伊核协议、北美自贸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美伊友好条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关于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中导条约》等一系列关乎国际军事、贸易、人权规则和地缘政治安全稳定的重要国际组织或协议,转而推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新版北美自贸协定《美墨加协议》(The U.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等新规则。美国采取“先破后立”的策略,在全球建立新的体系,以求在未来深刻主导全球事务。

美国频频发动贸易制裁,意图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特朗普政府坚守“美国优先”的执政原则,在贸易、税收、货币、投资等领域打出组合拳。对内刺激投资、加息缩表、简化审批和大规模减税,对外以美国贸易逆差过大为由,对其他主要经济体挑起贸易制裁,要求重新制定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在美国发动的贸易制裁的冲击下,2018年7月,美国与欧盟达成“零关税、零关税壁垒、除汽车行业外零补贴”的“三零”协议,并酝酿打造美日欧“三零”贸易联盟,意图重塑“单边主义”的全球贸易体系。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2018年中国受到美国的“重点照顾”,不仅同时遭受“201”“232”及“301”条款等多项调查,而且上千种由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被征收累计上千亿美元的年度关税。

综合来看,美国因素成为2018年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最主要变量。而中国、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经历2018年的波澜或才刚刚拉开帷幕,并从“贸易战”开始延伸到科技、金融、文化甚至军事等各个领域,在未来中国、美国两个大国及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中,每一步的选择都必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刻影响。

三、重要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信息技术

2018年,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纷纷制定重大科技政策和规划推动信息技术进步,投入巨资用于人才储备和基础研究。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5G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逐步落地的同时,向军事领域快速渗透。5G标准制定稳步推进,商业化进程加快。网络安全威胁升级,网络攻防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1. 重要趋势(1)世界各国继续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部署人工智能战略。美国白宫组建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向政府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的建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升美国竞争力。欧盟发布《人工智能协调计划》,在增加投资、提供更多数据、培养人才和确保信任4个关键领域发力,谋求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德国政府将投资3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研发,重点投资软件层面的应用,希望缩小与中国、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快速向军事领域渗透,“智能军备竞赛”勃然兴起。俄罗斯正加紧研制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第六代战机。法国国防部启动名为“人机编队”的研究项目,重点开发用于未来航空作战的人工智能技术。韩国科学技术院与防务公司Hanwha Systems合作成立国防与人工智能融合研究中心,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国防项目。(2)全球对量子信息技术关注度稳步提升,世界科技大国纷纷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美国政府发布国家量子战略,通过《国家量子计划法案》,计划未来5年在量子信息技术研发上投入12.75亿美元,着重培养量子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设立2000万英镑的“先锋基金”,用于构建3~5个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推动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探索。日本政府发布量子飞跃旗舰计划,旨在资助本国量子科学研究,通过量子科学技术解决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3)世界各国对5G技术的研发和商用高度重视,积极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旨在构筑竞争优势。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指示美国商务部制定长期全面的国家频谱战略,推动5G发展。法国电信监管机构Arcep发布5G发展路线图,力求在2025年实现交通路网全面覆盖。与此同时,国际5G标准建设顺利推进,带动5G商用化加速落地。2018年6月,国际标准化机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第80次全会上宣布,正式冻结5G NR独立组网标准,这标志5G第1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顺利完成。(4)全球网络安全威胁进一步升级,各国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战略。当前,网络攻击形式越来越多变,攻击能力不断提升。勒索病毒 AVCrypt 可在文件加密前将Windows Defender等杀毒软件删除。挖矿病毒HiddenMiner渗透至安卓操作系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反分析能力。网络漏洞不断被发现,网络安全威胁越来越严峻。英特尔、AMD和高通芯片存在重大底层漏洞,可影响Linux、Windows和Max OS在内的绝大部分操作系统与设备。在此背景下,各国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战略,出台一系列网络安全政策。美国政府先后发布《2018国防部网络战略》和《国家网络战略》,提出主动出击的网络安全防御模式,强化网络攻击能力。日本政府发布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概要草案,拟优先建设太空及网络应对能力。德国政府计划以DARPA为原型建立网络防御机构,强化自身网络防御能力。

2. 重大进展(1)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类脑计算研究进展不断,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也拉开序幕。2018年1月,英特尔公司发布神经拟态计算芯片,可模拟人类大脑进行自主学习。3月,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ARL)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大脑的计算架构,成功开发出可用于破解密码的类脑计算机。9月, DARPA宣布将投入20亿美元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寻求探索新的理论和应用,使人工智能获得类似人的交流和推理能力、识别并适应新情况和环境的能力。(2)量子计算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拓扑量子计算机和绝热量子计算等多种量子模型研究不断深入。2018年3月,谷歌(Google)推出一款名为 Bristlecone的72量子比特芯片。3月,微软(Microsoft)研究人员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有力证据,为拓扑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10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TUM)与IBM研究人员合作,首次证明在相同限制条件下,量子计算机性能超越了经典计算机。11月,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LANL)和中国湖南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绝热量子计算模型,为绝热量子计算机的制造提供理论依据。(3)美欧加大微电子创新投入,抢占未来微电子领域的绝对优势。2018年11月,DARPA启动“电子复兴计划”第2阶段,重点投资芯片安全研发和新型电子制造领域,旨在为更加强大、安全和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行业奠定基础,引领世界从通用硬件时代进入专业化系统时代。12月,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EC)批准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提出的“微电子联合研究及创新项目”,拟从2019年起向该项目投资17.5亿欧元,重点研发节能芯片、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先进光学设备和复合材料,推动微电子领域创新。(4)超级计算机研发竞争白热化。2018年8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向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T-Austin)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开发一台研究全球气候模拟和粒子碰撞的超级计算机,并于2019年开始运作。8月,日本政府出资约9.8亿美元,推动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研发,希望在2021年投入运行。9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13国达成协议,将共同出资10亿欧元进行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计划于2023年前在欧洲构建两台排名世界前5的超级计算机。11月,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 DOE)将基于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的平台建造全新的超级计算机,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5)新一代存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2018年2月,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Yale)与IBM公司华生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新型相变存储器单元,该存储器首次采用封闭式相变介质结构,耐久性提升4个数量级,创造了相变存储器耐久性新纪录,有望加速相变存储器取代静态和动态随机存储器、闪存等当前主流存储器的进程,推动相变存储器在大数据、云计算、模拟仿真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3月,美国水星系统公司(Mercury Systems Inc)开发出可用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微型数字射频存储器,该存储器采用三维垂直堆叠架构,器件尺寸仅为传统数字射频存储器的25%,可集成到精确制导武器中,赋予武器有源电子干扰能力,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作战效能。(二)生物技术

2018年,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和干细胞等前沿颠覆性生物技术不断涌现突破性成果,促进了基因治疗、再生医学、生物基材料和生物能源等产业的加速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认识到生物技术在推动医疗领域变革、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等方面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了发展生物技术的系列战略政策和综合性研发计划。然而,新兴生物技术监管缺位、两用生物技术门槛不断降低以及重大疫情日益增多等问题,凸显了全球生物安全的严峻形势,促使多国积极布局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1. 重要趋势(1)世界主要经济体深化布局生物经济,加大投资力度和战略部署。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之一,正在推动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发布《2030年推进粮食和农业研究的科学突破》,提出在生物技术等五大领域实现突破以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美国能源部资助7800万美元用于生物能源的早期研发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ited States)投资1200万美元以支持生物基半导体存储系统的开发。欧盟委员会发布新版生物经济战略《欧洲可持续生物经济:加强生物与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向生物基研发项目投资1.15亿欧元。英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生物制造、生物修复和生物能源领域的研究。俄罗斯出台《2018—2020年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发展措施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应用新型生物技术实现工业技术基础现代化。新加坡发布《国家合成生物学研究》计划,希望利用合成生物学推动生物基产业发展。(2)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多国积极布局生物安全体系与能力建设。2018年以来,新兴生物技术监管缺位、非洲猪瘟等全球性重大疫情蔓延、敏感生物资源泄露、生物技术误用和谬用,以及生物恐怖主义等生物安全威胁不断显现。为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形势,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纷纷发布国家级生物安全战略,加强对国内外生物安全治理力量的统筹协调,建立全流程生物防御体系。此外,多国通过支持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以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例如,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DTRA)、国土安全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海军陆战队(Marine Corps)等政府部门合作开发了多项病毒监测和预警新技术,以期实现对生化威胁的及时响应。(3)生物技术推动医疗诊治技术变革,多项新兴疗法加速走向临床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精准度提高,基因疗法逐渐走向成熟。多国积极制定促进基因疗法研发和应用的政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发布“体细胞基因组编辑”计划,旨在开发安全有效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工具,消除基因疗法用于临床的障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发布6项基因疗法监管指南,用以促进基因疗法行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取消对基因治疗方案的特殊监管,以加快审批上市流程。英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完成500万人的基因组测序,欧盟计划在未来3年内完成100万人的基因组测序等,旨在促进癌症和罕见病的致病机理研究和基因疗法开发。干细胞技术也日渐成熟,再生医学不断迎来突破性进展,德国科学家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培育的心脏组织开展心脏疾病研究和药物测试,日本完成全球首例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人类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

2. 重大进展(1)基因编辑工具箱不断扩大,编辑技术更趋精准。2018年2月,美国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科学家研发出升级版Cas9酶xCas9,可识别更多种类PAM序列,使基因组的可编辑范围扩大4倍;3月,美国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科学家开发出可编辑RNA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Rx;8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IUC)研究人员开发出比CRISPR/Cas9更安全、更有效的基因编辑方法 CRISPR/SKIP;10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科学家发现了远小于Cas9蛋白的Cas14蛋白,有望在小细胞或某些病毒中进行基因编辑。(2)合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应用研究频现突破。2018年2月,英国研发出可高效杀灭细菌的人工合成病毒。7月,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Germany)跨学科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由生物组件和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智能材料系统,可用于感知和处理生物信号。8月,中国科学家成功创建世界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的重大突破。11月,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研究团队开发出合成生物学工具XPORT,能以高度精确和可控的方式将DNA传递给各种细菌,促进细菌的工程化改造和军用材料的高效生产。但是,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门槛不断降低,其潜在的生物威胁也引发广泛关注。(3)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促进生命基础研究和医疗诊断技术不断涌现新突破。2018年8月,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优化新型药物组合的给药剂量,成功治愈前列腺癌晚期患者。10月,瑞士科学家开发人工智能程序,可高效解析药物分子结构。12月,美国谷歌公司旗下 DeepMind 公司研发出人工智能应用 AlphaFold,可根据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三)能源技术

2018年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稳步推进;电池储能领域竞争激烈,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化石能源领域,美国加大油气生产并制裁相应产油国,造成国际油价动荡;在核电领域,欧洲核电发展仍然处于低位,俄罗斯核电一路领先,美国、日本重新重视核电技术研发以及出口,对国际核电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1. 重要趋势(1)全球能源供应呈多元化趋势。在国际能源格局动荡的背景下,各国都在不断调整能源供应结构,以期能源来源更加多元化。法国计划到2035年将核反应堆的发电量比例从目前的75%降至50%,以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并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日本新“能源基本计划”确定在2030年之前将可再生能源、核能、煤炭、液化天然气的发电比例维持在20%~30%,以保障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波兰公布2040年能源政策草案,计划大幅增加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不断降低对煤炭的依赖。韩国政府制定利用更多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路线图,以期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0%。(2)国际油气市场形势复杂,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不断变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产油国同盟”达成协议,将大幅削减石油产量以缓解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特朗普政府发布“平价能源计划”,加大煤及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并制裁伊朗、俄罗斯等产油国。在美国制裁压力之下,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Total)、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BP)等国际能源巨头纷纷退出伊朗项目。此外,卡塔尔于2019年1月1日起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3)先进核技术继续成为各国研究热点。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报告,先进、非常规的核反应堆将在2030年颠覆当前的核能行业。各国政府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关注必将加快其投入使用的进程。特朗普政府签署“能源部研究与创新法案”“核能创新能力法案”,促进下一代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并在资金上大力支持新型核电技术的研发。欧盟明确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MR)发展目标,计划2030年前在欧洲投入使用。英国政府为核聚变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开展先进核反应堆燃料关键项目研究。此外,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开展不同层次的关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的研发合作。

2. 重大进展(1)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力度加大。尽管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但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仍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在2018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近200个国家与地区一致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欧盟发布新的长期战略,力争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英国发布新电动汽车战略《零排放之路》,为禁止燃油车销售制定了详细计划。德国、日本、波兰、丹麦等国纷纷发布新能源战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此外,世界银行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2000亿美元以支持各国实施气候行动。(2)电池储能备受关注,新技术层出不穷。在电动汽车的带动下,电池储能技术成为多国研发热点,新成果佳音频传。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PSU)通过一种新型的电池结构和充电策略,实现了动力电池在任何温度下的快速充电。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发现新生物太阳能电池技术,借助细菌可将阳光转变成能量。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效的薄膜双层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效率高达22.4%。美国和沙特合作开发一种新集成太阳能液流电池设备,效率高达14.1%。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圣约翰学院通过半人工光合作用,成功将阳光转化为燃料。(3)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进展显著。全球多个核电大国正逐步实践和应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并将其列入本国核能发展战略。美国已提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其占领核电技术制高点的新技术,并计划到2025年投入100亿美元来部署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俄罗斯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由两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组成,发电量达70兆瓦,已首次实现持续链式反应。此外,韩国SMART、阿根廷CAREM等公司,都已由概念设计阶段转为实践阶段。(四)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是现代高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性、引领性作用不断增强。近年来,世界科技强国积极布局新材料研发,加速推动先进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生物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突破,以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浪潮的制高点。2018年,各类前沿领域新材料不断涌现,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量子计算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正在变革新材料的研发过程,新材料技术的开发方式正发生巨变。

1. 重要趋势(1)世界各国积极布局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作为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的基础,持续受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2018年4月,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发布《创新增长引擎》计划,将先进材料列为产业基础类的创新增长引擎,旨在发展用于交通设备的超轻材料及实现先进材料加工系统的本地化,希望使韩国到2022年成为世界第四大先进材料出口国。5月,欧盟发布《原材料研究和创新路线图2050》,拟充分发挥欧洲原材料供应和使用潜力,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将其转变为欧洲经济和工业发展强有力、可持续的支柱,并为解决社会和环境挑战、增加社会福祉做出贡献。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研发战略(草案)》,将利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驱动型研发方法加速材料开发,创造具有吸引力特征的材料,以推动社会变革。(2)先进信息技术驱动新材料研发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随着超级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发过程正在发生巨变。其中,材料基因组、量子化学等方法可为新材料研发提供海量结构化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从海量数据中迅速找到因果关系,降低新材料开发的试错成本。2018年8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科学家利用云端的量子计算资源和软件,成功模拟了氘原子核的结构。11月,欧盟“EVOBLISS”项目科学家开发出基于开源3D打印机的机器人平台EvoBot,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环境进行优化,打造出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大幅缩短,制造成本显著下降。(3)战略性材料的回收利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锂电池、复合材料和高性能金属等战略性材料的回收对降低碳排放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2018年1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开发出一种节能的回收工艺,可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阴极材料,回收后阴极的充电存储容量、充电时间和电池寿命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7月,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制造业 USA”(Manufacturing USA)旗下的节能减排制造业创新中心(Reducing EMbodied-energy And Decreasing Emissions Institute,REMADE)发布首轮公私合作项目,旨在降低金属、纤维、聚合物和电子废弃物等材料再利用、再循环及再制造所需技术的成本。10月,美国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与创新研究所与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UT)合作开展车用碳纤维预浸料回收项目,旨在将车用碳纤维预浸料生产中的边角废料用于其他的汽车应用。

2. 重大进展(1)先进信息材料不断取得新突破,引领高技术领域跨越式发展。2018年10月,日本京都大学、筑波大学、东海大学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合作,利用高强度太赫兹脉冲照射相变材料GeSbTe化合物(GST),可在非晶状态下生长出纳米尺寸晶体,该技术可用于开发新一代相变存储器记录材料。1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丰田技术研究所、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NU)和韩国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NU)合作,采用铁氧磁材料研发出一种新型自旋电子存储装置,该装备操控数字信息的效率和稳定性比现有商用自旋电子存储器分别提升了20倍和10倍,有望加速自旋存储设备的商业化发展。12月,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工艺在硅晶圆上制3备了铋化钠(NaBi)材料,该材料可在电场的控制下从“绝缘体”变为“拓扑绝缘体”,有望实现功耗更低、运行效率更高的电子器件。(2)新能源材料迅猛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加速变革。2018年8月,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利用不同类型的磷酸盐化合物制备出固态电池的阳极、阴极和电解质,可提升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电流,其充电速率比传统固态电池快10倍。10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无流体、被动的热调节器,能够在炎热和寒冷的极端环境中稳定电池温度,从而可使锂离子电池在极端天气下使用。11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莫斯特分校科学家将微型超级电容器与聚合物薄膜结合,利用特殊的缝纫技术在纺织品背衬上形成柔性的固态器件,能够为可穿戴生物传感器供电。(3)生物质材料成为研发热点,“绿色革命”加速推进。2018年10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采用甲基丙烯酰胺、葡萄糖和叶绿素开发出一种凝胶状材料,该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可像植物一样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自身结构,并实现自我修复。11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科学家利用海藻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海藻油,然后再以海藻油为原料生产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其性能与传统工艺制造的碳纤维并无差别。12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将木质素和低熔点的尼龙混合,并掺杂少量碳纤维,开发出新型木质素—尼龙可再生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易加热、粘度低、印刷速度快和产品坚固等特点,可用于3D打印。(五)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不断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制定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落地大量应用实践,抢占制造业发展制高点。以机器人、3D 打印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仍是全球科技创新热点。

1. 重要趋势(1)工业互联网布局持续推进,助力实现智能化生产。工业互联网是联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布局持续推进,并引领信息化与传统领域走向深度融合。富士康集团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BEACON,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4月,美国无人机系统公司Stark Aerospace部署Plataine软件公司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先进制造工艺的数字化管理及优化,可在大幅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满足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交付周期要求。(2)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加深化,不断向各领域渗透。大数据、算法、算力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各行各业之中。全球主要国家和科技巨头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速其应用落地。谷歌子公司DeepMind、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和 Moorfields 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发出一款软件,可以分析视网膜扫描结果并发现威胁视力的眼疾症状,其准确率与世界顶级眼科专家水平相当。科技巨头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展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进行大规模无人驾驶车辆路测,加速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人工智能物流公司“Geek+”利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 IoT技术等,为客户提供机器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和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帮助企业建设无人仓库和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3)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迎来发展新机遇。信息技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