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济系八十五周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14:52:46

点击下载

作者:白重恩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清华经济系八十五周年

清华经济系八十五周年试读:

前言

2011年是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也是清华经济学系成立85周年。作为系的建制,1952年院系调整后经济学系一度并入他校,但从学校来看,经济学的教学却从未间断。编写本书是为了论述经济系的历史,温故知新,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经济系。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记叙院系调整前老清华的经济学系;第二篇记叙新清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和经济系;第三篇是系友的介绍和回忆,外加一些资料性的附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的划分日益细化,经济系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在18世纪以前,经济学包含在法学中,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后,经济学才成为独立学科。但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管理理论处于成形过程,往往包含在经济学之中。与此相应,经济学系过去包括在法学院内,管理学也包括在经济学系内。只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经济学与管理学才开始分开。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英译为“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这表明经济管理学院是经济与管理学院,而不是经济的管理学院。因此,本书所说老清华的经济学系,既包括经济学,又包括管理学,而新清华的经济系的历史,则根据教学建制界定范围。

显然,犹如理工不宜彻底分家一样,经济与管理也不宜截然分开。经济理论需要通过管理实践加以检验和发展,管理实践也需要依靠经济理论的指导和升华,两者理应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此,在记叙新清华经济系前,仍然简述经济管理工程系和经济管理学院。

本书一律采用第三人称,并遵循“述而不论”、“生不立传”等治史原则。

全体编委,以及程婉静、关娟、瞿卫菁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学校档案馆、校史研究室、院史研究室、校友总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限于编者水平、资料不全所限,本书难免有错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订。第一篇老清华的经济学系第一章老清华毕业生最多的学系第一节 清华最早成立的学系之一

1911年2月,由清政府设立的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3月30日在清华园开学。这所以美国超额庚子赔款建立的学堂,于1912年10月改名清华学校,学制为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各4年进行留美预备学习,为学生打下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在高等科的后两年,也分部开设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以便学生直接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学习。

建校十周年时,社会科学部逐步开出的经济管理课程有:经济概要、经济学、商业组织、劳动法、商用数学、币制银行、经济地理等。按照清华学堂的章程,本来规定80%以上留学理工,但当时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很多学生都有志于振兴经济。根据清华大学《历年留美学生分科统计表》,从1909年开设游美肄业馆到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留美学生共计1279人,学习人文、社科者48.4%,接近半数。其中,学习经济科的267人,占20.6%(学经济者9.6%,学商业者11%),在各科中最多。

从1916年开始,清华学校就不断提出改办综合性正规大学,并于1925年成立大学部,1926年设立17个学系(见表1.1.1),学制4年,“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才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更名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为罗家伦。根据当局核准,清华大学于1929年建立文、法、理三个学院和三个研究所,下设10个研究部(占全国大学研究部的37%)。表1.1.1 1926年清华学校大学部学系设置

经济学系是清华最早成立的学系之一,由清华学校1916级毕业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朱彬元担任系主任。他在1927年4月29日的《清华周刊》上发表题为《经济学系》的文章,提出当时清华成立经济学系的背景是“民国以来,国事蜩螗,兵连祸结,迄无宁岁。揆厥原因,政治不良,显为厉阶;然经济组织之幼稚,人民生计之穷困,亦未始非政治恶劣之背景。盖政治经济互相表里,自古以来,谋国之道,未有忽视民生重计,而能长治久安者”。因此,成立此系就是为了造就人才、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发展国民经济能力。当时的培养目标是“凡研习财政、银行、统计、会计、铁路管理等科,或有志社会经济各科者,在校时既可得丰富之材料,毕业后亦易得服务之机会”。

基于上述目的,加上留美学校背景,清华的经济学系成立伊始“惟师哈佛大学办法,科目不求其多,而求其材料充实,范围广大,这一科得兼数科之用”。经济学系的课程分为经济、商业两组,分别研究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规定除经济原理外,统计及会计均为必修科,因近代经济研究,注重定量的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统计及会计,均为必要的工具,学者应于大学第一二年习完,庶日后研究高深学术时,可减少许多困难”。

经济系成立之初,只有蔡竞平、朱君毅、朱彬元三位教授,但朱彬元却有很多理想:《清华周刊》(一)与社会学系、教育心理学系联合,创办一统计事务机关(A Bureau for Statistical Service)。此种服务,可供应校中及校外各界需要。(二)独办或与他系(如历史系)合办一商业博物馆。(三)发行经济旬刊或半月刊,拟由本系教员及学生合组一编辑部任之。此举所需经费无多,然最足以引起并鼓励研究经济兴趣,增长经济知识。(四)添购中西文图书。本校历年经济方面,图书购置,较他类为少,中文书籍尤缺乏。拟增加预算,积极购办中文书籍。(五)添聘教授或讲师,担任经济组方面课程。本系方针,在觇学生之需要,而为相当之供应,祗以目前学生入商业组者居多,故功课教员不免偏重。惟据最近学生选科统计,矢志社会经济者,亦不乏人,自应添聘教授,庶两组发展得并驾齐驱焉。第二节 走向全国前列的战前经济学系

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成立,第一任校长罗家伦主张追求“中华民族在学术上的独立发展”,强调“研究是大学的灵魂”。学校要“以学术标准为衡”广罗人才。他推动清华纳入国立大学系统,添招女生,整顿清华基金,积极进行基础建设,为30年代清华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1931年后,梅贻琦继任清华校长。他作风民主,积极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执教,不断完善清华院系设置,重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在清华发展历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次年成立工学院,加强经济学系,本科生逐步增加到1223人。梅贻琦认为,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他提倡“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使教育于适当的技术化外,应当取得充分的社会化和人文化”。表1.1.2列出了1936年的院系设置情况。到1937年抗战前夕,清华大学已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在师生人数、设备经费、[1]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等各方面都“名列前茅”。1941年,清华在昆明庆祝建校30周年期间,西方许多大学及学术团体发来祝贺的函电,“尤以牛津之来函为最恳挚,美国大学来函中有‘中邦三十载,[2]西土一千年’一类的语气,盖亦极言我校进步之速”。表1.1.2 1936年国立清华大学院系设置

1928年,清华聘任1920级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陈岱孙为经济学系系主任,随后兼任法学院院长、法科研究所所长和经济学部主任,推动清华经济学系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陈岱孙在《经济学系概况》(发表于1936年6月27日的《清华周刊》)中提到人才培养的主旨是“理论、事实及技术三者兼重”,“本系课目之编制,根据二项原则:(一)予学者以经济学科概括之观念,使其于理论方面,有确切之基础,于我国实际状况,有相当之了解;(二)予学者以在经济界服务必须具有之技术训练,使其任事后,不臻因工具之欠缺,致感困难”。遵循这样的方针,经济学系开设了经济学概论、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铁路经济、中国财政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金融市场等课程。同时,兼顾应用性的会计、统计、国际汇兑及财政算学等。1930年秋,设立经济学研究部后,“增加高深课程,鼓励独立研究,以为校内外成绩优美、富有研究兴趣之学生研读之所”。20世纪30年代,清华经济学系的教师已从建系初期的3人增至10多人(其中教授6人),开出课程20多门,并分为理论、财政、银行、会计、统计、国际经济6门(组),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加以选修。从1929年到1937年,全系本科生经常有100多人,最多时为148人,毕业生共有260人,研究生先后也有24人,在全校各系中都是最多的。[3]清华经济学系正走向全国经济学系的前列。《清华周刊》所登经济学系介绍第三节 三校一体的联大经济学系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威胁华北,清华大学准备应变,用本来计划建造文法大楼的经费到长沙岳麓山下修建一套校舍。1937年“七七”事变,平津沦陷,日军占领清华园。教育部与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商定,利用清华这套校舍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年底,南京失守,武汉告急,长沙临时大学又兵分水陆两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八年抗战中,西南联大云集名师,历任教授290余人,分设文、法商、理、工、师范5个学院和26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先修班,毕业生3649人,其中,250名师生先后成为我国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都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邓稼先也是西南联大毕业生。

在长沙临时大学的一个学期中,北大、清华的法学院和南开的商学院合称法科,设有经济学、商学、政治学、法律学4系,到西南联大时成立法商学院,又并入从历史社会学系中分出的社会学系。西南联合大学经济学系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系联合组成,商学系则由南开大学商学系演变而来,两系性质相近,课程相似,师资共享,实为一体。

由于三校合并,师资雄厚,先后在经济学系任教的教授有14人,讲师、教员、助教有31人。全系开出的必修课有7门,选修课多达41门。经济、商学两系培养的是经济(商业)方面的理论人才和财经工作的专业人员。旧社会大学毕业生求职较难,常有“毕业即失业”的感叹,但财经、商业人才例外,加上财会工作职位稳定,待遇优厚,银行职位且有“金饭碗”之称,因此,经济学系每年录取的新生常在100人以上(1941年为193人,1944年达246人)。从1938年到1946年,经济学系是全校各系中学生人数和毕业人数最多的一个系,经济学系共有毕业生783人,商学系也有159人,两者合计942人,约占全校毕业生的1/4。

清华法科研究所经济学部自1940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先后有12人入学,陈岱孙任部长。北大法科研究所经济学部于1943年招收研究生,先后有2人入学,所长周炳琳。周炳琳、赵乃抟、陈岱孙、徐毓枬等任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课程是统一开设的,高年级本科生也可选习。南开大学商科研究所设在四川重庆,自193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先后招收36人,毕业24人。

西南联大时期,经济学系的教授会主席、系主任由陈岱孙担任。1945年11月,陈岱孙受清华大学委派回北平从日军手中接管清华大学校园,系主任由赵乃抟(原北大经济学系主任)接任;年底,赵乃抟因公返北平,改由徐毓枬代理,一直到三校复员北返。西南联大旧址校训第四节 从复员到解放初期的经济学系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梅贻琦委派陈岱孙主持清华校产接收委员会,经过一年艰苦努力,大致恢复被日军严重破坏的清华校园。1946年5月,清华师生分批北返,10月开学。梅贻琦在1947年4月25日的《清华校友通讯》复员后第二期上,介绍了复员后的经济学系:“胜利后本系随本校于(民国)三十五年秋季复员,学生除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原来学生志愿转入本校者外,尚有北平大学分发来校二三四年级生,三十五年秋季招收之研究生,本科二三年级转学生,及一年级新生,人数激增,远超战前。”

复员初期,条件艰苦,“师资设备两感缺乏”,许多教授应聘别处,图书期刊等在战乱中损失严重,后来赵人儁、刘大中、张傚彬、赵锡禹等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才使课程得以顺利进行。当时坚持的教学方针,依然是“教学研究并重”,“在教学方面,以同时兼顾理论与应用人才之养成为目的。在研究方面,则除各位教师以个人兴趣作自由研究外,拟侧重与国情有关问题之探讨;且若问题性质较为广泛,并希望能与其他社会科学各系协同进行,以收综合贯通之效”。

复员以后,清华大学的规模扩大,共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学系和23个研究所,学生2300多人,比战前增加一倍。法学院除政治、经济、社会三系外,恢复法律学系。由于三校分别复员,经济学系的师资和课程有所减少,但全系开出课程仍达22门。

1948年12月,清华园先于北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清华大学以后,由叶企孙为主席的校务委员会主持校务,院系有所调整,师生也有增加,共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22个学系,学生2500人。法学院撤销法律学系,陈岱孙继续担任法学院院长、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系成立教学改进委员会,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方针,以马列主义原则改进课程内容,精减不合理的课程,每门课程都建立任课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教学小组。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取缔国民党“党义”课,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政治课。暂停原有的经济学概论,新开一学年的政治经济学。

根据新民主义建设需要,经济学系分为会计、统计、财政、金融4组,并计划逐步分为4系。同时,与贸易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密切联系,派出师生参加有关工作和重要会议,搜集所需资料。经济学系还与人民银行合作,建立两年制的银行专修科,为各级人民银行培养急需的金融干部。

从1926年到1952年,清华老经济系在26年中共有毕业生1524人,占老清华全部毕业生的20%,在全校各学系中最多,也居全国经济[4]学系前列。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经济学系先调到中央财政经济学院,第二年分别转往北大和人大,只留下少数教师作为基础,组成政治经济学教研组,负责全校学生的公共政治课教学。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以政治经济学教研组、企业组织与计划教研组的部分教师为骨干,成立经济管理工程系,1984年又在这个系的基础上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此外,国立清华大学也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1964年恢复大学部,目前有7个学院、17个学系、19个研究所。经济学系是第一个设立的社会科学学系,原属人文社会学院,现属科技管理学院,有专任教师17人,本科两个班,可授予学生、硕士、博士学位。

————————————————————

[1] 参见1933年美国科学调查团对中国27所大学的考察报告,转引自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 梅贻琦.抗战期中之清华(三续),见:梅贻琦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0—115.

[3] 社会科学的院系划分有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以前,经济学尚未形成独立理论体系,包含在法学之中,经济学系属于法学院。20世纪中叶以前,管理学正在逐步形成,当年的经济学系包含管理学。

[4] 全国解放初期,工学院学生迅速增加,教育部并规定三、四年级同时毕业,经济学系毕业生比机械、电机、土木系少,但在老清华时期的毕业生总数仍然最多。第二章学贯中西、长于融合的大师第一节 从“先留美教后留美”到“留洋教本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在校长就职典礼上的这句名言,也是老清华经济学系的首要特色。清华学校改办清华大学以后,立即成立聘任委员会,专事延揽国内外名师。在清华学校早期,经济课程由美国教师讲授,随着留美学生学成回国执教,李宝鎏(1912级)等先行留美者担起经济课程的教学,成为先留美的教师教后留美的学生。留美预备部结束、改办大学以后,经济学系每年至少聘任5名以上专任教授,都是留学西方名校的优等生,又成为留洋的教师教本土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老清华经济学系历年任教的教师共有61人,其中教授25人(不包括西南联大时期北大、南开的教师)。

经济学系的这些教授,学贯中西,长于融合。他们成长在内忧外患的清末民初,又进入国外知名学府的学术前沿,能传授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对国是献计献策(见表1.2.1)。表1.2.1 老经济学系部分教授简介(名后括号内为任教年份)1936年,伍启元(立者中)与李国鼎(坐者左一)、唐培经(坐者中)、周鸿经(坐者右一)等留学生在伦敦合影1938年8月,西南联大多位教授在昆明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右下为梁、林子女梁再冰、梁从诫)第二节 深入经济学前沿的大师

老清华经济学系的一大特色就是从海外学成归国的大师们,他们大部分具有国外知名高校的学位文凭,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深入学术前沿。他们在学成回国后,又将其传授给清华的学生,培养一代又一代英才。

陈岱孙是我国经济学界一代宗师。在留美期间,他以全优的威斯康星大学本科成绩考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同班研究生藏龙卧虎,有些人已经崭露头角,如1933年提出垄断竞争理论的张伯伦,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林。在导师卜洛克的指导下,陈岱孙以《马萨诸塞州地方政府开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为题,用归纳法得出不同于当时用演绎法得出的结论。卜洛克颇为赞许他的博士论文,曾推荐给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奖——威尔士奖学金委员会,与同班同学张伯伦的博士论文《垄断竞争理论》进行竞争。

刘大中是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他在取得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后,来到清华大学讲授数理经济学、数理统计学,并以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政论文章。据不完全统计,仅1946—1948年,刘大中就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篇,受到胡适的极大关注,特地推荐给当时的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刘大中是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收录传记的唯一中国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影

1935年清华毕业、1941年返校任教的徐毓枬,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哲学博士,也是凯恩斯亲自教过的三个中国学生之一。他最先在国内翻译出版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把凯恩斯主义带到中国,并以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凯恩斯的《通论》为基础,于1947年编出讲义并开出课程《当代经济理论》,比类似内容结构的萨缪尔森《经济学》早两年。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曾与郭大力合作,花费10年心血,于1938年第一次在国内翻译出版《资本论》三大卷全译本。他在解放初担任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学委员会召集人,并为学生讲授为期一年的基础理论课《政治经济学》。不久,王亚南被政务院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也就是说,近代经济学界公认的两部划时代巨著《资本论》和《通论》的译者,都曾在老清华经济学系执教。《资本论》书影

经济学系的这些教授,热爱祖国,热心教育。他们获得国外名校学位以后,本来可以留在国外,有很好的工作,但都坚决回国,报效祖国。当时,留学回国的学生不多,也有条件从政当官,或者经商发财,但他们都有志于“教育救国”,尽管“越教越瘦”,仍然安心教授。陈岱孙永不忘却1918年在上海报考清华学校的一幕——瞪着黄浦江畔公园门前“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只觉得似乎全身的血都涌向头部,想起古书所说“足食足兵”的重要性,决心研究经济学,解决民族富强这一当务之急。学成回国之后,他有过许多从政的机会,曾作为社会名流参加蒋介石在庐山举行的座谈会,作为专家参加伦敦国际货币经济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但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使他极为失望和不满,与张奚若、闻一多、朱自清、钱端升等发表《十教授公开信》,要求停止内战,实现和平民主,成立联合政府。作为同乡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作为校友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曾邀请他出任财政部长,解放前夕也有人动员他赴美,国民党甚至派专机接他去台,他都拒绝不从,坚持留在清华,终身从教。在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陈岱孙铜像底座上,留着他的一句名言:“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陈岱孙铜像

毋庸讳言,这些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到清华任教,也与清华相对优厚的环境条件有关。当时,国内其他大学教授工资不过200多银元,往往拖欠不发,清华教授的工资300多银元,不仅按时发放,而且配有住宅,每5年还有一次出国休假进修的机会,这也是清华经济学系师资雄厚的原因之一。第三节 “研究是大学的灵魂”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罗家伦在《学术独立与新清华》就职演讲中指出:“研究是大学的灵魂,专教书而不研究,那所教的必定毫无进步,不但没进步,而且有退步。”他还说:“大学里的研究,还与别种公司或工厂里的研究不同,其目的不在浅近的功利,而在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与民族生存的能力。”因此,尽管当时战争不断,经济不振,财政拮据,政府和企业很少与学校合作研究,学校收支也没有科研费这一项,经济学系还是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从事各项研究工作,编写学术专著(译著),发表学术论文,并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

有些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教学任务,及时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前沿。伍启元在讲授《国际经济政策》时,徐毓枬在讲授《高级经济学》时,都介绍了创立不久的凯恩斯主义。

有些教师基于学以致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现代方法,开设本土化的新课,如《中国货币问题》《中国财政问题》《中国土地问题》《中国经济地理》《改造社会之经济方策》。戴世光不仅开出《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等新设课程,还多年参加国情普查研究所在云南进行的人口、户籍调查工作,研究各种国情普查的方法,以便推行全国。1932年,陈岱孙利用一年休假时间在巴黎法兰西国家图书馆和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搜集、研究有关资料,着手写一本《比较预算制度》,可惜,未及成书,这些资料和手稿就全部毁于抗日烽火。

教师们更多的则是融合中西学识,撰写论文,抨击时弊,辨析国是。从1934年到1947年,陈岱孙前后发表近50篇文章,谴责日寇的侵略行径,论述抗战条件下经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伍启元除出版若干“统制经济”系列著作外,还与其他教授联合发表有关遏止物价的意见,受到重庆官方和经济学界的关注,曾受邀去重庆出任行政院经济顾问,为宋子文研究经济出路问题。但是,当西南联大以反对内战为主旨的时事晚会被军警包围并枪声大作时,伍启元与钱端升、费孝通、潘大逵四位教授坚持讲演,大声疾呼:“不但在黑暗中呼吁和平,在枪声中也要呼吁和平!”

经济学会也是经济学系学术活动的亮点之一。经济学会成立于1927年年底,会员多达百人主要是但不限于经济学系,也包括文法学院乃至理学院的师生,通常半月活动一次,经常请校内外名人讲演,或讨论重大时事经济问题。系主任朱彬元、陈岱孙曾担任学会干事,并经常赴会讲演(见专栏1.2.1,表1.2.2)。专栏1.2.1 学术活动简讯梁启超演讲“民国初年之币制改革”

1926年12月,梁任公(启超)在经济学系以“民国初年之币制改革”为题演讲,回顾自己民国二年(1913年)在国务院币制委员会、币制总裁任内和民国六年(1917年)在财政总长任内的亲身经历。他说:在一个政治紊乱的国家里,要讲任何的具体政策,正如沙上盖房子,很难盖稳。讲起中国的币制改革,也是一段伤心怄气之事。今天旧事重提,以备诸君日后之参考。1930年清华经济学会合影,前排居中高个者为陈岱孙(演讲全文载1926年12月17日《清华周刊》,孙碧奇笔记)经济学会举行全体大会

1928年3月5日晚,经济学会假三院十二号(现新图书馆原址)召开全体大会,首由陈岱孙先生演讲“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未七点,早有同学觅占座位,距演讲时间尚有十数分钟之久,而座已为之满。后至者惟有效北京梨园加座办法。七点半,陈先生从容就席开讲,听众百十人洗耳静听,偌大教室除陈先生讲授声外惟闻笔纸沙沙作响。

演讲完毕,进行会务报告。北京华安保险公司总经理吴汝纶先生捐助经济学系举行保险论文比赛,优胜者独得大洋百元。

会议最后再次逐条修改简章,并改选职员如下:(1928年3月《清华周刊》)抨击国民政府“经济改革方案”

1947年,国民政府抛出所谓“经济改革方案”,清华和北大法学院的16位著名教授陈岱孙、周炳琳、赵乃抟、陈振汉、周作仁、费孝通、杨西孟、樊弘、蒋硕杰、刘大中、秦瓒、王毓瑚、吴景超、应廉耕、徐毓枬、赵人儁,根据自己时中国经济的历年研究,联名发表《我们对于“经济改革方案”之意见》,抨击国民党反人民的经济政策,指出:“此方案对于过去种种错误,未尝虚心检讨”,“此方案对于目前经济危机,并无救活之能力”。(摘自张友仁,《中华读书报》,2007年11月14日)表1.2.2 老经济学系教师在校期间著作一览

注:这里列出的只是这些教师在经济学系任教期间发表的部分著作,不包括他们此前此后的研究成果。第三章理论、事实、技术三者兼重的通才教育第一节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1926年清华经济学系成立时,朱彬元就提到“本系课程实隐具商科各专系性质”,因此统计及会计是必修课。在老清华经济学系1936年的学程总则中提到,学程的编制是根据两项原则:“(一)予学者以经济学科概括之观念,使其于理论方面,有确切之基础,于我国实际状况,有相当之了解;(二)予学者以在经济界服务必须具有之技术训练,使其于任事后,不致因工具之欠缺,致感困难。”可见,在老清华经济学系的教学理念中,经济学是一门源于社会、用于社会的致用之学,而不是“黑板经济学”。

当时,尽管用的主要是英文教材或翻译教材,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联系中国国情,讲完国外必讲国内,并分析比较其异同。实际上,从入学考试、习题作业、期终测验到毕业论文,教师们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洋为中用。例如,在习题或考试中,经常可以看到“假如我是财政部长”、“西南联大校门外摆摊人的经济成分”等题目。专栏1.3.1列出经济学系成立第二年的入学试题,就密切贴近现实生活,考查新生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经济问题,如何将经济理论用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这样的试题难度,恐怕当下考生也要为之挠头。专栏1.3.1 清华学校大学部1927年一年级入学试题(经济学)(一)下列各说是否符合经济原理,试详言之:(a)利率之高下与货币数量为反比例。货币数量多,利率低;数量少,利率高。故欲增加社会上资本使利率减低,最好是扩充货币,尤其是增加纸币。(b)买货外国,货虽归我,金钱归外人,购本国货,货既可得,而金钱不外溢,此一举两得,故国家宜厉行保护关税或完全断绝国际贫易。(c)在城市中,货币流通速度甚高而金钱之效率较高,故城市中利息应该比乡下高。(二)(a)试详言地代(Economic Rent)发生之原因。(b)试言复本位及虚金本位之原则及其弱点。(三)某甲有商业房屋一所连同地皮出卖,索价800000元,此店年赢利为56000元,其房屋建筑费为300000元。今有购主某乙欲购以经营同类商业,若市面上普通长期利率为周息8厘,某乙应出价若干?如市面利率为4厘,应出价若干?(四)(a)生活费与生活程度之区别。(b)美国工资比法国高,何以美国货物能行销法国?(五)试论中法两国人口繁殖之不同点及其原因。第二节 “治学如筑塔,基础须广大”

老清华的教师主要是留学回国的,在教学上也就带回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他们崇尚“通才教育”,强调学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不贵乎有专技之长”,所谓“通识为本,专识为末”。陈岱孙就表示:“学经济的,应有政治、历史、哲学、心理、算术等知识的基础。治学如筑塔,基础须广大,然后层层堆建上去,将来总归有合尖之一日,学经济欲求专门深造,亦应先奠广基。”

正因如此,老清华经济学系确定“理论、事实及技术三者兼重为培植人才之主旨”。课程设置可从三个角度分为以下两类。

理论课与实用课:理论课“予学者以经济学科概括之观念”;实用课“予学者以在经济界服务必须具有之技术训练”。

基本课与高级课:基本课目“重在予学者以基本训练及工具实习”;高级课目“以注重专题讨论鼓励学者独立自由研修之兴趣”。

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分为大一共同必修课、本系必修课和外系必修课;选修课分为本系选修课和外系选修课。本系开出的课程,除《经济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初级会计学》《初级统计学》4门外,都是选修课:有专供本科生选修的;有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选修的,但本科生必须修完基本课以后方能选修;有专供研究生和本科四年级成绩特优学生选修的。

一般说来,大一学生不分系,主要学习大一共同必修课,包括国文、英文、通史、普通生物学、高等数学等,约占总学分的28%。二、三年级学习本系的必修课和其他选修的基本课,四年级分组学习高级课程,并做毕业论文。此外,还有共同必修课体育、军训和“党义”。

与其他学校相比,清华经济学系对外文的要求较高。教材或参考书多数是英文,习题、试题或写报告也用英文。多数教师讲课全用英语,或杂以较多英语。因此,规定学生必须学习两年英文,并学习第二外文,外文约占总学分的20%(见专栏1.3.2)。

对于升入研究所的研究生,以培植学术研究人才为目的,以毕业论文为主要学程,选习课程并不多。但是,如果导师发现其缺乏本科的某项基本学识,则必须进行补习,且不得计入学分(见专栏1.3.3)。专栏1.3.2 战前时期经济学系学程一览(1936学年度)学程总则

本系学程之编制,根据二项原则:(一)予学者以经济学科概括之观念,使其于理论方面,有确切之基础,于我国实际状况,有相当之了解;(二)予学者以在经济界服务必须具有之技术训练,使其于任事后,不致因工具之欠缺,致感困难。本此方针,故授课若经济学概论、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铁路经济等,则理论及事实兼重;且计划渐次添设专以研究中国情况为目的之学程,若中国财政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及中国金融市场等;授课若会计、统计、国际汇兑及财政算学等,则注重练习,务使学者得精熟之技术训练,为日后任事之用。总之,理论、事实及技术三者兼重,乃本系培植人才之主旨。

本系现授之学程,每学年约二十余门。各学程按学分计算。每学期每星期上课一小时或试验二小时至三小时者,为一学分,共计约一百零数学分。学程共分三类:本科生学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程及研究生学程。(甲)毕业年限及学分

凡以本系为主系之学生,应遵照本大学教务通则之规定,在校肄业四年,且除党义、体育及军事训练外,习毕一百三十二学分,方得毕业。(乙)他系必修学程(一)第一年国文,第一年英文、第二年英文。(二)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普通生物学,以上三学程任择其一。(三)逻辑、高级算学、微积分,以上三学程,任择其一。(四)政治学概论。(五)西洋通史、西洋十九世纪史,以上二学程,任择其一。(丙)本系必修学程(一)经济学概论(二)初级会计学(三)初级统计学(四)货币银行学(丁)选修学程(一)除上列必修之本系学程外,凡以本系为主系之学生,应于本系各学程内,至少须再选习二十四学分。(二)除上列必修之各系学程外,凡以本系为主之学生,应于政治、历史、社会、心理、哲学诸系学程内,至少再选习十二学分。(戊)选课指南

本系学生选课,须预得系主任之允许;除党义、体育及军事训练之学分外,每学期以十七学分为标准;至少应习十四学分,至多亦不超过二十学分。

本系学程,共分为三类,按其程度之深浅,以号数志别之:凡号数自101—200者,为本科生学程,研究生非经系主任特别许可者,不得选习;号数自201—300者,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共同学程,除先修学程之限制外,本科生及研究生皆可随意选修;号数自301—400者,为研究生学程,除研究生及成绩特优(前三年总平均,得一点零七五,拟选学程之先修学程之成绩,亦得一点零七五),兼预得系主任允许之本科四年级生,得选修外,余皆不得选修。

本系学程,除经济学概论及初级会计学外,皆具有先修学程;未习毕先修学程者,不得选习其拟选之学程。各学程之先修学程,详学程说明内。分年课程表(注一)下表之功用,限于向导,俾学生选课有所遵循,并非指定必修之课程表。(注二)表中所列各学程,有每年开班者,有间一二年开班者,各学年可以开班之学程,应以各学年始业时,注册部所公布之课程表为算准。

注:括号内为学分学程说明

经101—102 经济学概论

讲解经济学之基本观念及原理,简论现代经济组织及各项经济问题,以期学者能明经济变迁之要略。本学程为本系其他学程之先修学程,以本系为主系,或拟选本系其他学程者,须尽先选读。

学年学程:每周讲演二小时,讨论一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无

教科书:Fairchild, Furniss, & Bucki: Elementary Economics, Macmillan

经111—112 欧洲经济史

泰西各国经济制度之变迁,及其演化之因果,注重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之状况。

学年学程:每周二小时,四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121—122 初级会计学

本学程为经济系基本课程之一,目的在使学者对复式记载的原理、法则,切实了解;于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计算表的功用及二者相互之关系,尤注意讨论。实习工作颇多,期建立一强固之基础。

学年学程:每周讲演三小时,实验六小时,八学分

先修学程:无

教科书:Kester: Theory & Practice of Accounting, Vol. I

经131—132 初级统计学

分演讲与实验两种,包括统计略史,材料之搜集、分类,与制图表方法;次数之分配,各种均数之计算,离中差异量数之意义、算法及解释,指数之编制,相关论之意义与计算,时间数列之分析及概率之推算。

学年学程:每周讲演二小时,实验六小时,八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137 财政算学

证券本息、借贷本息之计算,各项证券发行之方法;盈亏、折旧之算学原理,有余暇兼及人寿保险之算学基础。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141—142 货币银行学

第一学期,专授货币之意义、起源、效用、鼓铸、流通原则、价值、金属与非金属本位之种类、与国内币制之现状及改革。第二学期,专授银行理论与实际:包括银行之组织、法规、信用与票据,各项业务之解释,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之关系等。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167—168 商业组织与管理

此科分为二期:前期讨论商业之起源与演进,企业之种类与发展,商业内部之组织,资本之扩充,股票之发售,票据交换之情形,以及各种商业信用之实况;后期则专论商业管理之方法,商业所占之地点、设施、劳工、原料、出品、发售,劳工之时间、动作,与各种酬应之方法,科学管理之法则,器具之分类,人工之监察,与商业循环论。

学年学程:每周二小时,四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181—182 财政学

研究财政学原理,及人民对于政府财政上之关系,推论人民纳税之用意,公共经费之目的,公共收支之种类,公营事业之设施,公共信用之运用,财务管理之制度,并述最近各国财政之变迁及中央与地方财政之划分。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205—206 经济思想史

本学程讲述经济思想之演进,佐以经济史事实,以为说明。凡自希腊至现代之各主要经济学派,均以年代或派别,循序讨论之,使学者明了近代学说之背景。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221—222 高级会计学

研究会计学上较深之学理:如财产估价、无形资产、折旧费计算与处理,关于股票债票之一切问题,损益问题,债权、债务,公积金,准备金等。下学期课程,偏重于成本会计,公司组合,公司清算及各种报告表册之分析。

学年学程:每周讲演二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初级会计学

教科书:Kester: Theory & Practice of Accounting, Vol. II

经223 成本会计学

成本会计,为会计学之一部门,内容极称烦琐,牵涉亦至广泛。但本学程只及其大纲,略省其细节,盖期便于初学,且谋时间之经济也。工作起始,致力于普通会计与成本会计之比较,渐及成本会计之要义与功用,然后分论材料管理、工资处置及制造费之登记与摊分。至若各种成本会计制度,亦比较论列,副产品与联合产品成本计算,亦分别介绍,以求广博,而宏应用。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初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

教科书:Armidon & Lang: Essentials of Cost Accounting

经225 审计学

审计学,以会计学理为体,以会计实践为用,体用兼备,则致力较易,否则概难有成。所以凡选习此课目者,宜于会计学具有相当之根底。此课约分五部研究:(一)审计员之资格与责任。(二)审计之准备。(三)审计之实施。(四)审计之报告。(五)审计之善后。就中第(三)项包括较多,用时亦较久。除采用一定之教程外,并随时分发审计问题,借作讨论之资料。因系高级课程,教者深愿学生多得发言之机会,盖重启发,而不重灌输也。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初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

经226 会计制度及记账程序

会计学之根本原理有限,而其实际应用无穷。仅明其理而不达其用,不可为通才。本学程专注重于用的方面,先研究各种组织之特点,然后拟定一恰合情况之制度以介绍于学者。所取材料,多经实地凋查而得,亦即现在所通行者。账簿格式,印刷材料,随时摘要携入课室,俾学生传而观之,以免空洞之弊。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初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

经227 官厅会计学

本学程分讲演与练习,包括官厅会计科目之分类,收入与支出之分析,各样账簿之定立,款资之分类,记账之程序、手续与方法,各项表册单据之规式及制法,报告表之制造与保存及政府之预算及决算等。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初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

经231—232 高级统计学

讨论与分析自然与社会问题之共同统计方法,如众数分配论,简单与复杂关系数论,机缘律,与选择问题、曲线解析等,以及实际统计上之引用。选此课者,除必要之练习外,应于教师指定问题中,选作论文一篇。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初级统计学

经241—242 高级货币学

本学程讨论货币之性质,货币制度之构成,货币价值之理论,及其冲量之分法;货币时于国内经济及国际贸易之作用,与货币制度之改良、理论及方法等。其目的在启发学生对于货币问题之复杂性及正当解析之途径,并指示研究货币问题者必需之事实及事实之来源。除教师讲演外,注重课外读书,及讲堂讨论。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货币银行学

经243—244 高级银行学

中央银行概论,现行中央银行制度,包括美之联邦准备银行、英格兰银行、法兰西、德意志等国银行及加拿大之分支银行制度,并与中国之现行制度作比较。

学年学程:每周二小时,四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货币银行学

经252—253 国外贸易与汇兑

本学程注重国外贸易与汇兑之实际方面。首先讨论国际间贸易之原则,与简单学理之说明;次论及国外贸易之实践,输出、输入之手续与程序,报关及保险之办法及责任银行周转国外贸易之手续;国外汇兑之原理,供求之要素,汇兑率之计算,票据之种类、式样与用法,现金之输送,国际汇兑市场之组织,中国国外汇兑及世界金融之中心。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货币银行学

经257 铁路经济

铁路之性质、组织、管理、运输与财务,铁路与公众之关系,公众制裁等问题。注重本国铁路实际情形,旁及欧美各国路政为参考。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282 租税问题

本学程讲述租税在现在财政上之地位,“能力”说引起之问题及租税转嫁与归着;并讨论土地税、关税、盐税、营业税、货物税、所得税、遗产税等问题。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财政学

经283—284 关税问题

本学程说明关税理论历史、政策、制度,并讨论中国关税各问题。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课程:财政学

经285 都市财政

本学程讲述都市财政之收支,产业估价,特别赋金,人事管理,都市公债,预算支度诸问题。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财政学

经287—288 中国财政史

本学程论述中国历代财政之变迁,财政制度之异同及二者在演化程度上之关系;于秦以前朝代之思想及制度,尤为注意。

学年学程:每周二小时,四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财政学

经291—292 改造社会之经济方策

本学程论述改革社会之各经济方策:其主张所根据之理论,及其于现时经济制度之指摘,皆详论之。班中以讨论为重,目的在启发学生之评判力,使其能用科学之眼光,自决各方策之是否适用于中国。

学年学程:每周二小时,四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

经301以上之学程,为研究生学程,详经济学部学程一览。(摘自《清华大学一览》1937年)专栏1.3.3 战前时期法科研究所经济学部学程一览(1936学年度)总 则

经济研究所学生,应遵照本大学研究院章程,完毕左列项目,成绩及格,方得毕业:

甲、在本校研究院肄业至少两年;

乙、选习二十四学分;

丙、外国语文;

丁、毕业考试;

戊、毕业论文;

己、论文考试。

兹将各项依次作简略之说明。(甲)毕业年限

研究所之目的,在培植学术研究人才,毕业年限之规定,与研究生实际毕业之早迟,无密切关系,本校定毕业期限为两年,此为最短之年限;研究生果能于两年内毕业否,纯视其在大学本科所得之基础,以及在研究院工作之成绩而定。规定之年限,绝非可代表普通研究生毕业之年限。(乙)选习学分

研究所学程之主要部分,为研究结果之毕业论文,选习学分之多寡尚属次要。本校规定研究生应习之学分甚少,以便学者有充分时间作研究工作。研究生选习学程,应于入研究所时,即有具体之计划。各生宜先决定其志趣之所在及所拟研究问题性质之概略,然后与部主任磋商选课,务求两年所选习者,互相连贯,且于其拟作研究工作有最大之辅助。

研究生入所后,若经部主任或指导研究之导师发现其缺乏应有之某项基本学识时,得令其于应习之学分总数外,添习需要之学程,以补不足;是项补习学程所得学分,不得计入应习之学分内。

研究生所选修之科目,以小学程所列者为主;至经济系大学本科之各学程,其志别号数在201之上者,亦得酌量情形选习,给予学分。其学程号数在200之下者,为本科生之学程,除因特殊需要不得补习,且是项补习之学分,不得计入应习学分之内。

研究生选习他研究部学程之总数,不得超过总学分二分之一。(丙)外国语文

研究生除英文外,至少应具有一第二外国语文看书之能力。其语文之种类,由研究生自择之。唯除有特殊研究上之原因,经部主任及研究导师许可,研究生得选任何第二外国语外,应由德法二语文中选择之。

研究生至迟须于计划毕业之一年前,应考第二外国语文之考试。考试之日期无定,研究生任何时可得请求应考;唯须于考试前两星期,填具外国语文请考单送部主任审核。考试用口试或笔试,由考试员决定之。及格标准,以能浏览该语文之普通经济书籍为度。考试员由系主任指定。

研究生外国语文考试不及格者,得补考二次;第三次仍不及格,不得再予补考,不得毕业。(丁)毕业考试

研究生应商酌系主任,从早择定一或二教师为其研究导师;此项导师至迟应于第二学年上学期始业时择定之。导师负指导该生撰作论文,预备毕业考试与毕业论文考试,及其他研究工作之责任。

研究生至迟须于毕业六个月前,应考毕业考试。应考一个月以前,应填具毕业考试请考单,经研究导师签字,送交部主任核准,然后规定考试日期。考试用口试,时间约三小时。考试委员会,由学校临时指定之。

每研究生于毕业考试时所考学科,为一主科及二副科,三学科中,必须包括经济理论;其他二学科,由该生商同研究导师于会计及商业、经济统计、货币银行、财政及国际经济等五门中择之。

毕业考试时,主科与副科同等重要。考试及格后,研究生应专致力于主科,于论文考试时,且应具有较深之知识。

学科乃一类经济学识之概括名词,非仅指本部所设之某学程,或某数同类之学程而言。本部未设之学程,其内容在其学科范围内者,研究生于应考某学科时亦应知之。(戊)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为研究生学程中最重要之工作,各生宜从早进行,至迟于第一学年终了时,择定题目,经研究导师签字,交存本部。论文缴入期,至迟在五月一日前,逾期缴入者,不得于是学年毕业。

本部因限于人员及图书设备,目下所有学科,能供研究生研究者,仅有六类。兹将各科目名称,及可负责指导研究之教师,列表如左,以备诸生之选择。

此六项外,本部不负供给资料及指导研究之责任。又此六项,每项之范围甚广,研究生选择论文题目,应就本校图书馆及平市各图书馆及学术机关具有之材料为限。研究货币银行、财政、国际经济及商业类之问题,以关于中国者为宜。(己)论文考试

毕业论文,应先经研究导师认可,由部主任指定教授二人审查;如认为合格,再由论文考试委员会,举行论文考试。考试时期,至早在缴入论文一个月后。研究生缴入论文时,即可填具论文考试请考单,送部主任审核。如论文合格,始行规定考试日期。论文考试用口试,时间约三小时。考试委员会由学校指定之。考试范围,论文与主科并重。学程说明

经301—302 经济理论

本学程之目的,在使学生于价值及分配理论现已达到之地位,及各学派立场与意见之异同,得透彻之了解。始自穆勒,迄最近领袖学者,举凡重要经济理论作品,择要选读而讨论之。不注重各学派历史之演化,而注重各学派对同一理论上之争执及结论之异同。于最近各学派之学说,尤特注意。本学程用讨论法教授。

学年学程:每周连堂讨论二小时,六学分

选修学程:经济学概论及其他由教员指定之学程

经321—322 会计学研究

本学程为研究生对于会计问题更求深造而设。以研究会计之特殊问题,讨论心得意见为目的。至上课之形式,以个别指导为原则。工作之分配、报告及报告考试如何举行,概由主任教师决定。

学年学程:六学分

先修学程:由主任教师指定之

经331 经济统计

此学程专为有志于引用统计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者而设。分人口、物价、劳工、金融及商业等各种特殊统计问题及方法,每年讲授一两种,务以精切为目的。选此课者,应于指定某种统计中,各认一问题,自行搜集相当材料,著手分析,并随时在讲堂报告,共同讨论。

学年学程:每周三小时,六学分

先修学程:初级统计学及其他由教师指定之学程

经341—342 货币银行问题研究

本学程为研究生对于货币银行问题更求深造而设,特注意于:①理论之探讨;②近代货币银行制度之演化。上课之形式,工作之分配,报告及考试之如何举行,概由主任教师决定。

学年学程:六学分

先修学程:由主任教师指定

经351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国际贸易理论之基础,内容、演化及批评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派之创见,皆详论之。本学程偏重理论,非于理论有特殊志趣,或拟研究国际贸易者,不必选读。

学期学程:每周三小时,三学分

先修学程:经济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与汇兑

经335 国际经济政策专题研究

本学程注重于近代国际贸易之发展,与国际经济政策之冲突等问题之研究。无演讲,重讨论。

学期学程:三学分

先修学程:国际贸易与汇兑

经381—382 财政问题研究

本学程为研究生于财政问题更求深造而设,特别注意:①赋税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