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一次,选择一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20:23:05

点击下载

作者:(韩)刘树燃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痛一次,选择一次

痛一次,选择一次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痛一次,选择一次

作者:(韩)刘树燃

版式设计:任艳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ISBN:9787512708211

本书由北京中山响沙图书发行中心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再版序言·——23岁的选择,丑小鸭变天鹅

 

 

出版此书的时候,31岁的我得以重拾二十来岁的记忆。而立之年再版此书,让我有机会再度回首我所走过的路,重温往昔的点点滴滴。撰写这本书,我不会特意地修饰雕琢。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写的书既非随笔,也不是个人启示录,只能算是抒发个人情感、自由呼吸的小天地。我每天都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十年来很少与外界接触,再加上性格的原因、时间的不充裕、职业的特点,很少有机会与人谈心,只好把我的经历付诸文字,写到纸上。

还记得,这本书是在中秋定的稿。那一年,好不容易有一两个假期,都只能小憩补眠,草草结束了。虽然完成了所有的书稿,但总觉得满满当当的授课日程紧紧地追着我似的。

1994年以来的事情,是我凭记忆记叙的。2003年书出版时,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得到证实。再版时,也没有将它们一一修改,而是添加括号,注释说明。此书为未臻之作,一如我本人的不成熟。

这是一本讲述我人生经历的书,颇为感性,不甚严谨。书中所写的既不是文学,也不是哲学,更不是游记,只是我的故事罢了。

若要问我,23岁、31岁、40岁各有什么不同,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社会阅历有所丰富以外,心理抗压能力也增强了不少。

年轻的时候,我总想千方百计地表现自我,想要告诉全世界“舍我其谁”。而如今,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冒失轻狂、张扬自己。其中原因自是一言难尽:年纪大了,时代变了,有了社会地位,有了一两个头衔……

说来惭愧,30多岁的年纪,还写出这样稚气的书。如今,此书又将再版,希望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读完之后,有所收获。

锐气难当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压抑的现实世界里孤军奋战,历尽考验。

现在的年轻人想要脱颖而出,绝非易事。值得同情的是,这一代人必须苛求自己,做出牺牲,奋力奔向成功的殿堂。诚然,每个时代的人都要不断拼搏,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不断前行。也许有人会说,前人的艰辛无法与现在相比,但这只不过是毫无意义的个人主观想法罢了。

如今本书再度问世,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必把我的经历当作某种定式,像我一样挑战自己,走出韩国,走向世界;过去与今天没什么不一样,人们也是这么生活过来的。环视周遭,你不难发现,有些人也苦恼着你的苦恼,过着与你相似的生活;有些人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人上人,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一部分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追求那种“平凡安逸的小幸福”,不求进取。难道不该有人告诉他们,人生也可以活得如此精彩吗?当今社会,学历高低、英语等级、收入水平成为了评判个人能力的标尺。面对斗志日渐消沉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用行动去告诉他们:其实,你的人生可以更精彩。

人们通常会抱怨自己选择的道路很曲折,并憧憬自己未曾走过的道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做出选择,并努力走下去。若想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就得暗示自己: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选择前要三思,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排除杂念,坚持走下去。

 2011年8月刘树燃——·初版序言·——构筑幸福的舞台

 

 

写完随笔后,我似乎从来没有回头审视过自己。生活常常使我晕头转向,过去的一年零八个月里更是如此,其中包括爱情、工作、金钱……某些东西一直左右着我,让我在孤独和疲惫中苦苦挣扎。离开韩国时的我,现在站在这里的我……人们也许觉得我变了,但是我始终如一地在为生活奔波。在那不变的地方,希望我和我所爱的人幸福。

我现在只是在构筑创造可以获得幸福的舞台。

从现在开始,我将用幸福的元素装点那个舞台。

我希望广大读者阅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领悟到自己的舞台需要自己去构筑。无论是谁,在二十几岁时都会恐惧和不安。虽然相信自己有实力,可以雄心勃勃地追求精彩的人生,但是所面临的现实却往往平凡得使人气馁。

直面现实吧。不要自我催眠,也不要相信别人的安慰,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如果你坚信自己与众不同,那就证明出来。为此,你需要准备特别的舞台,并做好牺牲的准备。

我离开这片土地,卑微地开始了旅程。

希望大家不要空想,也不必计较得失,就算会输得很狼狈,也要行动起来,现在就出发吧!

 2003年1月刘树燃◆译者序

 

 

这是一部十分励志的图书,书中讲述了一个韩国女青年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发起挑战的人生经历。

主人公曾经高考落榜,第二年勉强考入一所毫无名气的大学,开始了平凡的大学生活。

在注重学历和大学名气的国度,4年的大学生活让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她意识到不能如此虚度光阴,在23岁大学毕业的那年夏天,她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毅然决定去澳大利亚留学。经过短短3个月的语言培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洛林马丁学院,这让原来倍感失落的她重拾信心。这一次选择为她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25岁时她学成归来,成为韩国一名英语讲师。然而她总觉得生活过于单调,某种对未来的强烈不安感始终困扰着自己。为了摆脱这种循环反复、原地踏步的生活,她再次选择,开始人生的新旅程——到英国阿斯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后的她前往美国,任凯悦大酒店的manager(经理)。

2001年,她回到韩国,此后的8年漫长岁月里在外语学校教授托福和商务课程。她每天都像跑马拉松似的努力工作,获得了“年薪上亿(韩元)的讲师”“三十岁女性崇拜的完美小姐”“明星讲师”等美誉。

这部书中,主人公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出国留学,最终取得成功,但并不主张“出国留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而是呼吁我们的年轻人“在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里,不甘为平庸,应敢于挑战命运,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当今社会,就业无疑是年轻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大压力,首当其冲的当属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每天检索就业信息,奔波于各类双选会,或在各种考研补习班和考公务员培训班排起长龙。在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时,他们往往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已,迷失人生的方向。在少年时期,一切都由家人和老师安排,他们只需专注于学业,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过着安稳无忧的生活。虽然说大学生活是步入社会的“实习期”,但是这些年轻人即将踏入社会的时候还是感到手足无措,显然这个“实习期”给他们带来的经验远远不够。

然而,书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暂时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是失败者,因为你还年轻!青春最大的优点就是激情洋溢,面临人生的低谷也勇于挑战,善于实践,敢于拼搏!所以,不要因为学历低或学校名不见经传而顾影自怜,在这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勇敢做出选择,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主吧。只要你在选择之后努力奋斗并提升自我,未来将会属于你的!

 译者心中有一颗萌动的种子

我的大学生活平淡无奇。直到大四,都过得浑浑噩噩,平平庸庸。

我也曾有过青春期的彷徨。高考失利后,以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考进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在韩国,这样的经历再寻常不过了。

我心里总不能平静,怎么也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惨淡人生。大一的时候,我很迷茫,总想找地方宣泄满腔的愤懑。于是,颓废消沉的我学着橘子汁族,到狎鸥亭漫无目的地闲逛。后来,经同学介绍,我进了某报社,成了一名学生记者。

我常常以报社的工作为借口,一周只上一两次课。其余的时间就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以睡觉来打发时间。

一年到头,我每天都是一觉睡到下午5点,然后,起床看看书。我看书没什么讲究,不管是漫画书还是哲学著作,抓起来就读,一读就通宵达旦。直到太阳出来了,才钻到被子里,再睡上12小时。

那时候,我不看电视,也不听电台广播,全然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原因有二:一是害怕知道自己落后于人,落后于这个时代;二是不敢去面对这个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的世界。那种无立足之地的悲哀最让我难以忍受。

我已厌倦了这样的我,但又没有勇气挑战新的生活。一无是处的我,就这样庸庸碌碌地度日,转眼到了大四。

在韩国,几乎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是千篇一律的:做着同样的梦,并以同样的方式活着。同样被洗脑的我,说着和周围人一样的话,穿着和大家一样的衣服。慢慢地,我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

我人生中有两个崭新的起点。第一次,在我十八九岁时,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肆恣;第二次,就是我23岁那年的抉择。

大多数韩国年轻人的经历,都与我相差无几。也就是,十来岁的时候,有很多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彷徨和迷茫。我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有过许多比学业重要的事。十来岁的时候,我曾怀着同龄人的情愫,过着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虽然结果狼狈不堪,但我非常珍惜那个时期的一分一秒。

这样的开局不是谁刻意安排的,但它早就把我们余生的轨迹变成了某种定数。有些人,快人一步认清了现实,成了高才生,考上不错的大学。而留给我们后进生的,只有残酷的现实。

据说,约有3/4的韩国年轻人都是高考的过客,充当着垫背的角色。这可真是骇人听闻。让人心寒的是,仅仅一次考试,就注定了他们今后要成为社会大流的追随者(follower)。

戴着“差生”“后进生”的镣铐,我丧失了自信,慢慢地接受这样的自己,接受现实,顺应大流,上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定数。然而,我还有理想,还有追求,只不过把它们藏在心里,没有勇气说出来罢了。

23岁那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我面对现实,产生了这样的感触——也许大多数人也会感同身受——仅仅一次考试,就决定了我们的大学,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让我们从事与自己志向相去甚远的职业……

我是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无一技之长。可我也梦想在大企业上班,过上潇洒的白领生活,也想当银行经纪人、广告策划人。但是现实与梦想是有差距的,我的生活注定单调而平凡。进大企业、银行这样的空想,说出来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在韩国,可供我选择的余地很小很小。我可能会到一家规模不大的贸易公司上班,每天泡泡咖啡,复印资料,然后再找个人嫁掉……不!或许我的人生可以更精彩,或许我的前途可以更光明。但是,要做出这样的改变对23岁的我来说,未免太不切合实际。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学历至上的韩国社会里,我拿着这样的学历,也有可能会干出一番事业,但这必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免要碰壁受伤。虽然我觉得为了挣脱束缚自己的桎梏而付出大量的时间有点儿可惜,但更无法接受这般惨淡的现实。

我多么想找个地方,偿清那笔少时不努力而欠下的“读书债”,开始新的生活;我多么想拥有一片天地,让我弥补过去错失的一切。所以,我最终决定离开这片土地。

这多少有点儿逃避现实的意味。但直至今日,那时的觉悟,仍然让我引以为豪。要怎么做呢?我没有具体的打算,只想一年后回国时,一定要收获点儿什么!

一个契机让我铁了心,一定要出国。大四那年,我还是报社的自由撰稿人。某天,我们新闻栏目的主管拉我去参加一个庆功派对。那个派对根本不是什么庆功的场合,更像是女大学生与记者团的联谊,这让我颇不畅快。但也许我也是个人间俗物,想到能和其他记者相处,觉得也算不上一件坏事。

在场有一名傲慢的记者,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俄语专业。我想和他聊聊索尔仁尼琴,可他听到我的问题,一改面色,仿佛在轻蔑地说:“你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知道什么?”人家无非觉得我是半桶水,瞧不起在无名大学读书的女大学生。这让我怒不可遏又无可奈何。这就是现实——没有什么资本可炫耀,只能忍气吞声地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场景,仍然觉得很难堪。不过,多亏了那一刻的尴尬,让我燃起了斗志,让我意识到,不能一味地接受现实。

父母教育我,要与他人和谐相处,要学会与世无争,同时让我面对惨淡的现实。我很久都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不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继续安安分分地活下去。

我认为,与其成为一个公认的大好人、招人算计的对象,还不如做一块棱角分明、无人问津的顽石。若要做一个善良安分的女儿家、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平平庸庸的小市民,我必须正视违背自己意愿的后果,还有对自己梦想的眷恋与悔悟……

那些没能进入一流大学的“其余”的年轻人,请你们学会放低姿态,而不是安慰自己;学会顽强拼搏,而不是妥协退缩;学会耐住寂寞,打拼一番,而不是碌碌无为,安于平凡。这些建议听起来有些不负责任,但是与其按照社会的要求做一个懦弱的人,不如就一走了之,去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现在,我要给“其余”的年轻人讲讲那7年我作为“其余”的人的经历。

每个社会都有领袖(leader)和跟班(follower)。但是,你不必非得成为“跟班”,没有必要对谁唯命是从,也不必墨守成规,更不需要相信别人灌输给你的“成功观念”。你没有理由成为社会的傀儡,没有理由成为“其余的人”、临时演员、路人甲,或是路人乙。你所需要的,是一点点不服输的傲气。读死书是要吃大亏的

由于23岁的草率,我在30岁之前,几乎都在六国游学。我在澳大利亚做翻译官,在英国读硕士,在美国当酒店经理……30岁的我,阅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回到韩国教英语。

我从留学澳大利亚起,开始了所谓的“国际化人生”。我出国的决定有点儿唐突。大四那年的初夏,想到自己不久的将来拿着三流大学的毕业证,从事于实习记者之类的岗位,我感到气愤不已。说实话,我也没有这么活下去的信心。于是我对朋友说,我要离开这片土地。

我确切地记得,1个月后,我就搭飞机离开了。由于我的一时冲动,家人不得不替我办理休学手续,报社也迫不得已匆匆忙忙地招聘新人。我的行为似乎有些不负责任,可却让我明白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道理。也许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破釜沉舟,全力以赴,迎难而上。

考虑得越多,牵绊也就越多。遇事一一掂量,勇气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会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安定下来。比如,经济原因、家庭羁绊、人际关系……自己应该比较清楚,其实这些辩解和顾虑大都是没有必要的。你又不是一家之长,只要敢拼敢闯,经济问题有什么好担忧呢?

再说了,一无所有也就无所谓损失。我想劝那些还没有行动的年轻人,赶快行动起来。虽然能理解你们想在对未来有把握后再行动,但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为你的未来负责呢?如果在韩国,你至今仍一事无成,那就有充分的理由去闯一闯。

身为英语讲师,我接触到的大学生很多,他们大都有留学、海外语言进修的打算。只要他们一开口,说说自己的想法,我就能知道他们到底会不会出国了。割舍不了琐事的同学,最后是出不了国的。相反,不做计划,说干就干的人肯定会出国。

我在各国逗留的时候,见过很多的韩国留学生,他们……说实话,看到他们,让我有点儿不是滋味。

据统计,每年都有25万韩国学生留学海外。不用说,其中多数是为了进修外语。

韩国学生真的很认真,而正是那种认真束缚了他们的拳脚。他们翻破好几本语法书,吃透含有两万多个词条的单词宝典,还要掏钱上几个月的英语学习班,之后才踏上留学路。一旦真的开始留学生活时,才发现其实那些“精心周全”的准备都是不切实际的。当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韩国式英语其实与日常用语脱节的时候,就会觉得迷茫,不知所措了。

更可笑的是,他们度过迷茫期后,就会直奔图书馆。试想一下,又不是为了备考,他们竟然上图书馆!学语言的人,在四处贴有“Be Quiet(保持安静)”提示牌的地方埋头看书!他们在外国图书馆里,读着用母语写的语法书。毫无疑问,到头来英语能力一定不会有什么长进。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到了国外还硬要死记硬背呢。

一天,我经过图书馆时,遇到了一位学长。他每天学习到天黑才会走出图书馆。想想自己不好好学习,再看看刻苦勤奋的学长,不由得产生了一种负罪感。

看起来学长也想找个语伴,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身边的澳大利亚朋友。朋友问他:“How's it going(你好吗)?”这位学长犹豫了片刻,居然回答说“Home(回家)”。

之前学长为了出国留学,在韩国时做苦力活儿筹学费,把《词汇22000》背得滚瓜烂熟。到了澳大利亚,依然是待在图书馆里学习。这样的情形让我想起了韩国的家长们,要是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用功学习,一定会很高兴的。可是,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好几个月,却还听不懂“你好吗”这样的寒暄话,不饿死才怪呢。

看着这些只会读死书的留学生,我很生气。而更可气的是把他们驯化出来的韩国教育体制。

哪怕就从现在开始也好,想要出国留学的人们,千万不要死背《词汇22000》这样的书。还有那些为了语言研修到留学机构报名的人,不要再花冤枉钱了。还有一点,出国准备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就算是签证最难批下来的美国,也只要两个星期就足够了。

说到留学机构,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认识的一位在留学机构上班的姐姐说,他们一连几天都无法受理业务,原因是,这家留学机构有要紧的事,需要向新西兰方面打一个电话,可是负责英语的职员正好去度假了,没有人能接替她的工作。我一到那里,社长和全体员工都很高兴地聚集过来,使得我们彼此都很尴尬。于是我马上抓起了电话,但是我说的话只有两句:“Hello, this is……agency in Korea. Is there anybody who can speak in Korean?(你好,这里是韩国留学机构,你们有谁能说韩语?)”

然后,那边就让韩国职员接了电话。那一天,多亏了这两句话,留学机构的业务才得以顺利进行。午餐时,我还厚脸皮地接受了他们的款待。

近来,韩国留学生越来越抢手。各国都大力宣传,争抢韩国生源,甚至各大院校都会指派专人,专门负责韩国留学生的事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开始没有独自完成一切的勇气,那留学问题就相当地令人担忧了。以英语不好为借口,而不亲自去准备材料,这说明你连尝试都不愿意。那么,你还能在遥远的国度生存下去吗?除了语言的障碍,还得自己克服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如果老是借口说“陌生”“不知道怎么办”,而总想用钱来解决问题,那么不用想也知道今后的留学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一个人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就连星期几都不会用英语表达。尤其是星期二和星期四,很长时间都会混淆。当时,我没有什么语言基础,也没带什么语法书。但是,没有用韩国式的方法学英语,反而帮了我大忙。对我来说,英语就是一种“语言”,是生存的基本手段。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说说我的故事,说说原来一提英语就色变的我,考大学时英语只考10分的我,是如何在短短3个月的语言培训后考进澳大利亚大学的。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不是个勤奋的人,生来就不愿意踏踏实实地用功读书。就是这样的我,偏偏出国留学了。不,我这算不上是“留学”。准确地说,我只是来进修英语的。但既然来了,就必须考虑应该如何生存下去。

高考的挫败,大学生活的空虚,报社工作的郁闷,这些都使我的人生观改变了很多。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我不希望别人看到我用功的样子。说实话,我也没有老老实实地坐到书桌前看过书。我希望,我在别人眼里是个爱玩的人,我确实也很贪玩。可是,我不想再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更不希望自己再继续狼狈下去。

别看我在澳大利亚“吊儿郎当”地学英语,可我还有未实现的梦想。所以,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地生活着,最终获得成功。这不是因为我智商有多高,运气有多好,而只能说是得益于我的性格。

我善于交友,所以我的人缘很好。说出来,你也许会笑话我。那时,我特别注重穿衣打扮,把自己打扮成很韩很潮的“韩国女生”。因此,在语言培训课上,我有很多搭档,也认识了很多澳大利亚男友(是male friend[男性朋友],不是boyfriend[男朋友])。

语言培训课从9点开始,到下午3点半才结束。课程十分无聊,跟幼儿园的水平差不多。我也没想过要努力学习,要继续上Advanced Class(高级班),因为想必高级班的水平也差不多。

培训班里,除了老师其余的都是亚洲人。其中韩国人很多,所以上语言培训课,除了能排解思乡之苦之外,就没别的好处了。上过培训课的人,都会觉得这样的学习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没什么帮助。课上,得过且过,课后,同韩国学生(澳大利亚语言学校里,1/3是韩国人)一起聊聊天,逛逛街。到了四五点的时候,再和语伴聊上两小时。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在培训班时只跟韩国人在一起,而在市区时就与澳大利亚人练口语。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上培训课不再是为了学习英语,而是为了加深与韩国朋友或亚裔同学之间的情谊。

到了晚上7点,我要么到另一家咖啡厅与其他的语伴见面,要么参加澳大利亚朋友的聚会。回到住处后看看影碟,一部电影至少看两周,边看边做听写。看完电影,还要准备第二天要和语伴谈论的话题,查找单词,直到凌晨三四点才入睡。

所谓的语伴,就是澳大利亚大学生和韩国学生结对子,定期见面,你教我英语,我教你韩语,有点儿像私人家教。也许有人会问,澳大利亚人会学韩语吗?澳大利亚的贸易对象大部分是亚洲国家,所以很多大学把亚洲多国语言定为正式科目或必修科目。因此,也有很多澳大利亚学生迫切地想找个语伴。

但是,出国学习外语的亚洲学生人数太多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语伴,而且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想找日本女生当语伴,原因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吧。在那种情况下,我还有9个语伴,让周围的同学羡慕不已。

开始的时候,我和语伴交流起来非常吃力。前面也说过,我的英语水平很低,就只认识ABCD。所以与语伴见面时,有时带着韩国朋友做翻译。交流时,得写写画画,手脚并用。两个星期之后,简单的交流就没那么困难了。

人们常用“耳朵开窍”来形容外语听力水平得到提高,基本能够听懂对方的语义。我的“耳朵开窍”大概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其间,我所做的不过是天天看电影光盘而已。也可以说,我的英语是通过看电影和闲聊学到的。拼写错误,这是我当时最大的劣势(当然,我在澳大利亚看的都是不带字幕的影碟)。

我在澳大利亚待了一年零两个月,回国后,就开始上课教英文。一开始,班上的大多数学生都有出国进修语言的经历。我听了,心里几分欣喜几分愁。

根据2001年韩国教育部的统计显示,留学美国的韩国学生有5.8万余人,留学加拿大的有2.2万余人,在世界各国进修语言的韩国留学生多达15万人。人数之多,让人为之震惊。

那他们和我有什么区别呢?他们要么毕业于名牌大学,要么是英语专业出身,要么已有多年的留学经历,可为什么他们坐在讲台下,而我却站在讲台上呢?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按照韩国的方式在国外学习,而我则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他们不与外国人接触,把自己封闭在教室、图书馆里学习,而我和澳大利亚朋友边玩边学,努力融入到澳大利亚的社会中。这就是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变身为“英语达人”

我身上有股傲气。要是遇到伤自尊的事,绝不会像那些性格温和的人一样忍气吞声,就那么算了。周围人也许会很惊讶,不相信我会有这样的一面。

大家都认为我性格好,到了哪个国家都可以生存。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居然会这么小心眼!也许大家都觉得我的性格很好,但在我自己看来并非如此。因为,我并不像宽以待人那样宽以待己。

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样的性格让我在澳大利亚收获了不少东西。

我常常参加澳大利亚朋友的聚会,也常常受到冷落。他们虽然照顾我,我的英语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但我毕竟是个“外国人”,在他们交谈时,我根本插不上半句话。某一天,我正愁无聊,没事可做,有个朋友找我聊天。我对他说:“I'm boring.(我正感厌倦。)”朋友捧腹大笑着,说道:“是啊,你都沸腾了,咕嘟咕嘟直沸腾。”他八成是听成了“boiling(沸腾)”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人称主语时,表达情感的动词后加-ing(现在进行时)(正确用法是人称主语时,表达情感的动词后加-ed[过去时])。“I'm bored!(我感到很厌倦!)”

有一天,一个刚到澳大利亚不到两个礼拜的女生看上去很郁闷。当时,我也刚到澳大利亚不久,看到她我就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很想帮帮她。后来得知,她的房东对她很过分,简直就是人种歧视和虐待。可是,她英语不好,即使想退房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只能一直忍着。

我感觉自己特仗义,听到这里,我一冲动就托前辈给她找好了房子。她却说,不敢一个人去收拾行李搬出去。其实,我也刚到澳大利亚才1个月,我的英语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那时候,我整天到处乱逛,收集了许多吵架时能派上用场的句子。“How can you be so rude?(你怎么这么粗鲁?)”“We've paid for everything already. You don't have anything to say!(我们已付所有费用,你无理由再啰唆什么!)”“Damn!What the hell are you talking about(混蛋!放你娘的狗屁)!”

一天下来,学了不少骂人的话,有的比这些更难听。通过这件事,我知道多吵架也能学好英语。吵架时,若想要占上风,唇枪舌剑是少不了的,语言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增强。所以,我有个朋友有事没事就爱打消费者热线,每周投诉那么一两次。当然,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进行“实战训练”。

前面也提到,我的性格中有极为难缠的一面。我是典型的AB型血,喜欢做白日梦,又很现实,很敏感,也会犯傻。对我来说,与人交往是某种应酬,我很少能享受其中。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有工作狂和完美主义者的倾向。即使厌烦了,也不会表露出来,因此别人无法知道我的想法。个性如此鲜明的我,很难每天长时间与人相处。此外,我动不动就会紧张,连和陌生人吃顿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在澳大利亚认识我的人都说我的性格很好。

因为我的性格开朗,我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语言培训的课程,所以写着写着,就扯到了性格上。每当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把英语学好呢?”我就会果断地回答:“首先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吧。”

换而言之,想学好英语,首先要积极主动,要主动张嘴跟人交流并引导对话,就算觉得自己脸皮厚也无妨。你的积极性反而让人更舒坦,让你很快交到新朋友。

其次,自我管理也很重要。每天看看报,准备一些有趣的段子,丰富自己的谈资。要是擅长舞蹈,或是注重穿衣打扮就更好了。这样的人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更多机会与人交谈,也会交到更多朋友。

最后,要学会打开话匣子,多说话。想说的话多了,语言水平自然就会提升。不要因英语基础不好,就总把想说的话憋在心里。也许这就是女生学外语比男生快的原因吧。

韩国有句俗话,“口渴的人就要掘井”。想要说明一个句子,就要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去诠释它,最后总能让别人听懂。通常,想要澳大利亚朋友听懂这句俗语,我要反复地解释,要听到好几十遍的“It does not make sense.(听不懂你)”。语言进修,打破这一美好的幻想

将近8年的时间里,我四处漂泊,完成学业后回到韩国。每当知道周围有很多人想出国留学,我都吃惊不已。久违的朋友聚到一起,一说到英语就没完没了,我却无话可说——亏我还在国外学了英语,在著名的培训学校里当英语讲师。

大多数人一心想出国进修,却没有目标,也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哪还能畅快地说点儿什么呢?尤其是有的人觉得,就业很困难,先出国看看吧。这种为了逃避而留学的人,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据说,韩国一年有数十万的留学大军涌向海外学习外语。然而,不是所有人留学归来都能学好英语。所以现在留洋进修,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

我个人认为,过早留学不可取。近几年,有些初、高中生,甚至小学生都要出国留学。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在国内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后再出国留学。

我23岁就出国了。我认为,那时我对韩国人的概念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熟悉本国文化,打过工,参加过社会实践,才有能力在国外顺利完成学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底子,我不可能在国外仅经历短期语言培训后,就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

某天,我遇到从前的朋友。她也像现在的国内年轻人一样,为要不要出国而犯愁。她想学好英语,家里却没有经济能力供她出国,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的想法,她觉得有必要出国进修英语。在她看来,只要出了国,就能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请大家别再幻想着语言进修能改变什么。大家也好好想想吧。美国人不会上英语培训班。他们的母语就是英语,用不着培训。课上,英语好的人莫过于老师了,其他都是不会英语的亚洲人。那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出国学习呢?

那天是一个星期天。早上8点左右,我在钟路的一家快餐店遇到了她。这个时候,出来吃早餐的都是外国人。这不正是很好的机会吗?我们只要挑选其中的一位就可以了。我们选了其中一位长得最帅气的、比较容易亲近的小伙子搭话。“Do you mind if we sit here?(我们可以坐这里吗?)”

他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坐到他那一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兴高采烈地和这位加拿大青年侃大山。与他道别后,我们鼓起勇气向仁寺洞走去。也许是第一次到仁寺洞,有点儿不知所措。我们从仁寺洞主干道走到韩屋旅馆村,也许是到了午饭时间,附近不时能见到一两个外国人。我心想来对地方了!

我们跟着他们走进一间小茶馆。茶馆虽小,却有一个不错的院子,古香氤氲。这正是我们想找的地方。一个中年人独坐在院子里,自称是搞雕塑的。虽然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蹦出了一连串的专业术语,这对朋友来说有些难,可我们还是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中年人说,除了韩国,他还到过日本、泰国、印度……其间他回国,办完展览后,又来到韩国。

我们走出茶馆时,天已经黑了。我们用汉堡包充饥后,又向梨泰院进发了。我们走进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吧,那里,一半是外国人,一半是韩国人。

梨泰院的酒吧大部分都配有台球桌。我们点了杯啤酒,拎着酒杯在台球桌旁转悠。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人们纷纷在角落的小黑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也跟着大家,在黑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不一会儿,有个中年人来邀我打落袋式台球。落袋式台球是我的至爱,于是我就爽快地应战了。比赛形式为男女混合赛,赢的人可以继续晋级。我的搭档是个二十出头的韩国侨胞。他一点儿韩语也不会说,而且说话还有点儿肉麻。

我们和那个侨胞,还有外国朋友一起喝酒、打桌球,直到10点才离开酒吧。我们在考虑要不要打道回府,最后一致认为,反正天都晚了,再练一下英语吧。于是我们又上市场去了。当然,心里也会有点儿害怕。街上到处都是又小又破旧的夜总会,我们随便走进一家,里面见不到一个韩国人。

最让我们满意的是,那里可以不点下酒菜,也没有最低消费。我们点了两杯500CC的啤酒,先打探一下周围的情况。人们都忘情地跳着土里土气的舞蹈,自娱自乐。突然,一首乡村音乐响起,大家不约而同地围成了圈。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其中。舞蹈动作很简单:蹲下、起来、转圈、再蹲下、再起来……旁边的一个姑娘还跟我朋友随意地搭起话来。我们问了舞蹈的来由,周围的人就你一言我一句,给我们上了半个小时的美国传统舞蹈课。那一刻,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国——毕竟周围一个韩国人都没有。

那天,我们跑来跑去,花了不少工夫,不过也很有意思。不管怎么说,我们一整天都沉浸在英语环境中。之后,我的朋友决定不去英语国家进修英语了,她开始为留学日本做准备。

如果读完这段文字,你也想去仁寺洞、梨泰院,那么,首先请准备一些聊天的话题——最少5个。然后,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如果像坏掉的收录机一样,总是重复同一个话题,语速是有所提高,但交谈就变得没什么意思了。此时,就请你换个话题试试吧。出门的时候,要带上韩英词典,而不要带英韩词典。如果有听不懂的单词,最好请外国朋友给你解释一下,直到你完全明白为止。

说白了,我这人不怕羞,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张扬,什么时候该低调。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想学好英语,就不要扭扭捏捏的。学会厚着脸皮!我本来英语就不好,如果再怕羞不敢开口,那到国外生活,肯定也会像半个哑巴一样,张不开嘴。哑巴怎么可能学好外语啊!请记住,就算丢人,也要积极主动地跟别人交流。你多说一句,就能多学到一句。远离韩国的“小集体意识”

这是在韩国发生的事。有一次,我们租了一家小咖啡厅,张罗着和朋友们聚会。那家咖啡馆是大学生们为了慈善筹款开的,花销并不很大。由于我常常在国外,很少有机会和国内的朋友见面,所以希望能和大家聚一聚。以这种形式和大家相聚,既节约时间,又经济划算。

每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常常会举办这样的聚会。唯一不同的是,外国青年们的聚会多在家里举行,而且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奢华的聚会。外国青年大多上了大学后就会离开家,与朋友合租房子,独立生活。他们通常3个人一起合租。与朋友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自然也少不了聚会。对他们来说,“家”是一个贴心自在的小窝。

然而,韩国的年轻人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在最需要自由的年纪,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怎么会自在呢?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直到结婚成家前,都不会有自己的天地。这真令人同情。

外国年轻人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树立了独立意识,培养了责任心。不在父母身边,反而会越发珍惜父母。他们的父母不会像韩国父母一样无时无刻体恤关怀他们,但他们有朋友相伴。与朋友们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因为芝麻大的事儿发生碰撞。这么一来,他们也就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比起韩国的年轻人,他们也的确更懂得照顾人。我个人认为,孩子长大了,与其恪守老传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争吵不断,烦恼不绝,还不如独立生活,学会与父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牵挂。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很多韩国年轻人因为就业困难,就不找工作,因此总是伸手向年迈的父母要钱花。我觉得,这不能全怪年轻人。我们一直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即使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也不能离开父母。韩国的教育给我们洗了脑,教育我们只需要与父母保持亲近的关系,只需要听从家长的话,所有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这一切不正是教育培育出来的恶果吗?

言归正传,我们再回来谈谈聚会的事。那一次聚会,从中学同学到大学同学,有40多个人参加,但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有意思。

在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聚会,互不相识的人聚到一起,共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你有可能都不知道谁才是聚会的主人,大家都积极地结交朋友,一会儿到这桌,一会儿到那桌,非常随和,像老朋友一样聊聊天,喝喝酒。一次聚会下来,人脉变广了,自己也有所收获,有所长进。

可是这在韩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等主人做了介绍,大家才会打开话匣子,但彼此间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大家都只是与熟识的人聚成一堆,这使我几乎成了聚会主持人。我在人群里不断穿梭,忙得焦头烂额。真为朋友们感到惋惜,他们没能抓住这样的好机会,多结识一些新朋友,这也让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韩国“小集体意识”的坏处。如何成为英语达人

我从澳大利亚回到韩国讲课,人们见到我就问英语要怎么学。

有人说,在韩国中小学都开设英语课程,但都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不到地道实用的英语。这正是学英语的大忌。大家都认为,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待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制订学习计划,选购权威的语法书,买练习册,上培训班……买回来的书,大多只碰过第一章,看了又看,反复地看。当看到上回或是以前停下来的部分,就又开始垂头丧气地想要放弃。

恐怕这些人过了几个月,就又重新下决心,制订相同的计划,又打开那本书的第一章。

我想问问他们:“你也是这样学母语的吗?”

我们常常一想到现在完成时和虚拟语气,就对英语望而却步。如果想正确使用虚拟语气,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至少需要在海外留学1年。所以,请不要再啃什么语法书、单词本,也别趴在书桌前埋头读死书了。

就像没学会隐喻法和成语的小学生,他们照样可以把母语说得很流畅,我们学英语的时候,也不必攻破所有的语法。不是所有学英语的人都需要学高级的词汇、语法。不要因为有不会的单词,就不张嘴说话。高级的英语,其实离我们普通人十分遥远。

你要做的是,先张嘴说,再查阅语法。“原来他们用这个语法说的呀!”你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感觉。要是在语法书上看到陌生的语法,就请你果断地把书合上。要不然,学英语就无异于读死书了。

总之,学英语不是读死书。我个人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以前英语成绩那么差的我,现在不是成了英语达人吗?换而言之,学英语要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样才能使语言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为什么生活在国外的人不管是学习、做生意,还是做别的,都能把英语学好?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英语就是他们生存的手段。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在国外的一个社区里打工,在相当短的时间里,他就把英语说得很溜。下面,来说说这位朋友的故事。

刚开始打工生活的时候,他就跟半个哑巴差不多,听不懂客人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他渐渐担心会被炒鱿鱼。他正准备考大学,若丢了工作,就身无分文了,因此,绝对不能失去这份工作。想了很久之后,他便开始每天晚上租来影碟,看看大致的故事情节,记下影片内容,然后活用到与客人的对话中。

现在,他写起英语作文来得心应手,令人惊讶,口语就更不用说了。英语对于这位朋友而言,无非是一种生存的手段。要是他也像其他留学生那样一股脑儿地钻进图书馆,两个月能熟练使用一门语言吗?

接下来,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在韩国的时候,把《词汇22000》看了5遍,到了澳大利亚,词汇量反而下降了。这让他很郁闷。请你好好算一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需的词汇量,会有2.2万个那么多吗?

请你拿出稿纸,把知道的单词一一写下来。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真正用得到的单词,也许都不到200个。

那么,英语要从何学起呢?要通过什么方式去牢记英语?最重要的是离开书桌,走进生活,让自己“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说实话,从来没有离开过韩国的人,无法切身体会到“英语是生存的手段”这句话的含义。换句话说,不身处海外,就无法产生“急需英语”这一生存工具的危机意识和迫切感。

如今,英语也成了一种竞争力,直接与就业挂钩。从这一点来看,现在在韩国,英语也可以说是某种生存手段。英语,成了很多毕业生、白领们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的痛。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没能保持足够的紧迫感——类似于留洋生活的紧迫感。我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到国外去。如果没有出国的机会,那就请你竭尽全力,营造出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同时,必须让自己保持紧迫感。

每天应该怎样安排,才能在国内提升自己的英语实力?应该怎么做才能时刻保持学英语的激情?

请从你的房间开始吧。找来5张月历大小的纸,每张纸上写下10个单词,然后贴到墙上,保留一个星期左右。尽可能用各种各样的颜色书写,以便调动各种感官,帮助记忆。红色、蓝色、黄色……用你喜欢的各种颜色,增强视觉效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要多看,一边看一边大声地读出来,充分调动视觉与听觉。一周过后,就把纸张撕下来扔掉。想到一周后就要扔掉,你就会更用心、更容易地把单词记下来。

我常常劝大家,看书要做笔记,写得越花越好。色彩丰富的笔记,是给大脑传递信息的好介质,有助于记忆。有人看过的书,还是干干净净的,这在我看来很难以置信。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但是,书若不是需要好好收藏的传家宝,那不就应该好好消化里面的知识,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记到脑子里吗?

像这样,坚持每周换50个单词。这样下来,也许100个单词中连5个也背不下来。但是不久你会发现,电视电影里的一些单词,听着似曾相识,把它记下来后,翻字典一看,原来是以前贴在墙上的那一个(如此查阅一两次字典,那个单词就可以牢牢记在脑海里了)。所以,看电视时,要准备好笔和纸,千万不要再拿着《韩英字典》或《英韩字典》,而电子词典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充分调动五感的英语学习法,就是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然后再查字典,记进脑子里。

像游泳和骑自行车一样,我们全身心体会到的东西,过再久的时间也不会被遗忘。英语也无不例外。《风月俏佳人》一周我要看10遍

如果不出国,留在韩国学英语,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在韩国,没有人不学英语,也没有人不为英语烦恼。为什么在韩国大家都拿英语相互竞争、相互攀比?这让我很郁闷。

在韩国,只要是英语学得有模有样的人都喜欢毫不留情面地评头论足,或说别人发音不好,或说别人语法不对……大家如此这般挑剔别人,让人难堪。如果这时恰遇外国人经过,就没了底气。“要是丢人现眼怎么办?外国人背后评价我的英语水平怎么办?”

在韩国,普遍学的是CNN(美国有线新闻广播电视公司)的发音。我的发音不标准,可我就是操着这么一口韩式英语,在英国读研究生,在美国上班,在韩国混饭吃。

虽然我是韩国屈指可数的明星讲师,但我的会话教程比别人起步要晚。本来是可以早些开始的,可是我没有那么做。原因就是“我害怕”。作为英语讲师的我也会有退却的时候,更何况是一般人了。别人让你说一句英语就紧张,在意别人的眼色和评价,这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大家都不要那么苛刻要求对方,有必要为了英语这门外语伤了彼此的和气吗?

大家都认为,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多看看外国电影。但是,如果看电影不得其法,也可能会成为英语学习的障碍。要是不了解《老友记(friendship)》中有趣的内容,肯定会觉得无聊,没什么好看的。所以,我建议大家,看电影就一定要看自己熟悉的电影。如果是知道的剧情,就能听个半懂。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去看陌生的AFKN(驻韩美军通信网简称)。一开始学英语,就想看新闻、小说、CNN等,未免太急于求成了。

在我给自己挑选的影片中,有一部叫《风雪俏佳人》。这部电影,我一周看了10遍。之所以选这部电影,是因为我有灰姑娘情结。所以看电影时,我会选一些自己所喜欢的,不容易厌倦的电影。尽管知道剧情,一开始的那两遍还是几乎没听懂,只是因为男主角理查·基尔,才饶有趣味地看下去。看到第三遍,才开始听懂像“How are you(你好)”这样简单的句子,难词生词还是没听出来。

这时,我体会到,就算听懂了影片的内容,没见过的单词还是听不出来。所以,我决定边看边做听写。尽管不知道拼写得对不对,也先记下来,一边写一边动嘴读,觉得不符合语境的话,就用发音相似的单词替换,一直到语义符合情境为止,然后再大声地把它们读出来。

不论是在澳大利亚,还是在韩国,这种方法都很奏效。所以,就算你身在韩国,也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好环境。对英语充满热情的我,给大家介绍更多能够营造语言学习氛围的方法,比如:可以与同校的外国交换生、英语培训班的外教练习口语,也可以在周日上午去钟路、去外国游客聚集的仁寺洞、去外国人聚居的梨泰院……找外国人练习口语。

有的人会说:“在韩国,学英语学不精,怎么努力也赶不上海归派。”说得就好像出趟国回来,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英语似的。若真的出了国,却又说:“没有外国朋友怎么学?”

正如前面提到的,人们都认为去国外学习就可以提高英语。然而在国外,语言学校的学员不是来自亚洲,就是来自别的非英语国家。你想呀,当地人会去参加英语培训吗?

所以,有的同学语调很奇怪,语法比我们更糟糕。特别是印度尼西亚人的发音,简直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事实就是这样,留学生活从一开始就与设想中的相去甚远。就算运气好,与当地人成了朋友,也会为乡愁所苦。所以,韩国学生会聚在一起,一块出门、一块行动。最后的结果就会变成这样:“啊,和待在韩国没什么区别。在国内上培训班还更实惠呢……”

据我所知,进修英语回国的学生,有七成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在韩国,轻松征服英语

在此,我再强调一次,去留洋进修,英语水平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改观,不要再抱着这样的幻想了。

设想一下,你现在身处美国。下午3点,英语课上唯一的美国老师,上课到教室转转,一下课就走人了。课后,你和亚裔同学满街闲逛,这样你觉得会有外国人来跟你们搭讪吗?

想想韩国国内的情况,你就知道了。我们走在街上,见到菲律宾人、孟加拉人,你会主动搭话示好吗?至今,我还没见过这样的人。同理可证,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我们在美国人眼里,就像原始人一样:小个子,黄皮肤,连话都说不好。

也许有人会质问:“是谁说我们是原始人的?”不愿承认也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罢了。就算伤自尊,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也无可奈何。

但是说“只要去留学,就可以成天和外国人待在一起,可以只看CNN和《TIMES》(泰唔士报)”,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在韩国国内,有父母在身边,饭来张口,有零用钱花,时间充裕,也没有闲心看那么难的新闻。到了异国他乡,独自待在房间的角落里,就能看得下去吗?即便是有亲切的韩国老师在身旁指导,那样的报纸也很有难度。要想自己一个人读透它,简直是天方夜谭。

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想要。这是人之常情。在海外时,能够做到整天不与韩国人泡在一起,不花大价钱去租韩国的光盘排解乡愁,就很不错了。

我不是要大家马上去买份《Korea Times(韩国时报)》学英语。为什么在韩国,大家都认为学英语,要读就读《Korea Times》,要看就看CNN的节目呢?于是乎,英语成了大家终身的遗憾、永远越不过的坎儿。看到他们,我真是心酸不已。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有韧性的民族,但竟然会有这样愚昧的想法。带着这样的想法,英语水平怎么会提高呢?

与其翻看难度很大的新闻报纸,还不如去书店。挑一些薄薄的小说,最好先选用母语出版过的、自己读过的书,也可以看看刊有自己崇拜的明星的电影杂志。女生还可以读读高中时看过的青春小说。

我还想向大家推荐英语童话书,最好是附赠两三盒磁带的那一种。搭地铁、公车的时候,可以播放来听听,这对提高口语很有帮助。大家可别小瞧了英语童话书,如果把20本童话书背个滚瓜烂熟,用英语吵起架来也不会吃亏。也千万别认为英语童话书太小儿科,我们难懂的俚语大多都来自于babytalk(童话)。现在,我观看《辛普森一家》的时候,还会有听不懂的地方。

开始的时候,我用的语法书是澳大利亚幼儿园小朋友用的教材(当时,寄宿家庭的阿姨说,那是幼儿园小朋友看的书。现在看来,我觉得它不是幼儿园的教材,而是给外国人用的书)。那本书的书名是《实用英语语法》(English Grammar in Use),书里图画比文字还要多。然而那本幼儿园教材对曾经一蹶不振的我来说,就像是救世主一样。那本书我买了3次,又扔了3次。此外,我就没看过其他语法书了。在韩国征服英语

 1 每天至少拿出3小时,这段时间里不要说母语。2 韩国有韩剧,美国也有美剧。一集美剧,要在3天之内看10遍以上。3 要看外文原版的语法书。一本书,两个月内至少看3遍。4 星期天早上,到仁寺洞、钟路,“逮”个外国人练口语。5 每周背一本英文童话书。为了生存而学英语

在澳大利亚,我的日程大致如下:

早上9点起床,喝一碗麦片粥,再吃一片面包,然后上学。从宿舍到学校只需要5分钟。日益变懒的我好像慢慢成为了“lazy ozi people(懒惰的澳洲人)”(ozi是澳大利亚的简称。正确的写法是Aussie,按照发音也写为ozi)。上午的课程结束后,大家会结伴去食堂吃饭。吃完饭,和朋友畅谈国际话题,一天中只有这个时候才讲韩语。

下午三点半,学校课程结束后,就是我的私人时间了。我会在学校与一个语伴聊一两个小时。到了晚上6点左右,会与另外一名澳大利亚朋友在市里看看电影或是一起吃饭。

9点,开始在家看“Pretty Woman(漂亮女人)”,看厌了就开始进行听写练习。

11点,反反复复地翻看一本叫“English Grammar in Use(《实用英语语法》)”的语法书。这就是我前3个月的日程表,为了学英语而度过的一天又一天……

前面也曾提起过,为了能够更好地跟语伴进行沟通交流,我不仅会提前准备好当天要聊的话题,而且还会搜索一些相关的单词。试想一下,如果不做丝毫的准备,哪个朋友愿意听你那结结巴巴而又枯燥乏味的话呢。

每个人只要提及自己的专业或是自己从事的工作,就会格外的能言善辩,那是因为自己对那个领域很熟悉。英语也一样。对自己所熟悉或以前聊过的话题,肯定会说得自然流畅。因此,熟悉的话题越多,就越容易说出一口地道的英语。每次跟澳大利亚朋友见面之前,我都会定好所要谈的话题。

例如要以“结婚”为主题的话,那我就会提前搜索一些关于结婚的单词,用一晚上的时间准备能够展开话题的句子。每天我通常会见两个澳大利亚朋友,由于跟他们谈论的都是同样的话题,有时也会觉得无聊,但英语水平确实提高了很多。

我一般会围绕着主题,以询问的方式展开对话,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给对方带来优越感,能进行更长时间的交谈。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的伙伴都行得通,具体情况要根据对方的性格和特性来决定。开始的时候,可以谈论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韩日关系、男女之间的文化差异等,或者是一些关于同居、离婚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话题。

我每天见两个语伴。就这样,3个月的时间悄然而过,我现在的口语能力就是通过那3个月的语言交流,才得以提升的。但从那之后,好像再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9名语伴,看起来是有点儿多。其中7名在GiffthUniversity(格里菲斯大学)辅修韩国语,一名在Queens University(昆士兰大学),也是辅修韩国语,剩下的一名是我在晚会上认识的,也是我最好的澳大利亚朋友……

有一次,谈日韩关系时,我在爱国心的驱使下,用那蹩脚的英语手舞足蹈地表达了我的观点。由于当时太执著于谈话内容,结束后都记不起自己当时是用什么词表达的了。我感觉这样对学习英语没什么效果,所以跟另一个语伴见面时,我尽量压制感情,重新整理了单词。

我刚才说“We were controlled by Japan(我们被日本人控制过)”,那个朋友就说“dominated by Japan(是被日本占领过)”。嗯……是的,这就是高级英语!“They must be ashamed of their behavior!(他们该为其兽行而感到羞耻!)”嗯……ashamed(羞耻)。是的,是那个!“South Koreans want to get revenge?(韩国人想要复仇吗?)”这么问我,是的,报仇!然后单词也记下来了。

我用这种方式学单词,而且尽量在当天再使用一次。

能够学好英语的,往往是那些带有一点偏执的人。回到家,我会重新整理好当天所学的句子,并且在下次聊天的时候,再复习一次。在英语学习中,反复练习是最重要的。我的祖国,让我忧伤和思念

人们都说,长期住在国外生活会激发人的爱国心,以至会成为忠诚的爱国者。当然,我也不例外。在国外生活时,我也时常会涌现出炙热的爱国情怀。但这种情感有时也会让我难受。思念祖国,为什么让我那么忧伤呢……

我从1994年夏天到1995年秋天一直身居澳大利亚。不知道那年住在韩国的人,是否还记得当时在韩国发生的许多事件,但我依然记忆犹新,因为当时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惊慌失措。

那是我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月,在韩国,发生了大韩航空公司的客机在济州国际机场坠落的事件,尽管没有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有同年10月发生的圣水大桥倒塌事件,以及时隔不久在丹阳忠州湖,正在工作中的游艇发生火灾的事件。接着在12月份,首尔阿岘洞住宅发生了煤气爆炸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第二年6月,三丰百货大楼倒塌……

每当我们国家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我都会通过新闻观看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的丹阳忠州湖和占满电视画面的韩国地图。再加上韩国的人口贩卖、补身汤文化等事件,韩国在各国广播节目上都受到指责。由于各种事件、事故接连不断地发生,韩国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

那时,宿舍的公共电话亭前面,接连几天都有很多韩国留学生排起长龙,给家人打电话问安。有时还举办不合时宜的友好聚会。

在国外看到的韩国总是那么岌岌可危、杂乱无章。所以每当想起祖国,我心里就不由得涌出一股忧伤感。

记得有一次,我做翻译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几名到澳大利亚访问的韩国高中生。由于和那些学生没怎么接触,所以只是依稀记得,他们是借机会通过父母的公司,到澳大利亚来参加为期两周的培训班的。虽不想这么形容他们,但他们的确是家境很好、叛逆心理很强的孩子。

有一天,在乡村教会里,人们为增进友谊举行了野游会。教堂后面正在进行一项工程,那天正好是周末,所以停工一天。我也抽空参加了野游会,气氛很温馨。突然,人们呼啦啦地往教会后院蜂拥而去。我也跟着人群上前去看,原来是一群人正在施工现场打架。挥着木棒的正是那些韩国高中生,他们每个人都身材魁梧,没人敢站出来劝架。比较有教养的澳大利亚大妈们都掩面尖叫,大叔们也不敢上前,说是要叫警察。

因为跟他们有过一面之交,所以我觉得我应该站出来劝架。于是,我冲上前拦住那个貌似主犯的家伙训斥道:“你们就那么目中无人?是不是连我也不认识了?”

他们可能有点儿畏惧我,不一会儿就散开了。那些澳大利亚人看到这一场面都非常惊讶,并夸我很勇敢。他们认为这种场景只会发生在黑帮电影的剧情中,而今天得以亲眼目睹,所以无比的惊慌与兴奋。

而我却无比惭愧。这种事在韩国不是很常见吗?凌晨,在韩国大学路的小酒铺或红灯街屡屡发生。在韩国,和从军队里出来休假的前辈一起喝酒时,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斗殴事件。当然,我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也会感到很害怕,但经历多了慢慢就懂得了处理的方法。“大家都在耍酒疯,女生不出来劝架,谁能阻止?”但在澳大利亚,我劝架的行为竟然让我获得了“勇敢市民奖”。

在西方很少会发生肢体冲突。如果有人在发生矛盾时动了拳头,就会遭到谴责,甚至被说成是野蛮人。由此看来,韩国市中心大桥倒塌事件对他们而言也是无法想象的。

不管怎样,我不能不热爱我的祖国。虽然社会充斥着暴力、诉讼等,人际间不断出现感情纠纷,并混杂在一起。但是我不能不喜欢他们。因为我和他们一样,都是韩国人。

我不是不能理解那些白人投来的疑惑和鄙视的目光。故作清高的他们懂得如何自我保护,过着舒适安稳的日子。即便如此,来自又小又穷的东方国家的我,出于傲气,也不希望跟他们是同一个民族。

在国外生活,常常会因自己国家的渺小、寒酸而感到忧伤。但也因此,我更加迫切地想回到祖国。

在离开韩国之前,带有强烈个人主义倾向的我,对于我们国家人与人之间特有的纽带关系——“情”完全不了解。但就是这么冷漠、不近人情的我,不知何时起思念着我的同胞,思念着我的祖国,并因此决定回国。把握时运,有时可以改变一生

到澳大利亚3个月之后,我考上了大学。确实,这不得不说是我碰上了好运气。

在澳大利亚不考TOEFL(托福考试)而考IELTS(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的简称,中国称“雅思”考试。类似于TOEFL考试)。考试科目包括Speaking, Writing, Reading, Listening(说、写、读、听),这对于像我这样实用英语能力强的人来说非常有利。

决定报考澳大利亚大学后,我利用社交技巧让所有的澳大利亚朋友给我辅导英语。

终于考试的日子到了。最终的分数超出了我平时的水准,对此我感到很满意。特别是Speaking, Writing, Listening考了7.5分,我得以如愿地进入大学。但是Reading较差,勉强过了分数线(5.5分)。

实际上,在语言学校,我上的是INTERMEDIATE(中级)班(语言学校开设了Beginner course/Intermediate course/Advanced course[初级、中级、高级班]),所以我绝不是一名出色的学生。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在看到我的分数后都感到惊讶。其实,这也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功到“运气”上。因为从一开始,我就在努力地准备考试。

没有目标的盲目学习和目标明确的学习,二者在速度和效率上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对无限期的留学生活我一直有着危机感,还有看到那些闲散、悠然自在,一年也没有任何收获的留学生时,很是不能理解。

当我顺利地通过考试,决定入学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很担忧。特别是语言学校的老师们,说我的英语还不扎实,应该再学习6个月左右的研修课程。虽然我也知道我的英语很糟糕,但我不想继续在语言学校里消耗时间。

终于盼到了开学的那一天,进入大学后,发现其实东方人寥寥无几,而且同年级的同学都比我年轻。每门课程的进度也都很快,再加上两周一次的presentation(课堂演讲),这更让我却步了。要以我匮乏的presentation?这不是开玩笑吧!

我一直向往充实而忙碌的生活。现在终于如愿了,我学习时带着很高的积极性,但还是对未来感到很迷茫。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尝试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学习,因为我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市场营销。

在韩国,提起学习的话,我只能想起背诵科目或者考试科目,所以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对我来说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首先是有意思。即使是读大量的英语,也不会感到吃力。我一天要读数百页的书,因此没有时间详细研究解释、惯用语、语法等部分的内容,只能尽量快速地阅读、理解,然后装进大脑里。曾经让我头疼的阅读和语法已经不成问题了。如果继续在韩国学习,英语和市场营销肯定很难学好。但在澳大利亚,人与人之间用英语沟通,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通过英语这一关。

连日的忙碌,让我经常要忍受睡眠不足带来的痛苦,我的体力也日益下降。记得有一天,我在路上走着,自以为只是眨了一下眼,但打起精神看周边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马路的对面,好像是走着走着就睡着了。霎时,我冒了一身冷汗。即使是现在回想起来,也仍心有余悸。万一当时有辆车经过的话会怎样呢?我会不会在澳大利亚死于非命!人无完人,不必力求完美

澳大利亚是女人的天堂。在韩国,大部分家庭都渴望生男孩,所以一般家庭都由“女儿,女儿,儿子”构成。澳大利亚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不知什么原因女性人口远远多于男性人口,所以女留学生会受到澳大利亚女性的冷落,却受到男性的追捧。众所周知,不论是在澳大利亚,还是在美国和英国,东方女性都很受欢迎。相反,东方男性却不太受欢迎。

澳大利亚盛行国际婚姻,我在那儿听到了一个关于澳大利亚女性和东方女性的片段,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丈夫的朋友到家里玩,澳大利亚女性会坐在沙发上迎接客人,她们从来不做削水果之类的事情。澳大利亚女性在国际上以女强人的形象而出名,以挑剔的个性而著称。与此相反,日本女性一听见门铃响就赶忙去厨房端出茶点,然后一直在厨房忙碌。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想象到的。

那么,我们韩国女性又会怎么样呢?韩国女性会像日本女性那样端上水果后,坐在丈夫旁边发挥她们的社交技巧,与客人畅所欲言,所以韩国女性非常受欢迎。

听着这个故事,我觉得又可笑又可悲。因为我想起了曾经在某一本书上看到的内容,说韩国的男性都具有超人情结,女性也都有女超人情结。

为什么我们都成了超人呢?我们真的想那么生活吗?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女性那么追求完美呢?真的是因为自己喜欢担当妻子、妈妈、女人那一人身兼三职的重任吗?

澳大利亚女性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过着舒服的生活,日本女性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难道韩国女性像她们那样做,会心里不踏实吗?人际关系要靠自我管理

我有很多朋友,不论去哪儿都有朋友结伴而行。朋友都说我很有人缘。可如果说那只是个福气,那么,过的肯定是安逸舒适的生活。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好人缘也需要努力和付出。有朋友迷惑不解地问我:“你也没为别人做什么,怎么别人那么照顾你呢?”我想告诉他(她),那并不是我白白得到的。在维持人际关系方面,我有我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不会与朋友过多地见面。这样做既可以与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让他们一直对我持有好感。

即使是性格随和、给人印象良好的人,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也要付出努力。也就是说,好人缘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自己努力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的。

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指在几个人当中受欢迎。有很多留学生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吃喝玩乐,最后却空手而归。另外,如今的大学生活中信息竞争激烈,所以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喜欢独处的封闭思维也绝不可取。尤其是在研究生院,各种活动都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毕业也并非易事。

我就读的研究生院的宿舍里,每个楼层住着10个人,所以我们经常在公用厨房里举办大大小小的聚会。我每天也会参加一两次,但每次都不会超过10分钟。一般我会先围绕着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对话,然后最先离开聚会。这种自我保护式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不仅可以跟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也不会浪费时间。别忘记“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至理名言,因为我们每天都有满满的行程,而时间并不充裕。

我最好的朋友是希腊人,她比我大两三岁,平常像姐姐一样照顾我。知道我故意回避一些晚会或消磨时间的聚会后,跟我非常亲密的她也像其他朋友一样,几乎不到我的房间里玩,而只是经常在走廊里叫住我,让我休息时间到她房间玩。

进修硕士课程可以说是我自我挑战的一个过程。一周也就有两三次的必修课,而且每一次都只是三四个小时,所以一天中有十多个小时由我自己安排。除了休息,我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所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如果休息时间不一致,即使是住在同一层楼的同学,一周内都很难碰上一次面。

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课题研究,每次课题小组的成员由学生自己选择。每每这时,那些朋友不多的学生就会开始感到苦恼了。我是微笑女孩,微笑是我的武器。因此,通常别人都会先指定我当他们小组的成员。要是我与他们因过多的接触而产生私人感情,或仅喜欢吃喝玩乐,这样他们反而会不理我。看来这也是一种策略。过分亲切地对待每个人,参加每一次聚会,这都不是实用的交际策略。要记住,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自我管理。谁天生都不是天才

首都堪培拉,观光城市布里斯班,产业城市墨尔本,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悉尼,还有宜居城市珀斯共同构成了“规划完善的城市群”——澳大利亚。

如果你能够适应城市生活,在悉尼居住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那里,不仅可以遇到很多韩国人,还可以尽情享受异国的文化风情。如果想在田园都市与澳大利亚人和睦相处,我建议到珀斯居住。那里韩国人相对较少,生活成本也较低。

对于留学生来说,往往会由于经济上的不充裕,而不得不做兼职来赚取日常开销。对此,我极力向他们推荐布里斯班。

这里有很多有名的旅游胜地,特别是黄金海岸将澳大利亚的旅游业发挥到了极致。随着东方游客的蜂拥而至,东方导游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在这里,若说不足,无非就是韩国人过多。

在异国,韩国人多,虽然会减少孤独感,但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却起不到丝毫作用。

对于男留学生来说,导游、自助餐外卖服务等兼职工作都很适合,收入也比较丰厚,只在周末工作就可以赚够一周的生活费。

同很多留学生一样,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我也做过许多兼职。我有一些特别的经验想传授给留学生们。

昆士兰大学和我以前就读的格里菲思大学都设有韩国语学院,当然,那里也会有来自韩国的教授。在澳大利亚,如果想聘用韩语和英语都精通的人,那会向哪里咨询呢?毋庸置疑,当然是咨询各个大学的韩国语学院。

我立即直奔教授办公室毛遂自荐,跟教授熟悉了以后,定期拜访获得了几份工作。除了笔译和口译,教授还向我推荐了许多我感兴趣的工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给旅行社的宣传视频做韩语配音。还有挣钱最多的一次是非法就业(因为不是就业签证),这个可是靠教授推荐才得到的机会,详情是这样的:

那是我去到澳大利亚的头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Exchange Culture(文化交流)公司聘任为翻译人员。

实际上,以我当时的英语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不仅如此,应聘者大多数都是第二代移民者,所以坦率地说我很缺乏自信。但是聘用我的负责人说,我的性格比较活泼,可以活跃气氛。

不管怎么说,那3个月里,我游遍了布里斯班有名的旅游胜地,住遍了那里出名的星级酒店。我一直想:“这真是中大奖了!”

有一天,在法国西餐厅有一个会议晚餐。西餐厅的外观装潢虽然简洁,但品位却很高雅。看着处处可见的牛角面包、法式长棍面包、奶油面包圈等,我简直欣喜若狂,口水直流的我一顿猛吃,之后才知道这原来是长达3小时30分钟的自助会餐。

大大碟子上的精致的牛排、沙拉……还有每隔10分钟接续而来的菜肴,让我感到很无奈。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我竟打了3个国际长途电话,去了两次厕所,真是无聊透了。

3个月的打工让我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不仅体验了一周换一次豪华酒店的奢侈生活,还跟着董事长们学习了骑马、高尔夫等“贵族”运动。这些虽然看起来都很风光,但却令我每天如坐针毡。

因为以我当时的英语水平,别说口译,就连日常生活交流都很困难。再加上卷入了因公司职员不正之风而引起的纷争,大家可以想象当时我过的是什么日子。但令人惊讶的是,第一次接触的单词我竟然都能正确地理解。我想大概是察言观色和抓住要领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没有面对问题,就很难发现自身的潜能。没有人天生就做得完美。这3个月的翻译经历,给了我很多教训,让我领悟了很多人生真谛。而且,我的英语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韩国辞掉日报社工作时,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离职时,我觉得把自己所担任的专栏转交给别人会很可惜,所以想转交给我的朋友,但所有的朋友一致挥手拒绝了。“我哪会写文章啊?何况在报纸上!我,我不行!”

那么,我呢?一开始就有自信了吗?当然不是。我受到委托时,对报纸和文章都很生疏。但我深信,“没有天生的作者”。我通过不断的努力,后来真写出了好文章。

凭借一副厚脸皮,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的我依然相信我的人生信条:“我要挑战一切不可能的事情。”在布里斯班的小摊生意

别人都说我具备商业潜质。确实,我经营过濒临破产的小餐馆,做过网络公司的创始人,也曾做过小本生意。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像别人所说的那样具有商业头脑,但是我对生意经真的一窍不通,也不想知道,因为我不但没有成为大富翁的壮志,而且深知生意场是个大染缸,会腐蚀人的心灵。

我最早开始做的是小本生意。每年夏末或是冬末,澳大利亚毕业和报到的留学生络绎不绝。

大部分的留学生刚开始都梦想拥有充实而又朴素的留学生活。尽管如此,再朴素的留学生活也需要具备基本生活用品。首先,为了学习电视机是必需品。此外,还要准备烤面包机、平底锅、碟子、垃圾桶、吹风机、镜子等各种生活用品,可能还有更多。

大部分留学生花很多钱购买这些生活用品,而他们离开时,那些东西想卖也卖不出去。因此,丢弃它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看着这些,我有了做生意的灵感。当时,我没有驾照,于是我拉一个有车的朋友入伙。每天给那个朋友支付开车所应得的酬劳,然后一起到留学生宿舍寻找机会。当听说我们可以帮他们处理那些令人头疼的东西时,留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生活用品。

从电视机之类的高价品到一些旧书,全部都载到我的住处,然后等到开学再处理。是怎么处理的呢?我在学校里转悠,寻找韩国留学生居住的地方。由于大部分留学生都聚在一起生活,所以我转了几处那些东西就都卖完了。这样下来,挣了800美元!

当时所卖的物品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一本叫作《一对一》的语法书,我为了卖那本书,几乎到了胁迫那些学生的地步。“在澳大利亚是买不到用韩语写的英语语法书的。以你现在的水平能懂英语版的吗?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从韩国寄来。那样的话,光运费就比原价高了,岂不是得不偿失?不要讲价了,买走吧!”这就是我做生意的方式。

这是多么无耻的诡辩啊!现在回想一下,虽然有些过分,但那个时候就是那么卖东西的,而且卖得非常好。真是一段令人羞愧的回忆。悠然自得的人们

澳大利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人们说澳大利亚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国家,一个即便是发生核战争也会很安全的国家。但我所了解的澳大利亚不完全是那样的。

首先,在澳大利亚你会觉得无所事事,这会让你丧失欲望。这与我们早已适应的激烈竞争并以成功为傲的民族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经常称澳大利亚为“dead city(死城)”。在澳大利亚,晚上只要到6点钟,除了市中心的“Queen's Street(皇后大街)”以外,其他地方早无人迹。晚上,一家人在电视机前吃饭,吃完饭后再点比萨当零食吃,然后上床睡觉。Lazy Aussie people(懒惰的澳洲人)!

在气候适宜和富饶美丽的大自然中,拥有文明的利器的澳大利亚人悠然自得。这与在狭小的国度里不得不为生计而竞争的我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此,我虽然持否定态度,也觉得寒心,但在另一方面却又非常羡慕他们。

早上,从我居住的居民区到公共汽车站需要走20分钟。在这个人人都拥有私家车的富裕的国家里,人们房屋前的道路很宽敞,宽度相当于一般的双车道。我曾在一个叫Dolphin Street(海豚大街)的小区家庭寄宿。每天早上,我常常会穿梭在风景如画的两层居民楼间,感受它带来的舒适与宁静。努沙、黄金海岸、阳光海岸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观光地。因为离布里斯班不是很远,所以我经常与朋友结伴去那里旅行。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是因为名誉和金钱,而是因为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

我们经常开几辆车漫无目的地行驶在田间小路上。凌晨,信步走到江边,在江边钓鱼。夜晚,在月光下谈笑风生,或者漫步在像白砂糖一样细腻柔软的沙滩上。那时,其他朋友都在想什么呢?

我呢,想起了韩国的街道。接着,示威队和在韩国经历的挫败感像走马灯一样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再回顾我现在的生活,我想,从客观角度上看的话,这只是一种奢侈的生活而已吧。

因为向往平淡简洁的生活,那时的我只想做一名极平凡的女孩。对我而言,与鹤立鸡群相比,我更喜欢被别人保护,或作为某人的女朋友,或是某一团体的一名普通的成员,然后就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

但是这种想法只是暂时的。对我来说,与安逸舒适的生活相比,就连拥有这种想法都很奢侈。当然,我不否认这是我的另一面。最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