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的传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21:44:40

点击下载

作者:[美]罗伯特·陆德伦、艾瑞克·范·勒斯贝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伯恩的传承

伯恩的传承试读:

【导读】

迷魂杀手与惊悚大师:

关于罗勃·陆德伦和“神鬼”系列

灰鹰爵士谭光磊(陆德伦中文版权代理人)

美国小说家罗伯特·陆德伦的代表作“伯恩”系列三部曲,完成于他写作生涯的巅峰时期(一九八〇——一九九〇),却整整迟了二十多年才登陆中国。如今大师已经辞世,“伯恩”三部曲被重新搬上大银幕,在好莱坞电影人的巧手刻画下,重新赋予了后现代的生命。小说中文版在此时推出,自是别具意义。

不过,看着那一本本厚重的“伯恩”系列小说,我不禁要怀疑,在这个阅读高度速食化,凡事讲求简单明了的当下,陆德伦的小说会不会显得陈旧过时、跟不上类型小说的发展脚步?更何况“伯恩”系列成书于美苏冷战的遥远年代,对我们来说,会不会太过陌生而事不干己?

结果当然是我杞人忧天。陆德伦的节奏之明快、布局之严密、剧情之峰回路转,即便在当代依然没有对手。他确是谍报惊悚小说的一代宗师,当之无愧。我趁着台风天的假期一口气读完,合上书页还觉得喘不过气,八〇年代的读者看了,岂不都要心脏病发?现代惊悚间谍小说之父

在陆德伦之前,间谍小说是英国人的专利: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约翰·布肯(John Buchan)、艾瑞克·安卜勒(Eric Ambler)和毛姆(Maugham),到冷战时期的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伊恩·佛莱明(Lan Fleming)和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췍)。他们根据自己的情报工作经验,用严肃或通俗之笔,写出了间谍世界的尔虞我诈,也说明英国早在美国之前就建立了完整情报体系的事实。

一九七一年,陆德伦出版了第一部作品《纳粹档案》(The Scarlatti Inheritance),精装版销售平平,平装版上市后却跃登排行榜,从此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年的畅销作家生涯。相较于勒卡雷的深沉与批判,演员出身的陆德伦更强调通俗和娱乐性,尤其重视悬疑气氛的营造和戏剧效果。说他是“美国的伊恩·佛莱明”可能更为恰当,但那未免又有些窄化了他的创作宽度。

被公认为现代惊悚间谍小说的创始人,追求市场导向的陆德伦注定要承受诸多文学技艺上的批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繁复精湛的布局、阴谋论至上的剧情、夸张的写作风格乃至命名习惯,都对后代作家有着无比的影响力。简单来说,他开创了“小人物遇上大阴谋”的架构,往往让平凡人物卷进跨国集团的阴谋之中,在最不可能的险局里展开反击。他的“The+人/地名+名词”的标准书名结构,至今仍是许多作家的奉行圭臬。

不说别的,就拿《达·芬奇密码》做例子,从书名(The+Da Vinci+Code)、主角(原本与阴谋无涉的学者)到跑来跑去的国际场景,都有十足陆德伦的影子。丹·布朗也从不讳言自己受陆德伦影响很深,他在官方网站上列出的十本最爱书单里,就只有《伯恩的身份》一本出自现代作家之手,更直言自己最喜欢“斯坦贝克的叙述、陆德伦的情节布局和莎士比亚的文字游戏”。从写奇幻改写科技惊悚,这两年结合宗教和历史悬疑而大红大紫的詹姆斯·罗林斯(James Rollins),同样也是看陆德伦作品长大的徒子徒孙。未完成手稿由后人捉刀

陆德伦死于二〇〇一年,没能赶上“谍影重重”电影上映。早在九〇年代初,他便对经纪人亨利·摩里逊(Henry Morrison)说过,希望死后能够留名,因为自己“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作和建立读者群”。其实,他根本不必担心名声随风而逝,他那二十几巨册作品,两亿五千万册的天文数字销量,以及三十余种外语翻译版本,早就可以确保他的名字流传下去。

那是虚荣,也是创作者最卑微的想望。他只是想被阅读、被记得,让作品在自己死后依然拥有生命。总之,陆德伦的家人、律师、经纪人和出版社研拟了一个计划,大体上以安德鲁丝(V.C.Andrews)的出版模式为基础,在他去世后持续推出新作。安德鲁丝是八〇年代的家族小说畅销天后,在她一九八六年过世后,家人找来写手持续创作类似风格的作品,挂名出版,居然也畅销至今。

陆德伦死后的出版计划与安德鲁丝很类似,但不论规模或市场表现都远在后者之上。安德鲁丝的作品仍以平装市场为主力,而且仅限于文字出版。陆德伦则早就拥有动辄百万的精装销量,经纪人更把触角伸到改编影视和电子游戏等媒体。

二〇〇一年,陆德伦的最后遗作《终战条约》(The Sigma Protocol)出版,之后出版社仍以每年一本的速度,推出新的陆德伦小说,包括未完成的手稿加工成书、仅有大纲再由后人写成甚至仿效其风格的全新创作。到目前为止,已有《詹森密令》(The Janson Directive)、《冷战叛逃》(The Tristan Betrayal)、《狂人警讯》(The Ambler Warning)和《创世机密》(The Bancroft Strategy)四部。好友接手“伯恩”续篇

二〇〇七年七月底,就在“谍影重重”电影上映前夕,《纽约时报》刊出了一篇专题,叫《已故作家提供全新刺激》(Dead Novelist Provides New Thrills),详加介绍陆德伦死后出版计划的全貌。除了每年一本挂名作品和新秀作家执笔的“神医特攻”,最受瞩目的当然还是由艾瑞克·范·勒斯贝德(Eric Van Lustbader)撰写的两部“伯恩”续集。

勒斯贝德本身也是著名的惊悚小说家,曾以充满神秘东方风味的“忍者”系列风靡无数读者,近年代表作则是融合科技和魔幻的史诗大系“珍珠战记”(The Pearl)。他和陆德伦皆是经纪人亨利·摩里逊(Henry Morrison)旗下的作家,很早便相识并结为莫逆。“谍影重重”电影在票房告捷之后,陆德伦的律师杰佛瑞·威纳(Jeffrey Weiner)找上勒斯贝德,提议由他来创作新的杰森·伯恩小说。勒斯贝德当时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有天洗澡时灵光闪现,才决定接下重任。

他的第一部杰森·伯恩小说《伯恩的传承》(The Bourne Legacy)搭配电影“谍影重重2”在二〇〇四年出版,精装首印量就高达一百万册,虽然创下销售佳绩,但也招致死忠书迷的抗议。当初陆德伦没有想过要把杰森·伯恩写成系列,所以伯恩在小说中娶妻生子、年岁渐长。勒斯贝德取得其家属同意,让玛莉死去,子女也被送到加拿大亲戚家,伯恩从此变成邦德式的不老人物,将永远活跃在书页间而不受年龄限制。二〇〇七年六月,勒斯贝德又推出《伯恩的背叛》(The Bourne Betrayal),横扫全美十大排行榜,再创系列新高。更多影视改编计划

二〇〇〇年年底,陆德伦正式与经纪公司ICM签约,由他们统筹电影改编事宜。“谍影重重”的成功为他再掀事业高峰,除了筹拍续集、将“踏脚石计划”发展成电视影集,陆德伦还有二十多部作品,为好莱坞电影人提供了丰厚的改编素材。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眼见马特·达蒙借“谍影重重”脱胎换骨,摇身变成动作一哥,也起而效尤,找来派拉蒙用四百万美金签下《夺命密稿》(The Chancellor Manuscript)电影版权,交给新生代编剧好手麦可·赛兹曼(Michael Seitzman)改编。出版社更找来知名科幻作家,以小说主角彼得·钱赛勒为中心撰写续集,显然要比照“谍影重重”模式,开创新的电影/小说系列。

陆德伦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终战条约》,也很快被身为书迷的黑人导演安东尼·福奎阿(Antoine Fuqua)和环球影业相中。福奎阿的大银幕处女作《震撼教育》一鸣惊人,跃升好莱坞一线新锐导演。他将如何诠释大师遗作,令人期待。我与陆德伦的相遇

要谈陆德伦作品重新被引进中国,就不能不提他的海外版权经纪人丹尼·巴罗(Danny Baror)。这位犹太裔经纪人是美国版权界的顶尖高手,专精书籍的国际版权销售,尤其是推理、惊悚、奇幻、科幻、历史小说等类型。他舍弃传统文学经纪人在各国找代理的做法,直接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的出版社往来,建立起强大而有效的版权交易管道。

巴罗与陆德伦结缘甚早,因为他在出版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亨利·摩里逊的经纪公司当跑腿小弟,从收发邮件、处理合约,乃至看稿和财务他都做过。后来巴罗自行创业,专攻国际版权,也理所当然成为摩里逊的海外版权代理人。

陆德伦辞世后,巴罗用两百万美金的高价,从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社手上买回他所有作品的英国版权,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

事实证明,巴罗的做法一点也没错。他把版权转卖给英国素以犯罪惊悚小说著称的欧瑞出版社,重新包装之后,用更锐利的现代风貌呈现,从二〇〇四年起密集推出,挟着“谍影重重2”电影上映的声势,果然掀起一波新世代的陆德伦热潮。

美国市场方面,巴罗和摩里逊也替陆德伦未来的作品找到了新东家,从原本的St.Martins出版社转到刚改名“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的华纳出版集团,由勒斯贝德执笔的《伯恩的背叛》就是新合约的第一本作品。失忆复得,传奇再现

我想起初识杰森·伯恩的那个夏天:一样的台风来袭,一样是七夕之前,“谍影重重2”刚要上映,我在朋友推荐下买了原声带。本来我对马特·达蒙改行武生兴致缺缺,没想到台风夜电视台正好播出“谍影重重”,我看了惊为天人,过了几天就跟朋友跑去电影院看。“谍影重重”电影的最后,坠海的伯恩在水中停滞许久之后,突然划动手脚。那个由静到动的过程,不仅呼应了首集电影的开头,也象征这个角色的生生不息。陆德伦作品在中文书市的卷土重来,像极了杰森·伯恩从失忆到找回自我的隐喻。而他日后更多的精彩冒险,现在才要开始。

楔子

车队正穿越轰炸过后的格洛兹尼大街,车臣反抗军首领卡里德·穆拉特坐在车阵中央,不动如山。这辆BTR60BP装甲运兵车,是俄军的标准装置,外观与城里的巡逻车一模一样。穆拉特的手下全副武装,挤在另外两辆车里——一辆在前、一辆在后。车队正前往九号医院,是穆拉特用来躲避俄军搜索的六七个藏身处之一。

穆拉特留着深色络腮胡,年约五十岁,虎背熊腰,目光如炬,看起来就是个十足的狂热分子。他很久以前就知道,只有铁腕政策才是最有效的统治方式。裘哈尔·都达耶夫强行实施伊斯兰教教法却毫无成效时,穆拉特就在场;为报复大屠杀的行动开始初期,他也在场,当时是奥萨马·本·拉登外援的车臣军阀,侵略了德格斯坦,并在莫斯科及伏尔加顿斯克发动一系列轰炸,夺走两百多条人命。正当矛头指向车臣恐怖分子之际,俄军便猛烈炮击格洛兹尼,整座城市几乎变成瓦砾。

这里的天空整片模糊,不断有烟尘及煤灰遮蔽,闪着刺眼的白炽光线,看起来像是会发出辐射。整座城市断垣残壁,四处可见油料起火的景象。

卡里德·穆拉特从染色车窗向外望,车队正经过一栋巨大笨重、少了屋顶的建筑,外观烧得只剩骨架,内部满是闪烁的火光。穆拉特哼了一声,转向第二指挥官哈森·阿瑟诺夫,对他说道:“格洛兹尼本来是我们深爱的家园,宽阔的林荫大道上,常有恋人漫步;枝叶繁密的广场中,也常见母亲推着婴儿车的踪影;大马戏团每晚都挤满观众,脸上全挂着愉悦的笑容。另外,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还会到这里朝圣,欣赏这些让格洛兹尼成为世界最美城市的壮丽建筑。”

他难过地摇摇头,亲切地拍了拍另一个人的膝盖。“真主啊,哈森!”他喊,“你看看,那些俄国人摧毁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哈森·阿瑟诺夫点点头,他比穆拉特整整小十岁,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曾经获得两项冬季运动的冠军,身形肩宽臀窄,天生的运动员体魄。穆拉特接下反抗军首领时,他就随侍在侧。现在换他指向窗外,让穆拉特看着车队右侧一栋烧得焦黑的建筑。“战争开始前,”他的语气严肃,“格洛兹尼是重要的石油炼制中心,我父亲就在那间石油研究院工作。可是现在,我们不但无法从油井获利,而且这些闪烁的火光,还污染了我们的空气跟水。”

接着,两人便沉默不语,静静看着窗外一栋栋遭轰击的建筑,街上了无生气,只有四处找寻腐烂食物的人或动物。几分钟后,两人同时转向对方,眼中都带着不忍见同胞受苦的悲伤。正当穆拉特要开口说话,外面突然传来子弹击中车辆的声音。他马上就知道,攻击他们车子的是轻型武器,火力还不足以强到穿透车辆的装甲。阿瑟诺夫保持警戒,伸出手拿无线电。“我叫前后两辆车的卫兵开火回击。”

穆拉特摇头。“不必了,哈森。你想想看,我们伪装成俄军,穿他们的军服,开他们的运兵车,不管攻击我们的是谁,对方都应该算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我们应该先确定一下,免得伤到了自己人。”

他从阿瑟诺夫手中拿过无线电,命令车队停下。“戈契耶夫中尉,”他对无线电说话,“我要你组一支侦察小队,找出是谁对我们开火,但不要杀了他们。”

于是,戈契耶夫中尉带了一组人马从第一辆车出来,在装甲车队的掩护下散开。他跟着小队走到布满残破瓦砾的街上,肩膀因为酷寒而缩了起来。他用标准的手势信号,指挥小队分别从左右两边往对方开火的地点聚集。

他的手下受过精良训练,安静而迅速地在断垣残壁中找寻掩护并前进,每个人尽量压低身子,避免成为对方射击的目标。不过,从刚才到现在都没有枪声再传出。最后,他们全部一起移动,队形就像一把钳子,这种方式能先把敌人困住,再用强烈的交叉火网击溃对方。

哈森·阿瑟诺夫坐在车队中间,眼睛盯着戈契耶夫小队的集合处,看着他们等待未再传出的枪响。过了一会,远处的戈契耶夫中尉站起身,对着车队中央用手势来回画弧,表示整个区域已经安全。卡里德·穆拉特看见信号后,马上走过阿瑟诺夫身边,毫不迟疑下了运兵车,穿过酷寒的瓦砾堆朝小队走去。“卡里德·穆拉特!”阿瑟诺夫担忧地喊着,一边跟着他跑过去。

穆拉特不为所动,走向一面倾颓的石墙,那里正是枪声的来源。他瞥见旁边堆着好几堆垃圾,其中有一具皮肤白如蜡般的尸体,衣服似乎很久前就被剥光了。就算距离还很远,腐烂化脓的味道依然直扑而来,刺鼻得令人无法忍受。阿瑟诺夫这时已跑到他身边,拿出了武器。

穆拉特走到了墙边,他的手下站在两侧,手里举着武器。冷风断断续续狂吹着,在废墟间发出呼啸的嗖嗖声。晦暗的铁灰色天空此时也变得更阴郁,开始下起雪来,一层薄灰尘覆着穆拉特的靴子,也让他的胡子看起来像蜘蛛网一样。“戈契耶夫中尉,找到攻击我们的人了吗?”“报告长官,我找到了。”“真主一直带领着我,而现在他也引导我到这里来了。让我见见他们吧。”“对方只有一个人。”戈契耶夫回答。“一个人?”阿瑟诺夫大声说,“是谁?他知道我们是车臣人吗?”“你们是车臣人?”一个细小的声音说。墙后随即出现一张苍白无血色的脸,原来是个还不到十岁的小男孩。他戴着一顶肮脏的羊毛帽,身上穿着几件薄薄的格子衬衫,外罩一件破烂的毛衣,裤子上满是补丁,脚上裂开的胶靴太大了,可能是从死人身上拿来的。虽然是个孩子,但他的眼神却像成年人,看任何事物都带着谨慎与怀疑的态度。他站在一颗俄军的火箭炮未爆弹残骸旁,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显然这是他从街上找来准备换钱买食物的宝贝,有了这东西,他的家人就能免于挨饿。他左手拿着一把枪,右手从腕部以下都不在了。穆拉特马上别开眼神,但阿瑟诺夫还是盯着看。“地雷炸的,”男孩以就事论事的口吻说,语气十分令人心疼,“都是那些俄国人渣害的。”“赞美真主!多么英勇的小战士!”穆拉特喊着,对男孩露出他令人目眩并能消除敌意的招牌笑容——正是这种笑容,让人们愿意支持他,就如铁屑被磁铁吸引般。“过来,过来吧,”他对男孩示意,一边举起两只手掌,“你也看得出来,我们是车臣人,就跟你一样。”“如果你们跟我一样,”男孩说,“为什么你们要开俄军的装甲车?”“要躲开俄军这只大野狼,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对吧?”穆拉特看见男孩手上拿着一把格鲁扎手枪,接着眯了眯眼,发出笑声。“你拿着一把俄国特种部队的枪,非常勇敢,所以我一定要给你点奖励,对吧?”

穆拉特跪在男孩身边,问他的名字。男孩告诉他以后,他便说:“艾兹诺尔,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卡里德·穆拉特,我的目标是摆脱俄国的枷锁,得到自由。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你说是吗?”“我绝不会对车臣同胞开枪的,”艾兹诺尔说,接着用断掉的那只手指着车队,“我还以为这是zachistka行动。”他指的是俄军寻找可疑叛乱分子、接着进行肃清的一项丑陋任务;在这项行动中,有超过两万的车臣人被杀,两千人就这么直接消失不见,另外还有无数人受伤、残废、遭受强暴等。“俄军杀了我爸爸,还有我几个叔叔。如果你们是俄军,我会把你们全杀光。”他的脸上突然露出愤怒与挫败的表情。“我相信你会的。”穆拉特严肃地说,然后从口袋拿出几张钞票,男孩把枪塞进腰带,用完好的那只手接过去。穆拉特倾身过去,轻轻对他说话,语气像是要跟他密谋某件事,“你听好,我会告诉你哪里可以买到这把枪的弹药,这样下次zachistka行动时,就能派上用场了。”“谢谢。”艾兹诺尔脸上露出了笑容。

卡里德·穆拉特小声讲了几个字,接着站起身,拨了拨男孩的头发。“小战士,不管你做什么事,愿真主保佑你。”

穆拉特跟阿瑟诺夫看着小男孩一手夹着俄军火箭炮未爆弹,费力地爬回瓦砾堆中,接着他们便走回车上。阿瑟诺夫厌恶地哼了一声,用力甩上车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艾兹诺尔的世界。“你让一个孩子去送死,心里不会过意不去吗?”

穆拉特看着阿瑟诺夫。他胡子上的雪已经融化成小水滴,让他在阿瑟诺夫的眼中看起来就像礼拜仪式的伊玛目[1],而不是军队的指挥官。“这个孩子,他要吃饭,要穿衣服,最重要的是要保护他剩下的家人,他必须表现得像个大人——我给了他希望,还有目标。总之,我给了他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阿瑟诺夫的脸孔因为不满而显得严峻苍白,并露出悲哀的眼神。“俄军炮火会把他打成碎片的。”“你真这么想吗,哈森?你认为艾兹诺尔很笨,或者粗心大意吗?”“他不过是个孩子。”“只要播了种子,就算在艰困的环境也能长出嫩芽。事实就是如此,哈森。人的信念与勇气会滋长并散播开来,很快地,会从一个人传到十个人,二十个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但我们的人民一直在受苦,他们被谋杀、强暴、殴打,不但挨饿受冻,还像畜生一样遭到囚禁。光靠你说的根本不够,卡里德。一点也不够!”“你还是像年轻人一样缺乏耐心,哈森。”他握住对方的肩膀,“这个嘛,我也不用大惊小怪,对吧?”

阿瑟诺夫看见穆拉特怜悯的眼神后,便咬牙切齿别过头去。强风吹着雪花在街上打转,有如进入出神状态而不断旋转舞蹈的苦行僧。穆拉特见到自己的话似乎发生了效力,“要有信心,”他用平静且像是在进行圣礼般的口吻说,“要相信真主,还有那位勇敢的男孩。”

十分钟后,车队在九号医院前停下。阿瑟诺夫看了下手表。“快九点了。”他说。由于要接听一通极为重要的电话,所以他们两人坐在同一辆车上,否则这么做可是违反安全措施的。

穆拉特往前倾身按了一个钮,隔音装置便缓缓升起,将他们与前座的驾驶和四名侍卫隔绝开来。前座的人也都受过良好训练,眼睛直视着防弹挡风玻璃外的前方。“现在只剩我们两个了,卡里德,告诉我你有什么异议吧。”

穆拉特扬起粗厚的眉毛,表示他听不懂,尽管阿瑟诺夫看得出来他是假装的。“异议?”“难道你不想得到属于我们的东西吗?卡里德,真主赐予我们的东西?”“你太激动了,朋友,我太了解你了。我们已经并肩作战多少次——一起杀敌,也救过彼此的性命,是吧?你听好,我愿意为同胞流血。看着他们受苦,我也感到无比愤怒,这点你应该比任何人更清楚。但历史告诫我们,要提防欲望最大的人。我们的提议结果——”“是我们的计划!”“对,计划,”卡里德说,“我们要考虑结果会如何。”“小心谨慎,”阿瑟诺夫不高兴地说,“又是小心谨慎。”“朋友啊。”卡里德·穆拉特一边笑,一边握住对方的肩膀,“我可不想出什么差错。粗心的敌人是最容易击败的,你一定要有耐心。”“耐心!”阿瑟诺夫啐了一声,“你没跟刚才那个男孩说要有耐心。你只是给他钱,告诉他去哪里买弹药。你让他去跟俄军对抗。我们每拖延一天,就可能有几千个像他一样的男孩被杀掉。我们在这里作的决定,可是会决定车臣的未来。”

穆拉特用大拇指压在眼皮上绕圈。“还有其他办法,哈森。总会有其他办法的。也许我们应该考虑——”“已经没有时间了。通告已经发布,日期也确定了。导师是对的。”“对,导师。”卡里德·穆拉特摇摇头,“又是导师。”

就在此时,车内的电话响起。卡里德·穆拉特看了看他信任的伙伴,接着平静地按下通话钮。“是的,导师,”他用恭顺的语气说,“哈森跟我都在,我们正等你下指示。”

在车队停驻处的上方,有个人蹲伏在一栋大楼屋顶,手肘放在护墙上。护墙上摆着一把芬兰制的萨科TRG41手动式狙击枪,是他自己改造过的。由铝及聚氨酯制成的枪托大幅减轻了枪的重量,而且一样精准致命。他穿着有保护色的俄国军服,与他亚洲人的面孔还算搭配。在军服外,他佩戴了一组轻型的克维拉[2]吊带,上头挂着一个金属环。他右手握着一个烟盒大小的金属黑盒,上头有两个按钮,显然是某种无线装置。他很平静,浑身散发慑人的气息,仿佛他能利用、操控沉默,并把它当成一种武器。

他的黑眼珠看着整个情景,街道跟眼前的建筑全都不过是舞台搭景。他计算着从车上出来的士兵人数,总共有十八人:三辆车的驾驶全在车上,而中间的车辆里至少有四名侍卫,两名首领也在里头。

等到叛军士兵走进医院确认安全,他按下了黑盒上方的钮,C4塑胶炸药随即引爆,炸垮了医院入口。爆炸的强大力道震动着整条街,车子也因此摇晃。在爆炸中直接受到冲击的叛军要不直接炸成了碎片,要不就是让倒塌的碎石瓦砾给压垮,但他知道至少还有几个人已经走到医院深处,并未受到太大波及,他的计划中已经料到这点了。

第一次爆炸的声响还在回荡,尘土还在空中飞舞时,他看了看手中的装置,又按下黑盒下方的钮。在车队前后的街道发出震耳欲聋的大爆炸,把坑洞满布的碎石路炸得更不成样子。

正当两次爆炸下的生还者跌跌撞撞准备起身,这名刺客拿起了狙击枪,动作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枪里已装入特制的非碎裂子弹,为了适合枪管大小,子弹口径也是最小的。透过红外线狙击镜,他看见三名只受了轻伤的叛军准备离开医院,他们跑向中间那辆车,一边大喊要里面的人出来,以免下一次爆炸把这辆车炸烂。他看着他们打开右手边的车门,让哈森·阿瑟诺夫和一名侍卫先出来。这么一来,车上就只有一名驾驶,三名侍卫,以及卡里德·穆拉特。阿瑟诺夫转了个身,他便把狙击镜对准头部,看见阿瑟诺夫灰头土脸的表情,接着他便熟练地移动枪管,对准阿瑟诺夫的大腿。他扣下扳机,阿瑟诺夫马上抓着左腿,边大叫边倒了下去。一名卫兵跑向阿瑟诺夫,把他拉到隐蔽处。剩下的两名卫兵确定了子弹发射的位置,马上跑过街进了刺客所在的大楼。

此时,医院侧门出口跑出三名叛军。刺客丢掉狙击枪,看到载着卡里德·穆拉特的车子开始倒车。他听到下方及后方有叛军跑上楼梯的声音,却还是不疾不徐地在靴子底装上钛与金刚砂制成的鞋钉。接着,他拿起十字弓,发射了一条绳子到中间装甲车的后方,然后在护墙上绑紧绳子,确认已经牢固。叛军的喊叫声从后面传来,他们已经到他正下方的楼层了。

车子的前方面对着他,驾驶正试着把车子开出大块混凝土及花岗岩的碎片中。刺客看见两片闪着微光的挡风玻璃——这是俄军还没克服的问题:由于防弹玻璃太重,所以挡风玻璃必须分成两片安装。这辆运兵车的弱点,就是两片玻璃中间的金属条。

他用吊带上的金属环扣住绳子,此时后方的叛军已经打开门,出现在离他一百英尺处。他们发现刺客后,便举起武器边跑边开枪,却突然被爆炸的火球吞没,原来刺客昨晚在这里安装了剩下的C4塑胶炸药。

他头也不回,试了试绳子,便从屋顶上跃下。他顺着绳子滑下,举起双脚,让鞋钉对着车子的驾驶。现在就看他滑下的速度与角度够不够,能让他击破两片防弹挡风玻璃中间的金属条。如果他稍微在绳子上卡一卡,那么金属条就可能撑得住撞击,而他的脚则可能断掉。

撞击的力道从他脚部传上来,震动着他的脊椎,鞋钉顺利撞倒了金属条,而挡风玻璃也因失去支撑而向内塌。他穿过挡风玻璃,进到车子内部,一块玻璃击中了驾驶员的颈部,差点就把整颗头给削掉了。刺客马上转向左侧,前座卫兵身上全是驾驶员的血,他正准备拿起手枪,但一发子弹都还没发射,就被刺客扭断了脖子。

坐在驾驶员后方的两名侍卫对他猛烈开火,但他拉起前座卫兵的身体挡下子弹,接着拿起卫兵身上的枪,一发一个,命中了两人的额头。

现在就只剩下卡里德·穆拉特了。这位车臣领袖脸上充满愤恨,用力踢开车门,呼叫自己的手下。刺客扑向穆拉特,使得他庞大的身躯摇摇晃晃;穆拉特突然猛力一咬,差点咬掉刺客的耳朵。刺客很沉着,不疾不徐,甚至还有点高兴,他抓住穆拉特的喉咙,盯着对方的眼睛,然后用大拇指戳进他喉头下方的环状软骨。穆拉特的喉咙里立刻充满鲜血,使他窒息,慢慢失去了力量。他的双手一阵狂挥猛拍,打在刺客的脸上和头上,但完全没有作用。穆拉特快被自己的血给淹死了,他的肺鼓胀着,呼吸变得不顺畅,愈来愈困难,最后吐出鲜血,翻了白眼。

刺客丢开穆拉特松软的尸体,爬回前座,把驾驶员的尸体推出门外。在其他叛军能够反应之前,他已经打挡踩下油门。就像赛马刚出闸一样,车子猛向前冲,飞驰过地面的瓦砾与柏油碎石,接着突然消失不见,因为直接掉进了刚刚爆炸轰出的大洞里。

一开进地底,刺客随即换到高速挡,在只比车子大一点的下水道里加速前进;这种下水道是俄军特别加宽的,目的是为了偷袭叛军据点。金属挡泥板刮到混凝土墙面,迸出一大堆火花,不过现在他安全了。这项行动的结果跟他一开始的计划相同,而且过程完美无缺。

午夜过后,有毒的云雾逐渐散去,天空终于看得见月亮。空气中满是岩层烟尘,让月亮呈现淡红色,而月亮发出的微光,也不时被地面仍在燃烧的火光给遮蔽。

两个男人站在一座钢架桥上,桥下缓慢流动的水面,映照着在战火中烧焦的断垣残壁。“解决了,”第一个人说,“卡里德·穆拉特已经被杀掉,而且他的死状会造成极大震撼。”“正合我意,可汗,”第二个人说,“我交付给你的任务都能完美达成,果然名不虚传。”他比刺客整整高了四英寸,肩膀平整宽阔,双腿很长。他的外表有一处缺陷,就在左半边的脸部和颈子,完全光滑无毛,显得很怪异。不过他有种天生的领袖魅力,是个不可小看的人物,不管在公众论坛,或者充斥暴力的黑街暗巷,显然他都能轻易掌握住大权。

可汗心里还在想着穆拉特临死前的眼神。这种眼神在每个人身上都不相同。可汗知道,人们的眼神中没有共通处,因为生活方式不同,所犯的罪恶也不一样,就如雪花的构造,完全不会重复。在穆拉特的眼神中,到底有些什么?不是害怕。有惊讶,当然也有愤怒,不过还有某种更深层的东西——毕生志业未竟的悲伤。这种临死前的眼神,永远无法透露出对方完整的心情,可汗心想。他想知道穆拉特的眼神中,有没有遭受背叛的讯息?穆拉特究竟知不知道,是谁要刺杀他?

他看着史蒂朋·史巴尔科手里递来一个装满钱的信封。“你的酬劳,”史巴尔科说,“还有奖金。”“奖金?”一谈到钱,可汗的注意力马上回到现实,“之前没提过奖金的事。”

史巴尔科耸耸肩,淡红色月光让他的脸颊跟颈部反射出血红色光芒。“卡里德·穆拉特是你替我完成的第二十五件任务。你可以把这当成周年纪念的礼物。”“你真慷慨,史巴尔科先生。”可汗直接把信封收了起来,没有检查,因为在对方面前这么做是很不礼貌的。“跟你说过,叫我史蒂朋就好了。我不也直接叫你可汗。”“那不一样。”“怎么说?”

可汗站着不动,一阵沉默,这让他看起来变得更高、更壮。“我不用解释给你听,史巴尔科先生。”“好,好,”史巴尔科说,一面做出安抚的手势,“我们可不是陌生人,而且我们共同拥有很多秘密。”

又是一阵沉默。此时,在格洛兹尼郊外某处发生了爆炸,火花照亮了夜晚,枪支开火的声音传到这里,听起来只像是小孩玩的烟火而已。

终于,可汗说话了。“在丛林里,我学到两件极为重要的事。第一,除了自己,绝对不相信别人。第二就是要观察出文明最细微的部分,因为只有了解自己身处之地,才能将你与混乱脱序的丛林区隔开来。”

史巴尔科凝视可汗许久,在他眼中见到郊外枪支交火断断续续的光芒,这让他外表看起来像个野蛮人。史巴尔科想像他独自置身丛林,不但饱受贫苦,而且四周充斥贪婪、放荡与嗜杀。东南亚的丛林自成一个世界,是个野蛮、恼人、自有其生存法则的区域。可汗究竟如何在那种地方存活下来,而且还相当活跃,实在是个难以理解的谜——至少史巴尔科是这么想的。“我想我们的关系可不只是商人和顾客。”

可汗摇摇头。“死亡有种特殊的气味,而我在你身上闻到了。”“我也在你身上闻到了。”史巴尔科脸上缓缓露出笑容,“所以你同意了,在我们之间,还是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我们都有秘密,”可汗说,“不是吗?”“我们都崇敬死亡,并了解死亡的力量。”史巴尔科边说边点头同意,“我有你要的东西。”他递出一个黑色资料夹。

可汗直视史巴尔科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他敏锐察觉到史巴尔科的高傲态度,这让他非常不能忍受。不过他早就知道该怎么应付,对于这种攻击,他只是露出笑容,掩饰面具下的愤怒。在丛林里,他还学到另一件事: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的行为,常会导致无法挽回的错误;所以一定要耐心等待,静下心来,才能成功报复对方。他接过资料夹,故意般急忙打开。里面有张纸,上头打了三段简短密集的叙述,另外还放了张照片,上面是个男人的英俊面孔,照片下方有个名字:大卫·韦伯。“全部资料就这些?”“这是我们从众多情报来源中挑选的,这已经是能收集到的所有资讯了。”史巴尔科说得非常顺畅,可汗确定他早就练习过这番说辞。“我们现在讲的可是这个人?”

史巴尔科点点头。“毋庸置疑。”“一点也没有?”

远处的光亮愈来愈明显,可见战火已更加激烈。他们听得见迫击炮的声音,接着是一片弹如雨下。天上的月光,似乎因此变成更深沉的红色。

可汗眯起眼睛,右手因为憎恨而慢慢紧握住。“我完全找不到关于他的蛛丝马迹,还以为他已经死了。”“就某方面而言,”史巴尔科说,“他是死了。”

他看着可汗走过桥面。接着,他拿出一根香烟点燃,吸了一口,再不情愿地吐出来。等可汗消失在阴影中,史巴尔科就拿起手机,拨了通越洋电话。对方接起后,史巴尔科便说:“他拿到档案了。事情都就绪了吗?”“准备好了,长官。”“很好,等到你那里午夜之后就开始行动。”

第一部

1

乔治城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大卫·韦伯,已经让一大沓尚未评分的期末考卷给淹没了。在宏伟的希利厅里,他正大步走下一条陈旧发霉的后廊,要去找系主任希尔多·巴顿。通道很狭窄,照明不足,这里很少有学生知道,就算知道也不太会经过,由于他已经迟到了,所以决定走这条他早就发现的捷径。

他在学校里过得还算平顺。他的年度是由乔治城大学的学期来决定:第一学期开始于深冬,经过短暂的春天,到第二学期的期末考周时,已经是又热又湿的夏天了。但是在他体内有另一个自己,并不想过这种平静的生活,因为他曾为美国政府从事过秘密任务,而且跟他的前任训练员亚历山大·康克林是好朋友。

正当他走到一个转角前,突然听到一些刺耳的声音和嘲弄的笑声,接着墙上出现几个看来不怀好意的影子。“王八蛋,我们要把你这亚洲鬼子的舌头给拔出来!”

韦伯把整叠考卷丢到一旁,迅速跑到转角边,看见三个身穿长大衣的年轻黑人站成半圆形,把一个亚洲人围在墙边。他们站的方式很特别,膝盖微微弯曲,上肢轻轻摆动,让整个身体看起来像是某种又钝又可怕的武器,随时准备攻击。他先认出了他们的猎物,正好是他最喜欢的学生荣格西·塞夫。“王八蛋,”其中一人咆哮。这个人瘦而结实,看起来像只毒虫,脸上挂着大胆且不在乎的表情,“我们到这里,是要找些货来挡郎的。”“挡郎是永远不嫌多的,”另一个脸颊上有老鹰刺青的人说。他的右手手指上戴着好几枚戒指,而他正边说话边来回翻转着一枚金色的。“还是你根本不知道挡郎是什么,亚洲佬?”“对啊,亚洲佬,”毒虫瞪大眼睛说,“你看起来狗屁也不懂。”“他还想阻止我们,”刺青男边说边倾身靠向荣格西,“哟,亚洲佬,你要怎么做,用他妈的功夫揍死我们吗?”

他们的笑声沙哑刺耳,一边作势要踢人,一边逼近荣格西,吓得他更往墙壁缩。

第三个黑人体格魁梧,肌肉发达,他从宽松的长大衣中抽出一根球棒。“好了,把你的手举起来,亚洲佬。我们要把你的关节打个稀巴烂。”他一手拿球棒甩在另一只手掌上,“你是要一起来,还是一根一根来?”“哟,”毒虫喊着,“他可没得选。”他也抽出自己的球棒,慢慢靠近荣格西。

毒虫挥动球棒时,韦伯也采取了行动。他的动作很安静,而且由于他们一心只想着揍扁荣格西,所以根本不知道他就在身后。

他伸出左手,抓住快击中荣格西头部的球棒。韦伯右侧的刺青男见状,狠狠咒骂了几句,随即握拳挥出,让手指上发亮有尖角的戒指对准韦伯的肋骨。

就在此刻,韦伯脑中那个模糊阴暗的性格——伯恩的性格——突然出现,掌控了他的身体。韦伯用二头肌挡下刺青男挥来的一拳,接着马上向前,用手肘击中对方的胸骨,让他整个人倒地,痛得双手抱胸。

第三个混混身材比另两个高大,他也骂了几句脏话,然后丢掉球棒,拿出一把弹簧刀扑向韦伯。韦伯没有后退,反而往前进,对着他拿刀的手腕内侧,发出短而刺痛的一击。韦伯用左脚勾住他的脚踝,接着把他举起,重重摔到地上,痛得他在地上滚了一下,手忙脚乱地想要爬走。

韦伯猛力一拉,把球棒从毒虫手中抽走。“你这个混账。”毒虫低声说,他不知嗑了什么药,使得瞳孔扩张,眼神无法集中焦点。他拿出一把枪——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便宜货——瞄准了韦伯。

说时迟那时快,韦伯用球棒精准击中毒虫的眉心,痛得他大叫出来,整个人摇摇晃晃向后倒,手枪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听到打斗的吵闹声后,两名校警迅速来到现场。三个小混混急忙逃跑,其中两个扶着还在恍神的毒虫,两位校警擦过韦伯身旁,追着他们。小混混冲出后门,进入阳光下,校警也在后面紧跟着。

尽管校警出现,韦伯还是能感受到伯恩想追赶那些混混的热血在沸腾。这种欲望很快就从沉睡的意识中觉醒,而且马上掌握主控权。这是因为他自己也想这样吗?韦伯深呼吸,仿佛控制住了自己,然后转过身面对荣格西·塞夫。“韦伯教授!”荣格西试着清清喉咙,“我不知道——”他似乎突然平静下来。他戴着一副眼镜,黑色的眼珠又大又圆。他的表情跟平常一样,看起来没什么情绪,不过韦伯看得出他的眼里充满了恐惧。“没事了。”韦伯把手放到荣格西的肩膀上。没办法,他就是喜欢这个来自柬埔寨的难民。荣格西经历过很大的灾祸——他在战争中失去了所有家人。荣格西和韦伯都曾身处在一样的东南亚丛林中,尽管努力尝试,韦伯还是不能让自己脱离那个湿热的世界,就像反复发烧的情况一样,无法真正摆脱。因此他对荣格西有种认同感,就如一个醒着的人却同时在做梦一样。“Loak soksapbaee chea tay?”他用高棉语问,意思是“你还好吧?”“我没事,教授,”荣格西用同样的语言回答,“可是我不……我是说,你怎么……”“我们先去外面吧?”韦伯提议。虽然他已经迟到很久了,但他一点也不在乎。他捡起地上的弹簧刀和手枪,在检查枪的结构时,撞针便坏掉了。他把没用的手枪丢进垃圾桶,但把弹簧刀收进自己的口袋。

荣格西帮韦伯整理散落在通道转角的期末考卷,接着两人便不发一语,一起走过通道。愈靠近房子正门,人潮也愈多。韦伯知道他们之间的沉默是怎么回事:他们一起经历了这起暴力事件,而现在他们需要时间沉淀下来,让心情恢复正常。这本来是战争中才会有的情况,就像他们以前在丛林里一样,不过这种事现在发生在大都市的校园里,当然会令人觉得奇怪而不安。

他们走出通道,跟着一大群学生进了希利厅的正门。一走进去,在楼层中央,就可以看到乔治城大学的校徽闪烁着。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从旁边绕过去,因为有传言说只要从校徽下方走过,就永远不能毕业。荣格西正属于那大部分的学生之一,但韦伯却直接从下面走过,完全不在意这档子事。

他们走到外面,站在奶油色泽的阳光下,面对树木和旧四方院,呼吸着带有花朵嫩芽香味的空气。他们后面是宏伟的希利厅,正面的乔治亚式红砖构造看起来十分壮观,有十九世纪风格的轩窗跟石板屋顶,还有正中央两百英尺高的钟塔。

柬埔寨人转身面向韦伯。“教授,谢谢你。如果你没出现……”“荣格西,”韦伯温和地说,“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荣格西的眼珠是深色的,看不出里头在想些什么。“有什么好谈的?”“我想那要看你愿意说什么。”

荣格西耸耸肩。“我没事的,韦伯教授。真的。我也不是第一次被叫得这么难听。”

韦伯站着看了荣格西好一会儿,他突然觉得很激动,几乎要流下泪来。他很想好好抱着这个男孩,告诉他从今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种事。可是他知道,依照荣格西的佛家思想,这种举动是不被接受的。他不知道在荣格西堡垒般的外表下究竟在想些什么。韦伯看过很多像荣格西一样的人,在战争和种族歧视的阴影下,目睹了死亡、文明的衰败,以及大多数美国人无法体会的悲剧。他觉得荣格西就像他的亲人,沉痛的悲伤将他们联结在一起,他知道对方心里的伤口,永远也无法愈合。

他们之间存在着这种情感,虽然彼此都知道,却都没说出口。荣格西露出一种几近悲伤的微笑,对韦伯表示感谢,接着两人便道别了。

韦伯独自站在由学生与教职员构成的人潮中,但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尽管他竭尽所能,杰森·伯恩这个具攻击性的人格又再一次控制了他。他缓慢地深呼吸,集中精神,用莫瑞·潘诺夫——他的朋友,一位精神科医师——教他的方式,来压抑伯恩的性格。首先,他把注意力放在四周环境上:充满蓝色与金色的春天午后,四方院周围有灰色的石头与红色的砖块;学生的动作,女孩脸上的笑容,男孩发出的笑声,还有教授间热切的对话。他全神贯注看着所有事物的细节,让自己知道此时此刻身处何地,接着才将注意力放到内心世界。

几年前,他还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驻外机关工作。那时他的妻子,不是现在的玛莉,而是一位叫黛欧的泰国女子。他们有两个小孩,分别叫约书亚跟阿莉莎,全家住在河岸边的一栋屋子里。当时美国与北越正在打仗,可是战火延伸到了柬埔寨境内。有天中午,他在工作时,一架战机飞到他家附近,当时他家人正在河里游泳,战机猛烈射击,把他们全杀光了。

韦伯痛苦到几乎发疯。最后,他逃出家园,离开金边,辗转到了西贡,成为一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人。后来是亚历山大·康克林把悲痛、半疯狂的大卫·韦伯从西贡街上解救出来,并训练他成为顶尖的秘密探员。韦伯在西贡学会如何杀戮,并把对自己的憎恨释放出来,将愤怒加诸他人身上。那时康克林的小组中有名成员——一个性情凶狠的浪人,叫做杰森·伯恩——被发现原来是个间谍,而韦伯就是负责处决他的人。韦伯后来很厌恶伯恩这个身份,但事实上,这个身份却常是他的救命恩人。杰森·伯恩拯救韦伯的次数已经多到数不清了。

过了几年,两人一起回到华盛顿,康克林随即给了他一个长期任务。他变成一位潜伏密探,使用杰森·伯恩这个名字,而原来真正的杰森·伯恩早就死了,没人记得他。有三年的时间,为了追捕一名逃亡中的恐怖分子,韦伯的身份就是伯恩,而且他还让自己成了著名的国际杀手。

不过在法国马赛,他的任务却出了严重差错。有人射杀他,将他丢进地中海的黑暗水域,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有艘渔船在海上发现他,带他回到港口,由一位酒鬼医生照顾,最后使他恢复了健康。惟一的问题是,这次濒死经历让他失去了记忆,而后来他慢慢想起的,却都是他身为伯恩时的回忆。一直到很久以后,借由玛莉的帮助,他才逐渐发现事实,原来自己是大卫·韦伯。可是在这时候,杰森·伯恩的人格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影响很深,无法消除了。

从此以后,他就变成两个人:大卫·韦伯是个语言学教授,有一位妻子与两个小孩;而杰森·伯恩则是亚历山大·康克林训练出的杰出间谍。有危机发生时,康克林偶尔会向伯恩求助,而韦伯只能不情愿地接下任务。事实上,韦伯常常只能控制住伯恩性格的一小部分,刚刚荣格西与那些混混的冲突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他和潘诺夫用尽所有方法,伯恩总是能跳脱韦伯的控制,占据他的身体。

可汗从四方院的另一端看完大卫·韦伯和那位柬埔寨学生谈话,接着迅速进了希利厅斜对角的一栋建筑,从楼梯上了三楼。可汗的穿着和其他学生一样,他看起来比实际的二十七岁要年轻,根本没人怀疑或多看他一眼。他穿着卡其服饰跟一件牛仔外套,肩上背着一个特大号背包。他走过大厅,经过教室门口,脚上的运动鞋完全没在地上发出声响。他脑海中清楚记得四方院的图像,这有助于他再次计算确认角度,让目标无法透过树林清楚看见自己。

他停在第六扇门外,听见里面有位老师在谈伦理学的问题,然后他便露出讽刺的微笑。在他众多深刻的经验中,伦理学就跟拉丁文一样,是死板无用的东西。他走到下一间教室,直接开门走了进去,因为他先前就确认过里面空无一人。

他很快关上门锁好,走到能看见四方院的窗边,然后打开其中一扇窗,开始工作。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口径七点六二厘米的SVDDragunov狙击枪,还有一支可拆卸的枪托。他装上狙击镜,把枪靠在窗台上,透过狙击镜找到了目标,大卫·韦伯正独自站在希利厅前的四方院对面。目标左侧有几棵树,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学生经过,挡住他的视线。可汗深深吸了口气,再慢慢呼出。他瞄准了韦伯的头。

韦伯摇摇头,抖掉那些回忆对他的影响,接着重新让注意力回到现实世界。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叶片尖端反射着阳光。在他附近有个女孩,她抱着几本书在胸前,因为某个笑话而笑得很开心。某处的窗户没关,里头传来一阵流行音乐。韦伯还在想着他想跟荣格西说的话,一边准备走上希利厅前方的阶梯,却突然听到低沉的“咻”声。出于本能,他马上躲进树林的阴影中。

你遭到攻击了!伯恩用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告诉他。现在快点移动!韦伯的身体才刚做出反应,另一颗透过消音器射出的子弹,正好就击中他脸颊旁边的树干。

是个神射手。一旦遭受攻击,伯恩的思考马上充斥韦伯的脑袋。

韦伯眼中看见的是个普通的世界,但也有另一个异常的世界与其平行,那就是杰森·伯恩的世界——这个空间神秘、稀薄而且致命——在他脑中就像汽油弹般闪烁着火光。就在一个心跳的瞬间,他已从大卫·韦伯的日常生活跳脱,并与韦伯认识且拥有的任何人、事物脱离开来。甚至他刚刚跟荣格西的不期而遇,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躲在狙击手看不见的树干后方,他握着树皮,用食指感受弹孔的痕迹。他抬起头来。此刻,杰森·伯恩已经追踪出弹道,发现子弹是来自四方院斜对角那栋建筑三楼的一扇窗户。

在他四周,乔治城大学的学生有些在走路,有些在闲晃,有些在聊天,还有些在争论。当然,他们什么事也不知道,就算真的听到了枪声,他们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马上就会忘掉。伯恩离开作为遮蔽的树干,快速走到一群学生之间。他混进其中,走得很快,但还是尽量配合他们的速度,这群人是他最好的保护,能够替他挡住狙击手的视线。

现在的他仿佛是半清醒状态,犹如一个梦游的人,无法确实看见并体认周遭事物。在他清醒的意识中,有一部分其实看不起那些活在普通世界的老百姓,包括大卫·韦伯。

在射了第二发子弹后,可汗收回身子,觉得很疑惑,因为这跟他想的状况不一样。他急速思考着,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韦伯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如可汗预期般像只受惊的猎物窜进希利厅,反而冷静地躲到树后,挡住他的视线。这就已经够奇怪了——这个韦伯和史巴尔科在档案中的叙述完全不同——而且他还能利用第二发子弹在树上留下的痕迹来推测弹道。现在,对方正利用学生为掩护,走向这栋建筑,采取攻势而不是逃跑,这简直非比寻常。

由于事情出乎预料,可汗觉得有点焦躁,于是他急忙拆卸狙击枪收好。韦伯已经走到这栋建筑外的阶梯了,再过不到几分钟,他就会到这里来。

伯恩离开人潮,迅速进了大楼,马上从楼梯上到三楼。到了楼梯口,他便向左转。左边第七扇门:那是一间教室。现在走廊上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非洲人、亚洲人、拉丁美洲人、欧洲人。只要伯恩见过,即使只有一眼,他都记得起来。

学生的喋喋声和他们间或发出的笑声,掩饰了这地方潜在的危险。快走到教室门口时,伯恩便从口袋拿出刚收下的弹簧刀,用手掌握住,让刀尖从中指跟无名指间露出来。他打开门,一个翻滚进了教室,停在离门口八英尺的一张厚重的橡木桌后,整个动作十分流畅。他举起拿刀的手,作好准备应付任何状况。

他小心翼翼起身,发现教室是空的,里头只有粉笔灰和几丝斑驳的阳光。他站着端详四周,仔细呼吸着空气,仿佛能找出狙击手的味道,在空气中重现他的影像。他走到窗边,从左边算来第四扇是开着的。他站在窗户旁,看着刚刚他跟荣格西谈话时所站的位置。狙击手就站在这里。伯恩想像那个人把枪管靠在窗台上,一只眼睛靠在狙击镜上,视野穿过四方院。他从狙击镜中看着日光与阴影,还有经过的学生跟他们突然发出的笑声。他的手指放在扳机上,接着扣下。咻!咻!他射出一发子弹,接着是第二发。

伯恩端详着窗台。接着,他走到黑板边,在下方金属沟槽中抓了一点粉笔灰,又走回窗边,轻轻将手上的粉笔灰吹到窗台上。可是,完全没有一点指纹。对方已经擦拭干净了。他跪下来,检查窗户下方的墙壁,还有脚下的地板,结果也一无所获——烟蒂、头发、击发过的弹壳,什么都找不到。这名仔细的杀手就这么突然消失了。他的心跳加快,大脑迅速运转。是谁要杀他?当然,一定不是他在日常世界中认识的人。如果真要找件最糟的事,那可能就是上星期与鲍伯·德瑞克——另一个系的系主任——有点争执,因为他实在很爱单调地吹嘘自己研究的领域有多厉害。不对,这个威胁是来自杰森·伯恩的世界。

毋庸置疑,在他过去知道的人中,有很多都可能想置他于死地,但能够从杰森·伯恩的蛛丝马迹循线一直找到大卫·韦伯的,会有几个?这是他真正担心的问题。他心中有一部分很想马上回家,跟玛莉谈谈,不过他知道惟一清楚他的过去,而且能帮助他的,只有创造出伯恩的亚历山大·康克林。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电话旁,拿起话筒,输入教职员密码,接通外线后,随即拨了亚历山大·康克林的私人电话。康克林在中情局已是半退休状态,所以现在应该在家。伯恩听见电话忙音的声音。

现在伯恩有两个选择,一是等亚历山大讲完电话,但依他的了解,可能还要等半小时以上——或者他可以直接开车去找亚历山大。那扇开着的窗户似乎在嘲笑他,因为这扇窗比他更清楚刚刚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他走出教室,下了楼梯。出于本能,一路上他扫视着周遭的人,看看是否有刚刚来教室途中见过的面孔。

他快速穿越校园,走到停车场,本来想直接上车,但还是考虑了一下。他敏捷地检查了车子外观与引擎,确定没人来动过手脚,才坐进驾驶座,发动引擎,开出校园。

亚历山大·康克林住在维吉尼亚州的马纳萨斯,一块具有乡村风格的土地上。伯恩一进入乔治城市郊,天空便发出更深沉的光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似乎车窗外的乡间地区全都屏住了呼吸。

韦伯跟伯恩一样,对康克林可说是又爱又恨。他就像位父亲或听人告解的神父,但另一方面又像位共谋者或剥削者。亚历山大·康克林掌握了伯恩的过去。他急切地想与康克林谈谈,因为只有亚历山大才知道想置他于死地的人,是怎么从杰森·伯恩的线索找到乔治城大学里的大卫·韦伯的。

他离开了市区,等到进入维吉尼亚州的乡间时,一天之中最明亮的阳光已经消退了。厚厚的云团遮住太阳,阵阵强风吹过维吉尼亚州青葱翠绿的山坡地。他踩下油门,车子加速前进,大引擎发出低沉的震颤声。

开上公路某个有坡度的弯道,伯恩突然想到自己已经超过一个月没看到莫瑞·潘诺夫了。莫瑞是局里的心理医师,康克林推荐他来治疗韦伯分裂的心理,并希望能永久压抑伯恩的性格,帮助韦伯找回失去的记忆。借由莫瑞提供的方法,韦伯慢慢找回了过去破碎的记忆片段,然而这项工作十分艰巨,而且相当耗费精力,况且韦伯每到期末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因此而中断疗程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他下了公路主线,开上西北方一条两线道的柏油路。为什么他现在会突然想到莫瑞?伯恩一直很相信自己的感觉与直觉,莫瑞突然出现在他脑海中,一定代表了什么。他现在想到莫瑞,有什么含义?对,是有关他的记忆没错,但还有其他事?伯恩回想,上次他们见面时,两人讨论的是安静这件事。莫瑞告诉他安静对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总是运转着的大脑并不喜欢安静,所以只要你能保持足够程度的安静,失去的记忆就有可能出现填补空缺。好吧,伯恩心想,不过我为什么现在会想到安静这件事?

直到开进康克林家那长而弯曲的车道上,他才找到了关联:那名狙击手使用消音器,目的是不想被发现位置,可是消音器有其缺点。在使用长射程的武器时,消音器会影响子弹击中目标的准确度。所以狙击手应该瞄准伯恩的躯干——因为面积较大,比较容易击中——可是,对方却瞄准伯恩的头部。如果狙击手想杀掉伯恩的话,他这么做就不合逻辑,但如果他只是想恫吓目标,给予警告——那事情就不简单了。这位不知名的狙击手很有自信,但不是个爱卖弄的人,因为他完全展现了他的能力。

伯恩经过了破旧的大谷仓,还有其他附属建筑物——公用设施、库房之类的,接着看到了康克林的住家。那栋房子周围有高大的松树,有桦树丛和青色的西洋杉,这些树木在此地已将近六十年,比石造的房子还早了十年。这块地原本属于一位已经过世的陆军将领,他从事的几乎都是秘密任务,而且是些不名誉的活动。因此,这栋房子——应该说是整座庄园——底下充满了蜂巢般的地道,四处都有入口与出口。伯恩想,康克林应该很喜欢住在这种充满秘密的地方。

他停车时,不只看见康克林那辆BMW的7系列,旁边还停着莫瑞·潘诺夫的捷豹。当他走过门口的蓝砂岩碎石路时,内心顿时轻松许多。他在世上最好的两个朋友——就在屋子里。只要他们聚在一起,一定能解决这个谜团,就跟他们以前解决其他问题一样。他走上前廊,按下电铃,里面没有回应。他把耳朵贴在擦亮的柚木门上,听见屋里有声音,于是他试着转动门把,发现门没锁。

他突然觉得不太对劲,所以在半开的门口站了一会儿,仔细听着房子里的动静。尽管这种地方不太可能有犯罪事件,但人的习惯是不会变的。康克林特别注意安全,所以不管在不在家,一定会锁上前门。他打开弹簧刀,小心翼翼进了屋子,敌人派来的杀手可能就埋伏在里面。

门厅连着一座宽阔的木制楼梯,通往一道与门厅同宽的走廊;门厅右侧是客厅,左侧是视听室,里面有个小吧台,还摆了几张充满阳刚味的深色皮沙发。另一边则有个较小的房间,是康克林的书房。

伯恩循声走到视听室。大荧幕电视上,一名CNN播报员正站在欧斯克利饭店前面,新闻台在荧幕旁打上一个图像,显示这里是冰岛的雷克雅未克。“……这里的人都知道,反恐高峰会即将于此地举行。”

视听室里没人,但在摆鸡尾酒的小桌上,有两只复古式酒杯。伯恩拿起其中一只闻了闻,是在雪莉酒桶里陈化的斯佩赛单一麦芽威士忌。这是康克林最爱的苏格兰威士忌,其复杂的酒香让伯恩有点迷惘,让他想起在巴黎的某段回忆:当时是秋天,七叶树的叶片落在香榭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