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2:59:5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编 导 论

【名师点拨】

由于文学理论学科的复杂性,加之初学者对这一学科知识的储备有限,从而对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等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因此,对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理解文学理论研究名家的相关经典论述,以增强对抽象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思考以下问题对学习本编内容很有帮助:

1.文学有哪些基本要素?

2.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3.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三者不可分离?

4.为什么说文学鉴赏不是文学研究?

5.作品鉴赏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6.如何理解文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相对性?

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和优越性?

8.马克思是如何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文艺学概述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1)文艺学的系统性

文学具有多维、复杂、广延性强等特点,文艺学作为对文学的完整的研究,其也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2)文艺学研究的发展

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直到19世纪,整个文学研究基本上仍处于笼统的未分化的状态。

②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迅速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成熟多样化,使得文艺学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也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得以成立。(3)文艺学的分支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一方面各自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渗透和作用。三者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①区别

a.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

b.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是对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

②联系

a.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b.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2.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其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文学四要素的观点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 H.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文学理论的任务(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2)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3)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4)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5)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审美对象,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读者接受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1)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先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3)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的态度: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1)民主的。即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而不能以少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2)科学的。即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的需要。(3)现代的。即发展文学理论,就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已经向现代化迈进,文学理论也必须实现现代性的创新。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

1.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2.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形态。(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1.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看(1)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2)创作-作品-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因此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建立起文学心理学才能切入这些特殊的心理行为进行研究,文学心理学是文学理论的又一重要形态。(3)创作-作品-接受的过程,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文学接受首先要破译语言符号,而文学符号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理论的一种基本形态。(4)创作-作品-接受系统又是特殊的信息系统,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特殊信息的传播,文学接受则是特殊信息的接收,从文学接受再到文学创作则是信息的反馈。这样一来,从信息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文学信息学。

2.从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的系统来看(1)从文学生产到文学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社会学的视角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文学社会学无疑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文学生产到文学消费的过程,又是文学艺术价值的产生、确立和确证过程。艺术价值在文学生产中产生,在文学作品中得以确立,在文学消费中得以确证。因此,由价值学视角所形成的文学价值学可以、也必然成为文学理论的一种形态。(3)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这统一的文学活动系统,还有一种把各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这就是文学文化学。

3.小结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包括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知识点引申】

弗洛伊德谈文学创作的心理学动因:①人的潜意识中存在欲望,欲望之中对人产生决定性的欲望是性欲;②在社会规范中,欲望是受到压制的,因而人们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释放自己的欲望;③欲望的释放需要合乎社会的规范并被社会所接受,艺术就成为了一种方式。综上,艺术是力比多的体现,艺术是艺术家避免崩溃的工具。『名家名论』

人文学科的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在参照某种价值体系时才能被理解。——李凯尔特

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荆浩

1.2 课后习题详解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1)从学科归属上看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2)从对象任务上看

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④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⑤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审美对象,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读者接受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3)从学科品格上看

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①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先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在于它必须经得住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②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a.民主的即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而不能以少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

b.科学的即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的需要;

c.现代的即发展文学理论,就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社会已经向现代化迈进,我们的文学理论也必须实现现代性的创新。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1)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2)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

①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②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________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论述了文学的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相关试题:(1)艾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答案】《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四川大学2011年研](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________。[中山大学2017年研]【答案】M.H.艾布拉姆斯【解析】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教授作于1953年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本书着重讨论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同时也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总结和回顾,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了“摹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此外,艾布拉姆斯还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世界、作家、读者”。

2文艺学分为文学批评、文学史、________。[暨南大学2014年研]相关试题:人们通常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扬州大学2017年研]【答案】文学理论【解析】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名词解释

1逻各斯[北京大学2013年研]

答:逻各斯在希腊语中记为“logos”,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自赫拉克利特最初把“逻各斯”引入哲学中后,它当时既有语言、说明、尺度之蕴,又有理性、法则之意。海德格尔曾经从语源学上对逻各斯有过考证,他认为古希腊语中的“logos”,起源于“legein”,而“legein”,在古希腊语中意为“说话”。后来,德里达继承海德格尔的思路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总的概括,提出了以逻各斯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南京大学2011、2014年研]

相关试题:(1)文学四要素[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2)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活动四要素[南京大学2010年研]

答:文学四要素说是美国学者M. H.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三、论述题

试论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的异同。[同济大学2012年研;北京大学2015年研]

答:“摹仿说”是关于文学起源和文学本质的学说,它起源于古希腊。“摹仿说”认为艺术作品起源于对于现实的摹仿,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世许多文艺理论家、艺术家都持这种观点。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此进行了精妙的论述,两人对文艺创作活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但作为古希腊杰出的思想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二者都具有完整的、个性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摹仿说”只是建立在他们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上的一部分,因此具体阐释和最终结论都存在较大的不同。(1)相同之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文艺的本质在于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世界。柏拉图认为文艺创作是模仿感觉世界的活动,艺术品就是由感性事物引起人的灵魂对美的理式的回忆而产生的,是低于现实世界和理式世界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文艺是创造性的模仿。他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都是物质与形式的统一,艺术的模仿不是抄袭事物的外形,而是一种从质料发展成为形式的有机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2)不同之处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摹仿,而现实世界本身是对于“理念”的摹仿,因此艺术作品就是对摹仿的摹仿,距离真理性的“理念”隔了两层。正是因为这样的艺术本质观,使得柏拉图认为艺术家作为摹仿者是缺少“真知识”的无能的人,包括荷马这样伟大的诗人亦不过如此,因为他们不能直接摹仿“理念”,只会制造出一些和“理念”相隔甚远的影像。而且,艺术家对自然——即“理念”的影像的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到处照”。因此,他认为艺术家作为摹仿者也只是机械的临摹者,至多是“影像”的复制者。后世的一些理论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把艺术家称作“仿造者”。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在柏拉图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虽然同样承认艺术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但不同于柏拉图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世界本身是真实的,因而对于现实世界进行摹仿的艺术作品本身也是具有意义的。同时,他明确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因此,艺术比现实更为真实,其所摹仿的绝不是柏拉图所言的世界的表象,而是现实世界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也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充分肯定了艺术创作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即艺术家作为模仿者并非由于无能,而是天性使然。诗人对自然的模仿并非依样画葫芦,他不是被动者,而是不同于历史学家的主动创造者:“历史学家与诗人的区别……在于前者记述已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前驱们都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强调艺术家、诗人的创造性,强调通过想象、虚构,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例如狄德罗认为艺术应创造“理想典范”,艺术家不应做“纯粹简单的模仿者、普通自然景色的抄袭者”,而应该做充满“理想的、诗意的、自然的创造者”。

综上所述,通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比较可以看出,尽管两人都承认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但柏拉图的“镜子摹仿论”是其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在文艺领域的反映,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则更具有客观性的因素,突出了文艺本身的作用。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一)艺术活动论

1.文学活动论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马克思实际上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即人的生活活动。

2.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的观点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时候,发现人的异化和人的劳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2)人同劳动本身的异化。(3)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4)人同人的异化。

3.人的生活活动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不同的(1)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无意识的对自然的被动的适应过程,纯粹是为了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2)人的生活活动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以“自由自觉”为基本特性的。

①“自由”,是指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

②“自觉”,是说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

4.人的生活活动的特性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二)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著作中,交往的思想被突出地提出来。特别是在论述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的相互关系中,马克思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艺术生产论

1.艺术生产论的形成

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一旦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就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

2.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的多种意义(1)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2)同时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认为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3)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4)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四)艺术反映论

1.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2.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被运用于对文学活动性质的解说。表现在:(1)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2)文学反映论的观点在毛泽东那里,得到了更直接和更鲜明的表述(五)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把文学艺术纳入到他的整个社会结构理论中,明确指出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特点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六)人民文学论“人民文学”应该是文学“人民性”的丰富展开。

1.不能将“人民文学”简单地理解为文学题材问题。

2.不能简单地把“人民文学”理解为是一个认识问题。

3.不能简单地把“人民文学”理解为抽象的概念。【知识点引申】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研究的作用: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十分重视一种具体的思想、文化现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上阐释文学发生、发展的原因并对文学变化的方向作出解释,同时也可以揭露作品深层的社会含义,这对于文学研究是有价值的;②社会的变化可以改变社会主体观念和思想,但“它们的形式与风格、类型和实际文学标准的形成究竟其社会起因何在罕有确实可靠的论证”。(摘自韦勒克《文学理论》)

二、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毫无疑问,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两层含义(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2)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二)中国特色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当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只有同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生根、发芽、成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注意以下两点:

1.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的实际相结合。

2.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三)当代性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必须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具有当代性并体现时代精神,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2.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3.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这些新学科反映了20世纪科学的新成果。这些新兴的学科,作为理论都可以转化为方法,用以研究文学现象,从而创建文学理论新的分支,这样才能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水平上来。『名家名论』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马克思:《资本论》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指艺术形式——引者)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作家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观念,而是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他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才是生产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们的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点的一面镜子,是家长制农村的软弱和勤劳庄稼汉的习以为常的懦弱的反映。——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实质就在于这种“审美方面”。

意识形态原则上只有在各种表现中——作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阿·布洛夫:《美学:问题和争论》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2 课后习题详解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2)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3)艺术生产论

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5)艺术交往论

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媒介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①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

②从辩证唯物论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

③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④从美学的社会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⑤从历史唯物论角度看,文学是“人民文学”;

⑥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又是他们批判地继承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的结果,也是总结西方19世纪以前文学实践的结果。并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西方世界,也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中就包含着对它的新探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①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②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2)应具有中国特色

①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生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3)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①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②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露20世纪西方文论非理性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实质,吸取精华,摒弃糟粕;

③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等。这些新兴学科,作为理论都可以转化为方法,用以研究文学现象,从而创建文学理论新的分支。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主张交往诗学批评的理论家是________。[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哈贝马斯【解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诗学批评纠正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左倾激进主义”的倾向,试图建立起一种崭新的以“话语”和“共识”为中心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强调文学和艺术的自律性,将其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文学公共领域”。这种理论的提出实际上发挥的是交往理性的作用,其本质是交往。

二、名词解释

1“按照美的规律造型”

答:“按照美的规律造型”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在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动物只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这就是著名的关于人类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经典论断。在这里,马克思表述了两个方面的理论内涵:一是马克思严格区分了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的质的不同,强调人的生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并且在劳动中体验到包括情感、智慧、意志等在内的人的本质力量;而动物则不能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是一种受自然法则制约的本能行为。二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揭示了精神追求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其实,人在实现目的的整个劳动过程中都在努力寻找并积极体现一种示差关系来强调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本身的审美价值。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劳动的基本观点: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2文学活动论[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研]

答:文学活动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之一。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艺术活动论。马克思实际上是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即人的生活活动,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文学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其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和人性,人和人性是文学的核心,文学是人性的延伸,而人也正通过文学活动从一个独特的方面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简答题

如何理解艺术交往论?[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1)含义

马克思关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之间的交往理论,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点。20世纪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家哈贝马斯在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这种交往行为理论应用在文学理论上,是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在他看来,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成了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2)特点和类型

广义的艺术交往的特点是创造性,狭义的艺术交往的特点则兼具憧憬性、虚构性与创造性。艺术交往本身具备三种类型:其一,作为特定社会角色的创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交往;其二,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鉴赏主体和鉴赏对象之间的交往;其三,作为创作对象或鉴赏对象的人物之间的交往。(3)意义

①艺术交往促进文学活动的最终完成

联系到接受美学的基本理念,更可以看到它受马克思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互动关系理论的启示。如果把马克思关于“铁路”与“消费”关系的比喻换成文本与读者的关系,那么就会得出“一部文本如果没有被读者阅读,没有被读者理解和‘具体化’,它只是可能的潜在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现实的审美的对象,不是现实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也就没有最终完成”这样的类似的结论。

②艺术交往促进艺术风格的形成

艺术风格作为个人表征与群体表征,乃是社会认知的重要依据。艺术风格与主体特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统一表现在“风格即人或文如其人”;二者对立的一面为艺术风格对主体特征的背离。

第二编 文学活动

【名师点拨】

与第一编的内容相比,“文学活动”从字面来看似乎更容易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本编内容一方面能够唤起学生对文学本身的既有认识,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忽略从内部或外部的研究视角出发,来对文学活动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与研究。思考以下问题可以加深对本编内容的理解:

1.如何理解文学与文明的关系?为什么并非所有有文字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学?

2.如何理解“语言是文学的材料”这一观点?

3.文学的核心是什么?它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何处?

4.东西方对文学活动与世界的关系有怎样的不同看法?

5.东西方分别有哪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一、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1.人的活动是一种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2.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1)从发生学层面看,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2)从认识论层面看,既然人是从一定生活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那么也理应从生活活动出发来认识人的特性。(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1)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丰富了自己。这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2)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1)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①“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是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

②“合规律性”,则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2)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人的感觉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它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积淀着理性的内容。

②人的感觉作为感性活动,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1)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由于人的主体能动地参与,既使对象被改变得符合人的要求,又使对象呈现出人的本质力量。(2)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3)与此相应,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马克思将人的生活活动概括为两大基本层次:

1.物质实践活动

物质实践活动是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

2.精神活动(1)定义

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它是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方面决定于物质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对物质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类

精神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①用理论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以称为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

②用宗教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以称为宗教性或幻象性的精神活动;

③用实践-精神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以称为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

④用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则可以称为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

⑤从各种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出发做进一步考察,还可以把精神活动分为非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和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

a.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它们与物质经济基础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为不同的经济基础服务,也不随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

b.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也称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

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二、文学活动的构成(一)世界

1.世界的分类

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1)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2)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

2.文学与世界的联系

强调文学与世界的联系,一直都是各种文学理论的依据,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1)在古代,古希腊传统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逼真的描绘,模仿论、再现论由此而来:

①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

②别林斯基强调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③再现论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魔幻现实主义,它所反映的世界已经是被扭曲了的客观世界。(2)中国自先秦以来,作家和文论家们对世界也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但中国哲学往往强调人与世界合二为一,相互交融。(二)作者

1.文学活动与作者的关系

在文学活动中,作者也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因而,文学活动也是作者的表现活动;作者,同样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2.中西方文学与作者的区别(1)在中国,“作品是作者情志表现”的观点,与“作品是世界反映”的认识往往和谐共存。(2)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文学思想的真正产生应归因于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

3.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1)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批评。(3)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三)作品

1.作品与文学活动

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终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

2.作品的长处与短处

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是其短处,也是其长处:(1)从根本上讲,其短处在于艺术描写并不能达到丝毫不差、原原本本地再现现实。(2)但也由于这一差异,艺术描写才充分显示出文学的独特长处: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3.作者与作品

作者在作品表达上的创新,不只是一个作品是否“好看”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新的观照事物、观察人生的方式,因而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具体内容表达的独立价值。

4.作品与形式的关系问题(1)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2)英美新批评同样也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他们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3)结构主义思潮同样是一种形式主义文论,所不同的是,它强调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认为深层结构是潜藏在作品中的模式,必须用抽象的手段从作品中加以挖掘。(四)读者

1.读者与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它还应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又一个基本要素。

2.读者再创造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既是从作品中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描写的人情世态的活动,同时也是读者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而使作品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的活动,这就涉及读者再创造的问题。

3.文学研究的转型

在文学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得到正视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它们将文学接受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焦点,并对接受活动中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认可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转型。【知识点引申】

韦勒克对“文学是社会的表现”这一说法的质疑:如果它假定文学在任何特定的时代都“正确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那它就是错误的;如果它的意思仅指描绘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则只是一句平凡、陈腐和含糊的话。要是说文学反映或表现生活,那就更是模棱两可的了。一个作家不可避免地要表现他的生活经验和他对生活的总的观念;可是要说他完全而详尽地表现整个生活,甚至某一特定时代的整个生活,那就显然是不真实的。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1.巫术发生说(1)巫术的含义

巫术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2)巫术的特点

总要采用一定仪式,使巫师由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3)巫术与文学的关系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原理有两条:

①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即“相似律”;

②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即“接触律”。

2.宗教发生说(1)宗教与巫术的区别

①从产生时间看,巫术在史前社会就有了,宗教则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才产生;

②从世界观上看,巫术认为人能控制自然,具体手段是采用相应仪式,宗教则多认为这种控制是不行的;

③从表现形态看,巫术包含了许多技术操作问题,而宗教更多地包含人生价值的探讨和道德训诫问题。(2)宗教与文学的关系

在历史上,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一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由此,有些学者得出文学源于宗教这一结论。

3.游戏发生说(1)来源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2)发展

①康德的游戏说在席勒那里被系统地继承并加以发挥。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席勒在康德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②谷鲁斯也标举游戏说,但认为过剩精力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殚思竭虑、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还认为,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

4.劳动说

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的原因主要有:(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1.文学发展动力的不同理论阐述(1)有的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动力是社会风气的变化。(2)有的学者认为文学发展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3)有的学者认为文艺发展动力是某种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4)还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5)还有学者以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

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

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仍然是生产劳动。但与文学发生问题的不同在于,文学发生问题归根到底可以用劳动来阐释,而文学发展则只能说生产活动等经济因素是最终的制衡力量,其他一些因素有时更直接地发生作用。

3.文学与劳动的“不平衡关系”

文学伴随着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来得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4.不平衡的两种典型体现(1)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繁荣阶段便会过去。(2)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反而有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5.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

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此外还有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它们甚至会对文学发展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名家名论』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马克思:《资本论》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

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叶燮:《原诗》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诗学》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奥尔巴赫:《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

作者的作用是表示一个社会中某些话语存在、传播和运作的特征。——福柯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3.2 课后习题详解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其对文学活动而言,具有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人的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世界中,只有人才能以具有诗意情感的文学艺术方式去感受事物。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2)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①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虽然从根本上受物质实践活动的支配,但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物质实践活动。

②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也可以称之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

总之,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简述文学活动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依据,以及评析各自有可能具有的局限性。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以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文学活动涉及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的观点,这与对文学活动四阶段的论述基本吻合。(1)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

世界作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

文学无法脱离世界单独存在。强调世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不能认为它就是文学的全部,应对文学还应进行整体和全面的理解。(2)从作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